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下水形成特点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主要方
2023年12月31日12时54分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水文地质勘察
允许开采量与开采量是不同的概念。 开采量是指目前正在开采的水量或预计开采量,它只反映了取水工程
目前,我国较多的人主张将地下水资源量分为补给量、储存量和允许 开采量(或可开采量)三类,既不用储量也不用资源,直接叫作地下 水的各种量。
下面将重点讨论这种分类。
2023年12月31日12时54分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水文地质勘察
1.补给量: 补给量––––是指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从各种途径进入该单元 含水层(带)的水量(m3/a)。补给来源有降水渗入、地表水渗入、地下 水侧向流入和垂向越流,以及各种人工补给。实际计算时,应按天然状态 和开采条件下两种情况进行。实际上。许多地区的地下水都已有不同程度 的开采,很少有保持天然状态的情况。因此,首先是计算现实状态下地下 水的补给量,然后再计算扩大开采后可能增加的补给量。这后一种称为补 给增量(或称诱发补给量、激发补给量、开采袭夺量、开采补充量等)。
2023年12月31日12时54分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水文地质勘察
许多学者考虑到地下水量的特殊性,认为不宜用“储量”这个术语来 描述地下水量,应改用“地下水资源”。 有人将地下水资源分为天然 资源和开采资源两大类,有人将其分为补给资源、储存资源和开采资 源三大类,等等。
另一些人认为,“资源”的含意应包括量和质两方面,单纯指水量时 用资源来描述不合适,不如直接用地下水的各种量来表达。
第二节 地下水的类型及基本特征
第二节地下水的类型及其特征一、地下水及其分类埋藏在地表以下岩石(包括土层)的空隙(包括空隙、裂隙和空洞等)中的各种状态的水称为地下水。
地下水的分布极其广泛,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例如,地下水常为农业灌溉,城乡人民生活及工矿企业用水提供良好的水源。
因此,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地下资源。
地下水的运动和聚集,必须具有一定的岩性和构造条件。
空隙多而大的岩层能使水流通过(渗透系数大于0.001m/d),称为透水层。
贮存有地下水的透水岩层,称为含水层。
空隙少而小的致密岩层是相对的不透水岩层(渗透系数小于0.001m/d),称为隔水层。
地下水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的组合更是错综复杂,因此,出于不同的目的或角度,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分类。
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地下水的某种单一的因素或某种特征进行分类,如按硬度分类、按地下水起源分类等;另一种是根据地下水的若干特征综合考虑进行分类。
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
不论哪种类型的地下水,均可按其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分为空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地下水的类型和若干特征见表4-5。
表4-5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二、包气带水位于潜水面以上未被水饱和的岩土中的水,称为包气带水。
包气带水主要是土壤水和上层滞水。
如图4-2所示。
(一)土壤水埋藏于包气带土壤层中的水,称土壤水。
主要包括气态水、吸着水、薄膜水和毛管水。
靠大气降水的渗入、水汽的凝结及潜水由下而上的毛细作用补给。
大气降水向下渗入,必需通过土壤层,这时渗入的水一部分保持在土壤层中,成为所谓的田间持水量(既土壤层中最大悬着毛管水含水量),多余的部分呈重力水下渗补给潜水。
土壤水主要消耗于蒸发和蒸腾,水分的变化相当剧烈,主要受大气条件的控制。
当土壤层透水性不好,气候又潮湿多雨或地下水位接近地表时,易形成沼泽,称沼泽水。
当地下水面埋藏不深,毛细管可达到地表时,由于地表水分强烈蒸发,盐分不断积累于土壤表层,则形成土壤盐渍化,从而危害农作物生长。
地下水基本成因类型与化学成分形成特征
2、植物-土壤影响阶段(包气带水—岩作用阶段)
雨水降落到地表,在多数情况下先与植物和土壤相遇,并 开始成为地下水(土壤水),植物和土壤对于水的成分显 示了重要的影响。
(1)植物 使水富集一些元素,雨水流经植物根部时,经常 会富集一些植 物中的生物成因元素;
位于不同景观带的土壤,对于地下水成分的影响是不同的。 例如,在森林地带,经过土壤层后,地下水富集了硅、铝、 有机酸;在草原地带,地下水溶解了大量的盐类组分。而 在碱性土分布区,可形成碱性水(PH>7),矿化度可以 较高。
氧化还原作用,溶解作用,生物因素
(4)植物-土壤影响阶段地下水的共同特征:
• 相对于原生铝硅酸盐,一般土壤水都未达到饱和状态,即 具有溶解原生铝硅酸盐的能力。
• 土壤水中含有数量可观的碳酸类化合物,这包括游离碳酸 ( CO2)、HCO3-、CO32-以及仍未被氧化的有机化合物, 后者的进一步分解将使水中碳酸化合物含量进一步提高。
这两点共同特征决定了渗入成因地下水在经过植物-土壤影 响阶段后,仍具有很强的与围岩介质发生反应的能力。
3、水-岩相互作用阶段 地下水进入含水层中,与岩石相接触,发生相互作用。 • 围岩与水之间的地球化学作用类型:溶解作用和氧化
三、沉积成因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与特征
(以海相封存水为例)
由于海相沉积占地壳表层沉积的绝大部分,海 水成分相对较为稳定,因此已有的研究大多集 中在海相沉积-埋藏水上。近年来,注意力开始 转向陆相沉积成因水。 形成过程: 含于沉积物中的水成分(地表水体)→后生作用 (挤压、变形、变质、热液交代、风化等作用) →沉积水.
一、地下水基本成因类型
地下水与岩土工程
地下水与岩土工程地下水与岩土工程是岩土力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地下水在岩土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与工程建设密切相关。
本文将讨论地下水的特点、对岩土工程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地下水的特点地下水是地球上储存在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水体。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地下水来源多样:地下水的主要来源包括降雨水、河水以及地表径流水。
这些水体通过渗透、入渗、地下水的产生和更新。
2. 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地下的岩石裂隙、孔隙中,形成地下水层或含水层。
含水层的厚度和深度各不相同。
3. 地下水的流动:地下水维持在动态平衡状态下,具有一定的流动能力。
地下水的流动速度与地下水层的渗透性有关。
二、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地下水在岩土工程中对土壤和岩石的物理性质产生重要影响,直接关系到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 岩土工程中的渗流问题:地下水的存在导致地下渗流问题,如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渗透流入岩土体,引起土壤液化、边坡滑坡等问题。
2. 岩土体稳定性问题:地下水的存在会改变岩土体的自重应力、抗剪强度与孔隙压力等力学性质,对岩土体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3. 岩土工程建筑物的基础问题:地下水的存在会使土壤的抗剪强度降低,增加基础沉降,对工程建筑物的基础选址和设计起重要作用。
三、地下水处理方法为了保证岩土工程的安全和稳定,需要采取相应的地下水处理方法。
1. 控制地下水位:通过降低地下水位或提高地下水位来控制地下水的流动速度,减少地下水对岩土体稳定性的影响。
2. 地下水抽排:对于一些需要加固的地下岩土体,可以通过抽排地下水的方式来降低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3. 地下水防护:采用防渗措施,如地下水切断墙、渗流帷幕等,在一定范围内对地下水进行有效的封堵,减少地下水的渗流。
4. 合理的工程设计:在工程设计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地下水的特点和对工程的影响,合理选择基础类型、加固措施和施工方法等。
结论地下水与岩土工程密切相关,影响着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3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第三章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2)影响潜水面变化的因素: i)地形——潜水面通常随地形起伏 而高低起伏,但起伏幅度较地形平缓; 山区地形切割较强烈,潜水面起伏幅 度较大,潜水面坡度较大,排泄条件 好;平原地区地形切割微弱,地势平 坦,潜水面起伏很小,排泄条件差。
第三章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第三章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2)潜水的排泄方式
泉——地形低洼处,地形切割到潜水面,潜水流 出地表,形成泉水。潜水补给的泉一般又称为下 降泉。泉水出流一般很平静,没有向上喷涌的情 况。下降泉的类型有侵蚀泉(a)、接触泉(b)、 溢流泉(c、d)。
第三章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地表水——潜水高于地表水位时,地表水体附近 潜水流向地表水。湖泊周围、河流中上游常见。 为散流(线状)排泄。
结合水、毛细水在农业生产方面的研究很有意 义。
上层滞水通常季节性存在,与地下水面脱节, 可向地下水面流动。水量小,动态变化大,一 般没有供水意义。
第三章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2、潜水 (1)潜水的概念
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 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第三章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iv)人为因素——人工浇灌、排水等也会 影响潜水面的高低及形状。人工浇灌可导 致潜水面的上升;而排水又可能形成潜水 降落漏斗(围绕着排水区的漏斗状的水位 下降区)。
第三章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4)潜水面的表示方法 1)水文地质剖面图
编制方法:在一般的地质剖面的基础 上加绘水文地质资料编制而成。按一 定的比例尺在具有代表性的坡面线上 绘出地形剖面,然后在图上表示出水 位、含水层、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及 其变化等地质、水文地质要素。
【地理】探索神秘的地下河
【地理】探索神秘的地下河地下河是一种令人神秘而着迷的自然地理现象。
这些隐藏在地底深处的水道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未知世界的机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索地下河的形成原因、地理特点、探险活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 什么是地下河?地下河是指位于地下的水道系统,往往由地下水通过溶蚀、断层、岩溶等地质作用形成。
这些地下河可能是由于地壳地形的变化、溶解岩石的渗透性、降雨和冰川退缩而形成的。
它们通常位于洞穴系统中,流经地下洞穴,最终将水流入地下水体或地表水体。
2. 地下河的地理特点地下河具有以下几个地理特点: - 暗河和明河:暗河是指完全位于洞穴系统中看不见阳光的地下河道,而明河位于部分或完全被光线照射的地下河道。
- 形态多样性:地下河通常表现出丰富多样的地貌形态,包括瀑布、瀑布盆地、峡谷和地下湖泊等。
- 水流速度:地下河水流速度通常较慢,因为它们受到地底脉络、洞穴通道的限制。
然而,有些地下河流量巨大,水流湍急。
-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一些地下河中存在着独特而稀有的生物,如盲鱼和小型甲壳类动物。
这些生物能够适应黑暗和特殊的环境条件。
3. 地下河的形成原因地下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通常与以下地理因素有关: - 溶蚀岩石:地下河通常形成于溶蚀作用下的溶洞和溶蚀岩石中。
水通过溶蚀作用侵蚀岩石,创造出地下通道。
- 地震和断层:地震和断层活动会导致地下水流向不同的方向,进而形成地下河道。
- 降雨和地下水补给:降雨会渗透进地下水体,形成地下河流。
此外,地下水补给也在地下河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4. 世界各地的地下河地下河是世界各地的自然奇观,许多国家都拥有独特而壮丽的地下河系统。
-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圣地亚哥”地下河:这是世界最长的地下河系统之一,它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洞穴网络中。
这个地下河系统由于其巨大的地下洞穴、水上洞穴和众多的石钟乳石而著名。
- 斯洛文尼亚的普斯卡河:这是欧洲最大的地下河,位于斯洛文尼亚的卡尔斯特地区。
地质地貌学第8章第2节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最新
羊 八 井 盆 地
50
米
的 井
喷
,
美 国 黄 石 公 园 老 实 泉
4.孔隙水 孔隙水 : 指赋存于松散沉积物颗粒构成的 孔隙网络中的水。
(1)洪积扇中孔隙水 (2)冲积平原中的孔隙水
黄河下游岸边水文地质剖面图
(3)黄土高原中的地下水
黄土高原地下水水量不丰富,地 下水位埋深大,水质较差。这是岩 性、地貌、气候综合影响的结果。
包气带和饱水带
包气带和饱水带
二、地下水的类型及其特征
(一)、地下水 的分类 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把地下水分为:
包气带水(土壤水,上层滞水)、 潜水、承压水
按
1.土壤水
是土壤重要的组成部分, 可呈气态水、结合水、毛管水 形式。主要消耗在植物吸收和 地面蒸发上,随季节性气候而 变化
承压水的特点:
(1)无承压水面,只存在承压水位; (2)承压水补给区与分布区、排泄区 不一 致; (3)承压水受气象水文因素影响较小,其 动态较稳定; (4)承压水参与水循环不如潜水积极,因 此资源不易补充、恢复,但因其厚度较大,
其资源具有多年调节功能。
基岩自流盆地中的承压水
西
藏
水 柱 高 近
岩溶水的垂直分带
(2)岩溶水的特点
可溶岩中裂隙系统经溶蚀作用改造
1) 岩溶水以管道流为主 尤其是南方岩溶水的主要流动形式,表现
为地下河。流速大(有的>10cm/s),以 紊流为主。 2) 岩溶水分布的不均匀性 • 极不均匀的:个体溶洞和单一管道; • 不均匀的:管道有一定的向外延伸,接 纳支流、支管道; • 相对均匀的:岩溶管道呈网状发育,主、 支管道交叉更迭,有统一的地下水位, 水力联系各向异性小;
中国的地下水资源分布特点与合理利用研究
中国的地下水资源分布特点与合理利用研究地下水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和农业大国,对地下水的需求量巨大。
因此,了解中国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并合理利用,对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根据地下水资源的形成方式和分布特点,中国的地下水可以分为两类:即浅层和深层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流入江河湖海,仅为中国总地下水资源的一小部分。
深层地下水则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的平原地区,包括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等地。
这些地区的深层地下水资源丰富,可以说是中国地下水资源的主要来源。
然而,中国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点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中国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降雨和江河湖海的补给,随着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的过度开采,部分地区的地下水补给量下降。
其次,由于中国的地下水补给主要来自浅层地下水,在重度开采和过度提取的情况下,容易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和地层下沉,进而引发地质灾害。
此外,由于地下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不同地区的供水量和水质也存在巨大差异,给一些缺水和水质不佳的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为了合理利用中国的地下水资源,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建立了地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制度,加强了对地下水开采和利用的监管。
其次,政府倡导科学节水和高效灌溉技术的推广,通过改变传统农田灌溉方式,提高用水效率,减少农业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此外,政府也鼓励开展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城市建设,通过改变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用水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政府也提倡加大投入研究和开发深层地下水资源,以满足中国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
然而,要想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单靠政府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真正达到目标。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教育宣传,加强全民节水意识,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珍惜和利用效率。
同时,在农田灌溉和工业生产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节水技术,减少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采。
地下水利用知识点总结
地下水利用知识点总结地下水的利用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利用地下水资源,需要对地下水利用的知识进行深入了解。
本文将从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地下水的管理和保护等方面进行知识点总结。
一、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地下水是在地表下方地层中形成的水源。
它主要是由自然降水、河湖水或湿地水、渗透入地下层而形成的。
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各种地质构造中,包括河流、湖泊、矿井、弯曲地层、断裂带等地质构造中。
地下水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地下水的形成主要与地表降水及地下岩层的渗透性有关。
当降水通过渗透性较强的地层渗透下去后,形成的地下水便被保留和存储在地下。
可以说,地下水是由大气层、地表土壤和地下岩层相互作用产生的。
地下水一般呈现出“干涝不均匀”的特点,即在干燥地区地下水储量较少,在湿润地区地下水储量丰富。
在地下水循环过程中,地下水受到地表降水的直接或间接补给,同时也受到土壤水分的补给。
因此,地下水分布不仅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也受到地表水的影响。
二、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是指人类通过地下水井、地下水泵站等设施将地下水提取至地表,用于农业灌溉、供应饮水、工业用水等方面。
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有以下几个特点:1. 高效性。
地下水的提取成本相对较低,通过地下水开采,可以有效地提供农田灌溉和城市居民供水等需求。
2. 稳定性。
由于地下水受到地表水源和降雨的补给,地下水资源稳定性相对较高,可以满足长期稳定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
3. 环保性。
地下水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不会造成地表水和土壤的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较小。
但是,地下水开采和利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地下水的滥用和过度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资源的枯竭,同时也会引起地表地下水位的变化和地下水质的下降,甚至导致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因此,在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科学合理地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估、建立合理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等,以确保地下水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和保护。
高考地理地下水与地下河
高考地理地下水与地下河地下水与地下河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的水循环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下水和地下河的形成原因、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地下河的地理意义以及地下水与地下河的保护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地下水的形成原因地下水是指地球表面以下岩石孔隙中、裂隙中或溶洞中的水。
它是经过自然降水、入渗地面以及露天或地下河流等途径进入地下并在地下岩石中储存、流动而形成的。
主要的地下水形成原因包括:降水补给、地下水表的提供及地下水形成条件的存在。
二、地下水资源的特点1. 广泛分布:地下水储量丰富,在全球分布较均匀,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岩石、土壤中。
2. 较为稳定:地下水水量比较稳定,不受气候和季节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
3. 温度适宜:地下水温度相对稳定,特别适合作为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
4. 品质较高:相对于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程度较低,水质相对较好。
三、地下河的地理意义地下河是指地下岩溶中,通过洞穴、岩层裂隙、地下河道等形式,在地下持续流动的水流。
地下河具有以下地理意义:1. 丰富生态:地下河道在地下流动,为地下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和水资源,维持了地下生态系统的稳定。
2. 塑造地貌:地下河的冲刷作用会改变地下岩溶地貌的形态,形成众多的洞穴、峡谷等地貌景观。
3. 存储水资源:地下河作为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为地表提供了补给,充当了地下水的储备库。
四、地下水与地下河的保护地下水与地下河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下面是一些保护措施:1. 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地下水与地下河资源的管理机制,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污染排放等行为。
2. 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
3. 加强监测和预警:建立地下水与地下河的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避免资源的过度损耗。
4.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开展地下水与地下河资源的宣传教育,引导公众正确对待并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
综上所述,地下水与地下河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它们对于地球的水循环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地下水的分类及其特征
地下水的分类及其特征地下水的分类及其特征地下水是指自然界中被土壤、岩石等孔隙、裂隙和含水层储存的水。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地下水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并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
1. 按水文地质条件分类(1) 单层地下水:指存在于单一的地层中的地下水。
这类地下水属于非循环性地下水,在地层中运移缓慢,水质相对较稳定。
(2) 多层地下水:指存在于多层地层中的地下水。
这类地下水属于循环性地下水,在地层之间交流迁移,水质可能受到不同地层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3) 洼地地下水:指存在于坑洼低洼地带的地下水。
这类地下水通常由于地表径流、降雨渗漏等原因集聚在低洼地带,分布范围狭窄。
2. 按水文地质类型分类(1) 流水型地下水:指存在于孔隙或裂隙中的地下水。
这类地下水的含水层中有比较稳定的水流运动,水质相对较稳定。
(2) 胀缩型地下水:指存在于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这类地下水的含水层是宏观上连续的,但微观上存在明显的胀缩、透水性差等特点,因此水质易受到地层影响。
(3) 含油、含气型地下水:指存在于含油、含气地层中的地下水。
这类地下水通常含有天然气、石油等成分,水质较差。
3. 按水质分为(1) 淡水:指含盐量低于1000mg/L的地下水,水质最好、最适合人类生活和生产用水。
(2) 轻度咸水:指含盐量在1000-3000mg/L之间的地下水,水质较淡水略劣,但经处理后亦可作为用水。
(3) 中度、重度咸水:指含盐量分别在3000-10000mg/L和10000mg/L 以上的地下水,水质差,难以直接用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
综上所述,地下水的分类及其特征十分多样,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按照其特征和水质等因素合理规划和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护地下水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知识分享】地下水来源、分类、特点、隔层水和含水层等地下水
【知识分享】地下水来源、分类、特点、隔层水和含水层等地下水常识
地下水(ground water),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
在国家标准《水文地质术语》(GB/T 14157-93)中,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
今天要和大家一起了解地下水来源、分类、特点、隔层水和含水层!读完肯定有所收获!
目录:
一、地下水的来源和赋存形式
1. 地下水的来源
2. 岩石中的孔隙和水分
3. 岩石中水存在的形式
4. 与水分的储存和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二、地下水及其分类
1. 基本概念
2. 地下水分类
三、包气带、饱水带、含水层与隔水层
1. 基本概念
2. 含水层类型划分
3. 上层滞水和潜水
4. 层间水(承压水)
5. 潜水和承压水(层间水)比较
1 / 17
一
地下水的来源和赋存形式
| 一、地下水的来源
1. 渗入水
2. 沉积水
3. 再生水
4. 初生水
5. 有机成因水
|二、岩石中的孔隙和水分
1. 岩石中的孔隙:孔隙、裂隙和溶孔
2. 有关孔隙度的几个基本概念
孔隙:组成松散岩石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间隙;
裂隙:应力作用下坚硬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
可分为成岩裂隙、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
溶孔(洞):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
2 / 17。
地下水与地表水
地下水与地表水在地球上,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之一。
地下水和地表水是水资源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水循环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对地下水与地表水进行详细的探讨和比较,并探讨其在人类生活和环境中扮演的角色。
一、地下水地下水指的是存在于地下岩石空隙或裂隙中的水。
它主要来源于降雨、河流和湖泊的渗透入地,并经过土壤层的过滤和蓄积形成。
地下水在深层岩石中存在,通常需要通过井的开采来获取。
地下水具有以下特点:1. 储存量大:地下水储量比地表水要大得多,是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水资源。
2. 水质相对较好:地下水经过地层的过滤和净化作用,其水质通常较为清洁,适合生活和工业用水。
3. 稳定性高:地下水受气候和季节的影响较小,水位相对稳定,不易受到干旱和降雨的影响。
地下水在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1. 饮用水供应:地下水是许多地区的主要饮用水来源,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2. 农业灌溉:地下水通过井水泵灌溉农田,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支撑。
3. 工业用水:地下水供应工业用水,支撑着工业生产的发展。
4. 生态环境维护:地下水补给湖泊、河流和湿地,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地表水地表水指的是地球表面的湖泊、河流、水库和冰川等水体。
它主要来源于降雨、雪融化以及地下水的补给。
地表水广泛分布于陆地表面,可直接进行利用和开发。
地表水具有以下特点:1. 可见性强:地表水处于地球表面,我们可以直接观测到它的存在。
2. 水质易受污染:地表水受到许多污染源的影响,如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人类活动的排放等,水质受到较大威胁。
3. 受气候和季节影响较大:地表水的量受到降雨和蒸发的影响较大,水位和水流速度变化较大。
地表水在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水资源供应:地表水是人类主要的水资源供应来源,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用水需求。
2. 水资源开发:地表水被用于农田灌溉、水电站发电以及制造业的生产等。
3. 运输和通航:地表水通过河流和湖泊,提供了人类运输和船舶通航的重要通道。
地下水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有何特点
地下水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有何特点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地下水的形成并不简单,我们学过地理的朋友就有可能知道其中一些知识,下面就让店铺来给你科普一下地下水怎么形成的。
地下水的形成原因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入渗补给;同时以地下渗流方式补给河流、湖泊和沼泽,或直接注入海洋;上层土壤中的水分则以蒸发或被植物根系吸收后再散发入空中,回归大气,从而积极地参与了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以及地球上发生的溶蚀、滑坡、土壤盐碱化等过程,所以地下水系统是自然界水循环大系统的重要亚系统。
地下水的组成结构地下水流系统的空间上的立体性,是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存在的主要差异之一。
而地下水垂向的层次结构,则是地下水空间立体性的具体表征。
典型水文地质条件下,地下水垂向层次结构的基本模式。
自地表面起至地下某一深度出现不透水基岩为止,可区分为包气带和饱和水带两大部分。
其中包气带又可进一步区分为土壤水带、中间过渡带及毛细水带等3个亚带;饱和水带则可区分为潜水带和承压水带两个亚带。
从贮水形式来看,与包气带相对应的是存在结合水(包括吸湿水和薄膜水)和毛管水;与饱和水带相对应的是重力水(包括潜水和承压水)。
以上是地下水层次结构的基本模式,在具体的水文地质条件下,各地区地下水的实际层次结构不尽一致。
有的层次可能充分发展,有的则不发育。
如在严重干旱的沙漠地区,包气带很厚,饱和水带深埋在地下,甚至基本不存在;反之,在多雨的湿润地区,尤其是在地下水排泄不畅的低洼易涝地带,包气带往往很薄,甚至地下潜水面出露地表,所以地下水层次结构亦不明显。
至于象承压水带的存在,要求有特定的贮水构造和承压条件。
而这种构造和承压条件并非处处都具备,所以承压水的分布受到很大的限制。
但是上述地下水层次结构在地区上的差异性,并不否定地下水垂向层次结构的总体规律性。
这一层次结构对于人们认识和把握地下水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并成为按埋藏条件进行地下水分类的基本依据。
2.地下水类型及特征
• 一、不同埋藏条件下的地下水 •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上层滞水、潜水、
• 1.上层滞水 1.上层滞水 • 上层滞水动态变化显著。 上层滞水动态变化显著。 • 2.潜水 潜水 • (1)特征 • 无压水。潜水的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 无压水。潜水的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 潜水的动态有季节性变化的特点。 潜水的动态有季节性变化的特点。 • 有关名词:潜水面,潜水埋藏深度,潜 有关名词:潜水面,潜水埋藏深度, 水位,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流。 水位,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流。
• (3)岩溶水水化学特征 • 矿化度较低(HCO3型),水硬度较大。 矿化度较低( ),水硬度较大 水硬度较大。 • 深埋藏型,水化学类型可由HCO3型→SO4 深埋藏型,水化学类型可由HCO →Cl型 型→Cl型。
• 三、泉的分类及特征
谢谢!
• 平面图:潜水等水位线图 平面图:
• 3.承压水 3.承压水 • (1)特征 • 承压性。承压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 承压性。 动态稳定。 致。动态稳定。
• 有关名词:承压水位,承压水头 有关名词:承压水位,
• (2)承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 承压水的补给、径流、 • 补给:大气降水、地表水、潜水 补给:大气降水、地表水、 • 排泄:泉、河流、人工抽排。 排泄: 河流、人工抽排。 • 径流:补给区→排泄区 径流:补给区→
• 矿区水文地质图主要反映的水文地质内 容: • (1)含水层(组)及其富水性 含水层( • (2)断裂构造特征 • (3)地表水体。 地表水体。 • (4)控制性水点 • (5)已开采井下主干巷道、回采范围、 已开采井下主干巷道、回采范围、 井下突水点、 井下突水点、涌水情况
• 二、不同含水介质中的地下水 • 1.孔隙水 1.孔隙水 • 地下水的存储空间 地下水的存储空间——松散岩层中的孔隙 松散岩层中的孔隙 • (1)洪积层中地下水 • (2)冲积层中地下水
第三章 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
• 即山口砂砾带,中间砂砾粘土交替带,边缘粘性土带.
(2)在铅直方向上的规律
由于洪流的季节反复性堆积,使洪积扇在纵向剖 面上呈相互叠置的倾斜沉积层。洪积扇的上游铅 直剖面上是以粗碎屑为主的厚层组合;下游铅直 剖面上是粗粒与细粒的互层,其中粗粒物质往往 愈来愈细而尖灭。
(3)在成分上的规律
• 洪流碎屑物质,一般搬运距离较近,所以 常常是磨圆度和分选性都较差,在纵向上 随着物质搬运距离愈来愈远,其磨圆度和 分选性就愈来愈好。当为冲积扇时,由于 长期水流作用,故磨圆度及分选性较洪积 物好。洪积扇中的水流经常集中的某些部 位,也会出现分选性良好的粗粒碎屑透镜 体或带状体。
(三)承压水等水压线图
绘制方法:
等水压线图绘制的方法与潜水等水位线 图相同。制作时,将各钻孔及地下水的 天然露头(泉)的承压水标高,标于一定 比例尺的地形图上,然后以内插法求出 各等间距的等水压线,即得等水压线图 (图3-15)。
承压水的等水压线图:分析承压水的形 成条件,掌握承压水的补给、径流、排 泄的情况,如确定地下水流向、水力坡 度、各含水层及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 含水层厚度及透水性的变化等,同时对 于工程建筑及供水都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潜水面在图上的表示:剖面图,等水位线图
(1)水文地质剖面图 剖面线方向,包含水 位,含水层岩性、厚度、隔水层位置,以及它 们的变化等。如图3—9。潜水面可以是倾斜曲 线、水平线或上拱半椭圆曲线。
(2)潜水等水位线图(等高线图),图3-10
(3)潜水等水位线图的用途(1、2、3、4、5、6、7)
图3-9 甘肃古浪保和附近水文地质剖面示意图
三、承压水
承压水是充满在 两隔水层或弱透 水层之间含水层 中的地下水。 当这种含水层中 未被水充满时, 其性质与潜水相 似,称为无压层 间水。
冲积平原地下水特征
冲积平原地下水特征冲积物中的地下水–南方冲积平原:如长江、珠江、钱塘江等下游冲积平原冲积物特点–沉积厚度小,一般20~60m,最厚不超过300m,规–具“二元结构”,含水层以砂砾石层为主,微承压。
在大河的中下游,一般都堆积有很厚的松散沉积物,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
冲积平原以河流沉积物为主,常夹有湖积物、风积物甚至海相堆积物。
冲洪积平原地势平坦。
河流进入平原后,河床坡度变缓,河水携带泥沙的能力下降,使河床淤积变浅。
洪水漫滩时,河水携带的粗颗粒悬砂首先在河床两岸沉积,形成天然堤。
又因天然堤的围限,河床不断抬高,久而久之,河床高出地表,形成所谓“地上河”(图6.8)。
当洪水冲破天然堤后,河水携带的泥沙物质在决口处堆积,形成决口扇。
洪水漫溢至河流两侧平原区后,低洼地区就会积水,从而形成了湖泊、沼泽。
一次次的大洪水,会一次次冲决天然堤,如此持续不断,形成了许多古河道、沙堤、沙坝、牛轭湖、决口扇等地貌和沉积物。
例如华北平原,河流自山前倾斜平原进入中部平原以后,河床坡度变缓,河流改道频繁,形成了洪泛平原和湖泊、洼地相沉积,冲积层与湖积层相互交叠,具有游移的沉积特征(图6.9)。
含水砂体呈条带状、岛状分布,由河道、沙堤、沙坝、牛轭湖等沉积物构成,富水性和透水性均自西向东变差。
在冲洪积平原,地下水水平径流滞缓。
地下水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灌溉回归水和上游的侧向径流补给,排泄方式有蒸发、向下游的侧向径流排泄和人工开采等。
在以蒸发排泄为主的地区,常见地表盐渍化现象。
地下水水质表现为,上层潜水是咸水或微咸水,下部承压水是淡水,大体具有“上咸下淡”的水质变化。
在平原地区深部的冲积物中常存在层状或透镜体状的砂层含水层,赋存有较为丰富的地下水。
地下水呈承压状态,有时钻井揭露后能自流出地表。
地下水主要是获得来自上游的侧向径流补给,向下游侧向径流排泄,或向上部浅部含水层越流排泄。
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相对比较稳定。
由于地下水补给区距离远,地下水不易获得补给,开采这种地下水一般不可获得恢复补充。
地下水的类型及其特点是什么
地下水的类型及其特点是什么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表以下岩石空隙、土壤孔隙和裂隙中的水。
它在地球上的水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水资源。
地下水的类型多样,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孔隙水孔隙水是存在于松散沉积物孔隙中的地下水。
其主要特点包括:分布广泛:松散沉积物在很多地区都有分布,如河流冲积平原、滨海平原、山间盆地等,使得孔隙水的分布较为广泛。
含水层均匀:由于沉积物颗粒较为均匀,孔隙水的含水层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相对均匀。
水量丰富:在孔隙发育良好、厚度较大的地区,孔隙水的水量较为丰富。
水质较好:一般来说,孔隙水的水质较好,受到的污染相对较少。
但是,孔隙水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其含水层的渗透性相对较弱,地下水的流动速度较慢。
二、裂隙水裂隙水是存在于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
根据裂隙的成因,可分为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
风化裂隙水:分布在风化壳中,通常深度不大。
其特点是分布不均匀,富水性较差。
成岩裂隙水:与岩石的成岩过程有关,水量较小。
构造裂隙水:是裂隙水中最为重要的类型,由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裂隙发育而成。
其特点是具有明显的方向性,通常沿着断裂带或裂隙密集带分布,水量较大,且往往具有良好的导水性。
裂隙水的总体特点是分布不均匀、水力联系较差,但在裂隙发育密集的地区,可能形成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三、岩溶水岩溶水又称喀斯特水,是指赋存和运移于可溶岩的溶隙、溶洞中的地下水。
岩溶水的特点十分显著: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岩溶发育的地区,地下水可能在某些部位形成巨大的溶洞和地下河,而在其他部位则几乎无水。
水量丰富:在岩溶发育强烈的地区,地下水资源往往极为丰富。
水质优良:一般具有良好的水质,但容易受到污染。
动态变化大:由于岩溶通道的复杂性和开放性,岩溶水的水位和流量变化较大,且变化迅速。
此外,岩溶水的开发利用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风险,如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四、承压水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地质时期深层承 压水 形成 的复杂性 深层 承压水 系指 深埋 于地下 ,储存运移于两个不透水或弱 透水层之 间含水层之 中 ,且具有承压特性 的地下水 。深层承压 水 以在地质历史 时期形成 、接受异地补给为主 、储存在相对封 闭环境 内、循环更新 比较缓慢为特征。 在 深层 承压水水资源评价方 面, 通常认为它是由侧向补 给、 越流补给 、弹性释水 、压密释水等部分构成 的。但是 ,在对深 层承压水不 同组成量 的分割上却 困难重重 ,有时甚至是不可能 的,应如何合理地确定不至于引起环境变化 的水头降深成为深 层水资源开发利用及评价 的重要问题。 下 面通过对我 国几个 大型沉积盆地 中深层地下水系统的分 析 ,对深层水形成的复杂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 2 . 1东部各大平原 区的深层 承压水 新生代 以来 , 中国东部诸盆地 区以沉降为主 , 堆 积了厚层 、 巨厚层 的陆相 、海陆交互相 的松散沉积物 ,储存运移在其 中的 地下水为地 区发展供水提供 了优质水源 。同时也是未来 区域 生 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的重要条件 。以往 的勘查表明 ,这些盆地中 的沉积物成 因类型多样 、沉积层叠置组合关系复杂 ,系统结构 在空间分布上 ,既是非均质 的又是各 向异性的 ,更有沉积间断 发生 ;在时 间上往往是非 同步沉积物 的集合体 。表现为地下水 涌水量及水化学组成都存在着较大的地 区差异 。 2 . 1 . 1 松辽平原的深层水 松辽平原位于我 国东北部 ,是我 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 ,受 新生代 以来沉降影响 ,堆积 了巨厚层的新生代松散沉积物。沉 积物成因及组成一方面表现为结构复杂 ,另一方面又有 比较好 的规律性分布 ,从山前至盆地 中心沉积物往往 由单 一成 因变 为 多成因 ,其结构组成 由单层变为多层 ,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 地下水化学组成基本呈带状分布 ,以淡水为主 ,且 矿化度 明显 低于顶部潜水的矿化度。受原生地球化学背景影响 ,在盆地 中 心部位往 往富集铁 、锰 和氟 等元素 。 但这里应强调指 出因新近系承压水补给条件差 、 迳流缓慢 , 属于消耗型水源地类型 ,加之其水质优 良,只能做为该 区后备 型战略性水源地预以开发 ,且应加强地下水管 理工作 ,使之持 续稳 定开发利用。 2 . 1 . 2黄淮海平原 的深层地下水 黄淮海平原地处华北地区的东部 ,以黄河 为界 ,分为南北 两部分 ,黄河以北 为海 滦河平原 ,以南为淮河平原 ,总面积为 2 8 万多平方 公里。新生代 以来 ,围绕 渤海湾堆积 了厚达 1 0 0 0 3 5 0 0 m的松散沉积 物 ,仅第 四系就 往往厚达 2 0 0~6 0 0 m。 山前地带 以冲洪积 物为 主一中东部平原为 冲积 、湖积组成—滨 海平原 主要 为海积湖积及 冲积叠积而成 ,含水层组往往 由单层 变为多层 。 多年的地质—水 文地质勘查 表明,黄淮海平原地下水系统 结构 的复杂性表现为地层结构在空间上的不均匀 ,时空上的叠
给和洪水渗入补给等,可以说地表水又转化为多种水源补给地
下水 。 l - 3 凝 结水 和冻 融水 补给 的地 下水
在地下水资源量 的评价 中 , 凝结水 的入渗是不可忽视 的问 题。 在西北地 区, 凝结水对地下水 的补给作用更为人们所关注 , 甘肃 省地矿局 、新疆第一水文地质大 队、内蒙古 1 0 4队等 以及 各省 ( 区 )的地下水均衡试验站都做过相关试验 ,取得 了重要
我 国地 下水 形成特 点 周曼 宇
我 国地 下水 形成 特点
周 曼宇
( 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 ,吉林 长春 1 3 0 0 2 2 ) 摘 要 :本 文通过 对我国地 下水资源形成的特点的 阐述 ,说明 了地下水资 源评价 中要针对不 同地 区地 下水类型的行程特点应采用不 同
的方法进 行分析。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说 明 了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 关键词 :地下水 ; 形成特点 中图分类号 :P 6 4 I . I 2 文献标 识码 :A
1 . 2以 地表 水 补 给 为 主 的 地 下水 以地表水补 给为 主的地下水 ( 主要是浅层地 下水 ),是指 河流及 其它 地表水体 人渗补 给地下水 的 比重 大于 5 0 %的地下 水。
我 国河流众 多 ,湖泊 星罗棋布 ,加上人工修建 的水库 、塘 坝 、渠道等地表水体 ,在适 当的条件下补给地下水 。地表水通 过各种形式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 ,如通过河道渗漏补 给、渠 系 渗漏补给 、地表水灌溉渗入补给 、水库 、湖泊 、池塘等渗漏补
以大气 降水 补给为主的地下水 是指在总补给量 中,降水人 渗补 给量 的 比重在 5 0 %以上 ,其地 下水 位和 水量 的年 内和年
际变化都服从于降水变化 的规律 , 但往往受到其它 因素 的影 响, 如气候 、地形 、地质 和人 为因素等 , 这些 因素对 降水补给地下 水 的过程起着加强或者削弱的作用 。 气候 因素对 地下水形 成影 响最大的是降水量 ,降水量的大 小 、降水量 的地 区分布 、降雨强度等都直接影 响着 降水对 地下 水 的入渗补给量 。秦岭淮河是我 国一条重要 的 自然界 线 ,它与 多年平 均 8 0 0 a r m降水 量等值线基 本一致 ,同时 与干燥度 ,平 衡线 ( 即降水量 与蒸发量基本相 当的等值线 ) 及水分盈 亏的 0 等值线基本一致 , 此线 以南为 降水量 丰沛的湿润 地区 ,此线以 北为水量偏少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地下水赋存于不 同深度 、不 同类型 的岩层之 中,按形成特 点和循环更新 的特性可分为两部分 。 是参 与现代陆地水循环 ,在循环交替过程 中不断接受补 给和不断更新 ,并且 在各 种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下 ,水质 与水量 的变化 与现代气候 密切 相关 , 这 部分 地下水俗称浅层地 下水 ,按其埋藏条件 ,又 可分为潜水和承压水两种类型 。 另一部分是 地质时期 形成 的地 下水 , 补 给和运动极其缓慢 , 埋藏较深 ,通常称为深层承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上 述两部分 地下水在形成和区域分布上 ,有显著不同的特
一
点。
地 下水 是由不同的补给来 源 ,在多种因素作用下 ,通过各 种途径渗入补 给形成 的。我国 自然 条件 十分复杂 ,各地区影响 地下水形成 的主 导因素各有不 同 ,造成 各地 区的地下水形 成与 分布 、数量和质量都有显著差别 , 1 现代陆地水循环的地下水补给的 多源性
1 . 1以 大气 降 水 补 给 为 主 的 地 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