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衔接

合集下载

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文化导入

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文化导入

3、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师 可以利用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词汇 的文化背景。例如,可以通过播放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视频,让学生更好地了 解“水墨画”、“书法”、“剪纸”等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实际操作方法
1、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实践 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文化。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讲座、 参观中国传统文化展览、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的对话练习等。
三、案例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已经积极探索并实践了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我 们来看一个成功的案例:一位对外汉语教师在讲解“龙”这个文化词汇时,首 先详细讲解了“龙”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象征意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 了“龙”主题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深入了解了“龙” 在不同情境下的含义。
在数字技术方面,教师可以制作端午节主题的在线课程,让学生通过虚拟现实 技术感受赛龙舟的场景,或利用在线游戏让学生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等。
五、总结与启示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导入传统节日文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提高 其学习兴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听、说、读、写等各 个环节,并开展实践活动和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教师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教学 目标。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将传统节日文化与其他领域的教学相结 合,以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文化导入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 的重要性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的含义和用法往往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在对外汉 语教学中,如果只注重语言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文化的导入,往往会导致学 生虽然掌握了词汇和语法,但在实际交际中仍然感到困惑。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文化性和导入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文化性和导入
确 的发 音 方 法 并 用 最 大 的 口型 发 出 ,有 时 结 合 一些 小 妙 招 ,
普通话 ,并 能准确 得体地 使用 汉语进 行交 际。然而 跨文化 的差异会 直接 或 间接 地影 响学 习 者对 汉语 的认 知 和掌 握。 了解汉 民族文化是第二 语言学 习者 提高汉 语综 合能 力的根
扬 顿 挫 、 平仄 相 间 是 其 格 律 上 的 特 点 之 一 。古 典 诗 词 之 所 以会 具 有 这 样 的 特 点 ,是 因 为 汉 语 是 有 声 调 的语 言 。 不 同 声 调 的词 语 排 列 组 合 ,使 得 诵 读 时 声 音 高 低 抑 扬 ,故 而 产 生 音 乐 美 。在 音 素 文 字 或 字 母 文 字 中 ,人 们 只 需 掌 握 了 字 母 的发 音 和拼 写 规 则 ,听 到 了一 个 词 的声 音 大 体 能写 下 来 , 看 到 一 个 词 一 般 能 读 出 它 所 代 表 的 语 音 ,但 在 汉 语 中 ,一 个 音 节 可 以用 不 同 的 汉 字 来 表 达 , 由声 调 起 着 区 别 意 义 的

论 的重 点。此外 ,对外 汉语 词汇 教学涵 盖面极 广 ,几 乎包
括 了所 有 语 言 要 素 ,除 读 音 、 释 义 、用 法 之 外 ,还 涉 及 到 语 法 、语 用 及 文 化 诸 要 素 ,这 些 要 素 在 词 汇 教 学 中相 互 关
联 、交叉 渗透 。本文 仅就语音和 语义进行探讨。
第3 1卷 第 3期 20 0 9年 6月
宜 春 学 院学 报
Ju n ] fYih nC l g o ra o e u ol e e
Vo . 1 31. No 3 .
Jn.O 9 u e2 O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融合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融合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融合作者:王凤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40期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国际威望的逐步提高,世界各国人们掀起了一股“汉语热”的浪潮。

然而语言不仅是人们之间的交流工具,更富有文化内涵。

因此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汉语词汇、语音、语义等知识的传授,同时也需要融合相应的文化内容,把中国文化与语言教学串联起来,渗透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一、文化融合于教学的意义在汉语教学过程中融入我国优秀文化,不仅能够彰显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并且能够使其他国家对中國产生认同感和增加国家之间的亲和力。

同时,语言与文化互为前提,语言也作为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的差异性从而形成语言的差异性,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的学习不仅单纯是语言知识的传递,还需要从语言的文化中整体上把握。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让外国学生停留在语言符号的知识层面和技能层面的学习学生反而会缺乏相关合理性文化因素的解读,在交际中容易产生困惑,语言能力的提升也会受到限制。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类型(1)对外汉语中民俗习惯文化由于学生群体来自世界各地,相互之间存在着迥异的文化背景、民族心理和母语特征,课堂上先入为主的母语文化势必与中国文化产生冲突。

教学中,有关风俗习惯文化的学习,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讲授标准。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通常除了给学生们要基本的文化知识以外,还涉及部分风俗习惯的知识,并且这些知识在日常的交际中也会在潜意识中运用到。

这主要包含一些基本的语言手段、心理思维和价值观念,也包括人们之间称谓的使用、问候语的表达、见面道谢或者告别等常用语的使用等。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固有的特征,差异性在体态语的表现上就会纷繁多样,在国际的交流中,只有真正的掌握了对外国家的风俗习惯、文化底蕴,才能真正理解对外的体态语。

(二)体态交际文化体态交际文化涵盖面广泛,包括日常的见面问候语到一些委婉语的表达或者一些体态语和禁忌语等,因此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在体态交际上的区别。

《2024年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范文

《2024年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范文

《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国际教育任务。

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

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教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文化内涵。

本文旨在探讨文化模式在对外汉语词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如何将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二、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文化模式是指一个民族或国家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

对外汉语教学不仅要教授语言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因此,文化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文化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词汇的内涵。

汉语词汇丰富多样,许多词汇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了解词汇背后的文化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

其次,文化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对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

对外汉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中国社会和文化环境。

三、文化模式在对外汉语词语教学中的应用1. 结合文化背景教授词汇在教授汉语词汇时,应结合词汇的文化背景进行讲解。

例如,对于一些具有典故或寓言的词汇,可以介绍相关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这样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词汇的内涵和用法。

2. 注重词汇的文化差异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在词汇中也有所体现。

在教授汉语词汇时,应注重介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帮助学生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

3. 创设文化情境进行实践练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词汇,可以创设文化情境进行实践练习。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活动,让他们在模拟的文化环境中运用所学词汇。

四、提高对外汉语词语教学效果的策略1. 强化文化意识的培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强化文化意识的培养。

这包括了解中国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

只有了解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词汇。

浅谈对外汉语文化词汇教学

浅谈对外汉语文化词汇教学

浅谈对外汉语文化词汇教学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中文化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成为词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本文从跨文化文化的角度,阐述文化与词汇的紧密关系,并且对文化词汇教学提出建议。

教师要坚持文化与词汇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运用文化词汇。

本文重点以《尔雅汉语·中级汉语词汇综合教程》为例,对教材中的文化词汇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对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对外汉语;文化词汇;跨文化意识;教学策略1.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词汇1.1 文化词汇的含义什么是文化词汇?首先,角度不同,对文化的定义不同。

“广义的文化包含了语言,即词汇是广义文化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然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范围要小得多,内容要比文化狭隘。

”[ 唐志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4页。

]其次,语言是符号系统,交际的工具。

学习文化词汇,可以满足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的需要。

另外,文化也制约着语言,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

所以,文化与词汇关系是紧密相连的。

1.2文化词汇教学内容文化教学的内容,即教师“教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关键部分。

词汇敏感地反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文化词汇的教学也要与时俱进,重点讲解最具本民族特色有代表性的文化词汇。

1.3文化词汇的教学原则“文化词汇教学从跨文化角度出发,揭示汉语文化词汇的特点,教师对留学生一点一点的渗透文化知识,培养其语言交际能力。

”[ 陈枫《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华书局,2010年,第72页。

]以下是教学原则:(ⅰ)针对性原则,留学生的汉语水平,生活的背景文化和学习目的不同,都应该做出不同的教学策略。

(ⅱ)代表性原则,教师要教授主流文化。

例如,动物词汇教授“狗”、“猫”、“猪”要比教授“食蚁兽”、“吼猴”、“河豚”、要典型,更加实用和容易记忆。

(ⅲ)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词汇对社会的发展反映最灵敏,教师在教授文化词汇时就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筛选词汇。

近三十年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研究述评

近三十年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研究述评

近三十年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研究述评一、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需求日益增加,对外汉语教学也随之迅速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三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对文化教学的研究不断深入,从理论探讨到实践应用,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旨在全面回顾和评述这一时期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这一章节将首先介绍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明确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

接着,将概述近三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分析不同阶段的研究特点和重点。

在此基础上,本章还将总结这一时期文化教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贡献,包括理论构建、教学方法创新以及实证研究等方面。

将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指明方向。

1. 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教学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则是语言背后的深层结构和内涵。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一方面,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只关注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而忽视语言所蕴含的文化信息,那么学习者很难真正掌握和运用这种语言。

在教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必须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文化理解的培养。

另一方面,文化教学也需要通过语言教学来实现。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更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文化教学,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文化教学也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环境。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应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只有在语言教学中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文化理解的培养,同时在文化教学中加强语言技能的训练,才能真正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浅论词语的语言意义与文化意义及其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

浅论词语的语言意义与文化意义及其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

浅论词语的语言意义与文化意义及其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摘要: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词义又关系到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的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同等重要,词汇教学也因此受到文化的影响,本文以中医学术语为例探讨词汇的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的关系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相关教学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语言意义;文化意义;对外汉语教学中医学术语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8-0000-02一、词语的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词汇本身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思维、哲学、宗教信仰、艺术等,同一词汇的文化意义差别很大。

词义问题是整个词汇学里最重要的研究方面之一,我们通常所说的词义,指的是词的语言意义,“是词所指的客观事物或现象,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认识的概括反映”。

它是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所表达的最基本的意义。

词的文化意义,是指“词在特定社会文化交际背景下所获得的意义,也就是社会及文化赋予词汇的感情色彩、风格色彩、比喻意义、借代意义、联想意义等,也称为附加义”,文化意义是附加在语言意义上的主观意义,反映出交际者的文化心理、态度和感情色彩。

文化意义比语言意义更加的含蓄,需要结合相关的文化背景。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皮尔说过:“语言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同时也是文化教学。

二、从中医学术语看词语的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之间的关系索绪尔把词义定义为“被命名的事物或概念与名称本身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形成无不渗透着人对现实的感受及经验,词的多义性,就在它是现实世界的象征符号,体现着人对现实世界的不同认识。

”词汇意义是一种民族文化,其语言意义是基础,标记了客体的主要的语义信息,文化意义依附于语言意义,是以语言意义为核心的,会随着语言意义的变化而变化。

(一)中医词汇的文化含义以语言意义为基础——以中医学中的“舟”为例从整体上看,词语的语言意义是基础,文化意义依附于语言意义。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地位与影响力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学习汉语,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就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进行探讨。

一、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文化是语言的灵魂,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仅仅掌握语法和词汇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理解和运用汉语,学习者还需要了解汉语的文化背景。

通过文化教学,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提高汉语的交际能力。

二、文化教学的内容文化教学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包括汉字文化、传统节日、饮食习惯、历史文化等方面。

首先,汉字是汉语的独特之处,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其次,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春节、中秋节等。

通过了解这些节日的习俗和意义,学习者可以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

此外,中国的饮食文化也非常丰富多样,学习者可以了解中国菜肴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和欣赏。

最后,历史文化是文化教学的重要内容,学习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名人,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三、文化教学的方法文化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讲解、讨论、观察、体验等方式进行。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习者传授相关的文化知识,介绍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讲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等。

其次,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开展文化教学,鼓励学习者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增强学习者的参与性和交流能力。

此外,观察和体验也是很好的文化教学方式,学习者可以观察和体验中国的传统节日、饮食习惯等,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

四、文化教学的实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可以融入到不同的教学环节中。

首先,在词汇和语法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场景模拟的方式,让学习者了解词汇和句子背后的文化内涵。

其次,在听力和口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听取和模仿地道的汉语口语表达,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导入浅谈

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导入浅谈

4、科学性原则
4、科学性原则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应该遵循科学的方法和程序,系统地组织教学 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同时,还要注重使用规范的语言和文字,避免出现歧 义或误解。
三、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导入的方 法
1、直接法
1、直接法
直接法是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直接引入相关的文化内容,让学习者通过直接 的体验和感知来了解中华文化。例如,可以通过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名胜古迹、 风俗习惯等,让学习者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一、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导入的意 义
1、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1、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的运用需要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和习俗。在对外 汉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可以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避免因为文化差异 而产生的误解和困惑。
2、增强学习者的文化意识
2、增强学习者的文化意识
文化的导入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等,从而 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中国的文化。这不仅有助于学习者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好地应对 文化差异,也有助于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导入浅 谈
目录
01 一、对外汉语教学文 化导入的意义
03
三、对外汉语教学文 化导入的方法
02
二、对外汉语教学文 化导入的原则
04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中蕴含着文化。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教授汉语知识, 更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导入文化,不仅可以提高学习 者的语言能力,还可以加深其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本次演示将从对外汉语 教学的文化导入的意义、原则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内容摘要
另外,社交互动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导入形式,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 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促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口语表达。

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注重文化传播

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注重文化传播

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注重文化传播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汉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外汉语教学也因此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文化传播同样不可忽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灵魂,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注重文化传播,不仅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还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传播的重要性1、增强语言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语言学习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如果单纯地讲解语法和词汇,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而将文化融入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汉语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例如,通过讲解中国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让学生感受到汉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可以帮助外国学习者了解中国文化,减少文化误解和冲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当他们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就能更好地与中国人进行交流与合作,为跨文化交流搭建桥梁。

3、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还包括文化意识和文化适应能力。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注重文化传播,可以让学习者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培养他们的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交际技巧,使他们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自信和得体。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传播的内容1、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文化的表层,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方面。

在教学中,可以介绍中国的传统美食,如饺子、汤圆、烤鸭等,让学生了解中国独特的饮食文化;展示中国传统服饰,如汉服、唐装等,让学生感受中国服饰的魅力;讲解中国的古建筑,如故宫、长城等,让学生领略中国建筑的宏伟和精湛工艺。

2、制度文化制度文化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等方面。

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教育体系,让他们了解中国社会的运行机制和发展现状。

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要素教学的一部分,是整个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环节。

新词语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文化因素的导入是新词语教学成败的关键。

标签: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文化导入一、新词语教学中加强文化因素导入的重要性“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或激变时,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会毫不含糊地随着社会生活进展的步伐而产生变化。

”[1]语言的变化首先表现在词汇的变化上。

词汇作为语言中最积极、最活跃的部分,直接迅速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变迁、民族文化的发展,体现了语言的文化载储功能。

对外汉语教学中利用词汇进行适当的文化导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词语与社会发展变化的联系最为密切,是词汇系统最为敏感的部分,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极强的时代性。

新词语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三种:一是经济发展、社会开放导致“文化词”大量产生;二是文化移入的影响。

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的出现,常常会导致一大批“文化词”的出现;三是社会文化的心理作用。

人们为适应一种新的文化,有求新求异的心态。

[2]新词语的产生与文化的发展变迁关系密切,如果不联系社会文化就难以理解。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的多种类型的教材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新词语,尤其在“当代中国话题课”和“报刊阅读课”中,话题阅读与表达所涉及到的内容都是与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且辐射范围很广。

另外,从当前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来看,汉语学习已成为他们的一种实际需要,这与很多学习者将来的职业选择相关。

新词语的学习既帮助留学生了解词义本身,还可以使他们对当代中国文化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是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是他们融入中国社会的重要途径。

与《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的基本词汇相比,新词语最能敏锐地反映时代特征和社会心理变迁,反映当代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新信息,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外汉语新词语学习是跨文化语言习得,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

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随着对外汉语的日益普及,对外汉语教学的模式与方法也不断完善。

除了语言的教学,文化元素的注入越来越受到教学者和学生的重视。

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文化教学的意义文化是语言的灵魂,文化教学旨在增强学习者对于文化背景的感知、认知和理解,提高语言学习的兴趣,促进语言的习得。

对于对外汉语学习者而言,只有通过深入了解汉语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掌握中文的精髓和内涵。

二、文化教学的方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应该融入在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具体的方式包括:1. 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元素:在教授词汇的过程中,除了学习词汇的拼音、中文释义和例句,还要注重教学中的文化元素。

例如,学习“春节”这个词时,还要讲述中国的春节习俗、包括吃年夜饭、燃放烟花等习俗,从而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

2. 语法教学中的文化元素:在教授语法时,常常会有一些包含文化元素的语法,如“把”字句、“了”字句等。

对于这些语法,教师应该解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用法,从而让学习者可以运用这些语法更自然、更恰当。

3. 口语教学中的文化元素:在口语教学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习者自然地学习和运用汉语口语中的文化元素。

4. 阅读教学中的文化元素:通过阅读文章,学习汉语的学习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现状,从而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同时,阅读也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汉语语言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文化教学的实践应用文化教学并非是单纯地将文化知识输入到学员的头脑中,而是需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设计和实践。

1. 实施文化实践活动:如传统中国书法、岳阳楼茶社、刺绣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汉语的热情。

2. 结合中外文化比较探究: 如将中文数字和阿拉伯数字进行比较, 比较中国和欧美餐桌礼仪, 对比中国春节和欧洲文化大集,从而引导学生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和异同,深入了解汉语语言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首先,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学习语法和词汇,更是学习和了解该语言所关联的文化背景。

语言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反映了一种文化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习俗。

学习语言必然会接触到其中的文化因素,比如特定的礼貌用语、节日庆祝、饮食习惯等。

因此,了解和理解文化对于学习并正确地运用语言至关重要。

其次,文化的了解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表达方式,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思想和知识。

只有了解文化背景,学习者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比如,一个词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可能有着不同的含义和使用方式。

通过了解文化,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并能更加灵活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第三,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能力。

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能够更好地处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障碍,避免产生误解和冲突。

通过学习对外汉语,学习者能够与中国人交流,并且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从而增强与中国人的沟通合作能力。

最后,文化的学习能够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养。

文化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特定的知识,更是为了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培养学习者的人文精神和世界观。

通过学习对外汉语,学习者能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增加人文素养,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综上所述,文化与语言紧密相连,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文化,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同时,文化的学习还能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素养,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能力和文化视野。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注重文化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探究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探究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探究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探究摘要:本文以语言词汇与文化的关系为切入点,从词汇中的文化差异的角度来谈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并对文化导入的方式和途径作简要的论述,探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入文化因素,用以打破传统的以语言机制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帮助学习者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消除跨文化冲突,加深其对目的语的理解力。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文化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15-0066-02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要熟练地掌握一种语言,就要熟悉其背后的文化特殊性,就要洞察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

在语言中,词汇是最积极、最活泼的局部,社会生活的变迁、民族文化的开展和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无不在词汇中得到最直接的反响,比方民族文化传统方面、心理因素方面、思维习惯方面、宗教信仰方面等,所以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在词汇上也就有了相对明显的显现。

1.对应词汇空缺现象。

对应词汇空缺现象,即某种事物或现象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反映某种事物或现象的概念词汇不能在别的民族的语言中找到对应的形式。

2.理据性差异。

事物的概念是人在构成词时创造的,由于不同民族生存的地理环境、历史的开展状况、民族文化习惯、思维方式等不同,因此不同民族在认识同一件事物并给予其称谓时,在词汇层面上会显示出不同的创造。

这种理据性“并不等于词的意义,它只是指词的原始意义形成的依据,如何选择,这正是民族语言的特殊性在词汇方面的一种反映〞。

3.概念意义范畴不同。

人们在描述一事物赋予概念意义时,会关注它的使用价值。

不同的社会群体关注事物的角度不同,所产生的概念意义就会各有侧重。

英语和汉语中的称谓差异是最鲜明的例证:汉语中对于“姨妈,姑妈,婶婶,舅妈,伯母〞等对女性长辈的称呼划分细致,而在英语里只用一个单词“aunt〞即可概括。

4.联想意义的差异。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词语的教授原则与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词语的教授原则与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词语的教授原则与方法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合理使用中文化资源。

在汉语文化课程中,如何正确地教授中文
文化词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师应把握好教学节奏,不要推进过快,避免因教学过程
中文化词语的理解上有没有涉及到文化背景的问题而出现理解不到位
的问题。

教师还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注重文化的传承,把文化的历史血脉和价值赋予于每个学生。

其次,在授课时,采用上下文教学法,先准备一些有关中文文化
的故事、绘本、文章,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文化的探究与传承之中。

扩展、积累学生的文化知识,通过小组活动、讨论、影视场景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教学获得感。

此外,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利用语境编小练习,让学生练习,语
言贴近生活,使学习更加易行,寓教于乐;理解文化细节,加深对文
化的理解,丰富教学内容。

最后,在教授中文文化词语时,要尊重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将中文文化词语融入
到学生的学习、思考、讨论当中,帮助学生认知、掌握、回忆,深刻
理解中文文化。

总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词语的教授原则与方法,应该注重
主题性,坚持以人为本,从文化内涵出发,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加
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帮助学生正确而有效地掌握中国文化,发展良好的文化信仰。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文化因素及其导入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文化因素及其导入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文化因素及其导入摘要:汉语词汇教学是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中关注的热点问题。

词汇教学时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要素教学的一部分,是整个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环节。

词汇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占重要地位,而文化因素的导入时新词语教学成败的关键。

如何培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汉语思维能力,准确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

提高词汇量并掌握组词、构句,是第二语言学习者提高汉语综合能力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文化导入目前,全球的“汉语热”方兴未艾,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也显得格外重要。

他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历程,并在许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语言的教学中,词汇教学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学生在交际中所犯错误不仅来源于语法,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表达内容的基本构造单位。

没有词汇就无法传递语言信息,也就无从交际,要想简洁、流利地转达信息,词汇应用的准确度尤为重要。

因此,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起着核心作用。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更是培养留学生第二语言能力的基础环节,词汇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的整体水平。

汉语中词汇数量庞大、系统复杂,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语素而不是词,外国留学生对汉语缺乏语感、记忆起来较困难等,这些都成为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效率的障碍。

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加强文化因素导入的重要性“当社会生活发证渐变或激变时,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会毫不含糊地随着社会生活进展的步伐而产生变化。

”①语言的变化首先表现在词汇的变化上。

词汇作为语言中最积极、最活跃的部分,直接迅速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变迁、民族文化的发展,体现了语言的文化功能。

对外汉语教学中利用词汇进行适当的文化导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词汇与社会发展变化的联系最为密切,肌肤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极强的时代性。

词汇产生额原因大致有三种:一是经济发展、社会开放导致“文化词”大量出现;二是文化移入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月一家
2007.091
文学教育
语言教学的内容是语言要素和文化要素共同组成的,对外汉语教学同样包括这不可或缺的两部分。

关于汉语语言教学,目前已经有许多系统而优秀的成果,随着汉语和汉文化的推广和传播,对外汉语教学界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随之出现了一些专门介绍中国文化的教材,如《中国概况》、《中国文化史》、《中国书法》、《中国文化地理》、《中国文学》等,很多院校还开设了相应的文化课。

这些文化知识对留学生了解中国、学习汉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除了这种文化课上系统的文化教学,我们认为,文化教学还有很多是应该而且可以在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的。

在对外汉语语言教学中,词汇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同时也是和文化教学关系最为密切的内容,因为汉语的词汇里包含着大量丰富的文化信息。

这里要谈的就是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衔接问题。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关于文化的界定。

季羡林先生说:“凡人类在历史上所创造的精神、物质两个方面,并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就叫‘文化’”。

也就是说文化包括表层的
物质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

表层的物质文化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风俗礼仪等,深层的精神文化包括审美情趣、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即文化的精神内核。

以上两种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是有一定层次的。

表层的物质文化教学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所以在初级阶段的教学中应侧重于表层物质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教学则难度较大,因为精神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不容易理解,所以,到了中高级再介绍深层的精神文化。

这是就文化教学的阶段性而言。

(这种划分只是就总体原则侧重点而言,实际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传授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所体现。

)不管表层物质文化还是深层精神文化,可以说都离不开词汇的教学。

这是因为语言中的词汇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不同语言的词义由于历史、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心理素质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民族特点。

因此,从词汇中可以反应很多文化要素,这就使得我们可以通过词汇教学来传授文化知识。

下面结合实例分阶段讨论一下词汇教学和文化教学的衔接。

在初级阶段进行文化教学
时,可以通过词汇教学传授文化背景知识。

如:解释“聘礼”、“迎亲”等词汇时介绍中国的礼俗文化;介绍“姑妈”、“姨妈”这些亲属称谓时,可以对比汉英亲属称谓的不对称性来介绍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解释“龙井”、“旗袍”等词汇时介绍中国的饮食、服饰文化;遇到“中秋”、“端午”等节日的词时,可以介绍与之相关的风俗和节日来历;解释“京剧”、“唐诗”等词汇时介绍文学艺术文化;解释“胡同”、“园林”等词汇时介绍中华民族的建筑文化。

这样留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又了解了中国文化,既有利于他们了解中国,又能增加学习汉语的兴趣。

而到了中高级阶段,再介绍深层的精神文化。

精神内容的教学,比物质文化的教学困难得多,除了讲授词汇和成语的表面意义之外,还要介绍较深层次的引申意义。

比如不同文化对同一动物不同的隐含意义,大家所熟知的“狗”在东西方文化中就有截然不同的感情色彩,这样在介绍到相关词或熟语时就要介绍相关的隐含义;同样的例子还有对“鼠”的不同态度,中国文化贬鼠,有“鼠辈、鼠目寸光、鼠窃狗盗、贼眉鼠眼”等;而英语mouse却可喻指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衔接


硕士论坛
每月一家2007.09
文学教育
姑娘、女人;rat在美国俚语中可指大学新生;mouseandman可指众生;asquietasamouse喻文静如鼠。

可见,“鼠”在英语的比喻中则显得比较可爱,所以在解释相关词汇时也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讲解这种文化背景的差异。

在精神文化的传授中,因不同文化思维方式的不同带来的差异,在教学时较难处理。

比如上课时曾经提到的教授“愚公移山”这个成语时遇到的困难。

介绍这个成语时要讲清它的来源故事和引申意义,这个成语故事在中国文化中体现了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这在中国人理解起来很容易,然而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可能会有一些西方留学生难以理解甚至困惑的地方,也许会有学生问“他为什么不搬家,却要费那么大的劲儿搬山?”这在他们看来很不可思议,会觉得中国人很迂腐,不懂得变通。

这个问题该怎么处理呢?一般老师可能会解释这是中国的寓言故事,它是为了要传达一种精神的。

这样的说辞并不能解决学生心理上的困扰,他们可能还是不会理解。

那么这样的文化点还要不要介绍给外国人?如果介绍要怎样介绍?李泉老师是这样处理的:还是要介绍,但是要使别人理解,可以补充介绍和之相关的一些文化,能够解决留学生心中的疑惑。

比如在讲解愚公移山的故事时,补充介绍中国人的家园观念。

由于中国人“家”的观念很强,对于自己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地方有很深厚的感情,故土难离,所以要移山而不是搬家。

这样介绍比前一种简单的说辞要稍好一些,勉强可以解释过去,但依然还是在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在解释问题,所以在留学生看来也许还会觉得勉强。

且不说这个寓言里到底有没有中国人的家园观念在里面,即便是有,难道对中国人这种家园观念
的理解,就一定会比理解从移山
的行为体现自强不息的观念更容
易吗?(西方人好像也没有那么
强的家园观念,很多国家没有户
籍,可以随时搬家,人到哪里,
哪里就是家。

)这个问题恐怕还
是要经过调查以后才能够得出结
论吧。

那么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
呢?是不是对于这种说不清楚的
东西就要回避,只介绍那些外国
人可以接受的文化?我觉得在文
化教学的时候,是要考虑教学对
象能否理解接受的问题,因为教
的目的是为了学;但这个问题是
从属于教学的,学习者是受众,
要教的文化是怎样的文化,这一
点毕竟不取决于学习者的理解程
度,也就是说文化是客观存在
的。

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不可
能只教学习者能够理解的东西,
因为对文化的理解能力,会随着
文化学习的渗透逐渐增长,也许
一个文化点在当时难以理解,但
是对这种文化了解到一定程度,
以前接触到的那些难以理解的东
西,也许在某一个时间就会自然
领会。

比如还是那个“愚公移
山”的例子,并不是所有学习者
都会提出类似“为什么不搬家”
的疑问,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学
习者都不能领悟这个寓言所反映
的文化点,这是其一;其二,如
果类似的误解在很大范围内存
在,那么,我觉得以家园观念来
做解释,也许并不是最好的方
案。

这里面我觉得更多的是由于
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不同造成
的,有些文化重实用,功用性很
强,而中国传统文化重思辨、重
精神,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带来
了中西方文化看待事物的不同。

在愚公移山这个问题上,重功用
的西方文化首先考虑的是怎样更
方便快捷地解决问题,所以很容
易就想到了搬家,因为这是解决
问题最直接最方便的方法;而在
中国文化里,这个愚公移山的故
事重点并不在于如何解决山挡着
路的问题,而是要告诉人们一个
道理、一种精神,这里面实质性
的差异是思维方式不同,而不是
一定要找出一个理由来告诉学习
者愚公们为什么一定要移山。

所以,我觉得在文化教学过
程中,对于一些难点,更重要的
是找出某种实质性的差异,然后
告诉学习者去体会这种差异。


于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如果了
解了中国的孔子、老子、庄子等
等这些文化之后,就会对中国人
的这种重思辨、重精神的思维方
式有更多认识,也会更容易接受
像“愚公移山”之类的很多问
题,这样一来,解决的问题就不
是一个而是一批了。

最后,简单谈一下通过词汇
教学进行文化教学应该注意的适
度原则。

虽然前面说过汉语的词
汇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但并
不能凡是涉及文化信息的词都要
讲,而是要把通过词汇进行文化
教学限制在一定量内,适可而
止,不能过分影响到语言教学的
任务和效果。

所讲授的文化点必
须要结合语言教学有所选择,重
点还是在于语义的阐明。

总之,
通过词汇进行文化教学毕竟不等
同于单纯的文化教学,文化背景
知识教学应以物质文化教学为
主,精神文化教学为辅。

文化背
景知识的教学,是为了加强而不
是削弱语言课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德鑫.汉英词语文化上的不对应
[J].世界汉语教学,1995,(1).
[7]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
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3]赵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
因素及其导入[J].现代语文,2007,(3).
石瑛,女,河南省周口师范学院中
文系助教,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
文化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
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硕士论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