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组合体的体积知识点总结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5 组合体的体积 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5 组合体的体积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的第4.5节,主要围绕“组合体的体积”展开。
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组合体的概念,掌握计算组合体体积的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识别组合体,并运用分割、叠加等方法计算组合体的体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区分组合体与简单几何体的不同。
2. 掌握计算组合体体积的方法,特别是在面对不规则组合体时能够灵活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组合体模型、尺子、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组合体,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组合体的定义,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组合体的体积。
3.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不同的组合体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其体积。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组合体模型制作,并计算其体积。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总结,讲解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
6.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组合体体积计算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1. 组合体的定义。
2. 组合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3. 计算组合体体积的步骤。
4. 常见错误及注意事项。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关于组合体体积的题目。
2. 拓展练习:选择一个生活中的组合体,测量其尺寸并计算体积。
3. 思考题:探讨组合体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2. 学生应反思自己是否掌握了组合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否能够独立解决相关问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体积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1 体积沪教版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1 体积沪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4章的第1节。
本节主要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能够运用体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1. 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 体积的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 体积的计算: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 V = a^3(a为立方体的边长)。
4. 实际问题:运用体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体积、比较物体的大小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单位,能够运用体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体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单位,能够运用体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物模型、立方体教具。
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书桌、椅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 体积的定义:通过实物模型的展示,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即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3. 体积的单位:介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 体积的计算:讲解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V = a^3,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5. 实际问题解决:让学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体积、比较物体的大小等。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体积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体积的定义、体积的单位、体积的计算公式、实际问题解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分别表示____、____、____的体积。
组合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组合体的体积(教学设计)设计背景本次教学是五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中的一课,涉及到组合体的体积,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组合体的体积是指由两个或更多简单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多面体的体积,本次教学旨在让学生能够理解组合体的概念及计算组合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组合体的概念;2.能够学会计算由简单几何体组成的组合体的体积;3.能够应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2.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及流程安排教学内容1.组合体的概念介绍;2.由简单几何体组成的组合体的体积计算方法;3.组合体的实际应用。
教学流程安排时间环节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0 min 导入观看视频引导学生探究组合体的体积概念展示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观看视频讨论问题提出疑问30 min 教学讲解由简单几何体组成的组合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讲解公式、思路演示计算引导学生练习记笔记提问、思考、举手表达问题跟随教师计算练习15 min 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小组分享问题解决过程和结果分组合作思考问题解决办法分享思路和结果5 min总结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和要点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过程和内容,总结本课知识点和方法回答问题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并反馈感想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组合体的概念、由简单几何体组成的组合体的体积计算方法;2.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概念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如何自主学习与团队协作。
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实践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小组合作;2.教学手段:教学视频、教学PPT、教材、小黑板。
评价方法1.考查学生是否理解组合体的概念;2.考查学生是否能熟练运用组合体的体积计算方法;3.考查小组内部协作和成果。
教学设计理念本次教学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和实践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和研究。
五年级数学下册《组合体的体积》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基本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组合体,如桥梁、房屋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组合体的体积。
二、探究:
1.学生自主探究:给出不同组合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组合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组合体体积的计算规律。
1.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组合体的概念、体积计算方法等。
2.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组合体体积计算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组合体,尝试计算其体积,并与家人分享。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组合体体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特布置以下作业:
2.学生观察图片,尝试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圆柱体等基本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3.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几何体——组合体,它是如何由基本几何体组合而成的,以及如何计算组合体的体积。”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展示组合体的构成,如一个长方体与一个圆柱体组合而成的几何体。
2.学会使用数学语言描述组合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总结组合体体积的计算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增强自信心。
3.通过对组合体体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1.完成课本第56页的练习题1、2、3,注意在解题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组合体体积计算方法,并检查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组合体的体积-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组合体的体积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组合体的概念。
2.能够求解组合体的体积。
教学重点1.理解组合体的概念。
2.能够求解组合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1.理解组合体的概念。
2.能够求解组合体的体积。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 + 学生思考与实践。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组合体。
讲解组合体的概念(10分钟)教师讲解组合体的定义,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几何体。
让学生进行思考(10分钟)教师可以出示一些组合体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长方体可以组合成什么形状的组合体?•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组合成什么形状的组合体?•组合体的体积和它的基本几何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求解组合体的体积(25分钟)接着,教师可以讲解如何求解组合体的体积。
将组合体分解成基本几何体,求出各个基本几何体的体积,最后将它们相加即可得到组合体的体积。
举例说明:在图中,长方体ABCD为底,上面再叠加两个高度为6cm的长方体EFGB和HCDA,求组合体的体积。
解:首先,组合体可以分解为三个长方体ABCD、EFGB和HCDA。
其中,ABCD的长、宽、高分别为6cm、4cm、6cm,EFGB和HCDA的长、宽、高分别为6cm、4cm、3cm。
因此,它们的体积分别为:ABCD的体积:6cm * 4cm * 6cm = 144cm³EFGB的体积:6cm * 4cm * 3cm = 72cm³HCDA的体积:6cm * 4cm * 3cm = 72cm³最后,将它们相加即可得到组合体的体积:组合体的体积 = ABCD的体积 + EFGB的体积 + HCDA的体积 = 144cm³ +72cm³ + 72cm³ = 288cm³练习与讨论(20分钟)教师可以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加深对组合体的理解,同时让学生相互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组合体的体积》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组合体的体积》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组合体的概念。
2.能够利用已知的组合体的体积求解未知组合体的体积。
教学重难点1.组合体的概念。
2.如何求解未知组合体的体积。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掌握组合体的相关概念。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掌握盒子的体积和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3.教具准备:盒子、长方体等实物。
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通过提问引入新知识,例如:“你们都见过盒子吗?盒子的特点是什么?它的体积怎样计算?”2.组合体的概念介绍组合体的概念。
组合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立体图形通过共用一些面、线、点,组成的新的立体图形。
例如:“如果把一双鞋盒子上下合并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组合体。
”3.组合体的体积介绍组合体的体积。
组合体的体积是指该立体图形所占据的空间大小。
例如:“如果把一个鞋盒子的上下部分分别用尺子测量,那么只需要把两个尺寸相乘,再乘上鞋盒子的深度就能求出整个鞋盒子的体积。
”4.解答问题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已知的组合体的体积,求解未知组合体的体积。
例子:拼装一座城堡需要6个盒子,其中一个盒子的长、宽、高分别为10厘米、20厘米、30厘米,其他的五个盒子的长、宽、高分别为8厘米、12厘米、25厘米,求整座城堡的体积。
5.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例如:“请运用刚才学习的知识,计算以下组合体的体积:一个8厘米(长)×10厘米(宽)×12厘米(高)的长方体,上面垒了一个5厘米(高)×8厘米(宽)×10厘米(深)的盒子。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组合体的概念,掌握已知的组合体的体积如何求解未知组合体的体积。
这些知识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三维几何图形及其应用。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5 组合体的体积 沪教版
课题《组合图形的体积》第十册P5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简单的组合体。
2.根据图中标出的条件,将组合体进行合理的割补,并能正确计算出简单组合体的体积。
3.通过实际的操作过程,体悟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思维的乐趣。
教学重点按图中标出的条件,合理分割,转化成可以计算出体积的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学难点根据图中标出的条件,灵活选择方法,计算出组合体的体积。
教学环节及对应目标师生活动与设计意图评价关注点一、情景引入,复习旧知对应的目标:1一、情景引入,复习旧知。
1、创设情景(大黄蜂)有没有最近我们刚学过的形体?体积怎么算?2、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口答)3、认识组合体,引出课题。
揭题:(板书:组合体的体积)语言规范,积极表达。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对应的目标:2(一)方法初探如果让你求3号和4号的体积,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小结:大家想到了把组合体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长方体来求组合体的体积。
(二)深入探究方法一:V=Va+Vb+Vc 方法二:V=Va+Vb+Vc主动参与,乐意合作。
用规范的数学语言交②①③④⑤⑥⑦⑧方法三:V=V大-V补1、方法一解密之旅:(1)找尺寸。
(小组合作)(2)列算式。
(独立完成在学习单上)(3)全班核对。
2、方法二解密之旅:(1)同桌合作:分别找每块对应的长宽高,并列式反馈。
(2)设疑:方法一和方法二都将组合体分成了三块,区别在哪里?小结:分割方法不同,每块对应的尺寸就不同,所以计算中找准尺寸很重要。
3、方法三解密之旅:(独立列式,反馈)4、小结:通过刚才零件5的学习,你觉得组合体的体积可以怎么求?✧用割或补的方法把组合体转化成可以计算的长方体或正方体。
✧找到相应的尺寸,分别计算出各部分的体积。
✧列算式(加或减)流。
主动参与,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积极回应。
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专注,仔细倾听。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知对应的目标:31、连线。
(先小组讨论,再汇报)零件6:(单位:厘米)能用规范语言自信、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组合体的体积》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组合体的体积》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组合体的体积是指由不同几何体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的体积。
2.掌握计算组合体的体积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几何体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复习几何体的名称和性质。
2.引入组合体的概念。
3.讲解组合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4.练习计算组合体的体积。
5.拓展应用:解决日常生活中与组合体的体积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几何体的名称和性质(10分钟)•复习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和棱柱体等几何体的名称和性质。
•提问学生相关问题,巩固对几何体的了解。
2. 引入组合体的概念(10分钟)•几何体的体积是指占据的空间大小,那么如果将不同的几何体组合在一起,其体积如何计算呢?•引入组合体的概念,即由不同的几何体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
3. 讲解组合体的体积计算方法(20分钟)•通过具体的例子,教师讲解组合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以组合体为例,利用公式和图形等方式,详细介绍了计算组合体体积的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理解计算组合体体积的思路和步骤。
4. 练习计算组合体的体积(30分钟)•提供一些组合体的图形,让学生根据已学的方法计算其体积。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和解答问题,加深对组合体体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师巡视和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完善计算过程。
5. 拓展应用:解决日常生活中与组合体的体积相关的问题(20分钟)•提供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答。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展示。
•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拓展应用知识。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组合体的体积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掌握了计算组合体的体积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练习和拓展应用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思考能力。
此外,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了个别化指导,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组合体的体积(说课稿)五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组合体的体积(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组合体,掌握计算组合体的体积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内容计算组合体的体积,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热爱数学,体会到数学的智慧和美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组合体的概念;2.计算组合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1.理解组合体的概念;2.运用所学知识计算组合体的体积。
三、教学方法1.师生互动法;2.讨论法;3.游戏化学习。
四、教学内容1. 引入老师可以让学生回想一下皮球、篮球、足球、棒球等球体的大小,其实我们最常接触到的都是球体,那我们如果遇到其他形状的物体,如何计算它的体积呢?2. 学习老师首先呈现一些常见的简单的几何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等,然后引出组合体。
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什么是组合体”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发现组合体的体积计算通常是先根据形状进行拆分,然后每一部分分别计算体积,最后将它们相加,从而得到整个组合体的体积。
老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计算一些简单的组合体的体积。
3. 合作学习老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由不同简单的立体图形组成的复杂组合体,然后让学生计算出它的体积,最终交换成果并与全班分享。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对组合体的认知和计算组合体体积的能力。
4. 游戏化学习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游戏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如: - 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几何体,然后让学生组合成不同的组合体; - 让学生观察一些有趣的组合体图形,并要求他们计算出体积。
5. 总结学生在完成这节课的学习后,应能够理解组合体的概念,掌握计算组合体的体积的方法。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组合体,从而加深他们对组合体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课主要通过师生互动,讨论法和游戏化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动手实践,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组合体的体积(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组合体的体积(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中关于组合体的体积计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组合体的概念,学会运用分割法、补形法等方法计算组合体的体积,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组合体的概念,掌握组合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环节,培养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1. 组合体的概念及分类。
2. 组合体体积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组合体模型、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组合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组合体的概念、分类及计算方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5. 应用:布置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具体内容如下:1. 组合体的概念及分类2. 组合体体积计算方法3. 实际问题举例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组合体的体积。
2. 提高题:运用分割法、补形法等方法计算组合体体积。
3. 实际问题:解决生活中的组合体体积计算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学生是否掌握了组合体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课堂参与度如何,是否积极思考、提问和交流。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5 组合体的体积 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5 组合体的体积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组合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将回顾之前学习的立体图形体积计算方法,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
然后,我们将引入组合体的概念,并探讨如何计算组合体的体积。
最后,我们将通过一些实际例题来加深对组合体体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目标1. 理解组合体的概念,能够识别并命名常见的组合体。
2. 学会计算组合体的体积,能够运用体积公式进行计算。
3. 能够运用组合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组合体的概念,能够准确地识别和命名组合体。
2. 掌握组合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体积公式进行计算。
3. 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将组合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教具学具准备1. 立体图形模型,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
2. 组合体模型,包括由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组合而成的形状。
3. 计算器,用于进行体积计算。
4.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1. 引入:回顾之前学习的立体图形体积计算方法,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
通过展示立体图形模型,引导学生回顾体积计算公式。
2. 讲解:引入组合体的概念,解释组合体是由多个简单的立体图形组合而成的。
通过展示组合体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组合体的形状和结构。
3. 演示:讲解组合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展示如何计算组合体的体积。
引导学生观察组合体的组成部分,并运用体积公式进行计算。
4. 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组合体体积的计算。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计算能力。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不同的组合体模型,要求学生合作计算出组合体的体积。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总结组合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
提醒学生在计算组合体体积时要注意各个部分的连接关系和重叠部分的处理。
板书设计1. 回顾立体图形体积计算方法: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体积》(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体积》(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教案:《体积》五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五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体积》章节。
内容包括体积的概念、体积的计算以及体积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体积的概念,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体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体积演示仪,体积模型。
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形状和大小。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比较这两个物体的空间大小呢?2. 体积的概念介绍体积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使用尺子测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并计算它们的体积。
引导学生理解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3. 体积的计算讲解体积的计算方法,即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等于棱长×棱长×棱长。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4. 随堂练习给出几道计算体积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计算给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以及根据体积求解长、宽、高或棱长。
5.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实际问题: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0cm,宽是5cm,高是3cm,求它的体积。
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体积的计算方法求解。
6. 体积的应用讲解体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物体的体积,判断物体是否符合要求等。
给出几个实际例子,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体积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7. 板书设计板书体积的计算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在旁边标注示例题目和答案。
8.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a) 长方体:长=12cm,宽=4cm,高=6cmb) 正方体:棱长=5cm答案:1. a) 体积=12cm×4cm×6cm=288cm³b) 体积=5cm×5cm×5cm=125cm³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体积知识。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组合体的体积 ▏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组合体的体积▏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数学》第4.5节,主要内容包括:组合体的概念、组合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以及组合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组合体的定义,学会计算组合体的体积,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组合体的概念,掌握组合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1. 组合体的概念及其体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2. 将组合体体积计算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组合体模型、投影仪、PPT课件。
2. 学具:学生自备组合体模型、计算器、草稿纸、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组合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组合体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组合体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组合体的构成及其特点。
3. 案例分析:通过PPT展示一些组合体体积计算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组合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自备的组合体模型进行体积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组合体体积计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组合体体积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7.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组合体体积计算的题目,让学生课后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组合体的体积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逐步展示教学内容、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环节的关键知识点。
作业设计1. 基础题:组合体体积计算的基本题目,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沪教版数学五下45《组合体的体积》教案
沪教版数学五下45《组合体的体积》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组合体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组合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能力目标1.增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探究组合体的体积,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审美和美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组合体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组合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1.理解组合体的定义和特点。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进入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他们能够体验和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探究式教学法:将知识的传授与问题的解决相结合,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思考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呈现一个装好水的透明水杯,并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个水杯倒过来,水会怎样流出来?”现场发问,让学生思考。
2. 展示图片,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展示一张关于组合体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让学生发现这些组合体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特点。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产生兴趣,使学生从中得到愉悦和满足,进而投入到探究中去。
3. 引入本课主题教师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让学生通过探究“组合体的体积”这个问题,进一步深化理解组合体的定义、特点及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探究什么是组合体?组合体有哪些特点?如何计算组合体的体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交流和合作。
5. 展示成果教师邀请每组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让每组学生通过口头表述和图形展示等方式,展示他们对所探究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6. 总结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思考在探究中得到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从中体会、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美妙与实用。
沪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体积 知识点总结教案
沪教版小学数学
沪教版小学数学 课时知识点
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 重要。
浩瀚的知识海洋伴你成长,每天都有新的进步! 让我们一起快乐的学习吧!
TB:小初高题库
1.通过课件演示小老鼠和大象见
新课 面时的场景。
导入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谁大
大象的身体真大,所占
谁小(出示)
的空间也大;
师:动物有大小,比如大象比老
老鼠的身体真小,所占
鼠的身体大。谁还能再举出一些其他 的空间也小。
的例子……
2.体积概念的出示:
板书: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
体积。
3.出示课题:
( )
()
TB:小初高题库
()
四、 本课 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 获?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但体积没 有变化
总体板书 五、作业设计
练习册
5.小结。
沪教版小学数学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数学思维可以让
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TB:小初高题库
(二)练一练: 1.练习书上第 28 页的 练一练:1 2.实物比较。 同桌学生比较各自的物 品,进行交流。
试一试 (一)书上练习: 1.切木棍 2.切年糕 3.小结 (二)书上的练一练: 1.把一团面团捏成各种 形状,观察体积的变化情 况。 2.把一个西瓜切成几 块,它的体积的变化。 3.书上第 28 页的练一 练:2、3、4 4.数小方块比较体积大 小
沪教版小学数学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5 组合体的体积 ▏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5 组合体的体积沪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组合体的体积。
通过让学生观察、探究组合体的大小、形状和体积等特征,引导学生理解组合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理解组合体的概念;2.理解组合体的体积计算方法;3.能计算组合体的体积。
三、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组合体的概念;2.让学生熟练掌握组合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四、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合适的教学工具,如三维图形模型等;2.教师复习组合体的基本知识,熟悉本节课的教材内容;3.教师准备相应的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解三维图形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提供的三维图形模型,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个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组合体、组合体的构成等问题。
2. 学习新知识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讲解组合体的概念和构成方式,并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组合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3. 练习应用教师出示一些组合体图形,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计算它们的体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图形进行分解,分解成更简单的图形,再计算体积。
4. 探究拓展教师可以出一些扩展题目或案例,让学生探究更广泛的组合体及其计算方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5. 总结反思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并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本节课学习的感受和体会。
六、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2.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考察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3.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七、板书设计组合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组合体 = 部分1 + 部分2 + …体积 = 面积/体积(适用于基本几何图形)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以三维图形模型为例,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组合体、组合体的构成方法以及计算组合体体积的公式。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练习应用和探究拓展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组合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薄弱等,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4.5 组合体的体积 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4.5 组合体的体积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组合体的概念,能够画出组合体的示意图,并从图中区分出各个面;2.理解组合体的体积是由底面积和高度两个量相乘得到的,能够应用公式计算组合体的体积;3.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应用组合体的体积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组合体的概念、底面积和高度的关系、体积的计算公式;2.教学难点:组合体的各个面的区分、组合体的体积计算。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引入:教师展示一些组合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吸引学生的兴趣。
2.概念讲解:(1)组合体的概念:组合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立体体按一定方式拼接而成的一个新的立体体。
(2)底面积和高度:组合体的体积是由底面积和高度两个量相乘得到的,底面积指组合体下面那个面围成的面积,高度指组合体的高度,即组合体顶面离底面的距离。
(3)示意图绘制:引导学生根据组合体的要求,画出组合体的示意图,并从图中区分出各个面。
3.计算公式:通过一些组合体的实例,教师引导学生应用公式计算组合体的体积。
4.问题解决:根据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砖头的摆放等,应用组合体的体积概念来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PPT演示法:陈述组合体的概念、底面积和高度的关系以及体积计算公式。
2.课堂讨论法:通过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轻松愉悦”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加深刻理解组合体的概念。
五、教学评估1.考试:出一些组合体的实例,要求学生求出组合体的体积。
2.课外作业:布置一些组合体的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决。
六、板书设计概念底面积和高度体积计算公式组合体是什么?底面积 x 高度 = 体积V = S x H七、教学反思组合体的体积计算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本节课的引入非常重要,通过教师展示一些组合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吸引学生的兴趣。
在概念讲解中,我们通过一些组合体的实例,教师引导学生应用公式计算组合体的体积,学生反应热烈,对此表示很感兴趣,教学效果较好。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1 体积 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1 体积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五年级下册数学》第4.1节,主题为“体积”。
主要学习体积的概念、体积的单位、体积的计算以及体积的应用。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体积的意义,掌握体积的测量和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体积的概念,知道体积的单位,学会体积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体积的概念及其与表面积的区别。
2. 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 体积计算的复杂应用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体积教学模型、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直尺、量筒、计算器、练习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体积的概念。
2. 新课:讲解体积的定义、单位、测量和计算方法。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解决体积相关问题。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2. 体积的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 体积的测量:使用直尺、量筒等工具进行测量。
4. 体积的计算:体积=长×宽×高。
5. 体积的应用:计算物体容积、土石方等。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图形的体积。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容积、土石方等。
3. 拓展题:研究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物展示和丰富的练习题,使学生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单位、测量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2)
我把这个组合体分割成了(1)、(2)两块。长方体(1)的长是 8 厘米,宽是 7 厘米,高是(6-4)厘米;长方体(2)的长是 5 厘米,宽是 7 厘米,高 4 是 厘米。分别计算出各长方体的体积后再相加,就是这个组合体的体 解:Va=abh
=9×40×8 =360×8 =2880(立方厘米) Vc=abh =72×(40-30)×8 =72×10×8 =720×8 =5760(立方厘米) Va=Vb V 组=Va+Vb+Vc =2880+2880+5760 =5760+5760 =11520(立方厘米) 答:这个组合体的体积是 11520 立方厘米。 方法二 解:Va=abh =9×3×8 =270×8 =2160(立方厘米) Vc=abh =(72+9+9)×(40-30)×8 =90×10×8 =900×8 =7200(立方厘米) Va=Vb V 组=Va+Vb+Vc =2160+2160+7200 =4320+7200 =11520(立方厘米) 答:这个组合体的体积是 11520 立方厘米。 教学反思:
TB:小初高题库
沪教版小学数学
=270×8 =2160(立方厘米) Vc=abh
=(72+9+9)×(40-30)×8 =90×10×8 =900×8 =7200(立方厘米) Va=Vb V 组=Va+Vb+Vc =2160+2160+7200 =4320+7200 =11520(立方厘米) 答:这个组合体的体积是 11520 立方厘米。 小结: 求组合体的体积可以怎么求? 在求组合体的体积时要先把组合体切割成几个基本形体,分别计算体积后再相 加。因为我们只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因此在切割时要切割成几个长 方体或正方体。注意找到正确的尺寸。 要注意什么? 合理切割,找准尺寸。 二、练习阶段: 求下面各组合体的体积:(单位:厘米) (1)
一、 导入阶段: 1、介绍组合体的计量方法
(1)这个形体你能直接用公式来计算吗? (2)介绍组合体,有几个规则形体组合在一起,我们称组合体,怎样来计算组 合体的体积呢? 今天我们要继续讨论求组合体的体积。 出示课题:组合体的体积 一、中心阶段: 1.出示例题。 下面是一个铸铁零件,算一算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单位:厘米)
=72×(40-30)×8 =72×10×8 =720×8 =5760(立方厘米) Va=Vb V 组=Va+Vb+Vc =2880+2880+5760 =5760+5760 =11520(立方厘米) 答:这个组合体的体积是 11520 立方厘米。
方法:(2)
我把这个组合体分割成了 a、b、c 三块,其中 a 与 b 是相同的。长方体 a 的长 是 9 厘米,宽是 30 厘米,高是 8 厘米;长方体 c 的长是(72+9+9)厘米,宽 是(40-30)厘米,高是 8 厘米。分别计算出各长方体的体积后再相加,就是 这个组合体的体积了。 解:Va=abh =9×3×8
方法:(1)
TB:小初高题库
沪教版小学数学
我把这个组合体分割成了(1)、(2)两块。长方体(1)的长是 5 厘米,宽是 7 厘米,高是 6 厘米;长方体(2)的长是(8-5)厘米,宽是 7 厘米,高是 (6-4)厘米。分别计算出各长方体的体积后再相加,就是这个组合体的体积 了。 解:V(1)=abh
想一想,你准备怎么做? (1.先把这个组合体切割成几个基本形体,分别计算体积后再相加。 2.我们只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因此在切割时要切割成几个长方体或 正方体。) 请你用这个方法试着算一算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方法:(1)
TB:小初高题库
沪教版小学数学
我把这个组合体分割成了 a、b、c 三块,其中 a 与 b 是相同的。长方体 a 的长 是 9 厘米,宽是 40 厘米,高是 8 厘米;长方体 c 的长是 72 厘米,宽是(40- 30)厘米,高是 8 厘米。分别计算出各长方体的体积后再相加,就是这个组合 体的体积了。 解:Va=abh =9×40×8 =360×8 =2880(立方厘米) Vc=abh
=3×8×3 =24×3 =72(立方厘米) V(2)=abh =9×8×3 =72×3 =216(立方厘米) V 组=V(1)+V(2) =72+216 =288(立方厘米) 答:这个组合体的体积是 288 立方厘米。 总结: 在求组合体的体积时要先把组合体切割成几个基本形体,分别计算体积后 再相加。因为我们只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因此在切割时要切割成几 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注意找到正确的尺寸。
=8×7×(6-4) =56×2 =112(立方厘米) V(2)=abh =5×7×4 =35×4
TB:小初高题库
=21×2 =140(立方厘米) V 组=V(1)+V(2) =112+140 =252(立方厘米) 答:这个组合体的体积是 252 立方厘米。
(2)
方法
沪教版小学数学
我把这个组合体分割成了(1)、(2)两块。长方体(1)的长是 3 厘米,宽是 8 厘米,高是 3 厘米;长方体(2)的长是 9 厘米,宽是 8 厘米,高 3 是厘米。 分别计算出各长方体的体积后再相加,就是这个组合体的体积了。 解:V(1)=abh
沪教版小学数学
沪教版小学数学 课时知识点
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 更为重要。
浩瀚的知识海洋伴你成长,每天都有新的进步! 让我们一起快乐的学习吧!
TB:小初高题库
沪教版小学数学
组合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 1、会将组合体切割成几个长方体与正方体。 2、会计算简单组合体的体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将组合体切割成几个长方体与正方体并计算简单组合体的体积。 难点:合理切割,找准尺寸。 教学媒体:教学平台 课前学生准备: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计算下列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
沪教版小学数学
TB:小初高题库
沪教版小学数学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数学思维
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TB:小初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