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数学(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专题3 数 列 第1讲
【金版教程】2017届高考文科数学(全国通用)二轮文档讲义:第1编专题1-2数形结合思想
第二讲 数形结合思想思想方法解读考点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研究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典例1 已知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x )满足当x ≥0时,f (x )=⎩⎪⎨⎪⎧log12 (x +1),x ∈[0,1),1-|x -3|,x ∈[1,+∞),则关于x 的函数F (x )=f (x )-a (0<a <1)的所有零点之和为( )A .2a -1B .2-a -1C .1-2-aD .1-2a[解析] 因为f (x )为R 上的奇函数,所以当x <0时,f (x )=-f (-x )=⎩⎪⎨⎪⎧-log12 (-x +1),x ∈(-1,0),-1+|-x -3|,x ∈(-∞,-1],画出函数y =f (x )的图象和直线y =a (0<a <1),如图.由图可知,函数y =f (x )的图象与直线y =a (0<a <1)共有5个交点,设其横坐标从左到右分别为x 1,x 2,x 3,x 4,x 5,则x 1+x 22=-3,x 4+x 52=3,而由-log12 (-x 3+1)=a ,即log 2(1-x 3)=a ,可得x 3=1-2a ,所以x 1+x 2+x 3+x 4+x 5=1-2a ,故选D.[答案] D利用数形结合研究方程的根(求函数零点)解决策略(1)用函数的图象讨论方程(特别是含参数的指数、对数、根式、三角等复杂方程)的解的个数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先把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看作是两个熟悉函数的表达式(不熟悉时,需要作适当变形转化为两个熟悉的函数),然后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两个函数的图象,图象的交点个数即为方程解的个数.(2)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函数性质有关问题时常有以下几种类型:①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画出函数的图象,从图象的变化趋势看函数的单调性,从图象的对称看函数的奇偶性.②研究函数的对称性:画出函数的图象,可从图象的分布情况看图象的对称性.③比较函数值的大小:对于比较没有解析式的函数值大小,可结合函数的性质,画出函数的草图,结合图象比较大小.【针对训练1】 [2016·山东重点高中模拟]若实数a 满足a +lg a =4,实数b 满足b +10b=4,函数f (x )=⎩⎨⎧x 2+(a +b )x +2,x ≤0,2,x >0,则关于x 的方程f (x )=x 的根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答案 C解析 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y =10x ,y =lg x 以及y =4-x 的图象,其中y =10x ,y =lg 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直线y =x 与y =4-x 的交点为(2,2),所以a +b =4,f (x )=⎩⎨⎧x 2+4x +2,x ≤0,2,x >0,当x ≤0时,由x 2+4x +2=x 可得,x =-1或-2;当x >0时,易知x =2,所以方程f (x )=x 的根的个数是3.考点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不等式或求参数范围典例2 (1)[2015·福建高考]已知AB →⊥AC →,|AB →|=1t ,|AC →|=t .若点P 是△ABC所在平面内的一点,且AP →=AB →|AB →|+4AC→|AC →|,则PB →·PC →的最大值等于( )A .13B .15C .19D .21[解析] 依题意,以点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所以点B ⎝ ⎛⎭⎪⎫1t ,0,C (0,t ),AP →=(1,0)+4(0,1)=(1,4)即P (1,4)且t >0.所以PB →·PC →=⎝ ⎛⎭⎪⎫1t -1,-4·(-1,t -4)=⎝ ⎛⎭⎪⎫1t -1×(-1)-4×(t -4)=17-1t -4t ≤17-21t ×4t=13(当且仅当1t =4t ,即t =12时取等号),所以PB →·PC →的最大值为13,故选A.[答案] A(2)[2014·全国卷Ⅱ]已知偶函数f (x )在[0,+∞)上单调递减,f (2)=0.若f (x -1)>0,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作出函数f (x )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 因为f (x -1)>0,所以-2<x -1<2, 解得-1<x <3.则x 的取值范围为(-1,3). [答案] (-1,3)数形结合思想解决不等式(或求参数范围)的解题思路求参数范围或解不等式问题时经常联系函数的图象,根据不等式中量的特点,选择适当的两个(或多个)函数,利用两个函数图象的上、下位置关系转化成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往往可以避免繁琐的运算,获得简捷的解答.【针对训练2】 (1)使log 2(-x )<x +1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1,0)解析 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作出y =log 2(-x ),y =x +1的图象,由图可知,x 的取值范围是(-1,0).(2)若不等式|x -2a |≥12x +a -1对x ∈R 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 ⎛⎦⎥⎤-∞,12解析 作出y =|x -2a |和y =12x +a -1的简图,依题意知应有2a ≤2-2a ,故a ≤12.考点利用数形结合求最值典例3(1)已知圆C :(x -a )2+(y -b )2=1,平面区域Ω:⎩⎨⎧x +y -7≤0,x -y +3≥0,y ≥0.若圆心C ∈Ω,且圆C 与x 轴相切,则a 2+b 2的最大值为( )A .5B .29C .37D .49[解析] 由已知得平面区域Ω为△MNP 内部及边界.∵圆C 与x 轴相切,∴b =1.显然当圆心C 位于直线y =1与x +y -7=0的交点A (6,1)处时,a max =6.∴a 2+b 2的最大值为62+12=37.故选C.[答案] C(2)已知P 是直线l :3x +4y +8=0上的动点,P A ,PB 是圆x 2+y 2-2x -2y +1=0的两条切线,A ,B 是切点,C 是圆心,则四边形P ACB 面积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 从运动的观点看问题,当动点P 沿直线3x +4y +8=0向左上方或右下方无穷远处运动时,直角三角形P AC 的面积S Rt △P AC =12|P A |·|AC |=12|P A |越来越大,从而S 四边形P ACB 也越来越大;当点P 从左上、右下两个方向向中间运动时,S 四边形P ACB 变小,显然,当点P 到达一个最特殊的位置,即CP 垂直于直线l 时,S 四边形P ACB 应有唯一的最小值,此时|PC |=|3×1+4×1+8|32+42=3, 从而|P A |=|PC |2-|AC |2=2 2.所以(S 四边形P ACB )min =2×12×|P A |×|AC |=2 2. [答案] 2 2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最值问题的一般思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求与几何图形有关的最值问题,也可以求与函数有关的一些量的取值范围或最值问题.(1)对于几何图形中的动态问题,应分析各个变量的变化过程,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求解.(2)对于求最大值、最小值问题,先分析所涉及知识,然后画出相应图象,数形结合求解.【针对训练3】 [2016·潍坊模拟]已知函数f (x )=x 2-2(a +2)x +a 2,g (x )=-x 2+2(a -2)x -a 2+8,设H 1(x )=max{f (x ),g (x )},H 2(x )=min{f (x ),g (x )}(max{p ,q }表示p ,q 中的较大值,min{p ,q }表示p ,q 中的较小值),记H 1(x )的最小值为A ,H 2(x )的最大值为B ,则A -B =( )A .16B .-16C .a 2-2a -16D .a 2+2a -16答案 B解析 H 1(x )=max{f (x ),g (x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H 2(x )=min{f (x ),g (x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由f (x )=g (x )⇒x 2-2(a +2)x +a 2=-x 2+2(a -2)x -a 2+8,解得x 1=a -2,x 2=a +2.而函数f (x )=x 2-2(a +2)x +a 2,g (x )=-x 2+2(a -2)x -a 2+8的图象的对称轴恰好分别为x =a +2,x =a -2,可见二者图象的交点正好在它们的顶点处,如图1所示,因此H 1(x ),H 2(x )的图象分别如图2,图3所示(图中实线部分)可见,A =H 1(x )min =f (a +2)=-4a -4,B =H 2(x )max =g (a -2)=12-4a ,从而A -B =-16.考点数形结合思想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典例4 已知F 1、F 2分别是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左、右焦点,过点F 2与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平行的直线交双曲线另一条渐近线于点M ,若点M 在以线段F 1F 2为直径的圆外,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 .(1,2)B .(2,3)C .(3,2)D .(2,+∞)[解析] 如图所示,过点F 2(c,0)且与渐近线y =b a x 平行的直线为y =ba (x -c ),与另一条渐近线y =-ba x 联立得⎩⎪⎨⎪⎧y =ba (x -c ),y =-ba x ,解得⎩⎪⎨⎪⎧x =c2,y =-bc2a ,即点M ⎝ ⎛⎭⎪⎫c2,-bc 2a .∴|OM |=⎝ ⎛⎭⎪⎫c 22+⎝ ⎛⎭⎪⎫-bc 2a 2=c21+⎝ ⎛⎭⎪⎫b a 2 ∵点M 在以线段F 1F 2为直径的圆外, ∴|OM |>c , 即c 21+⎝ ⎛⎭⎪⎫b a 2>c ,得 1+⎝ ⎛⎭⎪⎫b a 2>2. ∴双曲线离心率e =ca =1+⎝ ⎛⎭⎪⎫b a 2>2. 故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2,+∞).故选D.[答案] D数形结合在解析几何中的解题策略(1)数形结合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以数解形,通过方程等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也就是解析法,解析法与几何法结合来解题,会有更大的功效.(2)此类题目的求解要结合该曲线的定义及几何性质,将条件信息和结论信息结合在一起,观察图形特征,转化为代数语言,即方程(组)或不等式(组),从而将问题解决.【针对训练4】 已知中心在原点的椭圆与双曲线有公共焦点,且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且两条曲线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P ,△PF 1F 2是以PF 1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若|PF 1|=10,椭圆与双曲线的离心率分别为e 1,e 2,则e 1e 2的取值范围是( )A .(0,+∞)B.⎝ ⎛⎭⎪⎫13,+∞C.⎝ ⎛⎭⎪⎫15,+∞D.⎝ ⎛⎭⎪⎫19,+∞ 答案 B解析 如图,由题意知r 1=10,r 2=2c ,且r 1>r 2.e 2=2c 2a 双=2c r 1-r 2=2c10-2c =c 5-c ;e 1=2c 2a 椭=2c r 1+r 2=2c 10+2c =c 5+c.∵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c +2c >10,∴c >52, ∴e 1e 2=c 225-c 2=125c 2-1>13,因此选B.。
名师导学2017年高三文科数学二轮课件
二、填空题 5.某个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既可表示为b,ba,0, 也可表示为{a,a+b,1},则 a2 017+b2 017=________.
【解析】0 由题意得 a≠0,则ab+ =b1=0,或aba+ =b1= ,0, 解得ab= =- 1,1,所以 a2 017+b2 017=0.
(3)已知命题 p:函数 f(x)=2ax2-x-1 在(0,1)内 恰有一个零点;命题 q:函数 y=x2-a 在(0,+∞)上是
减函数.若 p 且綈 q 为真命题,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A.(1,+∞) B.(-∞,2] C.(1,2] D.(-∞,1]∪(2,+∞)
【解析】选 C 由题意可得,对命题 p,令 f(0)·f(1)<0, 即-1·(2a-2)<0,得 a>1; 对命题 q,令 2-a<0,即 a>2, 则綈 q 对应的 a 的范围是(-∞,2].
合 M 的每个元素 x 验证 p(x)成立;但要判定全称命题 是假命题,却只要举出集合 M 中的一个 x=x0,使得 p(x0)不成立即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举一个反例”). 要判定一个特称命题是真命题,只要在限定集合 M 中 能找到一个 x=x0,使 p(x0)成立即可;否则,这一存在 性命题是假命题.
7.设命题 p:已知非零向量 a,b,“|a|=|b|”是“(a +b)⊥(a-b)”的充要条件;命题 q:M 为平面上一动
点,A,B,C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角 α,使M→A=sin2 α M→B+cos2α M→C.
给出下列命题:
①p∧q;②p∨q;③(綈 p)∧q;④(綈 p)∨q.
其中假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将所有假命题的 序号都填上)
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分清条件和结论;找推式,判断“p⇒q” 及“q ⇒p”的真假;下结论,根据推式及定义下结论; (2)等价转化法:条件和结论带有否定词语的命题, 常转化为其逆否命题来判断; (3)集合法:小范围可推出大范围,大范围不能推 出小范围.
【5个专题16份】2017届高三数学(文)高考二轮复习专题课件
考点四
第一讲 集合、常用逻辑用语
课前自主诊断
课堂对点补短
限时规范训练
上页
下页
考点四
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
试题
解析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7.(2016· 高考天津卷)设 x>0,y∈R,则“x>y”是“x>|y|”的( C ) A.充要条件 C.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B.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课前自主诊断
课堂对点补短
限时规范训练
上页
下页
考点三
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
试题
解析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5.(2016· 高考浙江卷)命题“∀x∈R,∃x∈N*,使得 n≥x2”的否 定形式是( D ) A.∀x∈R,∃n∈N*,使得 n<x2 B.∀x∈R,∀n∈N*,使得 n<x2 C.∃x∈R,∃n∈N*,使得 n<x2 D.∃x∈R,∀n∈N*,使得 n<x2
∵x2-4x+3<0,∴1<x<3,∴A={x|1<x<3}.
3 3 ∵2x-3>0,∴x> ,∴B=xx>2 . 2 3 ∴A∩B={x|1<x<3}∩xx>2 3 =x2<x<3 .
考点四
第一讲 集合、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讲 集合、常用逻辑用语
课前自主诊断
课堂对点补短
限时规范训练
上页
下页
第一讲 集合、常用逻辑用语
课前自主诊断
课堂对点补短
限时规范训练
上页
下页
第一讲 集合、常用逻辑用语
课前自主诊断
课堂对点补短
2017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 专题七 选考系列 第1讲
由|AB|=
10得
cos2α=38,tan
α=±
15 3.
所以 l 的斜率为
315或-
15 3.
真题感悟·考点整合
热点聚焦·题型突破第二十页,编归辑于纳星期总六结:二·思点 二维十升四分华。
探究提高 高考中该部分的试题是综合性的,题目中既有 极坐标的问题,也有参数方程的问题,考生既可以通过极 坐标解决,也可以通过直角坐标解决,但大多数情况下, 把极坐标问题转化为直角坐标问题,把参数方程转化为普 通方程更有利于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下解决问题.要重视把极坐
(θ 为参数).
(3)抛物线 y2=2px(p>0)的参数方程为xy==22pptt2,(t 为参数).
真题感悟·考点整合
热点聚焦·题型突破第七页,编辑归于星纳期六总:结二点·思二十维四升分。华
热点一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及极坐标的应用
【例1】 (2015·全国Ⅰ卷)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C1:x=-2,圆 C2:(x-1)2+(y-2)2=1,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 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热点聚焦·题型突破第十六页,编归辑于纳星期总六结:二·思点 二维十升四分华。
解 (1)C1:(x+2)2+(y-1)2=1,C2:1x62 +y92=1.
曲线 C1 为圆心是(-2,1),半径是 1 的圆.
曲线 C2 为中心是坐标原点,焦点在 x 轴上,长轴长是 8,短轴长
是 6 的椭圆.
(2) 曲 线 C2 的 左 顶 点 为 ( - 4 , 0) , 则 直 线 l 的 参 数 方 程 为
真题感悟·考点整合
热点聚焦·题型突破第十八页,编归辑于纳星期总六结:二·思点 二维十升四分华。
热点三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综合应用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三 数列 第一讲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数学教案
第一讲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考情分析]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判定及其通项公式在考查基本运算、基本概念的同时,也注重对函数与方程、等价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的考查;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考查主要是求解数列的等差中项、等比中项、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的最大、最小值等问题,主要是中低档题;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年份 卷别 考查角度及命题位置 2017Ⅰ卷 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T 172015Ⅰ卷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T 7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前n 项和公式·T 13Ⅱ卷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性质及前n 项和公式·T 5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性质·T 9[真题自检]1.(2015·高考全国卷Ⅱ)设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a 1+a 3+a 5=3,则S 5=( ) A .5 B .7 C .9D .11解析:法一:∵a 1+a 5=2a 3,∴a 1+a 3+a 5=3a 3=3,∴a 3=1,∴S 5=5a 1+a 52=5a 3=5.法二:∵a 1+a 3+a 5=a 1+(a 1+2d )+(a 1+4d )=3a 1+6d =3,∴a 1+2d =1, ∴S 5=5a 1+5×42d =5(a 1+2d )=5.解析:A2.(2015·高考全国卷Ⅰ)已知{a n }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S n 为{a n }的前n 项和,若S 8=4S 4,则a 10=( ) A.172 B.192C .10D .12解析:∵公差为1,∴S 8=8a 1+8×8-12×1=8a 1+28,S 4=4a 1+6.∵S 8=4S 4,∴8a 1+28=4(4a 1+6),解得a 1=12,∴a 10=a 1+9d =12+9=192.答案:B3.(2015·高考全国卷Ⅰ改编)在数列{a n }中,a 1=2,a n +1=2a n ,S n 为{a n }的前n 项和.若S n =126,求n 的值.解析:∵a 1=2,a n +1=2a n ,∴数列{a n }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又∵S n =126,∴21-2n1-2=126,∴n =6.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方法结论]1.两组求和公式 (1)等差数列:S n =n a 1+a n2=na 1+n n -12d ;(2)等比数列:S n =a 11-q n 1-q =a 1-a n q1-q(q ≠1).2.在进行等差(比)数列项与和的运算时,若条件和结论间的联系不明显,则均可化成关于a 1和d (q )的方程组求解,但要注意消元法及整体计算,以减少计算量.[题组突破]1.(2017·贵阳模拟)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3+a 9=16,则S 11=( ) A .88 B .48 C .96D .176解析:依题意得S 11=11a 1+a 112=11a 3+a 92=11×162=88,选A. 优解:依题意,可考虑将题目中的等差数列特殊化为常数列(注意慎用此方法),即a n =8,因此S 11=88,选A. 答案:A2.(2017·海口模拟)已知数列{a n },a n >0, 它的前n 项和为S n ,且2a 2是4a 1与a 3的等差中项.若{a n }为等比数列,a 1=1,则S 7=________.解析:设数列{a n }的公比为q ,依题意有a 1=1,4a 2=4a 1+a 3,即4q =4+q 2,故q =2,则S 7=1-271-2=127. 答案:1273.(2017·长沙模拟)已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其中a 2+a 3=8,a 5=3a 2.(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数列{b n }中,b 1=1,b 2=2,从数列{a n }中取出第b n 项记为c n ,若{c n }是等比数列,求{b n }的前n 项和.解析:(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依题意有⎩⎪⎨⎪⎧2a 1+3d =8a 1+4d =3a 1+3d,解得a 1=1,d =2,从而{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1,n ∈N *. (2)c 1=ab 1=a 1=1,c 2=ab 2=a 2=3, 从而等比数列{c n }的公比为3, 因此c n =1×3n -1=3n -1.另一方面,c n =a n b =2b n -1, 所以2b n -1=3n -1,因此b n =3n -1+12. 记{b n }的前n 项和为S n , 则S n =1+31+…+3n -1+n 2=3n+2n -14.[误区警示]在运用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时,一定要注意判断公比q 是否为1,切忌盲目套用公式导致失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方法结论]1.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常用性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性质 (1)若m ,n ,p ,q ∈N *,且m +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2)a n =a m +(n -m )d ;(3)S m ,S 2m -S m ,S 3m -S 2m ,…仍成等差数列(1)若m ,n ,p ,q ∈N *,且m +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 (2)a n =a m qn -m ;(3)S m ,S 2m -S m ,S 3m -S 2m ,…仍成等比数列(S m ≠0)(1)若n 为奇数,则S n =na 12n+.(2)若n 为偶数,则S n =n2(a 2n +a 12n +).3.在等差数列中,当项数为偶数2n 时,有S 偶-S 奇=nd ,S 偶S 奇=a n +1a n;当项数为奇数2n -1时,有S 奇-S 偶=a n ,S 偶S 奇=n -1n. 4.在等比数列中,当项数为偶数2n 时,S 偶S 奇=q . [题组突破]1.(2017·洛阳模拟)等差数列{a n }为递增数列,若a 21+a 210=101,a 5+a 6=11,则数列{a n }的公差d 等于( ) A .1 B .2 C .9D .10解析:依题意得(a 1+a 10)2-2a 1a 10=(a 5+a 6)2-2a 1a 10=121-2a 1a 10=101,∴a 1a 10=10, 又a 1+a 10=a 5+a 6=11,a 1<a 10,∴a 1=1,a 10=10,d =a 10-a 110-1=1,选A.答案:A2.(2017·江西红色七校联考)等比数列{a n }满足a n >0,q >1,a 3+a 5=20,a 2a 6=64,则公比q 为( )A.14B.12 C .2D .4解析:通解:由已知可得a 21q 6=64,即a 1q 3=8,得a 4=8,所以8q+8q =20,化简得2q 2-5q+2=0,解得q =2或q =12(舍去),故q =2,选C.优解:由已知可得⎩⎪⎨⎪⎧a 3+a 5=20a 3a 5=64,解得⎩⎪⎨⎪⎧a 3=4a 5=16或⎩⎪⎨⎪⎧a 3=16a 5=4(舍去),故a 5a 3=164=4=q 2,故q =2,选C. 答案:C3.(2017·江西高安中学等九校联考)已知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若a 1·a 6·a 11=33,b 1+b 6+b 11=7π,则tanb 3+b 91-a 4·a 8的值是( )A .1B.22C .-22D .- 3解析:{a n }是等比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且a 1·a 6·a 11=33,b 1+b 6+b 11=7π,∴a 36=(3)3,3b 6=7π,∴a 6=3,b 6=7π3,∴tan b 3+b 91-a 4·a 8=tan 2b 61-a 26=tan2×7π31-32=tan(-7π3)=tan(-2π-π3)=-tan π3=- 3. 答案:D [误区警示]在等比数列中,S m ,S 2m -S m ,S 3m -S 2m …仍成等比数列的前提是S m ≠0,易忽视这一条件.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判定与证明[方法结论]1.证明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的两种基本方法: (1)利用定义,证明a n +1-a n (n ∈N *)为一常数; (2)利用等差中项性质,即证明2a n =a n -1+a n +1(n ≥2). 2.证明{a n }是等比数列的两种基本方法: (1)利用定义,证明a n +1a n(n ∈N *)为一常数; (2)利用等比中项性质,即证明a 2n =a n -1a n +1(n ≥2,a n ≠0). [典例] (2017·高考全国卷Ⅰ)记S n 为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 已知S 2=2,S 3=-6. (1)求{a n }的通项公式;(2)求S n ,并判断S n +1,S n ,S n +2是否成等差数列. 解析:(1)设{a n }的公比为q .由题设可得⎩⎪⎨⎪⎧a 11+q =2,a 11+q +q2=-6.解得q =-2,a 1=-2.故{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2)由(1)可得S n =a 11-q n 1-q =-23+(-1)n 2n +13.由于S n +2+S n +1=-43+(-1)n 2n +3-2n +23=2[-23+(-1)n 2n +13]=2S n ,故S n +1,S n ,S n +2成等差数列. [类题通法]等价转化思想在解决a n 与S n 关系问题中的应用在已知a n 与S n 的关系问题中,通常利用a n 与S n 的关系转化为{a n }中a n 与a n -1或a n +1与a n 的关系,然后求解其他问题.[演练冲关]1.(2017·华南师大附中测试)在数列{a n }中,a 1=p ,a n +1=qa n +d (n ∈N *,p ,q ,d 是常数),则d =0是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的( ) A .必要不充分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当d =0,p =0时,a n =0,数列{a n }不是等比数列,所以充分性不成立;当q =0,p =d ,d ≠0时,a n =d ,则数列{a n }为公比为1的等比数列,所以必要性不成立.综上所述,d =0是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故选D.答案:D2.(2017·临川一中模拟)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3,a n +1=n +1na n +2n +2. (1)证明:数列{a n n}是等差数列; (2)证明:1a 1+1a 2+1a 3+…+1a n<1.证明:(1)由a n +1=n +1n a n +2n +2得a n +1n +1=a n n +2,即a n +1n +1-a nn=2, ∴数列{a n n}是首项为3,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2)由(1)知,a n n=3+(n -1)×2=2n +1, ∴a n =n (2n +1), ∴1a n =1n2n +1<1n n +1=1n -1n +1,∴1a 1+1a 2+1a 3+…+1a n <(11-12)+(12-13)+(13-14)+…+(1n -1n +1)=11-1n +1<1, ∴1a 1+1a 2+1a 3+…+1a n<1.等差、等比数列与其他知识的交汇1.交汇点 数列与其他知识的交汇数列在中学教材中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较强的综合性,很多数列问题一般转化为特殊数列求解,一些题目常与函数、向量、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等知识交汇结合,考查数列的基本运算与应用.[典例1] (2017·宜昌月考)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OB →=a 1OA →+a 2 016OC →,且A ,B ,C 三点共线(该直线不过点O ),则S 2 016等于( )A .1 007B .1 008C .2 015D .2 016解析:∵A ,B ,C 三点共线,∴a 1+a 2 016=1,∴S 2 016=2 016a 1+a 2 0162=1 008,故选B.答案:B [类题通法]本题巧妙地将三点共线条件(PA →=xPB →+yPC →且A ,B ,C 三点共线⇔x +y =1)与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结合,解决的关键是抓住整体求值思想.[演练冲关]1.(2017·铜仁质检)在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a n }中,若a 3a 4a 5=3π,则sin(log 3a 1+log 3a 2+…+log 3a 7)的值为( ) A.12 B.32 C .1D .-32解析:因为a 3a 4a 5=3π=a 34,所以a 4=3π3,即log 3a 1+log 3a 2+…+log 3a 7=log 3(a 1a 2…a 7)=log 3a 74=7log 33π3=7π3,所以sin(log 3a 1+log 3a 2+…+log 3a 7)=32.答案:B2.创新点 新定义下数列的创新问题[典例2] 设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S 2n S n(n ∈N *)是非零常数,则称该数列为“和等比数列”;若数列{c n }是首项为2,公差为d (d ≠0)的等差数列,且数列{c n }是“和等比数列”,则d =________.解析:由题意可知,数列{c n }的前n 项和为S n =n c 1+c n2,前2n 项和为S 2n =2nc 1+c 2n2,所以S 2nS n =2nc 1+c 2n2n c 1+c n2=2+2nd 4+nd -d =2+21+4-d nd.因为数列{c n }是“和等比数列”,即S 2nS n为非零常数,所以d =4. 答案:4 [类题通法]解决新定义下数列问题一般是直接扣定义进行求解.本例的关键是抓住S 2nS n为非零常数来确定参数值.[演练冲关]2.在数列{a n }中,n ∈N *,若a n +2-a n +1a n +1-a n=k (k 为常数),则称{a n }为“等差比数列”,下列是对“等差比数列”的判断: ①k 不可能为0;②等差数列一定是“等差比数列”; ③等比数列一定是“等差比数列”; ④“等差比数列”中可以有无数项为0.其中所有正确判断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由等差比数列的定义可知,k 不为0,所以①正确,当等差数列的公差为0,即等差数列为常数列时,等差数列不是等差比数列,所以②错误;当{a n }是等比数列,且公比q =1时,{a n }不是等差比数列,所以③错误;数列0,1,0,1,…是等差比数列,该数列中有无数多个0,所以④正确. 答案:①④。
高考数学课件2017新课标Ⅱ文数
A. 5
B. 2 2
C. 2 3
D. 3 3
5
方法2:由题知: MF 2 4
1 cos60
4
N
又 MF MN ,且NMF MFx 60 3
M
△MNF 是正三角形, 点M 到NF的距离
2
3
d MF 2 3
2
1
8
6
4
2
焦半径公式 :
MF
p
1 cos
x0
p 2
否 是
11.从分别写有1,2,3,4,5 的5 张卡片中随机抽取1 张,放 回后再随机抽取1 张,则抽得的第一张卡片上的数大 于第二张卡片上的数的概率为( )D
A. 1
B. 1
10
5
C. 3
D. 2
10
5
点横坐标表示第一次去到的数 , 纵坐标表示是第二次取到 的数,则所有可能的情况有(1,1),(1,2),(1,3),L ,(5,5)共25种, 其中第一张卡片上的数大于第二张卡片上的数共有: (2,1), (3,1), (3, 2), (4,1), (4, 2), (4, 3), (5,1), (5, 2), (5, 3), (5, 4) 共10种情况,所以所求概率为 10 = 2
(1) 设{an }的公差为d,{bn }的公比为q,则 an a1 (n 1)d ,bn b1qn1,
a2 a3
b2 b3
2 5
1 1
dq 2d q2
2
5
d q
1或 2
d q
3(舍去) 0
所以bn 2n1
17.已知等差数列{an }的前n项和为Sn , 等比数列{bn }的前n项 和为Tn ,a1 1,b1 1,a2 b2 2. (2) 若T3 21,求S3 (2)因为T3 21,所以b1 b2 b3 1 q q2 21, 解得q 5或4
【18份】2017年高考数学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整合突破 专题1-专题3
B A
A=B
A与B互不包含
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命题p∨q,只要p,q有一真,即为真;命题p∧q, 只有p,q均为真,才为真;綈p和p为真假对立的命题. (2)命题p∨q的否定是 定是 (綈p)∨(綈q).
(綈p)∧(綈q) ;命题p∧q的否
4.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 (1)全称命题p:∀x∈M,p(x),它的否定綈p是假命题.∵x2+x+1=
1 2 x + + 2
3 3 4 ≥ 4 >0,∴命题q是真命题,由真值表可以判断
“p∧q”为假,“p∧(綈q)”为假,“(綈p)∨q”为真,
“(綈p)∨(綈q)”为真,所以只有②③正确,故选A.
命题真假的判定方法 (1)一般命题p的真假由涉及的相关知识辨别. (2)四种命题真假的判断依据:一个命题和它的逆否命 题同真假,而与它的其他两个命题的真假无关. (3)形如p∨q,p∧q,綈p命题的真假根据真值表判定.
x0∈M,綈p(x0).
(2)特称命题p:∃x0∈M,p(x0),它的否定綈p:∀
x∈M,綈p(x).
[失分警示] 1.忽略空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 合的真子集,在分类讨论时要注意“∅优先”的原则. 2.集合含义理解错误:集合{x|y=f(x)},{y|y= f(x)},{(x,y)|y=f(x)}中代表元素意义不同,前两个是数 集,第三个是点集. 3.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时,不能准确判断哪个是 “条件”,哪个是“结论”. 4.对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进行否定时,忘记“∀”与 “∃”的变化;混淆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2)[2015· 河南统考]已知命题p:∃x0∈R,使sinx0= 5 2 ;命题 q : ∀ x ∈ R ,都有 x + x + 1>0 ,给出下列结论: 2 ①命题“p∧q”是真命题;②命题“p∧(綈q)”是假
高考数学文(二轮复习)课件 函数与方程思想
(2)方程的思想,就是分析数学问题中变量间的等量关系, 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或者构造方程,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或 者运用方程的性质去分析、转化问题,使问题获得解决.方程 的教学是对方程概念的本质认识,用于指导解题就是善于利用 方程或方程组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方程思想是动中求静,研 究运动中的等量关系.
函数的主干知识、 函数的综合应用以及函数与方程思想的考 查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高考试题中,既有灵活多变的客 观性小题,又有一定能力要求的主观性大题,难度有易有难,可 以说是贯穿了数学高考整份试卷,高考中所占比重比较大.
(1)对于函数与方程思想, 在解题中要善于挖掘题目中的隐含 条件, 构造出函数解析式和妙用函数与方程的相互转化的关系是 应用函数与方程思想解题的关键. (2)当问题中出现多个变量时, 往往要利用等量关系减少变量 的个数, 如果最后能把其中一个变量表示成关于另一个变量的表 达式,那么就可有研究函数的方法将问题解决.
[回访名题] x2 若点O和点F(-2,0)分别是双曲线 a2 -y2=1(a>0)的中心和左 →· → 的取值范围为 焦点,点P为双曲线右支上的任意一点,则 OP FP ( ) A.[3-2 3,+∞)
7 C.-4,+∞ NhomakorabeaB.[3+2 3,+∞)
7 D.4,+∞
答案:B
解析:因为F(-2,0)是已知双曲线的左焦点,所以a2+1=
2 x 4,即a2=3,所以双曲线方程为 3 -y2=1.设点P(x0,y0),则有 2 x20 x → 0 2 3 -y0 =1(x0≥ 3),解得y20= 3 -1(x0≥ 3),因为 FP =(x0+
(4)解析几何中的许多问题,例如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位置关 系问题,需要通过解二元方程组才能解决,这都涉及二次方程 与二次函数的有关理论. (5)立体几何中有关线段的长、面积、体积的计算,经常需 要运用列方程或建立函数表达式的方法加以解决.
2017高考数学文科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二 不等
• 1.(1)(2016· 河南郑州检测)已知函数y=loga(x +c)(a,c为常数,其中 D a>0,a≠1)的图象如图, 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 A.a>1,c>1 • B.a>1,0<c<1 • C.0<a<1,c>1 • D.0<a<1,0<c<1 (-1,3) • (2)(2016· 湖北黄冈调考)已知偶函数f(x)在[0, +∞)上单调递减,f(2)=0,若f(x-1)>0,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 变 式 考 法 】 (1) 本 例 (2) 条 件 不 变 , 若 f(2x + 1)<0 , 则 x 的 取 值 范 围 是 3 1 -∞,- ∪ ,+∞ 2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例(2)条件变为“已知奇函数 f(x)在(0,+∞)上单调递减”,其他条件不变, (-∞,-1)∪(1,3) 则 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 .
(2016· 全国卷乙· 7题).
[例](2015· 全国卷Ⅰ· 13) 国卷甲· 7题).
①注意题设条件中的定义域对函数性质的影响.
②认真分析题设条件中图象的对称性、定义域、值域.
③关注分段函数分段区间端点的取舍.
①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a.能画出图象的函数用图象法,其思维流程为: 作图象 ―→ 看升降 ―→ 归纳单调性区间 b.由基本初等函数通过加、减运算或复合运算构成的函数用转化 解题 模板 法,其思维流程为:
• 突破点拨 • (1)依据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确定a,c的范 围. • (2) 利用数形结合,通过图象解不等式. 解析: (1)由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及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知 0<a<1,
2017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 专题三 数列 第1讲
即 a2> a1a3成立.
答案 C
真题感悟·考点整合
热点聚焦·题型突破 第四页,编归辑于纳星期总六:结二·点思二维十四升分。华
3.(2015·全国Ⅱ卷)设Sn是数列{an}的前n项和,且a1=-1,an+1=SnSn +1,则Sn=____________.
解得 λ=-1.
真题感悟·考点整合
热点聚焦·题型突破 第七页,编归辑于纳星期总六:结二·点思二维十四升分。华
考点整合
1.等差数列
(1)通项公式:an=a1+(n-1)d, (2)求和公式:Sn=n(a12+an)=na1+n(n- 2 1)d, (3)性质:①若 m,n,p,q∈N*,且 m+n=p+q,则 am+an =ap+aq; ②an=am+(n-m)d; ③Sm,S2m-Sm,S3m-S2m,…,成等差数列.
热点聚焦·题型突破 第二页,编归辑于纳星期总六:结二·点思二维十四升分。华
真题感悟
1.(2016·全国Ⅰ卷)已知等差数列{an}前9项的和为27,a10=8,则a100 =( )
A.100
B.99
C.98
D.97
解析 由等差数列性质,知 S9=9(a12+a9)=9×22a5=9a5= 27,得 a5=3,而 a10=8,因此公差 d=a1100--a55=1, ∴a100=a10+90d=98,故选 C.
真题感悟·考点整合
热点聚焦·题型突破 第十五页,归编辑纳于星总期六结:·二思点维二十升四分华。
【训练1】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1=1,an≠0,anan+1=λSn-1
2017届高考数学(文)(新课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3-6 导数与函数
(2)由 f′(1)=0,得 k=1,(6 分) 令 g(x)=(x2+x)f′(x), e-2+1 则 对任意 的 x>0 , f ′ (x)< 2 恒成立 等价于 对任意 的 x +x x∈(0,+∞),g(x)<e-2+1 恒成立, x+1 又 g(x)= x (1-x-xlnx),x∈(0,+∞), e
1 2 1 设 φ(t)=2lnt- +1,则 φ′(t)= + 2>0, t t t 1 所以 φ(t)=2lnt- +1 在其定义域上单调递增,即 h′(t)= t 1 2lnt- +1 单调递增. t 又 h′(1)=0,所以当 t∈(0,1)时,h′(t)<0,h(t)单调递减, 当 t∈(1,+∞)时,h′(t)>0,h(t)单调递增,所以 h(t)的最小 值为 h(1)=0, 所以(2t-1)lnt-t+1=0 仅有一解 t=1, 1-ln1 此时 a= 2 =1,切点为 M(1,0). 1
调研二 切线· 单调性 (2016· 河南六市联考)已知函数 f(x)=alnx-x,g(x)= x2-(1-a)x-(2-a)lnx,其中 a∈R. (1)若 g(x)在其定义域内为增函数,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2)若函数 F(x)=f(x)-g(x)的图像交 x 轴于 A,B 两点,AB 中点的横坐标为 x0,问:函数 F(x)的图像在点(x0,F(x0))处的切 线能否平行于 x 轴?
第6讲 导数பைடு நூலகம்函数
热 点 调 研
导数解答题是整套试卷的压轴题, 既是智力题, 也是耐力题, 做好该题,左手 985,右手 211,眼望双一流! 函数是数学永恒的主题,是中学数学最重要的主干知识之 一;导数是研究函数的有力工具,函数与导数不仅是高中数学的 核心内容,还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而且函数的观点及其思想 方法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教学的全过程,高考对函数的考查更多 的是与导数的结合,发挥导数的工具性作用,应用导数研究函数 的性质、证明不等式问题等,体现出高考的综合热点.
2017届高考数学(文)(新课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3-4 概率、统计
(2)派甲参赛比较合适.理由如下: - x 甲=85,- x 乙=85,s 甲 2=31.6,s 乙 2=50, 因为- x 甲=- x 乙,s 甲 2<s 乙 2, 所以甲的成绩较稳定,故派甲参赛比较合适.
1.已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部分数据,求其他数据.可根 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数据求出样本与整体的关系,利用频率和 等于 1 就可求出其他数据. 2.已知频率分布直方图,求某种范围内的数据.可利用图 形及某范围结合求解.
调研三 线性回归分析与统计案例 [线性回归分析] (2016· 新课标全国Ⅲ)下图是我国 2008 年至 2014 年生活垃圾 无害化处理量(单位:亿吨)的折线图.
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古典概型、意在考查考 生对该题型的掌握情况,强调新课标的高考考向.
1 1 解析 (1)设女生的人数为 n,则 = ×5,∴n=30. n 150 ∵抽取的样本人数为 700×10%=70, ∴样本中有男生 40 人和女生 30 人. (2)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出样本中身高在 170~190 cm 之间 的学生有 37 人, ∵样本容量为 70, ∴样本中学生身高在 170~190 cm 之间的 37 频率等于 . 70 37 ∴估计该校学生身高在 170~190 cm 之间的概率等于 . 70
而事件 A 包含的基本事件为(2,8),(7,8),(3,8),(3,7), (8,7),(8,2),(8,3),(7,3),共有 8 个. 8 2 所以 P(A)= = . 12 3 2 所以满足条件“m+n≥10”的概率为 . 3
调研二 频率分布直方图与茎叶图 [频率分布直方图] (2016· 四川)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某市政府为了鼓 励居民节约用水,计划调整居民生活用水收费方案,拟确定一个 合理的月用水量标准 x(吨),一位居民的月用水量不超过 x 的部 分按平价收费,超出 x 的部分按议价收费.为了了解居民用水情 况,通过抽样,获得了某年 100 位居民每人的月均用水量(单位: 吨),将数据按照[0,0.5),[0.5,1),„,[4,4.5]分成 9 组,制 成了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2017届高考数学(文)(新课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3-1 三角函数
二、认识解答题的特点.掌握解题思维中的“三化” 1.抽象问题具体化(包括对抽象函数可用与其具有相同性质 的具体函数作为代表来研究,字母用常数来代表); 2.复杂问题简单化; 3.尽量使陌生问题熟悉化,即强调变换问题的条件或结论, 使其表现形式符合数或形内部固有的和谐统一的特点,或者突出 所涉及的各种数学对象之间的知识联系,变成熟悉的形式.
2
2π ∵f(x)的最大值为 2,∴a=-1,最小正周期 T= =π.(6 2 分)
(2)列表:
π 2x+ 6 π 6 π 2 π x 0 6 2 π 3π 2 2π 3 -2 2π 13π 6
5π 12 0
11π 12 0 π
f(x)
1
1
(9 分)
画图如下:
(12 分)
【回顾】 (1)列表.(2)描点连线. 要注意: 列表时对于所给区间与周期的关系要明确; 画图时, 要用平滑的曲线结合三角函数图像的走势来描点连线.力争使图 像给人以美观、舒服的感觉,而不是生硬的味道.
2α+β
49×5 239 -1=2× -1=- .(6 分) 2 729 729
tan(α-β)+tanβ (2)tanα=tan[(α-β)+β]= 1-tan(α-β)tanβ 1 1 - 2 7 1 = = .(7 分) 1 1 3 1+ × 2 7
tanα+tan(α-β) tan(2α - β) = tan[α + (α - β)] = = 1-tanαtan(α-β) 1 1 + 3 2 =1.(8 分) 1 1 1- × 3 2 π 1 ∵tanα= >0,∴0<α< ,∴0<2α<π. 3 2 2tanα π 3 又∵tan2α= = >0,∴0<2α< . 2 1-tan2α 4 π 1 ∵tanβ=- <0,∴ <β<π,∴-π<2α-β<0.(10 分) 7 2 3π ∴2α-β=- .(12 分) 4
2017届高考数学(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考前增分指导一(1)
答案 (1)B (2)D
探究提高 特例法解选择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取特例尽可能简单,有利于计算和推理; 第二,若在不同的特殊情况下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论相符, 则应选另一特例情况再检验,或改用其他方法求解.
【训练2】 等差数列{an}的前m项和为30,前2m项和为100,则它 的前3m项和为( A.130 解析 B.170 ) C.210 D.260
解析
对任意正整数 m、n,都有 am+n=am· an,取 m=1,
an+1 1 1 1 则有 an+1=an· a1⇒ a =a1=3.故数列{an}是以3为首项, 以3为 n 1 1 1- n 3 1 3 1 1 公比的等比数列,则 Sn= = 1-3n< , 1 2 2 1-3 由于 Sn<a 对任意 n∈N*恒成立, 1 1 故 a≥2,即实数 a 的最小值为2.
由图可知函数 f(x)在定义域内的零点个数为 2.
答案 C
探究提高
图形化策略是依靠图形的直观性进行研究的,用这
种策略解题比直接计算求解更能简捷地得到结果 . 运用图解法 解题一定要对有关函数图象、方程曲线、几何图形较熟悉,否 则,错误的图象反而会导致错误的选择.
【训练 4】 过点( 2,0)引直线 l 与曲线 y= 1-x2相交于 A、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当△AOB 的面积取最大值时,直 线 l 的斜率等于( 3 A. 3 C.± 3 3 ) 3 B.- 3 D.- 3
取m = 1,依题意 a1 = 30,a1 + a2 =100 ,则 a2 = 70 ,
又{an}是等差数列,进而a3=110,故S3=210.
答案 C
方法三 排除法 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本质就是去伪存真,舍弃不符合题目 要求的选项,找到符合题意的正确结论 .筛选法( 又叫排除法 )
2017届高考数学(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专题4 立体几何 第2讲
【训练 1 】 如图,在四棱锥 P -ABCD 中, AB⊥AC ,
AB⊥PA,AB∥CD,AB= 2CD,E,F,G,M ,
N分别为PB,AB,BC,PD,PC的中点. 求证:(1)CE∥平面PAD; (2)平面EFG⊥平面EMN.
证明
(1)法一
如图 1,取 PA 的中点 H,连接 EH,DH.
探究提高
(1) 解决折叠问题的关键是搞清翻折前后哪些位
置关系和数量关系改变,哪些不变,抓住翻折前后不变的
量,充分利用原平面图形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把
平面图形翻折后,经过恰当连线就能得到三棱锥、四棱锥, 从而把问题转化到我们熟悉的几何体中解决.
【训练 3】 (2016· 江西八校联考)如图 1,在边长为 1 的等边三 角形 ABC 中,D,E 分别是 AB,AC 上的点,AD=AE,F 是 BC 的中点,AF 与 DE 交于点 G,将△ABF 沿 AF 折起,得 2 到如图 2 所示的三棱锥 A-BCF,其中 BC= 2 .
图2
1 又 CD= AB,所以 AF=CD,又 AF∥CD, 2 所以四边形 AFCD 为平行四边形.因此 CF∥AD. 又 CF⊄平面 PAD,AD⊂平面 PAD,所以 CF∥平面 PAD. 因为 E,F 分别为 PB,AB 的中点,所以 EF∥PA. 又 EF⊄平面 PAD,PA⊂平面 PAD,
(2)证明
在平面ABC内,过点B作BN⊥AC,垂足为N,在平
面PAC内,过点N作MN∥PA交PC于点M,连接BM.由PA⊥平
面ABC知PA⊥AC, 所以MN⊥AC.由于BN∩MN=N,故AC⊥平面MBN, 又BM⊂平面MBN,所以AC⊥BM.
1 在 Rt△BAN 中,AN=AB· cos∠BAC=2, 3 PM AN 1 从而 NC=AC-AN=2,由 MN∥PA,得MC=NC=3.
2017届高考数学(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专题5 解析几何 第1讲
3,
→ |=1.∴P 点在圆①a2+(b-3)2=1 上, 即 P(2x- 3,2y),又∵|AP 即(2x- 3)2+(2y-3)2=1,
整理得,x-
32 32 1 +y- = (记为圆②), 2 4 2
热点一 直线与圆有关问题
[微题型1] 求圆的方程
【例 1-1】 (1)若圆 C 经过(1,0),(3,0)两点,且与 y 轴相 切,则圆 C 的方程为( A.(x-2)2+(y± 2)2=3 C.(x-2)2+(y± 2)2=4 ) B.(x-2)2+(y± 3)2=3 D.(x-2)2+(y± 3)2=4
2 32 |a| 2 |a| + =a2+2,解得 a2=2,所 .又由|AB|=2 3,得 2 2 2
以圆的面积为 π(a2+2)=4π.
答案 4π
考点整合
1.圆的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r>0),圆心为(a,b), 半径为 r. (2)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D2+E2-4F>0),
解析
(1)设左焦点为 F1,|PF|-|PF1|=2a=2,
5.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 c (1)椭圆:e=a= b2 1-a2; b2 1+ 2; a
c (2)双曲线:①e=a=
b a ②渐近线方程:y=± ax 或 y=± bx;
(3)抛物线:设 y2=2px(p>0),C(x1,y1),D(x2,y2)为抛 物线上的点,F 为其焦点. p ①焦半径|CF|=x1+2; ②过焦点的弦长|CD|=x1+x2+p; p2 ③x1x2= ,y1y2=-p2.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 a1 故数列 n 是首项为 1 =1,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
an 所以 n =1+(n-1)×1=n,所以 an=n2. 所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an=n2,n∈N*.
1 1 1 1 1 1 1 1 (3)证明 a +a +a +…+a =1+4+32+42+…+n2 n 1 2 3 1 1 1 1 1 1 1 <1 + + + +…+ = 1 + + 2-3 + 4 2×3 3×4 4 n(n-1)
(2)解
由(1)可知
1 1n-1 1n , cn=-2· =- 2 2
1n ∴an=cn+1=1-2 .
∴当 n≥2
1n 1n-1 时,bn=an-an-1=1-2 -1-2
1n-1 1n 1n =2 -2 =2 . 1n 1 又 b1=a1= 代入上式也符合,∴bn=2 . 2
解析
)
1 1 B.1 C. D. 2 8 由{an}为等比数列,得 a3a5=a2 4,
所以 a2 4=4(a4-1),解得 a4=2,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 q, 1 3 1 则 a4=a1q ,得 2=4q ,解得 q=2,所以 a2=a1q=2.选 C.
3
答案 C
4.(2015· 全国 Ⅰ 卷 ) 在数列 {an} 中, a1 = 2 , an + 1 = 2an , Sn 为 {an}的前n项和.若Sn=126,则n=________.
பைடு நூலகம்
(3)公式法:利用等差(比)数列求通项公式. (4)累加法:在已知数列{an}中,满足 an+1=an+f(n),把原递推 公式转化为 an+1-an=f(n),再利用累加法(逐差相加法)求解.
(5)叠乘法:在已知数列{an}中,满足 an+1=f(n)an,把原递推 an+1 公式转化为 a =f(n),再利用叠乘法(逐商相乘法)求解. n (6)构造等比数列法: 在已知数列{an}中, 满足 an+1=pan+q(其 中 p,q 均为常数,pq(p-1)≠0)先用待定系数法把原递推公 q 式转化为 an+1-t=p(an-t),其中 t= ,再利用换元法转 1-p 化为等比数列求解.
-
③Sm,S2m-Sm,S3m-S2m,…,(Sm≠0)成等比数列.
3.求通项公式的常见类型 (1)观察法: 利用递推关系写出前几项, 根据前几项的特点观 察、归纳、猜想出 an 的表达式,然后用适当方法证明. (2)利用前 n 项和与通项的关系
S1 an= Sn-Sn-1
(n=1), (n≥2).
比数列.
【训练1】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1=1,an≠0,anan+1= λSn-1,其中λ为常数. (1)证明:an+2-an=λ;
(2)是否存在λ,使得{an}为等差数列?并说明理由.
(1)证明 由题设,anan+1=λSn-1,① 知 an+1an+2=λSn+1-1,② ②-①得:an+1(an+2-an)=λan+1. ∵an+1≠0,∴an+2-an=λ.
【例 2-2】 在数列{an}中, (1)若 a1=2,an+1=an+n+1,则通项 an=________; (2)若 a1=1,an+1=3an+2,则通项 an=________; n-1 (3)若 a1=1,an= n an-1(n≥2).则通项 an=________.
解析
(1)由题意得,当 n≥2 时,an=a1+(a2-a1)+(a3-a2)
- -
当 n=1 时也成立,所以 an=3×2n-1-2.
探究提高
给出 Sn 与 an 的递推关系求 an ,常用思路是:
一是利用Sn-Sn-1=an(n≥2)转化为an的递推关系,再求 其通项公式;二是转化为Sn的递推关系,先求出Sn与n之 间的关系,再求an.
[微题型2] 已知an与an+1的递推关系式求an
解析 由 an+1=2an 知,数列{an}是以 a1=2 为首项,公比 q 2(1-2n) =2 的等比数列,由 Sn= =126,解得 n=6. 1-2
答案 6
考点整合
1.等差数列 (1)通项公式:an=a1+(n-1)d, n(a1+an) n(n-1) (2)求和公式:Sn= =na1+ d, 2 2 (3)性质:①若 m,n,p,q∈N*,且 m+n=p+q,则 am+an=ap+aq; ②an=am+(n-m)d; ③Sm,S2m-Sm,S3m-S2m,…,成等差数列.
1 2 (1)解 2S1=a2- -1- ,又 S1=a1=1,所以 a2=4. 3 3 1 3 2 2 (2)解 当 n≥2 时,2Sn=nan+1-3n -n -3n,
1 2 3 2 2Sn-1=(n-1)an- (n-1) -(n-1) - (n-1), 3 3 1 2 两式相减得 2an=nan+1-(n-1)an- (3n -3n+1)- 3 2 (2n-1)-3,整理得(n+1)an=nan+1-n(n+1), an+1 an a2 a 1 即 - =1,又 2 - 1 =1, n+ 1 n
热点二 求数列的通项 [微题型1] 由Sn与an的关系求an
【例 2-1】 (2016· 玉溪模拟)设数列 {an}的前n 项和为 Sn ,数列 {Sn}的前n项和为Tn,满足Tn=2Sn-n2,n∈N*. (1)求a1的值; (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解 (1)令 n=1 时,T1=2S1-1, ∵T1=S1=a1,∴a1=2a1-1,∴a1=1. (2)n≥2 时,Tn-1=2Sn-1-(n-1)2,则 Sn=Tn-Tn-1=2Sn-n2- [2Sn-1-(n-1)2]=2(Sn-Sn-1)-2n+1=2an-2n+1.
(n-1)(2+n) +…+(an-an-1)=2+(2+3+…+n)=2+ 2 n(n+1) 1×(1+1) = +1.又 a1=2= +1,符合上式, 2 2 n(n+1) 因此 an= +1. 2
an+1+1 (2)an+1=3an+2,即 an+1+1=3(an+1),即 =3, an+1 法一 a2+1 a3+1 a4+1 an+1+1 =3, =3, =3,…, =3.将 a1+1 a2+1 a3+1 an+1
【训练 2】 (2016· 义乌 4 月模拟)设数列{an}的前 n 项和 2Sn 1 2 2 为 Sn,已知 a1=1, n =an+1-3n -n-3,n∈N*. (1)求 a2 的值; (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1 1 1 7 (3)证明:对一切正整数 n,有a +a +…+a <4. n 1 2
探究提高
判断和证明数列是等差(比)数列的二种方法
an+1 an+1-an 或 an
(1)定义法:对于 n≥1 的任意自然数,验证 为同一常数.
(2)中项公式法: ①若 2an=an-1+an+1(n∈N*, n≥2), 则{an}
* 为等差数列;②若 a2 = a · a ( n ∈ N ,n≥2),则{an}为等 n n-1 n+1
第1讲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本问题
高考定位
1.等差、等比数列基本量和性质的考查是高考热
点,经常以小题形式出现;2.数列的通项也是高考热点,常
在解答题中的第(1)问出现,难度中档以下.
真题感悟
1.(2015· 全国Ⅱ卷)设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a1+a3 +a5=3,则S5=( )
A.5
以上(n-1)个式子相乘得 1 2 n-1 a1 1 an=a1··· …· n = n =n. 23
n(n+1) 1 n-1 答案 (1) +1 (2)2×3 -1 (3)n 2
探究提高
(1)形如 bn+1-bn=f(n),其中 f(n)=k 或多项式(一
般不高于三次),用累加法即可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 (2)形如 an+1=an· f(n),可用累乘法; (3)形如 an+1=pan+q(p≠1, q≠0), 可构造一个新的等比数列; (4)形如 an+1=qan+qn(q 为常数,且 q≠0,q≠± 1),解决方法 是在递推公式两边同除以 qn+1.
解析
B.7
C.9
D.11
∵{an}为等差数列,∴a1+a5=2a3,
∴a1+a3+a5=3a3=3,得 a3=1, 5(a1+a5) ∴S5= =5a3=5.故选 A. 2
答案 A
2.(2015· 全国Ⅰ卷)已知{an}是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 Sn 为{an} 的前 n 项和.若 S8=4S4,则 a10=( 17 A. 2
2.等比数列 (1)通项公式:an=a1qn 1(q≠0);
-
a1(1-qn) (2) 求和公式: q = 1 , Sn = na1 ; q≠1 , Sn = = 1-q a1-anq ; 1-q (3)性质:①若 m,n,p,q∈N*,且 m+n=p+q,则 am· an =ap· aq; ②an=am· qn m;
热点一 等差、等比数列的判定与证明
【例1】 (2016· 湖北八校联考)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数
列{bn}中,b1=a1,bn=an-an-1(n≥2),且an+Sn=n. (1)设cn=an-1,求证:{cn}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1)证明
∵an+Sn=n,①
解析
) D.12
19 B. 2
C.10
由 S8=4S4 知,a5+a6+a7+a8=3(a1+a2+a3+
1 1 19 a4),又 d=1,∴a1=2,a10=2+9×1= 2 .
答案 B
1 3.(2015· 全国Ⅱ卷)已知等比数列{an}满足 a1=4,a3a5=4(a4- 1),则 a2=( A.2
当 n≥2 时,an+1=3(an-1+1), ∴an+1=3(an-1+1)=32(an-2+1)=33(an-3+1)=…= 3n-1(a1+1)=2×3n-1, ∴an=2×3n-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