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科手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体会.

合集下载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02 )作为一种较新的无创伤监测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手术麻醉的监护中,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况,目前已成为麻醉监测不可缺少的常规监测手段。

PETC02监测的原理组织细胞代谢产生二氧化碳,经毛细血管和静脉运输到肺,在呼气时排出体外,体内二氧化碳产量(VC02 )和肺通气量(VA)决定肺泡内二氧化碳分压(PETC02)即PETCO2=VCO2 X 0.863/VA,0.863是气体容量转换成压力的常数。

C02弥散能力很强,极易从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内。

肺泡和动脉C02完全平衡,最后呼出的气体应为肺泡气,正常人PETC02疋PAC02疋paC02,但在病理状态下,肺泡通气/肺血流(V/Q)及交流(Qs/Qt )的变化,PETC02就不能代表paC02。

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测定有红外线法,质谱仪法和比色法三种,临床________ 的方式分为旁流型和主流型两类。

(1)呼气中出现二氧化碳:表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循环后从肺排出。

(2 )吸气中无二氧化碳:表示通气环路功能正常,无重吸入。

(3 )呼气时二氧化碳上升和平台波:快速上升的二氧化碳波形反映呼气初期气量足,而接近水平的平台波反映正常的呼气气流和不同部位的肺泡几乎同步排空。

(4)PETC02为定量指标,正常情况下应稍低于PETC02 。

应用及意义(一)监测通气功能无明显心肺疾病的患者V/Q比值正常。

一定程度上PETC02可以反映PaC02。

正常PETC02 为5%,而1%C02 约等于11Kpa (7.5mmHg ),因此,PETC02 为5Kpa (38mmHg )通气功能有改变时,PETC02接近PAC02和PaC02,故PETC02逐渐增高是反映通气不足,是非常迅速、敏感的指标,而特异性一般。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意义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意义

【转】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意义2011-05-01 11:52:4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意义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作为一种较新的无创伤监测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手术麻醉的监护中,它具有高度的灵敏性,不仅可以监测通气也能反映循环功能和肺血流情况,目前已成为麻醉监测不可缺少的常规监测手段。

一、PETCO2监测的原理组织细胞代谢产生二氧化碳,经毛细血管和静脉运输到肺,在呼气时排出体外,体内二氧化碳产量(VCO2)和肺通气量(VA)决定肺泡内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即PETCO2=VCO2×VA,是气体容量转换成压力的常数。

CO2弥散能力很强,极易从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内。

肺泡和动脉CO2完全平衡,最后呼出的气体应为肺泡气,正常人PETCO2≈PACO2≈paCO2,但在病理状态下,肺泡通气/肺血流(V/Q)及交流(Qs/Qt)的变化,PETCO2就不能代表paCO2。

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测定有红外线法,质谱仪法和比色法三种,临床常用的红外线法又根据气体采样的方式分为旁流型和主流型两类。

二、PETCO2波形及意义正常的CO 2波形一般可分四相四段:(1)Ⅰ相:吸气基线,应处于零位,是呼气的开始部分为呼吸道内死腔气,基本上不含二氧化碳。

(2)Ⅱ相:呼气上升支,较陡直,为肺泡和无效腔的混合气。

(3)Ⅲ相:二氧化碳曲线是水平或微向上倾斜,称呼气平台,为混合肺泡气,平台终点为呼气末气流,为PETCO2值。

(4)Ⅵ相:吸气下降支,二氧化碳曲线迅速而陡直下降至基线新鲜气体进入气道。

2、呼气末CO2的波形应观察以下5个方面:(1)基线:吸入气的CO2浓度,一般应等于零。

(2)高度:代表PETCO2浓度。

(3)形态:正常CO2的波形与异常波形。

(4)频率:呼吸频率即二氧化碳波形出现的频率(5)节律:反映呼吸中枢或呼吸机的功能3、正常二氧化碳波形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1)呼气中出现二氧化碳:表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循环后从肺排出。

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意义

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意义

【转】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意义2011-05-01 11:52:4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意义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作为一种较新的无创伤监测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手术麻醉的监护中,它具有高度的灵敏性,不仅可以监测通气也能反映循环功能和肺血流情况,目前已成为麻醉监测不可缺少的常规监测手段。

一、PETCO2监测的原理组织细胞代谢产生二氧化碳,经毛细血管和静脉运输到肺,在呼气时排出体外,体内二氧化碳产量(VCO2)和肺通气量(VA)决定肺泡内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即PETCO2=VCO2×0.863/VA,0.863是气体容量转换成压力的常数。

CO2弥散能力很强,极易从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内。

肺泡和动脉CO2完全平衡,最后呼出的气体应为肺泡气,正常人PETCO2≈PACO2≈paCO2,但在病理状态下,肺泡通气/肺血流(V/Q)及交流(Qs/Qt)的变化,PETCO2就不能代表paCO2。

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测定有红外线法,质谱仪法和比色法三种,临床常用的红外线法又根据气体采样的方式分为旁流型和主流型两类。

二、PETCO2波形及意义正常的CO 2波形一般可分四相四段:(1)Ⅰ相:吸气基线,应处于零位,是呼气的开始部分为呼吸道内死腔气,基本上不含二氧化碳。

(2)Ⅱ相:呼气上升支,较陡直,为肺泡和无效腔的混合气。

(3)Ⅲ相:二氧化碳曲线是水平或微向上倾斜,称呼气平台,为混合肺泡气,平台终点为呼气末气流,为PETCO2值。

(4)Ⅵ相:吸气下降支,二氧化碳曲线迅速而陡直下降至基线新鲜气体进入气道。

2、呼气末CO2的波形应观察以下5个方面:(1)基线:吸入气的CO2浓度,一般应等于零。

(2)高度:代表PETCO2浓度。

(3)形态:正常CO2的波形与异常波形。

(4)频率:呼吸频率即二氧化碳波形出现的频率(5)节律:反映呼吸中枢或呼吸机的功能3、正常二氧化碳波形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1)呼气中出现二氧化碳:表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循环后从肺排出。

开颅手术中持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相关性观察的开题报告

开颅手术中持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相关性观察的开题报告

开颅手术中持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相关性观察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开颅手术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但由于该手术涉及到大脑和头部,手术期间需要维持患者的脑组织氧供和二氧化碳排出,因此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测和调节。

持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是一种可以对患者呼吸代谢状态进行监测的指标,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是一种可以反映患者呼吸代谢状态的黄金标准。

目前有研究表明,PETCO2与PaCO2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在开颅手术过程中对这种相关性的研究较少。

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开颅手术中持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相关性,为手术期间的呼吸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安全性。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需接受开颅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18-65岁之间,体重指数(BMI)在18-28kg/m2之间。

排除因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疾病等原因不能配合研究的患者。

2. 研究程序对研究对象进行预先准备,采用鼻导管给予氧气吸入,每分钟给氧3L/min,收集患者基础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手术过程中监测PETCO2和PaCO2,并记录手术开始前10分钟、手术开始后10分钟、手术中30分钟、手术后10分钟的PETCO2和PaCO2值。

统计各时点PETCO2和PaCO2的平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

3. 研究指标PETCO2和PaCO2。

4. 数据分析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PETCO2与PaCO2的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性水平。

三、预期结果及意义预计开颅手术中PETCO2与PaCO2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将达到0.5以上。

这将为开颅手术过程中的呼吸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以便及时调整患者的呼吸代谢状态,更好地维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术后恢复。

同时,这项研究将为神经外科手术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拓展手术室内监测手段,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医疗服务。

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监测意义

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监测意义

【转】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意义2011-05-0111:52:4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意义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作为一种较新的无创伤监测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手术麻醉的监护中,它具有高度的灵敏性,不仅可以监测通气也能反映循环功能和肺血流情况,目前已成为麻醉监测不可缺少的常规监测手段。

一、PETCO2监测的原理组织细胞代谢产生二氧化碳,经毛细血管和静脉运输到肺,在呼气时排出体外,体内二氧化碳产量(VCO2)和肺通气量(VA)决定肺泡内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即PETCO2=VCO2×0.863/VA,0.863是气体容量转换成压力的常数。

CO2弥散能力很强,极易从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内。

肺泡和动脉CO2完全平衡,最后呼出的气体应为肺泡气,正常人PETCO2≈PACO2≈paCO2,但在病理状态下,肺泡通气/肺血流(V/Q)及交流(Qs/Qt)的变化,PETCO2就不能代表paCO2。

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测定有红外线法,质谱仪法和比色法三种,临床常用的红外线法又根据气体采样的方式分为旁流型和主流型两类。

二、PETCO2波形及意义正常的CO2波形一般可分四相四段:(1)Ⅰ相:吸气基线,应处于零位,是呼气的开始部分为呼吸道内死腔气,基本上不含二氧化碳。

(2)Ⅱ相:呼气上升支,较陡直,为肺泡和无效腔的混合气。

(3)Ⅲ相:二氧化碳曲线是水平或微向上倾斜,称呼气平台,为混合肺泡气,平台终点为呼气末气流,为PETCO2值。

(4)Ⅵ相:吸气下降支,二氧化碳曲线迅速而陡直下降至基线新鲜气体进入气道。

2、呼气末CO2的波形应观察以下5个方面:(1)基线:吸入气的CO2浓度,一般应等于零。

(2)高度:代表PETCO2浓度。

(3)形态:正常CO2的波形与异常波形。

(4)频率:呼吸频率即二氧化碳波形出现的频率(5)节律:反映呼吸中枢或呼吸机的功能3、正常二氧化碳波形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1)呼气中出现二氧化碳:表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循环后从肺排出。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摘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可反映机械通气时动脉二氧化碳的动态变化,具有无创、方便快速、及时反映代谢变化的特点,可以连续监测,能反映呼吸、循环功能及肺血流的情况,在麻醉、ICU、呼吸、急诊等科室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PetCO2)是近年来问世的一种无创监测技术,可反映机械通气状态下动脉二氧化碳的动态变化,且PetCO2具有无创、方便快速、及时反映代谢变化的特点,可以连续监测,从而减少动脉血气的采样次数,能反映呼吸、循环功能及肺血流的情况,在麻醉、ICU、呼吸、急诊等科室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

1适应症近年来随着对二氧化碳图形认识的加深及新的分析设备的出现,PetCO2的应用范围已经从早期的手术麻醉患者扩展至危重病监测的广阔领域。

1.1代谢监测二氧化碳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PetCO2可反应人体代谢情况,用来监测引起人体代谢变化的一系列疾病和病理生理状态。

体温变化、癫痫发作、麻醉过深、应用碳酸氢盐和手术操作等皆可导致二氧化碳产生量变化,进而影响PetCO2。

PetCO2增高可发生在体温升高前,同时恶性高热时肌肉代谢旺盛,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故二氧化碳图可提醒医师及时处理。

PetCO2亦可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监测,能及时发现酮症酸中毒。

PetCO2只有在控制机械通气情况下才可作为代谢改变的可靠指标,因为自发呼吸情况下可通过呼气频率和呼吸深度调整二氧化碳排出量。

1.2循环监测循环骤停使急剧下降,成功的心肺复苏可使心排血量增加,二氧化碳运输恢复,进而肺对二氧化碳的清除增加,PetCO2可逐渐升高至正常,因此PetCO2可应用于心肺复苏领域,成为心肺复苏自发循环恢复的最好监测指标。

PetCO2定量测定可判断心肺复苏预后状况,PetCO2起始大小可以预测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大小。

1.3呼吸监测1.3.1判断气管内导管位置根据呼出气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即可判定导管位于气管或食管,目前二氧化碳图已成为判断气管内插管位置的标准方法。

临床麻醉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临床麻醉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临床麻醉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麻醉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1046例全身麻醉(全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性分析监测发现的异常情况。

筛选神经外科收治并能够完成研究的患者5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分别在机械通气15、30、60 min 3个时间点记录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回顾性分析:1046例患者,其中通过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成功处理52例不良事件,主要包括插管损伤12例、低氧血症11例、通气过度8例、气道阻塞7例、植物神经紊乱6例、机械故障6例、恶性高热2例。

前瞻性分析:50例患者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在机械通气不同时间段均存在相关性,且为高度相关(r>0.7,P<0.05)。

机械通气30、60 min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高于机械通气15 min,机械通气60 min患者上述两指标均高于机械通气3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麻醉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有助于发现呼吸道相关异常,其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存在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临床麻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血气分析;安全管理呼吸功能是人体最重要的生命功能之一,全麻患者进行呼吸功能监测是麻醉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呼吸功能的监测项目非常多,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是常用的检测项目。

二氧化碳通过组织有氧代谢、无氧代谢产生,通过血液循环经肺脏排出体外,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技术能够无创、连续的检测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反应迅速[1]。

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临床麻醉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指导麻醉管理处理不良事件情况,同时采用前瞻性研究分析全麻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手术室1046例开展全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41例、女505例,平均年龄(46.1±10.3)岁。

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监测意义

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监测意义
(4)PETCO2为定量指标,正常情况下应稍低于PETCO2。
4、异常的PETCO2波形
(1)呼气中CO2消失说明有效的肺循环和肺通气不足,或缺乏,麻醉时常由于技术性原因造成,如气管插管误入食管,通气环路接头脱落,或因通气障碍所致如呼吸暂停或呼吸道梗阻,也可以见于心跳停止。
(2)吸气中出现CO2有意识地进行重吸入时,吸入气出现CO2­是正常现象(如MaplesonD型装置的Bain环路),异常的或大量的出现说明麻醉环路有故障,如活瓣关闭失灵。CO2吸收剂失效MaplesonD系统新鲜气流不足。
一、PETCO2监测的原理
组织细胞代谢产生二氧化碳,经毛细血管和静脉运输到肺,在呼气时排出体外,体内二氧化碳产量(VCO2)和肺通气量(VA)决定肺泡内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即PETCO2=VCO2×0.863/VA,0.863是气体容量转换成压力的常数。CO2弥散能力很强,极易从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内。肺泡和动脉CO2完全平衡,最后呼出的气体应为肺泡气,正常人PETCO2≈PACO2≈paCO2,但在病理状态下,肺泡通气/肺血流(V/Q)及交流(Qs/Qt)的变化,PETCO2就不能代表paCO2。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测定有红外线法,质谱仪法和比色法三种,临床常用的红外线法又根据气体采样的方式分为旁流型和主流型两类。
(3)呼出气PETCO2波形异常:上升段延长提示因呼吸道高位阻塞或支气管痉挛以致呼气流量下降,肺泡平台倾斜度增加,说明因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或气管痉挛使肺泡排气不均。某些波形改变不一定是病理现象,如潮气量不足时,使用面罩,可看到不规则的或截锥形的波形;侧卧位机械通气时,肺泡平台呈驼峰状,Bain环路时可见慢频率呼吸心源性起伏和“Bain隆凸”波形。
(4)Ⅵ相:吸气下降支,二氧化碳曲线迅速而陡直下降至基线新鲜气体进入气道。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与进展李武静【摘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是指呼气末呼出气中二氧化碳(CO2)的浓度,以红外线法监测最为常用,分为主流式与旁流式2种取样方式,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其值受CO2产量、通气血流比(V/Q)、输注药物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现介绍监测PetCO2的原理、技术、方法,综述其临床应用(评估心肺复苏质量、确定气管插管位置、麻醉监护),在指导困难插管、指导机械通气参数调节、协助呼吸内科疾病诊断与疗效评价、院前急救、休克病人中监护、脑死亡病人的窒息试验中监护等方面应用的最新进展.【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9(017)016【总页数】3页(P1950-1952)【关键词】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临床应用;最新进展【作者】李武静【作者单位】102218,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是指呼气末呼出气中二氧化碳(CO2)的浓度,在不同程度上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有很好的相关性,是一种无创监测技术,具有直观、简便、操作快捷等特点,可反映呼吸、循环功能以及代谢状态等情况。

美国麻醉师协会(ASA)、美国呼吸治疗协会(AARC)及美国心脏协会(AHA)均将二氧化碳监护作为一种常规的指导准则和规则[1]。

近年来,除了作为监护手段之外,在许多新领域得到应用。

现介绍PetCO2测量原理与方法、影响因素,综述其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1 呼气末二氧化碳的监测1.1 原理测定PetCO2的方法包括比色法、质谱仪法和红外线法,以红外线法监测最为常用[2]。

其原理是基于CO2对4.26 μm的红外光谱的选择性吸收,由于光谱吸收与CO2浓度形成一一的对应关系,利用这种关系可通过所测量到的透射光强度来获得CO2浓度值[3]。

1.2 监测技术依据传感器在气流中的不同位置,PetCO2监测可分为主流式与旁流式2种取样方式。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急诊ICU中应用体会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急诊ICU中应用体会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年第 6 卷第 34 期2019 Vol.6 No.3432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急诊ICU中应用体会夏钱前(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南通 226000)【摘要】目的 探讨在急诊ICU患者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End-expiratory carbon dioxide,PETCO2)的临床应用体会。

方法 选择了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急诊ICU诊断治疗的84例患者,将所选择的84例患者按照随机排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

观察组患者监测PETCO2,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方法监测,对比两者各项指标情况。

结果 两组PCO2、PO2、SatO2数据对比无差异(P>0.05)。

结论 急诊ICU患者中实行PETCO2监测,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急诊ICU;应用体会【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34.32.01急诊ICU是为重症或昏迷患者提供治疗的场所,提供最佳护理,有针对性监测设备。

ICU将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提供最佳保障,能够达到良好救治效果[1]。

ICU住院患者病情多危急、危重,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及时发现与处理是预后关键之处,为此,给予患者一项安全可靠监测设备,十分重要[2]。

本文探讨急诊ICU患者中监测PETCO2的临床应用体会,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了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急诊ICU诊断治疗的84例患者,将所选择的84例患者按照随机排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

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观察组患者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范围36~57岁,平均年龄(46.58±4.26)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1例,女21例,年龄范围37~58岁,平均年龄(46.35±4.86)岁;两组一般情况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3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意义

3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意义

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O2)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意义崔晓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O2)作为一种较新的无创监测技术,是除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以外的第六个基本生命体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已规定P ET CO2为麻醉期间的基本监测指标之一。

它具有高度的灵敏性且使用简便,对判断肺通气、血流变化及代谢变化等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随着传感分析、微电脑等技术的发展和多学科相互渗透,利用监测仪连续无创测定P ET CO2已在麻醉、ICU、呼吸、急诊等科室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生理原理组织细胞代谢产生二氧化碳,经毛细血管和静脉运输到肺,呼气时排出体外,在产生、运输和排出过程中的任何环节发生障碍,均可使CO2在体内潴留或排出过多,并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体内二氧化碳产量(VCO2)、肺泡通气量(VA)和肺血流灌注量三者共同影响肺泡内二氧化碳分压(PACO2)。

CO2弥散能力很强,极易从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内,肺泡和动脉血CO2很快完全平衡,且无明显心肺疾病的患者V/Q比值正常,最后呼出的气体应为肺泡气,一定程度上,P ET CO2≈PACO2≈PaCO2,所以临床上可通过测定P ET CO2反映paCO2的变化。

正常P ET CO2为5%,而1%CO2约等于11Kpa(7.5mmHg),因此,相当于5KPa(38mmHg)。

物理原理CO2监测仪可根据不同的物理原理测定呼气末CO2,包括红外线分析仪、质谱仪、拉曼散分析仪、声光分光镜和化学CO2指示器等,而最常用的CO2监测仪是根据红外线吸收光谱的原理设计而成的,因CO2能吸收特殊波长的红外线(4.3μm),当呼吸气体经过红外线传感器时,红外线光源的光束透过气体样本,光束量衰减,且衰减程度与CO2浓度呈正比。

红外线检测器测得红外线的光束量,最后经过微电脑处理获得P ET CO2或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C ET CO2),以数字(mmHg或kPa及%)和CO2图形显示。

呼气末二氧化碳 ETCO 监测意义

呼气末二氧化碳 ETCO 监测意义

【转】呼气末二氧化碳(P E T C O2)监测意义2011-05-01 11:52:4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意义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作为一种较新的无创伤监测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手术麻醉的监护中,它具有高度的灵敏性,不仅可以监测通气也能反映循环功能和肺血流情况,目前已成为麻醉监测不可缺少的常规监测手段。

一、PETCO2监测的原理组织细胞代谢产生二氧化碳,经毛细血管和静脉运输到肺,在呼气时排出体外,体内二氧化碳产量(VCO2)和肺通气量(VA)决定肺泡内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即PETCO2=VCO2×0.863/VA,0.863是气体容量转换成压力的常数。

CO2弥散能力很强,极易从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内。

肺泡和动脉CO2完全平衡,最后呼出的气体应为肺泡气,正常人PETCO2≈PACO2≈paCO2,但在病理状态下,肺泡通气/肺血流(V/Q)及交流(Qs/Qt)的变化,PETCO2就不能代表paCO2。

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测定有红外线法,质谱仪法和比色法三种,临床常用的红外线法又根据气体采样的方式分为旁流型和主流型两类。

二、PETCO2波形及意义正常的CO 2波形一般可分四相四段:(1)Ⅰ相:吸气基线,应处于零位,是呼气的开始部分为呼吸道内死腔气,基本上不含二氧化碳。

(2)Ⅱ相:呼气上升支,较陡直,为肺泡和无效腔的混合气。

(3)Ⅲ相:二氧化碳曲线是水平或微向上倾斜,称呼气平台,为混合肺泡气,平台终点为呼气末气流,为PETCO2值。

(4)Ⅵ相:吸气下降支,二氧化碳曲线迅速而陡直下降至基线新鲜气体进入气道。

2、呼气末CO2的波形应观察以下5个方面:(1)基线:吸入气的CO2浓度,一般应等于零。

(2)高度:代表PETCO2浓度。

(3)形态:正常CO2的波形与异常波形。

(4)频率:呼吸频率即二氧化碳波形出现的频率(5)节律:反映呼吸中枢或呼吸机的功能3、正常二氧化碳波形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1)呼气中出现二氧化碳:表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循环后从肺排出。

持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颅脑损伤患者程序化脱机中的体会

持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颅脑损伤患者程序化脱机中的体会
2 ・论
著 ・
D e c e m b e r 2 0 1 6 , V o 1 . 1 4 , N o . 3 4
持续 呼气末 二氧 化碳分 压监测在 颅脑损伤 患者 程序化脱机 中的体会
张新平 徐庆 余 卢 鹏 揭 伟
( 绵 阳富临医院 神经外科 ,四川 绵 阳 6 2 1 0 0 0 )
C o n t i n u e t o B r e a t h e a t t h e e n d 0 f t h e C 0 2 V a r t i a 1 P r e S S U r e M o n i t o r i n g i n C r a n i o c e r e b r a 1 I n j u r y V a t i e n t s P r o g r a m m e d O f f _l i n e
1 2 c a s e s o f c r a n i o c e r e b r a l t r a u ma we r e s e l e c t e d i n t o t h e p r o g r a m o ii f n e p r o c e d u r e , t h e p a  ̄ e r n o f S I MV+P S( VC—I MV) , r e s p i r a t o r y r f e q u e n c y 8 - 1 2
Z H A NGX i n - p i n g , X UQ i n g - y u , L UP e n a r t m e n t o f N e u r o s u r g e r y , F u l i n H o s p i t a l o f Mi a n y a n g , Mi a n y a n g 6 2 1 0 0  ̄C h i n

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术后恶心呕吐的相关性

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术后恶心呕吐的相关性

研究方法
▪ 本次研究以20~60岁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获 取术后24小时内PONV发生率的数据,术中每分钟采集一次 EtCO2数据,确定EtCO2的最低值。
▪ 最后比较PONV患者和非PONV患者的最低EtCO2数据,进行多因 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评估EtCO2与PONV风险的独立相关性。
▪ PONV不仅可以引起术后患者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误吸等, 且持续的PONV还可导致腹压升高,使伤口愈合延迟甚至破裂感 染,从而延长住院时间,使患者满意度降低,同时也加重了医护 人员的负担。因此,建立一种预防PONV的麻醉管理方法极为必 要。
原因
▪ 目前PONV发生的机制尚不清楚。据报道,肠道和大脑缺血可导 致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释放,刺激髓质的呕吐中枢,从而引起呕 吐。因此,这种缺血已被认为是引发PONV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 众所周知,低碳酸血症与心输出量减少和全身性血管阻力增加有 关,这可能会降低脑和肠道的血流量。因此,术中低碳酸血症可 能会增加PONV的风险。
研究方法
▪ 当前很少有证据表明术中低碳酸血症与PONV风险之间的关系, 而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被认为是发生PONV的高危人群, 研究人员因此进行了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对妇科腹腔镜手术 患者PONV风险与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的关系进行评 估。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 研究共纳入146例患者,术后24小时内发生PONV 的有81例。 PONV组EtCO2的中位最低值明显低于非PONV组(31 mmHg
vs 33 mmHg,P=0.02)。
研究结果
▪ 结果显示,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EtCO2≤31 mmHg与

颅脑外科手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体会.doc

颅脑外科手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体会.doc

颅脑外科手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体会颅脑外科手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体会【摘要】目的评价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用于颅脑外科手术的价值。

方法选择成年颅内手术20例,全麻维持采用异丙酚60~100 μg/kg·min复合异氟醚吸入,加卡肌宁6~9 μg/kg·min微电脑泵输注,术中机械控制纯氧通气,潮气量11±7.4 ml/kg·min,呼吸频率12次/分,吸氧浓度1.5~2.0 L/min,呼吸机控制呼吸。

开颅后调节呼吸频率,使PETCO2分别为25 mmHg(T1)、30 mmHg(T2)、38 mmHg(T3),并维持30分钟后采集动脉血,测定血气及生化各指标。

在抽取动脉血标本时,需要保持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在99~100,各时相间心率与动脉血压之差<±15。

结果三个时相的pH、PaCO2和总二氧化碳TCO2差异显著,而PaCO2与PETCO2之差、,HCO3-,BE 以及K值组间无显著差异。

结论颅内手术控制性过度通气时,PETCO2是反映PaCO2变化的可靠指标。

【关键词】开颅手术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全麻期间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是病人进行有效呼吸交换的保证。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技术的应用使得临床医生能够连续、无创的监测病人的通气功能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情况。

本文对20例颅脑手术全麻病人术中PETCO2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探讨PETCO2监测在颅脑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成年颅内手术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24~67岁,平均47±13.77岁;体重65.29±11.27 kg。

均除外有循环和呼吸系统疾患,术前血气分析各参数均正常。

2.麻醉方法麻醉前30分钟肌注东莨菪碱0.3 mg,麻醉诱导前记录各项监测指标,并做血气分析(T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脑外科手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体会
[ 11-03-09 14:48:00 ] 作者:李燕,代志刚,高元丽编辑:studa20
【摘要】目的评价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用于颅脑外科手术的价值。

方法选择成年颅内手术20例,全麻维持采用异丙酚60~100
μg/(kg·min)复合异氟醚吸入,加卡肌宁6~9 μg/(kg·min)微电脑泵输
注,术中机械控制纯氧通气,潮气量11±7.4 ml/(kg·min),呼吸频率12次/分,吸氧浓度1.5~2.0 L/min,呼吸机控制呼吸。

开颅后调节呼吸频率,使PETCO2分别为25 mmHg(T1)、30 mmHg(T2)、38 mmHg(T3),并维持30分钟后采集动脉血,测定血气及生化各指标。

在抽取动脉血标本时,需要保持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在99%~100%,各时相间心率与动脉血压之差<±15%。


果三个时相的pH、PaCO2和总二氧化碳(TCO2)差异显著,而PaCO2与PETCO2
之差、(Pa etCO2), HCO3-, BE以及K+值组间无显著差异。

结论颅内手术控制性过度通气时,PETCO2是反映PaCO2变化的可靠指标。

【关键词】开颅手术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全麻期间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是病人进行有效呼吸交换的保证。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技术的应用使得临床医生能够连续、无创的监测病人的通气功能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情况。

本文对20例颅脑手术全麻病人术中PETCO2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探讨PETCO2监测在颅脑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成年颅内手术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24~67岁,平均
47±13.77岁;体重65.29±11.27 kg。

均除外有循环和呼吸系统疾患,术前血气分析各参数均正常。

2.麻醉方法
麻醉前30分钟肌注东莨菪碱0.3 mg,麻醉诱导前记录各项监测指标,并
做血气分析(T0)。

麻醉诱导用芬太尼3~5 μg/kg,咪达唑仑0.05~0.1
mg/kg,异丙酚1~1.5 mg/kg,卡肌宁0.3~0.6 mg/kg。

插管后麻醉维持采用异丙酚60~100 μg/(kg·min)复合异氟醚吸入,加卡肌宁6~9 μg/(kg·min)微电脑泵输注,术中机械控制纯氧通气,潮气量11±7.4 μg/(kg·min),呼
吸频率12次/分,吸氧浓度1.5~2.0 L/min,呼吸机控制呼吸。

3.监测方法
开颅后每隔30分钟调整潮气量和呼吸频率,使PETCO2达到25
mmHg(T1)、30 mmHg(T2)和38 mmHg(T3),并维持至少30分钟后采集动脉血,测定血气及生化各指标。

在抽取动脉血标本时,需保持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在99%~100%,各时相间心率与动脉血压之差小于±15%的对照值。

4.统计学方法
各参数用-s表示,3个时相(T1、T2和T3)间差异性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比较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P<0. 05为显著性差异。

结果
3个时相间的pH、PaCO2和总二氧化碳(TCO2)差异显著(P<0.05),而PaCO2与PETCO2之差(Pa etCO2),HCO3-,碱剩余(BE) 及K+值组间无显著差异(详见表1)。

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比较显示两者有较好的相关性
(r=0.768,P均<0.05)。

表1 不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时血气参数的改变(略)注:时相间比较,P<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