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须会的国学知识

合集下载

小升初中考必考的国学常识200题(含答案)

小升初中考必考的国学常识200题(含答案)

小升初、中考必考的国学常识200题(含答案)

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

A、月亮

B、姻缘

2. 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

A、新婚

B、搬家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

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4. “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5. 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6. 《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

(B)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7.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8.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

(A)

A、胡适之

B、周作人

C、郁达夫

D、唐三藏

9.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10.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B)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11. 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C)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中考国学经典知识点总结

中考国学经典知识点总结

中考国学经典知识点总结

一、《论语》知识点

1. 孔子思想的核心

《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和学说。其中,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提出,要做到仁德

之人,必须以孝悌、忠信、礼义为行为准则,注重教育培养。孔子在《论语》中不断强调

要君子不器,注重修养和道德观念的提升。

2. 儒家核心价值观

《论语》中反映了儒家核心价值观:仁、礼、义、智、忠、诚。这些价值观贯穿于孔子的

言行之中,对后世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原则和方法。他强调学以致用、教育要注

重学生身心全面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

扬光大。

二、《大学》知识点

1. 大学思想

《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庸之道”。它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提倡

立德修身、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大学教育思想

《大学》中提出了大学教育的思想。它强调学在平常,实践教育,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

道德观念的培养,提倡自学和自律,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

3. 中庸思想

《大学》中提出了中庸思想,主张“中庸之道”,即处事不偏激,尽量避免极端行为和思想,追求平衡,寻求和谐。这一思想在中国儒家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孟子》知识点

1. 孟子思想的核心

《孟子》是中国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孟子的言行和学说。孟子思想的核心是“性恶论”,

即认为人性本恶。他提出,要使人性得到改善,必须通过教育来培养,注重修身养性和道

德修养。

2. 孟子的教育思想

孟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原则和方法。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品德

备战中考之课本里的国学全知道第7章 《史记》

备战中考之课本里的国学全知道第7章 《史记》

第7讲《史记》

教材引入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八年级上册,选自《史记·周亚夫军细柳》)内容概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撰写而成。《史记》记载了上自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史记”二字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史记》一书最初没有书名,有时被称为“太史公书”,但随着它的影响逐渐增强,最后《史记》反而成了它的专称。

《史记》全文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本纪”主要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表”呈现的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是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题史。“世家”记载了诸侯王国之事。“列传”主要是历代各阶层有影响人物的传记,其中有少数篇章也记载了少数民族的历史,这就是司马迁采用的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教材文化常识汇总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教材文化常识汇总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教材文化常识汇总初中语文作为中学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其考试内容除了语文

知识点外,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常识,其实这些文化常识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都有所涉及,我们只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即可。下面将为大家汇总一些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教材文化常识:

一、国学经典相关

1.《三字经》:是国学经典,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常考内容主

要包括作者、作用、内容等。

2.《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一,也常作为中考阅读材料,相关内容包括作者、作用、核心价值等。

3.《孟子》:同样是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本经典,常考内

容主要包括作者、作用、思想等。

4.《庄子》:道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其文化价值在初中语文

考试中也有涉及,常考内容主要包括作者、作用、思想等。

二、古代文学名著相关

1.《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的一部百科全书”。常考内容包括作者、作品背景、主要人物、主要故事情节等。

2.《西游记》:同样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常考内容包括作者、作品背景、主要人物、主要故事情节等。

3.《水浒传》: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这本小说描写了农民暴动的历史事件,其文化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常考内容包括作者、作品背景、主要人物、主要故事情节等。

4.《论语》:前面已经提到了,虽然它是国学经典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之一,更是中考命题人经常采用的考点。

三、汉字文化相关

1.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

精神财富。常考内容包括四书五经的内容,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

中考常识知识点总结

中考常识知识点总结

中考常识知识点总结

一、地理知识

1. 世界地理

1.1 世界大洲及其情况

1.2 世界海洋及其位置

1.3 世界山脉及其位置

1.4 世界河流及其位置

1.5 世界气候带及分布情况

2. 中国地理

2.1 中国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2 中国自然地理

2.3 中国人文地理

2.4 中国经济地理

3. 地球环境

3.1 地球的自然环境

3.2 地球的人文环境

3.3 地球的热带雨林

3.4 地球的荒漠和草原

二、历史知识

1. 中国古代史

1.1 中国古代史的时间及其代表性事件

1.2 由传说到确凿的中国古代史

1.3 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1.4 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及其演变

2. 世界古代史

2.1 世界古代史的时间及其代表性事件2.2 世界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2.3 世界古代的社会制度及其演变

2.4 世界古代文明的兴衰

3. 中国近现代史

3.1 中国近现代史的时间及其代表性事件3.2 中国近现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3.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3.4 中国近现代的外交与革命运动

4. 世界近现代史

4.1 世界近现代史的时间及其代表性事件4.2 世界近现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4.3 世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4.4 世界近现代的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三、政治知识

1. 国家机构

1.1 中国的国家机构

1.2 中国的政党制度

1.3 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 中国的政治纲领及其实践

2. 法律法规

2.1 中国的宪法及其实施

2.2 中国的法律法规体系

2.3 中国的法治建设及其进展

2.4 中国的司法体系及其作用

3. 政治经济

3.1 中国的经济发展规划

中考语文必考国学常识

中考语文必考国学常识

中考语文常考国学常识

以下是一些中考语文常考国学常识的知识点:

1.古代文学常识:

(1)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3)古代文学中的常见题材和表现手法

(4)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和思想

2.古代文化常识:

(1)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如礼仪、服饰、建筑、音乐等

(2)古代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习俗

(3)古代文化中的常见符号和象征

(4)古代文化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3.古代哲学常识:

(1)古代哲学的概念和分类

(2)古代哲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思想

(3)古代哲学中的常见命题和思考方式

(4)古代哲学中的重要人物和著作

4.古代艺术常识:

(1)古代艺术的各个方面,如书法、绘画、雕刻等

(2)古代艺术的风格和流派

(3)古代艺术中的常见题材和表现手法

(4)古代艺术中的重要人物和作品

5.古代历史常识:

(1)古代历史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古代历史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

(3)古代历史中的常见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

(4)古代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6.古代语言常识:

(1)古代汉语的构成和特点

(2)古代汉语中的常见词汇和用语

(3)古代汉语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4)古代汉语中的文化内涵和背景

7.经典名著解读:

(1)对经典名著的深入解读,包括主旨、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方面。

例如,《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文化内涵;《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社会意义等。

(2)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生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汇和句式,

能够理解文言文的文章结构和主旨,同时能够正确判断文言文的字词含义和用法。

(3)古诗词鉴赏:考生需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风格、表现手法和修辞

中考必考的100句国学经典名句(含注释),经典

中考必考的100句国学经典名句(含注释),经典

中考必考的100句国学经典名句(含注释),经典

快乐初中生Laudate Dominum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 Musica Para Bodas. Toda La Ceremonia Nupcial Y La Celebracion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舒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意,居处不求恬静,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把握了知识而不致疑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6、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索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10、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11、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1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14、子

中考国学经典考试题目

中考国学经典考试题目

中考国学经典考试题目

中考国学经典考试题目

一、论语篇

孔子提出的“君子有三变”的观点是什么?请解释其中的意义和作用。

论语中有一句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请解释这句话的内涵并举例说明。

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这句话有何深意?你如何理解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二、大学篇

王阳明认为“知行合一”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请解释这句话的内涵并举例说明。

大学中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大学中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你认为这句话对现代社会有何启示?

大学中提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你如何理解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三、三字经篇

三字经中提到“人之初,性本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三字经中提到“黄、赤、白、黑,尽可分明辨”,你认为这句话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有何启示?

三字经中提到“盲、聋、哑、瘖,极可怜也”,你对这句话有何理解?

三字经中提到“言必信,行必果”,你如何理解并运用到自己的言行中?

以上是一些中考国学经典的考试题目,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思考并给出自己的答案。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经典,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希望同学们在准备中考的过程中,能够将国学经

典的精髓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思想的新时代人。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_初中历史中考必背考点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_初中历史中考必背考点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_初中历史中考必背考点

一、中国古代历史

1.三皇五帝时期:包括伏羲、女娲、轩辕黄帝、炎帝、少昊、颛顼等

传说中的神话人物。

2.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传说中的夏

禹是夏朝的开国君主。

3.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传说中的商汤是商朝的开

国君主。

4.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朝代之一,分为西周和东周。

西周王室的传统是封建制度的核心,东周王室的传统是分封制度的核心。

5.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各国

相互争霸,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思想家和名将。

6.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是秦朝的

开国君主,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

7.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封建王朝,期间经历了西汉和

东汉两个时期。西汉王朝的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

8.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的时期,以曹操、刘备、孙权三国鼎立为特点。

9.隋朝: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封建王朝,隋文帝是隋朝的

开国皇帝。

10.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封建王朝之一,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文化繁荣的时期。

11.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封建王朝,历史上出现了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12.元朝: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成吉思汗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13.明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嘉靖是明朝的第一位皇帝。

14.清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封建王朝。

二、世界古代文明

1.埃及文明: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种文明,以尼罗河为中心,发展了独特的文字和建筑。

国学基础必学知识点

国学基础必学知识点

国学基础必学知识点

1. 《四书五经》: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等

经典著作。这些著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

古代哲学、道德、政治、文化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2. 仁义礼智信: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国学中的重要内容。仁指人道德上的善良和仁爱;义指正义和道德准则;礼指社会礼仪和

行为规范;智指智慧和学识;信指诚信和守信用。

3. 易经:又称周易或太极图,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预测和卜筮书籍,被视为中国哲学的源头之一。易经主要研究天地之道、阴阳五行等自

然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来解释人际关系、国家政治、战争策略等方面。

4. 道德经:为道家思想的重要经典之一,主要由老子所著。道德经强

调追求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的道,不人为地干涉事物的发展。

5. 历史人物:了解中国古代的国学知识必须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如孔子、孟子、墨子、庄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道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子、荀子、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等。

6. 诗词歌赋:中国古代文化中诗词歌赋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文学的

瑰宝。学习国学要了解一些重要的古代诗人和他们的作品,如李白、

杜甫、苏轼等。

7. 自然哲学:国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因此对自然科学有一

定的关注。了解中国古代的自然哲学概念、天文、地理、气象等方面

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学的思想。

8. 美学与艺术:美学是国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包括音乐、舞蹈、绘画、书法、建筑、戏剧等艺术形式。了解中国古代的美学理念和艺术形式,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中考必考知识点和总结

中考必考知识点和总结

中考必考知识点和总结

地理:地理的必考知识点主要包括中国地理、世界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其中,中

国地理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如长江、黄河、西南地区

的特点等。世界地理则包括世界各大洲的特点、国家地理、气候、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自

然地理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的知识,人文地理则包括人口、城市、交通、

产业等方面的知识。

历史:历史的必考知识点主要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中国历史包括夏商周、秦汉、魏

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等各个朝代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世界历史则包括古希腊、罗马、埃及、印度、中国等各个古代文明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

政治:政治的必考知识点主要包括宪法和政治制度方面的知识,如中国的宪法、政府机构、政治组织等方面的知识。此外,还要了解一些重大的政治事件、政治人物等方面的知识。

生物:生物的必考知识点主要包括生命活动的基本概念和生物分子基础、细胞基本结构和

功能、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内环境稳态调节和生物体的稳态、

生命活动和能量转化、生物遗传和变异、生物生长和繁殖、生物遗传与进化、生物科学技

术等。

化学:化学的必考知识点主要包括物质的基本性质、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原子结构与元

素周期表、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式与化合价、物质的分类与性质、酸碱中和、氧化还

原反应、化学方程式、常见的化学实验等。

物理:物理的必考知识点主要包括运动的基本规律、物体的运动、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机

械能、电磁学、光学、热学等。

数学:数学的必考知识点主要包括初等代数、方程与不等式、数与式、分式、百分数、多

中考国学经典考试题目

中考国学经典考试题目

中考国学经典考试题目

中国的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等经典著作。这些经典作品蕴含着深厚的思想和智慧,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在中考中,国学经典的考试题目旨在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考中可能会出现的国学经典考试题目。

1.《论语》中的孔子有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2.《大学》中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你认为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理念?请谈谈你的理解。

3.《中庸》中有一句“中庸之道,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并谈谈你对中庸之道的理解。

4.《孟子》中有一则寓言“樊哙见樊跖之死,去之,而哭之。问其故,曰:‘我也死。’子思曰:‘子必去之。’”请解释这则寓言的寓意并谈谈你的看法。

5.根据《论语》中的教导,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自身学习经历谈谈学习的重要性。

6.《大学》中提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这些理念的重要性。

7.《中庸》中提到“中庸之道,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你认为中庸之道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以上是一些可能在中考中出现的国学经典考试题目,这些题目旨在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文化素养。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

待这些题目,深入思考,不断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愿我们的中华文化之花在你们的心中开放,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常识

o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o三国:魏、蜀、吴。

o“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o“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o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o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o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o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o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o岁寒三友: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o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o《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o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o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o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o“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

指《诗》《书》《礼》《易》《春秋》。

o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o五金:金、银、铜、铁、锡。五味:酸、甜、苦、辣、咸。五行:金、木、水、火、土。

o“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o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o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o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A、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

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B、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

解(jiè)员。

C、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

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D、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正式科举考试,时间每年一次,地点府(州)县,应试者儒生、童生,获取功名秀才

乡试,时间三年一次(秋),地点省城,应试者秀才,获取功名(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时间三年一次(春),地点礼部(京城),应试者举人,获取功名(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会试后同年4月,地点宫殿,应试者贡士,获取功名(进士)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正式的科举考试分类: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连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古代科举考试。

文人作品

o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o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o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o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o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o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o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o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o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o“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o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o《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o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fǔ)。

o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

o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o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o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o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o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o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常见借代词语

o

o

o

o

o

o

o

中国文学之最

o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