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的高考考点大题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知识点及例题

高三历史知识点及例题

高三历史知识点及例题在高三历史学科的学习中,掌握并理解历史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高三历史知识点,并提供相关的例题,帮助你更好地准备历史考试。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介绍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历史背景- 解释封建社会的形成原因和影响- 例题:下列哪个时期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A. 夏朝B. 商朝C. 春秋时期D. 战国时期2. 秦汉时期的统一与繁荣- 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和影响- 介绍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例题:秦代统一六国的基本途径是什么?A. 政治征服B. 经济融合C. 文化借鉴D. 军事侵略3. 唐宋时期的经济繁荣与文化传播- 解释唐宋时期的繁荣景象及原因- 了解唐宋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例题: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古代经济最为繁荣的时期?A. 唐朝B. 五代十国C. 南宋D. 北宋二、世界史知识点1. 近代西方社会的起源与发展- 介绍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过程- 解释科学革命和文艺复兴的意义- 例题: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近代西方社会的起源?A. 法国大革命B. 美国独立战争C. 工业革命D. 第一次世界大战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二战-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分析二战的起因和全球影响- 例题:下列哪个因素导致了二战的爆发?A. 资本主义扩张B. 种族歧视C. 左翼政治运动D. 军事技术发展3. 冷战与国际关系- 解释冷战的起因和特点- 分析冷战对世界国际关系的影响- 例题:冷战的核心竞争是哪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A. 美国与苏联B. 美国与中国C. 苏联与英国D. 苏联与德国三、现代中国史知识点1.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历程- 分析改革开放政策的背景和意义- 例题: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A. 南京长江大桥的修建B. 第一次国共合作C. 1949年的解放战争胜利D.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2.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讲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和特点- 解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 例题:下列哪个时期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制度?A. 文化大革命时期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 改革开放初期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3. 当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国际地位- 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发展战略- 分析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影响- 例题:下列哪个国际组织是中国的创始成员之一?A. 联合国B. 世界贸易组织C. 上海合作组织D. 亚洲开发银行通过掌握以上历史知识点,并通过解答相应的例题,相信你可以更好地应对高三历史考试。

中国古代史高考题精选

中国古代史高考题精选

中国古代史高考题精选中国古代史是历史学科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高考中必考的内容之一。

在考试中,有一些问题经常出现,成为考生备考的重点。

本文将选取一些中国古代史的高考题,进行解析和讨论,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

1. 题目:秦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其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意义。

首先,秦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战国时期,消除了割据和争霸局面,为中国历史进入统一的大一统时期奠定了基础。

这为后来的汉朝和唐朝等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先决条件。

其次,秦朝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秦始皇实行的郡县制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统一了法制和货币制度,为后来王朝统治提供了制度基础。

同时,秦朝还修筑了万里长城和始皇陵等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工程,推动了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发展。

再次,秦朝的统一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秦朝废除了封建制度,确立了世卿世禄制度,打破了封建势力,推动了社会的社会流动性和社会阶层的变迁。

同时,在文化方面,秦朝规定了统一的文字、度量衡和车轮制度,为后来的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 题目: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而辉煌的时期,请谈谈你对唐朝的看法。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而辉煌的时期,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首先,在政治方面,唐朝建立了强大而稳定的中央集权帝国。

唐太宗贞观之治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建立了完善的政治制度和官僚体系。

同时,唐朝还推行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提高了政府的治理能力。

其次,在经济方面,唐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促进了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唐朝的盛世农业政策,如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度,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唐朝的商业繁荣,如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为唐朝带来了丰厚的财富。

再次,在文化方面,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时期。

历史高考25题知识点汇总

历史高考25题知识点汇总

历史高考25题知识点汇总历史高考试卷中常常会涉及各个历史时期的知识点。

在备考过程中,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提高分数至关重要。

以下是历史高考试卷中常见的25个知识点汇总,供考生参考。

1. 秦朝的建立和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

2. 西汉的兴起和汉武帝的重要改革西汉刘邦建立,汉武帝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

3.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百姓不满贵族统治的爆发,标志着东汉朝廷的衰弱。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东汉灭亡后,中国分为三国、南北朝等多个政权,为近四百年的时间。

5. 隋朝和唐朝的建立隋朝统一中国,开创了中国封建制度,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

6. 宋朝的建立和改革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中兴之世,有着许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重要改革。

7. 元朝的建立和统治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封建王朝,统治时期对政治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8. 明朝的建立和郑和下西洋明朝是由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建立的封建王朝,郑和的下西洋扩展了中国的影响力。

9. 清朝的建立和道光、咸丰、同治时期的改革清朝是由满族人建立的王朝,期间进行了一些有限的改革,但没有改变封建统治的实质。

10.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导致中国陷入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1.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的一次重要改革,义和团运动是中国民间反抗外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12.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中华民国的建立宣告了封建帝制的结束。

13.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里程碑,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思潮。

1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始,北伐战争使国共合作得以实现。

15.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和抗日战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是国共合作的结果,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

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四、中国古代史——对接选择性必修(含答案)

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四、中国古代史——对接选择性必修(含答案)

四、中国古代史——对接选择性必修1.(2023浙江卷)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秦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相继灭掉六国,进而开创了“海内为郡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局面,这表明()A.分封制度的终结B.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C.宗法制度的湮灭D.中华文明起源到早期国家形成的重大转变2.(2023海南卷)据东汉《乙瑛碑》载,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一名百石卒史来守庙并掌管礼器(流程如下图)。

这一史实最适合用来说明,当时()(注:①—⑦表示处理此事的先后步骤)A.国家行政中枢权力的逐渐扩大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日益巩固C.传统社会道德秩序的渐趋规范D.封建国家不同职能的有效履行3.(2023湖南卷)战国时期,关东六国国君任相多用其宗族及国人。

数代秦王所用秦相,商鞅为卫人,楼缓为赵人,张仪、魏冉、范雎为魏人,蔡泽为燕人,吕不韦为韩人,李斯为楚人。

据此可推知()A.秦国官僚制相对完善B.秦国用人政策不断改变C.六国严格遵行宗法制D.法家人物在六国遭排挤4.(2022重庆卷)唐代宗始设枢密使,“初不置司局,但有屋三楹,贮文书而已。

其职掌惟承受表奏于内中进呈;若人主有所处分,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而已”。

据此可知,当时的枢密使()A.主要负责军事事务B.类似皇帝秘书机构C.地位在中书省之上D.下属机构较为完备5.(2023浙江卷)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森严,“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

唐初,三品以上高官“欲共衰代旧门为亲,纵多输钱帛,犹被偃仰(随俗应付)”,唐太宗特地下诏“禁卖婚”,以打击旧士族。

南宋史家郑樵云:“自五季(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上述材料表明,魏晋之后()A.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B.妇女社会地位日益上升C.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D.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6.(2022江苏卷)汉初,朝廷让功臣和他们的子弟们占据要津,但具体政务依然委之文吏,把“能书会计”和“颇知律令”规定为文吏的基本技能。

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B. 秦始皇统一了货币C.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D. 秦始皇统一了语言答案:D2. 唐朝时期,实行的科举制度主要是为了()A. 选拔军事人才B. 选拔技术人才C. 选拔政治人才D. 选拔商业人才答案:C二、填空题1.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了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2. 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不包括______。

答案:废除科举制度三、简答题1. 简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答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包括: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权力;设立内朝,加强皇帝对朝政的直接控制;推行均田制,稳定农业生产。

2. 阐述唐朝贞观之治的主要特点。

答案:唐朝贞观之治的主要特点包括:政治清明,皇帝李世民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经济繁荣,实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文化昌盛,唐太宗李世民重视文化教育,提倡儒学,鼓励文学艺术的发展。

四、论述题1. 论述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答案: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的经济和文化免受外来侵略的破坏,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另一方面,它也限制了中国与外界的交流和贸易,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得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长期闭关锁国导致中国在工业革命时期未能及时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最终导致了近代的落后挨打局面。

2. 分析清朝乾隆时期“康乾盛世”的成因。

答案:清朝乾隆时期的“康乾盛世”主要成因有:政治上,乾隆皇帝继承了康熙和雍正时期的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经济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摊丁入亩”等,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文化上,乾隆皇帝重视文化教育,鼓励文学艺术的发展,使得文化繁荣;军事上,乾隆时期对外扩张,巩固了国家的边疆安全。

高考历史重要考点题库

高考历史重要考点题库

高考历史重要考点题库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们来说,历史学科是一门需要积累和理解的重要科目。

掌握重要考点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以下为大家梳理了一些高考历史的重要考点。

中国古代史部分政治制度是一个重点。

从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到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再到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

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相对独立的权力,但要对周天子承担一定的义务。

宗法制则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保障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也极为重要。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立了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等措施进一步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方面,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是基础。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到汉代的耦犁和耧车,再到唐代的曲辕犁,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此外,土地制度的演变也是重点,如井田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转变。

思想文化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源头。

儒家的孔子、孟子和荀子,道家的老子和庄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子等思想家的主张和影响都需要掌握。

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中国近代史部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虎门销烟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其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分别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思想和向西方学习的主张,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最终失败。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近代化运动。

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主张通过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制,但由于守旧势力的强大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最终失败。

高考历史文史常识题汇总含解析

高考历史文史常识题汇总含解析

高考历史文史常识题汇总含解析【十二生肖】“生肖”,又叫“属相”。

十二生肖是由11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以及传说中的龙组成,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每年一肖,十二种动物便与于支中的十二个地支一一对应起来,顺序排列依次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用于记人的出生之年。

1例题:“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2008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猪”“鼠”与农历纪年相配。

这源自()A.中国古代史的神话传说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2)帝王年号纪年法;(3)干支纪年法;(4)年号干支兼用法。

其中,干支纪年法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巴、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将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

1.年号纪年法:汉武帝刘彻开始用年号纪年,即位那年称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顺次为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

2.干支纪年法:这是我国古代长期使用的一种方法,近代史上的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名词就是干支纪年。

我们现在的农历仍然采用干支纪年。

所谓干支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

它把十个天干、十二个地支按一定的组合方式搭配纪年,单配单,双配双,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第一个为甲子年,第二年为乙丑年,依次类推,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循环,故有六十年一甲子之说。

求天干的方法:凡是公历年个位数是4的,天干为甲,个位数是5的,天干的乙,依此类推:求地支的方法:用公历年除以12,余数是4,地支是子;余数是5,地支是丑;于是有:如:1644年的干支年是甲申年(猴年),1911年是辛亥年(猪年),2005年是乙酉年(鸡年),2009年是己丑年(牛年)等。

01-06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第一章:先秦)

01-06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第一章:先秦)

01-06高考题分章节第一章:先秦1.(01全国3)下列手工业行业中较早兴起的是A.冶铁业B.制瓷业C.造纸业D.印刷业2.(01上海1)下列事件中发生在商朝的是A.周公东征 B. 盘庚迁殷 C. 国人暴动 D. 平王东迁3.(01广东1)夏朝农业生产使用的主要工具不包括()A.蚌制工具B.木制工具C.石制工具D.铜制工具4.(01江浙18)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是A.墨子B.孟子C.商鞅D.荀子5.(01全国春季2)下列各项,不属于墨子观点的是A.民贵君轻B.人应互爱互利C.反对掠夺战争D.提倡节约反对浪费6.(02上海历史2)在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A 盘庚迁殷B 牧野之战C 周公东征D 共和行政7.(02上海历史3)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8.(02苏粤1)下列言论,属于韩非思想主张的是A.制天命而用之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9. (02天津13)“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 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10.(03上海历史2)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

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

“殷民”指A.夏人后裔B.商代遗民C.周朝百姓D.少数民族11.(03江苏1)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孟子12.(03江苏2)我国古代用木炭冶炼生铁始于()A、西周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西汉13.(04江苏1)完整地说,我国的“青铜时代”应包括A.夏、商B.商、周 C.西周、春秋、战国D.夏、商、周14.(04全国1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使井田制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15.(04上海3)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描述,错误的是:A.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

B. 统一后,秦始皇实行了郡县制。

C. 统一后,秦始皇推行了分封制。

D. 统一后,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答案:C2. 唐朝时期,实行科举制度的皇帝是: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答案:C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B. 宣扬国威C. 寻找建文帝D. 寻求佛教经典答案:B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哪项政策来加强中央集权?A. 废除科举B. 闭关锁国C. 废除八旗制度D. 废除藩王答案:D5.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描述,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是由孙中山领导的。

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C.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民主共和。

D.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资本主义。

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了_______。

答案:周朝7.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实行了_______。

答案:推恩令8.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

答案:唐高祖9. 明朝永乐年间,朱棣下令编纂了一部大型百科全书,名为_______。

答案:永乐大典10. 清朝雍正皇帝实行了_______,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改土归流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唐朝的“开元盛世”。

答案:唐朝的“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

这一时期,唐朝的疆域达到最大,国力强盛,对外交流频繁,文化艺术发展迅速,是唐朝的黄金时期。

12. 描述明朝的“永乐盛世”。

答案:明朝的“永乐盛世”是指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的时期。

这一时期,明朝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外关系也有所发展,同时编纂了《永乐大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专题训练:中国古代史高考考点练习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专题训练:中国古代史高考考点练习

中国古代史考点针对练宗法分封制1.(10 课标)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2.(12 广东)“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3.(08 广东)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

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

此事说明当时A. 实行了内阁制B. 设立了军机处C. 实行了分封制D. 郡县制受到挑战4.(11 课标)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5.(13 课标 I)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6.(11 海南)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参考答案: CCC CC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1.(10 课标)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2.(08 海南)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历史-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专项提分集训 中国古代史100题(51-100题)(含答案解析)

历史-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专项提分集训 中国古代史100题(51-100题)(含答案解析)

集训02 中国古代史100题(2)51.(2023·湖北襄阳·襄阳四中校考模拟预测)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五祀卫鼎”内壁铭文,讲述了西周共王五年正月,一个叫裘卫的人与邻居邦君厉发生土地纠纷,并将该事报告给刑伯等王室大臣。

经过调解,裘卫以“田五田”交换邦君厉靠近水源的“田四田”,三有司等官员进行实地勘察、划定地界,并办理了手续。

铭文内容()A.表明西周分封制遭到破坏B.反映当时存在部分私有土地C.可用于研究西周青铜制造D.说明周王室的权威遭到挑战【答案】B【详解】本题是多项类单项选择题。

据次题干信息可知,本题是本质类、推断类选择题。

据题干信息可知,铭文中内容讲述了西周共王五年正月,一个叫裘卫的人与邻居邦君厉发生土地纠纷,并将该事报告给刑伯等王室大臣。

经过调解,裘卫以“田五田”交换邦君厉靠近水源的“田四田”,三有司等官员进行实地勘察、划定地界,并办理了手续。

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当时的主要土地制度是井田制,这反映了西周当时在井田制之外还存在部分私有土地,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反映铭文中记载的土地纠纷,未涉及分封制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反映铭文中记载的土地纠纷,C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周王室的权威遭到挑战,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故选B项。

52.(2023·湖北襄阳·襄阳四中校考模拟预测)曲宴是古代帝王赐宴的一种,具有私宴性质。

下表为宋朝部分官员出席曲宴的记载,出席人员变化反映出()时期太祖朝真宗朝建隆二年,“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咸平五年(1002年)“癸亥,赐近臣岁节宴于宰相吕端第。

自是遂以为例”曲宴记载乾德二年,“宴大将王全斌于崇德殿”“三年八月八日甲寅,诏近臣观书于龙图阁,遂宴于崇和殿”A.宋初治国方略的调整B.科举制度日益完善C.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D.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宋代。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始皇废除了六国王室子弟和卿大夫的分封采邑,广泛采纳驾驭了文字和法律的文吏与法吏处理地方政务。

这一变更A.提高了秦朝统治水平 B.使儒学成为选官的标准C.促进了郡县制的形成 D.标记着中心集权的出现2.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想把王位的宝座千万世的传下去;汉王刘邦做了皇帝之后,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这表明A.君主专制得以不断强化 B.宗法制确定帝王治国思想C.分封制的基础依旧存在 D.帝王借宗法血缘维护统治3.关于蒙恬主持修长城一事,秦二世以其“绝地脉”而杀之;司马迁认为其“阿意兴功……遇诛为宜”;而郭嵩焘认为“蒙氏固将也,以任边事,其职应然”,不应被处死。

以下立意与材料结合最恰当的是A.崇尚科学,反对风水迷信 B.职务追责,应科学而适度C.千古长城,功过难以评述 D.评论历史,应当辩证而为4.“黔首”一词在上古时指战俘奴隶;战国时被广泛运用,含义与“庶民”相同;秦始皇下令将天下百姓统称为“黔首”。

这种变更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建立 B.奴隶制度的废除C.百姓地位的下降 D.“大一统”的加强5.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详细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

据此可知朝议制度A.削减了君主决策的失误 B.阻挡了皇帝的恣意妄为C.保证中心机构的独立性 D.标记秦代中心官制完善6.秦统一六国后,“销天下之兵于咸阳,铸铜人十二”。

阳陵虎符铭文:“甲兵之符,右才皇帝,左才阳陵”。

秦始皇实行此举措的目的是A.加强对地方的限制 B.确立官僚政治制度C.努力完成全国统一 D.实行军事上的集权7.秦政府规定:官吏必需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

官吏一经任命,必需听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更以之新官……违者依法治罪。

这些规定旨在A.强化君主专制 B.规范官吏从政 C.树立法律权威 D.加强中心集权8.有位学者在论及三公九卿时说:“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政府“有几处亦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A. 西周B. 春秋时期C. 秦朝D. 战国时期答案:C2.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A. 仁B. 理C. 道D. 心答案:A3.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行科举制度的朝代是哪一个?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答案:B4. "唐宋八大家"中,最重要的文学流派是什么?A. 诗B. 散文C. 戏剧D. 小说答案:A5. 下列哪个古代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A. 周朝B. 商朝C. 春秋战国时期D. 秦朝答案:A二、判断题1. 秦始皇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进行全国统一。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2.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3.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4.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科举制度。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正确答案是宋朝。

5. 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国北方被少数民族统治。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请简述封建农民起义的影响。

答案:封建农民起义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起义军的崛起使得封建王朝的统治受到了严重的动摇,引发了朝代更迭。

其次,封建农民起义的发生导致了农民的觉醒和意识觉悟的提高,进一步推动了农民阶级的发展和士农工商阶级的分化。

此外,起义军成立了一些独立政权,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 解释什么是科举制度。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

它通过举行科举考试来选拔官员,考试内容主要涉及经典文化和政治理论,考试通过者可以成为官员。

科举制度的实行让士人具备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不再仅依赖出身和家族背景。

科举制度的实施促进了社会的流动性,也使得士人的地位得到提升。

3. 解释"天人合一"的思想。

答案:"天人合一"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观念。

成人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题

成人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题

成人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题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一、政治(一) ****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秦朝开始确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政治、经济、文化)2.汉武帝的大一统3.唐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三省六部制、科举制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集中军权、行政、司法和财权;科举制发展5.元朝的行省制度6.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从中央到地方、明律、特务统治、八股取士3.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4.“永嘉之乱”:311年,匈奴贵族与羯族联军攻陷洛阳,俘虏西晋怀帝5.隋末农民战争:翟让、李密领导瓦岗军6.唐朝后期:安史之乱*唐末农民战争(黄巢)*首次提出平均思想7.北宋灭亡:“靖康之变”1127年8.明初“靖难之役”;明末农民起义(王二、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9.清康熙年间,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藩之乱”(六) 疆域1.秦朝的疆域:2.唐朝的疆域:3.清朝的疆域:7.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文字狱(二) 政治制度1. 禅让制(原始社会)*2.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启“家天下”)3. 分封制:(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4. 秦朝:郡县制度5. 两汉时期政治制度(“汉承秦制”)⑴刺史制度:(监察制度)西汉武帝始自东汉止“刺史”“州牧”⑵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武帝“推恩令”“附益之法”⑶察举制(选官制度)自上而下推举人才;东汉形成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6. 唐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科举P75、府兵、募兵)(三) 改革及变法1.春秋战国时期:⑴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⑵鲁国“初税亩”⑶魏国李悝楚国吴起和商鞅变法(秦国)2.北周武帝的改革,后灭北齐,统一黄河流域3.北魏孝文帝改革*P57(背景及影响)4.五代后周周世宗改革增强了后周的实力,为后来结束割据局面奠定基础5.“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四) 中国古代“治世”1.西汉时期:“文景之治”*2.东汉时期:“光武中兴”*3.唐朝:“贞观之治”P70:“开元之治”(五) 动乱及起义1.“国人暴动”:-841年(西周平民和奴隶的反抗,周厉王逃跑)2.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楚问九鼎、卧薪尝胆、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高考历史创新试题古代史部分

高考历史创新试题古代史部分

高考历史创新试题中国古代史部分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秦国的农业生产在七国之中发展最快,其主要原因是()A.使用了铁器和推广牛耕B.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推行了重农抑商政策D.修建了郑国渠和都江堰【答案】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不断提高,生产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各国农业生产都有很大发展,但发展速度不一样,秦国修建了郑国渠和都江堰等水利工程,所以发展最快。

2.在20XX年央视的开篇大剧《贞观长歌》选取了唐初贞观年间的历史画面,艺术地再现了“贞观之治”的历史。

假如你生活在贞观年间的长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A.可以在逛夜市时品尝各种小吃B.邻居的一个远房亲戚在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担任长官C.在私家店铺中边喝酒边呤咏白居易的《琵琶行》D.去东市和西市逛街时碰到了波斯、大食的商人【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时间限制是贞观年间,A、B、C三项均不符合。

3.下列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且反映封建经济繁荣时期景象的历史古迹是()①秦始皇陵兵马俑②云冈石窟③龙门石窟④莫高窟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④【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阶段特征掌握的能力,注意题干中关键词“封建经济繁荣时期”,即隋唐时期属于“封建经济繁荣时期”。

依据题意莫高窟属于隋唐时期。

4、分散地方权力,是古代对地方管理强化的最主要措施。

以下属于这一措施的是①宋设知州、通判和转运使②元设行中书省③明设三司④清设行省、将军、办事大臣辖区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A【解析】:宋在地方设立知州,通判和转运使,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防止了割据局面的出现,行中书省,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下令撤销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掌行政、司法、军事权力,三者地位平等,互不统摄,向中央负责。

②④为地方行政机构。

5.乾隆皇帝认为:“西藏乃极边之地,非内地可比,其生计风俗,自当听其相沿旧习,毋庸代为经理。

高考历史题目

高考历史题目

高考历史题目1. 请阐述秦朝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而成。

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首先,在政治上,秦朝实行集权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推行郡县制,设立郡县机构,加强对地方的直接管理,实现了全国的一元化管理。

这为后来的汉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也影响了中国封建政治的发展方向。

其次,在经济上,秦朝实行了统一的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推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实行了统一的法律和法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统一的法律法规,为后来的统一带来了一定的便利。

再者,在文化上,秦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文化统一政策,推行了统一的文字、度量衡等,推行了文字的标准化,也建立了统一的文字体系,对中国的文化传承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在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还在经济和文化上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这些影响对后来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请解释夏、商、周三代的朝代特点及演变。

夏、商、周是中国古代的三代,分别是夏朝、商朝和周朝。

这三代的朝代特点及演变如下: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建立于公元前约207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说时代,夏朝的朝代特点是以尧舜为代表的君主制,实行了世袭的政治制度,实行了一些政治制度,如封建制度、考试制度、祭祀制度等,开创了中国的封建政治。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建立于公元前约1600年,商朝的朝代特点是以商汤、武丁为代表的朝代,实行了君主制,实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如建国制度、考试制度、祭祀制度等,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建立于公元前约1046年,周朝的朝代特点是以周武王、周文王为代表的朝代,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实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如建国制度、考试制度、祭祀制度,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含答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含答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公元前124 年,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的学习科目为“五经”,一律由儒学五经博士教授,同时下令全国各郡国设置学校。

汉武帝的这些措施A.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B.宣告了“百家争鸣”局面的结束C.确立了儒学在文化上的主导地位D.推动了儒学走向世俗化和生活化2.《诗经》祭祀诗中商人多神化商汤、武丁等祖先,崇尚先王的暴力和武功;而周人塑造的祖先则多是文质彬彬的形象,他们赞颂祖先带领民众在治理田畴、勘察居住点、建筑房屋等方面的贡献。

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A.践行儒家民本观念B.执政观念趋向理性C.尤其重视基层治理D.开始强调以文治国3.永乐三年,他率领二万七千八百多人,分乘二百零八艘木制帆船,由太仓的刘家港出发,开始了持续二十八年之久的航海壮举,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这一壮举,史称A.郑和下西洋B.鉴真东渡C.法显西行D.空海求法4.明朝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600多年来,中国与亚非各国关系的佳话流传不衰。

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A.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B.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C.推动明朝政治革新进程D.扩大海外贸易的规模5.造成下图所示漫画中“悲剧”的措施是A.使枢密院与“三衙”分权B.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C.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D.枢密院、三司分割宰相权力6.汉代妇女盛行自由改嫁,而唐代中、上层妇女大多选择守寡。

这种变化折射出A.儒家思想文化的发展B.唐代妇女更自由富足C.妇女贞节观念愈淡薄D.程朱理学观念已普及7.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

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是A.契丹、党项、女真、蒙古B.鲜卑、女真、蒙古、匈奴C.契丹、吐蕃、女真、满洲D.鲜卑、女真、党项、蒙古8.“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交往。

中国古代史高中练习题及讲解

中国古代史高中练习题及讲解

中国古代史高中练习题及讲解一、选择题1.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以下哪项制度?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中进士科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A. 诗词歌赋B. 经史子集C. 武艺骑射D. 法律条文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战国四公子”之一?A. 孟尝君B. 春申君C. 信陵君D. 范蠡二、填空题1.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________、________和火药。

2. “________”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三、简答题1. 简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论述题1. 论述唐太宗贞观之治的主要措施及其对唐朝乃至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材料二:“汉武帝时期,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文化的统一。

”问题: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秦汉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异同。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 郡县制2. B. 经史子集3. D. 范蠡二、填空题1. 指南针、火药2. 《诗经》三、简答题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是指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思想文化,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废除了其他学派的官职,只保留儒家学派的官职,使儒家成为国家的正统思想。

这一政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导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文化和教育。

四、论述题唐太宗贞观之治的主要措施包括:实行均田制,减轻赋税;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官吏;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对外采取和平外交政策,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贞观之治对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唐朝强盛的基础,也为后世政治制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五、材料分析题秦汉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都强调了中央政府的权力,但具体措施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答案: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

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2、春秋战国时期,有利于结束分裂混乱局面。

走向统一的因素。

诸侯国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华夏族和其它各族接触频繁,促进民族融合。

各国变法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促进旧制度瓦解崩溃和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的建立,秦国实力的强大为统一准备条件。

法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以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基础,又为统一提供了思想武器。

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3、试简述“汉承秦制”的表现、作用和实质(1)两汉基本上承袭秦朝制度,在废除秦朝苛法的前提下,对秦制又有所损益变化。

政治方面:①刺史制度。

汉武帝以后,汉朝实行了一套比秦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使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②察举制度。

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问题形成,对中央集权不利。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了王国问题。

东汉光武帝对诸侯控制也很严。

又如经济上,两汉实行编户制度。

(2)这些措施有力巩固了秦汉大一统局面。

汉武帝在解决王国问题的同时,建立起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即察举制等。

两汉选拔重用大批人才,加强了对地方官僚的控制,有利于两汉强盛局面出现和社会历史的发展。

(3)汉承秦制的实质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是两汉统治者在吸取前朝灭亡教训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加强对广大劳动人民剥削控制,强化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体现。

4、汉朝时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开始走向世界,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说明上述结论,并简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表现——实际是一道列举题。

政治:与朝鲜、日本的使节外来;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来朝。

经济:铁制生产工具输往朝鲜;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在越南推广。

文化:中国先进科技文化传播到欧亚等地。

(二)原因:——实际是提问外交频繁的原因,根据一般的原理不难得出答案。

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统治者推行开明的政策。

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交通)。

5、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在政治经济方面有哪些异同?在文化上各有哪些反映?这些反映又说明了什么?解析:注意第一问的时间限制;比较对象的限制;内容的限制(政治、经济方面);政治一般包括政权、阶级关系、治乱、分裂统一等;经济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文化包括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意识形态等。

第二问注意“各”字。

(一)不同点: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北方出现描述战乱的《木兰辞》;南方诗歌多描写爱情。

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出现总结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的《齐民要术》。

江南经济进一步开发——科技文化进一步发(王羲之、祖冲之)东晋士族制度充分发展,政治黑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达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二)相同点:南北方都出现政权更替频繁的局面。

佛教广泛流行——石窟艺术和宗教画流行。

(一)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6、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1)两汉、魏晋时期察举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导致世家大族政治特权地位的形成。

(2)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度。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隋炀帝时期建进士科。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期增加录取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制度。

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

(3)北宋乡、省、殿三级考试制度形成定制。

考试科目减少,进士科成为主要科目;录取名额增加。

(4)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制度走向极端。

(5)近代以来。

戊戌变法废除八股取士;1905年废除科举制。

10、北宋时期的科学技术有何突出特征?其中三大发明得以获得发展的社会条件是什么?这些伟大发明未得以充分利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解析:科技发展情况从动力、环境、机遇等方面考虑。

(一)特点:与有开创性、开放性;领先于世界(二)条件:(1)北宋时期封建经济在隋唐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其推动了我国传统科技的发展,使伟大发明在当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北宋文化的繁荣对印刷术提出了新要求,促使了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3)唐以来海上贸易和造船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促使指南针在北宋时期用于航海。

(4)北宋时,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不断,这促进了火器的发展。

(三)原因这是由腐朽的封建制度和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造成的。

11、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必然逐渐汉化?条件(1)完成本民族的统一,建立政权,并尽可能使政权封建化。

(2)发展生产,增强实力,特别是增强军力,乘中央政权力量虚弱之时发动进攻,入主中原甚至统治中国。

(3)入主中原后,必须废弃本族落后的生产方式,采取汉族封建化的经济政治制度。

(4)必须联合汉族地主阶级,联合统治。

(5)必须打碎本民族的部落组织,使本族和汉族杂居相处,以消除民族隔阂,促进民族融合。

(6)必须采取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

原因: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方面考虑18、康乾盛世出现的表现与原因。

答案:首先,从康乾盛世的表现来看:政治方面,国土辽阔,政治统一,社会稳定;经济方面,农业生产恢复与发展,耕地面积增加,手工业更加发达,商业较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民族关系方面,各族人民联系加强,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边疆地区得到开发;对外关系方面,挫败了沙俄的侵略企图,捍卫了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

这些与以往的历史相比,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应该是值得颂扬的。

其次,深刻分析其出现的原因:清初调整统治政策,改革赋役制度,废除人头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了一定程度的宽松,有利于经济恢复与发展;平定少数民族贵族的分裂与叛乱,打击沙俄入侵,收回台湾主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以巩固;三位皇帝注重个人政绩,励精图治,成为盛世的开创者和维护者;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盛世的真正创造者。

最后;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这种盛世局面只能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回光返照,暗含着衰落与危机。

主要表现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冲击并削弱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为维护封建统治,对内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外实行消极防御的闭关锁国政策,这只是封建制度的强心剂;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也在康熙年间产生。

这些现象的存在和发展势必加速封建制度的衰落,加剧封建社会的统治危机。

34.隋庸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有什么创新?各有哪些进步作用?答案:①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度。

唐朝进一步完善。

这一制度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它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加强丁中央的统治力量。

②隋朝甸立丁科举制度.唐朝继承和完善。

这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抑制了门阀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索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隋朝沿用并改革北魏以来的租调制.开始以庸代役,唐朝实行租庸调制,庸不再有年龄限制,这就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减轻了农民赋役负担,使国家得以富强起来。

唐朝中后期实行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驰.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农民负担相对减轻。

35.简述唐代中期我国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兵制的演变,分析它们各自演变的主要趋势及其共同原因。

答案:①演变:庄园制取代均田制;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募兵制取代府兵制。

②趋势:从封建土地国有制为主向封建土地私有制为主发展;征税标准由人丁多少为主向土地、财产多少为主发展;兵源由国家征兵向国家募兵发展,由均田户按规定服役向自由应募发展。

③原因:由于封建经济发展和土地买卖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的租庸调制和府兵制也无法推行。

36.简要分析唐朝商业市场发展所出现的新情况,并指出当时的市场仍受到哪些限制?答案:(1)新情况:城市市场中行业众多,出现了为商贸服务的邸店和柜房;唐朝后期一些大城市出现了夜市;定期举行的草市遍及广大农村;来自波斯、大食等国的胡商云集各大都市的市场。

(2)限制:市场仍固定在专门的商业区,与住宅区分开,面积也较小;市场里店铺不能任意扩大铺面、摊位;买卖时间有限定,仍有日中为市的古风。

37.丝绸之路曾经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纽带,因此丝绸之路被称为“文化运河”。

请列举汉唐时期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并从社会环境、经济重心的变化、技术条件三方面简要分析陆上“丝绸之路”自宋代开始逐渐衰落的原因?答案:(1)中国文化西传:①汉朝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

②唐朝:十进位记数法传到天竺;③玄奘将《道德经》译为梵文,介绍到天竺;④造纸术传到大食。

西方文化东来:①西汉末年,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

②唐朝时东罗马的医术、杂技传入中国。

(2)原因:①北方战乱,社会动荡;②经济重心南移。

③罗盘针广泛运用于航海,航海技术的进步。

38.英国学者威尔斯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即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中国唐朝的文化繁荣局面。

请回答:(1)唐朝出现这种文化繁荣局面的客观基础是什么? (2)唐朝的统治者为文化繁荣在政策和制度上做出了哪些努力?答案:(1)制度先进、经济发达、国家统一、地域辽阔是唐朝文化繁荣的客观基础;劳动人民创造的物质财富以及周、秦以来历史文化的积累,是唐朝文化繁荣的前提条件。

(2)唐朝实行科举制度,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制度完备,兴办专业教育;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对外来宗教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政策,有利于唐朝文化的丰富多彩。

39.从古代到近代前期,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有一个随着时间的延伸,在空间不断得到拓展的曲折过程。

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西周时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说十分流行,当时所说的“普天”主要是指哪一空间范围?(2)汉代时对外交往的空间进一步扩大,试概括其主要表现?(3)宋代理学家石介的《中国论》中说:“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

”此话说明了当时中国士大夫什么思想观念?形成这种观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近代前期,郑观应在《易言•公法》一文中说“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

同居覆载之中,奚必强分夷夏。

”“公法者,彼此自视其国为万国之一,可相维系,而不可通属之道也。

”由此表明19世纪先进的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答案:(1)范围:西周时期“普天之下”指黄河流域地区(中原地区)。

(2)主要表现:丝绸之路;与周边国家交往频繁;与西亚、欧洲的友好往来;海上丝绸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