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地球上的水循环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B.蒸腾 蒸发 降水 径流
C.降水 蒸腾 蒸发 径流
D.蒸发 降水 蒸腾 径流
2.下列水循环环节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
解析:第 1 题,①环节水由岩石圈、生物圈、水圈进入大气 圈,应为蒸发;②环节水由生物圈进入大气圈,应为蒸腾; ③环节水由大气圈进入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应为降水; ④环节水由岩石圈进入水圈,应为径流。第 2 题,人类活动 主要影响水循环环节中的地表径流。 答案:1.A 2.D
4.成因
内因 外因
水在自然界中的三态变化 __太__阳__辐__射_和_重__力__作__用__为水循环提供能量和动力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 动态平衡 。
2.进行能量交换和 物质迁移 。
3.塑造 地表 形态。
[知识勾连·成体系]
问题探究 如何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思考探究]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指出,我国
重难考点
西部地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开
发新水源。一是利人造山脉”,进行人工增
雨(雪)。二是发展集雨工程。中西部十多个省区目前已建成大
量的集雨水窖、水池、水柜、水塘等小微型蓄水工程,不仅解
决了部分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而且还为农田抗旱提供了水源,
3.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是联系海
陆之间的主要纽带 ③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④不能对太
阳辐射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水循环能不断塑造地表形态,也能对到达地表的太阳
教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章《第四节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
教案:教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章《第四节地球上的水循环》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八年级上册第5章《第四节地球上的水循环》2. 详细内容:(1) 水循环的定义和意义(2) 水循环的过程:蒸发、降水、径流等(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和生态环境意义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及其意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具体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意义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及其地理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水循环模型、PPT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地球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的意义。
2. 知识讲解:(1) 介绍水循环的定义和意义。
(2) 讲解水循环的过程:蒸发、降水、径流等。
(3) 分析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和生态环境意义。
3. 例题讲解:以实际问题为例,讲解水循环在农业生产、城市供水等方面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水循环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措施。
六、板书设计1. 水循环的定义和意义2. 水循环的过程:蒸发、降水、径流等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和生态环境意义七、作业设计1. 描述水循环的过程,并说明其地理意义和生态环境意义。
2. 分析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在水循环方面的意义。
3. 提出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水循环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存在理解上的困难?2. 拓展延伸:水循环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使学生了解了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及其意义,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一些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措施。
地球上的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循环
蒸发
地球上70%的表面是水,其中97%是海水。
当太阳照射在水面上,水分子吸收太阳能量,并逐渐蒸发成水蒸气。
蒸发过程主要发生在海洋、湖泊、河流以及植物的叶片上。
降水
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到冷空气时,水蒸气就会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并形成云。
云中的水滴会不断凝结和碰撞,最终足够重以至于从云中落下。
这就是降水,包括了雨、雪、冰雹等形式。
蓄水
降水后,水可以被地面、土壤、岩石和植被吸收。
这些水分会逐渐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
部分降水也会形成湖泊、河流、冰川等。
这些地表水和地下水一起构成了蓄水过程。
流动
蓄水后,水会通过地下河流、地表河流等方式向更低的地势流动,最终返回到海洋。
在流动过程中,水会携带着气候和岩石颗粒,对地表和地质结构产生影响。
地球上的水循环是一个连续而不断的过程,它决定了全球的气
候和环境。
这个循环使得地球上的水资源能够得以再利用,在维持
生命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 提示:请注意避免抄袭和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我们鼓励自
主创作和简明扼要的表述。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四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水平1:能够在水循环示意图中辨认水循环的环节和类型。
水平2:能够运用示意图,解释水循环的时空变化过程。
水平3:能够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与地球水体之间的联系,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平4:能够运用示意图,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人地协调观: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应遵循水循环的规律。
综合思维:分析水循环与水体转换的联系,分析河流的补给来源。
地理实践力:观察当地某水体(河流、湖泊、海洋),设计科学的水循环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一、水循环1.定义: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植物□01蒸腾、水汽输送、凝结□02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03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变化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2.类型及过程3.水循环内外因:内因是□11水在自然界中的三态变化;外因是太阳辐射和□12重力作用提供了□13能量和动力。
1.判断正误。
(1)水循环的初始环节是降水。
(×)(2)海上内循环的环节主要是降水和蒸发。
(√)2.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是( )A.河流蒸发B.土壤水蒸发C.海洋水蒸发D.植物蒸腾答案 C解析地球上海面最为开阔,可供蒸发水量丰富,其蒸发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3.盛夏季节我国城市暴雨往往导致城市内涝,地表积水严重。
城市建设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提示城市地面硬化后,阻止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地表水的下渗;人为改造后的地表,也影响着地表径流等。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01动态平衡。
1.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2.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水循环参与太阳辐射能的□02重新分配过程;地表径流源源03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质和各种营养盐类。
不断地向□3.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其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04搬运、堆积和溶蚀作用,不断塑造着全球□05地貌形态。
2019(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第四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1.通过水循环实验、水资源调查等方式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地理实践力】2.通过内流区和外流区水循环的对比,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区域认知】3.能够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综合思维】4.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水的习惯。
【人地协调观】知识清单一水循环1.概念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的交换地理位置和物理形态的运动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及过程循环类型字母主要环节海陆间水循环 A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海上内循环 B ①蒸发、⑦降水陆地内循环 C ⑧植物蒸腾、⑨蒸发、③降水河流为典型的地表径流3.成因内因:水在常温和常压条件下的三态变化。
外因:太阳辐射和重力为水循环提供了能量和动力。
知识清单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
2.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3.塑造地表形态。
形成冰川地貌、流水地貌、海岸地貌、喀斯特地貌等4.赋予了水资源可再生和可永续利用的特点。
[易误辨析]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状态,从这一角度讲,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但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水量型缺水或水质型缺水,因此,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虽然海陆间水循环的范围很广,但是参与循环的水量却远远少于海上内循环的水量。
因为地球上3/4的面积都是海洋,海上内循环的水量占全球水循环总量的90%左右。
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危害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导致泉水干涸,引发地面沉降,地表塌陷;沿海地区会导致海水入侵,地下水质恶化,造成土壤盐碱化;绿洲地区良田废弃,草场退化等。
课件《水循环》优秀课件完美版_人教版1
补给陆地水体 的水量较少
陆地内循环
陆地上的水资 源得以再生
海陆间循环
降水又降落到 海洋表面
海上内循环
降水
降水
水汽输送
降水
植物蒸腾 蒸发
下渗
蒸
蒸
发
发
地下径流 水循环示意图
拓展:人类活动能够干预和影响水循环哪些环节?
水循环环节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大气降水 蒸发 下渗
人类活动
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 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把各圈层联系起来,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 果人类用水速度超过了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受到污染,就会造 成资源型缺水或水质型缺水的问题。
2、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①使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得以缓解;②直接影响各地 的天气过程,乃至区域的基本气候特征;③往往引发区域性的洪 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水珠”虽然不大,但地球上的水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面积。从太 空中望去,地球大部分被蓝色的海洋包围,所以人们称地球是“水球”。
不会。淡水资源的储量虽然不多,但通过水循环,这些水从一种形式转换成 另一种形式,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不停运动,使地球上淡水的总量 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若发生较大程度的气候变化或严重的污染,这些可利用 的淡水资源将可能减少。
3、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在水循环的驱动下,地表物质被侵蚀、搬运和堆积,地貌得到发 育、演化,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
四、洪涝灾害防治
1、洪涝灾害对我国的影响:
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 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021高考地理一轮培优教师用书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讲解部分)
影响 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
海区温度不会持续降低
大陆 暖流⑥ 增温增湿 ;寒流⑦ 降温减湿 沿岸
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对荒漠形成的影 响
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
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渔场 ⑧ 秘鲁 渔场
海洋航行
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逆洋流航行速度减慢;寒 最佳航线的选择 暖流交汇处或寒流流经地区易形成雾;洋流带 来的冰山影响航行安全
城市路面硬化:能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 市内涝
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 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 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三、水量平衡原理 1.概念 指任意尺度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水量与支出水量之间的 差额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 收支平衡。 2.各区域的水量平衡问题
拓展延伸 1.判断洋流性质的方法 ①洋流成因法:根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 ②洋流性质法: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 水温低的海区的是暖流,如图a;由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是寒 流,如图b。
图a
图b
③纬度判断法:海水表面温度的分布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洋流由较低 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一般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如下图所示,A为暖流,B 为寒流。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② 大气圈 、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 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
循环类型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
地球上的水循环主要内容
(一)水循环概念地球表面的水在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通过各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运动过程,称为水循环。
(二)水循环类型自然界水循环每时每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按其进行的领域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海陆间循环海洋水通过蒸发、凝结,被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以大气降水形式降落地表。
降落地表的水,一部分被蒸发进入大气,一部分为植被截留,大部分沿地表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又汇注江河,回归海洋,这种循环过程就称为海陆间循环,又叫大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是最重要的一种循环运动。
陆地上的水主要就是靠这种循环不断得到补充,淡水资源得以再生。
2.海上内循环海洋表面通过蒸发成为水气进入大气,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凝结,以降水形式又回到海洋,这一循环过程称为海上内循环,又称小循环。
这种循环虽然只在海洋领域内进行,但从参与水分循环的量来说却是主要部分。
3.内陆循环降落到大陆上的水,部分被陆面、水面蒸发、植物蒸腾返回大气,一部分又被气流带到内陆上空,再凝结降落,一般消耗于荒漠之中,不再返回海洋。
这种不断向内陆输送的水分循环,称为内陆循环。
它可以使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获得一定量的水分。
地球上的水循环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
地球上的水循环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地球上的水循环: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地球是一个水球,约71%的表面由水覆盖。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从地表升至大气层再降回地表的过程,对于维持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
1. 蒸发和蒸腾水循环的第一步是蒸发和蒸腾。
当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水体(如海洋、湖泊、河流和湿地)时,水分会以气态水蒸气的形式蒸发进入空气中。
同时,陆地植物的叶子通过蒸腾的方式释放水分进入大气层。
这两个过程共同导致水从地表转换为水蒸气。
2. 凝结和云的形成当水蒸气上升到较高的大气层时,由于空气温度较低,水蒸气会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云。
云是由许多微小水滴或冰晶构成的气体团块,它们在大气中漂浮并随风移动。
3. 降水和沉淀云中的水滴或冰晶在适当的条件下会合并增大,达到一定的重量后便会降落回地表。
这个过程称为降水,包括雨水、雪、冰雹等形式。
尽管大部分的降水会直接落入海洋、湖泊或河流中,一部分也会通过降落到陆地上的形式进入地下水层。
此外,一些降水也会以冰雪的形式沉积在高山上,形成冰川。
4. 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降水后,一部分水分渗入地下层,形成地下水。
这些地下水可以通过泉眼、井和河湖水源升至地表,形成地下径流。
同时,降雨超过土壤的渗透能力时,水分会形成地表径流,沿着河流、溪流或河道流入海洋或湖泊。
5. 水的再蒸发和再蒸腾部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水分会再次蒸发或蒸腾,重复开始新一轮的水循环。
蒸发和蒸腾也可以发生在地表水体表面或植物叶子上。
总结:地球上的水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等环节。
这个循环过程是地球上水分在不同形态间交换的重要机制,维持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让我们共同关注并积极参与保护水环境的行动,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湘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梳理总结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一、基本知识点(整理内容全部都很重要,带“▲”的为必背内容):1.海洋水是地球水体的主体部分,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水循环的环节和类型:(1)影响蒸发的因素:①光照:光照越强,蒸发量越大;①气温:气温越高,蒸发量越大;①风速:风速越大,蒸发量越大;①湿度:湿度越大,蒸发量越小;①水域面积:水域面积越大,蒸发量越大。
(2)影响下渗的因素:①地面性质(硬化或者沙质);①坡度:坡度越小,下渗量越多;①植被覆盖率越大,下渗作用越强;①降水强度小,降雨持续时间长,下渗量多。
(3)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①地表状况(硬化与沙质);①地形地势,影响径流落差;①降雨强度,影响径流量;①人类活动(城市化、乱砍滥伐)3.▲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4.▲水循环各环节最容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节是:地表径流。
5.▲跨流域调水可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可缓解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
6.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7.洪涝灾害分为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
8.▲洪涝灾害的防治:①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监测,能够有效防御洪涝灾害;②提高强降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③防御洪涝灾害,需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工程措施有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或滞洪区、蓄洪区),完善排涝设施等;非工程措施有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建立洪水预警机制、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推行防洪保险等。
9.▲城市内涝的原因及解决措施:(1)原因: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
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但是,城市内涝主要是城市地表硬化造成下渗速度减慢,排水不畅,发生内涝。
(2)措施:①增加城市绿地、湿地面积;②利用透水材料、渗水砖;③城市规划时合理布局城市排水系统。
第五章 物态变化 4《地球上的水循环》课件教科版物理八上
知识回顾
固态
液态
气态
思考
1.除了以上的四个物态变化,还有没有其他物态变化? 2.物质能在固态和蔼态之间直接变化吗?
视察思考
一直冰冻的衣服是怎么晾干的呢?
视察思考
柜子中的樟脑球是怎么消失的?
视察思考
樟
脑
丸
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过一 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
高空中的 水蒸气遇 冷
小水滴
凝华 小冰粒
下 落 融化
练一练
下列现象中,属于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是( C ) A.雾 B.露 C.霜 D.雨
利用物态变化解释一些现象 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有哪些?
云、雨、雪、雾、露、霜......
露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
的水蒸气于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 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 附着在他们的表面上,这是一种 液化现象。
利用物态变化解释一些现象
雾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
为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附着在灰尘 上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 雾,因此雾是水蒸气液化现象。
利用物态变化解释一些现象
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
小水滴和凝华成的小冰晶聚集在一起 漂浮在高空中的现象,因此云的形成 包括液化和凝华现象。这些水滴和小 冰晶降落下来就成了雨。
固态樟脑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升华
气态
定义
固态
升 华
气态
升华 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实验探究 碘的升华
把少量的碘放入烧瓶,上 面盖玻璃片,然后微微加热, 视察有什么现象产生?你能解 释为什么吗?
停止加热后,继续视察有 何现象产生?现在能解释这一 现象吗?
《水循环》优质课件PPT
活动 Activity
1998 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 水时,我国气象卫星对洞庭湖 区进行了实时监测。图 4-9 是 气象卫星拍摄的多光谱合成遥 感图像,其中右图中的红色部 分表示洪水新 淹没的范围,通 过与没有发生洪水时的遥感图 像(左图)进行对比分析,就 可以获得受灾区域的分布及面 积。洪水分析是抗洪救灾与减 灾决策的重要依据。读图 4-9, 完成相关任务。
地处低洼地带的居民 要准备沙袋、挡水板 等物品,或砌好防水 门槛,设置挡水土坝, 以防止洪洪涝灾害防治
即使会游泳,也要尽量避免 下水,以免碰到暗流和旋涡。
如水位继续上涨, 暂避的地方已难自 保,则要充分利用 好救生器材逃生, 或者迅速找一些门 板、桌椅、木床、 大块的泡沫塑料等 能漂浮的材料扎成 筏子逃生。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缓解全球热量收支不平衡
水循环深入大气系统内 部,深刻影响全球气候 的变化。水循环作为大 气系统能量的主要传输、 储存和转化者,通过对 地表太阳辐射的重新分 配,使得不同纬度热量 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得以 缓解。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 要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 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 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在水循环的驱动下,地表 物质被侵蚀、搬运和堆积, 地貌得以发育、演化,形 成多字多彩的地表形态。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大气圈
生物圈
水圈
岩石圈
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 的系统。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不断更新水资源,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 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 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在这 个系统中,水在持续不断的运 动、转化,使地球上的各种水 体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形成 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水 循环还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 衡,即从总体来看,海洋水、 陆地水、地下水不会增多,也 不会减少。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四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件中图版必修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 问题探究 据德国研究机构发表的研究文章显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自20 世纪90年代末以来,亚马孙河流域的水循环已经加剧,这导致更频 繁的水文极端事件。 结合材料探究: (1)亚马孙河流域的大气降水特点是什么? (2)亚马孙河主要参与哪种水循环? (3)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大面积被毁,对其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什么? 提示:(1)全年降水量大且较为均匀。 (2)海陆间循环。 (3)植物蒸腾作用减弱, 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减少等。
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一、水循环 1.概念: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 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水体之间进行着连 续不断变化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2.类型及主要环节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要点笔记外流区域既存在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以海陆 间循环为主。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解析:读图可知,①表示水汽输送,②表示海洋上大气降水,③表示海 水蒸发,④表示陆地大气降水,⑤表示地表径流,⑥表示植物蒸腾及 陆地水体蒸发,⑦表示地下径流,⑧表示地表水下渗。人类活动主 要影响⑤环节,A错误。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它 由③①④⑤⑧⑦构成,B错误。人工降水与海水蒸发(③)无关,它影 响陆地降水(④)环节的时空分布,C错误。植树种草会增加地表水 的下渗量,故D正确。 答案:D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雨水被收集到蓄水池中存储起来,使降雨时 的地表径流减少,因而该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了地表径流,并有 利于减缓城市内涝。 答案:(1)B (2)B
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1.水循环类型及地理意义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发生领域
海洋与陆地之间
陆地与陆地 上空之间
海上内循环
海洋与海洋上 空之间
示意图
特点
最重要的类型, 使陆地水得到补 补给陆地水 充,水资源得以 的水量很小 再生
携带水量最大 的水循环,是 海陆间循环的 近十倍
典例 地理意义
未登陆的台
长江流域的 塔里木河流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学会绘制水循环示意图。2.运用水循环 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3.理解水循环的地 理意义。
一、水循环 1.概念: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 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 在各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变化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2.类型及主要环节。
答案:(1)A↑ ←―C ― D↑ (2)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3)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4)E
4.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
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
C.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②
D.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 解析:第3题,①属于社会循环,且能为城市提供地表水, 最可能为跨流域调水。②属于自然循环,也能为城市提供 地表水,应为地表径流。③属于社会循环,可以把城市地 表水提供给用户,应为管道输水。⑦属于社会循环,可
答案:1.C 2.A
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下图为某城 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⑦分别表示( )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 B.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 C.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 D.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人工降水
地球上的水循环具体内容
4. 地表径流:降水落到陆地上,一部分水会渗入土壤形成地下水,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并通过蒸腾返回大气层,但还有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地表径流是指降水过剩无法渗入土壤或被植物吸收时,流经地面进入河流、湖泊、湿地等水体。
地球上的水循环Βιβλιοθήκη 体内容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从地表蒸发,升至大气层形成云,通过降水回到地表的过程。具体内容如下:
1. 蒸发:太阳能使得地表水(海洋、湖泊、河流、湿地等)的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从而转变为水蒸气进入大气层。蒸发的主要来源是海洋,但还包括陆地上的水体以及植被蒸腾。
2. 蔽蔽:蒸发后的水蒸气升至大气层,与大气中的气体混合形成云。蒸发的水蒸气在大气中冷却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形成云。云的形状和高度取决于大气中的温度、湿度和气流情况。
5. 地下水:降水渗入土壤后部分会被土壤和岩石层储存为地下水。地下水以慢速流动,最终注入河流、湖泊、湿地或直接进入海洋。
6. 再次蒸发和蒸散:地表水和地下水再次被太阳能加热,部分转化为水蒸气进入大气层,进行新一轮的水循环。
这样,通过蒸发、蔽蔽、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循环,地球上的水在不断转移和分布,维持了水资源的平衡。水循环也对地球上的气候和生态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4 地球上的水循环(共36张PPT)
水蒸气
凝华 小冰晶
思考:窗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侧还是 外侧?
内侧
4.雾凇的形成 雾凇
5.霜的形成
霜
水蒸气
凝华 (遇冷)
小冰晶
烧黑的灯泡
钨丝
固态
1.灯泡为什么会变黑?
2.黑吸热色的升物华质是怎么形 成的?……
?钨蒸气
气态
放 热 凝华
钨的颗粒
固态
1.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升华吸热)
升华现象: 樟脑片变小、冰冻衣服干了、灯泡的灯丝 变细了.
课堂小结
地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球
上
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的
水
循 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水的三种状态不断的
环
相互转化形成的
课堂训练
1.冬天的早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户上往往会出现冰花,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
A.出现在窗户的内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B.出现在窗户的内侧,由水凝华而成 C.出现在窗的外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D.出现在窗户外侧,由水凝华而成
用铁水浇铸工件 蒸锅上方生成“白气”
熔化 凝固 汽化 液化 升华 凝华
6. 冬天玻璃窗内表面结一层冰花
(凝华放热)
三 升华、凝华的应用
利用干冰能进行人工降雨、制造舞台烟雾、灭火筒、为食 物保鲜等.
干冰:二氧化碳(CO2) 的固体; 特点:容易升华,有致 冷作用.
用途一:人工降雨
用高射炮或飞机在天空中撒下干冰,干冰会升华吸热,使 云层中的温度急剧下降,从而使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 水滴,或者直接凝华成小冰晶,落到地上便形成雨.
淡水奇缺,水比油贵
《地球上的水循环》ppt课件
一、情境导入
地地球面上的的河水流从不来停不地是流静向止大不海动,的却,不而会是枯处竭在。不天断上的的循雨 环 之雪运间年动循年之环下中运,。 动却地 的总球 呢也上 ?下的不水完是。怎你样知在道陆是地怎、么海回洋事、吗大?气
二、探究与发现
活动一:研究陆地水循环
根据水的三态变化规 律和各种天气现象的 成因,结合图片分析 自然界中的水在陆地 和大气之间是怎样循 环运动的?用箭头和 文字把分析结果记录 在活动手册中。
活动二:研究海陆水循环 思考:自然界中的水在循环过程中产生了哪些天气现象?
三、拓展与延伸
降水是地球表面和地下所有淡水的来源,水循环更新了地
球上的可用淡水资源。假如地球上的水停止了循环,会产
生什么影响呢?
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与人们的关系 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对人类是有益的,但有时也会造 成灾害。由于水的循环,天才会降雨雪,雨雪可以滋润土 地,供植物生长;由于水循环,才有水供人畜饮用,进行工 农业生产,发展水中养殖和水上运输等;水蒸气可以调节气 候,湿润空气,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但是,若某一地 区降水集中或长期无降水,就会造成洪涝或旱灾,给人们 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活动二:研究海陆水循环
结合水在陆地上的流 动情况及高空中空气 的运动情况 讨论:水在海洋、天 空、陆地之间是怎样 循环的?
活动二:研究海陆水循环
植 物 蒸 腾下 渗水汽输送降 水
水 蒸 气
地表径流
降 水
蒸 发
地下径流
地下径流
地球表面的水不断地蒸发成 水蒸气进入到大气中,在上 升过程中,遇冷变成雾或云。 有的云在当地上空形成雨或 雪降落下来;有的云飘到其 他地方形成雨或雪。降落到 地面的水,有的渗入地下, 形成地下水;有的汇聚成江 河,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 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 循环运动,永不停息。
地球上的水循环
陆地小循环,就是从陆地上蒸发的水汽,在空中 凝结,以降水形式降落陆地上的循环过程。
二、水循环的基本类型
1. 大 循 环(全球海陆之间大循环)
2. 小 循 环(海洋小循环 和 陆地小循环)
(外流区小循环和内流区小循环)
水圈的垂直结构特征
近地面集中分布:水主要集中分布在地面附近,随着离 地面距离的增大水越来越少。
垂直分层: 水圈在垂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分层现象。 相态分异: 水的相态在垂直方向上的有规律的变化现 象。
水的运动
• 一、水 循 环
概念: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重力等 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 流等环节,下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称为水循环。地球上各类水体,通过水循环形成了一个 连续而统一的整体。水循环按不同途径与规模,分为大 循环和小循环。
陆
冰
地Hale Waihona Puke 川 与 地下水水冰
盖
陆地水: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水;冰川。
水圈的结构
• 水圈的水平结构特征
• 连续性: 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方都有水的分布, 水在地球表层的分布是连续的。
• 不均匀性:水在地表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均匀 性一是表现在水圈的厚度各处不一,二是表现在水 圈中各处分布的水量不同。
从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被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在适 当的条件下,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面后,其中一部分蒸 发到空中,另一部分经过地表和地下径流又流到海洋,这 种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称为大循环,也称海陆间循 环。它是由许多小循环组成的复杂的水分循环过程。
2.小循环
小循环是指水仅在局部地区(海洋或陆地)内完成 的循环过程。小循环可分为海洋小循环和陆地小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