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全面版
• 《定风波》融合了:
• 《赤壁怀古》的豪杰风流
• 《后赤壁赋》的名士风流
•
《赤壁赋》的智者风流
• “是真名士自风流”“风流”的苏东坡给我们留 下了千古风流的诗、词、文。
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 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 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 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 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 “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 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 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 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 了又落了。无数个岁月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静静的流逝。童年的玩伴,曾经的天真,只能在梦里回味,每回梦醒时分,总是多了很多伤感。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青春年少, 走过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才渐渐明白,酸甜苦辣咸才是人生的真味!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学会 了坦然承受,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 一生有多少 属于我们的时光?当你为今天的落日而感伤流泪的时候,你也将错过了明日的旭日东升;当你为过去的遗憾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时候,你也将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淡漠了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波平浪静的人生太乏味,抑郁忧伤的人生少欢乐,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绚丽,历经磨砺的生命才丰盈而深刻。 见过了各样的人生:有的轻浮,有的踏实;有的喧哗,有的落寞;有的激扬,有的低回。肉体凡胎的我们之所以苦恼或喜悦,大都是缘于生活里的际遇沉浮,走不出个人心里的 藩篱。也许我们能挺得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却不能抵挡住内心的种种纠结。其实幸福和欢乐大多时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一粒小小的 沙子,也有自己精彩的乾坤。如果想到我们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一切象风一样无影亦无踪,还去争个什么?还去抱怨什么?还要烦恼什么?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一生真的没有多少时光,何必要和生活过不去,和自己过不去呢。你在与不在,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你愁与不愁,生活都将要继续。时
苏轼 词两首 《念奴娇》《定风波》
一个妓女穿过江边,笨拙地露出 半点姿色 一只远航归来的船便打开了海 人们的思想像包袱一样开始往下 沉 踉跄吃下去的几口水
有时也有人学着古人卷起衣袖 把内心高高地挂上枝头 把文字漂亮地撒进大海 可最终也被朝廷捞上来关进了监狱
于是他们纵身跃入大海 在一个行之将死的朝代面前 悄悄吐在革命前的文字上 吹起一阵风 被一个轻浮的人酝酿成了内心的 成为世人敬仰的旗帜 酒
天子从江南岸一刀切下去 时间就流出血来 多数人都失足跌落水中 成为另一滴水 他们的身体被覆盖在水下面 笔泡得太软 写出流水一样的文章来
落 难 书 生
一群文人一心把笔捏成半壁江山 让自己的老婆用种庄稼的手勾勒 出三宫六院 他们和才华过早来到 他们写诗写在朝代前面 骑马跑在功名后面 闲时也带上个叫做初恋的女子 把手指放在寂寞的北窗东游西荡
返回
人的一生,不论他处于什么朝代,都难免 会遭受风雨、不幸和打击。正所谓“人生不如 意者十之八九”。可以说,只要生活,就有可 能遭受“风雨”,就有可能遭遇不幸。怎样面 对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怎样面对人生的种 种不幸?当我们无法排解时,就让我们诉诸内 心、诉诸文字。白居易说过“无论海角与天涯, 大抵心安即是家”;庄子也说过“顺适自然, 则无物不可观,无物不可乐。”苏轼的洒脱正 是他寄托于内心,从中寻找到平衡点,这也正 是我国传统文化在他身上的体现。懂得了这一 点,我们便了解了与生活和谐相处的真谛。
一、小序作用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 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时间:三月七日 ★地点:沙湖道 中。 ★环境:先雨后晴。 ★事件:遇雨。 ★人物:雨具(拿着雨具的仆人),同行,余。 ★感觉:狼狈 不觉 ★故:交代写作缘 由。
小序交待了写作时间、地点、环
苏轼词两首
豪放词 笔力雄健,气势磅礴, 场面宏大,意境开阔。
俞文豹《吹剑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坡 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 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 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 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豪放派
苏轼
阳刚
词派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写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写弛马射虎的孙权)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写足智多谋的周瑜)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写能文能武的曹操
思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 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江山如画” 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 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 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 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 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 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念奴娇,词牌名。
念奴,唐天宝年 间的著名歌女。音调 高亢悦耳,据说玄宗 喜欢听她演唱。此词 牌为纪念她而创立。 赤壁,苏轼所游赤 壁是黄冈城外的赤鼻矶 (文赤壁);而一般认 为三国赤壁鏖战的古战 场在现在湖北蒲圻(武 赤壁)。
字词详解
千古: 长远的年代。 风流: 有文采有功绩。 樯,桅杆;橹,浆。这里 樯橹(qiáng lǔ):
白 发 渔 樵 江 渚 滚 滚 长 江 东 逝 水 ,
都 付 笑 谈 中 。
古 今 多 少 事 ,
一 壶 浊 酒 喜 相 逢
惯 看 秋 月 春 风 上 。
,
,
几 度 夕 阳 红 。
青 山 依 旧 在 ,
是 非 成 败 转 头 空 ,
浪 花 淘 尽 英 雄 。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1.《江城子·密州出猎》
原文
豆蔻梢头二月初,告急东风御史疏。
年丰杖藜人共睡,罗城门外日高无。
空山体,广野躻,万绿丛中一点黄。
云天远,水天长,彩楼新澹锁神庄。
翻译
豆蔻梢头迎来二月初,紧急消息东风传来上书。
年丰之时,老百姓们在杖藜的安眠中度过,城门外阳光映照下高山无影。
空旷的山体,广袤的原野,万物绿色之中唯有一点鲜黄。
天空广阔,水面无际,彩楼新澹,闲置着神庄。
2.《赤壁怀古》
原文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波浪茫茫愁不尽,高楼当此夜叹嗟。
一片冰心在玉壶,人间四月芳菲尽。
翻译
战罢,断戟埋于沙下,铁器泯无踪。
自愿意磨洗旧物认清前朝的来龙去脉。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茫茫波浪淹没了无尽的忧伤,高楼之上,在这个夜晚叹息不已。
一颗冰心,宛如玉壶中的清泉,人间四月芳菲渐尽。
结语
以上是苏轼创作的两首词的原文及翻译。
这两首词分别传达了不同的意境和情感,展现了苏轼细腻的诗意和对世事的思考。
希望通过这篇文档的呈现,能够让读者更深入的理解苏轼的词作,并感受其中蕴含的美好与哲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课文解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课文解读】《苏轼词两首》中,《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是两首不同类型的作品,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江①东去,浪淘②尽,千古③风流人物④。
(广无际涯的江流,裹沙带泥,浩浩荡荡朝东流去,千百年来,大浪淘沙, __长河吞吐了多少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①大江:长江。
②淘:冲洗。
③千古:遥远的古代。
④风流人物: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起头二句,即景抒情,词人登高眺远,抒发他面对长江的感受。
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流芳百世的历史豪杰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作者采取江山与人物合写的方法,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 __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笔大如椽。
]故垒①西边,人道是,三国②周郎③赤壁④。
(西边那座古时的营垒,人们指点说: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①故垒:古时军队营垒的的遗迹。
②三国:从公元220年到265年存在过的魏、蜀、吴。
③周郎:即周瑜,字公瑾,孙权军中指挥赤壁大战的将领。
二十四岁时出任孙策的中郎将,军中皆呼之为“周郎”。
④赤壁:苏轼所游的赤壁,是黄州,即今湖北黄冈县城外之赤鼻矶,而周瑜败曹操的地点在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县东北。
)[这几句破题,由大江引出赤壁,点明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由千古风流人物引出周郎,借怀古以抒慨。
“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表示不过传闻而已。
“赤壁”而冠以“三国周郎”,为的是突出其历史意义,并为下面写周瑜先伏一笔。
]乱石①穿空,惊涛②拍岸,卷起千堆雪③。
(陡峭尖锐的石壁直插云霄,惊天骇地的巨浪搏击着江岸,滚滚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汹涌澎湃的雪浪。
①石:石壁。
②惊涛:怒涛、巨浪。
③千堆雪:无数的浪花。
)[这三句正面描摹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
“乱石”句形容山之奇峭高峻;“惊涛”两句形容水之汹涌澎湃。
《苏轼词两首》词牌
《苏轼词两首》词牌
1、《念奴娇》:
词牌名。
念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的闻名歌女,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
又名《百字令》、《百字歌》、《百岁令》、《千秋岁》、《寿南枝》、《庆长春》、《太平欢》、《赛天香》、《杏花天》、《无俗念》、《淮甸春》、《双翠羽》、《白雪词》、《壶中天》、《古梅曲》、《湘月》、《续断令》等。
有仄韵、平韵两体。
宋词中最擅声誉的为苏轼题为《赤壁怀古》的仄韵体。
此作为变格,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四仄韵,宜于抒写豪情壮志。
因其词有“大江东去”、“三国周郎赤壁”、“一尊还酹江月”等句,又名《大江词》、《大江东去》、《赤壁词》、《酹江月》。
2、《定风波》写作背景:
《定风波》是个老词牌,敦煌曲子词中就有:
攻书学剑能几何?争如沙场骋偻啰。
手持绿沉枪似铁,明月,龙泉三尺斩新磨。
堪羡昔时军伍,谩夸儒士徳能多。
四塞忽闻狼烟起,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波。
专门明显,那时的《定风波》依旧儒生期望上战场平定风云的本意。
也是一个教坊曲。
唐朝尚武,骨子里有股血性,鼓舞文人投笔从戎,建立立业。
“宁作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专门能代表许多读书人的人一辈子理想。
边塞诗是唐诗中的仰天长啸。
敦煌自古多名将,《定风波》如此的教坊曲在晚唐仍旧时时在教坊中演唱,只是它不再有初唐盛唐时候的赫赫声威。
到了五代,被欧阳炯毫无意外地填作艳词,直到苏轼在黄州的显现,风波乍现,惊天动地。
人世间的风波不由分说,而人心的风波能够风起云涌也能够风平浪静,只看你有没有那一颗有定力的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9:第5课 苏轼词两首
思路提示二:如果《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到“人生 如梦”即戛然而止,则流露的是感叹和哀伤,但是加 了“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则多少可以看出作者旷达 的一面:人生如梦般既美丽又短暂,我不能改变这现 实了,别想那么多了,斟杯酒敬明月,让它代我向周公 表达敬意。或者这样理解:我是不能像周瑜那样年 少得志了,可是我知道人生像梦一般短暂,何必为自 己的不得志而耿耿于怀,郁郁寡欢呢?斟杯酒,邀月共
课内阅读
(一)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1.作者正面描写赤壁景色有什么作用?
解析:写景是为了抒情或写人,根据词的内容,可以想 到写景对人物或事件的衬托作用。 答案:写赤壁雄奇之景,在于衬托当年古战场战斗之激 烈,而这又是为了衬托英雄人物。
2.这首词里的写景,用词洗练生动,着墨不多,却能表现出 气势雄伟的“江山如画”的景象,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 好?好在哪里?
3.语意双关,风趣幽默 这首词风趣幽默的笔调,主要表现在语意双关。如“竹 杖芒鞋轻胜马”的“轻”字并非仅指行走之轻快,也指 心情的轻松,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意。“回首向来萧 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萧瑟处”指刚才遇 雨的地方,也指人生危难处。“风雨”和“晴”从表面 上看,说的是天气的变化,实际上指的是人生的沉浮变 幻、喜乐哀愁。这些一语双关的手法,以曲笔直抒胸臆, 把作者那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 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
Thank you
饮吧。邀月共饮其实就是寄情山水,排解苦闷。寄情 山水,借月消愁是作者摆脱现实困扰、获得心灵安慰 的重要途径。
写作借鉴
《念奴娇·赤壁怀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词的上片,写长江和赤壁的雄伟景色,并抒发了对古代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一、《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酒后豪情激发,胸怀依然雄壮,发白的鬓发又有何妨?
埃默多拉宣布命令,云中拍打翅膀,什么时候才能让凤凰唐被召唤?拿起绝弦似一轮满月的弓,向西北方眺望,射击星宿的领头天狼。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史上著名的文豪之一。
以下是两首苏
轼的词原文及翻译。
第一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落日熔金,遥岑远渡,银河欲坠鹊来空。
渡头余杭,单极忆爱岂知穷。
白袷扶病換朱弓。
翻译:
夕阳如金,远山蜿蜒,银河欲坠,一只乌鸦在天空中飞过。
渡口岸边,我忆起远方挚爱,却不知所终。
身披白衣,病榻上拿起红色弓。
第二首词:《青玉案·元夕》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莲穗隐丰稻。
鸳鸯会脚短檐斜,肠断春城晓。
月如钩,夜如漆,每儿女,最关情怀。
低头向暗壁,千嗅一香百嗅一怀。
翻译:
黄昏之后,我在东篱上端起酒杯,袖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
莲花藏在丰稻中。
鸳鸯会
在短檐下相互依偎,我因思念而伤情。
月儿弯如钩,夜色墨黑,每个男女,都怀有深情。
低头望着阴暗的墙壁,一香味熏得我心旌摇曳百般思绪。
《苏轼词两首》hzx
分析上阕,品评赤壁风光。
1、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奠 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是怎样引起下文的? ①词的开篇“大江东去”,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昼 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了我们面前,澎湃 的浪潮激起了我们胸中的豪迈之情,奠定了全词雄浑大 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
地
四川眉山
字 子瞻
号
东坡
评
文学家
政治家
书画家
成就
北宋成就最高的 文学家,开创了
词的豪迈之风。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
眉共比高。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
旷 世 奇
才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轼
大皆空。
【背景资料】
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捕 下狱,自被捕到结案,历时五个月,不论 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 绝,最后,宋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 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了事。1082年, 苏轼47岁,在心情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他 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其实,苏轼所游 的并非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 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只 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写古迹, 记古人、古事,以古比今,言志抒情。
正音: táo
liǎo
fā fà
浪淘尽 初嫁了 雄姿英发 华发
guān qiáng lǔ
huán lèi
羽扇纶巾 樯 橹 一尊还 酹
朗读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 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 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5苏轼词两首(附答案)
(2)故 以故荆轲逐秦王(名词,原因) 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老交情)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一蓑烟雨任平生(动词,任凭) 恐不任我意(动词,听任) (3)任 简能而任之(动词,使用) 王甚任之(动词,相信) 山头斜照却相迎(连词,表转折)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副词,回头) (4)却 却坐促弦弦转急(动词,退回) 却匈奴七百余里(动词,使……退回)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何妨吟啸且徐行(连词,表并列)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连词,表递进) (5)且 不出,火且尽(副词,将要)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4.辨活用
(1)大江东.去(“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2)樯橹灰.飞烟.灭(“灰”“烟”,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3)已而遂晴.(“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放晴)Leabharlann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 书画家。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熙宁年间历任杭州通判、密州 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在文学上,他力主创新,开豪放一派; 在政治上,他比较保守,极力反对王安石新政。因作诗得罪朝廷,被 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 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等地,最后北还,病死常州。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周瑜形象的?在众多的人物中,为什么单 单追慕周瑜?
写周瑜的角度 追慕周瑜的原因 ① ② ③
参考答案:①“小乔”句写婚姻,年少英俊,奋发有为。②“羽扇”句 写服饰,风度闲雅,从容不迫。③“谈笑”句写神态,胸有成竹,指挥若 定。原因是周瑜年少有为,人生得意,而作者壮志未酬、贬官黄州, 两鬓斑白、无所建树。在对比反衬中凸显“人生如梦”的感慨。
高一苏轼词两首知识点归纳
高一苏轼词两首知识点归纳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在高一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会接触到苏轼的词作。
本文将对苏轼的两首知名词作进行知识点的归纳。
第一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以明月为主题,描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寻。
1. 形象描写:苏轼通过描绘月亮的形象,营造了诗词的氛围。
他用“彩缕”、“照纱窗”、“疑是地上霜”等形容词和动词,将明月的美丽和神秘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2. 情感表达:词作以追问的方式呈现了主人公对明月的思念之情。
苏轼运用了疑问句和反问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凸显了主人公内心的焦虑和渴望。
同时,他借助明月,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3. 文化内涵:这首词旨在表达对完美理想生活的追求。
在当时,词人常常把明月作为理想的象征,希望可以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心声。
此外,这首词还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反思,呼吁社会改变和进步。
第二首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描述了苏轼在梦中与好友欢聚的情景,展示了友谊的价值和重要性。
1. 梦幻意境:苏轼通过对梦中情境的描绘,使词作具有梦幻般的情趣。
他以夜晚、寒冷的气氛为背景,通过构建友人相聚、吟诗作对的场景,营造了温馨、愉悦的氛围。
这种梦幻情境常常出现在苏轼的词作中,起到了美化现实、表达情感的作用。
2. 友谊的重要性:这首词通过描绘友人们的欢聚场景,表达了苏轼对友谊的珍视和赞美。
他用“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表达了对好友身处险境的关切。
词作中传递出对友情的认同和珍惜,呼唤人们要真诚对待朋友关系,珍视友谊,共同度过人生的艰难时刻。
3. 史诗式叙述:整首词以叙事方式展开,深入描绘了友人欢聚、创作诗对的情景。
苏轼通过将自己的经历放入词作中,赋予了词作一种历史感和史诗感,增强了词作的艺术美感和感染力。
在学习苏轼的词作时,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欣赏诗词的层面,还要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情感表达和意象描绘。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词一:《江城子·密州出猎》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词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一片汪洋都不见,卧看满天云。
无情天地至今摧,何处良宵同好梦?
数声归鸟过垂柳,犹有离人情。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草萋萋、柳依依,恨天涯路远难离。
把酒共长天际月,同尝幽梦各一方。
苏轼词二首
周瑜形象:
小乔初嫁
_______
年青得意 风流闲雅 自信从容 才能卓越
雄姿英发 _______ 俊美潇洒 羽扇纶巾
_______ _______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_______
少 年 得 志 建 功 立 业
周瑜 年龄:34
苏轼 年龄:47
婚姻:幸福美满 婚姻:屡遭不幸
外表:雄姿英发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东吴都督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成名就 际遇:屡遭贬谪
体悟情感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 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 另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 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 水。
大江 去
鉴 赏 咏赤壁
(渲染环境气氛)
景 物 上阕 豪 杰
乱石 穿 惊涛 拍 巨浪 卷 多
明确:作者于挫折中看到希望,于逆境中看到曙 光,不让这暂时的挫折和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
赏析探究
“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晴”的深 层含义是什么?这一句写出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感悟? “风雨”和“晴” 人生的逆境和顺境 名利的失和得 官职的降和升
明确:词人认为无论是雨还是晴都无所谓。人生也 是如此,顺境也好,逆境也好;窘困也好,通达也好, 都无所谓。这是词人面对仕途失意的旷达胸襟。
写作背景
•
咏怀古迹诗
北宋元丰五年(1082),作者 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 任团练副使。黄州附近有个赤鼻矶, 相传为三国时期周瑜大败曹操的赤 壁。作者曾两次到此游览,写下了 两篇游记和这首词。其实,苏轼所 游的并非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 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 的赤壁。作者只是触景生情,采用 当时的传说,借写古迹,记古人、 古事,以古比今,言志抒情。
高中语文苏轼诗词两首《念奴桥赤壁怀古》《定风波》
评
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
价
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
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
苏轼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
其中成就较大的有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
师道和李廌,又合称“苏门六君子”。此外,李格非、李之仪、唐庚、张舜民、孔平仲、
贰
念奴娇
前言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 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 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 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 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第叁部分 ● 定风波
壹 苏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
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 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 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 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 定风波,词牌名,又名“卷春空”“定风波令”“”醉琼枝”“定风流”等。以欧阳炯词《定
风波·暖日闲窗映碧纱》为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两平韵。另 有双调六十三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两平韵;双调六十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 韵,后段五句两平韵两仄韵;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两平韵两仄韵等变体。代表作有苏轼《定风 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宋四家'之一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以下是我能网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以供大家参考.大江①东去,浪淘②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③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④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⑤。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⑥公瑾当年,小乔⑦初嫁了,雄姿英发⑧。
羽扇纶巾⑨,谈笑间,樯橹⑩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编辑本段解释译文解释1、大江:长江。
(古时"江'特指长江,"河'特指黄河)。
2、淘:冲洗。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4、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5、雪:比喻浪花。
6、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7、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与大乔合称"二乔'。
8、英发:英俊勃发。
9、羽扇纶(guān)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10、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所谓樯橹,物也;所谓强虏,人也。
《苏轼词两首》理解性默写
《苏轼词两首》理解性默写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鉴黄家,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化名流之一。
本文档将涵盖苏轼的两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晚年创作的一首抒怀之作。
词中描绘了明月的美丽和奇妙,反映了苏轼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和追问。
整首词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疑问与不满,并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苏轼在青年时期创作的一首抒怀之作。
词中描绘了长江的壮美景色和流水的奔腾,通过对大自然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幻的感叹和对人生的思考。
通过对这两首词的默写和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苏轼的思想和艺术风格,以及他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独特见解。
默写与
理解这两首词,有助于培养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感受力和品味,同
时也能启发我们自己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从中受益良多。
希望这份文档对你有所帮助,祝你能够享受阅读和默写的过程!
(注意:以上内容为简述,不涉及详细概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瑜年轻有为、英气不凡?
【明确】(1)形象:①“小乔初嫁”,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 风姿。②“羽扇纶巾”,描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扇,头戴 纶巾,从容娴雅,一派儒将风度。③“谈笑间,樯橹灰飞烟 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概。 ④小乔初嫁距赤壁之战十年,放在一起写,是为了突出地表现 周瑜少年得志、建功立业的形象。
同年苏轼到黄州城东南三十里的沙湖看新买的农田,路上 遇雨,因为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狼狈不堪,独有苏轼从容不 迫。事后他写作这首《定风波》记述了这次经历,也表达了他
从中悟出的有关人生的哲理。
三、文学常识 宋代词坛两大流派之一——豪放派 豪放派的特点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 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典较多,不拘守音律。 其前驱是范仲淹,北宋时期,以苏轼为首的一批词人打破 传统柳词的词风,以“豪放”评词写诗。到了南宋时期,文人
(2)作用: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抒发对英雄的仰慕之 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轼这年四十五岁,不但 功业没有建树,还戴罪被贬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故
国神游”以后几句就是抒发自己失意的感伤之情。
《定风波》 5.“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
﹒﹒
﹒﹒
﹒
﹒
怕?”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加点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 精神?
待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就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暂与
万事皆休的悲凉。
我的观点:此时的苏轼是积极、豪迈的。苏轼的感慨,是由追 慕古代英雄引起的。和周瑜那么年轻就建立了赫赫战功而千古 流芳比较起来,就不能不激起自己一种老之将至而壮志难酬的
深沉苦闷,就难免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惭愧。在貌似自慰自解的
言辞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豪迈之
尚书。在党争等政治斗争中,曾被诬入狱,
屡遭贬谪,直至远贬海南,最后大赦北还。
主要作品: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诗歌代表作:
《惠崇春江晓景》《饮湖上,初晴后雨》《海棠》等。词代表
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 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江城子·密州出猎》等。散文 代表作:《赤壁赋》《后赤壁赋》《石钟山记》等。 评价: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 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
他不计较仕途得失,他的眼界已经由平面的当下扩展到立体的
古今,他内心充实了。
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他对来自各方面的打击和挫折早已 习以为常了,“一蓑烟雨任平生”!不惊恐,不退缩,任其自 然,坦然处之。这就是苏轼的气度、胸襟以及对人生的态度。 【运用方向】“心态”“面对挫折”“性格决定命运”等。
【运用示例】 示例一:(对应角度1)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 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都 督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 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2)“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淘尽”一词与“千古 风流人物”搭配,饱含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人生短促而事 业难成的喟叹,于豪迈雄浑中又融入一丝“苍凉悲叹”;同时
将下文“周瑜”的身份归入“英雄之列”,自然而然引出对他
的歌颂。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出了赤壁怎样的特
点?有什么作用?
“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
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Biblioteka 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
大家一起聊:“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思想是积极还是 消极?请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甲: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失落。他的愤懑无法排解,只
好寄情山水、诗酒。苏轼当时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
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念奴娇·赤壁怀古》
1.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奠定了全词
怎样的感情基调?是怎样引起下文的?
【明确】(1)词的开篇“大江东去”,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 舍昼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了我们面前,澎湃的 浪潮激起了我们胸中的豪迈之情,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 磅礴的感情基调。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二、背景探寻
被贬黄州创千古名篇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他经常到赤鼻矶头游览眺望,或 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鼻矶,这时他已年近半百。 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 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念奴娇·赤壁 怀古》。
浪táo(
táo(
)尽
)醉
号táo(
)
峭 /俏 /诮 淘 /陶 /啕
答案:纶/伦/沦
三、名句默写 1.乱石穿空, 山如画, 。 , 。江
2.羽扇纶巾,谈笑间,
。
3.(2014·辽宁高考)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
,
。
4.莫听穿林打叶声,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出场创设了一个广阔的背景。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 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
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
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做了铺垫。
4.词的下片是怎样刻画周瑜形象的?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
【注】①蛩:这里指蟋蟀。②槎(chá):来往于海上和天 河之间的木筏。 本首词运用了双关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
【归纳提升】 1.《念奴娇·赤壁怀古》
2.《定风波》
收获点一
学会鉴赏古代诗词中双关的手法
《定风波》中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一句饱含人生哲 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风雨”和“晴”从表面上看说的是天气
的变化,实际上都是指人生的沉浮变幻、喜乐哀愁。这是双关
的手法。
双关是写诗作文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有正确理解双关的表
利用词语的同 谐音 音或近音条件 双关 构成的双关
利用词语或句 语意 子的多义性构 双关 成的双关
3.双关的作用 (1)可使语言幽默风趣。 (2)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
活泼,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迁移运用】
行香子·七夕
李清照 草际鸣蛩①,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 锁千重。纵浮槎②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 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
也成全了苏轼”。
(选自《苏轼的赤壁》)
示例二:(对应角度2) 挫折是人生的常态,遭遇挫折不应一味放大痛苦让其充塞 心灵,应学会调适心弦,坦然面对。
晚年遭受贬谪的苏轼面对人生的挫折,平和地吟出“一蓑
【明确】(1)形象:这几句话描写了一个穿着草鞋,拄着竹
杖,迎着疾风骤雨,缓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长啸的潇洒旷达 的抒情主体形象。 (2)精神:“莫听”“何妨”“谁怕”写出了词人在“同 行皆狼狈”,其“独不觉”,欣然前行的独立人格精神。
6.下片“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写出 了怎样的自然景象?有怎样的内涵? 【明确】(1)自然景象:气候变化之快。刚才还是风雨交加, 现在已是山头斜照了。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 (2)内涵:自然界忽晴忽雨、变化不定;人生亦不定,祸 福难晓;政治舞台上的晴雨表也是升沉不定,一如自然界的气
途。“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
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了虚无。这反
映了苏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也反映了他超凡脱俗
的人生态度。
【备选要点】 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柳永的《雨霖铃》分别是豪 放派和婉约派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试比较二者的艺术风格。
答案:上片、下片的后三句都语意双关。上片后三句表面写天 上的分别,实则写人间有情男女的离别。下片后三句表面写天 气阴晴变化,实则写人的悲喜交集,由喜而悲。构思新颖别致。
收获点二
学会从课文中多角度提炼素材
角度1:思想 激越雄浑的英雄交响曲:捧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我 们看到了把酒临风的苏东坡,听到了他穿越时空的感叹。一面
。 。 。
答案:1.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一时多少豪杰 2.樯橹灰飞
烟灭 3.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4.何妨吟啸且徐行 5.一
蓑烟雨任平生 6.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作者名片 豪放词派开创者——苏轼 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眉州眉山人。出身于一个比较清贫的
文人家庭,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官至礼部
候——变幻莫测。
7.下片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饱含 着怎样的人生哲理?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1)人生哲理:自然界的风雨既属寻常,毫无差别, 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2)人生态度:句中“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 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将他置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
里两层含义,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表达的内容。
1.双关的内涵 双关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 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手法。
2.双关的类型 类型 阐释 举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 始干。”(李商隐《无题》)句中 利用“丝”“思”同音构成双关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 《凉州词》)这句诗,一方面承 上写边塞的荒寒,另一方面也暗 含着圣上的恩泽到不了边关,有 抱怨朝廷不关心守边士卒疾苦的 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