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耆煎散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黄芪,主产于中国的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常用中药之一。
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
主要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等病症。
1.益气固表黄芪甘温,入脾经,为补益脾气之要药,可治疗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
2.敛汗固脱黄芪能补肺脾之气,益卫固表以止汗,治疗脾肺气虚所致卫气不固,表虚自汗。
又因黄芪善能升阳举陷,也能治疗脾虚中气下陷的久泻脱肛、内脏下垂等。
3.利尿消肿黄芪既能补脾益气治本,又能利尿消肿治标,为气虚水肿之要药,可治脾虚水湿失运,浮肿尿少。
4.托疮排脓黄芪以其补气养血之功,使正气旺盛,可收托毒排脓,生肌敛疮之效,可治疗疮疡、痈疽难溃等。
5.调节血压黄芪的降压成分为γ-氨基丁酸和黄芪皂苷甲,对血压具有一定的双向调节作用。
黄芪能明显降低麻醉犬的脑血管、外周血管、冠状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的阻力,对这些部位的血管有扩张作用,但对肾血管却具有收缩作用。
黄芪降压作用主要为直接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结果。
6.增强免疫功能黄芪能显著增加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促进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杀菌能力,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7.保肝护肝黄芪有保肝作用,特别是对四氯化碳造成肝脏损害引起的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降低有回升作用,并能预防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糖原减少,适宜慢性肝炎病人,能提高清除病毒或抑制病毒扩散的能力。
8.强心黄芪具有强心作用,使心脏收缩振幅增大,输出量增加,对中毒或疲劳衰竭心脏的作用更为明显。
而且黄芪多糖可对抗垂体后叶索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
营养价值黄芪主要含黄芪皂苷、黄芪多糖、黄酮类化合物,还含有氨基酸、蛋白质、核黄素、叶酸、维生素D、β-谷甾醇、胡萝卜苷、咖啡酸、绿原酸及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
1.黄芪多糖能促进RNA和蛋白质合成,使细胞生长旺盛,寿命延长,并能抗疲劳、抗流感病毒。
2.黄芪多糖、皂苷对造血功能有保护和促进作用。
复煎散的功效与作用
复煎散的功效与作用复煎散是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中药方剂,因为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小到可以忽略的副作用,使得各类人群都非常喜爱。
今天就来看看复煎散的功效作用等。
【处方】黄柏黄芩黄连知母生地黄各3克(酒洗)防己山栀羌活黄耆麦门冬甘草(炙)独活人参各1.5克当归尾6克陈皮防风梢甘草梢(生)苏木当归身五味子猪苓藁本连翘桔梗各3克【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治痈疽发背。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
随证上下,食前后服。
【摘录】《集验方">仙传外科集验方【处方】当归川芎生地玄参羌活荆芥穗各3克葱白3根淡豆豉50~60粒【功能主治】解表祛风。
治风邪逸于皮肤所致之逸风疮,遍身作痒,状如癣疥。
【用法用量】上为一剂。
外用浮萍120克,煎汤500毫升,去滓入药,再煎至250毫升,热服。
药后出汗,须避风。
【摘录】《外科大成》卷四【处方】地骨1钱,芩1钱,苓1钱,参1钱,耆1钱,芍1钱,白术1钱,桂1钱,甘草1钱,防己1钱,当归1钱,防风3钱。
【功能主治】诸疮肿势已过。
【用法用量】上作1服。
先煎仙术3钱,再煎余药,内服。
【摘录】《杂病治例》【处方】归梢1钱,归身2钱,防风梢1钱,风身1钱,苏木半钱,黄柏2钱,甘草2钱半,全蝎1钱,陈皮1钱,羌活1钱,人参5分,黄芩1钱,防己5分,连翘3分,藁本1钱,黄耆1钱,桔梗2钱,泽泻5分,知母5分,生地黄5分,芍药1钱。
【功能主治】诸般痈疽、肿毒、疖毒。
【用法用量】上为粗散,只作1服。
先用井水浸药1个时辰,再用长流水1大碗,煎7分,又用好酒数10滴入药内,作1服温饮,看病上下,分食前后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八七【处方】羌活1钱半,独活1钱半,防风1钱半,藁本1钱半,黄芩、黄连(汤洗)、黄柏(酒洗)、知母、生地黄、当归1钱半,连翘3钱,黄耆1钱半,人参1钱,甘草(炙)1钱,甘草梢(生)1钱,陈皮1钱,麦门冬(去心)1钱,苏木1钱,当归梢1钱,猪苓1钱,山栀子1钱,五味子1钱,防己(酒浸)1钱,泽泻1钱,桔梗1钱,枳壳1钱。
内托黄耆散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内托黄耆散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大家都知道内托黄耆散对人的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是很多人却并不了解它的功效。
其实了解这些功效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当
大家都知道内托黄耆散对人的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是很多人却并不了解它的功效。
其实了解这些功效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当归陈皮白术黄耆白芍穿山甲角针各3克槟榔0.9克
【功能主治】治脏毒已成,红色光亮,宜服此药溃脓。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取30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以上介绍的内托黄耆散这种中药方剂,已经经过临床研究使用,并得到了很高的有效率,有相关疾病的朋友不妨试一试。
生活常识分享。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和用法用量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和用法用量黄芪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生黄芪和炙黄芪,生黄芪是将采集的药材洗净、晒干、切片;炙黄芪是将生黄芪加蜜拌炒晒干而成。
两者的功效略有不同。
生黄芪多用于固表、托疮、利水等;蜜炙黄芪多用于补中益气。
【成分功用】
黄芪含黄酮、异黄酮、二氢黄酮等黄酮类化合物;在黄芪及其同属植物中已分离出40余种三萜皂苷,结构为四环三萜及五环三萜苷类。
另外黄芪Lpj含核黄素、叶酸、有机酸、香豆素、谷甾醇、胡萝卜苷,羽扇豆醇、单糖、多糖、氪基酸、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正十六醇、胆碱、甜芳碱等多种成分。
现代研究:黄芪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在体细胞、自然杀伤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诱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方面表现出多种生理活性。
黄芪可使细胞的生理代谢作用增强,促进各类血细胞的生成、发育及成熟过程,促进骨髓造血功能。
黄芪煎剂可显著促进骨髓造血细胞的DNA合成,加快有核细胞分裂过程,明显提高小鼠血浆和组织内cAMP和cGMP的含量,促进蛋白质更新。
黄芪对人及动
物有利尿作用,对肾毒血清性肾炎大鼠,黄芪粉能显著减少尿中蛋白量,使肾脏病变减轻。
黄芪还能增强体质和免疫功能,具有抗衰老、改善心脑及肝肾功能的作用。
【性味功效】
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退肿、托疮生肌的功效。
主治肺脾气虚咳喘,中气下陷之内脏下垂,气虚自汗,气虚水肿尿少,气血虚所致疮疡难溃或溃久不敛,气血不足之贫血,气虚血滞之偏枯等症。
【用法用量】
黄芪15-30克,水煎服,大剂量可用至30-60克。
亦可入丸、散、膏剂。
固表止汗,利水托疮用生黄芪;补气升阳用蜜炙黄芪。
黄芪的正确用法是什么如何使用
黄芪的正确用法是什么如何使用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不少朋友在日常生活也会用到这种药材。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黄芪的正确用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黄芪的用法煎服,10~15g,大剂量30~60g。
益气补中宜炙用;其他方面多生用。
黄芪的功能主治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
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黄芪的选方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中药组成。
黄芪于内,可大补脾肺之气,于外则固表止汗,是其中的主打药物;白术能健脾益气,增强黄芪益气固表的功能,为辅药;而防风又叫“屏风”,可以解表祛风。
玉屏风散就像是给体质虚弱的人加了一面结实坚固的挡风墙,使风邪无法侵入,主要是被用来抗感冒并提高免疫力,降低重复患病的几率。
常用于感冒、慢性呼吸道疾病、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汗症等。
玉屏风散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之功效,有中成药中的“丙种球蛋白”美称,也是体质虚弱者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良方。
防己黄芪汤:方中防己利水渗湿以消肿,祛风盛湿以止痛;黄芪益气补虚而固表,兼可利水,二药合用,祛风除湿而不伤正,益气固表而不恋邪,共为君药。
白术补气健脾祛湿,既助防己祛湿行水之力,又增黄芪益气固表之功,为臣药。
煎加生姜、大枣和营卫,调脾胃,俱为佐药。
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常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证属表虚之风水、风湿者。
黄芪的临床应用1.高血压病:治疗老年人高血压伴有下肢浮肿者,常用防己黄芪汤加葛根,有较好的消除水肿以及降压作用。
防己黄芪汤是《金匮要略》方,经验用量为:黄芪30克、白术12克、防己12克、甘草3克、生姜3片、红枣10粒,常去甘草,加葛根30克,如果伴有血脂高者,加泽泻20克,胸痛头晕者,加川芎10克、丹参12克。
2.缺血性心脏病:黄芪每日50克,水煎分3次服。
治疗92例缺血性心脏病,并分别与心痛定和丹参片作对照,结果表明,黄芪组有较好的疗效。
黄芪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用法
黄芪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用法1. 黄芪的作用与功能•黄芪,又称黄药子、黄耆等。
为豆科植物黄芪的根部,为中药常用药材。
•黄芪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固表、升阳固脱等作用,被广泛用于中医领域。
2. 黄芪的主治黄芪的主要功效包括:•补气养血:黄芪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对于气虚血瘀型疾病有一定疗效,如慢性乙肝、虚劳、白带、贫血等。
•益气固表:黄芪具有提升机体阳气功能,对于肺虚、气虚阳萎等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
常用于感冒、疲劳、食欲不振等情况。
•升阳固脱:黄芪可以增强肾脏功能,对于肾气不足导致的遗尿、脱肛等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
3. 黄芪的用量用法黄芪可以内服或外用,具体用量用法如下:3.1 黄芪的内服用法•使用鲜品黄芪,一般用10-30克,煎汤服用。
•也可选用干品黄芪,10-15克左右,加水煎煮15-20分钟,取汤液饮用。
•内服黄芪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根据具体病情而定。
3.2 黄芪的外用用法•将黄芪研碎,加入适量水煎煮,待凉后,可以直接涂抹在伤口表面。
适用于外伤、烫伤、疮疡等皮肤问题。
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卫生,避免感染。
4. 黄芪的注意事项•孕妇禁用:黄芪具有一定的活血功效,孕妇在怀孕期间应禁止使用黄芪,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用量控制:黄芪具有较强的药性,用量过大可能导致不适,应根据具体病情确定合适的用量。
•长期使用:长期使用黄芪可能导致体内热气过盛,出现口干、目赤等症状,应适时停用或减量使用。
总结:黄芪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固表、升阳固脱等功效。
在内服时可以煎汤或用黄芪干品加水煎煮,具体用量根据具体病情而定。
外用时可将黄芪研碎涂抹于伤口表面。
然而,孕妇禁用、用量不宜过大、长期使用可能引起不适等需要注意的事项也不可忽视。
如果您有相关疾病或症状,建议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后再使用黄芪。
酒煎散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酒煎散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大家都知道中药是很神奇的,每种药材都有自己特定的属性,当它们中的几种融合在一起又会发生什么呢?接下来就为大家推荐酒煎散这种中药方剂
大家都知道中药是很神奇的,每种药材都有自己特定的属性,当它们中的几种融合在一起又会发生什么呢?接下来就为大家推荐酒煎散这种中药方剂,为我们来揭晓答案。
【处方】汉防己(酒洗)、防风、甘草(炙)、荆芥穗、当归、赤芍药、牛蒡子、甘菊(去蒂)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暴露赤眼生翳。
【用法用量】每服5-6钱,酒煎,食后温服。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处方】当归、穿山甲(炮)、白芷、升麻、肉桂、木香、川芎、赤芍、甘草。
【功能主治】发背因毒内攻,其毒与好肉一般平者,用手按之如牛颈之皮,上有黄泡出腥水。
【用法用量】酒煎服。
或患处好肉四边红肿,其色如火,用瓷锋砭去恶血,即用鸡子清调乳香末敷之,时时用芭蕉根汁润之,以助药功。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四
【处方】赤乌桕根、水柳根、水杨梅根、葱头根、红内消、香白芷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疔疮。
【用法用量】如泻时疮势略退时,只吃此药。
若不泻,再服通利药。
生活常识分享。
黄芪的作用与功能主治和用量
黄芪的作用与功能主治和用量1. 黄芪的作用和功能黄芪,又称为黄精、白芪,是中药材中常见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包括:•补气固表:黄芪可以增强人体的气血功能,帮助人体抵抗外界侵袭。
在寒冷季节或体质虚弱的人群中,黄芪可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预防感冒和其他外界引起的疾病。
•提升免疫力:黄芪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可以促进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力,抵御疾病的侵袭。
研究还发现,黄芪可以增加人体的白细胞数量,改善免疫功能。
•抗氧化:黄芪含有一些天然的抗氧化物质,如黄酮类物质、多糖等,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人体的损害,延缓衰老进程。
•改善心血管功能:黄芪可以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同时,黄芪还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保护心脏健康。
2. 黄芪的主要治疗功效黄芪在中医药中被广泛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脾虚气弱:黄芪可以补气强身,治疗脾虚气弱引起的食欲不振、乏力、肢体无力等症状。
•气虚血瘀:黄芪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引起的疼痛、瘀伤等症状。
•免疫功能低下:黄芪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用于治疗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的易感染、反复感冒等症状。
•肺脾两虚:黄芪可以补益肺脾,用于治疗肺脾两虚引起的久咳、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肌肉萎缩:黄芪具有温阳固骨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肌肉萎缩引起的活动受限、肢体无力等症状。
3. 黄芪的用量和用法黄芪可以以多种方式使用,如煎剂、煮汤、蒸发酒等。
具体用量和用法如下:•煎剂:每次取黄芪15克,加水适量煎服,可分2-3次服用。
•煮汤:每次取黄芪20克,与其他药材一同煮汤,可饮用汤剂。
•蒸发酒:将黄芪盛入罐中,加入适量白酒(或米酒),密封放置10-15天,即可饮用。
每日建议饮用30-60毫升。
在使用黄芪时,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建议确定用量和用法。
同时,黄芪可能会与某些药物产生相互作用,使用时应咨询医生或药师。
4.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体质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黄芪。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用量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用量黄芪(Scientific Name:Astragalus membranaceus)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味药材,被广泛使用于中医临床治疗中。
黄芪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例如增强免疫力、抗氧化作用、抗肿瘤、抗炎、抗氧化、保护肝脏、降血糖、降血脂等。
使用黄芪的剂量要根据个人情况和疾病状态进行调整。
本文将着重介绍黄芪的功效与作用以及使用黄芪的合理剂量。
一、黄芪的功效与作用1. 增强免疫力黄芪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及T淋巴细胞活性的增强。
黄芪可以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感染的患病率。
2. 抗氧化作用黄芪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糖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侵害。
通过抗氧化作用,黄芪可以延缓衰老、预防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
3. 抗肿瘤黄芪中的多糖物质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此外,黄芪还可以增强白血病患者的放疗和化疗耐受性,减轻治疗的副作用。
4. 抗炎黄芪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的发生和发展,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黄芪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5. 保护肝脏黄芪中的多糖物质可以增加肝脏细胞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减少肝脏损伤。
同时,黄芪还可以通过调节肝脏代谢和解毒功能,改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程度,保护肝脏功能。
6. 降血糖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调节血糖水平。
黄芪还可以抑制肝糖原酶的活性,减少糖原的分解,降低血糖浓度。
7. 降血脂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皂苷类化合物可以抑制脂肪的合成和吸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从而调节血脂水平。
二、黄芪的合理剂量黄芪的剂量应根据个人情况和疾病状态进行调整,一般建议每次用量为10-30克。
黄芪的用法用量功能主治
黄芪的用法用量功能主治1. 黄芪的概述黄芪是一种中药材,属于豆科植物,其主要部位为黄芪的根。
黄芪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并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
2. 黄芪的用法黄芪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用,包括内服和外用。
2.1 内服黄芪内服黄芪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干燥黄芪:将黄芪制成粉末,每次口服3-5克,可分2-3次服用。
•鲜用黄芪:取新鲜黄芪30-60克,煎煮30分钟后,取汁液口服。
•煮汤黄芪:将30-60克的黄芪与其他药材一起煮汤,每日饮用。
2.2 外用黄芪外用黄芪主要是利用黄芪的研粉状或煮汁剂涂抹在患处,如煮汤加纱布敷在受伤部位。
3. 黄芪的用量黄芪的用量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具体疾病来确定。
一般来说,内服黄芪的每次剂量为3-5克,每日可分2-3次服用。
如果是鲜用黄芪或煮汤黄芪,则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来确定用量。
4. 黄芪的功能主治黄芪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4.1 增强免疫力黄芪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帮助抵抗疾病。
它可增加白细胞数量,增强巨噬细胞的活性,促进免疫球蛋白的生成。
4.2 抗疲劳黄芪可以提高人体的耐力和抗疲劳能力。
它能够改善机体的能量代谢,增加肌肉的氧供应,降低乳酸积聚,减轻疲劳感。
4.3 健脾益胃黄芪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可以改善消化功能,增加食欲,促进胃肠道蠕动,缓解胃部不适。
4.4 补气活血黄芪被广泛应用于气虚血瘀等病症的治疗。
它可以补充气血,促进循环,改善微循环,增加氧气供应,缓解气血不足引起的症状。
4.5 养肝护肝黄芪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可以有效减轻肝脏损伤,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5. 注意事项•黄芪作为一种中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个体对黄芪的反应可能不同,请注意观察身体反应。
•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如皮肤瘙痒,红肿等,请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慎用黄芪。
•不推荐长期大剂量使用黄芪。
结论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丰富的功能和主治。
黄芪的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
黄芪的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一、黄芪的功能主治黄芪是传统中医所使用的重要药材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
它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主要包括:1.补气养血:黄芪有补气养血的作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长期食用黄芪可以改善气虚血瘀引起的面色苍白、疲乏无力等症状。
2.增强免疫力:黄芪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于预防感冒、感染等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3.抗疲劳:黄芪被广泛应用于体力劳动者和运动员的补充品中,可以帮助人体恢复体力,缓解疲劳症状。
4.抗氧化:黄芪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强效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细胞氧化损伤,对延缓衰老和预防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5.抗肿瘤:黄芪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对于肿瘤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黄芪的用法用量黄芪的用法用量在中医中有一定的规范,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用法用量:1.煎汤:将黄芪加水煎煮,然后取汤饮服。
一般情况下,每次用量为10-30g,可根据个人情况调整。
2.泡水:将黄芪放入开水中浸泡,等待片刻后即可饮用。
每日可饮用2-3次,每次用量为10g左右。
3.炖煮:将黄芪与其他药材或食物一同放入炖盅中,炖煮数小时后即可食用。
这种用法多应用于煮汤或煲汤的情况。
4.口服丸剂:黄芪也可以制成丸剂,方便携带和服用。
按照产品的说明书进行使用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用法用量应该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来确定。
此外,怀孕、哺乳期妇女、小儿和体弱者等特殊人群在使用黄芪时需要特别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三、黄芪的禁忌与注意事项黄芪作为一种药物,也存在一些禁忌和注意事项,包括:1.孕妇忌服:孕妇在怀孕期间忌服黄芪,因为黄芪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容易导致流产或早产。
2.气虚火旺者忌服:黄芪有补气作用,如果体内气虚火旺者服用,容易导致火气上冲,出现口干、口苦、烦躁等症状。
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黄芪在一些药物中有相互作用的情况,例如与抗凝血药物、降血糖药物等同时使用时需要慎重。
黄芪用量多少克
黄芪用量多少克大家都知道,黄芪是一种具有很好的健身效果的药材,对于补充人体的营养很有好处。
而且,黄芪也是食疗当中一种非常常见的药材,和不同的食材进行搭配就可以制作出不同口感,而且营养价值很高的佳肴。
但是黄芪如果用量过多的话对于人体也会有害。
那么,黄芪用量多少克呢?一、黄芪用量多少克1、临床大凡黄芪用量在15克以下者,补益效应偏小,其作用主要在于协助补气、助气行血、托里排毒和强身保健四个方面。
2、黄芪临床用量在18~30克时,补气效应才能显见,此剂量主要治疗因气虚显著而致的头晕、水肿等病症。
3、重用黄芪之量,大于30克,才可发挥升举下陷、固气摄脱和益气通脉之效。
4、水煎的话30克。
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
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
用黄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5、煎汤的话50克。
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二、黄芪泡水一次泡多少克1、如果是用黄芪泡水的话一次用5到10克左右即可,开水泡10到20分钟就可以代茶饮用,可反复冲泡。
黄芪泡水一杯可以泡2到3次,注意泡的时候最好用刚烧开的水,才能泡出药味。
隔夜的黄芪水就不宜再服用了。
2、黄芪每次使用量最好不要超过15克,因为过量的黄芪进入身体后会打破体内环境的平衡状态,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适,常见的有心烦气躁,加重头晕眼花现象,睡眠质量变差,双颊泛红等情况。
3、如果是煎服的话,用三十克左右即可,如果同时加入15克枸杞一起煎水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好。
小贴士:黄芪泡水喝没有特别的时间限制,但是建议临睡前不要喝。
早上吃完早餐后,喝一杯黄芪茶饮愉快的开启新的一天也是极好的。
在泡水之前,最好将黄芪浸泡15-20分钟,之后再煎煮或者直接用热水泡,没时间的话用热水泡比较合适,平时有空最好煎煮一下较好。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黄芪,又称黄耆,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下面将对黄芪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食用方法进行介绍。
黄芪的主要功效与作用如下:1. 调节免疫:黄芪含有多种生物碱和多糖,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免疫细胞的产生和功能的改善,对提高人体抵抗力、预防和辅助治疗感冒、疲劳等具有很好的效果。
2. 补气养血:黄芪入肺、脾、肝经,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
可以改善贫血症状,增加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血液循环,改善面色苍白、气短乏力等症状。
3. 抗炎消肿:黄芪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红肿、疼痛等症状。
对于关节炎、扭伤、跌打损伤等有一定的功效。
4. 安神益智:黄芪具有补脾益气、健脑安神的作用,可以改善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
对于学生、白领等常常需要进行大脑活动的群体,服用黄芪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和工作效率。
黄芪的食用方法如下:1. 煲汤:将黄芪搓洗干净,加入煲汤的材料中一起煲煮,可以增加汤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2. 泡茶:将黄芪切片或打成粉末,用开水冲泡成黄芪茶,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3. 炖煮:将黄芪与其他药材、食材一起炖煮,可以制作成黄芪炖鸡、黄芪炖猪蹄等营养丰富的菜品。
4. 煮粥:将黄芪煮成稀粥,可以作为早餐来食用,既可补充营养,又可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需要注意的是,黄芪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安全的,但也有一些人可能会出现过敏的症状,如皮肤发红、瘙痒等。
此外,黄芪虽然具有多种功效,但并不是万能药,对于一些严重的疾病仍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治。
综上所述,黄芪具有调节免疫、补气养血、抗炎消肿、安神益智等多种功效与作用,可以通过煲汤、泡茶、炖煮、煮粥等方式进行食用。
但在食用时需要注意个人的身体状况,并遵循适量食用的原则。
中药黄芪的用法用量
中药黄芪的用法用量黄芪是常见的中药材,不少人也会用黄芪作为煲汤的药材,但真正的了解黄芪的功效与用法的较少,下面就是店铺关于黄芪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了解这种药材。
黄芪的食用方法及用量1、黄芪粥:取黄芪20克,大枣30克,用水煎30分钟后,下米熬粥,等粥熬好了一起服用。
2、黄芪乌鸡汤:黄芪50克,乌鸡中等大一只。
乌骨鸡去毛和内脏,切块。
用砂锅把黄芪与鸡肉共炖,待肌肉熟烂后,加调味品,喝汤食肉。
3、黄芪羊肉羹:黄芪10克,嫩羊肉200克。
制作时,先将羊肉洗净,切小块,与用纱布袋装好的黄芪、当归一起放入沙锅,加清水适量,再下姜、葱、精盐、料酒等味料,以武火煮沸,去上沫,改文火煨炖至肉烂汤稠,弃药袋即得。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现代医学证明,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抗缺氧、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可用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症。
黄芪还能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故对慢性溃疡久不愈合者有效。
其还能消除肾炎患者的蛋白尿,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
补中益气:1、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少便溏、肢倦无力等症,常与党参、白术、山药同用;2、气虚下陷、内脏下垂,如脱肛、子宫脱落、胃下垂等,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等同用,方如补中益气汤。
固表敛汗: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
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
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利水消肿:1、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之,方如防己黄芪汤;2、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者,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托疮排脓:1、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
痈疽久不穿头,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2、疮疡久溃不愈,用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
黄芪的煎煮技巧与注意事项
黄芪的煎煮技巧与注意事项黄芪,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的药材,具有补气健脾、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它的煎煮技巧和注意事项对于发挥其药效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黄芪的正确煎煮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黄芪的煎煮技巧1. 材料准备:选用质量上乘的黄芪,剔除杂质,清洗干净。
每次煎制的黄芪量一般控制在10克至30克之间,根据具体病情和医嘱进行调整。
2. 入水与浸泡:将黄芪放入适量的清水中浸泡20分钟至30分钟,使其充分吸收水分,便于煎煮时药性的溶解。
3. 煮制方法:采用隔水煎煮的方法,将黄芪和浸泡后的水放入煎药壶中,加热煎药壶底部的水至沸腾,控制火候。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20分钟至30分钟。
4. 过滤与保存:待黄芪煎煮结束后,用纱布或过滤网将药渣过滤掉,将浓缩好的药液保存在密封容器中,避免阳光直射,放置于阴凉干燥处,尽快服用。
二、注意事项1. 煎煮时间控制:黄芪煎煮时间过长,会导致药性丧失或损失,因此在煎制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煎煮时间,一般在20分钟至30分钟之间为宜。
2. 煎煮火候调控:煎药时火候的掌握也十分重要,大火煮沸后调至小火进行慢煎煮制,以保证黄芪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溶解出来。
3. 准备用具清洁:煎药的容器、煎药壶等用具在使用前应当彻底清洗消毒,以避免杂质污染黄芪药材,影响药效。
4. 个体差异考虑:每个人的体质和疾病情况都不相同,所以在使用黄芪煎剂之前,最好咨询中医医师的建议,根据自身需要调整煎制方法和剂量。
5. 孕妇慎用:黄芪属于滋补药材,孕妇在使用黄芪之前需咨询医生的意见并进行评估,以保证自身和胎儿的安全。
总结:黄芪的煎煮技巧与注意事项对于发挥其药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掌握黄芪煎煮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使其发挥最大的疗效。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有所不同,使用黄芪煎剂前最好咨询医师的建议。
合理使用黄芪,将为我们的健康带来更多的益处。
黄芪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图片
黄芪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1. 黄芪的作用与功能黄芪,又称黄岛、历属,是中药中常用的一味草药材。
黄芪具有多种功效和功能,主要包括:1.补气养血:黄芪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因其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
黄芪中的黄芪醇能够促进造血功能,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从而改善贫血症状。
2.提高免疫力:黄芪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黄芪中的黄芪醇和黄芪酸能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3.抗疲劳:黄芪中的黄芪醇和黄芪酸能够增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轻疲劳症状。
黄芪还能够促进体能恢复,提高运动耐力。
4.抗炎和抗过敏:黄芪中的黄芪酸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和过敏反应,降低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
2. 黄芪的主治黄芪具有广泛的主治范围,主要包括以下疾病和症状:1.脾胃虚弱:黄芪能够补气养脾,用于脾胃虚弱的症状,如食欲不振、腹泻、便溏等症状。
2.脾气不足引起的肌肉无力:黄芪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能够增加肌肉的供氧量,改善脾气不足引起的肌肉无力症状。
3.虚寒体质:黄芪具有温阳的作用,对于寒凉体质、手脚冰冷、畏寒怕冷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4.免疫力低下:黄芪能够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适用于免疫力低下、易感冒等症状。
5.疲劳乏力:黄芪能够提高体力和抗疲劳能力,对于疲劳乏力、疲劳恢复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3. 黄芪的用量黄芪的使用剂量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下为一般用量作为参考:1.饮片剂:一般每次服用6至12克,一日2至3次,可根据需要酌情增减剂量。
2.黄芪粉剂:一般每次服用0.5至1.5克,一日2至3次,可根据需要酌情增减剂量。
3.药酒剂:一般每次服用10至15毫升,一日2至3次,可根据需要酌情增减剂量。
4.黄芪胶囊:每次一粒,一日2至3次,可根据需要酌情增减剂量。
请注意,在使用黄芪前,应谨慎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营养状况、体质、病史等,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用量调整和使用方法。
以上是关于黄芪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黄芪小中大三种用量,效果各有不同
黄芪小中大三种用量,效果各有不同金刺猬03-13 00:00黄芪用量在15克以下者,补益效应偏小,其作用主要在于协助补气、助气行血、托里排毒和强身保健四个方面。
黄芪临床用量在18~30克时,补气效应才能显见,此剂量主要治疗因气虚显著而致的头晕、水肿等病症。
重用黄芪之量,大于30克,才可发挥升举下陷、固气摄脱和益气通脉之效。
1、剂量偏小,功于助行(1)气虚不甚,力在助补临床凡精神不振,稍有倦怠乏力,呼吸气短,脘腹虚胀,少食便稀,身体微肿的轻型肺气虚、脾气虚、脾肺气虚的患者,治当补脾益肺。
(2)血虚之证,补血行血黄芪虽主以补气为功,然而于血虚患者治疗中加入少量黄芪,可起到补血、助气行血之效。
气之与血关系密切。
“气行乃血流”“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难经本义》云:“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与血不可须臾相离,乃阴阳互根,自然之理也。
”气旺则血充,气虚则血少。
同时气推血行,只有气充,才能有力推动血行,使血达到濡养之目的,正如《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云:“运血者即是气。
”(3)辅佐正气,托里排毒治疗中后期乳痈(含浆细胞性乳腺炎)及其他痈肿疮疡者或其早期而正气虚者,均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方药中加用小剂量生黄芪,取其托里排毒、辅佐正气之意,其用量多不超过12克。
(4)泡水煮粥,强身健体黄芪不仅是名药,更是强身健体的上等补品。
“常喝黄芪汤,身体保健康”。
2、中等剂量,补气效著(1)低血压性头晕治验治疗低血压性头晕,常在补血补气药中均加入炙黄芪20~30克,其补力大为增强。
(2)气虚水肿治验临床治疗气虚水肿,多尊崇张景岳“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之说,认为水肿多为肺脾肾三脏气虚所致,肺气虚不能通调水道,脾气虚失于运化水湿,肾气虚水无所主。
黄芪具补气而利水消肿之功,适应于气虚水肿之小便不利,其典型代表则是《金匮要略》中的防己黄芪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黄耆煎散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用过或者听说过黄耆煎散的朋友也许对这个词比较熟悉。
其实黄耆煎散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配方就是几种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中药材,一起来看一下
用过或者听说过黄耆煎散的朋友也许对这个词比较熟悉。
其实黄耆煎散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配方就是几种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中药材,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熟地5两,人参1两半,黄耆3两(蜜炙),鳖甲3两(醋炒),当归3两,茯苓1两半,白芍1两半(酒炒),麦冬3两(去心),桂心1两半。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气血两亏,虚寒内伏而清阳不振,营阴暗伤,寒热倦怠,将成蓐劳,脉数虚弦软涩者。
【用法用量】姜、枣汤煎5钱,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熟地补阴滋血以资血室,人参补气状元以壮气海,黄耆补气益卫,当归养血益营,鳖甲滋肝肾以散结,麦冬润肺燥以生津,白芍敛阴和血脉,桂心温经散寒邪,白茯苓清治节以和中也。
为散,姜、枣汤煎,使气血内充,则虚寒自散而清阳敷布,营阴暗复,安有寒热倦怠之患乎?
【摘录】《医略六书》卷三十
上面就是本文对黄耆煎散这种方剂的简单介绍,黄耆煎散能够传承至今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它是非常好的方剂,所以大家可以放心的服用。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