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ppt
合集下载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PPT课件
诊断依据
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血培养、导管尖端培养等)及影像学检查进行 综合判断。
预防措施重要性
01
02
03
降低感染发生率
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可以 有效降低血管导管相关感 染的发生率。
减轻患者痛苦
感染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 痛苦和负担,预防措施的 实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
节约医疗资源
预防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可 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提高医疗效率。
遵循合理用药原则
按照药物的抗菌谱、药代动力 学特点、细菌耐药情况及不良 反应等,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相互 作用,特别是与导管材料、抗 凝药物等之间的相互作用。
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症状 、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
药物不良反应。
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选择依据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导管 局部感染、隧道感染、导管相关 血流感染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主要包括皮肤微生物定植、导管接头 污染、血液反流至导管内等。
危险因素
包括患者因素(如年龄、基础疾病、 免疫状态等)和导管因素(如导管类 型、留置时间、置管部位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局部感染表现为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等;全身感染则可能出现发热、寒战 、低血压等症状。
明确改进措施的责任人、时间 表和实施方案
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医务人 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
定期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和调 整,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成果分享和经验总结
通过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形式,分享 感染防控的成功经验和案例
建立感染防控交流平台,促进不同医 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血培养、导管尖端培养等)及影像学检查进行 综合判断。
预防措施重要性
01
02
03
降低感染发生率
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可以 有效降低血管导管相关感 染的发生率。
减轻患者痛苦
感染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 痛苦和负担,预防措施的 实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
节约医疗资源
预防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可 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提高医疗效率。
遵循合理用药原则
按照药物的抗菌谱、药代动力 学特点、细菌耐药情况及不良 反应等,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相互 作用,特别是与导管材料、抗 凝药物等之间的相互作用。
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症状 、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
药物不良反应。
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选择依据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导管 局部感染、隧道感染、导管相关 血流感染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主要包括皮肤微生物定植、导管接头 污染、血液反流至导管内等。
危险因素
包括患者因素(如年龄、基础疾病、 免疫状态等)和导管因素(如导管类 型、留置时间、置管部位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局部感染表现为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等;全身感染则可能出现发热、寒战 、低血压等症状。
明确改进措施的责任人、时间 表和实施方案
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医务人 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
定期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和调 整,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成果分享和经验总结
通过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形式,分享 感染防控的成功经验和案例
建立感染防控交流平台,促进不同医 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PPT课件
❖ 2.肺动脉插管时,应使用无菌套管进行保护。(ⅠB类)
9
2011 急救 继教 培训
五、插管部位皮肤准备
❖ 1.在进行周围静脉置管前,采用消毒剂(70%酒精、碘酒、聚维酮碘 或葡萄糖酸氯己定)进行清洁皮肤。(ⅠB类)
❖ 2.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周围动脉置管和更换敷料前,应用含氯己定 浓度超过0.5%的酒精溶液进行皮肤消毒。若患者禁忌使用氯己定,则 可选用碘酒、聚维酮碘或70%酒精。(ⅠA类)
插管。(Ⅱ类) ❖ 3.根据插管目的、维持时间、了解相关感染和非感染并发症、插管操
作者的个人经验等因素,选择导管种类。(ⅠB类) ❖ 4.避免在给药或输液时使用钢针,以防止液体外渗时发生组织坏死。
(ⅠA类) ❖ 5.当静脉输液治疗可能要超过6天时,应使用中线导管或经外周中心
静脉导管(PICC)。(Ⅱ类)
直至本问题解决。(Ⅱ类) ❖ 3.当敷料潮湿、松弛或明显弄脏时,应更换。(ⅠA类) ❖ 4.除透析导管外,不要在插管部位使用抗菌膏或油脂,因其易导致真
菌生长及抗菌药耐药。 ❖ 5.不要使导管及插管部位浸入水中。在做好防护措施后(例如导管与
接口用防透水覆盖),可进行淋浴。(ⅠB类) ❖ 6.对于短期CVC置管部位,每2天更换纱布敷料。(ⅠB类)
5
2011 急救 继教 培训
二、导管及插管部位选择
❖ (二)、中心静脉导管(CVC) ❖ 1.在选择置管部位前,须权衡降低感染并发症和增加机械损伤并发症
(如气胸、刺入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裂伤、锁骨下静脉狭窄、血 胸、血栓形成、空气栓塞,置管错位)的风险。(ⅠA类) ❖ 2.对于成人,避免选择股静脉作为穿刺点。(ⅠA类) ❖ 3.当对成人进行非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时,应选择锁骨下静脉而 非颈静脉或股静脉,以减少感染风险。(ⅠB类) ❖ 4.对于隧道式CVC放置部位,尚无适宜推荐意见。(未明确) ❖ 5.对于血液透析或终末期肾病患者,应避免选择锁骨下静脉部位,以 防锁骨下静脉狭窄。(ⅠA类)
9
2011 急救 继教 培训
五、插管部位皮肤准备
❖ 1.在进行周围静脉置管前,采用消毒剂(70%酒精、碘酒、聚维酮碘 或葡萄糖酸氯己定)进行清洁皮肤。(ⅠB类)
❖ 2.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周围动脉置管和更换敷料前,应用含氯己定 浓度超过0.5%的酒精溶液进行皮肤消毒。若患者禁忌使用氯己定,则 可选用碘酒、聚维酮碘或70%酒精。(ⅠA类)
插管。(Ⅱ类) ❖ 3.根据插管目的、维持时间、了解相关感染和非感染并发症、插管操
作者的个人经验等因素,选择导管种类。(ⅠB类) ❖ 4.避免在给药或输液时使用钢针,以防止液体外渗时发生组织坏死。
(ⅠA类) ❖ 5.当静脉输液治疗可能要超过6天时,应使用中线导管或经外周中心
静脉导管(PICC)。(Ⅱ类)
直至本问题解决。(Ⅱ类) ❖ 3.当敷料潮湿、松弛或明显弄脏时,应更换。(ⅠA类) ❖ 4.除透析导管外,不要在插管部位使用抗菌膏或油脂,因其易导致真
菌生长及抗菌药耐药。 ❖ 5.不要使导管及插管部位浸入水中。在做好防护措施后(例如导管与
接口用防透水覆盖),可进行淋浴。(ⅠB类) ❖ 6.对于短期CVC置管部位,每2天更换纱布敷料。(ⅠB类)
5
2011 急救 继教 培训
二、导管及插管部位选择
❖ (二)、中心静脉导管(CVC) ❖ 1.在选择置管部位前,须权衡降低感染并发症和增加机械损伤并发症
(如气胸、刺入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裂伤、锁骨下静脉狭窄、血 胸、血栓形成、空气栓塞,置管错位)的风险。(ⅠA类) ❖ 2.对于成人,避免选择股静脉作为穿刺点。(ⅠA类) ❖ 3.当对成人进行非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时,应选择锁骨下静脉而 非颈静脉或股静脉,以减少感染风险。(ⅠB类) ❖ 4.对于隧道式CVC放置部位,尚无适宜推荐意见。(未明确) ❖ 5.对于血液透析或终末期肾病患者,应避免选择锁骨下静脉部位,以 防锁骨下静脉狭窄。(ⅠA类)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ppt课件
2.在进行插管和维护操作时须无菌操作。(ⅠB) 3.进行动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及中线导管置管时,必须
佩戴无菌手套。(ⅠA) 4.更换导丝操作时,在接触新的导管前,应更换无菌手套。
(Ⅱ) 5.更换敷料时,佩戴清洁或无菌手套。(ⅠC)
六、插管部位敷料应用
1.使用无菌纱布或无菌的透明、半透明敷料覆盖插管部位。 (ⅠA) 2.若患者易出汗或插管部位有血液或组织液渗出,应选用纱布 覆盖,直至本问题解决。(Ⅱ) 3.当敷料潮湿、松弛或明显弄脏时,应更换。(ⅠA) 4.除透析导管外,不要在插管部位使用抗菌膏或油脂,因其易 导致真菌生长及抗菌药耐药。 5.不要使导管及插管部位浸入水中。在做好防护措施后(例如 导管与接口用防透水覆盖),可进行淋浴。(ⅠB) 6.对于短期CVC置管部位,每2天更换纱布敷料。(ⅠB) 7.对于使用透明敷料的短期CVC置管,至少应每7天更换敷料。 除非在儿科患者导管被掉出的风险超过敷料更换的益处(ⅠB) 8.覆盖于隧道或植入式CVC部位的透明敷料更换不应频于每周1 次(除非敷料变脏或松弛),直至插入部位愈合。(Ⅱ)
六、插管部位敷料应用
9.保证插管部位护理与插管材料相匹配。(ⅠB) 10.对于>2个月的患者使用暂时性短期导管,在采用基础
预防措施后,若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率仍较 高,则可使用浸有氯己定的海绵敷料。(ⅠB) 11.尚无其他类型氯己定相关敷料推荐意见。(未明确) 12.更换敷料时,肉眼观察插管部位或在敷料外进行触诊。 若患者有压痛感、不明原因发热或其他表现提示局部或 血流感染,应立即揭开敷料检查插管部位。(ⅠB) 13.鼓励患者及时报告插管部位任何变化或任何新的不适。 (Ⅱ)
通过多种教育模式,多学科、多途径地对专业人员进行导管操作和 预防的相关性教育,包括自我教育和强化被动式教育、演示与示范性教 育、实践指导与考核等。提高操作技能水平、熟练程度、无菌操作的依 从性,以确保导管应用的安全性。 具体措施包括: 1.明确插管指征、正确操作和维护程序及正确感染控制措施。(ⅠA) 2.对进行导管插入和维护的相关人员对指南知晓和遵从程度进行周期性 评估。(ⅠA) 3.只有接受过培训并证明有能力进行周围和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和维护的 人员才能被指派本项操作。(ⅠA) 4.确保ICU适当的护理人员的水准。观察性研究表明,没有经验的护士 或患护比例增加,与ICU中插管相关血液感染(CRBSI)相关。(ⅠB)
佩戴无菌手套。(ⅠA) 4.更换导丝操作时,在接触新的导管前,应更换无菌手套。
(Ⅱ) 5.更换敷料时,佩戴清洁或无菌手套。(ⅠC)
六、插管部位敷料应用
1.使用无菌纱布或无菌的透明、半透明敷料覆盖插管部位。 (ⅠA) 2.若患者易出汗或插管部位有血液或组织液渗出,应选用纱布 覆盖,直至本问题解决。(Ⅱ) 3.当敷料潮湿、松弛或明显弄脏时,应更换。(ⅠA) 4.除透析导管外,不要在插管部位使用抗菌膏或油脂,因其易 导致真菌生长及抗菌药耐药。 5.不要使导管及插管部位浸入水中。在做好防护措施后(例如 导管与接口用防透水覆盖),可进行淋浴。(ⅠB) 6.对于短期CVC置管部位,每2天更换纱布敷料。(ⅠB) 7.对于使用透明敷料的短期CVC置管,至少应每7天更换敷料。 除非在儿科患者导管被掉出的风险超过敷料更换的益处(ⅠB) 8.覆盖于隧道或植入式CVC部位的透明敷料更换不应频于每周1 次(除非敷料变脏或松弛),直至插入部位愈合。(Ⅱ)
六、插管部位敷料应用
9.保证插管部位护理与插管材料相匹配。(ⅠB) 10.对于>2个月的患者使用暂时性短期导管,在采用基础
预防措施后,若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率仍较 高,则可使用浸有氯己定的海绵敷料。(ⅠB) 11.尚无其他类型氯己定相关敷料推荐意见。(未明确) 12.更换敷料时,肉眼观察插管部位或在敷料外进行触诊。 若患者有压痛感、不明原因发热或其他表现提示局部或 血流感染,应立即揭开敷料检查插管部位。(ⅠB) 13.鼓励患者及时报告插管部位任何变化或任何新的不适。 (Ⅱ)
通过多种教育模式,多学科、多途径地对专业人员进行导管操作和 预防的相关性教育,包括自我教育和强化被动式教育、演示与示范性教 育、实践指导与考核等。提高操作技能水平、熟练程度、无菌操作的依 从性,以确保导管应用的安全性。 具体措施包括: 1.明确插管指征、正确操作和维护程序及正确感染控制措施。(ⅠA) 2.对进行导管插入和维护的相关人员对指南知晓和遵从程度进行周期性 评估。(ⅠA) 3.只有接受过培训并证明有能力进行周围和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和维护的 人员才能被指派本项操作。(ⅠA) 4.确保ICU适当的护理人员的水准。观察性研究表明,没有经验的护士 或患护比例增加,与ICU中插管相关血液感染(CRBSI)相关。(ⅠB)
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VAP CRBSI CRUTI
减少耐药菌 的传播,加 强感染控制 预防措施
7
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问题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R-UTI
8
如何预防CR-BSI?
置管时: 留置导管术时采用大手术铺巾 洗必泰皮肤消毒 尽量使用锁骨下静脉部位穿刺 严格执行手卫生 抗菌导管 插管后的护理 每天评估:是否需要继续留置导管
对留置导尿病人,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
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 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 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
19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完整性,不要轻易打开
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
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碘伏消毒2次/日,但
大便失禁的病人清洁以后还需消毒 每天评估能否拔除导尿管,对留置导尿管者 两周更换一次
10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置管后
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血、输入血制品、 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换; 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 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 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 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 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置导管的 日常护理。
23
病原菌在环境中生存的时间
微生物
不动杆菌属 艰难梭菌(孢子) 大肠杆菌 肠球菌类包括VRE
生存时间
3天-5个月 5个月 1.5小时-16个月 5天-4个月
流感病毒
诺如病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MRSA
1-2天
8小时-7天 7天-7个月
24
护理活动中,容易被污染的物表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及护理ppt课件
• 标准2:以下条件必 须均满足
1、不同时段抽血的2套或 多套血培养,所分离出的 微生物为常见共生菌; 2、患者至少有以下一种 症状或体征:发热(> 38℃)、寒战、低血压; 3、症状或体征及阳性实 验室结果与其他部位感染
无关。
• 标准3:以下条件必须均 满足
1、<1岁的婴儿不同时段抽血 的2套或多套血培养,所分离 出的微生物为常见共生菌; 2、至少具有下列症状或体征 之一:发热(肛温>36℃)、 呼吸暂停、心动过缓; 3、症状和体征及阳性实验室 结果与其他部位的感染无关。
4、加强导管的维护和管理
a、置管前后的皮肤消毒; b、加强床旁交接班,置管长度、日期 等; c、SAS、SASH,正压、脉冲封管[14]; d、合适的留置时间。
5、防止血栓形成
a、患者高凝状态[15]; b、防止管路打折受压; c、肝素使用量不足[16]; d、留置时间过长。
四、CLABSI的预防
参考文献
[16]张和平.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分析及预防[J].当代医学,2011,17(31):62 [17]钟亚,童莉.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 杂志,2011,21(5):3150
感谢大家的批评指正
试题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全称:(巴德三向瓣膜式)外周静 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 穿刺途径:贵要、肘正中及头静脉 (B超引导下) 固定方法:敷贴固定 使用时间:7天到一年(长期输液) 操作者:护士 材料:硅胶或聚脲胺脂 定义: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 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头端位 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
综上所述: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防治ppt课件
对高危患者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感染 征象,采取预防性抗菌治疗措施,防 止感染扩散。
从案例中学习的经验和教训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提高医护人员对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认 识和防治意识,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和注 意事项。
在置管、护理等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 守相关操作规程,确保每一步骤都符合规 范要求。
抗菌药物使用时机
合理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时机,避免滥用和延误治疗。
04 感染的诊断和处理
感染的诊断标准和方法
诊断标准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导管培养结果。当患者出现与导管相关的发热、寒 战、低血压等全身感染症状,同时导管培养阳性时,即可诊断为导管相关感染。
诊断方法
诊断方法包括导管培养、血液培养、组织活检等。导管培养是诊断导管相关感染的金标准,通过从导管中取样进 行培养,可以确定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为后续导管相关 感染。
05 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
典型案例介绍和分析
案例一
某医院发生的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事 件,患者因感染导致病情恶化,最终 死亡。对该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感染发生的原因和过程。
案例二
成功防治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案例 ,介绍患者情况、导管选择与置管过 程、感染防治措施等,分析成功的原 因和经验。
成功防治感染的经验分享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防治
目录
• 引言 • 感染的原因和机制 • 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 感染的诊断和处理 • 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 • 结论和建议
01 引言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背景和重要性
血管内导管在医疗领域广泛应用,如重症监护、手术和慢性病治疗等。然而,导 管插入和留置过程中可能引发感染,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从案例中学习的经验和教训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提高医护人员对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认 识和防治意识,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和注 意事项。
在置管、护理等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 守相关操作规程,确保每一步骤都符合规 范要求。
抗菌药物使用时机
合理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时机,避免滥用和延误治疗。
04 感染的诊断和处理
感染的诊断标准和方法
诊断标准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导管培养结果。当患者出现与导管相关的发热、寒 战、低血压等全身感染症状,同时导管培养阳性时,即可诊断为导管相关感染。
诊断方法
诊断方法包括导管培养、血液培养、组织活检等。导管培养是诊断导管相关感染的金标准,通过从导管中取样进 行培养,可以确定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为后续导管相关 感染。
05 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
典型案例介绍和分析
案例一
某医院发生的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事 件,患者因感染导致病情恶化,最终 死亡。对该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感染发生的原因和过程。
案例二
成功防治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案例 ,介绍患者情况、导管选择与置管过 程、感染防治措施等,分析成功的原 因和经验。
成功防治感染的经验分享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防治
目录
• 引言 • 感染的原因和机制 • 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 感染的诊断和处理 • 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 • 结论和建议
01 引言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背景和重要性
血管内导管在医疗领域广泛应用,如重症监护、手术和慢性病治疗等。然而,导 管插入和留置过程中可能引发感染,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PPT优秀课件
导管相关感染的处理
❖ 如果患者合并严重疾病状态(如低血压、 低灌注状态和脏器功能不全等),或者在导 管穿刺部位出现红肿化脓等表现,或者出现 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严重感染、感染性休 克,应该拔除导管。虽然,并不是所有的穿 刺部位感染都导致导管相关感染,但明确增 加了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性。
导管相关感染的处理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
▪ 洗手、无菌操作、正确选择消毒剂、 合理更换敷料等措施是一个整体,宜 联合使用,并建立合理的流程监督医 疗过程。
导管相关感染的处理
❖ 当临床出现可能的导管感染表现时,治 疗方案主要包括导管本身的处理、全身或局 部抗生素使用以及必要的检查和化验,治疗 方案的制定除了参照临床表现、可能导致感 染的病原微生物流行病学资料以外,不同导 管的类型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虽然葡萄球菌是导致导管相关感染最常 见的病原微生物,但是仍然有大量其他种类 的致病微生物如:革兰氏阴性杆菌、分枝杆 菌、真菌等能够导致导管源性感染,因此我 们应该对这些微生物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 革兰阴性杆菌导致的导管相关菌血症,研究 显示保留导管更易出现菌血症的复发,而在 感染后立即拔除导管则能够提高治疗的成功 率。
----国内诊断标准(2001年版)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导管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如在什么样的条 件下置管,选择性还是紧急置管;导管种类(塑 料>金属),穿刺部位(股静脉>颈内静脉(右 侧31%低于左侧53%)>锁骨下静脉)、放置 方法(切开置管>经皮穿刺置管)、导管腔数(3 个>2个>1个),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导管插入 的持续时间,插管时的无菌水平和持续的导管护 理。
导管相关感染的处理
中心静脉导管:此类导管是导管相关感染中最 常见的感染源。在临床出现导管相关感染表现的 早期,通常难以获得即时的病原学证据。因此, 大多数情况需要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和有关感染流 行病学资料做出判断。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ppt课件
2、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研究进展。马俊。胡纨青。解放军护理杂 志,2010年01期
17
各种细菌的感染率
5% 3%
8%
28%
12%
7% 19%
18%
表皮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 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18
2.急性透析治疗 / 血浆交换 3.血流动力学监测 4.外周静脉通路不佳
4
中心静脉管: 相对禁忌证
1.操作者缺乏经验, 且无人监督 2.穿刺局部感染 3.局部解剖结构改变 4.凝血功能障碍 5.既往接受放疗 6.怀疑近端血管损伤
5
感染途径
1在穿刺皮肤时,皮肤表面的细菌会被推至导管内段及 尖端成为定值菌 2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菌通过血流传播至导管成为定值 菌 3外在的微生物污染导管接头盒内腔,导致细菌在管内 繁殖,引起感染
24
导管相关性感染
常规监测穿刺点周围皮肤改变情况 观察指标:
0度:输入口处皮肤没有任何变化; Ⅰ度:输入口处皮肤红肿,直径<1cm; Ⅱ度:输入口处皮肤红肿,直径>1cm; Ⅲ度:输入口处皮肤红肿,且周围有分泌物 护理:预防为主,加强换药,严密观察
中心静脉插管: 管腔用途
远端(最大腔) 输注血液制品 快速输液 输注胶体液 用药 监测CVP
中间 TPN或药物
近端 输注药物 采血 用药
13
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
穿刺时并发症:
损伤动脉、淋巴管、神经、气胸、空气栓塞、心率失常等
留置导管期间并发症:
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异位、导管断裂、脱管、血 栓形成、穿刺点出血、穿刺处疼痛、输液渗漏等
22
具体措施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ppt课件
经皮穿刺进入中心静脉(锁骨下、颈 内、股静脉)
≥8cm,长度受患者 身材影响
Teflon导丝引导经中心静脉(锁骨下 、颈内、股静脉)插入
≥30cm,长度受患者 身材影响
通常使用肝素封管,血流感染发生 率 与CVCs相似,经锁骨下静脉插入时 感染发生率低 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中,感染发 生 率较低 导管的袖套可阻止细菌的移行。与 非 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相比,感染发 4 生 率低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
导管的性质 宿主因素
病原微生物的特性
医务人员方面
PPT课件 12
导管的性质
导管腔的数量
多腔导管较单腔导管更容易发生感染
PPT课件
13
导管的性质
导管留置的时间 导管放置的时间越长,发生感染的机会越高
♦
♦
短期放置的外周静脉导管时间不要超过72-96小时
PPT课件 27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
诊断标准
确诊 具备下述任1项,可证明导管为感染来源: ①有1次半定量导管培养阳性(每导管节段≥15CFU)或定量导 管培养阳性(每导管节段≥1000CFU),同时外周静脉血也培养 阳性并与导管节段为同一微生物; ②从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血做定量血培养,两者菌落计数比 (导管血:外周血)≥5:1; ③从中心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血做定性血培养,中心静脉 导管血培养阳性出现时间比外周血培养阳性至少早2小时; ④外周血和导管出口部位脓液培养均阳性,并为同一株微生物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 经贵要、头、肱静脉插入,导管进入 上腔静脉 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 (tunnel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植入锁骨下、颈内、股静脉
三管得预防与控制措施PPT课件
1、菌血症或真菌血症
2、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
3、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
4、或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 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精选ppt课件最新
6
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要点
• (一)管理要求。
• 1.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 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 人员职责。
精选ppt课件最新
15
48小时内拔除 导管,另置管
•在紧急情况下未能保 持无菌原则置管
及时拔除管
•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 关感染,或者患者出
道
现静脉炎、导管故障
时,
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精选ppt课件最新
16
• (10)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 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
40
1、置管前
•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 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 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 意事项。
精选ppt课件最新
41
2、置管时
• 1、严格执行手卫生,戴手套。 •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铺无菌巾,保持最大的无菌
屏障 • 3、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 4、尿管插入后需打水囊确认固定通畅,不会脱出
精选ppt课件最新
26
一、加强病房管理
• 1、定时通风 • 2、 每班开启空气消毒每次两个小时 • 3、保持室温24-26℃ 湿度50%-60% • 4、含氯消毒液每天拖地2次 • 5、每月进行空气培养
精选ppt课件最新
27
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制度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
7
穿刺点覆盖敷贴
填写更换时间、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姓名
8
保持三通锁闭的清洁
污染
清洁
9
患者洗澡或擦身时,注意保护导管,以防浸湿
输液管不宜频繁更换,但在输血、血制品、脂
肪乳后24h内或停止输液后及时更换
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置
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48h内更换导管, 选择另一穿刺点
管
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要用生理盐水或肝素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
感染管理科
1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R-BSI )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 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寒战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 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 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 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 选择无菌纱布
置
更换敷料
无菌纱布1次/2天,无菌透明辅料1-2 次/周;
管
纱布或辅料出现潮湿、松动或可见污
染时立即更换
后
接触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严格执行手卫生
接触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严格执行手卫生
保持三通锁闭的清洁
注射药物前消毒接口,待 干后注射药物;
如有血迹等污染时,立即 更换
2%洗必泰或安尔碘;
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 消毒范围大于敷贴;
消毒后穿刺点皮肤避免再次接触;
消毒三次,待干后再行置管。
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 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
穿刺点覆盖敷贴
填写更换时间、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姓名
8
保持三通锁闭的清洁
污染
清洁
9
患者洗澡或擦身时,注意保护导管,以防浸湿
输液管不宜频繁更换,但在输血、血制品、脂
肪乳后24h内或停止输液后及时更换
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置
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48h内更换导管, 选择另一穿刺点
管
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要用生理盐水或肝素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
感染管理科
1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R-BSI )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 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寒战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 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 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 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 选择无菌纱布
置
更换敷料
无菌纱布1次/2天,无菌透明辅料1-2 次/周;
管
纱布或辅料出现潮湿、松动或可见污
染时立即更换
后
接触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严格执行手卫生
接触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严格执行手卫生
保持三通锁闭的清洁
注射药物前消毒接口,待 干后注射药物;
如有血迹等污染时,立即 更换
2%洗必泰或安尔碘;
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 消毒范围大于敷贴;
消毒后穿刺点皮肤避免再次接触;
消毒三次,待干后再行置管。
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 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