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建筑工业化将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2015赛迪经济评论第1期-建筑工业化将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2015年1月5日第1期总第41期建筑工业化将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内容提要】“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不知不觉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内的流行语。
“建筑工业化”对很多人来说仍比较陌生,但这种生产模式正为我国建筑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和工业化时代,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面对长期以来存在的劳动生产率低、企业施工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工程质量不高等制约问题,迫切需要转型升级。
对于我国建筑业来说,走工业化道路是实现建筑业现代化的有效措施,赛迪方略认为应重点从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出台行业支持优惠政策、加快培育龙头及配套企业等方面来推动实现。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中国建筑业转型升级建筑工业化是以技术集成型的规模化工厂生产取代劳动密集型的手工生产方式,以工业化制品现场装配取代现场湿作业施工模式,实现住宅部品部件生产的工厂化、施工现场的装配化的绿色建造模式。
当然建筑工业化并不是简单地搭积木,而是集设计、制造、施工为一体的运行模式,每个部分都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依托,相互关联。
其主要标志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
一、建筑工业化正在变革传统建筑业模式(一)我国传统建筑业发展面临系列问题我国建筑业企业生产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一是劳动生产率低。
我国建筑产业的人均年竣工面积仅为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1/4-1/5;二是建造效率低。
同样一栋18层的住宅,国内以毛坏房交付,需要13-14个月的建造时间,日本等发达国家以精装修房交付,仅需要9-10个月时间;三是行业整体质量水平偏低。
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无标准化、流程化作业;四是质量稳定性差。
传统施工方式容易受气候、人力、环境等诸多不可控因素影响;五是劳动力紧缺。
民工荒已成建筑行业的普遍现象;六是劳动力素质及专业性不高,缺乏专业培训。
(二)建筑工业化对传统建筑业的五大转变一是建造方式的根本变化。
建筑工业化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建筑工业化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引言建筑工业化是指通过工业化的方式来进行建筑活动,包括设计、生产、装配和施工等环节。
在中国,建筑工业化已经成为推动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建筑工业化对中国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性。
二、建筑工业化的背景1. 建筑业的发展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建筑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需求。
传统的施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建设的需求。
2.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传统施工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工,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传统施工方式越来越不具备竞争力。
三、建筑工业化的优势1. 提高施工效率:建筑工业化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和生产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
2. 降低成本:建筑工业化可以减少人工投入,降低劳动力成本。
同时,标准化的设计和生产方式可以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材料成本。
3. 提高质量:建筑工业化采用工厂化生产和装配方式,可以保证施工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4. 节约资源:建筑工业化可以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减少对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
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1.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包括财税优惠、土地政策等。
2. 技术创新:中国的建筑工业化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成果,包括建筑模块化设计、装配式施工等。
3. 企业推动: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开始重视建筑工业化,积极推动相关技术和模式的应用。
五、建筑工业化的挑战和对策1. 技术壁垒:建筑工业化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但目前仍存在技术壁垒。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
2. 市场认可度:由于传统施工方式的惯性思维,建筑工业化在市场上的认可度相对较低。
政府可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场认可度。
3. 人才培养:建筑工业化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但目前相关人才相对匮乏。
政府和高校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六、建筑工业化的前景展望1. 市场潜力:中国建筑业的市场潜力巨大,建筑工业化有望成为未来建筑业发展的主流方式。
建筑工业化研发目标
建筑工业化研发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业化已成为现代建筑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建筑工业化是指在建筑过程中,通过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实现建筑的标准化、模块化和装配化,提高建筑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的一种建筑模式。
为了推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需要明确研发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建筑工业化的研发目标是实现建筑的标准化。
标准化是建筑工业化的基础,通过制定统一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标准,可以提高建筑质量和安全性,减少人为因素对建筑质量的影响。
因此,建筑工业化研发的目标之一是制定和完善建筑标准,确保建筑的设计、施工和验收过程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建筑工业化的研发目标是实现建筑的模块化。
模块化是指将建筑分为若干独立的模块,通过工厂化的生产方式进行制造,然后在现场进行组装。
这种模块化的建筑方式可以提高建筑的施工效率,减少施工时间和成本,并且可以实现部分组件的标准化生产,提高建筑的质量和可靠性。
因此,建筑工业化研发的目标之一是研发适合模块化建筑的结构和材料,提高建筑的组装效率和质量。
第三,建筑工业化的研发目标是实现建筑的装配化。
装配化是指将建筑的各个部分在工厂中进行预制和装配,然后在现场进行组装。
这种装配化的建筑方式可以减少现场施工的难度和风险,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并且可以减少对现场劳动力的依赖。
因此,建筑工业化研发的目标之一是研发适合装配化建筑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建筑的装配效率和质量。
建筑工业化的研发目标还包括提高建筑的节能性和环境友好性。
建筑工业化可以通过优化建筑材料和结构,提高建筑的隔热性能和节能性能,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同时,建筑工业化可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建筑工业化研发的目标之一是研发适合节能和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提高建筑的能耗和环境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研发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加强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展建筑工业化研发项目,共享研发资源和成果。
建筑行业未来七大发展趋势及行业升级方向(2023年至2028年)
建筑行业未来七大发展趋势及行业升级方向(2023年至2028年)目前,建筑企业普遍面临生存难题,但与此同时,行业的产值却持续攀升。
本文旨在从产业结构、技术变革以及人才储备等多个角度,对未来五年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通过整理和总结这些趋势,可以为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提供有效的参考,帮助他们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业务布局。
未来,我们还将探讨建筑企业的战略规划和行业周期管理,以及卓越商业模式等相关内容,并欢迎企业管理者在评论区进行讨论和交流。
一、建筑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政府大量投资公共资金来刺激建筑业的发展,特别是央企代表的建筑企业集中度的提升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由于投建营运一体化、融资成本优势、建筑合规化、项目规模增大以及技术门槛的提高等因素,导致中小型建筑商逐渐被边缘化,变成了大型建筑企业的配套和劳务商。
中小建筑商之所以被淘汰的核心原因是其能力不足。
行业的集中度在长期内持续提高,而大型建设承包商和具有差异化技术领先性的企业则呈现出长期投资价值。
二、绿色建筑大势所趋在"双碳"的背景下,碳排放限制逐渐升级,环保整治和能耗双控力度不断增强。
同时,结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等行业趋势,可以预见低碳生产技术的革新、节能减排和装配式建筑将成为专业工程公司发展的方向。
这对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未来市场开发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
尽管成本经济性仍然是一个瓶颈,政府主导绿色建筑的先期投资以及行业技术门槛的持续提高为领先型企业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良机。
建筑行业正在进入循环经济时代,可再生建筑材料得到大规模应用。
在未来五年里,十大可再生建筑材料包括粘土砖、植物基聚氨酯泡沫板、大麻混凝土、生态砖、竹子、橡胶轮胎、夯土、报纸木、聚碳酸酯板和芯片板。
《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到2025年,新增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应达到60%o因此,绿色可再生建筑材料的应用比重将不断提高。
建筑工业化——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方向(未来)20131028
建筑工业化——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方向摘要:建筑体系成套技术日益成熟和完善,预制构配件生产能力、建筑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商品混凝土生产逐渐形成独立的行业……建筑业在朝着工业化方向发展。
但是,在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前提下,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现状还是和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建筑工业化的要求发生了背离。
大多数企业施工技术比较落后、施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居高不下,工程质量通病屡见不鲜,建设成本不断增大。
笔者借鉴多方面的经验,整合各种资源,形成自己对于建筑工业化的看法,希望在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工程建设高潮的今天,能对实现建筑业的现代化做出贡献!【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重视其居住的环境,尤其是企业等对工作环境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提高,由此可见,建筑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结合现代建筑需求,谈一下箭镞工业化的实现。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必要性引言建筑工业化,就是利用大工业的生产方式来建造工业和民用建筑,是建筑业从手工操作的小生产方式逐步过渡到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过程。
要把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作为工业产品,分别采用统一的结构形式和成套的标准构配件,采用先进的工艺,按专业分工,集中在工厂进行大批量生产,然后在现场进行机械化的施工安装。
建筑工业化的基木内容,是建筑标准化和体系化,建筑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建筑管理科学化。
1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国内基本上是在和国外同一时间提出了建筑工业化。
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全国建筑业推行标准化、工厂化、机械化,大力发展预制构件和预制装配建筑,提出了建筑工业化发展之路。
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经历了大发展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末,全国己有数万家构件厂。
工厂化的新发展使商品混凝土得到了很大发展,我大、中城市(尤其是我国东部地区)基本上都已拥有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
我国的建筑机械行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国产化,迅速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建筑工业化对于“国计民生”的重大意义
建筑工业化对于“国计民生”的重大意义建筑工业化是指通过工业化的方式来进行建筑生产和建设,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种新型建筑方式。
它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了工业化的生产、管理和运作模式,将建筑工程转化为工业化的产品,从而实现了建筑工程的标准化、规模化和自动化,对于国计民生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建筑工业化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工业化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加快工期,降低成本,提高产值。
通过引入工业化生产模式,可以实现建筑工程的规模化生产,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率,降低人工成本,使建筑工程的投资回报率更高。
同时,建筑工业化可以加强建筑企业的竞争力,提高行业的产值和就业率,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现代化进程。
其次,建筑工业化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噪音、粉尘和污染等问题,而建筑工业化可以减少施工现场的污染和危险。
工业化生产可以实现建筑材料的精确制造和装配,减少材料的浪费和损坏,同时提高建筑结构的性能和安全性。
此外,建筑工业化还可以改善建筑质量,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提供舒适、健康、安全的居住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再次,建筑工业化对于保护环境和推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而建筑工业化可以通过工厂化生产和装配化施工的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工业化生产可以控制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和质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推动低碳、节能和环保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应用。
此外,建筑工业化还可以促进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压力。
最后,建筑工业化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和推动城市文明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建筑工程依赖于工人的经验和技能,而工业化生产可以减少对工人技术水平的依赖,提高生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
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结合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工程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建筑工业化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建筑工业化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刘禹
【期刊名称】《中国建设信息》
【年(卷),期】2012(000)010
【摘要】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快速提升期,2011年底,中国城镇化规模已经达到了51.27%,并继续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将达到60%以上。
城镇化率每提高1%就要新增城市用水17亿立方米,消耗6000万吨的标准煤。
因此,发展绿色建筑是解决我国资源能源问题的重要战略。
【总页数】5页(P36-40)
【作者】刘禹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之路——专访浙江优匠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赵东昕
2.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之路——专访浙江优匠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赵东昕
3.建筑工业化:中国建筑业发展的方向
4.未来建筑业发展方向:建筑工业化
5.建筑节能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筑工业化发展以及评价标准
建筑工业化发展以及评价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建筑工业化是指通过现代化的工业化方法和技术,将建筑装配化、标准化和模块化生产,实现建筑施工全过程的工厂化操作。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的发展,建筑工业化成为了建筑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建筑工业化不仅可以提高建筑质量、降低施工成本,还可以缩短工期、减少资源浪费,对于推动建筑业现代化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迈向现代化、智能化、高效化的必然趋势。
在工业化生产的模式下,建筑材料在工厂中预先加工、装配完成,随后进行现场组装,从而实现施工的高效快速。
与传统施工相比,建筑工业化不仅能够提高施工效率,而且能够保证建筑质量,减少施工噪音和环境污染。
建筑工业化在施工期间对人员技能要求低,不受天气影响,可以大大缩短工程周期。
1. 施工速度:建筑工业化的最大优势就是施工速度快。
评价一个建筑工业化项目的成果,首先要看其施工周期是否缩短,施工速度是否有所提升。
2. 施工成本:建筑工业化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降低施工成本,因此评价标准中必然要考虑到施工成本的变化。
要比较传统施工和工业化施工的成本差异,以评估其经济效益。
3. 质量标准:建筑工业化产品的质量标准也是重要的评价指标。
应比较施工完成后的建筑质量,查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确保用户的安全和舒适。
4. 环保指标:建筑工业化在施工过程中减少了噪音、粉尘和废弃物的产生,对环境友好。
评价标准中环保指标也是不可忽视的。
5. 制造工艺:建筑工业化产品的制造工艺是评价其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指标。
要关注制造工艺是否合理、成熟、可靠、经济,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 可维护性:建筑工业化产品的可维护性也是评价标准之一。
产品应易于维护和保养,方便后期的运营管理,降低维护成本。
7. 安全标准:建筑工业化在施工过程中对工人的安全要求也是很高的。
评价标准中也应考虑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劳动保护问题。
中国建筑工业化发展部报告全文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建筑工业化发展部报告全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概述:本报告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相关概念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和推动力量。
通过对工业化建筑与传统建筑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建筑行业正在经历的转型过程,并为未来的发展提出有益建议。
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行业正面临着日益增长的需求和不断升级的挑战。
为了提高建筑质量、降低成本、节约时间并保护环境,建筑工业化成为当下研究关注的焦点。
在这一背景下,本报告拟探讨如何推进中国建筑工业化发展,为新时代建设提供支持。
研究意义: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和经济大国,其建筑业的现代化进程对于国家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推动建筑工业化,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并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等挑战。
因此,深入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及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中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2.1 发展历程:中国建筑工业化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进展。
从最初的试点项目到如今的全面推广,中国建筑工业化逐渐成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2.2 当前情况分析:目前,中国建筑工业化已经在城市建设和农村改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政府机构开始意识到工业化建筑的优势,例如提高施工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改善建筑质量等。
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中国建筑工业化也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3 挑战与机遇:尽管中国建筑工业化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技术标准统一不够、人才短缺、成本控制困难等问题亟待解决。
然而,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拉动下,中国建筑工业化依然充满着巨大机遇。
只要各方共同努力,相信中国建筑工业化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3. 工业化建筑的概念及特点:工业化建筑是指利用工厂化生产和模块化设计的方法,将建筑部件在工厂中预制完成,然后在现场进行拼装安装的一种建筑方式。
我国建筑工业化研究
我国建筑工业化研究建筑工业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建筑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手段。
我国建筑工业化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我国建筑行业的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国建筑工业化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协同为支撑,以政策引导为保障。
根据市场需求,研究新的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和建筑模式,提高建筑的节能、环保和安全性能。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培养人才,提高我国建筑工业化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推动建筑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鼓励建筑公司和建筑材料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完整的建筑产业链。
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引导企业加大对建筑工业化的投入,培育建筑工业化的市场主体。
我国建筑工业化研究的难点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我国建筑行业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存在部门之间的分割和利益冲突问题,影响了建筑工业化的推进。
我国建筑材料和技术的研发水平相对落后,需要加大科研投入,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
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市场需求还不够充分,需要加强市场调研和推广工作,提高建筑工业化的市场接受度。
我国建筑行业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强人才培训和管理机制建设,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为了推动我国建筑工业化的研究和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建筑工业化的科研和示范项目。
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税收和贷款等政策支持。
建立建筑工业化的标准体系和认证机制,提高建筑工业化的质量和可靠性。
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建筑工业化的产学研用结合。
中国的建筑业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
中国的建筑业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中国建筑业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1. 基本概述•中国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近年来,中国建筑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2.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创新技术在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应用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虚拟现实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提升建筑设计质量和施工效率。
3. 注重生态环保•中国建筑业将更加注重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提高建筑能效,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4. 城市化与新型城镇化•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对建筑业提出了巨大需求。
•城市更新、城市综合体和新型城镇化项目将带动建筑业的快速增长。
5. 市场竞争与规模效应•建筑业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
•通过规模化生产和资源整合,企业可以降低成本,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6. 国际合作与出口潜力•中国建筑企业加强与国际合作,参与“一带一路”等国际项目。
•出口建筑产品和工程服务的需求具备巨大潜力,将增强中国建筑业的国际竞争力。
7. 风险与挑战•房地产市场波动、劳动力成本上涨、政府政策调整等因素可能对建筑业发展带来一定风险和挑战。
•建筑企业需要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和政策调整,加强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
8. 发展前景•总体来说,中国建筑业依然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
•技术创新、生态环保、城市化进程、市场竞争和国际合作等因素将推动建筑业持续稳定发展。
*注:本文所述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官方立场和确切预测。
9. 建筑工程与基础设施投资•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持续增加,将推动建筑业发展。
•城市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建筑工程项目将提供丰富的商机。
10. 高端住宅与商业用地开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端住宅和商业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
•开发商将致力于打造独特且高品质的住宅和商业项目,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建筑行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未来展望
建筑行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未来展望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进步、人口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建筑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技术革新、市场需求、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分析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
技术革新的推动随着信息技术、材料科学和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正处于技术革新的浪潮之中。
新型材料的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普及以及智能建筑的发展,正在为建筑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例如,智能建筑通过节能、智能化管理以及智能设备的应用,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能效和舒适性,同时为建筑行业带来更多的商机。
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功能、品质和环境影响要求也不断提升。
绿色建筑、智能建筑和文化保护性建筑等类型的建筑物逐渐成为市场新宠。
建筑行业需要紧跟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适应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随着资源环境的日益紧张和气候变化的严重性日益凸显,可持续发展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建筑行业应该注重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和环境友好性,在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中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
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筑行业才能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
人才培养的挑战建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高素质、专业化的建筑人才。
然而,当前建筑行业的人才短缺严重,人才培养机制和方式也存在不少问题。
建筑行业需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建筑人才,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未来展望面对机遇与挑战,建筑行业需要不断创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积极应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人才素质。
未来,建筑行业有望在新材料、智能化、绿色建筑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稳健的步伐,为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更大贡献。
通过对建筑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分析,可以看出建筑行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建筑行业向更加繁荣、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十四五”工程建设企业五大战略议题
观 点Viewpoints工业化建筑工业化将是未来20年建筑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议题,按照中国的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将达到30%的装配率,按照2019年建筑业24万亿元产值为基准,将达到至少6万亿的市场规模。
2020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预计达到5.22亿m2,按结构类型分,混凝土结构3.35亿m2,钢结构1.67亿m2。
2020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直接从业人员预计达到200万人。
截至2020年10月底,共有省级及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774家,其中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328个。
装配式建筑既是一个低碳绿色发展的前瞻性举措,又是一个应对劳动力减少不得已而为之的战略选项。
人口红利减少,已经进入刘易斯第二拐点,我们看劳动力减少每一年的情况都在发展。
而我们看日本、德国建筑业也曾经历了同样的历史。
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建筑工业化可以通过重资产投资来迅速建立竞争优势。
试想有一天,无论项目是谁总包,都得向构件厂来买构件,而掌握大量构件厂资源的就成为市场的主导者,目前轻资产模式会很快被颠覆。
数字化数字经济在中国占比已经超过40%,去年这个数字是30%。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数字建筑、数字城市、新基建带来巨大红利,然而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智能化设计、AI审图、建筑机器人、3D打印建筑、基于区块链的质量管理、智慧工地、智慧运维、企业数据中台、数字审批、数字交付等技术和应用场景随着技术发展而迅速普及,将从根本上改变行业的生产模式,也将极大地改变行业监管和治理模式。
更多的行业外资本、技术和产业力量会进入,工程建设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已经不仅仅是行业内的。
行业从业机构和研究者的普遍共识是,头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大幕已经开启,5年时间会基本完成。
那个时候企业大数据会自动进行设计,AI机器人也会自动完成施工组织设计,数据会成为驱动企业生产的最重要生产要素,而不完全依赖人。
这个时候,中小型企业只能从事专业施工或者是相关特色服务了。
中国建筑业发展趋势
中国建筑业发展趋势中国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业也蓬勃发展。
未来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绿色建筑将成为主流。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低碳、环保、节能的绿色建筑将成为建筑业发展的主导方向。
未来建筑业将注重绿色建筑标准的普及和贯彻,推动绿色建筑技术和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性能和环保性能。
其次,智能建筑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智能建筑技术将逐渐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
未来建筑物将通过智能化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高建筑物的运营效率和人居环境的舒适度。
再次,建筑工程的工业化趋势将不断加强。
工程工业化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未来建筑业将大力推进工程建设的标准化、模块化和装配化,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同时,建筑工程领域将进一步发展新型材料和新工艺,推动低成本、高效率的建筑工程实施。
此外,建筑业将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建筑业将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合作,在境外市场开拓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的建筑企业将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拓宽境外业务范围,进一步提升中国建筑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最后,人才培养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关键。
未来建筑业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支撑。
为了满足建筑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中国将进一步加强建筑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建设,注重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总之,中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是绿色建筑、智能建筑、工程工业化、国际化和人才培养。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建筑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建筑工业化
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建筑工业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产业经历了一个惊人的过程,现在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而高速发展的经济必然会对建筑产品产生持续的、较大的需求。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品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未来社会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更多的高品质的建筑产品。
那么如何面对这样一种巨大的、持续的需求和即将开放的建筑市场,使建筑产业更加理性和有序发展,更加注重效率、品质和质量,实现资源最大化和节能效益化,逐步实现建筑工业化,是迎接挑战、抓住机遇的必要途径,这是关系到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建筑工业化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它是指建筑业从手工操作的小生产方式逐步过渡到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全过程,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的一个重大变革。
实现建筑工业化,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
要用大工业的生产方式来建造工业和民用建筑。
发展建筑工业化,不仅需要建筑业本身进行巨大的技术改造,同时还有赖于其他工业部门为建筑业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
目前我国的建筑业基本上仍然是以粗放型为主,浪费严重,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传统陈旧的技术还在被大量使用,科技进步贡献率低下;建筑标准化工作滞后,部件标准化和通用化程度低;施工机械化和合理化程度不高;节电、节能、节水等先进的环保技术尚不能推广使用,可持续发展问题比较突出。
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而建筑工业化则会大大提高建筑业的生产率,显著降低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能耗和资源的浪费。
2013年发布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对于整个建筑业的影响很大, 2013年11月17日,俞正声主席主持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建言“建筑产业化”,提出要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推进建筑产业化的发展,这是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历程中第一次真正落实到政策层面的推动举措。
种种自上而下释放的利好信号让行业前景更加被看好,直接带动了整个市场的热度。
卫德住工科技于近期发布的《2013年度建筑工业化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建筑工业化行业关注度增速较大,数量较去年增长67%。
中国建筑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建筑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建筑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
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产业也呈现出一系列的发展趋势。
首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建
筑产业将迎来更多的需求。
居民对于住房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同时
商业、办公、教育、医疗等领域也需要大量的建筑物来支撑城市的
发展。
其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智能化的发展,中国建筑产业也将朝
着智能化、绿色化、节能化的方向发展。
越来越多的建筑采用智能
化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和能源管理,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再次,建筑产业将更加注重品质和创新。
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
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建筑设计和施工质量将成为建筑企业竞争的重
要因素。
同时,创新将成为推动建筑产业发展的动力,包括新材料、新技术、新模式等方面的创新。
最后,中国建筑产业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随着资源环境的
紧张和人口压力的增加,建筑产业将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和社会责任,推动建筑产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建筑产业将在需求增加、智能化、品质和创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
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工业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投资及业绩加速,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之路
中国工业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投资及业绩加速,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之路一、工业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分析1、工业投资及业绩加速分析预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行业耗能急剧增加,降低绿色建筑能耗已成为焦点问题。
工业建筑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工业建筑设计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决定了工业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是绿色工业建筑的基础和根本。
工业建筑营收加速管理费用率下降,板块利润增速保持较高增长:2018年工业建筑板块主要上市公司合计营收3,866.73亿元,同增23.57%;归母净利89.96亿元,同增12.68%。
其中四季度营收1,438.49亿元,同增22.43%;归母净利31.91亿元,同增14.63%。
2019年一季度营收836.71亿元,同增16.41%;归母净利25.15亿元,同增16.30%。
板块整体营收增速保持较快增长,这与2018年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超预期增长不无关系。
板块整体毛利率小幅下滑,2018年毛利率12.43%,同减1.16pct;2019年一季度毛利率12.48%,同减0.37pct。
同时企业加强费用管控,管理费用率明显下降,2018全年,2018年四季度,2019年一季度管理费用率同比分别下降2.51pct,3.62pct,1.36pct。
营收加速同时加强费用管控是板块利润增持保持较快增长的原因。
2018年以来板块利润增速基本稳定在15%以上。
板块业绩增速持续提升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相关报告: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近期板块现金里有所下滑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项目推进加速经营现金流下降,融资渠道多元化负债率稳步下行:现金流方面,工业建筑板块与基金板块面临同样的问题:现金流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下行,但同时现金比率保持稳定,负债率下降,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同步提升,收现比保持平稳。
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展望
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展望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建筑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展望。
一、建筑工业化的推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工业化成为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施工模式由于劳动力成本高、工期长等问题受到了限制。
而采用工业化建造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建筑工业化将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绿色建筑的兴起在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下,绿色建筑成为了建筑行业的一大发展方向。
绿色建筑注重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友好。
通过运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和设计理念,使得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生态效益。
未来,绿色建筑将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流。
三、智能化建筑的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建筑将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智能化建筑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和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建筑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智能化建筑不仅可以提高居住者的生活品质,还可以降低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城市更新的需求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更新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城市更新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的整体功能和形象,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建筑行业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投资规模也将日益增加。
五、旅游地产的兴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旅游地产的兴起,建筑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旅游地产按照旅游资源和产业规划,通过建设各种旅游设施和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理想的居住和休闲环境。
未来,旅游地产将成为建筑行业中的一大增长点。
六、老龄化社会对建筑行业的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成为社会的重要挑战。
建筑行业可以通过建设具有养老功能的建筑物,满足老年人的居住和养老需求。
由于老年人口数量巨大,养老建筑市场潜力巨大,建筑行业将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
工业化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
工业化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十三五”期间,我国建筑业必须加快转变建筑业生产方式,大力实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模式,把社会化分工与专业化生产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施工,实现建筑施工质量、安全、工期、效率、环保的全面提高。
标签:建筑工业化;可持续发展;转型升级2017年4月,住建部发布《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我国建筑业必须加快转变建筑业生产方式,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全面提升建筑节能减排水平,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结合当前建筑业面临的形势,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大力实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模式。
1、建筑工业化的概念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方式,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管理信息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
它是建筑业从分散、落后的手工业生产方式逐步过渡到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全过程,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2、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长期以来,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慢,与其他行业和国外同行业相比,大多数施工技术比较落后,科技含量低,施工效率差,劳动强度大,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居高不下,工程质量通病屡见不鲜,建设成本不断增大。
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原来建立在我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基础之上的建筑行业,正面临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的问题。
同时,能源与资源不足的矛盾越发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新生代农民工纷纷逃避建筑业,现有农民工不断趋于老化,我国传统的施工现场劳动密集型建筑业模式面临严峻挑战。
建筑工业化是行业的大势所趋,是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的发展方向。
据相关数据显示,工业化建筑施工工期比传统工期短35%,混凝土损耗量、钢材损耗量、施工用水均少60%,施工垃圾少80%,现场技术人员少60%,能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业化将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建筑工业化是以技术集成型的规模化工厂生产取代劳动密集型的手工生产方式,以工业化制品现场装配取代现场湿作业施工模式,实现住宅部品部件生产的工厂化、施工现场的装配化的绿色建造模式。
当然建筑工业化并不是简单地搭积木,而是集设计、制造、施工为一体的运行模式,每个部分都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依托,相互关联。
其主要标志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
一、建筑工业化正在变革传统建筑业模式
(一)我国传统建筑业发展面临系列问题
我国建筑业企业生产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一是劳动生产率低。
我国建筑产业的人均年竣工面积仅为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1/4-1/5;二是建造效率低。
同样一栋18层的住宅,国内以毛坏房交付,需要13-14个月的建造时间,日本等发达国家以精装修房交付,仅需要9-10个月时间;三是行业整体质量水平偏低。
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无标准化、流程化作业;四是质量稳定性差。
传统施工方式容易受气候、人力、环境等诸多不可控因素影响;五是劳动力紧缺。
民工荒已成建筑行业的普遍现象;六是劳动力素质及专业性不高,缺乏专业培训。
(二)建筑工业化对传统建筑业的五大转变
一是建造方式的根本变化。
也就是“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运用现代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代替和改造传统的手工劳动及湿作业的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施工机械装备和施工水平,促进建筑产业的集聚和集约发展。
二是资源利用更加合理。
根据统计,与现浇技术相比,现
场建筑垃圾减少80%,材料损耗减少60%,建筑节能65%以上,住宅性能更优,质量品质更佳,适合建造“百年建筑”。
三是人居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
由于建筑工业化的建造方式大部分工作是在工厂完成的,施工现场将以机械安装为主,因此现场施工环境将会大大改善,噪音、垃圾、扬尘等污染会大大降低。
四是生产效率将得到提升。
随着机械装备率的提高,施工周期将会大大缩短。
目前建筑施工的劳动生产率为32万元/人,在装配化率达到50%的时候,劳动生产率将会提高一倍,达到65万元/人左右。
五是建筑产业全产业链实现转型升级。
建筑业产业链长、带动力强、贡献度高,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
通过工业化方式生产的建筑产业每增加100亿元投资,将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增加147.9亿元的投资,其中建材、冶金等传统行业将增加70亿元投资;工业化建筑产业每产出100亿元产值,将带动传统钢材、水泥、陶瓷以及新型建筑材料近200亿元规模的产业链配套。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推进,建筑业全产业链必
将实现转型升级,对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外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建筑业的启示
(一)较高的专业化水平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欧美等发达国家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通用部件为基础的专业化产业体系。
以美国为例,美国工业化住宅产业体系主要由住宅通用部件企业、特色单元生产企业、建筑组装营造企业及住宅后服务企业构成。
其中,在住宅通用部件生产领域,美国约有2200家企业。
住宅部件生产商按照一定的流水线生产屋顶构架、地板构架、墙板或者门窗等构配件,同时也生产楼梯、汽车库等其他住宅组成部分;在特殊单元生产领域,美国约有170家企业,每年平均建造1400个特殊单元。
相对于通用部件,特殊单元技术含量与附加值水平均较高,可用于性能要求更高的公共建筑,如学校、办公、银行、医院等;在住宅组装营造领域,主要产品一般为在城市近郊区建造的独户住宅和公寓式住宅楼。
美国95%的建筑企业均使用预制构件进行建造安装。
而住宅后服务主要包括承揽基地准备、基础设施配套、监理住
宅施工等,并包括从土建结构到室内外装饰装修的一体化交钥匙工程。
(二)高科技应用是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随着各国在建筑工业化通用部件上标准日益接近,工业化住宅企业之间的竞争直接反映产品技术含量的高低。
以德国为例,德国的建筑工业化发展明显呈现出与其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特点。
首先,德国建筑工业化信息科技含量高。
通过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建筑模型为依据,验证材料的物理特性,开发、选择符合标准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淘汰落后的工艺和产品,以确保建筑物的坚固性。
其次,德国的建筑粘结技术及安装质量先进。
如为防止屋面渗漏和墙面翘裂,在实心屋顶、塑钢门窗、门窗接缝处均采用新开发的液体防水材料。
其抗老化性能和抗折性能,大大优于传统的沥清油毡防水材料。
从正在施工的现场看到,构配件安装,位置非常准确,阴阳角线横平竖直,上下水管线一律集中设置,施工后全部封闭,从卫生间、厨房间表面看不到一根管线。
第三,德国建筑工业化广泛应用了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
不断提高预制加工件的档次和质
量,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资源的生态负担,提升了产品用户体验的同时又实现了节能降耗。
(三)政府牵引与企业集团推动是主要动力
大型企业集团的推动与政府应用示范的牵引是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以日本为例,日本是推行建筑工业化较早的国家之一,也是目前国际上建筑工业化技术比较发达,应用率较高的地区之一。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日本就推出了住宅工业化发展计划。
为推动住宅工业化发展,日本成了住宅产业的政府咨询机构——审议会,该机构主要负责制定和推行标准化住宅的相关政策和质量标准体系。
而日本住宅工业化多以大企业集团为载体。
这些大企业大多重视科研投入,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注重对住宅文化、人的要求、家庭结构的演变、科技对住宅的影响等因素的研究。
日本大部分住宅产业集团最终都发展成为了集住宅投资、产品研发、设计、配件部品制造、施工和售后服务于一体的住宅产生企业,是一种智力、技术、资金密集型的大型企业集团。
三、我国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对策建议
…………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下载手机应用“产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