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实验项目(一)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它关注的是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现象,如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一份指南,它规定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

一、引言在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的引言部分,可以介绍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以及宏观经济学教学的目标和意义。

同时,可以提及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铺垫。

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指标在这一部分,可以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水平、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

同时,可以解释这些概念的计算方法和意义,以及它们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概念和指标,学生可以建立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三、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关注的是国家或地区长期经济发展的问题。

在这一部分,可以介绍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如新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等。

同时,可以分析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如技术进步、资本积累、人力资源等。

通过学习经济增长理论,学生可以了解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机制。

四、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关注的是经济波动和景气与衰退的交替。

在这一部分,可以介绍经济周期的基本理论,如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等。

同时,可以分析经济周期的特征和原因,如需求冲击、供给冲击等。

通过学习经济周期理论,学生可以了解经济波动的原因和影响。

五、宏观经济学的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关注的是政府如何通过调控经济运行来实现经济目标。

在这一部分,可以介绍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类型,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同时,可以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和效果,如利率调控、税收政策等。

通过学习宏观经济政策,学生可以了解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和影响。

《宏观经济分析》实验教学标准手册

《宏观经济分析》实验教学标准手册

《宏观经济分析》实验教学标准手册一、基本信息1.序号:11011022.课程代码:10100833.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分析4.课程总学时:365.实验(实训)学时:366.开课院(部):经济学院7.适用专业:经济学、投资学、国民经济管理二、课程信息:1.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2.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3.教材资料:《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理论、方法与实务》,龚曙明编著,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年1月。

三、实验(实训、实习)要求本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主要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宏观经济理论与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素质培养。

通过教学,引导和帮助学生运用宏观经济理论和统计思想、统计分析逻辑,构建宏观经济问题的实证统计分析框架体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认识、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技术,为以后从事经济研究打下基础。

四、实验(实训、实习)内容通过学习系统掌握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总量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产业结构分析、我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我国产业发展模型和我国经济增长模型等内容及运用实际统计资料进行国民经济其它现实问题的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五、教师组织由经济分析实验室兼职实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

六、学生组织按照“经济学”、“投资学”、“国民经济管理”各专业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计划。

七、实验实训考核与成绩评定平时要求完成上机练习,撰写实验报告,期末考核提交含分析模型的专业论文。

其中,实验报告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论文成绩作为期末成绩,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

八、实验(实训、实习)目录1.我国个人收入分配格局分析整理数据资料2.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3.我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分析4.通货膨胀对消费的影响分析5.我国经济增长的综合因素分析6.评估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宏观经济效益的影响7.我国利用外资效果的统计分析8.综合实验九、各实验项目说明(对应八)实验一我国个人收入分配格局分析1.项目编号:HGJJFX-012.大纲指引:通过运用基尼系数的方法,分析我国城乡之间收入分配的差异性程度,以此来探讨我国城乡之间个人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能就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宏观经济学》是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该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研究的是整体经济运行中的问题。

这些问题集中地体现在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与波动等方面。

宏观经济理论正是要通过对整个经济运行的分析说明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宏观经济政策正是要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总之,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1、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将为后续课程提供分析框架及分析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用经济思想及经济学的方法来看待和解释客观经济现象。

2、本课程的教学遵照循序渐进原则,讲述宏观经济基本理论,做到概念准确、层次分明、逻辑严谨,使学生对宏观经济理论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注意培养学生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能力。

3、本课程的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中,组织和引导学生就各宏观经济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根据我国的国情,积极探索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具体应用的条件和规律。

三、教学要求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并想学生说明如何把这些结论运用到他们生活的世界中。

因此,在教学中应遵照循序渐进原则,讲述宏观经济基本理论,做到概念准确、层次分明、逻辑严谨,使学生对宏观经济理论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注意培养学生进行总量分析的能力。

强调理论知识与实用方法的结合,西方经济理论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以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练习题等多种方式进行。

四、课程重点与难点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等章节。

五、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81****0007【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一、课程性质和目标课程性质: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主要运用宏观经济理论和方法分析和研究经济问题。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达成如下教学目的:1.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掌握不同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和长期经济增长模型,能够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解释宏观经济现象,理解不同宏观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

2.具备运用宏观经济知识分析现实经济状况的能力。

掌握GDP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指标,能够运用宏观经济指标考察一国或地区的宏观经济状况。

3.掌握宏观经济政策。

掌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供给管理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理解不同政策运用的背景以及如何运用政策工具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正确理解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

二、教学内容、要求和学时分配(一)第一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6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宏观经济学的特点2.国内生产总值3.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4.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概念5.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6.名义GDP和实际GDP教学要求: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并与微观经济学进行比较2.理解GDP及相关指标的含义3.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4.应用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5.理解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重点难点: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2.国民收入核算的支出法其它教学环节:课后查阅当前全球GDP排名,熟悉前20的国家和地区;登录我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查看历年《统计年鉴》,熟悉GDP核算的两种方法在实践中的具体使用。

(二)第二章国民收入决定:收入一支出模型9课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均衡产出3.凯恩斯的消费理论4.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及乘数5.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及乘数6.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7.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教学要求:1理解均衡产出的概念2.掌握凯恩斯消费函数3.掌握不同经济部门下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4.理解各种乘数的概念重点难点:1均衡产出的含义2.凯恩斯的消费函数3.乘数原理其他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影响消费的具体因素。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变量的相互关系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研究目标1. 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框架。

2. 掌握宏观经济变量的度量和分析方法。

3. 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的原因及其对经济产出和就业的影响。

4. 理解货币与银行体系的作用以及货币政策的实施。

5. 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并能够评估其效果和影响。

教学内容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变量的度量和分析方法- 宏观经济模型的概念和构建方法2. 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 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及其影响- 经济波动的原因和周期性- 经济波动对经济产出和就业的影响3. 货币与银行体系- 货币的定义和功用- 银行体系及其角色- 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决定4.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货币政策的执行和影响- 货币政策的限制和挑战5.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的原理和实践- 是否采取主动的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评估和影响分析教学方法1. 授课: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分析案例,渗透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框架。

2. 讨论: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分析和评价宏观经济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和模拟情景分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4. 小组项目:让学生进行小组项目研究,加强合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和讨论:占总成绩的20%。

2. 作业和小组项目:占总成绩的30%。

3. 中期考试:占总成绩的20%。

4.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

参考教材1. 宏观经济学原理(第八版),著者:尼.格里高利.曼昆,译者:陈向阳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

2. 宏观经济学:理论与实践,著者:费尔南多.索瑞亚诺,译者:杨洁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一、开课院部二、教学对象经济学科各专业本科生。

三、教学目的一是为初涉宏观经济学的学生较为系统地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使其能掌握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而为学好其它专业课例如国际金融、国际贸易、财政与税务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为学生熟练运用经济理论和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独立地、创造性地研究经济问题提供分析框架;三是使学生了解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以及政府与市场在宏观经济活动中的关系,为今后在经济工作中进行科学的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四、教学要求首先要较为系统地介绍基本知识,教师必须全面把握、深刻领会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有很高的西方经济理论修养;其次,要理论联系实际,注意与我国的经济实践相结合。

我国与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与国情不同,即便在西方经济理论中被证明是有用的东西,也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以便决定它的适用程度和范围,不能完全照搬;再次,要突出重点,深入浅出,注意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西方经济管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对宏观经济学不能盲目崇拜,而应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以至批评。

但这种批评与过去的批判完全不同,它应该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分析,一种学习和探讨的过程。

五、教学课时及其分配1.总学时:68课时;2.授课:62课时;3.机动:6课时。

六、考核1.考核形式:期末考试;2.试卷结构:单项选择题15个,每个2分,共30分;名词解释4个,每个3分,共12分;简答题2个,每个7分,共14分;论述题2个,每个12分,共24分;计算题2个,每个10分,共20分。

3.考试时间:2小时。

七、教材八、主要参考书目1.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9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2.刘涤源等.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上)[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3.周家来等.宏观经济学[M].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06.4.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九、讲授内容提纲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4课时)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国民收入的决定问题。

宏观经济学 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 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宏观经济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制定一份合理且全面的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可以简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以及宏观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引言,可以帮助学生对宏观经济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介绍一些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国民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失业率等。

通过对这些基本概念的介绍,学生可以建立起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和思维方式。

三、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包括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和供给侧经济学等。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对这些理论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宏观经济学的不同观点和学派。

四、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政策等。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介绍这些政策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以及它们在不同经济情况下的应用。

五、宏观经济学的实证研究宏观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实证研究,可以验证和修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介绍一些经典的实证研究方法和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实证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

六、宏观经济学的前沿问题宏观经济学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存在着一些前沿问题,如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等。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介绍一些当前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最新成果,帮助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动态。

七、案例分析与实践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中,案例分析和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总结与展望在教学大纲的最后,我们可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并展望学生在宏观经济学学习中的未来发展。

宏观经济学 实训大纲

宏观经济学 实训大纲

宏观经济学实训大纲宏观经济学实训大纲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和模型- 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产出决定模型- 失业率和就业模型- 通货膨胀和物价决定模型- 储蓄和投资模型2. 货币供应和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量的决定- 货币政策工具和目标-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3. 国际经济和汇率- 国际收支平衡和贸易模型- 汇率决定模型- 汇率制度和政策- 国际金融市场和资本流动4. 经济增长和发展- 经济增长理论和模型- 发展经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发展政策和措施5. 政府和经济运行- 政府预算和财政政策- 税收和公共支出- 政府债务和赤字问题6. 经济周期和经济政策- 经济周期理论和模型-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 经济政策的效应和评价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讲述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型,解释相关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运行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收集和分析实际经济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来理解经济现象和政策效果。

5. 实践操作:通过模拟经济环境和政策实施情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实践意义。

四、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和讨论: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作业和报告:布置宏观经济学相关作业和报告,评价学生的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能力。

3. 实践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实践项目,评价学生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4. 考试:组织闭卷考试,评价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整体掌握情况。

五、参考教材1. 弗朗西斯·沃尔先生等,宏观经济学导论,第十版。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和经济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理论课。

它以国民经济总量为考察对象,分析宏观经济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阐述一国实现充分就业和长期经济增长的机制,说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让经济及管理类本科二年级学生初步掌握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本学科的理论构架和分析逻辑,掌握理论分析和简单的数学模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比较简单和典型的宏观经济现象和问题,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为他们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经济学思维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逻辑性强,又与现实经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

因而,在教学中,首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抽象的经济学理论,将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到对经济活动实践的探讨和认识之中,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本课程要注意数学特别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课程中基本的分析方法的运用,经济学的宏观分析方法,一般均衡理论方法可以运用到很多专业的技术经济分析上去。

二、教学目标在经济类专业本科生的学习中,《宏观经济学》课程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经济思维模式、具备基本经济技能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经济的概念,掌握经济的普遍规律、重要的思想观点、经济的基本过程、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经济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一)知识目标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对象;掌握生产力和增长理论;描述实践中的生产力和增长。

2、理解总支出与总需求理论。

3、了解货币和金融系统。

(二)能力目标熟练具有经济学专业知识,具有经济岗位相关工作能力;具有涉及经济问题的能力;具有企业经济过程中的分析能力;初步具有运用经济知识解决现实中企业经济实际案例的能力;具有运用相关经济知识保障企业正常运行的能力;具有岗位适应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再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岗位变化的能力。

宏观经济分析实验报告(1)

宏观经济分析实验报告(1)

宏观经济分析实验报告(1)
宏观经济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的分析,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
现状和趋势,掌握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步骤
1. 收集数据
本次实验收集了中国宏观经济方面的数据,包括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率等指标。

2. 进行数据分析
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观察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进行逐个指标的分析。

3. 制作报告
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出中国经济的发展现
状和趋势,并提出经济发展的建议。

三、实验结果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 中国GDP增长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但增速逐步放缓。

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增速波动较大。

3. 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下降趋势,增速逐步放缓。

4. 城镇化率逐步提升,但仍存在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四、分析结论
根据以上结论,可以看出中国的经济发展依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这些
挑战包括:
1.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需要探索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2. 由于经济增长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3.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需要更多的政策措施来鼓励企业增加投资。

4. 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需要得到解决,需要采取措施促进城乡经
济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存在,但也有着巨大
的发展潜力和机会。

政府和企业应该共同努力,加强计划和政策的协
调和执行,推动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原理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研究目标1. 理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和方法。

3. 能够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4. 培养宏观经济学研究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1. 宏观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学派和代表性理论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DP)及其构成要素- 总需求与总供给- 通货膨胀与失业3. 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 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经济增长模型和影响因素4. 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 商业周期和景气度指标- 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的影响- 政府干预和经济波动5. 宏观经济的货币和金融市场- 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 利率和货币政策-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6.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供给侧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实践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宏观经济学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宏观经济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思维能力。

4. 学术论文写作: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学术论文,提高研究和表达能力。

评估方式1.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能力。

2.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质量和问题解答能力。

3. 学术论文:评估学生对特定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能力。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参考教材1. 高级宏观经济学,作者:XXX2. 宏观经济学原理,作者:XXX3. 宏观经济学导论,作者:XXX以上为《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详细内容可能会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宏观经济学实验教学大纲1

宏观经济学实验教学大纲1

宏观经济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宏观经济学课程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课程编号:E21102实验学时:6 学时学分: 0.5 学分适用专业:经济、管理各专业的本科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开课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一、实验课程说明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作为研究对象,涉及许多复杂的宏观经济变量,且各变量主要呈现出随机状态分布的特征,这对于完整而客观的理解宏观经济问题带来困难,实验和模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手段。

基于这一认识,宏观经济学实验紧紧围绕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主体教学内容,对于反映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基本变量通过理论逻辑关系,建立经济模型,利用计算机技术采用经验数据加以推证和检验,以体现和说明理论的正误,提高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理解。

二、实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宏观经济学实验是宏观经济学课程内实验,针对已具备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知识经济类、管理各专业的本科生开设。

通过模拟实验和相关的计量检验:1、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教学内容置于可控操作环境中。

通过学生的模拟和实验,强化理论理解,提高认识经济规律的能力。

2、提高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动手实验,提高对经济分析和运行的感性认识。

3、熟悉现代宏观经济研究的科学方法和具体运用。

4、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三、实验的基本要求1、了解实验的软件环境和操作平台的运用,学会用现代的分析手段和技术模拟和实验经济参数变量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完整而清楚的陈述实验操作过程,要求理论逻辑和实验逻辑关系相一致,基本结论明确,分析说服有力。

3、完成相关的实验报告,体现实验的目的、要求、操作步骤、基本结论及相关变量关系的详细分析。

四、实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五、实验课成绩考核与评定标准1、学生在完成课堂上指定题目的实验后,必须自行选择一个题目进行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作为评定实验成绩的依据。

2、实验成绩占宏观经济学课程的5%。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宏观经济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必修课程之一,它不仅被列为高等学校经济类8门核心课程之中,而且是工商管理类各专业9门核心课程之一,由此可见其地位在经济类院校中的重要性;《宏观经济学》作为财经类学校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直接影响学生对其他经济学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要求学生先修课程为政治经济学和微积分。

(二)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的研究方法,弄清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不同模型,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正确理解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54学时(四)教学方法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宏观经济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讲清主要图形所表示的基本原理,适当介绍最新知识。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授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指导、启发学习者自学。

5、适当布置作业和案例思考题,深化学习者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

(五)面向专业经济管理类各专业二、教学内容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即以国民收入决定为核心的总量分析。

所以,宏观经济学的出发点是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核心内容是国民收入决定,包括四个主要模型一一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和IS-LM-BP模型。

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最重要的四个宏观经济政策,即失业和通货膨胀、财政理论和政策、货币理论和政策和对外经济理论和政策,即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影响国民收入总量。

而动态的国民收入变化主要涉及到经济增长理论。

其中带*号的部分是选讲内容,这些内容不涉及也不会影响整体内容的完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地区宏观经济运行综合分析》实验项目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项目编码:项目学时:8
项目类型:综合型项目属性:必修
大纲执笔:郑寿春大纲审批:经济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管院长:高军二、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课程,使得学生的下列能力有所提高:
1.收集宏观经济数据的能力;
2.通过宏观经济数据的分析寻找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
3.运用所学经济学原理解释宏观经济现象的能力;
4.运用电子表格制作经济分析图表的能力。

实验内容
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在项目汇总表中选择(见附表1)
附表1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实验》实验项目汇总表
三、教学要求
1.每个学生每个实验必须撰写一份宏观经济分析实验书面报告,篇幅以3000-4000字左右为宜;
2.以EXCEL表格数据的形式提供实验报告中涉及的数据。

四、主要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企业竞争模拟系统,开通网络的计算机、打印机
消耗材料:电、白纸、磁盘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1)考试
实验完成后要求各实验小组集体完成一份总实验报告,每个小组成员就自己分管的工作内容写作一份实验小报告。

实验报告,字数总报告不少于4000,实验小报告不少于3000字。

2)成绩评定
个人成绩由总报告与分报告成绩的加权平均成绩。

个人成绩等于总报告成绩乘0.4加个人小报告成绩乘0.6.
作业成绩评定根据报告的内容、逻辑性、论证的充分合理程度、编排的规范性等,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

成绩评定标准为:
优秀:报告书内容详尽、具体,经过较严谨的市场分析与调研,论证较充分。

文字通顺、结构合理,编排规范。

成绩90分以上。

良好:报告结构较为合理,内容较为详实,分析较为深刻,具有一定的见解。

文字较通顺,编排较规范。

成绩80-89分。

合格:报告结构基本合理,内容较空洞,观点不鲜明,文字较通顺,编排基本规范。

成绩60-79分。

不合格:没有按时完成作业。

报告只是简单地拼凑他人文章内容,结构比较混乱,文字不通顺,编排不规范。

成绩60分以下。

六、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1.中国宏观经济数据挖掘分析系统/cyfd/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3.中国统计信息网/
4.中国经济信息网/
5.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网/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7.金融界/
8.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9.中国经济数据网/
10.人大经济论坛数据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