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0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艺(易错起源)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文档:专题3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传统文化(规范练) 含解析
测能·提速·规范练(三)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传统文化(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7·嘉兴测试)下图反映了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
有学生从图中孔子使用“纸张”“线装书”等细节,对该图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学生的下列推论中,合理的是()《圣迹图·孔子退修诗书》A.该图绘制于西汉时期B.该图为后人伪造,没有史料价值C.该图的真伪须有考古学支持才能判断D.绘画者以其生活经验附会了孔子时代的生活解析: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造纸术产生于西汉,但不能推断出该图绘制于西汉时期,故A项错误;该图有不符合史实的部分,但不能说完全没有史料价值,故B项错误;该图的真伪依据现有史实结论即可判断,故C项错误;该图主要是为了歌颂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故D项正确。
答案:D2.春秋时期,有人强调“日困而还,月盈而匡”。
这一说法体现了()A.人定胜天的唯物思想B.阴阳消长的辩证思想C.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D.天人感应的儒家思想解析:“日困而还,月盈而匡”的意思是太阳落了又升,月亮圆了又缺。
不能体现人定胜天的唯物思想,故A项错误;太阳落了又升,月亮圆了又缺,体现出辩证的思想,故B 项正确;无为而治要求顺其自然,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天和人之间有所感应,故D项错误。
答案:B3.(2017·郴州二模)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又认为“是故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治薄,则国家之治寡。
故大人之务,将在众贤而已。
”该思想属于()A.墨家B.儒家C.法家D.道家解析:材料中学派观点出自于墨子,体现强调身体力行与尚贤观,属于墨家观点,故A 项正确。
答案:A4.孟子认为“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而这一权利属于天,否定了由天子个人的意志决定帝位传承方式的观点。
山西省高考历史易错题集(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艺
山西省高考历史易错题集(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艺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易错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yet,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舟和水,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确的回答是()A . Li ErB . Kong QiuC . Meng KeD . Xun Kuang2. (2分)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
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
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
“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由此可看出()A . 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B . 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C . 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D . 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3. (2分)“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
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
引文的出处应为()A . 《道德经》B . 《论语》C . 《韩非子》D . 《春秋繁露》4. (2分)(2017·淮北模拟) 汉代董仲舒将日食等自然界的灾异现象与君主的作为联系起来,君主也常以罪己方式来应对灾异。
到了清代,出现日食时则要求官员到礼部集合,长跪至日食结束,否则被皇帝训斥。
这反映出()A . “天人感应”的意图被曲解B . 皇帝推卸政治责任C . “敬天”传统受统治者重视D . 君主专制得到强化5. (2分) (2017高二上·佳木斯开学考) 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
专题03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艺专题-2018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 含解析 精品
【2018年高考考纲解读】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
2.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 各代表人物思想的内涵、特点、影响。
4.孔子思想的在中国和世界的地位和影响,与时俱进的现实生命力。
5. 西方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与明清批判思想家思想的比较,理解东西方文化。
6.儒家思想在近现代的发展演变。
7.考查古代中国有哪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国粹。
8.从世界文明发展角度,这些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进程做出了什么贡献,如四大发明对世界近代史的作用。
注意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多样性或多元化规律。
9.古代中国能够创造领先世界的科技和灿烂的文化的原因,但到近代为什么远远落后于西方。
10.要注意用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考查“科教兴国”“创新型国家”的主题。
注意通过比较掌握中国科技发展在古代、近代、现代、当今的成就和特点。
11.如何对待我们的国粹,如京剧、中医、国画、书法。
【重点、难点剖析】一、春秋战国——百家争鸣1.儒家(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克己复礼”。
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3)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认为“人之性恶”。
2.道家(1)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主张“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状态。
(2)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3.法家: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主张以法治国,实行君主专制,倡导及时变法革新。
4.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二、汉代——独尊儒术,成为正统1.汉代儒学(1)思想以儒家思想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
(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
(3)新增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艺知识归纳
宋明转型与成熟(1)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儒学体系(2)程朱提出“天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体系(3)陆王主张“心”就是“理”;“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要是董仲舒的什么思想?答案“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3.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
”判断该思想家属于宋明理学的哪种流派?答案陆王心学。
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之《置相》中发出了“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的感慨,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提高宰相地位。
这突出表明黄宗羲的基本主张是什么?答案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明清之际批判与继承(1)李贽反对以孔子和儒家经典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2)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本”的主张(3)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4)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归纳总结:古代中国思想上讫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
春秋战国与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具体历程如下:创立(孔子:仁、礼)→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独尊儒术)→改造、成就(儒道合一,理学、心学)→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
1.与时俱进的中国古代儒家思想(1)春秋时期,孔子结合社会动荡的时代特点和个人的认识,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
(2)战国时期,孟子进一步发挥孔子的思想,荀子吸收战国时期法家、道家思想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涵,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3)西汉的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学派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为政治“大一统”服务的新儒学体系。
(4)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精神,有了新的内涵。
吉林省高考历史易错题集(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艺
吉林省高考历史易错题集(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艺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易错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 (2018高二上·番禺期中) 有战国时期思想家认为:“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这位思想家是()A . 孔子B . 孟子C . 庄子D . 王阳明2. (2分) (2017高二下·灵山期末) 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学者张传玺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
以下观点能佐证材料主题的是()A . 明朝设立内阁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产物B .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C . 中国长期停滞于封建社会的重要政治原因D .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总趋势3. (2分) (2019高二下·祁县期中) 如图是汉代教育发展体系图示,由此反映出()A . 儒学开始垄断学校教育B . 私学成为国家教育的主流C . 学校学制系统基本形成D . 太学可以监管地方的学校4. (2分) (2017高二上·阜宁月考)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 .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 . 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 . 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 . 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5. (2分)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的思想是A . 经世致用思想B . 君主批判思想C . 自由平等思想D . 重农抑商思想6. (2分) (2017高三上·湛江模拟) 北宋司马光说:“隋始置进士,唐益以明经等科……皆白投牒求试,不复使人察举矣。
2018年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专题练习
2018年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
”这一时期()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儒家思想趋向新启蒙2.(2016·潍坊二模)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
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A.人的自觉意识觉醒B.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C.礼制社会功能加强D.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3.(2017·大同质检)老子认为,使用战争这种手段一定要慎之又慎:首先,不能轻易运用武力;其次,即使在迫不得已用兵时,也一定要以一种“悲哀”的心情来对待;就是打了胜仗,也绝不可以炫耀,而应该“以丧礼处之”。
这体现出他的人生观是()A.恬淡为上,胜而不美B.隐忍退让,以和为贵C.知足寡欲,隐于山野D.上善若水,刚柔并济4.“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
二柄者,刑德也。
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材料对“刑德”的释读说明()A.儒家重视德治B.法家主张刑德并用C.道家主张无为而治D.墨家反对君主专制5.(2016·成都二模)某学者指出,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在他的思想中是并存的,并得到了统一;他在各学派中是最讲功利的,但他倡导的功利并非一己之私利,而是天下之公利。
这里的“他”应是()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墨子6.(2016·临沂二模)下列各项为古代中国“学在官府”现象的演变,次序正确的是()A.B.C.D.7.《资治通鉴》指出:“汉历中衰,当更受命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
宜急改元易号,乃得延年益寿,皇子生,灾异息矣。
”这体现了()A.无为而治的思想B.外儒内法的观念C.尚贤非命的主张D.天人感应的学说8.(2016·保定一模)自汉文帝、景帝时起,汉代诏令一改汉高祖时期“既无典故,也不讲究对仗之美,直自道来,几近口述”的风格,开始注重文辞的修饰和句式的工整,且在措辞中称引儒家经传成为常态。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易错题强化练习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精选学习文档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里写道:“中国最伟大、最富创造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发生在兵连祸接的时代,即完成政治统一之前。
”下列思想属于“这一时代”的是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答案】A2.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
这说明先秦士子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答案】B3.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儒生群体进入政权B.皇权接受儒家之道的制约C.士人官僚的“规谏”D.皇权受到制度的严格规范【答案】B4.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
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
在此,董仲舒的目的是A.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树“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理念C.使“教化大行,天下和洽”D.令《春秋繁露》成为教育新经典【答案】C5.史书记载:“陈胜起,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其故,皆引《春秋》之义对。
”魏晋南北时期,编辑家法、谱牒蔚然成风,唐宋以降,这种风气尤其炽烈。
这说明A.秦“焚书坑儒”不足信B.选官及婚姻取决于门第C.儒学成意识形态的主流D.儒家思想影响逐步扩大【答案】D6.某学者指出,理学的基本目的是如何使人的生活超越平庸而达于圣人境界,还原做人的尊严,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生命的神圣价值。
这揭示出宋明理学A.引领人们追求高雅的生活B.促进人们去关注现实生活C.改善人心以提升内在价值D.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精神【答案】C7.王守仁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据此可见A.王阳明鄙视孔子为圣人B.心学提倡善恶自明为良知C.知行合一是心学的精髓D.王阳明背离传统儒学思想【答案】B8.下图形象地反映了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状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高效整合人民版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高效整合人民版
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
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
一、中国古代儒学社会政治地位的演变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虽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儒生依然遵循守旧思想以古非今,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面临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
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内容,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在回应佛道挑战的同时,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5.明清之际:儒家思想遭批判,传统儒学遭挑战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而政府的传统政策是重农抑商;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另一方面统治者采取八股取士的政策来压制人的个性发展。
在思想领域开始出现对传统儒学的反思和批判,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
在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清,是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三、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古希腊人文思想起源的异同[中外关联]。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文档:专题3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传统文化 Word版含解析
专题3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传统文化※网络构建※※主线解读※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最为辉煌灿烂的文化之一,思想、科技、文学、艺术全面繁荣,长期发展,经久不衰。
1.思想演变古代中国思想上起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
春秋战国与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具体历程如下:创立(孔子:仁、礼)→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独尊儒术)→改造、成熟(儒道合一,理学、心学)→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
2.科技成就古代中国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成就领先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文学成就从先秦到明清,古代中国文学经历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发展演变历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4.艺术成就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独具东方神韵,是世界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是戏曲艺术的瑰宝,成为我国的国粹。
第一关真题自测·找差距1.(2017·全国卷Ⅲ·24)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阿凡题1086009(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解析:西周时期,官府垄断学校教育和学术文化,只有少量贵族才能接受教育,书写文字,而到了春秋战国,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会识字写字的人数大大增加,文字被更频繁地使用,而西周时期的文字比较繁琐,不适宜书写,因此文字逐渐简化,故A项正确;从西周到战国造纸术并未发明,文字的书写材料变化不大,基本上都是以竹简和丝帛为主,故B项错误;各国变法的重点是富国强兵,与这一变化的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秦朝建立后实行“书同文”,与材料时间“西周与战国”不符,故D项错误。
山东省高考历史易错题集(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艺
山东省高考历史易错题集(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艺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易错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 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
”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A . 有教无类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 存天理,灭人欲D . 经世致用2. (2分)有材料这样表述:“(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
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
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
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A . 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B . 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C . 李沆是个节俭宰相D . 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3. (2分)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了儒家的()A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B . “民贵君轻”的思想C . 性善论D . “大一统”思想4. (2分) (2018高二上·广东月考) 从儒学自身发展来看,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或者儒学复兴运动,它所强调的义理之学,是对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
理学的“反动”指()A . 强化三纲五常教化作用B . 从神学政治转向伦理道德C . 注重强化谶纬神学思想D . 束缚人的思想和压制人性5. (2分) (2017高二上·万州月考) 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理论前提是“君王受命于天”。
其思想主张()A . 是当时社会民本思想的体现B . 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C . 为加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依据D . 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6. (2分)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宋代绘画,发展出艺术精神看似对立的两种形式,一种达至写实巅峰,对自然物的描绘达到高度的工整,细微精致。
福建省高考历史易错题集(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艺
福建省高考历史易错题集(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艺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易错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 (2017高三上·双峰月考) 据《史记》记载:到春秋晚期留存有诗歌3000多篇,后来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诗经》,就剩下了305篇。
对孔子“删诗”合理的解释是,这一时期的诗歌大多()A . 充满浪漫主义色彩B . 背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观念C . 时间久远脱离现实D . 反映了未受教化的民众生活2. (2分)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 汉代宰相位高权重B . 唐代宰相权力下降C . 宰相数量逐渐增加D . 皇权不断加强3. (2分) (2017高二下·宜昌期中) “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这一言论意在()A . 说明“春秋之法”的不合理B . 宣扬法家“依法治国”思想C . 肯定人君统治的权威性D . 批判先秦“天人合一”理论4. (2分) (2018高二下·安阳开学考) 从孔孟到董仲舒,再到程颢、程颐、朱熹,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这种发展是为了()A . 不断吸取外来的思想,丰富和发展儒家思想B . 去粗取精,使儒家思想更加纯洁C .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D . 批判继承儒道佛的思想精华5. (2分) (2017高二上·吉林月考) 王夫之认为“天下唯器物而已矣”“据器而道存”“无器而道毁”“无其器则无其道”。
他所说的“器”指的是()A . 客观存在的事物B . 人们的感知器官C . 科学试验的仪器D . 万物发展的规律6. (2分)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用道家思想诠释儒家经典而形成的特殊意识形态,玄学家力求排除两汉经学桎梏,探求深沉的哲理,注重义理分析、抽象思维。
这种思想的形成反映了()A . 道家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B .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受到了冲击C . 知识分子摆脱儒学束缚的要求D . 士人对国家分裂的不满情绪7. (2分)(2016·中山模拟) 宋代很多名儒乡士纷纷建立书院,其教育宗旨是指导学生做人治事,教学内容上则兼有五经与史学诗文。
2018年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专题练习-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答案1—5.ACABD6—10.BDDDB11—15.DBBAB16—20.DCBCB21—25.DDBBC26.(1)特点:注重理论上的探讨与提高;官府设立医药卫生等机构推动医学发展;涌现出大量的医学著作和众多的医学流派;重视实践和临床经验;某些领域成就较为突出。
(答出四点即可)(2)原因:科技进步特别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我国医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政府对医药事业的管理和重视;民族融合促进医药知识在全国推广;医学家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3)认识:宋金时期的医学发展为当时人们就医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国灿烂辉煌的医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27.差异:从宋元到明清,孙悟空的形象从追求个人享受转变为诚心向佛。
论述: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物质享受受到个人重视;话本、杂剧的兴起给民众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更多选择;佛教的本土化趋势也影响到孙悟空艺术形象的塑造。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个性解放;封建伦理纲常中对个人欲望的束缚和对“良知”的追求影响艺术形象的塑造;小说、戏曲的多种表现手法使孙悟空的艺术形象进一步完善。
(各任答两点即可)总之,人物的艺术形象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变化。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解析1.[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与题干中“突出人的地位”“强调民的作用”相符合,故A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但是强调的是君主的地位,与题干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两宋时期出现的程朱理学侧重于对人性的思考,强化了伦理纲常对人性的束缚,与题干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潮强调限制君权,但是这种思潮不是当时社会的主流,故D项错误。
]2.[材料“礼经人为理性化”得出不是人的自觉意识觉醒,故A项错误;礼从敬鬼神节仪到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体现不出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故B项错误;春秋时期,理性化的礼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表明礼为社会政治服务,故C项正确;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是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时,故D项错误。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备战2018年高考历史之纠错笔记系列含解析
专题15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易错点1 不能全面把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影响战国时期重士之风兴起,士的地位大大提高。
许多诸侯国因能“得天下之士”而在争霸战争中出尽风头,秦国因善于得士和用士而最终完成统一.这一现象A.使贵族政治更加巩固B.是“百家争鸣”的产物C.开始打破“学在官府”D.为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错解】A或B【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及影响。
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盛行养士、重士之风,这是“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之一,而不是“百家争鸣"的产物,B项颠倒了因果关系,所以错误。
A项错在对重士之风的影响理解错误,它使贵族政治衰落而不是加强。
【正解】D易错点击在复习过程中,要能够准确掌握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影响,降低错误率,以不变应万变。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及影响1.背景(1)经济方面: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方面: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大变革.(3)阶级关系:“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因而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用自己的思想主张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思想文化: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5)现实需要:为适应争霸战争的需要,各诸侯国竞相招揽人才,使各个学派都有了发展的机会.2.影响(1)先秦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化学术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①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则.②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2 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③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的理论武器。
(2)“百家争鸣”过程中各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即时巩固战国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高考历史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0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艺(易错起源)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同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以攻战亡者,不可胜数”“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夫尚贤者,政之本也”的属于( )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答案】D【解析】“兼相爱,交相利”是兼爱思想,“以攻战亡者,不可胜数”是非攻思想,“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是尚俭思想,“夫尚贤者,政之本也”是尚贤思想,由此可判断是墨家思想,故D项符合题意。
2.历史学者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该时期是指( )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D.隋唐时期【答案】B3.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粱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
这反映出儒学教育( )A.课程设置多样化 B.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C.向社会下层扩展 D.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答案】D【解析】太学课程设置均是儒家经典,不能体现多样化,故A项错误;太学教育主要还是贵族化,没有走向世俗化,故B项错误;太学是集中于中央的教育机构,没有向社会下层扩展,故C项错误;太学设立体现儒学教育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故D项正确。
4.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了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
他的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 )A.孔子创办私学B.齐国设“稷下学宫”C.汉武帝设立太学D.隋朝开创科举制【答案】C5.命名习惯很大程度上体现着社会的价值观念。
从出土材料中可以发现,西汉中后期“忠”“孝”“仁”“贤”“圣”“信”“德”等字广泛地成为民间的命名资源。
这种情况表明( ) A.儒家思想已经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B.民间以儒家思想作为命名的唯一参考C.儒家思想日益深入人心D.儒家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答案】C【解析】儒家思想已经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在汉武帝时期,与题中的“西汉中后期”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是民间以儒家思想作为命名的唯一参考,故B项错误;“忠”“孝”“仁”“贤”等字广泛地成为民间的命名资源,说明了儒家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故C项正确;题中并没有反映儒家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故D项错误。
6.“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该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A.重建儒学的价值信仰B.成为封建统治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答案】A【解析】材料宋朝之后,“仗义死节之士”超过前古,这是儒学价值信仰的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程朱理学对于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程朱理学对于人性的压抑,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程朱理学对于文化教育的普及,故D项错误。
7.九一八事变后,民国史学家发扬传统史学精神,大力构建新民族主义史学,以从文化意识形态上宣扬反击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重要性。
这里的“传统史学精神”最有可能源自( )A.原始儒学B.南宋史学C.宋明理学D.前清史学【答案】B8.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
”以上言论( )A.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B.否定了君主制度C.主张建立法制社会D.强调对民意的尊重【答案】D【解析】材料大意是说,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应当尊重“群心”(民意),百姓认为“之所是”君主和大臣都不能“矫之以为非”,百姓认为“之所非”君主和大臣都不能“矫之以为是”,故D项符合题意。
9.“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顶峰,文化领域尤其如此……”能为该观点提供史实依据的是( )A.宋应星撰写了具有世界影响力《天工开物》B.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D.《窦娥冤》《西厢记》等作品问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宋时期文化领域成就的理解。
A项是在明朝中期;C项是在明清之际;D项是在元朝。
故正确答案选B。
10.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评价某位诗人的成就,认为“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
”获此评价的这位诗人应当是( )A.孟浩然B.杜甫C.李白D.王维【答案】C【解析】由“盛唐”“痛快淋漓”“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判断这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易错起源1、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从受冷遇到官方独尊例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C【变式探究】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C【解析】儒学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是符合现实政治需要的正统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儒学家反对社会变革,故B项错误;从“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可知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像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体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要求,故C项正确;儒者称颂“三代”之美,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是希望统治者实现仁政、德治,实现儒学的治国理念,不是希望恢复先代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名师点睛】一、春秋战国——百家争鸣1.儒家——君主该如何做(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克己复礼”。
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3)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认为“人之性恶”。
2.道家——什么是理想的生活(1)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主张“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状态。
(2)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3.法家——该如何强化君主权威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主张以法治国,实行君主专制,倡导及时变法革新。
是秦国实现统一的理论依据。
4.墨家——草根的呼声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二、汉代——儒学成为官方正统1.汉初——黄老之学汉初休养生息、巩固政权,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黄老之学受推崇,但汉武帝时已日益不适应时代的需求。
2.董仲舒——新儒学(1)思想以儒家思想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
(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
(3)新增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4)目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专制皇权。
(5)特点: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儒学独尊,思想专制;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
(6)评价: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1.百家思想中对立的主张(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而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
(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而荀子主张“性本恶”。
(3)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而老子主张“顺自然”。
(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而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
2.董仲舒新儒学对先秦儒学的四大突破(1)来源更广:将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
(2)民本观:将“民本”发展为“君本”,神化君主权威。
(3)政治观: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
(4)内容更丰富:新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大一统主张,将君主、家庭、社会纳入完整的伦理秩序,神化君权同时又约束规范了君权。
3.多元史观认识百家思想主张(1)唯物史观角度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瓦解、分封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时代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大背景,这体现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
②从阶级史观看,孔子、老子主张社会有序,主张统治者“无为”,代表的是没落贵族的利益,墨子代表下层劳动者群体的利益,其他如孟子、庄子、韩非子等则代表新兴地主阶层的利益。
(2)文明传承角度: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今天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弘扬传统民族文化遗产的有益成分,如民本思想,和谐观念,统一意识、义利观点,同时也应剔除其落后时代的如三纲五常、等级贵贱等内容。
(3)联系现实的角度:应注意孔孟儒学家思想中的“民本”主张与当今民主本质上的区别,古时“民本”思想以维护君主特权为中心,当今民主以人权平等为中心。
易错起源2、理学→心学→明清之际儒学——从三教并行到儒学的转型与扬弃例2.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答案】C【变式探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
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答案】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解析】第一小问,分别归纳孔孟的儒学思想和汉代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孔孟思想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以民为本,以道德教化民众;汉代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小问,宋明理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更加重视《论语》《孟子》;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更加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