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大纲一、引言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阐述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大纲的目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目的中国当代文学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和研究当代文学作品,帮助学生理解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变革,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意识。
三、内容1. 文学作品选取(1) 文学作品的多样性:选择不同体裁、流派和主题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2) 代表性作品: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当代文学作品,如《红高粱家族》、《狂人日记》、《伤逝》等。
2. 文学作品分析(1) 叙事结构与故事情节:分析文学作品的叙事结构和故事情节,把握作品的整体框架和发展过程。
(2) 主题与意义:解读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义,分析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 符号与象征: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符号和象征,揭示作品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
3. 作者背景与时代背景(1) 作者生平和文学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和文学成就,探究作品与作者生活的关联。
(2) 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研究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分析作品与时代思潮和社会变革的关系。
4. 文学批评与研究方法(1) 历史批评:运用历史批评方法,分析文学作品在历史文脉中的地位和意义。
(2) 结构主义批评:应用结构主义批评方法,解构文学作品的符号体系和结构特点。
(3) 个人化阅读: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化阅读,发表独立而深入的观点和见解。
四、教学方法1. 前瞻性教学:通过讲授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以及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和研究欲望。
2. 分析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叙事结构、主题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的思想碰撞和知识分享。
4. 阅读与写作结合: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文学阅读,并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文论和文学研究报告。
《中国现当代的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编号】:215005【开课对象】:四年制本科,新闻学专业。
【学分】:4学分【总学时】:72【实践学时】:10【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二、课程教学目标和性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是新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培养应用型新闻人才服务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对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和具有鲜明探索意识的作品进行精讲,培养学生分析和鉴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为后续的相关课程和以后工作需要奠定扎实的文学与写作基础。
三、课程教学要求第一章鲁迅《狂人日记》(一)教学要求了解鲁迅小说的反封建精神。
掌握狂人形象。
掌握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内容提要1.鲁迅生平及创作简介。
2.狂人的形象及意义。
3.“格式的特别”:(1)借实行虚,以虚证实。
(2)独特的心理描写。
(3)采用了一些诸如象征、暗示、变态心理描绘等现代主义手段。
(三)重点、难点狂人形象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第二章鲁迅《阿Q正传》(一)教学要求了解精神胜利法的表现与实质。
(二)内容提要1.《阿Q正传》发表的背景。
2.阿Q的形象。
受压迫受凌辱的地位;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
3.《阿Q正传》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1)采用了典型化的手法。
(2)叙述体的结构。
(3)犀利的幽默和讽刺。
(4)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5)游戏模仿的解构性。
(三)重点、难点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第三章茅盾《子夜》(一)教学要求掌握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二)内容提要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人物形象:人物众多,有资产阶级,有工人阶级,有地主,有知识分子,有军人和家庭主妇,甚至街头的地痞流氓。
而主要的人物是资本家吴荪甫和赵伯韬。
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3.在艺术上,这是—部典型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
(1)作品采用了典型化和类型化的手法来塑造人物。
(2)生动细腻的人物心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编码:0301008课程性质:专业课程适用专业:新闻、文秘方向学时:152学分:9开课学期:1-3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是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在中国现代文学所开设的课程中,新闻和文秘专业本科生仅开设此门必修课。
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鉴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修养。
同时,通过对作家、作品的剖析,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特征和取得的艺术成就。
教学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主要思想和艺术成就;使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分析方法,学会鉴赏文学作品。
通过训练,让学生学会写鉴赏性的文章,为进一步研究作家作品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绪论(6课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绪论部分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概况,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务,要求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有进一步的认识,掌握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研究、文学作品分析的方法三、教学内容1.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研究。
2.与课程相关的问题。
3.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
四、思考题:1.以一部小说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分析作品。
作品一:《狂人日记》(6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掌握《狂人日记》“表现的深切”及“格式的特别”。
二、教学重点、难点狂人的文学形象;《狂人日记》艺术的独创性。
三、教学内容1.《狂人日记》的创作准备情况。
2.《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的关系。
3.作品中的“识”与十三则日记的关系。
4.狂人的形象分析。
5.《狂人日记》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1.分析狂人的形象。
2.小说中“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是如何表现作品艺术的独创性的?3.小说结尾(第十三则日记)的含义是什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及教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及教案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学时安排:48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代表作品;2.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特点;3.培养学生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4.培养学生文学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品;2.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特点;3.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思潮和流派;4.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和评价。
教学方法:1.阅读课外文学作品,进行文学鉴赏;2.分析作品的人物、情节、语言和风格;3.进行文学作品的导读和讨论;4.开展文学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5.组织文学作品阅读交流会,促进学生的思想交流。
评价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发言、作业完成情况等;2.期中考试:理论知识的考核;3.期末考试: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
教学资源:1.课本:《中国现当代文学选读》;2.电子媒体:影音资料、网络资源等;3.图书馆:相关文学著作、文献资料等。
二、教学案例教学内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思潮和流派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思潮和流派,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2.掌握不同思潮和流派的代表作品和核心思想;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批评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教师以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文学思潮和流派的思考。
例如:什么是文学思潮?什么是文学流派?它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什么影响?Step 2:讲授(20分钟)教师给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思潮和流派,介绍其代表作品和核心思想。
例如:鲁迅思潮、现代主义文学、文化批评流派等。
Step 3: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思潮或流派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代表作品和核心思想,并准备小组报告。
Step 4:小组报告(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报告,介绍所选择的思潮或流派的代表作品和核心思想,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Step 5:课堂讨论(15分钟)全班共同讨论不同思潮和流派的异同、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批评能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大纲一、说明本课程通过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解读,熟悉并掌握它们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当代的审美眼光,独立地阅读、赏析和评价当代各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分析、评判、鉴赏能力,加深学生对优秀的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本课程选取1917-2000年间以现代汉语写作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四种主要文学体裁,所选作品注意“典范性”和“先锋性”并重。
课堂讲授以“细读”方式为主,尽量超越“鉴赏式”的水准。
大纲所列作品为学生必读书目,讲解时选取其中部分代表作品,其余布置学生课外阅读。
(三)教学方法教师认真备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设计解读线索与知识点,进行分析讲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四)考核方式考查。
平时成绩占30%,期中小论文占30%,期末考查采用读书报告会方式,占40%。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二、大纲内容第一部分小说一、教学要求:学习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必须阅读所选作品。
由于篇幅所限,许多长篇作品未列其中,学生应尽可能找来原著,阅读所选作品的全部内容。
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掌握小说的思想价值、艺术特点以及塑造人物的方法及文学意义等。
有些作品还须细心揣摩作家的创作思路、作品的语言和风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现代小说的不同类型和艺术风格以及取得的成就。
三、授课时数: 24学时。
四、教学内容:第一讲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1、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总体情况及分期2、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轨迹及背景第二讲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者——鲁迅1、呐喊》、《彷徨》2、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伤逝》重点分析:《阿Q正传》第三讲小资的忧郁与平民的悲哀——郁达夫与老舍1、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2、老舍《骆驼祥子》第四讲两个不同世界的女人——翠翠与七巧1、沈从文的创作及其《边城》2、张爱玲的传奇与流言及其《金锁记》第五讲两种完全不同的风貌——方鸿渐与小二黑1、钱钟书的创作及方鸿渐的典型意义2、赵树理的创作及其对文学的贡献第六讲建国初小说的清新气息1、三红一创的辉煌2、百花齐放的壮观3、小说繁荣的原因探析第七讲小说的复兴——从伤痕到先锋1、文革后小说的流变2、代表作品赏析《陈奂生上城》、《红高粱》、《人到中年》等第八讲长篇的繁盛——从新写实到新历史1、90年代长篇小说的寻找与突破2、从《白鹿原》到《秦腔》,寻求精神栖息的家园五、本部分必读书目1、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伤逝》2、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3、老舍《骆驼祥子》4、沈从文《边城》5、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6、张爱玲《金锁记》7、赵树理《小二黑结婚》8、钱钟书《围城》9、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10、杨沫《青春之歌》(节选)11、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12、高晓声《陈奂生上城》13、余华《活着》14、莫言《红高梁》15、汪曾祺《受戒》16、残雪《山上的小屋》17、刘恒《狗日的粮食》18、陈忠实《白鹿原》19、苏童《米》20、贾平凹《秦腔》21、白先勇《游园惊梦》22、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第二部分诗歌一、教学要求:学习诗歌,要求学生必须反复阅读(包括朗读和默读)所选诗歌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 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代码:XXXXX学分:X 学分理论学时:XX 学时实践学时:XX 学时先修课程:无开课单位:XXXX学院/系一、课程目标《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一门旨在使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理论和批评方法的课程。
通过学习和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价值、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评能力。
二、课程内容1. 异地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地域特色,探索异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重点研究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区的文学作品,并探讨其对于当地人文精神的表达和塑造。
2. 改革开放与现代社会文化的变迁- 探索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文化的变迁对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研究相关文学作品,分析其中对于改革开放政策、现代化进程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反映。
3. 文学批评与理论研究- 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分析并应用批评理论,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4. 文学与时代精神- 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时代精神与社会价值观念;- 以作品为依据,分析文学与现实的关系,理解文学对社会的反响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与学习要求1.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传授相关理论知识;- 文学作品分析: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深入了解其中的文学价值和表达方式;- 学术研究讨论:组织学术研究讨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学术研究能力;- 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和领悟能力。
2. 学习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 努力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认真完成布置的文学作品阅读和分析任务;- 积极参加学术研究讨论,展示个人研究成果;- 自觉遵守学术道德,杜绝抄袭和剽窃行为。
四、评价方式本课程评价主要包括日常成绩和期末考核两部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1.中文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2.英文名称: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二、学时学分总学时:58学时学分:4学分三、开课学期第1、2学期四、课程考核方式考试五、课程概述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
它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和规律,掌握其基本知识;了解我国现代重要作家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道路,理解他们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提高阅读、评析各类文学作品的能力,受到积极的思想熏陶。
六、适用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广告学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七、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第一节绪论中国现代文学概述(2学时)(1)中国现代文学的源流。
(2)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3)中国现代文学的三大发展时期:五四文学(1917——1927)、30年代文学文学(1927——1937)、40年代文学(1937——1949)。
(4)五四文学发展概况。
(5)30年代文学发展概况。
(6)40年代文学发展概况。
本节教学重点: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三大发展时期的文学发展概况。
第二节鲁迅与《狂人日记》(2学时)(1)鲁迅生平及作品简介(2)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解读《狂人日记》:创作背景、对“狂人”的几种不同的认识、“狂人”形象分析、《狂人日记》的主题、《狂人日记》艺术特色本节教学重点: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狂人日记》中“狂人”形象分析;《狂人日记》的主题。
第三节《阿Q正传》解读(2学时)(1)改造民族灵魂的代表作(2)不同时代对阿Q形象的不同认识辛亥革命时期落后农民的典型;国民性弱点的集中体现者;落后农民的典型;生存困境与“精神胜利法”等。
(3)艺术特点以喜剧风格表现悲剧内容;出色的讽刺艺术;创新的传记体小说。
本节教学重点:不同时代对阿Q形象的不同认识。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23303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英文名称:Stud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5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 编导播音主持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我校编导播音主持专业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为背景,以代表性作家的12篇经典作品为中心进行文本细读,通过运用叙事学、小说理论、诗歌理论、戏剧散文理论等,由点及面,通过文本细读,兼顾宏观思考,进一步把握作家的创作风格和特色,使学生对现代汉语文学的“文学性”有感性认识和理性把握,并通过掌握一定的理论和阅读方法,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把现代文学的作品和当代文学的作品进行比较,让同学们认识到20世纪上半部分中国所受到的屈辱和人民的苦难,从而更加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其爱国爱民的思想,树立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
Stud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s a public course in whole school. By the course, we will introduce to students the contemporary classical literature works. We will evaluate them to see from some new angles of view, train the students to have higher ability to appreciate works, to absorb its literature essence, and to increase its humanities cultivated manners. Our target is to give our students the methods to read and analyze works. and train the students to develop individual thoughts to the writers, works,literature ideas and phenomena.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为大学本科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正确认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发展过程,历史、科学地分析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家、代表作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系统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
《中外文学作品选(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7014003 学分: 3.5 总学时:68说明【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教学目的】1、了解和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名家名著。
2、历史地、科学地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3、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以及人文精神。
【教学任务】按照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线索,介绍“五四”文学革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讲授其的代表作品。
【教学内容】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第二章 20年代的文学第三章 30年代的文学第四章 40年代的文学【教学原则和方法】1、按照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线索,以作家作品为讲析重点。
以作家作品带文学史。
2、主要采取讲授法。
教师讲析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及音像作品赏析相结合。
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使之从中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道德的熏陶,提升人文精神。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观点和当代审美的标准独立地阅读鉴赏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4、本门课程的教学应该既注重本科知识的系统性又兼顾其扩展性;既关注其学术性又具备可接受性;既接受前人的成果又力争富有前瞻性,同时还要讲究师范性。
【先修课程要求】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与参考书】《中国现代文学史》朱东霖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钱谷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现代文学30年》钱理群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中国现代小说史》夏志清,香港友联出版社1979年版大纲内容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反封建的文学;爱国的文学;开放的文学;多元的文学。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范畴(一)、什么是“现代文学”?(二)、什么是“文学的现代化”(三)、文学语言与形式的更新二、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期1917—1927年文学革命十年(新文学的准备期)1927—1937年左翼文学十年(新文学的丰收期)1937—1949年抗战文学十年(新文学的调整期)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及文学革命的社会历史条件,掌握重要文学社团的有关知识。
当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一、说明(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本课程是一门研究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学科,主要讲授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对某些重点作品进行文本解读,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必修课。
本课程通过对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作品的解读,培养学生的分析、评判、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当代文学修养与审美情操,加深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认识与理解。
本课程要求学生阅读规定的文学篇目,并且做好阅读笔记。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1.本课程依照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文体类型分为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四大知识单元。
共计48课时,涉及当代文学作品100篇,其中小说70篇,诗歌15篇,散文10篇,戏剧5篇。
重点讲授作品20篇,泛讲作品80篇。
2、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其次,教学中要利用文学课程的特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教学方法1.教师重点讲授解读作品的角度、方法,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文学评论和分析作品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思考、欣赏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对某些作品的评价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答辩,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养成学生好学深思的学风。
3.注意对同一作品的不同评论声音,引导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养成他们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
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二、大纲内容第一节《我们夫妇之间》等1、精讲《我们夫妇之间》的主题意蕴与文体特征。
2、泛讲《陶渊明写挽歌》、《百合花》、《创业史》、《将军族》、《游园惊梦》、《世纪末的华丽》、《酒徒》(任选一篇),针对作品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与交流。
说明和要求:(1)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阅读《我们夫妇之间》和《陶渊明写挽歌》、《百合花》、《创业史》、《将军族》、《游园惊梦》、《世纪末的华丽》、《酒徒》等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执笔人苏雯婷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为汉语言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全面的现代文学的基本知识,能够独立分析评述研究现代的作家、作品,把握其思想与艺术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掘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其它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该门课程是一门核心课程,也是汉语言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本课程适用于大学专科层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当代文学发展的过程;了解其间部分重要作家创作概况,熟悉并掌握他们的代表作的思想及艺术特色;学会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当代的审美眼光,独立地阅读、赏析和评价当代各类文学作品。
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大量的作品以及相关资料,掌握一定的知识并初步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
在讲授过程中,要注重文学史、作家论、作品论三者的结合。
文学作品是文学史存在的基础,因此,在课堂讲授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在讲授某一阶段的文学史之前布置文学作品阅读书目,增加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感性认识。
2、在阅读作品的感性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达到了解和掌握重要作家作品的主要特点的和对文学史的理性把握目的。
3、理论联系实际,引导鼓动学生把前沿理论应用于文学鉴赏。
三、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学习本课程前的相关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文学、外国文学。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掌握中外文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现当代文学》打好基础。
学好本课程,也为以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这些后续相关课程包括:古代汉语,文学概论,美学等专业课程。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68学时。
理论教学学时为68学时。
绪论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关系和两者的性质区别;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征;掌握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解读下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解读(下)》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BSec00242.课程名称/课程英文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解读(下)/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ry Works3.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4.课程适用层次:本科5.课程主要面向专业:秘书学专业6.总学时:32学时;其中实验(实践)教学学时:0学时7.学分:2学分8.修读该课程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条件:无二、课程概述本课程主要讲授从清末民初的新文学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发展历史过程、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包括文学思潮流派、主要作家创作情况介绍和经典作品赏析等内容。
对这门课程的把握应以人文精神为观照,以开放的眼光、多维的视角,深入到文学史的具体细节中,不主观想象,不武断地结论,尽可能描摹出这段历史时间内中国文学的原状,实现既符合人文精神又有科学价值的教学目标。
三、课程教学目标(括号内是秘书学专业对应的培养要求)1.了解作家生平及其作品内容;(1.1)2.准确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的发展进程以及各阶段文学发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1)3.深入理解和认识各作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背景、作用、地位、影响和意义;(1.1)4.掌握各个不同阶段的文学社团流派和文学理论思潮的独特作用和贡献;(1.1)5.能初步分析文学发展的社会历史因素和文学内在因素,领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魅力;(1.1\2.1)6.开拓自己的文化视野,提高分析、评判、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1)五、教学内容及要求单元一1949-1976文学思潮(2学时)(一)教学内容1. 1949-1976文学思潮1.1五六十年代文学思潮1.2“文革”文学思潮(二)课程重点、难点重点与难点是熟悉1949-1976文学思潮的特点。
(三)课程教学目标1.了解1949-1976文学思潮的独特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编码:0301008课程性质:专业课程适用专业:新闻、文秘方向学时:152学分:9开课学期:1-3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是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在中国现代文学所开设的课程中,新闻和文秘专业本科生仅开设此门必修课。
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鉴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修养。
同时,通过对作家、作品的剖析,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特征和取得的艺术成就。
教学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主要思想和艺术成就;使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分析方法,学会鉴赏文学作品。
通过训练,让学生学会写鉴赏性的文章,为进一步研究作家作品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绪论(6课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绪论部分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概况,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务,要求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有进一步的认识,掌握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研究、文学作品分析的方法三、教学内容1.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研究。
2.与课程相关的问题。
3.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
四、思考题:1.以一部小说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分析作品。
作品一:《狂人日记》(6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掌握《狂人日记》“表现的深切”及“格式的特别”。
二、教学重点、难点狂人的文学形象;《狂人日记》艺术的独创性。
三、教学内容1.《狂人日记》的创作准备情况。
2.《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的关系。
3.作品中的“识”与十三则日记的关系。
4.狂人的形象分析。
5.《狂人日记》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1.分析狂人的形象。
2.小说中“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是如何表现作品艺术的独创性的?3.小说结尾(第十三则日记)的含义是什么。
作品二:《阿Q正传》(6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鲁迅的改造国民性,及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阿Q的形象;悲剧的主题表现;阿Q的革命性。
三、教学内容1.《阿Q正传》的创作过程。
2.《阿Q正传》的主题思想。
3.分析阿Q的文学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4.关于阿Q的革命性。
5.《阿Q正传》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1.《阿Q正传》的主题思想有何深刻之处?2.分析阿Q形象的典型性。
3.论述阿Q 的革命性。
4.作品的悲剧主题是如何表现的?作品三:《伤逝》(4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伤逝》是鲁迅唯一的一篇以青年婚恋为题材的作品。
二、教学重点、难点主人公悲剧的原因。
三、教学内容1.作品发表的背景。
2.分析子君的形象。
3.小说的艺术特色。
4.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悲剧原因。
四、思考题1.论述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原因。
2.作品是怎样抒情的?作品四、《秋夜》(4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把握《秋夜》的思想内容,理解鲁迅“韧”的战斗。
二、教学重点、难点枣树的形象及其意义;《秋夜》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内容1.《野草》的思想内涵。
2.《秋夜》的创作背景。
3.作品的主题。
4.作品分析。
5.枣树、小青虫、小红花的形象及其意义。
6.作品的艺术特点。
四、思考题1.分析枣树的形象及其意义。
2.分析小青虫的形象。
3.举例说明作品的艺术特色。
作品五:《春蚕》(4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把握“丰收成灾”的作品的内涵及艺术特色。
二、教学重点、难点“丰收成灾”的原因;老通宝的心理描写。
三、教学内容1.《春蚕》的创作背景及主题。
2.《春蚕》与《子夜》的互补关系。
3.作品情节分析。
4.人物形象分析:老通宝、多多头。
5.《春蚕》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1.分析老通宝、多多头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2.以老通宝为例阐述心理描写在作品中的运用。
作品六:《潘先生在难中》(4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掌握“冷静的观察,客观的描写”的创作特色。
二、教学重点、难点潘先生的形象及其意义;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三、教学内容1.作品的背景与主题表达。
2.潘先生的形象分析。
3.如何理解“难”字?4.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1.分析潘先生的灰色形象及其意义。
2.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3.分析小说在艺术上的独特之处。
作品七:《春风沉醉的晚上》(4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作家的文学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并针对作品把握这一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陈二妹形象及其典型意义;小说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内容1.作品赏析。
2.作品中的形象及意义——陈二妹、“我”。
3.如何认识小说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四、思考题1.分析陈二妹的形象及其意义。
2.“我”与女工初次见面时,女工的态度冷淡这是否构成小说的矛盾线索?3.简述小说的抒情特点。
作品八:《死水》(2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把握闻一多的新诗格律化理论主张并能够分析具体的诗歌。
二、教学重点、难点《死水》的思想意蕴;《死水》是怎样体现闻一多新诗格律化理论的。
三、教学内容1.《死水》的创作背景。
2.《死水》的思想内涵。
3.作品赏析。
4.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1.为什么说《死水》是一篇爱国主义的诗篇?2.分析“三美”的艺术体现。
3.默写全诗。
作品九:《再别康桥》(2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诗人与康桥的关系,掌握本诗作为新诗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诗歌的意境美及艺术价值。
三、教学内容1.《再别康桥》的创作情况。
2.诗歌的意境分析。
3.诗歌的艺术特色赏析。
四、思考题1.《再别康桥》的艺术美体现在哪些方面?2.默写全诗。
作品十:《月牙儿》(4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掌握老舍的小说散文化创作。
二、教学重点、难点“月牙儿”在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作用;散文诗式的小说。
三、教学内容1.《月牙儿》的创作背景。
2.作品情节赏析。
3.人物形象及其意义(“我”、母亲)。
4.“月牙儿”反复出现的作用。
5.小说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1.分析“我”和母亲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
2.论述“月牙儿”反复出现的作用。
3.分析小说的散文诗式的特征。
作品十一:《雷雨》(6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掌握戏剧思想的表达及人物的塑造。
二、教学重点、难点剧本的思想意义;主人公的探讨;周朴园的形象;戏剧冲突。
三、教学内容1.剧本的思想意义(以第二幕为主分析)。
2.人物形象分析:——周朴园、鲁贵。
3.剧本的戏剧冲突表现。
4.课堂讨论:《雷雨》的主人公究竟是谁。
四、思考题1.分析鲁贵的形象。
2.阐述剧本的艺术特色。
3.如何看待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要求写出三千字以上的小论文)。
作品十二:《说笑》(4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掌握幽默风格的作品二、教学重点、难点《说笑》的分析;钱钟书的幽默风格三、教学内容1.钱钟书其人、其文介绍2.文本分析3.幽默风格四、思考题1.以《说笑》为例说明钱钟书的幽默风格。
作品十三:《爱尔克的灯光》(2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充分理解作品的主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作品的主题意蕴。
三、教学内容1.《激流三部曲》2.作品的结构。
3.作品的主题。
四、思考题1.灯光在作品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作品十四:《围城》(4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充分理解作品丰富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难点作品丰富的意蕴。
三、教学内容1.作品丰富的意蕴。
2.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1.作品丰富的意蕴。
作品十五:《日出》(4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把握《日出》的结构及人物。
二、教学重点、难点作品的结构、人物特点。
三、教学内容1.戏剧的结构。
2.戏剧的人物。
3.戏剧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1.简述戏剧的结构。
作品十六:《华威先生》(4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作品发表后的论争及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华威先生的形象及其意义;讽刺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内容1.华威先生出现的背景及论争。
2.华威先生的形象及其意义。
3.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1.华威先生的形象及其意义。
2.分析作品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达到讽刺目的的。
作品十七:《在其香居茶馆里》(4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把握讽刺艺术的特点及在作品中的表现。
二、教学重点、难点邢幺吵吵的形象及其意义;作品的构思;讽刺艺术的运用。
三、教学内容1.小说的创作背景及主题。
2.作品的情节矛盾构成。
3.人物分析——邢幺吵吵、方治国。
4.小说的艺术构思。
四、思考题1.阐述小说的艺术构思特点。
2.分析邢幺吵吵、方治国的形象及其意义。
作品十八:《荷塘月色》(4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重新审视高中教学中对于《荷塘月色》的主题把握和艺术分析。
二、教学重点、难点作品的主题分析。
三、教学内容1.作品的主题重读。
2.作品的情感意蕴。
3.作品的抒情特色。
四、思考题1.阐述你对《荷塘月色》主题的认识。
2.简析作品融情入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作品十九:《雨巷》和《断章》(4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阅读诗歌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雨巷》和《断章》来讲解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分析方法。
三、教学内容1.诗歌形式。
2.《雨巷》赏析。
3.《断章》赏析。
四、思考题1.以一首诗为例阐述你对现代派诗歌的认识。
作品二十:《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6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及人物的塑造。
二、教学重点、难点作品的主题思想;刘世吾的形象再认识。
三、教学内容1.作品的创作背景2.作品的深层次文化内涵。
3.人物形象分析(刘世吾、韩常新、林震)4.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1.论述刘世吾形象的复杂性。
2.作品的艺术构思有何巧妙之处?试举例说明。
3.分析人物性格的对比关系及其作用。
作品二十一:《茶馆》(6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茶馆》的分析,使学生理解老舍戏剧创作艺术。
二、教学重点、难点剧本的主题思想;塑造人物的方法;戏剧结构形式;戏剧冲突的表现。
三、教学内容1.老舍建国后的戏剧创作。
2.《茶馆》(第一幕)的分析。
3.人物塑造的方法。
4.《茶馆》的主题思想。
5.戏剧独特的结构形式。
6.戏剧冲突的表现。
四、思考题1.《茶馆》是怎样表达深刻的主题的?2.分析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的形象。
3.简述《茶馆》塑造人物的方法。
4.剧本是如何表现戏剧冲突的?作品二十二:《绝对信号》(4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绝对信号》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探索戏剧。
二、教学重点、难点剧本的主题思想;小剧场的演出方式。
三、教学内容1.高行健介绍2.剧情分析3.剧本的探索和创新四、思考题1.分析《绝对信号》在艺术上的探索。
作品二十三:《受戒》(6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汪曾祺的散文化小说。
二、教学重点、难点作品中爱情描写的用意;散文化的小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