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物质的分类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新教材新高考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第一课
![新教材新高考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第一课](https://img.taocdn.com/s3/m/165b559d9b6648d7c0c74681.png)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在什么地方用到分类的方法呢?
采用合理的分类方法,能让我们的生产生活更为便利.分 类是提高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
那什么是分类呢?
图书馆
超市
查字典
药房
分类
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和层次的科学 方法。科学的分类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有利于人们分门别类地进行深入研究
可溶性盐
难溶性盐
正盐
酸式盐
可溶性盐 正盐是在酸跟碱完全中和生成的盐,不会有酸中的H+,也不会有碱中的OH-
酸式盐是指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的盐
NaHSO4、NaH2PO4
碱式盐在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除了酸根离子外还有OH-的盐 Cu2(OH)2CO3
思考讨论 1、找出一种不同于其它种的物质 A.Na2CO3 Na2SO4 NaCl K2CO3 B.Na2CO3 K2CO3 Na2SO4 CaCO3 C.Na2CO3 K2CO3 KCl K2SO4 D.Na2CO3 Na2SO4 K2SO4 MgSO4
复习回顾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金属单 质、非金属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等。
物质
①
请同学们根据初中学习的化学知识,尝 试将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并且交流大家 的分类结果。
是否由同一种分子组成
纯净物
混合物
指出右图中序号所示物质的分类依据: ①___按__是__否___由__同__种__物__质___组__成; ②__按__是__否__由___同__种__元__素__组___成_;
特点:同一层次的物质类别间是相 互独立的,没有交叉的
【思考与交流1】 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同学们学习了很多的单质,其中有一些单质是由同种 元素形成的,例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在化学上,我们 将这样的单质命名为同素异形体。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1.1 物质的分类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1.1 物质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54d64010a1c7aa00b42acb8d.png)
网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科
1.1 物质的分类
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在什么地方用到分类的方法呢?
查字典
分类是 提高效 率的一 种重要 手段
图书馆
创原家独
超市
药房
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其区分为不同种类和层次 的科学方法。科学的分类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有利于深入研究。 所以我们要求的是,分类一定要科学,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研究,那么 怎样才能保证分类的科学性?
科学分类的按目前的提地分是类建 机 如立器果科以是学其怎样他准方将确式快递分的类件分是进类行科学分标的类准的吗。??
大小? 发件地?
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其区分为不同种类和层次 的科学方法。科学的分类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有利于深入研究。 所以我们要求的是,分类一定要科学,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研究,那么 怎样才能保证分类的科学性?
几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分散系中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
分散剂:——分散系中容纳被分散的微粒在其中的物质。
分散质分散在分散剂里形成分散系
(1)分散系的分类:
溶液 分散粒子直径小于1nm
分 散 浊液 分散粒子直径大于100nm 系
胶体 分散粒子直径介于1nm到100nm
温馨提示:为更好地满足您的学习和使用需求,课件在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请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Thank you for
4、分散系的概念与分类
5、胶体的概念与分类
6、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7、丁达尔效应
Mn2O7是酸性氧化物源自按性质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2)非金属氧化物都 是酸性氧化物
与碱反应只 与酸反应只 生成盐和水 生成盐和水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3课时)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3课时)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563eae4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df.png)
淀粉胶体 和食盐溶液
半透膜 蒸馏水
二、胶体的制备及性质
练习、从①渗析、②聚沉、③电泳、④丁达尔效应,将正确 的选项填在相应的位置(填序号): (1)在肥皂水中透过强光,可看到光带,这种现象称为__④___; (2)在Fe(OH)3胶体中加入少量电解质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这种现象叫作__②___; (3)用半透膜把胶体中的NaCl分离出来的方法叫作__①___; (4)在水泥和冶金工厂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除去大量烟 尘,减小对空气的污染,这种做法应用的主要原理是__③____。
注意:胶体本身是不带电的, 带电的是胶粒!
二、胶体的制备及性质
2、 胶体的性质——胶体的聚沉(补充)
二、胶体的制备及性质
2、 胶体的性质——胶体的聚沉(补充)
胶体是一种介稳体系,当稳定性条件被破坏,胶粒就会聚集成为较大
的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来,即形成了悬浊液。
措施
加入酸、碱和盐等电解质溶液 加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弱酸: H2CO3 H3PO4 HF CH3COOH
五、碱的分类
可溶性碱: KOH NaOH Ba(OH)2 Ca(OH)2 NH3·H2O 难溶性碱: Cu(OH)2 Fe(OH)3 Mg(OH)2 Zn(OH)2
一元碱: KOH NaOH NH3·H2O 二元碱: Ba(OH)2 Ca(OH)2 Cu(OH)2 Mg(OH)2 多元碱: Fe(OH)3 强碱: KOH NaOH Ba(OH)2 Ca(OH)2 弱碱: NH3·H2O 所有难溶性碱
四、酸的分类
含氧酸: H2SO4 HNO3 H2CO3 H3PO4
无氧酸: HCl H2S HBr HF 一元酸: HNO3 HCl HF CH3COOH 二元酸: H2SO4 H2CO3 H2S 多元酸: H3PO4
人教版(2019年)高中化学教材目录
![人教版(2019年)高中化学教材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12962593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f.png)
人教版(2019年)高中化学教材目录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目录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2离子反应1.3氧化还原反应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2.1钠及其化合物2.2氯及其化合物2.3物质的量实验活动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第三章铁金属材料3.1铁及其化合物3.2金属材料实验活动2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4.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4.2元素周期律4.3化学键实验活动3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必修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5.1硫及其化合物5.2氮及其化合物5.3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活动4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实验活动5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第六章化学回响反映与能量6.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6.2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实验活动6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实验活动7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第七章有机化合物7.1认识有机化合物7.2乙烯与有机高分子资料7.3乙醇与乙酸7.4基本营养物质实验活动8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实验活动9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8.1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8.2化学品的合理使用8.3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化学回响反映的热效应1.1回响反映热1.2反应热的计算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平衡2.1化学反应速率2.2化学平衡2.3化学反应的方向2.4化学回响反映的调控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3.1电离平衡3.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3.3盐类的水解3.4沉淀溶解平衡第四章化学反应与电能4.1原电池4.2电解池4.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1.1原子结构1.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2.1共价键2.2分子的空间结构2.3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3.1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3.2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3.3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3.4配合物与超分子选择性必修三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1.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1.2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第二章烃2.1烷烃2.2烯烃炔烃2.3芳香烃第三章烃的衍生物3.1卤代烃3.2醇酚3.3醛酮3.4羧酸羧酸衍生物3.5有机分解。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1.1物质的分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1.1物质的分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415d095d6294dd88d1d26b41.png)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1.1物质的分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核心微网络素养新目标1.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其进行分类的方法。
2.学会分散系的分类方法及类型。
3.认识胶体及其性质。
4.学会用实验方法对物质性质进行研究学习。
[预习新知]一、同素异形体1.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金刚石、石墨和C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氧气和臭氧(O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二、物质的分类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1)树状分类法举例:(2)交叉分类法举例:2.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1)CO 2、SO 3等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类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
多数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与水化合生成酸。
(2)CaO 、Fe 2O 3等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类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
(3)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而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则属于碱性氧化物。
三、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1)分散系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2)组成⎩⎪⎨⎪⎧分散质: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分散系中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
(3)分类⎩⎨⎧按分散质、分散剂状态进行分类,共有9种组合。
按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2.胶体Fe(OH)3胶体的制备试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 3+3H 2O=====△Fe(OH)3(胶体)+3HCl 。
3.胶体的性质[即学即练]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a 2SO 4、KNO 3都是含氧酸盐。
( )(2)HNO 3既属于一元酸又属于含氧酸,这种分类方法是树状分类法。
( ) (3)Na 2CO 3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 )(4)CuSO4·5H2O属于混合物。
( )(5)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6)胶体都是均匀透明的液体( )(7)胶体一般比较稳定,不易产生沉淀( )(8)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 )(9)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 )答案:(1)√(2)×(3)×(4)×(5)×(6)×(7)√(8)√(9)√2.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①纯碱②食盐水③石灰水④NaOH⑤液态氧⑥KClO3A.碱——①④ B.纯净物——③④⑤C.盐——①⑥ D.混合物——②⑤答案:C3.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HNO3应属于( )①酸②氢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难挥发性酸⑥强酸⑦一元酸⑧化合物⑨混合物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④⑥⑦⑧C.①⑨D.①④⑤⑥⑦答案:B4.出现大雾天气时,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解析:雾是由微小液滴(直径10-9~10-7 m)分散于空气中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
1.1.1 物质的分类
![1.1.1 物质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38d8c5d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e.png)
课前预习记录:月日星期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基础知识】1.单质、同素异形体(1)单质:;每一种元素都可以形成单质,有的单质有多种形态。
(2)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它们是碳元素的;如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化合物:。
3.分散系的概念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剂:。
例如:对于溶液来说,溶质是,溶剂是,溶液是一种。
4.分散质的分类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为:5.胶体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化学方程式:。
6.丁达尔现象:,也叫丁达尔效应。
应用:可以利用来丁达尔效应区分和。
7.胶体的本质特征胶体与溶液、浊液等分散系之间的本质区别是。
【预习演练】1.(2021·浙江高一月考)为防止缺碘,可在食盐中加入少量KIO3,KIO3属于A.氧化物B.酸C.碱D.盐2.(2021·浙江嘉兴市·高一期末)按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葡萄糖(C6H12O6)属于A.无机物B.有机物C.酸D.氧化物3.(2021·浙江高一月考)下列分散系中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A.硫酸铜溶液B.淀粉溶液C.酒精溶液D.蔗糖溶液4.(2020·湖南高一期末)在物质分类中,前者包括后者的是A.溶液、浊液B.胶体、分散系C.化合物、氧化物D.纯净物、电解质溶液5.(2020·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月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KCl溶液、淀粉溶液和纯水都属于分散系B.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与胶体的聚沉有关C.胶体与溶液的分离可用渗析的方法D.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6.(2021·云南省大姚县第一中学高一月考)请对下列化合物:①NaCl、②HCl、③CaCl2、④CuO、⑤H2O、⑥Fe2O3进行分类:(1)依据通常状况下物质的_______为标准分类,属于固体的是_______,属于液体的是_______,属于气体的是_______。
1.1.1物质的分类(课件)-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
![1.1.1物质的分类(课件)-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https://img.taocdn.com/s3/m/9dda8c94caaedd3382c4d357.png)
在购买的VIP时长期间,下载特权不清零。 VIP有效期内的用户可以免费下载VIP免费文档,不消耗下载特权,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
部分付费文档八折起
VIP用户在购买精选付费文档时可享受8折优惠,省上加省;参与折扣的付费文档均会在阅读页标识出折扣价格。
2.两种分类方法的特点与区别:
分类方法
特点
区别
1.通过对“物质分类”的学
2.感受分类方法对化学研究和学习化 学的重要作用,体会日常生产、生活 中分类法的应用。
习,培养证据推理和宏观辨识 能力。 2.通过对“分散系”的学 习,培养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
3.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和胶 的意识。
体的丁达尔效应。
处于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中,你是否想过,这些物质都是如何组成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多端互通
抽奖特权
VIP有效期内可以无限制将选中的文档内容一键发送到手机,轻松实现多端同步。 开通VIP后可以在VIP福利专区不定期抽奖,千万奖池送不停!
福利特权
开通VIP后可在VIP福利专区定期领取多种福利礼券。
其他特权 VIP专享精彩活动 VIP专属身份标识
开通VIP后可以享受不定期的VIP随时随地彰显尊贵身份。
的?为了更好地探讨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应怎样对物质进行分类?各类 物质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让我们走进教材,学习物质的分类。
一、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 (1)同素异形体:由_同__一__种_____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_不__同_____的 __单__质____,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常见的实例:碳元素——金刚石、 石墨和__C_6_0__等;氧元素——氧气和___臭__氧___;磷元素——白磷和红磷等。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9b4f7137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9.png)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化学(必修·第一册)
2.离子反应 世界各地都有形态各异的钟乳石。你知道钟乳石是如何形成的吗?
返回导航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化学(必修·第一册)
答案: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渗入石灰岩隙缝中,与碳酸钙反应生成 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然后从洞顶上滴落下来时,又分解生成碳酸钙、 二氧化碳和水。
1.通过对“物质分类”的学习,培养证据推理和宏观辨识能力。 2.通过对“分散系”的学习,培养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意识。
返回导航
随堂演练•知识落实 课时作业•测等级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化学(必修·第一册)
一、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 (1)物质的元素组成 根据__元__素__组__成___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返回导航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化学(必修·第一册)
指出上图中字母所示物质的分类依据:
a._按__是__否__由__同__种__物__质__组__成____; b._按__是__否__由__同__种__元__素__组__成____; c._按__组__成__物__质__的__元__素__种__类____; d .按__是__否__含__有__碳__元__素__(_一__氧__化__碳__、__二__氧__化__碳__、__碳__酸__、__碳__酸__盐__等__除__外__); e._按__物__质__的__组__成__与__性__质____。
返回导航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化学(必修·第一册)
(2)物质分类的常用方法 分类有一定的__标__准___,根据不同的__标__准___,人们对研究对象进行 不同的分类。
返回导航
苏教版(2019)必修一《第一单元 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物质的分类
![苏教版(2019)必修一《第一单元 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物质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69d5646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0.png)
苏教版必修第一册
③碱
2、按电离程度分:
强碱: 弱碱:
KOH NaOH Ba(OH)2 Ca(OH)2 (四大强碱) Cu(OH)2 Fe(OH)3 Mg(OH)2 NH3 ·H2O
3、按电离出氢氧根数目分:
一元碱: KOH NaOH NH3 ·H2O 多元碱:Ba(OH)2 Ca(OH)2 Cu(OH)2 Fe(OH)3
b、按性质分
酸性氧化物: SO2、SO3、CO2、SiO2、N2O5、Mn2O7等 氧 碱性氧化物:CaO、MgO、Na2O等 化 两性氧化物:Al2O3 物 不成盐氧化物:NO、CO、NO2等
特殊氧化物:Na2O2、H2O2等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只能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CaO、Na2O、CuO等
易挥发酸: HNO3 HCl CH3COOH 难挥发酸性: H2SO4 易分解酸: H2CO3 H2SO3
②酸
4.按是否完全电离分:
强酸: H2SO4 HNO3 HCl HBr HI HClO4 (六大强酸)
弱酸: H2CO3 H3PO4 CH3COOH HF H2SO3 HClO H2S
③ 碱 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化合物
④ 盐 由金属阳离子(或NH4+)与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1、按组成分为:
正 盐 NaCl FeS MgCl2 NaNO3 CuSO4 Na2CO3
酸式盐 NaHCO3 NaHSO4
NaH2PO4 碱式盐 Cu2(OH)2CO3
某化某 某酸某 某酸氢某 某酸几氢某 碱式某酸某
2、按是否可溶于水分:
可溶性盐: KCl NaNO3 NH4HSO4 难溶性盐: CaCO3 AgCl BaSO4
1-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2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
![1-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2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cce4255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8.png)
混合物 泥水
胶体 1~100nm 胶体粒子
透明 较稳定
能 是 混合物 豆浆
【小试牛刀】 “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 100nm的材料,纳
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
的物质( B )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②分子胶体的一个胶粒就是一个个的大分子。如淀粉溶液的胶粒为一个 个的淀粉分子。
判断:在溶有1molFe(OH)3的胶体中含有NA个胶粒。 错
③胶体是以分散质粒子大小为特征的,它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如: 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NaCl分散在酒精中则可形成胶体。
【科学探究】 Fe(OH)3胶体的制备与性质探究
没有明显现象
CuSO4溶液
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没有明显现象
FeCl3溶液 Fe(OH)3胶体 Fe(OH)3胶体
Fe(OH)3胶体性质实验
试剂
Fe(OH)3胶体
泥水
过滤后的现象
全部通过滤纸,液体仍为红褐色 滤纸上有残渣,滤液澄清透明
【结论】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浊液的分散质不能通过滤纸
③布朗运动(物理性质) 胶体粒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称作布朗运动。
A.①④⑥
B. ②③④
C.②③⑤
D. ①③④⑥
【再来一刀】下列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有关的是( D )
①用盐卤点豆腐;②用明矾净水;③医药上用三氯化铁止血;
④江河入海口形成三角洲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全部
1.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是(A )
A.丁达尔效应
B.通直流电,离子定向移动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精品教学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精品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5ef22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7.png)
对同素异形体概念的理解 (1)组成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 (2)物质类别: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只能是单质。 (3)性质关系: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有差异,但化学性 质相似。 (4)相互转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5)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但 没有涉及化合价的变化。
[答案] (1)丁达尔效应 胶体 (2)空气中含有的胶体粒子的大小介于 1 nm~100 nm,能使光 产生散射 (3)鉴别胶体和溶液
知识点一 同素异形体 同一种元素可形成不同单质,这些单质互称为这种元素的同 素异形体。 (1)产生同素异形体的原因 ①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和成键方式不同,如氧气(O2)和臭氧 (O3)。 ②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3)胶体的性质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的性质完全相同( ) (2)碳酸钾是钾盐,也是碳酸盐( ) (3)根据组成元素的差异,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4)CuSO4·5H2O 是混合物( ) (5)蔗糖溶液、淀粉溶液属于溶液,云、雾、烟属于胶体( )
(3)分散系分类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 _溶_液__、__胶__体__、__浊__液________。其中浊液分为___悬__浊__液__、__乳__浊__液____。
4.胶体的分类、制备和性质 (1)胶体的分类
按照分①分散剂是液体,叫做液溶胶,如FeOH3胶体 散剂的②分散剂是固体,叫做固溶胶,如有色玻璃 不同 ③分散剂是气体,叫做气溶胶,如云、雾
(6)直径介于 1~100 nm 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 (7)氢氧化铁胶体为无色透明的液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8)丁达尔效应可用来鉴定溶液与胶体(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全册精品教学课件(共1079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全册精品教学课件(共1079页)](https://img.taocdn.com/s3/m/9f185ff6ddccda38376bafd7.png)
3.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的定义 分 散 系 : 将 __一__种__(或__多__种__)_ 物 质 以 粒 子 形 式 分 散 到 __另__一__种__(或__多__种__)___物质里所形成的体系,称为分散系。
(2)分散系的组成 分散系中被__分__散__成__粒__子___的物质叫做___分__散__质______,另一 种物质叫做___分__散__剂______。
(6)直径介于 1~100 nm 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 (7)氢氧化铁胶体为无色透明的液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8)丁达尔效应可用来鉴定溶液与胶体(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2.清晨,阳光射入密林中的现象如图。请分析其中的道理, 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2)研究对象 ①同素异形体是指单质,不是指化合物。 ②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不同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构成 它们的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 (3)同素异形体的“同”“异”的含义 ①“同”——指元素相同; ②“异”——指形成单质不同,结构不同,性质有差异。 (4)同素异形体的“结构决定性质” ①同素异形体的结构不同,性质存在差异。 ②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的相似,有的相差较大。
(3)胶体的性质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的性质完全相同( ) (2)碳酸钾是钾盐,也是碳酸盐( ) (3)根据组成元素的差异,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4)CuSO4·5H2O 是混合物( ) (5)蔗糖溶液、淀粉溶液属于溶液,云、雾、烟属于胶体( )
(2)Fe(OH)3 胶体的制备
△ 制备原理:___F_e_C__l3_+__3_H_2_O_=__=_=_=_=_F_e_(O__H_)_3_(胶__体__)_+__3_H_C__l ____ 具体操作:往烧杯中注入 25 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 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5~6 滴___饱__和___F_e_C_l_3 溶__液_____,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红__褐__色___________,停止加热。
1.1.1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高一化学
![1.1.1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高一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e762602d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03.png)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教学设计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还很少,学生现有的化学知识是肤浅的、模糊的。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只是简单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同时,初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
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
本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进行总结和归纳,教学中一定要与学生的基础相结合,要在学生原有基础上逐渐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进而掌握分类方法。
教材在编排思路上,也注意与初中化学相关知识的合理衔接,以物质的分类为线索,复习和巩固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在科学方法和科学观念方面,突出分类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既可以减轻学生进入高中化学学习的不适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使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学习化学,有利于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N 2、O 2等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不是化合物,胆矾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D 项错误;故选C 。
活 动活活动二、认识树状分类法和交【过渡】物质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化学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为标准进行分类,有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
【问题1】阅读教材P7页内容,结合图13思考什么是树状分类法?尝试对HCl 、CO 2、CaO 、NaOH 、Na 2SO 4、CaCO 3、Ca(OH)2、H 2SO 4进行树状分类法分类。
【学生1】①定义:树状分类法是指采用树状形式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学生2】②特点:能认识各类物质之间的从属关系。
按照层次一层一层分,同一层次的物质类别间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交叉,各物间有子概念和母概念的包含关系,即“并列”和“包含”关系。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梳理)-高一化学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梳理)-高一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5ba2e558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2.png)
第1节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1. 同素异形体:①元素的存在形态:游离态(单质形态)、化合态(化合物形态)。
①同素异形体:由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
如:金刚石和石墨、白磷(P 4)和红磷、氧气和臭氧。
2. 常见的分类法化学中常见的分类方法有 树状分类法 和 交叉分类法 。
①树状分类法:按照一定标准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这种分类方法逻辑性很强,有利于从整体上认识问题。
①交叉分类法:按照不同的标准对于同一事物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有利于获得更多的信息。
如Na 2CO 3从其组成阴离子来看为碳酸盐,阳离子来看为钠盐。
【温馨提示】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的理解(1) 酸性氧化物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 2O 7。
①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CO 、NO 。
(2) 碱性氧化物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①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 2O 7是酸性氧化物。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 分散系:(1)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溶液:<1nm(2)分散系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胶体:1100nm(本质区别) 浊液:>100nm知识梳理物质的分类及转化(3)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4)Fe(OH)3胶体的配制方法:向沸水中逐滴滴加饱和FeCl3溶液,加热直到溶液变为红褐色时,停止加热,即得到Fe(OH)3胶三、物质的转化【典例1】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A.K2SO3B.Na2SO4C.K2SO4D.KCl【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可知阴影部分属于钾盐、硫酸盐和正盐。
亚硫酸钾不是硫酸盐,A错误;硫酸钠是钠盐,不是钾盐,B错误;硫酸钾属于钾盐、硫酸盐和正盐,C正确;氯化钾不是硫酸盐,D错误。
【典例2】下列各组物质中,第一种是酸,第二种是混合物,第三种是碱的是()A.硫酸、FeSO4•7H2O、苛性钠B.硫酸、空气、纯碱C.氧化铁、胆矾、熟石灰D.硝酸、食盐水、烧碱【答案】D【解析】A.FeSO4·7H2O是纯净物;A错误;B.碳酸钠的俗名是纯碱,属于盐类,不是碱;B错误;C.氧化铁是氧化物,不是酸;胆矾是纯净物;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名,是碱;C错误;D.硝酸是酸;食盐水是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名,是碱;D正确;答案选D。
必修1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必修1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物质的分类及转化](https://img.taocdn.com/s3/m/dda467a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b.png)
有些液溶胶是透明的,用肉眼很难与溶液相区分。用什么方法能 够将它们区分开呢?
【实验 1-1】
取两个 100 mL 小烧杯,分别加入 40 mL 蒸馏水和40 mL CuSO4溶液。将 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观察制得的Fe(OH)3胶体。
难溶性碱受热会分解
(3)盐的性质
BaCl2 + H2SO4 = BaSO4↓ +2HCl
Ca (OH)2 + K2CO3 = CaCO3↓ + 2KOH Na₂SO₄+BaCl₂=2NaCl+BaSO₄↓
酸+ 盐 → 新酸 + 新盐 碱 + 盐 → 新碱 + 新盐 盐+ 盐 → 新盐 + 新盐
二、物质的相互转化
写出具体的 化学方程式
[单质到盐的转化] 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金 属 O2 碱性 H2O
单质
氧化物
酸或酸性氧化物
碱
盐
非金属 O2 酸性 H2O
单质
氧化物
碱或碱性氧化物
酸
盐
思考讨论
Ca
CaO
Ca(OH)2
CaSO4
C
CO2
H2CO3
CaCO3
①
②
2Ca+O2=2CaO(化合反应)
有些液溶胶是透明的,用肉眼很难与溶液相区分。用什么方法能 够将它们区分开呢?
【实验 1-1】
取两个 100 mL 小烧杯,分别加入 40 mL 蒸馏水和40 mL CuSO4溶液。将 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观察制得的Fe(OH)3胶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物质的分类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
2.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
3.知道分散系的概念,能说出分散系的分类。
4.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5.能根据胶体的性质解释生活中与之有关的现象。
知识点一同素异形体含义: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举例①金刚石、石墨和C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②氧气和臭氧(O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1)产生同素异形体的原因①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和成键方式不同,如氧气(O2)和臭氧(O3)。
②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研究对象①同素异形体是指单质,不是指化合物。
②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不同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构成它们的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
(3)同素异形体的“同”“异”的含义①“同”——指元素相同;②“异”——指形成单质不同,结构不同,性质有差异。
(4)同素异形体的“结构决定性质”①同素异形体的结构不同,性质存在差异。
②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的相似,有的相差较大。
【典例1】清晨,松树林中的空气特别清新,是因为有极少量的氧气变成了臭氧,反应的方程式为3O2⇋2O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是一个化合反应B.由氧元素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C.产生的臭氧与氧气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D.这个反应属于物理变化[思路启迪] 解答该题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关键点:(1)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的相似,有的相差较大,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中的单质,也可能是同素异形体组成的混合物。
对同素异形体概念的理解(1)组成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
(2)物质类别: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只能是单质。
(3)性质关系: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有差异,但化学性质相似。
(4)相互转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5)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但没有涉及化合价的变化。
[针对训练1] 科学家们最近发现一种新分子,具有空心类似足球状的结构,其化学式为C7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70是一种化合物B.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0C.它的化学性质和金刚石相似D.C70和金刚石、石墨一样,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知识点二物质的分类对于数以千万计的物质,人们常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或用途等进行分类。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的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1.交叉分类法:对物质依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如: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再分类。
如:物质的分类(依据组成和性质)【典例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1)氧化物分类按组成元素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按性质上可分为酸性氧化物(如CO2、SO2等)、碱性氧化物(如CaO、MgO等)、两性氧化物(如Al2O3)、不成盐氧化物(如CO、NO等)。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而Mn2O7属于酸性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可能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O2),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如Mn2O7)。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就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
(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Mn2O7等)。
[针对训练2]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碱之间的包含、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⑤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A.①单质、③化合物B.②碱、⑤氧化物C.④碱、⑤含氧化合物D.④含氧化合物、③氧化物知识点三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1)概念:由一种或几种物质(称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称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体系。
(2)组成(3)分类①标准: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分类:溶液、胶体和浊液,如图:②标准: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
分类:9种分散系,如图:举例:烟属于固气分散系;雾属于液气分散系;悬浊液属于固液分散系。
2.几种液体分散系的比较3.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方法(1)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0-9~10-7 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小于10-9 m的分散系为溶液。
(2)根据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无丁达尔效应。
下列几个方面不能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①是否均一、透明,因为胶体和溶液通常都是均一、透明的分散系。
②是否通过滤纸,因为胶体和溶液的分散质粒子都很小,其分散质均能通过滤纸。
【典例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FeCl3溶液、Fe(OH)3胶体与Fe(OH)3沉淀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丁达尔效应B.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D.胶体、分散系、混合物概念间的从属关系可用下图表示(1)分散系是混合物,纯净物不可能是分散系。
(2)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而不是有无丁达尔效应,但丁达尔效应可用来鉴别胶体。
煮沸;③将1 g CaCO 3粉末加入100 g 水中,充分振荡;④将0.1 g 植物油加入10 g 水中,充分振荡混匀;⑤将96 mL 酒精与5 mL 水充分混合。
其中所得到的分散系中,属于溶液的有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胶体的有________,属于浊液的有________。
知识点四 胶体的制备、性质及应用1.Fe(OH)3胶体的制备 (1)实验操作(2)实验现象:烧杯中液体呈红褐色。
(3)化学方程式:FeCl 3+3H 2O=====△Fe(OH)3(胶体)+3HCl 。
(4)注意事项①用蒸馏水而不能用自来水; ②用饱和FeCl 3溶液不能用稀溶液; ③蒸馏水要加热至沸腾。
2.性质 (1)丁达尔效应①现象: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光亮的“通路”。
②形成原因: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
③应用:鉴别溶液与胶体。
(2)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的孔隙。
(3)布朗运动:胶体粒子在作不停地、无规则地运动。
(4)介稳性 ①原因a .胶体粒子吸附电性相同的电荷,电荷相互排斥,而不易聚沉。
b .胶体粒子做布朗运动。
②应用:制涂料、颜料、墨水、洗涤剂、喷雾剂等。
(5)聚沉①概念: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
②方法⎩⎪⎨⎪⎧加电解质溶液加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加热或搅拌(6)电泳现象①概念: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作定向移动。
②实验现象: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流作用下,向阴极移动,因此阴极附近的颜色变深,阳极附近的颜色变浅。
3.胶体的应用(1)农业生产方面:土壤保肥。
(2)医疗卫生方面:血液透析;特制的胶体还能黏合伤口,有效止血。
(3)日常生活方面:制豆腐、豆浆、牛奶、粥;明矾净水。
(4)自然地理方面: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
(5)工业生产方面:制有色玻璃,冶金工业利用电泳原理选矿、进行电泳电镀;电泳除尘。
(6)科技领域:纳米材料与胶体粒子的大小相近,可用胶体的制备方法来制备纳米材料。
【典例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Fe(OH)3胶体作电泳实验,阴极附近颜色变深,说明Fe(OH)3胶体带正电荷B.将饱和FeCl3溶液直接加热至沸腾可制得Fe(OH)3胶体C.用滤纸可以分离胶体和悬浊液D.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为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1)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快速鉴别溶液与胶体,但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2)三种分散系中溶液和胶体均能透过滤纸。
(3)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胶体粒子能够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使胶体粒子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仍是电中性的。
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不带电荷。
[针对训练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卤可用于制豆腐B.葡萄糖注射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属于胶体C.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D.AgI胶体在电场中自由运动课堂归纳小结[知识脉络]4.[核心要点]1.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2.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科学的方法。
3.两种分类法的特点(1)交叉分类法:分类角度多样,物质类别有相交叉的部分。
(2)树状分类法:分类标准唯一,同层次中各类别相互独立。
4.三种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5.胶体的四个应用:(1)丁达尔效应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
(2)电泳用于静电除尘。
(3)聚沉用于制豆腐、制肥皂等。
(4)渗析用于血液透析等。
1.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 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
N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4属于一种新型化合物B.N4转化为N2属于物理变化C.N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D.N4与N2互为同素异形体2.某气体经过检验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是( )A.一种单质B.一种化合物C.单质与化合物的混合物D.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3.借助新的显微技术,能成功观察到直径小于200 nm的粒子。
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半径最小的是( ) A.雾B.蛋白质溶液C.石灰乳D.硝酸钾溶液4.Fe(OH)3胶体虽然是由FeCl3溶液制得,但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物质。
FeCl3溶液、Fe(OH)3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A.都呈透明的红褐色B.分散质颗粒直径相同C.都比较稳定,密封保存一段时间都不会产生沉淀D.当有光线透过时,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5.同一种物质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类别,按要求对下列10种物质进行分类:①水②空气③铁④二氧化碳⑤H2SO4⑥熟石灰[Ca(OH)2]⑦胆矾(CuSO4·5H2O) ⑧食盐水⑨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⑩硫酸氢钠(NaHSO4)(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2)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3)属于碱的是________;(4)属于酸的是________;(5)属于盐的是________;(6)属于铜盐的是________;(7)属于钠盐的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