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5篇范文)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5篇范文)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5篇范文)第一篇: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

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已在广大中学信息技术课中使用。

实践表明这是在信息技术这门课中相当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

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这方面我也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案例描述一:在初二上学期学生主要学习EXCEL电子表格软件。

其中有一节课是《数据的计算与排序》在上周四二年二班的课时我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也就是打开学生的成绩表后向学生演示如何求总分SUM、求平均分AVERAGE函数。

然后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视然后引入排序的操作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任务。

但在课程全部讲完要进行拓展延伸时我让学生通过求总分、平均数函数的方法求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函数时却只有十几名同学完成其他同学却不得其法。

周五是二年一班的课因为上节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我在接下去的一堂课中想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

所以在给二年一班上课的一开始我就提出一个情境同学们你们刚刚考过了第一次阶段测试你们的班主任老师要为同学们排名次那么你们就帮助老师把你们班同学的成绩排出来好不好那么如何来完成呢同学们就以组为单位看书、讨论来完成任务。

完成后请每组派一名代表来进行汇报。

接下去学生就自己开始上机操作。

当有某位同学完成后我就不止一遍的大声讲×××已经完成了然后这样在我不断的刺激下“驱使”还没有完成的学生去通过各种方法来完成这个“任务”。

最后一节课下来全班基本上都学会了数据的计算与排序而且都能够触类旁通的完成其他函数的计算。

案例描述二:因为在二年一班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效果比较好。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信息技术教学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从任务驱动法的概念、特点以及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任务驱动法的概念任务驱动法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它是在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目标,通过设计和实施各种任务来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探究和解决问题,形成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教学方式。

任务驱动法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突出任务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的特点1. 学生为中心。

任务驱动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2. 任务导向。

任务驱动法是以任务为教学导向,通过设计和实施各种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实践性学习。

任务驱动法强调实践性学习,通过任务的完成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 合作学习。

任务驱动法提倡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团队合作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1. 设计真实性的任务。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真实性的任务,如制作一份班级通讯录、设计一份校园网站等,通过这些任务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些信息技术项目,如制作一份电子相册、设计一份数字故事等,通过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一、“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通过给学生分配任务,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中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注重学习者的实际能力和应用能力,提倡学生以任务为中心,通过自主的学习、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来完成任务。

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给学生设置具体的任务,他们可以在实践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通过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学生会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不仅可以提高技术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1. 设计真实生活中的任务案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一些真实生活中的信息技术任务案例,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设计一个简单的网页,开发一个小型的网站,编写一个小程序等。

通过这些实际任务的落实,学生可以深刻理解课程知识,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引导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些任务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才能完成,比如设计一个网站、开发一个软件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合作学习,协助他们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3. 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在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支持。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解决他们在实践任务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通过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可以制定适合孩子们年龄和学习能力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会使用计算机、掌握基本软件操作、了解互联网的基本知识等。

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实践性。

在教学任务的设计方面,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任务要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课程特点,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体验到真实的生活情境和学习乐趣。

比如,在学习WPS时,可以设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文件排版任务,让学生通过制作报纸、广告、传单等实际应用任务,锻炼学生的文案策划和设计能力。

其次,任务要具有足够的挑战性和实践性。

让学生在任务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信息化思维和实践能力。

最后,任务要注重团队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明确个人能力与团队合作之间的关系。

首先,在任务教学中,学生是任务的中心,教师是任务的辅助者。

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其次,在任务实施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个体和集体之间的平衡。

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存在阅读、操作、思考等方面的困难,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保证他们的学习效果;而有些学生可能比较独立和自信,需要教师适度地给予引导和检查,确保他们的学习进度。

最后,在评估任务完成情况时,教师应该注重任务成果的量化评估,这样能更明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完成情况,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成就感。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法适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但是,教师在任务的设计和实施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别化辅导和引导方式,在保证任务完成情况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信心。

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详解

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详解

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详解任务驱动教学课程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即用计算机知识完成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实际应用任务,因此任务驱动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很重要。

通过培训,使教师理解掌握任务驱动的概念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任务驱动的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

主要内容:一、任务驱动的概念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理解: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由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设计并提出"任务",学生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解决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2、任务驱动在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1、模式建构的指导思想:把握时代特征;明确培养目标;立足课程教学;明确师生地位。

2、模式的构建“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以特定的任务为驱动。

具体实践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围绕着同一个目标和基于这个目标的若干任务进行。

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对教学内容的主动学习,对任务的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同时又提出新的任务,形成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教学模型。

这种教学方法符合信息技术知识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任务驱动”教学法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什么是任务驱动教学法

什么是任务驱动教学法

什么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一、作甚“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或者学生根据教学要求提出“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一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题目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完成相应的“任务”。

“任务驱动”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

在信息技术课中,表现“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驱动下,展开协作进修活动,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让学生“动”起来,进而乐于进修,主动进修,创造性的进修。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可行性。

任务驱动”是一种研究方法,它适用于研究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

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研究目标,教师必须转换角色,由“主角”转变为“配角,学生也不再把研究当作硬性任务,而是根据任务需求来研究知识,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寻求知识转变。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设制内容,以及该课程的独特性,就需要教师把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知识点分成若干个小模块,针对学生实际水平和学校教学条件,设计出一个个“任务”,让学生来逐个完成。

那么学生就会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驱动下,自发地研究知识,完成研究任务。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一般步骤是:第一、提出任务,第二、完成任务的思想,方法,操作,第三、边学边做完成任务,第四、总结规律,技巧。

一〉提出研究任务。

任务”的突出要使学生由好奇引出兴趣进而求知。

好奇心是人类的共性,尤其是小学生对一些新事物特别好奇。

教师在呈现“任务”时,要把“任务”美化的新奇,鲜明。

让学生感到计算机本身的无所不能,进而激发他们进一步求知的兴趣和动机。

XXX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诱发学生研究动机,调动学生研究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浅谈信息技术“任务” 驱动教学法

浅谈信息技术“任务” 驱动教学法

浅谈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摘要:“任务驱动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作为建构者——教师仅是学习的指导者、辅助者、咨询者、导航者,而学生才是教与学活动中的主体,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将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带着驱动“任务”进行研究性学习,本文对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建构主义、任务驱动、驱动任务设计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维持学习兴趣,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而其主线——任务的设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作为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计算机老师,对驱动“任务”的设计作了一些思考。

一、驱动“任务”设计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问题。

1993年美国教育部在《用教育技术支持教育改革》中指出:“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投入型学习(engaged learning),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所以,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与实际相关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与已切身相关的任务进入学习,才能使学生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

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务,和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

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此时再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这就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例如讲EXCEL电子表格时,要求学生完成近期开支统计表。

给出任务后不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

这时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

提出的问题,一些是以前已学过的,如数据的输入、格式设置等,这些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如函数、公式的使用、页面设置等,即内隐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新课要解决的问题。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使学生缺乏创新和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什么是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所学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多个任务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紧密围绕这些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求索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而任务驱动则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强调学生在与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等密切相关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个最重要的因素。

其中,情景强调的是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但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分析学习者特征以及选择与利用合适的媒体,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景的创建。

协作则强调独立学习和集体合作学习,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并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每个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成果应该与其他成员进行分享。

意义建构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终极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这种建构着眼于将当前所学内容进行组织结构上利于理解、吸收,并进行重新梳理、构架,以利于在学习者大脑中的长期存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方法上,“任务驱动”教学法逐渐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并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通过学生完成各种任务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任务可以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是教学设计中设置的学习任务,通过任务解决过程中的探究和实践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提高技能。

1. 问题导向的任务设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问题导向的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网页设计的任务,要求学生利用HTML和CSS设计一个简单的个人网页,这样的任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的技术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项目驱动的学习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驱动的学习是一种常见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项目,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锻炼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

设计一个数字化展览,要求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展品的数字化处理和网页的设计,这样的项目可以使学生全面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驱动的学习是一种以真实案例为基础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在解决案例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在数据库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企业数据库设计的案例,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探索数据库设计的相关技术和方法,这样的案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1.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任务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可以帮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策略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策略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策略探析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设定具体的任务来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本文将从任务设计和教学实施两个方面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析。

一、任务设计策略1. 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

在任务设计时,应当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将任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相结合,以便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可以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一个小动画,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2. 引入合适的情境。

任务设计时应将学生置于恰当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在模拟的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购物体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任务设计应具有一定的难度,能够挑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可以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团队合作,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一个实用的手机应用程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实施策略1. 学生角色转换。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换,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授者,而是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应适时转变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合作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多样化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评价应从知识的掌握到能力的应用转变。

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和成果,以及学生的表现和思考能力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推荐5篇]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推荐5篇]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推荐5篇]第一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不断深入,任务驱动法俨然成为当前各专业教学的方法。

所谓任务驱动法是是指从表到里、逐层递进的教学思路,并让学生从中学习到专业知识理论。

信息技术课是互联网迅速发展而衍生的专业教学课程,将任务驱动法应用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中可以应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从而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一、任务驱动法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对于现代人们日常办公与生活交流愈来愈重要,许多学校都相继开展了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计算机能力。

1.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由于小学生自身条件与学习基础有所不同,因此学生在学习知识和知识领悟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

而传统固定教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极大的限制了学生个性化与创新性的发展,这与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以及教育教学创新改革理念不符。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展开教学,结合学生个性化差异需求来制定教学任务,并能够充分发挥出小学生的潜在能力。

例如,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制定一个任务主题,引导学生对任务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当对办公软件word字体如何设置课程进行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布置有关办公软件word字体设置和变化的主题任务,比如当你参加校园演讲比赛时认为在自我介绍阶段word字体设置为怎样的颜色更好。

这样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并提出自身的看法,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宋体字样相对较好,有的学生可能人认为黑体字更好,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2.坚持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但是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取得的成就与任务主题设置有着直接的关联。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

之后 . 能 力 较强 的学 生帮 助 能 力较 差 的学 生 完成 余 下 的任务 让
教 师还 可 以设 置 不 同水 平 的 “ 务 ” 样 . 生在 完成 一 个 任 务 任 这 学 后 . 前 又 出现 了一 个新 的 、 高 的学 习 目标 . 眼 更 既让 学 生 体 会 到 “ 务” 阶梯性 , 能使 学会 的知 识得 到 强化 。但 是 . 教 学过 任 的 又 在 程 中 . 师应 认 真把 握 “ 务 ” 难 易程 度 . 每个 学 生都 产 生完 教 任 的 让 成 任 务 的积 极动 机 . 学 生 “ 使 跳一 跳能 摘 到苹 果 ”
显增 强 了 . 合 应 用 能 力 和 创 造 性 得 到 了 很 好 的发 展 . 综 自我 探
究 能 力也在 不 断 提 高 。 次 . 生 在 完 成任 务 的 过程 中 . 很 多 其 学 有
行榜”表格制作 ) ( 这一 课 上 . 者 让 学 生 先 将 自 己 的 电脑 作 品 笔
3实 用 性 原 则 .
而是 根 据 学生 的接 受 能力 l 息 时 代 的 需求 . 用 以 “ 务 ” 及信 改 任 为
线索 . “ 以 子任 务” 为模 块 . 心 组 织 教 学 内 容 . 其 符 合学 生 的 精 使 认 知 特 点 . 别是 强 调 所学 知 识 要 与 时代 同步 特
在 设计 “ 务 ” . 注 意 学 生 的 特点 与知 识 接 受 能力 的差 任 时 要 异 , 设 计 的过 程 中要 始终 从 学 生 的角 度 考虑 . 据 学生 的 实际 在 根 水 平来 设 计每 一 个模 块 .针 对不 同 程度 的 学生 来设 计 不 同层 次 的练 习 . 就 是说 “ 务 ” 有 层次 感 如讲 授 “ 图 ” 件 “ 丽 也 任 要 画 软 美 的早 晨 ” , 者 设 计 了这 样 的 “ 务 ” ( ) 时 笔 任 : 1 画一 只 美 丽 的 小 鸭 子 ;2 进 行 魔术 表演— — “ () 照相 ” 反 色 ) “ 骨 功 ” 拉 伸/ 曲 ) ( 、软 ( 扭 ; ( )把 绝 活亮 出来— — “ 3 倒立 功 ” 翻 转/ ( 旋转 )“ 、 隐身 术 ” 清 除 图 ( 像) 。笔 者要 求 能 力较 强 的学 生 完成 三个任 务 . 力 中等 的 学生 能 完 成前 两 个 . 能力 稍 差一 点 的学 生完 成第 一个 任 务 在各 自完成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领域,已经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其运用程度也越来越广泛。

任务驱动教学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出发点,在学生的学习阶段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从增添任务教学趣味性、把控任务教学节奏和注重任务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通过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小学;信息技术引言:小学教师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相融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通过实践对知识产生思考,进而更加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

同样,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也是实用性极强的科目,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

因此,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结合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实际操作的水平,认真设计教学任务,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一、增添任务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度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了。

因此,教师应在进行任务教学的设计时,可以增添一些趣味性,避免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兴趣减弱,致使学生上课积极性降低[1]。

教师通过在任务教学设计中增添趣味性,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课程的参与度,进而完成对课堂知识的充分掌握。

以“给动画添加背景”这部分内容为例,这节课主要介绍幻灯片的背景设置,包括“设置幻灯片背景”和“应用设计模板”两项。

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下达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两张贺卡,一个是有背景,一个没有背景的两张幻灯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后选择哪个更悦目,并说明理由。

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问题: “运用哪个菜单下的中个命令设置背景让幻灯片变悦目?”随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本次课题的教学。

教师通过任务驱动学生进行学习,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幻灯片中添加背景的制作方法,还能通过在对比选择的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任务。

浅析信息技术课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浅析信息技术课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浅析信息技术课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陕西省神木中学武海军邮编:719300内容提要: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将由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探究者和创造者,从而成为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任务驱动信息技术总任务阶段任务分任务长期以来,信息技术课的模式大多为先由教师讲授操作方法,再让学生进行操作实践,这种单一老套的方法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以致不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逐渐失去了兴趣。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在实践中作了一些教改尝试,其中收效最为显著的就是“任务驱动”法。

现就信息技术课采用“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

一、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信息技术课的理论依据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信息技术的时代性强,更新换代快,又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生学习的思想。

建构主义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法符合探究式模式,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过程“任务驱动”法要求在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为线索,把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设想可以出现的问题,把“总任务”分解细化为“阶段任务”和更小的“分任务”,进而通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完成“总任务”。

具体教学过程举例如下:1、精心设计“总任务”任务的设计要具备以下六个特点:(1)趣味性,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才能真正激发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效果研究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效果研究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效果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信息技术正日益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需求,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通过给学生提出具体任务或问题来引导他们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也逐渐被引入并得到了一定的实践与研究。

关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效果是否显著,以及如何更好地应用该教学方法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和研究空白。

有必要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效果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部分正文内容如下: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效果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可以探究任务驱动教学法对于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实际效果,为教学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可以深入了解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特点和优势,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以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升级,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将有助于推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为教育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究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效果,通过比较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知识掌握、学习动机、课堂参与度等方面的表现,以验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研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如何更好地结合任务设计和学生实际情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效。

最终旨在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提供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其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2. 正文2.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相关理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设计具体的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分析 (8)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分析 (8)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分析:随着当今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于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小学生而言,如何学好信息技术知识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工具驱动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是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两种教学方法。

本文将着重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包括任务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讲解。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注重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了解问题的实际,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决。

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2.1 任务设计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的关键环节。

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能力水平的任务目标和任务内容。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设计需要结合中小学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目标。

例如,对于初学者,可以设计如“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等任务;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计如“设计一个数字报告”等任务。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和网络资源,设计好任务的情境和背景,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2 教学实施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师生关系处于平等和合作状态。

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度,让学生在任务中体验自主学习的过程。

例如,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的实施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互助互学,共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也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参与者,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2.3 任务评价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评价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任务评价应该基于任务目标和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例如,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完成任务的效果、表达和展示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任务应该具有真实性和实际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各种任务,如编写一个简单的网页、设计一个电子表格、制作一个PPT演示等。

这些任务都要求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既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导者。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而不是传授知识。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的指导,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任务的实操,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鼓励他们探索和尝试新的方法和解决方案。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信息技术是一个协同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合作任务,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分享彼此的思路和解决方案,相互帮助和互相激励。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

评价应该与任务的目标和要求相匹配,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实际操作评价、作品展示评价、小组讨论评价等。

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在任务中的实际表现,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和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以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1. 引言1.1 引言任务驱动法强调学习者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实际任务来获取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法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相关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任务驱动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设定具体目标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任务驱动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任务驱动法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改进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任务驱动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或完成具体任务,让学生更加专注和投入学习。

这种情境化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实用性和意义性,提高他们学习动力。

任务驱动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来完成任务,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任务驱动法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任务驱动法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完成各种任务,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增强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2.2 任务驱动法的基本原理任务驱动法的基本原理是以任务为核心,通过设置具体的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使他们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信息技术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愈发重要。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们亟需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目前关于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研究还比较有限,急需深入探讨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推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提升教学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理论基础,深入探讨任务驱动法的相关理论模型和教学原则,为后续的实践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2. 探究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情况,分析任务驱动法在不同教学环境下的实际效果和应用方法,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实践指导。

3. 分析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势和挑战,为教育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认识和评估,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教学挑战。

4. 进行案例分析,探讨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案例,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和启示,为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通过以上目的的研究,将对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全面评估,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1.3 研究意义研究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任务驱动法强调学习者通过实际的项目任务进行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研究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促进师生之间更加互动和合作。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1. 引言1.1 概述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教学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小学阶段。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正确地使用电脑和互联网,掌握基本的办公软件操作,了解网络安全知识等。

这些技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现代的小学生对电子设备和互联网非常感兴趣,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信息技术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提升自己。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具体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培养其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正文2.1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是指通过设计具体的任务来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应用于教授计算机基础知识、软件应用技能、网络安全意识等方面。

老师可以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使用特定软件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通过这个任务让学生学会使用软件的基本操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还可以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比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周万桃
摘要: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

在我国小学已经开始信息技术教育,可以看出信息化对现代小学生尤其重要。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法,特别适用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
鉴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必须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我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根据信息技术课的课程特点,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明确教学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意识。

五年级制作特色贺卡这一课“在Word设置页面及插入背景图”一节的教学中,课前任务实例的精心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因此,任务的设置应更多的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中的情感需求。

这一课正好是安排在元旦之前上的,这时买一张贺卡送给家人、同学或老师是他们常有的行为。

了解了用计算机制作贺卡的技巧,为家人、同学或老师送上一份电子贺卡,既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也可以体验制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我尝试着将课前准备好的任务实例——贺卡,开始上课的时候就呈现给学
生,学生们被屏幕上漂亮的贺卡所吸引,动手实践的强烈欲望一下子就激发起来。

由于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使得文本框、图片的修饰、艺术字的处理等知识点的学习迎刃而解。

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得整节课的教学不是在被动灌输中进行的,而是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完成的。

如果在信息技术课上纯粹让学生打打字,玩玩游戏,那就严重丧失了课程设置的目的,只有明确教学任务,才能上好信息技术课。

在学习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前,先让学生花时间制作一份《自我介绍》,目录可以为“自我推荐”、“我的爱好”、“我的作文”、“我的……”等等,要求既要选用剪辑库的素材,又要有文字输入。

由于学生一般都有表现自己的心理,在制作上精益求精,作品十分美观。

学习超级链接后,鼠标点击关键词后页面不断改换,使得教室里欢笑的声音不断出现。

在浏览同龄人优秀作品后,建议学生发一封e-mail 给对方,或给对方发一张贺卡。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获得网上信息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纷纷进入不同的软件进行操作,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并应用了新软件。

二、完善任务实例,培养探索精神
高年级的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喜欢独立的获取知识,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把握好教师讲授与学生实践的空间与时间的尺度。

如果说刚接触新软件时,老师课前精心设计的任务实例对学生还有吸引力的话,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后就不再满足于完成那些照猫画虎的模仿性任务了。

他们希望探索,喜欢自己去寻找软件中新的精华,但却常常不知该怎样入手。

此时我们不妨为其设置尝试探索性任务,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再创造空间,帮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想象、学会学习。

例如,给出用“绘图”工具栏里“自选图形”中
的横卷形按钮画出“诗卷”,在其内用“竖排文本框”加入某诗句的例子后,就有同学不失时机地利用自己创造性的头脑大胆发挥了。

他们有的从Word自带图片剪辑库中找到教师讲课的图片,用“绘图”工具栏中取消组合的方式将其中的教师分离出来,移于“诗卷”一侧,做出教师讲解诗句的样子,而有的同学则从Internet网上下载人物图片作为教师附于“诗卷”旁;也有的同学用“绘图”工具栏里的“自选图形”中的注释图形按钮,在教师头上画出注释标记,在其中加上语句,作为教师对诗句的讲解说明;更有的学生,对绘画特别的爱好,将“诗卷”的颜色设置为过渡颜色(双色、单色、预设)、纹理(预设纹理、其他图形纹理)、图案(各种效果)、图片(任何来自文件的图片)等填充效果,种类繁多,目不暇接。

学生们将这些技巧,在相互交流中表现于作品的适宜创作空间中,真是乐此不疲。

在创造的同时,也会遇到某些技术上的难题,同学间的切磋、老师的点拨,都会使得他们豁然开朗。

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同学的交流合作、老师的启发引导的良性循环中逐步得到培养。

三、自选任务主题,注重创新发展
信息技术教育以培养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线。

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

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当学生具备某一知识系列的操作能力后,我经常会设置一些综合性的、具有挑战性的创造性任务。

例如,在文字处理一章的学习即将结束时,我让学生们上机制作一份A4纸张大小的彩报,要求内容健康向上,版面设计不拘一格,文字优美流畅,色彩搭配美观大方。

为了便于学生的创作更贴近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我提供了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如环境保护、爱心助学、节约水资源等题材。

学生们可以几个人一组分工合
作的进行设计,也可以单独完成任务。

在确定了各自的主题以后,同学们自己去采集资料,有的摘抄、有的下载、有的自创。

制作时也是百花齐放,有的采用文字下面配有底图的方式:插入图片后,利用图片的环绕效果,使用“无”环绕方式,将文字与图片重叠摆放,再利用图片与文字的叠放次序将图片置于文字下方,若图片的颜色过于强烈,使用“水印”效果加以淡化。

有的采用小块文字拼凑的编辑方式:利用“横排文本框”和“竖排文本框”,将不同版式的内容各居一方,再通过文本框框线的有无和线形的样式的美化,编辑小报。

更有的利用表格来划分彩报各部分的内容,再通过表格框线的有无,线形的颜色、粗细等美化版面。

大型作品的创作也正是学生们个性化发展的体现和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

学生们的协作分工,制作技艺的吸纳和完善,无不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灵感和创造意识。

同时也正是这种团结合作的方式,才使得学生们的学习更趋于自主化和探索性。

在教学“画图软件中‘椭圆’工具”时,学生能画出各种各样的图画,有的画人物、有的画熊猫、有的画星球、有的画葫芦……。

在教学这个内容时这样设计:给学生一张脸谱,和许多的大小不一的眼睛、鼻子、耳朵、嘴巴、以及可爱的发型,让学生自己设计出一幅肖像图,这样学生设计出来的肖像图五花八门,有的是老奶奶、有的是警察、有的是医生……这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审美能力。

在教学“画图软件中‘缩放、翻转、扭曲、拉伸’功能时”,教师质疑:“学习了这些功能,同学们能联想到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功能?”学生的回答具有出乎寻常的想象,如动画片中有魔术大师进行的形体变大、变小、扭曲;电脑中操作窗口的放大、缩小等等,根据学生自己的想象自己设计一组镜头,进行电脑创作。

总之,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多学习、多钻研,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信息技术的教学一定会变
得举足轻重,有利于培养善思考,高质素的人才,适应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