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自省篇皇甫谧二十立志

合集下载

2020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 立志篇:心系天下

2020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 立志篇:心系天下

心系天下齐国有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名字叫田巴。

此人生就一张铁嘴,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在齐国一带很有名气。

当时,有个年轻人名叫鲁连,也是一个研究演讲学的人。

他见田巴辩才滔滔,目空一切,便决定找个机会整治他。

鲁连见了田巴,就单刀直入地说:“我曾听人说过,厅堂上的垃圾没有消除,哪里还顾得上铲除荒野外的杂草呢?在短兵相接进行肉搏的时候,哪里还有心防备远处射来的冷箭呢?凡事都得分个轻重缓急,如果急事不办,却先去办不要紧的事,就不能称为上智了。

现在,我国形势非常危急,南阳一带有楚国大军屯驻,高唐一带正在遭受赵国军队围攻,聊城被十万燕军围得水泄不通。

田先生,您可有什么退敌良策?”田巴没想到他会问这个,一时涨红了脸,张口结舌地说:“那是文臣武将的事,我们有什么办法呢?”鲁连毫不示弱,声色俱厉地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国家紧急却不能想出拯救之法,人民危亡却不能提出安邦之计,那还算什么演说家?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用计赶走南阳的楚兵,击退高唐的赵军,解除聊城的包围。

有本领的演说家,必须要善于解决实际问题才行!您一天到晚在那里滔滔演说,却不能给国家社稷做出贡献,为黎民百姓带来福音,这种辩才不就像那猫头鹰喋喋不休的空叫一般令人讨厌吗?希望您今后还是少开金口吧!”田巴听了鲁连的一番讥讽后,不禁羞愧得无地自容,连声说:“说的对,说的对,我今后一定注意克服。

”第二天,田巴深有感触地对鲁连的老师说:“您教出来的那个学生鲁连,哪里是个小马驹啊,简直就是一匹追风万里驹!”【大视角】志在天下者,必不信口开河,大言不惭。

但凡只知否定与破坏,却不知肯定与建设者,必无一策一技可以安天下。

【精品】高考考场杂文写作素材恪守内心的独立与良知高考

【精品】高考考场杂文写作素材恪守内心的独立与良知高考

恪守内心的独立与良知明朝历史上的重臣杨溥,不仅虚怀若谷,清气若兰,而且清正无私,知人善任。

英宗皇帝称其为“朝廷的贤臣,荆楚的英才”。

明人耿定向在《先进遗风》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文定公杨溥为相时,一次他儿子千里迢迢从老家赶往京都探望他。

杨溥问道:“你这次来京,沿途接触的地方官不少,到底是谁好谁坏?”儿子似乎余怨未消:“好的数不尽,只是江陵令范理太糟了。

”父问:“何以这样说呢?”儿子答:“别的地方都是酒肉招待,赠以金银;只是江陵令范理最坏,两者皆无。

不看僧面看佛面,这分明是不把你放在眼里。

要不,怎能这样对待我?”听到此,杨溥眼睛一亮,心想:范理能够这样驳他“面子”,公事公办,说明他为官清廉,不畏权贵,必有能耐。

杨溥非但不怒,反而连连称赞他是位好官。

杨溥记下江陵令范理的名字,暗中派人到江陵考察,正如杨溥所料,范理为官清正,名望很高,堪称“江南第一清官”。

于是,他上疏皇上,提拔范理为德安知府。

为官之人肩负着选人用人之责,首先应当学会慧眼识人。

既要不降格以求,又不求全责备,而是用独立、全面、辩证、客观的眼光考察识别人才。

“识人”不能停留在感觉和感情上,更不能划圈子选人,而要公道正派用人。

范理不负所望,在任甚有惠政。

几年后,杨溥又提拔他出任贵州左布政使,此时,范理的幕僚说:“杨溥大人对你这么器重,一提再提,你从未答谢过,起码也要写一封信,表示感谢才近乎人情。

”范理却说:“宰相要为朝廷用人,我为朝廷出力,皆是为公办事,并非私人之交。

有道是公不谢私。

如若重礼答谢,岂不亵渎了宰相的厚爱之心?”无独有偶。

城阳郡太守梁柳,是东汉学者皇甫谧堂姑母的儿子,两个人住在一个村子,时常互相走动。

皇甫谧虽书读得好,但家境并不富裕,每次梁柳来家里吃饭时,皇甫谧只用简单的饭菜来招待他。

几年以后,梁柳因文章写得好,被朝廷看中,当上了城阳太守,许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个攀附的好机会,纷纷送上贺礼,或是摆上几桌,以示庆贺。

有人就劝皇甫谧也买些酒肉,为梁柳饯行,加深一下感情,将来没准能提携一下,使生活得到改善。

魏晋南北朝的那些文人们之:能医能文的皇甫谧

魏晋南北朝的那些文人们之:能医能文的皇甫谧

魏晋南北朝的那些文人们之:能医能文的皇甫谧魏晋南北朝的那些文人们之:能医能文的皇甫谧提到皇甫谧,中医界的人可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他的文学成就、史学成就却很少有人了解,这很令人遗憾。

其实他在文学上和史学上的贡献毫不逊色于医学上的,我们应该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

皇甫谧(公元215年—282年),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

安定郡朝那县(今甘肃省灵台县)人,后徙居新安(今河南新安县)。

魏晋时期的著名学者、医学家、史学家,针灸鼻祖。

皇甫谧虽然也算是官宦之家的子弟(他是东汉名将皇甫嵩的曾孙),但是后来家庭比较穷困,出生后不久生母就去世了,家道更加衰落。

他被过继给叔父。

十五岁时随叔父迁居新安(今河南新安县),在战乱中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

他和我们前面讲过的一些神童不一样,似乎缺少了那种勤奋的天性,自幼贪玩,不爱学习,不求上进。

整天跟村里的孩子们编荆为盾,执杖为矛,分阵相刺,学着士兵的样子做游戏,也就是嬉戏玩乐了。

对学习他却毫无兴趣。

他二十岁的时候(公元234年),依然是懒散地到处游荡,不知道该如何上进,人们都认为他痴呆。

一次,他把弄来的瓜果进献给叔母任氏,任氏对他说:“《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

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何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成仁,曾父烹豕从教。

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纯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与我何有。

”(《晋书·皇甫谧传》)(翻译一下:任氏对他说:“《孝经》上说'即使每天用牛、羊、猪三牲来奉养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

’你今年二十多岁了,眼中没有众贤的教义,心思不在接受世间正道上,你不能安慰我。

”接着叹息说:“从前,孟子的母亲迁居三次,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参的父亲杀猪(信守诺言)让教育长存,难道是我居家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有所缺欠,为什么你愚笨迟钝这么厉害呢!修身立德,专心学习,是你自己有所得,我能得到什么呢!”叔母一边说着一边面对他流泪。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自省篇左思自强写大赋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自省篇左思自强写大赋

左思自强写大赋
西晋时期,有一个作家叫左思。

他年少时,脑子比较迟钝,父亲教他写字,他总是写得歪歪扭扭,不像样子;教他弹琴,他怎么学也弹不出一支像样的曲子。

左思的父亲很生气,指着左思对朋友说:“我这儿子真没出息,学甚么也学不成。

”左思听了很难过,从此下定决心,非得刻苦读书,获取成就不可。

西晋统一后,成都、建业、洛阳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因此,左思决定以赋的文体写一篇描写这三个都城的文章。

为创造优美的文句,左思在室内、庭院、厕所等处的墙上,都挂了纸笔。

不管走到哪里,只要想出好词句,就随手写在挂着的纸上。

当时西晋有名的大文学家陆机听说左思准备写《三都赋》,就嘲笑他不自量力。

但左思不怕嘲笑,仍旧一如继往地努力。

经过十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三都赋》。

左思自觉人微言轻,于是就带着《三都赋》的文稿,去拜访当时名气很大的皇甫谧,并希望皇甫谧予以举荐。

皇甫谧看了《三都赋》,连声称赞,并答应亲自给《三都赋》写篇序文,又请了当时有名的诗人张载给《魏都》作注,刘逵给《吴都》、《蜀都》作注。

而当年曾经嘲笑左思的陆机,读了《三都赋》后也大吃一惊,他原来想写洛阳赋,现在也不敢动笔了。

《三都赋》传出以后,人们争相传阅,京城里的文人和富豪贵族,都争着买纸来抄写阅读。

一时把洛阳城里的纸都买光了,洛阳城的纸价因此突然大涨。

这就是“洛阳纸贵”的故事。

【大视角】
自尊的心可贵,自省的心犹贵。

自尊只是拥有维护自我、强化自我的积极愿望,自省却能从根本上找到亟待克服的致命症结。

高考语文总复习经典写作素材:立志篇--《马援老当益壮》

高考语文总复习经典写作素材:立志篇--《马援老当益壮》

马援老当益壮马援在王莽统治的时候,做过扶风郡(今陕西兴平)的督邮。

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长安。

半路上,他看犯人哭得挺伤心,就把他们放走了,自己也只好丢了官,逃亡到北地郡躲起来,后来在那边搞起畜牧业和农业。

不到几年工夫,马援成了一个大畜牧主和地主,有了牛羊几千头,还积蓄了几万斛粮食。

但是他并不想一直留在那里过富裕生活。

他把自己积贮的财产牛羊,分送给他的兄弟朋友。

他说:“一个人做个守财奴,太没有出息了。

”他还说:“男子汉大丈夫,应该有远大志向。

越穷越坚强,越老越健壮。

”王莽失败后,马援投奔汉光武帝,立了很多战功。

公元44年秋天,马援从外面打仗回来,有人劝他说:“您已经够辛苦了,还是在家里休养休养吧。

”马援豪迈地说:“不行,现在匈奴和乌桓还在骚乱,我正要向皇上请求保卫北方。

男子汉大丈夫,死就应该死在边疆上,让别人用马革裹着尸首送回来埋葬。

怎么能老呆在家里,跟妻子儿女过日子呢?”不久,匈奴和乌桓果然接连侵犯北方,光武帝派他去守襄国(今河北邢台)。

匈奴和乌桓跟汉兵接触一下,就逃走了。

北方平定下来不久,南边五溪有一个部族,打到了临沅县,光武帝两次派兵征讨,都被五溪部族打败。

光武帝为了这件事很担忧。

那时候马援已经62岁了,但还是请求让他带兵去打仗。

光武帝瞧了瞧马援,见他的胡子都白了,说:“将军老了,还是别去吧!”可是马援不服老,就在殿前穿上铠甲,跨上战马,雄赳赳地来回跑了一转。

光武帝不禁赞叹说:“好硬朗的老人家!”就派他带领马武、耿舒两名将军和四万人马去攻打五溪。

【大视角】曹孟德有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老当益壮,老而有为,关键都在千里之志,绝不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泯灭。

因此,志气所在,足以冲淡一切阴影与羁绊。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自省篇布衣的光彩20190610311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自省篇布衣的光彩20190610311

1
2
布衣的光彩
春秋战国时,鲁国的季文子是宣公和成公的国相,但婢女没有绸缎,马也不给粮食吃。

仲孙它劝文子说:“您身为鲁国上卿,给二位君主当过国相,而婢女不穿绸缎,马匹不吃粮食,别人不只认为这是您吝啬,也会使国家脸上没有光彩。


文子说:“我也希望婢女穿得好,马匹吃得好。

但是,我见到国都里的人,他们父兄吃的粗糙、穿的破烂的人家还很多,所以我才不敢随心所欲。

如果我让婢女和马匹穿好的、吃好的,这恐怕不是做国相的人应该做的罢?再说,我只听说道德高尚才可以为国争光,没有听说因为婢女穿的好、马匹吃的好能使国家光彩。


文子把这次谈话的情况告诉了仲孙它的父亲仲孙蔑,仲孙蔑便把儿子关了七天。

从此以后,仲孙它给婢女穿的衣服不超过粗布,给马匹吃的饲料不超过野草。

文子听说后说:“有了过错能够改正的人,是会受到人民尊重的。

”便推荐仲孙它担任鲁国的上大夫。

【大视角】
谁存有自省、反思之心,谁就能不断趋向完善。

人所惧者,不在于批评与挫折,而在于身心受到撞击之时,除开怪罪环境,根本不去检讨自身。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

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

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

’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

”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④邻,教有所阙⑤,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

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⑥而农,遂博综典籍⑦百家之言。

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

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

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

③道:正道。

④卜:此指选择。

⑤阙:同“缺”。

⑥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

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文言知识]“感激”及其他。

现代汉语中的“感激”指感谢,但在文言中它指“因感动而奋发”。

上文“谧乃感激”,犹言因感动而奋发。

又,《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形同而古今义异的词还有不少,如“卑鄙”,古指地位低微,见识浅陋;“交通”,古指互相往来;“妻子”,古指妻与子女;“烈士”指有志于功业的人。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度②或③辄④进⑤余⑥笃⑦涕⑧居⑨务2.翻译:①目不存教②无以慰我③何尔鲁钝之甚也④自汝得之,于我何有!⑤躬身稼穑3.“就乡人席坦受书”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①就在同乡人席坦那里读书;②②到同乡人席坦那里借书读;③③到同乡人席坦那里去读书。

4.理解:①“孟母三徙”的故事说明什么?②曾父烹豕(同“猪”)的故事说明什么?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1.①限制②有人③就④送给⑤超过⑥专心⑦泪⑧生活⑨工作、职业 2.①心目中没有接受教育(的念头);②没什么可以用来安慰我的;③你为什么十分的愚笨啊!④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么关系!⑤亲自种田。

高中语文高考作文素材——古文学典故(共50个)

高中语文高考作文素材——古文学典故(共50个)

高考作文素材古文学典故1.钱可通神唐朝宰相张延赏有一次过问一场冤狱,要有关狱吏十天内查明判决。

第二天一早,他见案头放着一份小贴子,上写:“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

”他大怒,把案子催得更紧。

第三天,又见有小帖子,写明“钱五万贯”。

他更加光火了。

要求两天内结案。

第四天,又见小帖子,写明“钱十万贯”。

这一下,他气馁了,说道:“钱到十万,已可通神,我还管得了吗!”(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后以“钱可通神”极言钱的诱惑力之大。

2.骑猪唐朝武则天时,河内王武懿宗,率军去赵州一带打仗。

懿宗听说敌方有数千骑从北而来,便弃甲而逃,其实当时双方相距还有七百里之遥。

后来懿宗回师京都,置酒庆功。

张元一在武则天面前写诗嘲笑他,有“忽然逢着贼,骑猪向南窜”之句。

武则天问:“懿宗难道没有马吗?为什么要骑猪?”张元一说:“骑猪是是夹豕走也。

”按:豕即猪,豕与屎同音,夹豕走,意思是来不及大便,夹着大便就逃走。

(见唐孟棨《本事诗•嘲戏》、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后以骑猪指仓皇逃跑。

3.鸟尽弓藏把鸟射完以后,弓就用不着了。

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怀疑韩信谋反,把他抓起来。

韩信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现在天下已定,我是应该死了。

”(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又《越王勾践世家》也载有范蠡的话:“飞鸟尽,良弓藏。

”后以“鸟尽弓藏”为事后拋弃有功之人的典故。

4.屏风误点三国时,曹不兴给孙权画屏风,不小心,误点了一滴墨,便将它画成一只苍蝇。

孙权看到后。

以为是真苍蝇,用手去赶它。

(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曹不兴》)后以“屏风误点”形容画艺高超。

5.蒲柳先秋晋代人顾悦之与简文帝同岁,但头发早白了。

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

”意思是我像蒲草与柳叶一样,一到秋天就萎落;你像松树和柏树,虽然经历霜雪,却越来越茂盛。

简文帝说他答得很好。

(见《世说新语•言语》《晋书•顾悦之传》)后以“蒲柳先秋”为体质弱的典故。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自省篇皇甫谧二十立志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自省篇皇甫谧二十立志

皇甫谧二十立志晋朝皇甫谧,从小过继给他叔父。

已经二十岁了,从不知道学习,每天游手好闲,大家都说他是个傻子。

他的婶母任氏,看到眼里,急在心头。

虽然犹豫,但最后还是下决心要和侄儿谈一谈。

婶母对皇甫谧说:“你今年已经二十岁了,眼里没有书籍,脑子里不装道理,对此我特别难过。

古时候,孟母三次搬家,用好的环境影响孟子,让他学好,后来孟轲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曾参把猪杀死,以言行一致的表率作用教育儿子,后来他的儿子也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莫非因为没有像孟母那样选择邻居,没有像曾子那样讲究教育方法,才使你这样愚笨不懂事理吗?学好知识,掌握道理,是你生存自立的本钱,我和叔父并不希图得到什么。

我讲的这些话,不知对你起不起作用,你总得好生想想!”说完,婶母痛心地哭起来。

皇甫谧听了婶母苦口婆心的劝告,很受感动。

从此痛改前非,勤奋读书。

家里生活贫困,他常常边干活边读书。

不管走到哪里,也总要带着书卷,稍一休息就打开来看上一段。

他读了许多书,从春秋战国以来的诸子著作,到秦汉时代的各种经典,毫无遗漏地加以阅读,成为西晋时代很有学问的名人。

后来,皇甫谧专心致志地著书立说,即使得了中风病,手脚麻痹,仍不中断写作事宜。

他写的书内容广泛,有古代经典著作的注释,有礼乐论述,有医学专著。

《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就是其中很有名的一部。

这部医书,论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系统地讲述了针灸原理和具体技术,对今天的中医研究仍有可贵的参考价值。

【大视角】一席话即可促成某种巨大的嬗变,原因仅仅在于,言者先是内省了的,听者接着内省了的。

如果只有板着面孔说教的成份,或者只有表面事理的逻辑推导,谁也不易于感染他者,谁也不易于为他者感染。

皇甫谧年文言文翻译

皇甫谧年文言文翻译

皇甫谧,字士安,小名静,是安定朝那地方的人,是汉朝太尉皇甫嵩的曾孙。

他过继给了叔父,搬到了新安居住。

到了二十岁,皇甫谧还不喜欢学习,整天四处游荡,没有节制,有人甚至认为他是傻瓜。

有一次,他得到了一些瓜果,总是先拿去献给他的继母任氏。

任氏说:“《孝经》上写着:‘即使是每天用牛、羊、猪三牲来奉养父母,也还算不上是孝子。

’你现在已经二十多岁了,眼中没有教育,心思不专注于正道,你对我没有任何安慰。

”因此,她叹息着说:“从前,孟母三次搬家以成就孟子的大仁,曾子的父亲通过杀猪来维持教化,难道是我居住的地方没有选择好邻居,对你的教育有所缺失,为什么你这么愚钝呢!你修养自身,勤奋学习,这一切都是你自己得到的,跟我有什么关系呢?”说完,任氏对着他流下了眼泪。

皇甫谧深受感动,于是向同乡的席坦请教书籍,勤奋不懈。

家境贫寒,他亲自耕种,带着经书从事农业,从而广泛阅读了各家各派的经典著作。

他性格沉稳,欲望很少,开始有了高尚的志向,致力于著述,自称为玄晏先生。

他撰写了《礼乐》、《圣真》等论述。

后来,他患上了风湿病,但仍然手不释卷,继续阅读。

皇甫谧年轻时并不喜欢学习,整日游荡无度,甚至有人认为他是傻瓜。

然而,在他二十多岁时,他的继母任氏的一番教诲让他深受触动。

任氏引用《孝经》中的名言,指出仅仅奉养父母并不能算作真正的孝顺,并以此激励他努力学习。

在任氏的教导下,皇甫谧奋发图强,向同乡请教,勤奋不懈。

他不仅亲自耕种,还带着经书从事农业,广泛阅读各家各派的经典著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他性格沉稳,欲望很少,致力于著述,自称为玄晏先生,撰写了《礼乐》、《圣真》等论述。

尽管后来他患上了风湿病,但他仍然手不释卷,继续阅读,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皇甫谧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年轻时并不爱学习,却在二十多岁时被继母的教诲唤醒,奋发图强,最终成为了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勇于改变,努力学习,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皇甫谧的经历也成为了。

古代名医故事皇甫谧:医、史、文兼修的一代大医

古代名医故事皇甫谧:医、史、文兼修的一代大医

古代名医故事皇甫谧:医、史、⽂兼修的⼀代⼤医◆◆◆◆从古⾄今,中国⼈⾯对死亡的威胁、疾病的侵袭,遭遇瘟疫、灾难,千万⼈⽣命处于危险之中时,是那些国之⼤医,他们创新中国医学,书写经典,拯救黎民苍⽣于⽔深⽕热之中。

每⼀位⼤医的诞⽣,都意味着⼈类历史上的⼀次⼤劫难。

所以纪录他们的故事,追寻他们的脚步,绝不仅仅只是纪录和学习,更是⼀种⼒量的传承和⼈间正义的涤荡。

纪录⽚能纪录的也只是这些名医的其中⼀⾯,除了纪录⽚所展现的,这些名医有着怎样的⼈物性格?⼜是如何⾛上医学的道路?古代名医故事系列,旨在为⼤家提供更全⾯的资料,思考⼤医为什么能成为⼤医。

◆◆◆◆皇甫谧名静,字⼠安,⾃号⽞宴先⽣。

安定朝那(今⽢肃灵台)⼈。

魏晋时期著名针灸学家、史学家,后世推崇为针灸⿐祖。

调⽪捣蛋的“不良少年”皇甫谧出⾝于东汉名门世族,但⾄其祖、⽗两代,家境开始衰落,后来皇甫谧的⽣母也去世了。

因皇甫谧的叔⽗没有后代,⽗亲就将皇甫谧过继给了叔⽗。

不知是叔⽗母过分溺爱的缘故还是出⽣将门的皇甫谧⾻⼦⾥就承继了⼏分不羁的性情,少年时代的皇甫谧沾染了当时官宦富豪⼈家⼦弟的通病,不肯好好念书,贪玩成性,到处游晃,吃喝玩乐,惹事⽣⾮,江湖习⽓很重,是地⽅上出了名的“不良少年”。

因此乡⾥邻居们都相当瞧不起他,认为他将来⼀定没有出息。

值得庆幸的是,像缪希雍有位好母亲⼀样(缪希雍也曾有过浪荡的青少年时期,后来被母亲骂醒,遂发奋学习,终成⼀代⼤医古代名医故事 | 缪希雍:你不知道的名医的另⼀⾯),皇甫谧有⼀位认真负责的婶母。

皇甫谧就这样任性地长到了20岁。

⼀天,婶母把⼜惹了⼀堆祸事的皇甫谧赶出家门以⽰惩戒。

谁知,过了⼀会⼉,皇甫谧就拎了⼀⼤堆⾹⽠、甜果之类的果品来哄婶母开⼼。

婶母⼼软,搁在往⽇,⼀般就原谅了皇甫谧。

▲皇甫谧可这次,婶母着实⽣⽓了,居然把⽠果统统摔在地上,婶母痛哭流涕的对他说:“你已经20岁了,不读书、不上进,没有半点⽴⾝本事,就算是⽤再好的酒⾁来孝敬我,也是不孝的。

【精选】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自省篇布衣的光彩

【精选】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自省篇布衣的光彩

布衣的光彩
春秋战国时,鲁国的季文子是宣公和成公的国相,但婢女没有绸缎,马也不给粮食吃。

仲孙它劝文子说:“您身为鲁国上卿,给二位君主当过国相,而婢女不穿绸缎,马匹不吃粮食,别人不只认为这是您吝啬,也会使国家脸上没有光彩。


文子说:“我也希望婢女穿得好,马匹吃得好。

但是,我见到国都里的人,他们父兄吃的粗糙、穿的破烂的人家还很多,所以我才不敢随心所欲。

如果我让婢女和马匹穿好的、吃好的,这恐怕不是做国相的人应该做的罢?再说,我只听说道德高尚才可以为国争光,没有听说因为婢女穿的好、马匹吃的好能使国家光彩。


文子把这次谈话的情况告诉了仲孙它的父亲仲孙蔑,仲孙蔑便把儿子关了七天。

从此以后,仲孙它给婢女穿的衣服不超过粗布,给马匹吃的饲料不超过野草。

文子听说后说:“有了过错能够改正的人,是会受到人民尊重的。

”便推荐仲孙它担任鲁国的上大夫。

【大视角】
谁存有自省、反思之心,谁就能不断趋向完善。

人所惧者,不在于批评与挫折,而在于身心受到撞击之时,除开怪罪环境,根本不去检讨自身。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国学典故解析与运用主题10品德与操守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国学典故解析与运用主题10品德与操守

主题10:品德与操守1.杨震却金【出处】《后汉书·杨震列传》(杨震)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释义】杨震曾推举秀才王密,四次升官,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在他往郡中上任途中,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令,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来赠送给杨震。

杨震说:“作为老朋友,我了解你的为人,你却不了解老朋友我的为人,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

”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你怎么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愧疚地出门走了。

【适用话题】不忘初心 信守 侥幸【速用片段】人们犯错,常常不是因为他们不明事理,而恰恰是由于他们心存侥幸,“哪有那么巧?”“只此一回,下不为例”,就这样原谅,迁就自己,于是误入歧途。

罗曼·罗兰说:“用一只干净的手和一颗纯洁的心去战斗,用自己的生命发扬神圣的正义,这真是优美的事情。

”无视法律道德,抱着侥幸心理行事,无论东窗事发与否,都是对真善美的背弃。

《后汉书》记载了杨震却金的故事。

杨震所推荐的秀才王密夜里持金前来行贿,杨震拒绝,王密说:“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好个“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也许受贿未必就会东窗事发,但是一旦成为事实,那就是“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客观存在,抹不掉,洗不净,成为终身的耻辱。

2.百里负米【出处】佚名《二十四孝》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释义】周朝的仲由,表字子路。

他是孔子的学生,他年轻时家里很穷,经常吃嫩藜叶和野藿叶等野菜做的饭,他把自己的俸米从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家给双亲吃。

高考语文经典写作素材立志篇班超投笔从戎20190610331

高考语文经典写作素材立志篇班超投笔从戎20190610331

班超投笔从戎自从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个国家逐渐摆脱匈奴的羁绊,加强了同汉朝政治、文化的联系。

可是到了西汉末年,由于王莽政权措施不当,断绝了与西域的交通。

继之而起的东汉政权,因为局面初创,无暇西顾。

结果,匈奴又趁机控制西域各国,并造成对汉朝安全的严重威胁。

东汉时有一个读书人,就是满怀爱国热忱,把再通西域的重大任务认作自己的志向,并终于建立了丰功伟业的班超。

班超,字仲升,公元32年(汉建武八年)生。

他是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

父亲班彪、哥哥班固、妹妹班昭,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

尤其是班固,还是《汉书》的主要作者。

班固和班超兄弟俩,少年时代就很有志气抱负,心目中还各有一个景仰的人物:哥哥想学做著《史记》的司马迁,弟弟则愿效法通西域的张骞。

所以,班超的文章学问虽不如他哥哥那么精深,却也阅览了许多书籍,练成了一副口才。

他性格豪爽豁达,能够吃苦耐劳,不像当时大多数读书人那么谨小慎微,讲究边幅。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在京都洛阳任小官的班固,把母亲和兄弟从扶风平陵接去。

由于家境贫寒,班超常常要替官府抄写书籍,挣点钱贴补家用,供养母亲。

可是他抄着抄着,眼前时时浮现出匈奴骑兵骚扰边境的烟尘,耳边仿佛听到了边关百姓呼儿喊娘的哭声……他再也坐不住,再也抄不下去了,霍地站起,把笔朝地下一掷,感叹道:“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像张骞那样立功塞外,报效国家,岂能老死在笔砚间!”与他一起抄写书籍的人,起先被这突然投笔的举动吓了一跳,再一听班超的叹息,不由得笑了,有的还说:“能吃口饱饭就不错了,说什么大话咧!”班超摇了摇头,轻轻自语说:“小人怎么能懂得壮士的远大志向呢?”投笔的班超,志在从戎。

公元73年(永平十六年),汉明帝派大将窦固率兵进攻匈奴。

班超随军出征,奋勇杀敌,得到窦固的赏识。

不久,窦固派他和另一名文官,带上三十几名随从,到西域联络,以巩固取得的胜利。

这个任务与张骞当年受命于汉武帝的使命很相似,班超高兴地出发了。

【大视角】陈涉曾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高中政治哲理人生 20则励志历史人物故事素材

高中政治哲理人生 20则励志历史人物故事素材

20那么励志历史人物故事1.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

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

为消弭兄嫂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

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

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者,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2.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容许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3.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

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4.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

唐伯虎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

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作文素材日日新-102-立志

作文素材日日新-102-立志

作文素材日日新-102-立志立志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见,在同样艰苦的条件下,有的人萎靡不振,有的人却能一奋骥足。

因为志气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个有坚定信仰和志气的人,他认为人生的全意义就在于为自己的志向作出不懈的努力。

一些有志青年在别人叹气、泄气、游荡宴乐的时候,却收获着耕耘的硕果:上海青年潘德明用七年时间徒步环球旅行;炊事员曹家彬当上了空军学院的英语教师。

通过刻苦自学而成为发明家、企业家、科学家的又何尝少啊!可谓:“有志者,事竟成。

”艰苦的环境有利于磨练一个人的品格,激励一个人的斗志,增强一个人的能力。

立业靠志气,志气是事业的脊梁。

所以,每个想为国作出贡献的人,必须有一个坚定的志向。

格言名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有志者事竟成也。

(范晔)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慷慨丈夫志,可以耀锋芒。

(孟郊)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

(程颢)心志之力,可称为人品行之中心力。

(薛瑄)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王守仁)青年应立志作大事,不可立志作大官。

(孙中山)没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们的生活缺乏伟大的动力,自然不能盼望他们会有杰出的成就。

(华罗庚)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者取决于此。

(卡耐基)抱负是高尚行为成长的萌芽。

(英格利希)抱负永远是一种欢乐,是一种如地产一般可靠的财产。

(罗伯特史蒂文生)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半星。

(勃朗宁)壮志与热情是伟业的辅冀。

(歌德)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门入室的旅程。

(巴斯德)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

(巴斯德)要向大的目标走去,就得从小的目标开始。

(列宁)确定个人志向,选好专业,这是幸福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无目标而生活,犹如没有罗盘而航行。

(拉斯金)一个人如果胸无大志,即使再有壮丽的举动也称不上是伟人。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立志篇注重实学愈挫愈进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立志篇注重实学愈挫愈进

注重实学,愈挫愈进徐光启出生时,家道日渐衰落。

他的父母特别希望儿子能通过功名道路,跻身于光宗耀祖的显宦之列。

少年徐光启读书特别认真。

13岁那年端午,母亲为他送来溶好的红糖水和热腾喷香的粽子,要他赶紧趁热吃下。

他一边答应母亲,一边伏在书桌上目不转睛地抄写。

为了让孩子安静地学习,母亲走开了。

过了许久,母亲进书房,惊奇地发现粽子是吃下去了,可儿子满嘴都是黑墨,而且见他还是若无其事地摇头晃脑,背诵文章。

母亲忍不住笑了。

儿子问母亲为啥发笑,母亲甜蜜而又幸福地说:“粽子吃进肚子,‘胡子’长出来,我儿成张飞了!”聪颖的光启用手一抹嘴,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原来他抄完文章就闭目背诵起来,还信手拿起粽子,摸着蘸墨水吃下去了。

他读书不同于一般孩子,只要文章到手,他就要极快地背诵下来。

他的规矩是:先用笔抄写一遍,然后朗诵几遍,做到背诵如流,最后烧掉手稿;接着又重复前一过程,抄写、朗读、背诵、烧稿。

这样反复多次,直到完全消化记住,变成他自己的东西。

成年后的徐光启更讲究学习的目的性。

他20岁时考中秀才,因家庭生活困难,只好去广东、广西等地,一边教书,一边营生。

尽管父母寄厚望于儿子继续仕进,但徐光启仍不醉心于科举。

他把学和问,学和用,读书和实际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学习扩展到乡村、城镇,向工匠、师傅的各类专业群众虚心求教。

甚至克服种种困难,虚心向外国人学习。

凡对中国有用的西洋文化科学知识,他都如饥似渴地把握。

他总是“考古证今,广咨博讯,遇一人辄问,至一地辄问”,不把一事一物研究透彻决不罢休。

就这样,徐光启在生活和生产的实践中不断增长了实际才干,丰富了自己的科学知识。

他在15年中连续六次参加乡试都“名落孙山”后,几乎完全无意功名,决心继续研究实用学问,以报效国家。

他35岁参加了最后一次乡试。

离发放金榜只有两天了,一贯注重实学而自身学问渊博的主考官焦竑在合格卷中还没有发现令他满意的上乘之作。

于是又认真检查所有落选的卷子。

他出乎意料地从“卷落孙山外”的试卷中惊喜地发现徐光启的考卷非常优异。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专题复习--《晋书--皇甫谧传》专练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专题复习--《晋书--皇甫谧传》专练

《晋书--皇甫谧传》专练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

出后叔父,徙居新安。

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

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

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

’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

”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

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

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沈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

著《礼乐》《圣真》之论。

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

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

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城阳太守梁柳,谧从姑子也,当之官,人劝谧饯之。

谧曰:“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迎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肉为礼。

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景元初,相国辟,皆不行。

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称草莽,辞切言至,遂见听许。

岁余,又举贤良方正,并不起。

自表就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

谧虽羸疾,而披阅不怠。

咸宁初,又诏曰:“皇甫谧沈静履素,守学好古,与流俗异趣,其以谧为太子中庶子。

”谧固辞笃疾。

帝初虽不夺其志寻复发诏征为议郎又召补著作郎司隶校尉刘毅请为功曹并不应著论为葬送之制名《笃终》。

而竟不仕。

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

谧所著诗赋.诔颂论难甚多,又撰《帝王世纪》《年历》《高士》《逸士》《列女》等传及《玄晏春秋》,并重于世。

(节选自《晋书·皇甫谧》,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初虽不夺其志寻/复发诏征为议郎/又召补著作郎/司隶校尉刘毅请为功曹/并不应/著论为葬送之制/名曰《笃终》B.帝初虽不夺其志/寻复发诏征为议郎/又召补著作郎/司隶校尉刘毅请为功曹/并不应著论/为葬送之制/名曰《笃终》C.帝初虽不夺其志寻/复发诏征为议郎/又召补著作郎/司隶校尉刘毅请为功曹/并不应著论/为葬送之制/名曰《笃终》D.帝初虽不夺其志/寻复发诏征为议郎/又召补著作郎/司隶校尉刘毅请为功曹/并不应/著论为葬送之制/名曰《笃终》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历代儒家研习之重要作品。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

二十始勤学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

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

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

’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

”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④邻,教有所阙⑤,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

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⑥而农,遂博综典籍⑦百家之言。

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

著《礼乐》、《圣真》之论。

[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

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

③道:正道。

④卜:此指选择。

⑤阙:同“缺”。

⑥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

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文言知识]“感激”及其他。

现代汉语中的“感激”指感谢,但在文言中它指“因感动而奋发”。

上文“谧乃感激”,犹言因感动而奋发。

又,《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形同而古今义异的词还有不少,如“卑鄙”,古指地位低微,见识浅陋;“交通”,古指互相往来;“妻子”,古指妻与子女;“烈士”指有志于功业的人。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度②或③辄④进⑤余⑥笃⑦涕⑧居⑨务2.翻译:①目不存教②无以慰我③何尔鲁钝之甚也④自汝得之,于我何有!⑤躬身稼穑①就在同乡人席坦那里读书;②②到同乡人席坦那里借书读;③③到同乡人席坦那里去读书。

【译文】26.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参考答案】26.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自省篇皇甫谧二十立志晋朝皇甫谧,从小过继给他叔父。

已经二十岁了,从不知道学习,每天
游手好闲,大家都说他是个傻子。

他的婶母任氏,看到眼里,急在心头。

虽然犹豫,但最后还是下决心要
和侄儿谈一谈。

婶母对皇甫谧说:“你今年已经二十岁了,眼里没有书籍,脑子里不装
道理,对此我特别难过。

古时候,孟母三次搬家,用好的环境影响孟子,让他学好,后来孟轲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曾参把猪杀死,以言行一致的表率作用教育儿子,后来他的儿子也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莫非因为没有像孟母那样选择邻居,没有像曾子那样讲究教育方法,才使你这样愚笨不懂事理吗?学好知识,掌握道理,是你生存自立的本钱,我和叔父并不希图得到什么。

我讲的这些话,不知对你起不起作用,你总得好生想想!”说完,婶母痛心地哭起来。

皇甫谧听了婶母苦口婆心的劝告,很受感动。

从此痛改前非,勤奋读书。

家里生活贫困,他常常边干活边读书。

不管走到哪里,也总要带着书卷,稍一休息就打开来看上一段。

他读了许多书,从春秋战国以来的诸子著作,到秦汉时代的各种经典,毫无遗漏地加以阅读,成为西晋时代很有学问的名人。

后来,皇甫谧专心致志地著书立说,即使得了中风病,手脚麻痹,仍不
中断写作事宜。

他写的书内容广泛,有古代经典著作的注释,有礼乐论述,有医学专著。

《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就是其中很有名的一部。

这部医书,
论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系统地讲述了针灸原理和具体技术,对今天的中医研究仍有可贵的参考价值。

【大视角】
一席话即可促成某种巨大的嬗变,原因仅仅在于,言者先是内省了的,听者接着内省了的。

如果只有板着面孔说教的成份,或者只有表面事理的逻辑推导,谁也不易于感染他者,谁也不易于为他者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