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生产与运作管理 第五章 生产系统设计.ppt

生产与运作管理 第五章 生产系统设计.ppt

5.3.5 选址的方法
–量本利分析法 –分级加权评分法
量本利分析法
选址方案都有一定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可用于多个选址方案的比较
量本利分析法(续)
收入
利润
TC2
TC1
FC1 FC2
0 盈亏平衡点 Vo
V1
V2 产(销)量
评分法
全面比较不同选址方案,是一个多目标或多准 则的决策问题
5.2 生产能力概述
假定产品的计算
首先,计算假定产品的台时定额:
–tpj=(50×20+100×30+125×40+25×80)÷300
=36.67(台时) 然后,将各产品的计划产量折算成假定产品产量
–A:50×20/36.67= 27 –B:100×30/36.67=82 –C:125×40/36.67= 136 –D :25×80/36.67 = 55
4
2
6
5
联系簇
相对关系布置法
第三步,考虑其他“A”关系部门,如能加在主 联系簇上就尽量加上去,否则画出了分离的子 联系簇。本例中,所有的部门都能加到主联系 簇上去。
单元1
L
D
D
G
L 车床

单元2

L
G

单元3
L
L
G
P
成组生产单元布置示意图
成 D 钻床
品 库
G
磨床
5.4.4 几种典型的布置
形式(续)
按C形制造单元布置
机器2
机器3
机器1
机器4
入口 出口
机器6
机器5
C形制造单元布置示意图
5.4.4 几种典型的布置

第五章 系统设计

第五章 系统设计

三、HIPO技术 技术
HIPO技术即用图形方法表达一个系统的输入和 技术即用图形方法表达一个系统的输入和 输出功能,以及模块的层次。 输出功能,以及模块的层次。HIPO技术包含两 技术包含两 个方面的内容: 个方面的内容: 分层图, (1)HIPO分层图,用此图层表示自项向下分 ) 分层图 解所得系统的模块层次结构。 解所得系统的模块层次结构。 处理-输出图),此图描述 (2) IPO图(输入 处理 输出图),此图描述 ) 图 输入-处理 输出图), 分层图中一个模块的输入,输出和处理内容。 分层图中一个模块的输入,输出和处理内容。
四、系统设计工作的特点
系统设计工作的环境是管理环境和技术环境的结 合。
5.2 系统设计的方法和工具
一、结构化设计方法概述
结构化设计( ) 结构化设计(SD)方法是从建立一个具有良好结构 的系统的观点出发, 的系统的观点出发,基于把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成相 对独立的模块的原则, 对独立的模块的原则,主要研究了将系统分解为不同 模块的方法与技术,分析系统分解时产生的各种影响, 模块的方法与技术,分析系统分解时产生的各种影响, 提出了评价模块结构质量的具体标准, 提出了评价模块结构质量的具体标准,还给出厂从表 达用户要求的数据流图导出模块结构图的规则。 达用户要求的数据流图导出模块结构图的规则。 结构化方法规定了一系列模块的分解协调原则和技术, 结构化方法规定了一系列模块的分解协调原则和技术, 提出了结构化设计的基础是模块化, 提出了结构化设计的基础是模块化,即将整个系统分 解成相对独立的若干模块, 解成相对独立的若干模块,通过对模块的设计和模块 之间关系的协调来实现整个软件系统的功能。 之间关系的协调来实现整个软件系统的功能。
系统结构图的表示方法
模块A 模块A 模块A

第5章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参数调整方法

第5章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参数调整方法

第五章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
2. 控制参数的选择(重要选择)
依据过程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不难归纳选择控制参数的 一般原则:
K P越大越好 , TP 适当小一些 ; (a)
(b) P 越小越好 , P
/ TP 0.3
(c)K f 尽可能小, T f 尽可能大,尽可能多,尽可能将大的纯滞 后置于干扰通道,干扰进入系统的位置尽可能远离被控参数。
由此可见,时间常数越错开,K 0 越大,对系统稳定性越有 利,在保持一定稳定性的条件下,对保持质量越有利。
小结
控制通道的K P 越大越好,TP适当减小, P 越小越好,多个 时间常数的大小越错开越好。
第五章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
(三)控制方案的确定
1、系统被控参数选取的一般原则 (a)应选取对产品的产量、质量、安全生产、经济运行、环 境保护有决定性作用、又可直接进行测量的工艺参数作为被 控参数(直接参数); (b)选取与上述直接参数有单值对应关系的间接参数作为被 控参数; (c)间接参数对产品质量应有足够的灵敏性; (d)应考虑工艺的合理性及仪表的性能价格比等; 特别说明:被控参数一般由工艺工程师确定,控制工程师无 多大选择余地。
第五章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
c)按下表计算出P、I、D调节器的参数
(2)优缺点:
a)该法可直接在闭环状态下进行,且无需测试过程的动态特性; b)方法简单,使用方便;
第五章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
第五章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
(2)P调节对系统质量的影响:
a)比例调节是一种有差调节? b)比例调节系统的静差随比例带的增大而增大?比例带 的减少,意味着系统稳定性降低? c)比例调节不适合给定值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d)增大 K C(即减小比例带),可以减少系统的静差,加 快系统的响应速度?这是因为: KP KC KC K P TP s 1 C (s) K KP R( s) TP s 1 K C K P Ts 1 1 KC TP s 1 KC K P TP K ,T (惯性减小) 1 KC K P 1 KC K P

第五章 CIS应用系统设计

第五章 CIS应用系统设计

第五章 CIS应用系统设计1. 引言CIS(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临床信息系统)作为一种面向临床医疗的信息化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医院。

CIS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涵盖了医院的各个部门(如门诊、住院、检验科、影像科等),并且需要满足医疗信息系统安全可靠性要求。

因此,本文将主要介绍CIS应用系统设计的相关内容。

2. 系统整体架构CIS应用系统设计中的系统整体架构应该包括了系统的模块划分及模块间的关系。

下面是一个基于微服务架构的CIS应用系统设计方案:2.1 整体架构图CIS应用系统整体架构图CIS应用系统整体架构图如上图所示,CIS应用系统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模块:1.用户管理模块:用于维护CIS应用系统中的各类用户信息,包括医生、护士、病人等信息;2.门诊模块:用于维护门诊部门的各种业务信息和流程,如挂号、门诊医生诊疗业务等;3.住院模块:用于维护住院部门的各种业务信息和流程,如病床管理、住院医生诊疗业务等;4.检验科模块:用于维护检验科部门的各种业务信息和流程,如检验人员审核、样本管理等;5.影像科模块:用于维护影像科部门的各种业务信息和流程,如影像采集、影像医生解读等;6.计费模块:用于维护医院各项业务的计费信息;7.消息中心模块:用于维护CIS系统内部的消息推送和通知。

2.2 各模块的关系CIS应用系统的各个模块需要协同工作,完成医院的日常业务。

各个模块的关系如下:1.用户管理模块和各个业务模块都是CIS应用系统的基础,用户管理模块维护着CIS应用系统中的各类用户信息,在整个系统中起到了桥梁作用;2.门诊模块和住院模块作为医院的核心部门,需要与用户管理模块协同工作,完成各自的业务流程;3.检验科模块和影像科模块作为辅助部门,需要与门诊模块和住院模块协同工作,完成各自的检验和影像业务处理;4.计费模块需要拥有与各部门对接的能力,实现医院业务的统一计费;5.消息中心模块需要为系统内的各模块提供消息推送和通知服务,辅助模块间的协作和交流。

教学系统设计(5-6章)

教学系统设计(5-6章)

列出能促进或干扰技能运用的因素
应用环境分析表
信息分类 数据来源 应用环境特征 1.管理监 面谈:在岗人员,上级, 奖励系统(内部:个人发展机会, 督 管理人员 外部:物质,提升,认可) 组织纪录: 直接监管的数量(时间)和本质 监管迹象(时间,资源) 2.应用点 面谈:在岗人员,上级, 设施: 资源: 的物理条 管理人员 件 观察:去1-3个典型的 设备: 点 时间: 3.应用点 面谈:在岗人员,上级, 监管: 交流: 的社会条 管理人员 件 观察:在所选点观察典 其他影响技能运用的因素: 型的个人操作性为 4.技能与 面谈:在岗人员,上级, 满足特定需要: 当前应用 工作场合 管理人员 的相关性 观察:在所选点观察典 未来应用: 型的个人操作性为
2、三个主要的认知结构变量
⑴认知结构的变量(认知结构的特征)
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
认知结构的可分变性
认知结构的稳固性
⑵认知结构的关系(认知结构的同化方式)
类属关系 派生类属 相关类属 总括关系 并列组合关系
三、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分析
1、学习风格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
⑴学习风格的含义 “对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和对刺激做出反应这两方面产生 影响的,反映学习者个性特点的心理特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喜欢采用某些特殊策略的倾向” ⑵学习风格的特点
第六章 编写绩效目标
进行教学 分析
修改教学
评价需要 确定目的
编写绩 效目标
开发评 价方案
开发教 学策略
开发和筛 选教学材 料
设计并实施 教学的形成 性评价
分析学习 者和环境 设计并实施 总结性评价
第一节 有关的概念和研究背景
一、概念辨析
目标(目的)在教学理论是大家经常遇到的一个概念,但它的应用 是有自己的应用范围。教学目的与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的不同

《教育技术学》-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

《教育技术学》-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

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何克抗,2001)
目前主流教学系统设计定义以“过程”说或“程序”说为 主,即如何对教学进行任务分析、如何编写教学目标、如 何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如何开展教学评价等。
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教学效果最优化;
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为基础; 研究对象是教学系统,教学系统中的资源和过程; 强调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系统进行预先分析与决策,创设情 景,以促使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按照系统概念理解,教学系统可描述为: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的目的,
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内容四个要素在系统内部相互影响、相互作
用,形成一定的教学结构,实现特定的教育教学功能
五种典型的教学系统结构图式
系 统
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 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论思想 方法
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 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 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 以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
20世纪80年代末 90年代初以来: 以建构主义为代 表的第三代教学 设计
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0世纪50~60年代前后)
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斯金纳“程序教学运动”促使教学设计理论的诞生和早期发 展 程序教学重视作业分析、学习行为目标的分析、教材逻辑顺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用自己的话描述)
来源文献
5.2.3 教学系统设计的过程模式
含义:
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约形式。

功能:
相互交流的有效手段; 管理教学系统设计活动的指南; 作为设计过程决策的依据。

第5章计算机控制系统间接设计法

第5章计算机控制系统间接设计法

s 平面的稳定域为 Re(s) 0,z 平面的稳定域为:
Re
z 1 T
0
令z
j
,则可写成:Re
j
T
1
0
j
s平面
Im z平面
0
0
0
Re
z 1
正向差分变换s平面与z平面的对应关系
双线性变换法
3、双线性变换法
双线性变换法又称突斯汀(Tustin)法,是一种基于梯 形积分规则的数字积分变换方法。
➢ G(s)所有的在 s 处的零点变换成在 z 1 处的零
点。
➢如需 D(z) 要的脉冲响应具有一单位延迟,则 D(z) 分子 的零点数应比分母的极点数少1。
➢要保证变换前后的增益不变,还需进行增益匹配。
零、极点匹配z变换
例5.2
求G(s) 1/(s a) 的零、极点匹配z变换。
零、极点匹配z变换
双线性变换法
例5.1
用双线性变换法将模拟积分控制器 D(s) U (s) 1 离散化
为数字积分控制器
E(s) s
脉冲响应不变法
4、脉冲响应不变法
所谓脉冲响应不变法就是将连续滤波器D(s) 离散得 到离散滤波器D(z) 后,它的脉冲响应gD (kT ) Z 1[D(z)]与 连续滤波器 g(t) L1[D(s)] 的脉冲响应在各采样时刻的值
数字PID算法
2、增量式PID控制算法
增量式PID是指数字控制器的输出只是控制量的增量
u(k) 由递推原理可得
k 1
u(k 1) KPe(k 1) KI e( j) KD e(k 1) e(k 2) j0
用式u(k)减去u(k-1),可得
u(k) KP e(k) e(k 1) KIe(k) KD e(k) 2e(k 1) e(k 2)

冯铁《软件工程概论教学》第五章系统设计

冯铁《软件工程概论教学》第五章系统设计

一、判断题1、The results of decomposition form composite parts called modules or components.(T)2、Cohesion refers to the internal “glue” with which a component is constructed.(T)3、We say that two components are loosely coupled when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dependence between them.(F)4、Design is the creative process of transforming the problem intoa solution.(T)二、解释概念1、 what is design?Design is the creative process to transform the problem into a solution. 设计是将问题转化成解决方案的创造性的活动Design is the description of a solution. 是对解决方案的描述。

2、What is Coupling? States Coupling levels from low to high.Coupling耦合性是指模块间联系,即程序结构中不同模块之间互连程度。

耦合等级从低到高:Uncoupled 非直接耦合:通过上级模块进行联系,无直接关联。

Data coupling 数据耦合:参数传递的是一般类型的数据。

Stamp coupling 标记耦合:参数传递的是诸如结构类型的数据。

Control coupling 控制耦合:模块间传递的是诸如标记量的控制信息。

Common coupling 公共耦合:全局结构类型的数据。

Content coupling 内容耦合:病态连接,一个模块可以直接操作另一个模块的数据(如go to 语句的使用)。

第5章 压铸模浇注系统设计

第5章 压铸模浇注系统设计
fAl=5000V/(V+10000) fAl内浇口截面积(mm2); V压铸件体积(cm3)。
3.内浇口的尺寸
内浇口的形状除点浇口、直接浇口是圆形,中心浇口、
环形浇口是圆环形之外,基本上是扁平矩形的,在同一 截面积下可以有不同的厚度与宽度,而厚度、宽度的选 择,影响着型腔的充填效果。
内浇口的厚度与相连处的压铸件壁厚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G.Lieby提出的关系,有:
侧浇口
2.中心浇口: 当有底 筒类或壳类压铸件的中 心或接近中心部位带有 通孔时,内浇口就开设 在孔口处,同时中心设 置分流锥,这种类型的 浇口称中心浇口,如图 所示。(分流锥起分流 导向的作用,可以使金 属液体快速均匀填充。 也可以减少金属液体在 填充时对成型面的冲蚀。

3.直接浇口(或称顶浇口): 直接浇口是直浇道直接开设在 压铸件顶端的一种浇注系统形式,如图所示。一般情况下,压 铸件项部没有通孔,不可设置分流锥,直浇道与压铸件的连接 处即为内浇口。直接浇口是中心浇口的一种特殊形式。
对于内浇口位置的选择,下面举一些简单的例子加以说明。 如图所示是矩形板状压铸件的内浇口。图a在其长边中央设置内
浇口,金属液流先冲击其对面型腔,然后左右分流,向内浇口两 边折回,在折回过程中造成旋涡,卷入大量气体,图b在其长边上 分支开设两处内浇口,充填时金属液在中间形成两股旋流,把气 体卷在中间,图c在其长边的一侧开设内浇口,而在终端处设置溢 流槽,排气效果较好,但总的流程加长了;图d在其短边一侧的中 央开设扇形的内浇口,使液流分散推进,在终端设置溢流槽,排 气通畅,效果良好。
式中 t—内浇口厚度[mm), δ—内浇口连接处压铸件的壁厚(mm)。 内浇口厚度的经验数据见下表。
由于在整个浇注系统中,内浇口处的截面积为 最小(除直接浇口外),在充填型腔时,该处的阻力 最大,因此,为了减少压力损失,应尽量缩短内浇 口的长度,内浇口的长度通常取2~3mm,一般不超 过3mm。

第5章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设计

第5章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设计

一、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设计的内容
5、明确有关操作方面的要求,在设计中实施。 如操纵台的设计、测量显示、故障诊断、 保护等措施的要求。
6、设计应考虑用户供电电网情况,如电网容 量、电流种类、电压及频率。
一、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设计的内容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设计的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 电气原理图设计和工艺设计。
例如,双速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当定子绕组由三角形联接改接成双星形 联接时,转速增加1倍,功率却增加很少,因此,它适用于恒功率传动。对 于低速为星形联接的双速电动机改接成双星形后,转速和功率都增加1倍, 而电动机所输出的转矩却保持不变,它适用于恒转矩传动。他激直流电动机 的调磁调速属于恒功率调速,而调压调速则属于恒转矩调速。
• 分析调速性质和负载特性,找出电动机在整个调速范国内的转矩、功率与转 速的关系,以确定负载需要恒功率调速,还是恒转矩调速,为合理确定拖动 方案、控制方案,以及电机和电机容量的选择提供必要的依据。
一、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设计的内容
4、正确合理的选择电气控制方式是机床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 ➢ 在一般普通机床中,其工作程序往往是固定的,使用中并不需
电气控制系统原理图的设计方法有2种,即经验设计法 (又称—般设计法)和逻辑设计法。
(一)分析设计法
1、分析设计法又称经验设计法
是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去选择适当的基本控制环节(单元电路)或将比 较成熟的电路按各部分的联锁条件组合起来并加以补充和修改,综合成 满足控制要求的完整线路。
➢优点:
无固定的设计程序,设计方法简单,容易为初学者所掌握,对于具有 一定工作经验的电气人员来说,也能较快地完成设计任务,因此在电气 设计中被普遍采用。
1、根据选定的拖动方案和控制方式设计系统的原理框图, 拟订出各部分的主要技术要求和主要技术参数。 2、根据各部分的要求,设计出原理框图中各个部分的具体电 路。对于每一部分电路的设计都是按照主电路→控制电路→联 锁与保护→总体检查,反复修改与完善的步骤来进行。

机械系统设计-第5章 传动系统设计

机械系统设计-第5章 传动系统设计

②各执行构件间有动作顺序要求
当执行系统中有多个执行机构和执行构件,并且相互间的动作有严格的 时间和空间联系时,常采用集中驱动的传动系统。用传动系统把动力机输出 的运动和动力按顺序分配到不同位置的执行构件上,使其协调工作。这种传 动系统中,常采用凸轮机构操纵或控制执行机构和执行构件运动。
第二节 传动系统的类型及其选择
可以按不同方法对传动系统分类。
一、按传动比变化情况分类
按传动比变化情况传动系统可分为:固定传动比传动和可调传动比传动。 可调传动比传动又可分为:有级变速传动、无级变速传动和周期性变速传动。
(一)固定传动比传动系统
当执行机构或执行构件在一个确定的转速或速度下工作时,可选用固定 传动比传动系统。如P107图5-1所示的起重机就采用了定传动比的二级圆柱齿 轮减速器进行传动。
传动系统中的过载保护装置,可减小传动系统和执行系统中各构件的计 算载荷,使这些构件的尺寸和重量减小,提高可靠度。
6)对传动系统要有安全防护措施。
要有能保护传动系统各构件安全工作的措施,如汽车变速箱的操纵杆上 要设置联锁装置,不允许同时挂两个档的现象出现。在传动系统的适当部位, 要设保护操作者安全的装置,如转动零件上加防护罩。
适用于结构尺寸较大, 传递动力较大,各个独立执 行机构使用频繁,传动链可 简化,传动件数目少,重量轻, 便于布局,和安装调整.
③数控机械的传动系统
数控机械一般有多个 执行机构,以图示立式加 工中心为例:有5个执行机 构完成下面5个动作:1装 有刀具的主轴旋转;2装 有工件的工作台纵向运动; 3装有工件的工作台横向 运动;4主轴箱铅垂方向 的升降运动;5刀库的旋 转运动和机械手抓取、安 装、放回刀具的运动。 为了保证这5个执行机 构的动作保持严格的顺序, 协调进行,采用数字指令 自动控制,每个执行机构 由各自的电动机单独驱动。 主轴箱

第五章物料搬运系统设计课件

第五章物料搬运系统设计课件
第12页
四、物料搬运的活性理论
1. 搬运活性 物料存放的状态:散放地上、装箱放在地上、放在 托盘上等。 存放状态不同,物料的搬运难易程度也不同。
第13页
搬运活性:不同物料存放状态而引起的物料搬运作 业的方便(难易)程度。
装卸次数少、花费时间少的货物存放方法称为搬运
活性高。
第14页
2. 搬运活性指数
第28页
(1)托盘的发展历史 ➢20世纪30年代,随着叉车在市场上出现,托盘作 为叉车的一种附属装卸搬运工具,与叉车配套使用, 从而使托盘首先在工业部门得到推广。 ➢二次世界大战间,为解决大量军用物资的快装快 卸问题,托盘得到发展。 ➢战后,随着经济复苏和发展,伴随着叉车产量的 增长,托盘得到普及。
第2页
第一节 物料搬运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物料搬运设备的选择 第三节 系统化搬运分析的体系结构 第四节 系统化搬运分析的过程 第五节 系统化布置设计与系统化搬 运分析的相互关系(SLP+SHA)
第3页
第一节 物料搬运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物料搬运的定义
物料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 料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即对物料进 行的搬上、卸下、移动的活动。
第20页
七、搬运系统合理化原则
1. 不要作多余的作业:搬运本身就有可能成为沾污、
破损等影响物品价值的原因,如无必要,尽量不要
搬运。
第21页
2. 提高搬运活性:放在仓库的物品都是待运物品, 因此应使之处于易于移动的状态,将物品包装成单 件放在托盘上,或是装在车上,放在输送机上。
3. 利用重力:利用重力由高处向低处移动,有利于 节省能源。
第39页
箱式托盘的箱壁可为板式或网式;可以有盖或无 盖。

安全人机工程学 第五章 人机系统的安全设计1

安全人机工程学  第五章  人机系统的安全设计1
❖ 7月17日晚上,美国纽约大停电,造成纽约市东部昆斯区一 些居民社区受到影响,附近一个机场的两个航站楼也出现断 电现象,甚至纽约市在赖克斯岛的监狱群不得不启用自备发 电机。
❖ 8月14日早上,日本东京大面积停电,使东 京、千叶和神奈川两县(省)的139.1万用户 蒙受停电之苦,数以百计的交通信号灯“失 明”,东京市繁如蛛网的地铁和电车停运, 公共交通系统几乎瘫痪,许多人被困在戛然 而止的电梯中。
近年来,城市易燃、易爆危险品火灾事故不断增加, 居民燃气用户爆燃致死致伤、生产装置爆炸起火事 故都时有发生。
❖ 1997年连续发生三起严重事件,足以引起我们高度 的警惕(5月15日首钢精苯车间三个苯车间三个苯 罐起火;6月27日东方化工厂油品罐区特大爆炸火 灾;7月14日北京化工厂油槽车爆燃事故)。
❖ 9月24日,巴基斯坦全国大停电。全国70% 以上的居民受到停电影响,数百万人无电可 用,巴基斯坦最大的城市、经济中心卡拉奇 受停电影响最大。这是巴基斯坦近5年来所遭 遇的最严重的停电事故。
❖ 11月4日晚,欧洲遭遇特大停电事故。西欧多国遭 遇特大停电事故,约1000万人受到影响。这是法国 30年来最严重的停电事故,约500万法国人的电力 供应被切断。在德国,停电影响了至少100万人, 著名的鲁尔工业区也未能幸免。这次停电事故还波 及到意大利西北部的皮埃蒙特、利古里亚和东南部 的普利亚地区。此外,包括比利时安特卫普在内的 11个城市停电,西班牙的马德里、巴塞罗那、萨拉 戈萨等地也因停电而一片黑暗。
❖ 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条件; ❖ 运输连接、公共设施等条件; ❖ 环境条件。
2)厂区布置
❖ 厂区的生产区、生活区、仓库库区、动力区、办公区、停车区等分别 布置在相应的区域。如易燃易爆危险区及有害区应远离生活区,高粉 尘浓度的生产区应避免让输入高温气体的管道通过等。

第5章-离散系统的设计课件

第5章-离散系统的设计课件

10
1)后向差分法
D(z) D(s) 1z1 s T
1 z 1 s
T z 1
1 sT
图5-5 S平面到Z平面的后向差分变换
后向差分的特点: ① D(s)稳定, D(z)也稳定; ② 不能保持D(s)的频率响应。
第5章-离散系统的设计
11
2)前向差分法
D(z) D(s) s1Tzz11
前向差分的特点:使稳定的D(s)变 换为不稳定的D(z), 故很少使用.
(保证D(z)是物理可实现的有理多项式 )
第5章-离散系统的设计
23
4) e ( z ) 的零点必须包含G(z)中位于单位圆上及单位 圆外的极点;(保证闭环系统稳定)
5) ( z ) 的零点必须包含G(z)中位于单位圆上及单位 圆外的零点;(保证控制器D(z)稳定)
6) ( z ) 中必须包含G(z)中的纯延迟环节. (保证控制器是物理可实现的)
注:在上述条件下构造 ( z ) 和 e ( z ) 时,只需考虑六条 设计原则中的前三条即可,故取 e(z)(1z1)m就可 满足前三点要求。
第5章-离散系统的设计
25
1)单位阶跃输入时设计最少拍系统的数字控制器D(z)
当r(t) = 1(t)时,R(z)Z1(t)11z1,则
e(z) 1z1 (z) 1e(z) z1
连续控制器离散化的基本思想是:在采样周期很小 的条件下,寻找一个与原连续控制器D(s)在输入输 出关系上近似的数字控制器D(z)。
带有零阶保持器的Z变换法
差分变换法
后向差分法 前向差分法双线Leabharlann 变换法第5章-离散系统的设计
7
1.带有零阶保持器的Z变换法
原理:该方法是在原连续控制器的基础上串联 一个虚拟的零阶保持器,再进行Z变换,从而 得到D(s)的离散化形式D(z) 。

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

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

二、教学设计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设计起源于美国。塞尔冯出版了可以被 看作是第一个教学设计模式的著作。 美国教学设计的发展经历了构想阶段、理论 形成阶段、学科建立阶段与深入发展阶段。
1、构想阶段



有的学者认为,最早提出教学设计构想的先 驱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和美国心理学 家、测量学家桑代克。 杜威 1910年出版的《我们怎样思维》一 书中就设想建立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桑代克1912年就已经设想过相当于现在的 程序学习的控制学习过程的方法。
4、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主要指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 称为学习动力。 分类: 内部动机(兴趣)与外部动机(结果) 认知内驱力:被了解和理解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
二、教学目标的阐明
1、教学目标阐明的理论依据 所谓教学目标就是指通过教学后,学习者在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等方面发生的预期的变化。 教学目标是学习者的行为,教学目标必须明 确、具体,可观察、可操作和可测量。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就是布卢姆( B.S.Bloom)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加涅 的学习结果目标体系,以及我国当前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关于目标的改革的理论 。
(2)加涅的学习结果目标体系

加涅和布里格斯等人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理论的指导下,将学习目标分为五个方面: 辨别学习的目标、认知策略学习目标、言语 信息学习的目标、动作技能学习的目标和态 度学习的目标。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目标分类
① 结果性目标 主要是用于明确学生的学习结果,阐明结果的行为动词 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同时还把结果分为知识领 域与技能领域。 知识领域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水平:包括再认或者回忆;识别、辨别事实或证据 ;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理解水平: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 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 整理信息等。 应用水平:包括再新的情景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 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电缆订购数。按4对双绞电缆包装标准 1箱线长=305m, 电缆订购数=W/305 箱 (不够一箱时按一箱计)
5.2.2 水平子系统管槽路由设计
1、天花板吊顶内敷设线缆方式 (1)分区法 将天花板内区域分为多个分区,从楼层配 线间直接敷到分区中心,由分区中心将线 通过墙壁或立柱引到信息插座 (2)内部布线法 从楼层配线间直接敷设到信息插座 (3)电缆槽道法 使用最广的天花板内的线缆敷设方案。利 用金属线槽或PVC管来穿引线缆
标识管理
1,电缆标识
标识管理
1,电缆标识
标识管理
2, 场标识
标识管理
3, 插入标识
标识管理
3, 插入标识
标识管理
4, 管理方案
需要标示的物理件有线缆、通道(线槽/管)、空间 (设备间)、端接件和接地五个部分。
5, 标签种类 (1)专用标签(带白色保护膜的耐磨损、抗拉的标 签材料)。
(2)套管和热缩套管
1、设计原则
1)根据工程提出的近期和远期的终端设备要求; 2)每层需要安装的信息插座的数量及其位置(工 作区子系统已讨论); 3)终端将来可能产生移动、修改和重新安排的预 测情况;
5.2、水平子系统的设计
2、设计内容
1) 2) 3) 4) 布线路由设计 管槽设计 电缆类型、布线长度设计 管槽、线缆、其它布线材料预算
5.2、水平子系统的设计
3、网络拓扑结构 水平布线子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都是星 型结构,它以楼层配线架FD为主结点, 各工作区信息插座为分结点,二者之间 采用独立的线路相互连接,形成以FD为 中心向工作区信息点辐射的星型网络。 通常用双绞线敷设水平布线系统.线路长 度较短,工程造价低,维护方便,保障 了通信质量。
5.2.2 水平子系统管槽路由设计
5 护壁板管道布线法
5.2.2 水平子系统管槽路由设计
6 地板导管布线法
5.3 垂直子系统设计
干线子系统基本要求 • 干线电缆、干线光缆布线的交接不应多于 两次。 • 点对点端接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接合方法, 干线电缆宜采用点对点端接。 • 缆线不应布放在电梯、供水、供气、供暖、 强电等竖井中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5.1 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
5.1 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
1、工作区信息插座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根据楼层平面计算每层楼的布线面积,确定信息插座 安装位置。
l安装在地面上的信息插座应采用防水和抗压的接线盒。 l安装在墙面或柱子上的信息插座底部离地面的高度宜为300mm。
5.6.3建筑群布线子系统管槽路由设计 地下方式 2、电缆沟
5.6.3建筑群布线子系统管槽路由设计 地下方式 3、直埋
5.6.3建筑群布线子系统管槽路由设计
二、架空方式
1、架空电缆(立杆架设) 2、墙壁电缆
5.3 垂直子系统设计
干线子系统线缆类型选择 (1)100Ω双绞电缆。 (2)62.5 /125μm多模光缆。 (3)50/125μm多模光缆。 (4)8.3/125μm单模光缆。
垂直干线线缆类型
4对
大对数
单多模光纤
垂直干线布线距离
• 即建筑群配线架(CD)到楼层配线架(FD) 间的距离不应超过2000m,建筑物配线架 (BD)到楼层配线架(FD)的距离不应超 过500m。 • 根据使用介质和传输速率要求,布线距离 还有变化
5.6 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
5.6.1 建筑群子系统设计特点
(1)注意协调各方关系
(2)从保证全程全网的通信质量来考虑
(3)必须按照本地区通信线路的有关规定办理 (4)建设计划应纳入该小区的规划 (5)尽量利用已有地下电缆管道或架空线路
5.6.3建筑群布线子系统管槽路由设计 地下方式 1、管道电缆(混凝土)
5.2、水平子系统的设计
5、水平子系统布线距离
水平线缆是指从楼层配线架到信息插座 间的固定布线,一般采用100Ω双绞电缆, 水平电缆最大长度为90m,配线架跳接至 交换设备、信息模块跳接至计算机的跳 线总长度不超过10m,通信通道总长度不 超过100m。在信息点比较集中的区域, 如一些较大的房间,可以在楼层配线架 与信息插座之间设置转接点
(2)根据设计等级,估算信息插座数量。
基本型设计,每1பைடு நூலகம்m2一个信息插座。 增强型或综合型设计,每10m2两个信息插座。
(3)信息模块类型和数量。
1. 2. 3. 4. 3类信息模块。支持16Mbit/s信息传输 超5类信息模块。支持1000Mbit/s信息传输 6类信息模块。支持1000Mbit/s信息传输 光纤插座模块。支持1000Mbit/s以上信息传输,适合语音、 数据和视频应用。
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路由
(1)电缆孔方法
(2)电缆井方法
干线子系统的接合方法
(1)点对点端接法
(2)分支接合方法
5.4 管理子系统的设计
• 管理子系统即为楼层配线间,由交连/互连的配线 架、信息插座式配线架、及水平跳线连线和管理 标识组成。 • 根据信息点的分布、数量和管理方式确定楼层配 线架(FD)的位置和数量,对于信息点不多,使用功 能近似的楼层,为便于管理,可多个楼层共用一 个楼层配线间,但FD的接线模块应有10-20%的余 量,根据光缆的芯数、规格确定光纤终端盒的规 格和形式,配线间的位置一般要求选在弱电井附 近的房间。
5.2、水平子系统的设计
7、电缆长度估算
1)确定布线方法和走向。 2)确认离楼层配线间距离最远的信息插座(IO) 位置。 3)确认离楼层配线间距离最近的信息插座(IO) 位置。 4)用平均电缆长度估算每根电缆长度。 5)平均电缆长度 =(信息插座至配线间的最远距 离+信息插座至配线间的最近距离/2。 6)总电缆长度 = 平均电缆长度 + 备用部分(平均电 缆长度的 10%)+ 端接容差 6m(变量)。
5.1 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
3、用电配置要求
综合布线工程中对工作区子系统设计时,同时要考虑 终端设备的用电需求。每组信息插座附近宜配备220V 电源三孔插座,为设备供电,其间距不小于10cm。暗 装信息插座(RJ45)与其旁边电源插座应保持20cm的 距离。如图5-1所示。
5.2、水平子系统的设计
5.2.2 水平子系统管槽路由设计
2、地板下敷设缆线的方式 (1)、直接埋管方式 (2)地面线槽布线法(常见) (3)蜂窝状地板布线法 (4)高架地板布线法(常见)
地面线槽布线法
高架地板布线法
5.2.2 水平子系统管槽路由设计
3、走廊槽式桥架方式
5.2.2 水平子系统管槽路由设计
4 墙面线槽方式
5.2、水平子系统的设计
每个楼层用线量(m)的计算公式如下:
C=[ 0.55(L+S)+6 ]× n 式中 C —— 每个楼层的用线量; L ——服务区域内信息插座至配线间的最远距离; S ——服务区域内信息插座至配线间的最近距离; n —— 每层楼的信息插座(IO)的数量。 整座楼的用线量: W = ∑MC (M为楼层数)。
6,标签编码
要求能简易识别,符合日常命名规范。例如:信息点 类别+楼栋号+楼层号+房间号+信息点位置。
5.5、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5.5.1 设备间基本要求 (1)设备间的位置 (2)设备间的大小 (3)设备间环境要求 (4)电源要求 (5)设备间结构 (6)设备间照明
5.5.2 设备间线缆敷设
(1)活动地板 (2)地板或墙壁内沟槽 (3)预埋管路
信息模块的需求量一般为: m=n+n×3%
5.1 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
2、跳接软线要求 (1)、工作区连接信息插座和计算机间的跳接软线应小于 5m。 (2)、跳接软线可订购也可现场压接。一条链路需要二条 跳线,一条从配线架跳接到交换设备,一条从信息插 座连到计算机。 (3)、现场压接跳线RJ45所需的数量:R J 4 5头的需求 量一般用下述方式计算: m=n×4 +n×4×1 5% m:表示R J 4 5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n×4×1 5%:表示留有的富余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