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三农问题农家参谋NONG JIA CAN MOU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刘辉刚(中共安泽县委党校,山西临汾,042500)【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质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各产业融合发展。
本文阐明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乡村振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需要四梁八柱来支撑,党是总的骨架,党中央是顶梁柱,基础是千千万万基层党支部,必须夯实基层、打牢基础。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要求绘就乡村振兴发展蓝图,但“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还得靠基层党支部来落地落实。
基层党支部是先锋队,担负着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既要将党和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传达到户,让人民群众了解党和国家的乡村振兴计划和战略,让党支部在基层挑大梁,让党的声音在基层唱主角,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基层党支部。
基层党支部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要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试行党员责任区、党员中心户、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做法;要夯实基层基础,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把抓党建与乡村振兴、扶贫攻坚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统筹抓好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等各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
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
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之间的关系,分析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体制机制创新策略。
文章首先概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征,包括科技驱动、绿色生态、规模化经营等方面。
随后,文章深入分析了传统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局限性和问题,如小农经济、分散经营、市场适应性差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强调了创新对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接下来,文章将详细介绍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具体路径和措施,包括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市场体系建设、政策支持体系构建等方面。
文章将总结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之间的关系,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旨在为农业领域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有益参考,推动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现代农业发展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逐渐崭露头角,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也应运而生,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然而,现代农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
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土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亟待创新。
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向更加多元化、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同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波动大,也给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挑战。
农业生产者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的完善也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在技术创新、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资源环境保护、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取得突破,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挑战。
关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研究报告-福建省科协
【福建省科协资助项目】省科协科技思想库研究项目结题报告(项目编号:)(十三五期间福建省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研究) 研究报告项目承担单位:X X X项目推荐单位:X X X项目组成员:X X X二〇一五年X月X日目录前言 (1)一、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农村经营体制建设现状 (1)(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 (1)(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加快 (2)(三)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3)(四)闽台农业交流合作持续先行 (3)(五)农村社会化服务日趋完善 (3)(六)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持续加大 (3)二、十三五期间创新福建省农村经营体制的制约因素 (3)(一)土地流转受多重因素制约影响规模经营水平 (4)(二)农村劳动力缺乏素质有待提高 (4)(三)农民合作社发挥作用有限 (4)(四)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4)(五)农村社会化服务比较薄弱 (4)(六)农业贷款难保险难问题仍未有效解决 (4)三、创新农村经营机制,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总体要求 (4)(一)经营方式现代化 (4)(二)经营主体多元化 (4)(三)经营服务社会化 (4)(四)支持保护制度化 (4)四、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议 (4)(一)培育新型主体,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 (4)(二)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水平 (5)(三)建设“一区两园”,构建农业经营示范平台 (5)(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增强农业经营发展活力 (5)(五)完善服务体系,提升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 (6)(六)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农业支持保护 (6)(七)开展试点示范,推动两岸农业经营模式融合创新 (6)前言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
福建省农业发展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十三五期间福建省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研究课题的开展……一、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农村经营体制建设现状近年来,全省按照“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为适应农村、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大力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经营主体。
乡村振兴战略
人民日报:土地流转与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土地流转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前提和主抓手;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的“田园综合体”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和主平台。
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新阶段,土地流转和田园综合体建设理应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抓手与主平台。
美好的“田园”是我国古代人们向往的理想空间。
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必须着眼于“新田园时代”背景,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创造“现代田园”。
关键的平台就是“田园综合体”。
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概念,“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这是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是培育和转换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动现有农庄、农场、合作社、农业特色小镇、农业产业园以及农旅产业、乡村地产等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城乡一体化的新支点和新引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城镇化必须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市工作必须同‘三农’工作一起推动,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五大增长点
山东省还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 对农作物的精准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三、乡村产业振兴
山东省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村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例如,山东省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山东省还积 极发展乡村旅游、
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为农村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四、农村改革发展
山东省在农村改革发展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措施,激活了农村发展活力。例如,山东省通过开展 土地流转试点,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专业大户或农民合作社,提高了土地利 用效率。
山东省还通过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增加了农民的 财产性收入。
名。特色农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户收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例如, 河北省阜平县的食用菌产业,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实现了食用菌 的规模化生产,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
增长点二:农产品加业
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农产品为原料,通过加工转化成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我 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涵盖了粮食、油料、肉类、乳品、果蔬等多个领域。 农产品加工业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等方面具有重要
参考内容二
一、引言
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山东省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 年来,山东省政府致力于推进农业现代化、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村改革发展,为 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农业现代化发展
山东省在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努力。通过推广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 装备,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例如,山东省在农作物种植方面积极推广 节水灌溉技术,有效提高了农作物的抗旱能力,同时也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2023年公务员省考之公务员申论综合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
2023年公务员省考之公务员申论综合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大题(共10题)一、材料一近年来,随着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推进,法律规范愈来愈多地被用于精神文明建设领域,成为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促进社会文明行为的重要手段。
2020年6月1日,《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施行,明确了各个领域的不文明行为以及值得倡导的文明行为。
该条例是对以往相关法律规章的梳理、总括和深化。
在此之前,已有《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北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等地方法规规章,对促进各个领域的文明进步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如2013年1月1日,《北京市公园条例》施行,其中特别对影响园容和游览秩序的行为作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2016年9月19日,《北京市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意在提升人们文明出游意识。
此外,全国各地如贵州省、天津市,以及深圳、太原、杭州等24个城市,也先后制定出台了地方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沈阳、南昌等16个城市也在积极启动文明行为立法进程。
这些地方立法明确了不文明行为的主要类型和处罚办法。
《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明确了重点治理六大领域不文明行为,包括遛犬不牵引,犬便不清理;采挖景区植物,攀折花木,损坏草坪、树木;拨打骚扰电话,发送骚扰短信等。
《郑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明确规定,随地吐痰、便溺,现场拒不整改的,将被处以50元的罚款。
各地的立法也加大了对文明行为的鼓励力度。
《昆明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鼓励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市民、见义勇为人员、优秀志愿者等先进人物。
《天津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条例》规定,对于获得国家或者市级精神文明表彰的人员,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其纳入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对符合就业困难条件的优先纳入就业援助;对申请在本市落户的,予以加分奖励;鼓励用人单位在招聘招录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录用获得精神文明表彰的人员。
申论热点:深化农村制度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申论热点:深化农村制度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农村一直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40年前,正是安徽小岗村的18户农民点燃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星星之火,使得改革开放的春风迅速吹遍神州大地,释放了我国巨大的发展潜力。
而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广大农村的推广和普及,农村的生产积极性同样得到极大解放,激发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从农业税的废除到农业补贴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从村民自治的实施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农村制度改革的速度相比城市来说落后了,造成农村系列问题。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并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举措和措施。
|公考角度中公解读*[原因]历史鲜明地告诉我们,正是得益于改革,农村生产力才能得到极大解放,农村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农业现代化才能跨越式发展,农民各项权利才能有效维护;也惟有用好改革这一法宝,才能顺应“三农”发展中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化解面临的各种矛盾与各类风险,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培育源源不断的动能。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突出,尤其是农村改革内部的攻坚任务更加艰巨,外部的国际国内环境更加复杂,这都要求我们,对于农村改革,力度只能增不能减,手段只能优不能缺,信心只能提不能颓。
[权威论述]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于向改革要活力。
——十九大报告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不松劲。
——习近平[面临的问题]一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重心在上世纪80年度中期由农村转向城市,我国农村改革势头逐步趋缓,此后农村经济社会虽然仍保持稳步发展势头,但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城镇,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如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是对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作出的顶层设计,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确立了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要求建立透明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展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并要求完善设市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对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这个重大决策提出了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新思路,也提出了城镇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路径,打破了制约城镇化建设的投资瓶颈,破解了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难题。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利益格局
城乡发展一体化,核心是城乡主体权利,构建全体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的体制机制,形成造福百姓、富裕农民的利益格局。重点是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来源,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的局面。
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推行、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跨地区跨行业的转移就业,城乡二元体制逐步被打破。新世纪以来,取消农业税、实行农业补贴政策、推进新农村建设,使工农城乡逐步走向协调发展。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着农业不断发展,农村人多地少矛盾加剧,农业发展方式粗放、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凸显。特别是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一家一户经营难以采用先进科学技术、难以吸纳现代生产要素,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和种地农民收入。因此,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势在必行。
2019乡村振兴继续教育答案
2019乡村振兴继续教育答案一、单选题1、深化农村()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我的答案:集体产权"正确答案:集体产权"2、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我的答案:多种"正确答案:多种"3、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
我的答案:农业农村现代化"正确答案:农业农村现代化"4、补齐(),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
我的答案:农业农村短板"正确答案:农业农村短板"5、把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来,落实到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等各个方面。
我的答案:农业"正确答案:农业"6、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
我的答案:供给侧"正确答案:供给侧"7、加大()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我的答案:农村改革"正确答案:农村改革"8、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我的答案:土地制度"正确答案:土地制度"9、目前有()大新经济。
我的答案:十"正确答案:七"10、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年。
我的答案:三十"正确答案:三十"二、多选题11、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和()。
我的答案:优良家风文明乡风新乡贤文化"正确答案:优良家风"文明乡风"新乡贤文化"12、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范文(3篇)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范文(3篇)第一篇: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中央一号文件题为,主题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果断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短短的9655个字,涵盖了“完善国家食粮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延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等八个方面,是以“三农”为重心的工作部署,更是今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据,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进步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涉农工作做得更全面、更细致。
通关一号文件全文,责任感、使命感贯穿其中;“服务于民,奉献于民”的执政思想显而易见;踏足于实际,把要求转化为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新办法;增强政府支持与保障能力,实现资源可延续利用,为增进经济长期较快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央一号文件的连续第11年聚焦“三农”,粮食安全始终摆在首位,这是对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延续,更加突出了粮食安全、农业科研创新、土地制度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主题,强调了深化改革,细化了具体措施。
以具体的便民举措,助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体质上与机制上摒弃弊端,保障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全面推进,是在今后工作中必须谨记的关键。
第二篇: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通过分局2022年1号文件的深入学习,结合自身岗位情况,总结出以下心得体会,也是对自己的要求。
一、解放思想,敢于匹配快车道。
当前形势下,安全是政治、是大局、是稳定,分局“基础+综合”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作为安全管理人员要更加有危机感,分局未来发展需要匹配高质量的安全管理水平。
“基础+综合”发展要求下,综合业务占比会逐步加大,安全管理难度同比直线上升,专业领域将会涉及建筑、市政、水利等各个方面。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的若干意见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湖北省委员会,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1.27•【字号】鄂发[2014]1号•【施行日期】2014.01.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的若干意见(鄂发〔2014〕1号2014年1月27日)2014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总目标,按照“落实政策、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的思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
主要发展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4%,粮食增产6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一、健全农产品生产供应保障机制1.稳步发展粮食生产。
认真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和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及耕地地力提升工程,大力开展土地整治,推进粮食核心区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推广水稻集中育秧,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突破性发展薯类生产。
充分挖掘科技兴粮潜力,提高粮食单产。
落实国家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和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
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统筹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骨干粮食收纳库维修改造,在主产区开展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仓储、烘干整理设施建设试点。
开展粮食规模生产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
加快推进大田作物生产机械化,主攻机插秧和油菜机收。
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支持发展农机合作社。
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支持国有农场、民营企业到境外进行互利共赢的农业生产和进出口合作,加强规划布局、平台建设和协调服务,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提高我省农业对外开放水平。
2.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林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制度,强化监督考核和激励约束。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法规类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文字号】皖政[2013]69号【发布部门】安徽省政府【发布日期】2013.10.28【实施日期】2013.10.2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皖政〔2013〕69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近年来,我省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农业和农村发展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矛盾亟待解决。
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更好地适应“三农”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变化,省政府决定在全省20个县(区)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按照统筹推进、重点突破,试点先行、分类指导,封闭运行、风险可控的原则,重点围绕市场主体培育、土地市场建设、集体“三资”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建管、信息和金融服务等6个方面开展改革试点,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和农村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2〕12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做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力争到2015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面积占承包耕地50%以上,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
2.着力培育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
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外出务工返乡农民,通过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扩大生产规模,逐步发展成专业大户。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
• 18.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入市。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 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 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 价,加快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 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
• 19.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农村 宅基地制度,完善农村宅基地分配政策, 在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前提下,选择 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 抵押、担保、转让。
•
3.健全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综合运用 储备吞吐、进出口调节等手段,合理确定 不同农产品价格波动调控区间,保障重要 农产品市场基本稳定。
• 4.合理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抓紧制定重 要农产品国际贸易战略,加强进口农产品 规划指导,优化进口来源地布局,建立稳 定可靠的贸易关系。
• 5.强化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建立 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落实地方政府 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
二、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 6.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 财政支农政策,增加“三农”支出。公共 财政要坚持把“三农”作为支出重点,中 央基建投资继续向“三农”倾斜,优先保 证“三农”投入稳定增长。
• 7.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按照稳定存量、增 加总量、完善方法、逐步调整的要求,积 极开展改进农业补贴办法的试点试验
•
15.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抓紧 编制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和农 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 修复试点。从2014年开始,继续在陡坡耕 地、严重沙化耕地、重要水源地实施退耕 还林还草。开展华北地下水超采漏斗区综 合治理、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湿试 点。通过财政奖补、结构调整等综合措施, 保证修复区农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降低。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1)
■锁定8项“三农”工作重点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文件指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要鼓励探索创新,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尊重农民群众实践创造;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要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三个导向”文件强调,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2013年,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民生有新的改善,农村社保会持和谐稳定。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增多。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更为紧迫,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对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提出了亟待破解的课题。
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要鼓励探索创新,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尊重农民群众实践创造;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要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几个问题
流转平台建设
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提供信息 发布、交易撮合、合同签订、监督 执行等服务。
鼓励适度规模经营
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农民将 土地流转给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 和农业企业,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 经营。
土地承包制度改革
01
02
03
稳定承包关系
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的基 础上,进一步明确承包期 限和权利义务,稳定农民 对土地的承包预期。
加强乡村法治建设,要注重加强法律 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 律素养。
严厉打击农村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农 村社会治安稳定。
05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改 革
完善农村教育体系
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提高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改善教学 环境,确保农村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 的教育资源。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提高教师待遇、加强培训等方式 ,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资源,提高 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几个问
题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 农业经营体系改革 • 乡村治理机制改革 •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改革 • 深化农村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01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流转改革
土地流转规范化
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明 确流转程序和规范,确保流转
完善承包经营权
建立健全承包经营权登记 制度,明确承包方的权利 和义务,保障其合法权益 。
承包地退出机制
针对部分农民长期外出务 工或举家迁徙的情况,建 立承包地退出机制,鼓励 其自愿有偿转让承包地。
土地征收制度改革
缩小征地范围
严格界定征地的范围和用途,将征地权限定在公共利益需要的范 围内。
农业现代化求解农村空心化难题
农村空心化首先是人口的空心化、村庄的空心化,随之而来的是农村产业的空心化,而后是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衰减,如此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口的外流。
农村空心化现象由来已久,成因十分复杂。
多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此高度关注,并积极寻求破解良策。
十九大报告提出“四化同步”,为振兴农村经济指明了方向。
其中,农业现代化是破解农村空心化难题的主要方向。
以农村土地政策变革为突破口,吸引资本和技术向农村流动,快速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是振兴农村经济、解决农村空心化难题的基本路径。
难题:农村空心化的严峻现实和复杂成因农村空心化问题由来已久。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广大农村陆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得到释放的提升。
这一时期农村生产力的释放和提升,是对农村土地使用、生产单元和生产成果分配方式进行调整的结果,但因为未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根本性变革,因而未能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进入农村,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并没有取得质的突破,农村生产力在经过短暂的爆发后进入发展“瓶颈”期,上升幅度下降,农业劳动边际收益呈现递减趋势。
到1980年代末,相对于农业资本、耕种土地农业现代化:求解农村空心化难题文/钱安琪农村经济长期发展缓慢以及城乡公共资源占有差异,造成了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边缘化的“新三农”难题。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激活农村土地资源,吸引雄厚的资本、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具有职业技能的农业工人等农业生产要素进入农村,建立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坚持“四化同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农村空心化难题的根本之策。
和生产力水平,农村劳动力处于严重过剩状态。
进入1990年代,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也驶入快车道,用工需求激增,随着社会人员流动控制逐步放松,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转移就业,从此开启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闸门,之后再也没有停止过。
最近的二十年,中国的城市化运动狂飙突进,城乡资源配置的差异进一步拉大,农村人口外流状况逐年加剧,最终形成了农村空心化的严峻现实。
中央一号文件全面部署深化农村改革 明确指出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
2014年第1期中央一号文件全面部署深化农村改革明确指出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1月19日,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1份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发布。
这份文件约10000字,共分8个部分33条,包括: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
文件紧紧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突出强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政策、新举措,其中明确指出要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努力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并提出,在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
以下是今年一号文件重要精神摘编。
粮食价格: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
食品安全:落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强化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
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
支持标准化生产、重点产品风险监测预警、食品追溯体系建设,加大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费用补助力度。
农业补贴: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完善农业补贴政策。
按照稳定存量、增加总量、完善方法、逐步调整的要求,积极开展改进农业补贴办法的试点试验。
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12014年第1期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
涉农资金:整合统筹使用整合和统筹使用涉农资金。
稳步推进从财政预算编制环节清理和归并整合涉农资金。
浅谈-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乡村农村】
数据来源《2016国土资源公报》
13
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
新疆生产 建设兵团 棉花产区
东北松 嫩平原
长江中 下游地 区
四川盆地水 稻主产区
新农村
11
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
截止2015年的数据,我国耕地面积20.25亿亩,但是人均耕地面积1.4亩,不到世界平均 水平的30%。我国乡村人口约6亿,农户户均耕地面积约3.4亩。
新农村
12
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
近五年以来全国因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农业 结构调整等原因减少耕地面积每年约30万公顷。 抵消通过土地整治、农业结构调整等增加耕地面积, 每年净减少10万公顷
农民增收是整个“三农”的核心任务,但单一的种植业养殖业在资源 有限的情况下,潜力有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工资性收入已经超越家庭 经营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第一大来源。所以,必须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 步开掘农民的增收空间。
新农村
8
五、提出培养一支重要的工作力量——“三农”工作队伍。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 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土地第二轮延包至今,时限已近。作为整个农村政策的基石,土 地政策备受各方关注,更与每一个农民和土地流转经营者的利益息息相关。 但仅仅延包还是不够的,必须让土地带给农民更多收益,要按照十八届三 中全会的部署,继续突进土地制度改革。
新农村
7
四、拓宽了一个核心任务的渠道——农民增收。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 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 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价值
OVERVIEW区域治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价值渤海大学 朱时佳,吴爽摘要:通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可以促进乡村振兴。
结合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仍旧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农业经营不够集中以及集体经济缺乏牢固基础等,这就需要紧抓“土地”,培育要素市场、完善三权分置制度、盘活集体建设用地、赋权宅基地流转交易。
关键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集体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D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18-046-0001十八大至今,中央反复强调加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坚持维护其法人地位,围绕农村集体经济,全面深入探索其新型运行机制,从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每一级别的政府不断制定与颁布相关支持政策,尽全力突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障碍,充分建设与发展农村要素市场,使农村集体经济生机勃勃。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一)土地市场发育不足:小规模农业经营针对现阶段的农业经营格局而言,由分散化与细碎化小规模经营形成的规模经济成为其核心问题。
从我国政策提倡农地流转至今,历经长达数十年的发展,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小规模经营,但农地流转市场发展仍较为滞后。
根据相关数据可知,2016年,规模农业经营户在全国农业经营户中所占比重仅1.9%,并且从2011年至今农地流转速率逐年降低。
另外,农地流转主体较为单一,往往是相互信任的熟人,没有建立起主体多元以及能够为大部分潜在参与者提供优惠的竞争市场,因此,通常情况下农地流转属于“小农复制”。
(二)劳动力转移不稳定:离土不离地近年来工业化以及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劳动力转向城市。
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在外出农民工中,在省内就业的农民工9917万人,比上年增加245万人,增长2.5%;跨省流动农民工7508万人,比上年减少86万人,下降1.1%。
省内就业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56.9%,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所谓 “新”是针对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而言,即以家庭承包经营为 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 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
度上说,当前某些农产晶确实存在供给增速赶不上社会消费
需求增速的现象。农业增产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基础农产
城镇迁徙的“半城镇化”,进入城镇就业农民真正能够转为城
镇居民的比例很小,土地从一定程度上还有保障甚至生存功 能。改变“半城镇化”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土地流 转过程中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土地 规范、有序、合理流转。不给社会稳定留任何后遗症。 2、农村土地流转规模要适度 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适合走欧美大规模农 场的土地流转之路,我国户均土地只有06公顷,劳均只有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2】陈锡文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刻不容缓IJ】求是,2013
(22).
1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 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3,11 ●作者单位:中共新乡市委党校河南新乡
453000
2、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经营主体
2、实现农村土地“三权分置” 改革之初,我们确立了土地集体所有权与农户土地承包
经营权“两权分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经营制度 在很长一段时间极大地调动了最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粮食产量实现翻 番,农产品种类目益丰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面貌发 生显著变化。’。今年粮食产量实现了“十连增”,这个成绩很 了不起,但是生产增长得快,消费需求增长得更快,农产品 供求仍处于“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状况。从一定程
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这就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 农村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乖日发展农村生产力。
一、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必要性
(一)是城镇化、工业化不断加快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为劳动力提 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大量就业岗位,伴随着改革大潮成长 起来的新一代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思想开放,向往城市的生
上生产的,这就决定了农业生产随时要关注气候、作物,并 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障作物的健康生长,因此农业生
产劳动很难进行监督或计量,这些特性决定了其更适合家庭 来经营,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密利益关系,可以不必监 督。当今世界即便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家庭经营也都是农 业生产经营中最基本的形式。改革35年的实践也证明了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符合我国农业产业特点的,取得了良 好地制度绩效。
民专业合作社的能力,更适合引入社会资本实行企业化的经
营“,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还提出要“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 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
产要素和经营模式。”“+ 任何制度都要与时俱进,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 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就是适 应新形势下,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坚持家庭 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进行农业经营方式创新要充分 发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在规模、效率、技术、 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使经营主体更具有竞争力,是农村基本 经营制度更充满持久的制度活力。
须实现流动和重新组合,而要想让农民自愿流转出土地的经 营权,就必须保障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利。十八届三中全会
《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依法维护 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稳定农村土地承 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 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 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这对如何对待农民土地承包经 营权提出了明确要求。 l、明确农民土地权利
和我国农业未来的兴衰,再加上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
一家一户的耕地规模细小且分散度高,生产效率不高,抵御 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农业尤其是种植业正在变 成食之无肉、弃之可惜的“鸡肋”,因此,如何在家庭承包经 营基础上提高农业效率,加快构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成 为必然选择。 (二)是农业现代化不断深化的必然选择
体系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主体多元、形 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 管式等服务模式,扩大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范围“’。 农户要提高集约化水平,采用先进科技和现代生产要素,必 然要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这对于单个经营主体
然是在短时期内不能够实现的。再加上,“半城镇化”的长期
Q3公顷,是全世界最低,而美国劳均60多公顷、加拿大120
公顷、澳大利亚108公顷、英国11公顷、日本19公顷、韩国 Q8公顷、印度还有06公顷,我国目前约有19亿农户在经营 耕地,如果要达到户均经营百亩左右的耕地规模。那就需要 转移出90%以上的农户。这是欧美国家的成百上千倍,这显
(四)与农业经营主体相结合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
性,叉决定了多数有外出就业人员的农民家庭在短期内还不 可能放弃对耕地的经营。正是在这样的复杂社会经济背景 下,现阶段我国推进农地流转一定要适度。
来讲是不经济的,尤其是像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 社这些大都从事粮食种植的主体,所以必须将农业经营主体 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结合起来,通过构建多元化、多层
(三)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发展多种农业经营方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坚持家庭经营
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 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Ⅲ这就要求 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过程中要坚持家庭经营和多种经营 方式共同发展的方向。 l、农业经营方式要以家庭经营为基础 农业是个特殊的行业,其所提供的产品,尤其是种植业 的大宗产品,如:粮食作物、棉花等都是在自然环境中的田野
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化农村土地制 度改革 (一)在现行农村经营制度下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利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就意味着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必
活,纷纷放弃农业生产进城务工经商,据统计,2012年底, 我国农村有26亿劳动力转向了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占当年
农村从业人员总数的48.“谁来种 地”这一问题目渐突出。另外,随着多数农户家庭让主要劳 动力外出或就地转移就业,农民纯收入中来自农业的比重正 在明显下降,2012年全国农民人均7917元的纯收入中,来自 耕地经营(种植业)的比重仅占266%(2i07元)埘,农业 (种植业)对于相当多的农户而言已变成“副业”,农民从事
农业生产更像是做“兼职”,农业兼业化使得“怎么种地”的
问题难以回避。“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直接关系到农业效率
在我国现行的农村经营制度下,只有明确了农户的土地 承包经营权,才能稳定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稳定了农村 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才能解除农民对于土地流转
的后顾之忧。所以,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户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不怕啃硬骨头, 不怕涉险滩,为开展土地流转创造适宜的制度环境。今年中 央一号文件开创性地提出:“抓紧抓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 权登记颁证工作,可以确权确地,也可以确权确股不确地。”
一82一
现了温饱和农业、农村的大发展。但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人地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农业生产效 率低下,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又迫在眉睫,如何在稳定农户土
万方数据
农盈经济2014国
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土地流转,只有探索农村土地所有 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两权分离”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 营权“三权分置”转变,就像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与承包经营 化,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开始走向专业化、集约化、组织化、 社会化生产,也催生了各种农业经营主体的成长,因此,从 一定程度上说农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是农业向现代化迈进的 必然现象。 不同类型的农产品生产往往要求不同的经营形式,例 如:粮、棉、油、糖等大宗产品的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耕地
品,这只是最基本的需求,社会消费还需要更多生态、安 全、品种多样的农产品,这就要求我们的农业不仅要高产、 还要高效,而农业高效是以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品牌
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实现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
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1,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 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化、市场化为依托的,这不是一家一户能做到的,必须加快
I费豫配置l
农业经济20l伪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蔡慧敏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是就我国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和同步推 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提出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任务。全面建成小康,农村是难点,“四 化”同步,农业是短板,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必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这对于我们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 小康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必然性农业经营体系 土地制度改革
随着社会需求结构的复杂化,农产品类型也越来越多样
—83—
万方数据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蔡慧敏 中共新乡市委党校 河南新乡453000 农业经济 Agricultural Economy 2014(9)
本文链接:/Periodical_nyjj201409030.aspx
次、多形式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经营主体提供全方 位、低成本、便利高效的服务,把单个经营主体办不了、办 不好、办起来不经济的事情做好,降低他们的经营风险,尤 其是粮食种植,有利于扭转非粮化倾向,提高农业收益。通 过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 “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的经营规模,因此,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土地股份合作社
等便在这一领域应运而生;瓜果、蔬菜、花卉等鲜活农产品 的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品种选择、栽培技术和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