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长短
比长短歇后语
比长短歇后语
1、蛇吃鳗鱼——比长短
2、鳝鱼遇见蛇——比比长短
3、蛇吃黄鳝——比长短
4、长虫吃长虫——比比长短看
更多歇后语摘抄
1、卖鸡子换筐——捣蛋
2、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3、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
4、筷子夹骨头——三条光棍儿
5、芭蕉结果——一条心
6、七擒孟获——叫他口服心服
7、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8、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9、显道神掉在冰窟窿里——凉了半截
10、鳄鱼流眼泪——假慈悲
11、米汤洗头——糊涂到顶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12、实验室里的盐酸——放到那,烂到那
13、生米煮成熟饭——改不过来了
14、白糖嘴巴刀子心——口蜜腹剑
15、被窝里喂虎——害人又害己
16、老妈子擦粉——不正经
17、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8、灯草作拐杖——借不着力
19、榆木脑子——不开窍
20、呴宝咳血——冇得谈头;冇得痰吐
21、老鼠吃猫——怪事
22、心字头上一把刀——忍了
23、山顶上打井——徒劳无益
24、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25、背着丈夫打洒喝——招待外人
26、落水的桃花——随波逐流
27、山里红包粽子——没找(枣)
28、头顶生疮,脚底流脓——坏透了
29、船到桥头——自会直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30、筛子装水——漏洞多
3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比长短教案(集锦11篇)
比长短教案(集锦11篇)比长短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愿意参加撕面条的活动,有耐心完成游戏任务。
2、能动手动脑动口,正确判断并描述物体的长短。
3、感知并掌握比较物体的长短的正确方法,理解长短的相对性。
物质准备: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各色蜡光纸若干;每组一个装纸条的筐。
活动重点:感知并掌握比较物体的长短的正确方法,理解长短的相对性。
活动过程: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你吃过面条吗?面条是什么样子的?2、教师引导幼儿撕面条——帮助幼儿感知比较长短的方法。
(1)请每位幼儿取一张蜡光纸,说说自己拿的纸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2)请幼儿从长方形纸上撕下两根不一样长的面条,想想该怎么撕?(3)请幼儿将两根面条比一比:哪条长?哪条短?(引导幼儿将比较的两个物体的一端对齐,用重叠或并放的方法比较长短。
)(4)请幼儿拿一根面条与其他小朋友的比一比,看谁的面条长?3、教师引导幼儿比比谁的面条长,帮助幼儿初步感知理解长短的相对性。
(1)幼儿自由地撕面条,教师引导幼儿不断地比较,找到自己撕出的面条中最长的一根,感知比较的对象不一样,同一根面条比出的结果有时可能是长的,有时也可能是短的。
(2)请幼儿拿自己认为最长的面条来和其他小朋友的比一比,共同找出一根最长的面条。
4、教师指导幼儿撕最长的面条,引导幼儿学习将纸撕得又长又细的技能。
(1)示范撕长面条的方法:沿纸的边缘绕圈能撕出又细又长的面条。
(2)幼儿自由撕面条,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与同伴比较面条的长短。
比长短教案第2篇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魔术,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仔细喽。
师:(出示彩色纸)这是一张黄色(幼儿说)的纸。
我要把它变成四根一样的纸条。
(取两根)师:看好了,我要变了??师:现在它们一样吗?幼:不一样。
师:哪儿不一样?幼:这个小了。
(手指着短的一根)幼:变短了。
师:真棒!是啊,有一根变短了。
这一根呢?幼:没有变。
幼:变长了。
师:其实啊,这一根没有变,跟它比起来长一些。
1.2.2 比长短
1.2.2 比长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比较的情况。
比如比体重轻重、比成绩高低、比速度快慢等等。
而在这些比较中,一个常见的比较就是比长短。
1. 什么是比长短?比长短是一种对事物的长度进行比较的行为。
在比较的时候,我们通常使用一个基准物体作为对比,比较其他物体相对于这个基准物体的长度。
比较的结果可以判断出物体的长短关系。
2. 如何比较长短?在比较长短时,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基准物体,然后将其他物体与之进行比较。
常见的比较方法如下:2.1 使用标尺标尺是一种测量长度的工具,我们可以将标尺放在需要比较的物体旁边,然后通过读取标尺上的刻度,就可以获得物体的长度。
对于较长的物体,通常需要使用较长的标尺,而对于较短的物体,可以使用较短的标尺。
2.2 使用尺寸比较尺寸比较是一种将物体的大小与人们已知的物体进行比较的方法。
比如,我们可以将一个物体与我们已知的物体进行对比,通过观察这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我们就可以判断出这个物体的长短。
2.3 使用图形比较图形比较是一种通过绘制图形来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我们可以使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如线段、长方形等,来表示物体的长度。
通过比较这些图形的大小,可以判断物体的长短。
3. 比长短的重要性在我们生活中,比长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比较方式。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事物的长度,还可以用于其他方面的比较,比如比较两个筷子的长短,比较两个人的身高等等。
比长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更好地判断事物的大小关系。
4. 总结比长短是一种常见的比较方式,通过比较物体的长度,我们可以判断其长短关系。
比较长短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使用标尺、尺寸比较和图形比较。
比长短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高矮-比高矮、比长短》知识要点
教学点
陈述性知识个物体之间的高矮或长短关系。
2、比较高矮或长短要在同一个起点下。
1、找:起点相同。
2、比:再比高矮或比长短。
3、再比:最高(长)或最矮(短)。
比较高矮或长短要在同一个起点下。
表达
1、两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关系:谁比谁高(长),谁比谁矮(短)。
1、找:起点相同。
2、比:再比高矮或比长短。
3、说:谁比谁高(长),谁比谁矮(短);谁最高(长),谁最矮(短)。
1、比较高矮或长短要在同一个起点下。
2、如果不在同一起点时,可以用物体实际的高矮(或长短)的量来比较。也可以转化到同一起点。
创新
会比较物体之间不在同一起点时的高矮(或长短)。
找不到同一起点,先估计或计数,再比较高矮(或长短)。
2、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关系:谁最高(长),谁最矮(短)。
1、找:起点相同。
2、比:再比高矮或比长短。
3、说:谁比谁高(长),谁比谁矮(短);谁最高(长),谁最矮(短)。
比较高矮或长短要在同一个起点下。
运用
1、会比较两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关系。
2、能找到三个物体之间谁最高(长),谁最矮(短)。
小班数学《比长短》的教案与反思
小班数学《比长短》的教案与反思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数学《比长短》的教案与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数学《比长短》的教案与反思1课程目标:1,认识测量工具,掌握测量的方法,粗略学会测量物件的长短。
2,学会测量结果与长短之间的关系,长物件用长工具测量则次数少,长物件用短工具测量则次数多。
3,小伙伴之间合作,测量比较难测量的工具。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课程准备:1,测量工具准备,测量物件,尺子,绳子,盒子,记,记录本等。
2,事先把小朋友按人均数分好组。
课程开始:1,老师引导小朋友们讲出高矮,长短,胖瘦等等相对的东西,让孩子们先从自我认识的概念入手。
再引导到小朋友们有没有兴趣自己亲自测量一下物件,看到底是长的还是短的。
2,老师把工具分发给每一组小朋友,老师在台上先事先给小朋友们示范一下,测量一根绳子的.长度,让小朋友们看到绳子到了什么刻度,就是什么长度。
3,孩子们开始用手中的工具测量物件,并把测量的结果告诉老师。
4,老师若是发现孩子的测量方法有错,则需要及时更正并指导。
5,对于测量正确的小组的孩子,表现好的孩子,则给予大声的夸奖。
6,测量错误的孩子,应该鼓励再测一次,老师可以再次给予示范。
若是一直无法掌握技巧的孩子,则可以让测量正确的小朋友帮助示范。
课程结束:小朋友们是不是已经掌握了测量的方法,那么以后会不会测量东西的长短呢?还有小朋友们的表现都特别棒,老师也希望小朋友回家后,可以用家里的测量工具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这个测量的游戏,好不好?课程总结:通过测量课程,不仅让小朋友们掌握了测量的工具,而且也学会了测量的方法,对于小朋友们培养数学兴趣是有极大帮助的。
教学反思: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之间在能力上还是有差异的,大部分幼儿能很好地进行比较,但在表达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儿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幼儿园小班数学《比长短》活动教案(精选5篇)
幼儿园小班数学《比长短》活动教案〔精选5篇〕幼儿园小班数学《比长短》活动教案〔精选5篇〕幼儿园小班数学《比长短》活动教案篇1活动目的1、在尝试中能用目测和一一对应的方式比拟长短,体验自己发现结果的成功感。
2、学习按照游戏规那么进展活动。
3、培养幼儿比拟和判断的才能。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1、篮子〔人手一只〕、吸管、彩带、〔每人两件,一件长的,一件短的〕2、录音机、音乐《小鸟飞》《娃哈哈》《小兔跳》3、小兔、小猴头饰〔都带上尾巴,其中小兔是短的尾巴,小猴是长的尾巴〕4、投影仪、课件《比长短》活动过程〔一〕入场〔启蒙室〕,放音乐《小鸟飞》幼儿听着音乐走到位置上坐好。
〔二〕第一次尝试活动1、出示物品,引起幼儿兴趣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好玩的东西,但是请你们玩之前呢,老师有个要求,就是你们在玩的时候仔细看看这些东西有什么特点,你觉得它们是怎样的?2、每人一个篮子,里面装着准备好的物品,幼儿自由尝试发现问题。
3、 2分钟后请幼儿讨论发现的问题。
〔三〕第二次尝试活动1、提出要求,引导幼儿再次尝试如今请小朋友从你们的篮子里拿出一样的东西,玩一玩,比一比,看看这次聪明的你们又能发现什么?2、幼儿把发现结果说出来。
〔四〕出示课件刚刚小朋友都很聪明,说出了自己发现的问题。
如今老师要请你们看看有趣的课件,里面又有什么东西呢?请看。
播放课件。
看棍子,幼儿说出自己看到的情况。
老师小结:多出来的这里是长的,出示字:长。
幼儿唱读。
这边没有的是短,出示字:短。
幼儿唱读。
〔五〕完毕活动1、游戏:听信号做动作老师说长,幼儿用两只手比长,开场时带着幼儿做。
老师说短,幼儿用手比短。
2、游戏:看表演如今呢,有两只小动物要给小朋友表演,大家一起去看,好吗?幼儿听音乐《娃哈哈》分开位置,到前面。
老师有个要求,就是要看清楚等下出来的小动物谁的尾巴是短的?如今请小朋友准备好啦,小动物要表演了。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比长短9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比长短9篇比长短 1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通过小组活动探讨对比高矮的不同办法。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1.15袋不同的物品。
2.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3.教学所用的实物图。
教学设计一、教学长短1.引导学生观察。
师谈话:今天,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精美的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设计一个悬念,让学生一上课就把注意力集中在纸袋上,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请组长将纸袋中的东西倒出来。
大家看一看,都有什么?[组长带领大家参加活动,促进小组合作交流。
]2.交流、汇报。
a.请各组说一说:你们的纸袋里有什么?学生可能说出:两枝铅笔,一枝绿色、一枝花色;两把尺子,一把是蓝色,一把红色,三根彩带,一根是粉色,一根是紫色,一根是白色。
b.要求学生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引导提问: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长短)3.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a.请学生说一说:怎样知道哪个物体长些,哪个物体短些?b.小组合作探究比长短的方法。
c.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①看出来的。
②把它们平放在桌子上,一头对齐,或竖着放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③两头都不对齐,如图:也能比出物体的长短。
d.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师强调: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放在桌子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子上,或者把彩带拉直平放在桌子上比长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也就是说,比较长短时,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e.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4.反馈练习。
a.比长短游戏①让学生可自由结合,自己选择的长短的“对象”告诉学生:你们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②交流汇报。
小班数学《比长短》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
小班数学《比长短》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第三章《比较与排序》第二节《比长短》。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长短概念,学会用直尺等工具进行比较,掌握比较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理解长短的概念,学会使用直尺等工具进行比较,掌握比较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短概念的理解与运用,比较方法的掌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直尺等工具进行比较,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铅笔、卡片等。
学具:学生每人一把直尺、铅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请同学们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铅笔、书本、桌子等,讨论它们的长短。
(2)引导学生用身体部位(如手臂、脚等)进行比较,体会长短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卡片,上面有两根铅笔,一根长,一根短。
(2)引导学生用直尺进行比较,并说明比较方法。
(3)讲解如何用符号表示长短,如“>”和“<”。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多组卡片,让学生独立用直尺进行比较,并填写答案。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并给予评价。
4. 团队协作活动(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张任务卡,上面有多个长短不一的物品。
(2)小组成员合作,用直尺进行比较,将物品按长短顺序排列。
(3)教师选取部分小组进行展示,并给予评价。
(2)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还能想到哪些可以用长短进行比较的事物?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长短2. 内容:(1)长短概念(2)比较方法(3)直尺的使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可以用长短进行比较的事物。
2. 答案:(1)见附件。
(2)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3)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探索其他比较方法,如高矮、粗细等。
小班数学活动《比长短》课件.
小班数学活动《比长短》课件.一、教学内容《比长短》课件主要依据我国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大纲,涉及教材的第二章节《认识长短》,详细内容包括:理解长短概念、掌握比较长短的方法、能够运用长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幼儿能够理解长短的概念,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并能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自信、勇敢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比较长短的方法,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难点:使幼儿能够理解长短的相对性,并运用语言准确表达比较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短不同的铅笔、绳子、玩具等。
学具:画有长短线条的纸片、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两名幼儿上前来,比较他们的身高,引导幼儿观察、讨论谁高谁矮。
2. 例题讲解:出示长短不同的铅笔,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讲解比较长短的方法,如直接观察、重叠比较等。
3. 随堂练习:分发画有长短线条的纸片,让幼儿用学具进行操作,比较线条的长短,并说出比较结果。
4. 小组活动: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根绳子,让幼儿合作完成绳子的长短比较,并记录比较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长短》2. 板书内容:长短概念比较长短的方法:直接观察、重叠比较长短相对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找出三件不同长度的物品,用比较长短的方法进行排序,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观察、比较、操作等环节进展顺利,幼儿对长短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表达环节,部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弱,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用其他感官(如触觉)来比较物体的长短,培养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长短现象,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小班数学《比长短》教案
小班数学《比长短》教案教案:小班数学《比长短》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比较》第一课时。
2. 详细内容: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和比较物体的长短。
2. 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长短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比较物体长短,并用语言描述。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小木棒、卡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小玩具、铅笔、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组长短不一的小木棒,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长短关系。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尺子和小木棒的演示,讲解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张卡片,上面有一组长短不一的小玩具,让学生说出它们的长短关系。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合作,用自带的小玩具进行比较,并用语言描述。
六、板书设计1. 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2. 语言描述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尺子量一量家里的物品,比如铅笔、书本、桌子等,并用语言描述它们的长短关系。
2. 答案:根据学生实际操作,答案各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比较物体长短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比较物体长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比较物体长短,并用语言描述。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长短的关系。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需要克服的教学难点。
对于学生来说,正确比较物体长短并描述它们的长短关系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长短》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长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启蒙数学》第四章《比较与排序》第一节“比长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能够理解长度的概念,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能够正确区分长短不同的物体。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养成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比较长短的方法,能够正确判断物体长短。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短不一的铅笔、绳子、玩具等。
2. 学具:每组一份长短不一的铅笔、绳子、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请幼儿观察铅笔、绳子、玩具等物体,引导幼儿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2)邀请幼儿用手指比一比,看谁的手指长。
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长短不一的铅笔,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哪个铅笔长,哪个铅笔短。
(2)教师讲解比较长短的方法,如:直接观察、重叠比较等。
3. 随堂练习(1)请幼儿分组,每组用铅笔、绳子、玩具等学具进行比较,说出哪个长,哪个短。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错误操作。
(2)教师提出问题,如:在生活中,你见到过长短不一的物体吗?它们是如何比较的?六、板书设计1. 《比长短》2. 内容:铅笔、绳子、玩具等物体的图片比较长短的方法:直接观察、重叠比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长短不一的物体,用比较的方法记录下来。
2. 答案:例如:铅笔比橡皮长,绳子比铅笔短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幼儿掌握了比较长短的方法,但部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
比长短练习题
比长短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物体的长度最长?A. 一支铅笔B. 一张桌子C. 一辆汽车D. 一根筷子2. 比较下列物体的长度,哪个最短?A. 一根跳绳B. 一把尺子C. 一根筷子D. 一根火柴3. 在下列选项中,哪个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米?A. 一根铅笔B. 一张A4纸C. 一把椅子D. 一张桌子4. 如果一根绳子的长度是5米,那么它比下列哪个物体长?A. 一支钢笔B. 一张桌子C. 一辆自行车D. 一根筷子5. 根据常识,下列哪个物体的长度最可能超过1公里?A. 一条街道B. 一根筷子C. 一张桌子D. 一辆汽车二、填空题6. 请填写下列物体的长度单位:一根铅笔的长度约为____厘米。
7. 一张标准的A4纸的长度是29.7厘米,那么它的宽度是____厘米。
8. 一辆普通的自行车的长度大约是____米。
9. 根据国际标准,1公里等于____米。
10. 如果一个房间的长是5米,宽是3米,那么它的周长是____米。
三、判断题11. 一支钢笔的长度通常比一根筷子长。
(对/错)12. 一张桌子的长度通常不会超过2米。
(对/错)13. 一辆汽车的长度通常在3米到5米之间。
(对/错)14. 一根跳绳的长度通常在2米到5米之间。
(对/错)15. 1米等于100厘米。
(对/错)四、简答题16. 请列举至少三种常见的长度单位,并简要说明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17.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请简述至少两种方法。
18. 为什么在测量较长的物体时,我们通常使用米作为单位,而不是厘米或毫米?19. 请解释“相对长度”的概念,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20. 如果你要测量一张桌子的长度,你会使用什么工具?为什么?五、应用题21. 假设你有一根10厘米长的尺子和一根20厘米长的绳子。
如果将这两根物体首尾相接,总长度是多少?22.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米,宽是3米。
如果沿着长边放置了3根长度相同的木棍,每根木棍的长度是多少?23. 一个房间的周长是20米,如果长是5米,那么宽是多少?24. 一个游泳池的长度是25米,宽度是10米。
比长短歇后语
比长短歇后语
1、蛇吃鳗鱼——比长短
2、鳝鱼遇见蛇——比比长短
3、蛇吃黄鳝——比长短
4、长虫吃长虫——比比长短看
更多歇后语摘抄
1、卖鸡子换筐——捣蛋
2、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3、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
4、筷子夹骨头——三条光棍儿
5、芭蕉结果——一条心
6、七擒孟获——叫他口服心服
7、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8、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9、显道神掉在冰窟窿里——凉了半截
10、鳄鱼流眼泪——假慈悲
11、米汤洗头——糊涂到顶
12、实验室里的盐酸——放到那,烂到那
13、生米煮成熟饭——改不过来了
14、白糖嘴巴刀子心——口蜜腹剑
15、被窝里喂虎——害人又害己
16、老妈子擦粉——不正经
17、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8、灯草作拐杖——借不着力
19、榆木脑子——不开窍
20、呴宝咳血——冇得谈头;冇得痰吐
21、老鼠吃猫——怪事
22、心字头上一把刀——忍了
23、山顶上打井——徒劳无益
24、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25、背着丈夫打洒喝——招待外人
26、落水的桃花——随波逐流
27、山里红包粽子——没找(枣)
28、头顶生疮,脚底流脓——坏透了
29、船到桥头——自会直
30、筛子装水——漏洞多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长短》含反思
04
幼儿表现评价及反馈
观察记录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
注意幼儿在课堂上的反应和表 现,包括注意力集中程度、参
与程度等。
记录幼儿对于比长短概念的 理解程度,是否能够正确比
较不同物体的长短。
观察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 ,是否能够按照要求完成操作
任务。
分析幼儿掌握情况并给予指导
联系生活实际
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长 短现象,如比较不同物体 的长度、身高等。
鼓励幼儿探索
提供多种材料,鼓励幼儿 自由探索比较长短的方法 ,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 造力。
明确下一步改进方向和目标
改进方向
增加教学道具的种类和数量,以满足 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加强长短概念 的巩固和拓展,提高幼儿的理解和运 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 引导幼儿发现物体长短的不同。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 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会幼儿用正确的比较方法来比 较物体的长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仔细的良好 习惯。
使幼儿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有用和有 趣。
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加深对长短概念的理解。
小组合作交流促进掌握
分组进行活动,让幼儿在小组内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交流,让幼儿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合作能力。
游戏化活动增强趣味性
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化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 力。
在游戏中融入长短概念,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 玩。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引入新课
小班数学教案《比长短》
小班数学教案《比长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区分长短不同的物体。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长短不一的铅笔、绳子、小木棍等物品。
彩色卡纸,剪刀,胶水。
故事书《小猴子的长尾巴》。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活动内容:讲述故事《小猴子的长尾巴》。
实际活动:通过讲述小猴子如何使用长尾巴帮助自己和同伴的故事,引入“长短”的概念。
举例:小猴子的尾巴可以帮助它够到高处的香蕉,而小兔子的短尾巴则不能。
第二环节:探索与发现活动内容: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长短。
实际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不同长度的铅笔、绳子和木棍。
引导他们观察并讨论哪些物品更长,哪些更短。
举例:拿起一根长绳子和一根短绳子,问孩子们:“哪根绳子更长?我们可以用它来做什么?”第三环节:动手操作活动内容:制作长短不一的纸条。
实际活动:给每个孩子发一张彩色卡纸,教他们如何用剪刀剪出不同长度的纸条。
然后,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喜好将这些纸条排列起来。
举例:展示如何剪出长纸条和短纸条,并鼓励孩子们创造自己的纸条序列。
第四环节:游戏时间活动内容:长短排队游戏。
实际活动:将孩子们分成两队,每队前面放一排不同长度的物品。
当老师说出“长”或“短”时,孩子们需要快速跑到对应的物品前。
举例:老师说“长”,孩子们就要跑到最长物品的前面。
活动内容:回顾当天学到的内容。
实际活动: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孩子们分享他们在活动中观察到的和学到的关于长短的知识。
举例:问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最喜欢哪个活动?为什么?”教学延伸:家庭作业:鼓励孩子们在家中寻找长短不同的物品,并与家人分享他们的发现。
后续活动:在下一节课中,可以继续探索其他数学概念,如高矮、轻重等。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学习到关于长短的基本知识,还能在快乐和游戏中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小班数学教案《比长短》
小班数学教案《比长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比长短》。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认识长短概念,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的长短;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长短的概念,能够用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的长短。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长短的概念,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的长短。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短不同的铅笔、绳子、尺子、教学卡片等。
学具:幼儿用书、画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准备长短不同的铅笔、绳子,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让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教学卡片,讲解如何用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的长短。
(2)教师示范比较方法,让幼儿跟随操作,巩固长短概念。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有长短不同物体的练习纸,让幼儿用彩笔连线,找出最长的和最短的物体。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引导幼儿用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的长短。
4. 小组活动(5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根绳子,让幼儿用尺子测量绳子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1)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长短概念。
(2)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长短2. 内容:(1)长短概念(2)比较方法(3)实践操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长短物体,用比较的方法判断它们的长短,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中要关注幼儿对长短概念的理解,及时纠正幼儿在比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体会比较 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 2.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的 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 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 的。
下图中最长的线条是哪一条?
两只小猴跑得一样快,谁先抢到桃子吃?
下面的绳子哪根长?哪根短?
哪根绳子长?
教学后记:
• 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贴近生活,掌握较 好! • 比较绳子的长短让学生先猜,再动手比, 最后自己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