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法复习题

合集下载

环境资源法复习自测题

环境资源法复习自测题

环境资源法复习自测题

一、单选题

1.以环境形成要素的不同,可以把环境分为()

A.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

B.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

C.天然环境与人为环境

D.物理环境、化学环境和生物环境

2.环境资源法学中所称的环境是以( )中对环境的界定为基础的

A.自然科学

B.人文科学

C.环境科学

D.生态科学

3.每年的哪一天是“世界地球日”()

A.3月18日

B. 4月22日

C.6月5日

D. 3月23日

4.第一次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文件是()

A.《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B.《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宣言》

C.《我们共同的未来》

D.《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5.在环境资源法的适人范围上,我国采用的是下列哪项原则()

A. 属人主义

B. 属地主义

C. 保护主义

D. 以属人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

6.下列哪项原则是环境资源法的首要原则?()

A. 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相协调原则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原则

B.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C. 政府、市场、社会混合调整原则

D. 环境资源利益平衡原则

7. 风险防范原则最早是由下列哪个国家提出的()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澳大利亚

8. “谁污染谁治理原则”是由下列哪项法律或政策文件规定的()

A. 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

B. 1989年《环境保护法》

C. 1996年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D. 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

9.下列哪本书首先使用了“环境正义”一词来称呼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民权运动()

A. 《必由之路:为环境正义而战》

最新环境资源法复习题

最新环境资源法复习题

环境资源法复习题

1.环境的概念与分类

概念: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城市和农村等。

分类:

A.根据环境主体:人类环境和自然环境

B.环境的形成因素:自然形成的环境和根据人工改造过的环境

C.环境范围的大小:居室环境、车间环境、城市环境、乡村环境、区域环境等。

D.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2.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者人类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者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身体健康以至生命安全及其他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分类:

一为由自然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称原生环境问题;

二为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污染或自然破坏,称次生环境问题。

1、环境破坏

2、环境污染

3.我国环境法的目的与任务

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一条规定:“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是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双重目的,也称“二元”目的论。

根据《宪法》和《环境资源保护法》将环境与环境资源保护法的立法目的规定为一下五个方面:(p18)

A.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B.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C.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

D.保障人体健康

E.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任务:我国环境保护法具有下列两项任务:

1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2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4.环境保护法的特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与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与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与答案

(2分义10=20分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括号内)

1、我国在( )首次提出排污收费。

A、1978年《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

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

C、1982年《排污收费暂行办法》

D、2003年《排污收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2、依据组成环境的物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环境可以分为( )

A、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

B、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

C、天然环境(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人工环境)

D、室内环境、村镇环境、城市环境

3、地方环境标准的制定机关是( )

A、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省级人民政府

C、地方各级环保机构

D、省级环保机构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规定,建设单位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送审批

之前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不能少于()

A、5 日

B、10 日

C、15 日

D、20 日

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形式是( )

A、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B、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登记表

C、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D、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说明

6、《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将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为四级,由低到高分别是()

A、蓝色、黄色、橙色、黑色

B、黑色、红色、黄色、蓝色

C、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D、蓝色、黄色、橙色、红色

7、环境行政执法机关进行执法检查或采取制裁措施的依据是()

A、环境行政处理

B、环境行政处罚

C、环境行政许可

D、环境行政强制执行

8、环境保护行政处罚案件自立案之日起,应当在多长时间内作出处理决定()

A、1个月

B、2个月

《环境资源法》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资源法》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资源法》期末考

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环境资源法复习题

(课程代码262337)

一、单选题

1、对环境资源法定义理解错误的是(C)。

A、环境资源法的目的是维护生态平衡,协调人类同自然的关系

B、环境资源法所要调整的是人们(包括组织)在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中所产生的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及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C、国内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环境资源法的定义

D、环境资源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规范性文件

2、环境资源法的特征不包括(C)。

A、科技性

B、综合性

C、区域性

D、利益共同性

3、我国第一次对环境保护作出明确规定的宪法是(C)。

A、1945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4、各种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最高立法依据是(A)。

A、宪法

B、民法

C、环境基本法

D、立法法

5、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著作是(C)。

A、《增长的极限》

B、《只有一个地球》

C、《我们共同的未来》

D、《寂静的春天》

6、与环境污染有直接关系的是(A)。

A、工业生产布局

B、农业生产布局

C、资源开发布局

D、农业生产布局和资源开发布局

7、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首创于(B)。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德国

8、“三同时”制度首创于(B)。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英国

9、在环境管理中使用最广泛的许可证是(D)。

A、规划许可证

B、开发许可证

C、建设许可证

D、排污许可证

4、在污染控制法中起到支柱作用的制度是(D)。

《环境资源法》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资源法》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资源法复习题

(课程代码262337)

一、单选题

1、对环境资源法定义理解错误的是(C)。

A、环境资源法的目的是维护生态平衡,协调人类同自然的关系

B、环境资源法所要调整的是人们(包括组织)在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中所产生的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及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C、国内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环境资源法的定义

D、环境资源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规范性文件

2、环境资源法的特征不包括(C)。

A、科技性

B、综合性

C、区域性

D、利益共同性

3、我国第一次对环境保护作出明确规定的宪法是(C)。

A、1945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4、各种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最高立法依据是(A)。

A、宪法

B、民法

C、环境基本法

D、立法法

5、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著作是(C)。

A、《增长的极限》

B、《只有一个地球》

C、《我们共同的未来》

D、《寂静的春天》

6、与环境污染有直接关系的是(A)。

A、工业生产布局

B、农业生产布局

C、资源开发布局

D、农业生产布局和资源开发布局

7、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首创于(B)。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德国

8、“三同时”制度首创于(B)。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英国

9、在环境管理中使用最广泛的许可证是(D)。

A、规划许可证

B、开发许可证

C、建设许可证

D、排污许可证

4、在污染控制法中起到支柱作用的制度是(D)。

A、经济刺激制度

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C、排污收费制度

D、许可证制度

10、环保部门对于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行为处以的罚款最高额为:(A)。

环境资源法复习题

环境资源法复习题

环境资源法复习题

1.环境的概念与分类

概念: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城市和农村等。

分类:

A.根据环境主体:人类环境和自然环境

B.环境的形成因素:自然形成的环境和根据人工改造过的环境

C.环境范围的大小:居室环境、车间环境、城市环境、乡村环境、区域环境等。

D.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2.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者人类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者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身体健康以至生命安全及其他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分类:

一为由自然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称原生环境问题;

二为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污染或自然破坏,称次生环境问题。

1、环境破坏

2、环境污染

3.我国环境法的目的与任务

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一条规定:“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是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双重目的,也称“二元”目的论。

根据《宪法》和《环境资源保护法》将环境与环境资源保护法的立法目的规定为一下五个方面:(p18)

A.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B.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C.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

D.保障人体健康

E.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任务:我国环境保护法具有下列两项任务:

1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2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4.环境保护法的特点

精编法考《环境资源法》复习题集含解析共9套 (1)

精编法考《环境资源法》复习题集含解析共9套 (1)

法考《环境资源法》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我国《环境保护法》中的“环境”是指:( )

A、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总体

B、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总体

C、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D、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1节>环境和环境问题

【答案】:D

【解析】:

法律依据为《环境保护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中央环保督察组进行实地检查,发现某市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严重退化,根据《环境保护法》.下列哪一主体应对该市环境质量负责?(2018年仿真模拟题)

A、该市市长

B、该市环境保护局

C、该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D、该市人民政府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2节>环境标准制度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保护法的责任主体。

A、B、C、D项:《环境保护法》第6条第2款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因此D项正确。

3.关于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A、核设施,绝密工程,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的建设项目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B、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方决定该项目开工建设的,经修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再开工建设

(完整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复习题及参照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 1.国家对环境与资源管理除了依照国家管理的一般性原则外,还应恪守的特别原则有( A.综合性原则 B.区域性原则 C.规划和协调性原则 D.展望性原则 E. 技术性原则 2.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来源则一定()A.由政府政策决定 B.属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特有 C.表现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之中 D. 合用于全部的法律部门 E.对环境与资源保护行为

拥有广泛的指导性 3.我国《环境影响评论法》规定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论推行分类管理,其详细规定包含( )A.可能造成重要环境

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B. 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C. 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

影响报告书 D. 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论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E.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论

的,应当向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进行申报登记 4.合用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固体废物包含()A.工业固体废物B. 城市生活垃圾 C. 置于容器中的气态废物 D. 危险废物 E. 放射性固体废物 5.依照我国《大海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污染大海环境给

国家造成重要损失,能够由履行大海环境监察管理权的部门代表国家对责任者提出伤害赔偿要求的生态损坏情况是()A. 损坏海洋生态 B. 损坏大海工程 C. 损坏大海保护区 D. 损坏大海水产资源 E. 损坏海岸工程 6. 自然资源的特点包含 ()A.可使用性 B.相对性 C.整体性 D. 地区性 E.有限性 7.依照我国《水法》规定,归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水资源是()A. 乡村集体经济组织范围内的地下水 B.流经乡村集体组织的河流中的水 C. 由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修筑管理的水库中的水 D.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的湖泊水 E. 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中的水8.国际环境法实行手段中的“命令- 控制举措”包含 ()A. 环境标准 B.

环境资源法

环境资源法

《环境资源法》课程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环境资源法时期是指什么时期的环境资源法? [ ]

A.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

B.第一次工业革命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期

C.第一次工业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期

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2.我国确立公众参与原则的法律文件是 [ ]

A.《海洋环境保护法》

B.《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C.《环境保护法(试行)》

D.《水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试行)》颁布于 [ ]

A.1978年

B.1979年

C.1980年

D.1981年

4.将环境资源公益诉讼分为环境资源民事公益诉讼、环境资源行政公益诉讼和环境资源公诉,是根据

[ ]

A.提起诉讼的原告身份

B.提起诉讼的被告身份

C.提起诉讼的方式

D.提起诉讼的理由

5.下列有关环境资源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行为违法是构成环境行政责任的一个必要条件

B.危害后果仅包括物质性危害后果

C.危害后果是构成环境资源行政责任的选择性要件

D.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须存在因果关系

6.下面选项中关于防治电磁辐射污染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收到电磁辐射污染环境的报告后,应当进行调查

B.只有电磁辐射就有电磁污染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D.电磁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能量流,且限于非电离辐射

7.物种平等原则的伦理学基础是生物平等主义的伦理观,其代表人物是 [ ]

A.辛格

B.施韦泽

C.公罗伦·威尔金逊

D.奥尔多·利奥波德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

A. 环境保护法和资源保护法

B. 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

C. 法律体系和法规制度

D. 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

2. 下列关于环境法律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环境法律制度是指法律、法规和文件等构成的环境法体系

B. 环境法律制度只包括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C. 环境法律制度是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D. 环境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刑法等各类法律体系

3.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基本任务是()

A. 研究环境科学与法学的融合

B. 研究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的解决

C. 研究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D. 研究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法律保障

4.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特点之一是()

A. 程序性

B. 综合性

C. 高度规范性

D. 技术性

5. 环境资源评价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基础,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

A. 环境影响评价和资源开发评价

B. 环境风险评价和生态系统评价

C. 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效益评价

D. 环境可持续评价和资源利用评价

二、简答题

1. 解释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环境保护法和资源保护法,旨在研究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的解决途径。其基本任务是研究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建立与完善,以及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法律保障。它既关注于环境科学与法学的融合,又注重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2. 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特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具有以下特点:

- 程序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注重研究问题的解决程序和方法,

环境资源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资源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资源法

一、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_____的和_______的

自然因素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_____和_____。

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

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____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______。

4.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旋,必须与主体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5.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有不同规定的,

适用___________的规定,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外。

6.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时起计算。

7.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__________________或者其他依照本法律规

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___________向人民法院起诉。

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复习资料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 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3. 国家加强对大气、水、土壤等的保护,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调查、监测、评估和修复制度。

4. 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限期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

5. 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6. 违反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 国家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8. 国家鼓励和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和再生产品。

9.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

10. 国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度。

11.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

12.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建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13. 提起环境保护公益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14. 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15. 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公开,处以罚款,并予以公告。

16.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17. 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18. 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

19. 上级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课程知识 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课程知识 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课程知识复习学习材料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立法的主要任务是(C)。

A.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

B.防治机动车船污染

C.防治煤烟型污染

D.防治臭氧层破坏

2.能起到正反两面作用的经济刺激制度是(B)。

A.自然保护区制度

B.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C.土地资源管理制度

D.自然资源规划制度

3.下列不属于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的有(D)

A.风景名胜区

B.人文遗迹

C.城市环境

D.自然保护区

4.我国首次明确规定“开展现行政政策和法律的全面评价,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政策体

系,突出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联系与协调”的规范性文件是(C)。

A.1986年的《对外经济开放地区环境管理暂行规定》

B.1992年的《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C.1994年的《中国21世界议程》

D.2000年的《立法法》

5.下列哪种环境标准只有国家级而无地方级? (C )

A.污染物排放标准

B.环境质量标准

C.环境基础标准

D.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6.自然保护区内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的区域是(B)

A.核心区

B.缓冲区

C.实验区

D.外围地带

7.根据《生产清洁促进法》的规定,有权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定期公布污染超标或者污染排放总量超过限额的污染严重企业名单的政府部门是(B)

A.省级人民政府经济综合部门

B.省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C.县级人民政府经济综合部门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8.环境问题中最突出、最尖锐的部分是(B)

A.自然环境的破坏

B.环境污染

C.大气污染

D.水土流失

9.在国际环境法律中(D)是法律关系的主体。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我国的一部重要法律,以下哪一年出台的?

A. 1979年

B. 1989年

C. 1999年

D. 2009年

答案:C. 1999年

2.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A. 加强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B. 促进经济发展,忽略环境问题

C. 鼓励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D. 限制国内企业的发展

答案:A. 加强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根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以下哪种行为是违法的?

A. 随意排放工业废水

B. 合法开采矿产资源

C. 使用环保设备减少污染排放

D. 私人种植花草树木

答案:A. 随意排放工业废水

4.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鼓励采取的措施包括:

A. 节约资源,优化产业结构

B. 不限制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C. 放宽对企业的环保标准

D. 鼓励非法的野生动物贸易

答案:A. 节约资源,优化产业结构

5.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定,对恶意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可以进行以下哪种处罚?

A. 行政处罚

B. 没有任何处罚

C. 警告一次,再犯进行起诉

D. 暴力处罚

答案:A. 行政处罚

二、问答题

1. 请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答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依法管理,加强监督;公众参与,信息公开。

这些原则确保了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的规范和可持续性,促进了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2. 请简要解释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作用。

答案: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计划、方案和政策等可能对环境产生

重大影响的行为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题集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题集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题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

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这体现了我国环境保护的哪一项基本原则?

A. 预防为主原则

B. 谁污染谁治理原则

C. 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

D. 可持续发展原则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基本职能?

A. 拟定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B. 制定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C. 对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D. 组织和协调环境保护国际条约国内履约工作

3.根据《环境保护法》,关于排污费,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 排污费的征收标准由国家规定

B. 排污者缴纳排污费,不免除其防治污染、赔偿污染损害的责

任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责任

C. 排污费应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

D.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向排污者返还排污费

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要求对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开发活动

和各种规划进行事先的调查、预测和评价,下列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A. 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仅限于建设项目

B. 所有建设项目均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C.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仅适用于建设项目的规划阶段

D.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当避免与规划或建设项目的可行性

研究重复

5.下列关于“三同时”制度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B. 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1. 国家对环境与资源管理除了遵循国家管理的一般性原则外;还应遵守的特殊原则有 A. 综合性原则 B. 区域性原则 C. 规划和协调性原则 D. 预测性原则 E. 技术性原则 2.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必须 A. 由政府政策决定 B. 属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特有 C. 体现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之中 D. 适用于所有的法律部门E. 对环境与资源保护行为具有普遍的指导性3.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其具体规定包括 A. 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B. 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C. 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D. 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E. 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向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进行申报登记4. 适用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固体废物包括 A. 工业固体废物B. 城市生活垃圾C. 置于容器中的气态废物D. 危险废物E. 放射性固体废物5. 依照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污染海洋环境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可以由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代表国家对责任者提出损害赔偿要求的生态破坏情形是 A.破坏海洋生态 B.破坏海洋工程 C.破坏海洋保护区 D.破坏海洋水产资源 E.破坏海岸工程6. 自然资源的特征包括 A. 可使用性B. 相对性 C. 整体性 D. 地域性 E. 有限性7. 依照我国水法规定;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水资源是 A.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范围内的地下水 B. 流经农村集体组织的河流中的水 C. 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库中的水 D.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的湖泊水 E.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中的水8. 国际环境法实施手段中的“命令-控制措施”包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资源法复习题

1.环境的概念与分类

《环境保护法》第二条的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分类:

一类是“天然的自然因素总体”,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自然环境。其特点是天然形成,无人工干预;

一类是“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即在天然的自然因素基础上,人类经过有意识地劳动而构造出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如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的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健康和生命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分类:一、原生或第一类环境问题:由于自然界的运动引起的环境问题。

二、次生或第二类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的活动所引起的环境问题。

⑴环境破坏,指由于人们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浪费。

⑵环境污染,主要是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把大量污染物排入环境,使环境质量下降,以至危害人体健康,损害生物资源,影响工农业生产。

3.我国环境法的目的与任务

环境保护法的目的: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法的任务:

⑴合理利用环境与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⑵建设一个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人民健康;

⑶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第一项任务即保护环境与资源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直接目的。第二项任务保护人民健康,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根本任务。

4.环境保护法的特点

⑴综合性,保护对象的广泛性和保护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一个极其综合化的法律部门。

⑵技术性,环境保护需要采取各种工程的,技术的措施。

⑶社会性,环境保护的利益同全社会的利益是一致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公益性,最明显地体现了法的社会职能一面。

⑷共同性,当代的环境问题已不是局部地区的问题,有的已经超越国界成为全球性问题。污染是没有国界限制的,一国的环境污染会给别国带来危害,因此,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国的合作与交流。

5.环境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

6.我国环境资源法的体系

环境资源法体系是指一国内所有调整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资源活动的现行法律规范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内部协调一致的统一整体。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环境保护法律规范:

(1)《宪法》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规范;(2)综合性环境保护基本法;(3)自然资源保护单行法律、法规中的环境保护规范;(4)防治环境污染单行法律、法规中的环境保护规范;(5)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环境与资源保护规章;(6)环境保护标准中的环境保护

规范;(7)地方环境保护法规、规章中的环境保护规范;(8)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9)我国参加的国际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10)立法和司法机关的适用环境法律规范的解释。

7.环境法作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的理由

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我国在内)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以致必须由国家来承担保护和管理的职能。

⑵国家对环境的管理需要通过多各手段,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法律手段。

⑶环境与资源的整体性和环境保护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必须把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社会关系视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进行整体的、全面的保护和调整。

8.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确认的或体现的、反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特征的、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

(1)协调发展原则

(2)预防为主原则

(3)合理开发利用原则

(4)污染者付费、受益者补偿原则

(5)公众参与原则

9.协调发展原则的概念及如何贯彻该原则

协调发展原则又叫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原则,是指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如何贯彻:

(1)加强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2)把环境保护切实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4)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5)强化环境监督管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10.我国环境资源法确立“预防为主”原则的原因

(1)环境问题的不可逆转性;(2)从经济学上看,与采取预防措施相比,恢复与治理费用相当高昂,难度也很大;(3)司法实践告诉我们,事后的救济得不偿失,身体健康最重要,一旦受到侵害,无法用金钱弥补,环境保护也是如此。

11.“三同时”制度的概念

“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小型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以及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建设和自然开发项目,都必须严格执行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法律制度。

1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13.“三同时”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关系

“三同时”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相辅相成,对控制环境污染、保证环境质量极为有效。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环境管理,主要目的是防止对环境有重大不良影响的项目进行和防止建设项目的选址不当;而“三同时”制度是对建设项目实施剪短得环境管理,主要目的是防止项目建成后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和危害。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三同时”制度提出了措施和对策,“三同时”制度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继续和实施。

1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内容

1、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主要有两类:规划与建设项目。

2、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内容。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也就是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