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4)酒。
酒除排解愁绪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古人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第二组
思乡类意象
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2)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 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3)双鲤。
(3)连理枝、比翼鸟。
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 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对恩爱夫妻的比喻。
第六组
战争类意象
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羌笛。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2)长城。
《南史· 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 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 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 “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5)请缨。
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 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第七组
(1)五柳。
闲适类意象
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 “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2)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 “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鉴赏景物形象的方法
找出形象 分析特征 色调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 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 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 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 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 伤感的。

古代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讲解

古代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讲解

感谢各位聆听, 谢谢大家!
鉴赏景物形象
(1)关注画面色调:由形象画面的色调, 剖析作者情感思想 A、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 高昂乐观愉悦的的 B、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 伤感痛苦的
[题型——意境类]
答 题 步 骤
A、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气氛或 氛围特点( 或幽静,或萧瑟,或生 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 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 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B、抓住意象,再现画面(写景运用 什么手法) C、分析表达的思想情感。
[题型——意象类]
意 :诗人主观情感
意象
象 :诗中客观形象
物 景
诗人给客观事物赋以主观感情。
鉴赏意象和意境
意象+意象+……=意境。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 的夜色;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 意境即白色恐怖。
了解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 华美、壮阔、明快、孤寂、凄凉、幽静、空灵、 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幽静深远、苍凉雄浑、旷 远等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 深远 肃杀 空寂、幽静、幽美、宁谧、朦胧 繁丽、热闹、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抓意象
课堂小结 1、仔细审题,怎么问怎么答。 2、要素、步骤要齐全。 3、书写要规范、清楚。 4、平时要记忆、积累。重点掌握 古诗词常用意象。
达标练习
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双调· 清江引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 芭蕉雨声秋梦里。 问题: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鉴赏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鉴赏
• 在把握意象的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约定, 即其共性,又要唤醒个人的生活底蕴、人 生阅历,深入分析诗歌语境,以便了解意 象在诗中的寓意,即意象的个性。如贺知 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 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 似剪刀。”当中的“柳”就是一种个性, 它代表的不是“惜别怀远”,而是表现烂 漫的春光。
《卜算子•咏梅》)
•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 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 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 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 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 这两者是一致的。
一、常见题型及提问方式
•(1)题型: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这样的氛 围? •(2)题型:把握画面,描摹图景。 •提问方式: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 •(3)题型:分析景物,概括情感。 •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要求等
形 象
辨析:下列诗句属于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

赏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
·
借 《雨霖铃》)
景 抒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情 《石灰吟》)
与 托
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
物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言 志
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
啼叫声?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 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悠。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寒塘 赵嘏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专题02+古代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分析-年高考语文必考题型之古代诗歌鉴赏+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2+古代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分析-年高考语文必考题型之古代诗歌鉴赏+Word版含解析.doc

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基本思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基本题型: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2、分析景物描写的特色和作用。

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景象)?(3)这首诗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总结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描述时一忠实于原诗,二语言力求优美。

②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景物的特点。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

分析意境特点时的常用术语。

(一般为四字短语)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萧条凄寂、宁谧寂静、淡雅朦胧、高远深邃、繁华热闹、清冷幽静、孤寂衰败、寥廓旷远、缠绵婉转。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怎样“感伤”。

分析写景特色及作用型:提问方式:(1)这首词从哪些角度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这首诗在写景上用了哪些技巧?(3)请分析这首诗的写景特色及作用答题步骤:①明确写景角度(远近、高低、俯仰、动静、虚实结合;色彩绚丽;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各种感官)等);②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③分析作用(表达技巧、营造氛围、情感)。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提问方式一般为: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式为: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实用文档
• 答题步骤为: • 一、诗中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
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既忠实于原诗, 又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描述时,语言力 求优美。 • 二、这些景象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一般用两个双 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三、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要答具体,切忌空 洞。
也可以表达为:描图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 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实用文档
题型概括1:指认意象
• 所谓指认意象,是要考生在阅读诗歌的基础
• 上大体把握诗歌所描绘的意象。
• 例、
长卿
余干旅舍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 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
• 2、抓描写描写景物的修饰性词语:眇眇、
秋、独……
实用文档
评析示例:1、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 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苍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 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的情感;
2、最后,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一只失 群的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鸟飞东南,离巢愈近; 而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愈远。这更引起了他满腹思乡 的离思哀愁。
• 衣答。:(1)诗歌描写了暮天、青枫、霜叶、孤城、独
鸟• 、本渡首口诗、描月写了初哪上些等意意象象,。其作用是什么?

(2)这些景象既暗示了时光节令的流逝推移,
又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围。

古诗鉴赏之“景物形象”

古诗鉴赏之“景物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雁 顾文昱 万里西风吹羽仪①,独传霜翰②向南飞。 芦花映月迷清影,江水涵秋点素辉。 锦瑟夜调米作柱,玉关晓度雪沾衣。 天涯兄弟离群久,皓首江湖犹未归。 【注】 ①羽仪:仪仗队列中用羽毛装饰的旌旗。②霜翰:这 里指白雁。 结合全诗说说诗歌首联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参考答案】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慷慨悲凉的行军 图:西风尽扫大地,旌旗猎猎飘扬,白雁向南飞去。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
手法+主旨情感
(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 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 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 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 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再现景物
[参考答案] 诗人的旅舟停泊沙洲,眼见黄昏日落,原 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象低压在树木之上,惟有倒映 意境概括 在江中之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的安慰。全诗 营造了空阔孤寂的氛围,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从中更透 出诗人羁旅的惆怅及客居异乡的孤寂、愁闷的心情。
景物概括 明象悟情 专业术语 规范答题
景物概括
找出典型意象,按照逻辑、展开想象重新建构, 尝试用四字概括,兼顾文采,不能只抄诗句,也 不能直译。
如:阅读杜甫《绝句二首(其一)》,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考点解读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

诗人在抒发主观情感时,往往借助这些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这些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就成了“意象”,它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而多个意象构成“意境”。

一、意象(景象)(一)意象的含义诗人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采用寄情于物的方式,通过描写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上,使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物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情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二)常见意象的特点和寓意1.松柏——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韧,具有一种凛然正义的品质。

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如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其一)》:“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2.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

葱茏绿竹代表正直谦虚、坚贞高洁的品格或象征隐士君子。

如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3.柳——“柳”者,“留”也。

柳枝依依,缠绵悱恻,古人常借柳抒发送别怀人的离愁别绪。

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分别时诗人对友人的眷恋。

又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在杨柳依依的岸边,词人的离别之情油然而生。

4.梅——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是君子。

如宋代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歌颂了梅花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 (二)以哀景写乐情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杜甫《江汉》)
练习1: 下面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意 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代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
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人的主观情
感。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
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 。意
象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融注了自己思想情感的景 和物。意象是具体的。
明确意象的作用
(1)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 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2)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描写的景物,一 般都具有抒情作用。 (3)塑造背景或环境。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成意象群,为人物 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 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 (4)营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个特定景物 以进行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 立体感强的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如王维的“大 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用雪、 竹、梅、松、鹤、荷、金风玉露等,衬托人物品行的高洁、性 格的坚毅、情感的纯洁等。
参考答案: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 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 清冷孤寂的意境。
练习3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鉴赏古代诗歌中景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中景物形象

3
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李白给我们留下的文本是什么呢?“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八司马”事件之后柳宗元给我们留下的文本众多,脍炙人口的诸如《捕蛇者说》《小石潭记》《黔之驴》……,这里我只择取柳宗元一首人们耳熟能详的小诗说一下:
[注] 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
01
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点出“思乡”,点出“迟暮”。)
02
——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01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02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
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
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
,
几个意象
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在康河的柔波里,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我甘心做一条【答题步骤】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拓展延伸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一、知识点讲解1、形象形象主要指诗歌所描写的人、景、物。

既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那么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和物。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是客观事物在作品中的反映。

景物类型:〔1〕景象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2〕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3〕色彩描写2、形象的特点形象是诗人思想和情感的载体,或者说形象中蕴含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3、诗歌形象的鉴赏方法一、把握诗中画面,品味意境。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象,就是包含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具有“象征意蕴〞的客观物象。

如杨柳、鸿雁、流水、梅花、红豆等。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传统意象〔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相思〕如杨柳、长亭、南浦、酒等〔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如月亮、鸿雁、双鲤、捣衣等〔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的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的气氛〕如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等〔4〕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如菊花、梅花、松柏、竹、冰雪、草木等〔5〕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如红豆、莲花、连理枝、比翼鸟等〔6〕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如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等2、描摹图景,品味意境。

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三方面着手:①写景角度----上下、远近、俯仰、视觉、听觉、触觉等;②画面色彩----季节色彩,冷暖色调;②动态静态----以静衬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意境特点常用术语:雄浑壮丽雄奇险峻辽阔苍茫苍凉悲壮明丽清新清幽明净闲适恬淡恬静优美萧瑟凄凉孤寂冷清肃杀荒寒······二、关注景与情的关系。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景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景物形象

这是先从反面说明自己的心迹。结拍“归 与白鸥盟”,则是从正面表明自己的心迹。 据《列子· 黄帝篇》载,相传海上有位喜好 鸥鸟的人,每天早晨必在海上与鸥鸟相游 处,后遂以与欧鸟为友比喻浮家泛宅、出 没云水间的隐居生活。在这里,词人说归 来与鸥鸟为友,一方面表明自己宁可退归 林下也不屑与投降派为伍的高洁志节,另 一方面也有慰勉陈端仁的意味,从而照应 了题面。 辛弃疾这首词答别而不怨别,溢满全词的 是他感时抚事的悲恨和忧愤,却一无凄楚 或哀怨。
据记载,楚国隐士接舆曾唱歌当面讽刺孔子迷于 从政,疲于奔走,《论语》因称接舆为“楚狂”。 辛弃疾运用这两个典故,目的是抒发他虽有满腔 “长恨”而又无人理解的悲愤,一个“狂”字, 更突出了他不愿趋炎附势、屈从权贵的耿介之情。 词人在直抒胸臆以后,紧接着以舒缓的语气写道: “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 这里,词人借用了屈原《离骚》中的诗句。“兰” 和“蕙”都是香草。“滋兰”和“树蕙”是以培 植香草比喻培养自己美好的品德和志节。而“饮 露”和“餐英”,则是以饮食的芳洁来比喻品节 的纯洁和高尚。作者在这里引用屈原诗句,借以 表达自己的志节和情操。“门外沧浪水,可以濯 吾缨。”词人用屈原“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 腹”,也不肯“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 的典故表明自己的志节和操守。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 词表达的情感。(4分)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 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意象的内涵: “杨柳”,代指初春季节, 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 暗寓青春逝去。 (2分) 表达的情感: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 情(2分)
下片“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意在抒发自己 理想无从实现的感慨。抗金复国理想难以实现, 志业难遂,还要那“身后”的虚名干什么?“人 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道出 “长恨复长恨” 的根本原因——南宋统治集团轻重倒置,是非不 分,置危亡于不顾,而一味地苟且偷安。所以, 词人以“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 今情”写惜别。这里用屈原《九歌· 少司命》“悲 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点明恨别乐交 乃古往今来人之常情,表明词人和饯行者陈端仁 的情谊深厚,彼此都不忍离别之情。最后写道: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这里,又引用两 个典故来表明自己的心迹。词人引用陶渊明《归 去来兮辞》中“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表明 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荣利,并且 也不想在那里久留,因为“帝乡不可期”。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之景物的形象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之景物的形象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之景物的形象古典诗歌鉴赏专题之景物的形象一、景物类型:1、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2、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3、色彩描写二、基本思路:二、景物形象的赏析: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设问方式:1、诗人依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了哪些景物?2、试分析诗中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诗中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4、简要赏析诗中的景物描写。

(简要赏析诗中景与情的关系.)答题步骤:1、简译相关的写景语句。

2、写景的顺序(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整体到局部)3、写景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4、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从修辞和写法两方面分析)5、景物的色彩:冷色调——清新、凄清、萧索、萧瑟、(衰败、荒芜)冷寂、冷清、晦暗、黯淡;暖色调——明丽、浓艳、秾丽、艳丽。

6、景物的动静:生机勃勃、生机盎然、繁华热闹;幽静、寂静、恬静(田园)宁静、平静(水)。

7、景物意境特征概括: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高阔深远、生机勃勃、壮美、优美、恬淡的美、清新。

8、景与情的关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含蓄)。

9、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分析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具体答。

光答“表达了哀愁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怎样的“哀愁”,比如怀才不遇的哀愁。

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诗人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三、分析意境常见的常用术语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冷清、凄凉、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肃穆、闲适、恬静、安谧、淡雅、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四、试题类型:1、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摹图景。

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一)、诗中赏画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

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景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景物形象

绝句二首(其 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 1、要用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的词语;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春意盎然的图景。 (1分)
2、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
绝句二首(其 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 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1.考虑两个方面①作者对外物的情感;②作者本身的心情。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的愉悦闲适的心境(2
情怀?
C、这首诗用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D、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雨霖铃》的上片,通过哪些意象,渲染了怎样的 氛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 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 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意象: 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暮霭 氛围: 凄凉沉郁
2.意境 意: 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境:
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 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即诗 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
雄浑壮丽 幽清明净 沉郁孤愁 和谐静谧 常见 意境
开阔苍凉 高远辽阔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幽僻冷寂
万水千山总是情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一、概念解析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 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往 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 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鉴赏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鉴赏

景物形象类题型考查类型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象型
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 ②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意象 ③诗中描写某个意象有何作用? 答题步骤 1、析含义: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 2、剖原因: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 一意象 3、析效果: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诗歌首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结合全诗说说 这幅画面的抒情作用。 柳枝词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答案】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画面: 华美的小船系在岸边的杨柳树下,静静停泊 在碧绿的春水之上。其作用是以乐景写哀情, 用乐景反衬出送行者和行人的内心纷乱和离 别的伤感。
(偏重写景的诗歌)
景物形象类题型考查类型
第一种类型:景物画面型

(一)诗中赏画
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 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 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 着手: 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远近、高低、 俯仰、上下); 二是画面色彩(明暗、冷暖); 三是动态和静态(动静、声寂); 四是点面、时空。
•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一 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描绘了一幅深夜独泛舟的情景,画面由,笠 泽,玉峰,云, 长桥,一舸组成。
•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 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 可以从( )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 句诗描写出景物( )的特点。 2.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 境? 参考答案: 1. 地白(白)、凄清(此空填清冷、寂静、凄 凉等也可) 2. 诗歌前面两句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塑造了 一个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 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

课件《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景物形象》_课件

课件《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景物形象》_课件

闻道龙标过五溪。 第一,不同的意象表达同一类思想感情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
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一双鸥”有什么作用?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我寄愁心与明月,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歌鉴赏中景物形象的三大题型: 一是意象的含义(内涵)及作用的分析 二是画面描述 三是意境赏析
鸳鸯俱是白头时, 江南渭北三千里。
燕 鸳鸯 渐行渐远渐无书, 水阔鱼沉何处问。
藕花深处田田叶,叶 上初生并蒂莲。
鱼莲
四、 节操类意象 象,所或赞谓凌为遥墙有寒知角美节独暗不数,操自香足枝开来雪梅或类。。,, 意自象况独何是。花宁立曾可开宋吹疏指枝不代落篱寒头并:北诗郑趣菊百抱风思未人香花中肖穷丛死。。青用待,,要大现松到知雪来代青雪挺压松:化松且陈表青高时直毅松洁现。。,, 高流非唐垂居响是尚緌代高出藉饮:声蝉虞品疏秋清自世桐风远露质南。。,, 的物 梅花 菊花 松 蝉
理解意象的含义时,需要联想到平时学习中积累的常见意象的含义,然后再抓住诗歌中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结合诗人经历或背景,找到“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把握其特定 语境中的深层含义,往往都是象征义,答题步骤如下: 景物形象 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是诗中的情中之景。 三、登高(登楼,登台)
• (2)感受到个人的渺小、生命的短暂,激发人对自己人生价值的 迫切追问。而追问的结果往往是:人生如寄,韶光易逝,壮志未酬 而华发已生。因此登高极易引发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之悲。
•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柳永《八声甘州》)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 昂的《登幽州台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 ------景物形象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蕴含的 意义。 2.掌握鉴赏诗歌景物形象出题类型 及一般的答题格式。
人物 形象
诗 歌 形 象
借以 表达 主观 感情 的载 体
景物 形象
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 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事物 形象
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自然界中的万物,成为诗人描摹歌 咏的对象)
鉴赏景物形象的方法
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就是要捕捉意象, 品味意境,分析蕴涵在形象中的思想情感和社会 意义。 意象: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融注了自己思想 情感的景物,意象是具体的。 意境:由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艺术 的组合到一起,形成的诗歌的基本的整体情境、 氛围。意境是空灵抽象的。如孤独凄凉、闲适淡 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
8
意象类别
1、植物类 2、动物类 3、乐器类 4、自然类 5、送别场所
植物类
芳草 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
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李煜: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关 山 月 》—— 乐 府 曲 调 , 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 二)
《梅花落》——曲调名。 如:“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 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上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 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 《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 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 生凛然生寒的感觉, 形象具体地 抒写了冷落凄凉之感。

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 比喻高洁的人品。
骆宾王《在狱咏蝉》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李商隐《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 情”,怨之深,恨之重
猿啼 表现凄厉、哀伤。
(1)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2)白居易: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3)郦道元: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1、因杨花、柳絮具有随风飞舞、漂泊无定 的特点,与远离故乡、漂泊他方的游子极具 相似性,于是柳絮又成了飘零的象征。如隋 代民歌《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 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 归不归?”
2、柳絮轻扬,从树上飘然而下, 悠悠落地,风流 缱绻,摇曳生姿。在富有闲情的诗人看来,这无 疑是一种雅致。“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 雪飞”,韩愈的《晚春》已道出了柳絮的神韵。 “柳絮随风不拘管, 飞入洞房无人知”更是写 出了柳絮的轻灵毓秀。
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清照: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蟋蟀又名促织,表示惆
怅。
作为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 《诗经· 豳风· 七月》:“七月 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描写蟋 蟀的活动规律十分细致。那时 古人已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 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 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
燕子
(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展示了词 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 的相思之情。
(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 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 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 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 处,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 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 人或凡夫俗客。 李商隐: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 垂柳有暮鸦。
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 绕孤村。
鸿雁、青鸟:
在古代诗歌中 李商隐:蓬山此去无多路, 是传书的信使。 青鸟殷勤为探看。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 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另外是指一时得意的势利小人。曾巩的《咏 柳》诗是这样写的:“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 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意即柳树杂乱的枝条刚刚抽出,还没有改变初生 时的浅黄色,因为能够倚恃东风便狂舞起来,只 知用自己的飞絮遮蔽日月,却不知天地间还有清 霜存在。诗人用拟人手法,以讽刺的口吻诅咒 “倚得东风势便狂”的杨柳最终必将受到“清霜” 的惩罚。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的势利小人着实 很多,一时得势便忘乎所以。
梅花 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 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 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 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陆游《卜算子》: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借梅 花来比喻自己备受 摧残的不幸遭遇和 不愿同流合污的高 尚情操。
松柏:象征孤直、顽强
黍离
《诗经· 黍离》有“彼黍离离” 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 故都,看到故都长满黍,由此 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 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 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如许浑《登洛阳古城》:“禾 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 劳?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 来宫殿高。鸦噪暮云归古堞, 雁迷寒雨下空壕。可怜緱岭登 仙子,犹自吹笙醉碧桃。”
《论语》:“岁寒,然后知 松柏之后凋也。”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 岁寒松柏犹依然。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 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 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 一个正直的人
1、“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 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 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 对恋人的怀念。
自然类
浮云
往往与远行的游子相联系
有时也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小人 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明月
李白: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杜甫: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苏轼: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芭 蕉
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 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 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 舒卷有舍情。 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 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 雨也飕飕。 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 梦逐芭蕉雨。
梧桐
表示凄苦、寂寞、惆怅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 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 锁清秋。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 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 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
前置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意象? (2)这些意象描绘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1)黄鹂、翠柳,白鹭、青天。 (2)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春光图。
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有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意境:萧瑟凄凉。
《后庭花》—— 即玉树后 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 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 (华丽浮艳的音乐)。如: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 犹唱后庭花。”(杜牧
《泊秦淮》)
《霓裳羽衣曲》——相传是 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 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 裳羽衣曲。”(白居易《长 恨歌》)
《杨柳曲》——
(3) 春天的象征,表示喜庆。
杜甫: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鹧鸪
鹧鸪的鸣叫声似“行 不得也哥哥”,后来 多用衬托处境的艰难 或心情的惆怅、思念。 如辛弃疾《菩萨蛮》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 鹧鸪。”
器乐类
羌笛、胡笳
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凄 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 表示戍边思归。 王之涣: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请找出诗词中的意象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苏幕遮· 碧云天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 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 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桑榆
《淮南子》:“日西垂, 景在树端,谓之桑榆。”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 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 之年。 如王勃《滕王阁序》: “东隅已逝,桑榆非 晚。”
菊花象征 高洁、隐逸、脱俗 桃花象征 美女的容颜
牡丹象征 杨花象征 高贵、富贵 飘零、离散

动物类
杜鹃
又名子规、杜宇等。中国古代有“望帝啼 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 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 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 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 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 苦联系在一起。 李白诗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 过五溪。”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 鹃声里斜阳暮。”
3、柳树的“杨花”飘飞在农历三月初的 “谷雨”前后,虽说是“吹面不寒杨柳风” 的季节,但那个季节除了桃红柳绿之外, 大自然仍一派萧瑟,杨花扑面还是有些凉 意的。再加上柳絮飘忽不定,蒙蒙迷离, 因而,“杨花”多给人一种飘零、无情、 悲凉的感觉。“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 是离人泪!”所以“柳”也常作示愁的凭 借,不单是指称离愁。如贺铸《青玉案》 中的“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 絮,梅子黄时雨。”那无边的愁绪正如柳 絮漫天飞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