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劳资冲突现状及解决途径
国有企业劳资管理面临问题及解决措施
国有企业劳资管理面临问题及解决措施国有企业劳资管理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福利。
以下将讨论国有企业劳资管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工资分配不公平的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中存在权力、职位等级的特殊结构,导致高层管理者往往享受着高额的工资福利,而基层员工的工资待遇相对较低。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确保每个员工获得相对公平的报酬。
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设立工资调整机制,根据员工的岗位、工作量、工作质量等因素进行差异化调整;设立绩效考核机制,将员工的个人表现与工资挂钩,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加强工资透明度,建立工资公示制度,让员工了解自己工资的组成和水平,避免工资分配不公的情况发生。
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较为僵化,员工权益保护不到位。
在一些国有企业中,员工的权益较难得到有效保护,存在加班无偿、违法开除、工伤事故赔偿不足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有企业加强劳动关系管理,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员工的权益和义务,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提升员工的法律意识,加强员工的劳动法律知识培训,让员工能够主动维护自己的权益;建立健全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为员工提供一个公正公平的解决劳动纠纷的渠道。
国有企业中存在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的问题。
在一些国有企业中,由于晋升渠道狭窄、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缺乏动力和发展机会。
要解决这一问题,国有企业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建设。
具体做法包括:建立职业发展规划制度,让员工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加强内外部人才交流,引进外部人才,提供员工的发展空间;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薪酬、岗位晋升、荣誉表彰等方式激励员工积极进取和提升自身能力。
国有企业劳资管理存在着工资分配不公平、劳动关系僵化、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等问题。
浅析我国劳资冲突现状及解决途径
浅析我国劳资冲突现状及解决途径摘要: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是市场经济下各种经济关系的基础。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也伴随着劳资矛盾的凸显。
劳资冲突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妥善处理劳资双方的矛盾,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劳资冲突;劳方;资方;合理解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市场化的劳资关系已取代计划经济下的劳动用工关系,成为我国基础性的经济关系。
与此同时,劳资矛盾也开始凸显和加剧,各种纠纷不断,并不时引发一些激烈的群体性劳资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忧。
劳资矛盾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劳资矛盾是本文所想探索的问题。
一、我国劳资冲突现状(一)劳资冲突的含义劳资冲突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冲突。
劳资关系专家常凯认为,劳资冲突是“指劳资纠纷和劳资矛盾激化和公开化,劳动关系双方以某种特定的方式———集体争议和集体行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和争取自己的权益的社会行为”。
目前我国的劳资冲突主要以集体行动的形式呈现,例如罢工、集体上访、静坐、示威游行、集会、堵塞交通要道、围堵政府甚至诉诸暴力等。
(二)劳资冲突的表现2010年5月初,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本田厂工人因工资待遇过低、同工不同酬等问题举行罢工。
以此事件为开始,仅5月25日到7月12日,广东省就发生了36起因员工要求加薪而引发的停工事件。
并且此次停工潮不仅在珠三角发生,还扩展到全国,江苏昆山美资KOK书元机械近千名工人集体停工,北京星宇科技有限公司1000余名员工停工,西安日资兄弟工业公司两家工厂约900名工人发起停工……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而劳资冲突具体有哪些表现呢?1.侵犯劳动者权益现象严重。
如劳动合同虚无化、形式化、单边化、短期化。
签订率低、期限短、内容不规范,在劳动合同的内容上,存在对职工不利的条款甚至违法的条款;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没有得到全面执行,拖欠、克扣、压低员工工资的现象经常发生;超时加班现象比较普遍,劳动条件差;忽视职工劳动保护,工伤事故经常发生,职业病危害严重;社会保险覆盖面窄、统筹层次低,欠缴保险费现象严重;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不足,劳动争议处理周期长、效率低。
我国劳资冲突的协调机制探讨
我国劳资冲突的协调机制探讨劳资冲突是指在劳动关系中双方利益发生冲突而导致的紧张局势。
在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劳资冲突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建立健全的劳资协调机制势在必行。
一、劳资冲突的背景和形势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阶层的分化加剧,劳动力市场的动荡,企业的转型升级,都为劳资冲突的爆发提供了土壤。
双方利益的不平衡和矛盾的加剧,也进一步加深了劳资关系的紧张。
劳资冲突主要表现为集体抗议、罢工、示威等形式,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我国劳资冲突协调机制的现状目前,我国劳资冲突协调机制包括政府、工会和企业三个主要方面。
政府在调解劳资纠纷、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工会作为职工的代表,维护职工权益,在劳资协商和谈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企业作为劳资关系的主体,其内部的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对于劳资冲突的防患和解决也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劳资冲突协调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政府在劳资纠纷的调解中还存在信息不对称、力量失衡等问题,导致调解结果不尽如人意。
其次,工会在一些地区和行业的组织力度和维权能力较弱,无法有效代表职工利益。
再者,一些企业在劳动关系管理方面欠缺规范和专业性,导致劳资冲突的发生和升级。
三、加强劳资冲突协调机制的建议为了解决当前我国劳资冲突协调机制存在的问题,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发展,我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政府的调解力量和能力。
政府应加大在劳资冲突调解中的投入,提高调解机构的专业化水平,推动构建社会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同时,加强对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
2.提升工会的组织力和维权能力。
工会应加强与职工的联系,倾听职工诉求,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
同时,工会应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和培训,提高维权能力和协商谈判的水平,为职工争取更多的权益。
3.完善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员工参与机制和沟通渠道,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当代中国劳动纠纷发展趋势与挑战
当代中国劳动纠纷发展趋势与挑战近年来,中国劳动纠纷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日益凸显。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力市场之一,其对劳动纠纷的敏感性和关注度不断增加。
本文将探讨中国劳动纠纷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劳动纠纷的发展趋势1.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变化: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庞大,城市劳动力市场呈现出供求矛盾更加突出的特点。
这导致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利益纠纷更加频繁,劳动纠纷数量不断增加。
2. 薪酬不平等现象的加剧:尽管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劳动法律法规,但薪酬不平等问题仍然存在。
尤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和低技术含量的行业,劳动者的工资普遍偏低,而高技术岗位的工资则显著高于其他职业。
这种不平等现象导致了劳动纠纷的增加,工人对于公平薪酬的追求也日益强烈。
3. 职场权益意识的觉醒:随着社会进步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劳动者对于自身权益的意识与日俱增。
他们更加关注劳动条件、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并且更加勇敢地捍卫自己的权益。
这种觉醒使得劳动纠纷事件更容易暴露,也更容易引起社会关注。
二、面临的挑战1. 法律执行不力:尽管中国的劳动法律法规相对完善,但是其执行力度仍需加强。
一些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违规解雇、拖欠工资等问题时有发生。
同时,一些劳动者也存在违法行为,如虚假索赔等。
这些问题使得劳动纠纷的解决变得困难,给劳动市场的稳定性带来了挑战。
2. 劳动关系的复杂性: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化。
不同行业、企业的劳动关系不同,解决劳动纠纷的方法和途径也各不相同。
同时,劳动者的意识形态和利益诉求也有所差异,这导致劳动纠纷的解决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
三、解决方案1. 加强法律意识教育: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教育力度,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
劳动者应了解自己的权益和相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应知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中国企业劳资纠纷的现状及对策(精选多篇)
中国企业劳资纠纷的现状及对策(精选多篇)第一篇:中国企业劳资纠纷的现状及对策中国企业劳资纠纷的现状及对策摘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
劳动关系性质也由过去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与劳动者构成的以共同利益为出发点的劳动关系逐步转变为雇主与雇员两个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的关系。
劳资纠纷正是劳动关系内在利益差别与矛盾的外在表现,是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冲突的必然结果。
正确处理劳资纠纷,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劳资纠纷如果得不到及时预防和有效处理,将对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就企业当前劳资纠纷的各方面进行粗浅分析探讨。
关键词:劳资纠纷处理劳动法1.引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渐的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市场化的劳动关系基本形成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企业劳资矛盾凸现,工资纠纷增多,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
一方面,劳资纠纷破坏了劳资双方和谐关系,另一方面过多的劳资纠纷也是社会不稳定的潜伏因素。
正确处理好劳资纠纷,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而且对于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当前劳资纠纷的新变化,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考虑其发展趋势,政法机关和劳动监督维权部门必须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发挥职能作用,正确处理好因劳资矛盾引发的纠纷和群体性事件,真正做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促进社会和谐的建立。
2.劳资纠纷的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企业、私营、个体企业的日益发展,促进了我市经济的发展。
但是,个别企业资方或资方代理人素质低,用的仍然是资本原始积累时代的管理方法,把获取高额利润的目光盯在工人的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劳动工资上。
他们在以最小的投人获取最高的利益的思想指导下擅自订立各种违反《劳动法》或有关规定的厂规厂纪,从而导致了劳资双方的纠纷。
据统计,自1995年1月劳动法实施以来,1996-2002年期间,劳动争议案件平均年增长率达19100 %,涉及人数平均年增长率达14119 %;其中集体争议案件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6150 %,除1996年外,涉及人数均占当年劳动争议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当前劳资矛盾及其化解途径浅析
单位 : 件
案件处理情况
处理方式
变更合同 解除合同 终止合 同 其他 结案数
仲裁调节
19 98 l9 99 20 0o 2 0 0l 20 02 20 03 20 04 2 0 05 2 9 92 2 4 80 3 6 49 3 2 89 4 5 24 3 3 6 1 18 80 214 19 208 9 3 3 407 0 1 48 1 2 8
54 34 45 72 8 3 01 1 81 0 6 12 8 0 9 l9 8 2 O l0 3 2 4 1 10 44
8 1 97 9 l 55 82 66
772 o9 928 2 8 1 18 2 29
3 73 2 9 34 3 18 3 50 9 5 4 87 17 493 2 3 5 95 0 2 6 75 7 6 84 o 3 0
当前 劳 矛盾 及 其 化解 途径 浅 析 资
陆燕春
( 肥 工业 大 学人 文 学院 合
中图分类号 : 1 C9 3 文献标识码 : A
安徽 ・ 肥 合
200 ) 309
文章编号 :6 2 7 9 ( 0 0)9 1 8 0 1 7 — 8 4 2 1 1- 8 — 3 研究专家常凯称为是 我国劳资关系发展 的标志性事件① 。近 年来 的劳资矛盾主要 表现在 : 1劳动合同不规 范与签约率低并存 。近年来 , ) 劳资纠纷 的争议原 因主要集 中在 劳动合 同上。一些企业管理 随意性 较大 , 不顾 劳动合 同和劳动法规政策 。在劳动合 同签订非 常 低 的背景下 ,还存在合 同内容很 不规范 ,或者必备条款不 全, 或者协商条款 随意 , 或者加上一些 霸王条 款 , 的私 营 有 企业 劳资合 同还存在违法条 款 ,签订 了合 同却不依法履 行 合同, 或故意违约 , 对职工 随意无 故解除劳动合 同。根据 全 国人 大 20 0 5年劳动法执法检查报告披露 , 中小型非公有 制 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到 2 %,个体经济组织 的签订率更 0 低 。近年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中 , 责令补 签劳动合 同的数量达 到千万份 。根据劳动科学研究所 2 0 0 5年 3月至 5月对佛山 市、 重庆市 、 无锡市 、 阳四城 市 4 0 沈 0 0多劳动者 的抽样入 户 调查 , 在所有被调查者 中, 签过劳动合 同的占 4 .6 0 %。最 近 7 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变化所 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在 劳资领域 已 明显 反映 , 一些用人单位尤其是纺织 、 冶金等传统行业 的企 业经 营出现困难 , 不少企业大量裁员或处 于停 产状态 , 些 一 传统 国有企业甚至 申请破产 ,从 而引发 了大量 的解 除劳动 合 同纠纷 , 包括群体讨薪纠纷 、 求订 立无 固定期 限劳动合 要 同纠纷 、 要求支付解除劳动合 同的经济补偿 金纠纷 、 要求 支 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纠纷等。 劳动合 同短期化问题严重 。根据上述劳科所 的调查 , 在 所 有签订劳 动合 同 的劳 动者中 ,合 同期 以 1 5年 为主 , — 占 4 。 %, 62 9 没有 固定期 限的仅 占 3 . %, 1 9 还有 1.1 4 4 %并不 知 5 道 自己所签合 同的期限。 表 1劳动争议处理情 况
劳资纠纷处理与解决
劳资纠纷处理与解决在现代社会中,劳资纠纷是相对常见的事情。
自古以来,雇佣关系就是一种蕴含劳资矛盾的关系。
在雇佣关系中,雇主和雇员的利益是不同的。
维护双方的利益平衡,加强对劳资纠纷的预防和处理,已成为现代法律制约雇佣关系的基本要求之一。
一、劳资纠纷的发生原因1.1 操作不当在某些情况下,劳资纠纷可能是由员工的错误操作所引起的,或是由于员工不熟悉某项任务而发生的。
这可能会导致雇主因员工的错误操作而受到了财务损失或时间浪费等影响。
1.2 费用问题在一些情况下,员工和雇主之间的劳资纠纷可能是由于费用问题引起的。
这可能涉及薪水、养老金、奖金、加班费等经济问题。
1.3 环境问题在一些情况下,员工和雇主之间的劳资纠纷可能是由于环境问题引起的。
例如,缺乏清洁和卫生条件、缺乏安全措施、缺乏文化课程和培训等,都可能导致员工和雇主之间的纠纷。
二、解决劳资纠纷的途径2.1 调解调解是解决劳资纠纷的一种非诉讼方式。
它是通过和解等妥协方式来解决纠纷,使纠纷双方达成一致的协议。
在调解过程中,中介人会出现并维持交易的平衡。
2.2 仲裁仲裁是诉讼中的一种替代方案。
它是通过一个仲裁组织或个人来解决争议。
在仲裁过程中,双方将提交证据,并且仲裁庭将根据证据做出裁决。
通常,仲裁庭的裁决就像法院的判决一样具有法律效力。
2.3 诉讼诉讼是一种非常正规的解决办法。
当调解和仲裁不起作用时,诉讼是唯一还存在的解决办法。
在诉讼过程中,双方会提交证据并制定论点。
法院最终将根据证据和法律判决纠纷的胜负。
三、预防劳资纠纷3.1 管理通过完善的管理系统和程序,可以为雇佣关系中的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可能包括安全措施、清洁卫生条件、灵活的工作时间安排等。
3.2 培训为新员工提供培训,引导员工熟悉公司的规定和政策,促进互相理解。
3.3 教育通过教育和启发,员工应该更好地理解他们与公司之间的雇佣关系,并且与公司精神相融合。
这样可以更有效地避免劳资纠纷的发生。
国有企业劳资管理面临问题及解决措施
国有企业劳资管理面临问题及解决措施随着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劳资管理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国有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相对固化,传统的“铁饭碗”思维仍然根深蒂固,抵触企业改革创新和市场竞争。
国有企业的薪酬制度相对僵化,依然采用传统的“以工资为主、以福利为辅”的模式,无法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国有企业在劳动合同制度、工时管理、岗位评价等方面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缺乏弹性的管理机制,无法满足员工的工作需求和个人发展的要求。
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管理和沟通交流不够密切,员工参与决策的渠道有限,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分歧和矛盾无法及时化解。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措施。
国有企业应该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引导员工转变观念,增强市场竞争意识,理解并接受企业改革创新。
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导向的考核和评价体系,激励员工个人能力的发挥和主动担当。
国有企业应该进行薪酬制度改革,建立起与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的薪酬体系,强调绩效考核、绩效激励和优胜劣汰机制,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
国有企业应该健全劳动制度,建立灵活的工时管理机制,实行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岗位评价制度,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和特长,提高劳动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益。
国有企业应该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交流,建立员工参与决策的机制,设立员工代表会议、员工联谊会等组织形式,注重“人”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整体来看,国有企业劳资管理面临的问题是复杂而严峻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
国有企业要切实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培养员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
劳工部门和工会组织也要加强对国有企业劳资关系的监管和协调,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促进企业与员工的良好合作关系。
还需要加强对国有企业劳资关系研究的深入分析和探索,推动劳资关系管理的创新和升级,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劳动中常见的争议和解决方法
劳动中常见的争议和解决方法劳动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劳动者和雇主之间争议发生的主要场所。
在工作中,各种争议和纠纷时有发生,如工资问题、工时问题、劳动条件、保险权益等。
本文将讨论劳动中常见的争议,并探讨解决这些争议的方法。
一、工资争议及解决方法工资问题是劳动中最常见的争议之一。
劳动者可能对自己的工资不满意,认为薪资待遇不公平或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
雇主可以认为工资合理或者劳动者工作表现不佳。
解决工资争议的方法包括:1. 沟通和协商:劳动者可以与雇主进行沟通,详细说明自己的工作表现和贡献,寻求薪资调整。
雇主可以解释工资构成和计算方式,双方在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
2. 薪资标准参考:劳动者可以参考行业薪资标准和同等岗位的平均工资水平,提供合理的工资要求。
雇主可以参考市场行情,考虑员工贡献和绩效,提供公平合理的工资。
3. 法律途径:如果通过协商无法解决工资争议,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机构或劳动仲裁机构投诉申诉,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工时争议及解决方法工时问题是另一个常见的劳动争议。
劳动者可能认为自己加班时间过长或超过法定工作时间,而雇主则可能希望劳动者为了工作需求而加班。
解决工时争议的方法包括:1. 合理调整工作时间:雇主应当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确保员工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工作,并依法支付加班工资。
劳动者也应合理安排工作,避免频繁加班。
2. 加班补偿:当雇主确实需要劳动者加班时,应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支付加班费用或提供相应的补贴。
劳动者也应确保加班时间和补偿情况明确,并且及时提出异议。
3. 工时排查:劳动监察机构可以对企业进行工时排查,确保工时合法合规。
劳动者也可以向监管机构举报工时问题,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劳动条件争议及解决方法劳动条件争议包括工作环境、安全设施等方面的纠纷。
劳动者可能认为工作环境不安全或者不符合卫生标准,雇主则可能认为已经提供了符合法律要求的劳动条件。
解决劳动条件争议的方法包括:1. 协商改进:劳动者可以与雇主协商改进劳动条件,提出具体的改善要求,并寻求雇主的支持与配合。
国有企业劳资管理面临问题及解决措施
国有企业劳资管理面临问题及解决措施国有企业是国家所有的企业,是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劳资管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劳资管理涉及到企业内部员工的工资、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直接关系到员工的生活质量、企业的稳定发展。
国有企业劳资管理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低效率、高成本、劳资纠纷等,因此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国有企业劳资管理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低效率。
国有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较为官僚、僵化,决策效率低下,管理效率低,大部分员工缺乏积极性,造成生产效率不高。
二、高成本。
国有企业在劳资管理方面存在着较高的成本支出,包括员工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支出,这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会有一定的影响。
三、劳资纠纷。
由于国有企业的工资福利标准相对较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易发生劳资纠纷,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针对这些问题,国有企业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劳资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
一、优化管理模式。
国有企业可以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引入市场机制,完善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运营水平。
二、提高员工待遇。
国有企业应该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提高员工的工资待遇,完善员工福利制度,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和职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生产效率。
三、规范劳动关系。
国有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劳动法律制度体系,完善企业内部的劳动合同管理和劳动纠纷处理机制,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与交流,化解潜在的劳资纠纷,维护企业的稳定生产秩序。
四、加强员工培训。
国有企业应该注重员工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增强员工的就业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人才活力。
五、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国有企业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企业忠诚度,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
我国劳资矛盾的现状及和谐劳资关系构建
我国劳资矛盾的现状及和谐劳资关系构建随着改革的推进,劳资矛盾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前,我国劳资矛盾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有不同的表现,其核心是物质利益博弈而非政治权力斗争,其利益争议的重点正在从个别争议转向集体争议,其对抗性、暴力化倾向有增强的趋势。
只有完善劳动法律体系,健全三方协调机制和劳动关系争议调解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才能实现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目标。
标签:劳资矛盾;基本特征;政府主导;和谐劳资关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此带来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劳资关系已成为一种主要的社会关系。
与此同时,受各种因素影响,劳资力量失衡,劳资矛盾日渐凸显。
妥善处理劳资矛盾,促进劳资关系和谐,对于确保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现阶段我国劳资矛盾的主要表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劳资矛盾主要有三种类型,即私营企业的劳资矛盾、国有企业的劳资矛盾和外资企业的劳资矛盾。
不同类型的劳资矛盾表现各异,可概括如下。
1.私营企业劳资矛盾的主要表现第一,劳动报酬偏低,拖欠、克扣工资现象严重。
工资是劳资关系中最敏感、最基本的问题,也是出现劳资矛盾和纠纷较多的领域之一。
①目前,不少私营企业是以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来确定职工的基本工资的,职工的工资水平普遍偏低,要想获得较多收入就得加班。
并且,私营企业克扣、拖欠职工工资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地方相当严重。
第二,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且流于形式。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依据。
长期以来,我国私营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一直偏低。
尽管2008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进一步强化了劳动关系的契约化形式,但2013年私营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仍只有65%。
②有的私营企业即使与职工簽订了劳动合同,合同内容也不规范,有的名为劳动合同、实为厂规,其中只有企业对工人的要求和约束,而不涉及工人的待遇和福利,缺乏对企业主的要求和约束,甚至存在一些违犯国家法律规定的内容。
中国劳动争议的现状和解决对策
中国劳动争议的现状和解决对策
中国劳动争议的现状如下:
1.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持续增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关系
的复杂化,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2.涉及领域广泛:劳动争议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工资、工时、福
利待遇、工伤赔偿等方面。
3.争议主体多元化:劳动争议主体多元化,包括国有企业、民营
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
等。
4.处理难度加大:由于劳动争议涉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较
多,处理难度较大,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针对以上现状,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劳动法律法规宣传和教育:通过加强劳动法律法规宣传和
教育,提高企业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
2.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建立完善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
鼓励企业和劳动者通过调解解决争议,提高解决效率。
3.加强劳动监察力度:加强劳动监察力度,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
的企业进行处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4.完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完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简化处理流
程,提高处理效率,确保劳动争议得到及时公正的处理。
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
验,提高中国劳动争议处理的水平和效率。
总之,解决中国劳动争议的现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企业、劳动者和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
正确处理劳资纠纷的建议与对策[推荐5篇]
正确处理劳资纠纷的建议与对策[推荐5篇]第一篇:正确处理劳资纠纷的建议与对策正确处理劳资纠纷的建议与对策处理好劳资纠纷,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就当前劳资纠纷的主要特点、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和建议对策作一粗浅分析探讨。
一、当前劳资纠纷的主要特点和表现形式由于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多、小、散、杂”的特点,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家庭作坊式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用工制度不规范,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引发的劳资纠纷仍不容忽视。
当前我市劳资纠纷的主要特点和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要特点:1、劳资纠纷案件总量居高不下。
随着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法律意识逐步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和网络不断健全,劳动争议呈显性化,使近几年来我市劳资纠纷数量明显上升。
2、非公有制企业劳资纠纷数量占绝大多数,且多以用人单位败诉为主。
从劳动争议发生的用人单位类型看,自199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来,国有企业劳动争议案件所占比例直线下降,非公有制企业案件明显上升。
主要是私营、三资、乡镇企业和个体户侵害职工合法权益引发劳资纠纷。
3、集体劳动争议上升幅度较大,主要集中在建筑施工单位和非公有制企业。
集体争议呈现突发性强、人数增多、处理难度大的特点。
4、劳动争议案件发生量地域差异大,且更加集中。
大量的劳动争议案件集中在沿海县(市、区),山区县劳动争议数量较少。
5、无证无照的家庭作坊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资纠纷增多且处理难度大。
我市目前尚存在着大量无证无照的家庭作坊,雇工人数少的几人,多则100多人,劳动用工极为混乱,是劳动争议产生和激化矛盾的源头之一。
6、因追索劳动报酬、保险福利、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等经济利益争议居主导地位。
劳动关系双方对经济利益的重视程度高于对权利的重视程度,由于劳动者处于劳动关系的弱者地位,个人很难为权利与用人单位抗衡,因此多从经济利益方面找回损失,而用人单位对违约出走的劳动者,也大多以经济赔偿为由提出申诉。
浅析当前我国劳资矛盾的解决方法与意义
浅析当前我国劳资矛盾的解决方法与意义——基于剩余价值理论对我国劳资矛盾的研究【摘要】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
由于非公有制经济性质的特殊性,使得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劳资矛盾趋向于明显化与激烈化。
众多处于弱势的劳动者利益得不到保障,并发生了一些极端报复事件,矛盾冲突的尖锐或缓和,与社会的发展,经济形势的好坏,政府的偏好以及由此带来的劳资双方力量的强弱对比等因素密切相关。
剩余价值理论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文透过我国劳资矛盾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劳资矛盾的对策,不断挖掘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于缓解劳资矛盾当代价值,不仅有利于我们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劳资矛盾,劳资关系,剩余价值理论一、现阶段解决我国劳资矛盾的意义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所谓劳资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雇佣劳动者和资本家两大阶级的关系。
劳资冲突实质上是两大阶级本质关系的部分表现。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是商品,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这就决定了劳动者的被统治地位。
资本家在合法地购买了劳动力商品以后,便可以任意使用,即有权决定在何种工作日长度、劳动强度、工作环境下使用劳动力。
为了榨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惜损害劳动者的健康。
而作为劳动力商品卖方的劳动者,是有权反对劳动力商品的滥用的。
因为这将伤害劳动者本人,缩短劳动者的工作寿命,甚至使之中途丧失劳动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的日价值应该比正常工作寿命下的日价值高,然而资本家仍然按照原来的价格来支付,这是违背等价交换原则的。
可见,劳资冲突是劳动力所有权与资本占有权之间的矛盾的外在表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制度则是劳资冲突的根本原因。
因此,马克思认为劳资关系是一种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具有阶级斗争性质的关系,在雇主和工人劳资双方主体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
经济纠纷如何解决劳资关系的冲突
经济纠纷如何解决劳资关系的冲突作为一个由劳动者和雇主构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劳资关系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由于利益的冲突和不同立场的存在,劳资关系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纠纷。
本文将探讨经济纠纷解决的方法,以促进良好的劳资关系。
一、协商和谈判协商和谈判是解决任何纠纷的基本方式,也适用于劳资关系的冲突。
劳资双方可以通过公正、平等的谈判来解决问题,寻找双赢的解决方案。
在谈判中,双方应该遵循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的原则,建立基于互信的合作关系,达成共识并签署协议。
二、调解如果劳资双方无法通过协商和谈判解决纠纷,他们可以寻求第三方的调解。
调解员作为一个中立的人士介入纠纷,帮助劳资双方寻找共同的利益点,并提供建议和引导。
调解的目的是通过平衡双方的权益,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和解方案。
三、仲裁仲裁是劳资纠纷解决的一种法律手段,它依法进行。
当劳资双方无法通过协商、谈判和调解解决纠纷时,他们可以选择将纠纷提交给仲裁机构。
仲裁员作为独立的、中立的第三方,依法对纠纷进行调查和审理,并做出裁决。
仲裁裁决有法律效力,双方必须遵守。
四、诉讼作为最后的手段,当劳资纠纷无法通过上述方法解决时,双方可以选择通过诉讼来解决争议。
诉讼是一种正式的司法程序,劳资双方将纠纷提交给法院,并由法官作出裁决。
诉讼过程中,双方需要提供证据和辩护,法院将根据法律和证据作出公正的裁决。
总结起来,经济纠纷解决劳资关系的冲突需要采取合适的方法,以确保公平、公正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协商和谈判、调解、仲裁和诉讼是常用的解决纠纷的方式,劳资双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重要的是,在解决纠纷的过程中保持沟通和合作,以建立互信和共赢的劳资关系。
这将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现阶段我国劳资矛盾的类型、趋势及对策
现阶段我国劳资矛盾的类型、趋势及对策现阶段我国劳资矛盾较为突出,基于矛盾的成因可以将劳资矛盾分为工资拖欠抗争型、薪酬福利不满型、工伤争议型、辞职辞退博弈型及社会保障薄弱型五大类别。
基于我国的制度、经济、人口等因素综合判断,未来劳资矛盾发生频率将呈“倒U”型态势,矛盾的集体化、组织化程度将会逐步增强,但矛盾的尖锐程度会趋于弱化,矛盾主体日益多样化且诉求领域将进一步拓展,经济新常态还将会催生新的劳资矛盾增长点。
因此,需立足于我国的现实环境、发展阶段和制度、文化特点,将劳资矛盾化解引入法治化轨道,疏通企业内外诉求表达渠道,完善劳资集体协商制度,明确政府在劳资关系协调中的角色定位,发挥相关社会组织的功能,构建“劳方——社会组织——资方”新型关系链,从而探索新形势下劳资矛盾预防和化解的有效路径,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
标签:劳资矛盾;类型;趋势;对策劳资矛盾指由于劳动雇佣关系而催生的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劳动者与管理者等各类主体利益博弈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隐性和显性的纷争、对立与冲突。
近年来我国劳资矛盾呈加剧态势,根据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2014年我国劳动争议数量较2013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总量在各类社会矛盾和冲突中居于首位。
①如果劳资关系持续恶化、劳资矛盾不断增加且难以有效应对,就有可能转化为激烈的劳资对抗和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劳方、资方与政府“三输”的局面。
因此,对劳资矛盾的基本形态和生成原因进行梳理,有助于深刻把握当前我国劳资矛盾的主要类型和发展趋势,从而有利于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
一、劳资矛盾的类型劳资矛盾成因复杂,不同人群具有不同层次的诉求,诉求的表现方式也千差万别。
据中山大学的调查,在2010年至2012年的两年多时间里,被调查雇员都或多或少地遇到过劳动报酬不合理(25.14%)、拖欠工资(10.82%)、作业环境恶劣(16.88%)、超时加班(27.05%)、工伤(6.45%)等劳资矛盾争议和问题。
我国劳动力市场分析:用工难和就业难的矛盾如何破解?
我国劳动力市场分析:用工难和就业难的矛盾如何破解?2023年,我国劳动力市场产生了不少的变化。
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以及年轻人的消费观念转变等因素导致劳动力市场呈现出不同的矛盾问题。
其中,用工难和就业难的矛盾问题尤为突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这个问题的根源以及该如何解决。
一、用工难和就业难的矛盾问题1、用工难用工难的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用工招聘难和短缺问题上。
由于其资金和人力资源以及市场知名度等方面的限制,很难吸引到优秀的应聘者。
另外,近年来中国加强治理环境,以及监管硬件设施的提高,也使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面临竞争压力,从而导致用工难的现象加剧。
2、就业难就业难是指,某些人员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的困难问题。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快速发展和调整,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供过于求,而低素质的人员则就业机会越来越少,从而导致就业难的问题。
同时,一些行业、岗位和地区的用工需求不足,也使得这类人员就业面临更大的挑战。
二、“用工难”和“就业难”的根源1、企业区域分布不均衡我国的经济发达程度和区域分布极不平衡,导致了企业的地理分布也不均衡。
人口密集的东部地区和部分南部地区的企业反而在招聘方面变得困难。
这样就导致了就业者面临的就业机会集中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而企业招聘却遇到了用工难的问题。
2、行业结构性调整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其中一项突出的变化是行业结构性调整,传统产业结构失衡,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上升。
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从业者寥寥无几,技术素质较高的人才更加抢手,这也导致用工难。
三、如何解决“用工难”和“就业难”的矛盾1、区域结构合理设计政府可以进行对于区域的财政分配设计,提供优惠的政策以及税收上的政策安排。
在促进招商引资的同时,可以引导一部分发达区域中的企业向欠发达区域转移。
这样既可以方便企业发展业务,也可以为欠发达地区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2、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要解决用工难,就必须培养具备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
劳动中的矛盾与争议解决方法
劳动中的矛盾与争议解决方法劳动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劳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矛盾和争议。
为了维护劳动者的权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
本文将探讨劳动中的矛盾与争议的解决方法。
一、预防矛盾的发生减少矛盾和争议的最好方法就是预防矛盾的发生。
预防矛盾的关键在于健全的劳动关系管理和有效的沟通机制。
首先,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劳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以明确员工的权益和义务,并约束员工的行为。
其次,企业应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员工的劳动技能和法律意识,使其能够正确处理劳动关系。
此外,企业应加强内部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利用协商解决矛盾与争议在劳动过程中,当矛盾和争议无法避免时,双方可通过协商来解决。
协商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解决方法,通过辩论和交流,找到共识和解决方案。
协商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矛盾,也可以是个人与企业之间的矛盾。
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应坚持公正、诚信、互利、互谅互让的原则,积极主动地提出解决方案,并通过共同努力达成一致。
三、通过调解解决争议当协商无法解决矛盾与争议时,可寻求第三方的调解帮助。
调解是一种有权威的仲裁机制,通过公正、公平、公开的方式解决争议。
调解可以由企业内部的专业人员担任,也可以由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担任。
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将公正、中立地听取双方的陈述和论证,努力找到一种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以维护双方的权益。
四、诉讼解决争议在某些情况下,协商和调解可能无法解决矛盾与争议,此时可以通过诉讼来解决。
诉讼是一种法律手段,通过司法机关的审判来解决争议。
当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时,可以委托律师提起诉讼,并由法院对争议进行审理和判决。
诉讼虽然会带来一定的成本和时间延长,但它是一种公正、严肃的解决方法,可以保护弱势劳动者的权益。
综上所述,劳动中的矛盾与争议是难以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合适的方法和措施来解决。
预防矛盾的发生是关键,而协商、调解和诉讼则是解决矛盾和争议的有效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劳资冲突现状及解决途径摘要: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是市场经济下各种经济关系的基础。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也伴随着劳资矛盾的凸显。
劳资冲突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妥善处理劳资双方的矛盾,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劳资冲突;劳方;资方;合理解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市场化的劳资关系已取代计划经济下的劳动用工关系,成为我国基础性的经济关系。
与此同时,劳资矛盾也开始凸显和加剧,各种纠纷不断,并不时引发一些激烈的群体性劳资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忧。
劳资矛盾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劳资矛盾是本文所想探索的问题。
一、我国劳资冲突现状(一)劳资冲突的含义劳资冲突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冲突。
劳资关系专家常凯认为,劳资冲突是“指劳资纠纷和劳资矛盾激化和公开化,劳动关系双方以某种特定的方式———集体争议和集体行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和争取自己的权益的社会行为”。
目前我国的劳资冲突主要以集体行动的形式呈现,例如罢工、集体上访、静坐、示威游行、集会、堵塞交通要道、围堵政府甚至诉诸暴力等。
(二)劳资冲突的表现2010年5月初,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本田厂工人因工资待遇过低、同工不同酬等问题举行罢工。
以此事件为开始,仅5月25日到7月12日,广东省就发生了36起因员工要求加薪而引发的停工事件。
并且此次停工潮不仅在珠三角发生,还扩展到全国,江苏昆山美资KOK书元机械近千名工人集体停工,北京星宇科技有限公司1000余名员工停工,西安日资兄弟工业公司两家工厂约900名工人发起停工……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而劳资冲突具体有哪些表现呢?1.侵犯劳动者权益现象严重。
如劳动合同虚无化、形式化、单边化、短期化。
签订率低、期限短、内容不规范,在劳动合同的内容上,存在对职工不利的条款甚至违法的条款;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没有得到全面执行,拖欠、克扣、压低员工工资的现象经常发生;超时加班现象比较普遍,劳动条件差;忽视职工劳动保护,工伤事故经常发生,职业病危害严重;社会保险覆盖面窄、统筹层次低,欠缴保险费现象严重;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不足,劳动争议处理周期长、效率低。
2.劳资收入分配差距加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国民收入出现了快速增长,但是劳动和资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不合理,在利益分配上出现了收入与贡献的逆向偏离,劳动收入占 GDP 的比重持续下降。
近年物价房价上涨,造成劳动者实际生活水平下降。
3.劳资争议案件数量增加。
在劳动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的情况下,法院、仲裁机构等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剧增,且多以仲裁方式解决。
劳资争议主要集中在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解除劳动合同方面的不平等,从 2001年开始关于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方面的劳动争议案件以每年上万件的增幅大幅度上升,关于解除劳动合同方面的争议也在逐年增加。
二、我国劳资冲突的特点及原因(一)特点:1.由劳资冲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增速明显。
近些年来,因劳方不满资方而引发的群体性冲突事件增多,劳资冲突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导致社会冲突的新的导火索。
诸如2008年7月的云南孟连事件、11月的湖北武汉下岗职工上访事件和广东东莞劳资纠纷事件令人印象深刻。
2.劳资冲突过程中的破坏性和暴力化倾向增强。
近几年中国的劳资冲突出现非理性、激烈化趋势。
劳资冲突的破坏性扩大,停产罢工造成企业无法正常生产,冲上街头、围攻政府、警民对峙,既导致了企业和劳动者的双输,又浪费了大量公共资源,更是影响了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以及社会稳定。
3.集体行动意识和组织化意识越来越强。
近几年,劳资冲突表现为一种群体性的、集体的抗争行为。
当劳资之间矛盾和纠纷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进行调解时,劳动者深切地感到自身的利益被侵害,除了以上访这种高成本的方式表达不满以外,没有更好的途径可以改变自身的状况。
这时一旦资方有恃无恐的行为超过了劳方的承受底线,他们便联合起来发挥集体行动的力量,就使劳动纠纷解决走向显性的对抗方式,甚至爆发大规模的群体性冲突。
(二)原因:1.买方约束型的劳动力市场。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是一个供求不平衡的买方市场。
劳动力的供给大大超过需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和大学生连年增加的人数使劳动力的供给压力越来越大,而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很难保障就业机会平等,这就导致了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劳动者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选择就业和报酬的余地相对狭小,企业常常以“你不愿意干,有的是人干”相要挟,迫使劳动者为了保住就业岗位不得不做出让步,放弃一些合法权益,并忍受企业提出的苛刻条件,加深了劳资关系主体不平等的程度,为日后发生劳资冲突埋下了隐患。
2.利益分配失衡利益分配失衡指劳资关系中资本对劳方利益的无偿占有。
马克思认为“分配的结构完全取决于生产的结构。
分配本身就是生产的产物,不仅就对象说是如此,而且就形式说也是如此。
就对象说,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成果,就形式说,参与生产的一定方式决定分配的特殊形式,决定参与分配的形式。
”因此,生产要素占有上的失衡必然造成利益分配失衡。
资方作为资本的占有者,在利润最大化原则的驱动下,会利用资本主导权加强对劳方的剥削,劳方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必将反抗资方从而直接引发劳资冲突。
3.企业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
富士康深圳厂区接连发生跳楼、坠楼事件后,富士康集团负责人公开“检讨”:“不管出于什样的原因,不管员工选择了什么方式,毕竟在富士康的厂区内,员工在工作期间出现了问题,我们应该在管理上、企业文化上检讨自己的问题。
”据悉,富士康在深圳的31万普工中大多数是80后、90后。
新生代职工与上一辈职工相比有一个显著区别:上一辈的诉求主要是“能够挣到工资”,而新生代职工则要求有自己的工会为自己主张各种权益。
公司当然要重视员工的心理需求,加强人文关怀。
针对富士康事件,有学者指出: “尽管富士康为工人设有浴室、游泳馆等公共活动和娱乐空间,在天天加班的情况下,工人月工资也能拿到 2000 - 3000元左右,他们要获得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就必须‘被加班’,也就不可能有更多时间留给自己休闲。
”4.劳资关系调节体系不健全。
我国有关劳资关系的法律体系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监督体系的有效建立;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使得劳方在与资方的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目前体制内维权渠道还不畅通;政府对劳资矛盾往往都是“事后被动介入”;在工会组织不健全的条件下,劳工权益的保护更多地来自于政府的立法及其监察机制,这些方面工作的不完善,致使劳工利益受损的情况极易发生,必然导致劳资纠纷增多。
三、解决我国劳资冲突的一点建议(一)制定完善的法律是处理劳资冲突的必要手段尽管我国在劳资领域颁布了一些法律,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但却缺少一些专门的法律,法律上的漏洞让许多不法企业有机可乘。
健全的法律制度在劳资冲突的解决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家应加大力度完善《公司法》以及《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明确规定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劳动工资以及福利等。
当有劳资冲突发生时可以有法可依,使劳资双方更好的解决问题,从而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工会的重要职能就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协调劳动者与企业、雇主之间的关系,以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所以我们要积极完善工会组织。
一方面,使工会真正成为劳动者利益表达渠道。
首先,劳资双方确立劳动关系以后,劳动者要积极加入工会组织。
工会能将分散的个人组织在一起,组织度越高,与资方谈判的力度就越大,这可以有力地改变劳动者在劳资关系中的弱势位。
其次,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切实做到为劳动者维权。
工会可以借助政府部门、媒体舆论和其他社会力量,大胆创新工作方式、维权模式,实现维权目标。
(三)增强劳资双方的法律意识。
充分运用各种舆论工具和宣传载体,广泛开展劳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劳资双方依法履行权利义务。
促进用人单位自觉规范用工行为。
通过法律意识的增强,使双方用工时能自觉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各自的权利义务,明确工资报酬数额或计算方法,避免产生劳资纠纷。
同时,通过正、反面案件的宣传教育,使劳动者认识其采取极端手段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
注意发挥新闻舆论和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对违反劳动法、用工严重不规范,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的典型案件,进行曝光和批评。
(四)国家加大法律援助在劳资争议纠纷案件中,多数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
有的纠纷发生时,劳动者经济十分困难,个别的甚至连衣食都难以保证,如不能及时处理,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从而影响社会安定。
因此,法律援助中心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律援助,法院要积级开展司法救助。
对经济困难,无力缴纳诉讼费,保证有理、有据、无钱的人,打得起官司。
要坚持公正裁判,强化效率意识,充分运用诉前保全、诉讼保全和先予执行等法律手段,及时解决劳动者的生活困难和后顾之忧,确保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快立、快审、快结。
(五)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增强维权能力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劳动力价格较低、地位不高。
为提高在劳资谈判中的地位,获得更多的收入,劳动者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如果不注意更新知识很容易被社会淘汰。
劳动者只有不断积累知识、提高技能,才能在与资方的谈判中形成一种潜在的要价能力,为利益分享创造条件。
(六)加大政府的执法和监督力度在“强资本弱劳动”的现状下,单个劳动者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实现和谐的劳资关系,政府需要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我个人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是加大企业的违规成本。
现行劳动法律对资方的违规处罚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资方违法的可能性。
例如,我国对企业欠薪没有刑事责任的约束。
对一些欠薪的企业只是对其进行数额较低的罚款,这对企业没有威慑作用。
在欠薪成本低于罚款成本的情况下,企业更愿意欠薪。
由此导致个别企业恶意欠薪,从而引起劳方集体讨薪的不正常社会现象。
因此,政府要适当加大企业的违规成本,使企业不敢违法,减少劳资纠纷。
(七)积极开创网络解决劳资冲突的新平台网络化治理作为一种多中心治理结构,主张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第三部门、私营部门、公民个人)等众多行动主体的协调与合。
网络化治理所意涵的理论模式已广泛的渗透至社会科学的不同学科领域之中,成为社会科学解释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的重要理论工具。
在网络化治理模式下,劳资主体合作关系的制度性构建成为可能,这对当前的劳资冲突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其中伴随的劳资争议成为我国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议题。
处于买方市场的现状让中国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这就导致资方的强势。
从而出现诸多劳资争议,这需要劳资双方,国家社会长足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