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检测
高三一轮复习秘籍-第一章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过好双基关————回扣基础知识训练基础题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速度公式:v=v0+at.2.位移公式:x=v0t+12at2.3.位移速度关系式:v2-v20=2ax.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1.三个推论(1)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差相等,即x2-x1=x3-x2=…=x n-x n-1=aT2.(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还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公式:v=v0+v2=v t 2 .(3)位移中点速度2220 2vv vx +=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四个重要推论(1)T末、2T末、3T末、…、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 n=1∶2∶3∶…∶n.(2)前T内、前2T内、前3T内、…、前nT内的位移之比为x1∶x2∶x3∶…∶x n=12∶22∶32∶…∶n2.(3)第1个T 内、第2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t n =1∶(2-1)∶(3-2)∶(2-3)∶…∶(n -n -1).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1)条件:物体只受重力,从静止开始下落.(2)基本规律①速度公式:v =gt .②位移公式:x =12gt 2.③速度位移关系式:③v 2=2gx .(3)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①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结论.②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是逻辑推理→猜想与假设→实验验证→合理外推.这种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结合起来.2.竖直上抛运动(1)运动特点:加速度为g ,上升阶段做匀减速运动,下降阶段做自由落体运动.(2)运动性质:匀变速直线运动.(3)基本规律①速度公式:v =v 0-gt ;②位移公式:x =v 0t -12gt 2.研透命题点————细研考纲和真题分析突破命题点1.三个概念的进一步理解(1)质点不同于几何“点”,它无大小但有质量,能否看成质点是由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而不是依据物体自身大小和形状来判断.(2)参考系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3)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2.三点注意(1)对于质点要从建立理想化模型的角度来理解.(2)在研究两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时,选择其中一个物体为参考系,可以使分析和计算更简单.(3)位移的矢量性是研究问题时应切记的性质.【例1】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B.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C.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D.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答案D解析金星通过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才看到金星没有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呈黑色,选项A错误;因为观测“金星凌日”时太阳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能将太阳看成质点,选项B错误;金星绕太阳一周,起点与终点重合,位移为零,选项C错误;金星相对于太阳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是运动的,选项D正确.【变式1】(多选)湖中O处有一观察站,一小船从O处出发一直向东直线行驶4km,又向北直线行驶3km,已知sin37°=0.6,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对于O处的观察员,小船运动的路程为7kmB.相对于小船,O处的观察员始终处于静止状态C.相对于O处的观察员,小船最终位于东偏北37°方向5km处D.研究小船在湖中行驶时间时,小船可以看做质点答案ACD解析在O处的观察员看来,小船最终离自己的距离为32+42km=5km,方向为东偏北θ,满足sinθ=0.6,即θ=37°,运动的路程为7km,选项A,C正确;以小船为参考系,O处的观察员是运动的,B错误;若研究小船在湖中行驶时间时,小船的大小相对于行驶的距离可以忽略不计,故小船可以看做质点,选项D正确.1.区别与联系(1)区别:平均速度是过程量,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是状态量,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程度.(2)联系: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2.方法和技巧(1)判断是否为瞬时速度,关键是看该速度是否对应“位置”或“时刻”.(2)求平均速度要找准“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需的“时间”.【例2】在某GPS定位器上,显示了以下数据:航向267°,航速36km/h,航程60km,累计100min,时间10∶29∶57,则此时瞬时速度和开机后平均速度为()A.3.6m/s、10m/s B.10m/s、10m/sC.3.6m/s、6m/s D.10m/s、6m/s答案B解析GPS定位器上显示的航速为瞬时速度36km/h=10m/s,航程60km,累计100min ,平均速度为v =Δx Δt =60×103100×60m/s =10m/s ,故B 正确.【变式2】(多选)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沿AB ,ABC ,ABCD ,ABCDE 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s,2s,3s,4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沿曲线A →E 的平均速率为1m/sB .物体在ABC 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2m/s C .AB 段的平均速度比ABC 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 点时的瞬时速度D .物体在B 点时的速度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答案BC 解析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图中信息不能求出ABCDE 段轨迹的长度,故不能求出平均速率,选项A 错误;由v =s t 可得v =52m/s ,选项B 正确;所选取的过程离A 点越近,其过程的平均速度越接近A 点的瞬时速度,选项C 正确;物体在B 点的速度不一定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选项D 错误.【变式3】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x=(5+2t3)m,它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v=6t2 (m/s),该质点在t=2s时的速度和t=2s到t=3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2m/s39m/s B.24m/s38m/sC.12m/s19.5m/s D.24m/s13m/s答案B解析由v=6t2(m/s)得,当t=2s时,v=24m/s;根据质点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3)m得:当t=2s时,x2=21m,t=3s时,x3=59m;则质点在t=2s到t=3s时间内的位移Δx=x3-x2=38m,平均速度v=ΔxΔt =381m/s=38m/s,故选B.◆拓展点用平均速度法求解瞬时速度——极限思想的应用1.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1)公式v=ΔxΔt中,当Δt→0时v是瞬时速度.(2)公式a=ΔvΔt中,当Δt→0时a是瞬时加速度.2.注意(1)用v=ΔxΔt求瞬时速度时,求出的是粗略值,Δt(Δx)越小,求出的结果越接近真实值.(2)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精确地表示物体在这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例3】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d =3.0cm 的遮光板,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1=0.30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2=0.10s ,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3.0s ,则滑块的加速度约为()A .0.067m/s 2B .0.67m/s 2C .6.7m/s 2D .不能计算出答案A 解析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速度v 1=d Δt 1=0.030.30m/s =0.10m/s ,遮光板通过第二个光电门时的速度v 2=d Δt 2=0.030.10m/s =0.30m/s ,故滑块的加速度a =v 2-v 1Δt ≈0.067m/s 2,选项A 正确.1.三个概念的比较比较项目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描述物体速度改变的物理量,是过程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定义式v=ΔxΔtΔv=v-v0a=ΔvΔt=v-v0t决定因素v的大小由v0、a、Δt决定Δv由v与v0进行矢量运算,由Δv=aΔt知Δv由a与Δt决定a不是由v、t、Δv来决定的,而是由Fm来决定方向平均速度与位移同向由v-v0或a的方向决定与Δv的方向一致,由F的方向决定,而与v0、v的方向无关2.判断直线运动中的“加速”或“减速”方法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关键是看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1)a和v同向(加速直线运动)→a不变,v随时间均匀增加a增大,v增加得越来越快a减小,v增加得越来越慢(2)a和v反向(减速直线运动)→a不变,v随时间均匀减小或反向增加a增大,v减小或反向增加得越来越快a减小,v减小或反向增加得越来越慢【例4】(多选)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可能运动情况为()A.加速度的大小为6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B.加速度的大小为6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C.加速度的大小为14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D.加速度的大小为14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答案AD解析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若初、末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a=v-v0 t=10-41m/s2=6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A正确,B错误;若初、末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a=v-v0t=-10-41m/s2=-14m/s2,负号表示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C错误,D正确.【变式4】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先保持不变,再逐渐减小直至零,则在此过程中() A.速度先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先均匀增大,然后增大得越来越慢,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答案B解析加速度与速度同向,速度应增大,当加速度不变时,速度均匀增大;当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仍增大,但增大得越来越慢;当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保持不变,选项A错误,B正确;因质点速度方向不变化,始终向前运动,最终做匀速运动,所以位移一直在增大,选项C、D均错误.【变式5】一物体做加速度为-1m/s2的直线运动,t=0时速度为-5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初速度为-5m/s说明物体在做减速运动B.加速度为-1m/s2说明物体在做减速运动C.t=1s时物体的速度为-4m/sD.初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在做加速运动答案D解析当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根据速度公式v =v0+at,当t=1s时物体速度为v1=-5m/s+(-1)×1m/s=-6m/s,故A、B、C错误,D正确.。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过关练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一质点运动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则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0-1 s内质点的运动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B.1〜2 s内质点的速度大小增加C.2〜3 s内质点的运动方向为负方向D. 4 s时刻质点的速度最大A位移一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0〜1 £内图象的斜率的绝对值越来越大,则质点做加速运动,因此运动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A正确:1〜2s内图象的斜率的绝对值减小,则速度大小减小,B错误:2〜3 s内图象的斜率为正,则质点向正方向运动,C错误:4 s时图象的斜率为零,速度为零,D错误.2.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只J两个物体在r=0时经过同一个位置,它们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导学号:96622428]图2A.在0〜3 s内尸做匀减速直线运动,Q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1 s内两物体逐渐靠近C.在f=2 s时两物体相遇D.在0〜3 s内两物体的位移相等C在0〜3 s内物体尸先减速运动再加速运动,物体0—直做匀速运动,故A错误;图象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在0〜1 £内,图象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之差越来越大,在f=l 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而而积之差最大,即相距最远,B错误;在t=2 s时物体只0的位移相等,两物体相遇,C正确;在0〜3 s内尸的位移较小,故D错误.3.太空跳伞是一种挑战人类极限的运动,奥地利极限运动员鲍姆加特纳乘氨气球到达 3.9万米髙空后纵身跳下,在平流层接近貞•空的环境里自由落体持续了60秒,在距离地而 2. 1万米时才打开降落伞减速.关于鲍姆加特纳在这段自由落体运动时间里的位移或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认为重力加速度g=10 m/s2,且不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A.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是3.9X10* mB.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是2. 1X10* mC.自由落体运动的末速度是6.0X102 m/sD.自由落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是6.0X10: m/sC根拯题意,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f=60 s,因此,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力=£屛=1.8X10’ m, A 、B 错误;运动员自由落体的末速度v=^t=6.0X10: 皿/s, C 正确;—自由落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v=3.0X10: m/s, D 错误.4.汽车以20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m/s :,那么在刹车前3 s 内的位移爼=20X3 m~|x5X3: m=37. 5 m,后1 s 内的位移等于第4 s 内的5. 一质点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t 关系图彖如图3所示,则该质点的r 上关系图象 可大致表示为下图中的()图3B 根据位移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该质点的rr 关系图彖可大致表示为B图.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 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6. 一个质量为也的物体沿*轴正方向运动,加速度a 随位移X 的变化关系如图4所示, 图象关于原点0对称,则物体()【导学号:96622430]图4A. 在0点的速度最小B. 在走点的速度最大C. 在一巫和祗两点的速度相等D. 在X :和朋两点的速度相等AC 根据题意,物体速度始终沿着x 轴正方向,即速度向右.从图象可知在x 轴负半轴, 加速度图线始终在x 轴下方,说明加速度方向向左;同理在x 轴正半轴,加速度方向始终向 右.根据a 、a 同向物体加速,a 、v 反向物体减速可知,在x 轴负半轴物体速度越来越小, 而在x 轴正半轴速度越来越大,物体在0处速度一定最小,A 项对:根据对称性可知在一忍 和爼两处速度大小相同,方向均向右,故C 项对.7. 如图5所示,绘出了某俩汽车刹车过程的刹车痕(即刹车距离)与刹车前车速的关系.v 为刹车前的速度,s 为刹车痕长度.已知该车在某次撞车事故现场中警察已经测量岀碰撞前 的刹后的前3 s 内与后1 s 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导学号:96622429]A. 1 : 1 C. 4 : 1B. 3 : 1D. 15 : 1汽车从刹车至停止经过的时间t=20 s=4 St 位移,则有: 20s 2X5m —.YI =2. 5 或A2=zX5Xr m=2. 5 m1.车痕为20 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5A.若已估算岀汽车碰撞时车子的速度为45 km/h,则车子原来刹车前的速度至少是60 km/hB.若已估算出汽车碰撞时车子的速度为45 km/h,则车子原来刹车前的速度至少是75 km/hC.若已知汽车开始刹车时车子的速度为108 km/h,则车子发生碰撞时的速度约为90 km/hD.若已知汽车开始刹车时车子的速度为108 km/h,则车子发生碰撞时的速度约为78 km/hBC若已估算岀汽车碰撞时车子的速度为45 km/h,由图可知,若以45 km/h刹车时,刹车距离约为10 m,所以若刹车痕长度为10 m+20 m=30 m,从图象可知对应的刹车时的速度约为75 km/h, A项错误,B项正确:若汽车开始刹车时车子的速度为108 Uh,由图可知:刹车痕长度约为60 m,减去碰撞前的刹车痕20 m,碰撞后对应的刹车痕为60 m-20 m=40 m,车子发生碰撞时的速度约为90 km/h, C项正确,D项错误.8.如图6所示,一小滑块沿足够长的斜而以初速度y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月、B、C、。
新步步高高考物理(全国用)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45分钟章末验收卷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如图甲所示,一维坐标系中有一质量为m=2 kg的物块静置于x轴上的 某位置(图中未画出),t=0时刻,物块在外力作用下沿x轴开始运动,如 图乙为其位置坐标和速率平方关系图象的一部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A.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为1 m/s2 B.t=4 s时物块位于x=4 m处
A.两物体在t1时刻加速度相同
B.两物体在t2时刻运动方向均改变
√C.两物体在t3时刻相距最远,在t4时刻相遇
D.0~t4时间内甲物体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物体的平均速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如图所示,直线和抛物线(开口向上)分别为汽车a和b的位移—时间图 象,则 答案 解析
时间(s)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速度(m/s) 0 2.0 4.0 5.0 5.0 5.0 5.0 5.0 4.0 3.0 2.0 1.0 0
则前5 s内电梯通过的位移大小为 答案 解析
A.19.25 m
√B.18.75 m
C.18.50 m
D.17.50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车在不同路况下的“全力自动刹车”的加速度大小取4~6 m/s2之间的某一
值,则“全力自动刹车”的最长时间为答案 解析
5 A.3 s
25 B. 3 s
√C.2.5 s
D.12.5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电梯从低楼层到达高楼层经过启动、匀速运行和制动三个过程,启动 和制动可看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电梯竖直向上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 况如下表: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专题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 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课
本讲栏目开关
【实验视频】
本讲栏目开关
课堂探究·突破考点
例1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操作步骤如下,其中错误的步骤有________. 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到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源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挂上合适的钩码 D.取下纸带 E.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能在平板上做加速运动 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以上步骤完善并填写在横线上(遗漏的步骤可编上序号G、H……);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一 完善实验步骤】
AD
G.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BEFCADG
本讲栏目开关
【考点二 纸带数据的处理】
0.02 s
0.70 cm
0.100 m/s
本讲栏目开关
【创新实验示例】
图7
本讲栏目开关
本讲栏目开关
图8
本讲栏目开关
本讲栏目开关
随堂训练·能力达标
本讲栏目开关
本讲栏目开关
本讲栏目开关
本讲栏目开关
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器材
注意事项
实验视频
基础再现பைடு நூலகம்深度思考实验
本讲栏目开关
1.练习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Δx=aT2). 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章末盘点
物理1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易错易混专练1.(单选)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为零,速度变化也为零B .质点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C .质点某时刻的加速度不为零,则该时刻的速度也不为零D .位移的方向就是质点运动的方向解析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即a =Δv Δt.加速度为零,速度变化也为零,但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可能为零,故A 、C 选项错误;质点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B 选项正确;位移是矢量,是由初始位臵指向终止位臵的有向线段,如果质点做往复运动或曲线运动,位移的方向与质点运动的方向可能不一致,故D 选项错误.答案 B2.(多选)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利用地图计算出出发地和目的地的直线距离为9 km ,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用了5分钟,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值增加了15 km ,当他经过某路标时,车内速度计指示的示数为150 km/h ,那么可以确定的是 ( ).A .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08 km/hB .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80 km/hC .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率是108 km/hD .经过路标时的瞬时速率是150 km/h解析 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为v -=x t =95/60 km/h =108 km/h ,A 正确、B 错误;而平均速率v ′-=s t =155/60 km/h =180 km/h ,C 错误;车内速度计指示的速度为汽车通过某位臵的瞬时速率,D 正确.答案 AD3.(单选)如图1所示,一个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物块,其左侧面是斜面AB ,右侧面是曲面AC ,已知AB 和AC 的长度相同.两个小球p 、q 同时从A 点分别沿AB 和AC 由静止开始下滑,比较它们到达水平面所用的时间( ). A .p 小球先到B .q 小球先到C .两小球同时到D .无法确定 解析 可以利用v -t 图象(这里的v 是速率,曲线下的面积表示路程s )定性地进行比较.在同一个v-t 图象中做出p 、q 的速率图线,显然开始时q的加速度较大,斜率较大;由于机械能守恒,末速率相同,即曲线末端在同一水平图线上.为使路程相同(曲线和横轴所围的面积相同),显然q 用的时间较少.答案 B4.(单选)(2013·上海普陀期末)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为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2所示,在下图中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的位移x 、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图1 图2解析 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且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故他们运动的x -t 关系图象均是经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斜率大小代表速度大小;而v -t 关系图线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由题图4可知,v 乙>v 甲,故选项B 正确.答案 B5.(多选)t =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 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3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B .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C .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D .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解析 甲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先向负方向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小时末又向负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第2小时末速度为0,最后保持这一加速度、回头向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小时末是乙车加速、减速的分界点,但没改变运动方向,故A 项错;0~2 h 末,从图象围成的面积可知甲车发生位移为30 km 、正向,乙车发生的位移为30 km 、负向.结合开始时两车时的距离知,两车相距70 km -30 km -30 km =10 km ,故B 项正确;由于乙的斜率总比甲的大,所以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总比甲车的大,故C 正确;第4小时末甲、乙速度相等,但未相遇,故D 错误.答案 BC6.(单选)(2013·宁夏银川模拟)如图4所示,A 、B 分别是甲、乙两小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 .两球在t =2 s 时速率相等B .两球在t =8 s 时相距最远C .两球运动过程中不会相遇D .甲、乙两球做初速度方向相反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 相反图3 图4解析 t =2 s 时尽管速度的方向相反,但速率却是相等的,则A 正确;由v -t 图象的物理意义可知,两球在t =8 s 时均回到出发点,显然不是相距最远,选项B 、C 错误;两球都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A =Δv A Δt A=-40-408 m/s 2=-10 m/s 2,a B =Δv B Δt B=20-(-20)6 m/s 2=6.67 m/s 2,选项D 错误.答案 A7.一辆汽车以72 km/h 的速度正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40 m 处有需要紧急停车的危险信号,司机立即采取刹车措施.已知该车在刹车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5 m/s 2,求从刹车开始经过5 s 时汽车前进的距离是多少,此时是否已经进入危险区域?解析 设汽车由刹车开始至停止运动所用的时间为t 0,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5 m/s 2则由v =v 0+at 得t 0=v -v 0a =4 s可见,该汽车刹车后经过4 s 就已停下,其后的时间内汽车是静止的.由运动学公式知x =v 0t +12at 2,刹车后经过5 s 时汽车通过的距离为x =v 0t 0+12at 20=40 m即汽车此时恰好未进入危险区域.答案 40 m 恰好未进入8.(2013·孝感统测)如图5所示,水平传送带AB 长12 m ,以v 0=5 m/s 的速度匀速运动,运动方向向右,另有一物体以v =10 m/s 的速度滑上传送带的右端,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g =10 m/s 2)图5(1)通过计算说明物体能否到达左端A 点?(2)求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解析 (1)物体滑上传送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μg =5 m/s 2故物体从滑上传送带到速度为0滑动的距离为x =v 22a =1022×5m =10 m<12 m 所以物体不能到达传送带左端A 点(2)物体从滑上传送带到速度为0运动时间为t 1=v a =105 s =2 s随后物体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所用时间为t 2=v 0a =55 s =1 s此过程中物体向右的位移为x 1=v 202a =522×5m =2.5 m 然后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做匀速运动到右端所用时间为t 3=x -x 1v 0=10-2.55 s =1.5 s 故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为t =t 1+t 2+t 3=(2+1+1.5) s =4.5 s答案 (1)不能 (2)4.5 s二、方法技巧专练9.(单选)(假设法)一个以初速度v 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t 秒末的速度为v ,其v -t 图象如图6所示,则关于t 秒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v -=v 0+v 2B.v -<v 0+v 2C.v ->v 0+v 2 D .无法确定 解析 本题我们可以假设物体做初速度为v 0,末速度为v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其v -t 图象如图中的倾斜虚线所示.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知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初速度v 0与末速度v的算术平均图6值,即平均速度等于v 0+v 2,而物体在t 秒内的实际位移比匀变速直线运动在t 秒内的位移大,所以v ->v 0+v 2,故选C 正确.答案 C10.(单选)(逆向思维法)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某时刻起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静止,设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3 s 、2 s 、1 s ,这三段位移的大小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是( ). A .1∶2∶3 1∶1∶1B .33∶23∶1 32∶22∶1C .1∶23∶33 1∶22∶32D .5∶3∶1 3∶2∶1解析 逆向思维:把物体的运动看成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根据位移公式x =12at 2,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的三段位移分别为x 1=12at 21=12a ,x 2=12a (t 2+t 1)2-12at 21=4a ,x 3=12a (t 3+t 2+t 1)2-12a (t 1+t 2)2=272a ,所以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为x 3∶x 2∶x 1=27∶8∶1=33∶23∶1;再根据平均速度公式v -=x t 可得v 1-∶v 2-∶v 3-=9∶4∶1=32∶22∶1,可知选项B 正确.答案 B11.(思维转化法:将“多个物体的运动”转化为“一个物体的运动”)某同学站在一平房边观察从屋檐边滴下的水滴,发现屋檐的滴水是等时的,且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刚好到达地面;第2滴和第3滴水刚好位于窗户的下沿和上沿,他测得窗户上、下沿的高度差为1 m ,由此求屋檐离地面的高度. 解析 作出如图所示的示意图.5滴水滴的位臵等效为一滴水做自由落体运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臵.图中自上而下相邻点距离比为1∶3∶5∶7,因点“3”、“2”间距为1 m ,可知屋檐离地面高度为15×(1+3+5+7) m =3.2 m.答案 3.2 m12.(单选)(思维转化法:将“不同地点出发”转化为“同一地点出发”)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A、B,沿平直的公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0.若前车A 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后,后车B以前车A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A刹车过程中所行驶的距离为s,若要保证两辆车在上述过程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A.s B.2s C.3s D.4s解析题设内容如图(a)所示,末位臵临界情况为B、A恰接触.现针对所研究内容,等效为B、A从同一地点,A车以v0匀减速,B车先匀速后匀减速,如图(b)所示.图(b)中末位臵A、B均停下来时的间距即为图(a)中初位臵B、A 间距离.继而可作出图(c)所示v-t图象,从图象中直接看出B比A多运动2s,因此本题答案为B.答案 B。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1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高效整合教师用书
第1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物理方法|思维转换法巧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思维转换法:在运动学问题的解题过程中,若按正常解法求解有困难时,往往可以通过变换思维方式、转换研究对象,使解答过程简单明了.1.转换思维方式——逆向思维法将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为零的过程转化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11所示,一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抛球,接球,他每隔0.4 s 抛出一球,接到球便立即把球抛出.已知除抛、接球的时刻外,空中总有4个球,将球的运动近似看做是竖直方向的运动,球到达的最大高度是(高度从抛球点算起,g 取10 m/s 2)( )图11A .1.6 mB .2.4 mC .3.2 mD .4.0 m【解析】 由题图所示的情形可以看出,四个小球在空中的位置与一个小球抛出后每隔0.4 s 对应的位置是相同的,因此可知小球抛出后到达最高点和从最高点落回抛出点的时间均为t =0.8 s ,故有H m =12gt 2=3.2 m ,C 正确. 【答案】 C[突破训练]1.如图12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着三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子弹以水平速度射入木块,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三个木块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入每个木块时的速度大小之比和穿过每个木块所用时间之比分别为( ) 【导学号:96622019】图12A .v 1∶v 2∶v 3=3∶2∶1B .v 1∶v 2∶v 3=5∶3∶1C .t 1∶t 2∶t 3=1∶2∶ 3D .t 1∶t 2∶t 3=(3-2)∶(2-1)∶1D 用“逆向思维”法解答,由题意知,若倒过来分析,子弹向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每块木块厚度为L ,则v 23=2a ·L ,v 22=2a ·2L ,v 21=2a ·3L ,v 3、v 2、v 1分别为子弹倒过来从右到左运动L 、2L 、3L 时的速度.则v 1∶v 2∶v 3=3∶2∶1.又由于每块木块厚度相同,则由比例关系可得t 1∶t 2∶t 3=(3-2)∶(2-1)∶1, 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D.2.转换研究对象——将多物体的运动转化为单个物体运动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 s 释放一颗小球,在连续释放几颗后,对斜面上正在运动着的小球拍下部分照片,如图13所示.现测得AB =15 cm ,BC =20 cm ,已知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相同,求:图13(1)小球的加速度;(2)拍摄时B 球的速度;(3)C 、D 两球相距多远?(4)A 球上面正在运动着的小球共有几颗?【思路导引】【规范解答】 (1)由Δx =aT 2得 a =Δx T 2=BC -AB T 2=0.20-0.150.12 m/s =5 m/s 2. (2)v B =AB +BC 2T =0.15+0.202×0.1m/s =1.75 m/s. (3)由Δx =CD -BC =BC -AB 得CD =BC +(BC -AB )=20 cm +5 cm =25 cm.(4)小球B 从开始下滑到图示位置所需的时间为t B =v B a =1.755s =0.35 s 则B 球上面正在运动着的小球共有三颗,A 球上面正在运动着的小球共有两颗.【答案】(1)5 m/s2(2)1.75 m/s (3)25 cm (4)两颗[突破训练]2.A、B两车在同一直线上做同向匀速运动,A在前,速度为v A=8 m/s,B在后,速度为v B=16 m/s,当A、B相距x=20 m时,B开始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为避免A、B相撞,则刹车后B的加速度应为多大?【解析】选A为参照系,则B相对于A的速度为v B-v A,为避免A、B相撞,B刹车后应满足:v B-v A2 2a<x解得a>1.6 m/s2.【答案】B的加速度应大于1.6 m/s2数学技巧|数形结合破解运动学问题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在物理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其应用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二是借助于形的几何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某种关系.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物体的运动,探寻两个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还原图象所描述的物理过程是解题的基本思路.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玩具车A和B,两者用一轻质细橡皮筋相连,在橡皮筋上有一红色标记R.在初始时橡皮筋处于拉直状态,A、B和R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0,2l),(0,-l)和(0,0)点.已知A从静止开始沿y轴正向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运动;B平行于x轴朝x轴正向匀速运动.在两车此后运动的过程中,标记R在某时刻通过点(l,l).假定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求B运动速度的大小.【思路导引】第一步:充分利用坐标系建立运动图景:A车由E点运动到H点,设H点坐标为(0,y A)B车由F点运动到G点,设G点坐标为(x B,-l)第二步:分析运动特征:第三步:利用几何知识找位移:由题知:OE ∶OF =2∶1由于橡皮筋均匀伸长,所以HK ∶KG =2∶1由△FGH ∽△IGK 得HG ∶KG =x B ∶(x B -l )HG ∶KG =(y A +l )∶2l联立得:x B =32l y A =5l第四步:利用运动学公式列方程:A 车运动时间为t :y A =12at 2+2lB 车运动速度为v B :x B =v B t联立第三步结论可得v B =6al 4. 第五步:表达规范,步骤严谨.【规范解答】 A 车的位移:y A -2l =12at 2 B 车的位移:x B =v B t由几何知识得:HG ∶KG =x B ∶(x B -l )HG ∶KG =(y A +l )∶2l由橡皮条均匀伸长,得:HK ∶KG =2∶1以上方程联立得B 运动速度为:v B =146al . 【答案】146al [突破训练] 3.如图14所示,甲、乙两物体先后在图14A 、C 两地间由静止出发做加速运动,B 为AC 中点.两物体在AB 段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 1,在BC 段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 2,且a 1<a 2.若甲由A 到C 所用时间为t 甲,乙由C 到A 所用时间为t 乙,则t 甲与t 乙的大小关系为( )A .t 甲=t 乙B .t 甲>t 乙C .t 甲<t 乙D .无法确定B 设甲在中点B的速度为v,点C的速度为v t,AB=BC=x,则v2-0=2a1x,v2t-v2=2a2x,解得v2t=2a1x+2a2x.同理可知,对乙亦有v2t=2a1x+2a2x,故甲、乙末速度大小应相等.作出两个物体的vt图象,由于两物体在AB段、BC段加速度大小相等,两段图线分别平行,两段位移又分别相等,由图可看出,t甲>t乙,选项B正确.高考热点1|高考常考的三类图象问题物理图象能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直观地表示物理过程,并能鲜明地体现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图象问题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通过题目所给图象获取信息解答相应问题(识图型);2.根据题目叙述的情景选择正确的物理图象(选图型);3.根据题中已知的物理图象选择给出的另一类对应图象(绘图型).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15所示,据此判断(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x表示物体的位移)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图15【规范解答】由图可知前两秒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前两秒受力恒定,2~4 s做正方向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负,且恒定;4~6 s做负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负,且恒定;6~8 s做负方向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正,且恒定,故A错误,B正确;由于加速度a恒定,所以匀加速运动范围内位移x与时间是二次函数关系,且4 s末位移不为0,故C、D错误.【答案】 B[突破训练]4.(多选)有四个物体A、B、C、D,物体A、B运动的xt图象如图16甲所示;物体C、D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甲乙图16A.物体A和B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A的速度比B大B.在0~3 s的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为10 mC.t=3 s时,物体C追上物体DD.t=3 s时,物体C与物体D之间有最大间距ABD 由甲图看出:物体A和B的图象都是倾斜的直线,斜率都不变,速度都不变,说明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图线的斜率大于B图线的斜率,所以A的速度比B的速度大,故A正确.由甲图看出:在0~3 s的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为Δx=10 m-0=10 m.故B正确.由乙图看出:t=3 s时,D图线所围“面积”大于C图线所围“面积”,说明D的位移大于C的位移,而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所以物体C还没有追上物体D,故C错误.由乙图看出:前3 s内,D的速度较大,DC间距离增大,3 s后C的速度较大,两者距离减小,t=3 s时,物体C与物体D之间有最大间距,故D正确.高考热点2|刹车避撞问题近几年高考命题围绕交通安全方面的问题较多,试题常瞄准考生对刹车避撞问题中常犯的错误,设置“陷阱”,使“想当然”的考生掉进陷阱,造成失误.为避免此类问题出错,要牢固掌握以下三点:1.汽车刹车问题实质是物体做单向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速度减为零后,其加速度也为零.2.判断汽车在给定的时间或位移内的运动规律,当t≤v0a时,汽车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位移x≤v202a,若运动时间t>v0a,则汽车的位移x=v202a,汽车在整个过程中先匀减速直线运动后静止.3.两车同向行驶避免相撞的条件是,后车追上前车瞬间v后=v前.在某市区内,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速度v A向东匀速行驶,一位观光游客正由南向北从斑马线上横过马路,汽车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游客正在D 处向北走)经0.7 s 作出反应,从A 点开始紧急刹车,但仍将正步行至B 处的游客撞伤,该汽车最终在C 处停下.为了清晰了解事故现场,现以如图17示之:为了判断汽车司机是否超速行驶,并测出肇事汽车速度v A ,警方派一车胎磨损情况与肇事车相当的警车以法定最高速度v m =14 m/s 行驶在同一马路的同一地段,在肇事汽车的出事点B 急刹车,恰好也在C 点停下来.在事故现场测得x AB =17.5 m 、x BC =14.0 m 、x BD =3.4 m .问:图17(1)该肇事汽车的初速度v A 是多大?(2)游客横过马路的速度是多大?【思路导引】【规范解答】 (1)以警车为研究对象,则v 2m =2ax BC 将v m =14 m/s 、x BC =14.0 m 代入,得警车刹车加速度大小为a =7 m/s 2,因为警车行驶条件与肇事汽车相同,则肇事汽车的加速度也为7 m/s 2.所以肇事汽车的初速度v A =2ax AC =21 m/s.(2)肇事汽车在出事点B 的速度v B =2ax BC =14 m/s ,肇事汽车通过x AB 段的平均速度v ′=v A +v B 2=17.5 m/s ,肇事汽车通过x AB 段的时间t =x AB v ′=1 s .所以游客横过马路的速度v = 3.40.7+1m/s =2 m/s. 【答案】 (1)21 m/s (2)2 m/s[突破训练]5.A 、B 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 车在前,其速度v A =10 m/s ,B 车在后,其速度v B =30 m/s ,因大雾能见度低,B 车在距A 车x 0=85 m 时才发现前方有A 车,这时B 车立即刹车,但B 车要经过180 m 才能停止,问:B 车刹车时A 车仍按原速率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若会相撞,将在B 车刹车后何时相撞?若不会相撞,则两车最近距离是多少?【导学号:96622021】【解析】 B 车刹车至停下来过程中,由0-v 20=2ax得a B =-v 2B 2x=-2.5 m/s 2 假设不相撞,设经过时间t 两车速度相等,对B 车有 v A =v B +a B t解得t =8 s此时,B 车的位移为x B =v B t +12a B t 2=160 m A 车位移为x A =v A t =80 m因x B <x 0+x A ,故两车不会相撞,两车最近距离为Δx =x 0+x A -x B =5 m.【答案】 不会相撞 5 m。
物理一轮复习限时检测1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含解析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0·安徽定远高级中学质检)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利用斜面做了上百次实验。
如图,让小球从光滑斜面上的不同位置自由滚下,测出小球从不同起点滚动到斜面底端的位移s以及所用的时间t。
若比值错误!为定值,小球的运动即为匀变速运动。
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B)A.当时采用斜面做实验,是为了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时间B.小球从同一倾角斜面上的不同位置滚下,比值错误!有较大差异C.改变斜面倾角,发现对于每一个特定倾角的斜面,小球从不同位置滚下,比值错误!保持不变D.将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结论合理外推至当斜面倾角为90°时,比值错误!也将保持不变,因此可认为自由落体运动为匀变速运动[解析]本题考查对伽利略斜面实验的理解。
在伽利略时代,没有先进的计时仪器,因此伽利略让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来“冲淡”重力,目的是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时间,故A符合实验事实;在伽利略时代,技术不够发达,无法直接测定瞬时速度,所以不可能直接得到速度的变化规律,但是伽利略通过数学运算得出结论;如果物体的初速度为零,而且s与t的平方成正比,则v与t成正比,则对于每一个特定倾角的斜面,小球从不同位置滚下加速度不变,比值错误!保持不变,故B错误,C符合实验事实.将斜面实验的结果合理“外推”至当斜面倾角为90°时,比值错误!也将保持不变,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故D 符合实验事实。
本题选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故选B。
2.(2020·甘肃武威一中月考)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发现险情紧急刹车,汽车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车,已知汽车刹车过程中第1秒内的位移为13 m,在最后1秒内的位移为2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汽车在第1秒末的速度为10 m/sB.汽车加速度大小为3 m/s2C.汽车在第1秒末的速度为11 m/sD.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4.5 m/s2[解析]本题为刹车类问题,考查根据位移计算加速度与速度.汽车刹车运动的逆过程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对于最后 1 s,有x1=错误!at错误!,解得a=错误!=错误!m/s2=4 m/s2.设汽车在第1秒末的速度为v,对于第1 s内,设第1 s 末的速度为v,由x′1=vt1+错误!at错误!,代入数据得13 m=v×1 s +错误!×4×12m,可得v=11 m/s,故选C。
备考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专题一运动学图像问题
专题一 运动学图像问题1.某新能源电动客车沿直线运动的x -t 图像如图所示,图中0~t 2段图线为直线,t 2~t 4段图线为曲线.关于该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t 1时运动方向发生改变B.0~t 2时间内运动方向不变C.t 2~t 4时间内速度先减小再增大D.t 2~t 4时间内的路程大于0~t 2时间内的路程解析2.[设问创新/2024黑龙江牡丹江二中校考]野鸭妈妈抓到鱼后,叼着鱼,由静止开始沿直线向距离为d 处嗷嗷待哺的小野鸭游去,到达小野鸭所在位置时的速度恰好为零,v -t 图像如图所示.该过程中野鸭妈妈的最大速度为( A )A.d (n -1)t 0B.2d (n -1)t 0C.2d nt 0D.d(n -2)t 0解析 v -t 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几何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则有12v 0t 0+v 0[(n -1)t 0-t 0]+12v 0[nt 0-(n -1)t 0]=d ,解得v 0=d (n -1)t 0,选项A 正确.3.[2024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阶段考]一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置—时间(x -t )图像和速度—时间(v -t )图像如图所示,其中位置—时间图像中的t 1时刻对应抛物线的最高点,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A.x -t 图像中t 0=2sB.x -t 图像中x 0=3mC.物体到达坐标原点的时刻为(2+√5)sD.物体3s 时离坐标原点的距离为5m解析由x-t图像可知,t1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结合v-t图像可知,t1=2s,且0~t1时间内和t1~t0时间内物体通过的位移大小相等,可推知t0=4s,选项A错误;由v-t图像v0t1=4m,所以x0=6m-x1=2m,选项B错可知,在0~2s内物体通过的位移大小x1=12|m/s2=2m/s2,误;由v-t图像可知,物体的初速度大小v0=4m/s,加速度大小a=|0-42at22,代入数据解得t2=(2+√6)s,选项C错取x轴负方向为正方向,有x0=-v0t2+12a(3s-t1)2=1m,故物体3s时离坐标原点误;物体在t1~3s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大小x2=12的距离Δx=6m-x2=5m,选项D正确.4.[2023广东]铯原子喷泉钟是定标“秒”的装置.在喷泉钟的真空系统中,可视为质点的铯原子团在激光的推动下,获得一定的初速度.随后激光关闭,铯原子团仅在重力的作用下做竖直上抛运动,到达最高点后再做一段自由落体运动.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可能表示激光关闭后铯原子团的速度v或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的是(D)A BC D解析由题意可知激光关闭后,铯原子团先做竖直上抛运动,然后做自由落体运动,均只受重力,加速度始终为重力加速度,又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所以其v-t图像和a-t图像如图所示,故D对,ABC错.5.[2024陕西榆林高三阶段考/多选]在体育比赛中,摄像机让犯规无处遁形.在冬季奥运会速度滑冰比赛中,摄像机和某运动员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D)A.0~t1时间内摄像机在前,t1~t2时间内摄像机在后B.0~t2时间内摄像机与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相同C.0~t2时间内摄像机的速度始终大于运动员的速度D.0~t2时间内运动员的速度逐渐变大解析由题图可知,0~t2时间内摄像机一直在运动员的前面,故A错误;由题图可知,可知摄像机与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相同,0~t2时间内摄像机与运动员的位移相同,根据v=xt故B 正确;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0~t 2时间内并不是任一时刻摄像机的速度都大于运动员的速度,故C 错误;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由题图可知,0~t 2时间内运动员的速度逐渐变大,故D 正确.6.[图像创新/2024江西宜春开学考试]图甲所示是采用36V 、10Ah 电池和180W 额定功率电机设计的无人配送小车,车重为60kg ,载重为40kg.在某次进行刹车性能测试时,其位移x 与时间t 的关系可用图乙所示的xt2-1t 图像表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m/s 2B.小车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6m/sC.前2s 内,小车的位移大小为4mD.第2s 末,小车的速度大小为10m/s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x =v 0t +12at 2,整理得xt2=v 0t+12a ,对比x t2-1t图像可知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图线斜率表示小车运动的初速度,即v 0=0-(-2)13m/s =6m/s ,纵截距表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12,即a =-4m/s 2,小车刹车时间为t =0-v 0a=1.5s ,故第2s 末,小车的速度为0,前2s 内,小车的位移大小x =v 02t =4.5m ,选项B 正确,选项A 、C 、D 错误.7.[题型创新:图像之间的相互转化]一个质点在水平面内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则图中对应的a -t 图像或x -t 图像正确的是( B )A BC D解析 0~2s 内质点的加速度为a 1=42m/s 2=2m/s 2,2~4s 内质点的加速度为a 2=-4-44-2m/s 2=-4m/s 2,4~6s 内质点的加速度为a 3=0-(-4)6-4m/s 2=2m/s 2,故A 错误,B 正确;x -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0~2s 内质点做加速运动,2~3s 内质点减速到0,3~4s 内质点反向加速,4~6s 内再减速到0,故C 、D 错误.一题多解 2~4s 内速度图像斜率不变且为负,则此段a -t 图像应在t 轴下方,与t 轴平行,A 错误;v -t 图像中4s 时刻反向速度最大,对应x -t 图像斜率应最大,C 、D 错误. 8.[多选]在劳动实践活动课中,某小组同学将拾取的垃圾打包成袋,并使其从斜坡顶端以不同的初速度v 0下滑至垃圾存放处,斜坡长为4m ,被打包好的垃圾可视为质点,其在斜坡上下滑的最远距离x 与v 02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A.垃圾下滑时加速度大小为2m/s 2B.当垃圾的初速度为4m/s 时,垃圾刚好到达斜坡最低点C.当垃圾的初速度为5m/s 时,垃圾滑到斜坡最低点所用时间为1sD.当垃圾的初速度为5m/s 时,垃圾滑到斜坡最低点所用时间为4s解析 由v 02=2ax 推知,图线斜率为12a ,所以垃圾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a =2m/s 2,A 正确;由v 02=2ax 知,当垃圾的初速度为4m/s 时,x =4m ,所以垃圾刚好滑到斜坡最低点,B 正确;当垃圾的初速度为5m/s 时,垃圾减速到零所用时间为t 0=v0a=2.5s ,根据x =v 0t -12at 2,代入数据解得t =1s 或t =4s >t 0(舍去),C 正确,D 错误.9.[2024辽宁鞍山统考阶段练习]图(a )为北京冬奥会冰壶比赛中的一个画面.比赛中,为了使冰壶滑行得更远,运动员可以用毛刷擦冰壶运行前方的冰面,使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减小.假设某运动员以初速度v 0沿冰面将冰壶推出,冰壶做直线运动直到停止的过程中,其v -t 图像如图(b )所示,则下列判定正确的是( B )A.在0~t 1和t 2~t 3时间内,运动员用毛刷擦冰面B.如果提早擦冰面而保持擦冰面时间不变,冰壶运动的位移会增大,但总的运行时间不变C.如果提早擦冰面而保持擦冰面时间不变,冰壶运动的位移不变,但总的运行时间会减少D.在0~t 3时间内,冰壶的平均速度为12(v 0+v 1+v 2) 解析根据v -t 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0~t 1和t 2~t 3时间内加速度比t 1~t 2时间内加速度大,说明运动员在t 1~t 2时间内用毛刷擦冰面,A 错误;设没擦冰面时冰壶运动的总时间为t',加速度为a 1,擦冰面时冰壶运动的总时间为t ″,加速度为a 2,则有a 1t'+a 2t ″=v 0,如果提早擦冰面而保持擦冰面时间t ″不变,则没擦冰面时冰壶运动的总时间t'也不变,故冰壶滑行的总时间不变.根据v -t 图像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若提早擦冰面而保持擦冰面时间不变,冰壶滑行的总位移变大,如图所示,B 正确,C 错误;在0~t 3时间内,冰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 =xt =12(v 0+v 1)t 1+12(v 2+v 1)(t 2-t 1)+12v 2(t 3-t 2)t 3=v 0t 1+v 1t 2-v 2t 1+v 2t 32t 3,D 错误.10.[2024辽宁六校联考]图像法是研究各物理量之间关系时常用的一种数学物理方法.如图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图像,x 、v 、a 、t 分别表示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根据甲图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m/s 2B.根据乙图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 2C.根据丙图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4m/s 2D.根据丁图可求出物体在前2s 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为6m/s解析 根据公式x =12at 2,结合题图甲解得12a =2-02-0m/s 2=1m/s 2,即加速度大小为a =2m/s 2,选项A 错误;根据公式v 2=2ax ,结合题图乙解得2a =101m/s 2=10m/s 2,即加速度大小为a =5m/s 2,选项B 错误;根据公式x =v 0t -12at 2有xt=-12at +v 0,结合题图丙解得-12a=-42m/s 2,即加速度大小为a =4m/s 2,选项C 正确;a -t 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于速度变化量,所以有Δv =12×3×2m/s =3m/s ,选项D 错误.11.[y -x 图像]甲、乙两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具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由O 点出发,最后同时到达A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小分队平均速度v 甲>v 乙B.小分队平均速率v 甲>v 乙C.y -x 图像表示的是速率—时间图像D.y -x 图像表示的是位移—时间图像解析 由于两小分队同时由O 点出发,最后同时到达A 点,位移、时间均相同,根据v =x t可知,两队平均速度相同,故A 错误;由题图可知,甲小分队路程大于乙小分队路程,时间相同,根据v =st 可知,甲小分队的平均速率大于乙小分队的平均速率,故B 正确;y -x 图像表示的是两小分队在平面中的位置坐标,故C 、D 错误.12.[信息类问题/2024河北高三校联考]根据海水中的盐分高低可将海水分成不同密度的区域,当潜艇从海水高密度区域驶入低密度区域,浮力顿减,称之为“掉深”.如图甲所示,我国南海舰队某潜艇在高密度海水区域沿水平方向缓慢航行.t =0时,该潜艇“掉深”,随后采取措施自救脱险,在0~50s 内潜艇竖直方向的v -t 图像如图乙所示(设竖直向下为正方向).不计海水的粘滞阻力,则( B )A.潜艇在t =20s 时下沉到最低点B.潜艇竖直向下的最大位移为75mC.潜艇在“掉深”和自救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5:2D.潜艇在0~20s 内处于超重状态解析 在0~50s 内潜艇先向下加速后向下减速,则在t =50s 时潜艇向下到达最大深度,故A 错误;由题图乙可知潜艇竖直向下的最大位移为h =12×3×50m =75m ,故B 正确;潜艇在“掉深”时向下加速,在自救时向下减速,则由题图乙可知在“掉深”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320m/s 2=0.15m/s 2,在自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330m/s 2=0.1m/s 2,所以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a '=32,故C 错误;潜艇在0~20s 内向下加速,加速度向下,处于失重状态,故D 错误.。
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章末练习3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章末练习(三)一、单选题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的速度为10m/s,经过10s时间速度的大小变为6m/s,方向没变,则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A.0.4m/s2B.0.6m/s2C.1.0m/s2D.1.6m/s22.一枚自制的小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时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火箭上升到最高点的位置对应图中的 ( )A.O点 B.A点C.B点 D.C点3、甲乙两车从平直公路上的同一处向同一方向运动,其速度图像如图所示,则:( )A.开始阶段甲车在乙车的前面,20秒后乙车比甲车的速度大B.开始阶段乙车在甲车的前面,20秒后乙车比甲车的速度大C.20秒末乙车追上甲车D.在某一时刻乙车会追上甲车4.如图所示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A、B两质点的x t-图象。
由图可知()A.0t=时,A在B的前面B.B开始运动的速度比A小,2t时刻后才大于A的速度C.B在t1时刻追上A,并在此后跑在A的前面D.A运动的速度始终比B大5、物体沿一条东西方向的水平线做直线运动,取向东为运动的正方向,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A.在1 s末,速度为8 m/sB.0~2 s内,加速度为6 m/s2C.6~7 s内,做速度方向向西的加速运动D.10~12 s内,做速度方向向东的加速运动6.在平直轨道上匀加速向右行驶的封闭车厢中,悬挂着一个带有滴管的盛油容器,如图3所示.当滴管依次滴下三滴油时(设三滴油都落在车厢底板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这三滴油依次落在OA之间,且后一滴比前一滴离O点远B.这三滴油依次落在OA之间,且后一滴比前一滴离O点近C.这三滴油依次落在OA间同一位置上D.这三滴油依次落在O点上7、如图所示,在距墙1.0 m的A点,小球以某一速度冲向与墙壁固定的弹簧,将弹簧压缩到最短时到达距离墙壁0.2 m远的B点处,然后又被弹回至距墙1.5 m的C点静止.则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小球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A.0.5 m,1.3 m B.0.8 m,1.3 mC.0.8 m,1.5 m D.0.5 m,2.1 m8.一个小石子从离地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AB.该爱好者用直尺量出轨迹的长度,如图1所示.已知曝光时间为11000s,则小石子出发点离A点约为()图1 A.6.5 cm B.10 mC.20 m D.45 m9.测速仪安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如图4所示,B为测速仪,A为汽车,两者相距335 m,某时刻B发出超声波,同时A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B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B 相距355 m,已知声速为340 m/s,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20 m/s2B.10 m/s2C.5 m/s2D.无法确定10.某物体沿水平方向运动,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其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体()A.在0~1s内做曲线运动B.在1~2s和2~3s内的速度方向相反C.在1~2s内的加速度为-4m/s2D.在0~3s内的总位移为-4m11.足球以8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2m/s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为0.2s,设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为()A.2-D.2100m/s100m/s-B.220m/s20m/s C.212.“区间测速”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速路实行。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高考热点强化训练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图象课件
高考热点强化训练(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图象
物理
1.(2020·泰州市 5 月第二次模拟)2019 年 9 月 13 日,美国导弹驱逐舰“迈耶” 号擅自进入中国西沙群岛海域。我军组织有关海空兵力,依法依规对美舰进 行了识别查证,予以警告,成功将其驱离。如图所示,这是美国导弹驱逐舰 “迈耶”号在海面上被我军驱离前后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美舰在 0~66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等于 7.5 m/s B.美舰在 66 s 末开始调头逃离
(1)甲车司机需在离收费站窗口至少多远处开始刹车才不违章。 (2)若甲车司机经刹车到达离收费站窗口前 9 m 处的速度恰好为 6 m/s,乙车 司机在发现甲车刹车时经 t0=0.5 s 的反应时间后开始以大小为 a 乙=4 m/s2 的加速度匀减速刹车。为避免两车相撞,且乙车在收费站窗口前 9 m 区不超 速,则在甲车司机开始刹车时,甲、乙两车至少相距多远?
2.(2020·珠海市上学期期末)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平直路面行驶,其 v-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第 10 s 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在第 10 s 末,甲、乙两车相距 150 m
√C.在第 20 s 末,甲、乙两车可能相遇
D.第 20 s 末两者相距最近
解析:由题图知,乙车的速度一直为正,说明乙一直沿正方向运动,运动方 向没有改变,故 A 错误; 在第 10 s 末,甲通过的位移比乙的位移大,但由 于它们初始位置关系未知,所以不能判断是否相遇或者什么时候相遇,故 B 错误,C 正确;第 20 s 末,甲、乙两车的位移之差最大,但由于出发点的位 置关系未知,所以不能确定它们是否相距最近,故 D 错误。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第1讲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基本运动形式。
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
一般情况下,以地球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质点是一种经过抽象而得的理想化模型。
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即为质点。
4.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公式为tsv =,它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速度分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5.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速度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公式为tv v a t 0-=。
它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6.分清一些常易混淆的概念7.理解平均速度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有严格的定义,一般地说,它并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比如,一个质点以10m/s 的速度匀速走完前一半路程,接着又以15m/s 的速度匀速走完后一半路程,则它在全程的平均速度212/()1015s v m s s s ==+,而不是12.5m/s 。
二、例题【例1】2008年8月16日北京奥运会上,牙买加运动员博尔特以9秒69破男子百米世界纪录,再创速度极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博尔特在飞奔的100米中,可以看作质点B.教练为了分析其动作要领,可以将其看作质点C.无论研究什么问题,均不能把博尔特看作质点D.是否能将博尔特看作质点,取决于我们所研究的问题【解析】博尔特在飞奔的100米中,我们关心的是他的名次,无需关注其动作的细节,可看作质点。
教练为了分析其动作要领时,如果作为质点,则其摆臂、提腿等动作细节将被掩盖,无法研究,所以就不能看作质点。
2025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资料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实验一 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
实验一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原理装置图操作要求注意事项1.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2.不需要满足悬挂砝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
1.按原理图安装好实验装置,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
2.细绳一端拴在小车上,另一端跨过滑轮挂上砝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4.增减砝码的质量,按以上步骤再做两次实验。
1.平行:细绳、纸带与长木板平行。
2.靠近:小车从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释放。
3.先后: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先关闭电源后取下纸带。
4.防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砝码落地及小车与滑轮相撞。
5.适当:悬挂的砝码要适当,避免纸带上打出的点太少或过于密集。
数据处理1.用“平均速度法”测速度瞬时速度没法直接测量,因此根据极限的思想,可通过测量对应的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测瞬时速度。
在公式v=ΔsΔt中,当Δt→0时v是瞬时速度。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测量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故打第n 个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为v n =s n +s n +12T 。
3.记录小车在几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v -t 图像。
小车运动的v -t 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可以得出结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考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1.由纸带计算某点的瞬时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n =s n +s n +12T 来计算。
2.利用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两种方法 (1)逐差法根据s 4-s 1=s 5-s 2=s 6-s 3=3aT 2(T 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求出a 1=s 4-s 13T 2,a 2=s 5-s 23T 2,a 3=s 6-s 33T 2,然后取平均值a =a 1+a 2+a 33=(s 4+s 5+s 6)-(s 1+s 2+s 3)9T 2,即为物体的加速度。
202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过关检测含解析
章末过关检测(一)(建议用时:4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2024·济南市第一次模拟)短跑运动员在训练中从起跑起先的一段时间内可看成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做匀速直线运动。
已知总位移为x ,匀速阶段的速度为v 、时间为t ,则匀加速阶段的时间为( )A.x vB .2x vC.2xv-tD .2xv-2t解析:选D 。
匀速阶段的位移为x 1=vt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依据平均速度公式可得x 2=12vt 1,依据题意则有x =x 1+x 2,解得匀加速阶段的时间t 1=2xv -2t ,故A 、B 、C 错误,D 正确。
2.(2024·云南师大附中第五次月考)某同学在直线跑道上测试一辆汽车的加速和制动性能,汽车从t =0时刻起先加速直到速度v =108 km/h ,马上紧急制动,t =13.5 s 时汽车停下。
若知刹车位移为67.5 m ,加速过程和减速过程均看做匀变速运动。
关于此汽车加速和减速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的刹车时间为10 sB .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03m/s 2C .汽车加速过程、减速过程的时间之比为1∶2D .汽车加速过程、减速过程的位移之比为2∶1解析:选D 。
v =108 km/h =30 m/s ,汽车制动过程v2t 减=x 减,得t 减=4.5 s ,故A 错误;加速时间为t 加=13.5 s -4.5 s =9 s ,所以t 加∶t 减=2∶1,由速度公式a 加t 加=a 减t 减=v ,则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103 m/s 2,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203m/s 2,故B 、C 错误;加速位移为v2t 加=x 加,则加速位移与减速位移之比等于加速时间与减速时间之比,即x加∶x 减=2∶1,故D 正确。
3. (2024·潮州市上学期期末)甲、乙两车在平直马路上同向行驶,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
已知两车在t 2时刻并排行驶,则( )A .乙车加速度大小渐渐增大B .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C .两车在t 1时刻也并排行驶D .在t 1时刻甲车在前,乙车在后解析:选D 。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0
解得x3=
3
m<7.5 m
符号使用规范,不能混用
可知当物体的位移大小为7.5 m时,处在下滑阶段
由速度公式0=v0+a1t3得
物体上升阶段用时
4
t3=
3
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s
物体下滑阶段,由位移公式可得-7.5
解得 t4=
102
3
20
m3
m=
2Δ(1 -2 )
A.
1 2(1+2 )
Δ(1 -2)
B.
1 2(1+2)
2Δ(1+2)
C.
1 2 (1 -2 )
v1∶v2∶v3∶…∶vn= 1∶2∶3∶…∶n 。
(2)前T内、前2T内、前3T内、…、前nT内的位移之比为
x1∶x2∶x3∶…∶xn= 1∶4∶9∶…∶n2
。
(3)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x1∶x2∶x3∶…∶xn= 1∶3∶5∶…∶(2n-1) 。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a=20 m/s2,v0=34 m/s,故 A、B 错误;汽车刹车的
m,故 C 正确;汽车刹车所用的总时间为
0
t= =1.7
s,故
易错警示 刹车类问题的注意事项
(1)刹车类问题的特点为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后停止运动,加速度a突然消失。
(2)求解时要注意确定实际运动时间。
(3)如果问题涉及最后阶段(到停止)的运动,可把该阶段看成反向的初速度
答案
0 2
(1)
0 2
(2)
第一章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位移公式
= + ;
速度位移公式 − = ; 平均速度位移公式 = = +
基本公式
初速度为零的
匀变速直线运
动的比例公式
比例
匀变速
直线运动
推论
特例
自由落体
= ; =
+
= =
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也等于这段时间初,末速度和的一半
vt v
2
v0 v
2
►推论三: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
方和的一半的平方根. vx v0 v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2
2
2
4、求解运动学问题的几种技巧方法
知三求二---公式法(已知3个运动量求另两个)
时间相等---逐差法( x aT 2 )
90s。假设列车从大南门站由静止出发,先做加速度为2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
达到72km/h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将到达体育馆站时,列车开始刹车做匀减速
运动直至停下。求:(1)列车减速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2)减速过程中阻力与
重力的比值。(取g=10m/s2)
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几种技巧方法
分段运动---均速法(
v0 v
vt v
)
2
2
从零开始---比例法(等时求距,等距求时,结合逆向思维进行考查)
复杂过程---方程法(多过程,列方程,联立求解)
研清微点1
基本公式的应用
1.在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100 m决赛中,运动员奋力拼搏,取得了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15·浙江嘉兴学考一模)在下列各物体中,可视为质点的物体是( )A.研究公路上行驶的汽车B.研究乒乓球运动员拉出的弧圈球C.研究表演旋转动作的芭蕾舞演员D.研究在双杠上表演动作的体操运动员A[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可视为质点,故A项正确.]2.如图1所示,小李坐在甲船上看到乙船驶过并渐渐远去,则站在河岸边观察的小张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导学号:】图1A.甲船运动,乙船不动B.甲船不动,乙船运动C.甲船运动,乙船运动D.甲船不动,乙船不动D[本题考查选取不同物体作为参考系时,描述物体运动情况.若甲船不动,则乙船运动;若乙船不动,则甲船运动;若甲船运动,则乙船也可能运动.故站在河岸边观察的小张不可能看到的“甲船不动,乙船不动”,应选D.]3.(2016·绍兴联考)物体在做直线运动,则下列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当加速度为负值时,则一定是匀减速直线运动B.加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C.加速度恒定(不为零)的直线运动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D.若物体在运动的过程中,速度的方向发生改变,则一定不是匀变速运动C[若速度为负值,加速度为负值且保持不变时,也可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A错误;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大小不变,若方向改变,则加速度是变化的,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B错误,C正确;速度的方向发生改变,也可能加速度保持不变,即可能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例如,物体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当速度减小到零后,运动的方向会发生改变,变为反向匀加速,D错误.]4.(2017·杭州联考)如图2所示,坐高铁从杭州到南京,原需经上海再到南京,路程为s1,位移为x1.杭宁(南京)高铁通车后,从杭州可直达南京,路程为s2,位移为x2,则( )【导学号:】图2A.s1>s2,x1>x2B.s1>s2,x1<x2C.s1>s2,x1=x2D.s1=s2,x1=x2C5.如图3所示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x-t图象,下列关于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3A.甲、乙两个物体同时出发B.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位置出发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小D.t2时刻两个物体速度相同C[由题图可知甲物体从t=0时刻开始出发,而乙物体从t1时刻开始出发,故A错误;由题图可知甲物体从坐标x1开始出发,而乙物体从坐标为0的位置开始出发,故B错误;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运动的速度,由题图可知甲的斜率小于乙的斜率,故乙运动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C正确;t2时刻两物体相遇,但由选项C的分析可知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D错误.]6.某航母跑道长为200 m,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6 m/s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 m/s.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 ) A.5 m/sB.10 m/sC.15 m/sD.20 m/sB [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公式的应用.由v 2-v 20=2ax 得v 0=v 2-2ax =10 m/s ,选项B 正确.]7.(2017·宁波市联考)某同学自编了这样一道题“一架小型客机从静止开始在跑道上滑行,经过时刻t =20 s 离开地面.它在跑道上滑行过程中的位移x =400 m ,离开地面的平均速度v 1=40 m/s ,求它滑行的瞬时速度v 2.”从题中可以看出,该同学用对的概念有( )【导学号:】A .时刻tB .位移xC .平均速度v 1D .瞬时速度v 2B [“经过时刻t =20 s 离开地面”中的“时刻”应为时间,离开地面的速度v 1=40 m/s 应是瞬时速度,它滑行的速度v 2应是平均速度,故应选B.]8.一辆做直线运动的汽车,以速度v 行驶了全程的一半,然后匀减速行驶了后一半,到达终点时恰好停止,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 .v /2B .2v /3C .3v /2D .v /3B [设全程为x ,前半程的运动时间t 1=x2v =x2v,后半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 2,则后半程的运动时间t 2=x2v 2=x v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 =x t 1+t 2=2v3,故B 正确.]9.一辆汽车以20 m/s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汽车以大小为5 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那么刹车后2 s 内与刹车后6 s 内汽车通过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导学号:】A .1∶1B .3∶4C .3∶1D .4∶3B [汽车的刹车时间t 0=-20-5 s =4 s ,故刹车后2 s 内及6 s 内汽车的位移大小分别为x 1=v 0t 1+12at 21=20×2 m+12×(-5)×22m =30 m ,x 2=20×4 m+12×(-5)×42 m =40 m , x 1∶x 2=3∶4,B 正确.]10.一辆汽车从车站沿直线由静止匀加速开出去,开出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从启动到停止一共经历t =10 s ,前进了15 m ,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A .1.5 m/sB .3 m/sC .3.5 m/sD .4 m/sB [设最大速度为v m ,根据平均速度推论知:v m 2t 1+v m 2t 2=x ,解得最大速度为:v m =2xt 1+t 2=2×1510m/s =3 m/s.故选B.]11. (2017·嵊州市调研)如图4所示,高速动车出站时能在150 s 内匀加速到180 km/h ,然后正常行驶.某次因意外列车以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将车速减至108 km/h.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4A .列车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13m/s 2B .列车减速时,若运用v =v 0+at 计算瞬时速度,其中a =-13 m/s 2C .若用v -t 图象描述列车的运动,减速时的图线在时间轴t 轴的下方D .列车由静止加速,1 min 内速度可达20 m/sC [列车的加速度大小a =Δv Δt =50150 m/s 2=13 m/s 2,减速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a ′=-13 m/s 2,故选项A 、B 都正确;列车减速时,v -t 图象中图线依然在时间轴t 轴的上方,选项C 错误;由v =at 可得v =13×60 m/s=20 m/s ,选项D 正确.]12.(加试要求)如图5所示,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A 、B 、C 三点,已知从A 到B 和从B 到C 速度的增加量Δv 均为2 m/s ,AB 间的距离x 1=3 m ,BC 间的距离x 2=5 m ,则物体的加速度为( )【导学号:】图5A .1 m/s 2B .2 m/s 2C .3 m/s 2D .4 m/s 2B [因为从A 到B 和从B 到C 速度的增加量Δv 均为2 m/s ,可知A 到B 的时间和B 到C 的时间相等,设时间间隔为T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知,B 点的速度v B =x 1+x 22T =82T =4T,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v 2B -v 2A =2ax 1,即⎝ ⎛⎭⎪⎫4T 2-⎝ ⎛⎭⎪⎫4T-22=2×2T ×3,解得T =1 s ,则加速度a =Δv T=2 m/s 2.故选项B 正确.]13.(加试要求)(2017·金华选考模拟)(多选)A 、B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6所示,则( )图6A .t =4 s 时,A 、B 两物体相遇B .t =4 s 时,A 、B 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 .t =4 s 时,A 、B 两物体的速度相同D .A 物体的加速度比B 物体的加速度大C [t =4 s 时,只能说明A 、B 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不能说明位移相等和两物体相遇,选项A 、B 错误,C 正确;从题图中可以算出A 的加速度大小为a 1=ΔvΔt=错误! m/s 2=0.625 m/s 2,B 的加速度大小为a 2=Δv ′Δt ′=15-4 m/s 2=1.875 m/s 2,故a 2>a 1,选项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35分)14.(7分)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1)在如下基本步骤中,正确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 A .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 B .安放纸带C .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D .接通220 V 交流电源E .按下脉冲输出开关,进行打点(2)在安放纸带时,要检查墨粉纸盘是否已经正确地套在________上,还要检查________是否夹在两纸带之间.【导学号:】【解析】 根据实验原理,通过对实验仪器的观察,掌握新仪器的使用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实验能力.电火花计时器的特点是打点靠放电针和墨粉纸盘之间的火花放电来实现,故其操作步骤和电磁打点计时器是类似的.墨粉纸盘应套在纸盘轴上,目的是使它可以转动,均匀地被利用.墨粉纸盘夹在两条白纸带之间,目的是使墨粉纸盘可以更好地转动.【答案】 (1)ABDEC (2)纸盘轴 墨粉纸盘15.(7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做匀变速运动,如图7是经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的一段,打点顺序是A 、B 、C 、D 、E ,已知交流电频率为50 Hz ,纸带上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现把一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线和计数点A 对齐.请回答以下问题:图7(1)用该刻度尺测量出计数点A 、B 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 (2)打B 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v B =________m/s. (3)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 2.【导学号:】【解析】 (1)由刻度尺读数知,AB 之间的距离为1.50 cm.(2)B 点的瞬时速度v B =x AC2T =错误! m/s =0.18 m/s.(3)根据Δx =aT 2,运用逐差法得,a =错误!=错误! m/s 2=0.60 m/s 2.【答案】 (1) (2) (3)16.(10分)一辆汽车以20 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在正前方出现了险情,司机采取紧急刹车,其加速度的大小是4 m/s 2.求:(1)汽车刹车3 s 后速度的大小; (2)汽车刹车后前进32 m 所用的时间; (3)刹车后10 s 内汽车经过的位移大小.【解析】 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题意知,v 0=20 m/s ,a =-4 m/s 2,设开始刹车到最后速度为零时所用时间为t 0.由速度公式v =v 0+at 0得t 0=v -v 0a =0-20-4s =5 s .(1)t 1=3 s<t 0,3 s 末汽车的速度v ′=v 0+at 1=20 m/s -4×3 m/s=8 m/s.(2)设刹车后汽车前进32 m 所用时间为t ,由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代入数据解得t =2 s ,t ′=8 s(不合理,舍去).(3)由于10 s>t 0=5 s ,所以刹车后10 s 内的位移大小等于5 s 内汽车经过的位移,即x 10=x 5=v 0t 0+12at 20=20×5 m+12×(-4)×52m =50 m.【答案】 (1)8 m/s (2)2 s (3)50 m17.(11分)(加试要求)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分析交通违法事例,将警示我们遵守交通法规,珍惜生命.如图8所示为某型号货车紧急制动时(假设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v 2-x 图象(v 为货车的速度,x 为制动距离),其中图线1为满载时符合安全要求的制动图象,图线2为严重超载时的制动图象.某路段限速72 km/h ,是根据该型号货车满载时安全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确定的,现有一辆该型号的货车严重超载并以54 km/h 的速度行驶.通过计算求解:图8(1)驾驶员紧急制动时,该型号严重超载的货车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若驾驶员从发现险情到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反应时间为1 s ,则该型号货车满载时以72 km/h 速度正常行驶的跟车距离至少应为多远?【导学号:】【解析】 (1)根据速度位移公式v 2-v 20=2ax ,有v 2=2ax +v 20,图线斜率的一半表示加速度;根据题图得到:满载时,加速度大小为a 1=5 m/s 2,严重超载时加速度大小为a 2=2.5m/s 2;设该型号货车满载时以72 km/h(20 m/s)的速度减速,制动距离x 1=v 202a 1=4002×5m =40m ,制动时间为t 1=v 0a 1=205s =4 s ;设该型号货车严重超载时以54 km/h(15 m/s)的速度减速,制动距离x 2=v 0′22a 2=错误! m =45 m>x 1,制动时间为t 2=错误!=错误! s =6 s>t 1;所以驾驶员紧急制动时,该型号严重超载的货车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均不符合安全要求.(2)货车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x 3=v 0t 3=20×1 m=20 m ,跟车距离x =v 202a 1+x 3=40 m+20 m=60 m.【答案】(1)不符合(2)6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