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出院患者的预后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合集下载

《心衰患者规范化管理》【2024年度心血管病学】华医网项目学习答案

《心衰患者规范化管理》【2024年度心血管病学】华医网项目学习答案
B
使用襻利尿剂时需要补钾,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所有有淤血证据的HFrEF患者均应使用(),缓解心衰症状,提高运动耐量、降低心力衰竭住院率。
A
心衰患者治疗中的用药原则是:“利尿、扩血管、强心",其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下列关于用于心衰治疗的正性肌力药左西孟旦的作用特点,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D
心衰患者入院时的风险评估中,属于中风险的是()
D
PAH患者禁用钙离子拮抗剂(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阳性者除外)、ACEI、ARB、β受体阻滞剂、依伐布雷定等药物(除非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左心衰竭)
A
在2018年更新的肺动脉高压临床分类中,下列不属于肺部疾病/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是()
D
下列不属于AHF主要临床表现的是()
C
急性心力衰竭的病人监测分两种,下列哪项属于有创监测()
D
心衰中心入院/住院初期的风险评估中,属于高风险的是()
C
心衰中心入院/住院初期的风险评估中,不属于高风险的是()
C
哪些患者需要到心衰中心住院()
E
在住院早、中期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明确心衰病因,下列可归为心脏负荷异常的是()
B
下列关于心衰中心住院患者的分期评估与管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在住院早、中期,HFpEF病人要注意基础疾病及合并症的治疗,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EMPEROR-Preserved研究中,()成为唯一可改善HFpEF患者预后的药物
D
在药物治疗指标中,静脉利尿剂的使用率是()
A
根据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来自27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近3万5千名心衰患者的调研,得出2020中国心力衰竭医疗质量控制报告,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行为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行为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行为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一、概要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预期寿命。

运动康复已经逐渐成为改善CHF患者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再入院率的重要手段。

个体之间的运动康复行为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人口学特征、疾病特征、心理和社会因素等。

深入探讨这些影响因素,对于制定针对性的运动康复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旨在深入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运动康复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受,揭示影响运动康复行为的各类因素,为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提供参考。

本研究通过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

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的认知水平、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和社会支持等。

认知水平是影响运动康复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

患者只有充分认识到运动康复的重要性,并掌握正确的运动方式,才能主动地参与运动康复。

身体状况是影响运动康复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患者需要在进行运动康复前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以评估自身的身体状况和运动承受能力。

心理状态也是影响运动康复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患者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克服心理障碍,才能更好地参与到运动康复中来。

社会支持也是影响运动康复行为的一个因素。

家庭和社会的支持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生活负担,提高患者的运动积极性。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行为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和社会支持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方案。

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增强患者的运动康复意识,提高患者的运动康复能力。

只有才能更好地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1 研究背景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对于疾病的理解日益深入,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作为一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其治疗与管理方式也在不断变革。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Pandey。ZHU Da-qiao in
【Ahstract】
0bjective
innuencing factors of self.emcacy for symptom management Ninety CHF inpatients Management
scor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n failure(CHF).Methods melhod.They were mographics 6.67 points. showed and investigated wilh Self-E佑cacy
作者单位:05008l石家庄市 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尚刘文心); 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沈美芳),心血管内科(陈
文瑶),外训系(Basanlj Pandey);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朱大乔)
究显示,积极的社会支持(包括情感支持和信息支 持)可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3l,是患者维持自护行为 的保护因素‘41;相反,缺少社会支持的患者缺乏自我 管理疾病的信心,其自护行为也较差…,并可能影响 疾病的转归【6】。本研究尝试分析心衰患者在症状管 理方面的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尤其是社会支持 在其中的作用.为今后提升患者症状管理的效能水 平.进而加强其相应的自我管理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of self-e佑cacy
Pa“ents with higher educational level,higher economic level“self.emcacy
support
income,heaIth education
co—morbidities
higher
for
symptom
management(,∑8.332,尺2=0.282,P<0.001).Controlling for other

《2024年低血清白蛋白对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范文

《2024年低血清白蛋白对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范文

《低血清白蛋白对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篇一一、引言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HF)是一种复杂且严重的临床病症,患者常伴有多种生理指标的异常。

其中,低血清白蛋白(Low Serum Albumin,LSA)是常见的营养学指标异常之一。

近年来,低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预后关系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低血清白蛋白对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二、低血清白蛋白与心力衰竭血清白蛋白是血液中主要的蛋白质成分之一,对于维持血浆渗透压、运输营养物质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心力衰竭患者中,低血清白蛋白水平往往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低血清白蛋白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包括营养不良、肝功能异常、炎症反应等。

三、低血清白蛋白对近期预后的影响1. 生存率:研究表明,低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心力衰竭患者,其生存率较正常血清白蛋白水平的患者更低。

低血清白蛋白可能是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2. 再入院率:低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心力衰竭患者,其再入院率较高。

这可能与低血清白蛋白导致的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及病情加重等因素有关。

3. 病情进展:低血清白蛋白水平可加速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进展,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如肺水肿、心律失常等。

四、低血清白蛋白的检测与干预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定期检测血清白蛋白水平对于评估病情和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治疗中,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营养、控制炎症反应等措施,提高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

此外,针对不同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改善肝功能、纠正营养不良等,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五、结论低血清白蛋白是心力衰竭患者常见的营养学指标异常,与患者的近期预后密切相关。

低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能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再入院率和病情进展速度。

因此,在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应重视低血清白蛋白的检测与干预。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营养、控制炎症反应等措施,提高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D-二聚体预测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临床

D-二聚体预测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临床

D-二聚体预测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临床价值王婷,赵连山,李巧,张亮摘要:目的分析D-二聚体水平预测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临床价值㊂方法选取2017年8月 2018年12月在北京水利医院内科收治的100例心力衰竭病人,根据D-二聚体水平分为D-二聚体>0.25mg/L组和D-二聚体ɤ0.25mg/L组,随访病人至出院后566d,主要终点为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㊂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比较两组生存率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比较两组MACE发生率,评估两组预后差异㊂结果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ɤ0.25mg/L组心力衰竭病人MACE总体生存率更高(χ2=2.609,P=0.106);进一步Landmark分析提示,D-二聚体ɤ0.25mg/L心力衰竭病人随访240d后MACE生存率较高的优势逐渐显现㊂D-二聚体ɤ0.25mg/L组中位生存时间高于D-二聚体>0.25mg/L组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性别㊁年龄㊁收缩压㊁舒张压㊁体质指数㊁左室射血分数因素后,与D-二聚体ɤ0.25mg/L组相比,D-二聚体>0.25mg/L组心力衰竭病人MACE发生率呈风险较大的趋势㊂结论D-二聚体水平预测心力衰竭病人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识别存在高血栓风险㊁有较高MACE发生风险病人,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㊂关键词:心力衰竭;D-二聚体;预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d o i:10.12102/j.i s s n.1672-1349.2022.24.029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为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引起的症状和/或体征,并由脑钠肽水平升高和/或肺或全身充血的客观证据证实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㊂心力衰竭患病率持续升高,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心力衰竭患病率为1.3%,共1370万例心力衰竭病人[2],2003年较2000年增加了44%[3],与发达国家患病率相近㊂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浓度升高说明体内血栓形成并继发纤溶亢进病人㊂相关研究显示,D-二聚体主要用于判断血栓性疾病预后[4-5]㊂本研究分析D-二聚体水平预测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临床价值㊂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8月 2018年12月在北京水利医院内科诊断为心力衰竭的住院病人100例,年龄(62.1ʃ19.9)岁,其中男61例,女39例㊂纳入标准:参照‘2016年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有关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6];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评定心功能㊂排除标准:精神疾病㊁重度甲状腺功能减退㊁重度肾衰竭㊁恶性肿瘤等㊂1.2研究方法收集所有病人入院时临床资料,病人出院后每6个月进行1次门诊及电话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日期及死亡日期㊂MACE包括心血管疾病㊁心力衰竭㊁缺血性心血管事件㊁心源性死亡㊂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㊂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以例数㊁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㊂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 χ2检验和Landmark分析法;D-二聚体对终点事件的影响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㊂风险比(HR)及95%置信区间(CI)表示相对风险㊂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参照相关文献[7]以D-二聚体0.25mg/L为切点分为D-二聚体>0.25mg/L组和D-二聚体ɤ0.25mg/L组,两组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㊂表1两组临床资料比较项目D-二聚体>0.25mg/L组(n=78)D-二聚体ɤ0.25mg/L组(n=22)统计值P年龄(岁)63.449ʃ19.48457.318ʃ21.210t=1.2780.204男性[例(%)]47(60.256)14(63.636)χ2=0.0820.774体质指数(kg/m2)21.740ʃ3.94124.201ʃ3.485t=-2.3160.024收缩压(mmHg)120.423ʃ28.003115.273ʃ25.809t=0.7750.441舒张压(mmHg)70.615ʃ15.58270.818ʃ12.909t=-0.0560.956心率(次/min)79.308ʃ18.71580.000ʃ20.279t=-0.1510.881 LVEF(%)42.903ʃ15.92738.750ʃ15.930t=1.0140.314作者单位北京水利医院(北京100036),E-mail:****************引用信息王婷,赵连山,李巧,等.D-二聚体预测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临床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24):4564-4567.(续表)项目D-二聚体>0.25mg/L组(n=78)D-二聚体ɤ0.25mg/L组(n=22)统计值PNYHA分级[例(%)] Ⅰ级或Ⅱ级17(21.795)6(27.273)χ2=0.2910.590 Ⅱ级或Ⅲ级61(78.205)16(72.727)吸烟史[例(%)]无52(66.667)15(68.182)χ2=0.0180.894有26(33.333)7(31.818)合并症[例(%)]高血压41(52.564)10(45.455)χ2=0.3470.556 2型糖尿病22(28.205)7(31.818)χ2=0.1090.742冠心病36(46.154)9(40.909)χ2=0.1910.662扩张型心肌病22(28.205)9(40.909)χ2=1.2950.255心房扑动6(7.692)3(13.636)χ2=0.7400.39心房颤动31(39.744)11(50.000)χ2=0.7410.389用药情况[例(%)]ACEI或ARB29(37.179)10(45.455)χ2=1.2450.537利尿剂66(84.615)18(81.818)χ2=0.1000.752β受体阻滞剂61(78.205)21(95.455)χ2=3.4590.063地高辛29(37.179)13(59.091)χ2=3.3820.066抗血小板或抗凝药56(71.795)14(63.636)χ2=0.9520.621 MACE[例(%)]21(26.923)7(31.818)χ2=0.0760.783注:1mmHg=0.133kPa㊂ACEI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LVEF为左室射血分数㊂2.2两组MACE生存情况比较截至2020年6月30日共获得96例病人随访结果,其中失访4例,死亡52例㊂D-二聚体>0.25mg/L组发生MACE共21例, 494d总体生存率为61.98%;D-二聚体ɤ0.25mg/L组发生MACE共7例,494d总体生存率为77.31%,且高于D-二聚体>0.25mg/L组㊂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两组MACE总体生存率比较,D-二聚体ɤ0.25 mg/L组更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2.609,P=0.106)㊂D-二聚体ɤ0.25mg/L组中位生存时间(为522d)长于D-二聚体>0.25mg/L组(为506d)㊂详见图1㊂由于两组Kaplan-Meier曲线出现了交叉点,使用Landmark进一步分析交叉点前后两组生存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随访至240d前,两组MACE 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240d后D-二聚体ɤ0.25mg/L组生存率高的优势逐渐显现㊂详见图2㊂图1两组MACE生存曲线(1为D-二聚体ɤ0.25mg/L组;2为D-二聚体>0.25mg/L组)图2以240d为时间节点进行Landmark分析(1为D-二聚体ɤ0.25mg/L组;2为D-二聚体>0.25mg/L组)2.3两组出院后MACE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了性别㊁年龄㊁收缩压㊁舒张压㊁C反应蛋白㊁体质指数㊁LVEF影响因素后,与D-二聚体ɤ0.25mg/L组相比,D-二聚体>0.25mg/L组MACE发生率呈风险较大的趋势,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详见表2㊂表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组别未校正HR[95%CI]P校正1HR[95%CI]P校正2HR[95%CI]PD-二聚体分组D-二聚体ɤ0.25mg/L组 1.0 1.0 1.0D-二聚体>0.25mg/L组 2.09[0.80,5.49]0.135 1.85[0.43,7.99]0.412 1.33[0.10,17.54]0.827 D-二聚体未分组0.95[0.77,1.19]0.6740.92[0.45,1.89]0.819 1.02[0.23,4.41]0.983注:校正1为校正了性别㊁年龄㊁体质指数;校正2为校正了性别㊁年龄㊁体质指数㊁收缩压㊁舒张压㊁LVEF㊂3讨论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6],涉及血栓㊁动脉粥样硬化㊁炎症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且伴有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及心肌重构等分子机制异常,具有高再住院率㊁高死亡率的特点㊂生理状态下,可溶性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在凝血酶作用下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单体,内皮细胞受损时,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形成简单的小片段,即可溶性D-二聚体㊂正常情况下,D-二聚体在人体内浓度较低,当机体有血栓形成时,D-二聚体水平升高,因此,D-二聚体为血栓形成㊁凝血和纤溶系统激活的敏感指标,反映了纤维蛋白的形成和分解㊂既往研究表明,D-二聚体已广泛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指导抗凝治疗时机和疗程[8]㊂相关研究显示,心力衰竭病人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个月均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危人群,分析原因为心力衰竭病人体内FIB水平较高,处于高凝状态[9-11]㊂本研究通过对100例不同病因心力衰竭病人随访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与D-二聚体>0.25mg/L组相比,D-二聚体ɤ0.25mg/L组生存率略高;与D-二聚体ɤ0.25mg/L组相比,D-二聚体>0.25mg/L组MACE发生率较高,与Alehagen等[7]研究结果一致㊂心力衰竭病人D-二聚体增高的机制与机体高凝状态相关,分析原因:①年龄较大,老年病人D-二聚体增高可能与血管壁僵硬㊁内皮细胞抗凝能力受损等有关,导致纤维蛋白生成增加,继发纤溶亢进[7]㊂②血流速度异常,心力衰竭病人活动耐量下降,且多合并心房颤动等并发症㊂既往研究表明,心房颤动病人D-二聚体高于无心房颤动病人,当心房颤动病人经抗凝治疗或成功转复窦性心律后,机体凝血系统异常得到纠正,D-二聚体水平下降,说明心房颤动病人心腔内血流速度异常,成为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㊂有研究表明,D-二聚体可作为血栓形成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因子[12-13]㊂同时合并脑卒中㊁高血压㊁糖尿病等疾病的心房颤动病人,D-二聚体水平更高;有室壁瘤形成的病人D-二聚体增高[14]㊂③炎症发生,Marcucci等[15]研究表明,高凝状态与炎症反应关系密切,两者与心力衰竭病死率呈正相关㊂凝血系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沉积是炎症反应的结果,可作为宿主防御机制的体现;过分放大的防御应答引发凝血及血栓疾病,凝血异常反之上调炎性因子表达,两者形成恶性循环[16]㊂④心功能,有研究表明,严重心力衰竭损害机体的许多系统,凝血系统是其中之一,血栓形成因子与内皮损伤因子相关,如金属蛋白酶-9与心力衰竭心肌功能异常相关,同时与FIB水平相关,因此FIB水平可一定程度反映心肌功能[10]㊂多项研究表明,随着心功能恶化,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NYHA心功能Ⅳ级病人D-二聚体水平高于NYHA心功能Ⅱ级或Ⅲ级病人[15,17]㊂心力衰竭病人存在血栓前状态,可能发生血栓栓塞及继发性纤溶亢进[15,18]㊂D-二聚体可反映疾病严重程度㊁进展及疗效评估㊂本研究结果显示,与D-二聚体ɤ0.25mg/L组相比,D-二聚体>0.25mg/L组MACE发生率风险略大,中位生存时间缩短,D-二聚体对心力衰竭病人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有助于识别存在高血栓风险㊁有较高MACE发生风险的心力衰竭病人,有助于指导抗凝治疗方案㊂本研究样本量有限,未针对不同病因的心力衰竭病人进行亚组分析,且目前关于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较多,尚无统一标准㊂参考文献:[1]BOZKURT B,COATS A J S,TSUTSUI H,et al.Universal definitionand classification of heart failure:a report of the Heart FailureSociety of America,Heart Failure Association of the EuropeanSociety of Cardiology,Japanese Heart Failure Society andWriting Committee of the Universal Definition of Heart Failure:endorsed by the Canadian Heart Failure Society,Heart FailureAssociation of India,Cardiac Society of Australia and NewZealand,and Chinese Heart Failure Association[J].Eur J HeartFail,2021,23(3):352-380.[2]HAO G,WANG X,CHEN Z,et al.Prevalence of heart failure and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in China:the China Hypertensionsurvey,2012-2015[J].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2019,21(11):1329-1337.[3]顾东风,黄广勇,吴锡桂,等.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72.[4]王兆钺.D二聚体临床应用的进展[J].血栓与止血学,2014,20(1):46-48.[5]LIP G Y,LOWE G D.Fibrin D-dimer:a useful clinical marker ofthrombogenesis?[J].BMC Neurology,1995,89(3):205-214. [6]MCDONAGH T A,METRA M,ADAMO M,et al.2021ESC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heart failure.Developed by the task force for the diagnosis andtreat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of the EuropeanSociety of Cardiology(ESC)with the special contribution of theHeart Failure Association(HFA)of the ESC[J].European HeartJournal,2021,42(36):3599-3726.[7]ALEHAGEN U,DAHLSTRÖM U,LINDAHL T L.Elevated D-Dimerlevel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eath inout-patients with symptoms compatible with heart failure[J].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2004,92(6):1250-1258. [8]WELLS P S,OWEN C,DOUCETTE S,et al.Does this patient havedeep vein thrombosis?[J].JAMA,2006,295(2):199-207. [9]FAN J,LI X,CHENG Y,et al.Measurement of D-Dimer as aid inrisk evaluation of VTE in elderly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acuteillness:a prospective,multicenter study in China[J].Clin InvestMed,2011,34(2):E96-E104.[10]MONGIRDIENE A,KURSVIETIENE L,KASAUSKAS A.Thecoagulation system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J].Medicina(Kaunas,Lithuania),2010,46(9):642-647. [11]SHLYAKHTO E V,KHMELNITSKAYA K A,SITNIKOVA M U,et al.130endothelium-dependent prothrombotic and fibrinolytic factorsin patients with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J].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 Supplements,2005,4:31-32.[12]RUFF C T,GIUGLIANO R P,BRAUNWALD E,et al.Cardiovascular biomarker score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with atrial fibrillation:a subanalysis of the ENGAGE AF-TIMI48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AMA Cardiology,2016,1(9):999-1006.[13]SADANAGA T,SADANAGA M,OGAWA S.Evidence that D-Dimerlevels predict subsequent thromboembolic and cardiovascularevents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during oral anticoagulanttherapy[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10,55(20):2225-2231.[14]LIP G Y H,LOWE G D O,METCALFE M J,et al.Is diastolicdysfunction associated with thrombogenesis?A study ofcirculating markers of a prothrombotic state in patients withcoronary artery diseas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1995,50(1):31-42.[15]MARCUCCI R,GORI A M,GIANNOTTI F,et al.Markers ofhypercoagulability and inflammation predict mortality in patientswith heart failure[J].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2006,4(5):1017-1022.[16]LEVI M,VAN DER POLL T,BÜLLER H R.Bidirectional relationbetween inflammation and coagulation[J].Circulation,2004,109(22):2698-2704.[17]彭瑜,王存选,王林,等.老年慢性心衰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㊁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3,19(1):35-37.[18]ZORLU A,YILMAZ M B,YUCEL H,et al.Increased D-Dimer levelspredict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systolic heartfailure[J].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Thrombolysis,2012,33(4):322-328.(收稿日期:2021-05-14)(本文编辑薛妮)。

心力衰竭的预后情况与预后影响因素是什么

心力衰竭的预后情况与预后影响因素是什么

心力衰竭的预后情况与预后影响因素是什么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终末阶段,其预后情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心力衰竭的预后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对于患者、家属和医疗工作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心力衰竭的预后情况总体并不乐观。

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在病情较为严重或未得到有效治疗和管理的情况下。

根据临床研究数据,心力衰竭患者 5 年生存率约为 50%左右,这意味着近一半的患者在确诊后的 5 年内可能会面临死亡。

然而,心力衰竭的预后并非完全悲观,通过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和良好的自我管理,部分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生存质量得到提高,生存期也能够延长。

影响心力衰竭预后的因素众多,以下为您详细介绍:一、基础病因1、冠心病:是导致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

如果冠心病病情严重,心肌梗死面积大,心肌受损严重,心力衰竭的预后往往较差。

2、高血压性心脏病: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心肌肥厚和心功能受损。

若能早期控制好血压,心力衰竭的进展可能会减缓。

3、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由于心肌本身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心力衰竭的预后通常不太理想。

二、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根据症状和活动能力分为不同的级别,级别越高,预后越差。

例如,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 IV 级的患者,其日常生活明显受限,静息状态下也可能出现症状,预后往往比心功能 II 级或III 级的患者更差。

三、治疗依从性1、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等。

如果患者不能按时按量服药,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预后也会受到影响。

2、生活方式改变:包括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

患者若不能遵循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加重心脏负担,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和预后。

四、合并症1、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等,会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猝死的风险,影响预后。

临床预后研究的设计与分析2015

临床预后研究的设计与分析2015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根据历史资料进行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划分: 按照急性期期间是否接受辩证论治中药汤剂治疗分为中药治疗组(暴露组)和对照组。采用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向前逐步回归法。对影响因素和预后指标进行量化。
结论:在AMI早期使用辩证论治中药汤剂,能降低患者的远期死亡风险,是AMI远期预后的保护因素。
id
起始时间
终点时间
性别
年龄
药物使用(起始事件)
终点事件(死于AIDS)
生存结局
生存时间
4
2004/4/5
2007/2/3

37
未使用
死于AIDS
1
34
29
2003/3/1
2005/7Biblioteka 28女35未使用
死于AIDS
1
29
38
2002/9/5
2003/9/5

32
使用
失访
0
12+
78
2002/5/10
三、临床预后研究设计、分析
例2:某研究者对肺癌病人嗜酸粒细胞(EC)阳性与阴性病人的生存情况进行了分析,26名嗜酸粒细胞阴性病人与35名嗜酸粒细胞阳性病人的生存时间资料如下,试计算两组病人的生存率。26名嗜酸粒细胞阴性患者观察期内全部死亡,其生存月数分别为:0.3,1,2,2,3,3,4,4,4,4,6,6,6,7,7,7,7,8,8,11,12,12,14,18,21,24。35名嗜酸粒细胞阳性患者观察期内28人死亡,另外7人生存时间为截尾值(带“+”者)。生存月数分别为:4,4,4,5,5,8,9,9,9,10,11,12,12,12,12+,13,14,16,16,17,19,20,20,22,23+,24,24+,26,26,30+,32,36,36+,36+,36+。

心力衰竭领域临床研究现状与展望

心力衰竭领域临床研究现状与展望

3 心脏肌肉损伤
心脏肌肉损伤,如心肌梗 死,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力, 导致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1 疲劳与无力
心力衰竭患者常感到疲劳 无力,缺乏精力。
2 呼吸困难
患者在活动时会出现呼吸 困难和气促。
3 水肿
心力衰竭导致液体在身体 中潴留,造成水肿,尤其 是脚踝和腿部。
心力衰竭的分类
左心衰竭
指心脏左侧无法将血 液从肺部引回体循环。
右心衰竭
指心脏右侧无法将血 液从体循环送入肺部。
收缩性衰竭
指心脏无力收缩,不 能将足够的血液泵出。
舒张性衰竭
指心脏无法充分舒张, 血液不能充分进入心 脏。
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心功能分级
根据心功能分级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常 用的有纽约心脏协会功能分类。
心脏超声心动图
心脏超声心动图可帮助评估心脏结构和功 能,确认心力衰竭的诊断。
心电图
心电图可检测心脏的电活动,评估心脏的节律和传导情况。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使用药物来控制症状、ຫໍສະໝຸດ 轻心脏负担,并改善心脏的功能。2
手术治疗
如心脏搭桥手术,心脏移植等手术可以改善心脏的功能。
3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包括体力锻炼、营养指导和心理支持,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利尿剂
2 常见症状
疲劳、呼吸困难、水肿和心律不齐是 心力衰竭最常见的症状。
3 全球范围
心力衰竭在全球范围内非常常见,影响着大量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
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 冠心病
冠心病是心力衰竭最常见 的病因之一,它导致心脏 动脉狭窄,限制了心脏供 血。

心衰调研报告

心衰调研报告

心衰调研报告心衰调研报告引言:心衰(Heart Failure,HF)是指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排血量无法满足身体代谢需求的临床综合征。

心衰的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逐年上升,对公共卫生和医疗资源产生了严重的负担。

为了更好的了解心衰的流行状况和风险因素,本调研报告对心衰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一、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收集了500份有效问卷。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心衰症状、心脏功能以及心衰的危险因素等方面的内容。

二、研究结果1. 个人信息:被调查者中,男性占55%;女性占45%。

年龄分布较为均匀,以45岁以上的人群为主。

2. 心衰症状:被调查者中,76%的人表示有不同程度的气急、乏力等心衰症状;24%的人没有出现明显的心衰症状。

3. 心脏功能:被调查者中,57%的人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正常;43%的人LVEF低于正常范围。

4. 心衰的危险因素:a. 高血压:被调查者中,35%的人有高血压病病史。

b. 糖尿病:被调查者中,12%的人有糖尿病病史。

c. 冠心病:被调查者中,18%的人有冠心病病史。

d. 肥胖:被调查者中,21%的人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超过正常范围。

e. 吸烟:被调查者中,23%的人吸烟。

f. 高血脂:被调查者中,31%的人有高血脂病病史。

三、研究讨论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心衰症状虽然不同程度存在,但有近四分之一的人没有明显的心衰症状。

这可能与心衰早期症状不明显、被调查者对心衰症状的认知不足等因素有关。

此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肥胖、吸烟和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的存在明显增加了心衰的患病风险。

对于心衰的预防和管理,应加强对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的病情,减少冠心病的发生,以及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体重等都有助于心衰的预防和管理。

《2024年静息心率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范文

《2024年静息心率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范文

《静息心率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篇一一、引言慢性心力衰竭(CHF)和高血压是当前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中的两大主要疾病。

静息心率作为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标,对这两类疾病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静息心率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背景静息心率指的是人体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

心率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对心脏功能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而言,心率管理尤为重要。

这些患者往往伴随着心脏结构的改变、心脏功能的降低以及血压的持续升高,这都对心脏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三、静息心率与心功能的关系静息心率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密切相关。

当静息心率过高时,心脏的舒张期缩短,导致心室的充盈不足,从而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

此外,过高的心率还会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加重心脏的负担,进一步损害心功能。

相反,若静息心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则有助于改善心脏的舒张和充盈,减轻心脏的负担,从而改善心功能。

四、静息心率对预后的影响静息心率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较低的静息心率与较好的生存率相关。

这是因为较低的心率有助于减轻心脏的负担,改善心功能,从而降低因心血管事件导致的死亡率。

此外,较低的静息心率还可能降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进一步改善预后。

五、研究方法与结果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了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数据。

通过分析患者的静息心率、心功能指标及预后情况,我们发现静息心率较低的患者心功能较好,生存率较高。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静息心率与心功能的改善及预后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即静息心率越高,心功能越差,预后越差;反之,静息心率越低,心功能越好,预后越好。

六、讨论与建议根据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医生在诊断和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时,应关注患者的静息心率,通过药物治疗或其他手段将心率控制在合理范围。

心力衰竭临床预后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临床预后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临床预后预测模型研究进展杨敏1 殷跃辉1,2 陈芸霖2 杨仙1 易鑫1 崔 1(1.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重庆400010;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400010)【摘要】心力衰竭(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期阶段。

随着社会老年化的加重,其发病率、再住院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

根据HF的类型和病情不同,患者的病死率可能存在明显差异。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多种用于预测HF患者死亡风险的客观评估模型,在为不同危险分层的患者拟定医疗管理策略和治疗方案时提供了重要的决策辅助支持。

不同的临床预测模型各有其临床使用特点,适用于不同HF类型的临床患者。

现旨在从不同HF类型患者人群入手,对国际上预测HF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预警模型研究现状进行概述。

【关键词】心力衰竭;预测模型;风险评分【DOI】10 16806/j.cnki.issn.1004 3934 2023 10 004ClinicalPredictionModelforHeartFailurePrognosisYANGMin1,YINYuehui1,2,CHENYunlin2,YANGXian1,YIXin1,CUIBen1(1.ChongqingMedicalUniversityGraduateSchool,Chongqing400010,China;2.DepartmentofCardiology,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ChongqingMedicalUniversity,Chongqing400010,China)【Abstract】Heartfailure(HF)isaseriousconditionofvariousheartdiseasesinthelatestage.Withtheaggravationofsocialaging,itsmorbidity,readmissionrateandmortalityincreaseyearbyyear.DependingonthetypeandconditionofHF,themortalityofpatientsmaybesignificantlydifferent.Atpresent,manycountriesandregionshaveestablishedagreatvarietyofobjectiveassessmentmodelsforpredictingtheriskofdeathinHFpatients,whichprovidesimportantdecisionaidsupportintheformulationofmedicalmanagementstrategiesandtreatmentplansforpatientswithdifferentriskstratification.DifferentclinicalpredictionmodelshavetheirownclinicalapplicationcharacteristicsandaresuitablefordifferenttypesofHFpatients.Inthispaper,wewillintroducevariouscommonHFprognosticmodelfromdifferenttypesofpatientswithHF.【Keywords】Heartfailure;Prognosticmodel;Riskscore 心力衰竭(heartfailure,HF)是由于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心输出量不足而导致的以循环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

心力衰竭的康复治疗

心力衰竭的康复治疗

心衰患者的运动方式包括连续训练、间歇训练、 吸气肌训练和力量训练,不同的运动方式有各自的 优势。
1.连续训练
即耐力训练,其特点是低或中强度、持续稳定的 有氧运动(如慢跑)。能够改善呼吸气体交换、心 率储备,也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血压,还有助于 减重,但需要坚持长期的训练。如果已经进行了心 肺功能测试,训练强度应该从VO2峰值的30%~ 40%开始,逐渐增加到50%~60%。心衰患者每周 进行2~3天(持续3~6个月)的耐力训练能够获益 [30]。
2.间歇训练 短时间的高负荷有氧运动与休息交 替,与低强度连续训练同样安全、有效。间歇训练 能够改善心脏预后,心肌梗死后稳定的老年心衰患 者同样能够获益,但要根据临床情况制定个体化的 训练方案。
3.吸气肌训练 吸气肌训练是一种训练呼吸功能的 运动方式。心衰患者呼吸困难主要由于低心排引起, 低心排可导致呼吸肌和骨骼肌功能异常,降低了心 衰患者的运动耐力。Bosnak-Guclu等发现,经过6 周呼吸肌训练后,慢性心衰患者的功能状态、呼吸 肌和骨骼肌力量、疲劳、情绪障碍和抑郁均有所改 善。
心肺运动试验
6MWT简便易行,在临床
的开展也较为普遍,特别 适合中、重度CHF患者。 在无条件开展CPET的基 层医院,可用6MWT代替 CPET。
CPET常用的指标及其意义如下:
(1)峰值摄氧量(peak oxygen uptake,peak V02或V02 max): V02max是指机体在极量运动时最大耗氧能力,受年龄、性别、体重、活 动水平及运动类型的影响。可根据VO2max的变化幅度对心功能进行分级。 反映了人体心血管的最大储备能力,其下降则反映心功能受损 (2)无氧代谢阈值(anaerobic threshold,AT):运动负荷增加到一 定量后,组织对氧的需求超过循环所能提供的供氧量,组织必须通过无 氧代谢提供更多氧。AT是指机体从有氧代谢到无氧代谢的临界点,其正 常值一般大于40% VO2max。将AT和V02峰值结合在一起判断CHF患者 的运动耐力,是目前最科学、最准确的测定方法。 (3)最大心率(HRmax)和血压:血压一般随运动量增加而增高,若 随运动量增加反而下降,往往预示严重心功能障碍。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指在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心室因长期压力或者容量负荷过重的基础上,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正常代谢需要一种综合征[1],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随着社会年龄结构的改变和冠心病发病率的上升,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重大挑战之一。

以往大部分关于心衰的研究中,多以病死率作为患者研究终点。

它的治疗目标主要是控制病情进展、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CHF患者生活质量是近年来评价CHF关于治疗效果和病程的新指标,并已被作为CHF临床研究重点之一。

目前关于生活质量的研究多以量性研究为主,揭示了影响因素的同时,忽视了患者的真实感受。

质性研究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给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提供了新方式和可能[2]。

标签:心力衰竭;质量;研究1国外质性研究及CHF的研究现状国外护理领域开展质性研究已有一定历史,无论从临床护理、护理教育、还是护理管理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

临床护理质性研究主要以护理实践为基础,采取多学科融合,发挥质性研究的作用,揭示护理实践活动中现象后面的本质和内涵,研究的课题涉及护理相关和专业问题的诸多方面,成效卓然。

随着生活改变的变化过程美国瑞典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护士所作的《ICU 中临床护理专家的特点》、《未婚母亲孕期生活经历的研究》等均是将质性研究应用在护理专业各个领域的成果[3]。

据统计,心力衰竭的存活率仍然很低,死亡率依旧居高不下,每份死亡证明中就有与心力衰竭有关[4]。

心功能级别越差的患者,病情越严重,活动能力越差,失能症状越明显,对生活的影响越大,故生活质量就越差,这与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5]。

2国内关于CHF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2.1CHF的流行病学2003年进行的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在全国10个省市中在35~74岁人群中,心衰患病率为0.9%;而杨毅宁等对新疆地区2007年至2009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35岁以上成人居民中,心衰患病率为1.26%;而随着年龄增高,心衰的患病率显著上升!心衰正在成为我国心血管病领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6]。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水平、影响因素及其与容量负荷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水平、影响因素及其与容量负荷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水平、影响因素及其与容量负荷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芦照青;王国兴;刘凤奎【期刊名称】《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16)002【摘要】目的:比较急性心力衰竭( AHF)患者中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 HF-REF)患者及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 HF-PEF)患者的N末端脑钠肽原( NT-proBNP)水平,同时评估急性心衰患者NT-proBNP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容量负荷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急诊就诊诊断为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根据射血分数分为HF-REF及HF-PEF两组。

入组即刻行生化、NT-proBNP、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患者预后,1年后随访患者急性心力衰竭复发情况。

结果两组间Lg[NT-proBNP]值无显著性差异( P ﹥0.05);Lg[NT-proBNP]与身体质量指数、肾小球滤过滤、左室射血分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水潴留评分、Lg[肌酐]、尿素氮、左室舒张末内径呈显著正相关。

存在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及透析患者Lg[ NT-proBNP]值显著增高。

NT-proBNP预测此次病死率曲线下面积为0.716,95%CI(0.528~0.904),P =0.043,截点为9451.5 pg/ml。

结论经年龄及肾功能分层校正后的NT-proBNP水平可作为良好的观察指标,对AHF患者进行诊断,并能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levels of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patients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HF-REF)and heart failure and patients with 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 HF-PEF),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factorsinfluencing level of NT-proBNP in patients with acute heart failure,and to evalu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evel of NT-proBNP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Methods Patients with acute heart failure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this hospital during December 2013 to April 2014 were enrolled.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HF-REF and HF-PEF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Examination of biochemical indices,level of NT-proBNP and echocardiogram were taken at the moment of admission. Results There were 54 patients enrolled in HF-REF group,while 52 in HF-PEF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g[ NT-proB-NP]( P ﹥0. 05)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Lg[NT-proBNP]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dex of body mass,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an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while i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ongestion scores,Lg[ Creatinine],blood urea nitrogen,and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had higher blood level of NT-proBNP,the AUC for prediction of the mortality was 0. 716,with 95%CI(0. 528 ~0. 904)( P =0. 043). The cut-off point of NT-proBNP was set at 9451. 5 pg/ml. Level ofNT-proBNP cannot predict the recurrence of acute heart failure( P =0. 906). Conclusion NT-proBNP can be used as a good indicator for diagnosis of acute heart failure and help its treatment,and evaluate the prognosis after adjustment of age and renal function.【总页数】4页(P163-166)【作者】芦照青;王国兴;刘凤奎【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北京 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北京 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北京 10005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NT-proBNP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J], 李曼;温冬梅;王伟佳;冯力;杜满兴;徐胜男;徐全中2.探讨血浆NT-proBNP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 [J], Zeng Chunmiao;Ou Jiaman;Ye Guangning;Ruan Tiancheng3.急性心力衰竭NT-proBNP水平及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对患者容量负荷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J], 马丽; 刘元生; 余剑波; 朱继红4.不同左室射血分数水平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CA125水平变化及预后分析 [J], 徐瑞平5.急性心力衰竭患者Ghrelin与NT-proBNP水平的预后预测价值 [J], 邓潮超;朱鹏立;黄峰;肖华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抗心衰治疗后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抗心衰治疗后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抗心衰治疗后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抗心衰治疗后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分布及影响因素。

通过对患者基本情况的分析,发现抗心衰治疗后血浆BNP水平呈现一定的分布规律。

进一步探讨影响血浆BNP水平的因素,发现与预后存在一定关系。

综合分析各项因素后得出抗心衰治疗对血浆BNP水平的影响较为显著,针对影响因素提出对应措施。

对未来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提高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抗心衰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本研究为提高心衰治疗效果和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指导。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抗心衰治疗、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影响因素、预后、综合分析、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患者基本情况、血浆BNP水平分布、抗心衰治疗对BNP水平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增加。

老年人患心衰的可能性明显高于青壮年人群,而心衰患者中又以老年患者所占比例较大。

老年心衰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疾病状况复杂多变,往往难以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因此老年慢性心衰成为临床中一个重要的疾病难题。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心衰治疗的策略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利钠肽,尤其是脑利钠肽(BNP)在心衰的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BNP是一种由心脏分泌的激素,其水平与心脏负荷和心功能密切相关。

随着心衰病情的加重,血浆BNP水平也会随之增高。

监测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不仅可以作为心衰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还可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抗心衰治疗后血浆BNP水平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仍未完全明确。

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抗心衰治疗后血浆BNP水平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中老年心衰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数量逐年增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负担。

心力衰竭出院标准

心力衰竭出院标准

心力衰竭出院标准一、引言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状况,患者的康复过程需要精心管理和持续监测。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制定明确的出院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心力衰竭患者的出院标准,包括症状控制、生理指标稳定以及特殊情况的处理。

二、诊断与评估诊断心力衰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血液生物学标志物检测等。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状况。

病情评估除了关注心功能外,还应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生活习惯、家庭及社会支持等情况,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三、出院标准之症状控制患者在住院期间,经过合适的治疗和护理,其心力衰竭症状应得到缓解。

这包括但不限于呼吸困难、乏力、运动耐量下降等症状的改善。

此外,患者还应具备一定程度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理解和遵守治疗方案,并能主动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只有当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且其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时,才可考虑出院。

四、出院标准之生理指标稳定除了症状控制外,生理指标的稳定也是出院的重要标准。

这包括心功能指标的改善和生命体征的稳定。

心功能指标如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提高或降低,能够反映患者心功能的恢复情况。

而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和呼吸等应保持稳定,以确保患者安全出院。

在达到这些生理指标稳定的标准后,患者才可考虑出院。

五、特殊情况出院标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如伴有其他严重疾病或经过特殊治疗后,出院标准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对于伴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出院标准需考虑这些疾病对心衰治疗的影响。

对于特殊治疗后,如置入心脏辅助装置或接受心脏移植等,患者的出院标准需根据手术效果和康复状况制定。

在特殊情况下,患者是否达到出院标准,需由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和决策。

六、总结与展望心力衰竭出院标准的制定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控制、生理指标稳定以及特殊情况的处理。

《2024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Charlson共病指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范文

《2024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Charlson共病指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范文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Charlson共病指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篇一摘要:本研究以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harlson共病指数(CCI)作为评估共病负担的指标,分析共病指数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一系列临床数据的综合分析,本文旨在探讨CHF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和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一、引言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CHF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除了心脏本身的疾病外,CHF患者往往还伴有其他共病,这些共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Charlson共病指数作为一种量化评估共病负担的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Charlson共病指数与CHF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某大型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 数据收集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Charlson共病指数、心功能分级、药物治疗情况等。

3. 评估工具采用Charlson共病指数评估患者的共病负担,采用生活质量问卷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

4. 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结果1. Charlson共病指数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本研究发现,Charlson共病指数与CHF患者的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即共病指数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

2. 影响因素分析(1)年龄:年龄是影响CHF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的生活质量呈下降趋势。

(2)性别:男性CHF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女性差。

(3)体重指数:肥胖患者的生活质量较瘦弱患者差。

(4)心功能分级:心功能分级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

(5)药物治疗情况:规律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生活质量相对较好。

3.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Charlson共病指数、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心功能分级和药物治疗情况是影响CHF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因素。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和预后影响。

首先介绍了重组人脑利钠肽的作用机制,然后回顾了临床研究证据支持其在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研究结果表明,重组人脑利钠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重组人脑利钠肽还对患者的预后产生积极影响,降低了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进一步探讨了其可能的治疗机制,为未来研究提供了展望和指导。

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治疗中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治疗效果、预后、作用机制、临床研究、影响、机制探讨、未来研究、心脏疾病、心衰、心衰患者、心力衰竭治疗1. 引言1.1 背景介绍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在临床上,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目前,针对急性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手段较为有限,常规治疗效果有限且不稳定。

重组人脑利钠肽是一种体内产生的内源性激素,在调节体液平衡、心血管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研究表明重组人脑利钠肽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具有潜在的积极作用,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脏负荷、促进尿量排泄等。

重组人脑利钠肽被广泛应用于急性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目前对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确切作用机制和影响仍不完全清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旨在通过分析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揭示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机制,评估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包括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调节体液平衡的机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7 % 5 0 %[ 。 美国相关研究显示 . 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 6 0 9 0
衰 竭患者 . 均符合 2 0 0 7心力 衰竭诊 断 和治疗指南 中关于心 力 衰竭疾病相关诊断标准[ 4 ]
1 . 3 纳入标准 ( 1 ) 患者知情 同意 ; ( 2 ) 入 院后确诊为心力
李建卫 , 吴 剑 , 黄海兰 ( 1 . 东乡县人民医院, 江西 东乡 3 3 1 8 0 0 ; 2 . 乐安县第二人民医院, 江西 乐安 3 3 1 8 0 0 )
摘要 : 研究心力衰竭 出院患者 的预后状况及相关影 响因素。选取 8 0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 , 分析 出院后半年 内服 药依从性 、 生活行为方式变化等 患者入院后服药依从性 、 生活行 为方式 均显著 优于人院前 ,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尺 O . 0 5 ) ; 再次住 院。 1 6例( 2 0 . O %) , 死亡 2 例( 1 2 . 5 %) 。 患者入 院前生活行为方式 、 服药依从率均较差 , 出院半年后 服药 、 生活行为方式依从率得到 良好改善
衰竭 的 患者 : ( 3 ) N Y H AⅡ I V 级
1 . 4 排除标准[ ( 1 ) 不合作者 ; ( 2 ) 意识不清 或存 在严重认
知 障碍者 ; ( 3 ) 伴有其他严 重影 响预后疾病者 。
1 . 5 方法
天 的死 亡率为 1 5 %、 再 住院率为 3 0 %。 出 院后 1 年死亡率 为
重庆医学. 2 0 1 2 , 4 1 ( 3 4 ) : 3 5 9 7 3 5 9 8 . 3 6 i o o
[ 9 ] T _ - 金行, 周雯雯, 扬志东, 等. 糖化血红蛋 白与果糖胺在 妊娠 糖代谢 异常诊 断 中的临床应 用 f J ] . 大连 医科 大学学 报, 2 0 1 3 , 3 5 ( 5 ) : 4 8 3 —
中的应用价值[ J ] . 中国妇幼保健 2 0 1 4 . , 2 9 ( 2 9 ) : 4 7 3 7 — 4 7 3 9 .
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发生糖代谢异常 的简单 、直观 的方 法 .
对糖尿病的防治起重要作用 。 加强对妊娠期糖 尿病孕妇 的血
[ 6 ] 綦 小蓉. 糖化血红蛋白在围生期的运用[ J ] . 实用妇产科杂志, . 2 0 1 4 , 3 0
48 5 .
[ 2 ] 胡 璨, 苏 珂,来自彭 鹰. 等. 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中
的临床价值探讨 [ J ] . 重庆 医学, 2 0 1 3 , 4 2 ( 1 8 ) : 2 1 5 1 — 2 1 5 2 . [ 3 ] 付 冬霞, 王光亚, 许金秀, 等. 血清铁蛋 白在妊娠 期糖尿病患者 中的
关键 词 : 心力衰竭 : 出院患者 ; 预后状况 ; 相关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 5 4 1 . 6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1 - 8 1 7 4 ( 2 0 1 5 1 2 0 — 4 9 3 8 - 0 1
心力衰竭 的预 后相对较差 . 表 现为高再住 院率 、 高死 亡 率 和较差 的生活质量。 临床研究报道显示 , 心力衰竭患者 的 5 年生存 率 比一般癌症( 大肠 、 前列腺等) 都差 , 5年后死 亡率大 约为 5 0 %左右 . 心力衰竭 患者 3 - 6个 月 内的再人 院率高 达
[ 1 O ] 施雯君 . 妊娠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监 测的l 临床意义 [ J ] . 实用
临床医药 杂志. 2 0 1 4 , 1 8 ( 3 ) : 1 1 1 - 1 1 2 .
收稿 日 期: 2 0 1 5 — 0 9 — 1 4
心力衰竭 出院患者的预后状况及相关影 响因素的研究
综上 所述 , 糖化血红 蛋 白含量越 高 . 发生 产后葡 萄糖耐
量异常 的风险就越高 。因此 。 糖 化血 红蛋 白也是一种预测妊
相关性研究[ J ] . 中国妇幼保 健, 2 0 1 2 . , 2 7 0 ) : 2 2 - . 2 4 . [ 5 ] 呼巧玲, 杨鹏飞艚化血绨蛋白 在筛查妊娠期糖尿 病和 糖耐量 受损

4 9 3 8 ・
M o d D i a g n T r e a 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 0 1 5 N o v 2 6 ( 2 1 )
水 平及 其与胰 岛素 抵抗 的关 系 [ J _ . 中国全 科 医学 , 2 0 1 2 。  ̄ 5 03 ) :
3 8 2 7 一 , 3 8 3 0.
3 0 %左右[ 。 国内相关研究显示 , 确诊为心力衰竭后 , 1 年 中死 亡率高达 2 0 %. 出院后 1年中再住院率约为 6 0 %t  ̄ 3 。同时 , 心 力衰竭患者具有较差 的生活质量 本 文通过对心力衰竭患者 出院后半年 内服药依从性 、 生活行为方式变化等方面进行分
[ 7 ] 王
晶 静清 伟杰, 等. 糖化血红 蛋 白在妊娠期糖 尿病诊治 中
的应用f J 1 . 中华 围产医学杂志 , 2 o 1 3 , 1 6 ( 3 ) : 1 3 7 — 1 4 1 .
[ 8 ] 毕小云, 李千音 , 张莉萍, 等. 妊娠糖尿 病的糖脂代 谢改变 特征 [ J ] .
( 7 ) : 5 0 2 - 5 0 5 .
糖监测和控制 , 减少产后糖 耐量 的异 常率 ; 加强产后随访 , 减 少各种并 发症 和远期 Ⅱ型 糖尿病 的发 生 . 可提高 妇女 生命
质量 参考文献 :
『 1 ] 关 莉. 糖化血红蛋 白与糖耐量联合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 诊断中 的价值[ J ] . 标记免疫分析与 临床, , 2 0 1 4 , 2 1 0 ) : 3 5 5 — 3 5 6 .

病组 中依次增高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 ) 。将危险 因素 进行 L o g i s t i c多 因素 回归分析 .得 出只有糖化血红蛋白与产 后糖耐量异常有相关性
、 J
[ 4 ] 周桂菊, 陶瑞雪, 李新玲, 等. ∞ M孕妇血脂联素水平与糖脂代谢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