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科普:《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中国的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
![中国的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6bdebc6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11.png)
智能材料:研究具有感知、 响应和自适应功能的材料,
如智能纤维、智能涂料等
绿色材料:研究环保、可再 生和可降解的材料,如生物 降解塑料、绿色建筑材料等
跨学科融合发展
材料科学与工程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材料科学与工程在生物、医学、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在环保、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 材料科学与工程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应用
绿色可持续发展
环保材料:研发可降解、 可回收的环保材料
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减少碳排放
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经济 模式,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绿色建筑:推广绿色建筑, 提高建筑节能环保性能
绿色交通:发展绿色交通, 减少交通污染和拥堵
绿色能源:开发清洁能源, 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感谢观看
THEME TEMPLATE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高温超导材料:中国科学家成功 研制出高温超导材料,并在电力、 磁悬浮等领域取得重要应用
3D打印技术:中国科学家成功研 制出多种3D打印材料和设备,并 在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取得重 要应用
创新成果产业化
科研成果:新型材料、先进制造技术等 产业化途径:企业合作、技术转让、自主创业等 产业化成果: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等 产业化影响: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就业机会等
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项目:与 多个国家的科研机 构和企业合作,共 同开展材料科学与 材料工程的研究
国际学术交流:参 加国际学术会议, 发表论文,与国际 同行交流最新研究 成果
国际合作实验室: 与国际知名高校和 科研机构合作建立 实验室,共同开展 材料科学与材料工 程的研究
材料专业推荐阅读书单
![材料专业推荐阅读书单](https://img.taocdn.com/s3/m/0125646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8.png)
如果发现有值得推荐的好书或者更好的版本,可以微博私信@i黄琳,我们会及时更新,并在本书单底部注明您的贡献。
1.《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阿斯克兰德 / 清华大学
2.《走进材料科学》罗伯特 W.康 / 杨柯 / 化学工业出版社
3.《材料力学行为》考特尼 / 机械工业出版社
4.《金属力学》迪特尔 / 清华大学出版社
5.《高分子物理》何曼君等编 / 复旦大学出版社
6.《高分子化学》潘祖仁 编 / 化学工业
7.《塑料》克里斯·莱夫特瑞 / 杨继栋
8.《陶瓷》克里斯·莱夫特瑞 / 顾濛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9.《液晶》[英] 柯林斯 / 阮丽真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0.《材料的魅力》[英] 萨拉.加文塔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1.《纳米物理和纳米技术》沃尔夫 / 薛冬峰 / 机械工业
12.《仿生智能纳米界面材料》江雷 / 化学工业
13.《材料科学名人典故与经典文献》 杨平
14.《中国工业材料大典》海钦等主编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
15.《世界科学技术通史》麦克莱伦第三 / 王鸣阳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6.《能源重塑世界》[美] 丹尼尔·耶金 / 石油工业出版社
欢迎您也来完善这份书单,也欢迎你转发给需要的同学。
关于本微信的说明
1、秋叶大叔为《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读者和大学生建立的干货分享平台。
材料科学发展的历史
![材料科学发展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3652675a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c.png)
材料科学发展的历史材料科学是一门研究材料的性质、结构、制备和应用的学科。
它涉及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材料,包括金属、陶瓷、聚合物和复合材料等。
材料科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需求的不断增长,材料科学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古代材料科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的文明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自然材料,如石头、木头和兽皮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探索和发现更多的材料,例如金属。
青铜时代的到来标志着金属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人们学会了提炼和加工金属,使其在武器、工具和建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材料科学在18世纪和19世纪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这个时期被称为工业革命,它带来了许多材料科学的突破。
例如,英国科学家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这推动了煤炭和铁矿石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了冶金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
同时,化学的发展也为材料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发现了合成染料的方法,这为有机材料的研究打开了新的大门。
20世纪是材料科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许多新的材料被发现和开发出来,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塑料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人们开始使用塑料制造各种产品,如电器、汽车零部件和包装材料等。
此外,半导体材料的发展也推动了电子技术的革命,使得计算机、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得以发展和普及。
近年来,材料科学的发展越来越注重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人们开始关注可再生能源和可降解材料的研究。
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等新型能源设备的开发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同时,生物材料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如生物降解塑料和仿生材料等。
总结起来,材料科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材料科学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古代人类使用自然材料开始,到工业革命时期的冶金学和化学的突破,再到20世纪的塑料和半导体材料的应用,材料科学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简介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c9c4eda1eb91a37f0115c91.png)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课程简介材料工程基础Fundamentals of Material Engineering课程编号:1713L2001课程层次:专业课(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学分/学时:3/48先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适用专业: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内容简介:1. 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原来各类相对独立的材料学科,如金属、陶瓷、高分子材料等已经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与交叉,形成了材料科学发展的新特色。
形势要求必须将三大类材料在工程技术方面所具有的共性的内容综合为材料制备、加工、改性及复合四部分,尽可能将二级学科的内容有机地涵括在一级学科的教学课程中。
《材料工程基础》是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主干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必要的材料加工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材料加工工程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课程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材料制备、加工、改性及复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后继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突出讲授材料制备过程体系和单元操作的共性,适度反映该领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逻辑推理和创新的能力, 有比较熟练地运用材料工程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生产、科研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组织贯彻“加强基础,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原则,培养适应市场经济的高层次人才。
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使学生建立起全面、系统的材料工程背景知识;使学生能够针对实际问题知道如何合理地选择材料;使学生能够针对实际问题确定较为合理的材料制备与加工方法。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教材:周美玲,材料工程基础,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参考书:1•师昌绪,钟群鹏,李成功编,中国材料工程大典第1卷,材料工程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2. 谷臣清,赵敬忠,材料工程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 胡汉起,金属凝固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4. 果世驹,粉末烧结理论,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5. 刘雅政,材料成形理论基础,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材料科学发展的历史
![材料科学发展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400bb57a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8.png)
材料科学发展的历史1. 引言材料科学是一门研究材料结构、性能和制备方法的学科,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材料科学的起源开始,详细介绍材料科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材料分类、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起源与发展材料科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使用石器的时代,当时的人们开始意识到不同材料的特性和用途。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了金属、陶瓷和塑料等新材料,并开始研究它们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3. 材料分类根据材料的组成和性质,材料可以分为金属、陶瓷、聚合物和复合材料等几大类。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广泛应用于工程和电子行业。
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和耐腐蚀性能,常用于制作陶瓷器皿和建筑材料。
聚合物材料具有轻质、可塑性和绝缘性能,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和纤维制品等领域。
复合材料则是由两种或多种材料组合而成,具有综合性能优势,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4. 里程碑事件4.1 金属冶炼的发现早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人们就开始使用铜进行冶炼,并逐渐掌握了铜冶炼技术。
随后,人们发现了铁的冶炼方法,这标志着金属冶炼技术的重大突破,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4.2 陶瓷的发展陶瓷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材料之一,早在公元前10000年左右,人们就开始制作陶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陶瓷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从简单的陶器发展到精美的瓷器。
中国的青瓷、白瓷和景德镇瓷等都是陶瓷制作的杰作,对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4.3 聚合物的合成20世纪初,化学家发现了合成聚合物的方法,如合成橡胶和塑料等。
这些新材料的问世,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业生产方式。
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如塑料袋、塑料瓶等,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4.4 复合材料的应用20世纪后期,复合材料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出现,使得航空航天领域的飞机和火箭更加轻便和耐用。
其他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如建筑、汽车、体育器材等。
1980年以来中国材料科学发展的成就
![1980年以来中国材料科学发展的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fa623b42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7.png)
1980年以来中国材料科学发展的成就自1980年以来,中国材料科学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得益于中国政府对科技研究的重视和投入,以及科研人员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不懈努力和创新。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中国在材料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在材料科学的理论研究方面,中国科研人员不断提出新的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推动了材料科学的发展。
在材料制备方面,中国在金属材料、陶瓷材料、聚合物材料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例如在高温合金、高性能陶瓷、高分子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国际领先地位。
其次,在应用方面,中国的材料科学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巨大进展。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国研发了一系列先进的轻质材料和高强度材料,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在电子信息领域,中国在半导体材料、光学材料、磁性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推动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
此外,中国的材料科学研究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成果。
中国科研人员通过对环境友好材料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环保的材料利用方案,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同时,中国在资源利用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包括再生材料的开发利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等,有效推动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
最后,中国的材料科学研究取得的成果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
中国科研人员在国际材料科学领域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国际科学研究项目,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科学界的声誉和地位。
总的来说,自1980年以来,中国材料科学在理论研究、材料制备、应用领域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中国的材料科学研究将继续深化,努力创新,为我国的材料工业和科技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设计师大学推荐书目
![设计师大学推荐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59baea1b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7.png)
设计师大学推荐书目设计师大学推荐书目有时阅读过后我们都感到并不能记起什么,但是书中那些美好的东西都在冲刷我们的思想和灵魂,让我们成为一个干净的人。
下面就有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设计师大学推荐书目的相关信息,以供各位参考。
设计师大学推荐书目【一】《色彩圣经· 20世纪色彩潮流》莱亚特丽斯·艾斯曼著中央编译出版社· 由全球色彩权威Pantone的色彩专家撰写,详尽梳理20世纪色彩故事。
· 书中收录二百余幅代表性图片,按照年代筛分为80组关键词,并配有80组经典配色组合。
· 以色彩理论解读艺术、商品、装潢、时尚等领域,反映了潮流走向、时尚变迁与社会万象。
全球色彩权威Pantone,邀您共赏百年色彩变迁。
这部全彩的作品讲述了20世纪的色彩故事。
用耐人寻味的文字和引人入胜的图片评述诸多潮流元素,以色彩的标准语言潘通回溯近现代史,再现社会百态。
书中收录二百余幅具有代表性的图片,以十年为单位筛选出80个关键主题,辅以80组经典配色组合,涉及艺术、商品、装潢、时尚等领域,反映了潮流的走向、时尚的变迁及千万色彩的复兴,可谓包罗万象。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色彩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再诠释、再创造,那就拿起这本书,加入这趟炫目的视觉之旅吧。
《配色设计速查宝典》ArtT one视觉研究中心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配色设计速查宝典》囊括了所有设计人都渴望知道的配色法则,从基础原理到另辟蹊径的即效处方,从具有针对性的设计实例到反常规设计技巧,从必须知道的配色常识到风格独特的双色印刷。
不论你是设计专业的学生、一筹莫展的设计新人,还是一时灵感枯竭的设计师,都能快速查阅你所需的配色方案,提高你的设计效率,增加设计美感,培养你的设计敏锐度。
《配色设计速查宝典》以“速查”为特色,在基本配色理论和科学配色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人群及不同设计风格,从实用、简便、易于操作的角度出发,帮助读者解决配色设计的难点和问题,提高设计效率。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https://img.taocdn.com/s3/m/0982745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6.png)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是一部系统性、权威性、全面性的工程类著作,涵盖了材料工程领域的各个方面,是中国材料工程领域的权威参考书籍。
本大典汇集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对于推动中国材料工程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材料工程大典系统地介绍了材料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这包括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及其相互关系等内容。
同时,大典还详细介绍了各种材料的特性和应用领域,如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为材料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了全面的参考资料。
其次,中国材料工程大典还涵盖了材料加工、测试与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在材料加工方面,大典介绍了各种材料的加工工艺、设备及工艺参数的选择等内容,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掌握材料的加工技术。
在测试与分析方面,大典介绍了各种材料性能测试的方法和标准,以及常用的分析手段和仪器设备,为材料工程师提供了实用的测试指南。
此外,中国材料工程大典还涉及了材料工程中的新技术和新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材料工程领域也在不断创新。
大典介绍了各种新型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如纳米材料、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等,为读者提供了前沿的科技信息和发展趋势。
总的来说,中国材料工程大典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工程类著作,对于材料工程领域的专业人士、科研人员和工程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它不仅系统地总结了材料工程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还展望了材料工程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权威参考书籍。
相信随着中国材料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这部大典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中国材料工程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材料科学发展的历史
![材料科学发展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2f634d7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6.png)
材料科学发展的历史材料科学是一门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质、制备和应用的学科。
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材料科学的起源开始,详细介绍材料科学发展的历史。
1. 古代材料科学的起源古代人类开始使用材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
在这个时期,人们主要使用石头、木头、骨头等天然材料制作工具和武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金属材料,如铜、铁等。
这标志着人类进入了金属时代,也是材料科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2. 工艺材料的发展随着冶金技术的进步,人们掌握了更多的金属制备方法,如青铜制备技术、铁器制备技术等。
这些新材料的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如青铜器的浮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铁器的浮现推动了农业生产和战争的发展。
3. 现代材料科学的兴起现代材料科学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人们对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传统的材料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研究材料的结构和性质,以寻觅新的材料和改进现有材料的性能。
同时,人们还开始使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材料,如金相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
4. 材料科学的分支学科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浮现了许多分支学科。
其中最重要的包括金属材料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学、高份子材料学和复合材料学等。
每一个分支学科都研究不同类型的材料,并探索其结构、性质和应用。
5. 材料科学的应用材料科学的发展推动了许多领域的进步和创新。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新材料的应用使飞机更轻、更坚固,提高了飞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在能源领域,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得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得以实现。
在医疗领域,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得人工关节、生物材料和药物输送系统等得以应用,改善了人类的健康状况。
6. 材料科学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材料科学将会继续发展。
未来,人们将更加关注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研究新型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同时,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和功能材料等新兴领域也将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重点。
中国材料大会
![中国材料大会](https://img.taocdn.com/s3/m/63d705a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7.png)
中国材料大会
中国材料大会是中国材料科学领域的一次盛会,每年都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
材料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等专业人士参与。
本次大会将汇聚行业内的顶尖专家,共同探讨材料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材料科学事业的发展。
中国材料大会将围绕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展开深入讨论,涵盖材料
设计、合成与加工、性能表征与评价、材料应用等多个方面。
与会专家学者将分享他们在材料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理念,探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前沿问题,推动材料科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中国材料大会还将举办多场专题研讨会和学术报告,涉及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
的前沿技术和研究成果。
与会代表将有机会深入了解材料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拓展学术视野,搭建合作平台,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中国材料大会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代表参与,展示最新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技
术成果和产品,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助力中国材料科学事业的发展。
中国材料大会将为与会代表提供一个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材料科学事业的发展。
我们诚邀材料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师、企业家等专业人士参与本次大会,共同探讨材料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共同推动中国材料科学事业的发展。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1-26全)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1-26全)](https://img.taocdn.com/s3/m/b23961c5da38376baf1fae66.png)
中文名: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1-26全)资源格式: PDF发行时间: 2006年地区: 大陆语言: 简体中文简介:中国材料工程大典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共同组织全国39位院士、百余位各学科带头人、千余位材料工程专家共同执笔编写,全面反映当今国内外材料工程领域发展的最新资料和最新成果,集实用性、先进性和权威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工具书。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包括材料工程基础、钢铁材料工程、有色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工程、信息功能材料工程、粉末冶金材料工程、材料热处理工程、材料表面工程、材料铸造成形工程、材料塑性成形工程、材料焊接工程、材料特种加工成形工程、材料表征与检测技术等内容,涵盖了材料工程的各个领域、将最新的实用数据、图表与先进实用的科研成果系统地集合起来,并附应用实例,充分展示了材料工程各领域的现状和未来。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不仅可以满足现代企业正确选材,合理用材,应用先进的材料成形加工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降低产品成本,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而且对推动中国材料科学与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不断创新,促进制造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录:本套大典共26卷第1卷材料工程基础2006.1出版第2卷钢铁材料工程(上) 2006.1出版第3卷钢铁材料工程(下) 2006.1出版第4卷有色金属材料工程(上) 2006.1出版第5卷有色金属材料工程(下) 2006.1出版第6卷高分子材料工程(上) 2006.3出版第7卷高分子材料工程(下) 2006.3出版第8卷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上) 2006.出版第9卷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下) 2006.3出版第10卷复合材料工程2006.3出版第11卷信息功能材料工程(上) 2006.3出版第12卷信息功能材料工程(中) 2006.3出版第13卷信息功能材料工程(下) 2006.3出版第14卷粉末冶金材料工程2006.1出版第15卷材料热处理工程2006.1出版第16卷材料表面工程(上)2006.1出版第17卷材料表面工程(下)2006.1出版第18卷材料铸造成型工程(上) 2006.1出版第19卷材料铸造成型工程(下) 2006.1出版第20卷材料塑性成型工程(上) 2006.1出版第21卷材料塑性成型工程(下) 2006.1出版第22卷材料焊接工程(上)2006.1出版第23卷材料焊接工程(下)2006.1出版第24卷材料特种加工成型工程(上)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卷目(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出版第25卷材料特种加工成型工程(下) 2006.1出版第26卷材料表征与检测技术2006.3出版。
材料科学科普:《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材料科学科普:《中国材料工程大典》](https://img.taocdn.com/s3/m/e9695f17763231126edb11c3.png)
材料科学科普:《中国材料工程大典》导读:原文是师昌绪老师写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提出与内涵》,读后获益良多。
由于文章篇幅过长,总结了一个浓缩精华版。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简介:它是关于材料制备和测试、材料成形与加工工程的大型工具书,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组织编写,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担任编委会主任,师昌绪院士等做顾问,39位院士、1200余位专家教授共同执笔。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共26卷,近7000万字,是我国当前规模最大、内容最全面的材料工程工具书。
主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材料工程大典编委会参编:中国金属学会、中国化工学会、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复合材料学会支持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文章如下: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那些物质。
材料是物质,但不是所有物质都可以称为材料,如食物和药物,一般都不算是材料。
但是这个定义并不那么严格,如炸药、固体火箭推进剂,一般称之为“含能材料”,因为它属于火炮或火箭的组成部分。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0世纪70年代人们把信息、材料和能源誉为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
80年代以高技术群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又把新材料、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并列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
材料具有多样性。
从物理化学属性来分,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不同类型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
从用途来分,又分为电子材料、航天航空材料、核材料、建筑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
更常见的两种分类方法则是结构材料与功能材料,传统材料(基础材料)与新型材料。
结构材料是以力学性能为基础,以制造受力构件所用材料,当然,结构材料对物理或化学性能也有一定要求,如光泽、热导率、抗辐照、抗腐蚀、抗氧化等。
功能材料则主要是利用物质的独特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功能等而形成的一类材料。
材料科学发展的历史
![材料科学发展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a76d3594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f.png)
材料科学发展的历史材料科学是一门研究和开辟新材料的学科,它涉及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和应用等方面。
材料科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使用石器和金属器具的时代。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材料科学也经历了不断的进步和创新。
本文将详细介绍材料科学发展的历史,并探讨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1. 古代材料科学的起源材料科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使用石器和金属器具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研究和改进各种材料的性能,例如发现使用火烧石器可以提高其硬度和韧性。
古代人类还发现了一些金属材料,如铜和铁,并开始使用它们创造工具和武器。
这些发现为材料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工业革命时期的材料科学发展工业革命时期是材料科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新的材料和创造技术,如钢铁和铸铁。
这些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同时,工业革命也催生了新的材料需求,例如煤炭和石油等能源材料的开辟和利用。
这些进步为材料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领域。
3. 20世纪的材料科学创新20世纪是材料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重要的材料科学创新在这个时期诞生。
其中最重要的是半导体材料的发现和应用。
半导体材料的特殊性能使得电子器件的创造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成为可能。
此外,纳米材料的研究也在20世纪取得了重要发展。
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电子、光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4. 当代材料科学的研究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材料科学的研究方向也在不断拓展。
当前,材料科学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材料的研发:人们不断探索和开辟新的材料,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例如,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为能源传输和储存技术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 材料性能的优化:研究人员致力于改善材料的性能,例如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导电性等。
这些改进可以推动各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
- 可持续发展的材料:在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可再生材料和环境友好材料的研发。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书讯之十一:《中国材料工程大典》的特点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书讯之十一:《中国材料工程大典》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c943b12964bcf84b9d57be1.png)
第 4 有 色金属材料 工程 ( ) 20. 卷 上 061出版/5 元 1o 第 5 有 色金 属材料 工程 ( ) ຫໍສະໝຸດ 0. 卷 下 061出版/6 元 1o
第 6 高分子材料工程 ( ) 卷 上 第 7 高分子材料工程 ( ) 卷 下 2 0 . 出版/ 7 元 06 3 10 2 0. 出版/ 5 元 06 3 1o
附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卷 目
2 0. 0 6 1出版 / 7 1 o元 第 1 卷 粉 末冶金 材料工程 4 第 1 卷 材料热处理工程 5 2 0 . 出版/ o 元 06 1 2o 2 0 . 出版/ 6 元 06 1 10
第 1 材料工程基础 卷
第 2 钢铁材料工程 ( ) 2 0. 出版 / 1 元 卷 上 061 2o 第 3 钢铁材料 工程 ( ) 2 0. 出版 / 1 元 卷 下 061 2o
第 1 卷 材料表面工程 ( ) 06 1 6 上 2 0. 出版 / 3 元 10 第 1 卷 材料表面工程 ( ) 06 1 7 下 2 0. 出版 / 3 元 10 第 1 卷 材料铸造 戍形 工程 ( )2 0 . 8 上 0 6 1出版/ 7 元 1o 第 1 卷 材料铸造 成形工程 ( ) 0 6 1出版/ 3 元 9 下 20. 15 第 2 卷 材料 塑性成形工程 ( ) 0 6 1出版/ 3 元 0 上 20. 15 第 2 卷 材料塑性成形工程 ( ) 0 6 1 1 下 2 0 . 出版/ 5 元 1o 第 2 卷 材料焊接 工程 ( ) 2 0 . 出版/ 7 元 2 上 06 1 1o 第 2 卷 材料焊接 工程 ( ) 2 0 . 出版/ o 元 3 下 06 1 2o 第 2 卷 材料特种加工成形工程 ( )2 0. 出版/ 2 元 4 上 061 1o 第 2 卷 材料特种加 工成形工程 ( ) 0 6 1出版/ 2 元 5 下 20. 1o 第 2 卷 材料表征 与检 测技 术 6 20. 0 6 3出版/ 6 元 1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科学科普:《中国材料工程大典》导读:原文是师昌绪老师写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提出与内涵》,读后获益良多。
由于文章篇幅过长,总结了一个浓缩精华版。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简介:它是关于材料制备和测试、材料成形与加工工程的大型工具书,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组织编写,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担任编委会主任,师昌绪院士等做顾问,39位院士、1200余位专家教授共同执笔。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共26卷,近7000万字,是我国当前规模最大、内容最全面的材料工程工具书。
主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材料工程大典编委会参编:中国金属学会、中国化工学会、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复合材料学会支持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文章如下: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那些物质。
材料是物质,但不是所有物质都可以称为材料,如食物和药物,一般都不算是材料。
但是这个定义并不那么严格,如炸药、固体火箭推进剂,一般称之为“含能材料”,因为它属于火炮或火箭的组成部分。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0世纪70年代人们把信息、材料和能源誉为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
80年代以高技术群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又把新材料、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并列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
材料具有多样性。
从物理化学属性来分,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不同类型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
从用途来分,又分为电子材料、航天航空材料、核材料、建筑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
更常见的两种分类方法则是结构材料与功能材料,传统材料(基础材料)与新型材料。
结构材料是以力学性能为基础,以制造受力构件所用材料,当然,结构材料对物理或化学性能也有一定要求,如光泽、热导率、抗辐照、抗腐蚀、抗氧化等。
功能材料则主要是利用物质的独特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功能等而形成的一类材料。
一种材料往往既是结构材料又是功能材料,如铁、铜、铝等。
传统材料是指那些已经成熟且在工业中已批量生产并大量应用的材料,如钢铁、水泥、塑料等。
这类材料由于其量大、产值高、涉及面广泛,又是很多支柱产业的基础,所以又称为基础材料。
新型材料是指那些正在发展,且具有优异性能和应用前景的一类材料。
新型材料与传统材料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传统材料通过采用新技术,提高技术含量,提髙性能,大幅度增加附加值而成为新型材料;新型材料在经过长期生产与应用之后也成为传统材料。
1 材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纵观人类发现材料和利用材料的历史,每一种重要材料的发现和广泛利用,都会给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生活水平带来巨大的变化,把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前推进一步。
图1.1-1 各类结构材料重要性随年代变化图1.1-1以结构材料为主线,概述了材料的发展历史。
可以看出,自19世纪中叶现代炼钢技术出现以后,金属材料的重要性急剧增加,一直到20世纪中叶,人工合成有机材料、陶瓷材料及先进复合材料迅速发展,金属材料的重要性逐渐下降,但一直到21世纪上半叶,金属材料仍将占重要位置。
功能材料自古就受到重视,早在战国(公元前3世纪)已利用天然磁铁矿来制造司南,到宋代用钢针磁化制出了罗盘,为航海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
功能材料是信息技术及自动化的基础,特别是半导体材料出现以后,加速了现代文明的发展。
1947年发明了第一只具有放大作用的晶体管,10余年后又研制成功集成电路,使以硅材料为主体的计算机的功能不断提髙,体积不断缩小,价格不断下降,加之高性能的磁性材料不断涌现,激光材料与光导纤维的问世,使人类社会进人了信息时代。
因为硅是微电子技术的关键材料,所以有人称之为硅器件为代表的“硅材料时代”,再一次说明材料对人类文明起了关键的作用。
2 材料科学的形成与内涵“材料”是早已存在的名词,但“材料科学”的提出只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事。
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美国震惊,认为自己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先进材料落后,于是成立了十余个材料科学研究中心。
采用先进的科学理论与实验方法对材料进行深人的研究。
从此,“材料科学”这个名词便开始流行。
“材料科学”的形成实际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首先,固体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发展,为材料科学的形成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材料科学这个名词出现以前,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与陶瓷材料都已自成体系,目前复合材料也获得广泛应用,其研究也逐步深入。
但它们之间存在着颇多相似之处,对不同类型材料的研究可以相互借鉴,从而促进学科的发展。
最后,许多不同类型的材料可以相互替代和补充,能更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优越性,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
但长期以来,金属、高分子及无机非金属材料自成体系,缺乏沟通。
由于互不了解,不利于发展创新,对复合材料的发展也极不利。
尽管从材料发展需要和共性来看,有必要形成一门材料科学,但是由于各类材料的学科基础不同,还存在不小的分歧,特别是无机材料与有机材料之间分歧较大,但由于软物质科学的崛起,还可以软硬兼顾,互相借鉴。
材料科学所包括的内容往往被理解为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探索自然规律,这属于基础研究。
实际上,材料是面向实际、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是一门应用科学,研究与发展材料的目的在于应用,而材料又必须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才能制备出具有实用价值的材料来,通过批量生产才能成为工程材料。
所以,在“材料科学”这个名词出现后不久,就提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
换言之,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材料组成、结构、生产过程、材料性能与使用效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因而把组成与结构(composition-structure)、合成与生产过程(synthesis-processing)、性质(properties)及使用效能(performance)称之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个基本要素(basicelements)。
把四要素连结在一起,便形成一个四面体(tetrahedron),如图1.1-2a 考虑在四要素中的组成/结构并非同义词,即相同成分或组成通过不同的合成或加工方法,可以得出不同结构,从而材料的性质或使用效能都不会相同。
因此,师昌绪提出一个五个基本要素的模型,即成分(composition)、合成/加工(synthesis/processing)、结构(structure)、性质(properties)和使用效能(performance)。
如果把它们连接起来,则形成一个六面体(hexahedron),如图1.1-2b。
图1.1-2 材料科学与工程要素图3 先进材料是社会现代化的先导3.1电子技术的发展从电子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出材料所起的作用。
图1.1-3 集成电路发展历程随着芯片集成度的不断提高,单元体积和价格不断下降,图1.1-3说明芯片发展历程及与硅晶片尺寸的关系。
可以看出,40年间(1958~1998年),芯片集成度提髙了一百万倍,每单元价格下降到一百万分之一,由于芯片密度的大幅度提高,用以制造计算机的性能大为提高,如20世纪末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已逾每秒万亿次。
计算机是工业自动化的关键,计算机控制的精度决定于传感器的敏感程度。
因此,高精度、高灵敏度、性能稳定的各种类型的敏感材料便成为关键。
3.2光纤通信的诞生1966年高琨提出当光纤传输的损耗小于20dB/km时可实现光通信。
1970年采用石英掺杂氧化锗等,达到了这一指标,而后光纤通信比集成电路发展更快,代替了同轴电缆。
因为其信息容量比同轴电缆大几个量级,而且质量轻,消耗原材料少,保密性强,又抗电磁干扰,所以几十年来,从连接各个大陆的海底电缆到很多家庭,都遍布了光缆,成为现代信息高速公路与信息网络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3航空航天技术的进步21世纪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一靠信息网络的大发展,形成全球性的电子商业;二是运输工具的高效、远程、大容量。
前者是电子及光电技术发展的结果,后者是航空技术与水上、地面运输工具不断改进的结果,这些都与材料有着密切联系。
以飞机而论,由于战争的需要,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喷气技术,这种技术的实现是以髙温材料及高性能结构材料为依托的。
髙温合金的发展,使涡轮前温度不断提高;高比强度、高比刚度结构材料的不断进步,使今天大型客机的安全性及有效载荷大为提髙,续航时间不断延长,飞机发动机寿命显著延长,油耗不断下降。
从以上几个方面说明,材料,特别是先进材料与现代文明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且先进材料是先进技术的先导。
没有半导体和其他功能材料,就不会有今天的信息社会,没有高温和超高温材料及髙比强度、髙比刚度材料,就不会有今天的航空航天技术,从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人类社会的频繁往来就会发生很大困难。
4 传统材料(基础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可持续发展谈到传统材料往往和“夕阳工业”联系在一起。
实际上传统材料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密不可分的。
钢铁曾经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今天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也仍把钢铁视为支柱产业,因为钢有不可代替的优良性能,其价格又十分低廉,表1.1-2为一些结构材料的价格与其比强度的关系。
钢的价格与比强度的比值仅高于木材,而比任何其他材料都低。
同时根据多年统计结果,很多机械产品和材料的价格都在上涨,而钢的价格由于其工艺的不断改进、降低能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长期未上涨。
表1.1-2 一些结构材料的价格与其比强度的关系材料钢铝钛水泥木材比强度5.211.113.30.812.5价格/比强度(相对值)13.016.76.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