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与尼克松电视辩论及公共广播电视法案
美国广播电视史(下) (2)
• 50年代的广电节目特色
麦卡锡主义与广播抹黑
• 麦卡锡主义:二战后,在美苏‚冷战‛
影响下,美国右翼势力掀起了反共、排 外运动,参议院麦卡锡是美国国内反共、 反民主的典型代表,它在艾森豪威尔总 统的默许下,恶意造谣、肆意破坏共产 党及异己分子,当时可不需要任何证据 和审讯,通过指控就可定为有罪成为常 态,其影响波及美国政治、外交和社会 生活的方方面面。麦卡锡主义持续5年 多,到1954年底才破产,余音持续到了 1965年。
• 《得克萨科明星剧场》(NBC,48.6.8)一时火爆。主持人 米尔顿· 伯利被称为‚电视先生‛、‚米尔梯大叔‛
• CBS的沙利文节目持续20多年(48.6.20-1972)。艾德. 沙利文主持的《本市名人》,沙利文在观众面前局促不 安,但他具有选择潜在明星和搭配节目内容的天才。
• 《我爱露西》出现于1951年,奠定了情景喜剧的标准。 该剧一直演播到70年男女主人公分手。该剧首次采用胶 片方式拍摄系列剧。 • 《天罗地网》是最出名的刑事侦探剧(51),该剧极为 生活化的人物、使用大量的行话,成为后来此类警察剧 的特征。 • 《你好· 杜迪》(47)是少儿最喜爱的节目,它是一个西 部英雄式的玩偶人物杜迪,由主持人、小丑和一群孩子 参演,60年代这一节目是儿童晚饭前‚必看‛的。
• 概况:
•
此时期NBC、CBS、ABC纷纷将重心移到电
视。早期节目形态是从广播移植过来,大多
数节目是直播的,节目主要是广告客户赞助
并提供的,节目决定权在广告客户。52年大
多数电视节目均以具备雏形。
• 综艺。电影是最早被引进的节目,但因电影界拒绝
配合,于是电视台发展戏剧娱乐节目,尤其是暴力
性的西部剧和警匪剧。除体育节目外,综艺节目几
电视时事辩论类栏目研究
电视时事辩论类栏目研究作者:周鹏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32期摘要:时事辩论类栏目作为电视节目制作的一种创新,把“辩论”与“电视元素”结合起来,一经出现,就迸发出前所未有的魅力。
本文将深入分析时事辩论类栏目的产生背景、过程及主要特点,从节目理念、受众定位、选题制作、主持风格等方面比较内地同类节目的不同特色,希望电视台能够在以后的节目制作中能够更具专业精神,从更为理性的角度筛选节目主题。
关键词:电视节目;辩论;栏目研究[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2--01辩论类栏目又称话题辩论类栏目,是新闻谈话类节目发展的一个产物,迄今为止,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来划分这一类栏目,但一般认为指那些对一个有争议的事件,特别是正反两方面争议人数较多的话题或事件进行现场双方观点辩论的节目。
其实,电视辩论由来已久,早在50年前,美国就进行了史上首次总统大选电视辩论:总统候选人尼克松和肯尼迪站在摄像机前,就各自的执政方针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在中国,真正的针对某一话题进行辩论的栏目出现的比较晚,1996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实话实说》栏目,通过主持人、嘉宾、观众的共同参与和直接对话,展开对社会生活或人生体验的某一话题的讨论,最早的带有了辩论栏目雏形,之后,直到2000年以后,辩论类栏目才如雨后春笋般的纷纷出现,发展到今天,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的《开讲天下》、东方卫视的《东方直播室》、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上海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大声说》、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事后诸葛晾》、四川卫视的《宁远时间》等。
总结以上栏目,我们可以看出电视辩论类栏目具有以下特点:1﹑话题的不确定性这是电视辩论类栏目最重要的特点,也是这类栏目存在的前提。
在这类栏目里,话题往往都是疑问句式,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答案,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持支持观点和持反对观点都是可以的,也就是我们俗话说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正是这样的原因,观点双方会极力地维护己方观点,在现场的节目中才会形成激烈的争论,增加节目的可看性。
简述历史上第二次辩论的详细内容
简述历史上第二次辩论的详细内容
历史上第二次辩论是指于1960年10月13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一场重要辩论,该辩论是美国总统竞选人约翰·肯尼迪和理查德·尼克松之间的电视辩论,也是美国政治史上第一次电视辩论。
本次辩论是选战中的关键时刻,对两名候选人的形象和支持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辩论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国内政策、外交政策、美国形象和选民问题。
肯尼迪在国内政策中重点强调了教育、医疗和就业等社会民生问题,而尼克松则聚焦于财政和税收问题。
在外交政策中,两人分别阐述了对冷战时期重大国际事件的看法,例如古巴导弹危机等。
在提升美国形象方面,肯尼迪强调了在社会进步和一体化方面的优势,而尼克松则强调了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最后一个环节是关于选民问题的,提问者提出了选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并由两位候选人回答。
整个辩论过程中,肯尼迪表现得十分自信而富有说服力,表达清晰、简洁、生动。
而尼克松则显得紧张和不自信,一度出现了汗流浃背的情况,并且他的回答显得模糊不清、含糊不清。
这一表现成为了两个候选人最终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肯尼迪最终以较大优势赢得了这场辩论。
历史上第二次辩论的影响深远,它标志着电视辩论的开始,为政治辩论注入了新的元素。
同时,它也揭示了电视媒体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和众多观众对于领导人形象的重视程度,从而对后来的政治竞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总统选举电视辩论两则
比 赛 当天 。 尼克松 不 但拒 绝 l 妆 . 至连 胡 子 部 漫 就走 上 了 匕 甚
舞 台: 电视 台也按 照 原 计 划 , 开 了所 有 的 灯 , 舞 台照 得 恍 如 白 打 将
昼, 自然 , 台上 的 温度 也特 别 高 , 克松 只 得在 辩论 中 不 滓地 拿 舞 尼 手 帕擦 拭 额 头上 的 汗 ; 并且 , 了一段 时 间 后 , 站 尼克 松 的 刚痊 愈 的 脚 就开 始 隐 隐作 痛 , 表情 也 变得痛 苦 起来 。
人看 起 来精 神抖 擞 , 求 候选人 站 立辩 论 。 要 肯尼 迪事 先 了解 到这 一
点。 预料到灯光加强, 现场温度肯定 升高 , 便在比赛 时, 了身较薄 穿
5 2圜 2. 导 术 06 l 艺 00领 9
的西 服 而 怕热 、剐 刚 圈脚 伤 亡 院 周 的尼 宽 松却 忽视 了这 些 信 蔓
和老布什的教训 , 莫要 因小失大 。
( 自《 讲与 口才 》 摘 演 )
余。 两相 对 比 , 观众 心 中有 了判 断 , 论 结束 后 , 尼迪 的 支持 率 直 辩 肯 线上升 。 尼 克松 万 万想不 到 , 自己会 败 在几 个他 压 根儿 就 没注 意 的小
问题 上 。 场辩论 下 来 , 在 观众心 中就成 了形 象邋遢 、 台 紧张 、 ~ 他 上 表情 疲 惫的 代 言 人 , 此 印象 , 如 支持 率 又 怎能 不 的尼 克松 连 胡须 也 没有 刮干 净 , 形象 十
分邋 遢 ; 并且 , 色 苍 白, 头汗 水清 晰 可 见 , 停地 擦拭 汗水 的动 脸 额 不
作显 得 他十分 紧张 ; 至. 情也越 来越 痛 苦 , 起来 十 分疲 惫 而 甚 表 看 肯尼迪则不 同, 轻英俊 、 态潇洒, 年 仪 整场 辩 论 神情 自若 、 刃 有 游
尼克松和肯尼迪有关的礼仪答题
1960年9月26日,在芝加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一个电视直播间里,总统候选人理查德尼克松和约翰肯尼迪站在摄像机和聚光灯前,进行了美国总统竞选历史上第一次电视辩论。
尼克松当时是美国副总统,肯尼迪不过是马萨诸塞州名资历尚浅的参议员,此前许多人认为这将是场边倒的竞赛经验者到的尼克松肯定会胜出。
但电视屏幕改变了一切。
虽然大多数的电台听众认为第一场辩论双方打成平手并看好尼克松获胜,但电视观众却给出了另个答案:肯尼迪出乎意料地赢得了七千万电视观众的心。
尽管双方都为这次辩论作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在电视屏幕上,却出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苍白憔悴的尼克松PK健康阳光的肯尼迪。
当时尼克松刚动过膝盖手术,脸色苍白,身体消瘦,还发看烧:肯尼迪则刚刚参加完加州竞选活动,肤色呈古铜色,活力四射。
上台前,两人都拒绝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顶级化妆师的服务。
后来有消息称,这位声称自然上镜的肯尼迪被他的助手团队精心修饰了一番。
而尼克松则因伤痛体重减轻了十磅,他没听从电视导演的规劝换套合身的西装,因此显得衣服宽长松垮,衣领肥大,再加上西装颜色与台上的背景近乎致,更突显出他肤色甚白。
在辩论前的两周接受沃尔特克朗凯特采访时,尼克松说"即使我可以在上电视前30秒内刮遍胡子,出镜时仍然会有胡茬。
“尼克松没有很好的修饰脸上的胡茬,只是简单抹了点从药店买来的懒汉剃须(Lazy Shave)粉试图遮盖。
然而,在录制现场影室灯的照射下,尼克松出了不少汗,懒汉剃须粉被汗水冲出隐隐约约的沟痕。
次日,《芝加哥每日新闻》(Chicago Daily News)的标题赫然:“电视化妆师毁了尼克松吗?” 当年参加现场直播的曼德尔范奴克回忆说:“我注意到副总统嘴唇附近满是汗溃,肯尼迪则非常自信,光彩照人。
”在辩论中,肯尼迪直视摄像机镜头回答每个问题,而尼克松则将视线更多投向现场的记者,这看上去似乎像是在逃避公众的眼神。
这对于被嘲讽为"要滑头的迪克(Tricky Dick)的尼克松来说无异于致命一击。
第一位电视总统肯尼迪
打动公众的不仅仅是肯尼迪的语言,还有他在演讲时所表现出的那种,肯尼迪政府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
虽然艾森豪威尔是第一位定期出现在电视上的总统,但是,“是在肯尼迪任期内和因为他,电视成为确定一位总统领导国家能力的一个重要的——也许是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
布劳尔:“约翰·F·肯尼迪”,第119页。
正如政治学家布鲁斯·米诺夫(Bruce Miroff)所指出的,在他的整个总统任期内,肯尼迪与他政府的其他成员做了各种广为宣传的“公开表演”,或进行了内容丰富、具有象征意义的展示,“突出的是青春、活力与新奇,(总统职位)被重新塑造成了一个智慧和巧妙意志的总部”。
布鲁斯·米诺夫:“总统职位与公众:展示的领导艺术”,见尼尔森:《总统职位与政治体制》,第305页。
约翰·F·肯尼迪视电视为自己的盟友,他是肯尼迪的电视讲话仅仅是他公共交流策略的一部分。
在就职典礼后,总统在镜头前面只做了9次经过精心准备的演讲。
他认为,观众对于正式的演讲会很快感到厌倦,因此,他依赖记者招待会作为他接触公众的主要讲坛。
肯尼迪是第一位允许对记者招待会进行不受任何限制地电视直播的总统,因为他意识到,与记者进行现场的、没有剪辑的意见交换是向国家发表讲话的最佳方式。
艾森豪威尔的记者招待会也通C·赫杰蒂(James C.Hagerty)认为,进行现场电视直播是危险的,因为总统有可能在某一敏感的问题上说错话,从而危害到国家的安全。
然而,肯尼迪却视它为盟友,在1960年与尼克松进行的现场直播辩论中,他获得了极大的好处。
在过去,总统们——特别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利用记者招待会,鼓励记者将他们的信息传达给美国人民,但现场电视直播的记者招待会赋予了记者配角演员的角色。
在肯尼迪的支持下,记者招待会具,给了总统一个相对比较随意和个性的方式公众通过记者招待会比通过任何其他的途径更多地看到和听到了肯尼迪,但他总共只举行了64次这样的记者招待会,每个月比罗斯福、杜鲁门或艾森豪威尔都少。
紧紧盯住对方的眼睛_成长故事
紧紧盯住对方的眼睛1960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时候,两个竞争对手肯尼迪和尼克松进行了一场轰动世界的电视辩论。
辩论开始之前,很多观察都认为形势对于肯尼迪不利。
因为他年轻,名望不高,还是个天主教徒,说话还带有很难听懂的沙哑浓重的波士顿口音。
可是,当辩论开始之后,在电视屏幕上,人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心平气和,诚实自信,谈吐文雅,说话很快但神情又十分轻松的人。
相反,坐在他一旁的尼克松,看上去却神情紧张而局促,满脸风霜,眼圈乌黑,显得很不自信。
这一次辩论会之后,舆论调查现实,尼克松缺乏足够的自信而民望大幅滑坡;而年轻的肯尼迪因为乐观自信,风度翩翩,支持率大幅攀升。
自此以后,肯尼迪顺风顺水,最终战胜了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
肯尼迪成功的秘诀,就是因为他在电视辩论会上成功地让观众相信:他的年轻、自信和乐观,他的生机勃勃的青春朝气,正是带领美国走出低谷的最好的领袖气质;而他那些弱点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事实上正是这样,在电视上,他的成熟又富有活力的外在形象,在大庭广众之下绅士风度般的心平气和,都给人以机智、思维繁捷和精干的印象;加上他英俊的脸庞,潇洒的举止,自信的表情,牢牢地吸引住了观众的目光,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他的那些小小的瑕疵甚至也变得可爱起来。
心理学家罗西诺夫曾经这样断言:你要战胜的第一个人就是你自己,你对自己越有信心,就越能表现出自信的气度。
你必须坚定地相信,你有权利呼吸,有权利占有地球的一个空间,有权利在任何地方自由自在。
一个感到自信又自在的人,就会挺直身子,就不会萎缩头头脑,就会能敢地盯住对方的眼睛,使对方坚信你是一个坦荡、智慧、能干、可靠的人。
让自己自信起来的另一个重要的元素是一个人的外在仪表。
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注意修饰,穿着得体的人几乎总能获得别人的好感;而衣衫不整、邋里邋遢的人,总是让人心生厌恶。
这说明一个好的仪表,每一天对自己负责任的细心的准备,是多么重要。
因为,一个人的仪表会给他人这样的心理暗示:这是一个生活严谨、乐观自信的人。
商务礼仪仪容礼仪教案
案例:某公司礼仪规范(男士)
1.短发,清洁、整齐,不要太新潮2.精神饱满,面带微笑 3.每天刮胡须,饭后洁牙 4.白色或单色衬衫,领口、袖口无污迹5.领带颜色、长短、领带夹位置6.西装平整、清洁(扣子、商标)
第3页/共105页
7.西装口袋不放物品8.西裤平整,有裤线 9.短指甲,保持清洁 10.皮鞋光亮,深色袜子11、全身3种颜色以内
第11页/共105页
(一)女士发型选择2. 发型要与服饰相协调在正式场合,女性身着套装,可将头发挽在颈后,低发髻,显得端庄、干练。着运动服时,可将头发扎成高高束起的马尾,显得青春、活泼和潇洒。着晚礼服时,梳个晚装发髻,可显得高雅、华丽。
第12页/共105页
第13页/共105页
3.发型要与身材相适应
1、精心护理头部皮肤
2、认识自身的发质
3、选用合适的洗发水
4、洗发切勿抓挠
5、干发、梳理莫用蛮力
6、日常护理也重要
第10页/共105页
(一)女士发型选择1. 发型要与发质相协调发质细软的人不宜留过长的直发,可选择中长发或俏丽的短发,还可以把头发烫卷,产生蓬松感。发质较硬的人不宜选择太短的发型,宜采用不到肩的短发或肩以下的长发型。
第4页/共105页
某公司礼仪规范女士
1.发型文雅、庄重,梳理整齐,长发要用发夹夹好,不扎马尾巴; 2.化淡妆,面带微笑; 3.着正规套装,大方、得体; 4.指甲不宜过长,并保持清洁。涂指甲油时须自然色
第5页/共105页
5.裙子长度适宜; 6.肤色丝袜,无破洞(备用袜); 7.鞋子光亮、清洁;8、全身3种颜色以内。
三庭五眼
眉毛的标准位置
唇的标准比例
第52页/共105页
1960年尼克松肯尼迪辩论 英汉
美国裹足不前(1960年总统辩论:肯尼迪—尼克松)肯尼迪:我说过,我已经为这个国家服务了14年,我在战时去保卫美国,我把我的一切奉献给我的祖国。
如果我在这次竞选中失败了,我要继续在参议院为建设一个强大的美国而奋斗。
我之所以要参加竞选,是因为我看到了美国在今年有很大的发展机会,有在国内和全世界大展宏图的机会,有重新把美国建设成一个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社会的机会。
我认为,共和党在美国仍然裹足不前,在世界也裹足不前。
我们今天仅使用了美国50%的钢铁生产能力。
我在1958年出现了经济衰退,我在1954年出现了经济衰退。
如果我们仍然裹足不前,如果我们任命的大使和华盛顿的其他官员不能意识到现在处于革命性的阶段,那么美国就不会保持它的实力。
如果我们失败了,自由的事业也就失败了。
我认为下一任美国总统有责任让这个国家重新运转起来,发展我们的经济,向美国人民明确美国的目标和未完成的事业。
然后,在全世界尽可能任命最优秀的人才,大使要会讲驻在国的语言,不是看他的政治捐献,而看他会不会讲驻在国的语言。
我认为这个党——共和党——的25年的领导一直裹足不前,它反对罗斯福和其他总统提出的所有计划,如最低工资、住房、经济增长、开发美国自然资源和田纳西大峡谷等计划。
我认为,如果我们能有一个坚信运转、坚信发展的党,那么我们就能重新树立起我们在世界的地位——强大的国防、高速的经济增长、对我们人民的公正、确保宪法权利,让人民相信我们说到做到,然后,在全世界重新建立像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所创建的拉丁美洲那样的环境(译者注:当时的拉丁美洲是美国的势力范围,是美国的“后院”)。
罗斯福总统在拉丁美洲人的眼里是个好邻居,因为他在美国就是个好邻居,因为他们看到的我们是一个充满同情心、互相关爱、推动国家前进的社会。
我相信,作为民主党领袖的我有责任提醒美国人民,1960年是决定性的一年,我们不能再裹足不前了,我们不能再屈居第二了。
我要让美国重新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关注,让他们意识到我们运转起来了,我们的全盛时期就要来临。
电视辩论选总统
电视辩论选总统作者:高晓松来源:《公务员文萃》2016年第06期现在,电视辩论已经成为美国总统竞选的一个传统,成了美国人民四年一次特别高兴的事儿。
两位总统候选人既要把对方辩倒,还要辩得有风度。
为了获得选票,美国总统候选人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既不能让人觉得你傻,又不能让人觉得你刻薄。
1960年9月26日,美国总统选举第一次进行电视辩论,那时候电视在美国还没有普及。
当时美国的一个大学生写信给政客,他说:“你们一天到晚互相说对方,都是隔空喊话。
你们能不能面对面,比如到我们学校,当着我们的面辩论一次?否则我们会觉得,那些都不是你们自己的观点,而是你们背后的团队在写文章攻击对方。
”这封信引起了政客的重视,他们决定举行一次电视辩论。
当时还没有足够好的电视设备来进行现场直播,只能在电视台的演播室里进行录制。
那场辩论赛是由肯尼迪对尼克松。
把两人的照片放在一起,反差极大——肯尼迪一表人才,年轻帅气;而尼克松是那种很阴险的样子,不但长得难看,而且看起来很不诚恳。
肯尼迪当时特别重视这场电视辩论。
他首先派人到现场去做了调查。
调查的人发现镁光灯一开会特别热,于是肯尼迪就为此专门做了一套特别薄的西装。
辩论那天,肯尼迪把自己打扮得非常帅气,做好了各种准备。
而尼克松去的时候连胡子都没有刮,他之前没去现场考察,所以穿了一套平常穿的厚西装。
辩论一开始,尼克松就开始出汗。
观众可不知道这个地方被灯光烤得很热,因此一看到他出汗,就觉得他肯定是紧张、心虚。
此前尼克松脚还受了点儿伤,这边热得不停地擦汗,那边脚又开始疼起来,表情看起来特别痛苦。
美国民众一看这表情,觉得肯尼迪说的都是对的,尼克松完全就没法招架。
在这场电视辩论赛之前,两人的支持率不相上下,但在电视辩论赛结束之后,尼克松的支持率急转直下,肯尼迪的支持率却直线上升,最终尼克松竞选失败。
当然,尼克松后来锲而不舍地坚持参加选举,终于在1968年当选为总统。
还有一次精彩的辩论,是在年轻的克林顿和老布什之间展开的。
是否应该限制电视节目的暴力内容?- 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限制电视节目的暴力内容?- 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限制电视节目的暴力内容。
首先,暴力内容对观众的心理健康有害。
许多研究表明,暴力内容会对观众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更为明显。
美国心理学会的一项研究发现,暴力内容会增加观众对暴力行为的容忍度,导致观众变得更加冷漠和暴力倾向。
因此,限制电视节目的暴力内容是保护观众心理健康的必要举措。
其次,暴力内容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暴力内容的传播会导致社会的暴力化倾向增加,甚至可能引发暴力事件。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德拉认为,“媒体的暴力内容会影响观众的行为,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更容易受到媒体暴力内容的影响。
”因此,限制电视节目的暴力内容可以减少社会暴力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此外,限制电视节目的暴力内容也符合道德伦理。
作为媒体从业者,应该对观众的心理健康和社会稳定负责。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曾说过,“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伤害他人。
”因此,媒体不应该滥用自由,而应该对暴力内容进行限制,以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
综上所述,限制电视节目的暴力内容是必要的。
这不仅是为了保护观众的心理健康,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我们应该支持对电视节目的暴力内容进行限制。
反方观点,不应该限制电视节目的暴力内容。
首先,媒体应该有言论自由。
限制电视节目的暴力内容等于是对媒体进行审查和限制,这是对言论自由的侵犯。
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曾说过,“言论自由是美国宪法的基石,没有言论自由就没有真正的民主。
”因此,限制电视节目的暴力内容是违背言论自由的原则。
其次,观众有权利选择自己观看的节目。
媒体应该提供多样化的节目内容,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观看。
如果限制电视节目的暴力内容,就剥夺了观众的选择权利。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言论自由就是允许别人说自己不同意的话。
”因此,观众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内容,不应该被强制限制。
历史上的今天1960年9月26日肯尼迪和尼克松在第一次电视总统辩论中对峙
历史上的今天1960年9月26日肯尼迪和尼克松在第一次电视总统辩论中对峙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美国总统大选辩论是于1960年9月26日举行。
由当时的参议员约翰·肯尼迪(John Kennedy,民主党提名人)和时任美国副总统的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共和党候选人)在芝加哥CBS广播公司的WBBM电视工作室参加。
肯尼迪在四场电视辩论中的第一场辩论中明显获胜,部分原因是他在镜头前比尼克松更轻松,尼克松与肯尼迪不同,后者看起来很紧张,拒绝化妆。
辩论中,因为尼克松没有肯尼迪上镜,他被认为在电视上表现不佳。
虽然相比肯尼迪,他是更好的辩论者,至少广播观众都认为在第一场辩论中他跟肯尼迪一样好,而且他拥有更多的政策知识和良好的广播口才。
此后两人又进行了三场电视辩论。
1960年10月7日,辩论结束后,两人在散场前又说了几句话。
美国东北大学专门研究总统辩论的新闻学教授阿兰·施罗德指出:“肯尼迪在第一场辩论中就确立了压倒性优势,尼克松想要翻盘是极其困难的。
”事后肯尼迪也表示,如果没有电视辩论,他很难入主白宫。
尼克松在第二次和第三次辩论中表现更好,10 月21 日,候选人在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辩论中开会讨论外交事务。
不到三周后,即11 月8 日,肯尼迪在美国历史上最接近的总统选举之一中赢得了49.7% 的普选票,比他的共和党对手获得的49.6% 略高。
离开副总统一年后,尼克松重返政坛,赢得共和党加州州长提名。
尽管他在选举中失利,尼克松还是在1968 年成功竞选总统后重返国家舞台。
和 1964 年的林登约翰逊一样,尼克松在 1968 年的总统竞选中拒绝与他的对手辩论。
电视转播的总统辩论于1976 年回归,此后在每次总统竞选中都举行。
现代传媒与批判性思维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广东工业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实际上,新闻、纪录片电影、某些电视剧、广告等媒介内容是真实的,或非常接近真实,很多受众把它们视为真实而接受。
这段话支持的观点是()。
A:媒介内容对受众的影响有限或者微小B:媒介内容对受众的没有影响C:媒介内容对受众有较大影响答案:C2.媒介有限效果理论代表人物是()。
A:马歇尔·麦克卢汉B:詹姆斯·凯利C: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答案:C3.“媒介素养”( media literacy) 理念肇始于()。
A:20世纪20 年代B:20世纪30 年代C:20世纪50 年代答案:B4.在过去几十年间,媒介素养历经了“范式转移”的变化,其在人与人、境域与境域.以及时代与时代之间经历了旅行可归纳的范式共有()。
A:四次B:六次C:三次答案:A5.最有生命力的假设是新闻和真相并非同一回事,而且必须加以清楚的区分。
A:对B:错答案:A第一章测试1.在印刷机发明以前古代传播时代,主要使用的传播形式是()。
A:交互性较强的传播模式B:单向直线模式C:双向立体式模式答案:B2.提出:“媒介即万物,万物皆媒介”观点的学者是()。
A:威尔伯 ·施拉姆B:马歇尔·麦克卢汉C:哈罗德·拉斯韦尔答案:B3.罗斯福的“炉边谈话”是一次考验信源推送者态度和温度力量的尝试,以失败告终。
A:对B:错答案:B4.1960年美国总统大选,尼克松和肯尼迪进行了美国大选历史上第一次电视辩论,使形象包装成为影响选举结果的重要因素。
A:对B:错答案:A5.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特朗普主要使用的社交媒体是()。
A:腾讯QQB:微博C:FacebookD:Twitter答案:CD第二章测试1.美国传播学先贤尼尔·波兹曼的力作是()。
A:《娱乐至死》B:《美丽新世界》C:《1984》答案:A2.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这一论断的是()。
A:沃尔特·李普曼B:威尔伯 ·施拉姆C:马歇尔·麦克卢汉答案:C3.11月11日被定义为"光棍节"是()。
美国广播电视史(3)资料
(体制与节目)
刘继忠
美国简史
•
1607年5月,104名英国人 乘船跨越大西洋来到现在 的美国弗吉尼亚州詹姆斯
敦这里,在此建立了英国
在北美的第一个殖民定居
点。2007年5月11日,该镇
举行了纪念北美首个英国 殖民定居点建立400周年的 活动。
图为仿造的当年船只 抵达当年的旧港。
• 最早的体现美国精神的历史文字
1930年代广播体制非商营改革的失败
• 非商业广播的统一战线中,中间力量是教育广播电台。在商业广 播大举扩张时,是独立于商营体系还是与商营电台合作是教育广播 两种不同方向的选择。 • 1930年ACUBS成立了全国广播教育委员会(NCER)并得到佩恩基 金5年期20万美元的研究资助,成为国会游说斗争中的中间力量, 它们主张建立一个分离的非商营广播体系。而卡内基金会支持的全 国教育广播资讯委员会(NACRE)而是在商营广播上播出教育节目。 RRC欣赏合作广播的信念,由于商营广播者的院外活动,NCER要求 为非商营广播至少保留15%频率的几项提案陆续流产。 • 在《1934年通讯法案》的制定过程中,由于NCER没有支持折中的 “瓦格纳—哈特菲尔德”提案(提案要求建立一个仅拥有全国四分 之一最好频率的非商营广播体系),导致在法律方面挑战商营广播 室的的结束。
•
20年代中期电讯集团和广播集团的激烈争执导致人们 对行业巨头意欲垄断无线电和广播事业的警惕,在联邦 贸易委员会要进行《反垄断法》的案例听证的威胁下, 巨头们打成妥协,AT&T退出广播领域,RCA于1926年9月 组建了NBC(红网),27年1月NBC第二个网(蓝网)播 出,27年9月25日CBS广播网诞生,商业广播进入播放全 国性节目的新阶段。 国会发现《1912年无线电法案》并未规定商业部可 以管理广播,于是紧急立法,结果产生了适用期1年的 《1927年无线电法案》,建立了联邦无线电委员会 (FRC),1929年国会批准无线延期直到1934年的新法 案诞生。
个人礼仪
个人礼仪仪表,决定你的成败案例:1960年9月,尼克松和肯尼迪二人举行竞选总统的第一次辩论。
当时,两个人的声望不相上下。
但是大多数评论员认为,尼克松是经验丰富的“电视演员”,击败缺乏电视演讲经验的肯尼迪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然而,事实却出人意料,肯尼迪最终取得了竞选的胜利。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尼克松没有听从电视导演的劝告,再加上他精神疲惫,萎靡不振,面部化妆又用了深色的粉底,在屏幕上显得疲惫不堪、愁眉苦脸,最终导致竞选失败。
而肯尼迪则不同,他在竞选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还到海滩晒太阳,养精蓄锐。
结果,当他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红光满面、精神焕发,演讲论辩谈吐自如,最终成功折桂。
由此可见,仪表的好与坏,有时的确能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有一次到银座的一家理发室去理发。
由于过度操劳与奔波,他带着一副疲惫的样子,衣冠不整地来到理发室。
理发师看到形象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您对自己的容貌修饰丝毫不重视,就如同的产品弄脏似的。
作为公司的代表,您这样不注意形象,产品能够打开销?”一句话将松下幸之助问得哑口无言。
他将理发师的劝告牢记在心,从自己的仪表一直十分重视。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仪表首先能引起交往对象的特别关注,仪表礼仪修饰来展示,并影响到对方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在日常工作之中,员工有一些基本的礼仪规范必须遵守,这就是工作礼仪。
在公司一切工作场合,作为一般性守则的工作礼仪,是任何公司员工均应恪守不怠的。
就时间而论,工作礼仪适用于公司员工的一切上班时间之内。
就地点而论,工作礼仪则适用于员工在公司工作的一切之内。
具体而言,仪表礼仪、注重服饰美、强调语言美、行为礼仪是公司员工应遵守的工作礼仪的基本内容。
(一)仪表礼仪1、仪态:应恰到好处的微笑,让人感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男士要显得质朴纯真、高雅端庄,即彬彬有礼又落落大方。
女士要显得温文尔雅、柔婉恬静,即楚楚动人又自然庄重。
论总统辩论研究
三一文库()〔论总统辩论研究〕杨洋摘要:自1960年以来,总统辩论在四年一次的美国竞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此辩论中,候选人优秀的语言能力是获胜的基础;复杂的人际关系则是总统候选人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候选人怎样处理好与其他参与者(对手,听众和辩论主席)的关系是他们在辩论中达到最终目的的主要途径。
总统辩论中,候选人正是通过语言来处理辩论中复杂的人际关系。
因此,在总统辩论这一特殊的政治语篇中,候选人的语言和辩论中复杂的人际关系都值得我们的关注。
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总统选前辩论制度在摸索中逐渐走向成熟。
无论对阵双方假戏真做抑或虚张声势,作为让竞选制度更“接地气”的举措,其意义都不容低估。
关键词:总统辩论;辩论词研究;影响一、总统辩论的起源一般认为,美国最早的竞选辩论发生在1858年,林肯和史蒂芬·道格拉斯为了角逐伊利诺伊州联邦参议员席位进行了6场对决,该系列辩论不仅界定了美国“废奴运动”的历史走向,也成为政治辩论的标杆。
辩论中,道格拉斯明确支持奴隶制:“我不会接受黑人与我平等的思想,我拒绝把黑人当成我的兄弟。
”林肯则正面回应道:“美国不能再以一半是奴隶制、一半是自由州的形式存在。
《独立宣言》规定的天赋人权同样对黑人适用,这个世界没有理由不允许黑人享受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这番表态赢得了听众的满堂喝彩,林肯一鼓作气拿下了议员席位;有历史学家认为,维护国家统一的南北战争与废奴运动的结局,在此刻便已确定。
对面对面的总统辩论加以转播,始于1948年。
那一年,共和党人托马斯·杜威和哈罗德·史塔生在俄勒冈州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初选中,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广播辩论。
两大政党提名人间的第一场电视辩论是在1960年,由参议员约翰·F·肯尼迪对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
人们认为这场辩论对肯尼迪以微弱优势取得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趣的是,那些从广播中收听辩论的人认为尼克松赢了。
美国总统竞选中的电视辩论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NO.3,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 UR NA L OF YU N NA NI N ST I TU T E OFS O CI A L I S M 280浅谈美国总统竞选中的电视辩论 姜晓艳 (东南大学 人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9) 摘 要: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电视辩论在美国迅速发展。
它为总统候选人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是民主政治的一大进步,它使选民有了了解总统候选人的机会,使领导人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设计,提高了竞选的透明度。
当然,它也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目前,我国的选举制度中也存在一些弊端,美国的电视辩论对我国的选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美国总统;竞选;电视辩论;民主政治 中图分类号:D7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3-0280-2 一、引言 美国总统大选中的电视辩论产生于20世纪中叶,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目前来看,其技术手段日臻成熟,影响力不断扩大。
它对美国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的的民主政治建设也有借鉴意义。
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政治环境,我国选举中无法完全照搬美国的这一模式,但美国竞选中的电视辩论中反映出来的一些民主因素是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发。
二、美国总统选举电视辩论的产生与发展 1960年9月26日,美国举行了第一次总统选举候选人的电视辩论。
这次辩论的主角分别是肯尼迪和尼克松,有七百万美国人收看了这场电视辩论直播。
在辩论之前,两位候选人的支持率相当,但辩论之后,尼克松的支持率直线下降。
原因在于,肯尼迪巧妙地运用了电视辩论,特别是把自己年轻的优势展现给观众。
可以说,尼克松并不是输给了实力,而是输给了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美国总统的电视辩论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这使得电视辩论的技术和技巧日益多样化,公众的关注程度也不断提高,在促进政治民主化的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传播仪式观下的美国大选电视辩论
传播仪式观下的美国大选电视辩论作者:余烨钒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22期【摘要】电视辩论作为美国大选中的媒介仪式,已然成为国内外受众关注的焦点和美式文化象征符号。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对美国大选的不断渗透体现在对电视辩论这一传统媒介仪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旨在从传播仪式观的角度对美国大学的电视辩论进行解读,以及提出与传统媒介仪式相对的网络仪式,对其进行比较与分析。
【关键词】电视辩论;传播仪式观;网络仪式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2-0089-02一、前言美国大选作为轰动全世界的国际性媒介事件,总是能吸引成千上万的国内外目光和谈论。
且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对美国大选也不断渗透,体现在这种新传播方式对电视辩论这一传统媒介仪式造成的影响。
本文旨在从传播仪式观的角度对电视辩论进行解读,以及提出与传统媒介仪式相对的网络仪式,对其进行比较与分析。
二、美国大选电视辩论的历史由来虽说在近来几十年中,电视辩论在总统竞选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但在收音机和电视出现之前,美国大选的辩论并不存在。
辩论的形式在竞选中第一次出现是1858年在伊利诺伊竞选参议员时,亚伯拉罕·林肯和史蒂夫·道格拉斯在七个国会选区共同举办了七场公开辩论。
在这之后,辩论趋于沉寂。
直到1948年和1956年,才又出现了辩论,前者是在共和党内,后者是在民主党内为争夺总统候选人提名而展开的辩论。
这两次辩论开始有了电视台的参与,然而电视台的传播技术有限,虽然吸引了一波听众,辩论还无法成为影响大选的关键因素。
1960年,电视开始介入到大选的辩论中。
肯尼迪和尼克松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参加电视辩论的候选人,四场电视辩论的观众累计达到了2.4亿人次,可谓影响巨大,而肯尼迪也凭借其在电视屏幕中的翩翩风度赢得了大选。
然而此后电视辩论沉寂了整整16年,1976年又卷土重来,来势汹汹。
2012美国总统大选电视辩论中的非语言符号传播
2012美国总统大选电视辩论中的非语言符号传播作者:刘秦来源:《新闻世界》2013年第02期【摘要】围绕美国总统电视辩论的文本符号的研究很多,而对辩论中文本之外的“语言”——非语言符号的研究较少。
本文以2012年三场美国总统电视辩论为例,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辩论中总统候选人的非语言符号及其呈现的辩论者形象。
【关键词】非语言符号形象呈现电视辩论美国总统电视辩论的传统始于1960年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和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的选举辩论,在当时共吸引了约6600万观众,占美国人口的36.8%。
在电视和网络日渐普及的今天,电视辩论的影响力超越美国本土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
对总统辩论中的“辩论文本”研究已有很多,但是对非语言符号的关注较少,事实上,因为非语言符号的“不可抑制性”,它在传递信息尤其是建构形象方面的作用甚至远大于语言符号,因而,研究总统电视辩论中非语言符号有助于得到对总统候选人个性品质的正确认知。
一、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的范围非常广,有研究者曾给它下过定义,“非语言传播包括了传播情境中除却言语刺激之外的一切由人类和环境所产生的刺激,这些刺激对于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具有潜在的信息价值”,语言符号之外的符号信息都可以被称作非语言符号,例如表情、目光、手势、姿势、身体接触、沉默、服饰等。
语言学家戴维·阿伯克龙比说:“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用整个身体交流”,专门研究非语言符号的艾伯特提出了一个关于符号传递信息的公式:沟通双方相互理解=语调(38%)+表情(55%)+语言(7%),表明了非语言符号在传达信息方面的作用。
借助于大众传媒呈现的辩论已经超越了语言、逻辑、观点等中心性的内容,它集合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情境,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直观性的非语言信息,这些直观的信息对观众形成对辩论者的印象极为重要。
赢得首次电视辩论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就被认为因为电视的帮助“扭转了势头”,因为肯尼迪在电视中的形象“口才极好”、“充满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1年1月20日正式宣誓肯尼迪就任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
• 肯尼迪、尼克松开辟了电视辩论的时代 • 电视作为总统竞选政治活动中的决定性媒介立刻脱颖而出。
二、政客利用电视,推动电视的普及和推广
• 肯尼迪总统是第一位充分认识到电视的传播潜力, 并充分发挥电视功能的政治家,正如罗斯福总统 是第一位深谙广播魔力的领导人一样。 • 大约从20世纪50 年代中期开始电视新闻在美国开 始受人青睐,尤其在政治领域,比如总统竞选, 电视新闻的作用日趋显著。 • 1963年,在美国依靠电视了解新闻的人第一次超 过依靠报纸了解新闻的人,这是一个历史性转变, 标志电视新闻时代的到来。
英国 《 公共广播电视法案》
• • • • •
四部广播电视法案: 《1980年广播电视法案》、 《1981年广播电视法案》、 《1990年广播电视法案》、 《1996年广播电视法案》
关于《1996年广播电视法案》
• 背景:
• 英国《1996年广播电视法案》对《1990年广播电
视法案》的某些条款做了修订,其中最主要的内
• 介绍
• •
• • • •
肯尼迪、尼克松总统电视辩论
《 公共广播电视法案》
第十一小组组员:安嫩 何显丽 汪全艳 林晓伟
• 一、首次电视辩论的背景 • 二、政客利用电视,推动了电视的普及和 推广 • 三、美国大选中电视媒体的宣传功能
一、首次电视辩论的背景
• 1960年9月26日,在芝加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一个电 视直播间里,总统候选人尼克松和肯尼迪站在摄像机和聚 光灯前,进行了美国总统竞选历史上第一次电视辩论。
பைடு நூலகம்
三、 美国大选中电视媒体的宣传功能
•
在美国,人们倾向于通过看电视得到各式各样的信息。 因此,电视这一媒介就成了总统竞选的主要武器,并成为 候选人成功的关键。在竞选期间,候选人时刻铭记电视宣
传的重要性,每一位候选人尽力掌握电视这一媒介去宣传
自己的优点和对手的缺点。 • 从某种程度上说,电视宣传影响了候选人的成功,并成为 获得选民支持度的重要力量。宣传的掌握,可能帮助候选 人得到各界的支持,并实现他们的总统梦。 •
容是放宽《1990年广播电视法案》中有关媒体所 有权的限制,以及建立英国数字地面广播的管理 机构。
1996年广播电视法案主要涉及内容:
• 第一部分涉及电视,第二部分涉及广播。
• 第三部分授权独立电视委员会确保某些体育赛事能够免费
报道和播出。
• 第四部分关于英国广播公司的传输网络资产、权利和债务
转移的有关规定。 • 第五部分涉及版税及相关事宜。 • 第六部分是综合部分,包括传输系统的新标准,有关有无 资格拥有执照的新规定,以及有关媒体所有权的新限制性 规定。
1996年广播电视法案目的
• 1996年广播法案的目的在于“解除对英国
的广播公司的束缚,使他们在21世纪处于
领先地位”,也就是说政府放松对媒体所
有权政策的管制意图。
•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