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小肠热满
倪海厦针灸1-15课笔记
倪海厦人纪-针灸02课笔记第一篇一、针灸的使用时机1.不针的情况:气血大虚、重病、刚失很多血、完全无元气、行完房事后、运动后、大汗后、喝酒后、体力不够。
2.针可以用在所有的病上,从感冒到癌症都可以。
3.艾性向下找水:因为艾的特性,向下找水,找到水后烟向上升。
烟往上,但实际上药力是往下。
4.灸的情况:针力不及处、气血大虚时,寒症用灸多。
5.灸单不灸双:艾为纯阳,取阳数(3、5、7、9)。
不知道灸哪里,不论什么病,灸膏肓穴灸百壮,无所不疗。
6.几种灸法:a)隔姜灸:可用于毒物咬伤、破伤风。
(带状疱疹可用,灸头、尾红疱;或用干棉花拉网,凡士林沾住后火烧。
再吃干蝎粉8粒)用新鲜的姜切一厚片,用牙签在上面戳几个洞,把艾绒捏成金字塔状,放在生姜上面,为“一壮”。
灸到温热,不用很烫。
b)隔盐灸将盐(提练过的盐、精盐不能能用,要用海盐或青盐)炒熟,变凉后放在神阙穴。
该法用在寒热利。
c)隔蒜灸:久咳,在舌头上灸(蒜辛白入肺,舌为心表,灸后心脏力量加强)。
d)米粒灸穴道上涂凡士林,把米粒大小的艾绒放在上面,用香点,该法用于鼻窦炎、鸡眼。
7.艾灸原则:不痛灸到痛,痛灸到不痛。
8.中医治病原则:病进时,由四肢末梢往身上走;病退时,由身上往四肢走。
9.不灸情况:热症、感冒发烧、流汗多的地方(手掌)、津液多的地方、眼睛、阴部、痔疮。
10.针灸禁忌歌诀:“针而勿灸,灸而勿针,”。
“针灸并施,徒施患者炮烙刑”。
11.《针灸大成》依据: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即“对称治疗”。
倪海厦人纪-针灸03课笔记二、针灸的急救法1.当有人发病,昏迷过去时:a)第一先针“人中”;b)若仍未醒,第二“十宣”放血,即十只手指头的指尖放血;c)若仍未醒,第三“足十宣”,即脚十个趾头尖放血;d)若仍未醒,第四涌泉穴;e)若还未醒,百会放血。
百会穴一般是放血用,不下针。
当病人整个脸都呈现红色时,就是刚中风,就在百会穴放血。
三、火罐的使用1.火罐可以吸脓,淤血。
针灸治症汇总
针灸治症汇总“ 概要:治头症(全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后痛、印堂痛、眉棱⾻痛、后脑痛、脑瘤、脑病诊断),治眼症(⾚红肿痛、⽣翳、⽩内障、近视眼),治⿐症(息⾁、⿐炎、⿐⾎、⿐癌、⿐⼦久病),治⽿症(⽿虚症、⽿鸣、⽿实症、⽿痛、麝⾹矾⽯散),新⽣⼉倒提打屁股。
”本篇针灸治症汇总,从⼈体头部⾄脚部,依次介绍各个部位病症的针灸治疗⽅法。
01—治头症头痛:针法可以治疗世界上任何头痛,不管多严重。
全头痛:整个头痛,下针百会,近取⽳。
若不能解决,下针涌泉,⼈马上头上清凉下来。
(百会下针:百会前5分,向后平刺⾄百会)头顶痛:百会处头痛,如撞击、磕碰到头顶(百会位置),也是⽤百会、涌泉法。
偏头痛:胆经循⾏区域痛,胆经治疗。
先下针偏头痛对侧⼿的合⾕,然后下针偏头痛侧太阳透率⾕。
若偏头痛兼恶⼼,可加针中脘、内关、⾜三⾥、公孙(下中脘恶⼼⽌,就不⽤继续下后⾯的⽳道)。
太阳透率⾕⽿后痛:三焦经经过⽿后,三焦经取⽳。
初痛,下针⼦⽳天井,久痛下母⽳中渚⽳(夏⾄⾄冬⾄),冬⾄以后⼦⽳中渚、母⽳天井。
印堂痛:额头痛,下针中脘。
(额头痛与胃有关)⽴竿见影。
眉棱⾻痛:下对侧奇⽳眉棱点(也叫肾关⽳),阴陵泉下⼀⼨。
双侧痛下双侧。
(阴陵泉下1⼨)后脑痛:脑后⾯,或者颈项的地⽅痛。
近取⽳同侧天柱下针。
膀胱经上取⽳,初痛实症下⼦⽳束⾻,久痛虚症下母⽳委中。
(天柱,两⼤筋外侧脑⾻下缘)脑瘤:不⼀定会头痛,会全⾝抖动、颤动,眼睛上吊。
处⽅:全蝎、蜈蚣等量烤⼲打粉,胶囊服⽤,熄风⽌痉。
下针:百会、涌泉,百会消导,头部六阳交汇涌泉在管,下针就是⽴标杆,涌泉往下引导,组合起来消导。
脑病诊断:脑萎缩(⽼年痴呆)、脑⾥长东西,绝⾻⽳(⼜名悬钟)会有压痛点(很痛),属于胆经,外踝裸上3⼨。
脑萎缩为虚症,脑瘤为实症,区别在于,脑瘤14椎命门同时会有压痛(旁开1.5⼨为肾俞,肾主脑)。
第⼗三椎旁开3.5⼨,为痞根⽳,脑瘤也可以找到压痛点,痞根就是肿瘤吸收营养的地⽅,下针痞根如斩断肿瘤的根。
泽田派针术心法秘术
泽田派针术心法秘术所谓用针之术,凡针灸家均必体会其术。
而为最重要之基础,但却是针家之难事。
年前我发表治法速愈非忽悠医友。
遭众多舌枪贱语,视不能入目。
医学本无国界之分。
我很想反问一下年前对我不敬之人,你们所用西医医病治法,难道你们就是西洋人留下的杂种吗,时至今时,见心渐平。
关于泽田派医术还是从基础发表,希望对所有医友有所帮助,泽田练针之法如下,《每晚子时盘漆正坐,以左足在下,右足叠于其上,稍开两漆。
正坐瞑目。
向脐下丹田用力,使全身精力统一,约10分钟。
其后扔正坐开眼。
但保持丹田之力,右手持古针,左手扶针体,刺事先备好的草纸团6-10公分厚。
吸气拔针,呼气而刺针,如此方法泽田派口眼歪斜15分钟痊愈本贴收到1朵鲜花取穴【阳陵泉、筋缩、手三里、系泽田派特效穴】使用泽田手法【泻风】再取泽田派牵正穴以补气法。
围观者可见嘴渐移动。
时不及15.操作~泽田派痔疮15分钟痊愈、系泽田派特效穴】使用泽田手法【泻火】再取泽田派百会穴以取穴【支沟、承山、次髎补气法。
围观者可见痔核渐移动。
时不及15反复练习约20分钟。
此种练习约期3年。
可得基础大要。
以后再发表手技针灸真髓的重点整理1楼发表于 2011-11-22 08:45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2011/02/10/%E9%87%9 D%E7%81%B8%E7%9C%9F%E9%AB%93%E7%9A%84%E9%87% 8D%E9%BB%9E%E6%95%B4%E7%90%86/治则:(五脏色体表及十二原表是针灸学的精华,只有天天去看它,才能真正的明白里面在讲什么。
(脾肾是易于致病之处,常肝脏也会被波及到,使记忆力减退,精神颓丧的人,因为脾是司理意和智的,有「智慧袋」之称。
(三焦(下焦)即是乳糜管,乳糜管不流通则瘀血,故灸阳池和中脘使乳糜管流通,不瘀血。
中焦是胰脏和十二指肠之间的关系。
(带下是由于乳糜管停滞。
(太极疗法:1.从根本上治疗,末梢就自然痊愈。
倪海厦针灸学习笔记1
倪海厦针灸学习笔记中医经典魔鬼特训53班-石家庄-李绍英申请签到2016.02.04立春第1课集目录一、针灸的使用时机与禁忌1、警告启示2、针灸的使用时机3、灸之用法4、针灸的禁忌5、火罐的用法6、穴位的丈量法则二、针刺方法与九针型式1、针刺入学方法2、成人与幼儿的不同3、常用的针号概念4、十二经纳天干歌5、十二经纳地支歌6、十二经井荣俞经合三、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简介1、十二经络简介2、任脉与督脉3、奇经八脉简介4、膀胱之募穴5、小肠之募穴6、三焦募穴中医经典魔鬼特训53班-石家庄-李绍英申请签到.2016年2月5日《针灸大成》第2课学习心得第一章针灸的使用时机一、针灸的使用时机遇到气血大虚、重病、刚刚失血过多、病患完全没有元气的时候,刚行完房事,时机不好、运动过后、大汗后,喝酒后,体力不够,不下针。
针可以用在所有的病上面。
灸就是“久”下加一个“火”字。
用灸时就必须用艾绒。
艾有一个特性,就是向下,艾会自己找水,找到水以后烟就往上升。
当针力不足的地方,我们就会用到灸,气血大虚时,可用灸的方式处理。
1、隔姜灸,是最普遍的。
切一片姜,先戳几个洞,拿艾绒捏成金字塔状,放在生姜上面就是“一壮”。
灸时姜片不用换。
未烧完的艾丢到水里西灭掉。
灸的时候,灸单数不灸双数,艾为纯阳,取阳数。
若灸后起了水泡,就从皮肤旁边用消毒过的针刺一个小洞,把水慢按排出来。
不论是什么病,灸膏肓穴灸百壮,无所不疗。
灸到口干舌燥都没有关系。
2、隔盐灸先将青(海)盐炒熟,(精盐不能用),要等盐变温一点,凉了,在填满神阙穴(肚脐),再放艾绒上去灸。
古病人不管是寒利或热利(只要食物没有消化就是寒,热利味道会很臭),灸神阙就可以了。
3、隔蒜灸久咳时,要用蒜,放在舌上灸。
心和肺最接近,舌为心表,把舌头往外伸,灸后心脏力量加强,咳嗽就会好。
灸的用途非常广,比如被毒蛇咬伤、蝎子、蜘蛛咬伤,任何的毒物咬伤,破伤风都可以用灸。
中医病情判断原则:病退时,就会由身上往四肢走,处方及所用穴道不能改;病进时,就会由四肢往身上走,处方及穴道错了,要想怎样解决它。
分析不同时期针灸处方的特点
基金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扩展) 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中心 一般项目(2020C22)ꎮ作者简介:刘子娇(1994-)ꎬ女ꎬ汉族ꎬ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为针灸文献研究ꎮE-mail:Laxun2020@163 com通信作者:任玉兰(1977-)ꎬ女ꎬ汉族ꎬ教授㊁硕博士生导师ꎬ研究方向为针灸文献研究ꎮE-mail:renxg2468@163 com分析不同时期针灸处方的特点刘子娇㊀薛㊀冰㊀张㊀敏㊀任玉兰∗成都中医药大学ꎬ四川㊀成都㊀610075ʌ摘㊀要ɔ㊀收集不同时期针灸处方文献ꎬ分析不同时期针灸处方的特点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ꎬ从处方结构㊁刺灸部位㊁刺灸方法及腧穴配伍方面分析不同时期针灸处方的特点ꎮ秦汉时期ꎬ针灸处方结构尚不统一ꎬ刺灸部位多样ꎬ刺血疗法较为普遍ꎻ晋唐时期ꎬ处方结构基本统一ꎬ刺灸部位为具体部位和腧穴ꎬ灸法占据主流ꎻ金元时期ꎬ处方结构更加完整ꎬ刺灸部位规范ꎬ多穴处方开始兴起ꎬ针刺方法得到重视ꎻ明清时期ꎬ处方结构偏向病症与腧穴的联系ꎬ重视病症病因病机的阐述ꎬ腧穴配伍更加成熟ꎬ灸法得到创新运用ꎮʌ关键词ɔ㊀针灸处方ꎻ处方结构ꎻ刺灸部位ꎻ刺灸法ʌ中图分类号ɔR245㊀㊀㊀ʌ文献标志码ɔA㊀㊀㊀㊀ʌ文章编号ɔ1007-8517(2021)08-0013-04AnalysistheCharacteristicsofAcupuncturePrescriptioninDifferentPeriodsLIUZijiao㊀XUEBing㊀ZHANGMin㊀RENYulan∗Chengdu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ꎬChengdu610075ꎬChinaAbstract:Collectingacupunctureprescriptionsfordifferentperiodsꎬthemostrepresentativeprescriptionliteraturewasselectedtoanalyzethecharacteristicsofacupunctureprescriptionindifferentperiodsfromtheprescriptionsstructureꎬacupunctureandmoxibus ̄tionpartsꎬ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methodsandthecompatibilityofacupoints InQinandHanDynastiesꎬtheprescriptionstruc ̄ture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wasnotunifiedꎬandthe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siteswerediverseꎬandthebloodprickingtherapywascommon InJinandTangDynastiesꎬtheprescriptionstructurewasbasicallyunifiedꎬthe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partswerespecificpartsandacupointsꎬandthemoxibustionmethodoccupiedthemainstream DuringtheJinandYuanDynastiesꎬtheprescriptionstructurewasmorecompleteꎬthe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partswerestandardizedꎬthemulti-pointprescriptionbe ̄gantoriseꎬandtheacupuncturemethodwaspaidmoreattentionto DuringtheMingandQingDynastiesꎬtheprescriptionstructuretendedtotherelationbetweenthediseaseandtheacupointsꎬtheexplanationoftheetiologyandpathogenesisofthediseasewasempha ̄sizedꎬthecompatibilityoftheacupointsbecamemorematureꎬandthemoxibustionmethodwasinnovativelyapplied Keywords: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PrescriptionꎻThePrescriptionStructureꎻ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PartsꎻAcu ̄punctureandMoxibustionMethods㊀㊀针灸处方的发展经过历代医家不断的实践㊁总结㊁再实践和积累ꎬ形成了一个融理㊁法㊁方穴为一体的知识体系ꎬ其过程是漫长的ꎬ笔者收集不同时期的针灸处方文献ꎬ从处方结构和内容方面分析不同时期针灸处方的特点ꎮ1㊀秦汉时期秦汉时期已出现针灸处方的雏形ꎬ«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了6则针灸医案ꎬ老官山汉墓出土了目前最早的针方专著[1]ꎬ记载40首针刺处方ꎬ但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是«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ꎬ该书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ꎬ同时也是秦汉时期针灸处方的集成之书ꎬ共载针灸处方308首ꎬ即见于针灸处方专篇如«刺腰痛论»«刺疟论»«缪刺论»等ꎬ又穿插于医经理论之中ꎬ如«素问 脏气法时论»«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等ꎮ因秦汉为针灸理论的萌芽时期ꎬ故该书针灸处方存在以下特点ꎮ1 1㊀处方结构不相统一㊀病症㊁腧穴㊁刺灸法㊁刺激量是针灸处方的四大基本元素ꎬ«内经»所载针灸处方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类:①病症+腧穴:厥心痛ꎬ腹胀胸满ꎬ心尤痛甚ꎬ胃心痛也ꎬ取之大都㊁太白ꎮ②病症+刺灸法+腧穴:腰痛上寒ꎬ刺足太阳阳明ꎮ③病症+刺灸法+腧穴+刺激量:阳明令人腰痛ꎬ不可以顾ꎬ顾如有见者ꎬ善悲ꎬ刺阳明于胻前三痏ꎬ上下和之出血ꎬ秋无见血ꎮ④病症+刺灸法+腧穴+补泻:厥头痛ꎬ头痛甚ꎬ耳前后脉涌有热ꎬ泻出其血ꎬ后取足少阳ꎮ以上4条原文可知«内经»针灸处方结构逐步完善ꎬ第1方只记载病症和治疗部位ꎬ未标明刺灸法ꎻ第2方记载了病症㊁刺灸法㊁治疗部位ꎻ第3方不仅对病症描述详细ꎬ还说明具体刺法(刺络放血法)㊁治疗部位㊁刺激量ꎻ第4方包含了病症㊁刺血法㊁治疗部位ꎬ并开始涉及取穴的先后及补泻ꎮ1 2㊀刺灸部位名称多样㊀由于秦汉是腧穴学说尚未成熟ꎬ故«内经»针灸处方中的腧穴名称也并不统一ꎬ既有大量以经脉名命名的 经脉穴 ꎬ如足太阳㊁足阳明㊁足少阳等ꎻ也有很多只有部位而无穴名的具体部位ꎬ如耳前后动脉㊁腕骨下㊁手足爪甲上㊁项中两筋间等ꎻ还有部分有具体名称的穴位ꎬ如大都㊁太白㊁鱼际㊁风府㊁人迎等ꎮ1 3㊀刺血疗法较普遍㊀在«内经»177首的针刺处方中ꎬ有61首采用了刺血疗法ꎬ涉及病症包括痛症(21)㊁疟疾(13)㊁癫狂(7)㊁厥病(3)㊁肺病(2)㊁水肿(1)等ꎬ痛症之中又以腰痛为多(10)ꎬ其次为胸胁痛(4)㊁顑痛(2)ꎮ此外ꎬ«内经»针灸处方中的刺灸部位有不少是 经脉穴 ꎬ黄龙祥[2]认为经脉穴是集诊脉部位与刺灸部位一体的动脉搏动处ꎬ与血脉理论密切相关ꎬ黄涛[3]认为对经脉穴的刺激方法主要以刺脉放血为主ꎬ可见早期刺血疗法在针灸治疗中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ꎮ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医简«刺数»ꎬ虽针方数量偏少ꎬ但其行文体例统一ꎬ相比之下ꎬ«内经»所载针灸处方在体例㊁结构和术语特征方面都呈现多样化ꎬ其原因在于文献来源ꎬ该书针灸处方乃集秦汉时期的百家之书ꎬ每一学派对针灸理论和实践的不同认识以及每个时期经络腧穴学说发展情况的差异ꎬ使得«内经»中的针灸处方出现了体例的多样㊁腧穴名称的不同和治疗方法上的差异ꎬ倒呈现了一幅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景象ꎮ2 晋唐时期西晋时期皇甫谧第一次系统整理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ꎬ由«素问»㊁«灵枢»㊁«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类集汇编而成ꎮ主要代表的还是东汉以前的针灸处方ꎮ最能反映晋唐时期针灸处方的是«曹氏灸方»«肘后备急方»«小品方»等综合性方书ꎬ而这些医书记载的针灸方基本上被孙思邈«千金要方»所辑录ꎬ因此ꎬ说此书为晋唐时期针灸处方的集成之作也无不妥ꎮ该书卷三十 孔穴主对法 除妇人病第八为针灸方外ꎬ余系从«黄帝明堂经»和各家腧穴主治内容摘录而来ꎬ并非针灸处方ꎮ另一部分针灸处方内容主要散在于针灸卷外各篇病症的药方之末ꎬ后被孙思邈集中收录于«千金翼方»针灸卷中ꎮ晋唐时期针灸方有以下特点:2 1㊀处方结构基本统一㊀晋唐时期针灸方结构已经统一ꎬ基本包括两种形式ꎬ一是病症㊁刺灸部位㊁刺灸量ꎬ如 心痛ꎬ坚烦气结ꎬ灸太仓百壮 ꎻ二是病症㊁刺灸部位㊁刺激量㊁腧穴定位ꎬ如: 小肠热满ꎬ灸阴都ꎬ随年壮ꎬ穴在挟中脘两边相去一寸是 ꎬ这段时期针灸处方在结构上已经包含了针灸方的基本要素ꎮ对于处方病症没有过多经络㊁脏腑理论的修饰ꎮ直接冠以病症名或症状ꎬ如 劳淋ꎬ灸足太阴百壮ꎬ穴在内踝上三寸ꎬ三报之 ꎮ2 2㊀刺灸部位仍有多样㊀纵观«千金要方»针灸处方ꎬ刺灸部位主要采用3种形式ꎬ一是已经规范命名的腧穴ꎻ二是采用具体部位ꎬ对于显著的身体标志如手足㊁腕踝关节㊁身体横纹处㊁脊椎等ꎬ均以指出刺灸的具体部位ꎬ如: 腰痛ꎬ灸脚跟上横纹中白肉际十壮ꎬ良 ꎬ 嗽ꎬ灸两乳下黑白际各百壮ꎬ即瘥 ꎬ这种描述明确的刺灸部位ꎬ相对来说较为准确㊁易懂ꎮ三是以各种度量定位ꎬ包括竹量㊁杖量㊁绳量和线量㊁蒲量等多种定位方法ꎬ如 腰痛不得俯仰者ꎬ令患人正立ꎬ以竹柱地度至脐ꎬ断竹乃以度背脊ꎬ灸竹上头处ꎬ随年壮ꎮ灸讫藏竹ꎬ勿令人知 ㊁ 咳ꎬ又以蒲当乳头周匝围身ꎬ令前后正平ꎬ当脊骨解中ꎬ灸十壮ꎮ又以绳横量口中ꎬ折绳从脊ꎬ灸绳两头边各八十壮ꎬ三报ꎬ三日毕 ꎬ此种定位方式不仅复杂ꎬ还会因各人取材的形状大小不同而产生误差ꎬ故在后世针灸典籍中少有流传ꎮ2 3㊀重灸轻针思想流行㊀据统计ꎬ«千金要方»所载针灸方656首ꎬ针方仅75首ꎬ灸方有581首ꎬ占88 56%ꎮ反映了晋唐时期的医家们十分崇尚重灸轻针的思想ꎮ刘渝波[4]对«肘后备急方»记载的针灸处方进行统计ꎬ发现109条针灸处方中ꎬ针方仅4处㊁灸方84处ꎮ东晋陈延之在 灸法要穴 中提到 针术须师乃行ꎬ其灸则凡人便施ꎬ为师解经者ꎬ针灸随手而行ꎬ非师解文者ꎬ但依图详文则可灸ꎬ野间无图ꎬ不解文者ꎬ但随病所在便灸之ꎬ皆良法 ꎬ强调了灸方操作的简易性ꎮ«外台秘要方»明堂卷及各篇病症下只录灸法灸方ꎮ也许是因为灸法治病不仅疗效可见ꎬ而且实践性强㊁安全性高ꎬ更容易普及大众ꎬ再加战乱导致医药资源短缺ꎬ针灸治疗的务实性与简易性就显得十分重要ꎮ3㊀宋金元时期宋代针灸处方文献主要包括«圣济总录»和«针灸资生经»ꎬ前者为官方编撰的综合性方书ꎬ针灸门3卷载53类病症相关针灸方ꎬ主要辑自«素问»㊁«灵枢»㊁«千金要方»和«针灸甲乙经»ꎮ后者为王执中编撰的针灸专著ꎬ卷三至卷七罗列了206种病症ꎬ分类十分细致ꎬ各病症下是将腧穴主治㊁针灸方㊁医案混杂排列ꎬ针灸方主要辑自«千金要方»针灸卷外各篇及少量«针灸甲乙经»原文ꎮ二书同为类集性文献ꎬ处方也没有创新性ꎮ金元时期是针灸处方发展活跃的时期ꎬ具有代表性的是王国瑞的«针灸玉龙经»和杜思敬的«针经摘英集»ꎮ«针灸玉龙经»有关针灸处方的记载有两篇ꎬ一是 玉龙歌 ꎬ以歌诀形式编辑针灸处方ꎬ共列91种病症ꎬ载有83首针灸方ꎻ二是 盘石金直刺秘传 共载针灸方53首ꎻ«针经摘英集»为金元医书中针灸内容的集成书ꎬ共收录针方96首ꎬ载入 治病直刺诀 篇ꎮ这个时期的针灸处方主要特点如下:3 1㊀处方结构更加完整㊀金元时期所载针灸处方的结构在 病症㊁刺灸部位㊁刺灸量 的基础上增加了 定位㊁刺法㊁补泻 3个元素ꎬ如:①脊膂强痛泻人中ꎬ挫闪腰疼亦可针ꎮ委中亦是腰疼穴ꎬ任君取用两相通ꎮ人中:即水沟穴ꎬ在鼻下三分衔水突起处是穴ꎮ针三分ꎬ向上些ꎬ少泻无补ꎬ法灸七壮ꎮ委中:在膝后腘纹动脉中ꎮ针一寸ꎬ见血即愈ꎮ(«针灸玉龙经 玉龙歌»)②治肾虚腰痛久不已:刺足少阳经肩井二穴ꎮ次针足太阳经肾俞二穴ꎬ在背俞部第十四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ꎬ与脐平ꎮ针入五分ꎬ留七呼ꎬ可炙ꎬ以年为壮ꎮ(«针经摘英集»)第一首方先用歌诀形式描述腰脊强痛的症状及选穴ꎬ后对方中所选穴位的定位㊁针刺深度㊁针刺方向㊁留针时间㊁艾灸量及补泻要求进行详细的描述ꎮ第二首方更是在腧穴面前标明所属经络ꎬ使针灸处方在结构和内容上更加的完整ꎮ3 2㊀刺灸部位名称统一㊀继北宋王惟一编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之后ꎬ腧穴学说已发展成熟ꎬ腧穴的数量㊁命名及归经都已规范统一ꎮ金元时期针灸处方的治疗部位均为统一命名的腧穴ꎬ腧穴定位也以«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为参照标准ꎬ为后人省去了大部分考察 特异穴 的时间ꎮ3 3㊀配穴理论发展丰富㊀在宋以前针灸处方多以单穴方为主ꎬ金元时期大量多穴处方兴起ꎬ如«玉龙歌»83首针灸方中ꎬ单穴方31首ꎬ多穴方52首ꎬ占62 65%ꎻ«盘石金直刺秘传»53首针灸方中ꎬ单穴方15首ꎬ多穴方38首ꎬ占71 69%ꎻ«针经摘英集»96首针方中单方仅13首ꎬ多穴方83首ꎬ占86 45%ꎬ针灸配穴处方已经占据了主流位置ꎮ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配穴理论和方法在这个时期已经发展的开始丰富ꎬ产生了不少针灸配穴理论ꎬ主要内容有交经八穴㊁十二经原穴夫妇相合法㊁穴法相应㊁担截配穴法等[5]ꎮ3 4㊀重视刺法的运用㊀针刺处方自晋以后一度低落ꎬ在金元时期又重新兴起ꎬ与此同时刺法的运用也在金元时期开始丰富ꎬ主要体现在针刺的深度㊁方法及针具的选择三个方面ꎮ如«玉龙歌»治臂腕痛方:手臂相连手腕疼ꎬ液门穴内下针明ꎮ更有一穴名中渚ꎬ泻多勿补疾如轻ꎮ液门:在手小指次指本节后ꎮ针入一分ꎬ沿皮向后透入阳池ꎬ泻之ꎮ中渚:在小指次指岐骨间ꎬ本节后ꎮ针入一分ꎬ沿皮向后透腕骨ꎬ泻之ꎮ方中液门㊁中渚二穴均在手背掌指关节附近ꎬ部位表浅ꎬ针入一分ꎬ同时采用了一针两穴的透刺法ꎮ«针经摘英集»不仅描述了进针深度ꎬ还详细论述刺法及得气指标ꎬ如治偏正头痛针方: 刺手少阳经丝竹空二穴ꎬ在眉后陷中ꎮ禁灸ꎬ以患人正坐举手下针ꎬ针入三分ꎮ次针足少阳经风池二穴ꎬ在脑后风府穴两旁ꎬ同身寸之各二寸ꎮ针入七分ꎬ吸气五口ꎬ顶上痛为效ꎮ次针手阳明经合谷二穴ꎬ在手大指歧骨间陷中ꎮ随患人咳嗽一声下针ꎬ刺五分ꎬ内捻针ꎬ令病人吸气三口ꎻ次外捻针ꎬ呼气三口ꎻ次又内捻针ꎬ吸气五口ꎬ令人觉针下一道痛如线ꎬ上至头为度ꎬ长呼一口气出针 ꎮ同时该书对处方病症所选的针具也有要求ꎬ涉及的针具包括三棱针㊁长针㊁燔针㊁圆利针和毫针等ꎮ4㊀明清时期明清时期针灸学发展已近成熟ꎬ针灸处方文献更是层出不穷ꎬ单是针灸文献类集的就有«针灸大全»«针灸聚英»«针灸大成»«杨敬斋针灸全书»«针灸逢源»«勉学堂针灸集成»等针灸专著ꎮ最具代表性的是杨继洲的«针灸大成»ꎬ该书是集明以前针灸文献之大成ꎬ卷一载«素问»经文ꎬ卷二㊁卷三收录了金元至明代大量针灸歌赋ꎬ卷八摘录«神应经»«医经小学»«乾坤生意»等针灸文献ꎬ共载670首针灸方ꎬ卷九 治症总要 以问答形式载针灸方151首ꎮ4 1㊀处方偏向症穴对应㊀明代医家不断对针灸歌赋进行补充和发展ꎬ但对于针灸处方歌诀不再像«玉龙歌»一样注重处方结构的完整性ꎬ除«治病十一穴歌»所载11首针灸方结构比较完整外ꎬ其他歌赋更偏向于症穴的对应关系ꎮ如«百症赋» 耳聋气闭ꎬ全凭听会㊁翳风ꎻ面上虫行有验ꎬ迎香可取 ꎬ«肘后歌» 风痹痿厥如何治?大杼㊁曲泉真是妙ꎬ两足两胁满难伸ꎬ飞虎神针七分到ꎬ腰软如何去得根ꎬ神妙委中立见 ꎮ在另一方面ꎬ传统形式的针灸方也只记载 病症㊁腧穴 两个元素ꎬ如八卷所载腰痛方 腰痛:肩井环跳阴市三里委中承山阳辅昆仑腰俞肾俞 ꎮ4 2㊀组方配穴发展成熟㊀由于历代医家的不断积累ꎬ到明代时针灸处方的数量迅速增长ꎬ病症分类更加细致ꎬ主要以症状和病因病机进行分类ꎬ如唐代的治腰痛方增加为腰脊强痛㊁腰脚疼痛㊁肾虚腰痛㊁挫闪腰胁痛等ꎮ同时在组方配穴方面ꎬ多穴处方成为主流ꎬ明代处方选穴多以3~7穴为主ꎬ清代又增多ꎬ所用配穴方法包括局部取穴法㊁邻近取穴法㊁局部与邻近取穴配合法㊁远近配穴法㊁上下配穴法㊁前后配穴法㊁表里配穴法㊁手足同名经配穴法㊁络穴配穴法等10种以上的配伍ꎮ4 3㊀处方病症阐述详细㊀明初刘纯编撰的«伤寒治例»和«杂病治例»两卷中载大量针灸方ꎬ被«针灸聚英»和«针灸大成»收录ꎮ所列病症以«伤寒杂病论»为主ꎬ并对病因病机进行阐述ꎬ如偏正头风方: 风池合谷丝竹空ꎬ问曰:以上穴法ꎬ刺如不效ꎬ何也?答曰:亦有痰饮停滞胸膈ꎬ贼风串入脑户ꎬ偏正头风ꎬ发来连臂内痛ꎬ或手足沉冷ꎬ久而不治ꎬ变为瘫痪ꎬ亦分阴阳针之ꎮ或针力不到ꎬ未效ꎬ可刺中脘ꎬ以疏其下疾ꎬ次针三里ꎬ泻去其风ꎬ后针前穴ꎮ中脘三里解溪 («针灸大成 治症总要»)ꎬ该方不仅对偏正头风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ꎬ还对针刺不效或复发的情况列了后备方案ꎮ4 4㊀灸疗法进一步创新㊀灸疗法在晋唐时期曾风靡一时ꎬ但多以直接灸为主ꎬ明清时期灸法在原来直接灸的基础上得到创新ꎬ不仅出现了隔盐灸㊁隔姜灸㊁隔蒜灸㊁附子饼灸等间接灸法ꎬ还发展了雷火神针㊁太乙神针两种以灸代针的灸治法ꎮ«针灸大成»载: 治闪挫诸骨间痛ꎬ及寒湿气而畏刺者ꎮ用沉香㊁木香㊁乳香㊁茵陈㊁羌活㊁干姜㊁穿山甲各三钱ꎬ麝少许ꎬ蕲艾二两ꎬ以绵纸半尺ꎬ先铺艾茵于上ꎬ次将药末掺卷极紧ꎬ收用ꎮ按定痛穴ꎬ笔点记ꎬ外用纸六七层隔穴ꎬ将卷艾药ꎬ名雷火针也ꎬ取太阳真火ꎬ用圆珠火镜皆可ꎬ燃红按穴上ꎬ良久取起ꎬ剪去灰ꎬ再烧再按ꎬ九次即愈ꎮ 此方将中药㊁艾灸融为一体ꎬ隔纸点穴以治疗寒湿之气导致的痛症ꎬ标志着灼烧痛灸向无痛灸的发展ꎮ清代韩贻丰㊁范毓又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太乙神针ꎬ并广泛运用于各科疾病ꎮ5 小结纵观秦汉至明清的针灸处方ꎬ秦汉作为针灸处方发展的初期阶段ꎬ不管处方结构还是内容都具有多样性ꎬ在刺激方法上是以针方为主ꎬ刺血疗法为早期针灸治疗的重要手段ꎮ晋唐时期崇尚务实简易ꎬ重灸轻针ꎬ灸方成为主流ꎮ宋金元时期处方结构更加完善ꎬ刺灸部位规范统一ꎬ对针刺方法㊁补泻的运用十分重视ꎮ明清时期注重症穴关系的对应ꎬ同时对处方病症的病因病机进行阐释ꎬ这个时期处方数量剧增ꎬ用穴逐步增加数量ꎬ腧穴配伍理论已经成熟ꎬ灸法方面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ꎮ参考文献[1]任玉兰ꎬ梁繁荣ꎬ李继明ꎬ等.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医简«刺数»内容与价值初探[J].中华医史杂志ꎬ2016ꎬ46(6):355-358.[2]黄龙祥.从«五十二病方» 灸其泰阴㊁泰阳 谈起 十二 经脉穴 源流考[J].中医杂志ꎬ1994ꎬ35(3):152-153.[3]黄涛.针灸方的演变及选穴规律分析[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ꎬ2003.[4]刘渝波ꎬ王毅刚.«肘后备急方»针方学术特点与针灸穴法的源起[J].实用中医药杂志ꎬ2009ꎬ25(2):111-113.[5]裴景春.宋金元时期针灸处方配穴的原则及规律[J].中医药学刊ꎬ2005ꎬ23(6):980-981.(收稿日期:2020-10-10㊀编辑:刘㊀斌)。
八会穴详解
八会穴详解八会穴歌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骨会大杼血膈俞,脉会太渊气膻中。
十二募穴歌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胃募中脘脾章门,焦募石门包膻中。
十六郄穴歌郄犹孔隙义,本是气血聚,病证反应点,临床能救急。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逼,胃经是梁丘,脾经地机切,心经取阴郄,小肠养老名,膀胱求金门,肾向水泉觅,心包郄门寻,三焦会宗列,胆经在外丘,肝经中都立,阳跷走跗阳,阴跷交信必,阳维系阳交,阴维筑宾穴。
下合穴歌手三阳有下合穴,大肠合于上巨虚,小肠合于下巨虚,三焦合于委阳穴,膀胱委中胆阳陵,胃合三里治内腑。
八脉交会穴歌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连耳肩。
临泣带脉外眦颊,外关阳维耳后绕。
列缺任脉行肺系,照海阴跷膈喉咙。
八会穴是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
脏:章门,第十一肋骨末端,侧腹部,(后腰身),此穴对胸胁痛、腹痛、呕吐有功效,长期敲打有减肥的功效,属带脉,五脏皆禀于脾,为脾经募穴。
腑:中脘,脐上4寸,主治胃痛、腹胀、呕吐、泄泻脾胃虚弱,长期按健脾益胃。
六腑皆禀于胃,为胃经募穴。
气:膻中,两乳之间连线中点,内为肺,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属任脉,宗气之所聚,诸气皆属肺,为心包经募穴。
血:膈俞,在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理气宽胸,活血通络,心主血,肝藏血,膈俞位居心俞之下,肝俞之上,故为血会,为膀胱经。
筋:阳陵泉,小腿外侧当腓骨前下方凹陷处,对于下肢筋病、胁肋痛、胆腑之病,经脉通证上的病症,瘀血肋痛,肝郁胁痛、湿热胁痛,为胆经合穴,胆合肝,肝主筋,故为筋会,为胆经。
脉:太渊,在腕骨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凹陷,止咳化痰,通调血脉,肺朝百脉,寸口为脉之大会,故为脉会,属肺经。
骨:大杼,在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手足太阳经之交会穴,强筋骨,清邪热,诸骨自此擎架,连接头身四肢,故为骨会,膀胱经背俞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为膀胱经。
倪海厦人纪之针灸(11)
倪海厦人纪之针灸(11)十一、足少阴肾经(5-02:36:12)1、作强之官——肾脏(5-02:36:12)膀胱经是申时,申时是下午三点到五点。
五点钟以后,气血会进入肾经,首先是涌泉穴。
肾经本身是水,属水。
开穴、气血流注的时间是下午五点到七点。
当你的病人每天下午到黄昏就开始累,就是肾经,七点钟以后眼睛亮了,这是肾。
肾主骨,骨病就要想到肾。
肾其华在发,所谓其华在发,就是头发的光泽,是肾在管。
发很光亮、很鲜就是肾。
人在死前两天或三天,肾气要绝了,你就会看到头发整个蓬起来,比如说,看到白色,这个白色是枯干的白,它就不会反光,整个头发蓬起来,干干的没有油,不会反光,就表示该走掉了。
肾开窍在耳朵。
也就是耳鸣、耳聋、耳朵有问题都是在肾脏治疗。
肾主记忆,我们人的年龄是从一岁开始,到五十岁到达巅峰,也就是说五十岁是肾气最旺的时侯,五十以后肾气开始往下走。
这是一个人的生老病死,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临到这问题。
所以才说要吸收前人的经验。
在我以前就是前人,我不会让你们比我早死的。
依前人的经验,五十岁以后肾气就开始往下走。
有的人是这样子下来(直线),有的人是这样下来(抛物线)到一百岁以上。
如果就你一个人长寿,同一代的人都走了,你就会很孤单,那活着干嘛?所以,总是要找一些人在旁边,所以我们长寿一定要愉快,开心。
所以说,五十岁以后就要开始固肾。
中医认为,肾脏要好,就要节欲,这个欲不单单是指房事,还有情志、欲望。
欲望很强,野心很大,都会影响到肾脏,这是人的一生。
西医认为,人身上的内脏第一个生长的是心脏。
中医说是肾脏。
因此双方开始的笫一步就不一样。
这两个谁对呢?我分析给你看看,你再决定。
中医认为,一开始人在母体受胎是因为有水。
刚开始受孕的时候,第一个星期就可以看到筋膜。
第二周开始进入心脏。
这个筋膜是肝,这个水是肾。
所以说,怀孕第二周才可以查到心跳。
西方医学说,我只相信我看到的,他看到的是心脏。
实际上是先有水,水生木,木再生火。
所以,中医对水的定义跟西医不一样。
针灸大成-倪海厦人纪听课笔记
针灸大成(倪师)20220728任督二脉灸尾有膏,禁灸可针。
络穴只可灸第14椎,正对神阙第7椎,平齐肩胛骨络穴不灸枕骨下方百会前1.5寸米粒灸鼻窦炎消渴,癫痫、不识尊卑、胡说八道、面肿任脉三寸长针,溺水急救人趴着,朝心脏方向扎会阴痛扎百会穴耻骨上方,平补平泻膀胱的募穴(开口),1寸以内丹田,小肠的募穴;心脏急救,下纪三焦的募穴,女子灸会绝育三焦的募穴;任脉少阴冲脉之会隔盐灸,青盐炒熟,填满肚脐中风、肠炎、肠鸣都可以灸水肿;单喝水,气化之处胃的下口,小肠的上口胃的募穴,1寸针,印堂痛胃的络穴,四花灸治疗一切胃病(胃出血除外)心的募穴,1寸针,只针不灸,黄油就是膏,来自鸠尾任脉的络穴气会䐺中1.5寸下针天突,巨阙,关元,这三个针下去后,这个气会到第十椎下,第十椎下没有穴道,所谓第十椎下,就是第十一椎上,这个气会集中到这边。
我们再下到脊椎骨上面,把气导出来。
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治疗心脏病的三个穴道天突和灸尾的中间甲状腺肿,喉咙肿痛督脉1寸针斜刺,治疗痔疮21椎下,很少用14椎下,正对肚脐,生命之门16椎下,很少用13椎下,三焦经过11椎下,脾脏,只针不灸10椎下,胆病压痛点9椎下,治癫痫狂7椎下,平齐肩胛骨底端,血会之处8椎下外开1.5寸,消渴穴6椎下,过多营养,血癌,禁针5椎下,心脏病压痛点3椎下,灸增加身高,最重要的脊椎第一椎下,是头椎和胸椎的区分点第一椎上,发烧感冒时,用三棱针放血病在脏取井穴病变于色取荣穴病在时间者取俞穴病变于音者取经穴病起于饮食取合穴五脏不平衡时用原穴1. 手太阴肺经2. 手阳明大肠经3. 足阳明胃经4. 足太阴脾经5. 手少阴心经6. 手太阳小肠经7. 足太阳膀胱经8. 足少阴肾经9. 手厥阴心包经10. 手少阳三焦经11. 足少阳胆经12. 足厥阴肝经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井荣输经合金水木火土阳木火土金水阴克生木火土水阳火:心脏;手少阴阴火:小肠;手太阳阳土:胃;足阳明阴土:脾;足太阴阳金:大肠;手阳明阴金:肺;手太阴阳水:膀胱;足太阳阴水:肾;足少阴阳木:胆;足少阳阴木:肝;足厥阴井荣输经合金水木火土阳木火土金水阴肺募穴对称治疗流鼻血肘筋外侧与横纹头中间合穴、子穴(水)肺实症泻之郄穴:消炎、痔疮脉会太渊(母穴:虚症(久咳))3寸主任脉,络穴(金)本穴可补可泻荣穴,火,乳癌井穴,木,放血扁桃体发炎、发烧(13鬼针)气喘吸入困难是肾吐气困难是肺井荣输经合金水木火土阳木火土金水阴手不能往前抬是大肠经手不能梳头是三焦经手不能往后摆是小肠经井穴,金,本穴,退烧点刺放穴荣穴,水,子穴,实症泻之俞穴,木三间透劳工原穴,麻醉(面口)经穴,火,撑手后凹洞络穴,郄穴2寸合穴、母穴(土)上半身皮肤痒2寸腰扭伤穴1寸1寸禁针,有动脉2寸中风大穴,阳跷脉之会禁针大筋鼻孔下方外开5分井穴,金,退奶,下牙去痛荣穴,水,输穴,木,原穴,动脉下面,1寸针经穴,火,母穴合穴,土,本穴胃病(吐血除外)禁灸鬓角下,张嘴取穴下巴脱臼,中耳炎中风,地仓透颊车不针,诊断眼翳1寸平齐水沟,治牙疼摸脉:胃气禁针、禁灸4寸2寸巨阙外开2寸上脘2寸长高长高大肠募穴水肿腹水,配合水分睾丸复位膝盖头上6寸很少用阴经阳经夜市工作,膝盖痛郄穴任脉阑尾穴,下约一寸男左女右压痛3寸乳房硬块肚脐以下硬块条口透承山,治五十肩;治脚麻;补法丰胸丰胸丰胸祛痰导痰两根大筋中间补井当补合泻井当谢荣2寸1寸3. 足阳明胃经甲状腺6寸中风预兆:1.手前三指头麻,6个月以内中风2.小腿麻,胃经足三里附近,2周内中风解决方案每天灸足三里,9壮或者15壮,灸到不麻配合使用4. 足太阴脾经人体的左侧主血,右边主气木,疝气,肠子下坠白带、经漏不止母穴,火,治蛔虫输穴,土,补泻都可公孙内关胃心胸子穴,金,助孕诊断淤血、肿瘤;少腹痛络穴,禁止灸天皇,合穴,水地皇,郄穴人皇痛经,痛时下针,一寸针几乎不用5寸主冲脉,络穴,任脉外开5分是冲脉曲骨外开4寸这里痛下云门对称治疗;下针取胎盘主全身络穴大都穴太白穴合穴,水经穴,金,络穴郄穴俞穴,土,失眠、惊悸、动悸荣穴,火,心脏病急救大穴井穴,木,手解穴大筋5.手少阴心经补井当补合泻井当谢荣井荣输经合金水木火土阳木火土金水阴3寸6.手太阳小肠经(火)井穴,金荣穴,水;握拳横纹头,奶水不够输穴,木;肩项问题导水;主督脉;母穴小天星骨,原穴,本穴,一寸针半寸,取穴手背向前,治疗眼睛,郄穴养老透间使治疗不能拧毛巾阳谷上5寸,络穴肠关,肝关,心关子穴,一寸针3寸肩胛骨正中间陶道外开4寸大椎外开2寸5-10分钟,一寸直针7. 足太阳膀胱经(67穴道)肉球旁边,掰开眼睛骨缝,透鱼腰晕眩近取穴五分针深骨会大枢,陶道外开1.5寸压痛是有骨病,骨裂输穴不分寒热内科用俞募治疗四肢经络用子泻、母补治疗心脏病心、肺、肝一起针膈俞胆俞四花灸治疗肺结核单锥痛,俞穴+子穴(肾俞+商丘)14椎下,志气在肾,其华在发,耳鸣、耳聋、听力不好16椎下,近取穴12椎下,胃病治此11椎下,水病治此,主开胃10椎下,胆病9椎下,肝病,阴部问题6椎下,针灸都可以,血癌7椎下,血会膈俞,贫血淤血内脏出血,活血化瘀5椎下,针灸都可,俞募治疗巨阙,先后无所谓7/8岁不讲话,针灸都可以,强心气4椎下,心包,治疗心脏病,针灸都可3椎下,20分钟后换正面云门骨会大枢,陶道外开1.5寸压痛是有骨病,骨裂2 脖子强硬,近取穴,可针可灸;治痈1.5寸13椎下,下利、大便带水、水肿,吃东西不消化15椎下,近取穴腰痛19椎下,近取穴腰痛,小便失禁21椎下,14椎下,志气在肾,12椎下,胃病治此11椎下10椎下,胆病9椎下,肝病6椎下,7椎下,5椎下,4椎下,5椎上1/3 是膏肓,肩胛骨要打开3椎下,可加强肺俞的效果第2椎下附分手足太阳之会1.5寸13椎下,乳癌,硬块;乳癌压痛点选穴最好13-14椎外开三寸半是痞根穴,下针19椎下,近取穴腰痛,小便失禁1.5寸20椎下,痔疮的近取穴,用的很多深针到骨,治疗坐骨神经痛承扶和委中的中间点,很少用两条筋的中间,针到骨解毒大穴,又名血郄合穴,土,腰背委中求筋的内侧,络穴(别络)上一寸治疗痞块的方式:行阳。
针灸学手太阳小肠经的说课设计
针灸学手太阳小肠经的说课设计彭传玉【摘要】《针灸学》是针灸推拿专业的基础课程,对针灸临床及其他临床各科具有指导意义,是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中医针灸人才的必修课之一,该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点繁杂、难理解.本文通过针灸学《手太阳小肠经》的说课设计,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分析、课堂总结以及实践操作等方面进行探讨,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9(017)002【总页数】3页(P25-27)【关键词】针灸学;手太阳小肠经;说课【作者】彭传玉【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安徽合肥230012【正文语种】中文说课,是在教师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向同行和专家叙述教学设计及其依据,并与同行和专家共同研讨教育教学理念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通过说课,可以提高教师对教学大纲的理解能力、对教学方法的运用掌握能力以及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能力[1-2]。
《针灸学》是针灸推拿专业的基础课程,对针灸临床及其他临床各科具有指导意义,是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中医针灸人才的必修课之一。
但是,该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点繁杂、难理解,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较多,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难以掌握所学内容。
因此,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精心备课,充分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对针灸学中篇各论内容手太阳小肠经进行说课设计,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1 教材分析环节的设计思路1.1 教材的选用本文选用的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由梁繁荣、王华主编的《针灸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第4版)[3]第三章第六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经络总论和腧穴总论的内容为本节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1.2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文的内容是教材《针灸学》中篇经络腧穴各论的第六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承接上篇经络腧穴总论和针灸治疗学的桥梁内容,是本教材的重点内容。
实验针灸学
实验针灸学: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针灸学基础理论、刺灸效应和机理,探索针灸对人体生命活动影响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是针灸研究时代性、探索性和创造性的统一,也是针灸学自我完善,从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过度的中药标志。
20世纪出现许多新方法:循证医学方法、控制论方法等针灸对机体内环境的整体调节,具有多系统、多方位、多环节、多水平、多靶点的特点,针灸作用很可能是通过神经体液途径实现的发展史:1985年,针灸治疗病症扩大到200种1959~1965 奠基阶段1966~1979 标志着一门崭新学科实验针灸学的诞生(1979年6月,北京,第一届中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1982年以后,率先开设了实验针灸学教学课程至2002年统计,针灸疗法已在140多个国家开展19916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意大利米兰会议初步确立了64种针灸治疗的适应病症,大多为痛症。
选题的种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选题的原则:需求性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假说的的特性:来源的科学性说明的推测性解释的系统性结论的可验证性一个科学项目一定要有一个简明具体新颖醒目能高度概括整个研究内容的题目。
研究对象(受试对象)要具有代表性和一定数量,以尽可能的反映群体的情况,这就是研究对的重复性原则。
研究因素:也称受试因素或处理因素;单因素研究指每次研究只观察一个类别的作用;多因素研究指同时观察多个类别的作用。
实验效应:关联性客观性精确性灵敏性特异性对照:值得是在调查研究或实验研究过程中,确立可供相互比较的组别对照方法:空白对照实验对照标准对照自身对照互相对照配对对照历时对照安慰对照随机化:在抽样研究中,抽取或分配样本时,每一个研究对象或观察单位都有完全均等的几乎被抽取或分配到某一组,而不受研究者或研究对象主观意愿所左右,随机化的概念是根据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的特性而规定的随机化的意义:使被抽取的观察对象能最好的代表其所来源的总体人群,并使各比较组具有最大程度地可比性常见的随机分配方法:简单随机化:抛硬币抽签摸球查随机数字区组随机化分层随机化重复:即要求研究样本对于相应的总体具有代表性,他包含研究样本应具有与相应总体的同质性和足够的样本含量两个条件重复的意义:为了保证从研究样本所获取的信息研究结论能外推及具有同一性质疾病的病人盲法:指临床研究过程中,指标的观测、数据的收集和结论的判断,应在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前提下进行揭盲时应有主要研究人员在场。
针炙的治疗作用
针灸学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运用针刺、艾灸及其他方法,刺激人体的一定部位,达到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其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副作用少等优点,几千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针炙的治疗作用1、调和阴阳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着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
如果因七情六淫以及跌仆损伤等因素使阴阳的平衡遭到破坏时,就会导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等病理变化,而产生“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等临床证候。
针炙治病的关键就在于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转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针炙调和阴阳的作用,基本上是通过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完成的。
例如:由肾阴不足,肝阳上亢而引起的头痛,治当育阴潜阳,可取足少阴经穴针以补法,配足厥阴经穴针以泻法。
2、扶正祛邪扶正,就是扶助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致病因素。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过程,即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
《素问·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既病之后,机体仍然会不断地产生相应的抗病能力,与致病因素作斗争。
若正能胜邪,则邪退而病向愈;若正不敌邪,则邪进而病恶化。
因此,扶正祛邪是保证疾病趋向良性转归的基本法则。
针炙治病,就在于能够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大凡针刺补法和艾炙有扶正的作用;针刺泻法和放血有祛邪的作用,但在具体运用时必须结合腧穴的特殊性来考虑。
例如:膏育、气海、命门等穴,多在扶正时用之;而十宣、中极、人中等穴,多于祛邪时用之。
3、疏通经络人体的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十二经脉的分布,阳经在四肢之表,属于六腑;阴经在四肢之里,属于五脏。
并通过十五络的联系,沟通表里,组成了气血循环的通路,它们“内溉脏腑,外濡腠理”,维持着正常的生理功能。
就病理而言,经络与脏腑之间也是息息相关的。
病起于外者,经络先病而后可传于脏腑;病生于内者,脏腑先病而后可反映于经络。
特效针灸配方
特效针灸配方虚喘——足三里。
虚喘须寻三里穴。
(席)食癖气块——手三里、足三里。
手足上下针三里,食癖气块凭此取。
(席)胃中有积——璇玑、三里。
胃中有积刺璇玑,三里功多人不知。
(席)胸满不思食——阴陵泉、承山。
阴陵泉治心胸满,针到承山饮食思。
(席)小肠气痛——大杼、长强。
杼若连长强寻,小肠气痛即行针。
(席)水肿——水分、气海。
水肿水分兼气海,皮内随针气自消。
(席)腹痛——公孙、内关。
腹痛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
(席)阳明恶吐——风府、上脘。
阳明二日寻风府,呕吐还须上脘疗。
(席)男子痃癖——三里。
男子痃癖三里高。
(席)膀胱气才——风府、三里。
从来风府最难针,却用功夫席浅深,倘无膀胱气未散,更宜三里穴中寻。
(席)小腹痛——照海、阴交、曲泉、关元、气海。
若是七疝小腹痛,照海阴交曲泉针,又不应时针气海,关元同泄效如神。
脐腹痛——阴交、涌泉。
小肠气撮痛连脐,速泻阴交莫在迟,良久涌泉针取气,此中玄妙少人知。
(席)痃疝——期门、大敦。
期门大敦能治坚痃疝气。
(玉赋)心闷——劳宫、大陵。
劳宫大陵可疗心闷疮痍。
(玉赋)心悸虚烦——三里。
心悸虚烦刺三里。
(玉赋)脾泄一—天枢。
天枢理感患脾泄之危。
(玉赋)盅胀——三阴交、水分、三里。
阴交水分三里盅胀宜刺。
(玉赋)热壅三焦——关冲。
脾虚黄疸——腕骨、中脘。
脾虚黄疸,腕骨中腕何疑。
(玉赋)饱满气逆——足三里。
欲调满之气逆,三里可胜。
(玉赋)翻胃——中魁。
中魁理翻胃而即愈(玉赋)心惊——通里。
通里疗心惊而瘥。
(玉赋)腹疾有块——内关、照海。
取内关于照海,医腹疾之块。
(玉赋)九种心痛——上脘、中脘。
上脘中脘疗九种之心痛。
(玉赋)腹痛便秘——大陵、外关、支沟。
肚痛秘结,大陵合外关于支沟。
(玉赋)胸结——涌泉。
胸结身黄,取涌泉而即可。
(通)腹胀血膨——期门。
期门罢胸满血膨而可也。
(通)七疝偏坠——大敦。
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坠。
(通)腹胀——内庭。
腹膨而胀,夺内庭以休尺。
(通)胃心痛——劳宫。
十二正经与天干地支(针灸05)
⼗⼆正经与天⼲地⽀(针灸05)“ 概要:天⼲与地⽀,⼗⼆经纳天⼲(⼗⼆经与天⼲的对应关系,⽤于脏腑取五⾏属性,甲胆为阳⽊,⼄肝为阴⽊等等),五⾏(⽊⽕⼟⾦⽔、相⽣相克,描述万物的⽅法),⽕与⾦(⼼⽕搏动⽣热,⼼⽕肺⾦制衡,肺法相天让热下⾏⼊⼩肠⽕,热化⾷物,⼤肠⾦津液⼊肺⾦),⽔⽣⽊(肾⽔第⼀次⽓化在肾,在膀胱第⼆次⽓化⼊肝⽊,肝排浊⼊胆⽊为胆汁,膀胱中为蒸汽状态才正常⼩便),中医为物理医学(时间、速度、温度、压⼒),没有⼼脏癌(热杀死癌细胞),⼗⼆经纳地⽀(⼗⼆经与地⽀的对应关系,⽤于脏腑与⼗⼆时⾠的对应),⽓⾎流注⽤于诊断治疗(凌晨1点醒为肝病,3点醒为肺病,12点为胆结⽯),五脏与五⾊(⼿掌暗红,肝实占⽤空间,⾎净化不充分⼊⼼,颜⾊重,不能与肺⽩搭配粉红),中医健康标准(睡觉、胃⼝、⼤⼩便、头冷⼿脚热、晨勃)。
”天⼲地⽀,简称为⼲⽀,源⾃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于探察天地之⽓机,寻找和记录事物的规律,最常见的⽤法是⼲⽀记年,六⼗年⼀个甲⼦。
⼲⽀在中医上应⽤⼴泛,与⼈体的⼗⼆经络及脏腑的流注时间、属性相对应,⽽经络是针灸的基础,下针需要循经取⽳。
⼗天⼲:甲(jiǎ)、⼄(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jǐ)、庚(gēng)、⾟(xīn)、壬(rén)、癸(guǐ)。
⼗⼆地⽀:⼦(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yǒu)、戌(xū)、亥(hài)。
01—⼗⼆经纳天⼲⼗⼆经纳天⼲,即⼈体⼗⼆经络与天⼲的关系,其歌诀为:甲胆⼄肝丙⼩肠,丁⼼戊胃⼰脾乡,庚属⼤肠⾟属肺,壬属膀胱癸属肾,三焦亦向壬中寄,⼼包同归⼊癸⽔。
歌诀应熟记于⼼。
歌诀体现了⼗⼆经络(每个经络对应⼀个脏腑)与甲⼄丙丁的对应,因为经络为12个,天⼲为10个,所以有部分对应关系重叠(三焦、⼼包)。
针灸歌诀
针灸学歌诀十二经,上肢举,阴经升,阳经降;手三阴,肺包心,手三阳,大三小;足三阴,脾肝肾,足三阳,胃胆膀;阳少太,太厥少,前中后,四肢走。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足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
四十二,一十五,奇经八脉浮孙数。
流注顺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
腑脏十二经穴起止歌手肺少商中府起,大肠商阳迎香二。
足胃承泣厉兑三,脾部隐白大包四。
手心极泉少冲来,小肠少泽听宫去。
膀胱睛明至阴间,肾经涌泉俞府位。
心包天池中冲随,三焦关冲耳门继。
胆家瞳子髎窍阴,厥肝大敦期门至。
十二经穴始终歌,学者铭于肺腑记。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决。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少商如韭叶。
手阳明大肠经穴歌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足阳明胃经穴歌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颊车停。
下关头维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
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穴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内庭厉兑阳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足太阴脾经穴歌足太阴经脾中州,隐白在足大指头;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漏谷地机阴陵穴,血海箕门冲门开;府舍腹结大横排,腹哀食窦连天溪;胸乡周荣大包随,二十一穴太阴全。
手少阴心经穴歌九穴午时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灵道通里阴郄邃,神门少府少冲寻。
手太阳小肠经穴歌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数;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肘;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与天容偶;锐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
足太阳膀胱经穴歌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目内红肉藏;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上寸半承光;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外;大杼背部第二行,风门肺俞厥阴四;心俞督俞膈俞强,肝胆脾胃接三焦;肾俞气海大肠乡,关元小肠到膀胱;中膂白环仔细量,上髎次髎中复下;一空二空腰踝当,会阳阴尾骨外取;附分侠脊第三行,魄户膏盲与神堂;譩嘻膈关魂门九,阳纲意舍仍胃仓;盲门志室胞盲续,二十一椎秩边场;承扶臀横纹中央,殷门浮郄到委阳;委中合阳承筋是,承山飞扬踝附阳;昆仑仆参连申脉,金门京骨束骨忙;通谷至阴小指旁。
医学专题一.手太阳小肠经
【穴性特点】
本穴具较好的疏风通络,行瘀止痛之
功,为治疗颈肩背痛的常用穴,也是治疗 某些乳房疾病的常用穴。《甲乙经》言:
“天宗主肩重肘臂痛,不可举。”近人认为, 针刺(zhēn cì)天宗穴对乳腺增生有较好的疗效。
第十六页,共二十四页。
颧 【定位】 髎 在面部,颧骨下缘,目外眦直下的凹
通经络,安神志(shénzhì),清头目 【穴性特点】 本穴为小肠经输木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为临 床治疗头项痛,急性腰扭伤的常用有效穴。退热、止痉
的要穴,并主治(zhǔ zhì)神志病症。《圣惠方》:“肘 臂腕重难屈伸,五指尽痛不可掣,后溪主之。”《百症 赋》:“后溪,环跳,腿痛刺而即轻。”《通玄指要赋》:
【6】咽:狭义上指食管的上端,广义上指整个食管,此处指食管。 【7】目锐眦:又称目外眦,指外眼角。目大角为内眦。 【8】出页:指颧骨。
【9】目内眦:指内眼角,手足太阳经在此处交接。
第三页,共二十四页。
手太阳 小肠经 (tàiyáng)
主要病候
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 肩臂外侧(wài cè)后缘痛等症。
【主治】
口眼歪斜,齿痛,颧肿。配翳风、合谷(hé ɡǔ)治疗三叉神经痛。口眼歪斜配阳白、 四白。
【主治概要】 1.穴归小肠经,位于面部(miàn bù),具较好的熄风通络之功。对于局部病症,如口眼歪
斜,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眼睑蠕动等病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2.穴为手太阳,少阳之会穴,可清太阳之风热,泄少阳之风火,具清热,消肿,止痛之
功。可治风热齿痛,颊肿,目黄,面赤,齿神经炎,牙龈肿痛等症。
3.近人认为,颧髎穴向内上方进针,可直接刺激蝶腭神经节,对鼻炎有较好 的治疗作用。
针灸穴位经络介绍手太阳小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循行比较 手阳明大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
起于
食指桡侧端
小指尺侧端
沿上肢外侧
前缘
后缘
经过
肩上
肩后,绕肩胛
上颜面,止于 对侧鼻翼旁
同侧耳屏前
针灸穴位经络介绍——手太阳小肠经
针灸穴位经络介绍——手太阳小肠经
(二)主要病候 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
针灸穴位经络介绍——手太阳小肠经
经穴歌 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手 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肘 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 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与天容偶 锐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
针灸穴位经络介绍——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 ShaoZe SI1
定位:小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作用:开窍泻热,利咽通乳。 主治:乳痈、乳汁少等,昏迷热病等急症,头痛、咽
针灸穴位经络介绍——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分寸歌
v S I 十九手小肠,少泽听宫起止详, v 头项耳目热神志,痒疮痈肿液病良。 v 少泽小指尺甲边,前谷泽后节前方。 v 后溪握拳节后取,腕骨腕前骨陷当。 v 阳谷三角骨上取,养老转手髁空藏, v 支正腕后上五寸,小海二骨之中央, v 肩贞纹头上一寸,臑俞贞上骨下方, v 天宗岗上窝中取,秉风岗上窝中央, v 曲垣胛岗内上缘,陶道旁三外俞章, v 大椎旁二中俞穴,天窗抉后大筋旁, v 天容耳下曲颊后,颧髎颧骨下廉乡, v 听宫之穴归何处,耳屏中前陷中央。
痫证,盗汗,目赤,目眩,咽喉肿痛。
针灸穴位经络介绍——手太阳小肠经
针灸穴位经络介绍——手太阳小肠经
应用:头项强痛,落枕配天柱。 后头痛配风府、至阴。 腰背痛,闪腰配水沟。合谷透后溪,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