第七章 天然鱼类资源的增殖保护 优质课件
鱼类增养殖课件 第七章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
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
第一节我国自然水域与鱼类资源
一、我国自然水域资源:
(一)我国内陆淡水资源有几种
(1)外流河
(2)内流河(又称内陆河)
(3)国际河
(二)我国的海水资源
1渤海
2黄海
3东海
4南海
二、我国自然鱼类资源
(一)中国淡水鱼类区系组成和分布黑龙江水系长江水系等
(二)中国海洋鱼类区系组成和分布
1.渤海区
2.黄海区
3.东海区
4.南海区
三、水域与鱼类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一)自然鱼类资源开发利用方面:1.过度捕捞
2濒危物种增多
3水利工程建设
(二)自然水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
1.自然水域污染日益严重
2地下水过量开采
3工农业用水浪费
第二节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一、禁渔区和禁渔期
二、负责任渔业
三、人工鱼礁
第三节鱼类资源增殖一、经济鱼类的人工放流
(一)鱼类人工放流的主要步骤:
1.放流对象的选择
2.放流水域(海区)的选择
(二)人工放流的主要鱼类
1.涸游性鱼类
2.鲤科鱼类
3.海水鱼类
二、经济鱼类的引种(移殖)驯化
(一)引种的概念
(二)引种的目的
(三)引种驯化工作的步骤和措施
(四)影响引种(移殖)驯化成败的因素
(五)国内外引种和驯化的主要鱼类
(六)引种(移殖)的主要教训。
7 第七章 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
第七章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第一节我国自然水域与鱼类资源§第二节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第三节鱼类资源增殖第一节我国自然水域鱼类资源一、自然水域鱼类资源状况1、我国淡水水系与鱼类资源特征七大水系: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辽河、海河、淮河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中国水系图§我国最北的一条大河,全长4,485km,在我国境内和国界上的流程为2,965km。
§主要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呼玛河等§主要附属水体:呼伦池、松花湖、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等。
§主要鱼类约100种:四大家鱼、鲤、鲫、翘嘴红鲌、青梢红鲌、七鳃鳗、哲罗鱼、细鳞鱼、白鲑、狗鱼、江鳕、施氏鲟、鳇、银鲫、大麻哈鱼。
松花江、辽河水系图§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南部,流经河北、内蒙、吉林和辽宁,注入渤海,全长1,430km。
§主要支流:浑河、太子河§主要附属水体:大伙房水库(112m2)。
§主要鱼类有90种:鲤、鲫、雅罗鱼、鲇鱼、黄颡鱼、红鲌属、鳊、鲂、赤眼鳟、马口鱼、乌鳢。
§全长1090km。
§主要支流:白河、永定河、大青河等。
§主要水库湖泊:白洋淀(366km2)、官厅水库(144km2)、密云水库(186km2)等。
§主要鱼类约100种:鲤、鲫、鲇鱼、黄颡鱼、赤眼鳟、红鲌属、鲂、乌鳢、鳜鱼,没有冷水性鱼类。
黄河水系图§中国第二大河流,全长5,464km,流域面积75万km2。
§主要附属水体:三门峡水库、刘家峡水库、青铜峡水库等。
§主要鱼类:约140种。
上游种类较少,仅10余种,主要是高原特有鱼类,如裂腹鱼等;中下游主要种类有鲤、鲫、赤眼鳟、东北雅罗鱼、鲇、刺鮈、黄河鮈、平鳍鳅鮀、多鳞铲颌鱼等;特有鱼类有北方铜鱼。
长江水系图§中国最大的河流,河源海拔6,621m,从沱沱河至青海的巴塘河口,称为通天河;从巴塘河至重庆宜宾市,称为金沙江;从重庆宜宾至宜昌,称为川江;从湖北枝城至湖南岳阳城陵矶,称为荆江;江苏省扬州、镇江附近及以下江段,称为扬子江。
天然鱼类资源的增殖保护.ppt
产卵场的保护主要包括三大不利 因素的控制:
不利人为因素的控制; 不利自然因素的控制;主要是水位变化; 不利生物因素的控制:主要针对草上产 卵和石砾产卵的鱼类,控制敌害鱼类;
三、仔幼鱼的保护和救护
对重要经济鱼类尚未达到成熟阶段个体的保护 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繁殖保护工作第三步; 工作主要包括:
人类的许多活动会直接或间接地破坏鱼类的繁 殖环境,进而影响鱼类的繁殖过程;
例如:水利工程的兴建,改变了产卵场环境条 件,如水流、水深、水位变化等,无法满足鱼 类繁殖及后代发育的环境生态要求; 围湖造田直接减少了沿岸水域的天然繁殖场所;
工业污染会使天然产卵场完全丧失其功能;
砍伐森林、垦荒种田导致水土流失,河床淤积, 底质发生变化,石砾产卵场质量下降;
水体投放鱼类或其他经济动物的苗种; – 一般不采取特别的管理措施,放流的苗种一 般能加入繁殖群体(有例外);
鱼类的人工放流最初开始于回游性的鲑 科鱼类,产卵场投放苗种(内河),进 入海洋育肥,性成熟后,回归放流水体 进行繁殖;
1.人工放流的条件
原有经济鱼类的数量不能充分利用水域的饵料 生物资源,通过人工放流增加资源量,如鲤、 鲫; 由于水利设施阻断了经济鱼类的回游通道,造 成鱼类资源的的下降甚至绝迹,主要是在湖泊 中育肥的回游、半回游型鱼类及其他经济动物, 如河蟹等; 具有重要经济价值或科学价值的逆河产卵鱼类, 通过人工放流增加种群资源量和产量;
– 控制淘汰不合理的渔具、渔法:像簖、迷魂阵、深 水罟等传统渔具对于仔、幼鱼有非常大的杀伤力; 炸鱼、毒鱼、鱼鹰等渔法对于资源的破坏力极大, 应禁止、淘汰; – 控制环境条件的变化:主要是水位变化,水位突然 下降,造成浅水区的仔幼鱼搁浅,应及时救护,开 沟引水、转移到深水区;
第七章第三节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设计.doc
第七章第三节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使学生通过学习知道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能力方面通过学习鱼类资源的保护,使学生初步形成生态学观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鱼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新教材增加的内容,意在使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所以鱼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激学导思,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引议释疑,联系生活实际研讨→ 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教学过程说明:本节课是新教材增加的内容,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为此,教师在上此课时应注意渗透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鱼类资源的利用让学生把自己调查的鱼类资源利用的情况在课堂上谈一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
然后师生共同总结鱼类的用途:食用、药用、饲料、工业原料等。
教师提出问题印发学生思考,如:鱼类的用途很广,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我们该如何保护渔业资源。
(2)放录像片,我国沙尘暴由20世纪60年代的8次,70年代的13次,80年代的14次,急剧上升到90年代的23次,北方沙尘暴正以每年2490km2的速度南侵,直达河北丰宁,距北京仅70km,1998年珠江口发生的赤潮造成香港渔民损失达一亿港元,大陆渔民的损失超过4000万元,1998年9月爆发的渤海赤潮造成经济损失5.6亿元,并且由于毒素的富集作用,还发生了摄食被藻毒污染的贝类,而致人死亡的事件。
通过以上录像让学生分析发生赤潮的原因。
可以不拘泥于教材广开思路,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和鱼类资源的紧迫性、重要性。
(3)还可以让学生谈一谈市场上为什么出现鱼类的品种在减少。
有些鱼的价格在上涨的情况。
谈一谈该如何保护鱼类资源,必须采取哪些有利措施,通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意志。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 胡世安《异鱼赞闰集》归纳了群众谚语“正乌二鲈”,即正月出 鲻鱼苗,2月出鲈鱼苗。鲈鱼是肉食性,养殖者称为“鱼虎”。
➢ 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转载了前人有关的养鱼资料,总结了江 西的养鱼法,包括鱼池建造、鱼种搭配、放养密度、投饲与施肥、 鱼病治疗。草、青、鲢、鳙混养,到明朝已经发展到更完整。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二、我国鱼类增养殖业发展简史
➢ 公元前1世纪,殷墟甲骨卜辞:“贞其雨,在圃鱼”,“在圃鱼, 十一月”。
➢ 公元前460年,越国范蠡«养鱼经»,鲤鱼养殖和繁殖,指出“治 生之有五,水畜第一”。
➢ 公元前206-后220年(汉),养鲤。《史记》中载有“水居千石 鱼陂” 。
➢ 葛洪《西京杂记》说,汉武帝在长安筑昆明池,用于训练水师 和养鱼;所养之鱼除供宗庙、陵墓祭祖用外,多余的在长安市 上出售。
2
➢ 第九章 鱼类越冬2
➢ 教学实习:养殖场参观学习8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绪论
➢ 海淡水水域幅员辽阔,池塘、湖泊、水库,海湾、浅滩 涂星罗棋步。
➢ 海岸线3.2万km ,水深15m以内的浅海、滩涂1333万 hm2 .
➢ 内陆水域1760万hm2,其中: ➢ 河流:666.7万hm2 ;湖泊:666.7万hm2 ➢ 水库:200万hm2 ;池塘:200万hm2 ➢ 地处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 鱼类资源丰富,淡水鱼800种,海水鱼2200种。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内容1
➢ 绪论6
➢ 第一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18
➢ 第二章 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与调控4
渔业增殖资源学——增殖资源学课件PPT
70 60 50
小黄鱼
1981
60
2004
50
40
白姑鱼
1981 2004
40
30
30
20
20
10
10
0
0
体重组中值(g)
体重组中值(g)
35
星鳗
60
绿鳍鱼
30
1981
50
1981
25
2004
40
2004
20
30Leabharlann 151020
5
10
0
0
体重组中值(g)
体重值中值(g)
%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海洋渔业3.0”
在我国近海实施2-3年的完全禁渔 建设海洋保护区,保护鱼类产卵场、育幼场 利用岛屿、人工岛和岛礁等为基地建设现代海洋牧场 精确评估每年渔业资源产量和可捕获量,实行捕捞总
量控制 借助“一带一路”计划的实施,建立海外水产品基地 实行海洋渔业与海洋环境一体化综合管理 建立节能、环保、高效的工厂化海水养殖体系 维持一支高素质的远洋捕捞队伍
10
20
15
20
30
2004
25
2004
40
1981
30
1981
白姑鱼
35
小黄鱼
50
青岛近海鱼类体长组成年间变化
青岛近海鱼类体重组成年间变化
%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320 340 360
第七章第三节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设计_高中生物教案
第七章第三节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_高中生物教案第七章第三节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使学生通过学习知道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能力方面通过学习鱼类资源的保护,使学生初步形成生态学观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鱼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新教材增加的内容,意在使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所以鱼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激学导思,提出问题,引出课题→引议释疑,联系生活实际研讨→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2.教学过程说明:本节课是新教材增加的内容,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为此,教师在上此课时应注意渗透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鱼类资源的利用让学生把自己调查的鱼类资源利用的情况在课堂上谈一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
然后师生共同总结鱼类的用途:食用、药用、饲料、工业原料等。
教师提出问题印发学生思考,如:鱼类的用途很广,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我们该如何保护渔业资源。
(2)放录像片,我国沙尘暴由20世纪60年代的8次,70年代的13次,80年代的14次,急剧上升到90年代的23次,北方沙尘暴正以每年2490km2的速度南侵,直达河北丰宁,距北京仅70km,1998年珠江口发生的赤潮造成香港渔民损失达一亿港元,大陆渔民的损失超过4000万元,1998年9月爆发的渤海赤潮造成经济损失5.6亿元,并且由于毒素的富集作用,还发生了摄食被藻毒污染的贝类,而致人死亡的事件。
通过以上录像让学生分析发生赤潮的原因。
可以不拘泥于教材广开思路,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和鱼类资源的紧迫性、重要性。
(3)还可以让学生谈一谈市场上为什么出现鱼类的品种在减少。
有些鱼的价格在上涨的情况。
《鱼类增养殖学》课件
鱼类饲养管理技术
饲养管理技术包括鱼类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科学的饲养 管理可以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加,有效预防疾病发生,保证鱼类的 健康养殖。
饲料的选择与饲喂方法
饲料是鱼类增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合适的饲料类型和品牌,合理的饲喂方法可以提高鱼类的饲养效果, 增强鱼类的抗病能力,并确保鱼类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鱼类生长环境及需求
了解鱼类的生长环境和需求是成功养殖鱼类的关键。不同鱼类对水质、温度、 氧气等因素有不同的要求,合理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可以促进鱼类的健康 生长。
养殖鱼类的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是鱼类增养殖的重要决策之一。根据市场需求、养殖环境和养殖技术等因素,选择适合的鱼类品种可 以提高养殖效益,并符合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
鱼类病害防治
鱼类病害是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对鱼类的生长和养殖效益有很大影响。 采取科学的病害防治措施,包括预防、检测和治疗,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提高养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鱼பைடு நூலகம்增养殖的市场前景与发展建议
鱼类增养殖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各种可持续发展的鱼 类养殖方式将获得更多关注和推广。为了取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效益,建议养殖者积极创新、探索新的养殖技术 和管理模式。
《鱼类增养殖学》PPT课 件
本课件将介绍鱼类增养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鱼类生长环境、品种选择、养 殖管理技术、饲养方法、病害防治以及市场前景与发展建议。
鱼类增养殖学简介
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如何有效地养殖各类鱼类的学科,涵盖了鱼类生态学、 生物学和食品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它关注着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鱼类的生产 效益和质量。
鱼类增养殖讲义
《鱼类增养殖》讲义绪论绪论重点鱼类增养殖学鱼类增养殖业简史-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鱼类增养殖的成就-掌握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了解我国鱼类增养殖存在的问题-掌握我国鱼类增养殖的发展趋势-掌握水产养殖业面临21世纪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强劲挑战-了解加快渔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了解我国海淡水水域幅员辽阔水深15m以内的浅海滩涂面积达1333.3万多hm2。
内陆水域总面积约1760万hm2。
其中河流666.7万hm2 ,湖泊666.7万hm2 ,水库200万hm2 ,池塘200万hm2 。
这些水域绝大部分地处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于鱼类增殖和养殖。
一、鱼类增养殖业与鱼类增养殖学我国的鱼类增养殖业包括养殖和增殖二个部分:鱼类养殖包括池塘养鱼、河道养鱼、湖泊水库养鱼、稻田养鱼、工业化养鱼、港养、海水网箱养鱼等;鱼类增殖包括天然水域(江河、湖泊、水库、海湾与海域等)鱼种人工放流增殖、水域养殖环境保护和自然增殖等。
鱼类养殖包括以下四个阶段:①通过鱼类人工繁殖取得鱼苗;②鱼苗经过数十天至数月培育成鱼种;③鱼种经过数月或经1~2年养成食用鱼;④食用鱼经挑选培育成供繁殖用的亲鱼。
池塘养鱼则完整地包括上述四个生产阶段;而河道、湖泊和水库养鱼、港养往往由池塘供应鱼种,养成食用鱼。
至于鱼类增殖中的鱼种人工放流,其鱼种来源也是由池塘养殖供应。
鱼类增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鱼类增养殖学科的发展,相继建立起: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水产增养殖学、特种水产养殖学、海水鱼类增养殖学等学科。
由于这些学科的基本原理相同,故合并为一门学科——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水、淡水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以研究养殖对象的生态、生理、个体发育和群体生长为基础,研究其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养殖和增殖技术等的一门科学。
学科性质:应用科学鱼类增养殖学研究的目的:保护和合理开发我国水域的鱼类资源,提高单位面积鱼产量和经济效益,为人类提供优质的鱼体蛋白质。
鱼类增养殖学
三、我国鱼类增养殖业 发展简史
《癸辛杂识》
Ø 960-1297(宋)长江、珠江捕捞草、青、鲢、鳙鱼苗 运输到各地,进行饲养,已很发达,饲养地区相当广 了。
Ø 宋人周密所著《癸辛杂识》 ,详细记载鱼苗运输过 程:
Ø ①运苗用具。 “除备以竹丝编制、内糊漆纸容器外, 又有口圆底尖为罩篱之状覆之以布,纳器中。” 即“去 其水之盈者”。
Ø (14)弹涂鱼科的大弹涂鱼; Ø (15)毒鲉科的鬼鲉; Ø (16)六线鱼科的大泷六线鱼; Ø (17)鲽科的石鲽; Ø (18)海龙科的三斑海马和大海马; Ø (19)军曹鱼科的军曹鱼; Ø (20)鲟科的中华鲟。
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的历史与发展
Ø 1957潮汕、捕获海马亲本,进行饲养繁殖试验首获成功。 Ø 1959-1960年海南岛大鳞鲻人工授精孵化育苗成功。 Ø 1960-1961年海南岛获得大鳞鲻育苗成功。 Ø 1981年深圳黄鳍鲷人工孵化育苗成功。 Ø 1983年棱鲻人工孵化育苗成功。 Ø 1983年赤点石斑鱼人工繁殖成功。 Ø 1985年平鲷人工催产、孵化和育苗试验成功。 Ø 1985年中华乌塘鳢人工繁殖成功。
Ø 鲇形目:鲇、胡子鲇、大口鲇、革胡子鲇、斑 点叉尾鱼回、黄颡鱼、长吻鮠等
(三)淡水养殖业主要养殖种类
Ø 鲈形目:鳜、鲈(条纹鲈、大口黑鲈)、 淡水白鲳、罗非鱼、乌鳢等
Ø 鲑形目:虹鳟、公鱼、银鱼 Ø 鲟形目:中华鲟、匙吻鲟、史氏鲟 Ø 其它:黄鳝、鳗鲡、鲥鱼
鱼类养殖基础理论 与技术的进步
Ø 鱼类生殖生理与人工繁殖技术 Ø 鱼苗、鱼种生物学培育技术 Ø 养殖池塘生态学与成鱼养殖技术 Ø 以网箱、网围、网栏为内容的“三网”养鱼技术
《鱼类养殖学》课件
细菌性疾病:如烂鳃病、肠炎病等,可通过药物治疗和改善水质来防 治
病毒性疾病:如病毒性出血病、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等,可通过疫苗 免疫和改善水质来防治
寄生虫性疾病:如车轮虫病、锚头鳋病等,可通过药物治疗和改善水 质来防治
非生物性疾病:如缺氧、氨中毒等,可通过改善水质和增加氧气供 应来防治
药物选择:选择安 全、高效、低残留 的药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社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保护 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案例分析:某地鱼类养殖的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平衡发展的成功 案例
市场需求: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升级,对鱼类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技术进步:养殖技术不断进步,提高养殖效率和产量
环保要求:环保法规的加强,推动绿色养殖和可持续发展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养殖业 竞争力
水质指标:pH值、溶解 氧、氨氮、亚硝酸盐等
水质调节:定期换水、添 加化学物质、使用生物过 滤等
水质监测:定期检测水质 指标,确保水质稳定
水质污染:防止水质污染, 及时处理污染源
水质优化:根据鱼类生长 需求,优化水质条件
水质维护:定期清理水箱, 保持水质清洁
养殖池:大小、深度、形状、材质等
照明设备:种类、原理、使用方法等
淡水养殖:包括 鲤鱼、鲫鱼、草 鱼等,生长速度 快,肉质鲜美
海水养殖:包括 大黄鱼、带鱼、 鲳鱼等,生长周 期长,肉质鲜美
特种养殖:包括 鳗鱼、甲鱼、鲟 鱼等,生长周期 长,肉质鲜美, 营养价值高
观赏鱼养殖:包 括金鱼、锦鲤、 热带鱼等,观赏 性强,市场需求 大
地理位置: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便利的地区 场地布局:合理规划养殖池、饲料仓库、办公区等设施 养殖池设计:根据养殖品种、规模和养殖方式选择合适的养殖池类型和尺寸 水质管理:确保水质符合养殖要求,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和调节
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 精品
第一章 水域的自然概况
• 大陆坡(或称陆坡)
陆坡是指陆架外缘以下更陡的区域,是指 大陆构造边缘的以内区域,且处于由厚的 大陆地壳向薄的大洋地壳的过渡带之上。 它的坡度达到4-7°,有时达到13°- l4°,最大可达40°,有时几乎是垂直的。
第一章 水域的自然概况
• 大陆隆起 大陆坡在达到深海底以前变为平坦,则其 下部称为大陆隆起或大陆裙。它是由陆坡 基部向海洋深处缓慢倾斜的沉积裙,一般 包括水深2500-4000米的范围,可横过洋 底而延伸达1000km之多。
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
第一章 水域的自然概况
第一节 水域的概况 • 海洋概况
海洋的划分:大洋、海、海湾、海峡 海底形态:海岸带、大陆边缘、大洋盆地、海沟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海洋底质:由岸到外海,底质出现颗粒由粗变细 的带状分布,近岸是较粗的砂质,向外依次是细 砂、粉砂、粉砂质泥和淤泥等 。
第一章 水域的自然概况
• 海岸带 海岸带是指那些当水位升高时(由于潮汐、风等因素引起 的增水)便被淹没,水位降低时便露出的海陆相互作用的 区域。 由于海岸带是陆地和海洋的相互作用区,因此是引起海岸 轮廓的改变、海底地形的变化和海底沉积物移位进行得最 为迅速的地方。海岸线是指海陆的分界线,它在某种程度 上是不固定的。由于潮位的升降和风引起的增水或减水的 作用,海岸线能发生移动,在垂直方向海面升降的幅度能 达到10-15米,而在水平方向的进退有时能达几十千米。 在海岸带中,潮汐涨落的区域称为潮间带。潮间带在渔业 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第一章 水域的自然概况
• • • • • • • • 常见的地形有下列几种: (1)海沟 (2)海槽 (3)海盆 (4)海脊 (5)隆起地(海隆) (6)海底山与平顶山 (7)海底高原 在太平洋,最深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10940米)
《鱼类增养殖学》课件
鱼类增养殖学经历了从传统养殖到现代集约化养殖的发展过程,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现状
目前,全球鱼类增养殖业发展迅速,成为重要的水产资源供应途径。同时,面临环境压力、病害防治等问题,需 要加强科技创新和规范化管理。
02
鱼类增养殖的基本原理
鱼类繁殖原理
鱼类繁殖方式
鱼类繁殖方式包括卵生、卵胎生 和胎生,每种繁殖方式都有其特
维护生态平衡
合理的鱼类增养殖可以优化水域生态结构,提高水域生产力,维护生 态平衡。
传承渔业文化
鱼类增养殖业的发展可以传承和弘扬渔业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
鱼类增养殖的未来发展趋势
科技创新驱动
加强鱼类增养殖的科技创新, 研发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 ,提高养殖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
生态优先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实现鱼类 增养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保障水域生态安全。
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鱼类增养殖业与相关产业 的融合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 链条,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国际化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 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 我国鱼类增养殖业的国际地位
。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
01
鱼类增养殖学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鱼类捕捞,到人工繁殖,再到增养殖技术的广泛应用,鱼类增
养殖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环境友好型养殖
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发展可持 续的养殖模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 面影响。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推进鱼类增养殖学强学科建设和教育 普及,为鱼类增养殖学的发展提供更 多优秀人才。
THANKS
鱼类生长环境对鱼体的生长速度和健 康状况有重要影响,包括水温、水质 、食物供应等。
水库渔业资源养护:生态养殖与增殖放流
生态养殖技术在水库渔业资源养护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生态养殖技术在水库渔业资源养护中的应用效果
• 提高鱼类生长速度,增加产量 • 保护渔业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 • 改善水库水质,保障水资源安全
生态养殖技术在水库渔业资源养护中的具体应用
• 鱼类生态养殖:利用人工湿地、生物浮岛等技术,为鱼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 虾类生态养殖:通过虾蟹共生、虾稻共生等方式,提高虾类产量和品质 • 贝类生态养殖:利用贝壳、珊瑚等生物材料,为贝类提供适宜的生长空间
水库渔业资源养护:生态养殖与增殖放流
01
水库渔业资源现状及养护的重要性
水库渔业资源的种类及分布特点
• 水库渔业资源种类繁多 • 主要包括鱼类、虾类、贝类、水生植物等 • 鱼类资源主要包括鲤鱼、草鱼、鳙鱼、鲢鱼等 • 虾类资源主要包括青虾、白虾、罗氏虾等 • 贝类资源主要包括螺蛳、蚌类、蚬类等
• 水库渔业资源分布特点 -主要分布在水库、湖泊、河流等水域 • 水库渔业资源受水温、水质、光照等因素影响较大 • 不同类型的水库渔业资源分布有所差异
增殖放流技术在水库渔业资源养护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增殖放流技术在水库渔业资源养护中的具体应用
• 鱼类增殖放流:繁殖鲤鱼、草鱼、鳙 鱼等鱼类,放流到水库 • 虾类增殖放流:繁殖青虾、白虾、罗 氏虾等虾类,放流到水库 • 贝类增殖放流:繁殖螺蛳、蚌类、蚬 类等贝类,放流到水库
增殖放流技术在水库渔业资源养护中的 应用效果
03
增殖放流技术在水库渔业资源养护中的应用
增殖放流技术的原理及优势
增殖放流技术的原理
• 通过人工繁殖、饲养,增加 渔业资源数量 • 将繁殖后的渔业资源放流到 自然水域,提高资源密度
增殖放流技术的优势
• 快速恢复:迅速增加渔业资 源数量,提高种群密度 • 可持续:保护渔业资源,实 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 环保:减少过度捕捞,保护 生态环境
2024年度《鱼》优质公开课ppt课件
30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2
31
水质调控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包括温度、盐度 、溶解氧、氨氮等,根据检测结果及 时采取措施调节水质。
底质改良
病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加强养殖管理,提高鱼体抗病力。 同时,合理使用药物防治病害,确保 水产品质量安全。
通过清淤、翻耕、使用底质改良剂等 方法改善池塘底质,减少有害物质积 累。
鱼的营养价值
阐述了鱼肉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 用。
2024/2/2
28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2024/2/2
学员A
01
通过这次课程,我对鱼的种类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鱼
的养殖技术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员B
02
我觉得这次课程非常实用,特别是关于鱼的疾病防治部分,对
我以后的养殖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01
02
03
海洋生物多样性
鱼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了解鱼的种 类、习性及生存环境有助 于认识海洋生物多样性。
2024/2/2
人类生活与文化
鱼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 地位,不仅是重要的食物 来源,还承载着丰富的文 化内涵。
环保意识培养
通过了解鱼的生存现状和 保护措施,引导学生树立 环保意识,关爱自然生态 。
2024/2/2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要遵循安全用药原则, 选择高效、低毒、无残留的药物,并按照规 定的剂量和疗程使用。
14
04
海水养殖技术与实践
2024/2/2
15
海水养殖池塘选址与建设
选址原则
鱼类增养殖学王武养殖鱼类生物学课件
水质管理
定期监测水质指标,保持水质 的稳定和良好状态,为养殖鱼 类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日常管理
做好养殖池的清洁、消毒工作 ,及时处理残饵、粪便等废弃 物,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
养殖密度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密 或过疏,以保证养殖鱼类的健
康生长。
养殖鱼类的疾病防治
疾病预防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如定期消毒、免疫接种 等,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02
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
养殖鱼类的形态特征
总结词
养殖鱼类的形态特征是识别鱼类品种和分类的重要依据。
详细描述
不同种类的养殖鱼类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如身体长度、宽度、厚度、头型、鳍 型等。这些特征有助于区分不同品种的鱼类,并了解其适应环境和繁殖后代的能 力。
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
总结词
了解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有助于合理安排养殖环境和管理措 施。
鱼类增养殖的未来发展
技术创新
关注鱼类增养殖技术的创新与改进,如新品种培育、养殖模式优化、智能化养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可持续发展
强调鱼类增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关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生态平衡等方面的平衡发展策略。
05
总结与展望
对鱼类增养殖学的总结
01
鱼类增养殖学的发展历程
从早期的野生捕捞到现代的养殖技术,鱼类增养殖学经历了漫长的探索
。
疾病诊断
掌握常见的养殖鱼类疾 病症状和诊断方法,以
便及时发现和治疗。
药物治疗
选用合适的药物,按照 使用说明进行合理的用 药,控制疾病的蔓延。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寄生 虫等生物资源,对养殖 鱼类疾病进行生物防治
。
养殖鱼类的捕捞与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渔民从短期的经济利益出发,往往对繁殖群体捕捞 过度,繁殖群体的繁殖率降低,成为天然鱼类资源 下降的重要原因;
– 天然鱼类繁殖的保护应首先从亲鱼的保护着手;
一、亲鱼的保护
亲鱼的保护,应根据种类的不同,采取相应的 措施;
定居型鱼类:根据定居型鱼类繁殖场所,繁殖 季节在水域设立禁渔区和禁渔期;
回游型鱼类:除了设立必要的禁渔区(产卵场) 和禁渔期外,还需在其回游路线上限制捕捞, 取消、淘汰破坏性渔具,如迷魂阵(渔簖的一 种);
限制捕捞量,保持足够繁殖群体; 要保证效果,必须对保护对象的繁殖生物学有
– 如:大麻哈鱼天然产卵场的保护期长达百余 天(石砾产卵);
– 鲤的繁殖保护期为50-60天(草上产卵);
产卵场的保护主要包括三大不利 因素的控制:
不利人为因素的控制; 不利自然因素的控制;主要是水位变化; 不利生物因素的控制:主要针对草上产
第七章 天然鱼类资源的增殖保护
鱼类资源增殖保护的意义
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情况下,天然鱼类资源受制于环境 因子,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之中;
许多人类的活动往往直接或间接地打破这种平衡;对 天然鱼类资源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为了补偿人类活动天然鱼类资源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需要通过对天然鱼类资源采取有针对性的增殖、保护 措施,以维持其资源的再生;
人类活动对于天然鱼类资源的影响是多 方面的,但可归纳为:
一、阻断鱼类的回游路线
– 阻断鱼类回游路线的因素: – 水利工程的建造:拦河坝,节制闸; – 工业污染;
第一节 人类活动对于天然鱼类资源 的主要影响
阻断鱼类回游的结果:鱼类的部分生命环节无 法完成,种群资源量下降;
阻断回游路线的具体形式:
人类活动对于天然鱼类资源的影响,有的可以 避免,应尽量避免;
有的无法避免,如水利工程的兴建,则需采取 其他措施补偿;
均属资源增殖保件下的繁殖活动进行保 护;
对于因繁殖过程受到影响而导致资源衰退的鱼 类,一般可通过采取相应的繁殖保护措施,使 鱼类的资源得到恢复和增加;
围湖造田直接减少了沿岸水域的天然繁殖场所; 工业污染会使天然产卵场完全丧失其功能; 砍伐森林、垦荒种田导致水土流失,河床淤积,
底质发生变化,石砾产卵场质量下降;
三、对后代发育及仔幼鱼成活的影响
鱼类后代的发育及仔幼鱼的生物生长往往要求 更为严格的环境条件;
人类活动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往往使这些条件 无法满足,影响后代的成活;
– 产漂浮性卵的鱼类:产卵场的功能仅限于产卵,禁 渔期的长短取决于汛期鱼类产卵活动的时间;
– 例如,过去钱塘江的鲥5-7月产卵,每次产卵高峰 都在洪峰过后开始,故只要每次汛期禁捕即可;
二、天然产卵场的保护
石上及草上产卵鱼类:
– 产卵场不仅是繁殖场所,而且是受精卵发育 及仔鱼发育活动的场所;
– 繁殖保护期的长短不仅取决于产卵季节的长 短,还要考虑受精卵的孵化、仔鱼的活动时 间,繁殖保护期较长;
二、天然产卵场的保护
天然产卵场保护的前提:
– 对鱼类天然产卵场分布、规模及作用的全面了解; – 科学划定繁殖保护区;
繁殖保护区的范围:
– 主要取决于繁殖群体的数量、水文条件及繁殖条件 的优劣,仔鱼活动范围及移动路线;
– 还受到水域大小、行政管辖范围的限制;
繁殖保护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繁殖保护对象 的生殖特点、产卵季节的长短和受精卵的性质 等;
另一方面,即使没有人类活动的干扰,在天然条件下, 水域中的某些鱼类也可能会因某一生命环节受到环境 因子的制约,种群数量受到限制,甚至出现资源衰退;
对于水域中重要的经济鱼类采取针对性的保护增殖措 施,对于提高水域的鱼产量、增加资源量效果明显;
第一节 人类活动对于天然鱼类资源 的主要影响
了解人类活动对于天然鱼类资源的负面 影响是对其进行有效的增殖保护的前提;
数量、性腺发育良好的繁殖群体,还要求具 有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水文、水化学和生 态特点的繁殖场所; – 否则,繁殖活动不能正常进行; – 如四大家鱼,虽能在池塘中发育达到性腺成 熟,但不能产卵繁殖;
二、对产卵场的破坏
人类的许多活动会直接或间接地破坏鱼类的繁 殖环境,进而影响鱼类的繁殖过程;
例如:水利工程的兴建,改变了产卵场环境条 件,如水流、水深、水位变化等,无法满足鱼 类繁殖及后代发育的环境生态要求;
充分的了解;
二、天然产卵场的保护
意义:
– 鱼类的繁殖过程、及胚胎发育是在体外进行 的,要求一定的环境条件;
– 因此,仅有足够数量的亲鱼,没有适宜的一 条环境条件,鱼类的繁殖也不能有效地进行;
繁殖保护的具体目标:
– 保证鱼类的正常繁殖活动(过程); – 保证受精卵的正常发育、孵化; – 保证仔鱼的正常发育和顺利降河;
河流下游建坝:流程减短,流速减缓,半浮性 鱼类虽可产卵,但鱼卵、仔鱼提前进入静水区, 发育过程无法顺利完成;
河流建坝后,坝上水位的急剧变化,影响草上 产卵鱼类鱼卵的顺利孵化;
水域污染:对鱼卵孵化、仔幼鱼发育的影响更 大;严重可导致河段鱼类绝迹;
四、超强度捕捞直接破坏鱼类的种群资源
捕捞量过大; 渔具、渔法不合理;
繁殖保护具有投入少、效果好等优点,是鱼类 资源增殖中应首先考虑采用的措施;
开展繁殖保护应首先考虑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 鱼类,一些数量较少、但具有特殊价值的鱼类, 如珍稀、濒危物种,也是繁殖保护的重要对象;
一、亲鱼的保护
– 亲鱼的数量是决定后代产量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 维持种群数量的先决条件;
– 阻断繁殖回游路线:河流上游建坝、沿海建闸、严 重的工业污染;生物无法到达繁殖场所;
– 阻断鱼类的索饵回游路线:河-湖之间、海-河之 间建闸;水域污染;
– 仔幼鱼无法进入育肥水域育肥,主要是湖泊、沿海, 如四大家鱼、河蟹等;
二、对产卵场的破坏
– 繁殖是生物种群繁衍的根本保证; – 鱼类的繁殖有别于其他生物,不仅要求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