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课堂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教学重点: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用品

大烧杯大试管酒精灯三脚架镊子药匙打火机洗洁精水

白磷红磷铜片火柴蜡烛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化学魔术——火焰掌

二、新课

1.燃烧的定义

多媒体展示图片:硫、木炭、铁丝、镁条的燃烧,并提出问题这些物质的燃烧过程有什么共同特征?能否给燃烧下个定义?

学生交流讨论后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修正、归纳、总结:通常情况下,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学生齐读一遍燃烧的定义。

过渡:结合生活常识及燃烧的定义,具备哪些条件才能产生燃烧这种现象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2.探究燃烧的条件

[教师演示]实验7-1

问题1:说出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有什么现象?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问题2:说出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白磷有什么现象?怎么解释这个现象?通过此现象能得到什么结论?

问题3:如何让水中的白磷燃烧呢?这个现象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归纳总结:

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

(2)氧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只要达到了燃烧的条件,水中也能燃烧。

应用燃烧的条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的更旺。

2.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加热时纸张不会燃烧。

初中化学_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九上化学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材于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已经介绍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常用灭火方法、灭火器的使用等内容,第二课时围绕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和爆炸发生的原因,展开关于燃烧的继续学习。教材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讲述了爆炸的原因,以燃放鞭炮为例说明,并通过家用燃气爆炸引出爆炸极限的概念。教材选取面粉爆炸的有趣实验来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进而引出充分燃烧的条件之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的关系,并对学生进行易燃易爆物的安全教育,普及安全标志和安全措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氧气的性质,知道了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通过第一课时,也了解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的基本原理,具备了基本的安全消防常识。学生对燃烧和爆炸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热衷于看到实验现象,且有主动探究,善于思考的意识,但对现象发生的原因和现象为何不同分析能力还比较欠缺。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

2、知道可燃性气体有爆炸极限。

3、了解爆炸形成的条件。

4、认识安全图标,初步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学会对比和分析。

2、通过探究实验,体会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面粉燃烧和爆炸的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了解充分燃烧和爆炸,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充分燃烧条件,爆炸产生的原因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本教材在第一单元中探究蜡烛的燃烧,第二单元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氧气性质实验中,对常见物质的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有氧气参与、伴随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重在探究燃烧条件和认识灭火原理,并能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更重要的是化学源于生活,化学就在身边,化学的有趣有用能增强同学们持续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动力。

2.教材主要内容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2)通过实验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现象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及生产实际,得出防火、灭火的有效措施,掌握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比较等方法获取信息,得出结论。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师生共同探究、讨论的学习情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中获得知识和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燃烧现象的比较,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3)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接触了燃烧现象,也听到过火灾的一些相关报道,在学习氧气时就观察了木炭、红磷、铁丝、硫、蜡烛等物质的燃烧。所以说学生的脑海里已经对燃烧的定义有了模糊的印象,同时很多生活经验也能够帮助学生知道燃烧是有条件的,只不过他们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规范的概念和方法而已。课程中设计了大量的实验探究,在前几单元中学生也多次感受了实验探究、对比、讨论、归纳等方法,这为本课的实验打下了基础。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教师的演示实验,加上教师的引导,不难完成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归纳与理解。

学生在学习本课题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对“着火点”概念理解不够。

有的学生认为,灭火的方法之一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这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水灭火,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使火熄灭。【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化学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生活中燃烧、灭火的现象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主动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

初中化学_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与灭火》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实验的能力。

燃烧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学生已经知道很多促进燃烧和灭火的方法。这次备课,我们把重点放在了燃烧与灭火背后的思考:本节课怎样以教材为载体培养学生这样一种化学观念——控制反应条件就可以控制化学反应?我想,燃烧与灭火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不能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更没有从微观的层面审视过

变化的本质。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化学联系起来,从化学的角度观察生活。具体的说,就是把学生所知道的灭火和促进燃烧的方法与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联系起来,逐步实现从生活走向化学,并能借助微粒观洞察万变之宗,从而树立“控制条件就能控制化学变化使之服务于生活”的观念。

《燃烧与灭火》效果分析

本节课开始引入小魔术,大量图片信息,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认识了什么是燃烧,调动起来了积极性。

通过自主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效果良好,并达到了思考-动手-认知的目的。

通过阅读课本,学生知道了实验改进的必要性,知道了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的知识,知道了有关易燃易爆的知识。

通过歌曲,认识到了燃烧与环境的联系,并自觉做低碳贝贝,保护环境。

《燃烧与灭火》教材分析

燃烧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入手,进一步研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材采用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掌握知识。关于易燃易爆的安全知识,也是通过一个有趣而直观的实验,来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并通过一些安全图标来加强对安全的认识,说明随时注意防火防爆及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作品)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作品)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

作品)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了燃烧,对燃烧的定义有了模糊的印象。通过微课的研究,学生可以完成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归纳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对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在课堂上,需要通过实验探究来解决学生在微课研究中产生的疑问。在前面的课程中已涉及了大量的探究实验,这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打下了基础。

二、研究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难度不大。因此,本节课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利用微课突破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微课中设计的问题情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微课研究过程中都能得到启发,从而生成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对本课题基础

知识的完善和提升。本节课设计选择其中学生可能有疑惑的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传统实验和数字实验相融合,利用传感器进行定量分析,解决了传统实验很难解决的难题,使学生对信息化技术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有了深入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微课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对知识进

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在微课研究中对燃烧和灭火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学会

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释疑解惑,培养科学品质。

四、重难点分析

重点:

1.通过微课的研究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在微课研究中生成新的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难点:

1.在微课研究中学会思考,使思维得到提升,学会提出新的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进行释疑解惑,培养科学品质。

五、教学流程图

课前准备: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讲解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在氧气、一氧化碳的性质时学生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农村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体会。本节能够通过情形创设→问题引入→活动探究→小组合作→总结归纳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师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观看、去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去感受、去验证,从而发觉知识,明白得知识,把握知识。

二、教学案例设计

课题:课题1《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明白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明白遭遇火灾时如何自救。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学会用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进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和灭火的原理。

学习难点: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实际应用。

学具预备:酒精、水、棉花、蜡烛、玻璃杯、镊子、木条、煤、酒精灯、红磷、白磷。

教学过程:

(一)导课设计,创设情境

1、引言:火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自燧人氏钻木取火到火为人类利用,人们对燃烧现象进行了大量探究。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你能列举周围利用燃烧的例子吗?(生举例)

2、多媒体展现山林火灾画面。

3、师小结:燃烧是一把“双刃剑”,要想让它为人类造福而不引发灾难,就需要学习“燃烧和灭火”的有关知识。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暖和,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日我们就来探讨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以下是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熟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育自护自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讨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学问说明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燃烧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熟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熟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依据肯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难,造福人类。

3.通过平安学问的学习,增强平安意识,学会自我爱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应用、演示试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

四.教学过程

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

依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

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

小结:燃烧,必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行。

(1)可燃物

(2)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同时补充:试验的改进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者任满足其一

播放视频,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

4、应用

5、谈一谈,遇到火灾自救的措施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燃烧和灭火》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燃烧和灭火》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③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合作交流讨论

八.板书设计:

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一、物质燃烧条件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三者缺一不可)

二、灭火原理和方法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空气(氧气)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三者取一即可)

初中化学优质课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优质课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通过对活动的探究,学习对现象、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通过对本节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板 书 设 计

§7一、燃烧和灭火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燃 烧 条 件

1、有可燃物

2、有氧气

3、达到着火点

灭 火 原 理

三者必备

控制其一

初中化学_初三化学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初三化学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燃烧和灭火》是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第一节课。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与用途,对燃烧和灭火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积累了相关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安排的一个探究性课题,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即“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这部分内容既是对氧气相关知识的巩固,又是对这部分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教材通过创设燃烧和灭火的教学情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积极探究的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生命的思想观念,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经历过程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且将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和理解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是本课题的重点;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和活动探究。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活动与实验必备的药品和器材。

六、教学过程

时满足这三个条件。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3)能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试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是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用品:

铜片、烧杯2个,大试管(含橡皮塞)1支,小蜡烛,红磷,白磷,碳酸钠粉末,稀盐酸,塑料瓶,小试管,火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很多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燃烧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现象,它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天上的火,来到人间,火在大地燃烧,让愚昧化做文明,火在宇宙燃烧,使黑暗趋向光明!“火”在给我们人类带来光明、温暖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能不能控制燃烧,让它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呢?在这一节课里,我们将用实验的方法去揭示燃烧的规律,找到控制燃烧的办法。

【典故】1.1854年5月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他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船.......

2. 农村之“鬼火”,盛夏时节,在农村经常有人看见鬼火……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公开课一等奖)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公开课一等奖)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公开课一等奖)

燃烧需要氧气作为条件之一。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问题回答,深入理解燃烧的条件。

环节三

蜡烛燃烧分析

灭火原理

生活实例

教师演示蜡烛燃烧

提问:蜡烛燃烧时,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有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温度。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深入了解燃烧的条件。

教师介绍灭火原理,让学生了解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提出生活实例,让学生思考如何用灭火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

总结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研究的内容,总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板书设计】

燃烧与灭火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氧气、着火点温度

灭火的方法

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化学灭火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兴趣实验、对比实验、生活实例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实验的观察不够细致,需要加强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同时,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氧气(或空气)。为了让白磷燃烧,我们可以往水中的白磷中通入氧气。这再次说明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在火的一面给我们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带来危害,如火灾等。因此,学生应该认真听课,了解火的利与弊。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只点燃的蜡烛,让他们思考如何将其熄灭。在讨论中,可以讲述寻求可行性方案,分析处理方法的原理。

在灭火的原理环节,教师可以总结蜡烛熄灭的多种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并分析处理方法的原理。通过题练,可以总结方法思路。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第8周第1课时

2.学生观察并讨论PPT示的燃烧现象。

3.讨论并总结到活动手册上:燃烧一般伴随发光、发热现象。

(二)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教师安排学生演示用酒精灯尝试点燃

砖块。

1.教师安排学生演示用酒精灯尝试点燃纸条和木棒。

2.教师安排学生演示熄灭酒精灯。

3.师生讨论、归纳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达到燃点三者缺一不可。

(三)探究灭火的方法.学生分组讨论。

1.学生交流、归纳。

2.教师PPT练习灭火的方法,解释灭火原理。

3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学生分组表现情况,计入课堂分组评价表。

(四)遇到火灾怎么逃生.学生分组讨论。

1.学生交流、归纳。

2.教师引导学生模拟演练。

3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学生分组表现情况,计入课堂分组评价表。

(五)怎样预防和处理烧伤、烫伤.学生分组讨论。

1.学生交流、归纳。

2.师生归纳总结。

4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学生分组表现情况,计入课堂分组评价表。

三、拓展活动,探究延伸

教师给出活动指向:检查家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意见。

四、课堂小结,反思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并概括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全方位总结本节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惑和问题?这节课你在学习兴趣、知识、技能、方法和合作学习等方面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或提供?教师引导学生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最后教师综合评价。

板书设计:燃烧和灭火

三个燃烧条件同时具备,那么发生燃烧。破坏其一,那么燃烧停止。

教学反思:

课 .题让空气更清新1.了解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2,能基于所学知识,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获取周围空气污染情况的学习目标信息;能够针对空气污染问题提出适当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燃料与燃烧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沈晓洲

【设计理念】

燃烧是学生司空见惯的现象,学生已经知道很多促进燃烧和灭火的方法,但不能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化学联系起来。具体地说,就是把学生所知道的灭火和促进燃烧的方法与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联系起来,逐步实现从生活走进化学。

本节教学设计是第七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课节《燃烧与灭火》的内容,包括“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三部分内容。

教学中突出学生个人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有意识的设计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将一些枯燥和难懂的问题放在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中解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的分析,学会从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学生自学的兴趣和能力。

(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促进燃烧方法的分析,从化学反应角度总结促进燃烧的方法,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白磷的自燃实验探究,分析和归纳燃烧的条件。

(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的分析,认识灭火的原理。

(3)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促进燃烧方法的分析,总结促进燃烧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很好地

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2)帮助学生树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破除迷信思想。

(3)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灾情所需要的机智和勇敢。

【教学重点】

1.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2.促进燃烧方法。

【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的应用。

2.爆炸的原理及防范爆炸的措施。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归纳法、演示实验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本课题中所有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用品:例如大烧杯、开水、红磷、白磷、薄铜片、酒精灯、镊子、药匙等。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身边有关灭火及促进燃烧的方法;利用工具书查阅以下成语的含义:钻木取火、釜底抽薪、杯水车薪、煽风点火、火上浇油、水火不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作业

二、新课引入

自从天上的火,来到人间,让愚昧化作文明,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火,它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使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为什么火能推动人类历史前进?今天让我们对火,即燃烧作一个初步的科学的解释。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钻木能取火?当我们改用石头时石头能燃烧吗?

学生交流讨论并回答:钻木是克服摩擦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便会燃烧;而石头本身不能燃烧。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说明:我们把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可燃物。

教师:那么请请同学们交流讨论燃烧的第一个条件应该是?

学生交流讨论并回答:必须要有可燃物。(或该物质必须要有可燃性。)

教师:燃烧还有其他条件吗?

[演示实验]: 白磷燃烧

[学生观察]:白磷燃烧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思考题]:根据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出示下列思考题,请学生回答:

1.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

[学生交流]:各小组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归纳]:

1.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所处环境相同,但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我们把燃烧

所需的最低温度称可燃物的着火点(白磷的着火点40摄氏度;红磷的着火点200摄氏度以上)。

2.水的温度为90摄氏度,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可燃物要与氧气(空气)接触。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需要可燃物要与氧气(空气)接触。

【设计说明】

通过观察和提出问题思考,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问题上来,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对比分析,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锻炼了思维。通过讨论很容易理解并获得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这时候给出燃烧的概念便易于学生接受、理解。

[教师归纳并板书]:

一、燃烧概念及燃烧条件:

1.燃烧概念: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 接触;

(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说明]:通常所指的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条件下不变。

[过渡]:我们知道了燃烧的条件,那么,你知道灭火的方法有哪些?灭火的原理是什么呢?

教师:请同学们再观察教材第84页、85页“活动天地”的三幅图,结合刚才所学的燃烧的条件,试分析讨论灭火的原理。

[学生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

[学生交流]:各小组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提问]:各小组回答讨论结果。

[教师归纳]:

1.往着火的木柴上覆盖沙子,是隔断木柴与空气的接触。例如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2.森林着火时在火源周围砍伐隔离带,是因为没有了可燃物。现在大家对“釜底抽薪”应该有一个更深的理解了。

3.有时房屋着火时消防人员用水浇灭,是利用降低温度来达到灭火的目的,因为“水火不容”!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杯水车薪”不能灭火?因为水太少不能使它温度降低到着火以下缘故!

[教师归纳并板书]: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隔离。

2.使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 隔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