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化学教学目标设计与案例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方案案例分析与解析
初中化学教学方案案例分析与解析在初中阶段,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教师们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本文将以一个实际案例为例,对初中化学教学方案进行分析与解析。
案例背景:某初中化学教师为了教授关于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知识,制定了如下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2. 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原理3. 能够分辨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特点和性质二、教学内容1. 离子键的概念和特点2. 离子键的形成原理3. 离子键的性质及应用4. 共价键的概念和特点5. 共价键的形成原理6. 共价键的性质及应用三、教学重点1. 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及特点2. 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原理四、教学方法1. 演讲讲解结合示例展示2. 视频教学辅助3. 实验观察与分析4. 讨论互动五、教学流程1. 热身导入:通过展示实例、讲解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初中生对于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好奇心。
2. 基础知识讲解:通过演讲讲解和视频教学,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形成原理和特点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实验现象观察:安排相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比较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性质和变化趋势。
通过实验的结果巩固学生对于两种键的理解。
4. 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离子键和共价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5. 总结归纳:通过提问和回答的形式,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澄清学生的疑惑,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六、教学评价1. 分组讨论的表现和发言质量2.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 对离子键和共价键概念理解的准确度4. 对离子键和共价键形成原理的把握程度5. 对离子键和共价键性质及应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本教学方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形成原理和性质。
教师以演讲讲解、实验观察和讨论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化学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与解析
化学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与解析化学是一门基础科学,也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在化学教学中,案例分析与解析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分析具体的化学实验案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和概念,并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案例分析的重要性、案例分析的基本要素以及案例分析的实施方法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案例分析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是一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化学实验案例往往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通过具体的案例,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学习。
2.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需要学生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数据,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并提出解决方案。
这种思考和判断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分析的基本要素1. 案例的选择。
选择与学生学习内容相关的案例是案例分析的首要任务,这样可以确保案例的有效性和教育意义。
案例应具有一定的难度,既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又不至于过于复杂,使学生望而却步。
2. 案例的分析。
案例分析过程中,需要学生对案例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首先,学生需要明确案例的背景和目标,了解实验的目的以及相关的化学原理。
然后,学生需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数据,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并进行深入分析。
最后,学生应能够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合理的推理和论证。
3. 案例的解析。
案例的解析是对案例分析的一种总结和评估。
通过解析,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并发现和纠正错误。
同时,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三、案例分析的实施方法1. 教师引导法。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进度,选择相应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解析。
在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时,教师扮演着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指导学生分析案例、提出问题并进行解决。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化学教学设计模板: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2. 教学内容:- 知识点概述- 主要内容3. 教学过程:- 自我介绍- 激发兴趣- 知识传授- 互动交流- 实践演练- 总结归纳4. 教学评估:- 查漏补缺- 应用实践- 提高素养化学教学案例:化学是一门关于物质变化的科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身边存在很多物质变化,如水变成冰、果汁变成果冻等等。
在学习化学时,老师应该通过挖掘学生身边的实例,来提高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认知。
一、教学目标1. 知道物质的三态和相互转化关系。
2. 练习简单的实验操作,3. 提高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记录能力,如注意观察、认真记录、时刻关注实验过程等。
4. 培养学生实验中尊重实验规则、遵守实验守则等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三态及相互转化关系。
2. 实验:水的三态转化实验。
三、教学过程1. 自我介绍。
老师通过自我介绍,幽默风趣的交流方式,来让学生了解老师,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结。
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激发兴趣。
老师通过引出学生身边的例子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如叫学生说出他们平时见到的物质的三态,让学生知道物质的三态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3. 知识传授。
老师通过幻灯片、图片等多种形式来库存物质的三态及相互转化关系。
4. 实验演示。
老师在黑板上做实验演示,并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学会总结归纳实验所得的结论。
5. 学生操作实验。
学生们分组轮流进行实验操作。
由于实验场景的不可预测性将会是整个课程最好的体验之一,也是学生们非常关注和期待的环节。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应遵守实验守则和实验规则,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注意更加细致的观察实验现象。
6. 总结归纳。
老师收集学生实验成果,让学生在班级中分享归纳出的实验结论。
四、教学评估1. 向学生评估。
通过聊天、写作、听力、阅读等方式,让学生在集体或个人基础上检查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对知识运用的综合能力。
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设计 (2)
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设计介绍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设计是针对现代化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采取案例分析和设计化学教学的最新方法,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设计。
目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1.使学生能够掌握化学教学的最新方法,了解化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3.帮助学生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4.促进学生对现代化学教育的理解和思考,提高化学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化学教学方法及技巧介绍化学教学的最新方法和技巧,包括案例分析法、探究式学习法、PBL问题式学习法、团队合作学习法等。
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介绍化学教学设计和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技巧,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材料的准备和使用等。
化学教学案例分析精选化学教学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方法,探讨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教育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过程。
化学教学质量评估介绍化学教学质量评估的方法和手段,包括教学效果的评估、学生反馈的评估、教学成果的评估等。
实验本课程设计中将配合教学实验,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化学素养。
课程收获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会收获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了解化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掌握化学教学的最新方法和技巧;3.能够设计化学教学,灵活运用知识,并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4.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化学素养等。
总结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设计是化学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涵盖的内容丰富多彩,对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实践中,学生应该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探究式学习、问题式学习等方法,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__化学教学设计及评价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__化学教学设计及评价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以“化学教学设计及评价”为主题一、背景介绍初中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入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和基本技能。
化学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适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的过程。
评价则是对教学设计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以不断改进教学设计的质量。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其优缺点及改进方向。
二、案例分析以“探究酸碱中和反应”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及实施。
1.教学目标: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讲解法。
3.教学流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酸碱中和反应相关的日常例子,引导学生思考酸碱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讲解:通过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使学生了解实验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3)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讨论:小组内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及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总结:通过总结实验和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梳理酸碱中和反应的相关知识。
4.评价:该教学设计通过实验探究法,使学生亲身体验酸碱反应的过程,加深对酸碱反应的理解;同时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但在实验过程中,需注意安全问题,确保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三、教学设计及评价根据上述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教学设计及评价:1.教学目标明确:本教学设计明确了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教学目标,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2.教学方法多样化:本教学设计采用了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讲解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3.教学流程合理:本教学设计的教学流程紧凑有序,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本文以初中化学教学为例,通过分析实际教学案例,探讨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内容以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为例,选取以下教学内容进行分析:1.第四章《生活中的化学》: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第七章《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通过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实验教学法:通过开展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教学案例分析1.案例一:《生活中的化学》教学实践在讲解第四章《生活中的化学》时,教师可以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切入点,如食物的腐败、铁的生锈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案例二:《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教学实践在讲解第七章《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不同类型化学反应的特点。
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
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第一章:化学教学论概述1.1 化学教学论的定义与意义理解化学教学论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2 化学教学论的发展历程了解化学教学论的历史背景掌握化学教学论的发展趋势1.3 化学教学论的基本原则与理念掌握化学教学论的基本原则理解化学教学论的教育理念第二章:化学教学目标与内容2.1 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理解化学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掌握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法2.2 化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了解化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掌握化学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2.3 化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与评价掌握化学教学目标的实现方法了解化学教学目标的评价体系第三章:化学教学方法与手段3.1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理解化学教学方法的意义与作用掌握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策略3.2 化学教学手段的运用与创新了解化学教学手段的种类与特点掌握化学教学手段的创新与运用方法3.3 化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评价与改进了解化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评价指标掌握化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策略第四章:化学教学环境与资源4.1 化学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理解化学教学环境的重要性掌握化学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方法4.2 化学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利用了解化学教学资源的种类与特点掌握化学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利用策略4.3 化学教学环境与资源的评价与改进了解化学教学环境与资源的评价指标掌握化学教学环境与资源的改进策略第五章:化学教学评价与反思5.1 化学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理解化学教学评价的意义与作用掌握化学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方法5.2 化学教学反思的方法与策略了解化学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掌握化学教学反思的方法与策略5.3 化学教学评价与反思的改进与提升了解化学教学评价与反思的改进与提升方法掌握化学教学评价与反思的有效运用策略第六章:化学教学中的学生学习与发展6.1 学生化学学习特点与需求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化学学习特点掌握针对不同需求学生的教学策略6.2 学生化学学习困难的成因与对策分析学生化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掌握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方法6.3 学生化学学习评价与促进掌握学生化学学习评价的方法理解促进学生化学学习发展的策略第七章:化学教学中的教师专业发展7.1 化学教师的角色与责任理解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掌握化学教师的责任与专业要求7.2 化学教师的专业成长路径掌握化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与途径理解化学教师终身学习的意义7.3 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与自我提升理解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掌握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方法与技巧第八章:化学教学研究方法8.1 化学教学研究的类型与方法理解化学教学研究的不同类型掌握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8.2 化学教学研究的设计与实施学习如何设计化学教学研究项目掌握化学教学研究的实施步骤8.3 化学教学研究的分析与报告学习如何分析化学教学研究数据第九章:化学实验教学论9.1 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理解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与原则9.2 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学习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方法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技巧9.3 化学实验教学的评价与改进学习化学实验教学的评价标准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第十章:化学课程与教材分析10.1 化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理解化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掌握化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与运用10.2 化学教材的类型与结构分析学习不同类型化学教材的特点掌握化学教材结构分析的方法10.3 化学教材内容分析与处理学习如何分析与处理化学教材内容掌握化学教材内容处理的策略第十一章: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11.1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理解信息技术对化学教学的影响掌握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11.2 化学教学多媒体资源的设计与制作学习多媒体资源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掌握化学教学多媒体资源的设计与制作技巧11.3 化学教学信息技术的评价与改进学习化学教学信息技术评价的标准掌握化学教学信息技术的改进策略第十二章:化学教学与文化12.1 化学教学与文化的相互影响理解文化对化学教学的影响掌握化学教学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12.2 化学教学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掌握跨文化化学教学的策略与方法12.3 化学教学文化的评价与改进学习化学教学文化评价的标准掌握化学教学文化改进的策略与方法第十三章:化学教学伦理与法律13.1 化学教学伦理的基本原则与规范理解化学教学伦理的重要性掌握化学教学伦理的基本原则与规范13.2 化学教学与法律的关系学习化学教学法律知识掌握化学教学法律风险的预防与应对策略13.3 化学教学伦理与法律的评价与改进学习化学教学伦理与法律评价的标准掌握化学教学伦理与法律改进的策略与方法第十四章:化学教学案例分析14.1 化学教学案例的选择与分析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化学教学案例掌握化学教学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技巧14.2 化学教学案例的编写与分享学习如何编写化学教学案例掌握化学教学案例分享的策略与方法14.3 化学教学案例的评价与改进学习化学教学案例评价的标准掌握化学教学案例改进的策略与方法第十五章:化学教学论的未来发展趋势15.1 化学教学论研究的新视角与新方法了解化学教学论研究的新趋势掌握化学教学论研究的新方法与技巧15.2 化学教学技术创新与发展学习化学教学技术创新的动向掌握化学教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与策略15.3 化学教学论未来发展的展望理解化学教学论的重要性掌握化学教学论未来发展的方向与目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的电子教案,共包含了十五个章节。
(完整)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完整)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简介本文档旨在分析一份初中化学教学案例,提供有关教学方法和学生研究成果的细节,并探讨其优点和改进的可能性。
案例描述本案例是关于如何教授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学生需要观察和记录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变化。
教学方法教师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
2.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了一次实验演示,展示了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变化。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反应速率的变化,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4. 小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思考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研究成果通过这个案例,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研究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能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3. 学会在小组中分享和讨论实验结果,并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优点本教学案例具有以下优点:1. 实践性强:通过实验实践,学生能够亲自观察和记录反应速率的变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 合作研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能够分享实验结果和相互研究,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激发兴趣:实验演示和实践性研究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增强研究动力。
改进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考虑以下改进措施:1. 引入更多复杂的实验:在教学中引入更多复杂的实验,以拓展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操作技巧。
2. 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注重个性化研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提供一些个性化研究的机会和资源。
总结通过对初中化学教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该教学方法在教授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实验技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优点。
然而,还有一些改进的空间,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研究成果。
参考1. Smith, J. (2010). ___, 87(3), 293-296.2. Brown, S. (2007). ___, 58(5), 571-584.。
国家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
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第一章:化学教学论概述1.1 化学教学论的定义与意义理解化学教学论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1.2 化学教学论的发展历程了解化学教学论的历史背景掌握化学教学论的发展阶段及主要成就1.3 化学教学论的研究方法熟悉化学教学论的研究方法学会运用化学教学论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第二章:化学课程与教学目标2.1 化学课程概述理解化学课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方法2.2 化学教学目标明确化学教学目标的内容与分类学会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方法2.3 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理解课程标准的作用与意义熟悉教材的编写原则与结构第三章:化学教学方法与策略3.1 化学教学方法掌握化学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学会选择与运用化学教学方法3.2 化学教学策略理解化学教学策略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方法3.3 化学教学手段与技术了解化学教学手段的种类与作用掌握化学教学技术的应用与创新第四章:化学教学评价与测量4.1 化学教学评价概述理解化学教学评价的概念与作用掌握化学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4.2 化学教学测量熟悉化学教学测量的内容与方法学会制定化学教学测量工具4.3 化学教学评价与反思掌握化学教学评价的结果分析与处理学会进行化学教学反思的方法与技巧第五章: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5.1 化学教学设计概述理解化学教学设计的概念与流程掌握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5.2 化学教学案例分析学会分析化学教学案例的方法与技巧掌握化学教学案例的编写与评价5.3 化学教学设计实践能够独立完成化学教学设计学会对化学教学设计进行修改与完善第六章:化学实验教学论6.1 化学实验教学的意义与作用理解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6.2 化学实验教学方法与策略学习化学实验教学的常用方法学会设计化学实验教学方案6.3 化学实验安全与实验技能培养掌握化学实验安全的基本知识了解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第七章:化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7.1 化学课程资源的概念与分类理解化学课程资源的内涵与外延掌握化学课程资源的分类方法7.2 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学习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方法学会化学课程资源的利用技巧7.3 化学课程资源的应用与实践能够运用化学课程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学会对化学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与创新第八章: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8.1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融合的意义理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融合的基本原则8.2 化学教学信息技术的种类与功能学习化学教学信息技术的种类掌握化学教学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使用方法8.3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学会设计化学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案第九章:化学教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9.1 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化学教学研究的方法论学会运用化学教学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9.2 化学教学论文的写作技巧学习化学教学论文的写作规范掌握化学教学论文的写作步骤与要点9.3 化学教学研究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学会展示化学教学研究成果掌握化学教学研究成果的交流技巧第十章:化学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10.1 化学教学改革的背景与趋势理解化学教学改革的驱动力与挑战掌握化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10.2 化学教学创新的理念与实践学习化学教学创新的理念学会化学教学创新的实践方法10.3 化学教学改革的策略与路径掌握化学教学改革的策略与路径能够规划化学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解析: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课程内容特点以及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学背景和目标:本次教学设计的案例是初中化学课堂中的一堂实验课,主要目标是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帮助学生巩固对物质的理解,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并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数据分析和推理能力。
通过此次实验,学生将学习到溶液的制备与浓度计算、化学反应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编写等知识。
实验材料和器材准备:1. 氯化钠(NaCl)固体2. 硫酸铜(CuSO4)固体3. 砂糖(蔗糖)固体4. 铁钉(Fe)固体5. 蒸馏水6. 反应瓶和试管7. 烧杯、量筒和滴管8. 显微镜9. 平衡和称量器具实验步骤:1. 溶液浓度的实验:将氯化钠固体加入烧杯中,逐渐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搅拌至完全溶解。
制备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分别装入试管中,对溶液进行标签和编号。
通过称重和计算,确定每个溶液的浓度。
2. 化学反应实验:将硫酸铜固体加入烧杯中,逐渐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搅拌至完全溶解。
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铁钉表面的变化,并记录时间。
观察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离心,观察离心沉淀物的颜色和形状。
通过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编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反应类型的推理。
3. 溶液分辨实验:制备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将两种溶液中的一滴放在玻璃片上,利用显微镜观察晶体的形状和颜色。
根据观察结果,学生可以初步判断出溶液中有什么物质。
实验结果和讨论:1. 溶液浓度的实验:学生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不同溶液的浓度。
通过浓度的比较,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和浓度的关系,并且对浓度计算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2. 化学反应实验:学生观察到铁钉表面的变化,通过时间记录和离心沉淀物的观察,可以推断出铁和硫酸铜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通过编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物质的变化情况和生成物的性质。
3. 溶液分辨实验:学生通过观察溶液中晶体的形状和颜色,可以初步判断出溶液中有什么物质。
这有助于学生对溶液成分的理解和学会利用观察来推测化学物质的性质。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化学能与电能的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
让学生理解化学电池的原理和应用。
让学生掌握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及其应用。
1.2 教学内容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
化学电池的原理和应用。
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及其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化学电池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及其应用。
第二章:化学电池的原理与应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让学生掌握化学电池的分类和应用。
让学生了解化学电池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
2.2 教学内容化学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化学电池的分类和应用。
化学电池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化学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化学电池的分类和应用。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化学电池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电化学腐蚀的原理与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化学腐蚀的定义和类型。
让学生掌握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让学生了解电化学腐蚀的防护方法及其应用。
3.2 教学内容电化学腐蚀的定义和类型。
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电化学腐蚀的防护方法及其应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化学腐蚀的定义和类型。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掌握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电化学腐蚀的防护方法及其应用。
第四章: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验操作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验操作步骤。
让学生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并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4.2 教学内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演示,讲解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验操作步骤。
通过操作练习,让学生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教学大纲
《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英文名称:《Chemistry teaching design and case analysis》课程编码:0801018C总学时:32总学分: 2适用专业:化学专业课程类别:选修课先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二、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基于化学教学特征与中学化学教学目的,以学习论、系统论、传播理论及化学学科观念、方法和特征为基础,以提高化学教育类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化学教学设计意识与能力为主旨,对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化学教学设计的过程与学案设计、化学教学设计展望以及化学教学目标、化学教学内容、化学教学活动、化学教学情境、化学教学实验、化学教学设计中评价环节、化学教学媒体等化学教学设计子环节进行系统分析与阐述。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根据课时要求,安排课堂理论讲授16学时,实践16学时。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化学教学设计概述(2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化学教学的内涵和特征。
2.掌握化学教学的目的和形态。
3.理解化学设计的概念和类型。
【教学重点与难点】化学教学的内涵和特征。
【教学内容】1. 化学教学的内涵2. 化学教学的特征。
3. 化学教学的目的。
4.化学教学的形态。
5.化学设计的概念和类型。
6. 化学设计的概念和类型第二章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2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掌握化学教学设计的学习理论基础。
2.掌握化学教学设计的化学学科基础。
3.掌握化学教学的系统性基础。
4.握化学教学设计的传播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化学教学设计的化学学科基础。
2.掌握化学教学的系统性基础。
【教学内容】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早期认知学习理论。
3.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认知学习理论-信息学习理论。
5.化学学科观念。
6.化学学科方法。
7.化学学科特征。
8.系统论。
9.教学系统。
10.化学教学系统。
初中化学教学方案案例分析与解析实例
初中化学教学方案案例分析与解析实例一、引言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初中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如何设计出一套科学有效的化学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一直是教师们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与解析,探讨初中化学教学方案设计的要点与方法。
二、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在一名有经验的化学教师的课堂上,学生对于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掌握不够牢固,导致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成绩也一直停留在平庸水平。
2. 分析与解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教师设计了一套新的化学教学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入新知识之前,教师通过实际应用场景、化学实验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2) 知识与实践结合: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通过实践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3) 案例分析与解决问题: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分析案例,学生可以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并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4) 引导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同时,教师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三、效果与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和调整,该教学方案收到了显著的效果:(1) 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通过引入实际应用场景和化学实验,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大增。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主动提出问题。
(2) 学生成绩显著提升: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更加深入,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3)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结论通过本案例分析与解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设计科学有效的化学教学方案需要兼顾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求。
(2) 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是提高学生化学学习效果的关键。
初中化学教学方案解析与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方案解析与教学案例分析一、引言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是初中阶段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
教学方案的设计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教学方案进行解析,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化学教学方案解析1. 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目标是确定教育教学活动目的的核心,对于化学教学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科知识点等因素,合理设定清晰具体的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发展。
2. 教学内容选择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广泛且深入,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结合教材的章节内容,确定重点和难点,避免内容过于庞杂或过于简单,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在化学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采用讲授、实验、示范等不同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借助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可以丰富化学教学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4. 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客观评价,也是有效调整教学策略的手段。
化学教学方案应有明确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反馈,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三、教学案例分析以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为例,对教学方案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困惑。
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阶段性目标设定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设定不同阶段的目标,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符号表示和平衡原则等内容。
2. 实验教学的运用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和推理,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和能量变化。
化学教学实践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具有实践性强、抽象性高、知识体系复杂等特点。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国教育部门对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以某中学化学教学实践为例,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化学教学提供参考。
二、案例描述(一)教学背景某中学化学教师,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
所教班级学生基础较好,但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存在恐惧心理,课堂参与度不高。
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教师决定开展一次以实验操作为主的教学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多个实验操作环节,包括药品取用、仪器使用、实验现象观察、实验数据处理等。
同时,制作了实验操作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
2. 课堂教学(1)导入: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实验操作的主题。
(2)实验操作:教师详细讲解实验操作步骤,示范实验操作过程,并强调注意事项。
(3)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实验数据处理: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操作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与实验操作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案例分析(一)成功经验1. 课前准备充分:教师通过制作实验操作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2. 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实验操作、分组实验、实验数据处理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教师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化学教学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学生:高中生,化学课程学习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原理,培养实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分析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以下是一堂应用化学原理进行实验的教学案例分析。
1.教学准备老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实验器材、试剂和实验步骤。
确保实验安全,并且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
在介绍实验前,可以先通过讨论和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实验中涉及的化学原理进行初步了解。
2.实验介绍老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实验的步骤和所用到的物质。
可以使用图片、实物或者PPT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在介绍实验步骤时,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事项,并解答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问。
3.实验操作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每个小组进行一次实验,分工合作。
老师需要进行实验现场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操作,同时注意安全。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老师可以及时检查和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并提供指导和帮助。
4.实验结果观察与记录学生完成实验后,需要观察实验结果,并及时记录下来。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帮助学生从实验结果中得出结论,进一步理解化学原理。
在学生进行结果观察与记录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的学习合作和互动。
5.结论和讨论6.实验总结与延伸学生完成实验后,老师可以进行实验总结。
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结果观察与记录能力、结论和讨论等进行评价。
同时,可以对学生提出一些延伸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学习,拓展化学知识。
三、案例总结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实验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实验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并通过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化学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教学解析与案例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解析与案例分析一、引言初中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教学进行解析和案例分析,以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
二、教学解析1. 教学目标的制定化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以及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的发展。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确定具体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目标。
2. 教学内容的选择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应包括基本概念、实验技能和应用知识三个方面。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按照科学层次和学生学习的顺序,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确保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3. 教学方法的运用化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运用至关重要。
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讲授、讨论、实验、观察、解决问题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和实践操作,提高教学效果。
4. 学生学习评价的重要性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评价是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应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知识掌握和实践应用的评价,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引导他们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三、案例分析以“分子和离子的变化”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物质的分子和离子变化,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2. 教学内容:分子和离子的概念、分子和离子的变化规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3. 教学方法: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引导性讲授,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让学生发现和总结分子和离子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练习和实践。
4. 学生学习评价: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四、总结与展望初中化学教学的解析与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教学要点和关键环节,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教育教学水平。
今后,我们应进一步研究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以上是关于初中化学教学的解析与案例分析,通过合理制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及重视学生学习评价,可以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案例: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污染的防治。
二、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同学们,每天,当你阅读报纸、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节目时,经常可以获得关于空气质量的信息。
你知道空气质量报告中有哪些指标?PPT展示城市天气日报图片。
思考交流在各城市天气日报指标中,都有什么共同的项目?为什么?它有什么危害?它是从哪里来的呢?生回答各项指标中,都有二氧化硫的指数。
继续探讨为什么要选择SO2等作为首要污染物呢?它们是从哪儿来的?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PPT播放酸雨的危害和产生。
讨论交流二氧化硫从哪里来的?板书 1.硫在自然界的存在。
演示实验硫在水中和在酒精中的溶解性生观看硫单质样品,回顾、思考: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归纳板书(1)硫的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2)硫的化学性质:可燃,生成二氧化硫。
演示出示试管中的二氧化硫,请同学们归纳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SO2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1:40),密度比空气大。
二、SO2的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
实验4-7 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交流补充。
归纳小结二氧化硫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结论1:生成了pH<7的酸性物质——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
结论2: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有漂白性。
讨论交流褪色后的无色溶液加热后为什么又恢复红色?阅读思考阅读课本P90下边两段。
归纳整理与水反应:SO2+H2O2SO3。
板书可逆反应讲述所谓可逆反应,就是在相同的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对可逆反应,要用“可逆号”代替等号作为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符号。
讨论交流分析下列两个反应是否是可逆反应?2H2O = 2H2↑+O2↑与 2H2+O2=2H2O是可逆反应吗?讲述向两个相反的方向进行的两个化学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进行、共存,两个化学反应构成了一个对立的统一体。
(1)符号“”两边的物质互为反应物和生成物。
(2)在反应体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共存,如亚硫酸溶液中就有H2O、SO2和亚硫酸等分子。
板书 2.漂白性:SO2具有漂白作用,但漂白后的新物质不稳定,易分解,从而恢复原来的颜色(可用于检验SO2的存在)。
PPT展示二氧化硫漂白作用的物质的变化图片,以进一步理解其漂白作用的原理和暂时性。
思考 草帽、纸张为什么会泛黄?探讨交流 你学过的哪些物质具有漂白性?漂白原理是否相同?归纳整理 列表比较:活性炭、过氧化氢、过氧化钠、次氯酸。
二氧化硫能使红色品红溶液褪色,当加热时,溶液又重新变成红色。
归纳漂白的三种原理:(1)吸附有机色素而褪色,如活性炭吸附红墨水。
(2)与有机色素化合而褪色,如SO 2与品红(可逆)。
(3)氧化剂氧化有机色素而褪色,如HClO 、Na 2O 2、H 2O 2、O 3等(不可逆)。
探究 比较氯气与二氧化硫漂白原理——播放视频。
观后填表。
讨论交流 根据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判断硫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
并结合SO 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析SO 2 还可能有什么化学性质?板书 3.还原性。
2SO 2 + O 2 2SO 32H 2O + SO 2 + Cl 2 = H 2SO 4 + 2HCl讨论交流 氯气和二氧化硫都可做漂白剂,若用两者以1∶1的物质的量之比一起漂白一种有色物质时,漂白效果会( )A. 增强B. 不变C. 减弱D. 难确定思考分析 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那么用什么吸收尾气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呢?板书 4.二氧化硫跟碱反应(酸性氧化物)。
SO 2 + Ca(OH)2 = CaSO 3↓+ H 2O CaSO 3 + SO 2 + H 2O = Ca(HSO 3)2使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可能是二氧化硫。
板书 5.二氧化硫跟碱性氧化物反应。
催化剂加热SO2 + CaO = CaSO3板书三氧化硫:无色固体,熔点(16.8℃)、沸点(44.8℃)都很低。
化学性质:三氧化硫——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SO3+ H2O=H2SO4 (放出大量热)三氧化硫跟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SO3 + Ca(OH)2 = CaSO4+ H2OSO3 + CaO = CaSO4请同学们根据SO2的性质推断其用途。
板书二氧化硫的用途——利弊分析。
利:弊资料简介拓展:硫化氢的性质。
1.硫化氢的物理性质:2.硫化氢的化学性质:硫化氢的可燃性硫化氢与二氧化硫反应3.硫化氢的毒性:课堂小结一、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与性质二、二氧化硫(SO2)1.SO2的物理性质。
2.SO2的化学性质。
(1)能与水和碱反应(酸性氧化物)。
(2)漂白性(暂时的,有选择性的)。
(3)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
作业课本P95——1、5、6、8课后调查:1.SO2有哪些危害?2.什么是酸雨?是怎样形成的?3.SO2的来源?4.酸雨的治理与防治。
资料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1.二氧化硫对人体有什么危害?二氧化硫是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之一,是衡量大气是否遭到污染的重要标志。
在我国的一些城镇,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危害较为普遍而又严重。
二氧化硫进入呼吸道后,因其易溶于水,故大部分被阻滞在上呼吸道,在湿润的粘膜上生成具有腐蚀性的亚硫酸、硫酸和硫酸盐,使刺激作用增强。
上呼吸道的平滑肌因有末梢神经感受器,遇刺激就会产生窄缩反应,使气管和支气管的管腔缩小,气道阻力增加。
上呼吸道对二氧化硫的这种阻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二氧化硫对肺部的刺激。
但进入血液的二氧化硫仍可通过血液循环抵达肺部产生刺激作用。
二氧化硫可被吸收进入血液,对全身产生毒副作用,它能破坏酶的活力,从而明显地影响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代谢,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
动物试验证明,二氧化硫慢性中毒后,机体的免疫受到明显抑制。
二氧化硫浓度为10~15ppm时,呼吸道纤毛运动和黏膜的分泌功能均能受到抑制。
浓度达20ppm时,引起咳嗽并刺激眼睛。
若每天吸入浓度为100ppm,支气管和肺部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使肺组织受损。
浓度达400ppm时可使人产生呼吸困难。
二氧化硫与飘尘一起被吸入,飘尘气溶胶微粒可把二氧化硫带到肺部使毒性增加3~4倍。
若飘尘表面吸附金属微粒,在其催化作用下,使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雾,其刺激作用比二氧化硫增强约1倍。
长期生活在大气污染的环境中,由于二氧化硫和飘尘的联合作用,可促使肺泡纤维增生。
如果增生范围波及广泛,形成纤维性病变,发展下去可使纤维断裂形成肺气肿。
二氧化硫可以加强致癌物苯并(a)芘的致癌作用。
据动物试验,在二氧化硫和苯并(a)芘的联合作用下,动物肺癌的发病率高于单个因子的发病率,在短期内即可诱发肺部扁平细胞癌。
2.受酸雨危害的地区主要有哪些?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以前,酸雨只是在局部地区出现,如北欧地区受到欧洲中部工业区排出的酸性气体的影响,出现了酸雨。
之后,到六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酸雨的危害全面显示,其范围由北欧扩大至中欧,同时北美也出现了大面积的酸雨区。
八十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了酸雨,如亚洲的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南美的巴西、委内瑞拉,非洲的尼日利亚、象牙海岸等都受到了酸雨的危害。
酸雨最集中,面积最大的地区是欧洲、北美和我国。
目前酸雨危害已扩大到中北欧、美国、加拿大,水体受酸雨的影响而酸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加拿大30多万个湖泊,到二十世纪末,有近5万个因湖水酸化湖中生物将完全灭绝。
酸雨对森林的危害在许多国家已普遍存在,全欧洲1.1亿公顷的森林,有5000公顷受酸雨危害而变得脆弱和枯萎。
我国出现酸雨的地区已由八十年代初期的西南局部地区扩展到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成为我国危害最大的大气污染问题。
目前,我国的酸雨污染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
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严重,其中心区域酸雨pH年均值低于4.0,酸雨频率在80%以上;西南地区南充、宜宾、重庆和遵义等城市的酸雨区,仅次于华中地区,其中心区域的酸雨pH年均值低于5.0,酸雨频率高于80%;华南沿海地区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以及南至厦门的沿海地区,覆盖苏南、皖南、浙江大部及福建沿海地区;华南地区的酸雨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及广西的东部地区,中心区域酸雨频率60%~90%;北方地区也有一些城市降水年均pH低于5.6,如青岛、太原、石家庄等地。
二、教学案例分析:一、学什么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污染的防治。
二、怎么学采用了图片引入,问题设疑,实验释疑,练习跟进的方法学习.时刻保持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三、学的如何?通过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纸张为什么时间长了会变黄?为什么有的银耳会很白?),来复习巩固二氧化硫的漂白性;“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如何避免酸雨的形成”问题,既可以体现课标“解决与化学相关的环境问题”,又能复习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和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最后通过几个习题,来检验学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