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六年下语文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长春板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

2024年长春板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

2024年长春板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在本册书的教学中,我们旨在达成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确保学生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并背诵重点段落和篇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能够按照要求完成各类作文练习。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包括重点词句、段落及篇章的理解。

写作技能的训练,包括写作思路的拓展、语言的准确表达及篇章结构的把握。

难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深层次提升,包括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主旨等。

学生作文的创新性和个性化表达,需要在掌握基本写作技巧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或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和好奇心。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为学生创造直观的学习情境。

简要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圈出生词难句,利用字典或参考资料解决疑难问题。

鼓励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多种方式,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在课堂上分享预习成果,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

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课文的关键问题或难点进行合作探究。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

小组内部分享探究成果,每组选出代表汇报给全班,教师点评总结。

巩固拓展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练习,如填空、选择、简答等,巩固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拓展阅读或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下册教案:延安,我把你追寻

(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下册教案:延安,我把你追寻

1-2 延安,我把你追寻一、教学目标:1.学习“茅、豫、媚”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大体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发扬延安精神的意义。

二、基础知识:茅茅草茅屋茅塞顿开豫豫剧犹豫逸豫亡身媚妩媚明媚奴颜媚骨三、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本课是一首诗。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继承、发扬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全诗共六个小节。

第一、二小节写追求延安精神的急切心理;第三、四小节写实现四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五、六小节写继承、发扬延安精神的重大意义。

延安精神,简单的说,就是中国人民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

2.教学重点:大体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教学难点:了解诗中所写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4.教学突破点:结合课文及课后资料,组织学生讨论:诗人走进延安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诗人在追寻延安实际上是在追寻什么?从诗中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教法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按照节奏读诗,划分诗歌层次。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西江月.井冈山》。

2.简介延安。

3.1991年,祁念曾先生到延安采访,所见所闻令他心潮澎湃,写下了《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

1993年,该诗荣获全国诗歌“菊花奖”。

二、朗读诗歌。

1.初读诗歌,找出该诗的韵脚。

2.再读诗歌,尝试画出诗歌的节奏。

3.按照节奏读诗,读出诗的气势。

三、学习生字。

四、划分层次。

1.一、二小节:追求延安精神的急切心理。

2.三、四小节: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3.五、六小节:继承、发扬延安精神的重大意义。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深入学习诗歌,体会延安精神。

教学过程:一、从题入手,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延安,我把你追寻。

2.“我”和“你”分别指什么?二、学习第1、2节诗歌。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

井冈翠竹【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摇撼、殷切、血雨腥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时代背景感受井冈翠竹的精神,理解井冈翠竹的象征意义。

3.体会本文的语言,初步领悟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不同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结合时代背景感受井冈翠竹的精神,理解井冈翠竹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的语言,初步领悟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不同的表达方式。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井冈翠竹吗?它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饭,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

1.简单介绍井冈山毛竹的生长情况。

2.出示课题:井冈翠竹(1)解释课题:翠,绿的意思。

(2)介绍作者:袁鹰。

(3)启发:为什么说“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二)检测预习,了解学情1.检查读音:(1)教师出示生字:匪、硝、锁、粮、腥、茨、殷。

(2)学生认读并组词。

(3)教师重点强调:“殷”的读音。

2.检查朗读。

(1)学生自由练习通读课文,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学情。

(2)学生把自己认为不容易读通的句子再给大家读一读。

(三)整体感知课文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反馈交流。

想想课文讲了什么?3.全文共分为几部分?(四)学生阅读课文,理清结构,找出线索要求思考:1.结合读中提示,理清全文结构,写作顺序,并思考提示中有关问题。

2.全文结构及顺序:由竹子外形写到功绩,先总后分,结尾总结点题。

写竹之外形,按远近顺序,写竹之功绩,按过去到现在的时间顺序写。

找出线索:竹之功绩。

3.具体写竹子时,作者分别联想到些什么?4.划出使用精彩的动词,思考其好处。

(五)质疑问难1.引导学生从内容到写法等方面给课文提出问题。

2.教师小结: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英雄的井冈山的象征”?【作业布置】继续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英雄的井冈山的象征”?【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测1.听写词语。

【长春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65页)

【长春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65页)

1革命岁月1——1 井冈翠竹教学目辬1.学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背诵8-9自然段。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含义,懂得继承和发扬井冈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时安排2课时授课时间:累计节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走近单元主题1.让学生读单元主题2.组织学生谈一谈看到这个主题,你会想起什么?艺术感染力。

词首两句‚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展现了我军民战备的气势,栩栩如生,为全词的雄伟气势以及词的结尾与我军的胜利作了铺垫。

黄洋界处在井冈山上很高的位臵,从这里向下远望各山头,到处是我军迎风招展的战旗;到处军号高鸣,战鼓齐奏。

这是一幅多么壮观的人民战争图景啊!说明我方早已严阵以待。

‚敌军围困万千重‛,虽然敌人在数量上占了很大的优势,把我军一层又一层地包围起来,然而英勇的红军毫不畏惧,视万千敌人如虫蚁,‚岿然不动‛。

而‚岿然‛一词,充分表现了我军巍然屹立的雄姿。

下阕开头‚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这两句写出了我军战胜敌人的原因。

这里‚森严壁垒‛、‚众志成城‛,与‚岿然不动‛前后照应,既显得典雅雄壮,又韵味深长。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极为形象地描绘了这次保卫战,巧妙地嘲笑了敌人,有力地鼓舞了我军民,同时与上阕我军民的备战与岿然不动的情景照应,前后贯通,无懈可击。

典型概括是这首词一个突出的写作手法。

作者在词里热烈赞颂了井冈山的黄洋界保卫战。

虽然这次保卫战只是井冈山红军军事战争中的一次战斗,却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

它是整个井冈山斗争的一个缩影。

它高度概括了整个井冈山斗争的形势和特点,敌强我弱,敌众我寡,但我军民最终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二、走近作者1.组织交流作者的资料(板书课题及作者)2.教师出示幻灯片三、检查预习‚贞、稠‛是翘舌音。

最新长春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长春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2.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去找出问题的答案。
3.学生汇报自己的体会。
4.都是小结: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一认识:与美的事物不协调。如果我们每个
人都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的话,我们就能创造美,我们
的本身就是美了。
5.教方法指导学生讲故事。
⑴指导学生抓住三“不协调”和三“不对劲”来记住这个故事。
⑵指导学生在讲故事时注意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做到绘声绘色。
⑶学生小组内讲故事,互相评议,比一比谁讲得好。
⑷自愿者讲给全班听。
6.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三、作业设计(10分)
1.比一比,再组词。
唤( )两( )冻( )焕( )俩( )栋( )
2.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我不小心把手划破了。手被我不小心划破了。
1、美好的向往
1—1小蓝裙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6个生字,并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同文中人物对话交流,体会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3.用自己的话概括三处“不协调”,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与文中人物对话,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拓展延伸、与文本对话
1.讨论:如果你就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看到此景都会怎么想?怎么做?最想说些什么?
2.老师为什么送小女孩一件小蓝裙?她可能有怎样的想法?
二、创编课本剧(20分)
1.熟读课文:体会人物的表现。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长春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井冈翠竹》教案设计

长春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井冈翠竹》教案设计

长春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井冈翠竹》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井冈翠竹》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学习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帮助学生理解并提高对作者想表达的主旨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1.以问答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都知道竹子吧?竹子在中国有什么寓意和象征意义?”2.学生讨论后,引出今天的话题:《井冈翠竹》学习重点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词语‘路途’‘筱箦竹’‘白茅地’等,掌握课文中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帮助学生分析课文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了解怀念故乡的情感。

3.加深学生对作者的理解和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第二课时引入视听欣赏两则短小精悍的文本,分别是:1.泰戈尔的《竹林七贤》临行贴士须眉削清狂草,花箬披肩翠黛。

吴山青似碧琉簪花时岂绝2.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学习重点1.学生进行思考和比较,并结合今天的课文《井冈翠竹》,思考翠竹与其他文本中的竹子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人物性格,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课时引入1.询问学生对已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导入今天的课文,我们今天来学习阅读《井冈翠竹》的正文部分。

学习重点1.通过听读交织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提高语音语调和阅读流畅度。

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感和人生感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第四课时引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学生自由发言。

2.导入今天的课文《井冈翠竹》的结尾。

学习重点1.学习理解课文的结尾,掌握课文表达的情感和主旨。

2.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所理解的“竹”,并以此来总结和概括课文表达的主旨。

3.培养学生简洁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

教学后记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井冈翠竹》的主题已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接下来,可以逐步向学生推荐更多类似类型的文本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写出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或小文章,来加强学生的写作和思考能力。

最新长春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最新长春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评:通过看图或其他资料,初步感知我国晋西北地区环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感受更加直观。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评: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明确要求,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六年级长春版语文教案4(汇编5篇)

六年级长春版语文教案4(汇编5篇)

六年级长春版语文教案4(汇编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六年级长春版语文教案4(汇编5篇)【前言】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六年级长春版语文教案4(汇编5篇)欢迎参阅。

六年级下册长春版全册作文教案

六年级下册长春版全册作文教案

表达创编故事教学目标:1.根据词语之间的联系展开联想,创编故事。

2.想象合理,读起来让人信服。

3.认真修改,做到语句通顺,内容生动具体,层次清楚。

教学重点:根据词语之间的联系展开联想,创编故事。

教学难点:想象合理,读起来让人信服。

内容生动。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发挥想象,几个看起来不太相关的词语就可以创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你想试一试吗?2.板书课题:创编故事3.你对这个题目是怎样理解的?二、明确表达内容(一)请你自己任选下面的一组词语,展开合理的想象,试着创编一个小故事,题目自拟。

1. 斧头森林农夫洪水2. 天空白云小鸟风筝3. 老虎河水小羊猎人4.大海陆地帆船狂风5. 铅笔橡皮格尺小刀(二)表达提示1.根据词语之间的联系,想象你要编写的故事大概故事情节。

比如,你选定“斧头、森林、农夫、洪水”这一组词语,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并由此展开联想。

先口述故事,然后再详细地写出来。

2.想象尽可能合理,读起来让人信服。

3.创编故事可以选用一组词语,也可以自由挑选词语重新搭配一组,还可以挑选上述5组词语以外的词语来。

三、展开想象独立创编故事。

四、交流评改1.把自己创编的故事讲给小组的同学听,根据大家的评改补充修正故事。

2.读一读其他同学编的故事,看看你能受到什么启发。

五、例文赏析,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六.落笔成文,把创编的故事写下来七、按照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范文: 农夫与魔法森林在一个远离繁华和喧嚷的世外桃源里住着一位贫穷农夫,辛苦的劳作生活没有压倒他,反而给了他无尽的动力,他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因为他坚信自己能走向富裕的生活。

一天又一天,一年有一年,农夫披着晨露进山耕作,和鸟儿一同回家休息。

这一天,正要外出的农夫听到了一些不属于山里的声音,那好像只有在大城市才会出现的“大车”的声音。

好奇的他顺着声音走去。

“我的机会来了,我就知道我不会一直的贫穷下去!”这是农夫见到那个穿着华丽,满脸骄傲的城里人后的想法。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蜘蛛》教案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蜘蛛》教案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蜘蛛》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悉课文《蜘蛛》,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1.3了解蜘蛛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2.2运用讨论、分享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

3.2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阅读理解。

1.2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1.3对蜘蛛生活习性的了解。

2.教学难点:2.1对课文细节的理解和把握。

2.2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出示一张蜘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生物吗?它有什么特点?”2.阅读课文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大意。

2.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学习生字词3.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尝试书写。

3.2教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分析课文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细节,如蜘蛛的捕食过程、蜘蛛的丝线等。

5.活动环节5.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段落,讨论蜘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5.2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6.2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如写一篇关于蜘蛛的观察日记,或者以蜘蛛为主角的童话故事。

四、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家长签字确认生字词掌握情况。

3.预习下节课的课文《蜜蜂》。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学生对蜘蛛的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在拓展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提高了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4.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不够,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教师应在课堂上更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多关注和指导。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不留余地的狼》 教案及反思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不留余地的狼》 教案及反思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不留余地的狼》教案及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理解故事情节,掌握文中生词和欣赏文学语言;•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领悟能力,加深学生的生态意识和文学素养;•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生态,尊重自然,珍惜生命,努力学习,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理解故事情节,掌握文中生词和欣赏文学语言;•教学难点:把握文章中隐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培养学生生态意识和文学素养。

3.教学方法•以问答式导入情境,并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增加语文教学趣味性和交互性;•关注学生表达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注重情感体验和价值引导。

4.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提前准备好题目,放投影仪上•你见过森林中的狼吗?狼有什么特征?狼的形象有没有出现在相声/电影/小说中呢?学生请回答,并由教师做简单补充介绍。

4.2. 意义探究教师出示想象中狼的图片,并问道:•狼是不是一个比较凶猛的动物?它和人类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带领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进行分析讨论狼与人的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生态关系。

4.3 文本导读教师依次组织学生阅读文本,详细解读生词和文本中的难点,例如人物关系、情节的发展等等。

4.4 文本探究教师主持讨论文本的主题和文学手段,让学生更加细致地领悟文化内涵,理解为什么是不留余地的狼,这个狼也许表示了什么样的意义,举例用几组语句展示其运用手法。

4.5. 角色扮演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根据自己理解,分别出演阅读中的不同角色;教师按角色导引,帮助学生把握角色的性格特点和主要行动,使之更好地理解情节和文化内蕴。

4.6. 趣味测试教师巧妙设置实用趣味测试,以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以检测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度,同时提升学生成就感和自信心。

4.7. 价值感悟引导学生重新平静,思考感受,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论,从而引领大家了解狼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珍惜生命,尊重自然,感受生态美与文学美,明确价值取向。

2021长春板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范文

2021长春板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范文

2021长春板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范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也可能产生一个很好的想法,例如操练单词突然想到新颖的教学活动,那么课后就应当及时记录,为以后的教学做准备。

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____长春板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____长春板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范文1学习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把握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一、板书课题,学生解题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投影)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他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这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

二、抓住关键词,了解桑娜的心理活动1、读课文第1到第11自然段。

了解人物桑娜,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出来。

(忐忑不安)板书:忐忑不安。

2、再读课文9~11自然段。

(1)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他会说什么呢?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2)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

(3)是啊,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想了这么多的事情,难怪她忐忑不安。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

4、再读课文9~11自然段。

5、根据桑娜的心理活动,串读课文我们知道桑娜忐忑不安地想的事情,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看看桑娜为什么认为“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你从课文的第几自然段中具体读懂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第2自然段)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桑娜一家生活贫困:“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都已经是深夜了,还没有回来,为了养家糊口,甘愿冒生命的危险。

“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深夜一边等丈夫一边织补破帆。

长春版六下语文教案

长春版六下语文教案

长春版六下语文教案语文是语言和文学、文化的简称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下面是长春版六下语文教案请看: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勇于坚持自己的梦想2.认识6个二类生字学会兹、募、筹、惭等4个生字3.学习围绕主题组织材料的方法能抓住重点词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理解追随梦想的真正含义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一、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1.读文章要正确读准每个字音兹(zī)厩(ji)鹜(w)2.边读边找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工具书加以学习区别字:募(募捐)筹(筹备)惭(惭愧)兹(华尔兹)墓(坟墓)寿(祝寿)渐(渐渐)滋(美滋滋)解词:好高骛远:热衷于往高处攀登向远处奔驰而不从低处、近处开始洋洋洒洒:形容言辞丰富流畅、连续不断兹:这个二、练习朗读课文1.自己练读再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2.自己先练习再和组内的同学交流三、作业1.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练写生字新词掌握基础知识3.查找相关资料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准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解决书后习题教学过程:一、由题入手导入新课1.读课题它能使你想到些什么?2.由课题展开丰富的想象二、检查朗读情况三、深入学习课文内容1.由整体入手感知课文内容先把握文章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再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2.通读全文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本课通过倒叙的方式通过致词的方式写了一个小男孩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叫全班同学写一份有关长大后的志愿的报告3.抓住重点段落进行深入学习核心问题:(1)蒙提有什么梦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2)画出描写男孩追随梦想的语句用心体会男孩追随梦想的过程体会他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示?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组内同学一起研究解决(重点解决书后的两个句子)(1)当男孩去追问老师为什么自己的报告不及格的时候老师这样对男孩说显然老师认为这个男孩的志愿是不现实的有点不切合实际是空想是白日做梦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充分的流露出西方世界拜金主义思想一无所有不要有异想天开的梦想同时也折射出教育的悲哀事实也正是如此多少年来这位老师泼过无数学生冷水可能坚持到底又有几个人呢?如果老师不曾站在这样的一个角度是不是会有更多成功者站在这里发表类似的演讲呢?当然对于这样的问题可以一分为二去看针对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充分的讨论从各个角度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2)显然这是这位老师亲眼看到当年自己认为不可能的事实出现在眼前后内心的表白事实胜于雄辩蒙提获得成功的秘诀又呢?答案只有一个坚持自己的梦想中国有句话:坚持就是胜利追随梦想所告诉我们的真理也是这句话教者可以启发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去寻找一些相关的事例来充分理解这篇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5.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指导朗读自己练读再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五、总结全文六、作业完成课后习题查找相关资料。

长春板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

长春板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

长春板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前准备:1、搜集、阅读鲁迅资料;2、标出诗歌小节数;3、复习朗读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关键句子。

教学关键词:活、死、俯、骑。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导入。

上课前,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对鲁迅知道多少?(抽生说)是的,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鲁迅被誉为我们的“民族魂”。

要写一位如此伟大的人物,是很难的,而要通过一首诗去歌颂鲁迅更是难上加难。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初识鲁迅”的最后一篇课文,它恰恰就是通过一首诗去歌颂鲁迅的。

这就是诗人臧克家写的《有的人》。

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读通顺正确。

三分诗,七分读。

请大家走进这7个小节28行诗中,把诗读正确读流利。

(生读)汇报自读情况。

(抽生读前6小节,最后一小节齐读)对于你们的朗读,老师不作任何评判,我请来了一位高人,(播放课件。

听轻重,听情感,听节奏)是高手吧,说说哪个句子你现在可以读得更好了?我们跟着他一起进步吧,读这一句。

三、再读读构思。

自己再通读全诗,看一看7个小节之中藏有哪些写作技巧?(生汇报后,幻灯出示)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第一小节和后面的6个小节是总分关系,思路清晰;全诗都运用了对比写法,感情表达更加强烈;234小节分别和567小节照应,结构严谨。

有了这个示意图,我们现在就像拧起了一根绳子,诗歌的每一句都在这根绳子上,这叫全局在握、胸有成竹。

四、品读第一小节。

既然第一小节总起全诗,那请问,是靠哪些字统领全诗的?读一读找一找。

(板书:“死”、“活”)两个“活”,两个“死”,意思一样吗?(生答) 那你就读出这种不一样来吧。

是的,有的人虽生如死,那是行尸走肉;有的人虽死犹生,那是因为他们的精神永存。

来,读出这种醍醐灌顶的感受吧,读出我们的警告和呼吁。

(齐读本小节)五、品读“虽生如死”。

教学设计 长春版语文六年下册《井冈翠竹》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长春版语文六年下册《井冈翠竹》教学设计

长春版语文六年下册《井冈翠竹》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本课的7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精彩片段。

3、体会文中描写井冈翠竹的重点句子的表达效果以及作者对井冈翠竹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描写井冈翠竹的语句在文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了解时代背景并体会井冈翠竹所象征的坚强不屈、默默奉献、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井冈翠竹吗?它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饭,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井冈翠竹-----板书课题。

1、解释课题:翠,绿的意思。

2、介绍作者:袁鹰。

(3)设问启发:为什么说“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二、检测预习,了解学情。

1.检查读音:(1)同桌互相考生字(2)教师出示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3)教师重点指导字词。

2、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讲,并指出读错的地方。

看是否读的正确、流利。

三、整体感知课文1、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全文共分几个部分?3、汇报交流。

课文分成四个逻辑段。

(1)1—2自然段,描写了竹子的样子。

(2)3—9自然段,描写了竹子在革命战争年代所起的作用。

(3)10—12自然段,描写竹子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贡献。

(4)13自然段,总结全文,赞美井冈山的竹子。

四、课后作业:1.继续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英雄的井冈山的象征”?2.积累词语:读一读,写一写。

五、板书设计井冈翠竹(1)1—2自然段,描写了竹子的样子。

(2)3—9自然段,描写了竹子在革命战争年代所起的作用。

(3)10—12自然段,描写竹子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贡献。

(4)13自然段,总结全文,赞美井冈山的竹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7 页
二次备课





表达·讲话要看对象 一、教材分析 这次表达可以说是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侧重训练学 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要先确定自己喜欢的角色,然后在以这 种角色在特定的环境中说一段话。 二、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要表达的欲望。 2.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在特定的场合下说话。 三、教学建议: 1.课前要组织学生围绕“讲话和要看对象”这个主题,展开充分的交流。 2.课上让学生汇报:自己选择喜欢的角色,然后确定自己说话的场合和 对象。 3.让学生认真地准备,在不写稿的情况下与大家进行交流。可先在小组 内交流,然后择优在全班进行交流。 4.想一想,在和不同人说话时,应注意哪些方面,一是讲话更有针对性。 5.把自己的想到的讲话时的注意事项与同学交流一下,大家在一起说一 说,互相启发一下,这样有利于把话讲好。 言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一个领导者的秉性、修养。作为一个领 导者,其成功口才首先应看对象,并注重策略。也就是说,说话应适 时、适情、适势、适机,一切以适度、恰当为原则。 不同的对象对同一句话会产生不同的反应,甚至会导致截然相反 的效果。作为一个领导者,常会接触到各种不同职业的人,每个人的 职业都应受到尊重。那些歧视他人职业而自我感觉良好乃至炫耀自身 职业的人,不仅不会受到欢迎,反而会令人生厌。 考虑: (1)看对象的性别差异; (2)看对象的年龄差异; (3)看对象的文化程度差异; (4)看对象的民族差异。 语言和文化互相依存,不同民族的文化必然在它的语言中有所体现。 由于不同民族文化存在不同,其语言也必然存在差异,同一句话对于不 同民族的对象来说,其反应也不同。
-
第 1 页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背诵二、五、八自然段, 2、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来体味诗歌的韵味。 3、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4、领会延安精神,懂得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方法: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说“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找中心句。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二、学习竹之功绩(5-12 自然段) 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方面?按什么样顺序写呢? 保卫第一个红色政权时期―― 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哪三个方面来写?如何表现? (5 自然段)写竹的用途。 (6 自然段)军民情谊深厚。 (7 自然段) 写出井冈山人民对中国革命的无私的贡献及其精神对中国革 命深远的影响。 北上抗日时期―― (8、9 自然段)赞扬了竹子尤其井冈人民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斗争精 神。 作者明写竹是“用具”“武器”,暗写什么? 明写竹子不低头,不弯腰,暗写什么?(双关)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0-12 自然段) (一)写开发竹林(二)写修竹滑道(三)写走上征途 分别用哪些词句体现“继承”“艰苦”“贡献”? 三、课文是不是单纯写竹?写什么人?怎么写? 四、为什么要借井冈翠竹而不借别的事物写人? 五、作业:背诵二、五、八自然段。
-
第 3 页




1-2 延安,我把你追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了解生词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汪清诗歌层次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创设情境,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教学准备:收集一些有关延安的资料。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观察插图,导入新课。 1.出示插图,你知道图上画的是哪里? 2.图上都画了哪些景物? 3.简介延安。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找出 2 个比喻句,分别说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2)再品读,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节。 (1)本节写了延安的哪几个地方? (2)讨论:诗人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 么?(伟大的延安精神) (3)指导朗读。
二次备课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借助资料,了解全诗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 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延安精神,懂得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性。 教学重点: 掌握诗的节奏和韵律,了解诗中有代表性事物的含义。 教学难点:懂得作者追寻的是什么。 教学准备:收集一些有关延安的资料。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3.学习第三、四节。 (1)自由读第三、四节,哪些语句看出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2)谈谈你对“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掉宝塔山的顶 天立地的脊梁”的理解。 (3)找出两节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词句,用上述方法,自学并讨论理解。 (4)有感情地读这两句。 4.学习第五、六节。 (1)思考:如果丢掉延安精神会怎样? (2)讨论:我们到底要怎样追回延安精神? (3)读读排比句,体会感情。 四、总结中心: 本文通过写作者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来表达作者向往 延安,追寻延安精神的思想感情。 五、朗读训练。 本文是一篇诗歌,节奏和韵律都比较鲜明,可让学生多读,读出感 情,全诗押的是“n”ɡ韵,读时要很自然地适当加以突出,这样听起来 才声韵铿锵。 可采用个人读,小组读,赛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评选出读 得有感情的同学。 六、作业设计: 把这首诗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七、配题: 1.正音字:茁 炕 脊 梁 jǐ .zhuó .kànɡ . 2.区别字:炕(火炕)琳(琳琅满目)妙(美妙)魂(灵魂) 坑(泥坑)淋(大汗淋漓)秒(分秒)魄(气魄)
二次备课
-
第 9 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拓展。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康有为的中国式幽默,以及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出现的文言文,朗读时会正确停顿。 2.正确理解康有为在试卷上的批语。 教学准备: 查找阎锡山和康有为资料,了解“辛亥革命” 。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了解各段大意。 二、切入文章重点内容。 (1)借助工具书或资料,说说句子的意思。 ①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廉洁奉公的人, 是民众的表率; 贪污受贿的人, 是危害民众的奸贼。 ] ②以尔之文观之,学不优,无以仕,百里侯无望矣! [通过你的文章来看,学习不够优秀,所以不会被选为县长,要说成 为百里挑一的好官那更是毫无希望的。] (2)拓展与运用:这一部分引入了一个小故事,可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 汉语言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兴趣。 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竭力创设合作交 流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创造,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这篇课文中的文言文较多,学生不太容易 读好。教学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推敲词句,一方面 通过借助工具书或资料弄清字、词、句的意思,在人物语言前面加上 恰当的提示语。 四、介绍阎锡山和康有为相关资料 五、作业:生词 六、配题: 1.正音字:矣 yǐ 哉 zāi 2.区别字:维--唯--惟 3.解词:
第 5 页
二次备课




3.近义词:昔日——昨天 探索——探求 反义词:温暖——寒冷 光明——黑暗 4.解词: 茁壮:茂盛,旺盛。 辉煌:比喻极其显著而出色。 明媚:(景物)鲜明悦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第 6 页




1-3 七律·到韶山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 的方法。 教学重点: 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抒情方法。 教学准备:课文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解题,走近作者。 学生介绍写诗的背景,以及有关韶山和作者的资料。 二、自学古诗,了解诗意。 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范读、指名读、同桌互相读诗) 三、小组内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四、组织学生汇报。 五、指导朗读。 六、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教师进一步介绍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感受作者通过古诗所表达的情 感。 【译诗】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 十二年。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因 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再喜看大片 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七、背诵古诗。 八、作业: 1.默写古诗。 2.查找毛泽东的诗词,进行积累。 九、配题 1.正音字:川(chuān) 戟(jǐ) 菽(shū) 2.区别字:咒( )皱( )霸( )靶( 3.解词: 菽:豆类的总称。 牺牲:为了正义的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课后小结:




二次备课
第一单元 革命岁月 1-1 井冈翠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借助资料,了解全诗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 法。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2.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领会 延安精神,懂得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方法: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组织交流作者的资料。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学生练习并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三、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重点词语。 四、整体感受。 1.读了课题,你读出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朗读课文,看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五、学习竹之风采(2 自然段) 竹子具有怎样风采呢?找相关的词语,它们有什么特点? 作者由这些词语联想到什么? 想想写作顺序、修辞方法以及作用各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写生字;熟读课文;查找有关竹子的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