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第8讲

合集下载

离散数学有穷集与无穷集

离散数学有穷集与无穷集

离散数学有穷集与无穷集第八讲有穷集与无穷集§8.1. 自然数§8.2. 有穷集与无穷集8.1. 自然数一百多年前,Dedekind教授问:“Was sind und was sollen die zahlen?(什么是、并且什么应该为数?)”。

Kronecker说:“只有自然数是上帝造的,其他数都是人造的。

”人们能从自然数造出有理数和实数,现在既然set是最primitive,就从set造自然数吧!8.1.1. 定义(纽曼关于自然数集的定义)设x为集合,x的后继x+指集合x∪{x},令0=?,1=0+,2=0++,… n=0++…+,(n个+)这是von Neumann的定义,其优点多多,早先Zermelo定义0=?,1={?},2={{?}},…,n={{…{?}…}}(n个))8.1.2. 定义设A为集合,称A为归纳集指?∈A∧(?x∈A)(x+∈A)问:存在归纳集吗?若有归纳集A,则?∈A, ?+∈A, ?++…+∈A, 从而A为无穷集。

Russell说:“事实上,在这世界中是否有无穷集合,我们还不能确定。

”故还不能确定有无归纳集。

然而大多数的人认为宇宙是无穷的(D.Hilbert则否)为了保证归纳集的存在,人们引入:8.1.3. 无穷性原则(亦称无穷公理Axiom of Infinity)(无穷公理即承认存在归纳集)A(?∈A∧(?x∈A)(x+∈A))以前按von Neumann的定义0=?, n+1=n+从而可以定义出单个的自然数,但不能说明全体自然数集合N存在性,而由Axiom of Infinity可定义N8.1.4. 自然数集的定义(自然数定义为所有归纳集的交)N=∩{A|A为归纳集}8.1.5. 定理Peano的五条公设成立(1)0∈N (0=?∈N)(2)n∈N → n+∈N(3)n+=m+ →n=m(4) 0≠n +(5) 0∈A ∧(?x ∈A)(x +∈A) → (?x ∈N )(x ∈A)证:(1)~(4) 易见(5):设0∈A ∧(?x ∈A)(x +∈A),则A 为归纳集,又因为N =∩{A|A 为归纳集}故N ?A ,从而(?x ∈N )(x ∈A). Q.E.D.由此可由set 可构造出Peano 算术(N , 0, +)对于von Neumann 的定义,可定义m ≤n = m ?n ,我们有8.1.6. 命题(1) n+1={0, 1, 2, …, n}(2) n ∈n+1(3) n ≤n, n ≤m ≤l → n ≤l, n ≤m ≤n → n=m(4) m ≤n ∨ n ≤m总结:我们有两种方法定义自然数(I) 归纳定义:?为自然数,若n 为自然数,则n +亦然。

离散数学第8章课件PPT,高等教育出版社,屈婉玲,耿素云,张立昂主编

离散数学第8章课件PPT,高等教育出版社,屈婉玲,耿素云,张立昂主编
17
证明
(2) 假设存在x1, x2∈A使得 由合成定理有 f g(x1)=f g(x2)
g(f(x1))=g(f(x2)) 因为g:B→C是单射的, 故 f(x1)=f(x2). 又由于f:A→B是单射的, 所 以x1=x2. 从而证明f g:A→C是单射的. (3)由(1)和(2)得证. 注意:定理逆命题不为真, 即如果f g:A→C是单射(或满射、双 射)的, 不一定有 f:A→B 和 g:B→C都是单射(或满射、双射)的.
16
函数复合与函数性质
定理8.2 设f:A→B, g:B→C (1) 如果 f:A→B, g:B→C是满射的, 则 fg:A→C也是满射的 (2) 如果 f:A→B, g:B→C是单射的, 则 fg:A→C也是单射的 (3) 如果 f:A→B, g:B→C是双射的, 则 fg:A→C也是双射的 证 (1) 任取c∈C, 由g:B→C的满射性, b∈B使得 g(b)=c. 对于这个b, 由 f:A→B的满射性,a∈A使得 f(a)=b. 由合成定理有 fg(a) = g(f(a)) = g(b) = c 从而证明了fg:A→C是满射的
4
实例
例1 设A={1,2,3}, B={a,b}, 求BA. 解BA={ f0, f1, … , f7}, 其中 f0 = {<1,a>,<2,a>,<3,a>} f1 = {<1,a>,<2,a>,<3,b>} f2 = {<1,a>,<2,b>,<3,a>} f3 = {<1,a>,<2,b>,<3,b>} f4 = {<1,b>,<2,a>,<3,a>} f5 = {<1,b>,<2,a>,<3,b>} f6 = {<1,b>,<2,b>,<3,a>} f7 = {<1,b>,<2,b>,<3,b>}

离散数学第八讲

离散数学第八讲
集合计数
离散数学:第八讲
提要
集合的大小 无限集合 等势与优势关系 集合计数 容斥原理
自然数与无穷集合
回顾:无穷公理
回顾:从集合构造自然数
自然数的Peano公理系统
有关自然数的若干命题
我们怎么比较集合的大小
“数得清”的我们就数元素个数。
“无数”的怎么办?
“常识”不一定经得起追问。
1
一种证法:
f
(
x)
2 1
22
1
2n 2 x
x0
x 1
x
1 2n
,
n
1,2,3...
x为其它值
优势关系的反对称性用于证明等势 (续)
证明实数集的两个子集(0,1)和[0,1]等势。
分别找两个一对一的映射往往比找一个双射 容易
f : (0,1) [0,1] : f (x) x g : [0,1] (0,1) : g(x) 1 x
集合优势关系的性质
自反性:恒等函数 若A≼•B,且B≼•A,则AB (比较:反对称性)
(Cantor-Bernstein定理)
传递性:单射的复合仍然是单射
优势关系的反对称性用于证明等势
有时候找双射不太容易
证明实数集的两个子集(0,1)和[0,1]等势。
关键是如何安排在[0,1]中但不在(0,1)中的0和1。 想象那个“宇宙旅馆”。我们可以取(0,1)的一个与自然数集合 等势的子集(一定有){a1,a2 ,a3 ,...}, “腾出”前两个位置安排0和1
=|A|+|B|+|C|-|AB|-|AC|-|BC|+|ABC|
集合的大小称为集合的“势” (cardinality)
集合S的势记为|S|

离散数学图论

离散数学图论

例:把下面的m叉树改写为二叉树。
14
第七章 图论
信 息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练习:把下面的有序树改写为二叉树。
。 。 。。 。 。。 。 。 。 知识点提示:
。 。。
。 。 。

课下自学
此方法可推广至有序森林到二叉树的转换。 此方法具有可逆性。
15
第七章 图论
信 息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给定一棵2叉树T,设它有t片树叶。设v为T的一个分枝点, 则v至少有一个儿子,最多有两个儿子。若v有两个儿 子,在由v引出的两条边上,左边的标上0,右边的标 上1;若v有一个儿子,在由v引出的边上可标上0,也
可标上1。设vi为T的任一片树叶,从树根到vi的通路
上各边的标号组成的0,1串组成的符号串放在vi处,t 片树叶处的t个符号串组成的集合为一个二元前缀码。
定义7-8.5
在根树中, 科 一个结点的通路长度为从树根到此结点的通路中的边 学 数。 与 分枝点的通路长度称为内部通路长度。 树叶的通路长度称为外部通路长度。
工 程 学 院
。 。 。 。。 A 。 。 。。
18
第七章 图论
信 息 科
定理7-8.2
若完全二叉树有n个分枝点,且内部通路长度总和为L,外 部通路长度总和为E,则 E=L+2n。 证明: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对分枝点数目n进行归纳证明。

当n=1时,如右图所示,
L=0, E=2,


显然, E=L+2n成立。
19
第七章 图论
信 息 科 学
定理7-8.2 若完全二叉树有n个分枝点,且内部通路长度总 和为L,外部通路长度总和为E,则 E=L+2n。 证明:

【离散数学讲义】8.树与生成树53

【离散数学讲义】8.树与生成树53

2.弦:图G中,不在其生成树里的边,称作弦. 所有弦的集合,
称为该生成树的补.
v1
定理2 :连通图G中至少有一棵生成树.
v2
v3
证明:如果G中无回路, 则G本身就是树. v4
v5
如果G中有回路,可以通过反复删去回路
中的边,使之既无回路,又连通.就得到生成树.
思考题:设G是有n个结点,m条边的连通图, 问要删去多少
为该结点的层次. 同一层次的结点称为兄弟结点.
7.树高:从树根到各个叶结点的路径中, 最长路径的长度,
称为该树的高度(树高).
三.举例: a)语法树
主语
句子
谓语短语
冠词 形容词 名词 动词
宾语
The little
b)算术表达式树 ((a+b)÷c)×(d-e)

19
42,58 24,34,42 19,23,24,34
17,17,19,23,24
11,13,17,17,19,23
7,10,11,13,17,19,23 5,5,7,11,13,17,19,23
2,3,5,7,11,13,17,19,23
23 24
34
11 13 17 17
7 10
55
23
5. 最优树的应用举例
34 6 6 v6
Kruskal算法: 设G是有n个结点,m条边(m≥n-1)的连通图. S=Φ i=0 j=1
将所有边按照权升序排序: e1, e2, e3,… ,em
S=S∪{ai} j=j+1
|S|=n-1 Y 输出S 停 N
N
取ej使得
ai=ej i=i+1

离散数学6——8章ppt

离散数学6——8章ppt

一、路径,回路。 1、路径 (回路) —— G 中顶点和边的交替序列
(v ,v (无向图), ,其中 e v e v e e v i i 1 i) 0112 l l
或e v 0 ——始点, i v i 1,v i (有向图),
v l ——终点,称 为 v 0 到 v l 的通路。当 v 0 v l
并且 e 与 e ' 重数相同,则称 G 1 与 G 2 同构, 记作 G1 ≌ G2 。
例 4、
b
(1) (2)
a d c (3) e c
e
v1
v4 v5 v2
(4)
v3
a
v1 v2 v3 v4
(7)
v6 v5
f
(5)
b
(6)
d
例5、(1) 画出4个顶点,3条边的所有非同构 的无向简单图。 解:只有如下3个图:
…………
例1、(1)
图(1)中,从 v 1 到 v 6 的路径有:
v e v e v e v 1 1125576
v e v e v e v e v e v e v 2 1 1 2 2 3 3 4 4 2 5 5 7 6
基本路径 简单路径 复杂通路
v e v e v e v e v e v e v 3 1 1 2 5 5 6 4 4 2 5 5 7 6
2、图的表示法。
有向图,无向图的顶点都用小圆圈表示。
无向边 ( a , b )
——连接顶点 a , b 的线段。
有向边 a , b ——以 a 为始点,以 b 为终点的有向线段。
例1、(1) 无向图 G V, E , V v , vvvv ,3 ,4 ,5 1 2

武汉大学《离散数学》课件-第8章

武汉大学《离散数学》课件-第8章

23T(n 3) 22 2 1
...
2n1T (1) 2n2 2n3 ... 2 1
2n1 2n2 2n3 ... 2 1 (代 入 初 值)
2n 1
(等比级数求和)
24
递推方程的定义
定义10.5 设序列a0, a1, …, an, …, 简记为{an}, 一 个把an与某些个ai(i<n)联系起来的等式叫做关 于序列{an}的递推方程.
实例:
Fibonacci数列: fn=fn-1+fn-2, 初值 f0=1, f1=1 阶乘数列{an},an=n!:an=nan-1, a1=1
T (n)
2
n1
T (i) O(n),
n i1
T (1) 0
n2
求解方法:迭代法
25
二分归并排序算法
算法Mergesort(A,s,t) //*排序数组A[s..t] 1. m(t-s)/2 2. AMergesort(A,s,m) //*排序前半数组 3. BMergesort(A,s+1,t) //*排序后半数组 4. Merge(A,B) //*将排好序的A,B归并
nn1 n2 ...nk 1
N
C
n1 n
C n2 n n1
...C
nk n
n1
...nk
1
n! n1!n2! ... nk !
(2) 若 r ni 时,每个位置都有 k 种选法,得 kr.
14
多重集的组合
当r ni , 多重集 S ={ n1a1, n2a2, …, nkak } 的组
合数为
28
归纳法验证解
n=1代入上述公式得 W(1)=1 log11+1=0,

离散数学8

离散数学8

再证R传递:任取 a,b,cA 设<a,b>R,
<b,c>R。(要证出<a,c>R ) 由R是对称的,得<b,a>R ,由 <b,a>R且<b,c>R,根据已知条件得 <a,c>R , 所以R是传递的。
(4). R是A上关系, 设 S={<a,b>|c∈A∧<a,c>∈R∧<c,b>∈R} 求证若R是等价关系,则S也是等价关系。 证明:a)证S自反:任取a∈A,∵R是自反的,∴有 <a,a>∈R,由S定义得<a,a>∈S, (S定义中c就是a)∴ S自反. b)证S对称: 任取a,b∈A,且有<a,b>∈S,由S定义得 c∈A∧<a,c>∈R∧<c,b>∈R, 由R对称得 c∈A∧<b,c>∈R∧<c,a>∈R,由S定义得<b,a>∈S,S对称. c)证S传递:任取a,b,c∈A,有<a,b>∈S,<b,c>∈S,由S定义 得 (d∈A∧<a,d>∈R∧<d,b>∈R)∧(e∈A∧<b,e>∈R∧ <e,c>∈R) , 由于R传递,所以有<a,b>∈R,<b,c>∈R, 由S定义得<a,c>∈S, 所以S传递. 所以S是A上等价关系. (6). R是A上对称和传递的关系,证明如果a∈A,b∈A, 使得<a,b>∈R,则R是一个等价关系. 证明:任取a∈A,有已知得b∈A,使得<a,b>∈R,由R对称 得<b,a>∈R,又由R传递得, <a,a>∈R,R自反, ∴R是等价 关系.

《离散数学讲义》课件

《离散数学讲义》课件
离散概率分布的定义
离散概率分布是描述随机事件在有限或可数无限的可 能结果集合中发生的概率的数学工具。
离散概率分布的种类
常见的离散概率分布包括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几何 分布等。
离散概率分布的应用
离散概率分布在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领域 都有广泛的应用。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参数估计
参数估计是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参数的过 程,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方法。
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是用来判断一个假设是否成立的统计方法 ,包括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两种类型。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应 用
在统计学中,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常用的 数据分析方法,用于推断总体特征和比较不 同总体的差异。
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是一种用来比较不同组数据的平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的统计方法。
《离散数学讲义》ppt课件
目 录
• 离散数学简介 • 集合论 • 图论 • 离散概率论 • 逻辑学 • 离散统计学 • 应用案例分析
01
离散数学简介
离散数学的起源和定义
起源
离散数学起源于17世纪欧洲的数学研 究,最初是为了解决当时的一些实际 问题,如组合计数和图论问题。
定义
离散数学是研究离散对象(如集合、 图、树、逻辑等)的数学分支,它不 涉及连续的变量或函数。
联结词:如与(&&)、或(||)、非(!)等,用 于组合简单命题。
03
04
命题公式:由简单命题通过联结词组合而 成的复合命题。
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
05
06
肯定前件、否定后件、析取三段论、合取 三段论等推理规则。
谓词逻辑
个体词
表示具体事物的符号。

《离散数学教案》课件

《离散数学教案》课件

《离散数学教案》课件一、引言1.1 离散数学的概念离散数学是研究离散结构及其性质的数学分支。

离散数学与连续数学相对,主要研究对象是集合、图、逻辑等。

1.2 离散数学的应用计算机科学:图论在网络设计、算法分析中的应用,集合论在数据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等。

数学逻辑: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逻辑判断,布尔代数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等。

二、集合论2.1 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的定义:由明确的元素构成的整体。

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

2.2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补集的定义及运算性质。

集合的幂集。

三、逻辑与布尔代数3.1 命题逻辑命题、联结词、复合命题的真值表。

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

3.2 谓词逻辑个体、谓词、量词。

谓词逻辑的推理规则。

3.3 布尔代数布尔代数的基本运算:与、或、非。

布尔表达式的化简。

四、图论4.1 图的基本概念图的定义:节点和边的集合。

无向图、有向图、多重图、加权图等。

4.2 图的运算图的遍历: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

图的连通性:强连通、弱连通。

4.3 特殊图二分图、树、路径、圈。

网络流、最短路径问题。

五、组合数学5.1 排列组合排列、组合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分布计数原理。

5.2 计数原理鸽巢原理、包含-排除原理。

二项式定理、多项式定理。

5.3 组合设计区块设计、拉丁方、Steiner系统等。

组合设计的性质和构造方法。

《离散数学教案》课件六、数理逻辑与计算逻辑6.1 数理逻辑的基本概念命题、联结词、逻辑代数。

真值表和逻辑等价式。

6.2 计算逻辑形式语言和自动机。

编译原理中的逻辑分析。

七、组合设计与编码理论7.1 组合设计的基本概念区块设计、拉丁方、Steiner系统。

组合设计的性质和构造方法。

7.2 编码理论线性码、循环码、汉明码。

编码的纠错能力和应用。

八、图的同态与同构8.1 图的同态图的同态的定义和性质。

同态定理和同态的应用。

8.2 图的同构图的同构的定义和性质。

同构定理和同构的应用。

九、树与森林9.1 树的基本概念树的定义和性质。

网络工程专业《离散数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工程专业《离散数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工程专业《离散数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2022版)计算机学院2022年编制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28003课程名称:离散数学学分/学时:4.5学分/72学时课程类别:专业教育模块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开课学期:第三学期授课对象:22网络工程本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二、课程简介《离散数学》课程在讲授利用离散问题进行建模、数学理论、计算机求解方法和技术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使用离散数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命题逻辑基本概念、等值演算、推理理论,一阶逻辑基本概念、推理理论,集合代数、二元关系、函数、基本组合计数公式、图的基本概念、欧拉图与哈密顿图、树、代数系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离散数学的基本知识、概念、公式及其应用,掌握离散数学中的常规逻辑推断方法,能够具备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并对所考察的问题作出推断或预测,以及应用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今后学习、工作和发展建立良好的知识储备。

三、课程具体目标1.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科学中普遍地采用离散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得到良好的数学训练,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掌握有关逻辑和证明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离散结构进行问题建模和求解,从而为其学习计算机专业各门后续课程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并为从事计算机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毕业要求1.1工程知识】(M)2.掌握命题逻辑基本概念、等值演算、推理理论,一阶逻辑基本概念、推理理论,集合代数、二元关系、函数、基本的组合计数、图论等知识的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表示和一些相关运算。

【毕业要求1.1工程知识】(M)3.在传统模式课堂上让学生自带移动智能终端(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开展即时互动反馈的信息化教学新模式,以满足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互动与即时反馈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散数学 第8讲
回顾上节课内容: 回顾上节课内容: 九条重要的推理定律; 九条重要的推理定律; 自然推理系统中的常用的推理规则; 自然推理系统中的常用的推理规则; 在自然推理系统中对推理进行构造证明。 在自然推理系统中对推理进行构造证明。
1
离散数学 第8讲
本节课基本知识点: 本节课基本知识点:
1、一阶逻辑的引入 、 2、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 、 3、典型例题 、
见例4.1 见例
10
第四章 一阶逻辑基本概念
3、量词 、 用来表示个体常项或变项之间数量关系 的词。 量词分为两种: 的词。 量词分为两种: 全称量词: 全称量词 : “ 一切 ” 、 “ 所有 ” 、 “ 凡 ” 、 “ 每一
任意”等意, 个 ” 、 “ 任意 ” 等意, 符号记作∀。 如 : ∀x 表示个
‫∀ ר‬x(M(x) →H(x)) 或 ∃x(M(x)∧ ‫ ר‬H(x)) 真值不定。 真值不定。
17
第四章 一阶逻辑基本概念
例:在一阶逻辑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
(1)(所有的)兔子比(所有的)乌龟跑得快。 ) 所有的)兔子比(所有的)乌龟跑得快。 (2)有的兔子比所有的乌龟跑得快。 )有的兔子比所有的乌龟跑得快。 (3)并不是所有的兔子都比乌龟跑得快。 )并不是所有的兔子都比乌龟跑得快。 (4)没有两只跑得同样快的兔子。 )没有两只跑得同样快的兔子。 是兔子。 是乌龟。 解:令 H(x): x是兔子。W(y):y是乌龟。 是兔子 是乌龟 K(x,y):x比y跑得快。L(x,y):x和y跑得一样快。 跑得快。 跑得一样快。 比 跑得快 和 跑得一样快 则符号化为: 则符号化为:
13
第四章 一阶逻辑基本概念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例:在一阶逻辑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讨论其 真值。 真值。
(1)所有的人都长头发。 )所有的人都长头发。 (2)有的人吸烟。 )有的人吸烟。 (3)没有人登上过木星。 )没有人登上过木星。 (4)清华大学的学生未必都是高素质的。 )清华大学的学生未必都是高素质的。 是人。 解:令 M(x): x是人。 是人 长头发。 (1) 令F(x): x长头发。则符号化为: ) 长头发 则符号化为:
11
第四章 一阶逻辑基本概念
例:在一阶逻辑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凡是人都呼吸。 )凡是人都呼吸。 (2)有的人是左撇子。 )有的人是左撇子。 当个体域为人类集合时: 令F(x): x呼吸。G(x): x是左撇子。则 呼吸。 是左撇子。 呼吸 是左撇子 (1)∀xF(x) )
19
第四章 一阶逻辑基本概念
例:在一阶逻辑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
(1)每列火车都比有些汽车跑得快。 )每列火车都比有些汽车跑得快。 (2)某些汽车比所有火车慢。 )某些汽车比所有火车慢。 (3)每个人都喜爱自己的孩子。 )每个人都喜爱自己的孩子。 (4)对于任意给定的正实数,都存在比它大的实数。 )对于任意给定的正实数,都存在比它大的实数。 解: 是火车。 是汽车。 (1)令 H(x): x是火车。W(y):y是汽车。 ) 是火车 是汽车 K(x,y):x比y跑得快。 则符号化为: 跑得快。 则符号化为: 比 跑得快
谓词分类: 谓词分类: 谓词常项: 谓词常项:表示具体性质或关系的谓词 如上例中F、 、 等命题 如上例中 、G、H等命题 谓词变项: 谓词变项:表示抽象或泛指性质或关系的谓 词 如上例中L命题 如上例中 命题
9
第四章 一阶逻辑基本概念
一般地, 一般地,用 P(x1 , x2 , …, xn) 表示含有n个命题变项的 元谓词, 个命题变项的n元谓词 表示含有 个命题变项的 元谓词,也可以看 作是以个体域为定义域, 作是以个体域为定义域 , 以 {0,1}为值域 , 为值域 元函数或关系。 的n元函数或关系。 元函数或关系 但它不是命题。 只有P是谓词常项 是谓词常项, 但它不是命题 。 只有 是谓词常项 , x1 , x2 , …, xn为个体常项时,它才是命题。 为个体常项时, 不带任何个体变项的谓词称为0元谓词。参 不带任何个体变项的谓词称为 元谓词。 元谓词
真值为0 真值为0。
是有理数。 能表示成分数。 (3) 令D(x): x是有理数。F(x):x能表示成分数。则符号 ) 是有理数 能表示成分数 化为: 化为:
真值为1 真值为1。
是参加考试的人. 取得好成绩。 (4)令M(x):x是参加考试的人 H(x):x取得好成绩。则符 ) : 是参加考试的人 取得好成绩 号化为: 号化为:
3
第四章 一阶逻辑基本概念
命题逻辑在推理方面存在局限性, 命题逻辑在推理方面存在局限性,有些简单的论断也 不能用命题逻辑进行推证。 不能用命题逻辑进行推证。 例如无法判断著名的“苏格拉底三段论” 例如无法判断著名的“苏格拉底三段论”的正确 性。 苏格拉底三段论: 苏格拉底三段论: 令 P: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 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 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 Q:苏格拉底是人, 苏格拉底是人, 苏格拉底是人 R: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在命题逻辑中, 表示上述命题, 在命题逻辑中,只能用 (P ∧ Q) →R 表示上述命题, ) 但它不是重言式。 但它不是重言式。 所以, 所以,这个简单而著名的论断就无法用命题逻辑予以推 证
7
第四章 一阶逻辑基本概念
将上述谓词分别记作大写字母F、 、 、 , 将上述谓词分别记作大写字母 、G、H、L, 则上述可表示为: 则上述可表示为: (1)F(3) (2)G(x) (3)H(a,b) a:小李。b:小王。 小李。 小王 小王。 小李 (4)L(x,y)
8
第四章 一阶逻辑基本概念
(2) ∃xG(x)
当个体域为全总个体域时: 呼吸。 是左撇子。 是人。 令F(x): x呼吸。G(x): x是左撇子。M(x): x是人。则 呼吸 是左撇子 是人 (1)∀x(M(x) )
→F(x)) (2) ∃x(M(x)∧ G(x))
12
第四章 一阶逻辑基本概念
说明: 说明:
在不同的个体域, (1)在不同的个体域,同一命题的符号化形式可 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在不同的个体域, (2)在不同的个体域,同一命题的真值可能相同 也可能不同。 也可能不同。 约定以后如不指定个体域, (3)约定以后如不指定个体域,默认为全总个体 域。
5
第四章 一阶逻辑基本概念
4.1 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
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1、个体词:可以独立存在的具体的或抽象的客体 、个体词: 个体常项:具体的或特定,一般用a,b,c,…表示 个体常项:具体的或特定,一般用 表示 个体变项:抽象的或泛指的,一般用x,y,z,…表示 个体变项:抽象的或泛指的,一般用 表示 个体域:个体变项的取值范围: 个体域:个体变项的取值范围: 全总个体域:由宇宙间一切事物组成的 由宇宙间一切事物组成的. 全总个体域 由宇宙间一切事物组成的
2
第四章 一阶逻辑基本概念
为什么要研究谓词逻辑? 为什么要研究谓词逻辑? 为了刻画命题内部的逻辑结构。 为了刻画命题内部的逻辑结构。 命题逻辑中主要研究命题和命题演算, 命题逻辑中主要研究命题和命题演算,原 子命题是命题演算的基本单位。 子命题是命题演算的基本单位。 命题逻辑不再对原子命题进行分解 两个原子命题之间,常常有一些共同特征。 两个原子命题之间,常常有一些共同特征。 例如:张三是个大学生。李四是个大学生。 例如:张三是个大学生。李四是个大学生。 但命题逻辑却无法研究命题内部的逻辑结 构及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构及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体域内所有的x 体域内所有的x。 存在量词:“有一个”、“有的”、“存在”、 有一个” 有的” 存在” 至少有一个” 符号记作∃ “ 至少有一个 ” 等 , 符号记作 ∃ 。 如 :∃y 表示个 体域内有个体y 而用∃ yG(y)等分别表 体域内有个体y。而用∃xF(x), ∃yG(y)等分别表 示在个体域里存在个体具有性质F 示在个体域里存在个体具有性质F和存在个体具 有性质G 有性质G。
∀x (H(x) → ∃ y(W(y) ∧ K(x,y)))
20
第四章 一阶逻辑基本概念
是火车。 是汽车。 (2)令 H(x): x是火车。W(x):x是汽车。 ) 是火车 是汽车 K(x,y):x比y跑得慢。 跑得慢。 则符号化为: 比 跑得慢 则符号化为: ∃ x(W(x) ∧ ∀ y(H(y) → K(x,y))) (x,y))) (3)令M(x): x是人。H(x):x是孩子。 ) 是人。 是孩子。 是人 是孩子 P(x,y):x是y的父母。 K(x,y):x喜爱 。 的父母。 喜爱y。 是 的父母 喜爱 则符号化为: 则符号化为: ∀x ∀y(M(x)∧H(y)∧P(x,y) → K(x,y)) (x,y)) (4)令M(x): x是实数。P(x,y): x > y。 ) 是实数。 。 是实数 则符号化为: 则符号化为: x(M(x)∧P(x,0 ∀x(M(x)∧P(x,0)→∃y(M(y) ∧P(y,x))) (y,x)))
是清华大学的学生。 是高素质的。 ( 4)令Q(x):x是清华大学的学生。 H(x):x是高素质的。 则 ) 是清华大学的学生 是高素质的 符号化为: 符号化为:
‫∀ ר‬x(Q(x) →H(x)) 真值为1 真值为1。
15
第四章 一阶逻辑基本概念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讨论其真值。 练:在一阶逻辑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讨论其真值。 (1)凡正数都大于零。 )凡正数都大于零。 的素数。 (2)存在小于 的素数。 )存在小于2的素数 (3)没有不能表示成分数的有理数。 )没有不能表示成分数的有理数。 (4)并不是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能取得好成绩。 )并不是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能取得好成绩。 解: 是正数。 大于零。 (1) 令F(x): x是正数。M(x):x大于零。则符号化为: ) 是正数 大于零 则符号化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