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之“摇与旋”!!!

合集下载

意拳试力——“神龟出水”精解

意拳试力——“神龟出水”精解

意拳试力——“神龟出水”精解——以下是正文——神龟出水和摇旋一样是意拳最珍贵的技术保密内容,施教者一般是不会轻易传人的。

因此许多意拳爱好者都把神龟出水过于神秘化了。

姚宗勋先生习惯把神龟出水称为旋转试力,他老人家是从体育运动的范畴来使用专用述语的。

这项练习是非常复杂的,具有典型的意拳培养浑元力的传统练功方法。

所谓浑元力就是六面力,也就是说这个练习同时包括了上下、左右、前后的身体运动,即上下有浮动、左右有摇旋、前后有吞吐。

由于这个动作的幅度很大,相对来说对身体的柔韧性和全身上下肢的力量都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只有年纪较轻又是练习技击的人员才有必要练神龟出水。

而一般练习健身的人员对这个练习有一点了解就行了,浅尝辄止没有必要下很大的功夫。

神龟出水的具体练法是:采取大步桩的步法作为练习的基本姿势。

即在平常丁八步技击桩的基础上,前脚再向前迈出一大步成前四后六的大架低姿。

意拳练功采用的是后重法,即两腿的重心经常要放在后腿上,所谓前四后六或是前三后七。

只有在发力的瞬间才会变为前六后四或者前七后三,但很快又恢复到后重的准备姿势。

前后脚的距离按照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和训练目的的不同适当把握,当然是低一些更好。

两脚左右的距离应在肩宽以上,不能前后脚放在一条线上。

双臂抬起在胸前呈平抱桩姿势,即双手掌心向下拇指内扣小指朝前指。

肘部弯曲成钝角,设想前后臂弯形成两个圆圈。

头部微向前脚方向拧转,头顶如线系眼向前看。

动作开始身体下蹲,头用意通过后臂弯形成的圆圈汆入水中,然后以头为主宰向前寻找由前臂弯形的圆圈为浮出水面的出口,后脚蹬地前脚扒地,身体恢复起步姿势。

整个神龟出水的动作是一个自下而上的椭圆形轨迹。

以右脚为后脚的练习来说,就是自右下到左上的一个椭圆形轨迹。

全部动作都是在身体重心的后半部进行的,整个练习不能出现弓箭步。

神龟水出的技术要领在于:1、两手始终要保持相对不动,特别是前手。

2、再有一点是无论头部运动到任何部位,两只眼睛要始终朝前看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意拳教学大纲

意拳教学大纲

意拳(大成拳)教学大纲薄家骢当前,意拳界的状态只能用一个“乱”字形容。

究其原因,在于没人给出一个学习的框架,让学习者在一开始就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因此,薄家骢老师的这篇文章才具有如此重大的价值。

几十年的心血,肯在一篇文章中托盘而出,由此可见其人品之高尚意拳(大成拳)是王芗斋先生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在形意拳的基础上汲取百家之长而独创的中华近代拳学。

王芗斋先生是一个划时代的武术革新家,素为中华武林所景仰。

意拳(大成拳)经过第二代传人姚宗勋先生、王玉芳先生诸大师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发扬,已在全球范围方兴未艾,呈燎原之势。

目前摆在第三代意拳(大成拳)爱好者面前的严峻形势,就是如何加强团结,把前辈打开的大好局面继续发扬光大。

如果非要处心积虑地把意拳和大成拳分裂开来窝里斗,将会把一片大好形势付诸东流,芗老泉下有知是不会安宁的。

芗老创意拳是为了强调意在拳术训练中的重要地位,自己不叫大成拳一是谦虚,不限制拳学的发展空间,二是不把自己摆在众矢之的的位置上。

书法家讲究意在笔前,画家讲究胸有成竹,拳学讲究神经支配意念领导。

鉴于目前意拳(大成拳)教学普遍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懵懂现象。

广大意拳(大成拳)爱好者亟需一部统一的教学大纲,以便在百花齐放的基础上,有一个共识的框架。

经亚武联副主席、香港意拳学会会长、北京意拳研究会名誉会长霍震寰先生倡议,王玉芳大师主持京港两地的拳学名流进行了多年的课题探讨,现将意拳(大成拳)教学大纲(草案)公布于拳界,希望得到更多业内之高见。

为意拳(大成拳)的繁荣发展做一件虔诚贡献。

“大成若缺天得一以清,上德无为行不言之教”(见道教名刹上清宫),谨以此文纪念意拳(大成拳)宗师芗老一百二十周年圣诞。

一.站桩的教学(一)。

教学目的“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学拳不用慌,肩架配适当”。

站桩是意拳(大成拳)的灵魂,是意拳(大成拳)的代名词和同义词。

意拳(大成拳)为了保持原始技击特点的需要,把站桩这一古老传统的练功方法,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和境界,赋予站桩功以无限的生命力。

飞云摇晃旋

飞云摇晃旋

飞云摇晃旋
摇有趣的基本功是撸草绳,就是一根小孩胳膊粗的草绳子,来回撸,体会“劲在两头”的感觉——象形术摇法便是练“劲在两头”,虚了这根绳子,或轻或重地练。

飞飞法在生活中常人也总用,比如过年时放鞭炮,点炮信子时,拿着香头的胳膊上的那种感觉,就是飞法——没这个拳意,不成功夫。

飞法可以用在劈拳中,我们的掌是“叉叉手”,五指根都要叉开,一掌劈出去,含着掌心,精神在食指尖上。

可以将这根指头当成点炮的香头,找着这感觉,象形术就进了形意拳。

其实,飞法是形意必得练出来的东西。

但往往人练出来了却总结不出来,因为功夫是自然而成了。

而且不管总结得多高明,只要落成文字,内行人见了,总有“这少一句那少一句”的感慨,武术这东西,说不全的。

薛颠将这个要点预先拣出来,是他的教法。

碰上资质好的人,会举一反三,说的少也等于全说了。

云云法不是云手,而是云身子,为体会云法可以转转铁球。

十几斤的铁球,抓在身前,能令人身子前后失衡,手上的铁球一转,全身的重量都调整上了。

这个云铁球之法可以和云法相互参究,能云身子,也就能变换身形地进退了。

晃晃法有舞大旗的意思,旗面的婀娜多姿,是旗杆子带出来的,这是以实带虚;旗面也能以虚掩实,藏着的旗杆子随便一点,就能伤人;舞大旗舞急了,旗面的布能把人脸抽得生痛,这是以虚变实;拿刀砍旗杆,旗杆一晃,旗面就把刀兜住了,这是以实变虚。

旋旋法是象形术里的小八卦掌。

形意古传的身法练习是转七星,将七根竹竿插在土堆里,来回绕。

练到后来,竹竿要插成一条线,间隙很紧,仍能闪进闪出,方是转七星成就了,这是训练攻偏门。

意拳(大成拳)螺旋力

意拳(大成拳)螺旋力

意拳(大成拳)螺旋力螺旋力是大成拳最常见的发力形式,它是建立在三角力基础上的融杠杆力、定中力、滑车力、斜面力、开合力、惊力、弹力、惰性力等劲力于一体的、与大气阻力相应合的,经内意导引、气血激荡、筋肉争拧而形成的一种旋转力。

王芗斋在《拳道中枢》(试力章节)中指出:“盖螺旋力,以余之体认观之,非由三角力不得产生者也。

而所有一切力量,都是筋肉动荡,与精神假想而互为,皆有密切连带之关系,若分而言之,则又走入方法之门,成为片面耳。

”习练大成拳螺旋力,首先要站浑元桩、矛盾桩、降龙桩、伏虎桩,通过站基础的浑元桩,可使人体增强自然力量;通过站矛盾桩、降龙桩、伏虎桩,可使人体周身与大气建立起相互争拧的矛盾力量,这些皆是人体建立螺旋力的基础力量。

通过站桩具备螺旋力的基础力量后,还需进行试力训练。

螺旋力的试力,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一、基础的螺旋试力;二、综合的螺旋试力;三、精神假借的浑元螺旋试力。

一.基础的螺旋试力在基础的螺旋试力中,首先可进行螺旋力的定向训练,如横向螺旋、纵向螺旋、立面螺旋、斜面螺旋试力训练。

1.横向螺旋试力:在三角力的基础上,将由斜面力所形成的身体的左向转动转换为右向转动,再由右向转动转换为左向转动,如此周而复始所产生的螺旋运动为横向螺旋试力,其状若翻缸倒水或珠走玉盘。

技击中该试力常用于崩拳、圈捶及单撞掌的发力中。

2.纵向螺旋试力:在三角力的基础上,将由杠杆力所形成的脊椎的开合力,通过滑车力而形成身体上下的踩提之力,再转换为向下的定中力,如此周而复始所产生的螺旋运动为纵向螺旋试力,其状若摇辘轳或揉球。

技击中,该试力常用于劈拳及双撞掌的发力中。

3.立面螺旋试力:在三角力的基础上,将由斜面力所形成的身体的左向转动转换为前后相争的开合力,再由左向转动转换为右向转动的开合力,如此周而复始所产生的螺旋运动为立面螺旋试力,其状若以锨扬沙。

技击中,该试力常用于钻拳、横拳及拂打、撩打、弹打的发力中。

4.斜面螺旋试力:在三角力的基础上,将由斜面力所形成的身体的左向转动转换为滑车力的上下踩提之力,并由踩提之力转换为前后相争的开合力,如此周而复始所产生的螺旋运动为斜面螺旋试力,其状若熊的摇臀摆臂行走。

意拳的试力和发力的基本技法

意拳的试力和发力的基本技法

意拳的试力和发力的基本技法意拳又名大成拳是中国传统功夫中上乘的功法之一,源于心意拳。

整个训练体系包括站桩、试力、摩擦步、发力、推手、实战散手等。

下面是学习啦我为大家整理的意拳的试力和发力的基本技法。

欢迎阅读!意拳的试力的基本技法1、求争力:上下、前后、左右(六面)均有争力。

前膝与后胯要有争力,同时又要有合力。

2、要留意肩部放松下来。

不少人肩都不松。

试力在于腰、手、腿之间发生争力:特别是两脚要有力,好像把两脚之间的地蹬裂(意识)。

肩不要想它,把它忘掉。

3、试力时手部应加大意念、加大精神力,因手部是接触点。

4、肩部不要来回晃,这是太极病。

对方击在中心线,晃也没有用。

肩应随身一起动,是个整体。

5、试力时应假借一切,同时考虑内部的转变。

形曲而力有余,气直养而无害,蓄而后发。

6、伸手就是矛盾。

手下身体上,手左身体右,反之如此。

不做矛盾的动作、神态,对手难以迷惑,给对手造成错觉,然后击之、伸手就是矛盾,矛盾也谓之争力。

肢体之间,肢体与身体之间,肢体、身体和空间的矛盾等等都需要从理论上认识和实践中体会。

7、平常要练整体的力量,八方不空,立感即应,一触即发,练习本能。

8、力不空出,意不空回,要有整体劲,来回劲,捧、捋、挤、按不能单独讲用。

9、与假设大敌争地位,守着当中一点。

头胸为敌人要害。

顺人之势,借人之力,劲断意断神连。

重心保持皆在腰。

头项要顶,要有顶天立地的精神和方向、四处横胀的感觉。

勿忘,切记。

10、身手的矛盾,在试力时也可以手向前去,身向后来,手向后来,身向前去(左右、上下亦然,也可反向练习之)。

越练身体越浑圆。

11、试力时意念活动有争力,动作也应有争力的表现。

12、身体活动的角度(架式)姿态要越来越大,再越来越小,大小动作都要练,以便适合各种冗杂的场合。

13、要练习西洋拳来商量中国拳,"洋为中用'。

14、有了物质基础以后,关键在于正确的精神(思想)作指导,精神是本拳的关键。

精神是什么?是假借产生的力量,假借是对象,有了目标、对象,再由精神支配,就是正确的意念支配。

意拳(大成拳)金启荣(爱新觉罗

意拳(大成拳)金启荣(爱新觉罗

意拳(大成拳)金启荣(爱新觉罗·启荣)意拳(大成拳)金启荣(爱新觉罗·启荣)内家名拳意拳(大成拳)是中国传统武学一支晚出的奇葩,由清末民初河北深县魏家林村人王芗斋在形意拳基础上吸取众家武学之长所创立。

意拳无固定招法和拳套,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直指拳道中枢。

王芗斋先生神奇的武功和精深的拳学理念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赵道新、卜恩富、张恩彤、姚宗勋、王斌魁、李永倧等意拳第二代传人也都以超强的实战能力称雄武坛。

如今,意拳传人已遍及全国,传播至海外。

尽管当今意拳界拥有众多名家,但得其拳道真髓、拥有深厚功力、掌握精深理论的却并不多见,金启荣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金启荣(爱新觉罗·启荣),1951年出生于北京,满族正黄旗人,与著名书法家启功同族同辈,他自幼酷爱武术,1964年随八卦掌第三代名家郭古民习练八卦掌(川掌),直至1968年郭老去世。

1965年,他拜在意拳第二代名家王斌魁门下,系统修习意拳,随后,得到周子炎、姚宗勋、杨德茂、王玉芳、姚海川、朱垚庭、于永年、李见宇等重多意拳第二代传人的指点。

50余年的研修,造就了金启荣深厚的功力、精湛的技艺,尤以精巧、雄厚的发力蜚声拳坛。

他得益于王芗斋先生的拳学理论,同时研修佛道哲学、物理学、力学、运动生理学等学科知识,并在实践中验证,总结经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拳学理论和训练方法,颇具独到之处。

金先生身材瘦小,体型与王芗斋先生接近,但无论对手多强多壮,与之交手,对手都应手而出,体现了内家拳以小胜大、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妙处,可谓深得芗斋先生真髓。

熟悉武术圈的人谈到金四爷(因金启荣兄弟排行在四)的功夫莫不称道。

笔者近日拜访金启荣先生,有幸聆听其拳学妙语,不敢藏私,整理如下,以飨广大同仁。

金启荣先生认为王芗斋先生是一位具有大智慧的武学宗师,他一扫当时拳术盛行的繁枝错节,直指拳道中枢,摒弃了花套,创立无固定招式、套路,以精神意念为训练主导的意拳,科学、朴实、内涵深刻,极具养生和实战价值。

意拳三种身法试力——旋法摇法神龟出水

意拳三种身法试力——旋法摇法神龟出水

意 拳 旋 法 试 力 , 一 种 身 法 的 训 练 , 要 练 习 身 是 主
体 前 后 的 移 动 躲 闪 。 同 时 旋 法 也 是 意 拳 推 手 中 最 常

4 ・
试 力
用 的基 本 应 用 技 术 之 一 。
2定 步摇 法i: . - =力 t 3定 步 神 龟 出水 试 力 .
试 力
意拳 三种身法试 力
旋法 摇法 神龟 出水
文/ 永 广 谢
拳 以 浑 圆 力 为 基 础 的 身 法 练 习主 要 包 括 前 占、 下 六 个 方 面 的训 练 。 拳 试 力 中 的 旋 法 、 上 意
慢 慢 回 拉 , 回拉 时 双 手 十 指 要 把 假 想 的 弹 簧 缓 缓 拉 长 , 双 手回拉距 离 自己的胸部 有尺许 远时 即止 , 当 这 时 身 体 的 重 心 为 前 三 后 七 ( 2) 图 。
两 手 相 距 二 至 三 拳 , 大 约 在 嘴
部 的 高 度 ,两 手 如 半 推 半 托 着

个 大 铁 球 ,-t -  ̄自 然 分 开 ( Y ' - 图
6) o
( ) 定 步 摇 法 试 力 的 意 念 2
要 求 与 练 习 方 法
意 念 假 想 g,-掌 推 着 的 大 y- -- y
2 09 DLeabharlann .( ) 步 神 龟 出水 试 力 对 身 体 姿 势 的 要 求 1定
( ) 步摇 法 试 力 对 身 体 姿 势 的要 求 1定
身 体 呈 左 式 丁 八 步 站 立 , 膝 微 屈 前 指 , 膝 略 前 后 向 后 指 ,两 腿 的 大 腿 外 缘 轻 轻 内 襄 , 两 膝 和 小 腿 内 侧 微 微 向 外 翻 张 。将 双手 t 曼慢 抬 起 至 头 顶 高 度 , 心 向下 , 指 张 开 , 掌 十 手 指 微 屈 前 指 , 两 手 相 距 二 至 三 拳 , 左 手 掌 位 置 略 高 于 右 手 掌半 拳( 1 。 图 1)

意拳的摇与旋

意拳的摇与旋

意拳的摇与旋“摇”与“旋”是两个不同的练习。

摇,是在身体额状面上的左右平移错动。

旋,是围绕身体的垂直轴所作的圆周运动。

摇与旋训练的基本姿势,采用平行步推托桩的姿势,不过在刚开始练习的,可以把双手的高度从二指勾眉的位置降到双手在胸前平推,手心向前手指向上,其他部位的要求同浑元桩。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保持下颌微收两肘定位与颈后构成的三角争力。

在作摇旋练习的时候,两只手要相对固定,要用身体躯干去围绕着手做练习。

手动与身动那个为主是区分技击实用与花架子表演的本质区别,从事技击训练的人不可忽略这个重要的诀秘。

摇,用身体微微向左右平行移动,在双手相对不动的情况下,形成手与身体的平面交错相对运动。

即身体向右运动两只手感到有向左的一股力量产生。

相反,身体向左运动两只手感到有一股向右的力量产生。

旋,是双手在相对不动的情况下,身体以头为主宰,围绕着身体纵轴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的圆周运动。

摇与旋的练习开始时需要慢慢地练,待熟练以后动作幅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快慢都要有意识地加强训练。

初介入摇旋练习先练摇后练旋易于入门。

在摇旋的练习中最常见的错误是髋关节不稳定。

表现在外形上就是髋关节的扭动或摇摆。

正确的动作应该是髋部稳定整个人体像一个石膏塑像一样。

所以没有一点站桩的基础是练不好摇与旋的。

在练好平行步摇与旋的基础上,可以改变双手的形式,用任何一种技击桩的手型来作摇旋练习。

如采取伏按桩、平抱桩、背手桩等。

进一步的练习,就可以采取技击桩的步位进行摇与旋的练习,当然左右式都要练。

到了技击桩的摇旋都练熟练以后,可以结合步法训练进行行进间的摇旋练习。

到了这一地步你就可以结合各种试力练习摸索到意拳(大成拳)的技击实用的奥妙了。

意拳技击桩功摇法_意拳技击桩功

意拳技击桩功摇法_意拳技击桩功

意拳技击桩功摇法_意拳技击桩功1.浑圆桩(图1) (1)浑圆桩身体间架基本要求两足跟并齐,双脚脚尖45度分开呈立正姿势。

将左脚顺着左脚尖的方向迈出一个脚掌的长度,再横向向外移动一个脚面的宽度,左足跟微虚。

这时两脚站立的位置既像“丁”字步,又像“八”字步,所以叫丁八步,又名半丁半八步,身体重心分配为前三后七,左脚前膝微屈,膝部微向前指。

双手慢慢抬起,左手高于嘴部位置,右手抬起高与肩平,掌心向内。

左掌心与左脚尖上下相对,右手心与左胸部相对,双手前臂与肘部弯曲的角度不小于90度,左手位置略高于右手半拳,两手相距二至三拳,十指分开,指间似夹棉球之意,虎口似撑,指尖微敛,掌心内吸,有持物不使坠落之意,掌心内吸配合手指外张,似有线绳束缚欲张不得。

以鼻子胸窝为线,头顶似有小线上提,似顶非顶,颈直立,不可用力,双目平视左手虎口向上的方向。

即所谓头、手、脚三点一线。

左足在前时,头向左微拧,右足在前时,头向右微拧,下腭微收,颈下好像微微夹一棉球,两肩松圆向左右稍稍扩张舒展,脊骨自然竖直,身体后部仿佛与树有微微挤靠之意,腋下若能容球,心窝微收,胸虚背圆,上下牙齿要衔接而微错,不可用力叩合,呼吸自然,周身放松。

(2)浑圆桩的摸劲训练【浑圆桩前后摸劲训练】身体呈浑圆桩基本间架,意念假借周身如巨人般环抱一棵参天大树,并与大树有融为一体之意。

练习向前摸劲时,右脚微微下踩、上站、前蹬,催动身体缓缓向前,前脚掌微微上踩,两腿内侧似有向内挤合、身体似有挤推大树之意。

此时,双手、双臂配合前推、挤合、微向下按之意。

头与前脚似有弹簧上下挤合,一推即止,随即练习向后的摸劲。

右腿微微下坐,两腿内侧似有弹簧微微上分,左脚五趾似有扒地之意,膝部意向前指,微有上提之意。

头与前脚、后胯与前膝,似有弹簧微微上下、前后相争。

此时,双手、双臂配合回拉、外分、微微上提,身体似有向后微微拉动大树之意,一拉即止。

如此反复练习浑圆桩前后摸劲。

右式练习与左式相同。

【意拳溯源】

【意拳溯源】

【意拳溯源】意拳,曾名大成拳,中国传统拳术之一,为河北深县王芗斋先生所创。

意拳源自于形意拳,形意拳的前身是心意拳,亦称心意六合拳,六合拳,河南嵩山少林寺嫡传称心意把,为少林寺镇山之宝,秘不轻传。

清道光、咸丰年间,河北深县李洛能先生闻山西祁县戴隆邦父子精于心意拳,遂慕名前往拜学,独得详传,十年大成,后改心意拳名为形意拳,为河北形意拳之开山鼻祖,人称“神拳李洛能”。

近代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刘奇兰、车毅斋、宋世荣、宋世德、李广亨、白西园、张树德、刘晓兰、贺运亨、李镜斋等诸先生皆出自其门下。

其中,河北深县郭云深先生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无敌手”而名扬于世。

郭云深先生访问山西时与车毅斋先生及其门人留影于太谷徐沟(时间待考)中坐者:郭云深先生(右),车毅斋先生(左)王芗斋先生1886年生于河北深县魏家林村。

自幼体弱多病,因患先天喘疾,家人恐其不寿,为求强身健体,送至郭云深先生处学习形意拳。

因其天资聪慧,用功刻苦,精研拳理,倍受郭老赞许,尽得所传,并由此奠定了王芗斋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拳术的理论研究并付诸实践的坚实基础。

自学拳之始,王芗斋先生就不拘泥于拳术的派别门户之见。

他认为,我国拳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区,每一个有成就的拳术家都具有不同的个人风格与特点,这是我国拳术之所以源远流长,在历史上虽几经曲折,但始终延绵不绝,并且直至今天日益繁荣的主要原因。

他对于拳学的着眼点并不在一技一得的局部学识,平生切磋交流与孜孜以求的是,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探索和研究贯穿于整个拳学领域里的学术真谛。

王芗斋先生(中年时期)正是怀着这样宏大的抱负,王芗斋先生为开阔眼界,增长见闻,于1907年离乡出游,期间曾一度投军效力。

1915年,北洋政府陆军训练总监部成立武技术教练所,王芗斋先生受聘主持教务工作。

最早的弟子为齐执度和周松山二人。

1917年夏,陆军训练总监部裁撤,武技术教练所改隶陆军部军学司,史称“陆军部武技术教练所”。

意拳——精选推荐

意拳——精选推荐

意拳意拳意拳,⼜名⼤成拳,中国内家拳术的⼀种,源于⼼意拳。

包括:站桩、试⼒、⾛步、发⼒、推⼿、单操⼿、实战散⼿等。

是清末民初河北深县魏家林村⼈王芗斋在形意拳基础上吸取众家之长创⽴。

主要由站桩、试⼒、试声、⾛步、发⼒、摩擦步、推⼿、散⼿等组成。

⽆固定招法和拳套,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故名意拳风格特点 ⽆固定招法和拳套,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故名意拳。

以意念统帅肢体,精神王芗斋集中,呼吸⾃然,周⾝放松,使肢体各部连成⼀个整体,进⽽运⽤精神,使全⾝处处建⽴争⼒,并与外界建⽴争⼒,名之⽈浑元⼒。

争⼒为⾝体各部松紧的互相交替,使精神和肢体,肢体和外界达到⾼度协调统⼀,从⽽充分发挥精神和⾝体的能量。

招式动作 意拳认为"松紧"是构成⼈体运动的基本⽭盾,诸如⼒量、速度、争⼒、灵活、协调等,⽆不受⼈体肌⾁松紧的制约。

所谓松紧,即是肌⾁的松紧,⼜是意念上的松紧。

⽽⾸先是意念上的松紧,因此意拳要突出⼀个"意"字。

站桩,要求从精神上松紧到肢体上松紧,达到松紧协调,使精神和肢体达到⾼度统⼀,肢体间处处相互通连,构成⼀个整体,相互呼应,即"⼀动⽆不动",使本体感觉极其灵敏协调。

整体的弹⼒,做到"⽆处不弹簧"。

试⼒是将站桩中所获得的浑元⼒充分调动起来,发⼒是拳术的有效打击⼒量动⼒,意拳发⼒,就是浑元⼒的发动,在极短的距离内,⽤很⼩的动作,爆炸的速度,打出很整的⼒量,以便完成有效的打击。

站桩、试⼒都是为了给发⼒创造条件,以便在不同情况下随机随势发⼒。

摩擦步是结合试⼒的步法,要求是"上动下⾃随,下动上⾃领",在前后、左右、进退转换中都能保持⾝体重⼼的平稳和整体协调,以利随时发⼒。

推⼿和散⼿,是意拳强对抗性的技击。

推⼿也叫双⼈试⼒,在双⽅有肢体接触时,能够牵制对⽅并施以有效打击。

散⼿,是徒⼿搏⽃。

意拳的器械有半把杆、双把⼑等。

发展历史 意拳,⼜名⼤成拳,中国传统拳术之⼀。

意拳的“陆地行舟”和“香鲸游旋”王芗斋

意拳的“陆地行舟”和“香鲸游旋”王芗斋

意拳的“陆地行舟”和“香鲸游旋”王芗斋意拳的“陆地行舟”和“香鲸游旋”王芗斋陆地行舟此意拳崩打竖撞之法也,可用于主动发力,亦可用于接发力,用于主动发力更为适合。

设对方向我而立,其右足在一刚,我则出左足至其斜前方,随即上右足至其两足间,手并去,右手臂曲蓄斜竖,拳背向敌,左手放在右手臂之内侧以助力,以均整惊炸之力向敌之胸部撞去,敌必翻出。

在我出左足进右足之际,我走二二角形,此际借腰脊之拧摆横摇,整体形成一种旋力,待此种旋力触及敌体时,即以炸力形式爆发,此法迅猛异常。

此法用于退步接发力,犹为得力。

设对方起手击我胸腹,其所起之手不论单双,如彼右足在前,窥取我之中央,我则退左足,同时我之双手臂以三角蓄劲,提弓捉弧之势,用沉滚推错之力,此际敌身必失重前俯,我随势将双手臂斜竖起,拳背向敌,以抨弹之劲向敌击去,可落于其面部,可落于胸前,可落于肩头,可相体选择,又无既定目的,何处利于我,我即于何处发力进击。

此法之关键在于后退之虚足,须巧妙地利用虚足着地时地面之反作用力,此法若能运用恰当,敌必被抨出数步之远。

习时需左右互换,进退交替发力,双足擦拉,两手提弓捉弧,整体借腰脊拧摆横摇之势:进退手舞须挥浪纵横起落带锋棱我无预见听敌力好似游水泛空身习时须体认力之运用,此法仍以腰脊之旋力为原动力,务使力达于四肢,贯于手足。

实足不许全然占煞,须令支撑全体重心之能事,虚足不许全然无力,须充分利用地面之反作用之弹力,两手臂既要无定型,又要有所处,心目之中既无欲击何处之成见,又须有寻踪追迹以发力之意向,惟感己身如不系之舟,泛于游水,惟风力是应,遇坎则止,顺畅则流,意不停,力不断,神不散,形浑噩。

习时若有旁观者,须给彼以一种形神意力皆是“稀里糊涂”之感觉,方为妙也。

如是习恒久,自会感到奇趣横生,遇敌时自得力也。

香鲸游旋此即浑元桩之展开式也。

此式之奥妙,即其三角螺旋力。

整体及两臂双足皆须依本三角螺旋力之规律而运行。

切记须以整体旋力,带动两臂与两足之旋力,务使局部随整体而运行,不许局部破坏整体。

意拳原理姚宗勋

意拳原理姚宗勋

意拳原理姚宗勋王先生也解释过意拳,他说,意拳就是意念领导,神经支配,这是他做出的解释,这是要求第二步,在练技击时要求用意不用力。

第三点就是要求意力不分。

意到力到,再进而就是意力不分。

我认为,在实际搏斗中,用意力才到,那就不行,不能用,也就是通过训练能够做到下意识的反应,由于条件的反射可以做到近无条件的反射,这是训练的一个向往的境地。

可以说,呼吸自然也是,呼吸自然也是不是说在实际搏斗中,呼吸像睡觉似的那么安静,这也是相对的,我们也尽可能的控制,不要让自己喘都喘不过气来,通过肢体动作的调节,松紧动作的起伏,跟精神状态一定的松驰,可以使呼吸也受到影响,不至于过度的紧张,在这三个原则上说,拳术跟养生是没有矛盾,至于具体的锻炼呢,还是不一样,意念不一样,姿势也不一样,姿势不一样也能够导致强度不一样。

因为在保健这面应用到体疗上,得适应锻炼的人的需要,所以把过去传统的练法得有所改变。

在王芗斋先生生前他讲的话也好,写的《拳道中枢》也好,都谈到过这些问题。

技击是古代的名称,始于战国“齐人嗜技击”,就是说当时的齐国技击之风很盛,这是最早的咱们中国拳术的名称,再早的还有在文字上见到的,也就是在王先生当年他不用技击这两个字,他说拳术就两部分,一是卫生,就是健身,二是自卫,就这么两大部分。

没有套路也不讲求招法,因为有的拳种呢,重视套路,重视招法,招法也就是方法,和怎样进攻人家,人家来了我怎么破,几乎已成定式。

所以,王先生认为不能“开好药方等病人”,他反对讲究这么一招那么一手,那么,他主张什么呢?拿他的话来说,发挥人之良能,现在说反应,如整体力,简单地说,只要你跟我接触,我就可以发挥我的力量打击对方,不讲究具体这么一招那么一手,说你碰我哪儿,哪儿就发力,是这么一种打法,所以,他没有套路,更无招法,他反对局部的锻炼,什么打铁沙子,踢这个等等,他认为局部的锻炼是戕生运动,练长了不会有好处的,强调整体,强调整体感,这是意拳特别突出的一点。

意拳的发力

意拳的发力

意拳的发力意拳的发力可分为:前发力、后发力、左右发力、上发力和综合发力。

前发力:预备、全身尽量放松,平心静气,以斜面技击桩之“撑抱桩”姿态站立(身体重心分配大略是前三后七),双手突然向前方拧转,掌心略微朝下,十指尖爪射抓扣,掌心内涵,掌根及外沿与敌接触,同时前脚顺势向前插进大约10--25厘米,自己的脚掌长度的80%,成技击桩之“支撑桩”姿势(身体重心分配大约是前七后三)。

爆发时猛然坐后胯、支撑后膝盖,膝盖与脚趾顺向一致,前膝盖有力支撑与后腿成对等支撑平衡,发力后如同踏在弹簧板上,随即被反弹回来,往复不已。

要点:爆发时身体不得有大的起伏,以腰脊弹抖之力崩胯兜丹、压缩聚合带动整体运动,后腿不因上步而拉直,撞击时不因重心转移而破坏斜面支撑轴,前踏时遵循“全身同时、用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向同一个方向压缩”的用力方式。

后发力:预备、在斜面技击支撑桩姿势(重心分配是前七后三),后脚跟略抬起,然后重心猛然后退大约5-10厘米,自己脚掌的60%距离,全身整体沿斜面支撑轴斜后下方向压缩至后脚根,同时双手向下、向内滚裹扣砸,至自己心口略下位置成斜面技击桩之之支撑桩略低姿势(重心分配是前三后七),下颚微收,双腿对等支撑平衡。

要点:以前腿的支撑力把身体推移,同时全身配合协调一致,仍然遵循“全身同时、用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向同一个方向(目标)压缩”的最佳用力方式。

左右发力:预备、以斜面技击“撑抱桩”姿势站立,身体重心分配大约是前三后七,以后腿的蹬力把整体推动前进,前脚向前踏进大约10--25厘米距离时,双手同时外翻同时向左(或者向右)撞击,其动作要领与前发力相同(参照前发力)。

要点:做左右发力时,虽然是以手掌为接触点,但应以肘臂横击为佳。

以左姿势为例(左腿左手在前)做左发力时,左肘及左小臂猛烈撞击对方的中线,右手同时扣抓打击,更以“首领”“变脸”领劲增加爆发力度。

以左姿势向右发力时,右手臂和右肘撞击对方中线同时左手互助。

(66)心意拳12把劲

(66)心意拳12把劲

(66)心意拳12把劲一把劲意:恨天无把(塌天落)原文:凝神意,拽天环;力碑塌,一瞬间;手落声,随意领;雷骤降,躲身难。

注释:此把意劲方向为由上而下故又称落劲。

发力意象与苍天争气概,惟恨苍天无法装上把手。

若有把手,此力一发定可把偌大的青天拽落于脚下。

也可想象头顶有粗大横枝,我单手或双手攀附其上,猛然全身发力将巨枝拽断。

发这把力时往往气以雷声相佐,轰然一声意到、气到、力到。

鹰捉把、乌牛摆头、一头碎碑、鹞子栽膀等拳架,皆蕴此劲意。

训练时,意领气,气催声,周身用力,折腰甩膀,势猛劲足,技击应用中神勇无比,使对手有霹雳击顶天塌而下之感。

二把劲意:恨地无环(地翻天)原文:心头燃,发冲冠;内动随,似箭躜;力贯筋,梢拨起;灵心恨,地生环。

注释:此把劲意方向是由下而上为钻把之意,又称起把。

它的发力意象是与地心争力,犹昔日楚霸王恨地无环,若有环可将大地一提而起拋于天际。

横拳卷地风、提手钻拳、虎扑、冲天炮等势均含此劲意。

以上二把为?的力。

此把意锻炼拳动钻打时的爆发力,我拳架从低就身,突然长身而起,单拳(双拳)紧握好如同大地有环我已抓紧一般,猛然发力,似要将大地扯起掷向空中。

久习之威力非同小可,应敌而用时,使对手有突遭山崩地裂之感。

要领为内动外随,气随声发,蹬腿展腰,周身齐运。

三把劲意:火烧身原文:交贵意,火烧身;势崩翻,籍灵根;意动如,拳似炮;心合气,力通神。

注释:此把劲意为盘拳练艺时心胸虚灵,内不?力,外不露形,于无形中突然发动,四梢劲起,内动外随,有如肤?火星,梦中惊醒,滚油滴水,硬弓断弦一般,灵动无比,速猛异常。

主练人的敏捷反应能力以及增强人应敌的灵敏度,交手时击其不意,趁其不备,全在敌人的意料之外。

要以意领气,以气催声,声助拳威,动作在一瞬间完成。

四把劲意:一头碎碑、曲断中节原文:抖擞神,两臂伸;擎碑过,顶千钧;凌空搠,神功显;土齐腰,四尺深。

注释:此把劲意曲断中节功法为身体直立,两手高举,意想两手将一块重千斤的石碑举过头顶,竭尽全力将它向地下搠去,把大石碑直插入土中一般。

意拳摇旋试力---姚承光

意拳摇旋试力---姚承光

意拳摇旋试力---姚承光姚承光传授谢永光整理一、定步旋法试力站立的步法为丁八步步法,左脚左手在前,身体的重心为五五位置;慢慢把双手抬至胸前高度,手心朝下,五指前指,两手相距两至三拳;意念假借双手五指与远处的树上系有弹簧,手掌、手臂下面假借扶按薯大的沉重铁球,两臂内侧之间、手掌被粘在上面不能脱开。

姿式站好后,开始练习旋法试力了,这时后右腿缓缓向右下方坐靠,后腿与前腿内侧似有弹簧微微外分,前脚掌五指微微扒地,后腿在向后右下方靠时,身体同时向后下右方移动,要细心体会身体的后部、背部、肩部、大小腿后部,似有把水把树有微微挤动之意。

由于后腿身体向后下右方的运动,双手同时配合把扶按的大球慢慢回拉,回拉时双手五指要把假借的弹簧缓缓拉长,两手臂两肘之间有外分之意,手掌手臂似有下按又有上提不起之意,这时双手已回拉到距离自己的胸部有尺把远时,就不要再回拉了,这时身体的重心刚好为前三后七。

回拉时要注意后胯与前膝似有弹簧相争,头与前脚似有弹簧上下斜面相争,两手、两肘之间、双臂内侧似有弹簧横着相争,随即将扶按的大球向前推出,这时右后腿下踩前蹬微微上站,前后腿之间似有弹簧向内挤合,前脚掌微微下踩,前腿膝部微曲前指。

由于后腿的运动,催动身体慢慢向左前方似有推动水或大树之意,这时双手掌、手臂下侧同时配合将扶按的大球向前、内合、下按意向左前方缓缓推出;向前推球时,头与前脚似有弹簧微微向下挤合,头与后脚似有弹簧微微上下相争,这时将球缓缓推回到定式的位置,两腿的重心为五五的位置。

以上是一回拉一推出的丁八步旋法试力。

随即可连续反复的练习,左右式均可轮流去练,要用意不用力,要慢慢去揣摸双腿及身体双手带动大球旋转的阻力感。

二、定步摇法试力站立的步法力丁八步步法,左脚、左手在前,身体重心为五五位置;意念假借我们身体如巨人站在很深的水中,双手慢慢前伸尺许远,手心向前,手指微曲上指,两手相距两至三拳,常规高度大约在嘴部位置,手心向外时手指有微向内收,手指自然分开,间有五指各夹一棉球感,两手象半推半托着一个大的铁球,手臂内侧仿佛裹抱一参天大树,有分不开裹不动之意;意念假借双手的腕部似有弹簧横着相争,双手的五指,双手的肘部,双手臂内侧似有弹簧横着相争。

买式心意拳十大形

买式心意拳十大形

一、龙形一波未定一波生,好似神龙水上行,猛然一惊冲天起,生光雄勇令人惊。

起势:两腿并立,目视前方。

第一动: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双腿弯曲,右手曲肘上钻,手心向面;左臂曲肘下按,手心朝下贴于左胯外侧(图1)。

接上动,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双腿弯曲,左腿蹬劲,同时右手反掌下拉至右胯外侧,左手随腰右旋之力向前下方猛力劈击,目视左手击出方向,此形要求手动脚动,周身齐动,变化速度要快,用力要猛(图2)。

二、虎形猛虎出洞一阵风,风吹草动群禽惊,扑食勇猛难逃避,纵山跳涧显威风。

起势:两腿并立,目视前方。

第一动:左脚向前迈出,脚后跟着地,双腿弯曲,重心在后腿,两手曲肘上提,手心朝下,上身束含,收尾提肛,肩下沉,目视远方,意念集中,有待发之势(图3)。

接上动,右脚猛蹬,向前迈进一步双腿弯曲,重心略偏后,双手随后腿之蹬劲猛力向前推出,手心朝前,两中指交叉,肩下沉,头上顶,目视远方。

此形周身动作高度协调配合,快速刚猛,力达双手(图4)。

三、猴形猴形须知身有灵,偷桃献果显本领,看它一身无定式,纵横跳跃一身轻。

起势:两腿并立,目视前方。

第一动:右脚向前迈进一步,两腿弯曲,重心偏前,腰向右旋转,左手随腰旋之力曲肘上穿至面前,右手扶于左肘内侧,两手随腰转在面前左右晃动,此形为“猫洗脸”(图5)。

第二动: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右手随腰转动向前推出,左手后拉曲肘放于左胯上部,目视击手远方,此形为“猴摘桃”。

此形动作轻灵、快捷,步随身变,手随步出,周身齐动,长期盘练身轻步灵,动作快捷(图6)。

四、马形人学烈马踏蹄功,战场之上逞英雄,英雄四海扬威名,全凭此势立奇功。

起势:两腿并立,目视前方。

第一动:进左步两手前插,左步落地,立起右脚前蹬,同两手变拳沉肘下拉至右大腿两侧,左腿微曲,支撑全身重量。

收尾提肛,沉肩束身目视前方(图7)。

第二动:右脚落地前踩,成左弓右蹬式,双拳向内反转前冲,拳心朝里,与鼻同高,后腿蹬劲直达两拳。

目视双拳击出方向,此形步子迈开蹬出,力度要大,迈步要远,有马奔之意(图8)。

意拳三种身法试力

意拳三种身法试力

意拳三种身法试力作者:谢永广来源:《少林与太极》2010年第09期意拳以浑圆力为基础的身法练习主要包括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面的训练。

意拳试力中的旋法、摇法和神龟出水就是三种侧重于身法训练的试力。

其中,旋法试力主要是练习前后身法的移动,摇法试力主要是练习左右身法的移动,神龟出水试力则是一种六面综合但偏重于练习上下身法的移动。

在具体的练习过程当中,一定要将这几种身法的试力和摩擦步紧密结合起来进行走步综合的试力练习。

这是一种身法的摸劲练习,运动起来比较缓慢,其目的在于培养周身的协调性,为以后快速运动的“一触即发”打下基础。

1定步旋法试力(1)定步旋法试力对身体姿势的要求身体呈左式丁八步站立为五五重心,这时慢慢把双手抬至胸前高度,手心朝下,五指前指,两手相距二至三拳。

意念假想双手十指与远处的树上系有弹簧,手臂下面假想扶按沉重的铁球(图1)。

(2)定步旋法试力的意念要求与练习方法后腿缓缓向右下方坐靠,身体同时向后下移动,双手同时配合把扶按的大球慢慢回拉,回拉时双手十指要把假想的弹簧缓缓拉长,当双手回拉距离自己的胸部有尺许远时即止,这时身体的重心为前三后七(图2)。

随即将扶按的大球向前推出,这时后腿下踩前蹬微微上站,催动身体慢慢向左前方似有推动水或大树之意,这时双臂下侧同时配合将扶按的大球向前、内合、下按意向左前方缓缓推出至定式的位置,两腿的重心为五五开(图3~5)。

(3)意拳旋法试力练习的目的和意义意拳旋法试力,是一种身法的训练,主要练习身体前后的移动躲闪。

同时旋法也是意拳推手中最常用的基本应用技术之一。

2定步摇法试力(1)定步摇法试力对身体姿势的要求身体呈左式丁八步站立为五五重心。

意念假想身如巨人一般站在很深的水中,双手慢慢前伸尺许远,手心向前,手指微屈上指,两手相距二至三拳,大约在嘴部的高度,两手如半推半托着一个大铁球,手指自然分开(图6)。

(2)定步摇法试力的意念要求与练习方法意念假想双手掌推着的大铁球向自己身体缓缓滚来,身体自然向后下坐靠,双手同时配合有微微的回拉之意。

意拳身法解析

意拳身法解析
练习上下身法的移动 。在具 体 的练 习 身体 同时向后 下移动 ,要 细心体会 身
过程当中 ,一定要将这几种 身法 的试 体 的后部 似把 树有 微微 挤 动之 意 , 由 力和摩擦 步紧密结合起来进 行走步综 于后腿身 体 向后下方 的运动 ,双 手同 合的试力 练习 。这是一种身 法 的摸劲 时配合把扶 按 的大球慢 慢 回拉 ,回拉 练习 , 运动起 来 比较缓慢 , 目的在 于 时 双 手 五指 要 把 假 借 的弹 簧 缓 缓 拉 其 培养周身的协调性 ,为 以后 快速运动 长 , 两手臂之 间有外分之 意 , 手掌 手臂 ( 左右身法 的训练——摇 法试 2)
内侧之间 ,手掌被粘在上 面不能脱 开 下踩 , 前腿 膝部微屈前指 , 由于后腿 的 似有弹簧上下斜 面相争 ,后 腿在下坐
■■ 庚寅年叁期 l
] l 蔓
这 时身体 的中线 已转换 到右前 面了 ,
起势姿势 ( 7 图 8 。 图 , )
身体 为 五五 重心 , 完 即止 , 推 身体 呈 将 身体 向右手方 向上升 ,双手掌 和双
前指 , 两手相距二 至三拳 。 意念假借双
随 即将扶 按 的大球 向前 推 出 , 这 时我们 的左后 腿 向后 下坐靠 ,身体 向 手五指与远处 的树上 系有 弹簧 , 掌 、 时左 后腿下踩前蹬 微微上站 ,前后腿 左外方慢慢挤 靠 ,意念假借 身体有挤 手 手臂下面假借扶按 沉重的铁球 ,两臂 之 间似有弹簧 向内挤合 ,前脚 掌微微 动泥土 的阻力 感 ,此 时头 与右前脚掌
的“ 一触 即发 ” 打下 良好的基础。 在走 似 有 下 按 又有 上 提 之 意 ,这 时 双 手 已 力 步综合 的试力 练习有 了一定 的基 础之 回拉 到距离 自己的胸 部 有尺把 远 时 , 身 体呈右式 丁八 步站立 ,两脚前 后, 还要多进行变 步发力练 习 , 运用 就不要再 回拉 了 ,这时身体 的重心 刚 后力量 的分 配为五 五重心 ,身体其 它 并 “ 假想敌” 意念 与敌 人进行周旋 , 自 在 好 为前三后七 。回拉时要 注意后胯与 部位 的要求 与浑 圆桩相 同 。意念假借

意拳之意

意拳之意

1.两脚分开与肩间宽,脚心内含,双腿似曲非曲,微微弯曲,胯后靠下坐,头虚领挺拔,下颌回收,似夹一个小球,不可用力,眼睛平视,双手拿起,手的高度与肩相平,两手十指相对,两手相距两三拳,手心离身体一尺开外,十个手指微微弯曲,设想两臂腋下如夹一个很轻很薄的球,抬平就掉了,贴身就挤破了,要保持松肩垂肘不可用力,十个手指设想夹有棉球。以上要求是对撑抱桩的外形而言。然后要运用意念去体察,假借手中环抱一个很轻的纸球或气球,球与胸部、手臂内侧、手指、手心轻轻接触,用力抱球就破了,不用力球就掉了,要以双手、双臂、胸部细心体察感受到球的存在。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这些假借,只能用意不许用力去做。以上是健身桩抱球的意念活动。
我们在练习健身桩时,应先明白为什么有此一站,我认为有三点:一、培养运用意念活动;二、自身建立矛盾争力与身体各部相争相连,进而周身与外界建立矛盾“争力”;三、不动中求动,体察阻力感,培养“意中力”,即拳术力量。
我们在练习健身桩时,着意体会诸如高山流水、风和日丽等,仿佛置身在大自然的优美环境中,全身非常轻松舒适自然,有悠闲自得之感。学会运用意念调节精神、肢体、肌肉的松紧,意拳认为,“松”“紧”是构成人体运动的基本矛盾。诸如,力量、速度、灵活、协调耐力等素质无不受到人体肌肉松紧的制约。就意拳全部的训练内容来说,就是怎样正确掌握运用“松紧”的问题。所谓“松紧”,既是肌肉的松紧,又是精神的、心理的“松紧”,而首先是精神的“松紧”。因为任何肌肉的活动都是靠神经文配的,神经又是受精神意志的影响。因此,精神意志的控制是重要的。意拳之所以要突出一个“意”字,其道理就在于此。下面着重谈一谈健身桩法中撑抱桩的锻炼要求。
3.关于意念方面的运用。
肩要放松腋下含虚,松肩沉肘,意念假借站在齐腰深的水中,水的晃动,使自身随水有左右前后摇晃之感,自身与水相抗衡等。站桩时,面都表情似笑非笑。两唇微张,面部颈部肌肉放松,呼吸匀细自然,双目前视微向上方,不可仰头或低头,远望前面景物似为轻雾所遮,隐约可见,朦朦胧胧,此刻心平气和凝视静息,好像微雨落到地面或树枝上这样极细微的声音都能听到。以上所提·的这些要求不可一味刻意追求,最好是在自然中逐步形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拳的“摇与旋”——薄家骢
2008-01-05 9:11
摇与旋是意拳训练须臾不可离开的基本功法,在以往的训练实践中,是教学者不肯轻易示人的所谓“不传之秘”。

摇与旋既是功法又是拳法,在有了一定的站桩基础之后,就可以进一步学习摇与旋。

如果你练习意拳的目的是健身,那么摇与旋可以提高你练功的兴趣,免除长时间站桩带来的枯燥。

如果你是练技击的那就不用说了,你始终就要把摇与旋当成自己练功的宝贵财富不可放弃。

尽管时间再紧张,什么都来不及练,也要把摇与旋复习一下。

“摇”与“旋”是两个不同的练习。

摇,是在身体额状面上的左右平移错动。

旋,是围绕身体的垂直轴所作的圆周运动。

摇与旋训练的基本姿势,采用平行步推托桩的姿势,不过在刚开始练习的,可以把双手的高度从二指勾眉的位置降到双手在胸前平推,手心向前手指向上,其他部位的要求同浑元桩。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保持下颌微收两肘定位与颈后构成的三角争力。

在作摇旋练习的时候,两只手要相对固定,要用身体躯干去围绕着手做练习。

手动与身动那个为主是区分技击实用与花架子表演的本质区别,从事技击训练的人不可忽略这个重要的诀秘。

摇,用身体微微向左右平行移动,在双手相对不动的情况下,形成手与身体的平面交错相对运动。

即身体向右运动两只手感到有向左的一股力量产生。

相反,身体向左运动两只手感到有一股向右的力量产生。

旋,是双手在相对不动的情况下,身体以头为主宰,围绕着身体纵轴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的圆周运动。

摇与旋的练习开始时需要慢慢地
练,待熟练以后动作幅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快慢都要有意识地加强训练。

初介入摇旋练习先练摇后练旋易于入门。

在摇旋的练习中最常见的错误是髋关节不稳定。

表现在外形上就是髋关节的扭动或摇摆。

正确的动作应该是髋部稳定整个人体像一个石膏塑像一样。

所以没有一点站桩的基础是练不好摇与旋的。

在练好平行步摇与旋的基础上,可以改变双手的形式,用任何一种技击桩的手型来作摇旋练习。

如采取伏按桩、平抱桩、背手桩等。

进一步的练习,就可以采取技击桩的步位进行摇与旋的练习,当然左右式都要练。

到了技击桩的摇旋都练熟练以后,可以结合步法训练进行行进间的摇旋练习。

到了这一地步你就可以结合各种试力练习摸索到意拳(大成拳)的技击实用的奥妙了。

鉴于摇旋在意拳(大成拳)训练中的地位,所以每一个练习意拳(大成拳)的人都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摇旋是从站桩相对静止过渡到动起来操拳的催化剂。

很多从事意拳(大成拳)的人,一辈子下了很大的功夫。

到头来不会动就是缺少了这一层功夫。

我做为一个从事一辈子体育运动的教练员,又是一个几十年的意拳(大成拳)爱好者,经常看到一些痴迷于意拳(大成拳)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人,一味地追求站桩的时间长短和打沙袋次数的多寡流血流汗不辞辛苦,但实际上离拳越来越远实在是冤枉。

通过这篇文字希望能对同好有一些启发,是所愿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