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测试题25

合集下载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必修一综合测试卷)解析版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必修一综合测试卷)解析版

综合检测卷(必修一)(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1.“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称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

”(《礼记·大传》)这则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政治制度 (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解析:材料中“宗”字共出现4次,由此很容易判断是宗法制。

故答案是B。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 )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焚书坑儒,实行思想专制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D.制定一整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抓时间提供的有效信息。

“第一次”是“公元前221年”,根据课本知识可知,这是秦始皇建立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的时间。

故答案是A。

3.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是坐着的。

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来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了。

此后,宰相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这件事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宋太祖不愿宰相跟自己平起平坐 B.宰相大臣地位历来低下C.宋太祖担心宰相大臣的事务繁多 D.北宋时期君主专制加强解析:从材料的意思看,是皇帝要突出自己地位的与众不同,要加强君主权力。

而其他的几个选项都没有说道“本质”。

故答案是D。

4.北京故宫“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写道:“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 (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奉旨笔录,上传下达解析:本题从“请皇旨”、“下发”等字眼看,材料的意思很明显,军机处就是负责对各种奏折“上传下达”。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测试题4 新人教版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测试题4 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课时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一位学者形容16世纪的西班牙:“就像一张巨人之口。

吞进食物,咀嚼食物,仅仅是为了把它送进器官,除了经过的气味和偶尔粘在牙齿上的一点碎屑之外,没有留下任何东西。

”上述“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主要是指A.没有瓦解君主制度开展价格革命B.没有经受文艺复兴的深刻洗礼C.没有受到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冲击D.资本主义工商业没有发展起来解析: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是当时主要殖民国家对外掠夺的重要原因,但西班牙把从殖民地掠夺的财富用来消费,并没有用来发展资本主义,从而使西班牙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没有发展起来,致使这些财富流入到其它如英、荷等国。

答案:D2. 1992年,在纪念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时,许多印第安人后裔却表示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印第安人后裔所说的“苦难”是指哥伦布的航行A.导致了当地部落之间的频繁战争B.加剧了美洲自然环境的恶化C.对美洲的殖民扩张、掠夺和屠戮D.将印第安人掠卖到非洲为奴解析:新航路开辟后,伴随而来的是殖民扩张,殖民活动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美洲发现后,殖民者给印第安人带来的苦难就是“掠夺和屠戮”。

答案:C3. (2009年青岛模拟)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是考生在高考中必备的能力,通过对东西方航海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二者出现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社会经济状态的不同。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1专题复习2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1专题复习2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2课时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 (2009福建龙岩高三质检)有的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

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 废分封,置郡县B. 组成决策机构“中朝”C. 废丞相,设内阁D. 确立三省六部制解析:本题容易回答,从隋唐时期官僚机构中可得知D正确。

A是秦朝、B是汉武帝、C 是明朝。

答案:D2.(2009浙江十二校联考)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中书省的官员),为挫败北方游牧民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怎么做A.交唐太宗裁定 B.交兵部出兵 C.交门下省封驳审议 D.交尚书处理解析: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了三省的职权,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法令。

答案:C3.(2009海南高考)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掌握,宋代的中书门下是最高的行政机构,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答案:B4. (2009江苏南通二调)《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

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

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

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

”材料反映了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能力,并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准确把握唐朝时期科举制的特点和作用。

九品中正制在唐朝已被取消。

答案:D5.(2009江苏徐州三调)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解析: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是明经科,A不正确。

高考历史25题专题复习

高考历史25题专题复习

福州屏东中学历史高考二轮复习校本导学案高考历史25题专题复习(秦汉:中国古代第一次社会大转型的定型时期)班级:______姓名:______教师评价:______1.(2010·全国课标卷)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2.(2011·全国课标卷)下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3.(2012·全国课标卷)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4.(2013·全国Ⅰ卷)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5.(2013·全国Ⅱ卷)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6.(2014·全国Ⅱ卷)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7.(2015·全国Ⅰ卷)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测试题7 新人教版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测试题7 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4课时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服饰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②①③④ B.①④③②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解析:①是清朝,②民国时期,③改革开放之后,④文革时期。

答案:D2. 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

”当时使人们“开眼界”的大众传媒是A.电视 B.电影C.报纸 D.广播解析:从题目中的时间看电视尚未产生,从题意中“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不是报纸和广播的功能,只有电影符合题意的要求。

答案:B3.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

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是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京剧属于“国粹”艺术,不是中西交融的产物。

答案:C4.“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著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

这首打油诗应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解析:从“新国民”这一词可以判断出是在辛亥革命时期。

答案:C5. (2009年巢湖模拟)“街上到处是五花八门的广告。

许多商品换上了‘共和’、‘庆胜’、‘北伐’等商标。

在一家面摊前,人们踊跃争先剪辫子,旁边告示牌上的大字十分醒目;剪辫者免费供肉面一碗以示奖励。

”文中描述的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A.北京 B.西安C.南京 D.天津解析:1912年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民国政府颁布《剪辫通令》。

答案:C6.据统计,晚清仅湖南一地列名《湘报》的不缠足会员就达1060人,如果加上为不缠足会捐款的达11321人之多。

然而,列名该组织的无一女子,不缠足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男人运动”。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有①由于缠足的女子多足不出户,难以接触和接受新思想②封建思想严重束缚着人们的行动③清政府提倡缠足④辛亥革命没有提倡废除缠足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 D.①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并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2011届高三历史必修一一轮复习综合测试题

2011届高三历史必修一一轮复习综合测试题

2011届高三历史必修一一轮复习综合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等。

这里的周服饰的“秩序井然”反映的是A、井田制B、郡县制C、宗法制D、民主政治2.下面是根据《春明梦余录》中记载的公元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八天之内,明太祖的总工作量和平均工作量所绘制统计图。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处理奏章(个)处理行政事务(件)A.明太祖勤于政事,举政果断B.明太祖对臣下的工作能力感到不满C.明太祖废除丞相,政务繁杂D.明太祖时内阁办事不力,被迫为之3.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

”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A.人人精通法律B.法律适用于所有人C.法律至上的原则D.统治阶级没有特权4.“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

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的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

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指的是A.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B.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D.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5、民主革命时期反帝斗争以国内战争形式表现出来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6.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7、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题3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题3

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0·山东烟台模拟)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主要是指()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C.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D.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解析:A、D两项与题意时间不符。

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极大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答案:B2.温家宝总理曾说:“我们愿意实行开放政策,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走中国式的民主道路。

”“中国式的民主道路”的制度保障是()A.多党合作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答案:C[来源:]3.我国人口特别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位人大代表的名额,由此可见()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C.人民当家作主是包括我国所有少数民族人民在内的当家作主D.少数民族人民可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直接行使国家权力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保障,其代表经全国人民普选产生,由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士组成,包括少数民族在内。

答案:C4.下图是1953年版人民币10元券背面图案,图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①民族团结原则②民族平等原则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创立④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A.①③④B.①②③[来源: ks5u]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全国各民族共同使用的货币上有少数民族的文字表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体现了民族团结的理念,也体现了民族平等的理念。

2011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一综合练习题(叶仕)

2011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一综合练习题(叶仕)

2011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一综合练习题时间:100分钟总分:120分命题人:高三历史备课组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1、公元前 782 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姐。

“褒拟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拟乃人笑。

”这段材料不能..表明A .幽王荒淫无道B .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 .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2、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

图5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3.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

他居住北京2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

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

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那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③临时大总统誓词的照片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

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全面赞扬与肯定5、对孙中山被迫向袁世凯妥协,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有人认为是一种错误,究其原因,孙中山也别无选择,下列所表述中的原因,你同意的是①南京临时政府在外交和财政上陷入极度困境②立宪派和旧官僚对革命派发动进攻③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说明他是赞成共和④孙中山民主革命受到列强的军事威胁A 当汉奸者杀B扫荡倭寇……好男儿要当兵C 永远跟着……毛泽东奋勇前进D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6.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011历史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第二单元测试-高考历史试卷与试题

2011历史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第二单元测试-高考历史试卷与试题

2011历史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第二单元测试试卷总分:100答题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09年济南二模)下图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和中国秦朝的兵马俑。

下列对两者的表述准确的是 [4分]-----正确答案(D)1.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A 产生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 产生于农耕经济的发展C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D (2009年汕头二模)先秦时期,中国产生了分封制,同时期希腊却实行公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民主制度。

与中国相比,古希腊所具有的特殊条件不包括[4分]-----正确答案(D)2.山多地少,三面环海,岛屿众多的海洋地理环境A 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B 工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C 国家统一,疆域辽阔D (2010年淄博模拟)奥运会起源于古代的希腊,据说古奥运会是为祭祀宙斯神而举行的,运动会期间希腊各邦都必须停战,优胜者将被看做是英雄而受到欢迎。

古希腊还规定参加运动会的每个竞技者必须是纯希腊血统、未受过任何刑罚的自由男子,并禁止妇女参加和观看运动会。

对上述材料理解有误的是[4分]-----正确答案(D)3.古希腊人十分重视奥林匹克运动会A 古希腊奥运会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和宗教色彩B 古希腊存在着对妇女、奴隶和移民的歧视C 由于奥运会的存在,希腊各邦之间不再发生战争D (2009年广东模拟)某中学高中的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时,众说纷纭。

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4分]-----正确答案(A)4.实行改革,将城邦引上民主化轨道A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B推翻王权,依贵族制取而代之C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D 伯里克利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测试题14 新人教版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测试题14 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课时欧洲的经济一体化及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化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应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于2009年11月14日至15日在新加坡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APEC成员国在国力、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及社会制度方面差异很大。

为此APEC确立了与之相符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①相互尊重、平等互利②协商一致、自主自愿③降低关税、自由贸易④开放性和渐进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本题是排列组合题,③不是其基本原则内容,故排除,因此符合题意的是D项。

答案:D2. 1957年签署的《罗马条约》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主要是指A.它规定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基本目标是创造“一个欧洲各国人民间日益密切的联盟”B.它的基本内容是共同市场和共同的经济政策的形成C.内容的核心是关税同盟和共同的农业政策D.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能力,A项反映了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基本目标。

答案:A3.下表为1970年欧共体与美国部分工业产量对比这充分说明A.欧共体的经济实力超过了美国B.欧共体的各项工业产量均超过了美国C.欧共体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欧共体经济的发展D.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开始运作解析:从图表信息可看出欧共体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欧共体经济的发展,但并没有超过美国。

D项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开始运作是在1993年后,与题干1970年不符。

答案:C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欧国家之间维持了60多年的和平局面,其主要原因有①经济一体化发展②政治联合加强③法德实现和解④民族矛盾消除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欧国家之间维持了60多年的和平局面,但民族矛盾并没有消除。

答案:A5.下列关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力图彻底打破欧洲各国的界限②核心是关税同盟和共同的农业政策③确立了分阶段实现欧洲经济和货币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和步骤④提出建立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司法与内政事务的合作A.①②③④ B.①②C.①③④ D.③④解析:1992年签订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不是要打破各国界限,而是确立分阶段实现欧洲经济和货币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和步骤,同时改“欧共体”为“欧盟”,同时提出建立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备考复习题 新人教版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备考复习题 新人教版

2011年高考备考复习历史一、选择题(8个小题)1.五四运动以前,中国社会就孕育了新某某主义革命时代的曙光,主要指①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封建文化,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②资产阶级为某某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④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2.国民大革命期间,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的方式有()①支持旧军阀向革命军发动进攻②扶植代理人、分化统一战线③直接公开武装干涉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3.和平解决某某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就当时情势而言,“时局”主要是指A.日本侵华不断加剧 B.国共分裂对峙C.抗日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 D.团结国民党亲英美派与亲日派斗争4.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1949~1956年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变化状况的是()A.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D.农民土地所有制—农业初级社—农民生产合作社5.建国以来新中国在长江流域的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下列建设成就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①宝成铁路的建成②某某钢铁公司建成投产③某某长江的建成和通行④葛州坝水利工程的建成A.②③①④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②③④①6.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地间联系进一步加强的主要原因有①新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创制②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③列强间矛盾的进一步激化④殖民侵略与扩X的加强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7.苏俄实施的以下政策中,体现出社会主义革命本质特征的是()A.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国有B.无代价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C.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D.退出帝国主义战争8. 2009年是美国宪法制定220周年、十月革命胜利90周年和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1课时现代科学革命及改变世界的高科技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 19世纪末在物理学领域出现的的所谓“物理学危机”说明()
①人 们对自然的认识在不断深入②经典力学并不是什么“经典”,并不科学③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是不正确的④物理学将面临一场重大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先排除明显错误的一项即②经典力学并不是什么“经典”,并不科学。

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

答案:C
2.(2009年徐州三调)“如果一对孪生兄弟一个留在地球上,另一个去星际空间旅行,那么当旅行的兄弟返回地球时,竟会发现与留在地球上的兄弟的年龄已经不同了。

”可以解释这一假想的科学理论是()
A.原子论 B.量子论
C.相对论 D.进化论
解析: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随着物质运动速度变化而变化。

材料反映了超越时空的理论。

答案:C
3.下列科技成果中,最能体现爱因斯坦理论贡献的是()
解析:“E=mc 2”说明一切物质都潜藏着质量乘于光速平方的能量,这正是原子弹的理论基础。

答案:C
4. (2010年合肥质检)有一次,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共同出席一个宴会,他们都受到了热烈欢迎。

卓别林对爱因斯坦开玩笑说:“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卓别林所要表达的是()
A.绝大多数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
B.相对论有悖于人们的常理
C.经典物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近
D.科学家与艺术家一样受人尊敬
解析: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爱因斯坦的重大贡献是相对论。

答案:B
5.(2009年聊城期末)“使人类克服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展”指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B.进化论的提出
C.自由落体定律的提出 D.量子论的提出
解析:经典物理学研究的是宏观世界,量子理论研究的是微观世界。

答案:D
6. (2009年江苏四市调研)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量子论是由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共同创立的。

这种观点是基于爱因斯坦提出了()
A.广义相对论 B.狭义相对论
C.光的量子理论 D.原子的量子理论
解析:爱因斯坦解释光电效应中的光是由与波长有关的严格规定的能量单位(即光子或光量子)所组成,对量子理论产生主要影响。

答案:C
7.史载“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攻击英国的。

”以上史实说明()
A.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B.战争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
C.战争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结束
解析:材料提供的三大成果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成果,最初用于战争,可见战争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这是它与前两次工业革命开始的主要不同点,材料内容不能支持A、B、D三个结论。

答案:C
8.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
B.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理员
C.空姐—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D.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解析:火车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电话是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飞机是20世纪初的发明,信息技术是二战后诞生的。

答案:B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三次局部战争中,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从发现一个机动目标到发动袭击需要一天的时间,在科索沃战争中这个时间差已经缩小到一个小时,在阿富汗战争中仅需要10分钟的时间,这一状况与哪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直接相关()A.信息技术 B.原子能技术
C.生物技术 D.航天技术
解析:说明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答案:A
10.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克曾经说:“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

”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因特网能够使信息的及时反馈得到实现
B.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所需要的资料
C.因特网具有其他三大媒介的传播功能
D.电脑可以代替人脑
解析:计算机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电脑毕竟是一种机器,不能取代
人脑。

答案:D
11. 2008年9月,“神舟”七号飞天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又有新
的进展,而人类飞天梦想的首次实现是()
A.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B.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
C.苏联发射“东方一号”载人飞船
D.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
解析:1961年,苏联发射“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加
加林成为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答案:C
12.(2009年珠海二调)早在1962年时,美国的卡逊(R.Carson)出版了《静寂的春天》 (Scient Spring)一书,书中的标题如“不必要的大破坏”,“再也没有鸟儿叫了”,“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等。

可是只不过二十来年,书中的警告,已一一出现在我们身边,历史以充分的理由再次证明()
A.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B.耸人听闻杞人忧天
C.靠科技人类能克服它D.环境问题始于美国
解析:科技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水平质量提高,但是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是一把双刃剑。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以上图片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些方面的成果?
(2)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何种特点? 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从产业革命的角度看有何影响?
(3)读图三,结合原子弹的研制和使用,说明现代战争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科技成果在战争中的运用?
(4)根据以上图片反映的科技成果,结合你的生活实践,谈谈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人们带来哪些深刻影响?
解析:
本题从第三次科技革命角度考查学生的历史问题分析技能。

题目立意较高,既考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也考到了科技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及人类社会的作用,本题不失为一道优质试题,对新课程高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答案: (1)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遗传工程技术。

(2)反映新技术的更新换代的速度快。

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信息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并导致了信息技术产业的产生,推动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3)战争推动了科技的发展,而新的科技成果在战争中的使用将对战争的胜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大量新式武器在战争中的使用使得战争的破坏性越来越大,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越来越严重。

(4)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的衣、食、住、行、用发生重大变化。

(可举例说明)
14.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结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读图
材料二二战期间和战后出现的新兴科学技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示两个科技中心形成的因素各有哪些?它们的外传或扩展对世界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科技中心的迁移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析:
本题是对中外科技发展的考查。

第(1)问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归纳;第(2)问从表格中提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原因;回答第(3)问可结合材料相关提示回答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分析理解时注意科技与生产力的关系。

答案:
(1)因素:中国农耕文明的发达;科技文化领先世界。

(或:政治上,国家统一;经济上,经济发达;文化上,科技文化领先)。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殖民扩张(市场扩大、积累资金)。

影响:造纸术外传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联系更为密切,东方从属于西方。

(2)问题: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

原因:军事斗争的推动;经济实力的强大;政府对科技的重视。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文化水平是政治经济中心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