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治疗在AE..

合集下载

机械通气名词解析

机械通气名词解析

机械通气名词解析
机械通气是指通过使用人工装置——呼吸机,帮助或替代患者进行正常呼吸的过程。

这种技术主要应用于那些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自主呼吸功能不足以维持生命所需的气体交换,包括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的病人。

在临床实践中,机械通气可以按照其支持方式分为有创机械通气与无创机械通气:
1.有创机械通气:通常需要通过经口气管插管或经鼻气管插管,甚至气管切开术将呼吸机管道直接连接到患者的气道中,以确保通气效果。

机器根据预设的参数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等为患者提供强制性的呼吸支持。

2.无创机械通气:则不需要插入气管内导管,而是通过面罩或其他类型的接口,如鼻面罩、全脸面罩等方式将呼吸机与患者面部贴合,从而向患者输送正压气体,辅助或刺激患者的自主呼吸,减轻呼吸肌肉负担,改善氧合和减少二氧化碳潴留。

机械通气的目的在于:
-维持足够的肺泡通气量和换气功能。

-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为治疗原发疾病赢得时间,使呼吸系统得以恢复。

-在手术麻醉期间或复苏阶段临时替代患者的呼吸功能。

机械通气的常用方式

机械通气的常用方式

适当的设定
根据患者的需要调整通气参数和设备设置。
监测和评估
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状况和气体交换,并定期 评估机械通气的疗效。
机械通气的常用方式
机械通气是在重症监护单位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演示将介绍机械通气 的背景、定义以及它在临床中的应用。
机械通气的概述
1 定义和原理
机械通气是通过呼吸机 提供气流以维持患者呼 吸功能的治疗方法。
2 目的和适应证
机械通气的目的是帮助 患者维持适当的氧合和 二氧化碳排出。
3 术语和模式
3
辅助控制通气(ACV)
在每次呼吸中,呼吸机以设定的潮气 量和呼吸频率为患者提供气流。
压力支持通气(PSV)
在患者自主呼吸期间,呼吸机向其提 供一个设定的正压支持。
机械通气的指征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适用于呼吸衰竭 患者,以维持氧合和二氧 化碳排出。
严重肺部感染
在严重肺部感染的患者中, 机械通气有助于支持受损 的呼吸功能。
了解机械通气中使用的 术语和常见的通气模式 是非常重要的。
机械通气的背景和定义
背景
机械通气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是呼吸支持治 疗的重要里程碑。
定义
机械通气是通过外部设备,如呼吸机,代替或 辅助人体的呼吸功能。
常用的机械通气模式
1
同步间歇强制通气(SIMV)
2
患者自主呼吸时,呼吸机以辅助呼吸
模式为其提供气流。
外科手术
在某些外科手术中,机械 通气是为了维持呼吸和气 体交换的正常进行。
机械通气的优势和氧化碳排出,稳定患者的呼吸状态。
2 限制
机械通气可能导致气压伤害、呼吸系统感染和肺损伤。
机械通气的风险和并发症

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石恒

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石恒

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石恒发布时间:2023-06-02T05:08:18.194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1月2期作者:石恒[导读]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石恒仁寿县中医医院,四川省 眉山市 620500【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应用于抢救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合计80例纳入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将其分为参考组和观察组,各40例,参考组开展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呼吸功能指标和动脉血气指标。

结果:观察组接受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后,和参考组相比,恢复有效率显著更高,呼吸功能指标和动脉血气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诊机械通气辅助应用于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值得肯定,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优化患者的临床指征,具有较高的价值。

【关键词】机械通气;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疗效哮喘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果不给予及时对症处理,病情持续恶化发展将会演变为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这一危急重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死亡率较高[1]。

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主要诱因与环境因素、过敏原、呼吸道感染、剧烈运动、情绪波动、环境污染、过度疲劳等因素相关,病情发展十分迅速,普通的用药治疗起效较慢[2]、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近年来机械通气得到广泛应用,在纠正患者呼吸功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急诊机械通气辅助应用于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合计80例纳入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将其分为参考组和观察组,各40例,参考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在64-76岁之间,平均(69.93±2.31)岁;哮喘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27±2.14)年;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在63-77岁之间,平均(69.91±2.64)岁;哮喘病程1-9年,平均病程(5.21±2.17)年。

机械通气的原理

机械通气的原理

机械通气的原理
机械通气是一种通过机器辅助人体呼吸的治疗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将氧气送入患者的呼吸道,同时利用机器帮助患者排出二氧化碳。

这能够提供足够的氧气以满足患者身体所需,并维持肺部机械的功能。

机械通气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气源、呼吸机、气管插管或面罩和监测装置。

气源通常是氧气,通过管道连接到呼吸机。

呼吸机是控制和调节氧气流量和压力的设备。

气管插管或面罩则将氧气送入患者的呼吸道。

监测装置用于监测患者的呼吸参数和氧气饱和度。

机械通气的工作原理基于气体在呼吸过程中的运动和压力变化。

当患者需要通气时,气源向呼吸机提供氧气。

呼吸机根据设置的参数控制氧气流量和压力,将氧气送入患者的呼吸道。

气体通过管道进入气管插管或面罩,进而进入肺部。

呼吸机会对氧气进行压力调节,确保气体在呼气和吸气之间的平衡。

当患者吸入氧气时,呼吸机会提供一定的压力,使氧气能够进入患者的呼吸道和肺部。

在呼气时,呼吸机会调节压力,帮助患者排出二氧化碳。

此外,机械通气还可以通过调节呼吸周期和吸气/呼气比例来
提供更好的通气效果。

这些参数的调整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目标。

总的来说,机械通气的原理是通过机器提供氧气,并辅助患者
排出二氧化碳,以维持正常呼吸功能。

它可以应用于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或手术后的康复治疗中。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简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症,机械通气是ARDS治疗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介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的试行,包括机械通气的定义、适应症、注意事项以及机械通气的具体实施方案。

机械通气的定义机械通气是指在呼吸道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情况下,通过呼吸机的辅助下将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方法。

适应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需要机械通气的适应症包括:1.氧合指数<100mmHg或PaO2/FiO2<200mmHg(在PEEP≥5cmH2O或CPAP时测定);2.呼吸窘迫,表现为呼吸频率>30次/分,潮气量<8ml/kg(预计体重)或呼吸窘迫指数>5cmH2O/L/s;3.意识障碍,表现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

注意事项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呼吸机设定应充分考虑患者情况,避免过度通气;2.导管管路的选择和操作应符合规范和标准;3.呼吸机设定应经常进行监测和调整,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

机械通气具体实施方案在机械通气治疗中,需要考虑以下方面:1.通气模式的选择:可以选择容量控制通气、压力控制通气或压力支持通气等模式;2.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的控制:呼吸频率一般为10-35次/分,潮气量一般为6-8ml/kg;3.氧气浓度和呼气末正压:一般情况下FiO2为40%-60%,PEEP的选择应根据氧合指数和肺容积等因素综合考虑;4.窒息时间及其对机械通气的影响:在呼吸机支持下的长期通气,容易造成肺泡不张、肺间质纤维化等并发症。

本文介绍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的试行,涵盖了机械通气的定义、适应症、注意事项以及机械通气的具体实施方案。

我们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机械通气模式,并注意在治疗过程中的细节,确保治疗有效且安全。

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AECOPD重症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AECOPD重症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to fc o c ob t uc i e p mo r s a e AE— i n o hr ni s r tv ul na y dy e s
离有创通 气 , 代之 以无 创机械通 气 , 这种 机械通气 策
略称 为有创 一无创序 贯 机械 通气 ( 称序 贯性 机械 简
点 , 治疗宫 颈 中、 度糜烂较 好 的方 法 。 是 重
( 0 0 03 2 21— ~ 6收 稿 )
序 贯性 机械通 气治 疗 AE OP C D重症 呼吸 衰竭 的疗效 观察
高 戎 纪 木 火 杨 永 忠
( 江苏南通 市第 三人 民医院 ,2 0 6 2 60 ) 摘 要 目的 : 探讨有 创一无创 序贯机 械通 气治 疗 A C D重症 呼吸 衰竭 的可行性 及 临床 效果 。方 法 :3 E OP 4 例 AE OP 重症呼 吸衰竭 患者均接 受 气管插 管 和机械 通 气并 随机 分为 2组 , C D 序贯 组 2 例 患者采 用有创 一无 3 创机械 通 气序 贯性机械 通 气治疗 , 照组 2 对 0例 患者采 用有创机械 通 气治疗 。 通过观 察有创机 械通 气时 间、 总 机 械通 气时 间、 呼吸机相 关性肺 炎发 生例 数 ( VAP 、 ) 院死 亡率 。 果 : 结 2组在 有创通 气时 间、 总机 械通 气时间、 VAP发 生率、 院死亡率 比较 差异 有统计 学意义 ( <0 0 ) 结论 : 贯性机械 通 气是 一种 有效治 疗 AE OP P .5 。 序 C D
C P 并 发 急性 呼 吸衰 竭 ( F 是 常 见 的临 床 危 O D) AR ) 重症, 并且 常危及患 者的生命 安全 。 重症 呼吸衰竭 患
通 气) 。序 贯性机 械通气是 新型通 气策略 , 近年来本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引言重症医学是研究危重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危重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学科。

器官功能支持是重症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

机械通气从仅作为肺脏通气功能的支持治疗开始,经过多年来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呼吸机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涉及气体交换、呼吸做功、肺损伤、胸腔内器官压力及容积环境、循环功能等,可产生多方面影响的重要干预措施,并主要通过提高氧输送、肺脏保护、改善内环境等途径成为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

机械通气不仅可以根据是否建立人工气道分为“有创”或“无创”,因为呼吸机具有的不同呼吸模式而使通气有众多的选择,不同的疾病对机械通气提出了具有特异性的要求,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循证医学数据的增加使对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更加趋于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规范性。

在这种条件下,不难看出,对危重患者的机械通气制定规范有明确的必要性。

同时,多年临床工作的积累和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为机械通气指南的制定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条件。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循证医学的证据为基础,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反复认真讨论,达成关于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方面的共识,以期对危重患者的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进行规范。

重症医学分会今后还将根据医学证据的发展及新的共识对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进行更新。

指南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ISF 提出的Delphi 分级标准(表1)。

指南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 分级分为级,其中A 级为最高。

表1 Delphi 分级标准一、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选择人工气道是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是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常推荐级别A至少有2项I 级研究结果支持 B仅有1项I 级研究结果支持 C仅有II 级研究结果支持 D至少有1项III 级研究结果支持 E仅有IV 级或V 研究结果支持 研究课题分级I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确定,假阳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 II小样本,随机研究,结论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的风险较高 III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 IV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 V 系列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见的抢救措施之一。

机械通气的原理

机械通气的原理

机械通气的原理
机械通气是一种通过机器代替患者自主呼吸,提供人工通气支持的治疗方法。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气道管理:机械通气需要通过插管或面罩等设备将氧气和空气输送至患者的呼吸道。

插管可以直接置于气管,通气管通过连接到呼吸机的管道,来输送气体。

面罩则通过将气体送至面罩,使患者通过自主吸气来获得通气支持。

2. 压力和流量调节:呼吸机能够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合适的气体压力和流量。

根据医生的设置,呼吸机可以调节吸气和呼气的压力水平,并控制气体的流量和吸呼气的时间比例,以实现有效的通气支持。

3. 呼吸模式:机械通气还可以根据患者特定的病情和需求,选择不同的呼吸模式。

常见的呼吸模式包括控制通气(CMV)、辅助通气(A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等。

这些模式通过设置机器提供的压力或流量来控制吸呼气的过程,使患者能够获得合适的通气支持。

4. 氧浓度控制:机械通气中的呼吸机还可以调节吸入气中的氧气浓度。

对于需要高浓度氧气的患者,可以通过调节呼吸机的吸入氧浓度来满足其氧需求。

总之,机械通气是通过呼吸机代替患者自主呼吸,提供气道管理、压力和流量调节、呼吸模式选择和氧浓度控制等功能来实现人工通气支持的一种治疗方法。

机械通气治疗老年AECOPD患者的护理

机械通气治疗老年AECOPD患者的护理

病中的常见病 和多发病 , 呼吸衰竭常在慢性阻塞 性肺 疾病 急 性 加重 ( E A ) 发 生 , 期 行 机 时 早 械 通气 是人住 IU 的患者 最 常用 的方法 , 积 极 C 经 合理的治疗和护理 , 能有效降低病死率。20 年 08 3 -2 1 年 3 , 月- 0 1 月 本院共收治 A C P E o D合并严 重呼吸衰竭 2 例 , 0 现将应用机械通气 的护理体会 报 告如下 。
为主 的 1 5例 。
12 治 疗 方 法 .
加湿装置, 保证吸人气体的相对湿度 , 呼吸机加温
3 -3 2 5℃ , 度可 达 10 。 湿 0% 鼓 励或 协助 患者及 时排 出 呼吸道 的分泌 物 。 按需 吸痰 , 用 小 于气 管 插 管 内径 12的 吸 选 / 痰 管 , 吸 时负 压 限定 于 1 . ~2 . k a2, 抽 0 6 7 2 P [ 吸 ]
2 0 rh2 1 r n l e top ci l. eut 0 8t Mac 0 1wee a zdr rs et ey R s l Sxenp t ns r ue 8 %) 1 o a y e v s ite ai t wee rd(0 e c ,
de n ou t i f o pt1 ida d3 v ln a l l t s i .Co cu in Eal rame t a d c raiyo r ye h a n lso ryte t n n r u emo tl f c e t AEO0 D . P KEY 、, I-S:me h nc l e t ain;AEC ^] 1 (R ) ca i n it av l o oPD;n rig u sn
21 0 2年第 1 6卷第 1 O期

机械通气及护理

机械通气及护理

机械通气及护理机械通气是在病人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主要是呼吸机)使病人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

根据是否建立人工气道分为有创械通气和无创机械通气。

有创伤机械通气指通过建立人工气道(经鼻或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的方式。

【适应证】1.适应证①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如COPD急性加重、哮喘急性发作等。

②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如神经肌肉病变、间质性肺疾病、胸廓畸形等。

③肺实质病变:如ARDS、重症肺炎、严重的心源性肺水肿。

④心肺复苏: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时。

⑤需强化气道管理:如需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室息和使用某些呼吸抑制药物时。

⑥预防性使用:如心、胸外科手术短期保留机械通气以帮助病人减轻因手术创伤而加重的呼吸负担,减轻心肺和体力上的负担,促进术后恢复。

2.使用指征尚无统一的标准,有下列情况存在时,宜尽早建立人工气道,进行人工通气,不要等到呼吸心跳濒临停止甚至已停止后再考虑机械通气:①严重呼吸衰竭和ARDS病人经积极治疗,情况无改善甚至恶化者;②呼吸型态严重异常:成人呼吸频率>35~40次/分或<6~8次/分,或呼吸不规则、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③意识障碍;④严重低氧血症,PaO2≤50mmHg且经过高浓度氧疗仍≤5OmmHg;⑤PaCO2进行性升高,pH动态下降。

【禁忌症】机械通气治疗无绝对禁忌症。

正压通气的相对禁忌症证为:①伴有肺大疱的呼吸衰竭;②未经引流的气胸和纵隔气肿;③严重肺出血;④急性心肌梗死;⑤低血容量性休克未补足血容量者。

【机械通气对生理功能的影响】由于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呼吸机大多为正压通气,可使肺泡内压及胸腔内压明显升高,因此对呼吸和循环都会产生系列不同于自然呼吸的影响。

1.对呼吸功能的影响①呼吸肌:通过替代呼吸肌做功使之得到休息,同时通过纠正缺氧和CO2瀦留而改善呼吸肌做功环境;但长期使用可出现失用性萎缩,导致呼吸机依赖。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与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新生儿Ⅳ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比较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与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新生儿Ⅳ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比较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与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新生儿Ⅳ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比较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生儿Ⅳ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着新生儿的生存率和生长发育。

其主要病理生理表现为呼吸窘迫、氧合障碍和二氧化碳排出不畅。

目前,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机械通气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新生儿Ⅳ级呼吸窘迫综合征,但两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一直备受争议。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通过建立一定的气道正压,改善肺泡塌陷,促进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减少肺损伤。

而机械通气则是通过机械装置将氧气送入肺部,帮助呼吸运动,维持肺部通气和氧合。

两种治疗方式在治疗新生儿Ⅳ级呼吸窘迫综合征方面各有优势和局限性,对比研究对于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比较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机械通气对新生儿Ⅳ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的参考和选择。

通过探讨两种方法的原理、应用及效果比较,以期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比较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与机械通气在治疗新生儿Ⅳ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效果,分析两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选择。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两种通气方法的原理和应用情况,探讨它们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时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我们也希望通过比较分析,找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机械通气在治疗新生儿Ⅳ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优劣势,为医学工作者提供更合理的治疗建议,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促进我国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水平的提高,为新生儿健康保驾护航。

1.3 研究对象本研究的对象为新生儿Ⅳ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这是一种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常见于早产儿或窘迫症状明显的足月婴儿。

该综合征主要由于胎儿肺部未充分发育、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导致肺泡塌陷所致。

患有Ⅳ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通常会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氧合不良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发展成为气胸、肺气肿等并发症。

机械通气在AECOPD患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机械通气在AECOPD患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rs r t r a a tr r o a e eo e a d a tr t e t ame t .Re u t T e r b iu h n e n r s i tr a a tr d e pi o y p r mee s wee c mp r d b f r f h r t n s a n e e sl s h r we e o v o sc a g si p r o y p r me e sa e e a n b o d g s a a y i e o e a d a tr t e te t n s W i h r ame t ft e n n n a ie o n a ie me h n c e t a o lo a l ss b f r f h r a me t. n n e t t e te t n s o h o i v s v r i v sv c a i a v n i t n,t e e h l li hr w rneseC r n , fiae optl r nx d a ol e Ni x ,Ynh a 70 0 ,C i in -un eat n I ni aeU i A l t H si Ni i Mei lC lg , n i icu n 5 0 4 hn m q t v t i d aq ga c e ga a
( P P o I o e a sdt ra 0C P ainsnteaueagaa dpr d, dtecags fh lo a ayia d C A rSMV m d )w s e et O Dp t t i ct rvt ei a h e t b dgsal s u ot 3 e h g e o n h n o e o n s n
【 bt c】 O dv T s' e aetot r iosute u oa s s( O D nh u gaa d e一 A sat r Me ie oo e eh tn e h n t cv l nrd e eC P )it a ta r t r b l t pi s fh c o c b r i p m y ia v ec eg v ep i

集束化护理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应用

集束化护理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应用

治 的 AE C O P D合 并 严 重 Ⅱ型 呼 吸 衰 竭 需 行 气 管
插管有创一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患者 3 O 例作为治疗 组, 男性 2 8例 , 女 性 2例 , 年龄 5 5 ~8 3岁 , 平 均
6 7 . 4 ±9 . 8岁 。选择 2 0 1 0年 9月  ̄2 0 1 1 年 8月 因
慢性 阻塞 性 肺 疾 病 ( C O P D) 是 呼 吸 系统 的常 见病 和 多发 病, 而 慢 性 阻 塞 性 肺 疾 病 急 性 加 重 ( AE C OP D) 合并严 重 Ⅱ型呼 吸 衰竭 是 导 致 患者 死 亡 的最 主要原 因 , 采 取有 创 一无创 序贯 机械通 气治 疗严 重 Ⅱ型 呼吸 衰 竭 的 同时 , 实 施 集 束化 护理 , 降 低 了患 者死亡 率 、 VAP的发 生率 , 提高 了撤 机 成 功 率, 缩短 了 I C U 入住 时 间 。集 束 化 护 理 是 结 合 一 系列有循 证依 据 的 护理 措 施 处 理 临床 各 种 难 治 的
可 比性 。
1 . 2 方 法
疾病 , 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资 料 与方法 1 . 1 一般 资料
对 照组 有 创 一无 创 序 贯 机 械 通 气 治 疗 过 程 采 取 常规 护 理 方 法 , 如 妥 善 固定 气 管 插 管 , 保 持 导 管通 畅 , 严格执 行无菌操 作 , 严 格 执 行 手 卫 生
2 0 0 8 . 9 4 .
4 李英超. 手术室背景音乐对局麻患者心理 的积极影响 [ J ] . 中国
城 乡企 业 卫生 , 2 0 1 0 , ( 3 ) : 7 6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1 — 0 4 )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将符合条件的 4 8例 A C P E O D患者随机分 为两组 。在“ 肺部感染控制窗 ( I PC窗) 出现后 , ” 序贯治疗组拔 除气管插 管 , 应用 口 鼻 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直至脱机 ; 对照组继续 给予有创机械通气 , 以压力支 持方式脱机 。观察 两组患 者有创通气 时间 、 总机械 通气 时间、 重症监护病房(C ) IU 住院时问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A ) V P 发生率 、 气管插管复插率及 院内死亡例数 。结果 序贯治疗
sote vs em caia vnit nw e umoayifco a encnrl d PC wno ),n ecnrl ru a et h rt i ai eh c e tai h npl n r n t nh db e ot l ( I i w adt ot opw srae -r n v m n l lo ei oe d h og t d
pe m na V P addah , ed rt no meh ncl etai dy opt eecmprd R sl Sq et ete t ru nu o i( A ) n etst uao f ca i ni tn,asnhsil r o ae. eut e uni t am n op h i av l o i aw s l ar g n ot op,nai etao m a 5 3 adcnrl ru ivs evni t nt ew s(. 4士04 )had ( 26士12 )d, eisr ded t eelnu ai ae ee og v li i .8 n 1. .1 r— e e nor h a itbt nrts r nt a o w
wih i v sv c a i a e t a in c n i u ly An h h n e f t e ci i a h r c e it s t e i cd n e o e t a o sa s ca e t n a ie me h nc l v n i to o tn a l . d t e c a g s o h l c c a a trsi , h n i e c f v n i tr - so i td l n l c l

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进行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进行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中外 医学 研 究
21 0 1年 8月 第 9卷
第2 4期
C E E A D F R I N ME I A E E R H HN S N O EG D C LR S A C



使 用 BP P无 创 呼 吸 机 进 行 序 贯 性 机 械 通 治 疗 iA 气 A C P E O D合 并 严 重 Ⅱ型 呼 吸 衰 竭 的 临 床 研 究
wi i e e oiv iw ypes r BP t b —lv l s iear a rsue( iAP)n n—iv sv e tao n AE OP t eee rs iaoy fi r. t o s 5 ainso h p t o n aiev ni tri C D wi s vr e prtr al e Meh d 2 p t t f l h u e
i ai e tai (P<0 0 ) a dtecm a s nb t e nt o ru s s f 0s nf a c ( 0 0 ) T e r r l l dg s a f td n s ev ni t n v v l o . 1 , n o p r o e e et o p i ic n e P> . 5 . h t i o a t o u y h i w h w g io n g i aeab o da s
gopso e os nf at h ne a e 4 fh a et rci dnn—i ai etai ( > . 5 . o t yg u n ot l ru , ru hw dn i icn a gs f r ho ept ns ee e o gi c t 2 t i v n s evn l o P 00 ) Fr u r padcn o g p v v itn sd o r o t ua o fn ai etao a 6 4±32 d ( 4 5±1 ) ( < . 1 , ed rt no ett e ta l p o a 1. h drt no vs evnit nw s( . e i i v li . ) , 2. 2 d P 00 )t ua o fh a vnltys pr w s( 35±6 1 h i t o l io u t .) d (4 5±1 ) ( ,2 . 2 d P<00 ) ted rt no h sil t a 2 . 5 , ua o f opt a w s( 1±1 ) s( 0±1 ) ( 0 0 ) tert o A a .9 ( / 2 , h i asy 0 dv 4 6 d P< .5 , a fV Pw s 6 % 4 5 ) h e 7

有创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进展

有创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进展

04
有创机械通气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出现
智能通气模式
肺部保护策略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 智能通气模式能够根据患者的生理参 数和通气需求进行自动调整,提高通 气效果和患者舒适度。
针对机械通气对肺部的损伤,新型肺 部保护策略如低潮气量、压力控制等 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以减轻肺部负担 和保护肺功能。
有创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进展
• 引言 • 有创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 有创机械通气在临床的应用 • 有创机械通气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 手段,有创机械通气是其中一种 常用的方式。
02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有创 机械通气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 著的进展。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呼 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以及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进行 呼吸管理。
禁忌症
对于存在严重呼吸道狭窄、呼吸 道损伤、气胸、肺大泡等患者应 慎用或禁用有创机械通气。
03
有创机械通气在临床的应用
呼吸衰竭的治疗
总结词
有创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有效手 段,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氧合和通气功能 。
总结词
有创机械通气可以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辅助治疗手段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 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对 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有创机械通气 能够通过调节潮气量、呼吸频率等参数,改善患者的通气 功能,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此外,有创机械通气还能降低 患者呼吸肌做功,减轻疲劳感,提高生活质量。

机械通气与非机械通气治疗在呼吸衰竭患者的比较研究

机械通气与非机械通气治疗在呼吸衰竭患者的比较研究

机械通气与非机械通气治疗在呼吸衰竭患者的比较研究呼吸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在呼吸衰竭的治疗中,机械通气和非机械通气是两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其优劣和适用情况。

一、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是通过将氧气和空气以一定流量和压力送至患者的呼吸道,辅助或代替患者进行呼吸。

在呼吸衰竭患者中,机械通气可以有效改善氧合和通气功能,减轻呼吸肌疲劳,调节通气量和通气频率。

机械通气治疗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可靠的通气支持,能够调节各项参数以满足患者的需要。

通过设定适当的通气模式和参数,机械通气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进行个体化的调节,提供最佳的治疗效果。

然而,机械通气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机械通气需要患者与呼吸机之间建立直接的连接,这可能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其次,机械通气还可能导致肺泡损伤和气压相关性损伤,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非机械通气治疗非机械通气治疗是指通过其他方法来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功能,而不是依靠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

非机械通气治疗包括氧疗、呼吸肌训练、支气管扩张和物理疗法等。

氧疗是非机械通气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给予患者高浓度的氧气,可以提高患者的氧合水平,缓解呼吸困难,改善生活质量。

此外,呼吸肌训练也是非机械通气中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通过锻炼和加强呼吸肌群,可以提高患者的通气能力,改善通气功能。

非机械通气治疗的优势在于无需依赖呼吸机等设备,比较安全可靠。

同时,非机械通气治疗还可以促进患者自主呼吸,避免患者对呼吸机的依赖。

然而,非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可能有一定限制,适用范围相对较窄。

对于重度呼吸衰竭患者,非机械通气可能无法满足其通气需求,仍然需要机械通气的支持。

三、机械通气与非机械通气的比较研究虽然机械通气和非机械通气治疗各有优劣,但是在呼吸衰竭治疗中,二者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可以互为补充的。

机械通气的氧浓度

机械通气的氧浓度

机械通气的氧浓度
机械通气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技术,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呼吸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机械通气的氧浓度是指机械通气系统中氧气的浓度,它是患者恢复正常呼吸功能的关键因素。

机械通气的氧浓度是由机械通气系统中氧气的浓度决定的,它可以通过控制机械通气系统中氧气的浓度来控制机械通气的氧浓度。

机械通气的氧浓度一般介于21%到100%之间,具体的氧浓度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

机械通气的氧浓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过高或过低的氧浓度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如果氧浓度过高,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头晕、头痛等症状;如果氧浓度过低,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衰竭、心脏病发作等症状。

因此,机械通气的氧浓度必须在正确的范围内,以确保患者的健康。

此外,机械通气的氧浓度也可以通过改变机械通气系统中的氧气流量来控制。

一般来说,机械通气系统中的氧气流量越大,机械通气的氧浓度就越高;反之,机械通气系统中的氧气流量越小,机械通气的氧浓度就越低。

机械通气的氧浓度是患者恢复正常呼吸功能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患者时,必须正确控制机械通气的氧浓度,以确保患者的健康。

此外,机械通气的氧浓度也可以通过改变机械通气系统中的氧气流量来控制。

总之,机械通气的氧浓度是患者恢复正常呼吸功能的关键因素,必须正确控制机械通气的氧浓度,以确保患者的健康。

此外,机械通气的氧浓度也可以通过改变机械通气系统中的氧气流量来控制。

只有正确控制机械通气的氧浓度,才能确保患者的健康,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机械通气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

机械通气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

机械通气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摘要机械通气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以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持续的呼吸支持。

本文将介绍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并着重探讨机械通气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基本原理机械通气是通过呼吸机向患者的肺部输送气体并维持气道的通畅,帮助患者实现正常的呼吸功能。

呼吸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类:自然通气模式和机械通气模式。

自然通气模式是基于患者的自主呼吸,呼吸机通过补充额外的氧气和调节呼气末正压(PEEP)等方式来支持患者的呼吸;机械通气模式则是完全由呼吸机控制患者的呼吸,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吸气流速等参数。

适应症机械通气适用于许多急危重症患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严重的肺部感染或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严重的创伤或手术后呼吸衰竭;3.窒息或窒息性事件(如洋葱或其他异物卡住气道);4.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损伤或深度昏迷);5.代谢性酸中毒或低氧血症等。

不良反应机械通气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其中最常见的包括:1.肺损伤:过度的潮气量和过度的吸气压力可能会导致肺泡过度膨胀和肺泡损伤。

2.感染:机械通气不仅不能预防感染,反而可能增加病原体进入呼吸道和肺部的风险。

3.低血压:机械通气会增加胸腔内压力,从而影响心脏和血管功能,导致低血压。

应用机械通气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和调整。

在应用机械通气之前需要进行认真的评估,包括评估气道通畅性、肺功能、血氧饱和度和酸碱平衡等,以便确定最适合患者的通气模式和参数。

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疾病,机械通气可以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包括:1.控制通气模式:呼吸机控制患者的吸气和呼气时间、潮气量和呼吸频率,可以有效地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2.支持通气模式:在患者自主呼吸的基础上,呼吸机提供额外的氧气和调节呼气末正压来帮助患者更好地呼吸。

3.间歇控制通气模式(IMV):呼吸机将机械通气和患者自主呼吸相结合,可以避免患者自主呼吸过度疲劳和自主呼吸不足的问题。

ICU患者的呼吸支持治疗

ICU患者的呼吸支持治疗

ICU患者的呼吸支持治疗呼吸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而对于一些重症患者来说,呼吸往往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ICU(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就需要呼吸支持治疗来维持他们的生命稳定。

本文将从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和人工鼻腔通气等方面,探讨ICU患者的呼吸支持治疗。

一、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是一种通过呼吸机来辅助或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的方法。

这种治疗常用于那些呼吸功能受限或衰竭的患者,如ARF(急性呼吸衰竭)、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机械通气可以提供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从而维持气道通畅和呼吸功能。

在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时,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和参数,如计划性的控制通气(PCV)、压力支持通气(PSV)等。

同时,呼吸机的监测和调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患者的呼吸参数在安全范围内。

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呼吸支持治疗方式,适用于需要长期通气支持的重症患者。

在气管插管过程中,医生会通过口、鼻或气管切开等途径将插管导入气管,以确保气道通畅。

插管后,医生可以通过呼吸机控制患者的呼吸频率、气流和潮气量等参数。

气管插管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并且需要注意插管后的监测和护理。

例如,定期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缓解痰液潴留,以及防止插管出现并发症等。

三、人工鼻腔通气人工鼻腔通气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支持治疗方式,适用于部分需要临时通气支持的患者。

通过鼻腔导管将气流输送至气道,以辅助或代替自主呼吸。

与气管插管相比,人工鼻腔通气更为温和,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和并发症风险。

人工鼻腔通气可以提供一定的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但与机械通气相比,它的通气效果稍逊。

因此,在选择鼻腔通气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目标来进行合理的选择。

总结:ICU患者的呼吸支持治疗是重症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和人工鼻腔通气等方式,可以有效维持患者的气道通畅和呼吸功能。

然而,在进行呼吸支持治疗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治疗目标和并发症风险,并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与常规有创通气(非最佳对照)比较
--Conti G,et al. Intensive care med,2002,28:1701-1707 --Squa E,et al. Intensive care med,2004,30:1303-10 --Conf M,et al. Eur respir J,2005,25:348-55
Waste efforts
• Wasted efforts : COPD ++++ • Increased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EEPe的调节
参数设置: PEEP:0,Vt:400,RR:16,Flow:40,Ti:1s
监测:Ppeak:26,Pinit:14.5,Pplat:11.5, PEEPi:5.9
NPPV治疗AECOPD应用指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修订版)
NPPV在重症AECOPD中的应用
• 严格把握应用指征
–患者须达到应用NPPV的基本条件 –严密观察的前提下短时间(1-2h)试用 –一旦无效迅速切换为有创通气
• 规范操作技术
• 操作者的经验与耐心
IPPV治疗AECOPD应用指征
成功进行序贯通气的关键
• 有创通气转为无创通气切换点的把握 • 无创通气的规范性操作与较持续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修订版)
IPPV在AECOPD患者中的应用
• 与机械通气设置有关的呼吸力学变化
–气道阻力增加,呼气气流不畅 –DPH
–PEEPi
有创通气原则
• 低通气 潮气量(Vt):6-8ml/kg • 慢频率 呼吸频率(f):10-15次/分 • 长呼气 低 I: E
呼气气流不畅
动态肺过度充气
内源性呼气末正压
肺弹性回缩力降低
呼吸肌疲劳
机械通气对COPD的作用
缓解呼吸肌疲劳
NPPV/IPPV
增加肺泡通气量
促进痰液引流
NPPV
NPPV在AECOPD中的作用
无需建立人工气道
患者接受程度高 不能保证充分的痰液引流 VAP*发生率低 操作简单 易“上”易“下” 无法确保呼吸支持水平
积极抗感染 有创通气
PIC窗
出现
不出现
排除
随机 分组
序贯撤机组: 拔管,改用无创通气 常规撤机组: 继续有创通气 达 到
撤机标准
撤机
序贯通气组与常规通气组有关医疗指标对比
组别 序贯通气组 例数 47 有创 通气天数 6.4±4.4 总机械 通气天数 13.3±7.6 VAP发生例 数 3 HAP例数 3 达再插管 标准例数 4
重度酸中毒(a)
轻度酸中毒(b)
P值
pH正常所需时间(h)
NPPV时间(h) 住院时间(h6~68) 9(5~17) 82
12(6~24)
60(35~96) 8(7~18) 95
0.42
0.25 0.61
Respiratory Medicine (2007) 101, 53–61
NPPV在重症AECOPD患者中的应用——研究2
研究2:流程图
Respiratory Medicine (2007) 101, 53–61
研究2:患者入选时的基础状况对比
研究2:NPPV1h后与入选时RR、pH的对比
研究2: pH正常所需时间、NPPV时间
以及住院时间——治疗重度酸中毒同样有效
常规通气组
P值
43
11.3±6.2
0.000
11.3±6.2
0.101
12
0.006
6
0.234
8
0.159
组别
序贯通气组
院内死亡例数
1
住ICU天数
12±8
住院天数
23±10
住院费用(元)
41785±21116
常规通气组 P值
7 0.019
16±11 0.047
25±15 0.405
52130±39634 0.125
PEEPe的调节
PEEPe改为4,余不变。监测:Ppeak:26, PEEPi:6.6
PEEPe的调节
PEEPe改为6,余不变。监测: Ppeak:28 PEEPi:7.7
PEEPe的调节
PEEPe改为8,余不变。监测: Ppeak:30,PEEPi:9.0
IPPV时的雾化吸入治疗
• 支气管扩张剂
研究1:NPPV治疗重症AECOPD失败率高
机械通气时 间(天)
住ICU时间 (天)
并发症
病死率%
NPPV失败 率
NPPV
10±8
13±8
26
8
40/64
IPPV
12±3
15±3
42
17
P值
0.39
0.43
0.048
0.14
NPPV在重症AECOPD患者中的应用
• 部分病例有效
• 失败率高(25%-63%)
–沙丁胺醇(气雾剂、溶液) –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溶液) „„„
• 糖皮质激素
–普米克令舒溶液 –„„„
IPPV时的雾化吸入治疗
有创正压通气的撤离—是一个过程
• 积极创造撤机条件

原发病得到有效控制--这是撤机的先决条件
• 准确把握撤机时机

各项撤机指标的综合分析和临床医生的经验判断
• 实施一个平衡过渡的技术方案
气管插管率及院内死亡率在两组间的比较
注:
A组:对照组
B组:NPPV组
讨论问题
• AECOPD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是否适用无创正 压机械通气(NPPV)吗? A. B. 是 否
NPPV在轻中度AECOPD中的应用
• 轻中度呼吸性酸中毒 7.25<pH<7.35
–降低气管插管率
–缩短住院时间
–降低院内病死率
机械通气治疗在AECOPD中的应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北 京 呼 吸 疾 病 研 究 所
黄克武
主要内容
• • • • •
机械通气对COPD的作用 NPPV在AECOPD中的应用 IPPV在AECOPD患者中的应用 IPPV时的雾化吸入治疗 有创-无创序贯通气
COPD的病理生理改变
呼气气流受限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于10000个/mm3 或较前下降2000个/mm3 以上
–体温较前下降并低于38C
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
行有创与无创序贯性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
严重呼吸衰竭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多中心协作组
感染诱发AECOPD 插管患者
—Plant PK, et al. Lancet , 2000, 355:1931-1935.
—Celikel T, et al. Chest, 1998, 14(6):1636–1642. —Brochard L, et al. N Engl J Med, 1995, 333:817-822.
NPPV在重症AECOPD患者中的应用——研究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全国无创机械通气协作组)
血气指标在两组之间的比较
注: A组:对照组 B组:NPPV组 *与同组内0小时相比p<0.01
Chin Med J , 2005, 118(24):2034-40.
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全国无创机械通气协作组)
– –
PSV、SIMV+PSV、T管、自主呼吸试验(SBT) 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策略
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的概念
正 压 通 气
有创正压通气
无创正压通气
早期拔管
“肺部感染控制窗(PIC Window)”概念
原发感染
PIC
VAP
出现“PIC窗”时:痰液引流已得到解决 但仍存在呼吸肌疲劳
判断标准
• 支气管-肺部感染影较前明显吸收,无明显融合斑片影 • 痰量较前明显减少,痰色转白或变浅,黏度降低 • 同时至少伴有下述指征中的1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