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说课稿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
《司马光》是省编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课文。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并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赶紧离开缸,而司马光想的是缸里的水离开人。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给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说目标1、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材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本身就是一个创造,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主体得到发展,结尾处设计了发散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及难点: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聪明勇敢的孩子是教学的重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采用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人文情怀。
2、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以质疑为主线,运用讨论反馈法,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以及反馈解疑——想象,培养学生在求异中求佳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
1、从课件中质疑。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课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1)从课件中你都观察到了什么?学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的问题可能有: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近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学生所提问题正是目标1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解决这些问题。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
《司马光》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三篇讲读课文。
本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
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
课文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的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一定的感召作用。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给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1、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能从课文的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教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施教之功,贵在导学。
因此,我将采用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情境演练法等多种方法层层推进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一)、从课件中质疑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课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1)你从课件中都观察到了什么?学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的问题可能有: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近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学生所提问题正是目标1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导入新课。
(二)、通过自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围绕这两个问题,学生自读1—3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2024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4课司马光说课稿新人教版
1. 对于重点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分段阅读、讲述故事背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对于难点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中的古文词汇、翻译句子、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掌握课文的语言运用。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4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第24课 司马光说课稿 新人教版》的教材,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司马光的生平事迹。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是……(解释其政治、军事、文学等方面的贡献)。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个具体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司马光的聪明才智,以及他在面对困难时如何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他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贡献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以适应不同的教学活动。可以设置分组讨论区,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此外,还可以布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装饰,如挂上司马光的画像或相关的海报,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
5.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多媒体资源的展示和播放。同时,确保教学工具的正常运行,以避免教学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2. 例题2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司马光的聪明才智。这个题目考查了学生对课文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3. 例题3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旨在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教训,培养他们的思考和感悟能力。
4. 例题4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这个题目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检查了他们对课文情节的熟悉程度。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
《司马光》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三篇讲读课文。
本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
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
课文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的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一定的感召作用。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给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1、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能从课文的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教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施教之功,贵在导学。
因此,我将采用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情境演练法等多种方法层层推进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一)、从课件中质疑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课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1)你从课件中都观察到了什么?学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的问题可能有: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学生所提问题正是目标1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导入新课。
(二)、通过自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围绕这两个问题,学生自读1—3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2024《司马光》说课稿范文
2024《司马光》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司马光》是2024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6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古代文学知识并掌握了一些文言文阅读技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语文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司马光》作为一篇名篇,在文学中有着广泛的影响。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司马光》的背景和内容,掌握课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司马光》的背景和内容,掌握课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难点是: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司马光》这个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我采用了多种教法和学法。
教法上,我将结合讲解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相交流和思考;学法上,我将采用自主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多媒体辅助教具,以直观呈现教学内容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要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将与学生进行谈话,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思考和兴趣,如:你们喜欢读古代的小说吗?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古代文学名篇《司马光》,你们听说过吗?这样的引入能够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
环节二、检验课前自学成果。
在课前,我会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让学生预习《司马光》。
在本节课开始时,我将随机选择几位学生讲解课文的背景和主旨,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讨论。
通过这个环节,检验学生课前自学成果,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司马光》一年级下册语文一等奖说课稿
《司马光》一年级下册语文一等奖说课稿1、《司马光》一年级下册语文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
《司马光》是省编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课文。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并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赶紧离开缸,而司马光想的是缸里的水离开人。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给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说目标1、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材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本身就是一个创造,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主体得到发展,结尾处设计了发散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及难点: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聪明勇敢的孩子是教学的重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采用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人文情怀。
2、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以质疑为主线,运用讨论反馈法,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以及反馈解疑——想象,培养学生在求异中求佳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
1、从课件中质疑。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课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1)从课件中你都观察到了什么?学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的问题可能有: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近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学生所提问题正是目标1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解决这些问题。
司马光说课稿(通用5篇)
司马光说课稿(通用5篇)司马光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司马光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司马光说课稿1一、说教材。
《司马光》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三篇讲读课文。
本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
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
课文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的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一定的感召作用。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给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1、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能从课文的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教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施教之功,贵在导学。
因此,我将采用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情境演练法等多种方法层层推进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一)、从课件中质疑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课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1)你从课件中都观察到了什么?学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的问题可能有: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近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学生所提问题正是目标1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导入新课。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合集3篇金品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第1篇】说教材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砸碎缸救人的故事。
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每一个自然段都配有一幅插图。
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有助于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
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感召作用。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考虑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目标。
说目标1、“古、他、几、朋”等13个生字,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的品质。
2、图文结合,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想象能力。
3、理解课文,学习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4、会写“几、心、个、他、友、古”等6个生字,认识“卧钩”、“单人旁”。
说教法在教学方法上,因为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加上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我先利用挂图,创设了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并突出了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第2篇】我要说的课文《司马光砸缸》,是长春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二课。
一、教材简析: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历史学家。
这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小朋友。
通过这个故事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
司马光说课稿_1
司马光说课稿司马光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司马光砸缸》是长春版语文第二册七单元第二课。
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做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考虑一年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在认知、发音、朗读、书写和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的特点,给__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说目标教学目标1.读准本课8个生字和9个词语的音。
认识“司、假、慌、喊、举、砸、破、救”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孩子。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孩子。
教学难点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教材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本身就是一个创造,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培养儿童愿意动脑的精神,使儿童主体得到发展,结尾处设计了较为简单明了的发散思维训练。
三、说教法。
采用看图法、质疑法、演示法,比较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儿童思维的多样性,体现以儿童为主的人文情怀。
四、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以质疑为主线,运用演示反馈法,引导学生质疑——表演反馈解疑——想象,培养儿童善于观察、善于比较、善于表演的思维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针对我班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教学:A类学生能够看懂图、学会质疑并思考,B类学生能够看图说话,C类学生能够说出个别简单词语如“司马光”“救人”。
以下我主要针对A类学生的教学三大版块:从课件中质疑、通过自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进行阐述。
1、从课件中质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儿童的思维是具体形象为主的,课件生动的展示可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司马光说课稿》
《司马光说课稿》司马光,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以其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而闻名于世。
这部历史巨著不仅在中国历史学上占有重要地位,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教训。
今天,我们将通过一篇说课稿的形式,来探讨司马光的思想和《资治通鉴》的历史价值。
一、司马光的生平与时代背景司马光出生于1019年,字君实,号迂叟,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
他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十四岁便中了进士。
成年后,司马光历任多个官职,既有文职也有武职,他的政治生涯几乎贯穿了北宋的中后期。
在他的时代,北宋正面临着内忧外患,国内政治腐败,边疆战事频发,这些社会现实深刻影响着司马光的政治理念和历史观。
二、《资治通鉴》的编纂与意义《资治通鉴》是司马光耗费十九年心血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294卷,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
在编纂过程中,司马光坚持“史家之绝学”,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不偏不倚,不虚美不隐恶。
《资治通鉴》的编纂,不仅仅是为了记录历史,更是为了“资治”,即为治国理政提供借鉴。
司马光在书中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强调德治、反对暴政,倡导节俭、反对奢侈,主张选拔贤能、反对任人唯亲。
这些观点对后世的政治家和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司马光的治国理念司马光的治国理念集中体现在他对于君主、臣民、法律和教育的看法上。
他认为,君主应当以德治国,以身作则,臣民则应当忠诚于君主和国家。
在法律方面,司马光主张法律应当公正严明,不容有任何偏私。
而在教育上,他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培养贤能之士的根本途径。
四、《资治通鉴》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资治通鉴》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治国理政的教科书。
它以其详实的记载、深刻的分析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治国的智慧。
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治国的启示,比如如何做到公正用人、如何防止腐败、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等。
《司马光》教案(优秀8篇
《司马光》教案(优秀8篇一、教学内容《司马光》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本课内容包括:课文诵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理解,以及通过故事了解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司马光的品质,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助人为乐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诵读,生字词学习和课文理解。
难点:理解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助人为乐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课文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司马光的品质。
5. 随堂练习: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教师进行辅导。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司马光》2. 重点生字词:聪明、才智、助人为乐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课内容,写一篇关于助人为乐的作文。
2. 课后练习: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司马光的故事,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中的课文结构和重点生字词展示。
5. 作业设计中的作文题目和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着重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24《司马光》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24《司马光》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24《司马光》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司马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资料,介绍文言文1.(课件出示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后,自由朗读,简单交流句子的意思。
3.相互交流说说以上句子和现代语言的不一样,教师小结: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
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
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4.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
(板书:司马光)。
学生齐读课题。
5.谁能说说自己对司马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评议。
)6.(课件出示3)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
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课件出示4)sī tínɡ dēnɡ diē zhònɡ qì chí jiē司庭登跌众弃持皆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司马光》教案(优秀8篇
《司马光》教案(优秀8篇一、教学内容《司马光》是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从东汉到南北朝”的第一课。
本节课详细内容为:介绍司马光生平,以其为核心探讨宋代的政治、文化背景,特别是他在《资治通鉴》编纂中的作用及该书的史学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司马光的生平事迹,理解《资治通鉴》的历史地位和编纂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史学的兴趣,认识历史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司马光的生平、《资治通鉴》的史学价值。
难点:《资治通鉴》的编纂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视频资料、黑板、粉笔。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宋代绘画作品,引出宋代文化背景,进而导入司马光的故事。
2. 新课导入:讲述司马光的生平事迹,强调其勤奋好学、为官清廉的形象。
3. 讲解:详细讲解《资治通鉴》的编纂过程、特点及史学价值。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分析《资治通鉴》中的典型案例,体会其史学价值。
5. 例题讲解:分析《资治通鉴》中的一段史料,引导学生如何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史料,回答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司马光生平2. 《资治通鉴》的编纂编纂过程特点史学价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资治通鉴》中记载的一则历史事件,阐述其史学价值。
2. 答案:根据学生分析的具体历史事件,给出相应的史学价值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资治通鉴》原著,深入了解宋代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文言文《司马光》说课稿(通用5篇)
文言文《司马光》说课稿(通用5篇)文言文《司马光》说课稿(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司马光》说课稿(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言文《司马光》说课稿1一、说教材。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
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
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正是这样一篇文言文。
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的形象。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
本文是中年级学生接触的简单的文言文,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对于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为打好学习古文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做好铺垫,并对其一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学生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把没写出来的内容补充出来,应做为难点来突破。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也是本课重难点之一。
四、说教法。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
谈话导入--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读写结合--激发想象性,意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司马光的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司马光》的说课稿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司马光》。
这篇课文是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以及历史故事的重要载体。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语文素养,还能从中获取做人做事的道理。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司马光》选自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传统美德”,旨在通过历史故事、名人事迹等内容,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课文《司马光》讲述了司马光机智勇敢地救出掉进水缸里的小伙伴的故事,凸显了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勇敢精神。
这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让他们从中学习到遇事冷静、机智应对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o认知“司马光”、“缸”、“砸”等生字,理解并积累词语“机智”、“勇敢”、“冷静”等。
o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司马光救人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目标:o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讨论的方式理解课文。
o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活动,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o通过学习司马光的故事,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冷静、机智,培养他们勇敢、助人为乐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句,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司马光遇事冷静、机智勇敢的精神品质,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
四、教法与学法教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
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展示等手段,增强课堂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学法: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激趣导入:o通过多媒体播放小朋友玩耍的视频,引出“如果遇到危险怎么办”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
《司马光》是省编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课文。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并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赶紧离开缸,而司马光想的是缸里的水离开人。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给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说目标1、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材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本身就是一个创造,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主体得到发展,结尾处设计了发散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及难点: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聪明勇敢的孩子是教学的重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采用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人文情怀。
2、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以质疑为主线,运用讨论反馈法,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以及反馈解疑——想象,培养学生在求异中求佳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
1、从课件中质疑。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课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1)从课件中你都观察到了什么?学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的问题可能有: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近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学生所提问题正是目标1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解决这些问题。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司马光》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司马光》说课稿一、课文内容简介本课文是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的一篇课文,题为《司马光》。
本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北宋名臣司马光的事迹和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通过讲述司马光的勤奋学习和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激励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司马光的事迹和他的人生态度;•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理解课文信息并能正确表达。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先辈英雄的尊重和敬佩之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将课文中的重要信息理解和运用;•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文中描述的人物形象;•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教学材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PowerPoint幻灯片。
教学方法•讲解教学;•问答互动;•小组讨论。
教学手段•PowerPoint幻灯片展示;•课堂互动。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利用幻灯片展示司马光的图片,并进行简单介绍。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你们知道司马光是谁吗?你们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步骤二:讲解课文1.将幻灯片切换至课文内容,并带领学生跟读,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
2.分段解读课文,注重生字和重点句子的解析。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司马光的人物形象,并进行互动问答。
步骤三:组织讨论1.分成小组,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
2.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意见交流和发表讨论结果。
3.整合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司马光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步骤四:思考反思1.提问学生:“你们从司马光的事迹中学到了什么?”2.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3.结合学生的回答,强调司马光的人生态度对我们的影响。
步骤五:课堂练习1.准备相关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课文内容和提高语文能力。
24《司马光》(说课稿)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司马光》(说课稿)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司马光》,使学生了解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掌握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情节,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司马光》,让学生明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关爱,培养团结互助、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司马光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
2. 文章分析: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结构、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
3. 主题思想:探讨文章所表达的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文章的情节。
2. 教学难点:分析司马光的人物形象,理解文章所传达的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司马光》,了解文章大意,梳理故事情节。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析司马光的人物形象,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5. 情感教育:通过讲述现实生活中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事例,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司马光:政治家、史学家2. 故事情节:砸缸救友3. 人物形象:聪明、勇敢、关爱他人4. 主题思想:关爱他人、乐于助人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司马光》的故事情节,编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生活中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经历。
2. 课后阅读:推荐阅读《资治通鉴》,了解司马光的历史贡献。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司马光》的故事情节,理解了文章的主题思想?2.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 学生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否满意,有何建议?4.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学生反馈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司马光》说课稿
《司马光》说课稿一、挖据文本,说教材这篇小古文《司马光》选自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也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围绕“司马光砸瓮”这一核心事件展开,仅仅用30个字就清楚地介绍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其中,“登”和“跌”两个动词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的紧急情况。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众皆弃去”和“光持石击瓮破之”两种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出司马光遇事的沉着冷静和聪明机智。
由于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还应该在教学中渗透文。
所以在学习本课既要关注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又要兼顾古文教学的特征。
二、关注差异,谈学情初三的孩子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不仅会对新的内容感到好奇,理解起来也会有困难。
好在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小孩子都不陌生,文字也比较简单。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课文的注释、插图、上下文和已有的经验来打破学生理解课文意思的知识障碍。
三、依标扣本,述要求针对教材编排的特点和课标要求,在充分尊重三年级学生应有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我设置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认读“司、跌”等生字,会写“司、庭”等生字,能够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目标:注等法了解文言文的意思,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能感受到司马光是一个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孩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司马光的优秀品质,感受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
其中,能正确朗读课文、借助注释读懂《司马光》这一故事是本课的重点,能够翻译原文、从中感受司马光冷静机智的品质是本课的难点。
在确定重难点时,我主要遵循的是“诵读为本、明意是基、积累为重、学用为根”的古文教学原则,不随意降低标准,也不过分拔高要求。
四、突出主体,道方法新课标中提出,课堂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双边性活动,因此在教法上,我采取的是多元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情境创设法等,让孩子们整堂课都能沉浸在文言文学习的良好氛围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
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导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
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能力素养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导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导学设计理念: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在关注到这方面。
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边读文,一边记认生字,通过给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强色彩化,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再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找到汉字规律,然后采用问答和对唱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先示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试着朗读,再在小组间进行评价,抓住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
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
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
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练习背诵课文。
2、同学们相互评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
1、学习生字“我会认”
2、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3、学生交流学习。
4、汇报学习体会。
5、学生反复认读生字。
做游戏。
3、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习“我会认”
(2)仔细观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3)指导书写“别、到”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4)学生仿写、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5)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救()劲()司()
球()径()同()
2、扩词。
司()()假()()
使()()别()()
四、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