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损伤时有机阴离子转运子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合集下载

oat1蛋白结构

oat1蛋白结构

oat1蛋白结构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OAT1蛋白,即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1(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 1),是一种在人体肾脏细胞中表达的转运蛋白。

它在体内负责将有机阴离子从尿液中转运回到血液循环中,从而维持体内的离子平衡。

OAT1蛋白结构的研究对于理解其功能机制、药物转运以及药物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OAT1蛋白是一种单个跨膜蛋白,其结构由多个螺旋结构和环状结构组成。

它由12个跨膜序列组成,其中第3、4、5、6、10和11个跨膜螺旋结构对于其功能尤为重要。

这些跨膜结构构成了一个通道,负责将有机阴离子从细胞外转运至细胞内。

OAT1蛋白还具有多个结合位点,包括底物结合位点和离子结合位点,通过这些结合位点,蛋白质可以与有机阴离子和钠离子进行结合,从而实现转运功能。

除了跨膜结构外,OAT1蛋白的结构中还包括多个糖基化位点和调节蛋白,这些因子对于其功能的调控具有重要作用。

糖基化位点可以通过糖基化修饰来影响蛋白的折叠和稳定性,从而影响其转运功能。

调节蛋白则可以通过与OAT1蛋白相互作用,调控其在细胞内的定位和活性。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对OAT1蛋白结构的研究,逐渐揭示了其在药物转运和代谢方面的重要作用。

许多药物,尤其是抗生素、抗癌药物等,通过OAT1蛋白进行转运,进入肾脏细胞,最终从尿液中排泄出去。

对于OAT1蛋白结构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我们设计更有效的药物以及预防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OAT1蛋白的结构还对于了解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有研究表明,OAT1蛋白在肾脏疾病、痛风和结石等疾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进一步研究OAT1蛋白的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生机制,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OAT1蛋白结构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其功能机制和药物代谢的理解,还能够为新药研发、药物治疗和疾病预防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参考。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我们对OAT1蛋白结构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入,为医学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大鼠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范围

大鼠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范围

大鼠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范围
大鼠的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是一类重要的膜蛋白,在大鼠
身体中扮演着运输有机阴离子的关键角色。

这些有机阴离子包括药物、代谢产物和其他生物活性分子。

大鼠的OAT在肝脏、肾脏、肠
道和其他组织中广泛表达,对于体内外物质的转运和代谢具有重要
意义。

在大鼠中,OAT的范围涵盖了多个组织和器官。

在肾脏中,OAT
主要分布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基底膜上,负责调节尿液中有机阴离
子的排泄和重吸收。

在肝脏中,OAT则位于肝细胞的胆小管侧膜上,参与胆汁中有机阴离子的排泄。

此外,OAT也在肠道、脑组织和其
他重要器官中发挥作用,对有机阴离子的转运和代谢起着重要作用。

从分子水平来看,大鼠的OAT是由一系列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组成,包括Oat1、Oat2、Oat3等不同类型的转运体。

这些OAT在大鼠
的不同组织中表达量和功能可能存在差异,从而影响着有机阴离子
的转运和代谢过程。

总的来说,大鼠的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在肾脏、肝脏和其他
重要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有机阴离子的转运和代谢具有广泛
的范围和重要的生理功能。

对于深入理解大鼠体内有机阴离子代谢和药物转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肾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在尿酸转运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肾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在尿酸转运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肾脏 是尿酸排泄 的主要 器官 , 人体 内的尿 酸约 2 / 3经 肾
脏排 泄 , 1 / 3 从 肾外排泄… , 例如肠 道排泄 。肾脏对尿 酸的排 泄经 过了肾小 球 的滤过 、 分 泌前 的重 吸收、 肾小 管 的主5 5个 氨基 酸残 基 , 1 2个假 定 的跨 膜 区 域( T M s )以 及 细 胞 内 部 的- N H :和- C O O H 末 端 组 成 。

t r a n s p o r t e r s ma i n t a i n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t h e b la a n c e b e t we e n r e - a b s o r p t i o n a n d s e c r e t i o n o f t h e o r g a n i c a n i o n . T h e ma in r e so a n f o r h y p e r u r i c e .
安 徽 医 药 A n h u i Me d i e a l a n d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J o u r n a l 2 0 1 3 Ma r ; 1 7 ( 3 )
・ 3 6 1・
◇综述 与讲 座 ◇
肾脏有机 阴离子转运体在尿 酸转 运中的作 用研究进 展
LI U We i ’ , LI U Zhi 。 g a n g , L UO Mi ng — l i ’ 。 e t a l
( 1 . G e n e r a l H o  ̄i ml o fG u a n g z h o u Mi l i t a r y C o m m a n d o fP L A , G u a n g z h o u , G u a n g d o n g 5 1 0 0 1 0 , C h i n a; 2 . S o u t h e r n Me d w a l U n w e r s i t y ,

肾脏转运体介导抗病毒药物肾排泄的研究进展

肾脏转运体介导抗病毒药物肾排泄的研究进展

2 均 表 达 在 近 曲小 管 细 胞基 底 膜 侧 ,只有 O T 、3 A 4
分布于近曲小管细胞顶点侧。由细胞顶
EP s 性 ,当抗病毒药物与其它药合用时 ,会影响其在肾 膜 表 达 。P T 主要 介 导小 肽 和拟 肽 类物 质 的重 吸 脏的清 除 。
定细 胞 膜上 ,执行 着 特定 的 转运 任 务 。 由于 药物 转 前用于临床的抗病毒药物 已有2 余种 。许 多抗病毒 O
运 体决定 着药物在体 内的吸收 、分布 、代谢和排 药物 与 其他 治疗 药 物 合用 时 , 出现 不 良药 物 相互 作
泄 ,因此 它们 在 药物 体 内 药动学 和 药 效学 行 为 中扮 用的 几率 非 常 高 ,因此 研 究药 物转 运 体 介导 的抗 病 演 着重 要 角色 ,从而 决 定着 药物 的的 安全 性 和有 效 毒药 物转 运 对 了解 药物 相 互作 用 从而 指导 临 床安 全 性 。 目前 许 多药 物 已被证 明是转 运 体 的底 物 或抑 制 用药 有 十分 重 要的 意义 。最近 有 人对 抗病 毒 药物 与
夫 定 、拉 米 夫定 、恩 替 卡韦 、 更昔 洛 韦 、阿昔 洛 韦 21 苷类 抗逆 转录 酶抑 制剂 .核
等。
目前 临 床上 常 用 的核苷 类抗 逆 转录 酶 抑制 剂 主 要 有齐 多夫定 、拉 米夫定 、双 脱氧 胞苷(d ) d C 、双 脱
1 .介 导药 物 由细胞 到血液 转运 转运 体 .2 1
Ca in t Tr n p re s o a s otr

O T ~3 介导药物流入细胞内 .而A P C1 ) T 结合转运体 ( P Bnig C set,P p AT i n ast d e -g 、MR 2 ) P ~5 介导药物从细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的性质、表达及功能研究进展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的性质、表达及功能研究进展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的性质、表达及功能研究进展杨宇秀;刘建明【摘要】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s)是一类跨膜转运蛋白,介导着众多钠离子非依赖的物质跨膜转运.OATPs具有12个跨膜片段,拥有许多保守的结构区域.这些结构对其功能具有重要调控作用.OATPs广泛分布在人体的各类组织细胞及肿瘤细胞,其表达量各不同,且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及癌细胞发生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OATPs的功能与性质的研究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可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将OATPs在正常细胞及肿瘤细胞中的性质、表达及功能做一综述.【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年(卷),期】2017(018)005【总页数】4页(P96-98,107)【关键词】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性质;表达;功能【作者】杨宇秀;刘建明【作者单位】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江西上饶 334000;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江西上饶 3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2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s)属于溶质载体家族中的重要一员,是人和动物体内重要的跨膜转运体。

它介导着多种内源性及外源性的底物转运,且对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过程也有着重要的作用[1]。

在人类的基因组中,编码OATPs的基因被称为SLCO基因。

根据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可将其分为6个亚家族,分别为OATP1(OATP1A2、OATP1B1);OATP2(OATP2A1、OATP2B1);OATP3(OATP3A1);OATP4(OATP4A1、OATP4C1);OATP5(OATP5A1);OATP6(OATP6A1)。

OATPs在人体中分布在胃肠道、肝脏、肾脏、心脏、肺及大脑等正常的组织细胞中。

有些亚型的OATPs是广泛表达,有些亚型却是选择性的表达在某一种组织细胞中。

在多种肿瘤细胞中,OATPs呈上调或下调性表达,这种现象可能预示肿瘤的形成与OATPs有关[2]。

众多底物可与OATPs结合,包括内源性的胆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苷类、甲状腺激素、类固醇结合物等;以及外源性的药物及毒物等[3]。

肾脏中转运体对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转运作用

肾脏中转运体对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转运作用
小 管 膜上 表达 的转 运 体 … 所 以 . 论 文 主要 综 述 了 肾脏 中参 。 本 与核 苷 类 抗 病 毒 药 物 转 运 的转 运 体 和 几 种 主 要 核 苷 类 抗 病 毒 药 物 以及 转 运 体 对 这 些 核 苷 类抗 病 毒药 物 的转 运 作 用 。
1 参与核 苷 类抗病 毒 药物 消 除的 肾转运体
许 多 核 苷 类 抗 病 毒 药 物 需 要 患 者 长 期 甚 至终 生 用 药 , 服 用其他治疗药物 , 出现 其 他 并 发 症 的 几 率 非 常 高 , 物 相 互 药
作用 的发 生 几 乎 不 可 避 免 。研 究 肾脏 中 的转 运 蛋 白对 了 解 核
小 管 细 胞 基 底 膜 侧 , 导 各 种 内 、 源 性 阴 离 子 药 物 从 细 胞 介 外 外 液 进 入 细 胞 [ 不 同 的 是 . t 分 布 在 。 管 细 胞 的 顶 2 1 , r 2却 Oa 肾小 点 侧 与 h A 2有 部 分 共 同 的底 物 。O T O T A 3可 能 比 O T A 1的 底 物 范 围更 广 。 A 4分 布在 近 曲小 管 细 胞 的顶 点 侧 , 其 转 O T 但 运 介 导 机 制 还 不 明确 。 12 有 机 阳 离 子 转 运 体 ( T ) . OC s O T 也属于 SC 2 C s L 2 A药 物转 运家 族 , 肾脏 中 , C s 节各 O T调 种不 同结 构 的阳离 子化 合物 的重 吸收 和排 泄。r clr c O t 、 t 布 O 2分 在 肾 近 曲小管 细胞 的 基底 侧 能与许 多 结 构不 同 的阳离 子化 合 , 物 发生 作用 。 O T 主要 表达 在肝 脏 , h C 1 肾和小 肠 中也有 可测水 平 的 O T 表达。与 rc C 1 O t 同 ,0 T 2不 h C 2分 布 在 远 曲小 管 的顶 点 侧 。 为 O T 是 肾脏 中表 达最 多 的 O T亚 型 , C 2功能 的改 因 C2 C O T 变 很有 可能 导致 某些 阳离 子药 物在 。 中 的处置 改变 。 肾脏

hURAT1、SLC2A9、ABCG2与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hURAT1、SLC2A9、ABCG2与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hURAT1、SLC2A9、ABCG2与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张蓓【摘要】Hyperuricemia and gout incidence are increased steadily year by year and they have strong relationship with renal and cerebrovascular system diseases,which are drawing wide attention gradually.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genovariation of hURAT1, SLC2A9 and ABCG2 a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hyperuricemia and gout,playing ver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he diseasess. Here is to make a review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sceptible genes and hyperuricemia and gout,and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与肾脏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最近研究发现人尿酸盐转运蛋白1(hURAT1)、尿酸转运子SLC2A9和ABC转运蛋白2 (ABCG2)三个尿酸盐转运蛋白的基因变异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生呈高度相关,在疾病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现就hURAT1、SLC2A9和ABCG2与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3(019)002【总页数】3页(P216-218)【关键词】高尿酸血症;痛风;尿酸转运蛋白【作者】张蓓【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9.9高尿酸血症是指细胞外液的尿酸盐呈超饱和状态,是以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尿酸增高为特征的疾病,可引起痛风和尿酸性肾病。

肾功能不全对药动学的影响及临床用药原则

肾功能不全对药动学的影响及临床用药原则

肾功能不全对药动学的影响及临床用药原则卢文胜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肾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大多数药物以原型或其代谢产物形式完全或部分随尿液经肾脏排泄。

当肾功能不全时,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药理效应强度和持续时间将随之改变,即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产生影响。

因此,重视肾功能不全时临床用药的调整,最大限度地保证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对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肾功能不全对药动学的影响肾功能不全时肾小球滤过功能显著减退的直接结果是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清除降低;但因肾功能不全而出现的体内毒素和代谢产物蓄积、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也可改变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

1.1 药物的吸收生物利用度是反映所给药物进入病人体循环的百分数。

慢性肾功能不全时许多因素可导致药物吸收减少、生物利用度降低。

主要影响因素有:①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使药物在胃肠道内的停留时间缩短;②植物神经病变、服用磷结合剂(氢氧化铝胶等)和腹膜透析患者合并腹膜炎使肠蠕动减弱,造成胃排空延缓;③胃内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使胃内pH 升高,引起弱酸类药物吸收减少;④肝脏降低了对某些药物摄取率使其首过效应改变。

如普萘洛尔在尿毒症时首过效应显著降低,血药浓度明显增高。

1.2 药物的体内分布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状况常用表观分布容积表示。

假定机体是均匀一致的一腔,则血浆的药物浓度与各组织和体液中的药物浓度相同,此时药物分布所占的容积称为表观分布容积。

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体液容积改变、酸碱平衡紊乱和尿毒症毒素蓄积等是影响药物体内分布容积的重要因素。

慢性肾功能不全使许多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产生变化。

通常酸性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降低(如巴比妥类、磺胺类、呋塞米、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和氨苄西林等),而某些碱性药物的蛋白结合率增加(如妥布霉素、奎尼丁及利多卡因)或不变(地西帕明),仅少数下降(吗啡、氨苯蝶啶)。

蛋白结合率下降的机制可能涉及尿毒症时低蛋白血症、白蛋白组成和结构发生异常、结合抑制剂置换药物的蛋白结合位点以及药物代谢产物蓄积降低药物与蛋白结合的亲和力等因素;α1酸性糖蛋白含量增加是慢性肾脏疾病时弱碱性药物与蛋白结合增加的主要原因。

临床低尿酸血症原因、肾性低尿酸血症、基因突变影响肾小管对尿酸转运机制及低尿酸血症治疗原则

临床低尿酸血症原因、肾性低尿酸血症、基因突变影响肾小管对尿酸转运机制及低尿酸血症治疗原则

临床低尿酸血症原因、肾性低尿酸血症、基因突变影响肾小管对尿酸转运机制及低尿酸血症治疗原则尿酸是机体喋吟代谢的最终产物,在肝脏中经过黄喋吟氧化酶氧化产生。

肾脏是维持机体循环尿酸水平的重要调节者,负责机体内总尿酸排泄量的60%~70%°喋吟代谢紊乱以及肾脏排泄功能受损均会导致血清尿酸水平变化。

低尿酸血症原因一直以来关于高尿酸血症研究较多,但随着低尿酸血症患病率的增高(<2%),引起低尿酸血症的原因繁多,而且其对机体各方面的影响不亚于高尿酸血症。

造成低尿酸血症的原因有尿酸生成障碍和排泄增加两方面,见下表:肾性低尿酸血症由于肾小管对尿酸重吸收障碍和(或)分泌亢进,尿酸排泄增加所致的低尿酸血症称之为肾性低尿酸血症(RHUe。

RHUC是一种遗传异质性肾小管疾病,发病率为0.12%〜0.72%,其特征是肾小管重吸收尿酸受损,血清尿酸水平<2mg∕L(119μmol)和尿酸清除率异常增加(FE∪A>12%)oRHUC患者临床上通常无症状,或仅表现为血尿,部分可能会出现肾结石、运动诱发的急性肾损伤(EIAKI)和慢性肾脏病等并发症。

血尿酸低于120μmol/L伴有FEUA>12%即可诊断RUHC,但需排除Wilson's病、FanCOni综合征、药物导致的肾小管损伤等。

基因突变影响肾小管对尿酸转运机制尿酸由肾小球完全滤过后,98%在近端小管Sl段主动重吸收,50%在S2段分泌,40%〜44%在S3段分泌后重吸收,除了滤过外,其余代谢过程均需要尿酸转运蛋白参与。

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l)和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T9)均属于尿酸重吸收转运蛋白,且均在肾近端小管表达,通过对尿酸的重吸收发挥作用。

目前,已经明确两种与肾性低尿酸血症相关的基因突变:1)RHUCl型:由编码URATl的SLC22A12基因突变引起,影响肾小管管腔与上皮细胞中的尿酸转运;2)RHUC2型:编码GLUT9的SLC2A9基因缺陷引起,患者肾近端小管细胞的顶膜和基底外侧膜均处于病理状态,从肾小管腔吸收的尿酸盐即使可以由顶膜上的转运蛋白转运,但尿酸不能从基底膜外流尿酸重吸收功能几乎完全丧失。

肾脏细胞外基质降解的分子机制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肾脏细胞外基质降解的分子机制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肾脏细胞外基质降解的分子机制及中药的干预作用肾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降解减少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肾组织损伤的形态特征和病理基础。

在肾小球或肾间质中,ECM降解主要依赖于降解酶系统的调控,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发挥着核心作用。

MMPs的表达和活性受控于“基因转录、酶原激活、特异性抑制剂”等经典途径。

以尿毒清颗粒(Uremic Clearance granule)为代表的中药复方制剂及中药提取物可以干预ECM降解的多种途径,包括促进ECM成分降解、影响ECM降解酶表达、调节MMPs基因转录、抑制MMPs相关信号转导等。

标签:慢性肾脏病;细胞外基质;基质金属蛋白酶;中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危害我国公众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

无论何种病因,在CKD进展的过程中,肾组织损伤都有其共同的病理基础——肾纤维化(renal fibrosis)。

其形态学特征,简而言之,就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肾小球或肾间质内过度沉积,或合成增加,或降解减少,最终,形成肾小球硬化(glomerulosclerosis)或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2]。

因此,调节ECM合成和降解,尤其是促进ECM 降解,就可以减少ECM沉积,改善肾纤维化,延缓CKD进展。

研究表明,人类和各种CKD动物模型的肾脏ECM主要成分包括胶原(collagen)、弹力蛋白(elastin)、明胶(gelatin)、层粘连蛋白(laminin,L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蛋白聚糖(proteoglycan)及氨基聚糖(glycosaminoglycan)等[3]。

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s研究进展

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s研究进展

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s研究进展摘要】肾脏转运体是体内各种外源性物质、代谢物等清除的重要途径,在维持体内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s是肾脏重要的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之一,介导众多内、外源性有机阴离子型化合物(环境毒素、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细胞外液或血液进入肾小管,影响肾小管的分泌和重吸收功能,进而影响药物疗效或产生毒副作用。

本文对OATs主要成员分布、底物及其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肾脏转运体;有机阴离子;相互作用【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2-0055-02近年来,药物引起的肝肾功能损害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研究发现,许多药物的肾毒性与OATs介导的转运过程被抑制有关。

OATs能够转运各种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的内、外源性阴离子物质。

OATs底物结构多样,具有广泛的底物特异性,不同亚型转运体间的底物相互交叉。

目前已经确证在肾脏表达的且研究较多的OAT族转运蛋白主要是0AT1-4和URAT1。

1.OAT1OAT1是肾脏的主要药物转运体之一,同时也是肾脏OATs家族中分布最广的一种,被FDA列为与临床药物治疗密切相关的7个重要转运体之一。

主要分布于肾近曲小管。

Eraly等通过OAT1基因在大鼠体内敲出实验证明OAT1在体内外对近曲小管有机阴离子的分泌途径都至关重要。

有机阴离子被分布在近端肾小管基底侧的OAT1从血液中摄取到肾小管细胞内,影响肾小管滤过作用,最终影响药物的排泄。

对氨基马尿酸(PAH)是OAT1最经典的探针底物,但OAT2、3、4对其亲和力较弱。

OAT1底物覆盖范围广泛,不仅包括叶酸、环核苷酸等内源性物质;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齐多夫定)、利尿剂(氯沙坦、布美他尼)以及非留体类抗炎药(乙酰水杨酸、吲哚美辛)、甲氨蝶呤、抗生素(青霉素、四环素)、重金属螯合物顺铂等外源性药物也是其底物;此外,OAT1还介导了黄酮类、酚酸类化合物等中药成分在肾脏的转运。

阴离子转运蛋白的研究与应用

阴离子转运蛋白的研究与应用

阴离子转运蛋白的研究与应用阴离子转运蛋白是指介导阴离子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转运的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部环境维持的重要保障。

现代生物学研究发现,阴离子转运蛋白不仅仅参与物质的转运,同时还能为细胞代谢产物的运输提供保障,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生化过程。

近年来,阴离子转运蛋白研究的深入,为其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阴离子转运蛋白是细胞膜上的一种跨膜蛋白,主要负责将一些小分子的阴离子带入到细胞中,如负载氯离子的KCC1、2、3蛋白,垂体激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组胺等的运输蛋白。

阴离子转运蛋白在细胞的代谢,离子平衡,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等生化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们的存在,可以通过调节离子传递,帮助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保持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

阴离子转运蛋白的研究,不仅仅是单纯的探究其转运功能,更是涉及到其神经调节和疾病治疗应用的问题。

举个例子,氯离子由KCC3转运到神经元内部,从而快速调节胶质细胞外的氯离子含量,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产生抗惊厥作用。

因此,对于KCC3蛋白的研究可以为疾病治疗提供一个方向。

在疾病治疗方面,阴离子转运蛋白因其在细胞内环境平衡调节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一些疾病的研究表明,阴离子转运蛋白与其发生关系。

例如,在人类体内天然存在的胡萝卜素类物质,其抑制KCC3通道的运转,从而导致某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

此外,阴离子转运蛋白与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也受到了关注。

例如,阴离子转运蛋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发挥作用更是打开了新的研究领域。

研究发现,阴离子转运蛋白调节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因子-1活性,从而影响细胞内分子的代谢,最终影响心脏发生疾病。

总之,阴离子转运蛋白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随着生物技术和制药技术的不断进步,阴离子转运蛋白的研究将进入逐渐深入的阶段,未来将更多地展现出其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和治疗应用前景。

肾脏损伤时有机阴离子转运子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肾脏损伤时有机阴离子转运子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Gu n z u 51 08 a a t O g nca i a s o e ( A s l ri l o h l nt n o u eo s e d g n u b t c : r i n n t n p r r O T )p y a c t a rl i te e mia o fn m ru n o e o s r a o r ts a ic e n i i
维普资讯
国际 内科学杂志 2 0 07年 8月第 3 4卷第 8

49 ・ 3
肾 脏损 伤时 有 机 阴离 子转 运 子表 达变 化 及 其意 义
伍 军 综述 ; 阳 晓 , 学清 审校 余
摘要 :有机 阴离子转运子 ( A ) 机体 清除各 种 内、 OT在 外源性 有机 阴离子 的过 程 中发 挥极 其重 要 的作 用。在 肾脏 , A O T参与排泄许多外源性有 机 阴离 子 , 药物 、 如 环境 中的化学物质 、 生物 毒素 以及许多 内
g nc a o s s c sd ug ,nu r u n io a i nin u h a r s me o se vr nme tlc mias,bilgc ltx n a d e d g n usora c a in na he c l oo ia o i n n o e o g ni no s i l d n n idso r m i o n Re e ty, s v r lsude v n im e h tt e x e so s o ncu i g ma y kn fu e c txi、 c nl e e a t is ha e i dc d t a h e prs i n f OATs a eaf ce n v rou d y d sas sa d c u e c ns q en to hy i lia fe t. I hi e iw ,c re t r fe td i a i skine ie e n a s o e u tpah p sogc lefcs n t s r ve u r n k o e g n e e tprg e si he u d r tn n fOATs bil gc lc a a trsis i e a r x ma u l r n wld e a d r c n o r s n t n e sa dig o ’ o o i a h r ce itc n r n lp o i ltbu a a d is x r s i h n e a d sg fc n e i ie s tts a edic s e . n t’e p e son c a g n ini a c n d s a e sae r s u s d i Ke r y wo ds:Ora c a i n ta p re ;Ki e g ni n o rns o r t s dn y; Ex r to ce in

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在药物肾脏转运中的作用

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在药物肾脏转运中的作用
rl si e umig t e rn l x r t n a d te r a s r e o so g n c a in h ti — oe n r g l n e a ce i n h e b op i fe d g n u n x g n u r a i no sta n h e o o
b sl tr mb a e o r xma u ue ,wh c r e p n i l f rt e i f x i t u u a pt e ilc l f a oae a me rn p o i lt b ls l f ih a e rs o s e o h n u n o t b lr e i l el o b l h a s
国 际 内科 学 杂 志 20 09年 2月第 3 6卷 第 2期

19 ・ O
有机阴离子转运蛋 白在药物肾脏转运中的作用
刘 眉 综述 ; 阳 晓 , 学清 审校 余
摘要 :近端肾小管上皮 细胞有机 阴离子转运蛋 白家 族( A s 介导多种 内源性和外 源性有机 阴离子 包 O T) 括多种药物的肾脏分泌 和重 吸收 。其 中 O T A I和 0 3 主要表 达在近 端肾小管 上皮细 胞基底侧 膜 , A3 在 介导有机阴离子进 入肾小管上皮 细胞 中发 挥重要作用 。本文综述 了 O T A 1和 O T A 3对药 物 肾脏转运 以
(n JIt nMe , 0 9,6 l91 1 It ne d 2 0 3 :0 —1 ) r
有机 阴离 子 转 运 蛋 白 ( ra i a i a sot O gnc no t np r nr — e, A s 家族 的 O T 和 O T r O T) A1 A 3是分 布在 肾小管 上
rA 3对标 准底 物 E O T s的转 运 ,MA抑 制 剂 能逆 转 P 这 种抑制 j 。激素 也 能调 节 O T A s的表 达 : 氧 肾 去 上腺 素 、 激肽 、 缓 甲状 旁腺 素 对 O T 的功 能 呈 抑制 As 作用 ; 表皮 生长 因子 、 甲 肾上 腺 素 、 去 甲状 腺激 素 和 睾丸 酮能够 刺 激 肾脏对 P H 的摄 取 j A 。性 别 也 是 调 控 O T 表 达 的一 个 因 素 , 性 大 鼠 肾脏 rA 1 As 雄 O T 和 3mR A和蛋 白水 平 均 高 于相 应 的雌 性 大 鼠 J N 。 性 别对 O T 表 达 的影响 可能 是 由 于激 素 作用 的结 As 果 。在 雄性 大 鼠, 体 切 除术 可 减少 rA 1和 3表 垂 OT 达 水平 。雄 激素 可上 调 大 鼠 rA s 达 水 平 , 酮 OT表 雌

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1和3的研究进展

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1和3的研究进展

壶鱼堕堂垒查!!!!堡!旦蔓!!鲞箜!塑坚塑!鱼!!!!垒竖!!!;塑!:!!!:;!:型旦:!・371‘doi:lO.3969/j.issn.1008—0341.2009.04.041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1和3的研究进展吕森森。

李长贵(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山东青岛266003)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主要在肝脏产生,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后再排泌到尿液中。

尿酸的排泌主要依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转运因子[1]。

人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1(hOATl)和人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3(h0AT3)是体内主要的尿酸一阴离子转运因子,对这些转运因子进行研究,不仅可进一步了解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机制,并可为未来的药物研制提供实验依据。

1OATl与OAT3的作用现已证实,hURATl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管腔侧对尿酸的晕吸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近端肾小管基底侧的尿酸转运机制仍不甚清楚L2“】。

hOATl(SLC22A6)和hOAT3(SLC22A8)是可溶性载体家族SLC22成员。

在近端肾小管的基底侧细胞膜表达,介导内源性和外源性代谢物质的交换。

JENNIFER等[5]研究发现,hOATl和hOAT3有几个共同的结构特点,包括:SLC22基因编码形成12个穿膜结构,包括5个胞内环结构和6个胞外环结构,其N、C端均位于细胞内,第一和第二穿膜结构间的胞外环具有多个糖基化位点,第六和第七穿膜结构间的胞内环具有多个磷酸化位点。

在肾小管基底侧的尿酸转运中,bOATl和hoAT3将管周隙的有机阴离子通过基底膜转运到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再由此排泌到尿液中[1’3J.6]。

2OATl相关研究原位杂交显示,OATl主要在肾脏皮质表达,在脑内有微弱的表达,但主要表达于肾近端小管基底膜。

作用底物广泛,包括环核苷酸、二羧酸盐、Bz内酰胺酶抗生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叶酸及抗肿瘤药甲氨喋呤。

hOATl从管周隙摄取尿酸盐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尿酸盐分泌的第一步。

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s研究进展

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s研究进展

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s研究进展摘要】肾脏转运体是体内各种外源性物质、代谢物等清除的重要途径,在维持体内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s是肾脏重要的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之一,介导众多内、外源性有机阴离子型化合物(环境毒素、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细胞外液或血液进入肾小管,影响肾小管的分泌和重吸收功能,进而影响药物疗效或产生毒副作用。

本文对OATs主要成员分布、底物及其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肾脏转运体;有机阴离子;相互作用【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2-0055-02近年来,药物引起的肝肾功能损害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研究发现,许多药物的肾毒性与OATs介导的转运过程被抑制有关。

OATs能够转运各种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的内、外源性阴离子物质。

OATs底物结构多样,具有广泛的底物特异性,不同亚型转运体间的底物相互交叉。

目前已经确证在肾脏表达的且研究较多的OAT族转运蛋白主要是0AT1-4和URAT1。

1.OAT1OAT1是肾脏的主要药物转运体之一,同时也是肾脏OATs家族中分布最广的一种,被FDA列为与临床药物治疗密切相关的7个重要转运体之一。

主要分布于肾近曲小管。

Eraly等通过OAT1基因在大鼠体内敲出实验证明OAT1在体内外对近曲小管有机阴离子的分泌途径都至关重要。

有机阴离子被分布在近端肾小管基底侧的OAT1从血液中摄取到肾小管细胞内,影响肾小管滤过作用,最终影响药物的排泄。

对氨基马尿酸(PAH)是OAT1最经典的探针底物,但OAT2、3、4对其亲和力较弱。

OAT1底物覆盖范围广泛,不仅包括叶酸、环核苷酸等内源性物质;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齐多夫定)、利尿剂(氯沙坦、布美他尼)以及非留体类抗炎药(乙酰水杨酸、吲哚美辛)、甲氨蝶呤、抗生素(青霉素、四环素)、重金属螯合物顺铂等外源性药物也是其底物;此外,OAT1还介导了黄酮类、酚酸类化合物等中药成分在肾脏的转运。

尿酸转运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

尿酸转运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

尿酸转运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李懋【摘要】尿酸在肾脏的代谢需要依赖转运蛋白.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OATs)主要位于肾近曲小管,其介导众多带负电的代谢产物(包括尿酸、酸性神经递质、甾体激素、前列腺素等)和药物的跨膜转运,对药物排泄和药代动力学有重要影响.尿酸阴离子转运体1(URAT1)是有机阴离子转运家族的新成员,表达于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主要负责尿酸在肾小管的重吸收和人类遗传性疾病的产生.该文将对OATs和URAT1的生理特性、功能调节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等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5(021)001【总页数】3页(P32-34)【关键词】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尿酸阴离子转运体1;尿酸【作者】李懋【作者单位】甘肃中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9;R966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s,OATs)属于溶质转运体超家族(superfamily of solute carriers,SLC),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主要负责内源性和外源性有机阴离子的重吸收和分泌。

已有研究证实,OATs在肾脏处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时发挥重要作用,并与临床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密切相关[1]。

2002年,Enomoto和Endon[2]发现尿酸阴离子转运体1(urate transporter1 URAT1)编码的SLC22A12基因(OATs家族的新成员),与其他OATs相比具有独特的底物特异性。

URAT1主要介导尿酸的重吸收并参与一些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现就OATs和URAT1的生理学意义、功能调节及其在某些尿酸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1.1 OATs的表达与功能肾脏的近端和远端小管扮演了两个重要角色,将血液中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同时调节血液中分子的平衡。

而肾小管的这些重要功能是通过一群分布于顶端和基膜细胞的转运蛋白和特殊通道完成的。

机阴离子转运体

机阴离子转运体

机阴离子转运体( 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s,OA T) 是溶质转运体( solute carrier,SLC) 超家族中SLC22A 基因家族的成员[10],其主要成员OAT1,OAT2 和OAT3 多在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基底膜侧表达,介导众多内、外源性有机阴离子型化合物( 包括环境毒素、药物及其代谢产物) 从细胞外液或血液进入肾小管腔上皮细胞[10-11],再由其他外排性转运体将它们分泌送入肾小管腔[11],以便经尿液排出体外,即OAT 在哺乳动物排泄体内废弃物及毒物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2-13]。

研究发现,OAT 一旦被进入体内的化学物质( 包括药物、毒物及饮食当中的某些成分) 所抑制,将扰乱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乃至出现伤害作用[11],如β-内酰胺类中的头孢曲松、抗病毒药中的阿昔洛韦、抗肿瘤药中的甲氨蝶呤和铂类等的肾毒性均与OA T1 和OAT3 介导的有机阴离子的摄取功能受阻有关[14-16],而马兜铃酸所导致的肾毒性机制也约在 4 年前被证实是抑制OAT1 和OA T3 的结果[14-15]。

鉴于众多研究表明,化学物质所引发的人类肾损害多与OAT 被抑制有关[14-16]。

[10]Hediger MA,Johnson RJ,Miyazaki H,Endou H.Molecular physiology of urate transport [J].Physiology( Bethesda) ,2005,20: 125-133.[11]Sekine T,Miyazaki H,Endou H.Molecular physiology of renal 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s[J].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l,2006,290( 2) : F251-F261.[12]Duan P,You G.Novobiocin is a potent inhibitor for human 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s [J].Drug Metab Dispos,2009,37( 6) : 1203-1210.[13]Burckhardt G,Burckhardt BC.In vitro and in vivo evidence of the importance of 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s ( OA Ts) in drug therapy[J].Handb ExpPharmacol,2011,( 201) : 29-104.[14]Bakhiya N,Arlt VM,Bahn A,Burckhardt G,Phillips DH,Glatt H.Molecular evidence for an involvement of 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s ( OATs) in 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 [J].Toxicology,2009,264( 1-2) : 74-79.[15]Babu E,Takeda M,Nishida R,Noshiro-Kofuji R,Yoshida M,Ueda S,et al.Interactions of human 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s with aristolochic acids[J].J Pharmacol Sci,2010,113( 2) :192-196.[16]Hagos Y,Wolff NA.Assessment of the role of renal 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s in drug-inducednephrotoxicity[J].Toxins( Basel) ,2010,2 ( 8 ) :2055-2082.转运体是现存物种(extant phyla)中,从原核生物(prokaryotes)到现代人类(homo sapiens)的众多生命体细胞膜上的一类功能蛋白质(是有机生命体高度保守的标志性蛋白质),它们操控着包括有机生命体细胞自身必需的内源性化合物在内的所有化学物质(尤其是环境毒素以及治疗药物)的摄取和外排,与外源物代谢酶类一道构成机体防卫体系的微观部分,是处置各种内、外源化合物进而维护机体正常生理状态(内环境稳定)的最主要的担当者之一。

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1对大鼠滑膜细胞吸收甲氨蝶呤、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1对大鼠滑膜细胞吸收甲氨蝶呤、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网络出版时间:2021-9-716:00 网络出版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4.1065.R.20210907.1401.014.html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1对大鼠滑膜细胞吸收甲氨蝶呤、增殖及迁移的影响王 勇,孙 伟,高锦张,肖 宁,王 春,魏 伟2021-07-30接收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08085QH402)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抗炎免疫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抗炎免疫药物安徽省协同创新中心,合肥 230032作者简介:王 勇,男,硕士研究生;魏 伟,男,教授,博士生导师,责任作者,E mail:wwei@ahmu.edu.cn;王 春,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责任作者,E mail:wang chun@ahmu.edu.cn摘要 目的 探讨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1(OAT1)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吸收甲氨蝶呤(MTX)以及对其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方法 对CIA大鼠FLS使用转染技术上调OAT1的表达,并用Westernblot、RT qPCR方法验证转染效率。

将FLS分为阴性对照组(NC组)、Overexpress组,并用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20ng/ml)刺激。

另取正常大鼠FLS为对照组(Control),给予同浓度(100ng/ml)MTX和OAT1特异性底物对氨基马尿酸(PAH),采用UPLC MS/MS方法评估FLS对MTX及PAH吸收功能。

给予MTX(100ng/ml)后使用CCK 8、Transwell方法检测FLS增殖效应及迁移能力。

结果 与NC组相比,Overexpress组的OAT1及Slc22a6表达均上升;与NC组比较,OAT1过表达组FLS对MTX和PAH的吸收在15、30、45、60、120min时均增加;与NC组比较,Overexpress组FLS的增殖效应在12h时下降,并趋近于Control组水平;与NC组比较,12h时OAT1过表达组的迁移能力下降,并趋近于Control组水平。

2023年毒理学之外源物在体内的转运与转化相关知识解读

2023年毒理学之外源物在体内的转运与转化相关知识解读
M+E
3
毒物动力学:toxicokinetics
研究外源化学物的数量在ADME过程中随时间变化的 规律。
通过数学模型,计算求出各项动力参数,定量的描述机 体对外源化学物进行处置的特征。
以便明确靶器官、揭示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的水平 与毒效应强度和性质之间的关系、探讨中毒机制。
4
第一节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
膜动转运 cytosis
1.被动转运: 顺浓度差通过生物膜的过程
(1)简单扩散: 大多数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过程
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不受饱和限速与竞争性抑制。
R K Ac1 c2
R 扩散速率 K扩散常数
d
A生物膜的面积
必须具有脂溶性,有合适的脂水分配系数
C1-C2浓度梯度
脂水分配系数极高、只能溶于脂肪的物质难以通过 d 生物膜厚度
14
(三)经皮肤吸收
需要穿透多层细胞才能进入真皮层的小血管和毛细血管。 毛囊、皮脂腺、汗腺少量毒物吸收 2个阶段: 穿透阶段:被动扩散透过角质层 吸收阶段: 通过表皮深层和真皮层并经静脉或毛细血管进入体循环 一般:具有较好的脂溶性的物质易于经过皮肤吸收
高水溶性、高脂溶性的物质吸收困难 潮湿的皮肤、充血的、发炎的、损伤的皮肤,吸收增加 损害角质层的酸、碱、二甲基亚砜、芥子气
22
2.肾小管排泌 有一些主动转运体系
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 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 多药耐受蛋白:毒物排泄 重吸收: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肽类转运蛋白
吸收肾小管腔内的毒物 毒物还可以随小分子血浆蛋白吸收,损伤近曲肾小管 如:甲硫蛋白—镉
23
(二)经粪便排泄 1.混入食物中的毒物
未被吸收的 2.随胆汁排出的毒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uangzhou 510080, Chian
Abstract:O rganic anion transporters (OATs) p lay a critical role in the elim ination of numerous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organic anions from the body1 The renal OATs contribute to the excretion of many exogenous or2
位于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基侧膜的 OAT1 和 OAT3是参与排泄有机阴离子的主要转运子 ,其具 有共同的能量转换方式 (有机阴离子与二羧酸盐交 换 ) [ 8, 9 ] ,其机制是通过第三方的转运过程将来自血 液的有机阴离子转移穿越基侧膜进入近端肾小管细 胞内 ,然后穿越顶膜排放入管腔液中 。所谓第三方
可被 OATs识别的底物数量很大 。利用原位鼠 肾小管灌注和分子模型制作方法进行研究的结果显 示 , OATs底物的关键结构是电荷和有机物结构部 分 ,底物依赖这些结构与 OATs形成氢键与疏水作 用 [ 6 ] 。从不同种属物种中克隆出这些 OAT的同时 , 也鉴 定 出 许 多 治 疗 和 药 理 学 相 关 的 作 用 底 物 。 OAT1能与大量的有机阴离子药物相互作用 ,如非 类固醇类抗炎药 (水杨酸盐 、乙酰水杨酸盐 、吲哚美 辛 ) 、抗生素 (青霉素 、头孢霉素 、四环素 ) 、抗病毒药 物 (阿昔洛维 、西多福韦 、叠氮胸苷 ) 、利尿剂 (乙酰 唑胺 、布美他尼 、依他尼酸 、呋塞米 ) 、抗肿瘤药物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cAM P、cGM P、叶酸盐 、硫 酸吲哚酚 、PGE2、甲氨蝶呤 、重金属螯合剂 、赫曲霉 素 A , OAT1 的标准底物是对氨基马尿酸 ( PAH )和 荧光素 [ 7 ] 。OAT2 作用底物有水杨酸盐 、乙酰水杨 酸盐 、PGE2 、二羧酸盐和 PAH[ 1 ] ,但与 OAT1 不同 , PAH与 OAT2的亲和力很低 。OAT3 的标准底物是 硫酸盐类固醇 、葡萄糖醛酸类固醇 , OAT3底物也包 括许多药物和内源性物质如 cAM P、戊二酸盐 、甲氨 蝶呤 、PGE2 、PGF2 a、水杨酸盐 、牛磺胆酸盐 、尿酸盐 、 叠氮胸苷 、伐昔洛韦 ,以及 H2 受体拮抗剂 、血管紧 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β2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多种神经 递质的 代谢 产物 [ 7 ] , 其与 PAH 的 亲和 力 也 很 低 。 OAT4底物有硫酸类固醇 、抗生素 、赫曲霉素 A ,几乎 很少转运 PAH ,与 OAT1 和 OAT3 比较 , OAT4 作用 的底物范围很窄 [ 6 ] 。另外 , oat5 也能与硫酸类固醇 和赫曲霉素 A 作用 。新近鉴定出来的 oat6,其底物 尚需进一步研究 。OAT7能以非依赖钠的方式与硫 酸类固醇比如雌酮硫酸盐 、脱氢表雄酮硫酸盐相互 作用 。oat8则以钠依赖性方式与硫酸类固醇 ,如雌 酮硫酸盐 、脱氢表雄酮硫酸盐相互作用 。OAT9 能 介导烟酸 、水杨酸和前列腺素 E2的转运 。OAT2PG 介导前列腺素 E2和前列腺素 F2α的转运 [ 2 ] 。 113 OA Ts的转运方式
and itsπexp ression change and significance in disease states are discussed1
Key words: O rganic anion transporters; Kidney; Excretion
( Int J Intern M ed, 2007, 34: 4932封 3)
OAT家族成员的基本结构包含了 526 ~568 个 氨基酸残基 ,其预测的二级机构有 12个跨膜区 。根 据这 12个跨膜区的拓扑学结构 ,下列结构域特点被 鉴定出来 : ①OATs的 C末端和 N 末端都位于细胞 内 ; ②很多糖基化的位点位于跨膜区 1、2 之间的细 胞外环型结构域内 ; ③很多磷酸化的位点位于跨膜 区 6、7 之间的细胞内环型结构域和 C 末端 。OAT 家族成员的组织学分布特点如下 : OAT1、OAT3 和 OAT9主要表达在肾脏和大脑 ; OAT2和 OAT7 主要 表达于肝脏 [ 5 ] ; OAT4 目前发现主要表达在胎盘和
收稿日期 : 2007202210;修回日期 : 200720521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271668, 30572290)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 ,广东 广州 510080
·494·
国际内科学杂志 2007年 8月第 34卷第 8期
肾脏 ; oat5、oat8和 OAT2PG仅表达在肾脏 ; oat6主要 表达在嗅黏膜和睾丸 ,而在肾脏和大脑则未发现表 达 [2]。 112 OA Ts作用底物的特异性
are affected in various kidney diseases and cause consequent pathophysiolgical effects1 In this review, current
know ledge and recent p rogres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OATsπ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renal p roximal tubular
正因 为 OATs能 识 别 多 种 底 物 , 联 合 使 用 与 OA Ts作用的药物可能增加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危 险性 。共存于血浆中的药物可能竞争转运蛋白结合 位点 ,从而影响各自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例如 ,丙磺 舒通过抑制 OATs降低其他有机阴离子药物的分泌 排泄 ,人类肾脏排泄青霉素及其衍生物和西多福韦 、 环丙沙星 、顺铂等抗病毒药物可被同时服用的丙磺 舒所抑制 [ 10 ] 。联用甲氨蝶呤和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可导致甲氨蝶呤的严重不良反应 ,比如骨髓抑制 、肝 炎和肾功能不全 [ 11 ] 。其机制是药物竞争性抑制肾 脏 OAT系统活性 ,导致甲氨蝶呤肾脏排泄减少而蓄 积 。近年来有不少关于 OAT介导药物和环境毒素 引起肾毒性的报道 ,抗病毒药物阿德福韦和西多福 韦是 OA T1高亲和性底物 [ 12 ] , Ho等 [ 13 ]研究发现 ,在 稳定转染人类有机阴离子转运子 21 ( hOAT21) cDNA 的中国仓鼠卵细胞 ,这些药物的肾毒性比对照组细 胞高出 400~500倍 ,提示 hOAT21在阿德福韦和西 多福韦诱导的肾毒性中发挥关 键作 用 。 Jariyawat 等 [ 14 ]研究发现 ,表达鼠 OAT1 的细胞对头孢菌素 2 的毒性更加敏感 。这些结果都证实了 OAT在介导 药物特异性器官毒性中的重要作用 。赫曲霉素 A 是一种真菌毒素 ,能够污染谷类 ,被认为是地方性巴 尔干肾病的致病因素 ,病变表现为肾小管功能障碍 和肾脏肿瘤 [ 15 ] ,研究发现近端肾小管是赫曲霉素 A 诱导肾毒性的主要肾内作用靶点 。 Tsuda等 [ 16 ]研究 了赫曲霉素 A 对细胞增殖和细胞活力的影响 ,发现 赫曲霉素 A 能够抑制表达 OAT1 的细胞增殖 ,这种 抑制增殖效应在 OAT1 底物 PAH 存在的条件下得 到解除 ,结果提示赫曲霉素 A 通过 OAT1 在近端肾 小管细胞内蓄积是巴尔干肾病的初始事件 。 12Sul2 fooxym ethylpyrene ( 12SM P) 是一种高反应性和致突 变性的代谢产物 ,给大鼠腹腔注射 12SM P可在肾脏 观察到 DNA 加合物 (Adducts)的形成 。新近研究发 现 : hOAT1和 hOAT3介导反应性硫酸酯通过基侧膜
国际内科学杂志 2007年 8月第 34卷第 8期
·493·
肾脏损伤时有机阴离子转运子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伍 军 综述 ; 阳 晓 ,余学清 审校
摘要 : 有机阴离子转运子 (OAT)在机体清除各种内 、外源性有机阴离子的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 用 。在肾脏 , OAT参与排泄许多外源性有机阴离子 ,如药物 、环境中的化学物质 、生物毒素以及许多内 源性有机阴离子包括多种尿毒症毒素等 。近年研究发现 ,各种肾脏疾病条件下 OAT表达发生变化 ,并 由此而产生相应病理生理效应 。本文讨论了 OAT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肾脏病变状态 下的表达变化及其病理生理学意义 。 关键词 : 有机阴离子转运子 ; 肾脏 ; 排泄 中图分类号 : R69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422369 (2007) 0820493205
有机阴离子是一类包含碳元素骨架 、在生理 pH 条件下带有净负电荷的 、具有不同化学结构物质的 总称 。很多化合物包括药物 、环境中的物质 、植物毒 素 、动物毒素和内 、外源性物质的代谢产物等均可归 属于有机阴离子 。因为这些有机阴离子大多数对机 体有毒 ,清除这些有机阴离子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 定的关键 。肾脏和肝脏是清除有机阴离子的主要器 官 。在肾脏 ,有机阴离子的跨上皮转运主要发生在 近端肾小管 [ 1 ] 。在过去的 10年 ,一些多特异性的有 机阴离子转运子 (OAT)家族通过分子克隆被相继 鉴定出来 ,包括 OAT家族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聚肽 (OATP)家族 、磷酸钠转运子 (NPT)家族 、肽转运子 ( PEPT)家族 , 另 外一 些研究 还发 现 , ATP 依赖 的 OAT如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是一种流出泵 。 [ 2 ] 其中研究最 为广 泛和 深入 的 是 OAT 家 族 。自 从 1997年发现 OAT1以来 , OAT家族被认为在清除和
重吸收多种有机阴离子物质 ,包括各种临床药物及 其代谢产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3, 4 ] 。目前 ,已经 发现了许多 OATs,包括 OAT1、OAT2、OAT3、OAT4、 oat5、oat6、OAT7、oat8、OAT9、OAT2PG[ 2 ] 1 O A T s的特点 111 OA Ts的基本性状
转运机制 ,是指 Na2K2ATP酶维持一个向内 (从血液 到细胞 )的 Na+浓度梯度 。然后 Na+浓度梯度驱动 Na2二羧酸盐共转运子 ,维持一个外向二羧酸盐浓度 梯度 ,这个浓度梯度能够进行二羧酸盐与有机阴离 子交换 ,从而将有机阴离子转运到细胞内 。这个连 续反应过程间接将 OAT、能量代谢与 Na浓度梯度 联系起来 ,从而允许带负电荷的底物能够逆电化学 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内 [ 6 ] 。OATs家族其它成员是否 通过类似机制转运有机阴离子仍需进一步研究 。 114 OA Ts介导的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和毒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