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合集下载

专题02 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解析版)

专题02 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解析版)

专题01 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解析版)

【考点穿透】

【考向阐释】

古代诗歌中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贺知章(味柳》中的“柳”》和人文景象(如陶渊明(归困园层》中的“方宅”“草屋”“远人村”“墟里烟”)。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诗人的感情一旦被激活,他们触目所见,均带上强烈的主观色彩。在他们所摄取的景物中,很少有纯自然的景物。因为“国破”,即使“城春”,他们也会看到存在因伤时而进射出泪水,失群的春鸟因恨别而惊修地发出哀喂。诗入触景生情,移情于物,虽不直接言情,情已充溢其间。鉴赏诗中这些形象的特点,品味这些形象所蕴含的意义与思想情感就是设题点、赋分点。

中高考对于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分为两种类型:意象货析、意境品味。

1.意象赏析

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无品可上者主观感情的客观景象,是作者思想内容和艺术感体易秘食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意象资桥极日士要华是体先动的自然景象。

意象赏析题目主要考查抓住关键词句,识别诗歌意象,根据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句子概括诗歌意象特点;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选取意象的用意;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方面的作用与效果。

2.意境品味

意境是诗歌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诗歌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品味题目主要考查对形象的解读、对画面的描绘理解以及对情感的把握。

【方法探究】

一、景物形象鉴赏要求

1.“诗中赏画”。古代写景诗大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赏析画面美,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物象的组合方式;画面色彩;动态;静态。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6)冰雪、草木。
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第五组
(1)红豆。
爱情类意象
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 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2)莲。
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问:《天净沙· 秋思》前两句写了什么景物?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藤、树、鸦”三个词分别用枯、老、昏三个字修饰。 写尽了秋之萧瑟,荒凉(特征)。(哀景) 衬托出作者内心的悲凉。 (情感) ②小桥、流水、人家。 显得安详、静谧、温馨(特征)。(乐景) 与上句景象形成反差,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作者的悲苦(情感) (景物形象的作用:衬托)
意境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 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是诗歌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 境界和情调,是诗歌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 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它包括景、情、境三个 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鉴赏景物形象的方法

景物形象-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课件

景物形象-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课件
诗歌鉴赏(二) ——景物形象
真题分析
(2020·天津·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 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 。 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高考设题的角度一是物象的特征,二是物象所寄托的思想感 情。
解题思路
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的特点。
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 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
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情感、 理想。(第二、三步经常合在一起来组织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2020·全国3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骈头”指头并头两个,
“脱襁”意为脱去襁褓。③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 觉得他很妩媚。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味道相似: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 人难以接受,好比竹笋苦口;②品性相似: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 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训练:鉴赏景物形象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训练:鉴赏景物形象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海棠

刘子翚

幽姿淑态弄春情,梅借风流柳借轻。

种处静宜临野水,开时长是向清明。

及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

诗老①无心为题拂②,至今惆怅似含情。

[注]①诗老:指杜甫。传说杜甫母亲的名字叫海棠,因避讳,杜甫一生没有写过咏海棠的诗歌。①题拂:题咏赞美之意。

本诗“以花喻人”,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笔下海棠的形象特点。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河上亭壁【注】

寇准

其二

蝉鸣日正树阴浓,避暑行吟独杖筇。

却爱野云无定处,水边容易耸奇峰。

其四

暮天寥落冻云垂,一望危亭欲下迟。

临水数村谁画得,浅山寒雪未销时。

【注】《书河上亭壁》为四首诗构成的组诗。作者于宋真宗咸平元年谪镇河阳时所作。两首诗都写到了“云”,但对表达情感的作用不同,请简要分析。

3.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④,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①丁年:壮年。①茂陵:汉武帝的陵墓。①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

三百户。

“陇上羊归塞草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即事①

杜甫

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②行云浮日光。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客居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①皛皛(xiǎo):又作“皎皎”,洁白明亮貌。

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词的景物形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词的景物形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词的景物形象学习目标:

1、把握景物形象的特点。

2、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3、掌握从情景角度赏析诗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

分析景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导入:

由梅兰竹菊等常见意象的内涵导入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什么是意象?

先看一首诗: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

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一步: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

风雨:昨晚风雨交加……

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

第二步:啼鸟:欢快的气氛

风雨:无情的风雨

落花:实让人惋惜

第三步: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出自己的高兴的心情,借风雨、落花写出诗人的感伤之情,将喜春、惜春之情表现得贴切自然。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即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象——境——情

常见意境特点举隅,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疏凄寂安谧美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清冷幽静。

牛刀小试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教案

【课前预习】

1、什么是景物形象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丘山”、“羁鸟”、“旧林”、“池鱼”、“故渊”,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梧桐”、“细雨”、“黄昏”,还有其他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在古诗中,讲究“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2 、意象

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的审美评价的依据。

3 意境

所谓“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又是“蕴理的情”;所谓“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体现,是诗歌突出的艺术特征。

诗歌的景物形象

诗歌的景物形象

鉴赏1: 绝 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请分析这首诗画面美。
答案: 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恬淡幽美的风景画。 ①画面的近处,两个黄鹂在碧绿的翠柳中婉啭 鸣唱;远处,湛蓝的天空中一行白鹭悠然自飞; 高高的山巅,积着一片皑皑的白雪;门前的江边 停泊着一只只从远方来的帆船。 ②前两句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 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 面。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 广阔。 ③画面色彩的丰富鲜明,境界的阔大,不仅给 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同时也表现 了作者开朗坦荡的心境。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情感指向
1.杨柳:“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2.落叶:失意、悲叹。 3.梅花:傲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不愿同 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4.莲:与“恋”谐音双关,爱恋思念高洁之士。 5.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6.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7.菊: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 8.竹:生命力,节操,贞节,气节,谦虚,虚怀若谷, 清高。 9.梅子:常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2.

• 答题范式:这首诗通过„„意象的 刻画,描绘出„„图画,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的感 情。
例题展示一 (07四川):
葛溪驿——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歌景物形象

诗歌景物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

考纲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
景物:写景诗中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形 象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
事物:咏物诗中的事物形象。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 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秋兴八首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诗歌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分析。
诗歌描绘了一幅凄凉萧瑟、壮阔阴森的秋日山水图。白露凄清,枫叶凋 零,巫山巫峡萧瑟阴森;江天相接,波涛涌动,塞上风云笼罩,凄凉而阴冷。 诗歌前两联暗示了时局动荡、国运黯淡。
考察角度(二)景物描写的技巧
绝句二首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分析。
诗歌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步骤一):春天阳光普照,田野青绿, 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 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 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四)。

第四讲鉴赏诗歌之景物形象

第四讲鉴赏诗歌之景物形象

• 繁丽型:开朗 、活泼、豁达、欢欣、喜悦、 赞美、欢快、生机、对大自然的赞美热爱 • • 清冷型:悲愁、悲愤、悲苦、忧愁、忧苦、 忧愤、叹惜、凄楚、激愤、悲叹、怨恨、 落寞、孤寂、孤单、寂寞、苦闷、惆怅 、 哀怨、凄恻、抑郁、哀伤
语言特色:
• 宏阔型:雄奇、 奔放 、豪迈、 飘逸 、清 健 、俊爽、高昂、浪漫、苍凉、低沉、苍 劲、雄健、雄浑、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刚劲、刚健 • 细腻型:平淡 质朴 、含蓄 简洁、 洗练 、 诗画一体、乡土气息、淡雅、自然平淡有 趣、简洁巧妙,入木三分、含蓄隽永,精 巧蕴藉;清而不淡,秀而不媚,柔和隽永, 色调和谐、言近旨远、
• (1)视角(远、近、高、低)---立体感, 层次感 • (2)画面色彩(冷或暖、单调或丰富、绚 丽或暗淡)----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 (3)动态或静态(以动称静使画面生动; 以静写动呈现静态美) • (4)虚实结合(想象丰富,内容充实) • (5)感官(视,听,嗅,触,味或通感)-全面感知,呈现景物多方面特点,给人身 临其境之感。
• • • •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 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 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 队七万多人。 •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 寓意?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之答题技巧

一、教学目标

1、积累古诗词相关意象的内涵

2、掌握景物形象分析题答题技巧

二、考纲解读、知识链接

1.景物形象,即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如杜甫《旅夜书怀》中所描绘的景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景象(山川草木等)表现主观感情的,诗中的景物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2分类。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冷暖、褒贬)。

3.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有些形象可引发我们的丰富联想。形象是意象的根。这种联想以我们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为资本,又与诗歌具体语境有关。意象是读者与作者共同完成的。

4.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就是把握景物中所体现出来的绚丽、明丽、雄奇、峻峭、雄伟、萧瑟、清幽、凄冷等特色,感受其所营造的意境和氛围。

【课前预习】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意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

1、积累:(记忆并背诵)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七类意象

第一组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 (2)长亭 (3)南浦 (4)酒

第二组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 (2)鸿雁 (3)双鲤 (4)捣衣

第三组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梧桐 (2)芭蕉 (3)流水 (4)猿猴 (5)杜鹃鸟 (6)斜阳(夕阳、落日)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一、考纲点击

考纲对古诗鉴赏的要求是: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点阐释

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2、诗歌形象分类

人物形象 (通常指诗人自己)

事物形象(常指咏物诗中的物象)

景物形象(景物形象,也就是诗人的感情载体,也就是景中情)

3、什么是意象:寄寓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例:月、柳)

什么是意境:由意象组合起来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三、学习目标

◆ 1.正确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内涵。

◆ 2.掌握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

◆ 3、学会分析诗歌的写景特色(角度)及作用

四、命题趋势

高考对景物形象类试题的考查频率很高:2011年浙江卷、广东卷、安徽卷;2010年全国卷1、上海卷、天津卷、江西卷;2009年全国卷1、全国卷2、江苏卷、宁夏卷、重庆卷、辽宁卷均有考查,应引起足够重视

五、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问题。(09年海南宁夏卷)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的幌子。

思考: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6分)

答案一:上阙通过写桑树芽、蚕、细草、黄犊、夕阳、暮鸦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3分

古代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3)题型:分析景物,概括情感。 •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4)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 、 答题步骤与要点 1 抓住诗中主要景物,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力求优美 2 用一句话概括这些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3 根据氛围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情感,并说出情与景的关系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对乌衣巷的描写有一种怎样的情境氛围,请简要分析。
答案:
东晋时乌衣巷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于达官贵族的房基,偏斜的夕阳在巷口拉长了影子,夕阳残照 中,燕子在百姓的屋舍上翻飞(步骤一)。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萧索悲凉的画面(步骤二)。在 这个画面中,涂抹出了诗人感慨沧海桑田,繁华不再、人生多变的深意(步骤三)。
(绘景——析境——悟情)
‫ج‬- 答题范式(一般模式) 描图景 点氛围 析情感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幅……的图画),表达了……的 感情。
典型例子
﹝2012·山东卷﹞ 吴松①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 ①吴松:即吴淞,江名。
[注] 迟日,春日。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 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

注意:鉴赏古诗的意境,要注意作者 选取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征,渲染 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 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命 题 形 式
意象(意境)题
(思路)意象 + 意境 + 气氛 + 情感 步骤: (意象) 营造…… 渲染…… 表达(表现)……
鉴赏意境步骤
概 说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
思路:关系 + 内容 + 气氛 + 情感 步骤: (关系) 描写…… 营造…… 表达……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 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 新茶。诗酒趁年华。
请从 “情”与“景”的角度入手对这首词作分析。
景物描写的常见方法
(一)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正面和 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二)从运用修辞的角度考虑:比喻 对 比 夸张 比拟 借代 双关 反问 设问 互文 等 (三)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 衬托 对比 渲染 烘托 引用典故 象征 铺 陈 白描 (四)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动静景 结合 以动写静 以静写动
意象作用
思路:作用+内容+意境+情感 步骤: (作用) 描写…… 营造…… 表达……
诗歌意象的作用与散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如出一辙,大体 上有这些作用: 营造氛围 \借景抒情 \塑造意境 \奠定情感基调 \ 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 ,以景衬境 ,以景衬情 )

专题04 景物形象(常见意象含义及作用)-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

专题04  景物形象(常见意象含义及作用)-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

(1)(2018·全国卷Ⅱ)诗中 前后两次出现“酒”,各 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 简要分析。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某一意象的作用。
wk.baidu.com
分析意象作用的两步骤和五角度
步骤
内容角度
步骤一
描述意象,并指出意象的含义特点。
①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②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它通常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
⑤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有的意象贯穿始终,则往往为线索。
例1
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 晁 c h áo 补 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 吴松:即吴淞,江名。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 一意象的作用。
【翻译】:天刚破晓,船又起航,秋雨霏霏,风声萧萧;江南水乡 便满天飘舞着木叶。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 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水鸟们“啾 啾”鸣叫着随在后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鸟儿们便急急地避了开 去;鱼儿们聚游在船的两侧,船家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便惊得 鱼儿慌不迭地散了开去。天已黑,今夜,这艘孤舟该宿于何处(何 许)呢?放眼望去,一轮霜月下,我看见了那久负盛名的枫桥。 【赏析】 开头两句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 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前三联描写了由盘门到枫桥的一 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 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诗人不由得又低头思量自己: “大雁急急归去,顷刻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一年将尽,旅 程却还遥远着呢。”为了排遣乡思,诗人便留心观看船的四周,发 现了两个极有意思的景象,其一是“鸟避征帆却”,其一是“鱼惊 荡桨跳”看着有趣,不知不觉间,夜已来临,尾联便写夜宿枫桥。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三)——景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三)——景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三)——景物形象

[题型3] 鉴赏景物形象

“事物”,指单一的对象,而“景物”则是多种事物的组合体,也可视为一组“意象群”,“意象群”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意境”。(人,有时也是景物中的重要元素;特定的人,也可视为诗歌中的“意象”。——编者)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语”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诗人的情感一旦激活,其触目所见之物之景,均会染上强烈的主观色彩。针对景物形象命制的试题,常见的考题可分为四类:考查意象内涵、感受意境氛围、体悟情景关系和分析写景作用。

(一)考查意象内涵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月、雁、笛、落花”等传统意象更是沉淀了特定的文化内涵而显得意蕴丰富。

[答题示例4]

[2012·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宋]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

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

题:(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1.审题。题干有两个要求:概括“杨柳”“飞絮”这两个意象的内涵,注意,只是“概括”,无须展开分析鉴赏;分析全词表达的情感。(从命题者所给的答案来看,题干中的“分析”用词不准确,而应改为“指出”。因为“分析”必须要联系全词具体的内容。——编者)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公开课)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公开课)

4、塑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描绘自然景物中景物 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目的是让读者 “临 其境”或“入其境”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 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 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 诗句。 5、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 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 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 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 情感纯洁等。
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偏
重抒情的诗歌)
B、作品中其他人物。 (偏重叙事的诗歌)
诗 歌 形 象

景 物 形 象
诗人借以表达主 观感情的载体
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偏重写景的诗歌)
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或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物象, 或以物曲折表现诗人的品格情操和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 · 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形 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 鉴 赏 “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评析示例: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 景 天挂上了霏霏雨幕,凄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 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的情感;最后,诗人运用 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 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还要赶路,去亲愈远。 这更引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 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另外是指一时得意的势利小人。曾巩的《咏 柳》诗是这样写的:“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 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意即柳树杂乱的枝条刚刚抽出,还没有改变初生 时的浅黄色,因为能够倚恃东风便狂舞起来,只 知用自己的飞絮遮蔽日月,却不知天地间还有清 霜存在。诗人用拟人手法,以讽刺的口吻诅咒 “倚得东风势便狂”的杨柳最终必将受到“清霜” 的惩罚。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的势利小人着实 很多,一时得势便忘乎所以。
请找出诗词中的意象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苏幕遮· 碧云天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 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 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见月怀人(望云思友)
杜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李煜《望江南》: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 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2、月亮时晦时明,时圆时缺,周而复始,它既是 运动的代表,又是永恒的象征,于是它总是引导 人们对生生不已的哲学精神的礼赞,也启示人们 对宇宙永恒的思考,激发人们宏大的天问意识和 人生喟叹。
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清照: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蟋蟀又名促织,表示惆
怅。
作为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 《诗经· 豳风· 七月》:“七月 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描写蟋 蟀的活动规律十分细致。那时 古人已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 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 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
自然类
浮云
往往与远行的游子相联系
有时也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小人 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明月
李白: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杜甫: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苏轼: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请找出诗词中的意象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苏幕遮· 碧云天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 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 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 比喻高洁的人品。
骆宾王《在狱咏蝉》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李商隐《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 情”,怨之深,恨之重
猿啼 表现凄厉、哀伤。
(1)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2)白居易: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3)郦道元: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桑榆
《淮南子》:“日西垂, 景在树端,谓之桑榆。”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 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 之年。 如王勃《滕王阁序》: “东隅已逝,桑榆非 晚。”
菊花象征 高洁、隐逸、脱俗 桃花象征 美女的容颜
牡丹象征 杨花象征 高贵、富贵 飘零、离散

动物类
杜鹃
又名子规、杜宇等。中国古代有“望帝啼 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 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 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 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 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 苦联系在一起。 李白诗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 过五溪。”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 鹃声里斜阳暮。”
诗歌鉴赏 ------景物形象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蕴含的 意义。 2.掌握鉴赏诗歌景物形象出题类型 及一般的答题格式。
人物 形象
诗 歌 形 象
借以 表达 主观 感情 的载 体
景物 形象
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 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事物 形象
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自然界中的万物,成为诗人描摹歌 咏的对象)
黍离
《诗经· 黍离》有“彼黍离离” 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 故都,看到故都长满黍,由此 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 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 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如许浑《登洛阳古城》:“禾 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 劳?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 来宫殿高。鸦噪暮云归古堞, 雁迷寒雨下空壕。可怜緱岭登 仙子,犹自吹笙醉碧桃。”
(3) 春天的象征,表示喜庆。
杜甫: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鹧鸪
鹧鸪的鸣叫声似“行 不得也哥哥”,后来 多用衬托处境的艰难 或心情的惆怅、思念。 如辛弃疾《菩萨蛮》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 鹧鸪。”
器乐类
羌笛、胡笳
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凄 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 表示戍边思归。 王之涣: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燕子
(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展示了词 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 的相思之情。
(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 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 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1、因杨花、柳絮具有随风飞舞、漂泊无定 的特点,与远离故乡、漂泊他方的游子极具 相似性,于是柳絮又成了飘零的象征。如隋 代民歌《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 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 归不归?”
2、柳絮轻扬,从树上飘然而下, 悠悠落地,风流 缱绻,摇曳生姿。在富有闲情的诗人看来,这无 疑是一种雅致。“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 雪飞”,韩愈的《晚春》已道出了柳絮的神韵。 “柳絮随风不拘管, 飞入洞房无人知”更是写 出了柳絮的轻灵毓秀。
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 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 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 关。”(王之涣《凉州词》)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 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 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 征》)
3、柳树的“杨花”飘飞在农历三月初的 “谷雨”前后,虽说是“吹面不寒杨柳风” 的季节,但那个季节除了桃红柳绿之外, 大自然仍一派萧瑟,杨花扑面还是有些凉 意的。再加上柳絮飘忽不定,蒙蒙迷离, 因而,“杨花”多给人一种飘零、无情、 悲凉的感觉。“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 是离人泪!”所以“柳”也常作示愁的凭 借,不单是指称离愁。如贺铸《青玉案》 中的“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 絮,梅子黄时雨。”那无边的愁绪正如柳 絮漫天飞舞!
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 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 处,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 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 人或凡夫俗客。 李商隐: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 垂柳有暮鸦。
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 绕孤村。
鸿雁、青鸟:
在古代诗歌中 李商隐:蓬山此去无多路, 是传书的信使。 青鸟殷勤为探看。
8
意象类别
1、植物类 2、动物类 3、乐器类 4、自然类 5、送别场所
植物类
芳草 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
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李煜: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散入东风满洛城。
胡笳的作用相同
李陵《答苏武书》有“胡笳动,牧马悲鸣” 句。张孝祥《六州歌头》:“笳鼓动,遣 人惊。”陆游描写边塞诗常用胡笳声塑造 悲壮氛围,表现豪迈气概。《汉宫春· 初自 南郑来成都作》:“羽箭雕弓,忆呼鹰故 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 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舞,飞落蛮笺。”
《论语》:“岁寒,然后知 松柏之后凋也。”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 岁寒松柏犹依然。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 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 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 一个正直的人
1、“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 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 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 对恋人的怀念。
《 关 山 月 》—— 乐 府 曲 调 , 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 二)
《梅花落》——曲调名。 如:“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 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上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 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 《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 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 生凛然生寒的感觉, 形象具体地 抒写了冷落凄凉之感。
《后庭花》—— 即玉树后 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 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 (华丽浮艳的音乐)。如: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 犹唱后庭花。”(杜牧
《泊秦淮》)
《霓裳羽衣曲》——相传是 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 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 裳羽衣曲。”(白居易《长 恨歌》)
《杨柳曲Biblioteka Baidu——
张若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3、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 月如霜”的悲亢幽怨;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 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1、常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 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 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 如春水。 戴叔伦《三闾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前置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意象? (2)这些意象描绘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1)黄鹂、翠柳,白鹭、青天。 (2)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春光图。
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有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意境:萧瑟凄凉。
芭 蕉
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 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 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 舒卷有舍情。 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 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 雨也飕飕。 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 梦逐芭蕉雨。
梧桐
表示凄苦、寂寞、惆怅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 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 锁清秋。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 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 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
鉴赏景物形象的方法
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就是要捕捉意象, 品味意境,分析蕴涵在形象中的思想情感和社会 意义。 意象: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融注了自己思想 情感的景物,意象是具体的。 意境:由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艺术 的组合到一起,形成的诗歌的基本的整体情境、 氛围。意境是空灵抽象的。如孤独凄凉、闲适淡 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
梅花 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 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 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 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陆游《卜算子》: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借梅 花来比喻自己备受 摧残的不幸遭遇和 不愿同流合污的高 尚情操。
松柏:象征孤直、顽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