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3《绿色蝈蝈》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3《绿色蝈蝈》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
2、品味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美,体会文章富有的文学笔法特点。
3、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品味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美;练习快速阅读并概括要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我们身边有着各种各样的可爱的小动物,像起舞的蝴蝶,鸣唱的知了,可爱的蜻蜓,闪闪发光的萤火虫,也许你已经从不同文章中体会到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们成长的好朋友。
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二、作者简介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从小迷上大自然中的花鸟草虫。
为了实现自己的夙愿,几经周折,历尽艰辛,数十年如一日,在自己的住所——“荒石园”里完成了一卷又一卷《昆虫记》。
三、感知内容1.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提示:“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2.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明确:主要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
3、有很多同学对蝈蝈的叫声感兴趣,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蝈蝈的叫声的?提示:“窃窃私语”,拟人手法。
“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作响”,比喻。
“喑哑、尖锐、急促、清脆”四个形容词,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蝈蝈叫声的认识。
四、细读课文1、大家在阅读课文时是否发现,课文中的蝈蝈有很多的称呼?请大家熟读课文,找到关于蝈蝈的不同的称呼。
2、在蝈蝈那么多的称呼之下,你读出了作者对蝈蝈怎样的情感?这些称呼都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课文不断变化对蝈蝈的称呼有什么好处?明确: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3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3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1[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本教案采用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可操作性强。
一、情景导入有条件的地方可捉来实物,没条件的可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从蝈蝈的外形特征方面作一介绍。
二、整体感知课文1.快速看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并比较与同学们的介绍有何不同。
明确: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文中运用了描写性语言,将蝈蝈进行拟人化描写,写出了它的漂亮、可爱,透露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区别,引导学生对事物作生动介绍。
2.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明确: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3.学生相互介绍蝈蝈的特征。
三、重点研读,合作交流1.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2.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学生在研读讨论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
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语言生动传神,拟人贴切自然,突出事物特征。
四、问题研究有人说文章写蝈蝈的食性这几个段落中,作者极写其残忍贪婪,与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不相吻合,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五、布置作业1.在小字本上抄写本文的生字词。
2.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写一篇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短文。
3.课外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教学设计B]创意说明: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备课,制作课件,讲课。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得到充分调动,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一、布置预习1.第一组负责本课的生字词的学习。
2.第二组负责介绍作者及其《昆虫记》。
3.第三组负责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4.第四组谈本文的写作特点。
5.第五组全面评价本文。
6.第六组质疑。
二、学生上台汇报他们的自主学习情况,并授课。
七年级语文上册 23《绿色蝈蝈》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绿色蝈蝈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
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
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二、复习预习选自《昆虫的故事》。
(又名《昆虫记》)《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面孔却十分和善,不故作深刻,深入浅出,没有干巴巴的学究气,没有学术著作的晦涩枯燥与一本正经,“没有充满言之无物的公式、一知半解的瞎扯,而是准确地描述观察到的事实,一点儿不多,一点儿不少。
”本书的问世被看做动物心理学的诞生。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作者介绍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享年91岁,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也被法国人称为“昆虫界的维吉儿”。
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户农家。
此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儿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
三、知识讲解考点1 注音:扰乱rǎo luàn哀鸣āi míng狩猎shòu liè哀号āi háo喧嚣xuān xiāo吵闹;喧哗。
喑哑yīn yǎ沉寂chén jì静谧jìng mì篡夺cuàn duó劫掠jié lüè酷爱kùài妒忌 dù jì对才能,地位,名誉,学识,财富,处境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绿色蝈蝈》的内容,感受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事物特征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感知课文语言的美。
运用比较、讨论、分享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对生命奥秘的探究欲望。
学会尊重生命,关爱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事物特征的方法。
体会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蝈蝈的形态和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关注蝈蝈这一生物。
提问:“你们对蝈蝈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
3.精讲课文分析课文第一段,让学生了解蝈蝈的外貌特征。
通过提问:“蝈蝈的外貌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细节。
分析课文第二段,让学生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
通过提问:“蝈蝈的生活习性有哪些?”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细节。
分析课文第三段,让学生了解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通过提问:“作者为什么喜欢蝈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课堂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你对蝈蝈有什么新的认识?”5.课堂小结提醒学生关注大自然,尊重生命,关爱自然。
6.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以“我眼中的蝈蝈”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要求运用细节描写方法。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蝈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细节,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环保意识。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绿色蝈蝈》教案
《绿色蝈蝈》教案《绿色蝈蝈》教案篇一(邮编:518052广东深圳荔香中学萧明光e-mail:正文2008字)“探究”性学习,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重要思想。
对于阅读,无论教学评价还是教学策略的选择,更是明确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绿色蝈蝈》作为一篇昆虫观察记抑或科学随笔,无论是编辑意图还是文本作者及其文本自身,都十分鲜明地体现出一种探究的导向和精神。
因此,对于本篇的阅读教学,尽管课时分量可能要略轻,因为它是略读篇目,但探究教学的方式当要强化和突出。
如何演绎成为切实可行的教学实践呢?窃以为,可具体分为三步:第一步:探究内容,整体感知。
这一步即是探究文本写了什么?它是任何阅读教学方式都离不了的基础,没有学习主体对于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其它方面的所谓探究缺乏立足之点,难免变成空中楼阁。
因此,基础要牢,学习主体的阅读时间要给足。
本文表达生动,富有童趣,足可让学生引起共鸣。
只要提供了相应的阅读时间,学生主体功能多半能被激发,逐段引导,大体可把握基本框架。
文本先从声音起,续写通过回忆,描写绿色蝈蝈的形貌,再根据作者自己的所见和喂养经历,陈说它的勇敢善斗与食物需要及范围,最后介绍共居在一起的特点。
略加点拨,即可板书出探究的结果——即整体框架:夜闻:其声(柔和)日见:其形(漂亮)其斗(勇敢)生活习性常喂:其食(酷爱甜食、昆虫青草、同类相食)常见:其居(和睦宽容)第二步:探究成文之因,了解写作依据。
美国《国家科学标准》如是说“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
”本课作者所用的方法及种种活动是怎么写成的,它的丰富翔实、精确细致、生动形象的材料是怎么来的,根源在哪?无法外找,本文中可找到。
问题是教师要重视这一点的引导。
这一点的教学如果成功,有助于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个性自主意识、积极发展兴趣的培养。
为什么呢?首先,就作者及其巨著《昆虫记》而言,他是花了近20年的时间(1870—1889)写成的,此时正是法布尔人生中年到老年的漫长二十年里,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童真而又仔细地观察了大量昆虫的活动,用富足的第一手资料,真实而生动的向我们揭示了昆虫王国的别样景观。
七年级语文上册《绿色蝈蝈》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绿色蝈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绿色蝈蝈》。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主题和作者的创作背景。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绿色蝈蝈》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作者的创作背景。
3. 分析课文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和书写。
2. 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3. 学生对课文主题和作者情感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采用问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绿色蝈蝈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
2.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 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4. 学生合作探究,分析课文主题和作者的创作背景。
5.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情感。
6.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7.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案设计中,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这份教案对您有所帮助!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课文内容、生字词理解和书写方面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在朗读和背诵课文方面的表现,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关注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参与程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绿色蝈蝈》。
2. 书写课后练习题,巩固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3《绿色蝈蝈》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
2. 通过速读,抓住事物的特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整体感知、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通过品味、鉴赏的方式体会生动说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生动说明的方法。
2、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本文传神的语言。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生动说明的方法。
2、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本文传神的语言。
●教学方法1.速读法。
《绿色蝈蝈》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妙趣横生,是训练学生速读课文能力的一篇很好的素材。
2.研讨点拨法。
本文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因其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自由探究的积极性,为深层把握文意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
教师适当点拨、归结,如文章突出的写作特色。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点燃激情出示常见昆虫的图片,比如蝉、蜘蛛、蚂蚁、萤火虫、蝈蝈等。
(教师适时引导)这是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同学们在生活中有亲密接触过他们的经历吗?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一生致力于对这些昆虫的研究,写成了《昆虫集》一书。
今天我们就跟随法布尔一起去结识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板书课题:绿色蝈蝈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1、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完成词语积累。
重点词语:狩猎哀号喑哑静谧篡夺劫掠弱肉强食扰乱窸窣作响夜色苍茫更胜一筹惊慌失措开膛破肚津津有味断肢残腿毫不犹豫(过渡语:同学们,这篇课文很贴近我们的生活,那么你认为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学习呢?请同学们大胆设计出你的问题。
)2、学生再读课文,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标不理解的地方,同时向文本质疑。
3、学生汇报收获,提出疑惑,师生共同梳理总结。
教师预设问题:(1)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2)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4、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次回归文本,自主探究问题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3《绿色蝈蝈》教案新人教版
5.语文综合能力锻炼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写作能力:通过分析课文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这些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绿色蝈蝈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课文中提到了绿色蝈蝈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生态环境的依赖关系。
2.修辞手法分析
-拟人:课文中将绿色蝈蝈赋予了人的性格和情感,如“蝈蝈唱歌”、“蝈蝈快乐”等。
-比喻:课文中将绿色蝈蝈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如“蝈蝈的叫声像一首美妙的乐曲”。
-排比:课文中有时候会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如“蝈蝈喜欢吃水果,喜欢吃蔬菜,还喜欢吃花蜜”。
2.案例分析法:选取课文中的具体实例,让学生分析并模仿其中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课文中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线教学平台:利用教学软件和在线平台,发布学习任务、进行课堂讨论,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3.随堂测试:在随堂测试中,学生们能够顺利地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题目。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地回答出绿色蝈蝈的生活习性、生物学家对其观察的方法等知识点。
4.作业完成情况:学生们在完成课后作业时,大多数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描写和分析。他们能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我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我给予了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对于表现有待提高的学生,我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同时,我也提醒学生们在课堂讨论和作业写作中要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绿色蝈蝈语文教案设计
绿色蝈蝈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绿色蝈蝈》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生长环境及观察、研究绿色蝈蝈的过程。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了解绿色蝈蝈的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扩展对绿色蝈蝈的了解。
(3)培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求知的欲望。
(3)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绿色蝈蝈》的基本内容。
(2)绿色蝈蝈的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生字词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的理解。
(2)绿色蝈蝈的生长环境及观察、研究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绿色蝈蝈》的朗读录音。
(2)绿色蝈蝈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绿色蝈蝈》。
(2)查阅有关绿色蝈蝈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绿色蝈蝈》的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展示绿色蝈蝈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查阅的绿色蝈蝈资料。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讲解。
4. 课堂练习(1)学生书写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写一篇短文。
五、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
2. 观察身边的生物,写一篇短文,介绍其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1. 教学内容:(1)继续学习课文《绿色蝈蝈》的剩余部分。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二十三课(绿色蝈蝈)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
精神和察方法。
难 点:
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方法:
六助教学法(备助、自助、求助、互助、补助、读助)
教学过程:
导课:(实用、新颖、简洁)
猜谜语(出示谜语):
谜面:大姐天天逛花园,二哥弹琴夜黑天。三姐织布到天明,四妹做饭香又甜。(猜四种昆虫)
18 <<绿色蝈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预习课文,能筛选、概述文章内容。
2、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理解式朗读的方法感知内容、理解欣赏。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的描述、生动活泼的修辞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观察者细致,沉醉昆虫世界,折射出人性的关怀。
(4)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吗?(学习方法,写作技巧,个人体验)
2、“争鸣”部分
如何表现出绿色蝈蝈的声音这种无影无形的东西呢?请默读课文自学。
交流:
(1)比喻法变陌生为熟悉。“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
谜底:蝴蝶、蝈蝈、蜘蛛、蜜蜂
教师点明,课题并板书。——绿色蝈蝈(法布尔)
讲授:
一、出示教学目标或问题(自助20分钟左右)
问题
1、能筛选、概述文章内容。
2、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
二、研讨、交流(求助、互助5分钟左右)
读过全文,我知道了绿色蝈蝈……”说出它的某些方面的情况。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其分辨不同的方面,并在黑板上板书(声、形、斗、食、居)。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23课《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绿色蝈蝈》课堂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诵读课文,培养阅读能力。
2.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
3.析读课文,感悟作者情怀。
教学重点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特色。
教学准备视频歌曲、ppt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谈话:下面请大家欣赏一首欢快的曲子《谷穗上的蝈蝈》。
好听吗?是啊,谷穗上的蝈蝈在欢唱,它歌唱今年大丰收,它歌唱粮满仓,它带给了我们丰收,它带给了我们喜悦,这是一只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
这是一只中国的蝈蝈,在大洋彼岸,在浪漫的法兰西共和国,也有一只蝈蝈在尽情欢唱,它就是法国作家法布尔笔下的绿色蝈蝈。
现在就让我们开启法国之旅,去认识这位相隔万里的朋友。
(板书课题)【活动目标】1.诵读课文,培养阅读能力。
2.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
3.析读课文,感悟作者情怀。
【检查预读】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吗?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简介法布尔及《昆虫记》2.读准下列词语喑哑哀号狩猎喧嚣静谧篡夺酷爱篝火吮取气氛劫掠满载而归窸窣作响看来大家的字音掌握的都比较好,下面看看词义掌握了吗?你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把横线上的部分替换下来。
3.理解词义(1)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
(2)蝉则惊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地飞起逃窜。
(3)它们对这道菜吃得特别有兴趣。
进一步明确:1.简介法布尔及《昆虫记》。
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昆虫记》共10卷,谈到的虫子有100多种,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
这部书行文生动活泼,语言传神,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法布尔也被誉为“昆虫诗人”。
2.检查预习,读准下列词语:yīn yǎ háo shòu xiāo mì cuàn kù gōu喑哑哀号狩猎喧嚣静谧篡夺酷爱篝火shǔn fēn jiélüè zài xīsū吮取气氛劫掠满载而归窸窣作响3.理解词意(1)(弱肉强食)(2)(惊慌失措)(3)(津津有味)【师生互动】看来大家课前真的下功夫预习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去认识认识这只绿色蝈蝈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段文字之所以写得这么精彩,是因为:①用词准确。②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文章更生动、具体。③以情驭文,出自于作者对蝈蝈的一片喜爱之情。
3、学生默读课文;一找出蝈蝈还有哪些食物习性。
师:蝈蝈除了喜欢吃蝉,还吃什么东西?吃东西时有什么习惯?
课堂检测
反馈效果
同步基础知识
作业布置
同步完成(A等级)
生字带拼音两遍(全部)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绿色蝈蝈
课题
绿色蝈蝈
课型
新授
章节/单元
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与策略
1、通过学习,锻炼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2、通过朗读文章与语言的揣摩,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
3、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重点:锻炼概括文章的能力。
难点:朗读文章,揣摩语言,体会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
这篇文章这么有趣,其实大自然中精彩的东西很多,请同学们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并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倾听中有所发现。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清字词的读音及含义,解决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2、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
师引导
生小组合作探究完成
师引导
生小组合作探究完成
纵身,反映了蝈蝈的勇猛,面临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毫不畏惧。去掉了“纵身”,就不能很好地反映蝈蝈顽强、勇猛的特点。(修辞:拟人、比喻,使文章更生动、更富有表现力。)
对比:蝈蝈捕蝉与鹰捕云雀作者对蝈蝈的喜爱
原因:蝈蝈有“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补介绍蝈蝈的身体构造。大自然就是如此“弱肉强食”。
(3)小结。
朗读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发言。)
1、学生找出文章中最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师:同学们都读了课文,课前老师也让大家预习了文章,请同学们根据你们的最初印象,说说这篇文章最让你们感兴趣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一般,大部分的学生都会选择第五自然段,认为蝈蝈捕蝉最有意思,最能吸引人。有一部分的学生会选择蝈蝈的食性,还有少部分的学生会选择蝈蝈的叫声。)
2、师:为什么同学们对蝈蝈捕蝉这么感兴趣?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蝈蝈是捕蝉的。
(1)单个学生朗诵该自然段。
(2)请学生找出描写蝈蝈和蝉的句子。
进攻者被进攻者由这两个称呼可以看出在打斗中蝈蝈居于主导地位(修辞:拟人)
被活活咬、一跳 蝈蝈很凶狠
一同从树上掉下来 打斗过程很激烈
纵身追捕 惊慌失措 逃窜
法布尔是法国的著名昆虫学家,他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写了一部很有影响力的书——《昆虫的故事》。《昆虫的故事》原名《昆虫记》,这部书行文生动活泼,语言传神,内容》称为“许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因而黄亚治在翻涌对,把它改名为《昆虫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法布尔老人,一同走进蝈蝈这个神秘的昆虫世界。
生:吃水果、金龟子一类的昆虫、青草,也吃同类。当拥有共同食物时,蝈蝈一个一个进食。
4、学生找出蝈蝈的外貌描写。
师:我们谈论了蝈蝈这么久,谁能告诉我,蝈蝈到底长得什么样?
生:文章第88页最后一个自然段。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5、关于蝈蝈声音部分的教学。
师:我们对于蝈蝈怎么能“只见其虫,不闻其声”?我们一起去听一听蝈蝈是怎么叫的。
教学过程
环节及目标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教师自备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落实文学常识知识点)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合作研讨,把握内容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或研究过昆虫呢?有哪一位同学阿以介绍一种你最熟悉的或者是你印象最深刻的昆虫给老师、同学们知道?你可以从昆虫的形态、生活习性、食物习性、更或者是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进行介绍。
1)师:为什么同学们对蝈蝈的叫声这么感兴趣?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蝈蝈的叫声的——
①单个学生朗诵该自然段。
②请学生找出描写蝈蝈叫声的句子。
窃窃私语(运用拟人)
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作响。(运用比喻)
暗哑类锐急促清脆(四个形容词,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蝈蝈叫声的认识)
③师:你认为蝈蝈的叫声还像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④对比:蝈蝈的叫声与蝉的叫声对比(作者对蝈蝈的喜爱)
6.把握作者的优秀品质及其对蝈蝈的思想感情。
(1)让学生体会法布尔的品质:热爱事业(野外观察与家庭观察相结合)
(2)体会法布尔对蝈蝈的感情。
热爱居多,但也不乏客观的评价。如指出蝈蝈也有怎么的一面。
“以人性关照虫性,以人情关照虫措”,充满了对这种水生命的热爱。表现在对蝈蝈的称呼上:“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这蝉的屠夫”等。
称呼的作用: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总之,在这篇文章中,法布尔通过自己详尽的观察,用生动活泼的文字给我们介绍了蝈蝈这种可爱的昆虫。介绍了它的一些习性,如叫声、食物习性。详写了食物习性,对蝈蝈的叫声进行了略写。教会了我们这种昆虫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假如同学们对蝈蝈感兴趣,还可以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关于蝈蝈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