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歧义现象

合集下载

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

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

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中得到反映。

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让我们对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加深入。

一、多义句所谓语法歧义指的是句子的多义现象。

一个词不止一个意思叫做多义词,那么一个句子不止一个意思也可以叫做多义句。

多义句有两种:1.句子里有某个(些)词是多义词,因此,句子相应的就成了多义句,例如:他一天不吃饭也不行。

“饭”或指米饭,或指每天定时吃的饭食。

与此相应,这个句子也有两种意思:一种意思是说他一天也不能饿着,另一种意思是说他天天都得吃米饭。

这种多义句不牵涉句子的结构,是词汇范围里的事,与语法无关,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2.语法上的多义句,例如:“反对的是少数人。

”离开了一定的上下文,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确定的,因为其中的“反对的”可以指“反对者”(施事),也可以指被“反对者”(受事)。

这个句子不止一种意思,跟“反对”这个具体的词的意义无关,因为我们把“反对”换成别的动词,句子还是可能两种意思。

例如:看的是病人关心的是她母亲扮演的是一个有名的演员援助的是中国相信的是傻瓜事实上,只要动词是双向的,句子都可能有两种意思。

由此可见,这些句子的“多义性”是代表这些句子的抽象的“句式”所固有的,并不是组成这些句子的那些具体的词的词义引起的。

二、产生歧义的原因语法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找出语法结构和语义之间的对应关系。

如果我们能够把多义句式分化为单义句式,那就说明我们在语法结构上找到了产生歧义的原因所在。

目前,能够用来分化多义句式的依据不外乎:组成成分的词类;层次构造;显性语法关系;隐性语法关系。

以下分别讨论这四种情况。

(一)比较“在黑板上写字”(后简称S1)和“在家里吃饭”(后简称S2)的构造都是“在+MP+D+M”,但是,这两个句子是有区别的。

S1可以变换为:把+M+D+MP。

S2不能这样变换。

在S1里,“在+MP”表示的是人或事物(M)的位置。

在S2里,“在+MP”表示的是事件(D+M)发生的场所。

第八讲 歧义现象

第八讲  歧义现象

进口彩电 修改方案 生产彩电 制造汽车
建设高潮 休息场所
表演节目 (有歧义) 表演杂技 (述宾关系)
表演中心 (偏正关系)
学习日语 收集材料
学习园地 工作环境
(二)名1+名2
学校医院 工人农民 教工宿舍 生物历史 语文数学 木头桌子 奶油面包(有歧义) 北京上海(联合关系) 北京地图(偏正关系)
(三)动+名1+的+名2
老教师福利 (名/形+名│名)
地名语源词典
(九)关于/对+名1+的+名2
关于鲁迅的杂文 关于道德的杂文 关于鲁迅的原名 对小陈的意见(有歧义) 对商品的意见(偏正关系) 对小陈的父亲(介宾关系)
(十)名1+在(介)·名2·上+动+名3 我在黑板上写字 弟弟在火车上贴海报。 (有歧义)
我在家里写字。 妈妈在飞机上看长江。 (名2语义指向名1) 赵军往鼻孔里滴药。 (名2语义指向名3)
(“最”语义指向“他”,句意为“那些人中,他最喜欢游泳”)
(2)他最喜欢游泳。
(“最”语义指向“游泳”,句意为“那些运动中,他最喜欢游泳”)
3.停顿。停顿可以起到显示结构层次的作用。例如: 没有穿破的衣服
(二)改换词语或改变句式
1.改换句法结构中的某个关键性词语。例如: a.参加会议的有三个医院的领导。 (有歧义) b.参加会议的有三所医院的领导。 (无歧义) c.参加会议的有三位医院的领导。 (无歧义)
二、下面语句有的有歧义,有的没有歧义。有歧义的, 请利用变换手法改变语句的形式来分化歧义: 1.通知学生的条子 2.击溃了敌人的主力部队 3.他借了我十块钱 4.他哪儿都不去。 5.做这种工作,老陈要考虑考虑。 6.喜欢的是他的妹妹。 7.他说那个没用。 8.中东石油价格上涨了。 9.小张不要了。 10.我买了一本关于航海的书。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而不是人们根据科学规律创造出来的。

因此, 语句和语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往往不同的词句可以表达同一的思想,而同一语句却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

后者便是语言中的歧义现象。

随着跨文化交际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歧义现象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20 世纪70 年代,英语语言学家们(Parlmer ,1976 ; Ruth.M. Kempson ,1977 ; etc. ) 就对英语中的歧义结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他们从描写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揭示, 从而总结出一些带普遍性的规律和辨别真假歧义的一些方法;美国描写语言学家引为自豪的成就之一,就是由L.Bloomfield 开创的直接成分分析法,解释了传统语言学所不能解释的因结构层次不同而产生的歧义现象; 还有的语言学家(Zwicky&Sadock ,1975 ; Kempson ,1980) 从英语的语音、语法和语义等方面对歧义现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对语言的学习和交流无疑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任何一种语言都存在歧义现象。

有限的音素,错综交叉组合,构成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语流,同音词、同音词组势必大量存在;有限的书写符号,组合搭配拼写出众多的字词,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现象比比皆是;更为有限的语法规则、结构框架,以众对寡, 序列搭配,呈现出种种短语、句子的结构关系,一语二解、模棱两可的现象在所难免。

歧义问题之所以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是因为它面对的是语言的形式和意义的矛盾这一普遍事实。

研究歧义问题,就是考察同一形式表达多种内容的可能性,考察表面看来相同的形式究竟有什么样的差别。

这样的研究会不断深化人们对语言现象的认识,同时也促使人们不断改进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一、从语言层次看歧义现象的范围、分布和性质人们交际是为了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而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概念,在语言中主要表现为词汇部分。

但单个的概念并不足以表达人们的思想,必须通过概念的组合来进行。

歧义的形成,消除(全面、系统)

歧义的形成,消除(全面、系统)

歧义的形成 ,消除〔全面、系统〕什么是歧义歧义又叫同形 ,指一个语言片断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

深人了解歧义现象 ,并且能够进行分化 ,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汉语句法结构复杂性的理解 ,同时 ,对掌握句法结构的分析方法也很有帮助。

二.歧义的类型〔一〕语音歧义语音歧义主要是一种口头歧义 ,即听起来有歧义 ,写下来没有歧义。

如:他太ji乷气。

〔骄气/娇气〕〔二〕词汇歧义词汇歧义主要由词的多义性而引起的。

如:商店关门了。

他走了一个钟头了。

关门可理解为下班 ,也可理解为倒闭。

走可理解为行走 ,也可理解为离开。

〔三〕语法歧义1.结构层次歧义层次是指句法单位在组合时所反映出来的不同的先后顺序。

如:两个实验室的人员几个师专的学生亚洲语言论坛现代战争小说新园林生活老教师福利人们把能够产生歧义的词类序列抽象概括为一定的歧义格式。

汉语结构层次歧义格式有:1、数量+名1+名22、名1+名2+名33、形+名1+名22.结构关系歧义句法单位在组合时层次相同 ,但结构关系不同。

〔1〕述宾或偏正进口彩电学习文件调查材料〔2〕偏正或联合巧克力饼干大衣帽子学生家长〔3〕同位或偏正我们学校你们邮局他们工厂〔4〕述宾或述补想起来说下去〔5〕偏正或主谓思维科学社会进步经济困难汉语结构关系歧义格式有:3、动十名〔述宾、偏正〕4、名l十名2 〔联合、偏正〕5.结构层次与结构关系歧义句法单位在组合时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都不同。

〔1〕述宾与偏正牵连了局长的女秘书喜欢上海的姑娘〔2〕联合与偏正哥哥和弟弟的朋友伟大的马克思和恩格斯〔3〕介宾与偏正关于鲁迅的文章对厂长的意见〔4〕其他结构复习了一个学期的功课运了两年的煤炭安排好工作穿破衣服汉语结构层次、结构关系歧义格式有:6、动十名l十的十名2〔述宾、偏正〕7、名l十和十名2十的十名3〔联合、偏正〕8、形+名1+和+名2 〔联合、偏正〕9、关于/对十名l十的十名2〔介宾、偏正〕10、动十了十数量十的十名11、动十形十名〔四〕语义歧义1.语义关系歧义鸡不吃了。

浅析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现象

浅析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现象

浅析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现象浅析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现象摘要:汉语歧义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是汉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进入21世纪之后,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汉语歧义现象进行了探讨.在本次课程论文中,我将从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类型、影响和消除办法三方面对歧义现象进行浅析.关键字: 现代汉语语法歧义什么是歧义?一言以蔽之,歧义是指一个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

如:1、开刀的是他父亲。

句中“开刀的”既可指主刀做手术的大夫,也可指“被做手术的患者”。

同一个句子出现不止一种的理解,这就是我们所要浅析的现象——歧义。

而我今天将从歧义的分类、影响和消除的办法这三方面对汉语中歧义现象进行论述一、歧义的种类歧义在划分种类时可以有多种依据,这里我将歧义划分为句法结构和语法结构两大类。

(一). 句法结构造成的歧义1句法结构关系不同。

汉语语法中结构关系有五种基本类型,分别是主谓结构、偏正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和联合结构。

一个歧义句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句法结构,如:2、学生家长都来了3、他想起来了。

例五,是谁来了?句中的“学生家长”,到底是联合结构“学生和家长”,还是偏正结构“学生的家长”呢?而例六,是他要起床了,还是他想起了什么事?我们是该理解为述宾还是述补?(2)层次构造不同,句法结构关系相同。

4、新工人宿舍这句话的意思是工人宿舍是新建的?还是理解为这宿舍是新进来的工人住的?5、其他国家大事与例四类似,这个例子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结构,它一方面可以认为是本国其他的大事,另一方面也可以认为是外国的国家大事。

(3)层次构造不同,句法结构关系不同。

6反对哥哥袒护妹妹反对哥哥袒护妹妹7告别山区的青年告别山区的青年(二). 语义造成的歧义1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

8 “鸡不吃了”到底是鸡不吃饭了还是人不吃鸡了,再看:9、这个人谁也没问过。

是大家谁也没有问过这个人,还是这个人没有问过其他人?这种歧义就是由于施事与受事同形造成的(2)语义指向不明造成的歧义。

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汉语中歧义现象:
汉语歧义现象是在汉语(即汉语标准语)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字语言现象,即
相同的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下表达的意思可能截然不同。

汉语歧义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可以说也是文化和历史熏陶的结果。

汉语中的歧义,使文本的表达立意遭到严重的错误解读。

因此,在日常应用中,要尽量避免出现歧义的现象,从而清晰明确地展示信息,准确地传达信息。

比如,在生活中,提出一个问题时,我们不能用歧义句,而应采取增补或改写将歧义句进行纠正。

另外,熟悉汉语历史和文化背景也有助于帮助我们判断谚语和比喻等词语表达
中所含歧义现象。

例如,在传统中国,结婚和死亡也是概念上的同义词,这种歧义正是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社会往事。

此外,还可以通过各种视角来深入地分析表达歧义的文本,比如社会语言学视角,以及比较语言学和语义学等学术视角。

这些都可以有助于更好地探究歧义的现象,并加以研究,以达到消解歧义的目的。

总结起来,汉语歧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影响着我们的表达方式,以保持文章清晰、文意明确,可以从历史文化和语言学视角研究、认识歧义现象,从而有效消解歧义,实现更加准确的交流。

浅谈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

浅谈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

浅谈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绪论歧义现象是现代汉语中存在的重要语言现象。

所谓歧义,就是指一个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

众多前辈在有关现代汉语歧义现象的论著中,已经从宏观上全面的阐述了现代汉语中歧义的类型、歧义产生的原因以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根据语言的四要素,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可分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义歧义。

语音歧义是由语音原因引起的,汉语的一个音节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音素,语音歧义由此产生,如“产品全bù(不/部)合格。

”、“岸边停着一艘yóu chu án(游船/油船/邮船)。

”,这类情况一般见于口语,一旦进入书面语,歧义自行消失。

词汇歧义主要由词语的多义造成,如“我去上课”,可以理解为“我去讲课”,也可以理解为“我去听课”,这种歧义现象可以利用具体语境来分化。

语法歧义在歧义现象中时最复杂的,造成语法歧义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结构关系不同,结构层次不同,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都不同,词类不同,词与短语同形。

语义歧义主要是语义关系不同、语义指向不同而引起。

对于语法歧义和语义歧义,我们可利用层次分析、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和语义指向分析等方法来加以分化。

语言中要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而表达意义的句法格式又是有限的。

要用有限的格式来表达无穷的意义,就致使同一句法格式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从而使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歧义句法格式。

在一些研究歧义格式的文献中,研究的最为深入的歧义格式有“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在+Np+V+N”、“N1+的+N2”、“V+N1+的+N2”、“动词(及物)+的+是+名词语”等。

本文在前人详细论述的基础上,选取本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几种典型歧义结构,举例分析其分化方法,并最终得出产生此类歧义句式的原因。

一、“名词(表处所)+动词+着+名词语”格式先来举两个例子:a.戏台上摆着鲜花。

b.戏台上演着京戏。

这两个句子格式相同,都属于“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句式。

汉语歧义现象总结

汉语歧义现象总结

汉语歧义现象总结引言歧义是指一个词语或语句存在多种意义或解释的现象。

汉语作为一种复杂的语言,常常出现歧义现象。

对于汉语非母语的学习者来说,理解和运用汉语歧义是一项重要的挑战。

本文将总结汉语中常见的歧义现象,以加深对于这一现象的理解。

1. 词语歧义1.1 同音字歧义同音字歧义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的汉字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现象。

例如,“苹果”和“平果”在口语中发音相同,但前者指的是一种水果,后者则表示一种短语“平常的果子”。

学习者容易因为同音字而出现误解。

1.2 多音字歧义多音字是指一个汉字具有多个不同的读音和意义。

例如,“行”字有“行走”和“行动”的意思,读音分别是“xíng”和“háng”。

学习者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推测具体的语义。

1.3 近音字歧义近音字歧义是指两个或多个汉字发音相似,但意义不同的现象。

例如,“薄”和“博”虽然发音相似,但前者表示薄弱或浅薄,后者指的是广博或丰富。

在口语交流中,容易因为发音相似而导致误解。

2. 词语搭配歧义2.1 动宾结构歧义动宾结构是指一个动词加上一个宾语所构成的语法结构。

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动词可以搭配不同的宾语,从而产生不同的意义。

例如,“打开”可以搭配电灯、电视等物体,表示开启;也可以搭配信封、信箱等表示解开封条。

根据不同的搭配,动宾结构产生歧义。

2.2 状语歧义状语表示行为的情况和特点,常常由副词、介词短语等构成。

在汉语中,同一个状语可以搭配不同的动词产生不同的意义。

例如,“大声喊叫”和“大声唱歌”,虽然都使用了“大声”作为状语,但前者表示高声喊叫,后者表示高声唱歌。

状语的不同搭配使得表达的意思产生歧义。

3. 句子结构歧义3.1 主谓宾歧义主谓宾结构是汉语句子的基本结构,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

有时,一个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可以有多种解释。

例如,“老师讲课”可以理解为老师正在进行讲课动作,也可以理解为老师是被讲课的对象。

同一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在不同语境下可能导致歧义。

浅论现代汉语歧义现象

浅论现代汉语歧义现象
2 . 4语 用 歧 义
2 . 1 . 2词的多音现象导致歧义 的产生 汉语有不少 的多音字 ,这些字 的读音和语法意义却大不 相 同, 因此在书面语中常常产生歧义 。例如 : ①到 2 0 0 0 年, 他还欠款 3 0 0 0元 ( h t i i / h u i f n ) ②眉毛又长 了 一 些 。( c h i f n g / z h  ̄ i n g )


车人没有锁 住 白行车 : 例② 中“ 跟” , 作介词指父亲足主力 , 我 是跟随者, 作连词可 以理解为我和父亲俩人… 一 起去打猎 。
2 - 3 语 法 歧 义

2 . 3 . 1 词 和 短语 同形 现代汉语中讧 J 与短语 的区分度并不 卜 分 明显 ,导致了歧 义 的产 。 例如: ①我在等弟妹。② 我要烙饼 。 例① 中弟妹做名词, 指 的足弟弟的妻子, 把“ 弟妹” 理解为联 合短语时, 指弟弟和妹妹: 例② 中烙饼做名词, 指的是一种食物 , 若是把“ 烙饼” 看成动宾短语, 意思是我要干烙饼这个事情。
2 . 1 . 3由重音引起 的歧义 有 时句 子中的重音所在字不 , 就会形成不 同的表达意 义 。例 如 : 我 早晨 就 吃 了 。 重音在 “ 就” 上时 , 表示“ 饭吃的不多” 的意 思, 重音在 “ 三 碗米饭” 上时, 意 思是“ 吃的很 多” 。 2 . 1 . 4由轻声 引起的歧 义 轻声歧义—般产生在书面语中, 在口语中有时也会同时出现。 例如 : 他睡了三天 , 终于想起来了。 ‘ 轻 声, 意思是想起来某事; 不念轻声, 指的是想起床。
词 \连 词) 例① 中的“ 锁锤” , 名词是指车上的一种装置, 动词表 示骑
三个方面来对歧义现象进 行一个概 括的叙述 , 希望在总结前人 的基础上 , 丰富和充 实现有歧义理论研究。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语法·8(歧义)

现代汉语·语法·8(歧义)

• 走了 三小时(的) 路
•│


•│
└──∧─┘
• └──────┘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2.1120. 12.11Fr iday, December 11, 2020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7:0 7:5407: 07:5407 :0712/ 11/2020 7:07:54 AM
八、歧义格式6
• “名1+名2”歧义例: • 工厂学校、医院农场、物理化学 • 文学语言、历史地理、学生家长
八、歧义格式7
(三) 动+名1+的+名2
产生歧义的条件如教材所说,关键 是动词要既能支配名1,也能支配名2。 如:┌─────────┐
├───┐

动 + 名1 + 的 + 名2
照顾 小王 的 阿姨
• 同理,“⑹走了三个小时的路”说的是 “那是一条走了三个小时的路”。
八、歧义格式24
• B.跳了 十年(的) 舞
•│


• │ 述宾└──∧─┘
• └──────┘
• (他十年前就开始跳舞了,现在还从事这 一行业)
• 同理,“走了三小时的路”指的是“走路 走了三小时”。
八、歧义格式25
• 比较一下这些句子在语义指向上的异同: • 运了 一年(的) 煤
八、歧义格式18
• “他生活了二十年的夫妻”不能成立, 这说明此句有与其它各句不一样的地 方,可以自成一类,其结构是:
• ⑶生活了 二十年(的) 夫妻





└─┬──┘
偏│正

└──────┘
八、歧义格式19

谈汉语的歧义现象

谈汉语的歧义现象

谈汉语的歧义现象1.概说所谓歧义,简单地说就是指一句话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是一种“语富”现象。

“歧义”是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语言都存在的一种重要语言现象。

歧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误解的麻烦,也为文学作品的魅力增添了奇妙的一笔,所以我们要了解歧义,掌握它的结构类型、产生原因、运用等几个方面的规律,以使它更好地为我们所用。

2.歧义的类型和原因分析歧义的类型在汉语界一直没有统一的看法。

赵元任《汉语中的歧义现象》曾对歧义现象从不同角度加以分类。

根据歧义语言片段是否出现于一定语境(上下文或现实情境)之中,把歧义分为语汇歧义与话语歧义;根据歧义语言片段引起或造成歧义的可能性的大小,把歧义分为高度歧义与低度歧义……黄德玉认为“语言中的歧义与言语中的歧解都离不开语境”,并据此把语境分为“语言内语境和语言外语境”。

我们认为现代汉语的歧义可分为两大类:语言因素产生的歧义和非语言因素产生的歧义。

下面我们具体来谈。

2.1语言因素产生的歧义语言因素涉及到语音、语义和语法,它可以细分如下:2.1.1语音2.1.1.1音同形异。

如:(1)这是一个gōngshì。

“gōngshì”这个语音形式可以表达“公式、公事、宫室” 等不同书写方式和意义,但用于书面或进入不同语境时则变成了单义,不会引起误解。

2.1.1.2音同形同这是在口头语和书面语上都易造成歧义的情况。

如:(2)请立即上马。

在书写上只有一种形式,可在意义上却可表达为:“工程上马”或“某人跨上马背”。

脱离了上下文,对句子的理解就容易产生分歧。

2.1.1.3音异形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多音字造成句子歧义的情况。

如:(3)这头发长(cháng或zhǎng)得奇怪。

这种情况只能导致书面歧义。

2.1.2语义词的语义不总是单一的,因而在表达时就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理解,即常说的一词多义引起的歧义,这是很常见的。

有一个文字游戏,老张向老李借钱,欠条写成:“老张借小李Χ元钱。

语言学中的歧义现象

语言学中的歧义现象

语言学中的歧义现象引言: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但在使用语言时往往会遇到歧义现象,即一个词语、短语或句子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或理解方式。

这种歧义现象在语言学中被广泛研究,因为它对于语言理解和语言处理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语言学中的歧义现象,包括词汇歧义、语义歧义和语用歧义。

一、词汇歧义:词汇歧义是指一个词语有多个不同的含义或解释。

这种歧义现象常见于多义词。

例如,“球”这个词可以指代体育比赛用的球,也可以指代地球。

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汇的意义可能会发生转变,导致歧义产生。

另外,词汇歧义还可能由于发音相似而产生。

例如,“花”和“话”在口语中容易混淆,造成交流上的困扰。

二、语义歧义:语义歧义是指一个句子或短语在意义上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释。

这种歧义现象通常由于词语之间的关系模糊或语义结构不明确而产生。

例如,“我看见了她的孩子”这个句子可以有两种解释:我看见了她的孩子,或者我看见了她,她的孩子也在场。

这个句子的意义依赖于上下文的信息和语境的理解。

三、语用歧义:语用歧义是指一个句子或短语在使用时可能具有不同的意图或表达方式。

这种歧义现象与语言使用者的意图和语境有关。

例如,“你可以关上门吗?”这个句子可以是一种礼貌的请求,也可以是一种命令。

这个句子的意义在于发话人的语气、面部表情和上下文的背景。

四、处理歧义的方法:为了避免歧义产生,语言学家提出了一些处理歧义的方法。

一种方法是通过上下文来确定词语或句子的具体意义。

上下文提供了额外的信息,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语言表达的含义。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语音、语调和语气来传递更多的信息。

语言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还包括非语言因素,如语音和语调,它们可以用来强调或解释表达的意思。

此外,逐渐增加的语境信息和背景知识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言的含义。

结论:语言学中的歧义现象是语言多样性的一种体现,它使得语言更加灵活和丰富。

然而,歧义也可能导致交流上的误解和困扰。

了解和解决歧义现象对于有效的沟通和理解他人意图至关重要。

小议现代汉语歧义现象的歧义凸显度问题

小议现代汉语歧义现象的歧义凸显度问题

小议现代汉语歧义现象的歧义凸显度问题一、引言歧义现象是指会让人产生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理解的语言现象,它常常会给我们的交际带来某些不便。

但歧义又是现代汉语中很常见的语言现象,而且我们发现有的歧义现象比较容易辨识,而有些歧义现象却很难被发现。

这就牵涉到了歧义现象歧义凸显度的问题。

所谓歧义凸显度,简言之就是指歧义现象中歧义的明显程度或者说歧义被辨识的难易度。

我们知道造成歧义现象的种类繁多,引起歧义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但这些不同的原因是如何在歧义现象的歧义凸显上起作用的呢?本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从造成歧义现象的原因分析入手,寻求导致歧义现象的原因和歧义凸显度之间的关联,期望在此探索中有所发现。

二、现代汉语常见歧义现象的原因归纳汉语里的歧义现象种类繁多,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将歧义现象的原因归类如下:1.语音因素导致的歧义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歧义现象都与语音因素有分不开的关系,同音字、多音多义字、语调、重音和停顿均可以导致歧义。

例如:(1)同音同形歧义:注意仪表。

(“仪表”既可以理解为“人的外表风度”, 也可以理解为“测量温度、气压、电量与血压等的仪器”。

)这是杜鹃。

(“杜鹃”既是鸟名也是花名。

)(2)同音异形歧义:这是zhì癌物质。

(“zhì”可以理解为“招致”的“致”, 也可以理解为“医治”的“治”。

)岸边停着一艘yóu chuán。

(“yóu chuán”有三种理解: 既可以理解为“游船”, 也可以理解为“油船”, 还可以理解为“邮船”。

)(3)多音歧义:他的爸爸好说话。

(句中的“好”可以读作“hǎo”, 表示“易于、便于”的意思, 也可以读作“hào”, 表示“爱好、喜欢”的意思。

)(4)语调歧义:你能干好吗? (这个句子分别用关切的、平淡的、嗤之以鼻的、严厉的语调来问, 依次表示关心、平淡、讽刺与指责的感情意味。

)(5)重音歧义:他又把英语复习了一遍。

歧义现象分析

歧义现象分析
歧义现象分析
一、歧义类型 (1)
歧义、多义与同形 口语歧义与书面语歧义 书面歧义首先分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词汇
歧义指由词的多义性而引起的。如: (1)别动! (2)祥林嫂老了。 (3)他累死了。 组合歧义是指句法组合中产生的歧义。分为语
法组合歧义和语义组合歧义。
一、歧义类型(2)
(一)语法组合歧义
1.词类不同 (1)饭热不热? (2)他原来是个学生。 (3)他跟我到北京去过。(结构关系也不同) 2.词和短语同形 (1)他要烙饼。 (2)他有什么来头?
一、歧义类型(3)
3.结构维科学 4.结构层次不同 (1)两个学校的学生 (2)新建的工厂的大门 结构层次不同的歧义短语往往结构关系
二、歧义格式(1)
(一)动+名 (二)名1+名2 (三)动+名1+的+名2 (四)数量+名1+名2 (五)动+了+数量+的+名 (六)动+形+名 (七)名1+和+名2+的+名3
二、歧义格式(2)
(八)名1/形+名2+名3 (九 )关于/对+名1+的+名2 (十)名1+在 名2 上+动+名3 (十一)名+不/没/没有+动 (十二)连+名+也/都+不/没有+动 (十三)动+的+是+名
也不同
一、歧义类型(4)
重要的书籍和手稿 读好书 咬死猎人的狗 打死老虎的人 深深爱着他的女朋
友 对厂长的意见
关于广告写作的书 看了一个月的报 做不好的事情 赠日本图书 我们三个一组 拿手表不准作为迟

现代汉语:复句分析

现代汉语:复句分析

(3)这个时节,北京尚且已经下雪了,何况哈尔滨呢?
(三)递进复句
递进关系从语义上看主要有四种: 4. 连锁递进
→ 也叫多级递进。句子的意思进了一层,还可以再进一层,
以至最大限度。例如: (1)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 后影,刹时变大起来,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 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 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实际语言中,也有包含多个“不但”类预递词的连锁复 句。例如:
复句与单句的区分,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 句法结构 → 单句 VS 复句 2. 关联词语 → 复句最重要的形式标记,作用:显示、选示、强化
3. 停顿→ 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形式标志。复句的分句之间一
般要有停顿,书面上大都用逗号、分号或冒号来表示。但 并非绝对。如紧缩复句无停顿,例句: 你去我就去。
“与其说……,不如说……”格式。后项可以出现“更准
确些、更为确切、更合适”等简单评价。例如: (2)我觉得,与其说秋是“顽皮的女孩”,毋宁说它是粗 壮底汉子更为贴切点吧!
含义:这类歧义是指同一种线性序列、同一种组合层次、 同一种句法关系具有多种语义关系。
举例:“通知的人还没有来”
其中“通知的人”既可以理解成通知这个动作的发出者 (施事);也可以理解成通知这个动作的接受者(受事)。 同类的如: 相信的是傻瓜 王老师已经问了 汽车运走了 鲁迅的书(很丰富) 开刀的是她 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鸡不吃了 母亲的回忆(令人难忘)
要不就是、要不然就是”等。例如:
(2)最近天气很不好,不是阴天,就是下雨,再不然就是 刮风。
(五)取舍复句
也叫优选复句。说话者在分句提供的两个以上的可能项
中,做出明确的选择。

浅析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的成因

浅析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的成因

浅析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的成因陈宇莹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是书面语还是口语,我们都随处可见。

有一些语法学家把歧义现象作为一种消极的、不合规范的语言现象,要求大家尽量避免。

事实上,歧义现象的研究对于探讨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的种种复杂的关系,揭示语法规律是很有意义的。

研究歧义可以考察同一语言形式表达多种语义内容的可能性,考察表面相同的形式实质上的差异,进而深化对语言形式与内容的种种复杂对应关系的认识。

所以,深入研究汉语歧义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歧义就是指同一语言形式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意义的现象。

即在理解上会产生多种可能,也可以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歧义又叫同形,一个着眼于内容,一个着眼于形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歧义必须是以同形作为前提,不同形就无所谓歧义。

现代汉语中歧义现象的产生从根本上说,它是由客观世界的无限复杂性同语言表达手段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以下就从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从句法层面分析歧义现象成因句法是三个平面的基础,语义和语用的分析都围绕句法展开,它着重研究词的功能类别、词语组合时所形成的成分关系和层次。

(一)词语含义多造成歧义现象的产生尽管现代汉语在词汇方面大大超过了古代汉语,但是仍不免歧义词的产生。

如“上面”一词有以下意思:①指位置高的地方;②序靠前的部分;③体的表面;④方面;⑤指上级;⑥指家族中的上一辈。

只有将多义词放在一个特定的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可能排除其他义项,消除歧义。

如“我从上面听到点风声,公司非常重视本次整顿。

”这里的“上面”指的是上级,“风声”指的是从上级那里传播出来的消息。

(二)词的功能不同引起歧义词的不同词性也会引起不同的理解,以至于引起歧义。

如:1.锤不烂。

2.门没有锁。

例1中,“锤”既可以作名词,又可以作动词用,所以自然而然就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一是“锤打一个东西,但是东西很坚硬,不能轻易锤烂;”二是“锤子没烂,是好的”。

语言学歧义现象

语言学歧义现象

一.歧义的含义及歧义研究的目的(一)歧义的含义所谓歧义,指的是以下的语言现象:①公园里有三个幼儿园的孩子。

(有三个孩子,他们是幼儿园的/孩子属于三个幼儿园)②我借他一本书。

(我借给他一本书/我从他那里借来一本书)歧义,指的是一个语言形式包含多种不同的意义的现象。

有人称之为多义现象。

在一般情况下,歧义现象研究短语以上的语言单位。

如歧义短语、歧义句等等。

单独的多义词通常放在词汇中研究而不放入歧义现象中讨论:[报销]①领款人向财务主管报账,请求注②人或物毁坏。

[看医生]①请医生看病。

②看望医生。

这种词汇上的多义是造成上述歧义的根本原因。

(二)歧义研究的目的1.探究影响语言形式和意义结合的因素。

2.为语言教学和学习提供依据。

二.歧义的种类(一)同音造成的歧义大概由于汉字的缘故,汉语尤其是在口语当中的同音词比较多。

同音现象往往造成听者理解上的歧义。

如:①吃这种药可以zhì癌。

(治/致)②马上就要进行期zhōng考试了。

(终/中)其他需要注意的还有“他、它、她|的、地、得”等。

由同音造成的歧义现象,只要写出来,就可以消除歧义,因为同音往往不同形。

(二)同形造成的歧义这里的同形,指的是一些语言单位只是形体相同,而读音、意义都不同。

在书面语当中,这种同形但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语言单位也可以造成歧义。

如:①这树枝怎么会这样长?(zhǎng/cháng 声母差异)②我说不好。

(bu/bù轻声与否)(三)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汉语的实词和虚词在特定的句法环境之下都可以造成歧义。

1.由实词多义造成的歧义。

如:①我叫他敲了三下。

(允许/被)②小王走了三个小时了。

(离开/行走)2.由虚词多义造成的歧义。

如:①我准备从上海去北京。

(经过上海/从上海出发)②你给我写封信。

(对、向/代替)③她梳着辫子呢。

(动作进行:正在梳/状态持续:留着)③他不能说。

(应该/能力/环境限制:病)(四)一词兼类造成的歧义一个词兼属于不同的词类情况下在语义个性上也往往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往往也可以造成歧义:①大门没有锁。

现代汉语歧义研究

现代汉语歧义研究

现代汉语歧义研究引言现代汉语歧义现象是指在不同语境下,同一个词语或短语可能具有多个不同的含义,这给人们的交流和阅读带来了诸多困扰。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现代汉语歧义现象的原因、具体表现、影响及解决方案,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汉语歧义问题。

背景分析现代汉语歧义现象的出现,既与语言本身的特性有关,也受到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汉语词汇量大,且很多词语具有多个含义,容易造成歧义。

其次,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对语言的用法和习惯可能存在差异,从而导致歧义。

此外,社会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也会对语言的解读产生影响,进而产生歧义。

具体解释现代汉语歧义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义性:很多汉语词语具有多个含义,且这些含义可能在某些语境下都能成立,从而造成歧义。

例如,“老板骂你了吗?”中的“骂”既可以理解为责骂,也可以理解为口语中的谩骂。

2、模糊性:某些词语或短语的边界不清晰,其含义可能因语境而异,导致读者难以确定其具体含义。

例如,“他有点儿像老师”中的“像”可以表示相似,也可以表示比拟,其具体含义需要根据语境来判断。

3、指代不明:当句子中出现代词时,如果没有明确的先行词,则容易造成歧义。

例如,“他打了他的老师”中的“他”可以指代打人者,也可以指代被打的人。

影响分析现代汉语歧义现象会对人们的交流和阅读产生不良影响。

首先,歧义可能导致信息传递的丢失或误解,影响交流的准确性。

其次,歧义可能增加读者的阅读难度,使其难以理解文本的真正含义。

此外,歧义还可能引发语言学习和使用的困扰,对语言教学产生一定影响。

解决方案为了减少现代汉语歧义现象带来的不良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语言学习:掌握足够的词汇量和对语言的准确理解有助于减少歧义。

通过深入学习词汇的用法、搭配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避免歧义的产生。

2、提高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上下文,从而更准确地理解词语或短语的含义。

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

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

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2010-11-30 19:02歧义现象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一句话如果存在歧义,就会影响到人们对话与的正确理解。

因而,我们在交际中应尽量避免歧义现象的出现。

这就要求我们在话语表达时,应做到表意明确,避免歧义。

本文针对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作一概括的论述:首先对歧义进行概念上的界定,然后根据歧义形成的原因再将其归纳成不同的类型,最后在针对不同的歧义类型提出相应的方法以便消除。

一、歧义句的概念界定歧义句又叫同形句,指一个语言片断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

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

理解的句子歧义现象在口语中的存在没有在书面语中出现的那么普遍,口语中的歧义现象主要是由于说话的环境和表意不明造成的,而书面语中的情形则复杂得多。

二、歧义句产生的原因及其类型(一)语汇歧义语汇歧义,是因词的多义性而形成的歧义。

如:(1)你应该放下包袱。

(2)湖北已向玉树调拨了救灾物资。

(3)李明借王玉一本书。

例"包袱"可以理解为"用布包起来的包儿",也可以理解为"某种负担"。

例介词"向"有"从"和"往"两个相反的意义,因而造成句子的歧义。

例动词"借"有表示取得义的"借进"和表示给予义的"借出"两个对立的义项,因此也可作不同的理解。

(二语法歧义语法歧义是因结构层次的不同而形成的歧义。

语法歧义在歧义现象中是最为复杂的。

有的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几种不同的结构层次分析,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4)a.咬死猎人的狗b.咬死猎人的狗(5)a.重要的书和手稿b.重要的书和手稿例按a种切分,是偏正关系,意思是"狗咬死猎人";按b种切分,是动宾关系,意思是"狗被咬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动+了+数量+的+名 运了一年的煤 砍了两个星期的柴 (有歧义)
生活了二十年的夫妻 花费了五年的工夫 (偏正关系) 跳了十年的舞 走了三个小时的路 (述宾关系)
(六)动+形+名
打死老虎 增大音量 穿大棉袄 放大照片 查清问题 写好文章 (有歧义)
(述[述补]宾关系)
买新教材 (述宾[偏正]关系)
第八讲 歧义现象
学习要点: 1.了解汉语歧义格式的基本类型, 2.重点是由于句法结构层次、关系不同以 及语义指向、语义关系不同而引起的歧义。 3.能够运用语音、词汇、句法等方法对歧 义结构进行分化。
歧义现象是指一个语言片断可以作两种或 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
一、歧义类型
(一)口头歧义主要是由同音词造成的。例如:
(“最”语义指向“他”,句意为“那些人中,他最喜欢游泳”)
(2)他最喜欢游泳。
(“最”语义指向“游泳”,句意为“那些运动中,他最喜欢游泳”)
3.停顿。停顿可以起到显示结构层次的作用。例如: 没有穿破的衣服
(二)改换词语或改变句式
1.改换句法结构中的某个关键性词语。例如: a.参加会议的有三个医院的领导。 (有歧义) b.参加会议的有三所医院的领导。 (无歧义) c.参加会议的有三位医院的领导。 (无歧义)
老教师福利 (名/形+名│名)
地名语源词典
(九)关于/对+名1+的+名2
关于鲁迅的杂文 关于道德的杂文 关于鲁迅的原名 对小陈的意见(有歧义) 对商品的意见(偏正关系) 对小陈的父亲(介宾关系)
(十)名1+在(介)·名2·上+动+名3 我在黑板上写字 弟弟在火车上贴海报。 (有歧义)
我在家里写字。 妈妈在飞机上看长江。 (名2语义指向名1) 赵军往鼻孔里滴药。 (名2语义指向名3)
(三)利用语境
1.利用句子内部词语的语义制约:
a.发现敌人的哨兵 (有歧义)
b.他就是那位发现敌人的哨兵。(无歧义) c.我们在前方不远处发现敌人的哨兵。 (无歧义)
2.利用上下文的语义制约:
a.鸡不吃了。(有歧义) b.鸡不吃了,钻到鸡窝里去了。(无歧义) c.鸡不吃了,我已经吃饱了。(无歧义)
2.改变句法成分的次序。例如: a.安徽和江苏的部分地区遭受了水灾。 (有歧义) b.江苏的部分地区和安徽遭受了水灾。 (无歧义)
a.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有歧义)
b.谁都不认识这个人。
(无歧义)
3.变换句式。例如:
S1他在手心里写字→他把字写在手心里 (字在手心里) S2他在家里写字→*他把字写在家里(他在家里) S1他在墙上挂画→ 他把画挂在墙上(画在墙上) S2他在墙上挂画→*他把画挂在墙上(他在墙上) S1台上坐着主席团→主席团坐在台上→*台上正在坐着主席 团 S2台上唱着戏→*戏唱在台上→台上正在唱着戏 S1台上摆着酒席→酒席摆在台上 S2台上摆着酒席→台上正在摆着酒席
我往轮胎里打气。
(十一)名+(不/没/没有)+动
鸡不吃了 孩子不吃了 烤鸭不吃了 小王没找到 小王没有来 鞋子没找到 (有歧义) (“名”是施事) (“名”是受事)
(十二)连+名+也/都+不/没有+动 连厂长也不认识。 连门卫都没看见。 (有歧义) 连王老师都不会。 (“名”是施事) 连茶都没喝。 (“名”是受事)
谢谢光临!
(七)名1+和+名2+的+名3 哥哥和姐姐的朋友 自行车和汽车的零件 肉和鱼的丸子(有歧义) 哥哥和姐姐的房间 (偏正关系) 哥哥和远房的姐姐 合关系) 安徽和江苏的农产品 牛
安徽和东边的江苏(联
(八)形/名1+名2+名3 新教工食堂 非洲语言研究 朝鲜战争小说 (有歧义)
小说故事情节
大敞篷汽车 (名/形│名+名)
C.结构关系不同。 进口彩电 学习文件 表演节目 复印材料 出租汽车 预约日期 出土文物 研究方法
学校医院 生物化学 他们部队 想起来 生活困难 祖国人民 奶油面包 文学语言
你们学校 我们工厂 说下去 文字规范 语音标准 食堂卫生
D.结构层次不同。例如:
现代战争小说 一个学生的建议
结构层次不同往往也伴随着结构关系不同: 发现敌人的哨兵 他们三个一组 安徽和江苏的部分地区 布置好房间 结构层次不同、结构关系不同有时也涉及到词性 的不同: 没有买票的
热爱人民的总理 告别母校的学生 撞倒弟弟的自行车 咬死猎人的狗(有歧义)
撞倒路边的自行车 检查大楼的电梯 解释旅行团的章程(述宾关系) 撞倒篮子的自行车 学习英语的条件 缝补衣服的妈妈(偏正关系)
(四) 数量+名1+名2
两个学校的领导 一个学生的建议 (有歧义)
两所学校的领导 一位学生的建议 (数量+名│名) 两位学校的领导 一项学生的建议 (数量│名+名)
2.语义指向不同。如: (1)他在车厢上贴标语。 (2)我们学校就去了二十几个人。
(三)语义结构歧义 1.语义关系不同。例如: (1)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这个人”既可能是施事,也可能是受事) (2)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他的父亲”既可能是施事,也可能是受事) (3)汽车运走了。 (“汽车”既可能是受事,也可能是工具) (4)提拔团长 (“团长”既可能是受事,也可能是结果)
1.你qīzhōng考试考得怎么样?(期中/期终)
2.岸边停着一艘yóuchuán。(游船/油船/邮船) 3.她身上有jiáoqì。(娇气/骄气)
(二)书面歧义比较复杂。从歧义所由产生的根 源来分析。 1.词汇歧义主要是由词的多义而引起的。 例如: (1)他已经走了两个小时了。(行走/离开) (2)午饭他没有吃菜。(蔬菜/菜肴) (3)我去上课。(讲课/听课) (4)这些人多半儿是南京大学的学生。(超过半 数/大概)
连厂长都没出席。
连荔枝都不认识。
(十三)动+的+是+名
反对的是他 开刀的是他父亲 (有歧义)
发明的是一位青年人
晕倒的是他父亲 (“名”是施事) 购买的是笔记本 (“名”是受事)
关心的是房子
三、歧义的消除 (一)利用语音 1.轻声。轻声可以帮助区别词性和词义,有时还能 区别不同的语法关系。例如: (1)他爬过山没有? (2)我想起来了。 2.重音。重音可以显示强调的重点,利用重音可以 明确语法成分的语义指向。例如: (1)他最喜欢游泳。
二、下面语句有的有歧义,有的没有歧义。有歧义的, 请利用变换手法改变语句的形式来分化歧义: 1.通知学生的条子 2.击溃了敌人的主力部队 3.他借了我十块钱 4.他哪儿都不去。 5.做这种工作,老陈要考虑考虑。 6.喜欢的是他的妹妹。 7.他说那个没用。 8.中东石油价格上涨了。 9.小张不要了。 10.我买了一本关于航海的书。
三、“不要打电话”可能有四种意思,分别由结构 层次、结构关系的不同和词义的不同所引起,请 予以分化:
四、下面的歧义是因为语义关系不同而引起的,请 予以分化:相信的是傻瓜、扮演的是一位演员。
思考题
一、分析、研究歧义现象对学习现代汉语语法什么 作用?举例说明。 二、巧妙地运用歧义,可以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 你能够举一些例子吗? 三、请自己动手搜集一些例子再归纳出一、两种新 的歧义格式,并略加分析。 四、歧义还有一种类型,即由于语境而引起的歧义, 你能够举出一些例句来吗?
(四)社会文化背景差异造成的歧义 语言中有一些词语除了具有字面义之外, 还具有特定的社会文化义,在具体的语言环 境中,如果这两种意义同时存在,就会造成 歧义。如: ① 他经常到隔壁王二嫂那儿吃豆腐。 ② 他还没来得及考虑个人问题。 ③ 老王家的二小子又进去了。 ④ 锁柱哥,我要和你好一辈子。
二、歧义格式 (一)动+名 学习文件 代理厂长
进口彩电 修改方案 生产彩电 制造汽车
建设高潮 休息场所
表演节目 (有歧义) 表演杂技 (述宾关系)
表演中心 (偏正关系)
学习日语 收集材料
学习园地 工作环境
(二)名1+名2
学校医院 工人农民 教工宿舍 生物历史 语文数学 木头桌子 奶油面包(有歧义) 北京上海(联合关系) 北京地图(偏正关系)
(三)动+名1+的+名2
2.语法歧义。
A.词类不同。 (1)饭不热了。(形容词/动词) (2)自行车没有锁。(副词/动词) (3)这篇文章你给我看看。(动词/介词) (4)他爬过那座山没有?(趋向动词/动态助词) B.词和短语同形。例如: (1)刘英要煎饼。(名词,一种食品/述宾短语, 指“把饼煎一煎”) (2)存粮多一点好。(名词,指“储存的粮食”/述 宾短语,指“储存粮食”)
3.利用交际时具体语境的制约,包括说话时具体的 对象、场景、身份等等。
练习题பைடு நூலகம்
一、指出下列语句产生歧义的原因(即指出其歧义类型): 1.学生家长 2.保留意见 3.研究老舍的文章 4.部分被侵占的国家 5.厂里有三辆汽车。 6.陈玲是前年生的孩子。 7.我准备了一年的粮食。 8.他们就订了五份杂志。 9.我们小组讨论。 10.钱华到这里工作才一个月,好多人还不认识。 11.追得我满头是汗。 12.他让老婆狠骂了一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