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研究进展
可见到部分细胞呈扁平状透光性强形...
ACBD图1.1A:组织块培养法种植48小时后组织块中可见到有细胞爬出,部分许旺细胞(SC)为圆形,体积小,胞浆少,多数呈双极型,少数为三极状,细胞折光性较强。
成纤维细胞(FB)胞体较大,扁平暗淡细胞里多角形或不规则。
(×160)B;72小时后檀块周固见细胞数量增多,分布均匀。
(X】60)C:5-6天组织块周围细胞汇台成片。
(×160)D:7天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SC细胞密度增高,在植块周围放射状向外生长,多数细胞为取极状.胞体缅长,FB也大量增殖.细胞甸空隙少。
(x160)ACBD圈1-2A:SC经酶消化后呈圆形相互散开,接种48小时后细胞贴壁,细胞分布均匀,多数为椭圆形.少数细胞呈长梭形或三角形。
(×60)B:72小时sc多数呈细长双极状,端对端排列。
(×100)C:5天后细胞生长旺盛,大量增殖.细胞聚合现象较为多见,形成大小不等的细胞团块。
(x60)D:7天后sc数量更多,细胞排列更加紧密,并可见到较多的细胞代谢产物。
(×100)ACBD圜1-3A:乳鼠SC培养一周后倒置显微镜F观察,S-100染色前(×160)B:S-100蛋白酶联免疫化学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sc呈圆形或梭形,分布均匀(X40)c:sc胞体及突起呈棕褐色,FB核大,胞体1;着色。
(x160)D:倒置显微镜下观察sc呈长梭形,两端突起纤长,胞体和突起均被染成棕色,FB扁平来着色,为不规则多角形,呈透明状。
()(200)-13-AB圈2-1A:SC与单丝联合培养.sc沿着材料单丝迁移,井将单丝包裹.多散SC捧列成链状,并可见到SC重叠生长(“0)B:有些Sc分敞排列于纤维的一侧或两倒(x100)CD图2.2C:SC沿着纵行的PGLA纤维呈链状向远处延伸(x160)D:SC在甲壳素涂层的PGLA单丝上贴附紧密.细胞呈双楹形或圆形()(200).1B.AB圈3.1A:自梨状肌下缘切除10mm长坐骨神经。
NGF/PLGA复合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中 图 分 类 号 : 4 3R 5 . R 9 ,6 1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1 14 (0 7一 3 0 3 — 4 10 — 2 22 0 )0 — 24 0
Ex e i n a t d n NGF PLGA e v u d o d i r mo i g p rp e a e v e e e a i n i r  ̄ LI p rme t l su y o / n r e g ie c n ut p o s t e i h r l n r e r g n r t n a n o
b I e e g i e o d i a u n i e y EL S a a y i n v t .A 1 y t e n r d c n u t w s q a t d b I A l ss i i o I v u s i f n r 0 mm e e t w s p d c d i e lf d f c a r u e n t e t o h s it e e o a h r t ca c n r f e c .Auo r f , i v a tg at NGF P GA n r e g i e o d i d P GA n r e u i e c n u t we e u e t / L e d c n ut a L e g d o d i r s d o v u sn v s
.
t tW e ome yw i tl sme ue nsi p op ae bf rd sl e (B ) d tea u to G l sd e a p r r d b e h o a rmet n hsht- u e a n P Sa h mon fN F r e e s s f g s s e i n e a
周围神经组织工程进展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 , 近发展 的微 打印技 术和 微细 胞芯 新
片技术为 导管 微 观 结 构仿 生 进 一 步提 供 了技 术 上 的 支 持。 20 0 5年 Sh aebr 等 以二 甲基 硅 醚聚合 物 和层 粘连 蛋 em lneg 白为墨水 , 用密合 微打 印技术在 聚合物 基质 上构建 高度 有序 的雪旺细胞基质 , 这种仿真的基质 可以增 强神经 的再 生能力 。 20 0 6年 Le 等 通过 可吸 收 的 、 it z 内衬 聚合 微 丝的半 透神 经
生。
在组织工程的材料研 究方 面 , 国学者们在 材料 的选 择 、 各
材料处理方 法的改进 和材料宏 观微观结 构及 仿生等方 面进行
了 深入 细致 的研 究 。
1 材料 的选择 : . 传统 的导管 材料 如胶原 和壳 聚糖/ 壳多糖 用于神经导管历 史久 远 , 年学 者们在 其他材 料作 为神经 导 近 管的研 究上开展 了大量 的工作 。20 0 5年 B ni u t g等 …在 硅橡 n 胶导管内置入可吸收 生物玻 璃纤 维材料 制成新 的神 经导管 。 同年 S nbc u dak等 发 现 , 聚乳 酸 一聚 羟基 乙酸共 聚物 相 与
传导速度和修复指 数上有 显著 差异 , 疗效 和 自体 神经 移植 相 当。同年 Fe r ri 等 用 乙酰化 法和铸模 工 艺获 得壳 聚糖 导 e
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与修复的研究进展
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与修复的研究进展陈焱肖志宏邢廾谋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轴突连续性中断,神经纤维传导障码.导致感觉退化和自主功能丧失。
神经元表型从传送者转换为再生状态,激活负责神经元存活和轴突再生的相关基因表达。
临床上周围神经应尽叮能采取端-端吻合修复,如直接吻合张力过大,神经移植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对供区损害却无法避免。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材料工程技术的进步,神经导管和生物治疗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巾变得越来越取要。
本文主要对周围神经损伤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一.神经再生的细胞分子生物学1神经再生的分子机制:神经损伤后,病变部位从轴突远端与神经细胞断开连接。
周围神经切断后神经元胞体经历的一系列变化,称为神经元反应,通过W豇leh曲变性在损伤平面以远创建一个利于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傲环境G损伤导致的逆向运输信号障碍癣内流以及受损端暴露于变性与炎性环境等协同作用均刺激近端神经再生,但神经再生起始的信号仍未被阐明m。
周围神经损伤能激话神经元自身生长,并克服髓鞘再生相关抑制因素的影响圆。
周围神经系统中.在神经元自身生长能力激活捉再生微环境、轴突导向因子和细胞黏附分子的共同作用下,损伤的神经能成功再生。
周围神经轴突的再生是复杂的,在神经损伤远侧残端和生长相关的基因表达上调,这些基闪在再生的行为中很重要。
出人意料的是,几个基因都存在抑制再生活动。
一个例子是mN.一个抑止细胞生长的候选基因:通过siRNA来抑制Ⅳ瞓和UNC5H或运用药理学激活剂和抑制剂.多个通路可影响轴突再生。
许多对神经恢复的干预途径经过研究同样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归纳成表1。
2.离子通道在周围神经修复中的作用:周围神经损伤后去髓鞘的神经便暴露出离子通道。
现在认为神经传导功能受损导致诱发痛觉过敏、感觉倒错等功能异常的病理现象与钾离子通道受损引发的电位异常密不可分㈤。
Rasband 等㈤研究证实有髓鞘神经纤维中对4-AP敏感的掣亚单位Kv1.1、KvI.2以及胞浆B亚单位Kv2位于j此tap。
组织工程神经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研究及其展望
移植 属 于 “ 东 墙 补 西 墙 ” 的修 复 方 法 , 在 供 体 神 拆 式 存 经支 配 区永 久性 失 神经 功 能 障碍 及供 移 植 神 经来 源 局 限等 缺 点 。 因此 , 床 期 盼 一 种 能替 代 自体 神 经 移 植 临
的有 效 治疗 方 法 , 组 织 工 程 技 术 的 发 展 促 进 了构 建 而
丝 素蛋 白制 成 管 壁 类 似 鸡 蛋 壳 结 构 的 多 微 孔 神 经 导 管, 具有 良好 的力 学 和渗 透等 性 能 , 导 管 内嵌 丝 素 蛋 该 白纤 维 构 成 的丝 素 人 工 神经 移 植 物 , 大 鼠 1 坐 对 0mm
骨神 经缺 损具 有 较好 的桥 接修 复 作 用E] 目前该 丝 素 。 人 工 神 经 移 植 物 已获 中 国 发 明 专 利 , 在 申请 国 际 正
肢 功能恢 复 良好 ; 犬 体 内经 过 为 期 1 的血 常 规 、 在 年 血 生化 、 疫学 等检 查 以 及重 要 脏 器 病 理组 织 学 观 察 , 免 均
聚 乙醇 酸纤 维支 架 , 建 成壳 聚糖 / 乙醇 酸人 工 神 经 构 聚
移植 物 , 中 国发 明专 利 授 权 。用 该 移 植 物 桥 接 修 复 获
人 工神 经移 植 物 中 引入 骨髓 间 充 质 干 细 胞 后 , 大 鼠 对
聚合 物生 物材 料进 行 人 工 构建 。文 献 报道 用 于 制 备 组 织 工 程神 经支 架 的聚 合 物 材 料 主 要 有 胶 原 、 聚糖 、 壳 丝 素 、 乙醇 酸 、 聚 聚丙交酯一 乙交酯 共聚物 、 已内酯 等E ] 聚 。 研 究 表 明 , 降解 天 然 多 糖 壳 聚糖 与 神 经 组 织 细 可
组织工程神经导管在外周神经再生过程中的应用
(32 :36~I6 81) 15 31
9 S d M,Me mc J  ̄h e md C e D .I n rT.J 。  ̄imbd 19 J d .c l I 9 1.3 4
I L l ̄a— i ̄e E ap ln l 6 erl Vr n R .H p ̄ e i r t P. F Me.19 .2 () 1 d 95 4 1 :4—1 7
jlt e 1驯 .J Oa r l
2 ( ) I6—1 0 】4 :7 8
4 S vg aa eNW ,M Ⅱ R. Sy em ̄ c , e .JOrl ah l J t o te p
.
19 1 1 5 : I ~3 3 9 3 0 ( ) 3 】 】
I Pd ̄ l 2 ee - ̄ e A,l l o t A.】 rl a l ̄ d 93 2 ( )6 h Oa P ̄o . .19 . 22 :4 I e
~
6 8
1 cI 3 I
m
∞ 。 MP WryD.JO a 柚 l l d 9 7, F, a r P t e .19 l d?
1 S n A,0 I| C.K 0cL,e .JO a 7 u a1 J g 且 t rl
Ne d.19 9 6,2 5
N d 9 8 7 6 :9 —2 7 e ,18 ,1 ( )2 3 9
( )22 l 5 : 】—28
1 q tih 8 'esiK. m Y.Mit a a H e a J o n ̄ w g t l
第 四军 医大 学 口腔 医院 张 勇杰综述
摘要
神经损伤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
神经损伤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作者:蓝奉军孙红杨华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1年第07期【摘要】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及FMRS外文医学数据库检索与神经损伤修复方法相关的文献,并对符合神经损伤修复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神经损伤修复治疗方法包含多种多样,主要有中医治疗、西医治疗、干细胞治疗、自体神经移植及组织工程治疗等主流方法来修复损伤神经,神经损伤在修复治疗方面仍具有很多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神经损伤干细胞组织工程材料治疗Research Progress of Nerve Injury Repair Methods/LAN Fengjun, SUN Hong, YANG Hua.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1, 18(07): -184[Abstract] The literatures related to nerve injury repair methods are searched through CNKI,Wanfang database, PubMed database and FMRS foreign language medical database,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nerve injury repair methods was summarized. There are a variety of methods for nerve injury repair, includ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stern medicine, stem cell therapy, autologous nerve transplantation and tissue engineering. There are still many therapeutic methods for nerve injury repair and treatment, which are worth further exploration.[Key words] Nerve injury Stem cells Tissue engineering material TreatmentFirst-author’s address: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4,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1.07.043周圍神经损伤可因多种原因导致,例如代谢性疾病、胶原病、恶性肿瘤、内源性或外源性毒素以及热、化学或机械创伤等引起[1]。
新型人工神经导管
( 65.8m/s)
解放军武汉总医院骨科 广州军区骨科研究所 解放军骨创伤救治中心
术 后 23 个 月
伸腕伸指功能恢复,活动自如
探查示神经再生良好,无神经瘤形成; PRGD神经导管已完全降解、吸收;取周 围组织行病理切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评分:伸腕>45°(4分);肌力>M3(4分); 伸拇TAM活动范围正常(优4分);伸指TAM> 健侧的75% (良3分)。总分15分,优
理想的神经修复材料
Further Study
引入神经生长因子 复合种子细胞,以期提 高受损神经的修复效果
PRGD/PDLLA/β-TCP单通道神经导管改进方法
解放军武汉总医院骨科 广州军区骨科研究所 解放军骨创伤救治中心
技术路线
BMSCs体外分离培养、纯化 BMSCs体外定向 诱导分化及鉴定 动物体内植入实验
解放军武汉总医院骨科 广州军区骨科研究所 解放军骨创伤救治中心
3. 手术方法
A组:0.8%戊巴比妥钠40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 固定四肢,备皮,术野消毒、铺巾,沿左大腿后外 侧做纵行切口,充分暴露坐骨神经,距梨状肌下缘 下造12mm坐骨神经缺损。显微镜下将两断端各植入 导管内2mm,10-0无创线将神经外膜与管壁缝合3针 固定 B、C组在导管固定后,分别于两侧向导管内注 入上述两种细胞各10ul(即每根导管内注入细胞 5×105个细胞) D组(自体神经移植组)切除12mm坐骨神经作 为移植段,将移植段神经逆行放置,缝合神经外膜 逐层缝合切口,分笼喂养。
接 种 24 h P0 接 种 3d
P0 接 种 7d
P3
解放军武汉总医院骨科 广州军区骨科研究所 解放军骨创伤救治中心
2. 诱导方法: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P3细胞,24孔板中每 孔接种1000个细胞;待细胞贴壁后(接种1d)进行体外 诱导,并设立平行对照组
低强度超声促进周围神经修复的研究进展
低强度超声促进周围神经修复的研究进展蒋文莉;唐杰;王月香【摘要】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虽然显微外科学的发展以及组织工程的出现,为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带来了佳音,但是目前其临床疗效仍不十分理想。
低强度超声波作为物理治疗的一种方式,被研究认为能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
低强度超声主要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提高细胞膜和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强细胞的新陈代谢,促进细胞生长。
低强度超声治疗最早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促进骨折愈合、肌腱愈合及软骨、椎间盘等组织的愈合中。
早期人们也研究过低强度超声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争论的焦点主要在连续超声或脉冲超声方式的选择以及热效应是否发挥作用上。
初步研究表明:低强度超声可以促进雪旺细胞增生以及在大鼠坐骨神经挤压伤、坐骨神经截断伤、神经导管修复缺损坐骨神经等神经损伤过程中的修复和再生。
对于其作用的机制的研究也从细胞学、分子生物学、酶学、离子通道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探索。
作为无创便捷的治疗方法,低强度超声虽然还有很多方面的问题尚待商榷研究,其未来广阔的临床应用空间是值得肯定和期待的。
%Nowadays,peripheral nerve injury is becoming the focus of social attention.Although microsurgery and tissue engineering provide new methods for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of peripheral nerve,their clinic effects are far from ideal.In recent years,different methods have been used to improve peripheral nerve recovery,such as physical stimulus like laser,electricity magnetic field,shock waves and ultrasound.And promising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Mechanical effect was recognized as main effect in the biologic action of low -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 (LIPUS)while thermal mechanisms were not.Micromechanical stimulationand cavitation mecha-nism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Mechanical strains may result in increasing enzyme activity and modifying cell metabolism.Studies showed that LIPUS could promote the permeability and selectivity of cell membrane and cell wall,enhance mass transfer and increase absorbing of nutritional elements.LIPUS has been proved to have therapeutic effect on a lot of tissue damage.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pproved LIPUS for accelerating fresh fracture healing in 1994 and for the treatment of existing nonunions in 2000 sepa-rately.LIPUS could also promote healing in various soft tissues such as cartilage,intervertebral disc,etc.It could improve bone -ten-don junction through effect on osseous tissue.The ultrasonic effect on the nervous system was first concern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ultrasonic biological effect.Many studies have been performed to identify the potential mechanisms.Those studies mainly concentrated on continuous -ultrasound and the mechanisms were argued at thermal or non -thermaleffects.Previous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LIPUS on Schwann cells or damaged rat sciatic nerve and explained the mechanism of LIPUS on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As a noninvasive and convenient treatment,although low -intensity ultrasound still has many problems to be researched, its future and broad spac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is confirmed.【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6(020)003【总页数】4页(P413-416)【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再生和修复;低强度超声【作者】蒋文莉;唐杰;王月香【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北京 100853; 北京医院超声科,北京100730;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北京 100853;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北京 100853【正文语种】中文当今社会由于自然灾害、交通事故、战争及意外创伤等造成的周围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相当可观,在欧洲每年有30万的周围神经损伤病例[1]。
周围神经损伤及诊断治疗新进展
晚期临床试验
验证新药物或技术的疗效 和安全性,与现有标准治 疗进行比较。
临床试验结果
部分新药物与技术表现出 良好的疗效,但仍需进一 步研究验证。
疗效评估与安全性分析
疗效评估指标
包括神经功能恢复、疼痛缓解、生活质量改善等。
安全性分析
监测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评估新药物或技术的长 期安全性。
综合评估
全面评估新药物或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 应用提供依据。
总结词
影像学检查能够提供周围神经损伤的形态学证据,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手段观察神经结构的 变化。
详细描述
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平片、CT和MRI等。X线平片可以观察骨骼结构的变化,CT可以显示软组织与骨 骼的关系,而MRI则能够清晰地显示神经组织的形态和结构。这些检查有助于确定神经损伤的原因和 部位,为治疗提供依据。
周围神经损伤及诊断 治疗新进展
目录
• 引言 • 周围神经损伤的分类与病因 • 诊断方法与技术新进展 • 治疗方法与技术新进展 • 新药物与技术临床试验进展 • 结论
01
引言
周围神经损伤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周围神经损伤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 的周围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损害, 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和神经支配功能 。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深入研究
针对新药物或技术的机制和作用原理进行深入探讨,提高理论基 础。
联合治疗
探索新药物或技术与现有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提高疗效。
临床转化
加强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推动新药物与技术在周围神经损伤治 疗中的应用。
06
结论
周围神经损伤诊断与治疗的现状与挑战
诊断方法有限
目前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体格检查、神经电生理和影像 学检查,但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准确度不高、操作复杂 等。
神经再生室修复外周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距离神经缺损 . 硅胶管 和聚四氟乙烯导管不容易被 机体降 解, 长期存 留会 刺激纤维组织 增生 , 导致神经压迫 , 需要 再
成神经瘤 , 所 以神经再生需要一定 的条件 , 神经再生室可 以
桥接神经损伤后 的两个 断端 , 提供轴突再生所需要 的“ 微环 境” , 防止外周 结缔组织 增生侵入和疤 痕增生 , 引导 并促进
益 为人 们 所 重 视 .
关键词 : 周 围神 经 ; 损 伤’ ; 再生 室; 修 复
中图分类号 : R 6 5 1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1 6 7 3 — 2 6 0 X ( 2 0 1 3) 1 1 - 0 0 7 8 — 0 2
周 围神经损伤后 , 虽然具有趋化性 , 可 以由近端 向远端 生长 , 但 不具穿透力 , 遇到阻力后神 经再生就会停 滞 , 易形
性好 , 管腔不容易塌 陷 , 易于塑性 , 可以制成需要 的形状等
优点. 上个世纪 8 0 年代 , 硅胶管开始被学者应用 于桥接周 围 神经损伤 . 由于硅胶管不具有通透 性, 不能进行物质交换 , 有人认 为m 硅胶管 内如有血供 可 以为神 经的再生供 给血液 中的营养成分 、 高浓度的氧气及神 经营养因子. 另一 种聚 四
为材料通过实验合成出较好的神经再 生室㈣. 以上材料制备
的神经再生室有着诸多 的优点 ,那么通过解决控制神经再 生室管壁 的厚薄及 良好的韧性 ,防止神经再生室在机体 内 膨胀和 凹陷 ,调控神经再生室降解和吸收同步于神经纤维
在静脉管腔 内无法产生促进神经再生 的效果. 为 了克服这个 缺点 有学 者将 静脉管壁 切开 ,管壁内侧朝 向外侧桥接于损
第2 9 卷 第1 1 期( 上)
神经导管研究进展
合成材料中不可 降解 的材料有 硅胶 管和 P F T E导管
等。J hnsn等 报道用多孔硅胶管修复大 鼠 5ir 长 o aso l if l 的坐骨神经缺损 , 术后 6 周显示神 经再生 良好 ; 认为多孔 硅胶管结构有 利于营 养物质代 谢 , 并可 降低神 经吻合 口 的剪切力 , 而促进 神经再 生。但 是硅 胶管 和 P F 从 T E等 非降解性神经 导管支持 神经再 生 的距 离较短 , 有远期 并 并发症如再生神经纤维化 、 再生神 经慢性压迫 、 不能 降解 而需二期手术取出等 , 所以 目前仅用 于实验室研究 , 不推 荐用于临床研究 。 j
克服 。
12 天然 材 料 .
胶原是 组 成结 缔 组 织 的纤 维 蛋 白, 细 胞 外基 质 是 ( C 的主要成分 。胶 原蛋 白可 由细胞所识 别 , 细胞 E M) 对 也有趋化性 , 不仅为细胞提供 支持保 护作用 , 而且与细胞 的黏附 、 生长 、 表达均有密切关 系。采用牛I 型胶原制成的 神经 导 管 ( erG n 已 由美 国食 品药 品监 督 管 理 局 N ua e ) (D ) F A 批准用于 临床 。Dn i g等 报 道采用工 型胶原 和纳 米 银复合材料制成 的神经 导管 , 浸泡粘 连蛋 白溶液后 修 复 1 II 的兔坐骨神经缺损 , 0IT长 T / 术后 3 发 现导管 已桥 0d 接神经缺 损 , 并有 良好 的电生 理表 现 , 有髓 神 经纤 维再
神经导管材料分为合成材料和天然材料两大类 。合 成材料包括聚乳酸 ( L 、 P A)聚羟基 乙酸( G 、 己内酯 P A) 聚 (C ) P L 等可吸收材料 , 以及硅胶 、 聚四氟乙烯 ( T E 等不 P F ) 可降解材料 。天然材料常见 的是胶原 (ol e )壳 聚糖 cl gn 、 a (h oa)静脉 、 ci sn 、 t 变性骨骼肌等可降解材料 。
神经导管联合自体变性肌桥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C r sodn to Z UMigf— i zomi 22 0 @ 6 . m . or p u i a h r HO n ma :hu n 1 0 2 1 3 o ) e gu : E l g c 【 s at Obet e o epoe tefaiit o eaue uo gu uc rf cm i n L A N re gie Abt c】 r jci T xl h es ly fd ntrd atl os m sl ga o bn g P G ev u v r b i o e t i d
tregop n 1) n el c t ev eet moe w set lh do ahrtA tl o s e e( opA , L A he ru s(= adt f si i n r df s dl a s bi e nec . uo gu r g u )P G 5 h e t ac e c a s a o nv r
D fcs L hn HO n. m r nyMei etr h ni gFr epe Ho ilZ ej n 10 2 C ia eet IZ e,Z U Mig E eg c dc C ne e l a ,Z ej n i t ol a sP s t, h ni g2 2 0 , hn, pa a
・
16・ 4
神经套管技术在修复外周神经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纤维生长 , 周佩 兰 等 行 了兔 的静 脉 体 , 底 膜 , 旺 氏 进 基 雪 细 胞和 神经 生 长 因子 复 合 移 植神 经 缺 损 的研 究 , 于 自体 并 神 经 移 植和 自体 静 脉 移 植 比较 , 果显 示 复合 移 植 组 术后 结 3 月 在 肢 体 运 动 、 生理 、 理 组 织 等 指 标 方 面 与 自体 个 电 病 神经 移 植 差 异 无 显 著性 , 神经 修复 效果 较 自体 静 脉移 植 明 显优 越 。 19 年 , e i 等 道 采 用 变 性 肌 肉桥 接 重 建 91 Prr ea 报 2 指 神 经 ( 损 1 ~ 2m , 访 6~ 4 个 月 , 果 优 4条 缺 5 8 m)随 0 效
5~ 5mm指神经缺损 ,当缺损大于 2mm时在静脉管腔 8 0
中放 入 神 经 片 , 果 : 2 , 9 , 般 5 , 2 。 结 优 条 良 条 一 条 差 条 Ma zs 。 一 个 前 瞻 性 研 究 中 报 告 5 手感 觉神 经 的 lo 等 i 在 2条 修 复 , 中 2 条 ( 或 指 总神 经 2 条 , 其 7 指 5 桡神 经 浅支 1 , 条 尺 神 经 浅 支 1 )缺 损 分 别 为 ( 条 , 1 2 m 3mm,5 ) 2~ 8 m,2 3mm 应 用 静 脉 套 管 桥 接 , 与 2 条 端 端 缝 合 的神 经 比较 , 脉 移 并 5 静 植 组 稍 差 。近 来 的研 究 集 中 在 缺 损 长 度 在 3m 甚 至 于 更 c 长 的神 经 修 复 中 。t uh Ⅲ 道 采 用 自体 静 脉 神 经 套 管 S ac 等 报 r ( t eos eos e e od i A C 修 复 的 坐骨 神 经 a o nu nu r n u , 、 ) ug v nvc t 的 实 验 研 究 中 , 损 长 度 为 3m 者 轴 突 生 长 状 况 良好 , 缺 c 长 度 在 3 ~ 5 5m 之 间 者 很 少 有 显 效 ; 损 长 度 6m 者 , . 5 .c 2 缺 c 轴 突 再 生 长 度 仅 为 1 5m, 床 应 用 A N 修 复外 周 神 经 .c 临 4 V C 的缺 损 长 度 也 多 限于 3m 以 内 , 学 者 认 为 静脉 壁薄 容 易 c 有 塌 陷 , 以 被 周 围 的疤 痕 组 织 压 迫 导致 狭 窄 , 脉 移 植 体 可 静 长 时 更 易 发 生 , h 结 合 文 献 报 道 认 为 静 脉 导 管 适 用 于 Ci u 神 经 缺 损 小 于 3m 的 患者 。 0m
不同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不同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4-06-03T11:03:17.8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9期供稿作者:吴健伍光辉(通讯作者)邹永根[导读] 创伤常常会导致周围神经的损伤;神经损伤后,受该神经支配区的运动、感觉和营养将发生障碍。
吴健伍光辉(通讯作者)邹永根(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骨科四川泸州 646000)【摘要】创伤常常会导致周围神经的损伤,而较大的神经缺损是需要采用各种手段进行修复的。
目前有常见的几种修复方法,其中直接修复和自体或异体神经移植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限制,而使用神经导管可以突破这两种方法的限制,并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当中,本文就此谈一谈不同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关键词】神经导管修复【中图分类号】R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9-0008-02创伤常常会导致周围神经的损伤;神经损伤后,受该神经支配区的运动、感觉和营养将发生障碍;临床上表现为肌肉瘫痪,皮肤萎缩,感觉减退或消失等。
在相对较短的神经缺损,受损的神经可能能够自我恢复;然而,在较大的神经缺损,显微外科修复是必不可少的神经修复手段。
目前有多种显微外科修复方法,包括直接修复、自体或异体神经移植和使用神经导管(NGC)修复等。
以上方法中,首选的治疗方法是直接修复。
然而,直接修复仅限于短的神经缺损,需要无张力缝合损伤的部位。
为了使神经获得最佳的再生,必须使神经束正确对齐,并以最小的组织损伤来修复,使用最少的缝合线。
但是,这种修复方法仅适用于神经缺损间隙小于5毫米的情况。
目前弥补周围神经离断缺损伤的金标准仍然是自体神经移植。
自体神经移植的缺点包括神经尺寸的不匹配,附加的手术,供区感觉、功能的丧失等,如Staniforth和Fisher曾报道,大约有44%的患者于腓肠神经移植术后抱怨足踝外侧面的感觉丧失;此外,在许多情况下,并没有合适的自体神经来移植,尤其是在有很大长度神经缺损的情况。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法的临床研究进展
关键词 : 围神经损伤 ; 周 吻合 方法; 神经移植 ; 神经营养素 ; 生物工程
中 图分 类号 :7 10 1 4 .5 1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0226 2 1 )20 1 - 10 -6 X(0 0 0 -14 2 0
近年来 , 随着修复技术 的提高 , 围神经 修复 的质 量大 周
山东 医药 2 1 第 5 00年 O卷第 2期
・
综 述 与讲座 ・
周 围神 经 损 伤修 复 方 法 的 临床研 究 进 展
孙海军 赵胡 瑞“ , 根套 李 小 昌 , 宋 , ( 1石 河子 大 学 医学院 , 新疆 石河子 8 20 ; 中国人 民解放 军第 4 4 医院 ) 3032 7
损 患者 , 后半 年均 恢 复 了神 经 功 能 , 访 58 肢 的肌 力 V 术 随 t 患
13 侧侧吻合 .
修 先伦等设 计一种侧 侧吻合法 , 发现 供体
级, 其肢体周径 、 肌电图、 神经传导速度均与健侧相同。
4 神 经 移 植
神经有侧 芽长 出, 再生轴 突通 过吻合 口长人伤侧 神经干 。 再
基质能够增强聚 氨基 己酸一羟基 乙酸 内酯 ( C ) 管的导 PL 导
向神经再生 。这从侧面说明 , 种子细胞 ( 雪旺细胞 、 多能干细 胞 ) 细胞外基质 、 、 神经桥接 导管协调 统一 , 才能使神 经修 复 与再生最佳化 。
3 神 经 牵 拉 延 长 法 Miei 究 指 出 , 成 滑 动 机 制 的 组 织 , 神 经 外 膜 以 ls研 l 形 是
导供 体神经中轴索侧支生长 ; 轴索侧支应具备穿过包括供 ② 体神经雪 旺细胞基底膜等在 内的不同结构层次 , 为受区神经 提供神经再支配能力 ; ③长 出新生轴 芽的运 动神经元 , 在功 能和生物学行 为方 面 , 具有重 新整合 、 最终适 合新 的运 动单 位 的能力 。胡孔和等 行神经 端侧吻合重建 游离皮瓣 感觉 功能后 , 皮瓣的保护性感觉 、 植物 神经感觉功 能得 到不 同程 度恢复。但神经端侧 吻合神经轴 突再生来源 尚缺乏 直接证
壳聚糖-胶原-CNTF复合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
壳聚糖-胶原-CNTF复合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摘要】目的:探究由壳聚糖、胶原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制成的复合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复合神经导管,并进行导管降解实验。
取30只sd 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自体神经移植组(a组)、壳聚糖-胶原-cntf 复合神经导管组(b组)、壳聚糖-胶原导管加管内一次性给cntf组(c组),制作坐骨神经10 mm缺损,按上述分组进行桥接。
术后3个月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测定、组织学检测、图像分析。
结果:壳聚糖-胶原-cntf复合神经导管约13周完全降解。
术后3个月时3组大鼠术侧后肢运动功能所改善,a组、b组较好,均好于c 组。
两组复合导管基本降解管内的再生神经己经完整地连接神经断端。
电生理测定、组织学检测、图像分析显示:a组和b组神经传导速度、再生神经的数量、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a组和b组数据均优于c组(p0.05),while the data of group a and group b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group c(p0.05),b组和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3.1 壳聚糖和胶原的选用:实验中我们使用壳聚糖、胶原为导管材料是因为这两种材料经过人们的不断研究和改进已具备了许多优越的特性。
我国科研工作者率先应用几丁质制成神经导管来修复周围神经缺损获得成功。
但此种导管存在脆性大、吸收降解快等缺点,于是人们将几丁质脱乙酰基得到的壳聚糖制成神经导管,该导管较之几丁质导管更具韧性,脆性有所降低,同时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能促雪旺细胞生长、分裂,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能有效的防止神经瘤的形成[2]。
胶原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作为一种可吸收降解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外科修复,在神经再生过程中参与基质桥的形成,同时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利于轴突爬行延伸[3]。
周围神经损伤治疗进展论文
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进展【中图分类号】r7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513-02周围神经是指脊髓经椎间孔传出的分布至躯干及四肢的由运动、交感、感觉三种纤维组成的混合神经。
周围神经损伤是指因某些因素的损伤及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神经传导功能障碍、神经轴索中断或神经断裂,导致躯干和四肢感觉、运动及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病症,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损伤后的再生修复问题一直是创伤外科和神经科学的棘手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周围神经损伤的再生与修复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现综述如下。
1 周围神经损伤的分类澳大利亚学者sunderland将周围神经损伤分为五度[1]:i度,神经失用,轴突连续性存在,可有节段性脱髓鞘,轴突传导丧失。
ii度,轴突中断,轴突与髓鞘受损,神经内膜组织未受损。
iii度,神经束内神经纤维损伤,轴突、髓鞘、神经内膜损伤,但神经束膜完整、正常。
iv度,神经束损伤断裂,轴突、神经内膜、神经束膜破坏,神经束损伤,仅神经外膜完整;神经干的连续性仅靠神经外膜维持。
v度,神经干损伤断裂,神经束与神经外膜均断裂,神经干完全破坏,失去其连续性。
2 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2.1 保守治疗:(1) 物理治疗:王爱民等报道[2-3],应用非侵入性脉冲电磁场对损伤大鼠坐骨神经进行刺激,结果显示电刺激能增加轴突再生速度,增加同肌肉重建联系的运动轴突数量。
沈宁江,朱家恺[4]通过实验亦证实直流电场能够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
(2) 中医药治疗:祖国医学中无此病名,据临床表现和症状,正中神经损伤与中医“痹证”和“痿证”颇为相似,当属经络伤、痿症范畴。
《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而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
《景岳全书》指出:“痹者闭也,为气血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
《素问痿论》云:“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辟足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研究进展摘要:周围神经缺损后的再生和功能恢复一直是外科领域的热门问题,目前临床上对于少量的缺损直接行断端无张力缝合,而对于较大范围的缺损,自体神经移植是首选方法,这被认为是“金标准”。
但是,自体神经移植存在造成新的神经损伤、可提供移植的神经来源有限等缺点。
因此,许多学者推出了一些其它的修复法,如受损神经自身延长端缝合、神经端侧缝合、神经侧侧缝合、神经断端肌肉内埋入、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等,上述方法由于各自的局限性发展潜力不大,单靠提高外科技术,很难再提高周围神经缺损的外科疗效。
关键词:应用神经;生物导管;神经缺损研究;功能恢复自从19世纪末,Gluck报告了采用脱钙骨制成骨性管桥接神经缺损部位进行神经修复以来,利用导管修复神经缺损的研究不断进行。
包括1944 年Weiss 等提出了用无缝线导管化的方法修复神经损伤的概念,以及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展了人工神经移植技术,即采用生物材料制备神经导管,并在导管内部腔中创建神经生长的微环境,引导并促使神经再生。
但是对于神经导管的研究进展是缓慢的。
直到上世纪90年代,Lundborg等利用神经再生室模型证实神经趋化特异性以来,神经导管修复神经缺损的优势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应用神经导管来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研究才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现就近年来不同类型的神经导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一般类型导管1.1 生物型材料导管生物型材料导管常见:静脉管、膜管、骨骼肌管等。
这些导管材料具有极好的组织相容性,它们都含有基底膜,其基底膜与雪旺细胞的基底膜相似,内含有粘连蛋白、纤维连结蛋白和胶原蛋白等,这些成分能促进轴突生长,为雪旺细胞的迁入提供了有利环境。
直接取材于生物体,不必经过繁杂的制备成型过程,相对于其它材料具有方便和快捷的优点。
Tos等用静脉为导管,管内填充肌肉组织发现神经再生的效果等同于自体神经移植。
Mohammad等用羊膜管桥接大鼠10mm坐骨神经缺损,7周再生轴突到达神经远端,4个月后材料完全吸收,再生轴突数及功能恢复与自体神经移植组近似。
万智勇等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将神经横切块间隔一定距离埋入骨骼肌中,3个月后发现短距离缺损(2~5mm)神经再生效果与自体神经移植相当。
但这些材料在缺血后存在管形塌陷、再生不良、吸收瘢痕组织、增生及粘连等问题。
同时材料来源均比较有限,不适合大批量生产,如果取材于异体,又具有一定抗原性。
1.2 非生物可降解材料导管非生物可降解合成材料导管如硅胶管、尼龙纤维管、聚四氟乙烯管等。
硅胶管是其中的代表,由于硅胶管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生物惰性,良好的管壁弹性,不会出现管壁塌陷;管壁透明,便于透过管壁观察再生的神经;操作使用简便,便于消毒;具有良好的塑形性,可以制成任何所需的形状(如Y型再生室),因此是使用得最多的人工合成导管。
Lundborg等用硅胶管制成外支架,管内用八聚酞胺丝作为内支架,成功引导大鼠再生轴突通过15mm的缺损区。
硅胶管等非生物可降解材料导管虽然能为神经再生修复起到通道作用,但由于它们不能在体内被降解和吸收,在神经再生修复后又会产生致命的神经卡压现象及刺激神经产生异物反应的缺陷,所以需二次手术取出。
1.3 生物可降解材料导管生物可降解材料神经导管为再生神经提供一个暂时的环境,当神经再生完成以后,神经导管可以降解吸收,无需二次手术将其取出,避免对新生神经造成压迫。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用于神经修复研究的可降解生物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
常用来制作可降解材料导管材料可以是由天然动、植物中提取的,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
1.3.1 天然动、植物中提取材料甲壳素,又称几丁质,是从虾、蟹和昆虫等节肢动物的外壳和菌、藻类等低等植物细胞壁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多糖。
壳聚糖是甲壳素经脱乙酰基后得到,是甲壳素的重要衍生物之一,甲壳素类物质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是一种无毒、无刺激性、无抗原性、组织相容性良好且体内可降解吸收的新的医用生物材料。
苟三怀等研究制作了几丁质管,作为桥接物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其效果优于肌桥。
Rosales等的研究结果显示,壳聚糖可以作为神经导管材料用于损伤的周围神经修复,并且不会引起机体排斥反应。
1.3.2 人工合成材料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的可降解材料相比,人工合成的材料除了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之外,更重要是具有降解时间可控的优点,这就需要通过不同的合成途径和方法合成一些具有特殊物理性质和特殊降解时间的大分子聚合物,如聚乳酸(PLA)、聚羟基乙酸(PGA)及它们的共聚物聚羟基乙酸聚乳酸(PLGA)。
对于它们的研究报道较多,Evans等用PLA导管种植同种异体的雪旺细胞修复大鼠12mm神经缺损,4个月检测神经修复的各项指标和同源雪旺细胞移植疗效相当,但是不如自体神经移植。
Crawley等报道用PGA导管成功修复25mm的下牙槽神经缺损,使患者感觉恢复疼痛减轻。
目前,PLA,PGA,PLGA三种材料己经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许可用于生产神经导管并应用与临床。
2 复合型神经导管随着对神经导管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步提出了理想的神经导管应具有特点:①良好的生物相容性;②良好的降解性,且降解产物无毒;③良好的可塑性和一定的机械强度;④导管结构有利于再生轴突和雪旺氏细胞的粘附和迁移,使雪旺氏细胞在神经导管内可有序地排列;⑤管壁具有良好的通透性,使导管内外能顺利进行物质交换;⑥易于生产加工。
为了制作出理想的神经导管,使受损神经得到最佳修复,人们尝试由多种材料、一种或多种材料复合神经营养因子制成的复合型神经导管修复神经缺损。
2.1 多种材料复合的导管在应用了某一种材料为导管成功修复神经缺损之后,一些学者开始了尝试综合几种材料优点将它们制成复合导管进行实验研究。
Suzuki等用外面包裹聚乙醇酸网的冰冻干燥褐藻胶管桥接物修复猫坐骨神经50mm缺损,术后第7个月组织学检查发现有新生的神经束通过缺损,桥接物完全降解。
这种方法是至今修复神经缺损距离最长的实验研究报道。
谢峰等用几丁糖、聚乳酸按照一定的比例反应后,制备复合材料导管,桥接5mm的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硅胶管桥接组及自体神经移植组作为对照组。
术后12 周进行检查,复合导管组再生轴突数量及再生神经质量明显优于硅胶管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效果相似。
2.2 一种或多种材料复合神经营养因子的导管通过复合型神经导管的研究,人们对神经导管的认识也不断地提高,在考虑导管材料选择的同时,也要兼顾神经导管内良好“微环境”的构建。
其中复合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就是一种应用较多效果很好的构建良好“微环境”的方法。
神经营养因子种类繁多,它们对于维持受损后神经细胞的存活和再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沈尊理等应用脉冲等离子体方法涂层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的PGLA神经导管修复犬胫神经2.5cm缺损,术后3个月检测该导管能有效的修复神经缺损,优于单纯PGLA神经导管组,取得与自体神经移植组相近的效果。
智晓东等应用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壳聚糖神经导管桥接大鼠坐骨神经10mm 的缺损,术后 4 个月进行形态学和神经电生理学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复合管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相当,明显好于单纯壳聚糖导管组。
3 问题与展望尽管应用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研究已取得了可喜进展,可目前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新型可降解导管材料的研发;导管合适的降解率、管壁厚度、内部结构、通透性的研究;复合神经营养因子导管的缓释系统的研制,即如何既能保持生长因子的活性,又能使其在一定时间内合适剂量的缓释满足在神经再生过程要求。
可降解材料为基础的复合型神经导管的研究将是今后神经导管的研究方向,伴随着组织工程学、材料学及相关物理、化学方法的飞速发展,我们坚信神经导管研究必将取得更大成果,并将研制出能代替自体神经移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神经导管。
参考文献:[1] Flores AJ,Lavernia CJ,Owens PW.Anatomy and phiology of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and repair[J].Am JOrthop,2000,29(3):167.[2] Hudson TW,Evans GR,Schmidt CE.Engineering strategies for peripheral nerve repair[J].Orthop Clin North Am,2000,31:485~98.[3] Weiss P.The technology of nerve regeneration :sutureless tubulation and related methods of repair[J].Neurosury,1944,1:400.[4]Lundborg G,DahlinL,Danioelson W,et al.Trophism,tropism and specifity in nerve regeneration[J].J Reconstr Microsurg,1994,5(10):345.[5] 苟三怀,侯春林.几丁质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J].中华骨科,1996,16(3):148~151.[6] 万智勇,张帆.骨骼肌包埋神经片段桥接与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的比较[J].中华骨科,1999,19(6):353~355.[7]Lundborg G,DahlinL,Dohi D,et al.A new type of bioartificial nerve graft for bridging extended defects in nerves[J].J Hand Surg (Br),1997,(22):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