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艾灸穴位

合集下载

气血不足的人最应该艾灸的7个穴位

气血不足的人最应该艾灸的7个穴位

⽓⾎不⾜的⼈最应该艾灸的7个⽳位今天让我记住⼏个艾灸的重点⽳位,尤其是⽓⾎不⾜、寒湿较重的更要把握此⽳!1、⼤椎⽳⽳位:⼤椎⽳是⼈体最⼤的⽳位,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

作⽤:此⽳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的作⽤。

主治疾病为:幼⼉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臂疼痛、⼿臂⿇痹等。

此外,⼤椎⽳有明显的退热作⽤,艾灸⼤椎⽳,能防治感冒、⽓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于肺⽓肿、哮喘的防治。

2、⾜三⾥⽳⽳位:⾜三⾥⽳位于⼩腿前外侧,当犊⿐下3⼨,距胫⾻前缘⼀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

作⽤:⾜三⾥是⼈体⽳位中运⽤最多的⽳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化之源的⽳位代表。

主治疾病为:头晕、⽿鸣、失眠、瘫痪、便秘、胃痛、腹胀、腹泄、消化不良、⾷欲不好、胃溃疡、胃炎、胃⼗⼆指肠溃疡、胃下垂、阑尾炎、急慢性肠炎等疾病。

⾜三⾥⽳位能够提⾼免疫⼒,⾜三⾥具有双向调节作⽤。

所以从古代起就被作为要⽳来使⽤。

此外,还可以⽤来防⽌⽼花眼、中风、治疗⾼⾎脂症等。

3、关元⽳⽳位: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三⼨。

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可在⼩⼿指的下缘处取⽳。

作⽤:关元⽳具有温肾阳、补虚,壮阳的作⽤。

4、神阙位置:神阙,就是我们俗称的“肚脐眼”。

作⽤:艾灸神阙⽳,能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养⾎。

主治疾病为:对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虚喘等有防治作⽤。

还有提⾼免疫⼒、调节脏腑功能,延缓衰⽼的作⽤。

5、中脘⽳位: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

简便取⽳,⾃⼰⼿脐上四横指。

作⽤:中脘⽳为腑会⽳,同时⼜是胃的募⽳,因此对于六腑的功能均有调节作⽤。

主治疾病为:胃痛、腹痛、腹胀、呕吐、反胃、⾷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

现在常说的胃炎、胃溃疡、⼗⼆脂肠球部溃疡等⼀切脾胃之疾⽆所不疗。

6、命门⽳⽳位:命门⽳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前⽅平神阙⽳。

作⽤:因本⽳在两肾之间,也和两侧⾜太阳膀胱经肾俞相平。

艾灸治病配穴一览表(附全身穴位图),终于找到了!一定要收藏!

艾灸治病配穴一览表(附全身穴位图),终于找到了!一定要收藏!

艾灸治病配穴一览表(附全身穴位图),终于找到了!一定要收藏!艾灸治病配穴一览表▼科名病症常见艾灸穴位呼吸系统感冒风门、大椎、太阳、尺泽、合谷、外关、足三里专灸风门、足三里可预防流感哮喘涉及该病症的处方用穴共80多个、计777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13个穴位,依次是肺俞、膻中、足三里、大椎、定喘、天突、肾俞、风门、丰隆、膏肓俞、太渊、合谷、尺泽。

(支)气管炎、咳嗽涉及该病症的处方用穴共70多个,计387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13个穴位,依次是肺俞、膻中、肾俞、定喘、天突、足三里、大椎、风门、心俞、丰隆、膏肓俞、脾俞、鱼际。

气管炎风门、大杼、身柱、隔俞、肾俞、肺俞、中府、膻中、中脘、尺泽、丰隆(化脓灸)肺结核体温正常者:肺俞、膏盲、胃俞、中脘、列缺、足三里体温略高者:大杼、身柱、曲池、尺泽,此病亦早灸长灸循环系统高血压涉及该病症的处方用穴共80多个,计269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10个穴位,依次是足三里、曲池、百会、风池、合谷、太阳、太冲、三阴交、行间、内关。

动脉硬化大杼、大椎、肾俞、阳陵泉、足三里冠心病厥阴俞、神道、心俞、天宗、膻中、巨阙、曲池、郄门、大陵、太渊、三阴交、太溪心绞痛发作时,灸郄门、内关、膻中减肥、高血脂涉及该病症的处方用穴共60多个,计219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8个穴位,依次是三阴交、足三里、丰隆、曲池、内关、阴陵泉、内庭、天枢。

心律失常涉及该病症的处方用穴共60多个,计203穴次,其中最髙频次的8个穴位,依次是内关、心俞、神门、足三里、膻中、三阴交、厥阴俞、太溪。

风湿性心脏病心俞、灵台、肝俞、巨阙、郄门、小海、神门、足三里血液系统贫血隔俞、脾俞、中脘、足三里、绝骨白细胞减少症大椎、隔俞、脾俞、足三里、关元白血病隔俞、脾俞、中脘、足三里、绝骨,心俞、大椎、血海消化系统胃溃疡中脘、肝俞、脾俞、胃俞、梁丘、阳陵泉急性胃肠炎中脘、梁门、水分、大肠俞、温溜、内关、梁丘、足三里慢性胃肠炎上脘、中脘、梁门、脾俞、偏历、足三里胃酸过多中脘、不容、巨阙、膏盲、胃仓、阳陵泉、中封、地机(不用足三里)胃痉挛中脘、梁门、章门、巨阙、肝俞、胃俞、梁丘、足三里、内廷胃扩张上脘、中脘、气海、至阳、隔俞、脾俞、胃俞、足三里胃下垂涉及该病证的处方用穴共30多个,计151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8个穴位,依次是足三里、胃俞、中脘、脾俞、气海、内关、梁门、中枢。

【超清晰】艾灸常见病症指导 艾灸穴位图

【超清晰】艾灸常见病症指导 艾灸穴位图

感冒:风池,大椎,风府,合谷急性支气管炎:肺腧,定喘,合谷慢性支气管炎:肺腧,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渊咳嗽:膻中,肺腧,膏肓,天突,风门,列缺支气管哮喘:定喘,肺腧,膻中支气管扩张:孔最,尺泽,膻中肺结核:肺腧,太渊,三阴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胸膜炎:肺腧,内关,期门,阴陵泉,侠溪,膻中膈肌痉挛:中脘,足三里,内关,巨阙急性胃肠炎: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腹痛:气海,中脘,内庭,脾腧胃下垂:百会,足三里,中脘,梁门,关元胃痉挛:天枢,中脘,梁丘,幽门消化性溃疡:中脘,梁门,足三里,胃枢肠梗阻:足三里,天枢,支沟,下巨虚便秘:足三里,天枢,大横,大肠腧,支沟失眠:三阴交,内关,足三里,百会贫血:足三里,关元高血压:足三里,绝谷,曲池,血海心绞痛:心腧,至阳,厥阴腧,膻中,少海,内关无脉症:心腧,内关,太渊,厥阴腧糖尿病:关元,太溪脱肛:长强,百会,足三里胆囊炎:阳陵泉,期门,日月,胆腧,太冲,足临泣肝硬化:期门,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阴交遗尿:关元,足三里尿潴留:三阴交,中极,膀胱腧前列腺炎:阴陵泉,三阴交,气海,中极,会阴,腰阳关前列腺增生(肥大):关元,曲谷,肾腧,命门阳痿:中极,关元,肾腧,命门男性不育:气海,关元,三阴交,命门,足三里遗精:中极,肾腧,三阴交,关元,志室中风偏瘫:上肢瘫痪——肩井,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下肢瘫痪——伏兔,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癫痫:鸠尾,风府,筋缩,内关,丰隆风湿性关节炎:曲池,足三里,血海,肝腧类风湿关节炎:曲池,足三里,八风,八邪常见病家庭艾灸取穴指南——颈椎,腰椎,外科篇方便百姓日常取穴用,按照对“症”取穴的简单方法,疾病日常自我治疗常用取穴,简单归纳:落枕:天柱,大椎,肩外腧,肩中腧颈椎病:天柱,大椎,合谷,关元,后溪肩周炎:肩贞、巨骨、肩前、天宗、肩井肩臂外侧痛:曲池、二间肩臂内侧疼痛:太渊、尺泽肩关节后侧痛:中渚、天井肋软骨炎:内关,阳陵泉,支沟腰肌劳损:志室,委中,大肠腧,腰阳关腰椎间盘突出:后溪,足三里,昆仑,命门,阴交,腰阳关坐骨神经痛:腰夹脊穴,环跳,秩边,腰阳关梨状肌综合症:太溪,昆仑,照海,申脉,解溪扭挫伤: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合谷常见病家庭艾灸取穴指南——妇科篇方便百姓日常取穴用,按照对“症”取穴的简单方法,疾病日常自我治疗常用取穴,简单归纳::中极,关元,太溪月经后期:关元,三阴交,气海痛经:三阴交,关元,中极,合谷闭经:三阴交,关元,足三里,血海经期头痛:百会,凤池,太阳,合谷,血海,三阴交带下病:白环俞,气海,三阴交,带脉慢性盆腔炎:关元,子宫,三阴交,足三里,归来,肾俞,关元俞乳腺增生病:乳根,阳陵泉,膺窗,膻中功能性子宫出血:神阙,隐白子宫脱垂:子宫,气海,足三里,关元,三阴交:气海,关元,子宫子宫位置异常:三阴交,关元,足三里,子宫性冷淡:大巨,膻中,乳根,气海,命门不孕症: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习惯性流产:气海,关元,中极,曲骨,肾俞妊娠呕吐:中脘,足三里,内关胎位不正:至阴产后腹痛:关元,气海,子宫,三阴交,足三里产后少乳:乳根,膻中,足三里,少泽更年期综合症:肾俞,三阴交,中极,足三里,悬钟,子宫妇科类问题,最常用的穴位:关元,气海,中极,腰阳关(及以下到长强穴之间在督脉上的位置,约是八髎的中间,找灸感最好的用)三阴交(有时候灸的觉得疼,但是效果会不错)常见家庭艾灸取穴指南——外科及皮肤五官科篇方便百姓日常取穴用,按照对“症”取穴的简单方法,疾病日常自我治疗常用取穴,简单归纳:落枕:天柱,大椎,肩外腧,肩中腧颈椎病:大椎,天柱,合谷,后溪肩周炎:肩髎,尺泽,风池,曲池,肩髃,肩部阿是穴(病变部位)肋软骨炎:内关,阳陵泉,支沟腰椎劳损:肾腧,志室,大肠腧,委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命门,腰阳关,阴交坐骨神经痛:腰夹脊穴,环跳,秩边,委中梨状肌综合症:环跳,秩边,承扶,殷门,委中足跟痛:太溪,昆仑,照海,申脉,解溪扭挫伤: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合谷乳腺炎:肩井,少泽,膻中,乳根,期门痔疮:长强,上巨虚,二白,承山,血海结(角)膜炎:丝竹空,印堂,风池,阳白,曲池,太阳牙痛:合谷,下关,颊车,内庭口腔溃疡:下关,合谷,颊车,地仓,廉泉扁桃体炎:合谷,曲池,大椎过敏性:风池,足三里,迎香,合谷鼻出血:合谷,上星,迎香荨麻疹: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足三里湿疹:合谷,三阴交,曲池白癜风:合谷,曲池,足三里,血海,三阴交,风池斑秃:风池,头维。

常用针灸艾灸穴位图、十二正经、督脉、任脉高清穴位图 附(经络穴位常用主治功效)

常用针灸艾灸穴位图、十二正经、督脉、任脉高清穴位图 附(经络穴位常用主治功效)

常用针灸艾灸穴位图、十二正经、督脉、任脉高清穴位图附(经络穴位常用主治功效)正文索引[ 隐藏]一、手太阴肺经循行图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三、足阳明胃经循行图四、足太阳脾经循行图五、手少阴心经循行图六、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图七、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图八、足少阴肾经循行图九、手厥阴心包经循行图十、手少阳三焦经循行图十二、足厥阴肝经循行图十三、督脉循行图常用针灸艾灸穴位图、十二正经、督脉、任脉高清经络穴位图附(经络穴位常用主治功效)一、手太阴肺经循行图<img class="alignnone size-fullwp-image-1957" alt="手太阴肺经"src="/DownloadImg/2014/03/2 517/40230171_1.jpg" width="683" height="1024"/>手太阴肺经主治疾病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

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

是补肾的穴位。

(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

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

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

(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

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列缺:不好找。

合骨相对凹点。

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

“头项寻列缺”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

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太渊:很深。

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

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

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心血管病)鱼际:火穴。

治疗热性病。

咳、喘有效果。

妇科常用艾灸穴位图

妇科常用艾灸穴位图

妇科常用艾灸穴位图1、卵巢保养:适应于雌性激素分泌减少引起的女性通经,月经不调,阴道干燥等症。

2、子宫保养:适应于宫寒不孕,宫颈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等症状3、附件保养:适应于妇科炎症,骨盆炎症,下腹坠胀,乳房胀痛等症状。

灸法:可直接灸,也可隔姜、隔盐灸。

(1)、卵巢、子宫、附件是什么器官?功能是什么?卵巢子宫附件是女性最重要的性器官,卵巢位于子宫两侧呈椭圆形,重量为5-6克,内部表面光滑,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并分泌雌激素(孕激素黄体素分泌的功能)雌激素的作用十分广泛,可促进和调节女性的生殖器的发育和第二性特征的发育,在雌激素作用下,女性才得以保持女性的特征,亭亭玉立的身材和细腻无暇的皮肤。

(2)、卵巢、子宫、附件功能的降低会给女人带来怎样的危害呢?医学界发现,由于卵巢子宫附件功能减低女性会出现自主神经失调,内分泌失调,及失眠多梦,头晕眼花,耳鸣,惊慌,多汗乏力,易激动,记忆力减退,焦虑,肥胖,皮肤产生色斑,粗糙起皱,乳房萎缩,阴部干松分泌物减少,性冷淡,痛经,月经失调,肠胃失调,情绪不稳定,更年期提前等症状,这些症状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容颜,给诸多的女性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压力,使幸福的生活出现了阴影。

(3)、女性生殖系统的保养有那些好处?通过卵巢的保养(主要是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进行指挥调整)唤醒女性自主雌激素的分泌,从而达到女性从里至外的改变,减少色斑皱纹,消除痛经及妇科炎症,消除性冷淡等症状,重新塑造全新的自我。

(4)、哪些女性适应卵巢保养?一般女性在25岁以后由于生理的原因,特别是生活的压力,不良的饮食习惯环境的影响,都会使卵巢子宫附件的功能降低。

都适宜作此保养,特别是伴有以下症状者,更应做卵巢子宫附件的保养。

4、初潮过后,女性特征不明显,无腋毛,阴毛,乳房平坦,乳头内陷的发育不良者。

5、女性痛经,月经不调,色斑暗疮,性冷淡,更年期提前,雌激素分泌减少引起的肥胖,宫寒不服,妇科炎症。

常用艾灸穴位

常用艾灸穴位

常用艾灸穴位常用艾灸穴位:◆灸身柱穴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

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

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

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

《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灸大椎穴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

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

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灸中脘穴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

《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

”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

”《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

”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

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灸关元穴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

艾灸常见病对应穴位

艾灸常见病对应穴位

头痛——艾灸穴位四神聪,太冲(肝阳上亢型头痛),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头空痛)失眠——艾灸穴位神门,百会,大椎,安眠,涌泉感冒——艾灸穴位迎香,印堂,太阳鼻炎——艾灸穴位迎香,印堂,大椎,肺俞中耳——艾灸穴位炎耳内阿是穴,太阳穴,尺泽,听宫,翳风高血压——艾灸穴位足三里,绝骨,涌泉颈椎病——艾灸穴位局部阿是穴,风池,颈夹脊,大椎,风府,哑门,天柱,肩井湿疹——艾灸穴位足三里,涌泉,合谷足癣——艾灸穴位患处白癜风——艾灸穴位患处,膀胱经背俞穴,大椎硬皮病——艾灸穴位神阙,关元,足三里肌无力——艾灸穴位神阙,关元,足三里牙龈炎——艾灸穴位涌泉,患处慢性咽炎——艾灸穴位大椎,天突,颈夹脊穴嘴角长泡——艾灸穴位患处腰椎间突出症——艾灸穴位环跳,委中,肾俞,大肠俞,腰阳关,阿是穴,腰夹脊穴,阳陵泉,足三里,命门,复溜,蠡沟穴,郄门穴风湿——艾灸穴位关元,气海,神阙,命门,腰阳关,肾俞,腰眼,风门,大椎,丰隆外痔——艾灸穴位**糖尿病——艾灸穴位肺俞,脾俞心绞痛——艾灸穴位膻中,内关,心俞,厥阴俞乙肝——艾灸穴位肝俞,阳陵泉,大椎,中脘,阴陵,足三里胃痛——艾灸穴位足三里,中脘,关元胃下垂——艾灸穴位百会,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结肠炎——艾灸穴位中脘,神阙,天枢,关元,结肠压痛点,足三里,大肠俞,小肠俞,关元俞慢性支气管炎——艾灸穴位神阙,足三里,关元,天突,肺俞,定喘,部分夹脊穴,大椎,风门,膻中胸膜炎——艾灸穴位肺俞,大椎,天宗,列缺,定喘,风门,足三里,关元更年期眩晕——艾灸穴位百会,神庭,大椎,翳风三叉神经痛——艾灸穴位风池,翳风,太阳,四白,下关,听会,地仓,足三里,阳陵泉月经后期月经过少——艾灸穴位膻中,子宫,内关,八髎,归来,三阴交,关元,足三里,命门,肩井,太冲月经先期月经过多——艾灸穴位关元,八髎,腰阳关,隐白,神阙,肾俞,命门,阳陵泉。

功能性子宫出血——艾灸穴位隐白,三阴交,中极,次髎,关元恶露——艾灸穴位关元,子宫,大肠俞,次髎不孕症——艾灸穴位关元,子宫,中极,八髎,三阴交子宫肌瘤——艾灸穴位关元,子宫,归来,三阴交子宫脱垂——艾灸穴位百会,中脘,阳池,维胞,子宫,三阴交宫颈息肉——艾灸穴位关元,子宫,归来,横骨,八髎,三阴交宫颈炎、外阴瘙痒、白带多——艾灸穴位关元,子宫,归来,横骨,八髎,三阴交卵巢囊肿——艾灸穴位气海,关元,中极,曲骨,归来,三阴交,足三里盆腔炎、盆腔积、液附件炎——艾灸穴位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神阙,气海,足三里,三阴交乳腺纤维腺瘤——艾灸穴位阿是穴,肩井,乳根,外关,曲池,足三里乳腺增生——艾灸穴位阿是穴,肩井,天突,肝俞,三阴交。

常用的艾灸穴位

常用的艾灸穴位

常用的艾灸穴位你知道吗?艾灸用于家庭养生保健,艾灸治疗常见病有很多,操作简单,效果好!常见的艾灸穴位都是比较容易找,容易操作,对一些常见病及亚健康问题都有好处,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艾灸穴位:1. 延年益寿保健灸:取穴:足三里(定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2. 胃病(胃痛、消化不良)主穴: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定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3. 颈椎病(肩颈僵硬、酸胀、痛麻)主穴: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低头颈椎棘突最高处)肩井穴(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阿是穴:肩颈部周围压痛点。

4. 腰痛:(骨质增生、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主要灸疗部位:阿是穴(腰部肌肉酸痛点、压痛点、腰骶区)腰阳关(第四腰椎棘突下)肾腧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5. 肩周炎:(胳膊抬举困难、手麻)主穴:肩井穴(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阿是穴:肩区肩胛骨区周围痛点。

6. 腿疼/关节病:(关节炎、腿脚不利、老寒腿)主穴:内外膝眼(髌骨尖两侧凹陷中)委中穴(腘窝腘横纹中央)阿是穴:膝关节周围痛点。

7. 高血压可以艾灸大椎和百会.8. 肝郁的厉害,口苦、还有焦虑症,先从百会、大椎和中脘足三里开始,逐步体会效果。

9. 预防经常感冒,艾灸最有效果。

可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即可,用温和灸的方式或隔姜灸的方法。

10. 提高免疫力的穴位是中脘、关元、足三里。

11. 肝气不足,脾胃虚,肾阳虚。

艾炙中脘、脾俞、肝俞、足三里。

12. 过敏性鼻炎可以灸:迎香、印堂、肺俞、合谷、大椎。

13. 妇科:(痛经、盆腔炎)主穴:神阙穴(肚脐眼)三阴交(内踝高点上3寸)肾腧(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肠腧(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系皮带处)。

14. 男科(阳痿、前列腺炎)主穴:关元穴(腹正中线脐下3寸)腰阳关(第四腰椎棘突下,系皮带处)三阴交(内踝高点3寸)阿是穴:腰骶区域。

四大养生穴位艾灸顺序_艾灸应该注意什么

四大养生穴位艾灸顺序_艾灸应该注意什么

四大养生穴位艾灸顺序_艾灸应该注意什么艾灸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疾病,更是养生抗衰的好方法。

那么艾灸的穴位顺序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养生的相关穴位,快来看看吧!艾灸养生穴位1.灸神阙穴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

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实验性关节炎大白鼠的神阙穴,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胞浸润明显减轻,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至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的时间。

神阙穴多采用隔盐灸,还有一种叫做神阙灸脐法的保健灸法,其法是,先以生五灵脂24克、生青盐15克、乳香3克、没药3克、夜明砂6克(微炒)、木通9克、干葱头6克、麝香少许,研成细末备用(以上诸药在中药店有售)。

施灸时取面粉适量,用水调和作圈置于脐周。

取药末6克,另用槐树皮剪成圆币形,将脐上的药末盖好,每岁一壮,灸治一次换一次药末,每月可灸1次,午时灸为宜,多用于身体虚弱者,并可强健脾胃功能,预防疾病。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

据《窦材灸法》载:“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2.灸气海穴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

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

据们《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便,当有人问其养生之术时,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作喜怒,气海常温耳。

”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

据《窦材灸法》记载:“上消病,日饮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

”认为灸气海能预防治疗糖尿病。

日本代田文志(现代日本针灸学家)认为用艾灸气海可预防阑尾炎,可以灸20~3O壮。

艾灸常见穴位和先后顺序

艾灸常见穴位和先后顺序

艾灸的常用穴位(穴道)很多但是最常用的穴位(穴道)就是关元、命门、足三里、中脘是人体四大养生要穴。

利用纯阳艾火长期温灸四大养生要穴,具有补益肾气,健脾和胃,促进脾。

肾运化的作用。

扶养一身正气,使正气不绝,脾土肥沃,肾水充盈。

土沃、水盈、气足便能生长万物,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人自然会健康长寿了。

关元穴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

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

主治: 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尿浊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阴挺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各种疝气、浮肿、中风脱证、一切虚劳损伤、四肢厥冷等。

命门穴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

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症。

中脘穴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四寸。

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一切胃肠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侯。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三寸一横指处。

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神经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肠痈等。

神阙:位于腹部脐中,有调理脾胃、祛寒壮阳之功。

此穴多用隔物灸。

《类经图翼》说:"若灸至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

"《医学入门》说:"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

"具体方法是:以药末填脐,上放艾炷施灸。

艾炷每次3~5壮,药末可选用肉桂粉、附子泥、蒜泥等。

膏肓俞: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此穴对于网状内皮系统、呼吸及心血管系统有重要作用,具有益阴扶阳之功。

《千金方》说:"膏肓俞无不治,主羸瘦虚损。

中医艾灸推荐15个超级有效穴位

中医艾灸推荐15个超级有效穴位

中医悬灸推荐15个超级有效穴位15个超级有效穴位:1、百会穴2、风池穴3、攒竹穴4、迎香穴5、合谷穴6、内关元7、天宗穴8、中渚穴9、关元穴10、长强穴11、足三里12、三阴交穴13、委中穴、14、内庭穴、15、涌泉穴巧找穴位,巧用穴位:2、百会穴:忧郁烦躁失眠点百会属督脉的穴道,位于人体头部,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端连线的交点处。

取穴技巧:正坐、举双手,虎口张开,大拇指指尖碰触耳尖,掌心向头,四指朝上。

双手中指在头顶正中相碰触所在穴位即是。

主治:(1)按摩这个穴位,具有开窍宁神的作用,能治疗失眠、神经衰弱;(2)长期按压这个穴位,有平肝息风的作用,能治疗头痛、眩晕、休克、高血压、中风失语、脑贫血、鼻孔闭塞等疾患;(3)长期按压这个穴位,还有升阳固脱的作用,能治疗脱肛、子宫脱垂等疾患。

自我按摩:双手中指交叠,用力向下按揉这个穴位,有酸胀感、刺痛的感觉;每次按揉1-3分钟。

3、风池穴:清热醒脑还治感冒位置:属足胆经经脉的穴道,位于人体的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大概与耳垂齐平。

取穴技巧:正坐,举臂抬肘,肘约与肩同高,屈肘向头,双手置于耳后,掌心向内,指尖朝上,四指轻扶头(耳上两侧)。

大拇指指腹位置的穴位即是。

作用:(1)按摩这个穴位,具有醒脑明目,快速止痛、保健调理的功效;(2)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感冒、头痛、头晕、中风、热病、颈项强痛、眼病、鼻炎、耳鸣、咽喉患病、腰痛等疾患,具有很好的调理保健效能;(3)每天坚持按摩这个穴位,对高血压、脑震荡、面肌痉挛和荨麻疹也有治疗效果。

自我按摩:用大拇指的指腹从下往上按揉,左右两穴,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大约1-3分钟4、攒竹穴:消除疲劳眼睛好属足膀胱经经脉的穴道,在眉毛内侧端,眼眶骨上凹陷处。

主治:(1)此穴对慢性结膜炎、泪液过多、眼睑震颤、眼睛疼痛症状都有明显的疗效;(2)按摩此穴,能够缓解视力不清、眼睛红肿等症状;(3)长期按摩此位,对风热、痰湿引起的脑昏头痛、眉棱骨痛等具有明显的调理和改善作用。

艾灸治疗大全(超全)

艾灸治疗大全(超全)

艾灸治疗大全(超全)家庭常见病艾灸穴位对照表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对于家庭常见病有一定的疗效。

下面是一份艾灸穴位对照表,供大家参考。

艾灸说明艾灸的原则是哪里不舒服就灸哪里,再配合灸一些常用的穴位。

艾灸无需精准的穴位定位,只要知道大概的位置即可。

艾灸方法推荐使用艾灸器具配合艾条、艾绒、艾粒艾灸,方便、安全。

不推荐使用艾条直接灸,因为艾条燃烧的灰烬容易掉在身上烫伤皮肤,而且长时间拿着艾条手臂易抖动也容易烫伤皮肤。

艾灸时间每个穴位20-30分钟。

内科艾灸篇感冒:凤池、大椎、风府、合谷。

急性支气管炎:肺腧、定喘、合谷。

慢性支气管炎:肺腧、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渊。

咳嗽:膻中、肺腧、膏肓、天突、风门、列缺。

支气管哮喘:定喘、肺腧、膻中。

支气管扩张:孔最、尺泽、膻中。

肺结核:肺腧、太渊、三阴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

胸膜炎:肺腧、内关、期门、阴陵泉、侠溪、膻中。

膈肌痉挛:中脘、足三里、内关、巨阙。

急性胃肠炎: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

腹痛:气海、中脘、内庭、脾腧。

胃下垂:XXX、足三里、中脘、梁门、XXX。

胃痉挛:天枢、中脘、梁丘、幽门。

消化性溃疡:中脘、梁门、足三里、胃枢。

肠梗阻:足三里、天枢、支沟、下巨虚。

便秘:足三里、天枢、大横、大肠腧、支沟。

失眠:三阴交、内关、足三里、XXX。

贫血:足三里、XXX。

高血压:足三里、绝谷、曲池、血海。

心绞痛:心腧、至阳、厥阴腧、膻中、少海、内关。

无脉症:心腧、内关、太渊、厥阴腧。

糖尿病:关元、太溪。

脱肛:长强、XXX、足三里。

胆囊炎:阳陵泉、期门、日月、胆腧、太冲、足临泣。

肝硬化:期门、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阴交。

遗尿:关元、足三里。

尿潴留:三阴交、中极、膀胱腧。

前列腺炎:阴陵泉、三阴交、气海、中极、会阴、腰阳关。

前列腺增生(肥大):关元、曲谷、肾腧、命门。

阳痿:中极、XXX、肾腧、命门。

男性不育:气海、XXX、三阴交、命门、足三里。

遗精:中极、肾腧、三阴交、XXX、志室。

艾灸穴位大全,附高清大图!

艾灸穴位大全,附高清大图!

艾灸⽳位⼤全,附⾼清⼤图!⽬前,艾灸已⾛⼈寻常百姓家都与它简便的操作、显著的治疗功效、经济实惠和就地取材是分不开。

艾灸不但可以治病,还可以起到养⽣保健的作⽤,这是其它⽅式所不具备的强势功效和⽆副作⽤,正因如此,艾灸成为千百年来⼴⼤患者⾸选的⽅式,流传⾄今。

为了让⼤家更好的掌握⽳位,结合⽳位、取⽳⽅法和主治病症等⽅⾯相互结合,取⾝上的重要的30个重要⽳位,艾灸验⽅(附⽳位图),⾝上重要的30个艾灸⽳位全在这!供各位对艾灸感兴趣的朋友了解学习。

【命门⽳】:位于腰部,背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也就是肚脐的正后⽅。

取⽳⽅法:取⽳时采⽤俯卧的姿势,命门⽳位于⼈体的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主治疾病: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带下、⽉经不调、胃下垂、前列腺炎、肾功能低下等。

【⼋髎⽳】:⼋髎就是⼋个⽳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对,所以叫做“⼋髎”,这是⼀个区域,也就是盆腔所在之处,邻近胞宫。

取⽳⽅法:可以俯卧,在脊椎正中线和膀胱俞之間,第⼆骶后孔凹陷处取⽳;取⽳時,以⾷指按在⼩腸俞与脊椎正中线之中間,⼩指按在骶⾓(尾⾻上⽅⿈⾖⼤⼩的园⾻突起)上⽅,中指和⽆名指相等的距离分开按放,侧中指尖所按之处。

主治疾病: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神经痛、下肢痿痹、⼩便不利、⽉经不调、⼩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腰俞⽳】:位于⼈体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取⽳⽅法:取⽳时采⽤俯卧姿势,腰俞⽳位于腰部,臀沟分开处即是腰俞⽳。

主治疾病:腰脊强痛、腹泻、便秘、痔疾、癫痫、⽉经不调、下肢痿痹。

====================================我是北京世纪仁康疼痛医学研究院的梁⼦赫。

我院主要从事:新九针疗法、美式整脊⼿法、⼩⼉推拿、针⼑⼫体解剖、微创⽳位埋线、中医脉诊、刺⾎疗法、刃针、新型膏药、液体膏药、三伏贴、乳膏剂及美容涂膜剂制作等医学技术培训班。

艾灸常用腧穴

艾灸常用腧穴

灸疗最常用的几个穴位其他常用配穴【百会】:慢性病患者的体质多为下寒上热,下虚上实,卒灸百会等头部穴,某些患者可出现头晕,口干,耳鸣等反应,且必觉头脑轻松,灸量20-25分钟。

【风池】:偏头面痛,用于降高血压较好,治严重的眩晕宜配悬钟灸量20-25分钟。

【曲骨】:治各种妇科病,如子宫下垂,子宫肿瘤等,宜治尿频,灸量30-60分钟。

【神阙】:使脑溢血昏迷及脑血栓昏迷患者复苏,须长时间灸此穴。

慢性病,不论何症,多宜灸此,治急证宜效,以其助护元气尔。

灸量30-60分钟。

脑溢血及脑血栓昏迷患者,可灸至苏醒止。

【章门】:所治甚广。

因脾虚,脾气呆滞所致症宜灸之,无论痞、症瘕、肝积肥气,及各种肝胆病症皆宜灸之。

灸量30分钟。

【期门】:所治甚广。

如肝气盛、肝炎、肝硬化、肾炎、肋膜炎、脾肿大、伤寒不解。

热入血室及喘息等症。

大凡各脏腑有淤滞,治须调肝者,宜灸此穴配太冲。

灸量30分钟。

【灵台】:哮喘发作时速灸灵台配身柱、太溪。

灸量30分钟。

【风门】:配阳陵泉治四时感冒,初觉有异便急灸之,往往立愈;能退感冒等引起的高热。

【照海】:高血压、半身不遂、关节炎、便秘、水肿、癫痫昼夜发及夜发均可用。

灸量25-30分钟。

【悬钟】:高血压及各种属于上热下寒,上实下虚症,灸量25-30分钟。

其他穴位头颈部常用穴位百会:位于前发际线正中直上5寸,两耳尖连线与头部正中线交点处,主治头痛,头晕,中风,失眠,健忘,脱肛,子宫脱垂等。

卤会:位于发际正中直上2寸,主治头痛,目眩,鼻息肉,鼻窦炎,鼻疮,面肿,嗜睡,小儿惊风等。

上垦:位于发际线正中直上1寸,主旨头痛,鼻塞,鼻衄,眼疾面肿等。

神庭:位于发际线正中直上0·5寸,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流清涕,神经病等。

头维:位于额角发际,前发际正中旁开4·5寸,主治头痛,偏头痛,面瘫等。

鱼腰:位于瞳孔直上,眉毛中央,主治目赤肿痛,眼睑下垂,麦粒肿。

口眼歪斜。

眉棱骨痛,面痛,呃逆等。

印堂:位于两眉头连线中间,主治:头痛、眩晕、鼻塞、感冒、高血压、失眠、小儿惊厥等。

常见百病艾灸穴位表

常见百病艾灸穴位表

内科
9
内科
10 胃痛
中脘、足三里、脾俞、胃 俞
内科
11 胃下垂
1.中脘、胃上、神阙;2. 脾俞、胃俞、气海、足三 里;3、百会,足三里, 中脘,梁门,关元
内科
12
溃 疡 性 1.关元、神阙、足三里; 食欲差:中脘、胃俞;腹痛: 结肠炎 2.脾俞、肾俞、命门 天枢、大肠俞
科名 序
内科
病名
主穴
配穴
13 痢疾
月 经 后 关元,三阴交,气海 期 经 期 头 百会,凤池,太阳,合 91 谷,血海,三阴交 痛 关元,子宫,三阴交,足 慢性盆 三里,归来,肾俞,关元 92 腔炎 俞 乳 腺 增 乳根,阳陵泉,膺窗,膻 93 中 生病 肩井,少泽,膻中,乳 94 乳腺炎 根,期门 功 能 性 神阙,隐白 95 子 宫 出 血 子 宫 脱 子宫,气海,足三里,关 96 元,三阴交 垂 子 宫 肌 气海,关元,子宫 97 瘤 子 宫 位 三阴交,关元,足三里, 98 置异常 子宫 大巨,膻中,乳根,气 99 性冷淡 海,命门 习 惯 性 气海,关元,中极,曲 100 骨,肾俞 流产 妊 娠 呕 中脘,足三里,内关 101 吐 产 后 腹 关元,气海,子宫,三阴 102 交,足三里 痛 更 年 期 肾俞,三阴交,中极,足 103 综合症 三里,悬钟,子宫
口 腔 溃 下关,合谷,颊车,地 仓,廉泉 疡 扁 桃 体 合谷,曲池,大椎 68 炎
科名 序
外科 外科 外科 外科 外科 美容 美容
病名
主穴
配穴
美容
过 敏 性 风池,足三里,迎香,合 69 谷 鼻炎 70 鼻出血 合谷,上星,迎香 曲池,合谷,血海,三阴 71 荨麻疹 交,足三里 合谷,曲池,足三里,血 72 白癜风 海,三阴交,风池 风池,头维 73 斑秃 塑 身 万 曲池 74 能穴 天宗,中府,太溪,膻 75 丰胸 中,乳根,少泽,肩井 百会,阳白,印堂,下 关,四白,迎香,足三 76 美容 里,三阴交,气海,肝腧 四白,迎香,太阳,承 浆,颊车 78 瘦手臂 曲池,外关,尺泽 瘦腰/小 天 枢 , 水 分 , 气 海 , 肾 79 腧,三阴交 腹 环跳,承扶,殷门,委 80 瘦腿/臀 中,血海,承山,足三里 77 瘦脸 1、关元、血海、三阴 月经不 交;2、中极,关元,太 调 溪 1、地机、关元、三阴 82 痛经 交;2、三阴交,关元, 中极,合谷 1、关元、归来、三阴 83 闭经 交;2、三阴交,关元, 足三里,血海 81 月经先期:归来、中极月经后 期:气海、足三里;月经先后 不定期:行间 疼痛按拒按:合谷、中极;乳 房胀痛:归来、太冲;腹痛喜 按:肾俞、气海 腰膝酸软:脾俞、肾俞、足三 里;情志抑郁、易怒:太冲、 肝俞 血紫有块:血海、太冲;身倦 隐白、大敦、关元、三阴 无力:百会、气海血虚:膈俞 84 崩漏 交 、脾俞;腰膝腿软:肾俞、太 溪 1、隐白、气海、带脉、 白带清稀:脾俞、命门、足三 85 带下病 次;2、白环俞,气海, 里;带下黄稠:阴陵泉、行间 三阴交,带脉 1、乳根、膻中、少泽;2 产后少 乳房肿痛:期门、太冲;体质 86 、乳根,膻中,足三里, 乳 虚弱:气海、足三里 少泽 87 不孕症 1、关元、肾俞、足三里 月经量少、色 淡: 气海 、膈 、三阴交;2、关元,气 俞;经前乳房胀痛:内关、太 海,三阴交,足三里 冲;形体肥胖:丰隆、阴陵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艾灸穴位
◆灸身柱穴
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

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

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

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

《养生一言草》载:小儿
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
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

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灸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

《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

”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

”《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

”艾灸中脘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

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
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

别名“丹田”。

《难经·六十六难》集注中杨玄操说:“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


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

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

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梦遗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

艾灸关元可防治遗尿、尿频,隆闭、少腹胀痛,脱肛、疝气、遗精,白浊、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恶露不尽、不孕,中风脱证、虚劳赢瘦等。

◆灸气海穴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

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

据们《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
度年八十余,步履轻便,当有人问其养生之术时,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作喜怒,气海常温耳。

”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

据《窦材灸法》记载:“上消病,日饮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

"认为灸气海能预防xxx。

日本代田文志(现代日本针灸学家)认为用艾灸气海可预防阑尾炎,他说:为顿挫阑尾炎而灸20~3O 壮。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阳痿、滑精,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灸神阙穴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

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
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

据《窦材灸法》载:“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
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

《甲乙经》载:“五脏六腑之胀,皆取
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

”《外台科要》载: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气也。

《医说》羹:若要安.三里莫要干。

《针灸大成》载:中风预防灸,若有中风先兆时“便宜急企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灸疮为妙。

《江间式心身锻炼法》载:“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寿至二百余岁。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足三里穴.能调节高血压病初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能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滞度.并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铜、锌代谢.减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