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初中古诗文背诵篇目

合集下载

新课标高考必背72篇古诗文汇总

新课标高考必背72篇古诗文汇总

新课标高考必背72篇古诗文汇总文言文(32篇)一、必修10篇01.《论语(十二章)》02.《劝学》(节选)03.《屈原列传》(节选)04.《谏太宗十思疏》05.《师说》06.《阿房宫赋》07.《六国论》08.《答司马谏议书》09.《赤壁赋》10.《项脊轩志》二、选择性必修10篇0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02.《报任安书(节选)》03.《过秦论(上篇)》04.《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05.《陈情表》06.《归去来兮辞(并序)》07.《种树郭橐驼传》08.《伶官传序》09.《石钟山记》10.《登泰山记》三、选修12篇(自2023年开始不再要求背诵)01.《老子(八章)》02.《季氏将伐颛臾》03.《大学(节选)》04.《中庸(节选)》05.《孟子·公孙丑(上)》06.《逍遥游(节选)07.《谏逐客书》08.《兰亭集序》09.《滕王阁序》(节选)10.《黄冈竹楼记》11.《上枢密韩太尉书》12.《古代文论选段》诗词曲40首01诗经《静女》02诗经《无衣》03屈原《离骚(节选)》04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05曹操《短歌行》06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07鲍照《拟行路难(其四)》08张若虚《春江花月夜》09王维《山居秋暝》10李白《蜀道难》1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2李白《将进酒》13高适《燕歌行》14杜甫《蜀相》15杜甫《客至》16杜甫《登高》17杜甫《登岳阳楼》18白居易《琵琶行(并序)》19李贺《李凭箜篌引》20温庭筠《菩萨蛮》21李商隐《锦瑟》22李煜《虞美人》23柳永《望海潮》24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25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2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7黄庭坚《登快阁》28秦观《鹊桥仙》29周邦彦《苏幕遮》30李清照《声声慢》31陆游《书愤》3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3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34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5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36辛弃疾《青玉案·元夕》37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38姜夔《扬州慢(并序)》39王实甫《长亭送别(节选)》40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背诵篇目(60篇)理解性默写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背诵篇目(60篇)理解性默写

知识一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60篇)一、文言文(20篇)(一)必修(10篇)《论语》十二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学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强化练习】❶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 ?”❷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 ?”❸在《<论语>十二章》中,“, ”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一生去实践,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

❹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

”❺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篇目(64篇)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篇目(64篇)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篇目(64篇)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篇目高中课标必背14篇1劝学2逍遥游3师说4阿房宫赋5赤壁赋6氓7离骚8蜀道难9登高10琵琶行11锦瑟12虞美人13念奴娇·赤壁怀古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初中课标必背50篇1《论语》十则2鱼我所欲也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曹刿论战5邹忌讽齐王纳谏6出师表7桃花源记8三峡9马说10陋室铭11小石潭记12岳阳楼记13醉翁亭记14爱莲说15记承天寺夜游16送东阳马生序17关雎18蒹葭19观沧海20饮酒(其五)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2次北固山下23使至塞上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5行路难(其一)26望岳27春望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2观刈麦33钱塘湖春行34雁门太守行35赤壁36泊秦淮37夜雨寄北38无题39相见欢40渔家傲·秋思41浣溪沙42登飞来峰43江城子·密州出猎44水调歌头45游山西村4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7过零丁洋48天净沙·秋思49山坡羊·潼关怀古50己亥杂诗古诗文背诵方法与技巧一、理解记忆法。

理解是记忆的前提,要记住一首诗,就先要弄懂诗中每一句的含意。

在了解全诗层次大意的基础上,反复地读几遍,印象就深了。

否则,对诗意一知半解或层次不清,记忆就慢,即使暂时记住了,也会很快又忘掉。

二、形象背诵法。

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意境是一首好诗的标志。

因此,如果我们能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使一首诗所反映的画面在头脑中再现出来,记忆就会更加牢靠,背诵时就会流畅自如。

三、专注背诵法。

注意力集中是提高记忆的关键。

因此,最好给自己限定时间,规定数量,按慢读——快读——特快的程序,迫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深刻,记忆效果就好。

四、抓头字背诵法。

背诵时常有这种情况,一些本来记得很熟的诗,突然在某个环节上卡壳。

高考古诗文背诵六十四篇目

高考古诗文背诵六十四篇目

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64篇)1.《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高考语文60篇背诵篇目

高考语文60篇背诵篇目

高考语文背诵篇目60篇一、必修(10篇)1.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论语(十二章)》2.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劝学》3.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屈原列传(节选)》》4.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谏太宗十思疏》5.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师说》6.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阿房宫赋》7.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六国论》8.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答司马谏议书》9.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赤壁赋》10.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项脊轩志》二、选择性必修(10篇)1.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报任安书(节选)》3.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过秦论》4.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大道之行也》(《礼记·礼运》)5.老高考必背64篇+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陈情表》6.老高考必背64篇+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归去来兮辞》7.老高考必背64篇+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种树郭橐驼传》8.老高考必背64篇+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五代史伶官传序》9.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石钟山记》10.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登泰山记》三、诗词曲(40首)1.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静女》2.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无衣》3.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离骚(节选)》4.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涉江采芙蓉》5.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短歌行》6.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归园田居(其一)》7.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拟行路难(其四)》8.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春江花月夜》9.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山居秋暝》10.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蜀道难》11.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梦游天姥吟留别》12.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将进酒》13.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燕歌行》14.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蜀相》15.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客至》16.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登高》17.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登岳阳楼》18.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琵琶行·并序》19.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李凭箜篌引》20.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21.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锦瑟》22.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虞美人》23.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望海潮·东南形胜》24.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桂枝香·金陵怀古》25.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26.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念奴娇·赤壁怀古》27.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登快阁》28.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鹊桥仙·纤云弄巧》29.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苏幕遮》30.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声声慢》31.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书愤》32.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临安春雨初霁》33.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念奴娇·过洞庭》34.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5.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36.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青玉案·元夕》37.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贺新郎·国脉微如缕》38.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扬州慢·淮左名都》39.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长亭送别》40.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朝天子·咏喇叭》。

新课标高考语文要求背诵默写的64篇

新课标高考语文要求背诵默写的64篇

新课标高考语文要求背诵默写的64篇(首)古诗文高考初中背诵篇目1.《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021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周计划暑假1-2

2021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周计划暑假1-2

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64篇)2020年下期背诵抄写周计划暑假1 Array一、《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它把烤弯煨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发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胳臂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中学古诗文背诵篇目

中学古诗文背诵篇目

Ⅰ.中学古诗文背诵篇目(一)古文(12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劝学(《荀子》)兰亭集序(王羲之)出师表(诸葛亮)陋室铭(刘禹锡)岳阳楼记(范仲淹)滕王阁序并诗(王勃)师说(韩愈)阿房宫赋(杜牧)六国论(苏洵)赤壁赋(苏轼)爱莲说(周敦颐)黄生借书说(袁枚)(二)古诗词曲(12首)渔父(《楚辞》)观沧海(曹操)蜀道难(李白)登高(杜甫)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夜雨寄北(李商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观书有感(朱熹)天净沙?秋思(马致远)Ⅱ.须掌握的作家、作品(一)古代文学作家、作品《诗经》屈原《离骚》孔子《论语》孟子《孟子》庄子《逍遥游》司马迁《陈涉世家》曹操《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陶渊明《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饮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孟浩然《过故人庄》《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王维《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峨眉山月歌》《行路难》《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杜甫《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楼》《江南逢李龟年》“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韩愈《马说》《师说》《进学解》《祭十二郎文》《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刘禹锡《陋室铭》《乌衣巷》《秋词》《竹枝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柳宗元《捕蛇者说》《黔之驴》“永州八记”《渔翁》《江雪》杜牧《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秋夕》《赤壁》《阿房宫赋》李商隐《夜雨寄北》《乐游原》《锦瑟》《无题》范仲淹《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欧阳修《醉翁亭记》《秋声赋》王安石《元日》《泊船瓜州》《登飞来峰》《伤仲永》《游褒禅山记》苏轼《题西林壁》《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沙》《赤壁赋》《石钟山记》李清照《如梦令》《武陵春》《声声慢》陆游《书愤》《示儿》《游山西村》《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卜算子·咏梅》辛弃疾《西江月》《破阵子》《清平乐·村居》文天祥《正气歌》《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天净沙·秋思》施耐庵《水浒》罗贯中《三国演义》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二)现代文学作家、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祝福》《野草》茅盾《子夜》《林家铺子》郭沫若《炉中煤》《屈原》巴金《家》《寒夜》老舍《四世同堂》《茶馆》曹禺《雷雨》《日出》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赵树理《小二黑结婚》孙犁《荷花淀》钱钟书《围城》沈从文《边城》(三)当代文学作家、作品北岛《回答》舒婷《双桅船》海子《海子的诗》余华《活着》莫言《红高粱》阿城《棋王》韩少功《爸爸爸》汪曾祺《受戒》张承志《北方的河》贾平凹《腊月·正月》王小波《黄金时代》余秋雨《文化苦旅》四、外国文学作家、作品荷马《伊利亚特》《奥德赛》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但丁《神曲》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歌德《浮士德》雨果《巴黎圣母院》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托尔斯泰《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海明威《老人与海》卡夫卡《变形记》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塞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泰戈尔《吉檀迦利》Ⅲ.须掌握的文学流派(社团)常识一、中国古代文学屈宋、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初唐四杰、盛唐田园诗派、盛唐边塞诗派、唐宋八大家、苏辛词派、宋词婉约派、元曲四大家、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桐城派二、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研究会、中国诗歌会、论语派、左联、语丝派、现代评论派、荷花淀派、山药蛋派、伤痕文学、朦胧诗派、先锋派、改革文学、寻根文学三、外国文学人文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现实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自然主义、后现代主义、古典主义、迷惘的一代、魔幻现实主义、新感觉派。

2024必背60篇按课本顺序排列

2024必背60篇按课本顺序排列

2024届高考语文必背60篇(按课本排列)篇名作者必修上·16篇劝学《荀子》师说韩愈赤壁赋苏轼登泰山记姚鼐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高杜甫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其一)陶潜静女《诗经·邶风》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必修下·8篇阿房宫赋杜牧六国论苏洵谏太宗十思疏魏征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登岳阳楼杜甫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朝闻道”“君子喻于义”“见贤思齐焉”“质胜文则野”“士不可以不弘毅”“譬如为山”“知者不惑”“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小子何莫学夫《诗》”“君子食无求饱”“克己复礼为仁”)《论语》无衣《诗经·秦风》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将进酒李白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过秦论(上)贾谊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燕歌行并序高适李凭箜篌引李贺锦瑟李商隐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陆游选必下·14篇选必上·5篇选必中·7篇陈情表李密项脊轩志归有光石钟山记苏轼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蜀道难李白蜀相杜甫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离骚(1-3节)屈原拟行路难(其四)鲍照客至杜甫登快阁黄庭坚临安春雨初霁陆游其他·10篇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难为俗人言也)司马迁礼运(大道之行也……是谓大同)《礼记》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辛弃疾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王实甫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山居秋暝王维列)课本出处必修上第六单元第十课P84必修上第六单元第十课P85必修上第七单元第十六课P118必修上第七单元第十六课P120必修上第三单元第八课P60必修上第三单元第八课P61必修上第三单元第八课P62必修上第三单元第九课P65必修上第三单元第九课P66必修上第三单元第九课P67必修上第三单元第七课P58必修上第三单元第七课P59必修上古诗词背诵P139必修上古诗词背诵P140必修上古诗词背诵P141必修上古诗词背诵P142必修下第八单元第十六课P148必修下第八单元第十六课P150必修下第八单元第十五课P144必修下第八单元第十五课P146必修下第一单元第一课P2必修下古诗词背诵P155必修下古诗词背诵P156必修下古诗词背诵P157选必上第二单元第四课P32选必上古诗词背诵P89选必上古诗词背诵P90选必上古诗词背诵P92选必上古诗词背诵P93选必中第三单元第九课P82选必中第三单元第十一课P92选必中第三单元第十一课P95选必中古诗词背诵P124选必中古诗词背诵P126选必中古诗词背诵P127选必中古诗词背诵P128选必下第三单元第九课P70选必下第三单元第九课P72选必下第三单元第十二课P83选必下第三单元第十课P77选必下第三单元第十一课P81选必下第一单元第三课P14选必下第一单元第三课P16选必下第一单元第四课P17选必下第一单元第四课P18选必下第一单元第一课P3选必下古诗词背诵P111选必下古诗词背诵P112选必下古诗词背诵P113选必下古诗词背诵P114※※※※※※※※初中小学。

初中古诗文必备背诵篇目60篇

初中古诗文必备背诵篇目60篇

初中古诗文背诵篇目1.《孔子语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64篇(大纲整理版)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64篇(大纲整理版)

一、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初中50篇)1.《论语》2.《鱼我所欲也》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曹刿论战》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6.《前出师表》诸葛亮7.《桃花源记》陶渊明8.《三峡》郦道元9.《马说》韩愈10.《陋室铭》刘禹锡11.《小石潭记》柳宗元12.《岳阳楼记》范仲淹13.《醉翁亭记》欧阳修14.《爱莲说》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7、《关睢》诗经18.《蒹葭》诗经19.《观沧海》曹操20.《饮酒》陶渊明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22.《次北固山下》王湾23.《使至塞上》王维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5.《行路难》李白26.《望岳》杜甫27.《春望》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32.《观刈麦》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李贺35.《赤壁》杜牧36.《泊秦淮》杜牧37.《夜雨寄北》李商隐38.《无题》李商隐39.《相见欢》李虞40.《渔家傲》范仲淹41.《浣溪沙》晏殊42.《登飞来峰》王安石4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苏轼44.《水调歌头》苏轼45.《游山西村》陆游46.《破阵子》辛弃疾47.《过零丁洋》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50.《己亥杂诗》龚自珍二、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高中14篇)1.《劝学》荀子2.《逍遥游》庄子3.《师说》韩愈4.《阿房宫赋》杜牧5.《赤壁赋》苏轼6.《氓》诗经7.《离骚》屈原8.《蜀道难》李白9.《登高》杜甫10.《琵琶行》白居易11.《锦瑟》李商隐12.《虞美人》李煜1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64篇1.《论语》十六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24河北高考必背72篇古诗文

2024河北高考必背72篇古诗文

2024河北高考必背72篇古诗文一、诗词曲(40篇)1.静女《诗经》2.无衣《诗经》3.氓《诗经》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5.《短歌行》(曹操)6.《归园田居(其一)》陶潜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9.《山居秋暝》(王维)10.《蜀道难》(李白)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2.《将进酒》(李白)13.《燕歌行》(高适)14.《蜀相》(杜甫)15.《客至》(杜甫)16.《登高》(杜甫)17.《登岳阳楼》(杜甫)18.《石头城》(刘禹锡)19.《李凭箜篌引》(李贺)20.《菩萨蛮》(温庭筠)21.《锦瑟》(李商隐)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23.《望海潮》(柳永)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27.《登快阁》(黄庭坚)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30.《声声慢》(李清照)31.《书愤》(陆游)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39.《长亭送别》(王实甫)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二、必修(10篇)1.《论语》十二章2.《劝学》(《荀子》)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5.《师说》(韩愈)6.《阿房宫赋》(杜牧)7.《六国论》(苏洵)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9.《赤壁赋》(苏轼)10.《项脊轩志》(归有光)三、选修教材(12篇)1.《老子(节选)》2.《季氏将伐颛臾》3.《大学(节选)》4.《中庸(节选)》5.《孟子(节选)》6.《逍遥游》7.《谏逐客书》8.《兰亭集序》9.《滕王阁序》10.《黄冈竹楼记》11.《上枢密韩太尉书》12.《古代文论选段》四、选择性必修(10篇)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2.《报任安书》(司马迁)3.《过秦论》(上)贾谊4.《礼运》(《礼记》)5.《陈情表》(李密)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9.《石钟山记》(苏轼)10.《登泰山记》(姚鼐)。

高考必背古诗文篇目目录

高考必背古诗文篇目目录

一、背诵总篇目由64篇增加到75篇。

二、高中14篇背诵课文不变。

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诗经·卫风·氓》、《离骚》、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三、初中45篇背诵课文不变。

删1篇、换2篇、增13篇,具体如下:1.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换:《论语十则》换成《论语》12章,《孟子二章》换成《孟子三章》;3.增:(1)《庄子》一则(2)《礼记》一则(虽有佳肴)(3)《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4)《答谢中书书》((南朝)陶弘景)(5)《湖心亭看雪》(6)《河中石兽》(7)《十五从军征》(8)《登幽州台歌》(9)《木兰辞》(10)《黄鹤楼》(崔颢)(11)《卖炭翁》(12)《满江红》(秋瑾)(13)《南乡子》(何处望神州)初中50篇:《孔子》12章、《孟子》3章、《左传·曹刿论战》、《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诸葛亮《出师表》、陶潜《桃花源记》、郦道元《三峡》、韩愈《杂说(四)》、刘禹锡《陋室铭》、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周敦颐《爱莲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诗经·关雎》、《诗经·蒹葭》、曹操《观沧海》、陶潜《饮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湾《次北固山下》、王维《使至塞上》、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行路难》、杜甫《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观刈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李贺《雁门太守行》、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无题》、李煜《相见欢》、范仲淹《渔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飞来峰》、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水调歌头》、陆游《游山西村》、辛弃疾《破阵子》、文天祥《过零丁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龚自珍《己亥杂诗》、《庄子》一则、《礼记》一则(虽有佳肴)、《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答谢中书书》、《湖心亭看雪》、《河中石兽》、《十五从军征》、《登幽州台歌》、《木兰辞》、《黄鹤楼》(崔颢)、《卖炭翁》、《满江红》(秋瑾)、《南乡子》(神州)。

初中古诗文背诵篇目(上海高考复习)

初中古诗文背诵篇目(上海高考复习)

初中背诵篇目1.捕蛇者说柳宗元(唐)……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2.狼蒲松龄(清)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黔之驴柳宗元(唐)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4.《孔孟论学》前四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全国卷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64篇,初中训练部分

全国卷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64篇,初中训练部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 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 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 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 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 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 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 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 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 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 所谓战胜于朝廷。 •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 子 •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 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 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 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 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
• • • • • • • •
13.醉翁亭记 14.爱莲说 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17.关雎 18.蒹葭 19.观沧海(东临碣石)20.饮酒(结庐在人境)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 啼)(李白) •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 26.望岳(岱宗夫如何)
• 4.《曹刿论战》 左 传 •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 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 齐师。 •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 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

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

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全文)高中14篇高中课程标准中建议的诵读篇目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诗经·卫风·氓》、《离骚》、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1、《荀子·劝学》(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古诗文背诵篇目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古诗文背诵篇目

Ⅵ.古诗文背诵篇目“古诗文背诵篇目”为名句名篇默写的考查范围。

文言文(18篇)1.《论语》六则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3.鱼我所欲也《孟子》4.逍遥游《庄子》5.劝学《荀子》6.曹刿论战《左传》7.出师表诸葛亮8.桃花源记陶潜9.三峡郦道元10.师说韩愈11.陋室铭刘禹锡12.阿房宫赋杜牧13.岳阳楼记范仲淹14.醉翁亭记欧阳修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赤壁赋苏轼17.爱莲说周敦颐18.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诗词曲(42首)1.关雎《诗经》2.蒹葭《诗经》3.氓《诗经》4.离骚屈原5.观沧海曹操6.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8.次北固山下王湾9.使至塞上王维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1.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12.蜀道难李白13.望岳杜甫14.春望杜甫15.登高杜甫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19.钱塘湖春行白居易20.观刈麦白居易21.琵琶行白居易22.雁门太守行李贺23.赤壁杜牧24.泊秦淮杜牧25.夜雨寄北李商隐26.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27.锦瑟李商隐28.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29.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3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3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32.登飞来峰王安石3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3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35.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36.游山西村陆游37.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38.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39.过零丁洋文天祥40.天净沙·秋思马致远41.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42.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高考大纲要求必背古诗词篇目

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高考大纲要求必背古诗词篇目

一、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初中50篇)1.《论语》【整体把握】本文选自《论语》,主要记录了孔子关于学习和个人修养的精辟言论及见解。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第一则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第二则讲个人修养,“三省吾身”是加强自我道德修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第三则讲学习态度和方法,强调为人师者要在广博的知识和创造的精神。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第四则讲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第五则讲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实事求是、虚心求教。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注】第六则讲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注】第七则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注】第八则讲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注】第九则讲个人修养,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注】第十则讲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默写指导】(黑体字为易错字,后面各篇皆同)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点拨】本句阐释人要以学习知识、温习知识并与人交流为乐事,不必为他人不了解自己而怨恨。

【易错】“说”易错写为“悦”;“愠”易错写成“温”“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初中古诗文背诵篇目[50篇] 1.《论语》十则《论语》(七年级上第2单元第10课P44)○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y uè,“悦”的古字,愉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生气,发怒,动),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xǐn g,检查,自察):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c h 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 g,迷惑而无所适从);思而不学则殆(dài,有危害而无所收获)。

”(《为政》)○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女“同“汝”rǔ,你,代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z hì“知”通“智”,智慧)(《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hón g yì刚强,勇毅,形容词),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九年级下第5单元第18课P157)舜发于畎亩(田间,田地。

畎q uǎn,田间的水沟)之中,傅说(y 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fú违逆,不顺)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 g曾,通“增”)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常常犯错误)然后能改;困于心衡(通“横”,阻塞,不顺)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bì,通“弼”,辅佐),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首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

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3.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九年级下第5单元第19课P16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通“避”,躲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一豆羹(gēn g,用肉或菜调制的带汁的食品),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用脚踢)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通“辨”,辨别)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得”通“德”,恩德,恩惠,此为感激意)我与(“与”通“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yǐ,停止,放弃)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4.曹刿(g uì)论战《左传》(九年级下第6单元第21课P170)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 iàn,参与)焉?”刿曰:“肉食者鄙(bǐ,鄙陋,见识短浅),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徧”b iàn通“遍”,遍及,普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bó,丝织品的总称),弗敢加(增加数量,虚报)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信服,信任),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案件),虽不能察(c há明察,看得清),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z hé),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倒伏),故逐之。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说:“这是(对人民)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

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

”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

”齐军大败。

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了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

鲁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

头通鼓能振作士兵们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

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5.《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

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