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市场调研文献综述
旅游真实性研究综述4200字
旅游真实性研究综述4200字摘要: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旅游真实性逐渐成为旅游学术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为了对国内外旅游真实性研究形成全面认识和理解,本文尝试对国内外旅游真实性研究进展进行一个框架性的介绍。
关键词:真实性;文献综述;国内外旅游研究真实性最初来自希腊语,意思为自己做的、最初的。
最早用在博物馆,即用来说明博物馆里的一切展品是否真实,其价值是否与某个价格相符合。
之后被借用到哲学领域的人类存在主义的研究中(Trilling,1972)。
1973年MacCannell将真实性(Authenticity)概念引入旅游动机、旅游经历的社会学研究中。
从此,真实性成为西方旅游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引起了各种热烈的讨论和分析(Taylor,2001)。
国内学者对于旅游真实性也有较多研究。
一、国内外旅游真实性研究现状综观西方人类学家对旅游“真实性”的研究,主要从理论层面对真实性进行了研究。
而国内的旅游人类学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多是建立在国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并以实证研究为主。
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国内外学者对真实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一)真实性的概念真实性概念被引用到旅游业中,认为人们旅游的目的都是为了经历旅游目的地的“真实”。
现代人对真实的追求是因为这个社会充斥着越来越多的复制品与赝品,真实似乎越来越少,而人们追求真实的欲望却越来越强烈。
“真实性”已被人们看的越来越重要。
对于“真实性”这一概念是众说纷纭,至今未有明确的定义。
“真实性”这个术语未加清晰界定就被引入旅游研究领域,造成了许多混淆,研究者很多时候是靠直觉来揣摩该术语的含义(谢彦君,2006)。
在国内,Authenticity 也被翻译成原真性、本真性等。
MacCannell(1973)认为旅游业不仅是现代化的产物,也体现了现代生活与过去形成对照的某些具有价值的东西,如现代游客外出旅游,其目的是要去看“他人”和体验“他人”的生活、习俗、传统、仪式等,而这一切的前提必须是“真实”。
旅游文献综述
旅游文献综述旅游文献综述旅游是一种人类活动,它是人们迫切需要自由、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心理需求的显现。
伴随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也在不断地演变着。
进入21世纪以来,旅游发展迅速,不同的人们、不同的文化背景之间进行着各种形式的旅游活动,旅游经济成为了当今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经济增长、本地经济和国际贸易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文将对近年来旅游领域内的文献进行一次综述,对旅游发展方向、旅游市场、旅游的经济效益、文化影响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旅游发展方向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
旅游业的组成部分在某些国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超过10%。
而旅游业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包括自豪的阔游、独立游和自助游的个性化需求等多种形式。
有些人选择旅游是为了寻求放松身心,放过疲惫;有些人则是为了做一些极限运动或者探险活动,并尽可能多地观察到异域风情。
旅游发展的方向是多元化的,未来将更加拥有个性化的产品,丰富更为多样的旅游需求。
二、旅游市场每到一个旺季期,旅游业总是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旅游市场的火爆,也吸引着投资者的目光。
不少国家都在加强旅游事业的规划和管理,对旅游产品、资源、服务等进行了整合,打造旅游品牌,提高旅游市场的价值和潜力。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旅游市场的繁荣,旅游市场也愈来愈竞争化。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的进行调整和改进,不断优化产品的整体竞争力,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三、旅游的经济效益旅游是一个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复合型产业,它不仅能够进行直接的经济活动,同时也能促进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
旅游可产生多方面的效益,如刺激消费、增加就业、扩大国际贸易等。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旅游经济效益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在发达国家或地区,旅游经济已成为了重要的社会经济收入来源。
而在发展中国家,旅游经济的发展也是一个份利益课题。
为了更好地挖掘旅游产业的经济价值,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发掘本国旅游资源,扩大市场规模,提高旅游的经济效益。
国内外旅游研究现状
国内外旅游研究现状国内外旅游研究现状旅游是一种人类特定需求的满足方式,旅游行为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研究,国内外旅游研究一直是一个热门的领域。
下面将从国内外旅游市场研究、旅游消费行为研究和旅游目的地研究三个方面进行概述。
国内外旅游市场研究方面,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为旅游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传统的旅游市场调研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来进行旅游市场的研究。
通过对旅游市场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旅游市场的需求和趋势,为旅游企业提供更合理的决策依据。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关注旅游市场的特定群体,比如老年人、残疾人等对旅游市场的需求和参与情况。
这些研究为政府和旅游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战略。
旅游消费行为研究方面,旅游消费的特殊性使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到其个人特征、社会文化背景、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等因素的影响。
在国内外旅游研究中,已经涌现出一些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研究,比如探索旅游消费行为的决策过程、消费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消费者的出行动机等。
同时,还有一些研究关注不同类型的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感知和评价,以提供更个性化的旅游推荐和服务。
旅游目的地研究方面,将目的地的各类要素与旅游消费者的需求相结合,对目的地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评价,是旅游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的地作为旅游行为的重要构成部分,不仅影响旅游者的行为,而且与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
因此,一些研究注重从生态环境、文化遗产、旅游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对目的地进行评估和提升,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综上所述,国内外旅游研究在不同的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如何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创新、如何改善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等。
未来,随着全球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还将涌现出更多的研究课题和方法,以适应新形势下旅游研究的需求。
旅游市场营销文献综述
旅行营销文件综述我国的旅行事业蓬勃发展,旅行市场营销是发展旅行事业的重要问题,本文在研究、解析我国旅行市场营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研究了旅行市场营销的合剪发展趋向。
一、前言目前,旅行业已成为全世界重要的经济家产,也是一个国际性很强的行业。
跟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旅行业蓬勃发展,但是只有优异的旅行营销策略才能将一国以致地域、城市的旅行业推向世界。
所以,为一个旅行城市做一个独到的营销策略是十分必需的。
最近几年来,国内外各地的旅行城市都在开辟自己的旅行市场,都在运用各样营销理论及看法(如麦卡锡的 4Ps 理论,劳特朋的 4Cs 营销理论,谭白英提出的提出了旅行营销的新业态,郭之英的系统的旅行市场营销策略,以及林越英的入境客源市场解析,道格拉斯?皮尔斯的商务旅行的市场等等),并联合各地域的优势,纷繁推出自己的旅行产品及营销策略,使营销策略成为旅行业发展的重点因素。
同时国际化的旅行城市也在这样的发展局势下日趋增加,生态参观,商务活动都成为有效的营销手段之一。
本文经过对各样营销理论的系统解析和综述,指出目前旅行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旅行营销的新思路。
二、旅行营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国内市场营销及旅行业研究现状20 世纪 90 年月国内旅行出游人数均匀每年以 18.5%的增添速度发展,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出游率不停上涨。
跟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自由支配收入比重的增大,节假日的延伸,空暇时间的增加,必定会极大的促使国内旅行的发展。
假日旅行的火爆就充足证了然这一点。
发达国家发展旅行业的经验表示,在人均GDP达到1000 美元此后,旅行的普通化、广泛化便开始迅猛发展,我国已经靠近于这一临界值,说明我国的大众旅行时代很快就要到来。
按国际老例,国际旅行收入与国内收入的比率为1:8 或 1:9,我国目前仅达到了1:2.35 ,潜力很大。
中国的国际旅行与发达国家对比差距很大,入境留宿旅行人数只及法国的一半,国际旅行收入还不到美国的 1/5 。
国内外旅游需求研究综述
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及在全球范 围内的不断推
当或其他障碍所引起 的 ; 最后一个定义 , 需求也用来指 未 来消费预测。从 未来参 与这 一意义来 讲 , 需求 可 以被 看 作 是许 多变量 的功能 , 不仅仅是价格 J 。 目前国 内所 引 用 的旅 游 需 求 的定 义 主 要 有 以下
一
8 一 O
维普资讯
斯蒂芬. . LJ史密 斯 曾指 出 , 需求 有 多种解 释 , 游 旅 分析者所用的定义至少有 四个。最传统的定义是 新古典
主义经济学的定义 , 求是 以不 同的具 体价格 进行消 费 需 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一览表 ; 需求也指实 际 费 ; 三个 肖 第
定义是指潜在需求 , 即潜在 消费水 平 同观察 消费水平 之
差量。这种差量可能是 由于供给不足 、 格过高 、 价 安排不
收 稿 日期 :0 7— 4—1 20 0 7
作者简介: 欧阳润平 (9 7 ) 女 , 15 一 , 湖南常德人 , 湖南大学工商 管理 学 院教授 , 博士生导 师 , 研究方 向为可持 续旅游发展 ; 胡晓琴 (9 2 ) 女 , 18 一 , 甘肃永昌人 ,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 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为旅游营销。
三种 :
进, 有关旅 游需 求的研 究 向更 深更广 的领 域展开 。由于
旅游需求涉及到旅 游管 理和旅 游经 济两个 方面 , 因而 对 这个方面的研 究进 行总结和探讨 非常有必 要。 以往相关研究表 明: 旅游 需求研 究 目的是 为 了提 高 评价 、 预测与 了解旅游 者行 为的能 力及 提高对 特定旅 游 目的地/ 区域 的公众行 为 的理解 能力… 。对旅 游需求 的 研究不仅可以发现游客 的需求 特征 及需求 规律 , 出影 找 响旅游者需求的 因素 , 而且 可 以指 导旅游 企业 对旅游 产
国内外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国内外旅游市场调研报告一、引言旅游业是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国际交流、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对国内外旅游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市场发展趋势、需求变化以及应对措施,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国内旅游市场调研结果1. 市场规模根据数据统计,国内旅游市场近年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截至2020年,国内旅游业总收入达到X亿元,同比增长X%。
这主要得益于国内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旅游意识的普及。
2. 旅游产品与服务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旅游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短途周边游和精品旅游路线逐渐受到青睐,对低碳环保、文化体验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旅游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品和服务策略,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旅游体验。
3. 旅游市场竞争态势国内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各类旅游服务商纷纷入局,提升了市场的竞争强度。
同时,互联网技术和在线旅游平台的发展,改变了旅游行业的商业模式,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压力。
因此,旅游企业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国际旅游市场调研结果1. 市场规模国际旅游市场也呈现出明显增长的趋势。
2020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到X万人次,同比增长X%。
同时,中国游客出境旅游也持续增长,为我国旅游市场贡献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 旅游目的地选择国际旅游市场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除了传统的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前往非传统旅游目的地,体验当地文化、历史和自然景观。
此外,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安全、便捷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
3. 旅游消费趋势国际旅游市场的消费趋势逐渐向高端化和个性化发展。
游客对高品质的住宿、餐饮和交通需求增加,高端旅游和奢华旅游项目逐渐受到游客的追捧。
此外,游客还倾向于通过定制化旅游产品满足个性化需求,提高旅游的独特体验。
四、应对措施1. 提升服务质量旅游企业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专业素养。
旅游业开题报告国内外研究综述
旅游业开题报告国内外研究综述旅游业作为一种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了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并开始从多个角度对旅游业进行研究,以期帮助旅游业更好地发展。
本文将从国内外研究的角度,对旅游业进行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1.中国旅游业的现状在国内研究中,旅游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随着中国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旅行,旅游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2018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了51.22亿人次,同比增长10.8%。
其中,出境游人数达到了1.3亿人次,同比增长7.7%。
这一数据说明了中国旅游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
2.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旅游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在国内研究中,学者们通过探讨旅游业的经济影响,强调了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根据一些研究,旅游业对中国的GDP和就业率的贡献越来越大,尤其是在一些地方,如云南、贵州等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成为了重要的发展动力。
3.旅游业的环保问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国内研究中,学者们通过调查和实地观察,发现一些旅游景点的环保问题越来越突出,如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为了研究旅游业的环保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包括景区的环保管理、旅游者的环保意识提高、政府的环保政策等。
二、国外研究综述1.全球旅游业的趋势在国外研究中,全球旅游业的趋势一直是研究的关注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旅游业正在发生巨大变革。
许多学者认为,旅游业将更加专业、个性化、创新化和多样化。
此外,学者们发现,一些新兴市场的旅游业正在快速发展,如印度、东南亚等地,预计将在未来几年成为全球旅游业的重要市场。
2.旅游业与文化遗产保护旅游业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也受到国外学者的关注。
许多研究表明,旅游业对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和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
近二十年国内外生态旅游文献综述
近二十年国内外生态旅游文献综述作者:何来晨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第3期何来晨本研究通过对比国内及国外关于生态旅游的相关研究,并重点回顾在生态旅游含义与特征、生态旅游者、社区参与、生态旅游资源与评价体系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总结出国内外研究视角在“人与物”上面的差异以及带来的启示。
一、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统计在CNKI中以“生态旅游”为关键字进行期刊文献检索,并限定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以及CSSCI,共输出3025条检索结果(截止于2015年1月)。
并且在Science Direct中以“ecotourism”为关键字,并且限定来源为Journals,时间为最近二十年,共输出3763条检索结果(截止于2015年1月)。
按照文章发表时间进行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此外,将历年生态旅游研究文献数量占该年旅游相关研究文献数量的比重的变化趋势与历年生态旅游研究文献数量的变化趋势比较,同样可以佐证上述结论的内容。
虽然2000-2011年生态旅游研究文献数量持续增加,但是其占当年旅游相关文献的比重却是在逐渐下降,说明旅游研究内的其他领域或学科的研究增长,使得生态旅游的研究趋势下降。
通多对比可以发现,1999年之前我国生态旅游相关研究处于比较低的水平,1999年被定为“生态环境游”主题旅游年,也是自该年后,发表在核心期刊以及CSSCI的相关研究文献超过100并且持续增长十多年之久,直到2011年之后有所下降。
2011年之后的相关研究在下降之后继续呈增长态势。
而国外的相关研究近二十年来持续增长并且其峰值超过我国2011年峰值。
生态旅游深度和广度都有较大突破。
图1中并未显示1995年之前国外相关的文献数量,实际上此前的相关研究数量累计达307篇之多,原因在于我国的生态旅游概念是由国外引进的,相比于csurain正式使用这个专业词汇晚了近10年。
二、国外生态旅游研究综述“生态旅游”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顾问,墨西哥学者Lacsurain于1983年第一次提到西班牙语“tourisimo ecologico”,并在1987年在研究中描述为:“到没有被干扰或受到污染的天眼地区,以研究或观光目的地的天然景色、野生资源以及过去或现存的文明现象为目的的旅行”。
旅游发展研究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旅游发展研究文献综述范文格式一、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研究关于旅游地演化发展的研究可追溯至G(1939)、C(1963)、S(1978)的研究,但目前被学者们公认并引起广泛讨论和应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由加拿大学者B在1980年提出的。
1他认为一个旅游地的开发不可能永远处于同一水平,而是随着时间不断演变的。
他用一条近S型的曲线,来描述旅游地的演化过程,所提出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研究旅游地的演化过程、预测旅游地发展和指导旅游地营销和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根据B的理论,旅游地演化经过的6个阶段,在每个旅游地的时间发展进程中表现出来。
旅游地发展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内,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在进行对旅游地开发的过程中,旅游规划者需要根据旅游地当前所在的旅游开发阶段实行适当的开发模式,营销手段。
1.探查阶段旅游地的开发正处于起步阶段。
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服务设施,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而发展变化且受人类干扰较少。
2.起步阶段旅游地旅游者逐渐人数增多,旅游活动逐渐变得有组织、规律性,本地居民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陋的膳宿设施,地方政府因当地旅游的发展被迫改善设施与交通状况,逐步提高游客的旅游质量。
3.发展阶段此阶段中,旅游发展迅速。
在服务设施配套相对完整的情况下,为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旅游广告加大,旅游市场开始形成。
在旅游带来良好收益的情况下,外来投资骤增,简陋的设施逐渐被规模大、现代化的设施取代,相关服务产业化,旅游地自然面貌的改变比较显著。
4.稳定阶段1郑海燕:“苏州城市旅游生命周期”,中山大学硕士论文,2001.24-30.在此旅游地发展阶段中,游客数量猛增,逐渐进入巩固阶段。
此阶段游客量持续增加,但增长率下降。
旅游地功能分区明显,地方经济活动与旅游业紧密相连,针对不同类别的旅游者进行不同的营销策略。
5.停滞阶段旅游地自然和文化的吸引力被大量的“人造设施”代替,旅游地良好形象已不再时兴,市场维持艰难。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报告综述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化格局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从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交流、碰撞与整合的角度出发,将涵盖诸多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最终形成了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华文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开展,各大类产业构造不断调整格局,文化产业成为地区开展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也是民族经济继续走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一路高歌猛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跨越式开展都在深入推进中,文化建立也迎来了新的开展契机。
但必须正视的是,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其产业化运作的简单易行,文化资源并不等同于文化产业资源。
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借助于现代商业和市场的深加工。
只有经过现代商业和市场的产业转换,文化资源才能转变成为具有普适性的现代文化商品。
与我国宏观经济运作状况一样,文化产业在兴旺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起步、开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
近年来,兴旺地区在短时期内获得了突破性开展,而民族地区除了文化旅游业呈现较高的产业化程度外,影视、出版、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仍显弱小。
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传媒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下,夹杂在后工业时代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产业巨浪中,文化旅游将迎来自己的开展时机。
开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会实现从单纯的资源开发型向生态经济型的转变,而且对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开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一)旅游与文化在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两个概念。
一般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以学习、研究考察所游览国(地区)文化的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
如历史文化旅游、文学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
旅游文化则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包括旅行、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
国内外旅游可持续发展文献综述
国内外旅游可持续发展文献综述作者:何来晨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第1期何来晨本研究通过对比国内及国外关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并重点回顾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特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环境承载力、利益相关者理论四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总结出国内外研究视角上的差异以及带来的启示。
一、文献统计分析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旅游学当中的应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其他多学科都都有所应用并且相当广泛。
例如,我们在CNKI中以“可持续发展”为关键字,进行检索,并设定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和CSSCI,检索结果多达16151条。
但是通过比较检索结果中是关键词数量我们发现,可持续发展为16126,而与旅游学科直接相关的关键词最多的为“生态足迹、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其数量依次为352、346、342。
“生态旅游”和“旅游业”分别为154和91。
这与检索结果的综述相去甚远,因此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多个学科中都有所应用和发展,而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在其大理论框架下是一个分支;旅游学科内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最为紧密的是生态旅游相关理论。
基于上述结论在CNKI中以“可持续发展”并含“旅游”为关键字进行期刊文献检索,并限定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以及CSSCI,共输出605条检索结果(截止于2015年3月)。
并且在Science Direct中以“sustainable”并含“tourism”为关键字,并且限定来源为Journals,时间为最近二十年,共输出740条检索结果(截止于2015年3月)。
按照文章发表时间进行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通过上述统计可以发现,国内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总体呈上升态势,于2007年出现一次低潮后,继续增多,与2011年达到一次峰值后有所下降。
而国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持续呈增长态势。
二、国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一)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概念的定义往往是一个领域研究的基础问题。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国内外研究综述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国内外研究综述1. 概述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和发展。
本文将对国内外关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以期探讨该产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点、挑战和发展前景。
2. 国内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2.1 历史背景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逐渐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该产业的发展。
2.2 文化旅游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传统民俗文化等。
这些资源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3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力求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例如,制定并实施了《旅游法》,加大对文化旅游项目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到文化旅游产业中来。
2.4 发展现状和问题目前,中国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一方面,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和管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另一方面,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之间的平衡问题。
3. 国外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3.1 欧洲国家欧洲国家在文化旅游产业方面表现出色,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已经成为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各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减税措施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3.2 美国美国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较快。
其文化旅游项目包括博物馆、艺术节、历史遗迹等,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3.3 东南亚国家东南亚国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也相对较快。
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通过不断发展文化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4.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4.1 挑战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国内外研究综述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国内外研究综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在国内外都得到了蓬勃发展。
文化旅游是融合了传统文化、历史、艺术与旅游产业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和市场潜力。
本文将就文化旅游产业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在国内,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文化旅游产业逐渐成为旅游业的新亮点。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如故宫、长城等世界闻名的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同时,国家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推动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例如,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文化旅游产业政策,加大对文化旅游项目的扶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创新发展。
在国外,文化旅游产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许多国家将文化旅游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通过挖掘和保护本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海外游客。
例如,欧洲国家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如巴黎的卢浮宫、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同时,一些国家还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
总的来看,文化旅游产业在国内外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然而,也需注意到文化旅游产业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景区资源开发过度、文化遗产保护不力、旅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
因此,需要加强政府监管和产业自律,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在国内外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文化旅游产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旅游目的地相关文献综述
Internationa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ssessment 1: Project Proposal Report Title: Several Proposals for Programme Lecturer: Jenny HennessyStudents:Due Date: 13th of November 2013CONTENT1.Abstract (1)2.Introduction (1)3.Analysis of current approach…………………………………………...错误!未定义书签。
-24.Improvements designed to predepartune training……………………………..2-35. A mentoring programme is used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ignments……………………………………………………..3-46.Conclusion (4)7.Reference (5)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essay is to give some improvements that could be made to the current approach to predeparture training by the introduction of a redesigned cross cultural training initiative. Besides, the essay should give proposals to how a mentoring programme could be used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international assignees once they have taken up their assignments in Mexico. The final purpose of both aspects is to make the expatriate workforce to adjust life in Mexico and work better.IntroductionWith the failure of the expatriate workforce to adjust life in Mexico, as a result, it is a necessity to make an independent training for worker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40 engineers who had returned home in the last two years from assignments in Mexico, only 25 of them had received any formal pre-departure at all. Not only is that, among these 25 engineers, the length they received pre-departure not the same, from one day to more than 15days. To current approach to pre-departure training, some more efficiency and better improvements and a mentoring programme is very necessary to given before international assignees leave for Mexico again.Analysis of the current approach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40 engineers who had returned home in the last two years from assignments in Mexico, only 25 of them had received any formal pre-departure at all. Not only is that, among these 25 engineers, the length they received pre-departure not the same, from one day to more than 15days. 6 engineers had accepted pre-departure of 1 to 5 days; 3engineers had accepted pre-departure of 6 to 10 days; 11 engineers had accepted pre-departure of 11 to 15days; 5 engineers had accepted of more than 15 days while there were still 15 engineers who had absolutely no pre-departure at all.What’s more, what they had learned was basic language classes, access to online material about Mexico and cultural awareness worships delivered by an outside training agency. What’s worse, only four of 25 employees were offered the opportunity to undertake seven day field visits organizations and places in Mexico that linked to their assignments.【1】For cross cultural workforce, it’s an unbelievable results of pre-departure.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date we are not difficult to find out these problems, training time is not unified arrangement; the content of the training also is disagreed; the content of the training involved are not comprehensive. Over speaking, it cannot meet the job requirements of the engineers’working demands after arriving in Mexico.Improvements resigned to predeparture training1.1 The training of cross culture.Diversity training should improve the tasks involving intercultural interaction as it is designed to help employees successfully work with a diverse workforce (e.g., subordinates, vendors, co-workers) within the firm (Noe, 2004). Like cross-cultural training, diversity training can help individuals become more aware of group based differences and of negative stereotyping and prejudice (Cox, 1993; Ferdman & Broady, 1996).Cross-cultural training should be designed to support all these areas: performance, adjustment, and development (Brislin & Yoshida, 1994; Bhagat & Prien, 1996). Engineers can improve their language skills which are needed to communicate with locals in Mexico by the cross cultural training. They can acquire language skills and get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Mexico and cul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countries; finally they can use the information and skills the acquired to accomplish their jobs successfully. This can solve their comminuting problems, accommodation issues, loneliness or boredom issues and pressure from family from USA.1.2 The training of security and healthAs the Mexico is one of the most dangerous places in the world, the security training becomes a necessity. Engineers should know where is safe and where they can’t go basically. Besides, when they meet dangers, they should know how to deal with properly.Furthermore, when engineers are at abroad, the diet habits are in great differences from US. The health training must tell them what their life like is and what their diet habits are in Mexico. According to adapting ability of engineers, they need to adjust themselves by training. Also, the training should contain the content of first-aid, health protection; nutritive equilibrium, etc. in addition, make three-day-long field survival training for them all.The aim of these is to improve their survival ability and work better with good healthy bodies.1.3 Give a systematic technical training to them, and it is best to please an experienced person who has worked in Mexico for a long time. The benefits of such are more fit the local actual situa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echnical problems, make analysis in detail; let all the engineers improve themselves in certain before departure and well known the content of the work for later to dispose.A mentoring programme is used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igneesMentoring programs are becoming more important as workers are asked to fulfill international assignments. Without a proper selection process and an effective support network to assist these workers, many times international assignments fail. These failures cost companies in terms of both real dollar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6】Also, there are still another three benefits except it can give a strong guarantee to the success of the assignments. First of all, it can help workers to adjust to the change of physical and culturalsurroundings. When workers arrive at a strange environment, they will feel confused or emotional immature. Some even lack necessary skills to adapt the new culture. At this time, proper mentoring will give workers great support and help them adapt more quickly. Secondly, proper mentoring will help workers work more efficiency and can accomplish their assignments on time. According to Beaman’s research, thirty to fifty percent of those who do complete the assignments are considered to be ineffective or only marginally effective by their International assignments often fail due in large part to this lack of structure.【9】A successful mentoring programs is the programs that give support both to workers and their families. On the one side, the pressure comes from their families; on the other side, workers can learn more about their families, they can work without any burden.A mentoring programme should be mad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emands of different stage. Mezias and Scandura (2005) propose that expatriates would benefit from several concurrent mentors with diverse competencies to assist with the many issues inherent in working in another culture.【7】After the engineers arrive in Mexico, a mentoring manager should give a guide about adjustment of cultural changes and work role. After engineers adapt their conditions, the mentor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security and healthy issues. Then the mentoring manager should be more concerned with their own reclamation. Finally, the mentor manager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engineers’career development. if they have little motivation to develop meaningful mentoring relationships with host country nationals, through training and other organizational efforts (e.g. leadership, rewards; see Baruch and Altman, 2002; Baruch et al., 2002), these obstacles can be overcome.ConclusionThrough the improvements for the current approach to predeparture, engineers have great promote in many aspects. They can adapt the workingand living conditions in Mexico. Moreover, they can be healthier and safer. A mentoring programme also suppor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ignees after they have take up their assignments in Mexico.Reference[1] Closing the Gulf-preparing US executives for assignments in Mexico[2] Noe, R. (2004). Employe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Boston, MA:McGraw-Hill.[3]Cox, T. (1993). Cultural diversity in organizations: Theory, research andpractice. San Francisco: Berrett-Koehler[4] Brislin, R., & Yoshida, T. (1994).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raining: An introduction. Thousand Oaks, CA: Sage.[5] Rita Bennett, Anne Aston, and Tracy Colquhoun, CROSS-CULTURAL TRAINING: A CRITICAL STEP IN ENSURING THE SUCCESS OF INTERNATIONAL ASSIGNMENTS[6]Mentoring Strategies –Global Mentoring October 2006 Sponsored by Menttium[7] Mezias, J.M. and Scandura, T.A. (2005), “A needs-driven approach to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career development: a multiple mentoring perspectiv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Vol. 36 No. 5, pp. 519-38.CDI10, 6/7 534[8] Baruch, Y. and Altman, Y. (2002), “Expatriation and repatriation in MNC: a taxonomy”,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Vol. 41 No. 2, pp. 239-59.[9]Karen V. Beaman,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 in the Global Economy (2002),。
(完整版)旅游市场营销文献综述
旅游营销文献综述我国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旅游市场营销是发展旅游事业的重要问题,本文在研究、分析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探究了旅游市场营销的合理发展趋势。
一、引言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全世界重要的经济产业,也是一个国际性很强的行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旅游业蓬勃发展,然而只有出色的旅游营销策略才能将一国乃至地区、城市的旅游业推向世界。
因此,为一个旅游城市做一个独特的营销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近年来,国内外各地的旅游城市都在开拓自己的旅游市场,都在运用各种营销理论及观点(如麦卡锡的4Ps理论,劳特朋的4Cs 营销理论,谭白英提出的提出了旅游营销的新业态,郭之英的系统的旅游市场营销策略,以及林越英的入境客源市场分析,道格拉斯•皮尔斯的商务旅游的市场等等),并结合各地区的优势,纷纷推出自己的旅游产品及营销策略,使营销策略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同时国际化的旅游城市也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日益增多,生态观光,商务活动都成为有效的营销手段之一。
本文通过对各种营销理论的系统分析和综述,指出目前旅游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旅游营销的新思路。
二、旅游营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国内市场营销及旅游业研究现状20世纪90年代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平均每年以18.5%的增长速度发展,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出游率不断上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自由支配收入比重的增大,节假日的延长,闲暇时间的增多,必然会极大的促进国内旅游的发展。
假日旅游的火爆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发达国家发展旅游业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旅游的大众化、普遍化便开始迅猛发展,我国已经接近于这一临界值,说明我国的大众旅游时代很快就要到来。
按国际惯例,国际旅游收入与国内收入的比例为1:8或1:9,我国目前仅达到了1:2.35,潜力很大。
中国的国际旅游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只及法国的一半,国际旅游收入还不到美国的1/5。
国内外旅游市场策略研究论文4篇.doc
国内外旅游市场策略研究论文4篇第一篇一、中国大陆游客赴日本旅游现状分析第一阶段为2000年至2010年,中国大陆游客赴日本旅游人数增加很快,消费实力强,成为日本第二大客源国。
2000年赴日本旅游的中国大陆游客为35.15万人次。
到2010年间增加到196.89万人次。
在2010年访日外国游客总人数中,中国内地游客占16.4%,而且增速也是最快的,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时期,中国是唯一人数还在增长日本旅游客源地。
中国大陆游客的消费水平超强,2009年在日本人均消费超过16万日元,远高于欧美旅游者人均8万日元的水平。
中国大陆游客2010年至2012年,连续三年居在日本消费总额第一位,2012年在日本消费总额达到2688亿日元(约合163.74亿元人民币),占到总消费额的四分之一。
中国出境游市场针对日本的旅游线路多,满足不同需求和消费层次的人群。
团队游行程在5-7天之间,价格从7000多元到2.5万元不等;自由行价格从4000元至7000元不等,主要目的地为东京,其次是大阪。
第二阶段为2011年至2013年底,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中国游客前往日本的人数急剧减少,日本对中旅行业遭受沉重打击,损失巨大。
2011年3月日本突发大地震,前往日本的中国游客急剧减少,2011年中国大陆访日游客人数达到162.79万人。
2012年9月份之前,赴日本大陆游客数增加很快,但是9月份“钓鱼岛事件”发生后至12月,赴日本的中国游客约为14.4万人,比2011年同期减少约44.4%。
2012年中国大陆赴日游客数为196.22万人。
2013年中国赴日本旅游市场更加冷清,日本观光厅甚至放弃2013年对中国市场的宣传推广。
2012年无锡康辉旅行社接待出境日本游客1005人,2013年只有334人,减少七成。
二、促进中国游客赴日本旅游市场发展的积极因素其一,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民收入水平增长较快,公民消费能力提高。
1978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79元人民币,到2011年为35000元人民币。
旅游业调研报告国内外旅游市场分析
旅游业调研报告国内外旅游市场分析旅游业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旅游业成为了国内外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国内外旅游市场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二、国内旅游市场分析进入新时代,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关注和热衷于旅游。
国内旅游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快速增长: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旅游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大部分城市的旅游收入持续增长,且游客数量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2. 高度关注目的地:国内旅游市场对目的地的选择非常关注。
游客更青睐具有文化底蕴、自然美景和特色活动的目的地,尤其是一些历史悠久、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和景区。
3. 多元化需求:由于游客对旅游体验的需求多元化,国内旅游市场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比如,有些游客更倾向于文化体验类的旅游,有些游客更喜欢采取自驾游的方式,有些则更注重度假休闲。
三、国际旅游市场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国际旅游市场也逐渐火热起来。
以下是对国际旅游市场的一些分析:1. 不断增长的旅游人数:随着全球交通的便利化和签证政策的放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境旅游。
尤其是中国游客的增长速度非常迅猛,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境旅游人群。
2. 注重旅游安全:国际旅游市场对旅游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游客更倾向于选择安全、稳定的目的地进行旅游,而一些饱受恐怖袭击和政治动荡困扰的地区则受到游客谨慎回避。
3. 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服务:国际旅游市场对不同消费群体的服务需求差异较大。
有些旅游目的地专注于高端奢华旅游,注重旅游产品的品质和服务;而有些则更关注低价位的旅游产品,通过亲民价格吸引更多的游客。
四、国内外旅游市场的比较分析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比较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市场规模:国内旅游市场规模较大,游客数量众多,但国际旅游市场增长速度更快,潜力不可小觑。
2. 目的地选择:国内游客更多关注国内目的地,而国际游客更多选择国外目的地。
旅游营销学论文文献综述格式范例:旅游营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旅游营销学论文文献综述格式范例:旅游营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述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全世界重要的经济产业,也是一个国际性很强的行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旅游业蓬勃发展,然而只有出色的旅游营销策略才能将一国乃至地区、城市的旅游业推向世界。
因此,为一个旅游城市做一个独特的营销策略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国内外各地的旅游城市都在开拓自己的旅游市场,都在运用各种营销理论及观点(如麦卡锡的4Ps理论,劳特朋的4Cs营销理论,谭白英提出的提出了旅游营销的新业态,郭之英的系统的旅游市场营销策略,以及林越英的入境客源市场分析,道格拉斯•皮尔斯的商务旅游的市场等等),并结合各地区的优势,纷纷推出自己的旅游产品及营销策略,使营销策略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国际化的旅游城市也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日益增多,生态观光,商务活动都成为有效的营销手段之一。
绍兴旅游业虽然已在逐步迈入国际化,在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各种营销理论的系统分析和综述,借鉴一些理论观点,指出并弥补其理论中的不足之处,希望有助于绍兴旅游业的长足发展。
二、旅游营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国内市场营销及旅游业研究现状国内对市场营销主要基于国外学者的理论及观点之上,同时对自身的市场进行剖析。
在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市场营销已越来越重要,同时旅游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也在逐步提升。
越来越多的学者就旅游市场营销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
谭白英于2000年在《旅游营销》一书中提出了21世纪中国旅游营销的新业态。
她认为旅游业是迅速崛起的朝阳产业,中国的旅游产业也将日益发展,并且在各国之间,它的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
还提出了旅游营销的新业态:连锁营销,我国的旅游业要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必须走集约化的道路,连锁营销,以强大的攻势,夺回自己的市场,开拓国际市场。
网络营销,以电脑业发展为基础,信息产业的发展和网络的全球化,使旅游企业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自己的营销活动,用较低的成本将活动范围扩展到全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出境旅游市场营销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出境旅游是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近年来, 中国的出境旅游取得了巨大发展, 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出境旅游市场的研究已成为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本文首先对出境旅游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以出境旅游的内涵为出发点,从出境旅游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市场特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对近三年国内出境旅游市场研究进行了总结, 并指出当前国内在出境旅游市场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上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 以期为中国出境旅游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出境旅游市场日益壮大,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展开了研究,但是由于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统计信息不足,学者们无法得到足够的信息去研究中国的出境旅游市场,这就导致了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无法为出境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合理的理论指导,阻碍了出境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而旅游市场营销是城市旅游发展的关键,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出境旅游市场进行研究。
探索出旅游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征,能够促进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以中国民众为目标市场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景点的旅游开发、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相关理论与概念国内外在旅游研究中,对出境旅游有不同的界定。
在国际上,出境旅游即出国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公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
国内,对出境旅游的界定存在特殊性。
港澳作为特别行政区由于实行高度自治与大陆居民赴港澳旅游需交付外币,而台湾目前还未回归祖国,故中国大陆居民赴港澳台旅游习惯上被列为出境旅游的范畴。
同时,中国大陆居民赴边境国家旅游活动因边境贸易与边民往来而实现快速发展,但由于其在出境地点、出境人员、活动范围、时间、目的及使用证件上的特别规定而作为出境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
因此,中国的出境旅游实际上包含出国游、港澳游与边境游 3 种形式。
目前,国内学界对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还无公认的定义。
总体而言,国内对出境旅游还未形成系统的概念体系,缺乏对出境旅游市场、出境旅游者行为等相关理论的认识。
本文所探讨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仅限于出国游与港澳游,暂不考虑边境游。
三、文献综述1.探讨出境旅游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旅游业是一种敏感性较高的综合性产业,它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波动,出境旅游更为突出,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变动都会对其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张传丽首先从国内客源市场角度对出境旅游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关联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和居民消费水平为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旅游交通因素、旅游服务因素和政策因素。
从境外旅游目的地的角度看,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目的地的产品价格、旅游吸引物、空间距离、与中国的外交关系以及目的地的安全因素等。
黄爱青深入分析广东省出境旅游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从客源地需求和出境旅游供给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2.出境旅游市场特征研究市场特征是市场状况的重要反映, 它有助于国内外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把握市场动态, 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开发。
关于出境旅游市场特征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
张传丽梳理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发展阶段,分析发展特征。
依据国家在出境旅游发展的不同时期的政策与影响将我国出境旅游划分为四个阶段:政治性外交发展阶段、初步尝试发展阶段、适度发展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
通过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出境旅游市场规模增速明显,因私出境旅游人群成为主体;客源市场呈阶梯状分布,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区成为主要客源产生地;目的地分布格局呈现出集中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境外消费呈多样化等。
戴斌等从旅游流系统的角度,围绕客源产出、空间流向、市场规模、消费结构等方面,力求理性客观地审视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的阶段特征。
纪凯生指出了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在市场规模、目的地国家集中度、市场性质结构、公民境外消费支出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李伟平等基于国际视野,指出中国出境旅游研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研究表现出独特的时空特征,从时间角度看,研究贯穿“八十年代港澳游”、“九十年代初东南亚”、“九十年代末澳大利亚新西兰日韩”、“新世纪欧美游”的主线;空间上以“近程—中程—远程”的距离规律变化。
黄爱青通过分析广东省出境旅游市场发展阶段及特征,探讨广东省出境旅游发展规律及市场规模、客源市场特征、目的地格局变化特征。
3.出境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研究国内出境旅游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 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探讨与解决。
张传丽分析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现存的问题及国外发展经验借鉴。
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存在诸多的问题,如产品同质化、消费行为非理性、经营秩序混乱、服务质量不高。
韩春艳对西安市的出境旅游市场进行社会调查,进而从出境旅游产品、出境旅游价格、出境旅游营销渠道、出境旅游促销策略等角度指出了出境旅游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4. 出境旅游市场发展趋势研究出境旅游市场发展趋势的预测无论对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政策的制订与调整, 还是对中国旅游企业的长远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
张传丽认为未来我国出境旅游前景光明,将呈现旅游市场规模持续稳步上升、旅游消费由“贵族消费”向“平民消费”转变、旅游需求日渐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及旅游目的地远程化和互动性趋势显著等发展趋势。
黄爱青从旅游规模、旅游秩序、旅游产品和方式、目的地国家选择角度指出了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认为广东省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体现在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出境旅游秩序将大大改善,手续将大大简化,出境旅游产品不断更新。
5.出境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张传丽探究优化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她鉴于国外出境旅游市场发展规律特征,从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创新旅游产品、构建诚信经营理念、企业跨国经营、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等方面对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提出建议性对策。
杜氏椰进行了研究,分析越南产品旅游市场的发展概况,对前人关于旅游市场营销的文献与理论进行了组合分析和整理为本研究进行理论铺垫。
研究拟议7Ps 服务营销理论为基础,针对越南旅游产品对中国游客的营销策略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并通过分析越南旅游业向中国游客的供给现状,提出越南旅游吸引中国游客的有利、不利因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力资源短缺、旅游接待设施不适应、旅游产品单一、市场秩序混乱,通过对访越中国游客的特征分析(基本特征与消费行为特征),将访越的中国游客分为了边境游细分市场、内地游细分市场、商务游细分市场等三个细分市场,其中内地游细分市场是潜力最大的。
应采取特色产品策略,中等价格策略,间接渠道策略,广告宣传促销策略。
针对这三个细分市场的其他策略分别是人员,过程管理,有形展示营销组合策略。
韩春艳对出境旅游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然后以市场营销组合理论及PEST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西安市出境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并结合西安市出境旅游市场发展现状,从旅游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方面提出了市场营销策略。
纪凯生运用经典营销理论,从价格、产品、分销和促销角度提出了解决策略,以期促进泰国旅游产品在上海市场的发展。
介绍韩国游在河南市场的调查分析与开发定位,通过市场调查分析,对韩国游在河南市场的需求状况和供给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韩国游产品在河南市场的产品定位,而后运用MBA所学知识和市场营销理论提出对韩国旅游产品在河南市场的营销策略。
四、结论与讨论1.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采用综合指标进行市场细分,按照细分市场提出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通过带旅游团对韩国的旅游线路进行实地考察,对游客进行电话访问调查。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式。
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综合反映各因素对出境旅游市场发展的影响,借助分析结果为出境旅游发展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这些创新之处值得借鉴。
不过在研究方法上也有不足,研究主要是在成型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应用,而大多没有构建出新的理论模式或者理论模型,理论的创新度不够。
出境旅游市场的研究方法过于单一, 偏重通过问卷调查以揭示游客的行为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 而试图结合市场学、地理学、社会学及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开展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成果不多。
2.研究内容拓展与缺失较于以往的研究只揭示某一市场的自身特征, 忽视基于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能力与习惯、社会供给状况等方面存在的差别而言,许多实证研究注重客源地在经济、政策等方面的供给能力分析。
针对出境旅游供给市场,在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管理等方面有了系统的论述,并重视解析客源地市场需求与影响因素、旅游目的地国家的吸引因素。
基于市场导向的旅游研究成为了中国出境旅游研究的主导方向,出现了许多研究成果。
基于国际视野认识中国出境旅游市场,探究其时空发展规律,极具创新精神。
拥有庞大人口的中国不仅是巨大的现实出境旅游客源市场, 更是具有无穷发展空间的潜在出境旅游客源市场。
但长期以来,学界一直缺乏对中国潜在出境旅游市场的正确认识和相关讨论。
五、参考文献:[1] 李天元.旅游学 [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5.[2] 欧玉婷.国内出境旅游市场研究综述[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82(3).[3] 张传丽.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5).[4] 戴斌,蒋依依,等.中国出境旅游发展的阶段特征与政策选择[J] .旅游学刊, 2013, (1).[5] 杜氏椰. 越南旅游产品对中国游客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 2012,(4).[6] 韩春艳.西安是出境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 201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