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中考数学压轴题之锐角三角函数(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

人教中考数学压轴题之锐角三角函数(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
人教中考数学压轴题之锐角三角函数(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

一、锐角三角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某无人机于空中A 处探测到目标B D 、的俯角分别是30、60??,此时无人机的飞

行高度AC 为60m ,随后无人机从A 处继续水平飞行303m 到达'A 处.

(1)求之间的距离

(2)求从无人机'A 上看目标的俯角的正切值. 【答案】(1)120米;(223

. 【解析】 【分析】

(1)解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

(2)过'A 作'A E BC ⊥交BC 的延长线于E ,连接'A D ,于是得到'60A E AC ==,

'30CE AA ==3Rt △ABC 中,求得3

3,然后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1)由题意得:∠ABD=30°,∠ADC=60°, 在Rt △ABC 中,AC=60m ,

∴AB=sin 30AC

?

=6012

=120(m )

(2)过'A 作'A E BC ⊥交BC 的延长线于E ,连接'A D , 则'60A E AC ==, '30CE AA ==3

在Rt △ABC 中, AC=60m ,∠ADC=60°,

∴33∴3

∴tan ∠A 'A D= tan ∠'A DC=

'A E DE 5032

35

答:从无人机'A 上看目标D 2

35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添加辅助线建立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2.(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5分,第(3)小题满分5分)

已知:如图,AB 是半圆O 的直径,弦//CD AB ,动点P 、Q 分别在线段OC 、CD 上,且DQ OP =,AP 的延长线与射线OQ 相交于点E 、与弦CD 相交于点F (点F 与点C 、D 不重合),20AB =,4

cos 5

AOC ∠=

.设OP x =,CPF ?的面积为y .

(1)求证:AP OQ =;

(2)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3)当OPE ?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线段OP 的长.

【答案】(1)证明见解析;(2)236030050

(10)13

x x y x x -+=<<;(3)8OP =

【解析】 【分析】

(1)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之一是证明三角形全等,通过分析已知条件,OP DQ =,联结

OD 后还有OA DO =,再结合要证明的结论AP OQ =,则可肯定需证明三角形全等,寻

找已知对应边的夹角,即POA QDO ∠=∠即可;

(2)根据PFC ?∽PAO ?,将面积转化为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之比的平方来求;(3)分成三种情况讨论,充分利用已知条件4

cos 5

AOC ∠=、以及(1)(2)中已证的结论,注意要对不符合(2)中定义域的答案舍去. 【详解】

(1)联结OD ,∵OC OD =,

∴OCD ODC ∠=∠, ∵//CD AB , ∴OCD COA ∠=∠, ∴POA QDO ∠=∠. 在AOP ?和ODQ ?中,

{OP DQ

POA QDO OA DO

=∠=∠=, ∴AOP ?≌ODQ ?, ∴AP OQ =;

(2)作PH OA ⊥,交OA 于H , ∵4cos 5

AOC ∠=, ∴4455OH OP x =

=,3

5PH x =, ∴1

32

AOP S AO PH x ?=

?=. ∵//CD AB , ∴PFC ?∽PAO ?, ∴

22

10(

)()AOP

y CP x S OP x

?-==, ∴2360300

x x y x

-+=,当F 与点D 重合时,

∵4

2cos 210165

CD OC OCD =?∠=??=, ∴

101016x x =-,解得50

13

x =, ∴2360300x x y x

-+=

50

(10)13x <<; (3)①当90OPE ∠=时,90OPA ∠=, ∴4

cos 1085

OP OA AOC =?∠=?

=; ②当90POE ∠=时,

101025

4cos cos 25OC CQ QCO AOC =

===

∠∠,

∴252OP DQ CD CQ CD ==-=-

2571622

=-=,

50

1013

OP <<, ∴7

2

OP =

(舍去); ③当90PEO ∠=时,∵//CD AB , ∴AOQ DQO ∠=∠, ∵AOP ?≌ODQ ?, ∴DQO APO ∠=∠, ∴AOQ APO ∠=∠,

∴90AEO AOP ∠=∠=,此时弦CD 不存在,故这种情况不符合题意,舍去; 综上,线段OP 的长为8.

3.如图,已知,在

O 中,弦AB 与弦CD 相交于点E ,且AC BD =.

(1)求证:AB CD =;

(2)如图,若直径FG 经过点E ,求证:EO 平分AED ∠;

(3)如图,在(2)的条件下,点P 在CG 上,连接FP 交AB 于点M ,连接MG ,若

AB CD ⊥,MG 平分PMB ∠,2MG =,FMG ?的面积为2,求O 的半径的长.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O 10.

【解析】 【分析】

(1) 利用相等的弧所对的弦相等进行证明;

(2)连接AO 、DO ,过点O 作OJ AB ⊥于点J ,OQ CD ⊥于点Q ,证明

AOJ DOQ ???得出OJ OQ =,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可得结论;

(3)如图,延长GM 交

O 于点H ,连接HF ,求出2FH =,在HG 上取点L ,使

HL FH =,延长FL 交O 于点K ,连接KG ,求出22FL =,设HM n =,则有

2LK KG n ==

,222FK FL LK n =+=+,再证明KFG EMG HMF ∠=∠=∠,从而得到tan tan KFG HMF ∠=∠,

KG HF

FK HM

=,再代入LK 和FK 的值可得n=4,再求得FG 的长,最后得到圆的半径为10. 【详解】

解:(1)证明:∵AC BD =,∴AC CB BD CB +=+, ∴AB CD =, ∴AB CD =.

(2)证明:如图,连接AO 、DO ,过点O 作OJ AB ⊥于点J ,OQ CD ⊥于点Q ,

∴90AJO DQO ∠=∠=?,11

22

AJ AB CD DQ ===, 又∵AO DO =, ∴AOJ DOQ ???, ∴OJ OQ =,

又∵OJ AB ⊥,OQ CD ⊥, ∴EO 平分AED ∠.

(3)解:∵CD AB ⊥,∴90AED ∠=?,

由(2)知,1

452

AEF AED ∠=

∠=?, 如图,延长GM 交O 于点H ,连接HF ,

∵FG 为直径,∴90H ∠=?,1

22

MFG S MG FH ?=??=, ∵2MG =,∴2FH =,

在HG 上取点L ,使HL FH =,延长FL 交O 于点K ,连接KG ,

∴45HFL HLF ∠=∠=?,45KLG HLF ∠=∠=?, ∵FG 为直径,∴90K ∠=?,

∴9045KGL KLG KLG ∠=?-∠=?=∠,∴LK KG =, 在Rt FHL ?中,222FL FH HL =+,22FL = 设HM n =,2HL MG ==,

∴GL LM MG HL LM HM n =+=+==, 在Rt LGK ?中,222LG LK KG =+,22

LK KG ==

,2

22FK FL LK =+=, ∵GMP GMB ∠=∠,∵PMG HMF ∠=∠,∴HMF GMB ∠=∠, ∵1

452

AEF AED ∠=

∠=?, ∴45MGF EMG MEF ∠+∠=∠=?,45MGF KFG HLF ∠+∠=∠=?, ∴KFG EMG HMF ∠=∠=∠, ∴tan tan KFG HMF ∠=∠,

KG HF

FK HM

=,∴22

22222

n

n =

+

,4n =, ∴6HG HM MG =+=,

在Rt HFG ?中,222FG FH HG =+,210FG =10FO = 即

O 10

【点睛】

考查了圆的综合题,本题是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以及三角函数等的综合应用,适当的添

加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4.在△ABC中,∠B=45°,∠C=30°,点D是边BC上一点,连接AD,将线段AD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E,连接DE.

(1)如图①,当点E落在边BA的延长线上时,∠EDC=度(直接填空);

(2)如图②,当点E落在边AC上时,求证:BD=1

2 EC;

(3)当AB=22,且点E到AC的距离等于3﹣1时,直接写出tan∠CAE的值.

【答案】(1)90;(2)详见解析;(3)

633 tan EAC

-

∠=

【解析】

【分析】

(1)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2)如图2中,作PA⊥AB交BC于P,连接PE.只要证明△BAD≌△PAE(SAS),提出BD=PE,再证明EC=2PE即可;

(3)如图3,作EF⊥AC于F,延长FE交BC于H,作AG⊥BC于G,PA⊥AB交BC于P,连接PE.设PH=x,在Rt△EPH中,可得EP3,EH=2PH=2x,

由此FH=31,CF=33,由△BAD≌△PAE,得BD=EP3x,AE=AD,在Rt△ABG中, AG=GB=2,在Rt△AGC中,AC=2AG=4,故AE2=AD2=AF2+EF2,由勾股定理得AF=3tan∠EAF=23tan∠EAC=

6-33

11

【详解】

(1)如图1中,

∵∠EDC=∠B+∠BED,∠B=∠BED=45°,

∴∠EDC=90°,

故答案为90;

(2)如图2中,作PA⊥AB交BC于P,连接PE.

∵∠DAE=∠BAP=90°,

∴∠BAD=∠PAE,

∵∠B=45°,

∴∠B=∠APB=45°,

∴AB=AP,

∵AD=AE,

∴△BAD≌△PAE(SAS),

∴BD=PE,∠APE=∠B=45°,

∴∠EPD=∠EPC=90°,

∵∠C=30°,

∴EC=2PE=2BD;

(3)如图3,作EF⊥AC于F,延长FE交BC于H,作AG⊥BC于G,PA⊥AB交BC于P,连接PE.

设PH=x,在Rt△EPH中,∵∠EPH=90°,∠EHP=60°,

∴EP

,EH=2PH=2x,

∴FH=

1,CF FH=

∵△BAD≌△PAE,

∴BD=EP

,AE=AD,

在Rt△ABG中,∵AB=

∴AG=GB=2,

在Rt△AGC中,AC=2AG=4,

∵AE2=AD2=AF2+EF2,

∴2

2+(2)21)2+(4﹣﹣2,整理得:9x2﹣12x=0,

解得x=4

3

(舍弃)或0

∴PH=0,此时E,P,H共点,

∴AF=

∴tan∠EAF

=EF

AF

=2

根据对称性可知当点E在AC的上方时,同法可得tan∠EAC=

11

【点睛】

本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DE交x轴于点E(30,0),交y轴于点D(0,

40),直线AB:y=1

3

x+5交x轴于点A,交y轴于点B,交直线DE于点P,过点E作

EF⊥x轴交直线AB于点F,以EF为一边向右作正方形EFGH.

(1)求边EF的长;

(2)将正方形EFGH沿射线FB个单位的速度匀速平移,得到正方形E1F1G1H1,在平移过程中边F1G1始终与y轴垂直,设平移的时间为t秒(t>0).

①当点F1移动到点B时,求t的值;

②当G1,H1两点中有一点移动到直线DE上时,请直接写出此时正方形E1F1G1H1与△APE 重叠部分的面积.

【答案】(1)EF=15;(2)①10;②120;【解析】

【分析】

(1)根据已知点E(30,0),点D(0,40),求出直线DE的直线解析式y=-4

3

x+40,可

求出P点坐标,进而求出F点坐标即可;

(2)①易求B(0,5),当点F1移动到点B时,1010=10;

②F点移动到F'10t,F垂直x轴方向移动的距离是t,当点H运动到直线DE

上时,在Rt△F'NF中,NF

NF'

=

1

3

,EM=NG'=15-F'N=15-3t,在Rt△DMH'中,

4

3

MH

EM

'

=,

t=4,S=1

2

×(12+

45

4

)×11=

1023

8

;当点G运动到直线DE上时,在Rt△F'PK中,

PK

F K'

=

1

3

PK=t-3,F'K=3t-9,在Rt△PKG'中,PK

KG'

3

1539

t

t

-

-+

4

3

,t=7,S=15×(15-7)=120.

【详解】

(1)设直线DE的直线解析式y=kx+b,将点E(30,0),点D(0,40),

300

40

k b

b

+=

?

?

=

?

4

3

40

k

b

?

=-

?

?

?=

?

∴y=﹣4

3

x+40,

直线AB与直线DE的交点P(21,12),

由题意知F(30,15),

∴EF=15;

(2)①易求B(0,5),

∴BF=10,

∴当点F1移动到点B时,t=1010=10;

②当点H 运动到直线DE 上时,

F 点移动到F'的距离是10t , 在Rt △F'NF 中,

NF NF '=1

3

, ∴FN =t ,F'N =3t , ∵MH'=FN =t ,

EM =NG'=15﹣F'N =15﹣3t , 在Rt △DMH'中,

4

3MH EM '=, ∴

4

1533t t =-, ∴t =4,

∴EM =3,MH'=4,

∴S =

1451023(12)11248?+?=; 当点G 运动到直线DE 上时,

F 点移动到F'10, ∵PF =10 ∴PF'10t ﹣10, 在Rt △F'PK 中,

1

3

PK F K =',

∴PK =t ﹣3,F'K =3t ﹣9, 在Rt △PKG'中,PK KG '=31539t t --+=4

3

, ∴t =7,

∴S =15×(15﹣7)=120. 【点睛】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及性质,正方形的性质;掌握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利用三角形的正切值求边的关系,利用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建立边之间的联系,准确确定阴影部分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

6.如图,正方形OABC 的顶点O 与原点重合,点A ,C 分别在x 轴与y 轴的正半轴上,点

A 的坐标为(4,0),点D 在边A

B 上,且tan ∠AOD =

1

2

,点E 是射线OB 上一动点,EF ⊥x 轴于点F ,交射线OD 于点G ,过点G 作GH ∥x 轴交AE 于点H . (1)求B ,D 两点的坐标;

(2)当点E 在线段OB 上运动时,求∠HDA 的大小;

(3)以点G 为圆心,GH 的长为半径画⊙G .是否存在点E 使⊙G 与正方形OABC 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相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E 的坐标.

【答案】(1)B (4,4),D (4,2);(2)45°;(3)存在,符合条件的点为(8﹣

2,8﹣2)或(2,2)或42164216,77??

? ???或16421642,77?-- ??

,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正方形性质知AB=OA=4,∠OAB=90°,据此得B (4,4),再由tan ∠AOD= 1

2

得AD=

1

2

OA=2,据此可得点D 坐标;

(2)由

1

tan

2

GF

GOF

OF

∠==知GF=

1

2

OF,再由∠AOB=∠ABO=45°知OF=EF,即

GF=1

2

EF,根据GH∥x轴知H为AE的中点,结合D为AB的中点知DH是△ABE的中位

线,即HD∥BE,据此可得答案;

(3)分⊙G与对角线OB和对角线AC相切两种情况,设PG=x,结合题意建立关于x的方程求解可得.

【详解】

解:(1)∵A(4,0),

∴OA=4,

∵四边形OABC为正方形,

∴AB=OA=4,∠OAB=90°,

∴B(4,4),

在Rt△OAD中,∠OAD=90°,

∵tan∠AOD=1

2

∴AD=1

2OA=

1

2

×4=2,

∴D(4,2);

(2)如图1,在Rt△OFG中,∠OFG=90°

∴tan∠GOF=GF

OF =

1

2

,即GF=

1

2

OF,

∵四边形OABC为正方形,∴∠AOB=∠ABO=45°,∴OF=EF,

∴GF=1

2

EF,

∴G为EF的中点,

∵GH∥x轴交AE于H,

∴H为AE的中点,

∵B(4,4),D(4,2),

∴D为AB的中点,

∴DH是△ABE的中位线,

∴HD∥BE,

∴∠HDA=∠ABO=45°.

(3)①若⊙G与对角线OB相切,

如图2,当点E在线段OB上时,

过点G作GP⊥OB于点P,设PG=x,可得PE=x,EG=FG=2x,OF=EF=22x,

∵OA=4,

∴AF=4﹣22x,

∵G为EF的中点,H为AE的中点,

∴GH为△AFE的中位线,

∴GH=1

2AF=

1

2

×(4﹣22x)=2﹣2x,

则x=2﹣2x,

解得:x=22﹣2,

∴E(8﹣42,8﹣42),

如图3,当点E在线段OB的延长线上时,

x2x﹣2,

解得:x=2

∴E(2,2

②若⊙G 与对角线AC 相切,

如图4,当点E 在线段BM 上时,对角线AC ,OB 相交于点M ,

过点G 作GP ⊥OB 于点P ,设PG =x ,可得PE =x , EG =FG =2x , OF =EF =22x , ∵OA =4, ∴AF =4﹣22x ,

∵G 为EF 的中点,H 为AE 的中点, ∴GH 为△AFE 的中位线, ∴GH =

12AF =1

2

×(4﹣22x )=2﹣2x , 过点G 作GQ ⊥AC 于点Q ,则GQ =PM =3x ﹣22, ∴3x ﹣22=2﹣2x , ∴422

7

x +=

, ∴42164216,E ??

++ ? ???

; 如图5,当点E 在线段OM 上时,

GQ =PM =23x ,则23x =22,

解得422

7

x -=

, ∴16421642,77E ??-- ? ???

; 如图6,当点E 在线段OB 的延长线上时,

3x ﹣22x ﹣2, 解得:422

x -=

(舍去);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为(8﹣2,8﹣2)或(2,2)或

42164216,77?? ? ???或16421642,77?-- ??

. 【点睛】

本题是圆的综合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正切函数的定义、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

7.

如图,△ABC 中,AC =BC =10,cosC =

3

5

,点P 是AC 边上一动点(不与点A 、C 重合),以PA 长为半径的⊙P 与边AB 的另一个交点为D ,过点D 作DE ⊥CB 于点E . (1)当⊙P 与边BC 相切时,求⊙P 的半径.

(2)连接BP 交DE 于点F ,设AP 的长为x ,PF 的长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直接写出x 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当以PE 长为直径的⊙Q 与⊙P 相交于AC 边上的点G 时,求相交所得的公共弦的长.

【答案】(1)

40

9

R=;(2)2

5

880

320

x

y x x

x

=-+

+

;(3)50105

-.

【解析】【分析】

(1)设⊙P与边BC相切的切点为H,圆的半径为R,连接HP,则HP⊥BC,cosC=3

5

,则

sinC=4

5

,sinC=

HP

CP

10

R

R

-

4

5

,即可求解;

(2)首先证明PD∥BE,则EB BF

PD PF

=,即:20

2

4

588

x y

x

x

x

y

-+

--

=,即可求解;

(3)证明四边形PDBE为平行四边形,则AG=EP=BD,即:AB=DB+AD=AG+AD=45,即可求解.

【详解】

(1)设⊙P与边BC相切的切点为H,圆的半径为R,

连接HP,则HP⊥BC,cosC=3

5

,则sinC=

4

5

sinC=HP

CP

10

R

R

-

4

5

,解得:R=

40

9

(2)在△ABC中,AC=BC=10,cosC=3

5

设AP=PD=x,∠A=∠ABC=β,过点B作BH⊥AC,

则BH =ACsinC =8,

同理可得:CH =6,HA =4,AB =45,则:tan ∠CAB =2, BP =228+(4)x -=2880x x -+,

DA =

25x ,则BD =45﹣25

x , 如下图所示,PA =PD ,∴∠PAD =∠CAB =∠CBA =β,

tanβ=2,则cosβ5

,sinβ5

, EB =BDcosβ=(525

x )5=4﹣25

x ,

∴PD ∥BE ,

∴EB BF

PD PF

=,即:202

4588x y x x

x -+--=,

整理得:y 25x

x 8x 803x 20

-++

(3)以EP 为直径作圆Q 如下图所示,

两个圆交于点G,则PG=PQ,即两个圆的半径相等,则两圆另外一个交点为D,GD为相交所得的公共弦,

∵点Q是弧GD的中点,

∴DG⊥EP,

∵AG是圆P的直径,

∴∠GDA=90°,

∴EP∥BD,

由(2)知,PD∥BC,∴四边形PDBE为平行四边形,

∴AG=EP=BD,

∴AB=DB+AD=AG+AD=5

设圆的半径为r,在△ADG中,

AD=2rcosβ

5DG

5

AG=2r,

5=52r

51

则:DG

5

50﹣5

相交所得的公共弦的长为50﹣5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圆知识的综合运用,涉及到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等知识,其中(3),要关键是根据题意正确画图,此题用大量的解直角三角形的内容,综合难度很大.

8.已知:如图,直线y=-x+12分别交x轴、y轴于A、B点,将△AOB折叠,使A点恰好落在OB的中点C处,折痕为DE.

(1)求AE的长及sin∠BEC的值;

(2)求△CDE的面积.

【答案】(1)52,sin∠BEC=3

5

;(2)

75

4

【解析】

【分析】

(1)如图,作CF⊥BE于F点,由函数解析式可得点B,点A坐标,继而可得

∠A=∠B=45°,再根据中点的定义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OC=BC=6,

CF=BF=32,

设AE=CE=x,则EF=AB-BF-AE=122-32-x=92-x,在Rt△CEF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 的值即可求得答案;

(2)如图,过点E作EM⊥OA于点M,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则可得

S△CDE=S△AED=

2

4

AD×AE,设AD=y,则CD=y,OD=12-y,在Rt△OCD中,利用勾股定理求

出y,继而可求得答案.

【详解】

(1)如图,作CF⊥BE于F点,

由函数解析式可得点B(0,12),点A(12,0),∠A=∠B=45°,

又∵点C是OB中点,

∴OC=BC=6,2

设AE=CE=x,则222-x,

在Rt△CEF中,CE2=CF2+EF2,即x2=(2)2+(2)2,

解得:2

故可得sin∠BEC=

3

5

CF

CE

,2

(2)如图,过点E作EM⊥OA于点M,

人教版中考数学压轴题 易错题自检题学能测试试卷

一、中考数学压轴题 1.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 23y ax ax a =--与x 轴交于点A ,B (点B 在 点A 的右侧),点C 为抛物线的顶点,点C 的纵坐标为-2. (1)如图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2,点P 是第一象限抛物线上一点,连接AP ,过点C 作//CD y 轴交AP 于点 D ,设点P 的横坐标为t ,CD 的长为m ,求m 与t 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点E 在DP 上,且ED AD =,点F 的横坐标大于3,连接EF ,BF ,PF ,且EP EF BF ==,过点C 作//CG PF 交DP 于点G ,若 72 8 CG AG = ,求点P 的坐标. 2.“阅读素养的培养是构建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重庆十一中学校以‘大阅读’特色课程实施为突破口,着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全校师生积极响应和配合,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其课余生活.在数学兴趣小组中,同学们从书上认识了很多有趣的数.其中有一个“和平数”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描述如下:一个四位数,记千位上和百位上的数字之和为x ,十位上和个位上的数字之和为y ,如果x y =,那么称这个四位数为“和平数”. 例如:1423,14x =+,23y =+,因为x y =,所以1423是“和平数”. (1)直接写出:最小的“和平数”是________,最大的“和平数”是__________; (2)求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所有“和平数”: ①个位上的数字是千位上的数字的两倍; ②百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之和是12的倍数; (3)将一个“和平数”的个位上与十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同时,将百位上与千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称交换前后这两个“和平数”为“相关和平数”. 例如:1423于4132为“相关和平数” 求证:任意的两个“相关和平数”之和是1111的倍数. 3.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一条边上的高与这条边的比值是3:5,那么称这个三角形为“准黄金”三角形,这条边就叫做这个三角形的“金底”. (概念感知) (1)如图1,在ABC 中,12AC =,10BC =,30ACB ∠=?,试判断ABC 是否是“准黄金”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中考数学压轴题题型解题思路技巧

中考数学压轴题题型解题思路技巧 数学综压轴题是为考察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设计的,集中体现知识的综合性和方法的综合性,多数为函数型综合题和几何型综合题。 函数型综合题: 是给定直角坐标系和几何图形,先求函数的解析式,再进行图形的研究,求点的坐标或研究图形的某些性质。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关键是求点的坐标,而求点的坐标基本方法是几何法(图形法)和代数法(解析法)。 几何型综合题: 是先给定几何图形,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然后有动点(或动线段)运动,对应产生线段、面积等的变化,求对应的(未知)函数的解析式,求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最后根据所求的函数关系进行探索研究。一般有:在什么条件下图形是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等,或探索两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相似等,或探究线段之间的数量、位置关系等,或探索面积之间满足一定关系时求x的值等,或直线(圆)与圆的相切时求自变量的值等。求未知函数解析式的关键是列出包含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即列出含有x、y的方程),变形写成y=f(x)的形式。找等量关系的途径在初中主要有利用勾股定理、平行线截得比例线段、三角形相似、面积相等方法。求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主要是寻找图形的特殊位置(极端位置)和根据解析式求解。而最后的探索问题千变万化,但少不了对图形的分析和研究,用几何和代数的方法求出x的值。 解中考压轴题思路:

中考压轴题大多是以坐标系为桥梁,运用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建立点与数即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一方面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另一方面又可借助几何直观,得到某些代数问题的解答。关键是掌握几种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一是运用函数与方程思想。以直线或抛物线知识为载体,列(解)方程或方程组求其解析式、研究其性质。 二是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对问题的条件或结论的多变性进行考察和探究。 三是运用转化的数学的思想。由已知向未知,由复杂向简单的转换。中考压轴题它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一个全面考察,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所使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也较全面。因此,可把压轴题分离为相对独立而又单一的知识或方法组块去思考和探究。 解中考压轴题技巧: 一是对自身数学学习状况做一个完整的全面的认识。根据自己的情况考试的时候重心定位准确,防止“捡芝麻丢西瓜”。所以,在心中一定要给压轴题或几个“难点”一个时间上的限制,如果超过你设置的上限,必须要停止,回头认真检查前面的题,尽量要保证选择、填空万无一失,前面的解答题尽可能的检查一遍。 二是解数学压轴题做一问是一问。第一问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说,不是问题;如果第一小问不会解,切忌不可轻易放弃第二小问。过程会多少写多少,因为数学解答题是按步骤给分的,写上去的东西必须要规范,字迹要工整,布局要合理;过程会写多少写多少,但是不要说废话,计算中尽量回避非必求成分;尽量多用几何知识,少用代数计算,尽量用三角函数,少在直角三角形中使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新)中考数学--选择题压轴题(含答案)

题型一选择题压轴题 类型一选择几何压轴题 1?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ZBCD=I20o , AB = 2, BC = 4,点E是直线BC上的点,点F是直线CD上的点,连接AF, AE, EF,点M, N分别是AF, EF 的中点,连接MW则MN的最小值为() 2.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0, AB = 4, AC = 2√TT,若直线1满足:①点A到直线1的距离为2;②直线1与一条对角线平行;③直线1与菱形ABCD的边有交点,则符合题意的直线1的条数为() 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7BC, AB=CD, AD = 2, BC = 6, BD = 5.若点P 在四边形ABCD的边上,则使得APBD的面积为3的点P的个数为() -√3 (第2(第3

4?如图,点M是矩形ABCD的边BC, CD上的动点,过点B作BN丄AM于点P,交

矩形ABCD 的边于点N,连接DP.若AB=4, AD = 3,则DP 的长的最小值为( ) A. √T3-2 5?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一个锐角顶点A 是。()上的一个动点,ZACB= 90° ,腰AC 、斜边AB 分别交Oo 于点E, D,分别过点D, E 作OO 的切线,两线 交于点F,且点F 恰好是腰BC 上的点,连接O C, ()D, OE.若Θ0的半径为2,则 OC 的长的最大值为( ) 6.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是AB 的中点,点F 在AD 边上,点M, N 分别是 CD, BC 边上的动点?若AB=AF 二2, AD 二3,则四边形EFMN 周长的最小值是( ) 7.如图,OP 的半径为1,且点P 的坐标为(3, 2),点C 是OP 上的一个动点, 点A, B 是X 轴上的两点,且OA=OB, AC 丄BC,则AB 的最小值为( ) √TT √T3 C. √5+l +√13 √2+2√5 ÷√5 √2+1 O B (第5 (第6 (第7(第8

人教版中考数学真题试卷I卷

人教版中考数学真题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2017七下·蒙阴期末) 在实数-3、0、、3中,最小的实数是() A . -3 B . 0 C . D . 3 2. (2分) (2018七上·南昌期中) 太阳的直径约为1390000千米,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 0.139×107千米 B . 1.39×106千米 C . 13.9×105千米 D . 139×104千米 3. (2分) (2018七上·昌江月考)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4. (2分)(2019·广州模拟) 如图,已知圆锥的母线长为6,圆锥的高与母线所夹的角为,且sin = ,则该圆锥的侧面积是() A . B . 24π C . 16π D . 12π 5. (2分)已知一组数据的方差为,数据为:﹣1,0,3,5,x,那么x等于() A . ﹣2或5.5 B . 2或﹣5.5 C . 4或11 D . ﹣4或﹣11 6. (2分)对于实数x,规定[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例如[1.2]=1,[﹣2.5]=﹣3,若[x﹣2]=﹣1,则x的取值范围为() A . 0<x≤1 B . 0≤x<1 C . 1<x≤2 D . 1≤x<2

7. (2分)(2019·光明模拟) 如图,正六边形ABCDEF内接于⊙O,半径为4,则这个正六边形的边心距OM和的长分别为() A . 2, B . 2 ,π C . , D . 2 , 8. (2分)(2019·龙岗模拟) 在﹣1,0,,3.010010001…,中任取一个数,取到无理数的概率是() A . B . C . D . 9. (2分) (2019九上·汕头期末) 如图,在Rt△ABC中,∠BAC=90°,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B'C'(点B的对应点是点B',点C的对应点是点C'),连接CC',若∠B=78°,则∠CC'B'的大小是()

人教版中考数学压轴题 易错题难题专题强化试卷学能测试

一、中考数学压轴题 1.如图,在等边△ABC 中,AB =BC =AC =6cm ,点P 从点B 出发,沿B →C 方向以1.5cm/s 的速度运动到点C 停止,同时点Q 从点A 出发,沿A →B 方向以1cm/s 的速度运动,当点P 停止运动时,点Q 也随之停止运动,连接PQ ,过点P 作BC 的垂线,过点Q 作BC 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M .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x (s ),△MPQ 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cm 2)(规定:线段是面积为0的图形). (1)当x = (s )时,PQ ⊥BC ; (2)当点M 落在AC 边上时,x = (s ); (3)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如图,已知抛物线y =2ax bx c ++与x 轴交于A 3,0-(),B 33,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0,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M 坐标; (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到点P ,使得PAC 的周长最小,并求出点P 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若点D 是线段O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O 、C 重合).过点 D 作D E //PC 交x 轴于点E .设CD 的长为m ,问当m 取何值时, PDE ABMC 1 S S 9 =四边形. 3.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C m m 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点(),0B n 在x 轴上,且2n -2n -,点A 在y 轴的正半轴上;四边形AOBC 的面积为6 (1)求点A 的坐标; (2)P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PQ OC ,交CB 延长线于Q ,探究OAP ∠、ABQ ∠、 Q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作AD 平行CB 交CO 延长线于D ,BE 平分CBx ∠,BE 反向延长线交CO 延长线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技巧之欧阳数创编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技巧 时间:2021.03.02 创作:欧阳数 数学压轴题是初中数学中覆盖知识面最广,综合性最强的题型。综合近年来各地中考的实际情况,压轴题多以数学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常见题型有两类:函数型压轴题和几何形压轴题。压轴题考查知识点多,条件也相当隐晦,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当然,还必须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 下面从知识角度和技术角度谈谈中考数学压轴题的解题技巧。 先以2009年河南中考数学压轴题为例: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的三个顶点B(4,0)、C(8,0)、D(8,8).抛物线y=ax2+bx过A、C两点. (1)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并求出抛物线

的解析式; (2)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向终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D向终点D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t秒.过点P作PE⊥AB交AC于点E. ①过点E作EF⊥AD于点F,交抛物线于点G.当t为何值时,线段EG最长? ②连接EQ.在点P、Q运动的过程中,判断有几个时刻使得△CEQ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相应的t值. 这是一道函数型压轴题。函数型压轴题主要有:几何与函数相结合型、坐标与几何、方程与函数相结合型。这些压轴题主要以函数为主线,涉及函数的图象、方程、点的坐标及线段长度、图形面积等问题。 先从知识角度来分析: (1)通过观察图象可以发现,直线AD和轴平行,直线AB和轴平行,因此,A点与D点的纵坐标相同,A点与B的横坐标相同,因此A的坐标为

中考数学压轴题(选择填空)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技巧 数学综压轴题是为考察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设计的,集中体现知识的综合性和方法的综合性,多数为函数型综合题和几何型综合题。 函数型综合题:是给定直角坐标系和几何图形,先求函数的解析式,再进行图形的研究,求点的坐标或研究图形的某些性质。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关键是求点的坐标,而求点的坐标基本方法是几何法(图形法)和代数法(解析法)。 几何型综合题:是先给定几何图形,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然后有动点(或动线段)运动,对应产生线段、面积等的变化,求对应的(未知)函数的解析式,求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最后根据所求的函数关系进行探索研究。一般有:在什么条件下图形是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等,或探索两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相似等,或探究线段之间的数量、位置关系等,或探索面积之间满足一定关系时求x的值等,或直线(圆)与圆的相切时求自变量的值等。求未知函数解析式的关键是列出包含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即列出含有x、y的方程),变形写成y=f(x)的形式。找等量关系的途径在初中主要有利用勾股定理、平行线截得比例线段、三角形相似、面积相等方法。求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主要是寻找图形的特殊位置(极端位置)和根据解析式求解。而最后的探索问题千变万化,但少不了对图形的分析和研究,用几何和代数的方法求出x的值。 解中考压轴题技能:中考压轴题大多是以坐标系为桥梁,运用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建立点与数即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一方面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另一方面又可借助几何直观,得到某些代数问题的解答。关键是掌握几种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一是运用函数与方程思想。以直线或抛物线知识为载体,列(解)方程或方程组求其解析式、研究其性质。 二是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对问题的条件或结论的多变性进行考察和探究。 三是运用转化的数学的思想。由已知向未知,由复杂向简单的转换。中考压轴题它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一个全面考察,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所使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也较全面。因此,可把压轴题分离为相对独立而又单一的知识或方法组块去思考和探究。 解中考压轴题技能技巧: 一是对自身数学学习状况做一个完整的全面的认识。根据自己的情况考试的时候重心定位准确,防止“捡芝麻丢西瓜”。所以,在心中一定要给压轴题或几个“难点”一个时间上的限制,如果超过你设置的上限,必须要停止,回头认真检查前面的题,尽量要保证选择、填空万无一失,前面的解答题尽可能的检查一遍。

【精品】2021年人教版中考数学《历年真题》精练(及答案)

人教版中考数学历年真题精练 含答案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杭州)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B=4∠A,则∠C=() A.18° B.36° C.72° D.144° 解析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C=∠A,BC∥AD, ∴∠A+∠B=180°, ∵∠B=4∠A, ∴∠A=36°, ∴∠C=∠A=36°. 答案 B 2.(大连)如图,菱形ABCD中,AC=8,BD= 6,则菱形的周长是 () A.20 B.24 C.28 D.40 解析∵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BO=OD=3,AO=OC=4,

∴AB=AO2+BO2=5, 故菱形的周长为20. 答案 A 3.(天津)将下列图形绕其对角线的交点逆时针旋转90°,所得图 形一定与原图形重合的是 () A.平行四边形 B.矩形 C.菱形 D.正方形 解析由题意可得,此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则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 答案 D 4.(苏州)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CE∥BD, DE∥AC,若AC=4,则四边形CODE的周长 () A.4 B.6 C.8 D.10 解析∵CE∥BD,DE∥AC, ∴四边形CODE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C =BD =4,OA =OC ,OB =OD , ∴OD =OC =1 2AC =2, ∴四边形CODE 是菱形, ∴四边形CODE 的周长为:4OC =4×2=8. 答案 C 5.(岳阳)如图,两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ABCD 和EFGH ,正方形EFGH 的顶点E 固定在正方形ABCD 的对称中心位置,正方形EFGH 绕点 E 顺时针方向旋转,设它们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旋转的角度为θ,S 与θ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 解析 如图,过点E 作EM ⊥BC 于点M ,EN ⊥AB 于点N , ∵点E 是正方形的对称中心, ∴EN =EM ,

人教版中考数学压轴题检测

一、中考数学压轴题 1.AB 是O 直径,,C D 分别是上下半圆上一点,且弧BC =弧BD ,连接,AC BC , 连接CD 交AB 于E , (1)如图(1)求证:90AEC ∠=?; (2)如图(2)F 是弧AD 一点,点,M N 分别是弧AC 和弧FD 的中点,连接FD ,连接 MN 分别交AC ,FD 于,P Q 两点,求证:MPC NQD ∠=∠ (3)如图(3)在(2)问条件下,MN 交AB 于G ,交BF 于L ,过点G 作GH MN ⊥交AF 于H ,连接BH ,若,6,BG HF AG ABH ==?的面积等于8,求线段MN 的长度 2.如图,已知抛物线y =2ax bx c ++与x 轴交于A 3,0-(),B 33,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0,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M 坐标; (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到点P ,使得PAC 的周长最小,并求出点P 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若点D 是线段O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O 、C 重合).过点 D 作D E //PC 交x 轴于点E .设CD 的长为m ,问当m 取何值时, PDE ABMC 1 S S 9 =四边形. 3.我们知道,平面内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如果两条数轴不垂直,而是相交成任意的角ω(0°<ω<180°且ω≠90°),那么这两条数轴构成的是平面斜坐标系,两条数轴称为斜坐标系的坐标轴,公共原点称为斜坐标系的原点,如图1,经过平面内一点P 作坐标轴的平行线PM 和PN ,分别交x 轴和y 轴于点M ,N .点

M、N在x轴和y轴上所对应的数分别叫做P点的x坐标和y坐标,有序实数对(x,y)称为点P的斜坐标,记为P(x,y) (1)如图2,ω=45°,矩形OABC中的一边OA在x轴上,BC与y轴交于点D, OA=2,OC=1. ①点A、B、C在此斜坐标系内的坐标分别为A,B,C. ②设点P(x,y)在经过O、B两点的直线上,则y与x之间满足的关系为. ③设点Q(x,y)在经过A、D两点的直线上,则y与x之间满足的关系为. (2)若ω=120°,O为坐标原点. ①如图3,圆M与y轴相切原点O,被x轴截得的弦长OA=23,求圆M的半径及圆心M的斜坐标. ②如图4,圆M的圆心斜坐标为M(23,23),若圆上恰有两个点到y轴的距离为1,则圆M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 4.在学习了轴对称知识之后,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课本习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跟随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1)(课本习题)如图①,△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中线,延长BC至E,使CE=CD.求证:DB=DE (2)(尝试变式)如图②,△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C边上任意一点,延长BC至E,使CE=AD. 求证:DB=DE. (3)(拓展延伸)如图③,△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C延长线上任意一点,延长BC至E,使CE=AD请问DB与DE是否相等? 并证明你的结论.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方法大全及技巧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技巧 湖北竹溪城关中学明道银 解中考数学压轴题秘诀(一) 数学综合题关键是第24题和25题,我们不妨把它分为函数型综合题和几何型综合题。 (一)函数型综合题:是先给定直角坐标系和几何图形,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即在求解前已知函数的类型),然后进行图形的研究,求点的坐标或研究图形的某些性质。初中已知函数有:①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和常值函数,它们所对应的图像是直线;②反比例函数,它所对应的图像是双曲线; ③二次函数,它所对应的图像是抛物线。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关键是求点的坐标,而求点的坐标基本方法是几何法(图形法)和代数法(解析法)。此类题基本在第24题,满分12分,基本分2-3小题来呈现。 (二)几何型综合题:是先给定几何图形,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然后有动点(或动线段)运动,对应产生线段、面积等的变化,求对应的(未知)函数的解析式(即在没有求出之前不知道函数解析式的形式是什么)和求函数的定义域,最后根据所求的函数关系进行探索研究,一般有:在什么条件下图形是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四边形是菱形、梯形等或探索两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相似等或探究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等或探索面积之间满足一定关系求x的值等和直线(圆)与圆的相切时求自变量的值等。求未知函数解析式的关键是

列出包含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即列出含有x、y的方程),变形写成y=f(x)的形式。一般有直接法(直接列出含有x和y的方程)和复合法(列出含有x和y和第三个变量的方程,然后求出第三个变量和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代入消去第三个变量,得到y=f(x)的形式),当然还有参数法,这个已超出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找等量关系的途径在初中主要有利用勾股定理、平行线截得比例线段、三角形相似、面积相等方法。求定义域主要是寻找图形的特殊位置(极限位置)和根据解析式求解。而最后的探索问题千变万化,但少不了对图形的分析和研究,用几何和代数的方法求出x的值。几何型综合题基本在第25题做为压轴题出现,满分14分,一般分三小题呈现。 在解数学综合题时我们要做到:数形结合记心头,大题小作来转化,潜在条件不能忘,化动为静多画图,分类讨论要严密,方程函数是工具,计算推理要严谨,创新品质得提高。 解中考数学压轴题秘诀(二) 具有选拔功能的中考压轴题是为考察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设计的题目,其特点是知识点多,覆盖面广,条件隐蔽,关系复杂,思路难觅,解法灵活。解数学压轴题,一要树立必胜的信心,二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三要掌握常用的解题策略。现介绍几种常用的解题策略,供初三同学参考。 1、以坐标系为桥梁,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中考数学选择题压轴题汇编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2017年中考数学选择题压轴题汇编(1) 2a的解为正数,且使关于的分式方程y的不等(2017重庆)若数a使关于x1.4?? x?11?xy?2y???1?23的解集为y,则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a的和为()式组 2???????0y?2a? A.10 B.12 C.14 D.16 【答案】A 【解析】①解关于x的分式方程,由它的解为正数,求得a的取值范围. 2a 4??x?11?x去分母,得2-a=4(x-1) 去括号,移项,得4x=6-a 6?a 1,得x=系数化为46?a6?a≠1,解得a且a≠2;6?,且,∴x≠1∵x且00?? 44②通过求解于y的不等式组,判断出a的取值范围. y?2y???1?32 ?????0y?2a?解不等式①,得y;2???a;解不等式②,得y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y,∴a;2??2??③由a且a≠2和a,可推断出a的取值范围,且a≠2,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6?a6??2?2??a为-2、-1、0、1、3、4、5,这些整数的和为10,故选A.2.(2017内蒙古赤峰)正整数x、y满足(2x-5)(2y-5)=25,则x+y等于()A.18或10 B.18 C.10 D.26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分解质因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多项式的乘法,能列出满足条件的等式是解题的关键. 由两数积为正,则这两数同号.∵25=5×5=(-5)×(-5)=1×25=(-1)×(-25)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又∵正整数x、y满足(2x-5)(2y-5)=25, ∴2x-5=5,2y-5=5或2x-5=1,2y-5=25 解各x=5,y=5或x=3,y=15. ∴x+y=10或x+y=18. 故选A. x?a?0?3.(2017广西百色)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解集中至少有5个整数解,则正数a?2x?3a?0?的最小值是() 2 D..1 B.2 CA. 3 3B. 【答案】3a3a<x≤a,因为该解集中至少5个整数解,所以a比至少【解析】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23a+5,解得a≥2 a≥.大5,即?2111122=n-m-2,则-的值等于(4.(2017四川眉山)已知m+n )44mn1D.- 1 C.B0 .-A.1 4C 【答案】11112222,m+1)n+(-1)m=0,从而=-2即1)1)由题意,【解析】得(m+m++(n-n +=0,(24421111 =-1.=n2,所以-=-2nm2-端午节前夕,在东昌湖举行的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龙舟比赛中,甲、乙.(2017聊城)5之前的函数关系式如图所示,下列两队与时间500米的赛道上,所划行的路程(min)my()x 说法错误的是()到达终点.乙队比甲队提前A0.25min 时,此时落后甲队.当乙队划行B110m15m

(完整版)2017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技巧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技巧 解中考数学压轴题秘诀(一) 数学综合题关键是第22题和23题,我们不妨把它分为函数型综合题和几何型综合题。 (一)函数型综合题:是先给定直角坐标系和几何图形,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即在求解前已知函数的类型),然后进行图形的研究,求点的坐标或研究图形的某些性质。初中已知函数有:①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和常值函数,它们所对应的图像是直线;②反比例函数,它所对应的图像是双曲线; ③二次函数,它所对应的图像是抛物线。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关键是求点的坐标,而求点的坐标基本方法是几何法(图形法)和代数法(解析法)。此类题基本在第22题,满分12分,基本分2-3小题来呈现。 (二)几何型综合题:是先给定几何图形,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然后有动点(或动线段)运动,对应产生线段、面积等的变化,求对应的(未知)函数的解析式(即在没有求出之前不知道函数解析式的形式是什么)和求函数的定义域,最后根据所求的函数关系进行探索研究,一般有:在什么条件下图形是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四边形是菱形、梯形等或探索两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相似等或探究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等或探索面积之间满足一定关系求x的值等和直线(圆)与圆的相切时求自变量的值等。求未知函数解析式的关键是列出包含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即列出含有x、y的方程),变形写成y =f(x)的形式。一般有直接法(直接列出含有x和y的方程)和复合法(列出含有x和y和第三个变量的方程,然后求出第三个变量和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代入消去第三个变量,得到y=f(x)的形式),当然还有参数法,这个已超出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找等量关系的途径在初中主要有利用勾股定理、平行线截得比例线段、三角形相似、面积相等方法。求定义域主要是寻找图形的特殊位置(极限位置)和根据解析式求解。而最后的探索问题千变万化,但少不了对图形的分析和研究,用几何和代数的方法求出x的值。几何型综合题基本在第23题做为压轴题出现,满分14分,一般分三小题呈现。 在解数学综合题时我们要做到:数形结合记心头,大题小作来转化,潜在条件不能忘,化动为静多画图,分类讨论要严密,方程函数是工具,计算推理要严谨,创新品质得提高。 解中考数学压轴题秘诀(二) 具有选拔功能的中考压轴题是为考察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设计的题目,其特点是知识点多,覆盖面广,条件隐蔽,关系复杂,思路难觅,解法灵活。解数学压轴题,一要树立必胜的信心,二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三要掌握常用的解题策略。现介绍几种常用的解题策略,供初三同学参考。 1、以坐标系为桥梁,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纵观最近几年各地的中考压轴题,绝大部分都是与坐标系有关的,其特点是通过建立点与数即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一方面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另一方面又可借助几何直观,得到某些代数问题的解答。 2、以直线或抛物线知识为载体,运用函数与方程思想: 直线与抛物线是初中数学中的两类重要函数,即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所表示的图形。因此,无论是求其解析式还是研究其性质,都离不开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例如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往往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或方程组并解之而得。 3、利用条件或结论的多变性,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可用来检测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与严密性,常常通过条件的多变性或结论的不确定性来进行考察,有些问题,如果不注意对各种情况分类讨论,就有可能造成错解或漏解,纵观近几年的中考压轴题分类讨论思想解题已成为新的热点。 4、综合多个知识点,运用等价转换思想: 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转换的思想,初中数学中的转换大体包括由已知向未知,由复杂向简单的转换,而作为中考压轴题,更注意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转换,一道中考压轴题一般是融代数、几

最新人教版广东省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

2018年广东省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3分)四个实数0、、﹣3.14、2中,最小的数是() A.0 B.C.﹣3.14 D.2 2.(3分)据有关部门统计,2018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广东各大景点共接待游客约14420000人次,将数1442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1.442×107B.0.1442×107 C.1.442×108D.0.1442×108 3.(3分)如图,由5个相同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几何体,它的主视图是() A.B.C.D. 4.(3分)数据1、5、7、4、8的中位数是() A.4 B.5 C.6 D.7 5.(3分)下列所述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圆B.菱形C.平行四边形D.等腰三角形 6.(3分)不等式3x﹣1≥x+3的解集是() A.x≤4 B.x≥4 C.x≤2 D.x≥2 7.(3分)在△ABC中,点D、E分别为边AB、AC的中点,则△ADE与△ABC的面积之比为() A.B.C.D. 8.(3分)如图,AB∥CD,则∠DEC=100°,∠C=40°,则∠B的大小是()

A.30°B.40°C.50°D.60° 9.(3分)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3x+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A.m<B.m≤C.m>D.m≥ 10.(3分)如图,点P是菱形ABCD边上的一动点,它从点A出发沿在A→B→C→D 路径匀速运动到点D,设△PAD的面积为y,P点的运动时间为x,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B.C.D.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1.(3分)同圆中,已知弧AB所对的圆心角是100°,则弧AB所对的圆周角是. 12.(3分)分解因式:x2﹣2x+1=. 13.(3分)一个正数的平方根分别是x+1和x﹣5,则x=. 14.(3分)已知+|b﹣1|=0,则a+1=. 15.(3分)如图,矩形ABCD中,BC=4,CD=2,以AD为直径的半圆O与BC相切于点E,连接BD,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结果保留π)

2018中考数学压轴题常考的9种题型

2018中考数学压轴题常考的9种题型 中考数学压轴题常考的9种出题形式 1、线段、角的计算与证明问题 中考的解答题一般是分两到三部分的。 第一部分基本上都是一些简单题或者中档题,目的在于考察基础。第二部分往往就是开始拉分的中难题了。对这些题轻松掌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分数,更重要的是对于整个做题过程中士气,军心的影响。 2、图形位置关系 中学数学当中,图形位置关系主要包括点、线、三角形、矩形/正方形以及圆这么几类图形之间的关系。 在中考中会包含在函数,坐标系以及几何问题当中,但主要还是通过圆与其他图形的关系来考察,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圆与三角形的各种问题。 3、动态几何 从历年中考来看,动态问题经常作为压轴题目出现,得分率也是最低的。 动态问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代数综合方面,在坐标系中有动点,动直线,一般是利用多种函数交叉求解。 另一类就是几何综合题,在梯形,矩形,三角形中设立动点、线以及整体平移翻转,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考察。所以说,动态问题是中考数学当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完全掌握,才有机会拼高分。 4、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 在这一类问题当中,尤以涉及的动态几何问题最为艰难。几何问题的难点在于想象,构造,往往有时候一条辅助线没有想到,整个一道题就卡壳了。相比几何综合题来说,代数综合题倒不需要太多巧妙的方法,但是对考生的计算能力以及代数功底有了比较高的要求。 中考数学当中,代数问题往往是以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为主体,多种其他知识点辅助的形式出现的。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问题当中,纯粹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法通常会以简单解答题的方式考察。但是在后面的中难档大题当中,通常会和根的判别式,整数根和抛物线等知识点结合 5、多种函数交叉综合问题 初中数学所涉及的函数就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数。 这类题目本身并不会太难,很少作为压轴题出现,一般都是作为一道中档次题目来考察考生对于一次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的掌握。所以在中考中面对这类问题,一定要做到避免失分。 6、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在中考中,有一类题目说难不难,说不难又难,有的时候三两下就有了思路,有的时候苦思冥想很久也没有想法,这就是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方程可以说是初中数学当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也是中考中必考内容。 实际考试中,这类题目几乎要么得全分,要么一分不得,但是也就那么几种题型,所以考生只需多练多掌握各个题类,总结出一些定式,就可以从容应对了。 7、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整体说来,代几综合题大概有两个侧重,第一个是侧重几何方面,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代数知识来考察。而另一个则是侧重代数方面,几何性质只是一个引入点,更多的考察了考生的计算功夫。

人教版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含详解)

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本题共10 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3.00分)﹣的相反数是() A.﹣B.C.﹣D. 2.(3.00分)今年一季度,河南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214.7亿元,数据“214.7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2.147×102B.0.2147×103C.2.147×1010D.0.2147×1011 3.(3.00分)某正方体的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汉字,如图是它的一种展开图,那么在原正方体中,与“国”字所在面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 A.厉B.害C.了D.我 4.(3.00分)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x2)3=﹣x5B.x2+x3=x5 C.x3?x4=x7 D.2x3﹣x3=1 5.(3.00分)河南省旅游资源丰富,2013~2017 年旅游收入不断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15.3%,12.7%,15.3%,14.5%,17.1%.关于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位数是12.7% B.众数是15.3% C.平均数是15.98% D.方差是0 6.(3.00分)《九章算术》中记载:“今有共买羊,人出五,不足四十五;人出七,不足三问人数、羊价各几何?”其大意是:今有人合伙买羊,若每人出5 钱,还差45钱;若每人出7钱,还差3 钱,问合伙人数、羊价各是多少?设合伙人数为x 人,羊价为y 线,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为() A.C.B.D. 7.(3.00分)下列一元二次方程中,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的是()

A .x 2 +6x +9=0 B .x 2 =x C .x 2 +3=2x D .(x ﹣1)2 +1=0 8.(3.00 分)现有 4 张卡片,其中 3 张卡片正面上的图案是“ ”,1 张卡片正 面上的图案是“ ”,它们除此之外完全相同.把这 4 张卡片背面朝上洗匀,从 中随机抽取两张,则这两张卡片正面图案相同的概率是( ) A . B . C . D . 9.(3.00 分)如图,已知 AOBC 的顶点 O (0,0),A (﹣1,2),点 B 在 x 轴正 半轴上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 O 为圆心,适当长度为半径作弧,分别交边 OA , OB 于点 D ,E ;②分别以点 D ,E 为圆心,大于 DE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 AOB 内交于点 F ;③作射线 OF ,交边 AC 于点 G ,则点 G 的坐标为( ) A .( ﹣1,2) B .( ,2) C .(3﹣ ,2) D .( ﹣2,2) 10.(3.00 分)如图 1,点 F 从菱形 ABCD 的顶点 A 出发,沿 A →D→B 以 1cm/s 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 B ,图 2 是点 F 运动时 △,FBC 的面积 y (cm 2 变化的关系图象,则 a 的值为( ) )随时间 x (s ) A . B .2 C . D .2 二、细心填一填(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15 分,请把答案填在答 題卷相应题号的横线上) 11.(3.00 分)计算:|﹣5|﹣ = .

人教版中考数学压轴题型24道:二次函数专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中考数学压轴题24道:二次函数专题 1.如图,直线y=﹣x+4与x轴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y=﹣x2+bx+c经过B,C两点,与x轴另一交点为A.点P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线段BC上由点B向点C运动(点P不与点B和点C重合),设运动时间为t秒,过点P作x轴垂线交x轴于点E,交抛物线于点M.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①,过点P作y轴垂线交y轴于点N,连接MN交BC于点Q,当=时,求t的值; (3)如图②,连接AM交BC于点D,当△PDM是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t的值. 2.如图,抛物线y=ax2+bx+c经过A(﹣3,0),B(1,0),C(0,3)三点.(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如图1,P为抛物线上在第二象限内的一点,若△PAC面积为3,求点P的坐标; (3)如图2,D为抛物线的顶点,在线段AD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以M,A,O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求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5x+5与x轴,y轴分别交于A,C两点,抛物线y=x2+bx+c经过A,C两点,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B. (1)求抛物线解析式及B点坐标; (2)若点M为x轴下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MA、MB、BC,当点M运动到某一位置时,四边形AMBC面积最大,求此时点M的坐标及四边形AMBC的面积; (3)如图2,若P点是半径为2的⊙B上一动点,连接PC、PA,当点P运动到某一位

置时,PC+PA 的值最小,请求出这个最小值,并说明理由. 4.已知函数y =(n 为常数) (1)当n =5, ①点P (4,b )在此函数图象上,求b 的值; ②求此函数的最大值.(2)已知线段AB 的两个端点坐标分别为A (2,2)、B (4,2),当此函数的图象与线段 AB 只有一个交点时,直接写出n 的取值范围. (3)当此函数图象上有4个点到x 轴的距离等于 4,求n 的取值范围.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如图),已知抛物线 y =x 2 ﹣2x ,其顶点为A . (1)写出这条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A 的坐标,并说明它的变化情况; (2)我们把一条抛物线上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的点叫做这条抛物线的“不动点” . ①试求抛物线y =x 2 ﹣2x 的“不动点”的坐标; ②平移抛物线y =x 2﹣2x ,使所得新抛物线的顶点 B 是该抛物线的“不动点”,其对称轴 与x 轴交于点C ,且四边形OABC 是梯形,求新抛物线的表达式.

中考数学压轴题常考的9种题型

1. 几类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 初中数学中,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主要包括点、线、三角形、矩形/正方形以及圆这么几 类图形之间的关系。那么,在历年压轴题中,会包含函数,坐标系以及几何问题,但主要还 是通过圆与其他图形的关系来考察,所以,压轴题如果考察到这个题型,最重要的就应该是 圆与三角形的各种问题,考生备考时可多注意这个部分。 2. 线段、角的计算与证明问题 数学题一般分为两到三部分。第一部分基本上是简单题或者中档题,目的在于考察考生 的数学基础知识,所以第一部分的考题打好基础基本没问题。第二部分往往就是开始拉分的 中难题了。第二部分的题目如果能掌握,不仅仅分数拿到手,更重要的是对于整个做题过程 中心态的影响。线段与角的计算和证明,一般来说难度不会很大,只要找到关键“题眼”,后 面的路子自己就“通”了。 3. 动态几何 从历年来看,动态问题经常作为压轴题目出现,这类型题目得分率也是最低的。动态问 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代数综合方面,在坐标系中有动点,动直线,一般是利用多种函数交 叉求解。另一类就是几何综合题,在梯形,矩形,三角形中设立动点、线以及整体平移翻转,此类型题目非常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态问题是数学的重中之重,只有完全掌握,并 且灵活运用,才有机会拼高分。 4. 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 前面提到动态几何是难度较大的压轴题系列,那么涉及到动态几何问题的方程与函数也 相对有些难度。但相比几何综合题来说,代数综合题倒不需要太多巧妙的方法,只是对考生 的计算能力以及代数功底有了比较高的要求。数学当中,代数问题往往是以一元二次方程与 二次函数为主体,多种其他知识点辅助的形式出现的。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问题当中, 第一部分通常会用简单的解答题形式考察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后面的中难档大题中,通常会 和根的判别式,整数根和抛物线等知识点结合。 5. 多种函数交叉综合问题 这类题目相比前两类要简单一些,初中数学所涉及的函数主要是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以及二次函数。很少作为压轴题出现,一般都是作为一道较为基础的题目来考察考生。所以,备考时这类函数的基础需要扎实,尽量做到避免失分。 6.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方程组的题目浮动较大,有的时候思考一会儿就有了思路,有的时候苦思冥想很久也没 有想法。方程可以说是初中数学当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中必考内容。从近年来的来看,结 合时事热点考的比较多,所以还需要考生有一些生活经验。实际考试中,这类题目几乎要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