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不死君难》原文和翻译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诗解17...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诗解17...《晏子春秋》内篇谏(上)诗解17景公登牛山悲去国而死晏子谏(迭处迭去之至于君)18景公游公阜一日有三过言晏子谏(所谓和者君甘臣酸彗星戒君受谏纳贤)题文诗: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堂堂去,此而死乎!艾孔之与,梁丘据也,皆从而泣.晏子独笑,公刷涕而,顾晏子曰:今日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涕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若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若使勇者,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数君也者,将守之则,吾君安得,此位立焉?以其迭处,之迭去之,至于君也,而吾君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见一谄谀,之臣见二,臣之所以,独窃笑也.人必有死,有死有生,薪火相传,传情递义,传贤让能.景公出游,公阜北面,望睹齐国,曰使古而,无死何如?晏子曰昔,上帝以人,之殁为善,仁者息焉,不仁者伏.若古无死,丁公太公,将有齐国,桓襄文武,将皆相之,君将戴笠,衣褐执铫,耨以蹲行,畎亩之中,孰暇患死!景公忿然,作色不悦.无几何而,梁丘据御,六马而来,公曰是谁?晏子曰据.公曰何如?曰大暑而,疾驰甚者,马死薄者,马伤非据,孰敢为之!公曰据与,我和者夫!晏子曰此,所谓同也,所谓和者,君甘臣酸,君淡臣咸.今据也以,甘君亦甘,所谓同也,安得为和!公忿不悦.无几何也,日暮公西,望睹彗星,召伯常骞,使禳去之.晏子曰否!此天教也;日月之气,风雨不时,彗星之出,天为民之,乱见之故,诏之妖祥,以戒不敬.今君若能,设文受谏,谒圣贤人,虽不去彗,星将自亡.今君嗜酒,而并于乐,政不饰而,宽于小人,近谗好优,恶文礼而,疏圣贤人,何暇在彗!茀将见矣.公忿不说.及晏子卒,公出背而,泣曰呜呼!昔从夫子,而游公阜,夫子一日,而三责我,今谁责吾!【原文】景公登牛山悲去国而死晏子谏第十七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堂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
晏子独笑于旁,公刷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涕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勇者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
《晏子春秋》卷2内篇谏(下)诗解...
《晏子春秋》卷2内篇谏(下)诗解...题文诗:景公之嬖,妾婴子死,守之三日,不食肤着,于席不去.左右以复,君无听焉.晏子入曰:有术客与,医俱言曰:闻婴子死,愿请治之.公喜遽起,曰病可为?晏子对曰:客之道也,以为良医,请尝试之,君请屏洁,沐浴饮食,间病者宫,彼亦将有,鬼神之事.景公曰诺.屏而沐浴.晏子乃令,棺人入敛,已敛复曰:医不能治,病已敛矣,不敢不闻.公作色曰:子以医命,寡人而不,使视将敛,而不以闻,吾之为君,名而已矣.晏子乃曰:君独不知,死者之不,可以生邪?婴闻之也,君正臣从,谓顺君僻,臣从谓逆.君不道顺,今而行僻,从邪者迩,导害者远,谗谀萌通,贤良废灭,是以谄谀,繁于宫间,邪行交国.昔吾先君,齐桓公用,管仲而霸,嬖竖刁灭,今君薄于,贤人之礼,厚嬖妾哀.古圣王畜,私不伤行,敛死而不,失爱送死,亦不失哀.行伤溺己,爱失伤生,哀失害性.是故圣王,节之也即,毕敛不留.生事棺椁,衣衾不以,害生之养,哭泣处哀,不害生道.今朽尸以,留生广爱,以伤行修,哀以害性,君之失矣.诸侯宾客,惭入吾国,本朝之臣,惭守其职,崇君之行,不可导民,从君之欲,不可持国.且婴闻之朽而不敛,谓之僇尸;臭而不收,谓之陈胔.反明王性,行百姓诽,而内嬖妾,于僇胔此,之为不可.公曰寡人,不识请因,夫子为之.晏子复曰:国士大夫,诸侯四邻,宾客在外,君哭节之.仲尼闻之,叹曰星之,昭昭不若,月之曀曀,小事之成,不若大事,之废君子,之非贤于,小人之是;其晏子欤!正义谏君.【原文】景公嬖妾死守之三日不敛晏子谏第二十一景公之嬖妾婴子死,公守之,三日不食,肤着于席不去。
左右以复,而君无听焉。
晏子入,复曰:“有术客与医俱言曰:'闻婴子病死,愿请治之。
’”公喜,遽起,曰:“病犹可为乎?”晏子曰:“客之道也,以为良医也,请尝试之。
君请屏,洁沐浴饮食,间病者之宫,彼亦将有鬼神之事焉。
”公曰:“诺。
”屏而沐浴。
晏子令棺人入敛,已敛,而复曰:“医不能治病,已敛矣,不敢不以闻。
晏子不死君难知识点
晏子不死君难知识点
晏子不死君难知,是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
故事中的晏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个智者,他自称“晏子不死”,意思是他能够克服
困难,永远不会被击败。
然而,晏子的真正意图并不是要让人们相信他不会死亡,而是通过这个寓言向人们传递智慧和哲理。
这个故事的主要寓意是,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无法被他人完全了解的。
尽管外界可能认为晏子是一个聪明而无敌的人,但他自己明白自己的局限性。
他知道没有人能够永远不死,也没有人能够做到所有事情都无懈可击。
这个故事提醒人们不要将自己过高地看待,也要对他人保持尊重和谦逊。
此外,晏子不死君难知还可以引申为人们对于未来的不可预测性。
无论多么聪明和有能力的人,都无法预知自己的命运和未来会发生什么。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要珍惜当下,不要过于担心和追逐未知的东西,而是应该专注于眼前的事情,并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此外,晏子不死君难知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和追求永生的愿望。
虽然晏子声称自己不会死,但这只是一种虚幻的幻想。
人们对于死亡的无法接受和恐惧驱使着他们去寻求不朽和永生。
然而,晏子的故事提醒人们要面对现实,接受生命的有限性,并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内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总之,晏子不死君难知这个故事通过寓言的方式传达了一些重要的哲理和智慧。
它提醒人们要珍惜和尊重他人的能力和智慧,同时也不要过于追求不可预测的未来和永生的幻想。
通过理解这个故事,人们可以更好地面对现实,过上有意义和满足的生活。
晏子不死君难
晏子不死君难晏子不死君难”这段文字,记叙了晏子追悼齐庄公的前后言行举止。
齐庄公因为与崔武子的妻子棠姜私通,被崔武子杀了。
齐庄公因为乱搞两性关系,羞辱了权倾朝野的齐国重臣崔杼,崔杼不满杀了庄公。
齐庄公也是死得其所了,但是崔武子杀自己的君王,也是防卫过度,得了个弑君的罪名。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晏子来到崔武子的家门口,要去哭齐庄公。
有了与自己随从人员的一番对话,之后又有了哭庄公的表演。
晏子与随从的对话是三问三答。
他的随从人员说:齐庄公死了,您也“死吗?”晏子说:“是我一个人的国君吗?我去死?”晏子巧妙地换到一个理由,齐庄公又不是我一个人的国君,是齐国全体人民的国君,大家都不会因为齐庄公死了都去殉葬,我为什么要因为齐庄公死了,我晏子也去死?这就是说,因为国君死了,人们就要去殉葬是没有道理的。
更何况齐庄公是因为桃色事件而丢的命,跟着这样的国君去死是毫无意义的晏子的随从人员知道晏子不会为齐庄公死而去死就问:您:“逃走吗?”晏子说:“是我的罪过吗?我逃走?”晏子晓得随从说这话的意思。
崔武子弑君,我晏子上门,这不是兴师问罪吗,岂不是自投内径武子的罗网吗?我为什么不逃走,反而要来送死?晏子说,齐庄王又不是我晏子杀的,我为什么要逃走?告诉我们,怨有头,责有主,不作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坦荡的胸怀令人钦佩!既然不死君难,又不逃走,那您是不是:“回去呢?”这时晏子说了一通道理,把君臣的责任和臣子的大义说了个透彻:君主是百姓的君主,但是他不能凌驾于百姓之上。
君主应当主持国政。
臣子是君主的子,但是臣子不是为了他的俸禄,臣子应当保护国家。
所以君主为国家而死,那么臣子也应该是为他而死,君主为国家而逃亡,那么臣子也应该为他而逃亡。
如果君主为自己而死,为自己而逃亡,他自己宠爱的人可以为他而死,为他而逃亡,臣子就不承担这个责任。
作为君主,被别人杀死了,我哪能为这样的君主而死?哪里能为这样的君主而逃亡。
这几句话,用婉转的方式表达了对崔子的不满更让人受到启发的是:明确了明君与昏君的界限,明确了臣子忠君的尺度。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难的意思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难的意思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翻译为:一个不畏惧用死来使他的国君免于祸患的人。
这句话出自《鞌之战》,下一句是:“我戮之不祥。
赦之,以劝事君者。
”意思为:我杀了他不吉利。
赦免他,用来鼓励事奉国君的人。
《鞌之战》选自《春秋左传·晋鞌之战》,《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公羊传》、《谷梁传》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释《春秋》,而《左传》则从丰富的历史材料去诠释《春秋》。
《左传》叙事敢于直书不讳,揭示事情的真实面貌,全书有关战争的文字较多,这些文字翔实生动,如晋楚城濮之战、秦晋郩之战、齐晋鞌之战、晋楚鄢陵之战,都有出色的叙述。
善于叙事,讲究谋篇布局,章法严谨,都是《左传》的独到之处。
正因为如此,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司马迁首先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自刘向、裴骃、刘歆、桓谭、班固皆以《左传》出于左丘明。
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亦称:“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
”。
27.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晏子不死君难第二十七
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晏子不死君难第二十七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名言警句摘抄:(1)在崔杼弑君门前,左右问晏子是否应该归家,晏子认为,君民不可只考虑自己,还要以社稷大义为重:君民者、豈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豈为其口实、社稷是养;(2)齐国君非为社稷而死,而是为私事,一番辩论,显出晏子之辩才:君为社稷死、则死之。
为社稷亡、则亡之。
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暱、谁敢任之;(3)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4)崔子在是否杀晏子前,有如下考虑: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历史背景分析:东郭姜(棠姜)的丈夫棠公死后,崔杼前去弔唁,看上了棠公的老婆棠姜氏,于是娶棠姜为妻,而棠姜不守妇道,与庄公私通,被崔杼发现,于是弑君,而晏子出于君臣之义,毅然不顾自身危险,前去哀悼庄公。
文章特点:第一是人名,晏子,卒于公元前500年,姬姓,有说是子姓的,晏氏,字仲,谥平,史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高密),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著有《晏子春秋》,关于他的典故有很多,折冲樽俎、晏子使楚等。
崔杼,卒于前546年,姜姓,崔氏,名杼,谥武,又称崔子、崔武子,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从文中得出,当时崔杼的位子应该高于晏子。
棠姜,东郭姜,姜姓、东郭氏,因嫁给齐国棠邑大夫为妻,又称棠姜。
第二是晏子左右请问晏子,立于弑君场所门外,是死、是亡,还是归,而晏子摆出国家社稷的高度,不可死、不可亡、也不可归,要尽人臣之礼,说出了贤人的立身之处。
原文: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
庄公通焉。
崔子弑之。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
其人曰、死乎。
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
曰、行乎。
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
曰、归乎。
曰、君死安归。
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
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
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
为社稷亡、则亡之。
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暱、谁敢任之。
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
将庸何归。
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
兴、三踊而出。
027晏子不死君难 古文观止系列赏析
壹 背 景 解 读
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在古代,逢年过节的时候,朝中的达官贵人都要携 带自己的夫人前去朝见国君和太后等人,以示君臣 和睦。在一次朝见宴会上,齐庄公看中了上大夫崔 杼的妻子东郭姜。
➢ 此后齐庄公格外地“关心”崔杼,有事没事前去串 门。为便于行事,有意给崔杼安排需要出差的事宜。
➢ 齐庄公有了单独和崔夫人相处的机会。而在齐庄公 的威逼利诱下,崔夫人就范了。此后,齐庄公更是 色迷心窍的往崔家跑。崔杼在家,就和崔杼把酒言 欢;崔杼不在家就为所欲为。
壹 背 景 解 读
弑
➢ 同年五月,莒国国君因此次攻打晋国战役的缘故, 前来齐国朝见齐后庄公。齐后庄公在北城设享礼 招待莒君,崔杼推说有病,不办公事。齐后庄公 前去问候崔杼的病情,趁机与东郭姜幽会。东郭 姜进入内室,和崔杼闭门不出。齐后庄公拍着柱 子唱歌。贾举禁止齐后庄公的随从入内,自己走 进去,关闭院门。崔杼的徒众手持兵器一拥而起。 齐后庄公登上高台请求免死,众人不答应;请求 盟誓,众人不答应;请求在太庙自杀,众人还是 不答应。都说:“君王的下臣崔杼病得厉害。不 能听取您的命令。这里靠近君王的宫室,陪臣巡 夜搜捕淫乱的人,此外不知道有其他命令。”齐 后庄公想跳墙逃走,有人用箭射他,射中大腿, 掉在墙内,于是将齐庄公杀害。
②不死:没有赴死。
③君难:国王被弑杀。
原文
贰 崔武子见棠姜而
说 美之,遂取之。
文 解
庄公通焉。崔子
字 弑之。
第一段
译文
崔武看见棠家遗 孀就喜欢上她, 便娶了她。(齐 国国王)庄公与 她私通。崔武杀 了他。
字注
取:同“娶”。棠公 死,崔杼去吊丧, 见棠姜美,就娶 了她。 通:私通。 弑:臣杀君、子 杀父为弑。
《晏子辞千金》原文和翻译译文
《晏子辞千金》原文和翻译译文《《晏子辞千金》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晏子辞千金》原文和翻译译文《晏子辞千金》原文和翻译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原文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
使者反,言之公。
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
晏子辞。
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
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
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译文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臣到来,晏子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臣吃,使臣没吃饱,而晏子也没吃饱。
使臣回去后,把事情告诉了齐景公。
齐景公说:“唉!晏子的家真的像这样穷!我却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
”(齐景公)派公差送去千金与税租,请他用这些金子供养宾客。
晏子没有接受。
齐景公多次相送,最终(晏子)拜两拜而辞谢道:“我的家不贫穷,由于您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的家不贫穷啊。
我听人这样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的行为),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却不散发给百姓,这是用筐箧收藏财物归为己有,仁义之人是不这样做的;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赏,在朝外,取得君主赏赐不能与士人共享而得罪他们,死后财物转为别人所有,这是为家臣蓄积财物,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有衣服可以穿,有饭可以吃,(只要)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
晏子不死君难答案
[译文]
崔武子见棠姜生得漂亮,便娶她做夫人。齐庄公和她私通,崔武子便杀了庄公。
晏子站在崔家大门外,家臣问他:“你打算为国君殉难吗?”晏子说:“难道他只是我一个人的国君吗?为什么要为他而死?”家臣说:“打算逃走吧?”晏子说:“我有罪吗?为什么要逃走?”家臣说:“那就回去吧?”晏子说:“国君死了,我怎么回去?作君主的,难道只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是要他主持国政啊!做臣子的,难道只是为了赚几个俸禄?是要他扶持国家啊!国君如果是为国家而死,臣子也该跟着去死;国君是为国家而逃亡,臣子也该跟着他逃亡。如果国君是为个人而死,为个人而逃亡;那么,除了他身边的亲信,谁会跟他呢?人家受国君信任而竟敢杀死国君,我怎么能为他而死,我怎么能为他而逃亡?我又怎么能回去啊!”
等到崔家的大门开了,晏子走进去,把庄公的尸体枕在自己大腿上,哭了一阵,再站起来,哀痛得再三跺脚,才走出去。有人说崔子必定杀他,崔子说:“他在百姓中间很有声望,放了他可得民心。”
[解读]齐庄公为了偷女人而被杀,死得下贱。晏子既不为他而死,也不因他而逃亡;在他看来,无论国君和臣子,都应为国家负责。如果国君失职,臣子就不必为他尽忠。这在当时是很有进步意义的。文章三问三答,答中有反问,最后归结到“社稷”二字,波澜起伏,论旨鲜明。
[原文]
[译文]
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止。大凡人总是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乡里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晏子春秋》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晏子春秋》原文及翻译晏子春秋简介《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
过去疑古派认为《晏子春秋》是伪书,《晏子春秋》也被长时期的冷落,自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文献证明《晏子春秋》并非伪书。
《晏子春秋》经过刘向的整理,共有内、外八篇,二百一十五章。
《卷一·内篇·篇一》原文庄公矜勇力不顾行义晏子谏庄公奋乎勇力,不顾于行义。
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故晏子见公。
公曰:“古者亦有徒以勇力立于世者乎?”晏子对曰:“婴闻之,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彊谓之力。
故勇力之立也,以行其礼义也。
汤武用兵而不为逆,并国而不为贪,仁义之理也。
诛暴不避彊,替罪不避众,勇力之行也。
古之为勇力者,行礼义也;今上无仁义之理,下无替罪诛暴之行,而徒以勇力立于世,则诸侯行之以国危,匹夫行之以家残。
昔夏之衰也,有推侈、大戏,殷之衰也,有费仲、恶来,足走千里,手裂兕虎,任之以力,凌轹天下,威戮无罪,崇尚勇力,不顾义理,是以桀纣以灭,殷夏以衰。
今公目夺乎勇力,不顾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身立威强,行本淫暴,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反圣王之德,而循灭君之行,用此存者,婴未闻有也。
”《卷一·内篇·篇二》原文景公饮酒酣愿诸大夫无为礼晏子谏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
”晏子蹴然改容曰:“君之言过矣!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
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而礼不使也。
禽兽以力为政,彊者犯弱,故日易主,今君去礼,则是禽兽也。
群臣以力为政,彊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将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故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礼不可无也。
”公湎而不听。
少间,公出,晏子不起,公入,不起;交举则先饮。
公怒,色变,抑手疾视曰:“向者夫子之教寡人无礼之不可也,寡人出入不起,交举则先饮,礼也?”晏子避席再拜稽首而请曰:“婴敢与君言而忘之乎?臣以致无礼之实也。
《说苑 臣术(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齐侯问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其君何若?”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
”君曰:“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贵之,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可谓忠乎?”对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何死焉?谋而见从,终身不亡,臣何送焉?若言不见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谏而不见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为①也。
故忠臣者,能纳善于君,而不能与君陷难者也。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
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任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三返不受公不悦,趣召晏子。
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
”晏子对曰:“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人,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
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
”遂让不受也。
晏子方食,君之使者至,分食而食之,晏子不饱。
使者返言之景公,景公曰:“嘻!夫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也,是寡人之过也。
”令吏致千家之县一于晏子,晏子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
婴闻之,厚取之君而厚施之人,代君为君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藏之,是筐箧存也,仁人不为也;厚取之君而无所施之,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
婴也闻为人臣进不事上以为忠,退不克下以为廉,八升之布、一豆之食足矣。
”使者三返,遂辞不受也。
(节选自《说苑·臣术》)【注】①为:同“伪”。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晏子出A公使B梁丘据C遗之D辂车E乘马F返不受G公H不悦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驾驽马”与“驽马十驾”(《劝学》)两句中的“驽马”含义相同。
《晏子使楚》原文及注释、翻译
《晏子使楚》原文及注释、翻译1、《晏子使楚》原文及解释、翻译《晏子使楚》原文及解释、翻译《晏子使楚》原文及译文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
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解释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和外交家。
习辞:善于辞令,很会说话。
何以也:用什么方法呢?楚王闻之,之:代词:这个消息。
吾欲辱之,之,代词:指晏子。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时。
为:于。
何坐:犯了什么罪。
坐,犯……罪。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
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
傧者:傧,音宾。
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淄,音资。
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闾:音驴,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
三百闾,表示人口众多。
袂:音媚,就是衣袖。
踵:音种,就是人的脚后跟。
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晏子不死君难》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晏子不死君难》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崔杼是齐国的卿大夫,他见到棠姜后,心生爱慕,便娶了她。
齐庄公与棠姜私通,崔杼得知后非常生气,便设计杀死了齐庄公。
晏子得知崔杼弑君后,站在崔杼家的门外。
崔杼的家臣问他是否打算赴死,晏子回答说:“难道只有我的国君才是国君吗?我为什么要为他而死?”家臣又问他是否打算离开齐国,晏子回答说:“我有什么罪呢?我为什么要离开齐国?”家臣说:“那么你回家去吧。
”晏子回答说:“君主死了,我回到哪里去呢?做君主的人,难道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吗?国家才是君主的根本。
做臣子的人,难道是为了自己的俸禄吗?君主才是臣子的衣食父母。
所以,君主为了国家而死,我就为他而死;君主为了国家而逃亡,我就为他而逃亡。
如果君主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死,为了自己的私利而逃亡,那么除了他的亲信,谁会为他承担责任呢?而且,现在有人杀了君主,我怎么能为他而死,为他而逃亡呢?我将回到哪里去呢?”晏子的家臣将这些话告诉了崔杼,崔杼说:“他是民众敬仰的人,如果杀了他,会失去民心。
”于是,崔杼释放了晏子。
晏子回到家后,将齐庄公的尸体放在自己的大腿上,痛哭了一场,然后站起来,跳了三次,就离开了。
人们对崔杼说:“你应该杀了晏子。
”崔杼说:“他是民众敬仰的人,如果杀了他,会失去民心。
”左丘明在《晏子不死君难》一文中,通过描写晏子的言行,展现了晏子的智慧和忠诚。
晏子认为,君主应该为国家和民众负责,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当君主失职时,臣子就不应该为他尽忠。
这种观点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左丘明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著作《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晏子不死君难》一文,不仅展现了左丘明的史学造诣,也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
晏子不死君难的意思
晏子不死君难的意思
“晏子不死君难”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这句话的意思是:晏子如果不为齐庄公而死,就会遇到灾难。
这句话涉及到一个历史事件。
齐庄公因为与崔杼的妻子私通而被崔杼杀害,晏子作为齐庄公的大臣,前往齐庄公的尸体旁痛哭,并表示愿意为齐庄公而死。
崔杼的手下劝崔杼杀掉晏子,但崔杼认为晏子是一个有气节的人,不应该杀掉他,否则会遭到齐国百姓的怨恨。
最终,崔杼没有杀掉晏子,晏子也因此逃过一劫。
这句话后来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忠诚正直,敢于为正义而牺牲。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二十五》原文及翻译译文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二十五》原文及翻译译文《《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二十五》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二十五》原文及翻译译文《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二十五》原文及翻译晏子春秋景公以晏子乘弊车驽马,使梁染丘据遗之。
三返不受原文: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
景公见之曰:“嘻!夫了之禄寡耶?何乘不任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
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三返不受。
公不说,趣召晏子。
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
”晏子对曰:“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
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
”遂让不受。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二十五》原文:晏子入朝的时候,每每乘坐破旧的车子,用劣马拉车。
齐景公发现了这种情况,惊讶又自责地说:“哎呀!先生的俸禄太少了吗?为什么乘坐这么破旧不堪的车子呢?”晏子回答说:“倚仗国君的恩赐,我得以保全父、母及妻三族的衣食,还能周济国内的游士,使他们得以生存。
国家给我的俸禄很多啊,我能够穿暖吃饱、还有车马可以自己用,我已经很满足了。
”晏子出宫后,景公派大夫梁丘据给晏子送去四匹马拉的豪华大车,结果来回送了好多次,晏子都不肯接受。
景公很不高兴,立即召见晏子。
晏子到后,景公说:“先生不接受我的馈赠,那我也不乘车了。
”晏子回答说:“国君派我管理百官,我应该节省衣食,朴素勤俭,给百官和百姓作个榜样。
我努力的廉洁节俭,还恐怕他们奢侈浪费而不顾自己的品行。
现在,国君在上乘豪华大车,我在下也乘豪华大车,这样,我就没有理由去禁止百姓不讲礼义、追求奢华、铺张浪费的行为了。
”最后,晏子还是辞谢了景公的好意,没有接受豪华的车马。
古诗晏子春秋翻译赏析
古诗晏子春秋翻译赏析古诗晏子春秋翻译赏析《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书中记载了很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以及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事例,成为后世人学习的榜样。
晏婴自身也是非常节俭,备受后世统治者崇敬。
《晏子春秋》中有很多生动的情节,表现出晏婴的聪明和机敏,如“晏子使楚”等就在民间广泛流传。
通过具体事例,书中还论证了“和”和“同”两个概念。
晏婴认为对君主的附和是“同”,应该批评。
而敢于向君主提出建议,补充君主不足的才是真正的“和”,才是值得提倡的行为。
这种富有辩证法思想的论述在中国哲学史上成为一大亮点。
《晏子春秋》共8卷,包括内篇6卷(谏上下、问上下、杂上下)不完全真实,外篇2卷,计215章,全部由短篇故事组成。
全书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形象。
这些故事虽不能完全作信史看待,但多数是有一定根据的,可与《左传》、《国语》、《吕氏春秋》、《论语》等书相互印证,作为反映春秋后期齐国社会历史风貌的史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在《晏子春秋》中,晏子的节俭观念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晏子认为,节俭是一个贤人的基本品质,所以,他对那些富贵骄奢,铺张浪费的人或行为从心底里抱有一种反感。
他曾对齐景公的穷奢极欲进行了多次的批评。
他自己则从节俭要求和约束自己。
齐景公多次要给他调整住宅,还趁他出使在外替他建了一座新宅,他都坚决辞谢了。
当齐景公赏赐他车马时,他说:“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
”(《杂下》)这就是说,他要以节俭作表率,以防百姓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和道德败坏。
《晏子春秋》由于其思想非儒非道,所以,自古以来不太被人重视。
但是,深入其中,细心阅读,就会有不少收获。
古诗晏子不死君难翻译赏析
古诗晏子不死君难翻译赏析文言文《晏子不死君难》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
庄公通焉。
崔子弑之。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
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
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
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
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
兴,三踊而出。
人谓崔子:“必杀之。
”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注释】①晏子:即晏婴,字平仲,齐国大夫。
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
②其人:晏子左右的家臣。
③君民者:做君主的人。
④口实:指俸禄。
⑤昵:亲近。
⑥庸何:即“何”,哪里。
⑦兴:起立。
三踊:跳跃了三下,表示哀痛。
⑧望:为人所敬仰。
⑨舍:释放,宽大处理。
【翻译】崔武看见棠家遗孀就喜欢上她,便娶了她。
(齐国国王)庄公与她私通。
崔武杀了他。
晏子站在崔家的门外。
他家的佣人说:“(你打算)死吗?”(晏子)说:“(国王)只是我一人的君主吗,我干嘛死啊?”说:“走(离开齐国)吗?”(晏子)说:“我有什么罪吗,我为什么要逃亡?”说:“回家吗?”(晏子)说:“君主死了回哪呢?君主是民众的君主,难道是凌驾于民众之上的君主?君主的职责要主掌国家。
君主的臣子,岂是为了俸禄?臣子的职责要保护国家。
因此君主为国家社稷死就该随他死,为国家社稷逃亡就该随他逃亡。
如果是ORg为他自己死为他自己逃亡,不是他的私密昵友,谁去担这份责啊?况且他人立了君主却要将他杀死,我怎么能随他去死,随他去逃亡呢?我将回什么地方啊?”(崔大夫家的)门打开(晏子)进入,(晏子)将(国王的)尸体放在腿上哭,(哭完后)站起来,一再顿足离去。
别人(还)说崔先生你一定要杀他(晏子)的。
崔先生说:“(他)是民众指望啊,放了他得民心。
晏子春秋·景公问忠臣之事君何若晏子对以不与君陷于难第十九原文-翻译
晏子春秋·景公问忠臣之事君何若晏子对以不与君陷于难第十九原文|翻译【原文】公问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君也,何若?晏子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
公不说,曰:君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贵之,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可谓忠乎?对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奚死焉;谋而见从,终身不出,臣奚送焉。
若言不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谋而不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伪也。
故忠臣也者,能纳善于君,不能与君陷于难。
【译文】齐景公问晏子说:忠臣怎样事俸国君? 晏子回答说:国君有灾难时,不为国君殉身,国君出逃不追随。
景公不高兴,说: 国君分割土地分封给他,分封爵位而使他尊贵。
国君有难而不为他殉身,出逃而不追随,能称得上忠吗? 回答说: 进言而被采用,国君终生不会有灾难,臣子为何而死呢?出谋划策而被国君听从,终身都不会出逃,臣子为何去追随他呢?如果进言而不能被采用,有了灾难时为国君殉死,是糊涂地死;出谋划策而不被听从,国君出逃却去追随他,是巧诈虚伪。
所以,忠臣能使国君采用好的建议,而不让君王陷入灾难。
【繁体原文】景公問于晏子曰〔一〕:「忠臣之事君也何若〔二〕?」晏子對曰〔三〕:「有難不死,出亡不送。
」公不說,曰〔四〕:「君裂地而封之〔五〕,疏爵而貴之〔六〕,君有難不死〔七〕,出亡不送,可謂忠乎〔八〕?」對曰:「言而見用,終身無難,臣奚死焉〔九〕;謀而見從〔一十〕,終身不出〔一一〕,臣奚送焉。
若言不用〔一二〕,有難而死之〔一三〕,是妄死也;謀而不從〔一四〕,出亡而送之,是詐偽也〔一五〕。
故忠臣也者〔一六〕,能納善于君〔一七〕,不能與君陷于難〔一八〕。
」【繁体注释】〔一〕盧文弨云:「論衡定賢篇作『齊詹問』,『詹』疑『侯』字誤。
但下作『詹曰』,又似非誤。
」◎則虞案:說苑臣術引作「齊侯問於晏子曰」,是漢人所見本俱作齊侯。
治要及御覽六百二十一引與今本晏子同,惟治要無「于」字。
〔二〕盧文弨云:「論衡及說苑臣術篇『事』下皆有『其』字。
」◎劉師培校補云:「文苑英華六百九十五魏徵論治道疏引作『如之何』(校云一作『如何』),說苑臣術篇作『之事其君何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不死君难》原文和翻译
原文:标题:晏子不死君难作者或出处:左丘明
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
庄公通焉。
崔子弑之。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
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日:“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
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
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
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
兴,三踊而出。
人谓崔子:“必杀之。
”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
译文或注释:
崔武子见到棠姜,发现她很美,就娶了她。
齐庄公和棠姜私通。
崔武子杀死了庄公。
晏子站在崔家的门外。
左右的人说:“找死吗?”晏子说:“是我一个人的国君吗,我为什么要去死?”左右的人说:“想逃吗?”晏子说;“是我的罪过吗,我为什么逃走?”左右的人说:“回去吗?”晏子说:“国君死了,回哪儿去?作百姓君主的人,岂可凌驾于百姓之上?而是要管理国家。
作国君臣子的人,岂是为了自己的俸禄?而是要保养国家。
所以国君为国家而死,就跟着他去死;为国家而逃亡,就跟着他逃亡。
如果为自己而死,或为自己而逃亡,不是国君私人所宠爱的人,谁敢承担这件事?况且人家拥立了国君又杀掉他,我怎能为他而死?怎能为他而逃亡?又回到哪里去呢?”
门开了,晏子就进去,头枕在尸首的大腿上大声地哭。
哭完跳了三下,然后才走出去。
有人对崔武子说:“一定要杀掉他。
”崔武子说:“这是百姓所仰望的人,放了他能得到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