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陪孩子看心理医生
心理健康家长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心理健康家长心得体会作为家长,我们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否则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情绪,还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
在这里,我想分享我作为一位家长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要说的是,作为家长,我们要尽可能地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孩子的一切。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性格、兴趣和特点各不相同。
作为家长,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差异,并以开放的心态来接纳他们的特点。
有时候,孩子的行为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困扰或不满意,但我们要学会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以引导、倾听和理解的方式和孩子沟通,而不是与他们对抗。
其次,我们要学会给孩子建立一个安全、温暖和爱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也可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营造一个积极的家庭氛围,保持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第三,我们要学会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为父母,我们的教育理念和观念往往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要避免用过分的严格和限制来教育孩子,而应该通过言传身教,带领孩子学会积极、开放、自信、有责任心和关爱他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我们要学会保持心理的平衡,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及时求助。
每个人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情绪波动,作为家长也不例外。
当我们感到身心疲惫、焦虑或疲惫时,我们可以通过锻炼身体、充分休息和寻求帮助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同时,在必要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帮助,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有任何缺陷或不足,而是展现了我们对自己心理健康的重视和认真。
作为一个家长,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思考和反思,以确保自己的行为可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希望我们都能够以开放的心态、积极的姿态和健康的心态来陪伴孩子成长,为他们创造一个美好的人生。
心理健康家长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家长,我们的责任不仅仅停留在给孩子提供基本生活资源上,更重要的是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儿童手术前后如何进行心理疏导确保安全
儿童手术前后如何进行心理疏导确保安全儿童由于年龄小,心智尚未成熟,面对手术往往会感到恐惧和不安。
这种心理状态不仅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还可能对术后的康复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儿童手术前后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至关重要。
手术前,儿童的心理状态通常较为复杂。
他们可能对未知的手术过程感到害怕,担心疼痛、出血等情况。
为了缓解这些担忧,家长和医护人员首先要以亲切、温和的态度与孩子交流。
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大致过程,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恐怖的词汇。
比如,可以说:“宝贝,医生叔叔阿姨会帮助你把身体里的小坏蛋赶走,让你快点好起来,就像给小车子修理零件一样,不会很疼的。
”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也很重要。
在等待手术的病房里,可以播放孩子喜欢的动画片、音乐,或者提供一些玩具,让他们能够暂时忘记即将到来的手术。
家长可以陪伴在孩子身边,给他们讲喜欢的故事,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
医护人员的术前访视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穿着温馨、面带微笑的医护人员会让孩子感到亲切,减少陌生感。
他们可以向孩子展示一些手术中会用到的小工具,如小小的注射器、可爱的口罩等,并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熟悉这些物品,降低他们对手术器械的恐惧。
对于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担忧。
认真倾听他们的问题,并给予诚实、积极的回答。
让他们知道,手术虽然会有一些不舒服,但很快就会过去,而且会让他们的身体恢复健康。
手术当天,孩子进入手术室前,家长的鼓励和安抚是非常关键的。
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亲吻,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一直在外面等你,你是最勇敢的”,能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勇气。
手术后,孩子从麻醉中醒来,可能会感到疼痛和不适,此时的心理疏导同样不能忽视。
医护人员要及时评估孩子的疼痛程度,并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让孩子的身体尽可能舒适。
同时,以耐心和关爱陪伴在孩子身边,用轻柔的语言安慰他们。
家长在术后的陪伴更是不可或缺。
孩子回到病房后,家长要保持冷静和镇定,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过度的焦虑和紧张。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应该如何寻求专业帮助?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应该如何寻求专业帮助?哎,说真的,看见孩子愁眉苦脸,我这个当家长的也是心塞啊!现在这学习压力,再加上手机的诱惑,孩子们的“小情绪”可是越来越多了。
我家的熊孩子最近就总是闷闷不乐,学习成绩也下降了不少,还经常对着手机发呆,你说这可怎么办?起初,我还以为是孩子青春期叛逆,就耐心地跟他沟通,还给他买了好多他喜欢的零食,结果根本没用!后来,我越想越不对劲,总觉得孩子可能是真的出现了心理问题。
你说我这个当家长的,也没上过什么心理学课程,哪知道孩子到底是怎么了?于是,我开始疯狂查资料,了解各种心理问题,还参加了几个线上心理讲座。
这期间,我也留意着孩子的行为,还偷偷翻看了他的日记,终于发现了端倪。
原来孩子在学校被同学孤立,朋友都跟别的班的人玩去了,他感到特别孤独,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低。
后来,我带孩子去看了心理医生,医生说孩子是社交恐惧症,建议进行心理咨询。
结果,在咨询的过程中,孩子竟然哭着告诉医生,他一直很害怕和别人说话,因为以前在班里跟别人说话的时候,总是被同学嘲笑。
听完孩子的话,我真是心疼死了,心想孩子这心理阴影得多深啊!心理医生给孩子做了简单的治疗,还给了我一些家长应该注意的事项,比如要多陪伴孩子,鼓励他多交朋友,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等等。
现在,孩子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已经好多了,学习的兴趣也恢复了不少。
这段时间,我更是经常陪孩子做一些他感兴趣的事情,比如一起打游戏,或者去看电影。
渐渐地,孩子变得开朗起来,也愿意跟我分享他的烦恼。
这次的事情,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真的不能忽视,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现在有很多心理咨询机构,还有很多专业的儿童心理专家,他们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问题,让孩子健康成长。
所以,各位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千万不要犹豫,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千万别自己瞎猜,也不要一味地责怪孩子,因为孩子可能真的需要你的一份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摆脱困境,重拾自信。
教育孩子心理疏导小妙招
教育孩子时,心理疏导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小妙招,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和疏导:
1. 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当孩子说话时,要认真倾听,不要打断或急于评价。
2. 建立信任关系:与孩子建立互信的关系是心理疏导的基础。
要让孩子知道你是支持他们的,无论他们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向你寻求帮助。
3. 帮助孩子认识情绪:教孩子认识各种情绪,如愤怒、悲伤、焦虑等,并告诉他们这些情绪是正常的。
帮助孩子学会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4. 鼓励孩子积极面对问题:当孩子遇到问题时,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帮助孩子树立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5.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可以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缓解压力。
同时,兴趣爱好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6. 设定合理的期望: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设定合理的期望,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
让孩子知道你对他们的期望是基于他们的实际情况的。
7. 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是心理疏导的关键。
要经常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
8. 以身作则:作为父母,要以身作则,展示积极的情绪和行为模式。
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行为,所以你的态度和行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之,心理疏导需要耐心和时间。
通过以上小妙招,你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如何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
如何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哎,说真的,孩子心理问题,现在是越来越常见了,真是让人操心啊!就像我前几天在公园里看到一对母女,那个小姑娘,也就七八岁吧,死活不肯回家,抱着她妈的腿就哭,那眼泪啊,跟断了线的珠子似的,直往下掉。
后来才听那个妈妈说,小姑娘参加学校的合唱比赛,没被选上,就一直闷闷不乐,饭也不好好吃,觉也睡不好,还老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句话也不说。
你说这孩子多可怜啊,小小年纪就背负那么大的压力。
其实,现在很多孩子都跟这个小姑娘一样,学习压力大,竞争激烈,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我记得我儿子小时候,也是因为考试没考好,心情就特别低落。
后来我发现,他其实很渴望得到我的认可,他担心自己会让我失望。
于是我就尝试着跟他聊聊天,鼓励他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重要的是要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我发现,陪孩子聊聊天,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真的比什么都好使!其实,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是因为他们觉得不被理解,没有地方倾诉。
这个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就要耐心地陪伴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和支持。
当然,光聊天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适的帮助措施。
比如带孩子去散步,做一些轻松的运动,或者和孩子一起玩一些游戏,让孩子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我记得有一次,我儿子因为考试压力太大,晚上睡不着觉,我就陪他一起躺在床上,给他讲故事,还给他做了一个简简单单的按摩,感觉很舒服,他很快就睡着了。
你看,有时候,我们只是需要多花点时间和心思,就能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
当然,如果孩子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最好还是寻求专业的帮助,比如咨询心理医生或者加入一些心理辅导机构。
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遇到的问题也各有不同,只有找到适合他们的方法,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总而言之,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其实就是帮助他们找到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就像那天在公园里见到的小姑娘最后被她的妈妈哄着回家了,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陪伴他们,帮助他们,他们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健康快乐地成长。
陪诊员温馨的陪伴案例
陪诊员温馨的陪伴案例陪诊员温馨的陪伴案例:案例一:陪伴老人就医在某天,陪诊员小李接到了一位老人的预约,老人需要去医院进行检查。
小李提前与老人联系,详细了解了老人的病情和需求,并提前做好了医院相关的准备工作。
当天,小李准时到达老人家中,陪同老人搭乘公交车前往医院。
路上,小李与老人聊天,缓解了老人的紧张情绪。
到达医院后,小李帮助老人办理挂号手续,陪同老人进行各项检查,并在医生诊断时详细记录医生的建议和注意事项,以便老人后续的治疗和护理。
在整个过程中,小李始终温和细心地陪伴着老人,为老人提供了安心、贴心的服务。
案例二:陪伴产妇待产某天,陪诊员小王接到了一位准妈妈的预约,准妈妈即将进入待产阶段,希望有人陪伴在身边。
小王提前与准妈妈沟通,了解了她的需求和担忧,并提供了相关的产前准备建议。
当天,小王准时赶到产妇家中,陪同她前往医院。
在医院,小王协助产妇办理入院手续,陪同她进行各项检查,并与医生沟通了解产程的进展。
在整个待产过程中,小王始终保持耐心和关怀,给予了产妇情感上的支持和安全感。
案例三:陪伴儿童就医一天,陪诊员小张接到了一位孩子的预约,孩子需要去医院看病。
小张提前与孩子的家长沟通,了解了孩子的病情和担忧,并准备了一些孩子喜欢的玩具和食物。
当天,小张准时到达孩子家中,与孩子玩耍交流,帮助孩子缓解紧张情绪。
随后,小张陪同孩子和家长一起前往医院,帮助孩子办理挂号手续,并在医生诊断时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孩子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
整个过程中,小张始终与孩子保持互动和关注,为孩子提供了温馨的陪伴和心理安慰。
案例四:陪伴术后患者康复一位患者在手术后需要接受一段时间的康复护理,于是预约了陪诊员小刘的服务。
小刘提前与患者了解了手术的具体情况和康复的要求,并准备了一些康复用品。
在患者出院后,小刘到达患者家中,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按摩、理疗等。
在康复过程中,小刘细心记录患者的康复情况,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康复进展和注意事项。
教师陪娃看病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在孩子生病时,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陪伴他们就医成为了一份责任。
近日,我的孩子生病了,我带着他去医院看病,这一过程让我有了许多心得体会。
首先,耐心倾听孩子的需求。
当孩子生病时,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不安,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要耐心倾听他们的需求,给予关爱和安慰。
在陪孩子就医的过程中,我发现他最需要的是陪伴和安慰,于是我紧紧握着他的手,告诉他:“别怕,妈妈/老师在这里陪你。
”这种温暖的陪伴让孩子感受到了关爱,也让他在就医过程中更加安心。
其次,做好沟通工作。
在医院就诊时,医生会询问孩子的病情,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要积极配合医生,准确描述孩子的症状。
同时,在医生开具检查单、开药时,我们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这样既能保证孩子的用药安全,又能提高就医效率。
再次,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在孩子生病期间,他们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受到影响。
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适时给予鼓励和安慰。
在孩子病情好转时,要及时表扬他们的勇敢和坚强;在孩子病情反复时,要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帮助他们调整心态。
此外,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孩子生病期间,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例如,教他们如何正确洗手、用药、测量体温等。
这样既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还能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独立。
最后,总结经验,做好预防。
在孩子生病后,我们要总结经验,找出病因,做好预防。
例如,关注孩子的饮食卫生、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等。
同时,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总之,陪孩子看病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1. 耐心倾听孩子的需求,给予关爱和安慰;2. 做好沟通工作,积极配合医生,关注孩子的用药安全;3. 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适时给予鼓励和安慰;4.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5. 总结经验,做好预防,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21--孩子胆小,家长责无旁贷
孩子“胆小”,家长责无旁贷一位女士带着儿子来找心理医生咨询,说她儿子胆子太小,总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也从不主动结交新的朋友,更不用说参加幼儿园里面那些大大小小的比赛了。
她担心这样发展下去,孩子将来会适应不了社会。
心理医生认真地为孩子做了心理测查后,发现孩子智力正常,但自我保护意识过强,害怕困难,害怕失败,整个测试过程中都缺乏主动性,也没有一般儿童的好奇心。
同时医生还了解了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原来他们两口子都是知识分子,从妊娠起就对孩子寄予了厚望。
孩子两岁多时,他们就开始教他识字算数,但孩子的脑袋不“开窍”,教了几个星期,仍然只会数不会算,为此挨了不少的骂和打,慢慢地,就变得问他什么都不肯开口,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对什么事都兴致勃勃的。
综合测验时的表现、测验结果及家庭教育情况,这个男孩患的是一种叫“习得无助行为”的心理障碍。
只要各位家长留心观察,这种胆小的儿童并不少见。
心理学研究表明,“胆小”其实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胆小”的背后实际上是他们认为自己无法克服所面临的困难和障碍,担心自己在同伴、老师或父母面前“出丑”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心理学上称之为“习得无助行为”。
这样的孩子会把自己遇到的挫折归咎于自己“笨”,这对个体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是一大打击,因而有这种归因的儿童,往往表现为回避挑战,寻求获得对自己能力的良好评价,避免出现对自己能力的不良评价。
碰到障碍、失败时,表现出低坚持性,常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低能力,并产生负性的自我认知和不良情绪,即形成一种非适应性的“无助”反应模式,并用这种“无助行为”来消极地保护自己。
因此对于孩子的胆小,家长有着很大的责任。
各位家长朋友们,你们可以回忆一下,是否有过以下一些行为?1.你在向孩子传递恐惧信息吗?向孩子传递恐惧信息,是很多家长不自觉就在做的事情。
比如,孩子出现稍微危险一点的行为,家长就大呼小叫,表现得十分惶恐,那么孩子透过家长的言语、眼神与动作,看到的便满是恐惧,他自然就会变得越来越胆小。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XXX: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XXX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看上去脆弱,但脾气却暴躁。
一次老师批评他,他拿起裁纸刀追着老师跑,嘴里喊着:“我要杀了你!”最后被体育老师制止。
原来XXX小时候曾被老师冤枉过,全校点名批评,回家后被父母打。
他压抑自己的不满,导致初中时爆发出来。
心理专家建议,让他发泄不满,调节善恶观。
老师和家长可以和他一起讨论发泄的对象,教他制怒技巧,如抬头别盯着对方看,进行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别发怒。
XXX: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小庄,10岁,研究成绩下降,性格内向,不爱说话。
家庭不和睦,父亲有外遇,缺乏父母关爱,导致自卑孤僻。
XXX把研究当作“苦差事”,对研究抱消极态度。
其父母认为“这样的孩子没出息,随他去吧!”心理专家指出,小庄的自卑厌学主要是受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
老师可以多关注他,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他建立自信心。
XXX: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小文上五年级,钢琴准备考六级,但兴趣不高,成绩下滑,常被妈妈骂着练琴。
为了逃避,开始说谎,被打后更多的撒谎。
心理专家发现,XXX的恐惧和慌张源于妈妈的打骂,她研究的负担太重,缺乏自主性。
老师可以和家长沟通,减轻小文的研究负担,让她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建立她的自信心。
同时,家长也需要改变教育方式,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支持。
老师,我觉得我很累了,我不想再忍受家里的吵闹和父母的争吵,我想离开这个家,去一个没有烦恼的地方。
”我心里一紧,赶紧联系了这个学生的家长,得知家庭确实存在矛盾,父母经常吵架,学生也经常成为他们争吵的对象。
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大,无法承受家庭的矛盾,想要逃避。
我和家长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帮助他们认识到家庭矛盾对孩子的影响,教导他们如何改善家庭氛围,如何与孩子沟通。
同时,我也和学生进行了心理疏导,帮助她缓解心理压力,重建自信,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的心理状况逐渐好转,研究成绩也有所提高。
家庭矛盾也逐渐得到缓解,父母开始尝试改善相处方式,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父母如何进行儿童心理咨询
父母如何进行儿童心理咨询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心理问题的出现越来越常见。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支持者和引导者,他们在帮助儿童解决心理问题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本文旨在介绍父母如何进行儿童心理咨询,帮助父母提升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倾听和关注在与儿童进行心理咨询时,父母首先需要给予孩子倾听和关注。
倾听是理解儿童内心感受的第一步,父母应该耐心地听取孩子的愿望、担忧和疑虑。
在咨询中,积极关注孩子所说的每一个细节,并用适当的方式回应,展示出理解和支持的态度。
通过倾听和关注,父母可以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感受,为之后的咨询提供基础。
二、建立信任在进行心理咨询时,建立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通常会对心理问题感到羞愧或害怕,他们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来表达自己。
父母应该保持冷静、耐心,并以友善的态度与孩子交流。
避免对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进行贬低或否定,相反,要积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确保他们感到被接纳和理解。
只有建立了信任,儿童才会真正敞开心扉,将内心世界展示给父母。
三、提供支持和情绪管理儿童常常因为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而感到困惑和沮丧。
在儿童心理咨询中,父母需要提供支持,并帮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情绪管理的策略,如深呼吸、放松练习等,并对孩子在情绪管理方面的进展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此外,父母还应该保持自身情绪的稳定,作为儿童的榜样,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展现出积极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鼓励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在儿童心理咨询中,父母可以通过鼓励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帮助孩子克服困难。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思考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案,并让孩子自己做出决策。
在儿童遇到困难时,父母应该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并相信他们有能力解决问题。
这样的过程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信心和自主性,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与专业人士合作在遇到复杂的儿童心理问题时,父母可以积极与专业人士合作,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并为父母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抑郁症学生留校学习家长安全承诺责任书
抑郁症学生留校学习家长安全承诺责任书尊敬的家长:您好!鉴于您的孩子(以下简称“学生”)目前正处于抑郁症的治疗和康复阶段,并希望在校继续学习,我们特此与您签订此份《抑郁症学生留校学习家长安全承诺责任书》(以下简称“责任书”)。
为了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与健康,学校与家长应共同承担责任,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状况。
特此明确如下事项:一、家长责任:1. 家长应定期陪同学生前往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抑郁症的检查和治疗,确保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 家长应主动向学校提供学生的医疗证明、治疗方案等相关资料,以便学校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病情和治疗进展。
3. 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4. 学生在校期间,家长应保持与学校、班主任的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心理健康状况。
二、学校责任:1. 学校将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并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授课和辅导。
2. 学校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3. 学校将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4. 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将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三、双方共同约定:1. 双方应共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共同维护学校的秩序和安全。
2. 学生应积极配合治疗和学校的教育工作,努力克服困难,争取早日康复。
3. 若学生在校期间出现病情恶化或其他紧急情况,学校将及时通知家长,并协助家长进行妥善处理。
本责任书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学生康复或离校之日止。
在有效期内,双方应共同遵守本责任书的约定,确保学生的安全与健康。
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学校代表签字: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注: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家长和学校各执一份。
妇女儿童心理疏导服务工作方案
妇女儿童心理疏导服务工作方案1. 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孩子才有了心里支柱,才不怕吃苦受累,经得起挫折。
2. 要做好孩子的心理医生,实施素养教育,促进同学全面发展,心理素养培养尤为重要。
父母要对孩子观其颜、察其色,采纳有效教育方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3. 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要教育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够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教育孩子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能够冷静、理智的处理问题。
4. 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自己首先要心理健康,如果家长心理存在不健康的因素,往往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所以,家长要努力塑造自己合格的性格,保持心理健康,在孩子的心目中要树立起正面的、可爱的形象。
心理疏导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项岗位技能。
心理疏导岗位技能适用于很多职业岗位,比如管理工作岗位、教育工作岗位、绩效工作岗位、教育工作岗位、妇女儿童工作岗位、医护工作岗位、社区工作岗位、司法矫正工作岗位、调解工作岗位。
甚至只是用于提升个人和家庭生活也是很有价值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理疏导也是一项个人社会技能,心理疏导对个体的情绪问题或发展疑惑进行疏泄和引导,支持个体的自我调试和发展,可以提升个人的自我管理、人际关系。
1 家庭不和大人不懂得谦让,常常互相责怪。
其实,无论是父母吵架,还是父母和老人不和,关于孩子来讲都是心理上的电闪雷鸣、雨雪交加,但苦于自己年龄尚小,无能为力,只好躲在角落里暗自抽咽。
和谐的家庭气氛关于孩子的成长,就像充足的阳光和水分。
父母的关系就是孩子的天气,孩子的心灵还很稚嫩,恶劣的天气不仅妨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往往还会留下终生的心理阴影。
构建温馨、互爱的家庭,是父母对孩子应尽的责任。
2 父母品行老师刚讲了语言美,回家就听到大人骂街;课堂上刚受了公德教育,爸妈就乱扔垃圾、捡钱不交公。
文明的进步,使孩子在公德和修养方面起点比父母高,那就让我们放下家长的架子,向孩子学习吧,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和趋势,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事实上,我们必需要向孩子学习的还多着呢。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家长会
4.宽容约束要平衡,允许孩子适当犯错 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
宽容会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破坏亲子关系。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 声中养成,宽容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 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青少年的自尊心往往都很强,如果只因为孩子获得好成绩而夸奖孩子, 会让孩子觉得取得好成绩才是好孩子,而好成绩往往不是完全可以由孩子的 努力来控制的,所以孩子会更容易不安。如果能看到孩子的努力,夸奖他做 事情的过程,往往会让孩子更有动力继续努力做事。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类型
放纵型家教
放纵型家教被认为是会伤害孩子的家教方式。这类的家长 会积极回应孩子但是很少对孩子有要求。他们鼓励孩子表 达感情,却很少对孩子对行为施以控制。这种方式,坏处 大于好处。家长设置的规矩非常少,并且没有持续性。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类型
忽视型家教
这一类是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一种家教方式。家长 较少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他们好像并不是很关 心孩子。或是家长被自己的问题已经搞得晕头转 向了,他们很难投入精力来表达他们对孩子的爱, 并制定规则要求教育孩子。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类型
➢权 威 型 家 教
权威型父母又被称作民主型父母。这种类型被广泛认为 是最有效的,最有帮助的一种家教方式。这一类父母相比 来说更加灵活,他们会对孩子有要求,有控制,但是他们 同样会接受孩子的想法并积极回应。他们会设置清晰的规 则并且持续性地强化规则,而反过来,他们会去跟孩子解 释规则背后的意义。
02 如何避免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必须采取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如何 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1. 和孩子保持亲密关系。
老师让家长写孩子心理健康状况
老师让家长写孩子心理健康状况
1.作为家长,我非常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的孩子最近一直在闹别扭,我忍不住担心。
我试图和他谈谈发生了什么事,但他只是闭嘴,什么也不告诉我。
我决定带他去看治疗师。
希望这能帮助他打开心扉,开始感觉更好。
2.作为一个家长,我很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
我家孩子上学时,常常会感到焦虑和压力。
他们的老师也告诉我,孩子们最近似乎都很紧张。
所以,我决定带孩子们去看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让孩子们参加一些游戏和活动来检测他们的情绪和身体反应。
并且,通过对话来了解孩子的情感体验。
最后,医生告诉我,孩子是很容易受到压力的影响,所以要多给予耐心、关爱和支持。
随后,我开始在家里多花时间陪伴孩子。
同时,也告诉老师要多考虑孩子的情感体验。
幸运的是,不久之后,孩子就开始表现得更好了。
3.作为家长,我非常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的孩子总是那么孤僻,似乎不想和任何人交往。
我真的很担心。
我决定和孩子的老师谈谈,看看她是否注意到了什么。
她告诉我,我的孩子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她很担心他。
我感谢她的帮助,然后带我的孩子去看学校辅导员。
与他交谈后,我发现我的孩子对开始上中学感到非常焦虑。
他担心结交新朋友和在课堂上表现好。
辅导员帮助我们制定了一个计划,帮助我的孩子感觉更好。
我们决定每周会面一次,讨论他的焦虑,并制定应对策略。
我还要确保花更多的时间和他在一起,帮助他在校外多社交。
与心理问题学生家长的沟通技巧-最新教育文档
与心理问题学生家长的沟通技巧一、案例简介学生W,独生女,20岁,现为大三学生。
家住县城,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是护士。
学生W刚上大二时,W的父亲电话告诉我:孩子最近和他打电话时有时候就不说话了,感觉语言上和以前不一样,并且有退学念头,要求我关注她。
该生平时表现还可以,按时上课,生活作息也正常。
我当天便与该生及其舍友分别谈心,该生情况:回答问题时思维有点纷乱,经常思维中断,话说到一半就不说了;听到房间外边走廊里有人说话就认为是在议论自己;依赖别人;不知如何与人交往,如何让别人喜欢自己;自卑;自我矛盾、否定自己;经常坐着发呆,无目的性。
在上报学校心理康健教育中心后我带W到精神卫生中心进行诊断,她的心理状况检查主要为:意识清晰、接触差、多问少语、交流被动、引出牵连观念、妄想、情感适切、意志减退,能觉察自己的部分心理问题。
初步诊断结果:适应障碍。
属于大凡心理问题。
处理意见:加强关注和心理辅导,建议家长陪读和定期咨询。
于是我与学生W的父母联系。
W的父亲来到学校后,告诉我:她女儿很听话,年纪小,有些不成熟。
他认为医生诊断的这些都是因为孩子比较稚童,一直认为孩子比较小(其实只比同年级的大凡同学小一岁),这些问题都不算什么,适应一段时间就好了。
并且觉得老师不需要过分关注,最佳不要主动找孩子谈话,以免让孩子更明锐。
他认为不需要陪读,最多经常来看看,更觉得咨询会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
通过与学生W的父亲谈话,我了解到他们的家庭比较和睦,在家庭中,父亲扮演指导女儿的角色,母亲则是照顾生活。
我告诉W的父亲要在学校陪读,只靠学校单方面的帮助和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来自家庭的帮助和支持,这样孩子才能逐步提高适应能力。
但其父亲在学校待了十几天就回家了,并表示寒假期间会和孩子好好沟通。
我们只好对该生保持关注并经常与家长沟通,同时通过班会等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W英勇的表现自己或者帮助别人,之后该生情况有所改观,能够主动参加活动。
大三上学期“十一”之后,该生情况突然加重,集中反映出来。
儿童手术前后的心理辅导方法
儿童手术前后的心理辅导方法儿童由于年龄小,心智尚未成熟,面对手术往往会感到恐惧、焦虑和不安。
这种心理状态不仅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还可能对术后的康复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为儿童提供手术前后的心理辅导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针对儿童手术前后的心理辅导方法。
一、手术前的心理辅导1、信息传递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孩子解释手术的过程和目的。
可以使用图片、故事书或者通过玩玩具模拟手术场景,让孩子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例如,告诉孩子:“医生就像超级英雄,会用特殊的工具帮你把身体里的小怪兽赶跑,让你很快好起来。
”2、情绪安抚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安全。
多抱抱孩子,耐心倾听他们的担忧和害怕,告诉他们“你不是一个人,爸爸妈妈会一直在你身边。
”同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画画、写字等方式。
3、熟悉环境在手术前,带孩子熟悉医院的环境,包括病房、手术室的外观等。
这样可以减少孩子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如果可能,让孩子与已经经历过类似手术且恢复良好的小朋友交流,增强他们的信心。
4、术前准备提前帮助孩子做好身体和生活上的准备。
例如,按照医生的要求调整饮食、作息时间。
教导孩子如何配合医生进行术前的检查和准备工作,让他们有一种参与感和掌控感。
5、心理游戏通过一些心理游戏来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
比如“勇气挑战”游戏,让孩子设定一个小目标,每次完成目标就给予奖励,逐渐培养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
二、手术中的心理辅导1、陪伴与安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在孩子进入手术室前陪伴在身边,给予最后的鼓励和安慰。
医护人员也应该以温和、亲切的态度与孩子交流,让他们感到放松。
2、分散注意力手术过程中,可以通过播放轻柔的音乐、讲述小故事等方式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减轻他们的疼痛感和紧张感。
三、手术后的心理辅导1、身体关怀手术后,孩子的身体可能会感到不适,及时给予身体上的照顾,如缓解疼痛、保持伤口清洁等。
让孩子知道身体的不适是暂时的,会逐渐好起来。
了解孩子心理成长秘密,破解初中教育难题(家长学校家长学习资)
了解孩子心理成长秘密,破解初中教育难题一、课题背景看到孩子逐渐长大,特别是上初中后,个子长得特别快,很多家长感到欣喜。
但在欣喜之余,又隐隐的感到了一些无奈和紧张,因为孩子开始变得不易管教了,不知是什么原因,更觉得困惑与无奈。
本节与家长共同探讨初中阶段孩子内心的秘密,探讨初中阶段孩子普遍出现的,令父母头疼的现象的破解方法。
二、教学目的1、让家长了解初中阶段孩子心理上的变化2、帮助家长掌握孩子“早恋”、“恋网”、“追星“的原因及引导方法三、教学过程孩子进入初中后,不少孩子变得不那么温顺、听话,令很多家长感到无奈与苦恼。
步入中年的王女士最近一段时间心情很沮丧,提及自己正上初三的儿子文辉,王女士直摇头,眼泪都快流出来了,脸上满是痛苦。
原来,一向听话的儿子文辉自从上初中后,就表现得越来越叛逆。
比如说,以前周末,孩子总是和妈妈一起逛书店或看望外婆,或去旅游,而现在,儿子在周末却喜欢一个人在家里玩网络游戏;以前王女士叫儿子做什么,儿子就立刻按要求行动,而现在,儿子对她的话爱理不理,甚至还一脸不快地说:“你别那么啰嗦,好不好”。
弄得王女士的心严重受伤、气愤,却又无可奈何。
到初三了,很快就要中考了,在填报志愿时,王女士和儿子又产生了分歧。
王女士是一所大医院的外科医生,工作稳定,待遇好,因此她要求儿子填报高中,将来报考医学院。
可是,这样的建议却遭到了儿子的强烈抵触,儿子要报考中职,选读汽车修理专业。
这可急坏了王女士。
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后,王女士还是未能说服儿子,反倒换来儿子的抱怨声和重重的摔门声。
王女士心里一片冰凉,想着儿子的我行我素,不听自己的劝告,担心以后孩子的前途怎么办?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想着诸如此类的问题,王女士的心情坏极了,他和儿子间也打起了冷战。
在生活中,类似王女士这样的家长并非少数,这些家长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更不知道如何教育上初中的孩子。
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探讨孩子青春期心理上的变化,很有必要探讨初中阶段孩子容易出现的一些现象的教育问题。
孩子主动提出要看心理医生
孩子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背后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影响着成年人,也波及到了儿童和青少年群体。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面临各种压力和困扰,而有些孩子会表现出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迹象,甚至提出要看心理医生。
这种情况背后可能隐藏着什么样的问题和需求呢?孩子主动提出要看心理医生的原因1. 内在困扰孩子提出要看心理医生可能意味着他们内心存在着困扰和矛盾,无法独自应对。
这些困扰可能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家庭矛盾、自我认同等方面的困扰。
孩子希望通过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来解决内心的困扰,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法。
2. 沟通需求有些孩子提出要看心理医生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与家长或老师等成年人的有效沟通方式。
孩子希望通过谈话和倾诉来缓解内心的紧张和不安,进而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3. 心理成熟度一些孩子可能在心理上比同龄人更为成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问题并主动寻求帮助。
这些孩子可能更容易接受心理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
家长和社会应该如何应对孩子主动提出要看心理医生的行为1. 尊重孩子的选择首先,家长和社会应该尊重孩子提出要看心理医生的选择。
不应该轻视孩子的需求,而应该认真对待孩子内心的呼唤,并寻找合适的方式和渠道去支持孩子。
2. 积极支持和陪同在孩子决定看心理医生后,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和理解,积极陪同参与孩子的心理咨询过程。
家长的支持和陪伴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安全感,也有助于儿童专业心理医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况。
3. 家庭和学校合作家长和学校之间应该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在发现孩子心理问题时应及时告知家长,家长与学校应该紧密合作,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帮助孩子尽快走出心理困境。
结语孩子主动提出要看心理医生可能是一个警钟,提示我们应该更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健康。
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健康、更幸福的成长环境。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
做孩子的心理醫生(值得做父母的一看)我在臨床工作十六年,前幾年的對象是精神病人,照應精神病人對於我在做親職教育有很深的影響,因為精神病人其實是在囚籠裡頭不會回來的黑暗份子。
原先我跟很多人一樣,一直認為一個人會住到精神病院一定是腦袋秀斗,前半段的假設是對的,但是有一部份的假設是錯的,我們以為他笨,事實上我在醫院裡頭看到很多孩子其實很聰明。
我在醫院曾經看到一個從台大醫科畢業的孩子,我花了很長的時間跟他接觸,他只要看到穿白袍的人走近,就會狠狠的瞪著對方,有時甚至會無預警的搥對方,所以所有的醫護人員都很怕他。
我大概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才可以跟他坐下來慢慢談,大概半年後他才能意識到我對他的關心。
我常常利用下班時間去陪他下五子棋,也就是從這兒開始,讓我覺得很難過。
我常在想:「一個這麼聰明的孩子,為什麼現在只能跟我坐在這兒下五子棋?」於是,我開始追尋他生命的歷程。
我從他身上發現兩個秘密:第一個令我驚訝的是──他從小學到高中從來沒有考過第二名。
這讓我想到了金庸筆下的一個人──東方不敗,這時我才領悟到原來東方不敗指的就是一敗塗地。
有人是東方不敗,但是只要一敗就會塗地,所以由中抽離出一個很重要的物質就叫做成功。
有人十幾歲就成功,有人中年成功,也有人老年才成功,但是太早成功所代表的就是壓力重重。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裡頭並不是靠第一名長大的,他要的是學習動機,學習動機及學習歷程比學習結果重要,但是我們現在往往只在乎結果,不重視歷程,這樣一來,對孩子而言就是壓力。
我們期望孩子成績好,永遠名列前茅,而孩子就會想辦法保持第一,壓力因此而來。
在心理學來講這就是「高期望」,但是「高期望」=「高壓力」。
沒有一個人能夠永遠得第一,有一個專家勞瑞爾曾說:「我是物理學專家,所謂的『專家』就是在我的領域裡我會,其它的領域我就叫白痴。
」但是現在我們要求我們的孩子全會,全會也就代表了全不會。
所以一個人要演活自己,何謂演活自己?就是一個人演一個自己才能全心全意的演好自己,如果一個人分兩顆心,就叫做半心半意,一個人要學三樣好,就叫三心兩意,一個人要多才多藝、四項全能就叫做分明找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长如何陪孩子看心理医生
1、守时:心理咨询需要精力与时间,一般咨询师为了保证咨询的有效性,预约是有限制的,每天接待咨询者的人数屈指可数。
所以,如果你来晚了,会影响后面的咨询;如果不来,则会造成咨询资源的浪费。
2、给孩子说话的权利:不管你在咨询室以外的地方(如家里)怎样与孩子相处,一旦进入咨询室,你与孩子的地位是平等的,不要指望咨询师只听你说,而不给孩子机会表达。
其实,在儿童心理咨询中,真的中心应该是儿童。
因此,如果咨询师请你们暂时回避,千万不要大惊小怪。
3、用好嘴巴:心理咨询师与孩子的接触是极其有限的,要让咨询师比较全面地了解孩子及其存在的问题,除了事先准备一些材料外,更重要的是靠父母讲述孩子成长中的一些故事。
请父母们一定注意以下两点:牢骚话只对咨询师说咨询时,大多数父母都是带着一肚子气来的,所以,发牢骚是咨询的真正开始,听牢骚也是咨询师的必要工作。
只是要记住:牢骚话讲给咨询员听就是了,而应该让孩子到别的房间或地方去。
4、不“歪曲”事实:牢骚发完后,就要抓紧时间讲中心问题了,尽可能组织好语言,清楚、实事求是地描述事件经过,不要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让孩子蒙冤。
5、用好耳朵:当你用嘴的时候,咨询师在全身心投入地听。
然后,他必然要给你提出有关的反馈意见与建议,这时,请用心倾听,尤其是对于那些你平日里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如果你怕忘记,还可以把重要的话记录下来。
6、用好眼睛:当咨询师请你与孩子坐在一起的时候,不要失去学习的机会,看咨询师怎样赢得孩子的心,怎样让在你面前沉默寡言的孩子变得活跃起来,看咨询师如何用恰当的方法训练孩子。
7、记住咨询作业:每一次咨询完毕,咨询师都可能把一些适当的任务交给孩子和你。
这些任务可能是一些积极的训练方法,可能是改善孩子与你关系的有效途径,还可能就是下一次咨询的重要依据,所以,一定要用心记住。
8、最后,当你要走出咨询室的时候,咨询师会同你和孩子约定下一次的咨询时间,但你千万别要求咨询师“留你家里的电话”。
一般心理咨询师都不大可能让你如愿以偿,因为他们也需要个人的生活空间。
9、孩子的问题往往涉及父母的婚姻与情感问题,须同时做家庭治疗,请父母不要回避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