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形势下公司盈余分配纠纷解决路径之探讨

合集下载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探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探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探析引言盈余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收益减去开支后的净利润。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盈余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经营管理工作,可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果和市场声誉。

过度管理盈余可能会导致市场失落,从而影响公司的市场声誉和发展。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几个方面,探讨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盈余管理能力的评估方法在进行盈余管理能力的评估前,必须了解财务报表。

通常情况下,用来分析盈余管理能力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以下是几个盈余管理能力的评估指标:1.盈利能力:以盈余总额、资本回报率、净利润率为评价的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盈利能力的高低。

2.管理质量:该指标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衡量。

首先,可以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判断管理层是否有效地管理了企业。

其次,可以通过分析企业的竞争力来评估企业的管理质量。

3.准确性:该指标是评估企业财务报表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是管理层的一项重要职责。

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尽管管理盈余是成功企业所必需的,但这种管理活动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导致负面结果,包括:优化利润优化利润的目的是通过尽可能增加利润来提高企业的市场地位和赢取投资者的信任。

然而,如果企业盈余管理过于严格,可能会危及公司的声誉。

这可能会导致其他错误。

操纵成本有些企业在经营期间寻找各种方式来追求利润最大化。

其中一个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操纵成本来减少利润。

这种做法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声誉和财务记录。

非法操作一些企业在经营期间可能会追求资本回报率的最大化,而不考虑合法性和道德性。

这种非法操纵可能导致企业和员工承担更高的法律和财务风险。

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为了规范和管理盈余管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下面是一些可能的对策:加强风险控制可以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来规范盈余管理。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建立管理风险评估框架、制定科学的企业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等措施。

浅议公司盈余分配涉及的几点问题及应对

浅议公司盈余分配涉及的几点问题及应对

浅议公司盈余分配涉及的几点问题及应对公司一般不会放弃任何一次获取利润的机会,这是公司背后所承载的使命和宣言。

德国洪堡大学社会学教授汉斯—皮特·米勒也曾说过“公司往往带着他们的远见和计划闯入一片已经稳定的领域,并且会彻底颠覆这片领域,很多原有的公司因为他们的出现而破产。

这些新的公司成为市场领导者,这就是毁灭性的创造。

但这也是典型的市场经济活力。

”而公司的这种远见和计划闯入缘于智力与资本要素的组合,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利于公司价值及业绩提升。

股东基于公司经营业绩主张盈余分配,这反映出股东对公司利润的索取权。

实践中,由于公司盈余分配政策受法律、公司、股东等因素制约,这是盈余分配应考虑的问题。

《公司法》第37条、38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由全体股东组成。

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依照本法行使审议批准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审议批准公司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以及我国《公司法》第167条第3款规定,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

该法第167条第4款规定,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有限责任公司依照本法第35条的规定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

在实际公司运作过程中,基于满足公司未来业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例如为增强自身偿债能力,扩大生产经营和预防意外亏损,通过减少盈余股利分配,会增加公司保留盈余,相当于把股东投资的报酬作为对企业的再投资,从而减少了外部筹资需求,这与公司整体长远利益及发展应该是一致的。

但是过分强调满足公司未来业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即便当公司有可供发放的盈余的时候,却以各种理由不正当地拒绝向股东派发盈余,这侵犯股东合法权益。

《公司法》第100条和第109条规定,股利分配的方案由董事会制定并由股东大会通过,公司股利分配属于公司股东大会的决策事项。

浅析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对策

浅析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对策

浅析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对策1000字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该环节在近些年来备受关注。

盈余管理是指以合法的方法通过财务手段来增加企业的盈余,从而达到增加企业财务实力的目的。

盈余管理常常被用于策略实施、财务报告和分配利润等方面。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1、收益管理收益管理是一种以营收为主要目的的盈余管理手段。

它通过调整买卖价格和销售渠道等方式,促进公司营业收入的增加。

收益管理可以利用折扣、推销奖励、促销等方式来刺激客户消费,并且提高企业的口碑和销售额。

2、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制定和维护适当的成本水平,从而最大化盈余的管理手段。

成本管理的目标是在提供有竞争力的价格的同时确保产品质量。

其中,材料控制、劳动力管理以及制造计划与仓库控制都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3、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一种定期制定和监控的管理手段,可以帮助企业控制支出,从而在保持生产效率的同时实现盈余的增长。

预算管理通常通过制订预算计划、分配资金、控制支出以及制订预算调整计划等方式来实施。

4、节约成本节约成本是通过管理手段控制或降低企业的开支,从而实现盈余的增长。

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职业消费政策、优化运营系统等方式来实现。

此外,企业可以通过再生资源的利用来节约成本,例如以废旧设备或材料制造相同的产品。

5、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为了防止或降低企业盈利能力受到损害而设计的管理手段。

企业可以采取保险、合作风险控制、以及制定系统政策等方式来实现风险控制,从而保证企业的发展和盈余增长。

总结不同于企业经营过程其他环节,盈余管理往往是比较特殊和敏感的一环。

为了保证盈余管理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企业应该同时考虑管理手段和对策的综合性与实效性。

企业需要在实践中探索,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制定不同的策略,以达到实际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对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思考

对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思考

对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思考【摘要】企业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影响着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本文从盈余管理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企业的影响、监管与控制以及合法化与道德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企业需要重视盈余管理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监管机制的完善对盈余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严格监管和有效控制,才能防止盈余管理行为的滥用。

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引起企业和监管机构的重视,共同努力促进盈余管理的合法化与道德化,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企业盈余管理、财务报表、影响、问题、企业、监管、控制、合法化、道德化、可持续发展、监管机制、重视、完善。

1. 引言1.1 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重要性企业盈余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

盈余管理包括了对企业盈余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合理的调节和管理,以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和利益最大化。

对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盈余管理决定了企业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盈余管理不当会导致财务报表失真,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判断,造成信息不对称,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声誉。

盈余管理问题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发展前景。

合理的盈余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不当的盈余管理则会损害企业的经营利益,甚至导致企业面临破产风险。

企业管理层和监管部门都需高度重视盈余管理问题,加强对盈余管理的监督和控制,确保企业盈余管理合法、规范、透明,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盈余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强化道德约束和责任担当,促进企业盈余管理的合法化和道德化发展。

1.2 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是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采取的一系列手段和策略,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

盈余管理主要是指企业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对财务报表中的盈余数据进行调整,从而影响利润、收入和资产负债表等重要财务指标的表现。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引言我国的资本市场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并迅猛发展,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逐渐凸显。

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会计盈余是投资者进行决策时所需的最重要的信息,盈余管理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从而误导投资者的决策。

近年来国内外的利润操纵案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因此国内外学者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我国上市公司出于保上市、保配股、保盈利等目的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并损害了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并为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出一些治理对策可以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净化证券市场的投资环境,最终保证我国证券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盈余管理概念的界定美国会计学家 William.K.Scott在《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一书中认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是管理层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使其效用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还有一个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Katherine 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我国学者宁亚平认为“盈余管理有别于盈余造假和盈余操纵,是企业灵活运用会计准则所赋予的权利对会计数据进行调整以达到盈余操纵的目的,并且这些行为增加或者至少不损害公司价值”。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概念的界定有所区别,但是他们都认为盈余管理是合法的,且与会计政策的选择密切相关。

本文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层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利用会计准则中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通过选用粉饰企业财务数据的会计方法来披露公司的对外财务报表,以期达到各种特定目的的行为。

它是一个中性概念,是合法合规的,与会计造假不同。

盈余管理一旦超越会计准则及制度的规定便与会计造假无异,因此只能在准则或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利用各种手段来操纵财务报表,以追求更高的利润表现。

尽管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吸引投资者,但过度和不当的盈余管理行为,往往导致信息不对称、诈骗行为、甚至产生系统性风险。

本文将重点探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首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财务报表失真。

为了掩盖真实财务状况,一些上市公司通过虚构营业收入或缩小负债规模等手段,虚假地塑造公司财务健康状况。

这不仅误导了投资者,也对市场秩序造成了负面影响。

为解决这一问题,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审核,加大对违规公司的处罚力度,同时提高监管的透明度和科学性。

其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导致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个别公司会通过优化财务报告、隐瞒公司风险等手段来控制信息流动,使得内部人员可以更早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而外部投资者则处于劣势地位。

要解决这一问题,监管部门应建立更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并加强对披露信息的监管,确保及时、公正、全面的信息披露,保障投资者的权益。

第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可能导致投资者信任危机。

当投资者意识到公司存在盈余管理问题时,他们往往会对公司失去信心,导致投资者抛售股票,进而影响市场稳定。

为了恢复投资者信任,上市公司应通过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增加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的监督力度,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透明度和披露标准也要得到进一步提高。

最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对金融稳定产生潜在风险。

过度盈余管理有可能掩盖公司风险,给投资者带来误导,进而扩大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

为了防范这种潜在风险,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风险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监管机构和上市公司共同努力来解决。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审核,建立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加大对违规公司的处罚力度。

对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思考

对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思考

对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思考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盈余管理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盈余是企业运转的血液和灵魂,它直接影响到公司未来的发展和利润分配。

因此,正确地管理盈余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企业盈余管理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确企业的盈余目标。

企业盈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资本积累,提高股东的收益。

因此,企业需要合理规划盈余以达到这个目标。

在控制成本,提高营收的前提下,要考虑各种财务压力,比如偿还债务,期望利润等。

第二,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企业应该尽可能保证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以避免造成盈余管理风险。

公司应该根据财务监管的要求和标准,制定透明的财务政策和程序,同时加强内部审计和监控。

这不仅是对股东的负责,同时也是公平和规范运作的表现。

第三,如何处理盈余。

企业需要在积极发展的前提下,合理分配盈余。

如果选择现金分红,需要合理规划股息率和时间表;如果选择再投资,需要投资于有利可图的项目上。

不管是现金分红还是再投资,都需要保证盈余的稳健性,并使股东得到合适的回报。

第四,如何应对不确定性风险。

不可预见的客观因素,如自然灾害,政策变化,金融危机等都会对企业盈余造成重大影响。

在制定盈余管理策略和分配盈余时,企业应该考虑到现实和未来风险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准备。

总之,企业盈余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有挑战的任务。

企业需要在考虑股东利益和公司未来发展之间做出权衡。

因此,只有制定合理的盈余管理策略,加强财务透明度和内部控制,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防范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防范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防范对策【摘要】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当前经济领域中的一大重要问题,通过对其手段和对策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

本文首先介绍了盈余管理的定义与分类,然后重点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常见手段和对策,包括内控机制的建立和信息透明度的提升。

在提出了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以及强化道德建设等相应对策,以防范盈余管理行为对公司经营和社会稳定造成的负面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上市公司更好地管理盈余提供参考和建议,促进公司长期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

【关键词】盈余管理、上市公司、手段、对策、内控机制、信息透明度、监管力度、法律法规、道德建设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防范对策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在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盈余管理问题也成为关注的焦点。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为了达到某些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手段和技巧,通过调整财务报表上的数字来控制公司的盈余水平。

盈余管理的存在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失真,使投资者难以准确判断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从而影响投资决策。

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也备受关注。

一方面,一些上市公司可能会利用盈余管理手段来掩盖实际经营状态,夸大盈利能力;一些投资者可能会利用盈余管理手段来操纵股价,获取非法利益。

如何有效监管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防范潜在风险,提升市场透明度,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及防范对策的研究,探讨相关措施和建议,以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和资本市场稳定。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本研究对相关领域有何贡献或者价值。

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及防范对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直接关系着公司的财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深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更好地识别和监测公司财务报表中的问题,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浅析微小型企业的盈余管理方法和对策

浅析微小型企业的盈余管理方法和对策

浅析微小型企业的盈余管理方法和对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微小型企业的经营压力也越来越大。

如何有效地管理企业的盈余,成为了所有微小型企业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微小型企业的盈余管理方法和对策。

一、了解企业的盈余情况了解企业的盈余情况是做好盈余管理的前提。

只有了解了企业盈余的具体数额,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适的盈余管理计划。

因此,微小型企业必须深入分析自身的盈利来源,并有效地维护自身利润的稳定增长。

二、合理设置企业的盈利目标微小型企业的盈利目标不仅要有针对性,还要有可实现性,同时要考虑到企业发展的长远性。

企业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来制定盈利目标,同时还要留有一定的弹性,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

三、积极控制成本成本控制是盈余管理的重要环节。

微小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该积极控制成本,尽量避免浪费和无效消耗。

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安排生产流程、采用合适的生产设备、采购合适的原材料等方式来降低成本。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制度是企业维持正常运转和盈亏平衡的关键。

企业应该在理财方面采取最适宜的方法和手段,以增加企业的财务收益和安全性。

同时,还应该加强与银行、保险机构等财务机构的合作,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五、注重人事管理人事管理对于企业的盈余管理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微小型企业应该重视员工的产出效益,鼓励员工发挥潜能,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造性。

同时,企业也应该及时进行人力资源调整,合理控制人力成本。

六、加强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实现企业盈利的重要手段。

为了增加销售额和收益,微小型企业应该加强市场营销,积极开展推广活动,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盈余管理是公司为了使其业绩达到获得投资者认可的水平,或为了达到某些会计或财务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策略性做法。

这种做法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实现,其中最常见的包括收入操纵、支出操纵以及资产重估价值的变动。

然而,这种做法可能存在风险和不良影响,并可能会导致法律纠纷和严重的经济后果。

因此,应对盈余管理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以用来防止和控制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对策。

1.设定明确的财务目标和业绩标准为了避免盈余管理行为的出现,公司应该设定明确的财务目标和业绩标准,确保其真实和准确的反映了公司的业务状况和发展趋势。

同时,应该制定有效的财务管控政策和流程,加强财务制度的完善和监督,确保所有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及时性和透明度。

2.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是确保公司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的最佳手段之一。

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可以帮助公司发现和防止任何想要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可能性,确保公司遵守所有的财务规定和法律法规,避免未被发现的财务风险和诈骗行为。

3.强化道德和伦理意识公司应该树立正确的道德和伦理意识,严格遵守商业道德原则,确保所有公司员工、管理者和董事会成员都要尽可能地负责任,以实现公司最高利益为基准,制定符合道德与伦理法规的财务决策和行为,制定道德准则和管理规定,确保所有人员始终如一地遵守。

4.强化公司治理,保证公司治理结构和程序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公司治理结构应该是透明和公正的,确保公司股东的权益得到保障,同时,加强会计和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保证其审核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遏制潜在的利益攸关关系,防止其中的政治和利益冲突。

5.加强对市场监管的关注和调查加强对市场监管的关注和调查,对市场上的非法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惩罚性的制度保障,并追究涉及方的责任和法律责任。

通过行政执法手段,把盈余管理行为降到最低程度,确保市场的安全运转和各方利益的合法保障。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盈余管理是企业运营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的落实,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长期发展及盈利能力。

本文将围绕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展开讨论,为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盈余管理手段1. 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制定合理的预算,对各项支出进行合理控制,确保企业盈余的合理分配。

预算管理需要与各部门密切配合,确保预算的实施和达成。

2. 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盈余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合理的成本控制,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盈余率。

需要从生产成本、管理成本、销售成本等方面进行控制,精简各项成本支出,提高企业的盈余能力。

3. 资金管理良好的资金管理对盈余的保障至关重要,需要合理安排企业的资金运作,确保企业的资金周转灵活并且在合理的范围内。

还需要正确处理企业的盈余资金,确保盈余的最大化。

投资管理是盈余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环节,需要对企业的盈余资金进行有效的投资,获取更高的盈余收入。

需要对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确保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1. 加强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保障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项风险得到合理控制。

通过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预防盈余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和风险。

2. 完善监督机制完善监督机制是盈余管理对策的关键环节,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企业盈余管理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检查,确保盈余管理的合规性和公正性。

3. 提升盈余管理水平提升盈余管理水平是盈余管理对策的关键环节,需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盈余管理的认识和理解,确保企业盈余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4. 加强信息披露通过对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的讨论,可以看出盈余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盈余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盈利能力。

企业需要重视盈余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盈余管理体系,确保企业盈余的最大化。

需要加强对盈余管理风险的防范和监督,保障企业盈余管理工作的合规性和公正性。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透明度受到损害,监管不力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也会损害投资者的权益。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加强监管力度,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从而减少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未来有望通过加强监管和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可以包括更加细致的监管政策制定和更加严格的财务信息披露规范,以确保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有效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整体水平和投资者信心。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对策、监管、信息披露、透明度、现状分析、原因分析、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结论、展望、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盈余管理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手段操纵财务报表,以达到掩盖真实经营状况、误导投资者或者追求特定利益的行为。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严重性也逐渐凸显出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存在的问题及根本原因,提出可行的解决对策。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影响着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投资者的利益保护。

一方面,部分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盈余操纵行为,严重违反了财务报告准则和监管规定。

一些上市公司通过虚构盈余、隐瞒损失等手段,误导投资者,导致市场信息不对称,不利于市场的公平公正。

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现状,并提出有效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盈余管理问题的现状分析和原因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从监管与信息披露两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加强监管力度和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可以有效减少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公司对于盈余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以达到最大化股东权益的目的。

在盈余管理过程中,企业需要运用各种手段和对策来保障盈余的稳定增长和合理分配,以及防止盈余被滥用或浪费。

本文将从盈余管理手段和对策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话题。

一、盈余管理手段1. 股利政策股利政策是企业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直接影响到股东收益和公司的稳定性。

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股利政策来实现盈余合理分配和利用。

盈余较多时,可以适当增加现金股利或进行股息红利再投资计划,以提高股东收益和公司的财务实力;盈余不足时,则可以减少股利分配以保证公司的运营资金。

2. 固定资产投资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盈余的增值,而固定资产投资是一个长期可持续的手段。

企业可以通过盈余投资于固定资产,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盈余的合理增长。

3. 现金管理盈余管理还包括对现金的合理管理和利用,企业可以通过现金管理来保持盈余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企业可以建立现金规模和运营资金的合理比例,避免盈余过多导致现金积压,也可以根据需要适时进行现金调剂,以保障企业正常经营。

4. 偿还债务盈余管理还包括对债务的管理,企业可以通过盈余偿还债务来降低财务风险和减少财务成本。

盈余较多时,可以适时偿还债务以减轻财务负担,提高信用等级,盈余不足时可以通过债务融资来补充流动资金,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

1. 设立盈余管理制度企业应制定完善的盈余管理制度,明确盈余分配和利用的原则、决策程序和责任主体,以提高盈余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盈余管理制度应依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盈余规模来确定,确保盈余合理分配和利用。

2. 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控制是盈余管理的重要对策,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于盈余的监督和管理。

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防范盈余滥用和浪费,提高盈余的使用效率和合理性。

3. 强化审计监督企业应加强对盈余的审计监督,确保盈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对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思考

对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思考

对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思考引言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企业盈余管理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企业的盈余管理涉及到会计估计、利润分配、税收筹划等方面,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企业盈余管理问题展开一些思考,并探讨其中存在的一些挑战和解决方案。

背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盈余管理是不可避免的。

盈余管理有助于企业提高利润、增加股东权益,同时也有助于企业掩盖亏损、避免税收等。

然而,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导致信息不对称、损害股东利益,甚至危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实现合理、可持续的盈余管理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盈余管理的挑战1. 会计估计会计估计是盈余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企业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可以通过调整会计估计来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

然而,会计估计的主观性和复杂性往往容易导致误差和操纵。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企业需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会计估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利润分配盈余管理还涉及到企业如何分配利润。

在盈余分配中,企业可能面临的挑战包括合理回报股东、保留盈余用于未来发展、满足各种利益相关者的要求等。

合理的利润分配需要企业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并制定适当的政策和程序。

3. 税收筹划盈余管理也与税收筹划密切相关。

企业可能通过合理的税收规划来降低税负,从而提高盈余。

然而,过度的税收筹划可能违反法律法规,导致企业面临风险和处罚。

因此,企业需要在税收筹划中遵循合法、合规的原则,并与税务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解决方案1.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为了应对会计估计中的挑战,企业需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这包括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明确审计标准和程序、制定风险管理政策等。

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可以提高会计估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操纵的风险。

2. 审慎的盈余分配政策为了合理分配利润,企业需要审慎制定盈余分配政策。

这涉及到考虑股东权益、未来发展需求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企业可以考虑建立分红政策、回购政策、再投资政策等,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探讨

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探讨

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探讨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盈余管理的涵义何为盈余管理?如今被普遍认可的是Hed、和ahlen 于1999年对盈余管理所作出的解释:当管理者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建经济交易时,运用判断改变财务报告,从而误导一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根本经济收益的理解,或者影响根据报告中会计数据形成的契约结果,盈余管理就产生了。

从盈余管理的涵义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三点: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当局。

企业管理当局,无论是董事会、总经理还是高级管理人员,他们作为企业信息的加工者和披露者,有权利选择会计政策和方法,有权利变更会计估计,有权利安排交易发生的时间和方式等。

而信息的不对称和信息披露的不完全为他们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

第二,在盈余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当局是有目的、有意地选择对自身有利的会计政策或交易安排,即管理当局是有意图的。

第三,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在于获得自身利益。

虽然盈余管理的直接结果是使得一些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经济收益产生误解,但其最终目的是使得自身利益最大化。

二、盈余管理存在的动因及手段分析(一)终极动因毋庸置疑,企业盈余管理的终极动因是获取私人利益。

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制企业是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为基础的,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

这种关系使得高层管理者通过盈余管理获取了巨大的私人利益,而股东、底层雇员却成了名副其实的受害者。

企业盈余管理的终极动因是十分明确的,即获取私人利益。

一般认为,通过盈余管理获取私人利益的主体是掌握企业管理权的高级雇员,包括总经理、部门经理和其他高级主管。

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制企业是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为基础的,公司的大股东可能并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真正掌握管理权的往往是公司的高级雇员。

由于管理者与股东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他们都有各自的小算盘。

浅析企业利润分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企业利润分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本科生毕业论文浅析企业利润分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如何使中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不断改善,这是许多人特别关注企业利润的条件。

“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对于不同行不同规定的,按照一对一的比例分别。

在目前阶段,主要的问题在于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的投资和回报失衡,国家财政的国有企业“偏爱”,国有企业上缴利润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再分配的行业,企业高管付出太大较高等问题,不利于实现利润分配的公正。

本文主要从我国国有企业中体现的利润分配管理问题来分析的,如何正确合理的解决利润分配管理,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必须条件,这些问题包括内部和外部。

提出了国企利润分配管理的策略,只有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才能从根本上减轻财政包袱,最后可以使民众得到各自应得的回报。

关键词: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社会公平AbstractAlong with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management status, improving, the enterprise profit distribution has become the object of attention. The state-owned capital gains for the central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terim measures \"to not peers also, different rules, according to the corresponding proportion. At presen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re mainly: state-owned capital investment and returns ratio imbalance, national finance \"preference\"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redistribution of unreasonable income gap widening, corporate executives and industry high pay too high, not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fair distribution of profit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profit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and the solution of these problems is very important to how to distribute profit for the enterprise success or not, these problems mainly include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and external.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profit allocation management, first of a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tate-owned enterprisesmanagement level improved, can fundamentally relieve fiscal burden, to form a good circulation of cash flow, and second, to the profit of country, enterprise and worker to make more complete and reasonable enterprise profit distribution.Keywords: state-owned enterprise profit allocation social justic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绪论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相关理论概述 (2)2.1 利润分配的概念 (2)2.1.1 利润的概念 (2)1.1.2 分配的概念 (2)2.1.3 利润分配的概念 (3)2.2 利润分配对公司的意义 (3)2.3 利润分配的方式 (4)3 企业利润分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5)3.1 国有资本投资与回报比例失衡 (5)3.2 我国财政对国有企业的“偏爱” (5)3.3 我国国有企业所上交利润的再分配不正确 (6)3.4 行业收入差距拉大、企业高管高薪过高 (7)4 解决企业利润分配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8)4.1 国有企业需准确定位 (8)4.2 调整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 (8)4.3 加强对我国国有企业收益的监管力度和权利 (9)4.4 建立国有企业账本公开制度 (10)5 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1 绪论1.1 选题背景我国企业在利润初次分配和社会福利中,根据国有企业的利益来确定公共预算。

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探讨

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探讨

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探讨[01]目录摘要 (4)前言 (5)一、盈余管理的定义 (5)(一)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 (5)1、盈余管理不会增减实际盈余 (5)2、盈余管理必然会同时涉及经济收益和会计数据的信号作用问题 (5)3、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 (6)4、盈余管理的客体主要是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 (6)5、盈余管理的目的既明确又非常复杂 (6)(二)盈余管理存在的动因 (6)1、企业管理当局需要完成其受托经济责任 (6)2、出于签订债务契约的考虑 (6)3、避免巨额的政治成本 (7)(三)盈余管理的必然性 (7)(四)盈余管理的可行性 (7)二、盈余管理的方法 (8)(一)变更会计政策 (8)(二)改变应计项目金额和虚构交易可虚增资产 (8)(三)改变交易时间 (8)(四)创造特殊交易 (8)1、关联方交易 (8)2、资产重组 (9)(五)资产评估 (9)三、盈余管理的影响 (9)(一)盈余管理的正面效应 (9)1、适度的盈余管理可以维护合同的有效性,减少契约成本 (9)2、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传递内部信息的一种手段 (9)3、适度的盈余管理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 (10)4、适度的盈余管理可以降低企业的政治成本 (10)5、适度的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合法避税的政策 (10)(二)盈余管理的负面效应 (10)1、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 (10)2、损害上市公司的长远利益 (10)3、违背会计职业道德 (10)四、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 (11)(一)建立道德评价标准, 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 (11)(二)推进监管政策的市场化改革, 清除诱发盈余管理的政策因素 (11)(三)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 缩减盈余管理的空间 (11)(四)健全公司的治理结构, 形成抑制盈余管理的内部约束机制 (12)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摘要盈余管理问题是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

如何正确处理企业的利润分配问题

如何正确处理企业的利润分配问题

如何正确处理企业的利润分配问题随着企业运营的发展,利润分配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正确处理企业的利润分配问题对于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正确处理企业的利润分配问题。

优化内部分配机制企业内部分配机制是确保利润公正分配的重要途径。

首先,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挖掘和激励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

通过将绩效与利润挂钩,激发员工积极性,促进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

其次,在分配机制中应考虑员工的贡献和岗位职责,以确保利润分配公平合理。

例如,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成果、技能水平和责任程度来确定分配比例,使每个员工都能得到应有的收益。

充分尊重合作伙伴权益利润分配问题不仅涉及企业内部员工,还涉及到与企业合作伙伴的关系。

在与供应商、分销商、合作企业等合作时,应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制定合理的合作合同。

合同应明确规定利润分配的比例和方式,确保双方权益均得到尊重和保护。

同时,要加强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及时解决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和纠纷,共同分享企业发展带来的利益。

合理规划资本运营企业的利润分配也离不开对资本运营的合理规划。

首先,企业应优化资本结构,合理配置资金。

通过精确的资金需求预测和合理的资金运作,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降低资本成本。

其次,要注重风险控制,合理规避经营风险。

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和分散投资,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保护企业的利润。

最后,企业还应积极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优化企业的融资环境,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分配机会。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正确处理企业利润分配问题还需要企业担起社会责任。

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福利和社会发展。

通过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关注员工培训和发展,提高员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时,企业还应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回报社会,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和信誉,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誉和积极的社会影响力。

总结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正确处理利润分配问题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浅议公司盈余分配涉及的几点问题及应对

浅议公司盈余分配涉及的几点问题及应对

浅议公司盈余分配涉及的几点问题及应对公司盈余分配是每个企业在年度财报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它涉及企业的经营效益、投资方向和未来发展,因此需要仔细考虑。

下面就几个与公司盈余分配涉及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盈余分配的权利归属企业内部的股东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盈余分配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

对于内部股东而言,他们在公司中拥有投资、经营、控制等权力,因此对于盈余分配的决策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但是,外部利益相关方也对盈余分配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因为他们需要分红或获得其他的经济利益。

对于内部股东而言,由于他们对企业拥有的控制权,因此他们通常会优先考虑维护企业的长远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盈余分配计划。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补充资本、扩大规模、技术升级、员工激励等等。

而对于外部利益相关者而言,他们一般会更关注的是短期的经济效益,并强调分红和回报。

对于这种情况,企业需要采取一些应对策略,例如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时,让内部股东参与其中,并通过制定合理的分配机制,来调节内外部利益相关方的关系。

二、盈余的分配方式企业盈余的分配方式通常包含现金股利、股息再投资、股票分红等,不同的分配方式会对企业带来不同的影响。

例如,现金股利能够直接为股东带来经济收益,帮助企业提高股东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而股息再投资则能够帮助企业扩大规模和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进行盈余分配时,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计划,选择合适的分配方式。

同时,也要考虑股东的利益诉求,并采取适当的沟通方式,使得股东对盈余分配计划能够产生信任和满意度。

三、实行公平公正对于盈余分配的决策过程,企业需要保证公平和公正。

为了避免内部股东的利益倾向,企业可以建立一个分配委员会,包括多个内部和外部的代表,以及一些行业专家。

在决策时,分配委员会需要全面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各方利益,出于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做出决策,并定期向股东、投资者和公众进行信息披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实务法制博览2019年07月(中)当前形势下公司盈余分配纠纷解决路径之探讨洪震亮浙江震天律师事务所,浙江绍兴312000摘要:股权投资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取得投资回报,投资者如何实现合理预期,获得合理回报,是众多股东内心之真正需求。

但实践中,经常会发生股东(特别是小股东)投资后,即使公司处于盈利状态,但是仍然无法获得利益分配,投资利益回报不能实现的情况。

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公司经营效益较好,多年来积累了不少利润,但股东会却不作出盈余分配决议的情况,此时,由于盈余分配的程序性条件并未成就,即便是股东起诉公司要求分配利润,也往往无法得到判决的支持。

本文针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如何通过合法有效路径取得盈余分配进行探讨。

关键词:当前形势下;公司盈余分配;解决路径中图分类号:D922.29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20-0163-02作者简介:洪震亮(1973-),男,汉族,浙江绍兴人,本科,浙江震天律师事务所,律师,研究方向:执行类,民商事类等。

一、公司盈余分配纠纷诉讼现状分析根据Alpha数据库,截止2018年6月7日时间节点统计的裁判文书来看,从2009至2018年公司盈余分配纠纷案由项下,共有3108份裁判文书,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2014年呈现明显上升势头。

通过对裁判文书分析得出,完全胜诉的案件在此类案由项下并不是很多,主要原因有,公司盈余分配权的法律依据是股东享有按照实际出资比例分取红利的权利。

同时,公司章程通常也都会对盈利发配实施规定,这些规定可以视为公司分红权利的合同依据。

股东有权要求公司分红,但一般公司章程对分红都规定了前置程序,常见的限制大多为需经股东会审议,按照股东会的盈余分配决议才可进行分红。

因此,在没有股东会分红决议的情况下,直接诉讼后败诉的案件占比非常高。

二、公司盈余分配纠纷实务操作可行性分析实践中,有些“铁公鸡”公司虽然收益颇丰,待分配盈余数额可观,但却一毛不拔,造成股东,尤其是弱势股东和小股东预期利益无法得到满足,权益受到损害。

有些公司被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把控,有条件通过关联交易和不合理高薪间接分红,压榨本应属于小股东的利益。

甚至有些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通过上述方式逼迫小股东黯然离场。

本文即探讨在这种情况下,有限责任公司弱势股东和小股东如何维护自身权利。

此前,笔者主办了一起弱势股东盈余分配纠纷案件,案件办理过程中,笔者不断思考通过什么方式救济?救济的步骤有哪些?前置条件有哪些?最终的法律效果是否能达到委托人的心理预期?要想打开盈余分配救济通道,首先需要一块“敲门砖”。

股东知情权系有限公司股东的重要权利,笔者认为,以《公司法》第33条为依据,以股东知情权为“敲门砖”,正是打开盈余分配救济通道的上佳选择。

接受委托人A的委托后,笔者遂通过发函件方式,要求查阅和复制公司法33条规定的相关材料。

函件发出后,公司B实际控制人来电口头表示可以提供给A相关材料查阅,但之后并没有实际行动,等到公司法33条的规定的程序性期限届满后,笔者与委托人A商讨后遂决定双管齐下,一边准备相关诉讼证据材料马上提交法院起诉,一边改变催告内容后继续连续发函施压。

公司B收到多份函件后,实际控制人可能感到压力山大,也有可能是实际控制人从大局出发,考虑到公司僵局显然也不利于公司的良性发展。

实际控制人在中间人陪同下主动找到A,要求协商处理A与公司B 之间的盈余分配等问题。

之后通过两轮非诉方式谈判,最终达成了解决方案。

虽然该解决方案并不是最佳方案,但是应该说在目前我国《公司法》制度下,以非诉方式解决公司盈余分配纠纷,不失为明智之举。

三、思考与建议:公司盈余分配解决路径在实践中,股东主张红利分配,务必完备两个前提:一是实体要件,即公司必须具有可分配的完税后利润盈余;二是程序要件,即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作出分配利润的股东(大)会决议。

通常情况下,这两个要件缺一不可。

基于公司资本维持原则,公司盈余分配的资金来源应该是什么呢?肯定不能是公司的注册资本金,而只能是公司的利润。

判断是否具有可分配利润,不仅要有股东会决议分配公司盈余的形式要件,还必须有符合《公司法》规定的且依法经过审查验证的财务报表和利润分配计划的实质要件。

司法对有无利润的判断上需从合法的会计年度终了时的财务会计报告、年度利润司法审计报告等证据审查中作出判断。

但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很难对盈亏情况作出判断,也就是说让小股东证明公司具有税后盈余,可谓“难以上青天”。

目前司法实践中的盈余分配纠纷,主要是盈余分配给付请求权纠纷。

也就是股东会已经做出分配利润·361·2019年07月(中)法制博览法律实务的决议,由于各种原因,股东未能取得该盈余而产生的争议。

产生此类司法现状的原因是法院不倾向于干预公司内部决策。

公司在经营中存在可分配的税后利润时,就如何分配产生冲突的解决原则属于公司自治范畴,要不要进行公司盈余分配、分配多少、怎么分,应当由股东会作出公司盈余分配的具体方案。

但是,极少部分股东千方百计藏匿公司利益、暗度陈仓地分配利润时,就会让其他股东在利益上受到损失,这种现象如出现在公司内部,那么这时就有必要司法适当介入,进行干涉。

盈余分配通过公司自治实现,最大的局限性在于,一旦有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操纵股东会,完全可以通过股东会决议实现自身目的而忽略甚至恶意侵害小股东的合法权益,甚至有些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召开股东会不分红,而通过不公允关联交易等手段攫取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小股东理论上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寻求救济:一是依据公司法第74条第1款主张权利,但依该途径救济,须满足“五年连续盈利,五年连续不分配”之条件,若未满五年则不得适用该条款。

实践中,该条款形同虚设,不能满足小股东“救急”之用。

二是《公司法》第22条,根据具体情况申请确认股东决议无效,或者申请撤销股东决议。

但司法实践,也是收效甚微,无法保障小公司盈余分配权之行使。

公司盈余分配纠纷救济途径难道真的如此难以打开?笔者认为不然,实践中解决途径还是有据可循。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第15条的但书规定,结合《公司法》第20条,小股东只须证明存在第20条规定的滥用股东权利的行为,且与不分红有因果关系并造成了股东损失即可主张盈余分配。

《公司法解释四》第十四条、第十五条同样强调了上述《公司法》规定的内容。

当然根据实务经验,笔者发觉类似“年年有利润,而年年未盈余分配”之公司,其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往往已经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偷税罪、挪用资金罪等刑事犯罪,若能在以股东知情权纠纷、损害股东利益责任纠纷为由,“曲线救国”,打开公司盈余分配纠纷之“通道”的同时,对“铁公鸡”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予以刑事控告,往往能得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四、结语目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尝试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精神指导公司盈余分配纠纷之解决途径。

如何打造最佳营商环境?打造营商环境,最终目的是聚企业聚人心,可持续发展地方经济。

从本文分析可知公司盈余分配在实务操作和司法实践中,确实存在一些屏障,如何在实务中寻找一条优势路径,对投资者利益回报进行有效、及时地保护,以解决不断涌现的公司盈余分配纠纷,既有利于增强投资者创业创新的积极性,更有利于营商环境的提升和完善。

[参考文献][1]刘敏,王然.论股东盈余分配请求权的司法救济[M ].社会科学研究,2015(03).[2]尤甜.在司法干预与公司自治之间———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盈余分配权分析[M ].法制与经济,2017(01).[3]陈哲铠.盈余分配请求权的司法救济[M ].法制博览,2017(08).(上接第162页)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条关于法定代理人一般不能代理被代理人放弃继承权的规定,即使被告戴某代理被告肖某某作出了放弃继承遗产的意思表示,该代理行为也不发生相应的法律效力,故判决肖某某在其继承遗产价值范围内对债务承担清偿责任。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法院认为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放弃继承应由其法定代理人做出,但因为法定代理人一般不能代理其放弃继承权的规定,所以最后只能判决其在其继承遗产价值范围内对债务承担清偿责任。

那么这样的判决是否合理呢?我们来举个例子:假设案涉未成年人仅出生两个月,如果法院不认可其法定代理人代为作出的放弃继承声明,那么判决下来进入执行后,这个两个月大的孩子就将成为失信被执行人!这样的结果显然是非常可笑且很难让人接受的。

对此,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坚持以人为本,避免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成为失信被执行人。

因为让一个孩子或者一个精神病患者成为失信被执行人显然是对法律的亵渎,是非常可笑的一种现象。

这种情况下,法院除了要查明债务人生前留下的遗产、继承人的继承情况外,还应着重审查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已实际继承的遗产是否足以清偿债务,如果其所继承的遗产足以清偿债务,那么就应当首先考虑保护其继承权,不予认可其法定代理人做出的放弃遗产继承声明;如果其能继承的遗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无论遗产被继承与否,都应当认可其法定代理人做出的放弃遗产继承的声明。

六、结语通过上述论证分析,笔者认为分清继承人在遗产继承范围内对债务承担清偿责任的界限意义重大,应当出台明确的举证分配制度,明确当继承人不能完成遗产存续及继承事实的举证义务时,应当承担债务清偿责任。

同时,应当区分继承人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情况,分别处理。

[参考文献][1]汪洋.遗产债务的类型与清偿顺序[J ].法学,2018(12):174-192.[2]林娴,陈中云.被继承人债务清偿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9):171-172.[3]刘薇薇.遗产管理制度研究[D ].郑州大学,2018.·4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