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8织物的安全防护与其他性能汇总

合集下载

消防装备消防员十八项基本防护装备的安全使用

消防装备消防员十八项基本防护装备的安全使用

§ 6、帽网:为第四级减震。帽网与十字减震带,十 字减震带与泡沫垫都有缓冲距离,为减震空间。
§ 7、调节钮:用于调节头盔与头部结合的舒适程度。
§ 8、颈托:保证头盔和头部很好结合,使头盔中心
稳定,不前后摇摆。 颈托
调节钮Leabharlann 十字减震带 帽网泡沫垫
消防装备消防员十八项基本防护装备 的安全使用
§ 9、下颚带:采用可调整快插式结构,方便快捷佩 戴。
维护保养:
1. 灭火防护服有污渍时必须及时洗涤。
§ 2. 灭火防护服可用机洗或手洗,不得与其他服装 一起洗涤,有条件的宜使用专门的工业洗衣机。
§ 3. 尽可能将外层脱卸后单独洗涤。这样可以减少 隔热层、防水透气层和舒适层的洗涤次数,减缓隔 热性、防水透气性和舒适程度的下降。
§ 4. 应使用中性洗涤用品,不要使用软化剂,禁止 使用含氯漂白剂,不能用含磷酸盐的洗衣粉洗涤, 以防损坏防水透气层。
15、抢险救援头盔 16、抢险救援手套
17、抢险救援服 18、抢险救援靴
消防装备消防员十八项基本防护装备 的安全使用
§ 消防头盔
§ 消防头盔是消防员在执行灭火救援任务时,保护头 部、颈部的防护装具。
消防装备消防员十八项基本防护装备 的安全使用
§种类与构造 :
§ 消防头盔主要组成: § 1、帽壳:用高分子合成材料制成,有较强的抗穿刺性
§ 消防员灭火防护靴,简称灭火防护靴。 § 灭火防护靴是消防员执行灭火救援任务中,用来保
护脚部、小腿的装具。灭火防护靴分为灭火防护胶 靴和灭火防护皮靴两种。
消防装备消防员十八项基本防护装备 的安全使用
构造与材料:
§ 灭火防护胶靴主体为阻燃橡胶材料,内设阻燃保温 隔热层,主要由靴筒、靴面、靴底三部分组成。

yd18-2020标准

yd18-2020标准

yd18-2020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医用纱布的技术要求,该标准适用于由天然或合成纤维加工而成的医用纱布。

其他性能应符合YB/T112- 2000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由天然或合成纤维加工而成的医用纱布。

这些纤维包括人造丝、醋酸纤维、粘胶、腈纶、羊毛和其他合成材料,纱布还可以含有增强材料和填充物。

一般用作手术或治疗中的止血敷料,也可用于各种辅料(如无纺布)、载体、传递膜材料等,也可用于纺织、服装行业等。

其他性能:应符合YB/T112- 2000的要求。

如吸湿性、易燃性、毒性、腐蚀性、强度、软硬度、延伸性、弹性回复性等。

1、外观应为均匀的乳白色或浅黄色; 2、断裂强度不应小于2000N/5cm,断裂伸长率不应小于25%; 3、断裂强力不应小于1000N,断裂伸长率不应小于8%; 4、不允许出现分层; 5、尘埃含量不大于5%; 6、浸水30d后的质量变化率不大于10%; 7、吸水率不应大于20%; 8、耐热性不应低于100 ℃; 9、耐碱性不应低于50%; 10、熔融指数不应小于2500; 11、密度不应大于1.0g/cm3; 12、表面电阻率不应大于2.2Ω。

1、医用纱布不得有霉斑。

不允许有泛黄、发黑及影响外观的杂物;2、手术室或医院内所用的纱布,应在清洁、明亮、干燥的环境中存放,避免日光直接照射,距地面1m以下的部位,宜用樟脑或石腊包裹,以防虫蛀;3、储存期间,要经常检查,发现包装破损、漏气时,应重新密封包扎;4、包装袋内放入杀菌剂并在规定条件下保存。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根据《医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办法》,在采购纱布前应对纱布进行质量验收。

采购纱布应注意生产厂家和产品批号,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本标准采用的验收方法:1、外观检查:纱布应为均匀的乳白色或浅黄色;无异味、灰斑、污迹及外来杂质; 2、断裂强力:断裂强力指标应不小于2000N;断裂伸长率应不小于25%;断裂强力与断裂伸长率均应不低于标准要求;3、吸水性:纱布应为悬浮状态,水滴直径应不超过25mm;4、浸水:吸水性指标应符合YB/T112- 2000规定;5、卫生学指标:细菌总数≤1000cfu/g;真菌总数≤100cfu/g;微生物最大允许值: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6、检测方法:按YB/T112- 2000规定执行。

解读GB31707

解读GB31707

解读GB31707
年龄段划分
标准在GB 18401 的基本上增加了:
GB 18401 + (织物+填充物+附件+其他)=GB 31701
恭喜您获得了一个红包!
广告
标识要求:
应标明本标准的编号及符合的安全技术类别
如 GB 31707 A类, GB 31707 B类, GB 31707 C类
沿用了GB 18401 的以下要求
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的面料、里料、附件所用织物应符合GB 18401 k上对应安全技术别别的要求以及本标准的要求。

织物的要求
增加了对摩擦色牢度的要求;
增加了邻苯二甲酸酯和2种重金属铅、镉的限量要求;
增加了燃烧性能的要求;
织物的要求---湿摩擦色牢度
织色的要求---重金属
织物的要求----邻苯二甲酸酯
织物的要求---燃烧性
填充物的要求
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所用纤维类和羽绒羽毛填充物应符合GB 18401 中对应的安全技术类别的要求,羽绒羽毛填充物应符合GB/T 17685中微生物技术指标的要求。

附件的要求
婴幼儿纺织产品上,不宜使用≤3mm的附年,可能被婴幼儿抓起咬住的各类附件抗拉强力应符合表2要求。

附件的要求
婴幼儿及儿童服装的绳带要求应符合以下要求
非纺织附件的其他要求需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强制性的标准
其他要求:
婴幼儿及儿童纺织品的包装中不应使用金属针等锐利物
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上不允许残留金属针等锐利物
对于缝制在可贴身穿着的婴幼儿服装上的耐久性标签,应置于不与皮肤直接接触的位置。

gb18401检测标准

gb18401检测标准

gb18401检测标准
GB/T 18401-2003常温条件下服装、纺织品热持久性能
安全防护技术规范属于国家强制性标准,它规定了服装和纺织品热持久性能的安全防护要求。

该标准适用于服装和纺织品热持久性能的检测、质量控制和评价。

GB/T 18401的热持久性安全防护要求以下分:
针织衫:厚度检测,面料强力和耐热持久性;
针织布:厚度检测,面料强力和耐热持久性,色牢度,缩水率;
非针织服装:厚度检测,面料强力和耐热持久性,色牢度,缩水率,洗涤和耐水性;
免烫服装:厚度检测,强力持久性,色牢度,缩水率,洗涤和耐水性;
保暖服装:厚度检测,抗变形特性,色牢度,缩水率,洗涤和耐水性,保暖性;
箔丝织物:厚度检测,面料强力和耐热持久性,色牢度,缩水率,重量;
其他织物:厚度检测,面料强力和耐热持久性,色牢度,缩水率,颜色亮度,重量,多乐士合成物含量,洗涤和耐水性;
面料混纺物:厚度检测,面料及面料混纺物强力和耐热持久性,色牢度,缩水率,色纺复合物含量,洗涤和耐水性;
GB/T 18401的安全防护标准数值以及要求标准和测试
方法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及其各负责部门统一确定,通常采用 ISO/FDIS 预备标准为原料。

国家有权更新和修订本标准,以满足时代发展对服装、纺织品热持久性能安全防护要求的改变和发展。

通过检测服装和纺织品的热防护性能,可以有效的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提高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的认可和满意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消费者的维权,促进中国服装、纺织品的国际贸易,对于检测服装和纺织品的热防护性能,GB/T 18401是个好利器。

阻燃织物-最新国标

阻燃织物-最新国标

阻燃织物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阻燃织物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和标志。

本文件适用于装饰用、交通工具(包括飞机、轮船、汽车、火车)内饰用、阻燃防护服用的机织物和针织物。

其他阻燃纺织品的燃烧性能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3917.3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3部分:梯形试样撕破强力的测定GB/T392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GB/T392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GB/T3923.1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GB/T4666纺织品织物长度和幅宽的测定GB/T4802.1-2008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圆轨迹法GB/T5453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GB/T5455纺织品燃烧性能垂直方向损毁长度、阴燃和续燃时间的测定GB/T5711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四氯乙烯干洗色牢度GB/T571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色牢度GB/T7742.1纺织品织物胀破性能第1部分:胀破强力和胀破扩张度的测定液压法GB/T8427-201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GB/T8627建筑材料燃烧或分解的烟密度试验方法GB/T8628纺织品测定尺寸变化的试验中织物试样和服装的准备、标记及测量GB/T8629-2017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GB/T8630纺织品洗涤和干燥后尺寸变化的测定GB8965.1-2020防护服装阻燃服GB/T12704.1-2009纺织品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第1部分:吸湿法GB/T13772.2纺织品机织物接缝处纱线抗滑移的测定第2部分:定负荷法GB/T14645-2014纺织织物燃烧性能45°方向损毁面积和接焰次数测定GB/T14801机织物与针织物纬斜和弓纬试验方法GB/T1699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颜色1-1标准深度的仪器测定GB/T17596-1998纺织品织物燃烧试验前的商业洗涤程序GB/T18318.1纺织品弯曲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斜面法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T19981.2-2014纺织品织物和服装的专业维护、干洗和湿洗第2部分:使用四氯乙烯干洗和整烫时性能试验的程序GB/T21196.2纺织品马丁代尔法织物耐磨性的测定第2部分:试样破损的测定GB/T32086特定种类汽车内饰材料垂直燃烧特性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GB/T38302防护服装热防护性能测试方法FZ/T01028纺织品燃烧性能水平方向燃烧速率的测定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安全防护用纺织品》课件

《安全防护用纺织品》课件

2 防护性能
这些纺织品具有防火、防护化学品、耐高温 等性能,能够保护工人的安全。
3 透气性和舒适性
优质的安全防护用纺织品可以提供适当的透 气性,确保工人在工作时保持舒适。
4 符合相关标准
这些产品符合安全和防护领域的相关标准和 法规,确保其质量和有效性。
应用领域
建筑和施工
工人需要穿戴阻燃服装、安全鞋等纺织品,以 保护自己免受火灾和其他危险的影响。
安全防护用纺织品
欢迎来到《安全防护用纺织品》PPT课件。在本课件中,我们将探讨安全防护 用纺织品的定义、种类、特点、应用领域、生产工艺以及市场前景。让我们 一起了解这个重要领域的知识。
定义
安全防护用纺织品是指专门设计和生产用于提供保护和防护的纺织材料。它们可以用于各种工作场所,保护工 人免受危险物质、火灾、高温和其他潜在危险的影响。
规范
政府和相关机构对工作场所安 全的重视日益提高,加强了对 安全防护用纺织品的需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总结和展望
安全防护用纺织品在保护工人安全方面起着关键作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 场需求的增长,这个领域将继续发展和创新。
能源和电力
工人需要配备耐高温服装和防电弧服装,以保 护自己免受高温和电流的伤害。
化工和制药
在有害化学品接触的环境中,工人需要使用化 学品防护手套、呼吸防护用品等。
医疗行业
医务人员需要穿戴一次性手套和防护服等纺织 品,以防止感染和保护患者安全。
生产工艺
1
材料准备
选择合适的纺织原材料,如阻燃纤维、特种织物和功能性涂层材料。
2
纺织加工
采用纺织工艺和技术,将纺织原材料加工成所需的纺织品,如编织、织造和涂层 等。

gb18401-2010标准b类

gb18401-2010标准b类

gb18401-2010标准b类
GB18401-2010标准B类是中国国家强制性标准,它规定了家用纺织品的品质和安全要求。

根据该标准,家用纺织品的品质和安全要求包括:
1. 材料要求:纺织品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必须是易于清洁的,不易褪色的,不掉毛的,不容易破裂的,不容易发霉的,不含有害物质的;
2. 使用寿命要求:纺织品的使用寿命应至少为3年;
3. 抗菌性要求:纺织品应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能够阻止细菌的繁殖;
4. 阻燃性要求:纺织品应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能够防止火焰蔓延;
5. 耐用性要求:纺织品应具有良好的耐用性,能够耐受常规的洗涤和使用;
6. 尺寸要求:纺织品的尺寸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不得改变尺寸;
7. 图案要求:纺织品的图案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不得有任何污染性或不雅的图案;
8. 颜色要求:纺织品的颜色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不得有任何
色差或污染性的颜色;
9. 包装要求:纺织品的包装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应清楚标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产地等信息。

织物的防护功能及安全性

织物的防护功能及安全性
织物的防护功能及安全性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织物的防护功能 • 织物的安全性 • 织物防护功能及安全性的应用 • 织物防护功能及安全性的未来发展
01
织物的防护功能
防水功能
防水性能
织物经过防水处理后,能够有效 地阻挡水分子的渗透,提高织物
的防水性能。
防水原理
防水处理主要是通过在织物表面覆 盖一层防水膜,或者对织物进行涂 层处理,以阻挡水分子与织物的接 触。
THANKS
感谢观看
利用生物基纤维和可降解纤维降低织物对环境的 影响,提高其可持续性。
提高检测和评估水平
完善检测标准和检测设备
制定更为严格的检测标准和引入先进的检测设备,以确保 织物具备所需的防护功能和安全性。
增加检测指标和检测范围
拓展织物检测的指标和范围,以全面评估织物的防护功能 和安全性。
加强检测数据分析和利用
通过对检测数据的深入分析,为改进织物设计和生产提供 依据。
低污染排放
环保织物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低污染工艺和材料,减少了废水、废气、废渣等污 染物的排放。
03
织物防护功能及安全性的应用
户外服装
防风沙、防雨雪
户外服装的防护功能要求其能够阻挡风沙和雨雪的侵袭,保持穿 戴者的干燥和温暖。
防晒、防紫外线
户外服装还需要具有防晒和防紫外线的功能,以保护穿戴者的皮 肤不受伤害。
04
织物防护功能及安全性的未来发 展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1 2 3
高性能纤维和复合材料的研发
利用高性能纤维和复合材料提高织物的防护性能 ,如高强度、耐磨、抗紫外线等。
智能织物的研发
将传感器、电子器件等与织物相结合,制备出具 有自适应、自调节等功能的智能织物,提供更全 面的防护。

织物的防护功能及安全性

织物的防护功能及安全性
防护网
建筑工地上常常需要使用防护网来防止坠落、滑倒等意 外事故的发生。这些防护网通常采用耐磨损、抗老化的 材料制成,且需要具备较高的强度和韧性。
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安全带
汽车中配备的安全带能够在发生交通事故时有效地保护乘员的安全。这些安全带 通常采用高强度、耐磨损的材料制成,且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力。
气囊系统
纳米纤维技术:纳米纤维技术是一种 制备纳米级纤维的技术,它可以制备 出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高吸 附能力的纳米纤维。未来,纳米纤维 技术将在智能织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如制备出具有自清洁、抗菌和透气 等功能的智能织物。
织物防护功能及安全性面临的挑战
织物防护功能及安全性面临的挑战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例如芳纶、氯纶等具有阻燃性能的纤维,在遇到火源时能够减缓燃烧速度, 降低火焰传播速度,从而有效防止火灾。
阻燃整理
通过后整理方法赋予织物阻燃性能,如使用阻燃剂对棉织物进行后整理,使 其具有阻燃效果。
织物的防紫外性能
防紫外纤维
例如涤纶、腈纶等纤维具有较好的防紫外性能,能够有效阻挡紫外线的照射,保 护皮肤健康。
织物的环保性能
可降解纤维
例如聚乳酸纤维、聚羟基脂肪酸酯纤维等可降解纤维,在使用完毕后能够自 然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环保整理
通过后整理方法提高织物的环保性能,如使用生物降解剂对棉织物进行后整 理,使其具有更好的生物降解性能。
04
织物防护功能及安全性的应用
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军服
织物防护功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之一是制作军服。具有防护功能的军服能够保护军人免受 弹片、尖锐物体的伤害,并提供一定的保温效果。
《织物的防护功能及安全性》
xx年xx月xx日

织物的防护功能及安全性

织物的防护功能及安全性

第三节 纺织品的物理作用防护
一、热防护 热防护的本质是纺织品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隔
热功能的高效和力学性能的保持与稳定。 1. 应用场合及要求 2. 基本特征与评价 (1)隔热性:
材料减缓和阻止热量传递的性能,即对热对流、 热辐射、热传导有很好的隔绝与反射性能。
导热系数应尽可能地小,比热容尽可能地大,热 隔绝率尽量大
2. 织物化学品防护的指标及方法 穿透、渗透:渗透时间、渗透速率和渗透量 溶解破坏:是否溶解,规定时间内的溶解失重率
3. 化学品防护织物的特征及安全性 ➢ 有限次使用的防护服 ➢ 可重复使用的防护服
三、生化防护技术纺织品 1. 生化防护概念及重要性 ➢ 国防与军事 ➢ 民用与公共事业的应急事件
2. 织物生化防护功能的实现 ➢ 最普通的是由耐磨、致密、透气的涂层+织物 构成 ➢ 复杂的由外层织物、防水透湿PTFE膜以及混 有吸附毒气物质的透湿性粘合剂材料层合而成。
二、光辐射防护 1. 光辐射防护的基本要求 ➢ 人体防护织物:透过率小于8% ➢ 产业用纺织品:抗紫外线、抗光老化与抗降解 ➢ 共同要求:隔绝紫外辐射,增强材料抗紫外性
2 纺织品紫外辐射防护方法 防紫外线织物有三种类型:
➢ 一种是采用本身就具有抗紫外线破坏能力的纤维, 比如腈纶,金属纤维;
➢ 第二种是采用含有防紫外线添加剂的纤维; ➢ 第三种是在织物后整理中加入抗紫外线材料。
➢ 化学组成:氢、氮以及阻燃元素的含量等; ➢ 分子结构:大分子链是刚性链,形态结构规整,微观
缺陷少,大分子链密集,则结晶度高,其热稳定性好, 热裂解反应速率低,燃烧性差; ➢ 炭化倾向:纤维材料在高温作用下裂解出的可燃性气 体越少,固体炭化残渣量越多,则其燃烧性越差; ➢ 织物组织和重量:组织越紧密,织物越不易燃烧;单 位面积的重量越重越不易引燃; ➢ 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空气压强等。

2018年最新服装执行标准与安全技术要求

2018年最新服装执行标准与安全技术要求

2018年最新服装执行标准与安全技术要求
服装执行标准:
1. 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该标
准规定了纺织品制品的基本安全要求,包括纺织品的成份标识、pH值、对人体有害物质含量限制等。

2. GB 31701-2015《儿童用纺织品限制有害物质》:该标准规
定了儿童用纺织品的有害物质限制,包括重金属含量限制、甲醛含量限制、pH值限制等。

3. GB/T 22700-200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该标准规定了纺
织品的色牢度测试方法和评定标准,包括干摩擦、湿摩擦、水洗、汗水等多种情况下的色牢度测试。

4. GB/T 2912.1-2009《纺织品分类及名称》:该标准规定了纺
织产品的分类和命名,包括纤维成份、织物结构、工艺等多个方面。

5. GB/T 18455-2014《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方法》:该标准规
定了纺织品的燃烧性能测试方法和评定标准,包括燃烧时间、燃烧后的残留物等多个方面。

安全技术要求:
1. 做好纤维切断和布匹规格确认,确保服装面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2. 严格控制服装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品和染料,确保其对环境和人体没有危害。

3. 加强人体安全性检测,确保服装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4. 在服装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遵守相关安全标准和规定,确保服装的安全性能符合国家规定。

5. 引入新的安全技术和材料,以提高服装的安全性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纺织品安全等级

纺织品安全等级

纺织品安全等级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纺织品的安全性和品质也越来越关注。

纺织品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安全性对于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纺织品的安全等级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纺织品的安全等级、检测标准以及消费者的权益保护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纺织品的安全等级纺织品的安全等级是指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的安全性程度。

根据国际标准,纺织品的安全等级主要分为五个等级:A级、B级、C级、D级和E级。

其中,A级为最高等级,表示纺织品对人体没有任何危害;E级为最低等级,表示纺织品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不同等级的纺织品对人体的安全性有着明显的差异,消费者在购买纺织品时应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安全等级。

二、纺织品的检测标准为了确保纺织品的安全性,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检测标准。

以中国为例,纺织品的安全性检测标准主要包括纺织品基本要求、有害物质限量要求等方面。

纺织品基本要求主要包括纺织品的耐磨性、耐洗涤性、耐褪色性等方面。

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则包括对染料、重金属、甲醛等有害物质的限制。

通过严格按照检测标准进行检测,可以确保纺织品的安全等级符合要求。

三、消费者的权益保护纺织品作为消费品,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在购买纺织品时,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保护自己的权益:1.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消费者应选择有信誉的商家购买纺织品,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2.查看产品标签:消费者在购买纺织品时应仔细查看产品标签,了解纺织品的材质、产地、安全等级等信息。

3.保留购物凭证:消费者在购买纺织品时应保留好购物凭证,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进行维权。

4.维权渠道:消费者在遇到纺织品质量问题时,可以通过投诉、申请退换货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通过以上措施,消费者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确保购买到安全的纺织品。

总结:纺织品的安全等级是保障消费者权益和健康的重要指标。

通过严格按照检测标准进行检测,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可以确保纺织品的安全性。

国家纺织品标准

国家纺织品标准

国家纺织品标准
1. GB18401-2010《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该标准规定了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要求,包括纺织品中有害物质限量、色牢度、pH值、重金属含量等方面。

2. GB/T 24218-2009《纺织品术语》:该标准规定了纺织品的各种术语和定义,为纺织品生产、销售和贸易提供标准化的术语和定义方便交流。

3. GB/T 2912.1-2009《纺织品悬挂和垂坠燃烧试验方法》:该标准规定了纺织品燃烧试验的方法和程序,以评估纺织品燃烧时的性能和危险程度,为保障消费者生命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4. GB/T 18885-2002《纺织制品辐射防护试验方法》:该标准规定了纺织制品辐射防护试验方法,包括缝合试验、射线透过试验、贴身佩戴试验等,为纺织制品的辐射防护性能提供检测标准。

5. GB/T 22864-2009《织物功能试验方法》:该标准规定了各种织物功能性能测试方法,包括透气性、透水性、防水性、吸湿性、抗菌性等方面,为纺织品的品质管理和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指导。

T21530

T21530

HG/T215301. 简介HG/T21530是指中国纺织工业标准HG/T21530-2018《织物阻燃性能评价方法》的简称。

该标准适用于各类织物材料的阻燃性能评价,旨在保障人们在使用织物制品时的安全。

阻燃性能是指织物在遭受明火、高热辐射或火源接触情况下的燃烧特性。

通过对织物的阻燃性能进行评价,可以帮助人们选择适用于不同环境的织物材料,以提供更高的安全保障。

2. 标准内容HG/T21530标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2.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纺织织物的阻燃性能评价。

2.2. 术语和定义该部分列出了本标准中所使用的术语和定义,以确保标准的遵守和理解的一致性。

2.3. 试验设备本标准规定了进行织物阻燃性能评价所需的试验设备,包括燃烧性能测试设备、热辐射源等。

2.4. 试验方法本标准详细描述了针对织物材料的不同试验方法和要求,包括材料试样的制备、试验过程以及评价结果的判定等。

2.5. 试验结果和报告该章节规定了试验结果的表达方式和报告所需的内容。

3. 标准应用HG/T21530标准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3.1. 产品开发与质量控制根据HG/T21530标准的要求,织物制造商可以对其产品进行阻燃性能评价,以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

3.2. 选材和采购购买织物材料时,可以参考HG/T21530标准对供应商提供的阻燃性能评价报告进行选择,以确保所采购的织物材料的阻燃性能符合要求。

3.3. 安全及法规合规在特定领域,如建筑、交通工具等,织物材料的阻燃性能是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指标。

HG/T21530标准的应用能够帮助相关行业确保所用织物材料符合阻燃性能的相关法规和安全标准,以提供更高的安全保障。

4. 使用HG/T21530的好处使用HG/T21530标准进行织物阻燃性能评价有以下好处:•对织物材料的阻燃性能进行科学评价,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增加评价结果的可信度;•标准化的方法和要求,使不同实验室之间的结果具有可比性;•提供了产品开发、质量控制和选材采购的依据,为织物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保障人们在使用织物制品时的安全和防护需求。

织物的防护功能及安全性

织物的防护功能及安全性
对织物进行阻燃性能测试,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
安全性能改善方法
使用环保纤维
使用可再生、可降解的环保纤维来生产织物,以减少对环境的污 染。
优化织物结构
通过改变织物的结构来提高其透气性、吸湿性和舒适性,从而减 少对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
加工过程控制
优化织物的加工过程,以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残留,从而提高 织物的安全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织物防护功能与安全性在应用中的考虑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织物防护功能与安全性都需要被考虑进 去。
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需要考虑织物的防护功能和安全 性,包括防水、防风、防紫外线、抗菌、防静电等功能 ,以及环保性、健康性、使用安全性等。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考虑织物的耐久性、保养方法、洗 涤方式以及使用环境等因素,以确保织物在整个使用周 期内都能保持良好的防护功能和安全性。
龙等。
有害物质释放
02
一些织物可能释放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对人体健康造
成危害。
微生物滋生
03
湿润的织物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织物的安全性能评价
毒理学评价
对织物进行毒理学测试,以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释放量测试
测定织物释放的化学物质含量,以评估其安全性。
阻燃性能测试
04
织物防护功能与安全性的关系
织物的防护功能与安全性的内在联系
织物防护功能是指织物对于外界因素的抵抗能力,如防水、 防风、防紫外线等,而安全性则涉及织物的环保性、健康性 以及使用安全性等方面。
织物防护功能与安全性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一些防护 功能的设计和实现需要以安全性为前提和基础,而安全性的 保障也需要借助织物防护功能来实现。

织物的防护功能及安全性

织物的防护功能及安全性
应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方法,提高织物防护功能与安全性的研究水平和效果。
需要加强织物防护功能与安全性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
需要加强与国际相关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织物防护功能与安全性的研究和发展。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高性能纤维
通过不同纤维的混纺,利用不同纤维的特性,达到抗静电、抗菌、防水等防护功能。
纤维混纺
在织物表面涂覆一层高分子材料,如聚氨酯、聚氯乙烯等,赋予织物防水、防油、防污等功能。
涂层整理
无甲醛整理剂
采用无甲醛整理剂进行织物后整理,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生物基材料
利用可再生资源,如植物纤维、微生物等,生产安全、环保的织物。
2023
《织物的防护功能及安全性》
目录
contents
引言织物的防护功能织物的安全性织物防护功能及安全性的检测与评估织物防护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因素织物的防护功能及安全性改善方法结论与展望
引言
01
探讨织物在各种环境下的防护功能及安全性
研究织物对有害物质的阻隔性能
分析织物在穿着过程中的安全性及对人体健康的保护作用
织物的安全性
03
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物质,如重金属、甲醛、邻苯二甲酸酯等,应尽可能减少其在织物中的含量。
禁用物质
对人体有害但并非绝对禁止使用的物质,如限用物质、农药残留等,应限制其含量和检出量。
有害物质
禁用和有害物质
阻燃性能
织物应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以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燃烧后毒性
织物燃烧后应不产生过量的有毒气体和烟尘,避免造成人员伤亡。
物理整理方法
利用物理方法,如等离子体处理、电子束辐射等,改善织物的表面性能和安全性。

2024年防护服的分类与用途(三篇)

2024年防护服的分类与用途(三篇)

2024年防护服的分类与用途在现代工业作业环境中,工作人员经常会遇到火焰、高温、熔融金属、腐蚀性化学的品、低温、机械加工以及一些特殊换危险。

对于这些危险,需要专用的防护服来保护整个身体。

防护服也被称为工作服,分特殊作业工作服和一般作业工作服。

一般作业工作服用棉布或化纤织物制做,适于没有特殊要求的一般作业场所使用。

特殊工作服按作业环境的需要有防尘防毒服、防化学污染服、防热耐火服、防辐射服、防静电服等。

一、防尘防毒服防尘防毒服都是全身防护型工作服。

1.防尘服适于粉尘作业,一般由从头到肩的风帽或头巾、上下装组成,袖口、裤口及下摆收紧,选用质地密实、表面平滑的透气织物制做。

2.防毒服防毒服有密闭型和透气型两种。

密闭型是一种送气型防护服,用抗渗透材料制做,由头罩和上下联接的衣服组成,整体结构密闭,清洁空气从头顶送入,从设置在袖口、裤口及其他部位的排气阀排出,服内保持一定的正压,形成穿着者舒适的小气候。

送气型防护服能有效地防御毒气尘埃的危害,适于污染危害较严重的场所。

透气型防毒服用纤维活性炭等特殊透气织物制成。

袖口、裤口扎紧,能防御一定的毒气、烟雾的危害,适于在污染较轻的场所穿用。

二、防化学污染服防化学污染服有防酸碱服、防油服等,其种类、材料、用途有多种。

1.橡胶耐酸碱服橡胶耐酸碱服用含胶量大于60%,在炼制中加入稳定剂的橡胶布制做,材料不透气。

样式有工作服、背带裤、反穿衣、围裙、套袖等。

它适于防强酸碱液腐蚀;防酸碱易喷溅的作业。

2.塑料工作服塑料工作服用聚氯乙烯膜制做,不透气。

样式有工作服、反穿衣、围裙等。

它适于防轻度酸碱腐蚀、防水、防油、防低浓度毒物的作业,不耐高温和溶剂。

3.防酸绸工作服防酸绸工作服用经化学处理的柞蚕丝、化纤丝织物制做,材料透气。

样式有工作服、大褂等。

它适于防酸液酸雾腐蚀的作业,抗酸和透气性较好,有一定的防碱防油能力。

4.合成纤维工作服合成纤维工作服有合成纤维织物如涤纶、丙纶、氯纶制做,有工作服和大褂等样式。

4消防装备——消防员十八项基本防护装备安全使用

4消防装备——消防员十八项基本防护装备安全使用

4消防装备——消防员十八项基本防护装备安全使用消防装备——消防员十八项基本防护装备安全使用教学目的:使基层官兵熟悉自身个人基本防护装备使用方法和技术性能,掌握排查一般设备故障的能力和维护技巧,进一步提高部队灭火救援装备技术保障能力,实现广大基层官兵对个人基本防护装备“看得懂”“用得熟”“修得好”的基本目标。

教学内容:近年来,由于我国恶性火灾不断增加,当今火灾形势仍然严峻,重特大火灾时有发生,抢险救援任务日趋繁重,其中, 不仅灭火抢险救援难度和危险程度越来越大,而且消防指战员在灭火抢险救援中,因烧、摔、砸、炸、中毒和窒息等原因而牺牲、受伤的人数也在呈上升趋势。

每年都有官兵由于个人安全防护装备配备不全、安全防护不当或不严密,在灭火救援行动中受伤、有的甚至牺牲,部队正常的工作秩序受到一定的影响,也给官兵本人或其家庭带来了无尽痛苦。

良好的安全防护是成功扑救火灾、处置各种灾害事故和实施社会救助的必要条件。

相反情况,个人安全防护装备佩戴不全将直接威胁官兵的人身安全,甚至会影响灭火救援的成败。

消防员防护装备包括常规防护装备和特种防护装备。

今天我们主讲的内容是个人基本防护装备的使用与注意事项,个人基本防护装备属于常规防护装备。

包括:1、消防头盔2、消防员灭火防护服3、消防手套4、消防安全腰带5、消防员灭火防护靴6、消防空气呼吸器7、佩戴式防爆照明灯 8、消防员呼救器9、方位灯 10、消防轻型安全绳11、消防腰斧 12、消防员灭火防护头套13、防静电内衣 14、消防护目镜15、抢险救援头盔 16、抢险救援手套17、抢险救援服 18、抢险救援靴一、消防头盔消防头盔是消防员在执行灭火救援任务时,保护头部、颈部的防护装具。

消防部队配备使用的消防头盔其性能应符合公安部GA44《消防头盔》标准规定的要求。

技术性能参数:(部分,详见国标)耐燃烧性能:火源离开帽壳后,帽壳火焰应在5s 内自熄,并且,不应有火焰烧透到帽壳内部的明显迹象.电绝缘性能:帽壳泄漏电流不应超过3mA。

gb18401 b类要求

gb18401 b类要求

gb18401 b类要求
GB18401分三类:
A类:婴幼儿纺织产品。

B类: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

C类:非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

纺织产品在印染和后整理等过程中要加入各种染料、助剂等整理剂,
这些整理剂中或多或少地含有或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当有害物质残留
在纺织品上并达到一定量时,就会对人们的皮肤、乃至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有必要对纺织产品提出安全方面的最基本的技术要求,使纺织产品在
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能够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

技术要求:
婴幼儿用品应符合A类产品的技术要求,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应符合
B类产品的技术要求,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应符合C类产品的技术要求。

婴幼儿用品必须在使用说明上标明"婴幼儿用品"字样。

其他产品应在
使用说明上标明所符合的安全技术要求类别。

一般适于身高80cm及以下婴幼儿使用的产品可作为婴幼儿用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抗菌消臭纺织品 • 1. 一般抗菌织物的加工有两种基本方法: • 先制得抗菌纤维,在制成抗菌织物
• 将织物用抗菌剂进行后处理以获得抗菌性

• 后处理赋予织物的抗菌性常用方法: • 表面涂层法 • 树脂整理法 • 微胶囊法
▪ 抗菌剂的杀菌机理: ▪ 菌体蛋白变性或沉淀 ▪ 妨碍菌体代谢的某些环节 ▪ 损坏菌体细胞膜 ▪ 影响细菌代谢
• 四、保温纺织品
• 人体以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等形式通 过衣服向外界传递热量,采用减少热传导、 热对流和热辐射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 2. 消臭的方式 ▪ 主要有五种: ▪ 遮蔽法 ▪ 吸附法 ▪ 化学法 ▪ 生物法 ▪ 抗菌法
▪ 三、远红外保健纺织品
▪ 远红外保健纺织品在接受外界能量后, 辐 射出远红外光波,深入皮下组织,引起生 物体中偶极子和自由电荷在电磁场作用下 发生排序振动进而引发分子、原子的无规 则运动加剧,产生热反应,使皮下组织 升
温,进而改善微循环,加强细胞再生能力, 提高免疫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生物体的 代谢和生长发育。
第三节 织物的防护功能
▪ 一、抗静电材料 ▪ 1. 抗静电纺织品 ▪ 外部抗静电剂附着在纤维表面 ▪ 使用内部抗静电剂渗入纤维内部
▪ 使用外部抗静电剂有两种方法:
▪ 临时性抗静电处理,主要防止合成纤维制 造和加工过程中静电干扰,耐久性差;
• 防紫外线添加剂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
• 无机物有二氧化钛、氧化锌、滑石粉、陶土、碳 酸钙等,这些无机物质具有较高的折射率,使紫 外线发生散射从而防止紫外线入侵皮肤;
• 水杨酸系、二苯甲酮系、苯并三唑系、氰基丙烯 酸酯系有机物质的共同点是结构上都含有羟基, 在形成稳定氢键,氢键螯合环等过程中吸收能量 转变成热能散失,起到防紫外线的作用。
• 二、防辐射纤维制品
• 防辐射纤维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纤维本身 就耐辐射,称之为耐辐射纤维;第二种是 复合型防辐射纤维,通过往纤维中添加其 他化学物或元素使该纤维具有耐辐射的性 能;第三种是在织物加工过程种添入防辐 射材料。
• 三、防紫外线纤维
• 防紫外线纤维有三种类型:一种是本身就 具有抗紫外线破坏能力的纤维,比如腈纶; 第二种是含有防紫外线添加剂的纤维;第 三种是在织物加工过程种添入抗紫外线材 料。
▪ (1)可燃性指标:(表示纤维容不容易燃烧)

点燃温度;发火点

点燃温度或发火点越低,纤维越容易燃烧。
▪ (2)耐燃性指标(表示纤维经不经得起燃烧)
• 极限氧指数(LOI):试样在氧气和氮气的
混合气中,维持完全燃烧状态所需的最低 氧气体积分数。
• 一般认为:LOI<20 易燃 • 20<LOI<26 可燃 • 26<LOI<34 难燃 • LOI>35 不燃
• 三、织物阻燃机理 • 目前对纤维素的阻燃机理主要有四种理论: • 覆盖论:形成隔绝作用的覆盖层 • 气体论:一种说法是阻燃剂分解出不燃性气体;
另一种是阻燃剂阻止反应的进行
• 热论:一种说法是阻燃剂高温时吸热,阻止燃烧;
另一种是纤维迅速散热使达不到燃烧温度
• 催化脱水论:主要指改变纤维的热裂解过程
18织物的安全防护与其他性能
▪ 二、织物阻燃性的评价方法及指标 ▪ 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 ▪ 易点燃性,即着火点的高低,表示织物起
火的难易; ▪ 燃烧性能,即在特定条件下,沿着样品燃
烧的速率。 ▪ 阻燃纤维:不燃纤维和难燃纤维 ▪ 非阻燃纤维:可燃纤维和易燃纤维
▪ 通常将织物样品按规定的方法与火焰接触一定时 间,然后测定移去火焰后,织物发生剩余的有焰 (续燃)和无焰(阴燃)燃烧的时间及被损坏的 程度。续燃时间、阴燃时间越短,表示该织物的 阻燃性能越好。
• 四、阻燃织物的加工 • 纺织材料的阻燃性主要通过两种方法获得: • 对纺织材料进行阻燃后处理而达到阻燃的
目的(阻燃性会逐渐降低或消失)
• 直接生产阻燃纤维(具有永久阻燃性)
第二节 织物的生理功能与安全性
• 一、医疗卫生用纺织材料
• 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医疗卫生领域:绷
带、手术床衬垫、一次性尿布、妇女卫生 用品等。
▪ 对织物进行抗静电表面处理或树脂整理, 具有一定的耐久性,但织物风格和外观受 到影响。
• 2. 抗静电纺织品的制造
• (1)抗静电表面加工法
• 表面处理法:用离子或非离子型抗静电剂 涂在材料表面,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降 低材料的电阻值,起到抗静电的效果;
• 树脂整理法:抗静电树脂经过浸、轧、熔、 烘等工序而粘附在材料表面,形成极薄的 抗静电保护膜。
• (2)共混纺丝法
• 将抗静电剂在聚合或纺丝前加入到聚合物 熔体或原液中,然后挤出纺丝。
• (3)复合纺丝法
• 用复合纺丝法不但能改进合成纤维的抗静 电性,而且还可改善纤维的其他性能。抗 静电复合纤维有许多形态,如皮芯型、海 岛型、多层型等。
• (4)共聚或接枝共聚法
• 在疏水性合成纤维大分子主链上引入亲水 性、导电性成分,可在一定成分上提高纤 维的导电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